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38: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09-02
国务院颁布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这就从人的培养角度,真正把幼儿园和中小学纳入一个素质教育系统[1]。《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2]。其中,“全面发展的教育”、“身心和谐发展”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这便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即幼儿素质教育不仅包括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还包括其身体素质的提高、品德的培养与性格的陶冶。它要求我们把教育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方法等的全方位更新。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又称生物科学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3]。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自然界是幼儿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的源泉。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被铺天盖地的广告、泛滥成灾的选秀活动充斥,几乎社会上的一切都在商业化运作[4],孩子们生活和思维空间也日益狭小,他(她)们被家长牵着穿梭于一个个补习班、技能速成班之间,很少有机会、有时间去看自然界中的蜗牛蠕行、蜘蛛捕食、种子萌发、麻雀吃虫。幼儿阶段是对新事物、新现象、新知识感到新奇的阶段,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他们想知道,特别是一些自然现象。例如:“为什么有的植物有花,有的植物看不到花,为什么小鸟是从蛋里孵出来的,而我们人则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为什么我是男孩(女孩)”等等。因此幼儿园、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领悟生命科学现象与知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积极情感,将幼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下面讨论一下幼儿获取生命科学知识体验的途径。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具有特殊的学习和发展敏感性,对周围的一切具有浓厚的兴趣,敢于幻想,敢于探索[5-6]。由于受经费、管理、安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多数幼儿园不愿将孩子们带到野外去。家人可以带领幼儿亲近大自然,诸如:玩沙土,堆小山、筑城堡、植树、养小猫小狗等,幼儿亲眼见到小动物在自己的照料下成长,他们在体会劳动愉悦的同时,还能同小动物建立起亲善的情感。日常生活中,路上的小草、蝴蝶、蜘蛛,雨后的蚯蚓、蜗牛、西瓜虫等都是幼儿的探索对象,家长要耐心的等待、引导,而不是以“脏了衣服”、“耽误时间”等理由打击他(她)们的探索热情。另外家长也要加强自身的知识修养,了解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些生物学知识。不能不懂装懂,更不能不耐烦,甚至呵斥孩子,要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进步,体会收获知识的快乐。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初步领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幼儿园是幼儿系统的获取知识、积累社会经验的场所。幼儿园有义务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现象,获取生命科学知识[7],这方面的教学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制作生命科学类录像、PPT课件、FLASH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向幼儿展示。多媒体资料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完整地展示一系列事件,比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用“一颗花生种在土里—发芽—施肥—浇水—芽长成植株—植株长高、枝叶变多—开花—结果—一筐花生”这样的一系列图片做成连续的场景,再配以画外音,让幼儿对植物的生长成熟过程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再让他们举些植物、动物生长、成熟的例子,引导幼儿将已有的生命科学知识系统化。
第二种:设立基于幼儿英语、绘画、故事和影视等经验的生物乐园。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探索未知,可以极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请幼儿观看(课堂看或课后看)电影《举起手来》,说说里面出现了哪些植物?哪些动物?玉米属于植物的什么部位?公鸡、母鸡、小鸡的关系?鸡与蝗虫的关系?学学青蛙、鸡、驴、猪等动物的叫声等。一些中、英文故事、诗词等也是展现生物学知识的素材,也可以让幼儿通过绘画来描述自己对某种生物的认识,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的自然观。
第三种:在幼儿园开辟专门的土地,创设供幼儿边操作、边观察的生物角。设在室内的生物角可以种植大蒜、黄豆、绿萝、君子兰、养鱼等;室外的生物角可以种植青菜、西红柿、石榴树、玉米、喇叭花等植物。引导幼儿自己挖土、播种、浇水、观察、记录等,发现植物生长的秘密,获得直接经验。比如可以设计小实验:在一根木棍的两端和中间绑上三颗蚕豆,泡在水中(每天换水),然后让孩子们猜想,全泡在水中的蚕豆、泡了一半的蚕豆和没泡在水中的蚕豆,谁会发芽,谁先发芽,为什么?也可以再设置一个从不换水的蚕豆作为对照。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孩子们会从中受到启发,了解到蚕豆发芽的基本条件和一些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鼓励幼儿介绍和讨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帮助幼儿提升在实验中获得的相关经验,使其体会到科学活动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更大的探究热情。生物角虽然运作成本低,却是幼儿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的一个窗口,可以让幼儿获得最直观的生物知识体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良好情感和生活的态度。
第四种:设计模仿生物行为的小游戏。模仿游戏是幼儿成长必需的游戏,因为它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培养创造力。比如:小鸡、小鸭、小猫、兔子、大象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动物,先和孩子们一起回忆它们的特点:小鸡的嘴是尖尖的;小鸭的嘴是扁扁的,走路时左右摇摆;小猫有胡须,走路轻;兔子有两只长耳朵,蹦跳着走;大象有长鼻子,走路慢悠悠。在节奏明快的音乐声中,让孩子们来模仿这些动物的走路姿势。还可以模仿大猩猩、蛇、袋鼠、乌龟等。模仿游戏轻松有趣,孩子会非常愿意玩。模仿游戏不仅有助于孩子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也促使幼儿更加注意观察小动物,喜爱小动物,促进孩子对生物的认识。
第五种:带领幼儿亲近大自然,教他(她)们认识田野中的五谷杂粮、蔬菜瓜果,教他(她)们欣赏大自然中的秀美风景。比如:春天漫天飞舞的毛茸茸的柳絮和雪花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促使幼儿在玩中学到知识,不断增加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观念。如前所述,到了野外,幼儿多教师少,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疯跑疯玩,教师管理不过来,教学局面难以控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第六种:邀请生命科学专业的教师、大学生去朋友们讲生物学故事和科普知识。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觉得有点棘手的问题,如:孩子从哪里来,为什么我是男(女)孩,动物的冬眠等等,可以请有爱心、有耐心的专业人士深入浅出的回答这些问题。比如针对“宝宝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在设计故事时可以将母亲的子宫比作宝宝出生前的房子,卵子比作蛋,比作蝌蚪,胎儿在子宫里可以看东西、听声音、分辨味道、打呵欠、伸懒腰、吮吸手指、伸手、踢腿等动作[8]。启示幼儿:“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专业人士对幼儿各式各样的提问更能自如应对,还可以因势利导拓展其它的生物学知识,激发幼儿热爱生命科学的情感。
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家长应该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还能增强幼儿的体魄,养成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幼儿获取生命科学知识体验的途径有多种,其中,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游戏、生物角、亲近大自然)会比看书、看图、看录像等方式更吸引小朋友,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略胜一筹;请专业人士解答小朋友们在生物学方面的困惑会比非专业人士更能自如应对,因势利导。但不管哪种途径,在获取生命科学知识体验的过程中,都应遵循尊重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他人只需加以合理有效地引导,帮助幼儿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有效的早期生物学体验为幼儿积累大量感性认识成果,使幼儿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通过生物学体验活动,幼儿不断接触新问题,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同时能促进他们了解自然、社会、自我,促进情感、意志及个性品质的发展,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刘武惠 融生命科学于幼儿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2.王萍 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3.刘乃华 幼儿生命教育教程编制和实施的行动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许艳 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个案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0.
