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38: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物流工程的主要内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项目概况:该项目由呼市和沈阳客商合资兴建。项目总占地面积480亩,计划总投资4.8亿元。项目建设包括板材、墙地砖、卫生洁具、灯具、五金水暖电料、油漆胶水、家具内饰用品、仓储、配送、信息中心、会展中心等功能区的建材专业市场。项目全部运营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税收2,300万元。
项目建设进度及目标:项目分两期进行。项目一期建设的政府立项批文、国有土地使用证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筑用地批准书、拆迁许可证、消防准核意见书、环保意见书、土地规划许可证等均已完成,现正办理人防工程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项目待建区目前还有8户未拆迁,经区政府协调,将于春节后全部拆迁完毕。一期工程占地200亩,计划投资1.2亿元,完成建筑面积10万㎡,场地硬化4万㎡,建设21米宽东西贯通主路一条及南北辅路三条,主要建设建筑五金、洁具、墙地砖、门窗木线、石材等功能厅、区及市场服务设施。一期工程定于*年4月上旬开工建设,9月末完工,10月试营业。二期工程视一期招商运营情况而定。
二、日升日美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项目概况:日升日美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套的商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集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中心、采购、加工和仓储运输物流配送等规划工作现已基本完成。一期工程计划投资4,800万元,在原*市变压器厂西区,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以总部基地、供应链、零售终端及电子商务中心建设为主。一期工程建成后,货物吞吐量可达到3-5万吨的规模,可带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3,000万元。二期工程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储运中心、商务会馆、分拣加工中心等。二期工程计划在一期工程建成运营后,根据运营及资金筹措情况择时开工,投入使用后,货物吞吐量可达到8-10万吨的规模,可带动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5,000万元。三期工程计划投资5,200万元,正在规划中。
项目建设进度及目标:该项目在购买原变压器厂后,于*年3月末开始进行基础性工作,至8月末,办公区及样品间改造已经完成,信息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年末建设完成了总部办公区、供应链和信息系统等内容,并投入使用。*年,该项目的实施围绕物流配送体系和信息网络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开展。一期工程定于*年4月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
1、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包括仓储设备购置、冷库建设、运输车辆购置、分拣设备购置、培训中心改建、样品厅建设等。此部分投资总计3,598万元。
2、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物流管理系统建设和网络平台建设为主,包括ERP软件系统建设、农村物流网点建设、信息服务及商务平台建设、网络构建及相关硬件购置等,此部分投资总计1,185.9万元。
3、同步开展零售终端整合及供应链整合,拓展“一网多用”服务范围,联合采购工作启动,“反向物流”工作开展。
4、开展ISO9000体系认证,规范物流中心运营水平;建立产品质量检验室,保障商品质量。
三、*工业园区(南区)综合物流项目
项目概况:*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拟在*工业园区南区木里图砂矿原址、钢丝绳厂以北区域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000亩,总投资1.5亿元。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占地1000亩,投资9,200元,建设100万吨综合货物吞吐能力的物流园区。二期工程占地1000亩,投资5,800万元,建设达到200万吨以上综合货物吞吐能力的物流园区,内设保税仓库,将整体物流项目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物流运输服务中心并向国际现代物流园发展。该项目的主要设施铁路专用线建设总长度按计划将达到12980延长米。
项目建设进度及目标:该项目计划总投资9,200万元(其中物流园区部分3,500万元)。由锦州中铁交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起草的《*市*综合物流铁路专用线工程》项目可研报告,已经通过审核,专用线建设规划图纸绘制完成,并已得到沈铁局的批准,目前准备向发改委等部门申报项目。目前物流园区建设还没有业主,正在紧张招商。*年建设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082-02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1-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应用的基本知识以及必要的基础理论,了解工程材料性质和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改善性能的途径,并获得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试验方法的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能够针对不同工程,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材料打下理论基础,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参数及施工措施的相互关系。《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标准的制订显得尤为重要。
1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设计的理念及思路
