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4 06:21: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银行干部履职尽责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银监分局的授权,向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开行政许可的事项、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项目公开、内容上墙,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让被监管单位明明白白办理业务。
二、员工挂牌上岗,实行首问责任制
为了便于社会监督,办事处要求职工挂牌上岗。并且实行了首问责任制,凡是来银监分局监管办事处办事或通过通讯工具联络接触到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做到热情接待,对属于职责范围或本人能够答复的事项,当场给予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告知答复期限;对不属于职责范围或本人不能答复的,负责向询问人指明有关科室或及时请示报告。一人责任客户全程服务,改变了以前客户办理一项业务要找几个工作人员的问题,解决了客户办理业务的环节,节约了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三、依法、照章办事,限时办结
办事处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的规定进行监管,对机构设立、变更、终止、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初审等市场准入事项,基本上做到了依法、照章办事,限时办结。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对申请事项的审查回复。
在审计过程中,内审人员如果对被审计对象存在好感或者偏见,或存在工作责任感不强等主观因素,都会对审计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强对基层央行内审人员的行为管理,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引导和督促内审人员懂得干什么、标准是什么、要遵守什么和禁止什么等,从而实现对内审人员的外在行为管理。
(一)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
1.要树立忠诚履职理念。内审人员要从根本上解决“为谁审计”的问题。忠诚履职既应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也应是内审人员的价值取向。要把涉及基层央行的重点资金、重点项目、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审计监督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管好国家钱财,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赢得内部审计环境的优化。
2.要提升忠诚履职能力。基层央行内审干部要着力体现尚法求实的职业理念,体现客观公正的职业特征,体现无私无畏的职业操守,体现忠诚为民的思想情怀。要确保忠诚履职,必须加强内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审计监督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监督落到实处,使基层央行内审人员能够清清白白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二)具备良好的审计道德素质。
1.要具备蓬勃向上的朝气。内审工作繁琐而单调、艰苦而清贫,许多同志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毕其一生为之奋斗,不仅要面对工作的劳顿、岗位的疲倦,而且有时要面对物质的诱惑、家庭的困难。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内审干部要依法履职、忠诚尽责,必须胸怀理想、牢记责任,执着信念和追求,永葆朝气与激情,精神振奋、埋头苦干。
2.要具备团结进取的锐气。基层央行内审干部必须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荣誉、作为,融入到每名内审人员之心。在审计事业面前,多想敬业奉献;在集体利益面前,少虑个人得失,自觉当好审计大厦的一块砖瓦。而基层央行内审队伍的团结,不是抱团取暖的团结,不是无所作为的团结,是要奋发进取、忠实履职的团结。
(三)具备扎实的人员业务素质。
1.要有敢于负责的底气。内审效能能否有效发挥,关键在于我们内审干部能否坚持原则、依法监督,是否具有敢于负责的底气。内审工作的底气,来自于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提供的坚强后盾,来自于人民银行规章制度的约束,来自于所有央行员工的充分信任,更来自于内审人员的坚强党性与严格自律。内审干部从严遵守审计纪律,胸怀坦荡、坚持原则,上无愧上级行党委、下不愧基层央行员工,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内审执法重任。同时,还要端正审计态度,到被审计单位审计该怎么审就怎么审,不能顾及情面,也不能当“和事佬”,要有“针扎不入,水灌不进”的态势。
2.要有全面的审计技能。基层央行内审人员要练就“火眼金睛”,去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看懂别人看不懂的问题。要有正确的审计结果,出具的内审报告要在任何时候都推不翻,任何时候都能经得起检验,报告结果是毋庸置疑的。要有过硬的作风,要加强廉政教育和制度建设,加强自身监督和防控,“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敢打硬仗、清正廉洁。要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坚决避免在已有审计模式套路中往复循环的工作习惯,克服墨守成规、满足现状的思维模式,要有创新的责任、改革的担当。
二、基层央行亟待加强对内审人员的素质培养
在基层央行内审干部的培训上,要加强思想理论、党性教育、道德品质建设,促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引导内审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实践。要培养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切实担负起上级行党委赋予的内审监督重大的责任感。要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努力奉献内审事业,服务于国家和人民银行。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积极培育优良的内审作风,树立基层央行内审人员良好形象。
(一)培养共同愿景,创建学习型内审队伍。
首先,要倡导内审团队学习。通过团队学习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并提高基层央行内审干部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这就需要培训教育不仅仅是内审人员的事情,要有利于单位内审环境的优化,有助于单位内审转型和发展。其次,要倡导全过程学习。将内审和培训视为一个整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才能始终保持内审培训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另外,还要倡导多样化学习。内审作为一个整体,每一名内审干部不仅仅应该掌握本岗位的技能和知识,也应该学习其他部门和岗位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相互协作,也有利于提高内审的工作效率。
(二)组织与个人并重,实现内审互利共赢。
在制定内审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时,应立足于内审发展的需要,同时考虑个人发展需求,将内审培训教育与员工个人的发展计划、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实行二者并重的内审培训教育理念,使内审人员意识到培训是与自己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切实提高内审知识的培训效果,以达到人民银行事业与个人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准确定位需求,丰富内审培训形式。
在内审知识培训前,充分运用多种需求分析方法,从年初会议、集中内审培训、内审专题研究三方面综合考虑,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内审干部准确定位,制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内审知识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并尝试运用更多审计培训形式,以增强学习兴趣。如针对青年干部职工思维活跃、接受力强、更喜欢生动简洁的审计培训形式的特点,可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会议形式,通过flas课件等打造微课程,或鼓励参加QQ群、微信群等互动交流,将学习游戏化、碎片化,在寓教于乐中学习他们需要的新知识、新业务和经济金融热点等;而针对年龄较大的内审干部职工,则可针对其感兴趣的内审调研、内控检查等专题进行教学或讲座。
(四)开发整合资源,提升培训师资水平。
当前基层央行内审培训教育,主要是请本系统岗位能手进行经验式授课,因受其专业水平、培训技术技巧等方面的限制,已不能较好地满足内审人员对快速知识更新的需求。因此,建议上级行要将优质内审培训资源向基层行适当倾斜,多提供向知名院校和其他单位交流学习的机会,把优秀外部审计培训理念、方法、讲师“引进来”。同时,应注重提高本单位内审培训人员的专业素质,鼓励领导干部、技术骨干、青年岗位能手等担任专兼职老师,建立内审师资遴选和动态管理制度,实现内审师资资源共享。
在过去的监管实践中,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方式、方法和措施,监管部门未能建立起一整套适合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有效管理模式,‘重审批、轻管理”现象普遍,使监管仅仅滞留在任职资格管理上,缺乏后续行为监管措施,形成监管真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效果。目前,这方面问题仍然存在。
(一)现行监管制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缺乏量化指标,高管人员履职行为难评价。现实工作中,监管部门对高管人员的日常监管多采取质询、约见谈话、调查走访、现场检查等考核的方式,但在考核评价中,采取定性东西多,定量指标少,考核内容也仅限于其分管的工作完成情况和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一般情况下被考核的高管人员均能顺利通过,很难全面对高管人员履职期间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经营业绩等履职行为进行综合评价
(四)信息渠道不畅,履职行为监管出现断层。由于对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相关信息多数从金融机构报送的资料中获取,不足以全面及时反映高管人员情况,影响履职行为监管效果。同时,对高管人员的监管目前还未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未实现全省以至全国高管人员监管信息共享,对高管人员跨地区、跨省干部调动,造成监管信息断层,加大了高管人员异地任职的监管成本,也使监管的连续性受到影响,给一些违规高管人员制造了可钻空子。
(五)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存在表面现象。目前,从省、市分局层面来看,对高管人员的监管分散在各监管处室,且普遍没有单独设立机构高管监管岗位,而是由其他岗位工作人员负责此项业务。由于这部分人员既要承担非现场监管报表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还要承担繁重的现场检查任务,工作量相当大,难以集中力量、集中时间专心搞好履职行为监管,使这方面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内容和方式设想