5.唐敬芬 幼儿科学教育中的生命科学教育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6.佟月华 培养儿童早期科学体验[J]. 济南大学学报,1992, 1:81-85.
中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国家也开始越来越重视中职学生的课堂教育方面,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今,国家提倡在中职数学教育中实行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方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中职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的内涵,可以促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水平。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固然是好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并没有让生活化课堂得到充分的使用,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中职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涵义
所谓生活化课堂教学,就是在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在课堂教学体系中加入生活知识,也就是让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生活化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从而让学生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更好的理解知识内涵,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这种生活化课堂教学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是一种新型的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状态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改善课堂上紧张的学习氛围,还会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同时,生活化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或者事件,让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学习水平。
二、中职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意义
中职数学与普通数学有着一定的区别,所以针对中职数学实行生活化课堂教学更要注意其教学方式。而让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就是目前中职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到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这样的教学理念,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帮助,学生可以通过生活事例的引导,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程度,真正的做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发育,形成较为成熟的思考方式;与此同时,实行生活化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在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让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既帮助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模式得到发展,还可以帮助教师的师资力量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的境界,使得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有效提升。
三、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虽然中职学校开始实行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面临较大的困难,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缺少紧密性
真正的生活化课堂教学就是要将教学内容做到生活化,也就是让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但是,目前大多数的中职数学教师却忽略了教学内容生活化这个方面,很多数学知识仍是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生缺少思维启发,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能力也较低;还有的教师虽然将数学与生活做到一定的联系,但是其联系的结构较为松散,经常发生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联系中断的现象,甚至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没有体现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优势,反而带给学生一种教学水平不足的现象,以致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2、教学方式欠缺生活化指导理念
很多中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欠缺生活化理念,也就是没有采用适当的生活化指导,作为数学学科的引导思想。多数的中职数学教师对教学方式比较忽略,认为只要将课堂知识正确传授给学生即可,并未意识到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观察学生的生活状态,没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导致其教学方式比较古板,缺乏新意,更缺乏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交集,使得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心理,失去兴趣。
四、中职数学实施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确保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
实施生活化课堂教学就要让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要求教师多注意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将数学题目变更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题,通过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之后借助学生的兴趣,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意识;教师还可以将数学题进行变动,把原本枯燥乏味的题目,变更为带有趣味性的题型,使得学生对数学题不再排斥,逐渐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热爱,从而有助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利用生活引导教学方式的转变
生活化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来完成,其中教师占主导地位,需要依靠教师来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生活化,也就是教师要将教学方式转变为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练习,而现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来发现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出一些数学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意识到原来数学就源于他们的生活;教师也可以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相联系,这也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依靠专业与数学的联系,学生可以学会举一反三,更加有助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化教学的真正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教育和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育,尤其可以帮助学生的大脑思维得到启发,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水平,更加关系着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能力,所以,在数学课堂实行生活化教学方式,更加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魅力,利用生活学好数学,同时又可利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学生的其他科目学习打好基础,又让学生的身心得到了综合的发展,从而更加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59-02