该课程主要是为了使未来的建设工程师了解和掌握工程中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能与应用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贯彻工程应用和创新两种理念,加强土木工程材料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及重视感性认识, 通过实验和情景式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鼓励科学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因此,土木工程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应从工程事例出发,回归于工程应用,以项目的形式组织教学,加强演示实验,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目标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材料的组成以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各主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并掌握材料的组成、性质及技术要求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利用理论知识知道改善材料性质的措施,熟悉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根据工程要求能够合理地选用材料。
3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及要求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可以以不同项目为教学组织主线[4],以不同任务作为教学模块,分为11个教学单元。
(1)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热性质、材料的耐久性。主要让学生熟悉材料的物理性质,掌握从材料物理性质分析材料的性质方法,会根据材料的结构构造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分析,熟练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质及耐久性和环境协调性,材料的结构构造对其性能的影响以及了解材料的热性质。
(2)气硬性胶凝材料。主要内容包括石膏、石灰、水玻璃。主要让学生掌握胶凝材料的分类及特征,以及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了解石膏、石灰的种类及生产;了解其制备技术及制品的技术性质。掌握水玻璃的生产及特征,应用;掌握水泥的生产和水泥的组成材料,会根据胶凝材料的特征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
(3)水泥。主要内容包括通用硅酸盐水泥,其他品种水泥。主要让学生掌握水泥的生产和水泥的组成材料;掌握水泥水化硬化,水泥石的腐蚀与防止,水泥的技术性质;掌握水泥石防止腐蚀的措施;掌握通用硅酸盐水泥的运输、储存,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特性及应用,简单了解其他品种水泥。
(4)混凝土。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定义与分类,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质量波动与混凝土配制强度,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粉煤灰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其他品种混凝土。主要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掌握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应用。混凝土的分类、组成材料及对组成材料的要求,混凝土常加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的特性。通过学习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影响因素,会在实际中对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调整;熟练掌握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了解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熟练掌握混凝土的强度及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熟练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初步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熟悉混凝土配制强度波动规律;了解轻骨料混凝土的性能,配合比设计及应用,熟练掌握粉煤灰混凝土及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应用。
(5)建筑砂浆。主要内容包括:静矩和形心、惯性矩与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主轴和主惯性矩、组合截面惯性矩的计算。主要让学生掌握建筑砂浆的组成材料及性质,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抹面砂浆的配制和应用。
(6)砌筑材料。主要内容包括砌筑砂浆、抹面砂浆,其它建筑砂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砖、砌块、砌筑石材;掌握各种墙体材料的技术性质与特性。
(7)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主要内容包括沥青的分类及石油沥青的基本结构组成,沥青的基本性质,沥青的技术要求与性质,沥青的掺配、改性及主要制品,沥青混合料。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沥青的组成结构及石油沥青;熟练掌握石油沥青的组成、结构;熟悉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能及其标准和选用;了解改性的沥青材料及其制品。
(8)金属材料。主要内容包括建筑钢材,铝合金及制品。主要让学生理解钢材的性能及应用。熟悉钢材的分类,掌握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熟练掌握钢材的拉伸性能,熟悉钢材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掌握钢材冷加工及r效。基本了解铝合金及其制品性能。
(9)木材及制品。主要内容包括木材的分类与构造,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木材的防腐与防火,木材的综合应用。主要让学生理解木材的性质及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木材。掌握木材的主要性质,了解木材的分类与构造,了解土木工程中常用木材,了解木质材料制品和木材的防腐与防火。
(10)建筑功能材料。主要内容包括绝热材料、吸声材料。主要让学生了解绝热材料,吸声材料的概念;掌握绝热材料的特性,了解常用的绝热材料,掌握吸声材料的性质;掌握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了解常用的吸声材料。
参考文献
[1] 郭培英.浅谈《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改革标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5):72-73.
