时间:2023-08-29 16:41: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疼痛是指损伤刺激的反映,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疼痛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指征及评定疗效的一个标准。普外科是医院的主要手术科室之一,包括胃十二指肠手术、小肠手术、结肠癌、直肠癌手术等。如何做好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心身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本院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普外科近年来有完整详细护理记录手术患者100例,其中行胃癌手术者20例,胃十二指肠手术者25例,肠梗阻手术者10例,结肠癌手术者25例,直肠癌手术者20例。年龄为20至80岁,平均年龄为56岁,由于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配合,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任何护理差错和并发症。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询访目的是预测患者将怎样对待手术引起的疼痛。患者入院后护士除及时接诊、测生命体征,介绍病区环境外,还要询问一些特定的问题。如对做过手术或有过创伤经历的患者询问疼痛是怎样的?用过止痛药吗?而对未经过手术或创伤的患者则询问其他疼痛相关问题,重点了解患者疼痛时的特殊生理和行为反应,如出汗、恶心、心悸等,依掌握的资料指导患者,给予安慰、鼓励和疏导。对吸烟的患者要劝其戒烟,防止术后因痰多咳嗽而加重疼痛。对不保留的直肠癌患者,护士要给予高度的同情和关心,耐心向患者解释,强调手术的必要性,使患者能坦然平静的接受手术。
2.1.2术前胃肠道的准备和护理术前充分的胃肠道准备,也是提高手术成功、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疼痛的重要环节。术前1日嘱患者进食全流食,术晨禁饮、禁食。术前1d-2d嘱患者早晚服泻药,排空肠腔内积粪。术前晚和术日晨用2%温肥皂水给患者清洁灌肠,直到排清水无粪渣为止。术晨给患者下胃管和留置导尿管。手术日提前三十分钟接患者,待患者热情,由于术前访视,患者对术中护士已经不陌生,亦获得安慰。麻醉前边准备手术边做心理咨询与其交谈,分散患者紧张情绪。以上均为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疼痛的重要措施。
2.2术后护理术后疼痛可按时间分为早期疼痛和后期疼痛。
2.2.1早期疼痛的分期与对策早期疼痛分3期,即麻醉清醒至24h内、术后2d-3d以及术后3d-4d。第1期疼痛一般为切口疼,腹部手术患者有30%-40%在此期间经受剧烈的疼痛,精神承受着极大的痛苦,患者感到沮丧、烦躁。此时,护士除了尽早给止痛药以外,更重要的是给予精神鼓励,第2期疼痛一般为增加切口张力引起的,如翻身、咳嗽等。此时,护士首先做到的是应使患者卧位舒适。通常取半卧位,床单要整洁、干燥,鼓励患者翻身,当患者因咳嗽引起切口疼痛时,护士应向患者解释痰液滞留肺内的危害,取得患者合作,并双手轻按切口两侧,看着患者嘱其“深吸气,咳!……”患者既感到安全又受到鼓励,同时也减轻了咳嗽振动引起的切口疼。第3期疼痛一般是肠蠕动引起的,护士应向患者解释:手术和麻醉的作用,胃肠的蠕动受到抑制,肠管内因气体贮留可有胀痛。肠蠕动一旦恢复,便会引起牵涉痛,这是胃肠功能恢复的标志,使患者对康复充满希望,从而忽略疼痛问题。手术期疼痛常预示有异常问题的发生,如切口感染、肠粘连等。此时患者极度恐惧,预感到自己会遭到更大的痛苦。这时,护士除积极配合医生对症处理外,最关键的是向患者表明决心,说服患者神经、肌肉要放松,讲明紧张对治疗无益,使患者相信护士,耐心积极地配合治疗。
2.2.2其他减轻疼痛的对策分散注意力在护理手术后疼痛患者时,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使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个人为的刺激,从而忘记手术造成的疼痛;音乐疗法也可减轻疼痛,消除各种紧张。
2.2.3术后护理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分析患者渴望了解手术效果,患者从麻醉中醒来,首先想到手术是否成功,迫切希望得到的是医护人员的满意答复,所以应尽早告知手术顺利、手术效果好,使患者心情舒畅。疼痛导致烦躁。无论何种手术都会给患者带来身体的折磨,加重了心理负担,同时对治疗及手术成功与否产生了怀疑。故在给适量镇痛剂的同时有必要给患者强调疼痛是术后一定发生的症状,经过合理处理后会减轻,并最终消失。
对于术中给患者放置的各种引流管及引流条。患者麻醉清醒后会感到极度恐惧,应向患者解释放置各种管道是根据病情选择的,是治疗不可少的一重要环节,随着病情的好转,是可以拔除的,以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
3出院指导
术后开展积极的心理护理,对减轻疼痛,加速患者身体康复十分有利。由于手术做的成功,切除了病灶,患者卸下了负担,愿意接受治疗和护理。尤其对于腹壁造瘘的患者心理护理及其重要,护理人员要给予特别的关怀,既要尽快教会患者自我护理肠造瘘口和使用人工袋,注意观察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要使患者尽快适应术后腹壁造瘘的改道生活。患者出院时要指导伤口的坐浴、换药及人工袋的使用,指导饮食,避免大便过干或过稀。掌握劳动强度,避免腹压过高,定期门诊复查。向家属讲明心身护理的重要性,鼓励、支持、体贴、安慰患者,保持心情愉快。
总之,通过对100例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观察,我们认为对术后患者疼痛的心身护理及其重要,做的好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注重术后患者疼痛的心身护理是每位护理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21-02
目前,我国正在广泛地开展对ICU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方法[1],达到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脏手术后的病人在进入ICU室护理时往往会出现焦虑等诸多不适,严重者会影响到术后康复情况,这使得给予患者有效而合适的护理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我院ICU收治的163例心脏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ICU科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心脏手术后病人,其中男性患者共71例,女性患者共92例,年龄最大者为78岁,年龄最小者为6月,平均年龄为(37.8±4.5)岁。患者中行室缺修补术的有62例,房缺修补术的有41例,法洛四联症2例,换瓣术的有56例。
