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30 16:38: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乡村庭院景观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乡村庭院景观设计

篇(1)

[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作为国家的支柱型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和发展也迫在眉睫,农村庭院绿化设计也逐渐走进景观设计师的视野。新一代的农民们有着较为先进的思想,在生活方面也追求舒适感和现代感,以满足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庭院的功能将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功能,而是向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1、新农村庭院绿化设计的含义

中国北方庭院更注重院子在农业方面的实用功能,不太注重它的观赏性与休闲性,所以结合现代庭院绿化设计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将在沿袭传统功能的情况下加入庭院的观赏性,为此将引入一些细节设计到庭院绿化设计中,它可以是一草一木、也可以是一个花架、一个小品等,借以增添庭院的质感与色彩、韵味与趣情。

2、新农村庭院绿化设计应满足的需求

2.1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现在农村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它的生产模式与生活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整体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与城市仍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这就要求在新农村绿化设计中,应当注重与体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绿化植物方面,应选择实用性的瓜果蔬菜为主,欣赏性的花木为辅,设计出能创造经济效益和美化空间的双重功效的经济型庭院。

2.2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在庭院绿化设计中,它反映的是复合系统的运用状态和总体趋势,主要是从其自然层面来定义的,即“生态的持续性”,它意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要保持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庭院生态的完整性和人们生存环境得以持续发展。要求景观设计师在对农村庭院绿化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

3、新农村庭院绿化设计应把握的要点

3.1时间和空间上

农村庭院绿化设计在空间方面是指,不同品种的花木所占的空间不同,例如可以用乔木、灌木、禾木及地被植物可以把纵向空间分割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如圆柱形、篱形、扇形、棚架形、丛状形等不同形态的花木。而设计中的小品、道路等应该如何分布,就需要设计师在做横向空间分割时进行具体的安排与设计。在农村庭院绿化设计中,也应该从时间上进行把握,不能只考虑一个季节的需求,应该从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进行具体的分析,使每个季节都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植物物种的选择上,还要考虑到秋冬季节花木的多样性与变化。

3.2功能和形式上

农村庭院绿化功能上的设计是指在设计时要考虑多种功能的需要,如中等乔木的种植,一是可以用来乘凉,二是其粗壮的树干可以绑绳子晾晒衣物,所以在农村庭院中种植几棵中小型乔木是必需的。再比如种植核桃树、枣树柿子树等果树,还可以增加一些经济效益。最后还应该考虑到的庭院功能如农用车辆的暂停和旋转空间、谷物的晾晒空间、家禽家畜的活动空间等。

4、农村庭院绿化设计的方法

根据环境的大小和季节的不同,庭院绿化应作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因地因时而制宜,以使景观协调于大环境之中,形成诗情画意般的整体美感。“宜”又因所面临的对象不同而分为共性之宜和个性之宜。共性之宜多为设计中的一般原则,个性之宜则涉及到个人的爱好、学识、经济状况等多个方面,应当详加分析和考虑。从设计与人的关系来看,农村庭院绿化设计又要具备功能之宜,造景要与功能相适宜,不能片面追求高、大、个性等虚的东西。其次是形式之宜,形式之宜是一种视觉感受上的要求,景观设计必须形成客体物象与视觉感受的和谐。再者是审美之宜,任何好的设计除了要满足使用功能和具备相应的形式之外,都同时具备美的外观,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农村庭院绿化设计中,这种审美之“美”,更多地应该体现在自然之美之上。庭院绿化设计是人们对大自然的追求,期望大自然的美景能以精、小之版浓缩于一庭之中。乡村庭院绿化设计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既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也不同于现代都市的休闲广场景观和住宅小区景观。农民是一个低消费群体,有着有限的经济能力和特殊的生活生产需求,其庭院绿化设计,应该多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廉价、方便、经济的原则为出发点,用花墙或绿篱来装饰或遮挡砖墙;用朴实、典雅的木制藤架引导丝瓜、葫芦、黄瓜等这类蔓爬性蔬菜和瓜果;用废弃的瓶瓶罐罐做花盆、庭院小品、墙饰等。只要设计师有心,善于创新性思维,做到随方制象,一个个低碳、环保、经济的可持续庭院景观一定会应运而生。

和其他有关细节设计的理念一样,乡村庭院绿化的细节设计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不同地区庭院的具体条件和环境而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对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变通,灵活运用。在做庭院绿化设计时,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创造出丰富多样、温馨美丽的乡村庭院景观作品。

篇(2)

Abstract: Rural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constructi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ur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from the level of the landscape function demand, rural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tourism rural landscape orientation on the suburban tourism type r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in the suburbs of rural landscape demand, type classification,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Keywords: Suburb Tourism Village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Rural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美丽宜居新村建设已取得初步成就,在新村建设中景观建设作为考核新村美丽层度的重要指标,对于乡村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乡村而言不同类型的乡村对于其景观需求也有着较大的区别,近郊旅游乡村因其独特的位置和旅游特色,在景观功能需求方面有着对基础生产要求,功能性,以及美观性不同的需求。不同类型的旅游乡村景观应该有对应的景观建设方向。

1.近郊旅游型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的定义较为宽泛,一般的认为乡村景观是指镶嵌于乡村地域范围内的具有经济,社会,生态和美化价值的不同块体[1],亦或是由于人类活动形成的具有一定文化特征的人文生态复合体。近郊旅游型乡村景观指由于人类活动需求而营造的包含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旅游价值,美观价值的生态组合体。其具有以旅游功能需求,美化观赏为主的旅游景观特点。

2.旅游乡村景观功能的层次需求

本文认为,针对近郊型旅游乡村而言,其所诉对象近郊型旅游乡村有别于其它美丽乡村,主要在其地理位置和旅游型村庄类型上,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其景观功能需求不再单一。在景观方面本文认为景观应该满足一下四个层次的功能(图一):

图一

第一层次功能作为最基本的刚性需求,乡村旅游景观必须建立在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基础上,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产业需求有针对性的满足,但都应当强调其实用性。第三层次功能则是在满足前两个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应当具备生态理念,具有可持续性,绿色的特性。最后当前三者都具备的情况下,针对旅游型乡村建设需要对其景观突出美化性,观赏性的需求的建设。