收稿日期:2015-02-04
作者简介:
余秋琼(1969-),女,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数学讲师,本科。(广东 惠州/516007)
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简单的说就是在中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充分的融合,并以此为基础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限的联系,以此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一、生活化课堂概述
(一)生活化课堂的含义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因素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对数学知识的内涵进行正确的理解,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这种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也是对传统教育的创新与变革,选择新型的教学方式来适应现代学生的状况,以此来对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改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对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行充分的挖掘。此外,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利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对学生思维意识与探索能力进行培养的效果。
(二)生活化课堂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主要源自于生活,并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以更好的形态服务与生活,其最为一种工具逐渐应用到不同学科与不同领域之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中职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以此来服务与社会,所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知识应该受到关注,并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职阶段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由此可见,在中职阶段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中职数学教育与普通数学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中职教学的过程中实施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规划,以此来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也是现阶段中职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生活实际状况来来掌握数学的知识结构,通过这样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带来帮助,教师也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此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加大对生活实例的引用,促进学生的思维意识发育,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的思考方式。同时在中职阶段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理念下,教师的水平与教学观念可以得到相应的更改,以此来对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的质量与中职教育的水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出现的缺陷
(一)中职院校的重视程度不足
中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比较重视,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不足。同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课水平,忽视了数学课堂的存在,有的中职院校出现占用数学课程,甚至有一部分中职院校取消了数学的课程,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难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数学学习则无法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也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有效贯彻落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职院校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化的关联薄弱
教学内容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与生活化的关联性相对较为薄弱,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要求教师将相关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紧密的结合,但很多教师对这一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了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仍然通过传统的方式与教学理念实施教育,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对学生思维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使其对数学知识结构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较差,难以达到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三)教学方式有待改善
现代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缺乏生活化的指导,这也就导致数学教学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很多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师对教学方式缺乏改善与创新,其依然通过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来实施教学,这种现象比较常见,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很多教师没有将数学与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导致数学课堂教学缺乏新意,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并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中职院校学生的基础较差
中职院校学生的来源相对较为广泛,但据相关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大部分中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水平较差,难以达到相应的教育标准。尤其是在各大高校不断扩招的影响下,中职院校学生的数量与质量都在呈下降趋势,这一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多学生对教师抱有敌视的态度,进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同时,由于学生处于叛逆期的阶段,自身的知识水平较差,所以对学习缺乏自信,这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
(五)课堂教学氛围缺乏生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教学的方式逐渐应用到各大高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生活化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与趣味性,导致课堂变得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没有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来制定相应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对课堂活动的组织相对较少,这也严重的阻碍了教学质量。
三、实现中职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建议