1.2 护理方法。首要的是ICU日常护理,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包括有基础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电解质、出入量,根据其变化及时做出调整。重症护理为病人提供持续加强的护理及措施,以使病人的病情恢复稳定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维持病人的最佳健康状态,包括ICU护理人员的配备:ICU的床位及人员应根据医院的规模、性质、任务等需要配备,ICU的护理操作和工作比一般普通病房要繁重紧张很多,只有在保证足够的护士编制的前提下,才能保证ICU的护理质量,有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要明确;ICU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ICU护理人员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能吃苦耐劳,关爱病人,诚实守信,认真耐心,具备观察能力、应变能力、接受能力强,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ICU护理人员的培训:ICU护理人员应当是护理专业人员,增加如下培训内容,有休克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血流动力学监测、人工气道的应用与管理、机械通气、心电图监护、心肺脑复苏术等训练、营养支持、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2]。
其次针对疾病本身的护理,包括有插管护理、疼痛及排痰护理、护理、发热护理。插管护理要求护士经常检查插管固定是否稳定,位置是否合适,牙垫放置是否得当,充分加温湿气道,保持气道通畅,观察病人呼吸变化,听诊双肺呼吸音;吸痰,动作轻柔,防止气道粘膜损伤,还应注意病人的心电图及血氧情况,避免因吸痰导致心律失常和血氧饱和度降低,定时做好口腔护理;疼痛和排痰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辅助病人排痰时应注意采取力量适当,尽量避免在伤口处叩击,给予病人雾化吸入可以稀释痰液,帮助卧床病人排出粘着痰液;护理是在病人清醒后保证身体管道通畅及其作用发挥情况下,适当放松约束或不予约束,并正确固定各种管道位置,协助病人翻身,同时协助病人活动肢体,同时需要询问病人是否舒适;手术后患者经常会出现发热症状,对此症状的护理应当做到注意保暖,若患者出汗时,及时擦去身上的汗液,更换潮湿的衣服被子,同时也要保证营养摄入的充分。
除了对患者病情变化及生理监护以外,重视ICU室环境的改善也很重要,掌握相关仪器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在操作中以防病人不安,避免紧张气氛,给病人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安排探视时间,鼓励病人家属在探视时与病人交流,安抚病人焦虑紧张的情绪,此外要保持病室及床铺的整洁,做好基础护理。
除以上护理方法之外,在研究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包括在术前要耐心向患者说明ICU监护的重要性及目的,以防万一,使病人有良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因术后清醒发现自己在监护室产生过度的紧张焦虑情绪,减少病人的不安心理。在术后进入ICU监护的患者,ICU护理人
员应当及时地与病人进行沟通,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情况及目前治疗方案,留心观察患者的眼睛、面容及手势提示的信息,主动倾听病人的各种不适主诉,耐心给出充分满意的解释,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值以频数及频率表示。
2 结果
163例患者在经过上述ICU系统护理后临床恢复情况显示,临床治愈病例共有101例,治愈率为61.96%,临床好转病例共有59例,好转率为36.19%,死亡病例数共有3例,死亡率为1.85%。
摘要:目的:探索合理的心脏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163例心脏手术后患者护理情况,观察综合护理结果。结果:163例患者临床恢复情况显示,临床治愈病例共有101例,治愈率为61.96%,临床好转病例共有59例,好转率为36.19%,死亡病例数共有3例,死亡率为1.85%。结论:对于心脏手术后患者ICU护理要求主要在于病理、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只有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素质提高了,才能做到密切监护病情,使患者平稳渡过危险期,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和指导的术后病人干眼不适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结论:给予内眼术后患者积极的护理干预和指导,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干眼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干眼症护理对策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58-01
干眼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类常见重要眼表疾病,是由于泪液质或量异常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1]干眼症状主要表现为眼部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酸胀感、眼痒、畏光、视物模糊、视疲劳等症状。以往的研究发现,接受眼部手术后部分患者出现眼干、异物感、视力波动等症状,可能与手术后泪膜的稳定性下降有关。
眼部手术常常造成角结膜组织的机械性损伤、破坏泪膜的功能,同时术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眼药水,这些都会使眼表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引起干眼的发生,如白内障、青光眼手术、视网膜脱离手术、角膜屈光手术、翼状胬肉等。因此,给予术后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和指导,可能有利于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的干眼不适症状。本研究将内眼术后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旨在探讨内眼术后患者接受了合理的干眼护理干预和指导后干眼不适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明确术后给予干眼护理的价值。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3年8月间白内障手术400例,青光眼手术96例,玻璃体切除手术86例,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术后给予相应的干眼护理干预;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眼护理干预。
1.2临床表现。记录内眼手术后患者出现的干眼不适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疼痛、畏光、酸胀感、烧灼感、视疲劳、痒感、视物模糊、视力波动。[2]
2护理干预对策