(一)履职行为监管考核评价内容。鉴于履职行为监管的内容十分丰富,监管考评应建立一套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高管人员履职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突出重点,着重考核经营绩效。据此,可以将监管考评内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履职期间基本素质的完备性,包括高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法制观念;道德品行、行为操守、民主工作作风,是否诚信、廉洁、遵纪守法等;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管理能力;勤政廉政情况;家庭重大事项,包括财务收支,直系亲属经商办企业、出境学习工作情况等方面。2.履职期间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完备并得到有效遵守;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岗位职责及培训制度是否明确;是否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责任;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果等方面。3.履职期间业务运行的合规性,包括各项政策法规是否得到贯彻落实,业务开展过程中各个程序、环节是否符合法律和制度规定;有违规经营、重大案件等方面。4.履职期间的业务经营有效性,即表现为经营绩效,主要体现为是否完成了上级行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是否取得预期结果;机构资产质量(不良资产升降)状况,拨备提取及盈利等重要的风险和经营指标变化情况等方面。
(二)履职行为监管考核评价方式。在监管工作中,监管部门可依据监管的内容并结合被监管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履职行为监管方式,在传统约见谈话、考试、现场检查、质询的基础上,加大履职行为调查力度,对高管人员在履职期间的表现进行专项或全面了解,并作出对其任职行为的综合评价。
1.制定考评办法,进行量化考评。现行办法虽规定把高管人员的任期考核纳入任职资格管理的范围,但对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均未有明细规定。要从个人品行、工作作风、管理能力、业务经营等方面,通过指标量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履职行为考评,构建起包括任职资格审核、任职期间考核和任职资格取消的全方位、动态监管体系。2.坚持现场测评、监管评价和专家评审相结合。考评工作分为现场测评、监管部门评价和专家组评审三部分分别组织评审,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对被考评人员分别给出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不同评审结论,并对基本称职、不称职高管人员提出改进和处理意见。3加强考核评价落实,强化履职行为后续监管。要将考评结果反馈给被考评人征求意见,充分尊重其申辩的权力,促使考评依法合规进行。对考评中发现的问题、相应的改进意见要分别送给被考评人员及其上级相应管理部门,并督促其落实整改,对未落实整改,工作无明显改进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则建议有关部门予以调整或撤换。
三、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对高管人员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明确规定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高管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相应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便于操作掌握。针对目前管理现状,一是建议尽快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增加和细化履职行为监管相关内容,使基层监管部门有章可循,增强基层监管部门的可操作性。二是出台配套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和履职行行为监管的规定,从制度上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资格审查和履职行为监管有机结合。1.要严格市场准人,把好任职资格审查关,防止不合格的人员进入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一是严格考试谈话制度,着重考察拟任高管人员的金融政策水平;二是严格调查走访制度,着重考察拟任人的思想品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三是严格离任审计制度,对离任审计中含糊不清的重大问题进行现场检查;四是实行任职资格公告公示制度,把金融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批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增强工作的透明度。2.加强履职行为监管,建立高管人员动态监管体系。一是要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定期汇报制度、重要事项报告制度以及年度谈话、提醒谈话与诫勉谈话制度,对在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潜在隐患,对高管人员及时进行诫勉、警告、限期整改等,把金融风险消除在萌芽环节;二是严把考核关,明确并细化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定性考核与量化考评相结合,使监管部门对高管人员的考核有依据、监管有标准、处罚有尺度。任职资格管理不能等同于干部考核,但可以把于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好的经验引入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使高管人员的任期考核工作能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被考核人的实际情况;三是严把评价关,对于年度评价为称职的高管人员要建议其主管部门给予奖励,对于评价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高管人员要实行降职、劝辞和免职处理,保持高管人员监管的严肃性。3.要严格市场退出,谁撞“红线”就处理谁,促使高管人员严格自我管理和约束。
(一)科学执行传导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货币政策宣传和预期引导工作,深入领会当前稳健货币政策“不宜收紧、不能放松”的核心内涵,引导银行机构积极发掘有效信贷需求,努力促使金融机构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和货币信贷总量平稳适度增长,平衡好落实宏观调控要求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加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按照“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要求,继续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持续推进《“金融支持转型升级系列工程”实施方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围绕七项工程具体内容,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各项工作;积极深化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推动低碳金融和文化金融创新,探索开展科技金融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工作和研究出台绿色信贷指导意见和统计办法。完善政银企对接协调机制,积极开展对接活动,引导信贷资源向地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倾斜。
(三)推动直接债务融资的稳步发展。继续推进“债务融资工具三年千亿计划”。加快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创新步伐,积极探索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在银行间市场的直接融资模式。
(四)推动普惠金融的良性发展。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加大支小、支微、支农力度,引导和培育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形成金融特色产品。探索金融服务“三农”的方式路径和措施,在去年成功试点推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基础上,着力开展扩面推广工作;做好小微金融服务工作,推动辖内小微企业贷款在全部企业贷款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保持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企业贷款增速;扩大小额担保贷款、青年信用示范户贷款、妇女创业贷款等业务覆盖面。
二、强化金融稳定基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做好金融稳定监测、预警和报告工作。跟踪监测民间借贷、担保链、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和敏感领域的金融风险;配合中支分析利率市场化、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对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策略、信贷行为和流动性的影响;关注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可持续性和地方财政偿付能力与地方融资制度改革问题;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机构、重点地区金融风险,严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二)进一步完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强化与监管机构和政府宏观经济部门的工作协调,积极探索全面合作监管机制,完善例会交流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准确掌握涉区域金融稳定的第一手信息,尽职尽责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整合、集成、上报工作。完善各类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深入推进平安金融创建,开展金融投资者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宣传工作。
(三)深化金融生态创建长效机制。在获得“金融生态优秀县”基础上,建立金融生态创建长效机制,构建和保持优良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及跟进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做好第二次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工作,提高我市金融生态县在全省的排名。开展金融投资者教育,创新各类宣传活动方式,提升企业、居民等经济主体金融风险意识,维护好可持续的金融生态环境。