3.乡村景观的分类

近郊旅游乡村景观并不是指单一人造绿化等景观或自然景观,这里是指通过人为改造,除了一般道路、广场,庭院之外的景观还包含农田耕作区景观,农作物景观等一些列的为旅游发展环境美化相适应的景观总和。

3.1 农田耕作区景观

农田耕作区景观也可称作通俗意义上的大地景观,它是指乡村内通过组织耕作区排列方式,耕作区形状,大小,组合形式,道路连接形状,形式,分布方式等从土地平面这些层面上对乡村区域内的景观做出可行性,美观性的改造和设计,以达到其旅游型的乡村景观建设的需求。

3.2 农作物种植景观

农作物种植景观是指在农田区域上,对于农作物的种类,根据其成长时间花期进行相适应的配置种植,以达到图案设计,彩色组合或主题特色等的需求。从农作物的层面来设计景观。来吸引游客。

3.3 绿化美化景观

绿化景观指通常的对于乡村区域范围内道路绿化美化,广场的绿化美化设计,庭院的绿化美化和大面积的绿化植被等常规的景观设计。

4 近郊旅游乡村的景观设计定位

结合前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设模式,近郊型新农村“城乡田园”规划模式以及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2-3]等研究。本文认为对近郊旅游型乡村景观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类型,文化特色乡村景观,生态科技乡村景观,休闲娱乐乡村景观,旅游资源乡村景观。在近郊旅游乡村景观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乡村类型,围绕其核心进行景观建设。

4.1 文化特色乡村景观

指该类型旅游乡村是以自身民俗文化或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为主的乡村,其景观设计注重其文化特点,通过类比名俗文化走廊,民俗展示墙,民族特有的建筑景观等一系列的文化鲜明的特色景观为中心建设的特色文化型景观。

4.2 生态科技乡村景观

指乡村的旅游发展是通过现代新型农业科学技术,充分发展当代科技农业,提倡生态农业,环保农业,并以其为吸引力的旅游乡村,其乡村景观具有鲜明的当代特色,科技特点,生态特点。景观设计中利用科技与农业来展现美。

4.3 休闲娱乐乡村景观

此类乡村是利用其距离城市近的优越地理位置,打造的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此类乡村在景观设计上应该注重其休闲性娱乐性。营造有别于城市的美丽田园风光。

4.4 旅游资源乡村景观

旅游资源乡村是依托自身或周边的旅游资源的建立的乡村。其景观设计应该注重与当地旅游名胜相呼应,景观特色结合景点文化,将旅游资源作为中心景观,自己作为中心景观的扩展区。构建和谐统一的景观区域和景观特色。

5.结语

乡村旅游一直是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项总要发展途径,但我国乡村众多。地理位置,文化特点参差不齐。在乡村旅游方面还需要更加的细化研究,这样才能让更对适用的发展方法对相适应类型的乡村起到作用。近郊旅游型乡村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在乡村旅游建设中取得成功,但在景观建设方面还应做到更加细化和明确的建设指导。本文提出的旅游型乡村景观功能需求,乡村景观分类,近郊型乡村景观设计定位对于旅游乡村景观建设方向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1“美丽乡村”乡土景观建设的发展背景

乡土景观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遗留下来的社会痕迹,是乡村景观建造中的的灵魂,它源自于最原始最朴素的大地景观。这种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过时间的洗礼慢慢沉淀出来的。丹凤万湾村“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对原有自然景观的保护,还应该着重体现对浓厚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的传承与延续。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只有突出乡土文化的建设,才能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发展;有利于发挥地域景观特色,促进城乡交流;才能适应当前新农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

2丹凤地区乡村景观现状分析

2.1建设滞后

目前村庄内按照村庄规划已基本落成,但是乡村景观建设还没有全面展开。主要原因是乡村内的设施建设基本着重于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忽略了乡村景观以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而且前期对基础建设的投资较大,造成资金不足也是乡村景观建设的因素之一。

2.2乡土文化意识不足

乡村居民缺乏专业的规划理念,自行拆旧建新,建筑形式多受到城市建造风格的影响,却忽略了自身原有的乡土价值,造成乡村建筑布局与景观混乱的现象。而对于乡村景观建设也简单地理解为绿化种植。

2.3乡土文化不突出

规划区内乡村景观设施基本大同小异,缺乏乡村特色的景观小品和旅游导向系统,关键在于缺乏乡土文化。正是盲目地追求城市文化,而忽视了乡村自身的文化,更没有将传统的乡土文化特色与景观设施合理地结合起来,构成乡村景观的组成部分。

3丹凤万湾村“美丽乡村”乡土景观的营造方式

3.1道路系统

在视觉景观上,形成了多层次的景观效果,包括村路两侧自然生长的树木花草和不规则分布的乡土建筑所形成的近景、由独具田园风貌的农田景观和村落建筑群体景观形成的中景,以及由远山、树林等自然景观形成的远景。

3.2建筑风貌

万湾村依山傍水,其建筑随地形高低差异而错落有致。在建筑形式上应该体现传统特色,展现陕南民居风格,以白墙灰瓦和坡屋顶为主,在空间布局上则应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特别是万湾农家乐庭院除了建筑用材考究,地面铺砌青砖并配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庭院景观布置更应该体现乡村的笆小院、蔷薇簇簇的家韵味,让游客真正体验温馨、舒适的农家小院。

3.3景观设施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设施能为人们提供方便、观赏等服务。环境设施的位置、体量、材质、色彩、造型都对乡村环境的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在营造空间气氛上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村内景观节点、旅游配套设施设计应充分挖掘乡村环境肌理,文化蕴藏,利用乡土元素和乡土材料,提升乡村整体形象和观赏性,烘托乡村田园的氛围。

篇(4)

中国的传统民居,都是受着气候、地域、文化、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环境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老建筑在功能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求,传统民居与现代人的生活之间表现出许多矛盾。为适应新时期农村的生产、生活,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更新及发展势在必行。对新农村建筑景观的设计需要注重农村特点,既要继承传统建筑的优秀遗产,又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