2.1术前指导。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情,手术方式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让患者积极配合,如果出现上述眼部不适症状,要尽早进行检查,及时进行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3]
2.2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人工泪液,人工泪液的作用是补充泪液,降低泪液的渗透压,滋润眼表,营养眼表,滴用人工泪液后,患者视物模糊好转,眼睛舒适,异物感及干涩感消失。使用时指导患者选择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每天滴眼4次,间隔4小时1次,减少防腐剂对角膜上皮的损害,比如聚乙烯醇滴眼液和海露滴眼液都是属于比较理想的人工泪液制剂。
2.3饮食指导。干眼症患者饮食宜清淡,选择富含维生素A、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胡萝卜、韭菜、菠菜、西红柿、豆制品及干果仁类等。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减少眼部干涩症状的发生,提高视觉质量和舒适度。勿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油炸油煎食品及油腻食物,同时要禁烟酒、浓茶、咖啡。
2.4心理护理。患者手术之后难免会发生心情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医护人员应主动、耐心、热情、真诚的与患者进行沟通,经常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积极进行疏导,帮助患者解除焦躁、多虑、紧张等心理状态,缓解焦虑情绪,有效的护理干预需要通过采取不同的手段来提高患者控制负面情绪的能力,尽可能避免不良的认知和情绪体验,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果术后出现眼部干涩症状,嘱咐患者不要着急,及时正确的使用人工泪液来缓解症状,告知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干眼症状可以消失。
2.5出院指导。出院时嘱咐患者1周后来医院复查,以后每隔1-2个月复查1次,[4]指导患者继续使用人工泪液来缓解眼部干涩症状,并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常用湿热毛巾热敷眼睛,促进眼部周围血液循环,有利于减轻干眼症状,平时注意多饮水,保证身体水分的供应。
3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内眼术后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出现了干眼症状,出现干眼症状的种类不同,以及症状出现的多少也不一致。经过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后发现,接受过护理干预和指导的术后病人干眼不适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干预组出现≥5个干眼症状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眼部舒适度和生活质量高于未接受护理干预的病人。研究结果见表1。
4讨论
干眼症在内眼手术后发生率较高,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使患者的舒适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干眼症的发生,改善症状,促进康复,随着干眼研究的不断深入,将有更多的护理对策不断被揭示。
参考文献
[1]陈丽丽,吕丽萍,张洪星等,干眼症中西医诊治的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6):777
【关键词】舒适护理;腹部手术;排气
腹部手术后并发腹胀是临床常见而又比较棘手的护理问题。术后排气是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正常的重要指征,及早促进排气对于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现代学认为,由于腹部手术本身的创伤、牵拉、腹腔暴露、麻醉、恐惧等因素,病人一般在术后12~24 h 内肠蠕动完全消失[1]。重度腹胀不仅可以使病人极度不适,而且膈肌上升和运动受限,还可以引起呼吸困难,下腔静脉血液返流受阻[2]。腹胀对肠道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均有不良影响[2]。如何促进腹部术后肠功能尽早恢复,提前排气时间,预防及治疗术后腹胀,是腹部手术病人术后护理工作中急待解决的。减轻病人痛苦,尽早排气、尽早进食、尽早康复也就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此,设立本课题研究舒适护理对腹部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于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在某医院外科行胃、肠和肝胆等腹部手术患者200例,置管2根或以上(胃管、和腹腔引流管和导尿管等),年龄22~74岁之间,非昏迷状态,无精神障碍。整体抽样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仁济医院普外科9病区按100例,作为实验组,普外科10病区按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及手术种类、麻醉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合并心、肺、脑和造血系统、糖尿病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妊娠期妇女,无法判断舒适度或资料不全的患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包括适当、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导管护理、常规宣教,根据医嘱禁食、补液、胃肠减压、适当止痛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应用广谱抗生素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等。
1.2.2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一套舒适护理[3]。舒适护理是1998年萧丰富提出的双C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应该以病人的舒适为护理重点,使护理实践和研究更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受。它包涵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精神舒适。
(1)术后的舒适护理,术后麻醉完全清醒后,取自由[4]。并经常翻身变化。侧卧位、平卧位、半卧位交替进行,强调变动以患者舒适及有利于疾病康复为主。