现阶段的中职教育中,很多学生在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并没与运用到数学知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课堂教学方面,这也导致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逐渐流与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与效果。面对这一现象,就要求教师端正自身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对数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就题论题,通过大量的联系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但通过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学学习的效率,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所以应该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在生活中发现与选择案例,以此来将生活与数学学习进行有效的融结合,从根本上提高中职教学效率,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对函数应用题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结合生活来对问题进行设计,如手机上网流量的套餐选择,主要有两种,分别是5元30M与10元70M,以此来计算每月使用流量在什么区域第一种套餐划算,又在什么区域第二种套餐比较实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自身的知识进行充分的运用,并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现阶段中职教育中进行数学学习主要有三个部分,分别是数学知识的运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以及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实施生活化教育,以此来发挥教育的最大价值,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应该让学生通过数学的角度来观察问题,例如在对中职财经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消耗、收益以及经济效果等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来将其与数学知识进行联系,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讲,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加强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与梳理的能力,使其通过自身的思考来掌握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情景教学方式、问题教学、任务式教学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自考的意识,并在学习中可以进行不断的整合。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优化自身能力。
四、结语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性人才的基地,所以在教学方面应该重视,尤其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对现阶段中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并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人才,应该对其进行重视,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完善。
关键词 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教学探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标准明确指出,广大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现实情况的了解与掌握,切实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实际需求,立足于学生的具体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切实加强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研究,将课本中的理论观点阐述孕育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主题之中,积极构建日常生活现象、学生知识、社会生活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知识体系。促使学生更加顺畅而自然地感受到所学知识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从而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求知欲与探究心,增强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增强他们思想政治道德修养。
一、以生活化教学理念为引领打牢课堂教学理性基础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的引领与指导作用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在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这种引领、指导、协助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注重关注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突显他们在“教学舞台”中的主角效应。因此,在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必须切实关注思想认识基础,广大教师从自身做起,自觉顺应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发展的历史潮流,树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发挥自身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排头兵作用,切实以生活化教学理念为引领打牢课堂教学理性基础。
例如,笔者引领学生对“货币的本质”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曾在课堂中当着学生的面从口袋里抽取出1张面值为100元的人民币,首先以“不同寻常”的询问方式向学生提问,“请大家帮忙看看,这张钞票是真的还是假的?”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将精力聚焦于课堂教学,并传授学生正确鉴别真假人民币的“技术”,然后话锋速转于“货币的本质”,引领他们明白货币的本质就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出现,致使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等价物“符号”。尔后引入货币的功能作用,引入商品价值与价格,举例日常所用的所有学习用品、出行我用的自行车等交通工作、日常生活所需的手机、电脑等商品在进入市场活动后,货币起着一种价值尺度作用。进而延伸到将钱币存入银行以备用等过程中,货币所体现的贮藏功能作用,领取工资、交税、还贷、获得利息等各种货币支付职能,以及与其它国家货币进行交换,从而起着世界货币的职能作用。无疑,所有这些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显得非常生动、简洁、通俗与易懂,很好地帮助学生突破了教学重点与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紧密结合时事形势丰富课堂教学生活化内容
相对于初中与小学时期,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更加全面,对社会事物认识更加透彻与深刻,对国际形势和社会实际的关注更为敏感。而高中政治作为与社会时事关联较为紧密的一门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把握好这一突出特点,加强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变换,加强对学生所处的具体生活的了解,将非常鲜活的社会时事要闻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课堂教学的注意力,提升他们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同时,促使他们感知社会时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有助于促进他们对所学内容加以灵活运用,提升他们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视野,增强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与处理能力,增强政治素养与品质。
例如,引领学生对“民主选举”相关内容学习过程中,可以就省、市、县、乡、村等各行政机构的民主选举相关时事作为教学讨论的切入点,将“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等知识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感知所学知识的鲜活性、实践性与生活性,同时,让学生明确自身所拥有的选举与被选举权力,提升他们对政治权力的认识层次,从而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与人文品质。
三、积极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增强生活化课堂活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强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变革,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促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得到倍增,教学形式更加灵活,促使知识点的抽象度与生涩性得到有效化解,将枯燥、难懂、纷繁、抽象的各类知识进行信息化技术处理,转化为更加鲜活、直白、简洁、形象而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而将知识体系梳理得更具条理性,让知识脉络更加清晰,让知识逻辑更加简明易懂。笔者多年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表明,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让那些内在脉络纵横交错与隐性关联的知识,以更加形象具体的样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更加有效地破解学生的学习难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例如,笔者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引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后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丰富的图片、图表、图形与文字展现我国1980年后所建立的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带、开放的沿海城市与开辟的经济开放区,从而让学生对我国多层次、宽领域与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刻。