(四)拓展深化“两管理两综合”工作。继续做好新设银行机构加入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的集中受理与初审工作,拓展开业管理对象范围,完善开业管理内容与流程;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提高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做到有案有事报详情,没案没事报平安;修订完善2014年综合评价实施细则,健全日常管理信息台账,加强对综合评价结果的运用,促使金融机构在日常营运管理中加强对人民银行各项政策的执行力度。
三、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提升金融服务现代化水平
(一)不断加强支付结算服务功能。着力推进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继续推进金融IC卡的推广工作,推动新型支付方式在农村地区的应用;组织辖内商业银行开展支付安全宣传,提高农村地区对支付服务安全性的认识;加强对支付服务的监督管理,继续加强票据业务安全管理,保障票据持有人的权益;继续强化支付清算纪律,加大对空头支票的处罚力度,维护辖内支付结算秩序。
(二)全面推进现代化服务型国库建设。围绕建设现代化服务型国库的目标,牢固树立监管与服务并重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与财政、税务、海关等征收机关的沟通和协调,积极探索全面履行经理国库职能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强化国库管理,推进国库服务创新,全面提升国库统计分析水平。
(三)继续加强调查统计工作管理。全面贯彻落实2014年金融统计制度,做好2014年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更新、维护和完善工作。拓展金融统计范围,探索科技专项贷款专项统计、完善非信贷融资统计制度;加强经济统计监测工作,加强与经济景气调查企业、物价调查企业、汇改调查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提高统计分析质量;加大金融统计检查力度,深入金融机构开展现场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督促整改。
(四)持续优化人民币流通环境。继续推进人民币满意工程建设,以假币“零容忍”为目标,强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反假货币工作的监督检查;探索和创新反假货币宣传方式,结合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工作,扩大农村地区反假货币宣传网络,建立反假货币宣传长效机制。
(五)稳步加大征信服务力度。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努力拓宽互联网查询、自助查询机等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渠道,提供更优质的征信服务;加大对商业银行企业、个人征信系统执法检查力度,规范征信管理;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外部评级市场的培育和规范,加大担保机构、借款企业外部评级的推进力度,引导小贷公司参加信用评级,扩大对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的信用评级。
四、提升外汇管理服务水平,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一)加大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进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行试点工作,积极培育我市有条件申报试点的企业;研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内容,帮助即将封关运作的综保区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政策便利;全面推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和外债等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不断简化和优化审批流程。
(二)不断改进外汇管理监管手段。继续落实经常项目分类监管措施,做好B类企业的分类及监测工作;改进资本项目主体监管,提高后台监测水平;进一步加强外汇形势分析和调查研究,扎实开展第六版国际收支手册实施相关工作,扩大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范围,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强化区域外汇收支运行分析监测;加强新开银行外汇结售汇业务的备案审核,规范银行外汇业务准入程序;提高非现场核查的水平,加大现场检查及对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评价力度。
五、加强内部管理建设,着力提升央行履职能力
(一)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原则,规范对干部兼职的管理,中层干部要切实承担起“一岗两责”的作用,积极发挥正能量。以坚持业绩为导向,结合支行干部队伍现状,研究制定“支行非领导职务选拔任用实施方案”,用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组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开展好读书活动,积极参加远程在线培训等各类学习,注重加强对新行员的培养教育。发挥领导班子团结纽带作用,加强与职工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做好对员工八小时内外的监督管理。
(二)加强内控内管工作。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继续梳理并修订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风险排查,重点围绕“人、财、物”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隐患。发挥内审监督作用,重点关注公务消费和厉行节约各项规定的落实情况。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行为,加强专项费用和项目资金管理,清理办公用房,完成好办公楼维修改造项目建设。抓好安全管理,确保全年安全无事故。继续加强档案管理,严格落实保密工作制度。着力提升节能减排成效,有效降低单位能耗。
1、拓宽监管信息渠道,完善风险评估体系。着重围绕治理结构、内控机制、违规行为、潜在风险、监管意见的整改落实等情况,持续抓好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合作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两非”等六大板块的非现场监管工作。采取约见谈话、机构回访,努力掌握监管对象工作动态,督促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业务操作流程和系统性风险防火墙,切实提高风险防御能力。要密切关注担保公司的运作,及时提请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警示,配合打击“两非”和乱集资现象。
2、强化对辖内各机构不良贷款增减变化情况的监测,严防不良贷款反弹。要针对各机构业务特点,深化结构性“抓降”工作机制,加强比较和监测,重点跟踪监管新增不良贷款、违规不良贷款、大额不良贷款和关联性不良贷款,重点防范行业性风险和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督促做好贷款集中风险的防范工作,指导银行改善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共同加强对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监测分析,抓集团客户和关联交易,做好风险判断与提示。
3、正确把握银行新办业务风险,寓监管于发展、稳定、服务之中。要做好票据融资业务的规范化工作,防止信用过度扩张。及时跟踪了解创新业务发展态势,调查了解存在的内控薄弱环节,指导银行建立和完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处理相关风险的管理体系,按照风险可控、成本可算和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则,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规范、促进创新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严格监管责任意识,狠抓合作金融机构监管
1、督促提升法人治理水平。积极贯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治理指引,全面推进法人治理建设,进一步明确董(监)事会的职责和权利,充分发挥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缩短“三会一层”磨合期。加强对董事和高管人员的监管,实施履职行为的持续、动态监管,加强勤勉尽责的考核和问责。促成**农村合作银行根据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完善“三会”机制,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认真执行报告制度,定期听取高管理、非执行董(监)事履职情况。
2、督促加强内控建设。跟踪检查年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中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要在年案件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对各风险点进行排查、评价,对内控各项制度的实施进行试评价。加强资产管理,完善新增不良贷款台帐,进一步督促对已核销呆帐贷款和“三违”贷款责任追究整治工作。
3、提高非现场监管的有效性。继续按季做好风险评价工作,实施外部审计、三方会谈,落实“三年达标计划”。以非现场监管发现的问题为目标导向,以内控管理薄弱、违规问题突出、风险隐患较大的分支机构为日常监管重点,开展针对性的调查。督促严格执行农村合作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规范股本金管理,提高拨备覆盖面。指导做好贷款五级分类法的推行工作,提高分类准确性,真实反映资产风险。
三、发挥窗口指导作用,提高县域金融服务水平
1、加强监管信息宣传力度。定期召开监管通报会,及时向监管对象反馈提示监管信息和银行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实时分析辖内潜在的风险隐患。积极引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密切关注产能过剩和限制类的行业及企业的贷款风险,引导银行加大对小企业贷款力度,支持鼓励国家扶持行业的发展。督促银行防范操作性风险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巩固案件专项治理成果。
2、配合推进银行业改革。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以改革为契机,网点布局更趋科学化,完善授信授权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大力改善县域金融服务和小企业贷款服务,确保信贷有效投入稳健增长。配合做好邮政储蓄管理体制改革,督促加强内控管理。鼓励金融创新,开展理财、财务咨询等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3、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围绕履行监管职责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充分利用非现场监管手段,提升调研活动质量,努力向上级反馈辖内经济金融运行动态,发挥调研对监管创新和风险防范的现实指导作用。
一、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及作风建设