(2)术后口渴及咽喉部舒适护理,由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手术时麻醉插管的刺激、术后留置胃管,常引起术后口渴和咽喉部不适,甚至疼痛,术后除口腔护理外,经常给予漱口,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并遵医嘱给病人每隔1~2小时吞下1~2口温开水,这样既能环节咽喉部干燥,又不会引起腹胀,夏季推荐患者口含冰块的方法,针对口唇干裂患者,给予涂擦润唇膏。
(3)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由于手术时麻醉插管及留置胃管对咽喉部的刺激,使患者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且较粘稠,术前我们教会患者有效的抠咳嗽排痰及深呼吸的方法,术后第一天起按护士口令做深呼吸每日2次,每次3~4遍。
(4)术后第一天起指导患者做床上肢体活动,促进机体康复。上肢运动:指导患者做上肢屈、展、上举、握、拉运动,2~3次/天,10~20遍/次。下肢运动: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屈、伸、蹬动作,2~3次/天,5遍/次[5]。协助患者术后早起下床活动,一般手术患者术后2~4天视病情允许下床活动。活动顺序为床上侧身坐起~床边站立~扶床行走。2~3次/天,15~20min/次。对于体制较差病情较重的患者,酌情增加床上活动时间。
(5)治疗护理操作舒适,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和不良刺激,长期静脉用药的患者使用留置针,长时间输液的患者给予舒适小枕、舒适夹板固定,操作前合理耐心的解释,操作时密切观察,操作后安慰患者,加强必要的交流。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1.3.1 患者自评,一般在腹部手术后48小时,患者根据自身的感受,采用0~10级线性模拟评分方法,在标尺的两端,标有从0~10的数字,轻度不舒适1~4分,中度不舒适5~7分,重度不舒适8~10分[6],对胃管刺激、切口疼痛、腰背部疼痛、咽喉部、口渴采取单项计分方法。
1.3.2护士观察并记录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
1.3.3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输入电脑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与首次下床时间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舒适情况比比较,见表2。
经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后,实验组患者在首次才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舒适护理是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它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程度,是一种整体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3]。也就是护理人员能给予一个最舒适的状态, 针对各种因素引起的不适的影响,研究出解决舒适问题的方法。腹部手术患者因麻醉、手术等刺激胃肠道,加之腹腔开放,散热增多,使胃肠功能暂时紊乱,胃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术后排气、排便功能障碍。术后禁饮食使肠内营养缺乏产生不良后果,唾液和消化液的分泌,消化道活动性和内脏循环降低,增加了致病菌的毒性,减少了保护性菌群,肠黏膜萎缩,增加了细菌易位,导致了术后全身性感染。腹部手术后排气对恢复正常饮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作用。消化道平滑肌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术后小肠和结肠仍然保持活动性。术后饮用温开水可以补充身体因代谢失去的水分,洗涤清洁已排空的肠胃,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大便,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肠粘连的发生。表1示,腹部手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舒适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排气时间是有积极作用的,而对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无促进作用。表2表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术后在、胃管、切口疼痛、咽喉不适等方面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舒适护理研究要求从业人员充分熟悉解剖、生理、病例、药理、心理等相关学科知识,并融会贯通,与实践结合。如腹部手术后疼痛的病人,若随意给予热敷按摩以促进舒适,则很有可能造成感染扩散。因此,实施每项舒适护理措施都不能盲目进行,应结合病人自身状况,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激励护理人员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广义上来说,护理人员从事的所有工作,都是以增进服务对象的舒适程度为努力方向。对于腹部手术的患者来说,在物理方面应该保持房间的最佳湿度,夜间护理病人适宜时间间隔,卧床病人最佳更换卧位频率等;心理方面的舒适入减轻焦虑与恐惧、维持自尊、协助适应病人角色并给与相关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康复阶段的相关知识;社会方面的舒适如建立良好的知识系统、信赖关系和人际和谐等;精神方面的舒适如尊重信仰,鼓励和接受病人的痛苦表达方式等。出此以外还包括舒适用药、麻醉、针灸等。要求护理人员除了研读现有的医学基础学科和护理专业学科外,还需深入药学、化学、传统医学等其它领域继续学习,以更好地满足患者舒适的需要。
医院工作人员都应该重视住院病人的舒适。医生用药时,考虑减少其副反应,同时给病人舒适用药,如止痛。营养师所配置的菜单,除了注意营养、热量及食盐搭配外,也应考虑色香味俱全,但是由于他们与病人接触时间很短,且分别重视发展自己的行业(治疗或营养),较少有精力关注病人舒适问题,而护理工作地本质是“照护”。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循证最佳舒适方案,将更加健全护士角色,丰富护理内涵,获得社会认可,体现护理专业价值。
4 结 论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说明一套行之有效的舒适护理措施能提高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术后腹胀是腹部手术的一个关口,如何正确指导病人早期排气很重要总之护士应应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降低术后腹胀的发生,促使病人早期恢复。
【参考文献】
[1] 郭邦阳.非胃肠腹部术后内服排气汤31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2):30.
[2] 李学增主编.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82.