综合以上,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策略与手段,让学生体验五彩缤纷与无限内涵的生活所带来的学习乐趣,促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灵动、积极有效,同时突显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思想与灵魂。
参考文献
[1]康跃芹,陈鲁明.浅谈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研究[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3)
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展开,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的核心,它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与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初中生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在思想上正在逐步发育走向成熟,为了能够积极健康成长就必须了解并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才能利用法律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难题。初中政治课法律知识教学的开展,需要将理论教育与现实实例结合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政治课法律知识教学的意义
1.教授法律知识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今充裕的物质条件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质量,学生在家长的庇护下成长,缺少约束与教育,使得更多的初中青少年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性格,甚至出现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积极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受到法律的约束,进而约束他们的行为,提高他们的自制力,从而形成正确的守法理念。
2.法律知识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
初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力与判断力,然而由于家庭环境、接受教育程度等的差异使得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社会认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法律知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列举案例来为学生解释一些违法现象,解说一些法律常识,学生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产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才能对一些社会现象从法律的角度产生独到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法律知识教育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的方法
1.教师主导,解答式教学
政治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价值观的引导,具有一定的说教、引导特征,特别是法律知识由于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权威性、强劲的理论性,需要教师发挥必要的主导功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与引导,侧重教师对法律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法律知识内容与特征,从而收获必要的法律知识,具备积极的法律意识。同时,也要采取解答式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这样才能有效解除学生疑惑。
2.结合案例,引入学生现实生活
法律知识相对理论性强且抽象,单纯的法律条文或理论的灌输难免会使学生感到难以接受,这样就必须结合生活案例,引入学生现实生活,将法律知识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教师也要本着兴趣引导的原则,注重案例的生活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将案例以引人入胜的故事、生动的语言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评说案例中的是非,自由发表看法,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用更加犀利的眼光去理解生活、观察生活,从法律的角度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使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并掌握法律知识,达到形象化教学的目标。
3.丰富教学形式,社会实践引导
法律知识教育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教学课堂中的理论灌输,因为学生即使熟背了法律理论知识也不意味着就能够科学地运用法律,因此,要适当丰富创新法律知识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法律知识学习。例如,可以邀请专业的法律人员来校进行讲座,为中学生输送必备的法律常识;组织学生亲临开庭现场,旁听法庭审理与宣判;鼓励学生参加法律宣传活动,从思想与行动上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掌握法律理论常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法律知识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意义。
此外,法律知识教育并不意味着将学生约束到一定的条条框框之内,而是要积极开拓、创新思维,在牢固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自主发挥自身能力,能够在遵循法律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法律,积极理解并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生活环境以及他们所养成的处事风格,也就是要将法律教学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力争实现对每一名学生的正确法律教育与积极引导。
总而言之,初中政治课法律知识教育必须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利用生活案例来解说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效率,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77-02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教育应与幼儿生活更加贴近,应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文试从大班幼儿玩“水”系列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案例――《水的渗透》来分析探讨教师在生活体验性科学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一、活动结构展示
本次教学活动共分三个环节,每一环节层层递进,教学全过程为32分钟。具体活动过程为:
第一个环节:了解水的渗透现象。老师先示范海绵吸水的过程,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渗透”。然后进行生活经验小结:平时你还看见过哪些“渗透”现象?最后进行操作区分:渗透与不可渗透的材料。第二个环节:比较不同材料的渗透性。先设疑:水会自己向上爬吗?让幼儿观察比较:请你将木头、布、纸夹在比较架上,同时浸在有色水里,观察水渗透的速度,并按自己的方式记录。第三个环节:知识的迁移。
二、点评与分析
本活动从选材、目标制定、材料准备到过程的设计实施,充分体现了生活化、体验性教学的特点。整个过程中,教师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宽松愉悦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体验科学精神,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一次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通过对本次活动的观察分析,我们认为教师在实施生活体验性科学活动中采用了以下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策略:
(一)营造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氛围,让每个孩子享有成功的体验。
在本次科学活动《水的渗透》中,教师一直营造着一种尊重、支持、鼓励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着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不同材料水的渗透速度不同时,教师耐心听取孩子们的实验结果,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孩子的观点和解释。给予孩子出错的权利,当幼儿的回答与老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教师很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而不是把自己的预想结果强加于孩子。当孩子发现新的兴趣点时,教师也是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探索,而不是批评或制止孩子。教师始终给幼儿以积极性的评价,真诚地接纳和引导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轮流表达看法,让每个幼儿在此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都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二)使用支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的指导策略,实现幼儿认识的主动构建。
1.活动过程的体验性、开放性、互动性、递进性。