一是把专题教育活动当做的课堂,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要求当成工作的目标,通过专题教育培训等活动提高认识,增强群众观念,拓宽服务渠道,扎扎实实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学习、查摆,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全面查找出自身“不严不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9项,并根据整改要求及时限,对照上级活动办要求及时进行整改,现已全部进行了改进与提高。二是继续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履行职责的第一需要,充分利用参加地委、行署及市委各类会议进行集中学习,主动利用网站、报刊加强自学,重点学习了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系列文件、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及自治区党委、地委各类会议精神。通过学习,增强了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党性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三是始终坚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党员模范示范带动作用,认真落实党员进社区活动,坚持全身心投入工作,遇到突发事件处理、重要工作等,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精做细,使分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持续、平稳、高效的发展。
一、勤奋工作,完成分管工作任务
我是公司经理助理,分管银行保险及团险等销售工作,在公司经理的领导下,增强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紧迫感,刻苦勤奋、兢兢业业工作,较好完成自己的分管工作任务,取得良好成绩。
1、关键业绩指标完成情况。截止12月23日,我在关键业绩指标上完成了任务,取得良好成绩。其中银保渠道完成首年保费228万元,完成率为98.29%,其中5年以上期交216万元,完成率227.99%,完成标保83.09万元,完成率184.64%;团险完成年度任务218万元,完成年试验行务的94.79%,其中意外险完成210.89万元,完成率112.18%
2、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完成情况。在重点工作方面,我着重抓好银保保险规划师的招聘和培训工作,全年共招聘XX名银保保险规划师,完成市公司指标的XX%。对招聘来的银保保险规划师,我认真做好培训工作,提高银保保险规划师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技能,使其能够尽快开展工作,完成公司布置下达的工作任务。在常规工作方面,我带领销售团队成员重点做好老客户的关系维护工作,保持日常联络与沟通,为老客户提供常规性保险服务,同时通过维护客户关系去挖掘客户潜力,努力拓展新的合作项目,促进保险业务持续发展,为公司多创造经济效益。
3、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完成银保等任务过份依赖于精英,没有充分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今后工作中,我要注意这个问题,做到均衡发展,进行日常化增员,确保险伍稳定,同时要加强同银行等单位的合作,密切双方关系,为银保业务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认真履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我认真履行自己经理助理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银保等业务发展。一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围绕销售工作积极想方设法发展业务,力争全面完成任务,取得良好成绩。二是自己坚持早上班、迟下班,把精力时间都用到工作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大家共同努力工作,取得良好工作成绩。三是维护好银行等单位渠道的关系,促进业务深入发展;加强员工队伍培养,着重培养员工永不气馁、顽强拼搏的精神,去瞄准市场需求,千方百计攻克堡垒,取得经营业务发展。
三、反腐倡廉,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我坚持以党的十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持续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发展,为促进各项工作健康深入发展提供坚实的廉政保障。
1、加大教育力度,筑牢反腐防线。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确保销售工作健康发展、清廉发展,我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使每个员工在廉政文化的影响下崇尚廉洁,形成尊廉崇廉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倡导“读书修德,以德律已”,引导员工培养良好思想情操,防范产生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三是深入开展党纪政纪条规教育,加强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使员工增强法纪观念,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廉洁从业,确保不发生违纪违规情况。
2、严格要求自己,确保清正廉洁。我一是正确对待权力,始终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做到尽心尽责、恪尽职守,珍惜权力、管好权力,努力为公司发展服务。二是正确对待利益,坚持正确的利益观,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见利忘义,不见富思迁,杜绝一切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三是正确对待自己,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廉洁从业规定,做到“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欲”,做一名道德高尚、清正廉洁、深受大家拥护的干部。
四、存在的不足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设想
2015年,我认真努力工作,虽然完成了任务,取得良好成绩,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问题,主要是工作规范化不够,工作成绩不够大,工作特色和亮点不多,这些不足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和提高。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要按照公司的工作精神和自己职责范围,刻苦勤奋、认真努力工作,完成全部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1、勤奋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我要做到勤奋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精神和公司的工作精神,认真学习科学文化与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工作业务技能,争做学习型干部,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牢固扎实基础。
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同在。在执行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勤奋工作和共同努力下,我市预算执行和国库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财政收支任务均超额完成,我市20*年度预算执行分析在全省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20*年度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分别被省厅评为先进单位。
1、预算执行工作科学有序。一是积极组织收入,均衡财政支出。2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居全省第*位,比上年增长*%,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完成了省定*%的奋斗目标,为市委市政府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20*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超额完成省定*亿元的奋斗目标。二是不断拓展预算执行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密切关注财政经济运行态势,准确预测财政收支趋势,特别在一些关键时点提前汇总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切实提高预算执行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及时为领导提供最新的财政收支信息。三是提高决算编审质量。20*年我市部门决算数据显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总收入82.59亿元,较上年增长6.9%;总支出81.59亿元,较上年增长6.6%;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占国有资产总量63.39亿元,较上年增长10.9%。四是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市审计局、上级审计部门先后对我市2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协调局业务科室和相关部门,逐项落实审计中提出的问题,拿出具体的整改落实措施,年终共清理回收暂付款*亿元、清理入库暂存款*亿元。
2、国库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是加快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建设。20*年6月底将国库支付系统连接到全部市一级预算单位,为市委、市政府各委办局开通了网上申报用款计划、预算执行查询、对账等管理功能。二是继续深化县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开展调研,及时出台了《继续深化县区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县(市)区继续拓宽国库改革范围,推动县区国库改革向乡镇推进,建立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在坚持改革的方向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会计集中核算、乡财县管和国库集中支付有效融合的新途径,保证了全市改革的规范、统一和高效。三是加强资金监管,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中央专项转移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和支付范围,尝试市财政将涉农、惠农等资金直接支付到农户或基层用款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规范资金审拨程序,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按照时间进度审核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用款计划,加强项目资金审批拨付事前监督,保证财政资金的专款专用。截止12月底,财政国库累计集中支付资金*亿元,其中直接支付*亿元,直接支付比例为*%,有力保障了部门预算的顺利执行。