[3] 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第6版.台湾: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9
doi:10.14033/ki.cfmr.2016.32.0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2-0084-02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颈椎手术在颈椎病等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各种病理因素的影响,术后引发的并发症事件仍然是影响患者预后改善的关键因素[1-3]。PACU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为抢救提供良好的时机。因此,加强颈椎手术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的观察与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4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以接受颈椎手术治疗的4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在麻醉复苏室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并收获了满意的成绩,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颈椎手术治疗的4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37例,女12例;年龄33~78岁,平均(50.21±5.39)岁;ASA分级:16例Ⅰ级,27例Ⅱ级,6例Ⅲ级。
1.2 方法
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后,及时予以通气支持,并对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等进行详细监测,随之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如下。
在临床医学方面,外科手术为其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1]。而手术为带着风险的创伤性治疗手段,因为对手术疼痛的害怕或对后遗症的担心,患者常易有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产生,这能在加重病情的同时,还能使各个脏器的功能发生失调,降低抵抗力,对疾病的转归和手术的效果造成影响[2]。由此来看,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术后患者的应用,能够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使其与治疗和护理主动配合,并积极影响到患者术后的康复。在我院采以运动全面、有效护理在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作如下回顾总结:
⒈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收治的普外术后患者102例,在其中,有58为男性,44例为女性,年龄在22~56岁之间,37.8岁的平均年龄。患者的学历层次为:54例为高中及以上学历,33例为初中,15例为小学及以下学历。患者均有清楚意识和成立行为,都不属于急症手术,患者中,有30例行胆囊手术,20例行胃癌手术,14例行结肠手术,15 例消化道穿孔手术,13例行下肢静脉曲张,10 例行直肠手术,患者均无心脑血管等其他脏器严重疾病。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各为51例,从年龄、性别、病种、文化程度等方面看,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存在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仅为对照组患者实施简单的心理指导,而针对实验组患者个性情况,行术后全面心理护理措施。
1.2.1术后回房
结束手术后,患者被医护人员陪送会病房,并被责任护士及时接待并接受相应的麻醉后护理。护士待患者麻醉清醒后以和蔼可亲语言对其进行安慰,并及时告其知手术状况以及患者合理的、饮食注意事项和术后下床活动的重要与必要性。
1.2.2多看视患者
护理人员看望患者应经常化,与患者多主动沟通,对其询问有无不适状况,并查看患者伤口是否有并发症的异常出现,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疼痛、不适等情况。对患者的主诉应认真聆听,解答患者疑问要耐心,还要对患者就床上如何翻身、肢体功能锻炼等悉心作指导,使其受到鼓励,治疗和护理都能积极配合。
1.2.3疼痛护理
手术后最为重要的常见反应是切口疼痛,因其影响,导致相当多的患者处于坐卧难安状态,将对患者休息和切口愈合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把疼痛成因向患者解释,到底是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及环境因素所导致,还是手术本身造成,帮助患者把疼痛有针对性解除掉。并且还要对患者自我放松做指导,让患者注意力分散,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若必要还要遵医嘱把镇静剂或者止痛剂用上。
1.2.4克服焦虑、抑郁
有些患者术后也许能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产生,有着不爱说话和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不好等。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把良好护患关系与患者建立起来,以和蔼态度和热情服务,让患者得到安慰与鼓励,取信于患者,并及时为其将排解负性情绪提供帮助。心理护理的有效应用,可使患者能对自我认识和接受,并使心境得到改善,将疾病带给的的焦虑、抑郁情绪予以解除。
1.3诊断疗效指标
当患者出院时,可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以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做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在SPSS15.0 数据库中录入所得数据,做统计学分析,当 P
⒉结果
在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上,实验组比对照组显著要低,P
表 1 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
组别 例数 焦虑 抑郁
实验组 51 35.13±12.42 28.96±10.15
对照组 51 44.85±11.71 36.28±9.44
⒊讨论
因患者的自我完整性遭到破坏,并使患者产生的心理压力巨大[3],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在相当多患者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患者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效果受到这些不良心理的直接影响。所以,必须对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变化规律充分了解,心理护理要有针对性地应用[4],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行为习惯得到改善,其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能有战胜疾病的自信,以最佳的精神状态,与治疗和护理配合好,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及其负性情绪的缓解,能产生积极影响,临床推广价值大。
参考文献
[1]牛玉花, 普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J],甘肃中医,2009,22(9) : 53-54.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59-02