从一开始让幼儿了解水的渗透现象――操作比较不同材料的渗透性――知识的迁移,延伸到生活中的运用、制作渗透图案等,充分体现了此次活动是一个开放自主的、让幼儿充分体验的、师幼互动、层层递进的过程。幼儿能够运用感官并亲自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疑问和寻求答案的愿望。教师支持和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解释,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让幼儿试了之后再来小结,而不是在幼儿还没有经历足够的探究,获得足够的经验之前就急于替孩子概括和总结。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进行探究活动,构建实践经验。
2.活动评价的激励性、有效性、全面性、差异性、发展性。
评价伴随着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以幼儿学习记录观察、操作结果为例,教师支持、引导幼儿记录获得的信息,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激励性评价,记录也有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评。教师一直在引导和帮助幼儿根据事实得出结论,并与事先的猜想相比较,形成解释,为幼儿创设不断运用新经验的条件。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不断强化和调整自己的认识,不断加深和扩展自己已获得的经验。教师还十分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差异性和发展性,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感。
三、建议与思考
(1)让科学与生活更加贴近。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可将本次活动设计成组织幼儿到嬉水池中玩水,引导幼儿舀干水池中的水,发现水能渗入水池边的泥土中,继续启发幼儿用抹布等来吸干水池中剩余的水,这样就让科学活动和生活走得更近了。
当前课改形式化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有名无实即挂着羊头卖狗肉。这是课改形式化的第一种表现:表面轰轰烈烈地进行改革,实则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另一种是教学形式化,重形式,轻内容;重现象,轻本质。这两种现象都是因为对新课改的理念认识不足而导致的。
1.有名无实。在新课改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教师表面上喊着改革的口号,实际上还是按照以往应试教育的模式在走。回答在平常的教学中,你的老师会经常告诉你们XX内容为高考的重点吗?选A经常会的占了13%,选B有时会的占了15%,平常确实有一些老师过分依赖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认为高考不改革,自己的教学没法改,认为能力、情感目标都是空的,知识目标才是真的,评价教学就要看知识目标的实现情况;这样上课,怎么能适应高考?高考怎么考,我就怎么教。这些教师并未真正进行课改的原因在于:认为高考制度仍然存在,放手进行课改怕会影响教学秩序和质量。这些教师思想上的顾虑和对新课改的本质认识不足,会使他们觉得新教材知识点不足,把本来新教材难度降低的内容再拔高上去,已经删减的内容再增加上来,繁、难、偏、旧的内容又回到了课堂。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模式又回来了,这与我们新课标的教育目标是相违背的,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2.教学形式化。从哲学上看,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有内容必然有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否则就会陷入形式化问题之中。重形式、轻内容,重现象、轻本质就是形式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学形式化是课改形式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在新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山于对新课程理念和本质理解不够,再加上自身经验不足等方面原因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形式化问题。教学的形式化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有:把对话变成简单化的回答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等等。再加上多媒体运用的不当,把过去的人灌变成现在的电灌,在这样的课堂上,表面看起来热闹和热烈,但会失去教学真正的价值;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职责。
二、教师自身的素质还达不到生活化的要求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者,教师素质是决定教育成功和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课程改革成亦教师,败亦教师。也就是说没有教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新课程真正的实施。
在回答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活动中的情况是选B课堂秩序不怎么好的占了17%,选C有时会跑题占了19%,只有31%的学生选A课堂非常活跃。在跟一位老师交流时,这位教师这样说到: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确是一门令教师耳目一新、让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它的活动性与开放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让一些教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太过热衷地搞一些各种各样的活动,而教师的能力有时候达不到,就会出现课堂秩序一团糟的情况。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化课堂中出现的这一问题跟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高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生活化的课堂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据济南市教学研究室2007年12月份的一个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总结指出:有的教师起点把握不当,内容过难,备课不充分,念教材,抄教材的现象还存在,还存在一些教师印来《教参》和教案集的现象,不会合理的取舍教材,新课程删去的内容重新捡起来学。这些现象背后反映了一些教师业务素质不高,达不到生活化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盲点;要以适当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用有效的方法,既使课堂快乐,也使学生从生活化的课堂中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概括
将理论教学模式与实际教学模式进行结合,是政治生活化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在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需要从多个角度对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形成一个新的教学体制,运用实际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教学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并用于生活中对一些思想政治问题进行相关化分析,这就是所谓的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这种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正确的认识。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重视对实际理论的研究
随着当前我国这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实际理论的研究工作。必须将这种教学模式化的发展方案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领悟到这种实际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思路,与这种具体的实践相互联系,能够使学生在知识方面形成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在生活中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并再将此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2.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发展方面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主要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这种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使学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一种长足的进步,加强知识的统一与研究,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在社会中进行良好的发展打下基础。需要加强学生在自身建设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提高学生的自立能力与自信心,
使学生在这种成熟化的发展状况下能够对思想政治方面的认识等觉悟有所提高,从这种相关政治方面的觉悟提高,来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3.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不能将这两者分开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中,往往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忽略这种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的探索,所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此方面的相互作用,在这种运用生活化进行教学的活动中,加入了这种实践的因素,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对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及作用。这是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一种创新体制,应不断地加强此方面的建设。改进学习方法与学习的模式,纳入新的教学管理体系,从而全面发展。