3、财政国库基础管理进一步强化。一是加强国库会计基础工作。4—5月份,对六县(市)四区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国库改革情况进行调研。对会计岗位设置、拨款印鉴管理、资金拨付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建立完善的总预算会计岗位责任制,加强和规范对财政各项资金的核算,建立了严格的资金对账制度和总预算会计信息报告制度,为财政管理、领导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二是抓好内部稽核,推进国库管理规范化。进一步规范完善业务科室的工作流程管理,加强与人行国库、银行和相关单位会计对账,保障国库及财政专户资金运行安全高效,做好会计服务工作,巩固提高了国库管理水平和会计工作质量,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三是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坚持做好市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审批、备案建档等日常管理工作。联合市人行、会计委派管理中心等部门,开展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查工作,强化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管。开展了县市区财政专户清理撤并和集中管理活动,进一步适应了深化财政国库管理改革的现实要求。四是全面提升财政统发工资透明度。20*年,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顺利完成机关公务员清理规范津补贴和事业单位增加地方补贴审核工作,建立完善了统发工资数据库,按月及时在政府网站更新工资数据,开通投诉监督热线,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20*年财政统发工资系统累计向市直预算单位发放工资16.54万人次,财政应发工资总额3.76亿元,累计代扣住房公积金21*万元,累计代扣个人所得税243万元。
4、认真落实预算执行“大办制”,努力建设统一规范、管理有序的公共财政收支体系。通过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之间建立横向联网系统,在确保安全、准确、快捷、高效的前提下,简化纳税缴库程序,实行税收收入电子缴库,税收资金实时划缴,实现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的信息共享。根据我市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预算执行归口管理、收支信息同源采集”的管理原则,初步建立了以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为内涵,预算执行各环节相互衔接为外延的“大执行”财政管理模式,在规范收入缴库程序,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5、积极推进公务卡结算方式试点工作。根据财政部和省厅推行公务卡有关会议精神,充分借鉴其他地方改革经验,以“积极稳妥”为试点原则、以“先进实用”为建设标准、以“广泛认同”为实现目标,大力加强公务卡改革社会宣传工作,增强社会各方面对改革的认知度和主动性,“小卡片做出大文章”。20*年,两次组织到郑州、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初步确定四家银行为公务卡银行,选择市审计局等四家单位为公务卡试点使用单位,稳步推进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12月4日,第一笔公务卡消费款划入公务卡个人账户,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制度正式运行。通过建立公务卡制度,不但能有效地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对于强化现金管理和财政预算执行监督,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建设“阳光财政”具有重要意义。
二、队伍建设方面
对执行局职能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加强团队整体执行力建设,努力实现由传统的执行向新时期科学执行的转变。
1、开展“三新”活动,构建服务财政。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公共财政改革创新”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主动保持与预算单位的联系,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预算执行工作的开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2、开展创建活动,塑造形象财政。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争创活动,以效能为抓手,以团结协作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一盘棋”意识,科室间分工不分家,重要工作齐上阵,形成了团结和谐的干事氛围,得到了广大预算单位的充分肯定。20*年4月执行局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3、强化绩效考核,打造效能财政。对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科学设定年度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目标,规范各个岗位的职能、职责、目标与标准,建立起长效激励机制,做到奖优罚劣、赏罚分明,激发大家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绩效考核“考”出竞争力,执行局每个干部都在合理的工作程序中科学地执行每项工作。20*年,执行局多篇调研文章发表在国家期刊、分获中国财政学会和市社科联奖项。
三、个人素质和廉政建设方面
1、增强理性,提高自身学习力。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来认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做一名学习型、创新型领导干部。一年中,我能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执行局撰写了多篇调研文章,分别获得省厅科研所和市社科联优秀成果奖。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同在。在执行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勤奋工作和共同努力下,我市预算执行和国库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财政收支任务均超额完成,我市2008年度预算执行分析在全省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2007年度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分别被省厅评为先进单位。
1、预算执行工作科学有序。一是积极组织收入,均衡财政支出。2008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居全省第××位,比上年增长××%,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完成了省定××%的奋斗目标,为市委市政府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2008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超额完成省定××亿元的奋斗目标。二是不断拓展预算执行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密切关注财政经济运行态势,准确预测财政收支趋势,特别在一些关键时点提前汇总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切实提高预算执行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及时为领导提供最新的财政收支信息。三是提高决算编审质量。2007年我市部门决算数据显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总收入82.59亿元,较上年增长6.9%;总支出81.59亿元,较上年增长6.6%;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占国有资产总量63.39亿元,较上年增长10.9%。四是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市审计局、上级审计部门先后对我市2007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协调局业务科室和相关部门,逐项落实审计中提出的问题,拿出具体的整改落实措施,年终共清理回收暂付款××亿元、清理入库暂存款××亿元。
2、国库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是加快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建设。2008年6月底将国库支付系统连接到全部市一级预算单位,为市委、市政府各委办局开通了网上申报用款计划、预算执行查询、对账等管理功能。二是继续深化县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开展调研,及时出台了《继续深化县区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县(市)区继续拓宽国库改革范围,推动县区国库改革向乡镇推进,建立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在坚持改革的方向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会计集中核算、乡财县管和国库集中支付有效融合的新途径,保证了全市改革的规范、统一和高效。三是加强资金监管,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中央专项转移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和支付范围,尝试市财政将涉农、惠农等资金直接支付到农户或基层用款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规范资金审拨程序,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按照时间进度审核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用款计划,加强项目资金审批拨付事前监督,保证财政资金的专款专用。截止12月底,财政国库累计集中支付资金××亿元,其中直接支付××亿元,直接支付比例为××%,有力保障了部门预算的顺利执行。
3、财政国库基础管理进一步强化。一是加强国库会计基础工作。4—5月份,对六县(市)四区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国库改革情况进行调研。对会计岗位设置、拨款印鉴管理、资金拨付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建立完善的总预算会计岗位责任制,加强和规范对财政各项资金的核算,建立了严格的资金对账制度和总预算会计信息报告制度,为财政管理、领导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二是抓好内部稽核,推进国库管理规范化。进一步规范完善业务科室的工作流程管理,加强与人行国库、银行和相关单位会计对账,保障国库及财政专户资金运行安全高效,做好会计服务工作,巩固提高了国库管理水平和会计工作质量,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三是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坚持做好市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审批、备案建档等日常管理工作。联合市人行、会计委派管理中心等部门,开展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查工作,强化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管。开展了县市区财政专户清理撤并和集中管理活动,进一步适应了深化财政国库管理改革的现实要求。四是全面提升财政统发工资透明度。2008年,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顺利完成机关公务员清理规范津补贴和事业单位增加地方补贴审核工作,建立完善了统发工资数据库,按月及时在政府网站更新工资数据,开通投诉监督热线,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2008年财政统发工资系统累计向市直预算单位发放工资16.54万人次,财政应发工资总额3.76亿元,累计代扣住房公积金2108万元,累计代扣个人所得税243万元。