1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建设现状

1.1 生产与服务性差

园林景观是建筑、山水、植物、诗画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兼具观赏、游憩、环境保护及生产使用功能。 新农村特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乡村园林对使用功能有其特殊要求:一方面要满足农业生产基本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要满足村民休闲娱乐的需要。但目前许多村庄规划在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公共服务设施落实不到位。 有的新农村建成后,农民连打谷晒谷场所都没有,也没有适合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1.2 景观的乡土特征不够突出

规划者对乡村生活方式、乡村历史、民俗文化了解不够,不能充分挖掘新农村景观的特色,在设计上盲目跟风,片面追求时尚或照搬城市园林景观模式,破坏了原来的地形、地貌,导致景观的乡土价值流失或乡土特征不够鲜明。

1.3 景观时效性差

自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后,各地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一批村容整洁风景怡人的现代新农村景观。 但没过多久,村容村景就大不如前,景观时效性差。分析其原因,一是后续资金投入少,缺乏必要的景观维持和保护费用;二是村民缺乏景观意识,对自己所处乡村的社会、经济、生态、美学等方面的价值不清楚,更谈不上维护;三是景观系统自身的生态功能不健全,系统的自净能力不能恢复和补偿景观损耗。

2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对策

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规划不可能完全照搬原有的建筑村落模式,也不可能照搬与农村景观不相融合的城市建筑形式与环境景观,具有乡土特色的外部环境以及丰富的空间场所才是村落最为重要的特征。从规划学和现代景观学的角度出发,构建新农村环境景观体系,改善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的保护农村乡土特色,建设集休闲旅游和生产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建筑景观任重而道远。新农村景观建设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必须在美学、生态学、植物学、建筑学、材料学、气象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

2.1 强化景观规划理念

将景观设计规划理念纳入新农村建筑规划中,需要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发挥当地的地域个性,即地域所具有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产业、气候条件、土地条件、村民思维方式和建筑样式,设计既要扎根于地域风土,即当地气候、地质、地形、植被等,又要传承地域历史和文化。

2.2 改造乡村民居景观

在新农村建设中,对于现有乡村民居中有历史价值、名人价值、艺术价值的古旧民居,要尽量予以保护、修缮,有的可对内部进行一定程度的现代功能完善,便于现有居住者的生活改善;对于村民自建不符合本地传统民居风貌的砖混建筑,应进行传统风貌改造;对于统一新建的新村,应具有乡土特色,尽量避免现代样式、城市样式;对于无景观价值、无法改造的新旧建筑应予以拆除。

2.3 加强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修复

乡村传统文化景观大都没有得到政府文物部门的保护,但对于乡村景观和村民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注意保护、修复。对于曾经塑造了村民记忆而又已被拆毁的重要传统文化景观,可在修旧如旧的前提下进行重建。如一些村庄里的牌坊、戏台、庙堂等。要深入挖掘地方传统建筑文化及民俗文化的精髓,继承传统建筑所特有的造型及构造手法,实现现代乡村建筑的文化复兴。

2.4 注重公共空间景观建设

传统的乡村一般都有公共空间,比如祠堂、戏台、水塘边、集市场地、村口大树下等等,它们是村民集体活动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这些公共空间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景观建设中体现乡村文化内涵的重要方面。在景观建设中,要注意赋予这些历史传统场所与空间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形式和功能,满足现代乡村居民生活与休闲娱乐的需要。对现有公共空间应进行建筑改造、四周绿化、座椅设置、灯光配置等景观功能完善,根据村民需求和村庄实际,进行新公共景观建设。

2.5 建筑景观“点”“线”“面”体系构建

“点”――民居庭院空间。庭院是中国传统空间体系的核心,是中国传统建筑组织群体空间的基本单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庭院是乡村建筑景观的主要部分,在设计中可从植物景观、水景观、设施景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

“线”――街道空间景观。街道空间要结合地貌、地形进行植物、水体、铺装、小品、宣传等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个性特色的街道空间景观。

“面”――广场空间景观。在广场设计中可结合农村独有的特性,采用一种质朴的设计手法,利用当地材料、传统符号、人文特色等,来展示地方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强调节点的实用性、观赏性、地方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篇(5)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科技的不断进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这就需要对新农村建设这一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我国乡村景观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查并且还要进行景观元素设计,在国外的农村中都实现了结构的调整和功能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的价值。根据当地的乡村景观特点进行景观元素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本文就对乡村景观模式调查和景观元素设计模式研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一、乡村景观元素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的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城市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现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我国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中,必须对乡村景观进行一定的设计,能够有效的保留乡村文化和乡村景观,不仅能够维护了原有的乡土生态资源,而且还保留了乡村应有的文化气息,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之一。在进行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进行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时,必须要充分了解当地乡村的风土人情以及当地乡村文化内涵,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来进行合理的设计,才有充分发挥出乡村景观的价值和特色,进而能够有效的开展新农村建设。

二、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的提高,乡村的居民越来越向往城市般的生活。在我国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中,要先更有效的实现这一战略,就必须要对乡村景观元素进行一定的设计,由于我国在对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方面有着一定的缺陷,有可能导致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乡村景观设计规划不合理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由于规划的不合理就有可能阻碍新农村的建设。就目前状况而言,乡村景观设计规划发展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乡村的布局。我国在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政府对乡村景观进行一定的设计,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对乡村的不了解,没有根据当地乡村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历史与内涵进行充分的认识,在设计乡村景观中,只是一味的按照城市规划设计,从而丧失了乡村景观设计的意义与内涵,进而失去了乡村景观应有的特色与价值,所以说,由于设计不合理,影响了乡村景观元素的设计。

(二)乡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工厂纷纷的建立在乡村周边,工厂的建立不仅占据了大量的田地,而且排放出来的污水破坏了原有的乡村景观环境,严重影响了乡村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而不能对乡村景观元素进行设计。

2、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的开发对乡村的建设有力一定的保障,拓宽了人们收入的渠道,但是对乡村景观资源没有进行彻底的分析,破坏了乡村景观环境。

(三)丧失了原有的乡村文化气息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的水平逐步的提高;目前存在着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乡村里的居民越来越向往城市的生活,城市生活的居民越来越向往乡村生活,丧失了原有的乡村文化气息。人们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建设新农村按照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的居住环境来进行建设,不仅严重破坏了乡村景观的和谐,而且在乡村中不能有效的体现出乡村的价值与特色,甚至丧失了原有的乡村文化气息。