营养支持在围手术期病人,尤其是食道癌、胃全切、胰十二指肠手术、重症胰腺炎等危重病人的治疗中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实施完全肠外营养(TPN)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但长期实施肠外营养可引起肠粘膜的萎缩,粘膜屏障功能损害,易发生肠道细菌移位,致使肠源性感染增加。因此为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应早期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故现代医学界越来越重视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通过对35例患者早期使用含膳食纤维的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基本维持在正氮平衡,免疫力明显提高,感染性并发症明显减少,各种营养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我院腹部外科2007年1月―2009年1月消化道手术患者,共66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对照组。EN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4-84岁,对照组31例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9-78岁。EN组术中将鼻肠管放至Treitz韧带10cm以下或胃空肠吻合口输出襻下20-30cm处,或术中空肠造瘘置管,术后12-24h内肠鸣音恢复后开始自喂养管缓慢滴入5%糖盐水250ml(滴速20-40ml/h),观察无明显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后将能全力(荷兰Nutri-cia)500ml用5%糖盐水500ml稀释,开始缓慢滴入(滴速10-20ml/h),若无不良反应后逐渐增加滴速(40-50ml/h),12h后改为能全力500ml滴入,术后48h增至1000ml,术后72h后每日滴入1500ml(含热卡1500kCal,氮9.6g,热氮比131:1)(1kCal=4185Kj),滴速60-100ml/h,同时可进食流质饮食,术后1周左右停止灌注,病人进食半流饮食。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输液、静脉营养等治疗,排气后开始进食。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种、术前应用抗生素等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1.2 观察内容
胃肠术后感染并发症(如肺炎、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病毒性感染);术后肠功能恢复排气、排便。
1.3统计学处理
肠功能恢复排气、排便时间用均数±标准(x±s)表示,并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后感染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见。术后感染:肠内营养(EN)组: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病毒性感染1例,感染率8.5%,对照组:肺部感染2例、腹腔积液1例、切口感染3例、膈下脓肿1例、病毒性感染1例,感染率25.8%,两组感染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表1两组临床观察结果比较
注:两组感染对比P
3 护理
3.1 空肠及造瘘口的护理
3.1.1 手术后置鼻空肠管的位置十分重要。一般要放置到Treitz韧带10cm以下,同时要注意,鼻空肠胃养管容易移位至十二指肠内。
3.1.2 确定胃养管的位置可用注射器抽吸内容物,测定内容物pH值。如pH
3.1.3 对于空肠造瘘术后的患者,应用缝线将胃养管固定于腹壁,在胃养管进入腹壁处作好标记,每4小时检查1次,以识别胃养管有无移位。告知病人卧床、翻身时应避免折叠、压迫或拉脱胃养管。造瘘口处敷料应每隔2-3日更换1次,换药时应注意缝线有无松动,皮肤有无感染及渗液等情况。
3.1.4 定时冲洗胃养管,保持通畅,为避免胃养管阻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间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都应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胃养管。药丸经研碎、溶解后直接注入喂养管,避免因加入营养液后与之不相容而凝结成块黏附于管壁或堵塞管腔。
3.2 肠道的耐受与肠内营养的护理
3.2.1 空肠喂养时,病人不能耐受,可出现腹胀、腹痛、恶心;严重时可以呕吐、腹泻、肠鸣音亢进。在进行肠内营养前一天,肠道同时输入等渗盐水500ml,给肠道一个适应过程,并观察腹部情况,如无腹痛、腹胀等以上情况给予EN。在开始喂养阶段应每4-6h巡视病人1次,无不适,以后可每日检查1次病人。
3.2.2 营养液的浓度应遵循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逐步增加直至达到需要的浓度;营养输注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速度开始时一般为25-50ml/h,以后每12-24h增加25ml,视适应程度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为100-120ml/h。以输液泵控制滴速为佳。并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
3.2.3 输注前应检查营养液是否变质、污染;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保持调配容器的清洁、无菌;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小时,若营养液含有牛奶及易腐成分时放置时间应更短;配好或未使用完的营养液应放在4℃冰箱中保存,保存期不超过24h;每天更换输液皮条、袋或瓶。
3.3观察营养指标及生化指标
记录病人使用肠内营养(EN)的天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肠内营养对机体代谢方面干扰较小,出现代谢性并发症的机会也就较少,但亦需要周密的观察。
3.3.1 监测肠内营养(EN)支持后病人的血清蛋白的浓度,肝功能及酶谱的变化。定期进行血糖、尿素氮、肌酐、离子、凝血酶原等的测定,及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腹胀及梗阻等情况。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状况的评定。
3.3.2 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确定其营养素的补给量,根据体重、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中点周径、上臂中点肌肉周径、淋巴细胞总数、氨平衡情况的观察,对长期行肠内营养者易出现微元素的缺乏,如Zn、Cu、Fe2、VitB12、叶酸应及时补充。
3.3.3 血清蛋白浓度对外科手术患者意义重大,临床上可观察病人的双下肢有无浮肿情况,在排除心脏原因之后确诊为蛋白质缺乏而引起的低蛋白血症等,低蛋白血症患者的处理原则首先应补充足够的能量物质,蛋白质供给量可按100―120kcal:1g氮给予。总能量摄入为2倍REE。
4 讨论
腹部外科大手术的患者,由于疾病自身的代谢变化及消化道功能的影响,半数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功能不良。加上手术创伤及术后无法早期恢复饮食,使营养状况更加恶化。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现已被认为是治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胃肠道给予膳食纤维,在结肠内经厌氧菌酵解,可产生乙酸、丙酸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丁酸是结肠黏膜细胞可利用的氧化燃料,可为结肠黏膜细胞代谢提供约70%的能量。短链脂肪酸还能够增加肠黏膜的血流量和氧的摄取量,是结肠黏膜的营养来源。禁食时,由于肠道内缺乏短链脂肪酸,可能造成结肠黏膜损害,破坏黏膜屏障功能,是造成肠道细菌易位的重要因素。本文肠内营养(EN)组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和肺炎等感染性并发症明显减少,提示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制剂在避免感染性并发症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肠内营养(EN)的使用可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应早期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使用肠内营养(EN)支持的患者,纠正营养不良比肠外营养快,尤其是尽早地应用空肠营养支持对有消化道手术后的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 .外科护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8-89
疼痛是机体受到对组织损伤或潜在性损伤产生的一系列本能应激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过程,是临床上许多疾病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患者最关切、最急于解除的症状。其发生的部位、性质、轻重缓急,常预示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是诊断与鉴别疾病的重要指征之一,也是评定治疗、护理效果的标准之一。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术式,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不易出现组织粘连、切口疼痛显著减轻、术后恢复快、可大幅减轻患者痛苦并降低住院费用等优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虽然具有腹腔镜手术的种种优点,但术后疼痛仍是其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 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行后腹腔镜手术且术后疼痛明显的患者 80 例,其中男 35 例,女 45例,年龄平均(45.5±16.7) 岁。其中行右侧后腹腔镜手术 30例占37.5%,行左侧后腹腔镜手术50 例占62.5%。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7 例占21.25%,行肾上腺占位切除术 31 例占38.75%,行肾癌根治术32例占 40% 。