三、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发展策略
在实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需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内容等不同的方面进行生活化的思路建设,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环境中能够真正地应用这种生活化的体制。
1.变换教育理念,形成生活化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主要以教师为主的教育模式,而不是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中是主要的角色,而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是进行单独的记忆与记录,而学生的这种主观能动性不能较好地发挥出来,因此,应注重这方面的影响因素。在课堂中,转换这种教育体制与模式,变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有助于学生在长期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得到一种较好的发展与研究,将学生的生活化发展方式应用到教学工作中,这样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种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2.创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以原来的体制为基础进行创新,这种创新主要围绕生活化的模式进行创新,将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机械地死板记忆的知识应用到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此方面的兴趣,将学生有关创新的观点及要求进行整合,可以形成一个长效化的发展观念及体系,并以此在这方面进行创新与改进。另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变化幅度较大,与生活实际具有较大的联系,所以,应该注重此方面的应用,学习的目的就是进行运用,所以,在此方面应当尤其注意,将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积极主动地进行生活实践。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象较为严重,运用思想政治的观点对问题进行分析,主要采用方法论与辩证法这两种方法,能够为此地环境的发展提出一种良好的改进与发展策略,使本地区经济能够持续较好地发展,形成创新的体制。
3.转换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在单独地完成一项教学任务,只是将课前准备教学的内容,在课堂中向学生进行传授,而忽略了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因此,要应注意其发展的方向,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到实际的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率。主要教学方法的转换是创新型教学方法的转换,这种教学模式的转换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自己对知识点的思考与掌握,达到一种较好的状态,这种分析性的教学情况与模式,在此以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以此为出发点,可以采用实践过程分析的方法。在经济课程这个环节,可以将实际与理论联系起来。在学校附近找一家银行,让学生进入银行,主动地了解银行中与其相关的知识,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体制与理念,这种教学方法就避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运用教学模式化、实践化的教学观念,对问题进行分析,将学习环境应用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一种实践化的新型教学体制。用身边的案例,进行此项过程的分析与实践,通过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将来在具体的实践中,能够较好地运用这种生活化的思维模式进行实际操作。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以应试教育、提高学生成绩为主的现象,极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却得不到相应的提高,致使一些学生高分低能。比如有的学生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一旦遇到失败或暂时的成绩下降,不知如何接受,不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容易丧失信心,一蹶不振;有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人的关系;还有一些学生对于书本上的知识一学就会,但是缺乏创造性,一旦问题脱离书本就不知如何解答,缺乏触类旁通的能力。总之,单纯重视学科课程的建设,极易造成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缺失。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还要适当地引入对学生各个方面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教学方式,而活动课程就是其中一种,它对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活动课程的含义及特点
活动课程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发展起来的,后来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和改进,人们对活动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活动课程的本质就是强调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学习的动力,以自己的活动为学习的手段,通过自己动手来完成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性格。活动课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1.主动参与性。活动课程集中体现在为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设计,因此主动参与性是活动课程的本质特性。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参与到活动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自主地对活动进行改造和创新,完成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实现自己知识的更新,素质的改造。
2.实践活动性。活动课程主要是为了学生获取直接经验而设计的,所以实践性是活动课程的另一本质特性。我们经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实践,取得对事物的直接经验,对所学的知识更容易接受。
3.灵活多样性。活动课程的内容是广泛丰富的,进行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也可以班会或团队活动,还可以举办讲座或各种文艺、科技、体育活动等。有条件的还可以走出学校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社会有更新的了解,增强集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4.综合发展性。在活动课程中,参与者要充分调动各种能力来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要对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对现场实物进行仔细观察,对要进行的步骤反复思考,还要根据活动内容和活动对象选择最快捷的活动方式,这样就促使参与活动的学生既要学会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又要观察和思考,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和性格。
三、活动课程在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上把心理因素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活动课程对这两方面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学科课程通常以讲授为主,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往往侧重记忆其中的内容,尤其是中小学生,经常死记硬背,对所背诵或记住的东西不求甚解,因此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侧重锻炼学生的记忆力,而对智力因素的其他方面有所忽略。活动课程则不然,它可以培养智力的各个方面使其得到综合发展。活动课程要求学生深入活动现场,对活动中所需要的器械设备等进行仔细地观察,方便在活动中准确快速的完成任务,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能全方位的观察事物。而且,在活动中学生会处于各种问题之中,他们必须认真思考,积极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任务完成。另外,活动课程还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测结果,提出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结果,推动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2.活动课程可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它不仅在人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人的生活、事业的成功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现在各个学校的教学方式多数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活动课程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也即活动课程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活动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设计活动方案的,这样学生就有探索的动力,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会主动去思考解决方法,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尝试新的挑战,有利于学生树立对待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态度。