三、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模式研究

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挤,人口增长迅速等现象,无疑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新农村建设中,势必要突显出乡村景观元素设计的重要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模式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有效的设计乡村景观元素,因为人是乡村环境居住的主体,这一切的乡村景观元素设计都必须要围绕着人来进行服务的,不仅要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而且还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各项需求,并且还在要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模式中突显出人的主体性,才能有效的进行乡村景观设计。

(二)合理的设计

1、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还要坚持合理性的原则,只有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才能进行有效的设计,而且还要坚持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合理的利用乡村景观生态资源,充分发挥出乡村景观的价值。

2、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对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综合效益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在设计过程中,要兼顾着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

(三)科学的设计

1、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必须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才能有效的发挥出乡村景观元素设计的重要性。根据每一个乡村景观元素设计,针对不同的乡村景观要进行不同的设计,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要把艺术性和实用性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设计出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元素。

2、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要想有效的建设新农村,就必须要绿化新农村,通过种植模式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绿化乡村,在进行绿化的同时还要保证房屋、设施、交通等多种条件没有任何的干扰,在进行绿化中,还要保证科学合理的分布绿化空间,能够体现出乡村景观的特色。

(四)体现出文化性

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必须要充分体现出乡村景观的文化性。在设计中,要对当地的文化进行一定的尊重和认识,不仅要设计良好的乡村景观元素,而且还要充分体现出当地乡村的文化。不仅要维护原有的乡土生态资源,而且还要保留乡村原有的田园气息,同时也是现代乡村景观建设发展的一种趋势。乡土文化的继承性是乡土景观保存的根本,所以,在不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对乡土文化特色进行一定的保护,能够有利于实现乡村景观文化生长的能力。

(五)乡村景观元素设计的综合性

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还要坚持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综合性。在乡村居住的环境中是由廊道、基质组成的镶嵌体。在乡村记住景观中,基质一般都是田地,而廊道大多都是林带,田地和林带二者相互交错形成了网状的结构。斑块动态影响着整体功能,最终影响的是农业景观的整体效益。所以,在进行乡村绿色景观元素设计中,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必须要对自然景观进行透彻的了解和分析,还要考虑到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的问题,才能有效的进行乡村景观元素设计,能够为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持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乡村景观元素设计的重要性、乡村景观元素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模式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在实际的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从而进行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进行设计,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乡村原有的历史价值与特色,而且还能体现出乡村景观文化的气息,从而能够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保障,进而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满足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的各种需求。

参考文献:

[1]翟义欣.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模式研究[J].天津科技,2014(02)

[2]杨杰.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现状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2(10)

篇(6)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107-03

1引言

新农村景观设计是我国景观设计中一个新兴的领域,是适应农村地域特点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景观新模式,在新农村的发展建设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农村景观根据当地地域环境,人文风情,利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段丰富了园林绿地内容,创造了优美、舒适的环境,赋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崭新的面貌。本文以昆明市富民县咀咪哩村委会绿化景观改造为例,探讨了新农村绿化景观设计特点。

2项目概况

咀咪哩村位于富明县赤鹫乡东部,原是彝族的居住地,“咀咪哩”的彝语意思为“好山好水的地方”。该村距赤鹫乡政府所在地15km,距富明县城35km。咀咪哩村年均温度14.8℃,年均降雨量842.9mm,土壤pH值4~6.5,物质肥沃,适宜植物生长。主要分布景观植物有:云南含笑、清香木、鸡嗉子、黄连木、滇朴、沙松、云南松、火棘、蕨类植物等。

本次方案根据对方要求,针对入村路口,咀咪哩村委会院内外的道路绿化进行改造设计,创建适应新农村发展生态园林景观的需要。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总共改造面积约1500m2,现有地块绿化种植凌乱,色彩单一、层次单薄,且用地性质混乱,总体景观效果欠佳。

3规划设计

3.1设计原则

(1)遵循节约型、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绿化景观建设理念。在植物选材上,以本土原生植物为主;充分利用植物特性,力争做到绿化养护零投入。

(2)结合当地农业发展思路,以农业经济作物作为主要景观元素,展示本土特色,以最低的要素投入,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通过绿化建设,打造一处具有生态绿化景观成效的乡村景观,在当地乡村寨新农村生态绿化景观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

3.2规划布局

本次方案分为主入口、村委会大门前路旁绿化、停车场以及村委会院内景观四个规划片区(图1)。

3.2.1主入口

该处是车辆从主干道进入咀咪哩村的路口,应具有鲜明的标识特点。路口原有现状是一丛丛杂草,没有明显的道路指示,因此为突出该村的地理位置,在这个岔道的转折处设置标识性景石一组,石上雕刻“咀咪哩村,新农村生态绿化景观建设示范村点”字样,石头周围自然式配置火棘、清香木、麦冬草、肾蕨等植物,形成清新、雅致的入口标识景观(图2)。

3.2.2村委会门前及道路两侧绿化

由于原有大门前空旷单调,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绿化景观,建议在村委会大门两侧围墙前砌筑花坛,种植矮篱搭配清香木球,以规则式布局手法营造简洁、庄严且具现代感的景观效果。

大门前方的大道两边现有的绿地植被较杂乱,亟需改造。结合现状及设计要求,对一些长势良好的树种进行保护,而对一些弱小长势不好,杂乱的区域进行梳理清除。本片区采用两种手法:

方案一:采用自然式设计手法,错落有致的搭配樱桃树、大树杨梅等特色经济作物,与原有板栗树、黄连木、沙松、云南松等乔木巧妙融合。以火棘、蕨类、地石榴等植物搭配自然置石,营造充满野趣,清新雅致,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图3)。

方案二:采用规则式种植手法,保留沿路两边原有乔木,在空缺处整齐补种大树杨梅,形成林荫道,同时沿路地被植物选用地石榴。乔木后方规则式大色块种植油菜花、向日葵等经济作物,丰富景观层次,营造乡村特有的,热烈、喜庆的丰收氛围(图4)。