4、认真落实预算执行“大办制”,努力建设统一规范、管理有序的公共财政收支体系。通过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之间建立横向联网系统,在确保安全、准确、快捷、高效的前提下,简化纳税缴库程序,实行税收收入电子缴库,税收资金实时划缴,实现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的信息共享。根据我市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预算执行归口管理、收支信息同源采集”的管理原则,初步建立了以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为内涵,预算执行各环节相互衔接为外延的“大执行”财政管理模式,在规范收入缴库程序,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5、积极推进公务卡结算方式试点工作。根据财政部和省厅推行公务卡有关会议精神,充分借鉴其他地方改革经验,以“积极稳妥”为试点原则、以“先进实用”为建设标准、以“广泛认同”为实现目标,大力加强公务卡改革社会宣传工作,增强社会各方面对改革的认知度和主动性,“小卡片做出大文章”。2008年,两次组织到郑州、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初步确定四家银行为公务卡银行,选择市审计局等四家单位为公务卡试点使用单位,稳步推进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12月4日,第一笔公务卡消费款划入公务卡个人账户,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制度正式运行。通过建立公务卡制度,不但能有效地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对于强化现金管理和财政预算执行监督,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建设“阳光财政”具有重要意义。
二、队伍建设方面
对执行局职能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加强团队整体执行力建设,努力实现由传统的执行向新时期科学执行的转变。
1、开展“三新”活动,构建服务财政。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公共财政改革创新”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主动保持与预算单位的联系,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预算执行工作的开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2、开展创建活动,塑造形象财政。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争创活动,以效能为抓手,以团结协作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一盘棋”意识,科室间分工不分家,重要工作齐上阵,形成了团结和谐的干事氛围,得到了广大预算单位的充分肯定。2008年4月执行局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3、强化绩效考核,打造效能财政。对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科学设定年度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目标,规范各个岗位的职能、职责、目标与标准,建立起长效激励机制,做到奖优罚劣、赏罚分明,激发大家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绩效考核“考”出竞争力,执行局每个干部都在合理的工作程序中科学地执行每项工作。2008年,执行局多篇调研文章发表在国家期刊、分获中国财政学会和市社科联奖项。
三、个人素质和廉政建设方面
1、增强理性,提高自身学习力。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来认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做一名学习型、创新型领导干部。一年中,我能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执行局撰写了多篇调研文章,分别获得省厅科研所和市社科联优秀成果奖。
伍旭川: 对中国银行业人才的思考
目前中国银行业如何定位人才?
首先从专业的角度来考虑,一般国际部门引进的人才都有特别的专长,而业务部门对人才提出的标准是业务要精、外语要好、国情要晓。最近几年的金融系统引进了大量人才,但是人才的流动性也很大。尤其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出的高额年薪等优越条件吸引了来自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政府机构的人才。人才的标准一定要定位清晰,包括从基层业务部门到中层管理部门再到高管人员,而且在工作中考核的标准要有所不同。
其次要健全人才挖掘的各种机制。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金融机构纷纷招兵买马,人才竞争空前激烈。有时一家银行招聘十几个员工,吸引两三万人报考。如何将最适合岗位的千里马选,这就涉及到选聘机制的制订和完善。目前各家银行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采取自己培养的模式,这增加了人才的可塑型,可以更好适应自己的银行文化与业务流程。另外银行内部的培训要充分重视。尤其是很多大银行都有自己的培训中心,甚至好几个,除了休闲娱乐之外,更要发挥充电之功效。做好培训的前提是要有一整套的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力量,对口的课程。引进人才机制不可或缺。尤其最近几年华尔街风波,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破产增多,许多人员包括硕士、博士等面临国外竞争压力回到国内就业,这就要求我们的人事部门能够尽量多出一些伯乐,发现这些千里马。
最后就是人才的考核、激励、约束。合适的岗位、合适的工资一定要与优秀的人才匹配,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考核目标,个人目标,公司目标,团队目标,包括企业文化理念的建立都很重要。关于美联储的人才引进机制及国外的金融机构用人标准,可以和我们政策研究室及战略发展部进行更多的交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王 飞:监管制度与外部环境
从监管部门和营造外部环境的角度看,商业银行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核心人才梯队建设将可能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通过推动商业银行健全现代企业体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奠定银行核心人才梯队建设的根本制度基础。当前,我国大型银行改制已经基本完成,各地中小银行蓬勃发展,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却还步履蹒跚,“形似神不似”,与现代企业的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监管部门持续通过窗口指导、董事高管谈话、列席会议等方式,发现银行在公司治理机制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督促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今后,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督促银行厘清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和股东大会的职责边界,加强履职能力建设;指导银行做好董事履职评价工作和核心人才梯队建设。
二是通过市场准入“管高管”来推动银行业人才队伍建设。高管准入执行“三考”和“三承诺”。“三考”,即考试、考核和考察。通过考试看高管人员是否具备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考核个人职业经历、履职表现看其业务能力、职业操守和有无不良记录;通过考察面试看其综合素质和职业潜能。“三承诺”,即董事、高管人员在履职前要书面作出的三项承诺保证,承诺没有未清偿的个人债务,承诺诚信守规、履职尽责,承诺遵守监管规定并定期报告履职情况。监管部门正着手编写高管、董事任职资格考试试题题库,其中很注意人才梯队的问题,按层次区分难度和覆盖面,讲究循序渐进,各有所专,这对全行业都会起到很好的“指挥棒”作用。
三是通过解决当前存在的薪酬问题,合理优化激励约束机制,推进银行人才队伍建设。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薪酬管理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如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高管薪酬还是职工薪酬与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存在较大差距;银行内部收入差距拉大引发使得内部矛盾加剧;薪酬结构不合理,基本薪酬占比过高,导致薪酬的激励作用不足;薪酬激励与风险挂钩不足,偏重短期激励,缺乏长期激励。这些问题不仅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争议,也给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留下了风险隐患。为此,监管部门加强了商业银行薪酬监管,在监管部门的职责定位、我国薪酬管理的基本现状、现有的政策法规要求以及顺应国际先进理念与趋势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成为第一个规范我国银行业薪酬机制的重要文件,将对银行的人才队伍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四是通过推动银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转变业务模式,推动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监管部门也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动银行实施业务模式转型工作,其中人才建设就是重要的方面。也就是要改革选人用人机制,发挥人力资源效用,为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奠定智力基础。逐步建立科学用人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逐步打造优秀人才队伍。建立复合型的职业培训体系,持续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同时建立中高级后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组建国际化后备人才团队,加快引进战略性紧缺人才。
五是通过加强外部监管,特别是对人的监管与处罚,加大责任约束,强化责任追究,从而影响银行的人才梯队建设。近年来,监管部门对银行人员,特别是高管的处罚力度有所加强,很多事项都开始与“帽子”、“位子”挂钩。例如,对于案件的防控,明确责任在总行和省分行,要做到人员该开除就开除,案件该移送就及时移送,且责任上追两级。这些势必会对银行的人事任免、考核、培训以及纪律、风险教育产生很强的外部约束。
总之,人才是银行生存发展的根本,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做好银行核心人才梯队建设意义深远,也符合我们的监管宗旨和导向,应继续花大气力抓实、做好!