3.活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活动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知识水平来进行,不同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思考深度,过程不同但最终达到相同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自觉学习,解决问题,当看到问题解决时会给自己很大的信心,激励自己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
4.活动课程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课程中,学生为完成任务会主动与同学讨论,向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咨询,这样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与其他人的交流。有些活动还需要走入社会进行调查,促使学生与各种角色的人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活动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学生主体的原则。活动设计中要避免教师规定过多、指导过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
2.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的原则。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因此在设计时不仅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还要在此基础上起到教育的作用。
1.尊重中度智障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
选用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情境不仅是中度智障学生的生活范畴,同时应该是中度智障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是成人的生活经历或者说是教师的生活经验,也不能是普通的正常孩子的生活经验,应该是能触及其心灵的,能真正调动其生活经验的情境,中度智障学生真正经历过的生活,是他们学习的源泉。
2.适合中度智障学生年龄身心特征的原则
中度智障学生由于大脑有缺陷或受器质性损伤导致了认识活动有着稳定,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也保留了直观动作思维的特点,概念的形成过程缓慢,概念零乱、模糊,感性认识胜于理性认识,对知识掌握得慢,但遗忘得快等身心特征,在生活化学习情境的创设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度智障学生的这些特征。这样的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才能调动中度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使中度智障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3.提问要注意宽广性和指向性结合的原则
数学课上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应该是为中度智障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中度智障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化的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中度智障学生思维缺陷的补偿提供土壤。问题不能太宽泛,否则中度智障学生无法回答;也不能太窄,指向过于单一,中度智障学生的发散思维不能得到发展,而且课堂气氛会比较沉闷,因而,在出示生活化情境后提问一定要注意宽广性和指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法
1.讲述的方法
讲述是一种中度智障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讲述尤其是生动的讲述是创设数学课堂中生活化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为此,培智学校的教师要将丰富的感情寓于形象化的叙述中,以师情激生情,以师心动生心。
2.直观演示法
教师的示范和中度智障学生的实践相结合,通过观察、演示,进行小实验、小操作等方法来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中度智障学生积极思维,逐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强烈的感知的基础上逐步熟悉概念和掌握法则,同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3.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中度智障学生数学的生活化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中由3~4名智障中度智障学生组成异质的学习小组,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和小组中的中度智障学生共同合作、讨论、交流、互相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是中度智障学生的思维媒介的一种,在讨论交流中让中度智障学生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激发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兴趣,这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气氛的方法。
4.质疑问难法
通过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吸引中度智障学生思考、学习,可以有两种问题情境:全课问题情境与阶段问题情境。全课问题情境是指创设于课堂教学初始时的整节内容概要性的问题情境。阶段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某一个阶段,紧扣某一个有关全课的小问题创设的问题情境。
5.联系实际法
中度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中度智障学生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在中度智障学生的数学课堂中要多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加深中度智障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三、误区及对策
许多智障学校的教师由于对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和作用在理解上还存在着偏差,经常导致教学情境的价值缺失,甚至出现为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现象,这种流于形式的教学生活化情境很难真正起到为数学教学服务的目的。
1.走出“买椟还珠”的误区,让生活化情境为教学目标服务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要服务于教学目标,而不能成为花架子,不能作为课堂的摆设。在吸引中度智障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中度智障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应该让中度智障学生体验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等,更好地完成数学的教学目标。
2.走出牵强附会的误区,让生活化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
中度智障学生的教师应该在生活这个数学大课堂中,采撷、提取数学素材,所创设的生活化情境要服从教学内容,创设的情境与教材内容要具有针对性,不能把教学内容丢在一边,脱离中度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
3.走出浅尝辄止的误区,让生活化情境为教学重点、难点服务
情境的创设不能只停留在导入部分,而是应该与后面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有密切的联系,使其成为为中度智障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服务的一种形式和手段。
4.走出流连忘返的误区,让生活化情境转化为数学素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给中度智障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创设的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尽可能地把一些知识的发生过程详尽地展现在中度智障学生的面前,让中度智障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然而,在进入生活化情境之后,如果时间太长,没有变化,中度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衰减,有限的求知欲就会淡化。因而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张弛有度,启发中度智障学生积极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由情境自然的过度到对知识的学习。
5.走出朝三暮四的误区,让生活化情境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