3.2.3停车场

村委会大门右侧地块较为平坦,平时办事车辆就停靠在此,但由于没有合理规划,车辆可以随意停靠,显得非常混乱。为使停车场规范化,在该区域内铺设嵌草砖,列植规格统一的乔木如香樟分割车位,其中点植一株较大规格本土树种——石楠作为主干乔木。沿停车场外侧设置休憩坐凳。停车场的设置既方便来往办事的人们,同时在平时也可作为附近居民们聊天、休憩的场所(图5)。

3.2.4村委会庭院景观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两侧的方形绿地,由于疏于管理绿地里植物杂草丛生,不符合办公区景观需求重新改造。在该绿地中选用当地树种,以乔灌木自然式配置为主,植物选择方面主要以滇朴、马缨花、大树杨梅、石楠、樱花等有机结合,形成丰富的视觉景观,其间点置自然置石与乔木、花灌木、地被植物搭配,形成较好的景观层次感。

院内办公楼前花坛位于一面挡土墙上,斑驳的墙体与办公楼建筑结合显得尤为生硬、粗陋,为遮挡墙面,采取沿挡土墙边缘砌筑石块形成花池方式,花池中自然式种植花灌木及藤本植物,例如清香木,火棘,麦冬草,马缨花,并在外侧种植常春藤,形成垂吊景观,软化建筑线条。

办公楼前小广场一侧的围墙原是一列白色围墙,显得单调枯燥。考虑到当地的民族文化,在围墙上设置了具有彝族风情的景窗,并在围墙后方栽种叶子花,叶子花摇曳生姿若隐若现,既拓展了景观视野,又大大丰富了院内的景观效果,更重要的是彝族景窗的设计,突显了当地的人文风情,打造了咀咪哩村独特的景观(图6)。为遮挡视线,优化景观效果,延长围墙至位于围墙另一端的卫生间。卫生间前两块绿地由于面积较小,地块倾斜可以种植地石榴、火棘、云南含笑等。小广场后门的绿地区域,采用现有地貌,丰富植物配置,利用乔、灌木种植营造一片葱葱郁郁的森林式园林小景,其间设置园林步道与后门连通(图6)。

4结语

新农村景观设计是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坚持合理、科学的设计原则,传承当地历史文化,突显村落特色,体现乡土气息和乡土风情,对建立充满活力与特色的乡村景观,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 TU986;S7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215-02

Abstract Courtyard green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reasonable design principle,we should promise the se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plant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we can use climbing plants like euphorbia humifusato do vertical greening .In this way,we can create the courtyard greening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urban landscaping,full of viewing value,unique ecological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Key words village landscape;courtyard greening;plant disposition;vertical planting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村庄景观构建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做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1-2]。乡村作为人类最原始的聚居形态,乡村的生态建设关系着社会的健康发展。

1 村庄庭院绿化概述

村庄是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聚居点。村庄绿化即通过栽植植物等手段,改善村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构筑系统化的村庄绿地系统,并最终构建美的乡村景观。

乡村庭院是乡村景观的一部分。村庄庭院绿化不仅能改善居住条件,更能创造生态与精神价值,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庭院绿化十分重要[3-4]。

与村庄庭院绿化不同,城市绿化虽也以栽种植物为主要形式,但城市绿化系统受城市建筑群体的密度、城市空间复杂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村庄庭院绿化在空间尺度上具有更强的自由性,在功能上强调实用性,在植物配置上多选用乡土树种以体现村庄特色[5]。

2 村庄庭院绿化改造方法

本案例中的天王镇金山凹自然村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南部,东临常州,西濒南京,土地资源丰富,以丘陵山地为主。村庄占地面积约3.73 hm2,自然环境基础条件良好,四周被大片农田、苗圃包围,村内有多处水塘,现有农户126户,人口378人。

该村庄的绿化模式照搬城市景观绿化方式:规划大面积的草坪和铺装,种植城市中常用的植物品种;植物之间的配置缺乏合理性、植物的应用没有科学依据,地域特色未能显现出来;单纯重视美化、绿化,忽视经济效益。笔者将以该村庄为例进行探究。

庭院是指建筑物周边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完整场地,是住宅建筑的户外延续。经过在金山凹自然村的实地探究而知,庭院主要可分为开敞式庭院和围合式庭院(图1)。一般来说,开敞式庭院多在房屋前栽植低矮的花果植物,这能起到一定的观景作用,避免房前缺少下层地被,地面(图2)。围合式庭院多在房屋四周使用围墙或乔木进行围合,在不影响采光的同时还能起到遮荫的作用,划分出独立的空间。

在庭院绿化设计过程中,可以有多个景观主体,但不应该设计太多。庭院中栽植1~2株桃树即可吸引人的注意力,数量不需过多。在庭院绿化中,主体既可以是高大乔灌木,如桃、李、杏等,也可以是喷泉、雕塑等园林小品。此外,通过栅栏或围墙等,能使人们自然地将庭院中容易分离的元素联系在一起,在立面设计上形成连贯的景观。笔者将从庭院植物配置的相关模式和庭院墙体的垂直绿化两方面来阐述村庄庭院绿化的改造方法。

2.1 庭院植物配置的相关模式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是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因此,庭院绿化植物的选择,对庭院绿化设计来说也至关重要。根据在金山凹自然村的调查研究发现,乡村庭院绿化常用的植物可大致分为观花、观果、观叶类和林木、藤蔓、竹类。观花、观果、观叶类这一类植物在园林景观中为常用种类,具有突出的观赏价值;而林木、藤蔓、竹类中林木是构成庭院中绿荫的主要因素,也是园林植物配置的基础[6]。

当然,庭院绿化植物的选择需结合景观的实际情况。在金山凹自然村的局部景观构建与树种配置中,红叶石楠使用过多,会引起游人的审美疲劳。设计者除了考虑使用常见的庭院绿化树种,也可以尝试使用薄壳山核桃等多功能树种,既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又有食用和经济价值。

在村庄庭院绿化中,植物配置需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最佳生态效益原则和经济适用原则[7]。环境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树种呈现多样性和较强适应性。金山凹自然村地处苏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适宜樟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常绿阔叶林的树种的生长,故以金山凹自然村为例,植物配置模式有以下几种。