(作者单位: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张春子:核心人才梯队建设――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支点
核心人才梯队建设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也非常及时,以下谈几点个人看法。
银行经营环境正在发生巨变
今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银行经营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过去几年,中国的商业银行顺风顺水、高歌猛进,两三年总资产就翻一番,净利润更是几倍的增长。到今年一季度末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方面说明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地提升;另一方面也与良好的经营环境有很大关系。
但必须看到,银行业经营发展正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减排压力增大、贸易保护主义和债务危机肆虐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从国内来看,“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失衡、收入分配差距增大、通货膨胀上升等问题都使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这对银行是很大的挑战;二是监管标准大幅提升。中国银监会根据“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出台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在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逆周期缓冲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时间和内容规定,这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未来经营发展是一个巨大鞭策和压力。
强化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是商业银行应对新挑战的战略选择
突破经营发展的困境,走向科学发展的新时代,是国内商业银行共同思考的重大问题。银行是一个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金融服务企业。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创新纬度越来越广,信息技术、法律、心理学等各方面知识运用越来越多,这不再是一项传统工作,更不是简单的“烟酒”交际操作就可以做到的,需要综合型人才来支撑。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好,利差比较高,只要能喝酒、懂交际就能完成很好的业绩,成本就是营销费和员工的身体健康。但现在资源越来越紧张,客户越来越挑剔,信贷闸门越收越紧,为明天银行的利润做准备,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一环。怎么打造一支核心人才队伍呢?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要更新人才管理的理念。传统人事管理主要管人,包括给你发工资、奖金,然后考核、评价,而从未来银行业竞争发展的视角来看,应该从人事管理向战略性人事管理转型,要综合考虑银行战略发展对人才的各方面需要,进行科学的超前性管理。
第二要差异化的管理。人才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人才对各方面能力需要是不一样的,比如高管层需要的主要是战略管理,对市场和监管政策的把控能力,形成理念和思想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中层管理人员来说,主要是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上传下达,按照上层的指令组织基层开展有效的工作,这是对中层干部或者中层管理人才的要求;第三个层次是操作性的专业人才,比如说开展理财业务,要有广博的金融、法律、心理学、行为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对不同人才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金融机构对人才管理要差异化。
第三要有长远的核心人才规划。作为一个银行来说,它要永续经营,甚至打造百年老店,这就需要围绕银行长远发展做出相应的人才规划。银行的人力管理部门要了解银行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愿景,市场定位,业务经营策略。搞清楚到底需要什么人才?需要多少这样的人才?然后评估现有的这种人才储备能否达到这个要求?达不到应该怎么办?是自己培养还是招聘?怎么招聘?这些都是需要做一个详细的规划。
第四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要处理好内部人才和外部人才的关系,这非常重要。任何企业都可能存在这样的思维定势,外面的人是人才,而企业内部的人,由于天天见,对其长处熟视无睹。另外人才招聘以后一定要给他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包括待遇、有效沟通、各方面管理和关心,这需要全面的思考。
第五是强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一要加强人才的业绩管理。比如使用EVA、标杆考核等方式;二要优化组织架构。不管体制机制怎么变,运行体制和操作流程的还是人,特别是一些核心人才,因此在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同时,在体制机制的变革上也要考虑员工特别是核心人才的期望。
(作者单位:中信银行研究规划部)
方 容:核心人才管理突破的方向
从某种程度上说,引入不良的人力资源要比一笔不良资产严重得多,核心人才的定义不能简单局限于学历、资历、经验的要求,它必须围绕银行战略来定义。每个银行都会基于对自身现状的客观认识、对市场机会的判断、对客户需求的把握,来制订差异化的银行战略,这种差异化就会决定不同的银行对自己核心人才的标准各不相同。同时,银行的战略在执行过程中也有不同层级的理解,比如我们民生银行提出民营企业、小微客户和高端客户,这三个并列层级的战略,他们在某个角度上又相互联系,这就对核心人才的把握提出更大的挑战。
我认为核心人才的管理要实现大的突破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公司治理。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董事会这个层面上我们经常看到战略的规划、风险的规划、业务的规划,但真正突出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并不多,这需要有一个过程,从最高层面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之间的关系。此外,经营层一定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必要时可以建立超越人力资源部门之上的委员会机制,它能够在全行层面上形成一个共识,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认识就能够落实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共识是一个重要基础。
第二是更新理念。
这个理念不仅仅是针对公司战略的贯彻和执行,还包括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覆盖的范围很广,包括我们分支机构班子、中层甚至基层员工的理念。他们既是人力资源的被管理者,也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很大程度上承担着管理者的责任,机构越庞大,人员越多,形成一致的认识和行动就显得更加重要。
第三是体制上的突破。
首先是培养机制。如何从外部招募转换成一个核心人才的内部培养机制,这需要有长远的核心人才梯队建设规划。我们曾经去香港分行调研,其人才的市场化机制非常明显,每年约有20%的人在商业银行中流动,一个稳定的内部培养机制能够让我们在市场化条件成熟时,主动应对核心人才流失的问题。
其次是激励机制。我们要重视全面激励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不能只着眼于物质激励,物质激励只是全面激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一家银行只依赖物质激励来留住其核心人才时,到一定阶段,边际效应是要逐渐递减的。核心人才往往关注的还有职业发展、充分的信任和授权、专业培训的机会、荣誉激励、企业文化等过个层面,针对核心人才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全面激励体系建设,是吸引和保留核心人才的重要手段。
最后是管理机制。“人是最具有能动性的无形资源的载体。”我们需要在核心人才的选、用、育、留上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挖掘核心人才的潜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去为银行的战略服务,包括创新的意识、学习型组织构建等等,实现客户所看重的真正价值。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