1.2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手术,取健侧卧位,于患者腋后线肋缘下(A 点) 位置做一小切口,长1.5~2.0cm,钝性分离进入腹膜后间隙,以筋膜扩张器扩张后腹膜腔3~5cm。
另于腋前线肋缘下(B 点) ,腋中线髂棘上约 3 cm(C点) 穿刺,腔内操作器械及监视镜经曲(Trout)3点置入,并在腹腔后间隙灌注CO2气体,维持压力 10~15mm 水柱(1mmHg=0.1333kPa) ,气腹后腔成功建立后,为手术提供合适视野,之后在电视屏幕监视下进行手术。
1.3结果 本组 80 例泌尿外科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 52例占65%疼痛感较轻,可以耐受,给予心理安慰及其他护理措施;根据疼痛评估结果,疼痛较重无法耐受者,给予盐酸曲马多、哌替啶注射液药物镇痛治疗。其中切口疼痛37例占46.25%,非切口疼痛68例占85%,非切口疼痛主要以腰背部、颈肩部及臀部疼痛为主。
2疼痛的评估
目前临床有三种分级法,即根据疼痛主诉分级、数字分级及划线法,常用主诉分级及数字分级。疼痛本身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因此评估患者疼痛时应以患者主诉为依据,再通过对疼痛的强度、性质及持续时间的把握,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在评估使疼痛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时,可以调动患者积极性参与到此项评估方案中来。在疼痛评估时,还应注意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根据心理健康量表,估计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大多数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可加重疼痛,如能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评估,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则有利于疼痛的有效控制和术后康复。
3护理
3.1一般护理 而且由于疼痛的缓解,术后肺部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此外,手术中在要求提高医生的操作水平同时,也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对切口的损伤。同时术后护理人员要做好血浆引流管的护理。在引流液减少时应及时拔除引流管,降低对切口的刺激。此外,超前镇痛药物的应用也可降低疼痛反应,术后按照"三阶梯"用药基本原则,按使用药的必要性进行镇痛治疗,同时,医护人员可使用腹带来保护切口和减轻切口的张力,达到减少患者术后疼痛的目的。
3.2非切口疼痛 对于非切口疼痛患者的术后护理,医护人员要适当延长患者的吸氧时间,尽快排除 CO2以降低其对膈肌的刺激,利于降低术后颈肩痛发生率。术后采用头低脚高位可相对缓解腔镜手术后非切口疼痛感。因为头低脚高位使残留 CO2在重力作用下上升聚集于盆腔,降低了 CO2气体对膈肌膈神经的刺激,从而降低术后肋部、肩背部疼痛发生可能。
3.3给予必要心理安慰 应主动热情地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安抚与疏导,如通过向患者介绍该疾病的病情治疗过程、成功病例及注意事项,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达到心理康复与功能康复的协调,尽快恢复自理生活能力。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仍存在焦虑倾向应有足够的认识,主动关心患者,帮助分析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以稳定患者情绪入手,提供有针对性、有效的心理护理。自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都得到进一步的落实,患者的心理障碍得到纠正。我们应主动、热情地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4结论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性生理反应。分析导致术后疼痛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能够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其早日康复。对患者在术后积极的开展心理干预,对于减轻患者的疼痛非常有利。术后全方位的护理可大幅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总之,本组调查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疼痛原因的分析表明,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增强患者耐受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结论:针对甲状腺手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缓解术后应激反应,是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焦虑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57-02
我院针对甲状腺术后患者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行甲状腺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甲状腺腺瘤26例,甲亢30例,甲状腺癌9例。手术类型:腺叶切除术(双侧部分切除、部分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均排除肝、肾、肺、心等重要脏器疾病。随机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在29~67岁,平均(40.6±3.2)岁;对照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28~69岁,平均(41.5±4.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包括:术前1d,由巡回护士依次到每个病房进行术前访视,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病史情况,并向患者简要说明手术的相关情况,如麻醉方法、所需时间、疗效、配合等等。同时在言语上多鼓励、安慰患者。指导患者做抬颈练习。在手术当日,巡回护士要到病房迎接病人,询问患者的准备情况,并注意为患者保暖,安全地将病人送入手术室。手术开始时,护士要站立在病人一侧,轻触病人头部,询问病人感受,并及时予以心理疏导。术中,护士要密切留意病人的肢体语言,在病人出现皱眉或有明显的紧张情绪时,要对其进行安慰、鼓励,并与手术医师、麻醉师进行沟通,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并及时向患者说明手术进程,直至术毕。术后,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解释活动、、心理等因素都可对切口疼痛造成影响,帮助患者寻找舒适的,对颈部引流管妥善固定,以免因牵拉导致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对于止痛效果不佳者,可遵医嘱肌注止痛药。
1.3疗效评价。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价,量表共设8大项20小题,每题设有4个答案,根据选项顺序计分:A计1分,B计2分,C计3分,D计4分,总分不低于50分者,可判定为焦虑症。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情况,详见表1。表1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血压情况,详见表2。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BP、DBP、HR水平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
3讨论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上常应用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疾病[1]。对于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由于麻醉及手术创伤都是强烈应激现象,可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应激反应,再加上甲状腺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神志清醒,很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应激反应,这种不良情绪不但会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还会影响术后康复[2,3]。