2.1.1 臭椿+杨梅―桂花―葡萄。该配置模式(图3)中,臭椿为落叶乔木,生长迅速,适合作风景树和行道树,树皮、根皮、果实均可入药;杨梅为常绿乔木,高5~15 m,抗逆性强,病虫害极少发生;桂花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优良园林树种;葡萄为落叶藤本植物,果实为浆果。

这种配置模式中乔木和花卉结合,具有分层景观效果,且花开时,花香扑鼻。春冬时节,有常绿的杨梅和桂花为景,夏秋还有葡萄与臭椿为景,不仅能观赏到四季之美,还能品尝到鲜美的杨梅与葡萄,同时鲜艳的果色也为其添了一景。再者,臭椿与杨梅都有较强抗病虫害性,在农村庭院种植能够有效预防蚊虫叮咬,既有观赏食用价值,又有经济实用价值,符合乡村的实际需求,做到了适地适树。

2.1.2 枇杷+含笑―二月兰。该配置模式(图4)中,枇杷属于常绿小乔木,花期10―12月,花瓣白色,果期5―6月,果实黄色球形;含笑花期3―4月,淡黄色,花形小,花香袭人;二月兰株高30~50 cm,花期在农历2月,花色蓝紫色或淡红色,花色随花期的延续渐渐变淡,最终为白色。

这种配置模式在花期和果期方面做到了四季皆有景可赏。春季时分,白色的含笑花和紫红色的二月兰形成的色彩视觉效果极佳。整体来说,这样的配置模式中不仅有花可观赏,也有果可食用,既具有观赏价值也有食用价值,且符合乡村景观氛围,做到了因地制宜。

2.1.3 核桃+白玉兰―茶花―大花秋葵。该配置模式中,核桃的果实可食用,核桃壳可加工成工艺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白玉兰花期3―5月,花大,开白花;茶花的花期较长,从10月至翌年5月都有开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植株姿态优美,叶绿且光泽,花形艳丽缤纷;大花秋葵的花色为玫瑰红或白色,花期6―8月,有白、粉、红、紫等色。

这种配置模式把乔灌木和藤本植物有效的组合搭配在了一起,能够很好地营造庭院景观,使农村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2.1.4 梧桐+桃/李/杏―桂花―金鸡菊。该配置模式中,梧桐为落叶大乔木,枝叶繁茂,花期6月左右,是较好的观赏树种;桃、李、杏、都是蔷薇科的落叶乔木,早春开花,花色丰富怡人;金鸡菊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春夏之时,花大且色艳,花期长,可观叶,也可观花。

这种配置模式的垂直结构丰富,一年四季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四季都有花可赏,有叶可观,科学合理的配置充分发挥出了植物的园林功能和景观特性,体现了植物造景的艺术性。

2.2 庭院墙体的垂直绿化

墙体的垂直绿化是庭院绿化的创意重点,一般选用不同习性的攀援植物进行设计。常见的攀援植物有地锦、牵牛花、紫藤、茑萝等,其中地锦的遮荫效果最好,但颜色单一;牵牛花、紫藤、茑萝色彩丰富,但覆盖不均衡。

为了体现庭院绿化的地域性,在植物的种植方面一般以乡土树种为主。例如在本案例中,多用的是桃、李、杏、梨和石榴。种植方式则要乔、灌、草多层植物搭配种植,形成丰富的乡野风光。此外,在庭院的垂直绿化方面需多考虑创造围墙、木质围栏和植物结合的景观效果。对于通透式围墙可选用藤本月季、美国凌霄等;实体围墙、墙壁可选用爬山虎、五叶地锦等予以攀援绿化;对于木质围栏可选用藤本月季、牵牛花、茑萝予以垂直绿化,也可以考虑沿围栏种植黄瓜、丝瓜、扁豆等藤本果蔬。

3 庭院绿化发展趋势

庭院绿化作为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经济、生态多重效益。近些年来,关于庭院绿化的研究日趋丰富和系统,重点集中在庭院绿化的模式与布局。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开展,优质村庄景观构建正引起人们的关注。乡村庭院绿化作为乡村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生态良性发展的基础之一,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必将蓬勃发展[8-9]。

4 参考文献

[1] 孙东东.建筑装饰中有关于细节设计的研究[J].科协论坛,2010(6):107-108.

[2] 刘磊.园林设计初步[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 刘金燕.私家庭院造景[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 石平,张新荣.乡村风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5] 小泽明.日式庭院设计秘籍[M].王燕,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6] 徐苏海.庭院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5.

篇(8)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到自然的农村环境中去放松自己,于是,农业生态旅游应运而生,这种旅游模式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对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结合农业地

域特点,通过合理景观规划和建设从而探索符合经济发展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一、农业生态旅游的概述

农业生态旅游是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背景、以农业生态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通过运用生态学、景观美学、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布局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施工,将农业开发成为以保护自然为核心,以农业生态生产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集科研、农业生态建设、科普教育、和休闲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生态休闲旅游活动。

二、农业生态旅游与传统农业区别

1、农业生态旅游以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以达到农业可待续发展与缓解旅游业压力,为人们提供新型的休闲旅游景点,必须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整治,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

2、以旅游经营为重点,重视有效开发旅游资源,按照旅游业发展要求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切实保证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体验品尝等服务。

3、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特点,经营生态旅游农业可获得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由于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条件的不稳定性造成农业生产减产时,常可通过旅游提高农业附加值而相对减小农业风险,而旅游淡季时农业生产又可弥补旅游收入的下降。

4、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生态旅游农业活动包括农业观光、乡村度假、民俗乡情体验等娱乐性和参与性都很强的活动,让游客通过参与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获得丰富的旅游体验和精神享受;同时农业可为游客提供参观、品尝农产品和体验农事等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

三、农业生态旅游规划的景观建设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整体优化原则是把农业生态旅游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设计,实现整体间资源共享互惠。同时景观建设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着变化,此变化具有不可逆性,这就要求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道路,从整体上强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2、多样性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指保持整体风格统一的同时,细化优化局部设计,使景观节点在观赏上具有多样性。在规划设计时特别要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是达到最佳农业生态旅游景观美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又能起到增强旅游地整体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的作用。

3、个性与特殊保护原则。一般说来,景观建设都具有区别于其它景观的个体特征,景观规划设计要因地而易、因地制宜,否则个性的魅力将散失殆尽。特殊保护指农业生态旅游地内有特殊意义的景观资源(如历史遗迹或对保持旅游地生态系统具决定意义的板块)应着重保护。