石丽萍:我们构建人才队伍的经验
我行作为一家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银行,无论是业务经营、风险管控,还是企业文化建设,这几年发展都很快,品牌知名度也大幅提升,这与领导班子的带动、全体员工努力地工作、品牌的上升是分不开的。业绩在逐年上升的同时,员工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高。
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竞争,什么是人才?我觉得只要是适合本企业需要的就是人才,能促进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就是人才。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层面、不同的环境都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对于我们来说,怎么构建人才队伍,这是一个关键。我们的做法有三点:首先是实施校园招聘,这几年来招聘的都是本科以上的高学历的毕业生;其次是实施社会招聘,从当地的国有银行引进;第三是自己培养人才。不论是招聘也好,还是引进来也好,都要进行培养教育。从培养的角度来说,我们分为许多层面,包括操作层面,业务层面、管理层面等。我们请北京理工大学等大专院校专家对全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管理能力、业务营销、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系统的讲授。针对操作层面的人员我们开办夜校,并且要求各个分支机构确定了每周的业务习练日。在柜员招聘中,我们以派遣制的方式从当地的职业技术学院招聘一些形象好、服务优、综合素质高的一些柜员。在人才选拔中,我们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竞聘的原则,无论是哪个岗位,会计主管也好,中层干部也好,我们根据岗位需要确定选拔条件以后进行报名,审核,公开竞聘,笔试面试。请市外的院校出题,请相关部门来监督,请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做。关于薪酬激励,我们也是在探索过程中。我们聘请了专家做了薪酬改革方面的工作,并已开始试行。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确立了以“创造幸福,携手成功”及“忠诚/智慧/团队/阳光/审慎”等企业使命与核心价值观。以创建幸福银行为目标,对外让储户感到幸福、让中小企业客户感觉到幸福;对内让股东及员工感到幸福,员工的幸福指数不断的提升,公正公平的环境促使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做好一个企业,不是为了追求一个短期的利益,而应该是怎么样让这个企业能够基业常青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培养人才,给员工创造最大的平台,让他们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商业银行)
何义尊:核心人才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
人才是铸就事业腾飞的支柱。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从开始的关系营销,靠客户经理维系客户关系,到现在的产品营销、服务营销,依旧是依靠人去研发产品、提供服务。北京银行在过去十五年的发展中一直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全行战略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建设方针,实施国际化人才强行战略,建立起以“赛马”为核心、以“育马”为基础的开放竞争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着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环境,构建人才成长长效机制,打造德才兼备、忠诚敬业、团结协作、专业精湛的员工队伍,初步形成了一支国际化、年轻化、专业化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团队,成为业务持续发展、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有力支撑。同时,我行品牌化、国际化、综合化发展战略的推进,也为优秀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现阶段银行发展速度迅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构建一支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人才队伍是商业银行的立命之本。核心人才如何准确定义,如何有效筛选核心人才,有没有把最适合的人放到相应的岗位上,是每个商业银行都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
我个人认为,核心人才管理应从三个维度考虑,即战略化、体系化和全员化。
首先,核心人才管理要有一个战略性的高度。核心人才的管理要与商业银行的战略发展相匹配,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与推动,才能更加更好地为业务发展服务。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战略性也表现在企业文化的宣导方面。作为一家区域化、国际化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北京银行已在全国10大中心城市设立分行,在我国香港地区、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代表处。核心人才的管理要结合地方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现企业文化的完美落地,真正成为业务发展的有力支撑。
其次,核心人才管理要有一个体系化的概念。从选、用、育、留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我行为例,根据业务运作模式与战略发展对各类人员专业化要求,为员工设置了多条职业发展通道,建立严格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从员工入行开始,严格考核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并与薪酬激励机制挂钩,形成“能力导向、业绩核心”的职业发展体系。
最后,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核心人才的管理,这一定是全员化的行为。人力资源管理绝对不简简单单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各个层级的领导都需要有深入的理解和统一的认识,才能真正把核心人才的管理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北京银行)
田效勋:完善银行人才制度
银行仅仅是选准了人还不行,还要建立一套用人制度。人才制度的竞争甚至比人才的竞争还要根本,因为制度和环境好,自然就能留住人、吸引人。人才梯队建设也一样,作为银行高层,要着力建设一套确保人才辈出的制度和机制。人才梯队建设的目标是保证人才层出不穷、源源不断,形成一个人才池,各个层级都有相应的梯队。这就像鱼塘里养鱼,人才梯队实际上就是让这个鱼池子里的鱼很多,而且符合要求。养鱼首先就是寻找鱼苗,实际上就是我们初级人才好苗子的选拔,有潜力后备的选拔;其次是鱼苗放在鱼池以后不能任其自己成长,要喂好鱼,这就是人才培养。鱼喂大以后就要吃鱼,对于企业来讲就是我们要选拔出合适的人才使用。另外,还要确保养鱼人有积极性养鱼,这就是如何调动各用人部门单位重视人才开发的问题。
为什么关心核心人才呢?银行的资源是有限的,要把资源集中在影响战略的事情上。按照美国康耐尔大学斯奈尔教授的定义,核心人才是价值高、又稀缺的人才。所谓价值高,就是指和战略的关联度高。因此,重视核心人才梯队建设,就是一种战略举措。
选拔核心人才苗子,不能光看业绩,更要侧重能力评估。自从2004年以来,我们就开始将评价中心技术用到银行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上,跟踪了这么多年,觉得效果不错,是传统组织考察方法的有益补充。评价中心技术的核心是情景模拟技术,就是将银行经营管理中的情境设计为考试题目,如文件筐、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等,对具备一定资格条件的候选人进行测评,考察其系统思维、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等潜能。
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个“721”原理。70%靠岗位锻炼,如重要任务安排、轮岗等;20%靠上级和导师的指导;10%靠系统化的培训课程。银行核心人才的成长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有些岗位需要多类别、多层次的实践锻炼才能成材,不是靠培训就能解决问题的。因此,要培养核心人才,就需要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要在组织层面进行系统设计,引导人才主动谋划自己的发展,并和组织的发展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