对于甲状腺手术后患者,护理人员应当密切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心理干预,以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疼痛感受。指导患者放松心情,减轻心理负担,以促进生理、心理健康[4]。通过与患者的亲切交流,让病人产生被重视感,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从而增强安全感。在术中合理运用抚触手段,通过肢体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刺激病人的浅层触觉感受器,从而促进迷走神经系统分泌乙酰胆碱,以达到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对实验组患者给予了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BP、DBP、HR均较明显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周小荣,肖飞娜,欧春红等.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后不适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7):193-194
[中图分类号] R54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b)-0189-02
急性低血压是心脏外科手术后早期常出现的一种症状,如果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救治,往往导致患者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急性肾衰竭等,严重时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为了探究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出现急性低血压的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笔者对本院35例行心脏外科手术后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共行397例心脏手术,35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77岁,平均53.4岁。经过诊断,有14例为心脏瓣膜病变,9例为冠心病,6例为法洛四联症,4例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35例患者均在入室后的0~11 h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
1.2 方法
对35例术后早期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的原因。
2 结果
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的原因主要为:14例是血管活性药物导致,6例为血容量不足导致,4例为用药后出现变态反应导致,6例为患者术后出现电解质紊乱及心律失常导致,3例为服用镇静镇痛药物导致,2例为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导致。经过紧急抢救30例患者的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5例死亡,其中2例肺部感染,3例为器官衰竭。
3 讨论
3.1 急性低血压的原因
急性低血压是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常见的一种危急症状,导致该症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3]。①血管活性药物的影响:血管活性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患者康复中,该类药物可以调节患者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和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如未及时根据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动态地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均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②血容量不足的影响: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术进行心脏手术,但术后患者体温较低,末梢血管收缩,当手术几个小时后患者的体温升高至正常水平,此时由于血管的扩张可能引起血容量的不足,导致患者血压下降;③心脏手术后患者易出现心律失常及电解质紊乱的状况,特别是当术后大量库血的输入会导致患者血钙浓度下降,血钙浓度下降会进一步影响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的收缩能力,从而出现血压骤降的情况;④心脏手术后早期,患者在苏醒后会出现剧烈的躁动,一般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此时给予患者镇痛镇静药物会引起血压骤降现象;⑤心脏手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极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引起心脏供氧不足,心脏功能受损,出现血压骤降。
3.2 急性低血压的护理对策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极为重要,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时刻监测患者的血压状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将血压维持在合适的水平,使患者心脏在做功最小的条件下能够满足基本心排血量[4];增强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当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且末梢循环温暖后,需及时补液、补血,促进血压稳定。②对患者出血状况进行严密观察[5]。③加强对输液用药的管理,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转移至监护室,医护人员需与麻醉师严格交接班,熟悉并标记好药液的种类、剂量和浓度,在患者输液过程中需将输液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认真仔细地检查好各输液管路状况,确保其通畅性,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错误的三通方向及欠压微量泵对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的影响,有效地避免血压不稳因素的产生[6-9]。④呼吸功能的维护,如果PO2低于正常,肺交换功能障碍,适当延长呼吸辅助的支持。⑤尽量预防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严密监测,及时确定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⑥加强对镇静镇痛药物的监管和合理使用,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熟悉药物配伍禁忌,并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⑦维持血糖平衡,保持机体代谢稳定。⑧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参考文献]
[1] 侯芳,张琪芳,袁艳荣,等.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急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86-88.
[2] 张建军,杨新春,胡大一,等.心脏介入性治疗引起低血压和心率减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2,6(6):337-339.
[3] 王红霞.低血压掩盖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心电图1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11.
[4] 李梅素.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源性休克或低血压状态的护理[J].河北中医,2007,29(1):72-73.
[5] 张红君,周昆,牛晓华,等.心脏介入术后反射性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6):6338.
[6] 邓劲松,韦华,李家胜,等.22例缩窄性心包炎手术麻醉管理[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2):191-193.
[7] 赵淑彩.心脏介入术中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