4、综合效益原则。农业生态旅游地的人文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和谐,将人文艺术与环境完美结合,使自然的生态美和人文社会的现代美浑然天成。同时把旅游服务设施有效融于山水之中,使旅游地的景观美既不被减弱又能产生经济效益。

四、景观建设在农业生态旅游中的实践

1、景观建设是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基础。休闲农业主要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满足公众以及游客缓解都市生活压力,渴望悠闲与宁静,体验乡野生活,亲近生态自然的需求。如库肯霍夫公园整体的景观设计以英式风格为主:高大的乔木、蜿蜒的小径、青翠的草坪、幽静的水池。公园内各种树木2500多棵,种类达87种,尤其是精心养护的百年古树群郁郁葱葱,煞是壮观。丛林之间,青草之上,小河之旁,交织着一丛丛缤纷多彩的花圃,一个个开放式的花卉展览场地。蜿蜒15公里长的步行道,沿途是一片又一片目不暇接的花田,恰似一张张铺放的彩虹花毡。公园内设有各种不同的主题园区,例如:音乐公园、自然公园、历史公园等,还特别为儿童设计了探险之旅、花园迷宫、牧场等游园路线。每年花展季,公园内的许多温室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花卉品种与花艺装饰设计,有全球最大的“兰花展”和“百合花展”。

图为库肯霍夫公园:

2、景观建设是农业结合发展生态旅游的关键。如大田种植一般是依托大面积的农业种植区域,专门开辟出一块区域通过创意化种植构筑,主要特色大田与创意景观种植完美结合创造出大地景观,其主要针对的客群市场是农业观光体验。大田种植一般是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景观底色出现的,在当下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基本农田管控的形势下,如何提升大田种植的景观效果也是时下农业资源开发的重要问题。针对这种资源,一般的解决方式就是通过创意化设计打造大地种植景观,即可以将区域内最具特色的吉祥寓意或者最具地域特色的形态通过不同色彩的作物种植进行展示,建设至高观景平台让游客观赏。中国广袤的田园应该成为承载和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的窗口,以旅游为画笔在广袤田园上绘画出五彩斑斓的大地景观。

3、景观建设融合农业生产的创新模式。新农村建设+街道庭院生态廊道设计+五谷杂粮创意化设计=美丽乡村发展模式,是农业生态旅游的创新模式,该模式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客群市场主要是民俗近郊休闲体验客群,主要以特色餐饮、民俗体验、民宿接待为赢利点,

规模要求在100户以下的居民聚集区,同时具备一定地域文化特色的相对传统村落。这种农业生态旅游模式的主旨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党和国家对未来的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重要指示。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要深挖掘地域的农业产业特色、地域文化特色、传统技艺特色和人民生活习俗特色,在村庄道路景观的美化设计上以地域的特色果树、蔬菜和花卉作为景观绿化植被,并形成生态景观廊道供居民日常话家常;在居民庭院绿化美化的同时要结合庭院经济进行打造,形成葡萄小院、丝瓜小院、盆景小院、农耕小院等特色化的主题院落;在村庄景观打造上要将五谷杂粮的果实作为重要的景观设计来源,各种棒子、大蒜、辣椒、柿子、大枣等农作物串成的辫子是重要的景观设计元素;在文化生活设计上要挖掘整理地域的传统戏曲、舞蹈、民俗技艺等进行传统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落脚点还是在乡村,如何真正的将乡村的特色挖掘打造出来是旅游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所在,期待未来的中国大地上美丽乡村的发展真正的是实现一村一品。

五、结束语

农业生态旅游具有正负双重效应,如果农业生态旅游健康发展,不仅能够满足游客放松心情、享受自然的需要,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建设。如果农业生态旅游误入歧途,那不仅会给当地环境造成灾难,还会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游客要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各地政府以及旅游开发商也要加强合作,采取有效手段合理规划当地的农业生态旅游,实现农业生态旅游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1.城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乡结合部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地矛盾集中体现的地带。而居住区空间是与人们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空间,在景观设计中需要解决的矛盾也尤为突出。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城乡结合部具有以下特点:其一,这一地带不仅是城市与乡村2类人群的交界地带,同时,还存在着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各类人结聚会,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对于居住区景观有着不同的功能与审美需求,矛盾冲突集中;其二,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同样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冲突。在城镇化的地域,或多或少的保留着原生的自然生态系统,它们往往最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也是最稳定的生态结构,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

2.具体项目分析

2.1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处在市郊农村和远郊区县的连接带上,作为国家重点试点小镇,是具有代表性的城镇化节点。本案规划面积10万m2,建筑类型分为商业和居住建筑2类,层高为6-24层,建筑风格为现代风格,主色调由米黄、暗红和灰色构成。团结镇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短夏长,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大风、干旱,秋季气候多变,植物易受早霜危害。区内存在2个大的生态系统,南部是阿什河的河谷滩地绿地系统,北部为天恒山生态系统,植被类型为榆树森林草原,同时,在城镇中散布着未破坏的生态斑点,这些良好的自然外部环境是城镇在发展过程中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借鉴。

本案的居民类型主要分为3类:(1)当地的回迁住户。该类居民有着淳朴的价值观,对于住区景观的需求是以实用为主,并且怀念原有的场地记忆。(2)本地及周边地区意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居民。该类居民向往现代化的都市生活,对于景观环境除功能需求外,还存在着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3)流动人口。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与当地居民存在一定差异,对于环境景观的归属感有较高的要求。

2.2设计理念

本案居民类型多样,同时,存在着城市和乡村居民,本地与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不同类型的居民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福”文化做为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观念,深深的植根于人们的心中,具有广泛的凝聚力。采用这一理念能够很好的融合不同类型居民的景观需求,使居民在居住理念层次达成共识,为和谐的居住氛围建设提供了理念平台。

2.3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借鉴阿什湖与天恒山2个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关系,指导居住区的绿化景观设计,在满足围合空间和观赏需要的前提下尽量使用乡土树种。(2)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尊重居民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以及对环境功能性的需求,完善景观设计。(3)经济性原则。在景观材料的选择及施工工艺方面。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满足居民生活及审美需求的基础上,节约成本。(4)艺术性原则。在景观空间的塑造中,对景观节点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以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

2.4设计表达

2.4.1“福”文化的体现。综合分析不同人群对景观功能的需求,设置功能丰富的景观空间。在满足景观功能的同时。将“福”作为区域性的一种文化符号应用在景观节点的塑造中,在人口形象空间设置“百福墙”、廊架,景墙等景观小品的设计同样融入“福”的符号语言,在渲染主题的同时,增加区域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

2.4.2商业空间。本案为商业街空间,并临近主要的城市干线,是展示楼盘形象的重要界面。采用阵列景观灯柱的方式:一方面形成对外展示的景观形象;另一方面实现人车分流,保证商业街空间的景观品质。沿街布置生态停车位,即能够保护车体,又能够增加城市绿化,美化城市环境。在各街角广场设置体现幸福主题的景观小品,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形式提升商业街的景观品质。

篇(10)

一、乡村景观文化

乡村景观文化是景观文化的一个部分,是相对于城市景观文化而言的。根据景观文化的地域差异,将其分为城市景观文化与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文化是指在传统乡村社会基础上形成的景观文化,它的使用对象是以地缘、血缘为根基的文化共同体。随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市化的扩张,乡村景观日新月异,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正逐渐消逝,乡村景观文化也正在向城市景观文化转变。乡村景观文化的涵义也随着乡村景观的变化出现不同的表达。但是,根据对乡村景观的界定以及对景观文化的定义,可以在景观文化的前提下几个方面对乡村景观文化作出表达:

( 1) 在城市以外的空间产生的;( 2) 以农业生产和粗放的土地利用为主要途径产生的;( 3) 具有农村特有的田园特质的。

地域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现象,是传统文化的分支和延续、萦衍、发展。中国由于地域的广大和各种因素的差异造成了乡村景观的多样化。我们应该更多地把握这种民族的、历史的、

地域的文脉,并将之运用到设计中。特别是在地域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的结合方

面。使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创造出具有亲和感、养眼的风景、多种生物生息、宁静感”

的新农村景观,更重要的是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性的元素,这更能够成为一种地域品牌”,更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可,创造出魂牵梦萦的精神环境。

二、国内外农村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现状

国外已经较早地开展了对于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在这一领域己经具备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地域文化方面,突出表现了不同国度相异的地域文化景观。 “一个成功的环境设计,不但要满足人的生理要求,同时还应满足人的心理要求。”实际上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理想环境模式与地域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符合中国文化的环境艺术才是中国人内心的理想环境模式。

三、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的发展建议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应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态稳定”的原则;符合经济性、宜居性、节约性、生态性的要求。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将园林景观融入新农村建设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突出乡村历史文化特色,营造环境优美的园林式村庄;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因地制宜, 突出乡村景观特色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和自然条件进行规划、布局。在旧村改造时,力求保护原有特色风貌,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遗址、标志性建筑、名木古树等资源;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利用。在坚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增加各种景观斑块异质性,改变不合理的景观基质和格局,把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具有当代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使乡村建设更具时代特征,实现自然和人文的融合,促进乡村居住环境的改善。

四、乡村生态景观的设计目的

乡村景观规划是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解决如何合理地安排乡村土地及上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来为人们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乡村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其根本目标是创造一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优化和美化的乡村生态系统。在新农村规划中对其景观规划的目标体现了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创造一种充分融技术和自然于一体、人人合

一、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以维持景观生态平衡和人们生理及精神健康,确保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便。

五、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的方法

5.1 保护环境敏感区通过对农村中重要、特殊的环境敏感区的保护来把握乡村景观的基本脉络。规划区域中环境敏感区往往是表现区域景观突出特征的最关键地区,但又脆弱且经不起破坏和难以弥补。因此相应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就是强化对这一地区的保护,通过调查、分析和评估确定区域的环境敏感区的位置范围及环境容量,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不当的开发和过度的土地使用。

5.2 完善景观结构的方法只有保证景观结构的完善才能实现景观功能的有效发挥。但乡村景观结构往往由于人为的影响而显得十分不稳定,因此,相应的景观规划方法就是补充景观结构的薄弱环节,使其更加完善而获得稳定。通常是通过建立充分的斑块和廊道把乡村中每一处林地、绿地、河流、山地都纳入景观结构之中,同时根据乡村现状确定斑块的最佳位置和最恰当边界。最终建立一个丰富、有效,可以自我供给、自我支持的动态景观。

5.2.1 重视新农村廊道建设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常见的农村廊道包括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路、峡谷等。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廊道是各种物流、能流、信息流的通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在新农村规划中非常重视对自然廊道的保护和利用。自然廊道的存在有利于吸收、排放、降低和缓解污染,形成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保护环。其主要包括河流廊道和山脉廊道两部分。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爱水”。水体是大地之肾,水是智慧的象征,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园林之神。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对于河流廊道本着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主要以营造堤岸防护林带为主,并与沿线乡镇、村庄绿化以及庭院绿化相结合,构成江河两岸“林带、村落、水域、田园”相互嵌合,错落有致,富有浓郁乡村情调的山水田园风光。

六、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乡土气息

乡村景观文化的表现不应该仅仅在大范围内运用,流于表面。更应该表现在细节处。基础设施则是一个比较容易忽视的细节。例如:垃圾箱、休闲广场座椅、村域指示牌、厕所等等。许多乡村景观的设计中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且普遍缺少乡土气息,体验乡俗民情的成分就更低,虽然,乡村基础设施的设计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档次,城市化,但也不能过分地还原“原汁原味”,应与当地的民情风俗、乡土气息相吻合。

七、结束语:

城镇化发展为农村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带来了新的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不能忽视生态景观的建设,必须以景观生态学和现代景观规划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乡村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出乡村景观资源提供农产品的第一性生产、保护及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观光资源3 个层次的功能。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融入生态景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使得新农村规划建设更加符合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5,(09)

[2]冷御寒.景观设计的艺术和技术[J].工业建筑,2004,(12)

[3]周心琴,陈丽,张小林.近年我国乡村景观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02)

上一篇: 高中生物科学方法 下一篇: 初中语文在线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