蒋长兵主编。本书共分十三章,主要内容为国际物流学导论、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国际支付与结算、海上班轮货运、班轮提单、租船货运业务、国际航空货运、国际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仓储与包装、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进出口货物报关、国际货运保险、国际物流法律法规。
本书可作为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科研人员、物流营销人员的参考书,同时可作为高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2.《国际物流学教程习题集》(国际物流学立体教材系列丛书)
伍 蓓等编著定价:38.00元16开2008年1月出版
伍蓓蒋长兵 王姗姗 编著。本书所有习题由各章节练习题、综合实务操作、综合模拟考试试卷、和参考答案四大部分组成。各章节练习题按照国际物流学导论、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国际支付与结算、海上班轮货运、班轮提单、租船货运业务、国际航空货运、国际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仓储与包装、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进出口货物报关、国际货运保险、国际物流法律法规分为十三章,题型内容分为判断、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计算、论述、案例分析八种。综合实务操作设计了共15个实务操作,涉及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有关单证。为读者自学和自测,设计了5套综合模拟考试试卷。本书习题总题数有2000多道,所有习题和考试测验题均附有参考答案。
3.《国际采购理论与实务》(21世纪采购与供应规划系列教材)
胡 军主编定价:36.00元16开2008年1月出版
全书共分为4个部分,包括11章。主要特点是详细地阐述国际采购的理论和实务技巧,通过案例来阐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为了教学的需要,本书在每章节穿插了一些习题,以此来丰富和优化全书的体系结构。
1红岩公司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1 红岩公司物流的现状
1.1.1 物流环节及资源
红岩公司经过长期发展,目前所涉及配套厂438家(重庆占45%以上,另外主要区域有四川、江浙和山东),零件品种9000余种。仅有26个厂家、220种零件由供方直送,其余均由红岩管理。红岩物流分为三大环节,每个环节拥有独立的物流资源:
①入厂物流;②分装;③整车发运。
1.1.2 工厂物流现状
①品种多,选装件多。
②红岩公司有一部分产品提供军队使用,因而,在零部件中有军品存储的特殊性,物料在上线前必须通过军检,保管要求高,并需要与普通物料分开管理。
③由于重型汽车的生产特点,在每年的销售旺季,各厂商为保证生产,需提前储备零配件原料,抢购资源,导致了在这个阶段库存奇高。
④总装厂只有一条生产线,驾驶室、发动机、车桥等部件的分装就在总装线的边上,没有厂内物料缓冲区,加之生产品种多样,总装线边的物料不得不及时调整,使得整个总装车间拥挤不堪,大总成的配送频率加大。
⑤零部件体积大,重量大。
1.1.3 物流操作、管理模式
①配送:红岩公司实施以销定产的策略,制造部根据订单下达生产计划,并提前将总装用料计划传给物资管理处和各专业厂,物资管理处和专业厂根据计划调配物资,并凭借配送工人的经验进行当日生产的补料等物流操作;红岩公司目前没有标准的物流器具,使得物资周转和数量控制及物料的安全管理比较困难。
②仓储、库存:目前由于仓库众多,且管理上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调度和操作流程,整个厂区的物流相对混乱。
③分装:总装厂根据生产计划负责进行分装,除轮胎等少数总成外,其余总成都按订单生产,没有库存。
④整车发运:红岩公司的整车发运管理分为三个方面:下线入库、仓储管理和发运。下线入库、仓储管理由物资管理处负责,而发运由销售部整车处进行管理。发运通过招标方式来选择承运商,每年一次,在整个发运过程中,在途管理没有具体的约束办法和对承运商的控制力。
1.2 红岩公司物流发展现状评价
汽车物流不仅仅意味着做纯粹功能基础上的仓储和运输工作,随着市场的开拓,对生产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单纯是产品是否能满足市场,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市场需要的时候,生产和递交顾客需要的服务。红岩公司主要存在下面问题:
①缺乏一体化管理
②信息化程度低
③物流专业功能不完善
1.3红岩公司物流系统建设目标
公司规划五年内达到年产五万辆车的目标,提高生产水平,适应公司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节约生产成本和业务费用、消除物流环节重复设置,实现零库存,合理配置杜绝浪费、企业资源共享、提高整体利润水平,提出了建立横向一体化发展的物流管理体系的需要。主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①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管理
②实现准时化采购,准时化送料和准时化配货
③实现企业器具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与国际标准接轨
④实施先进信息技术
2红岩公司物流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2.1 红岩公司物流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准备工作
2.1.1 业务流程再造分析
公司必须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再造的目标:建立以订单驱动的拉动式为主的业务流程。
红岩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途径:
①整合现有流程,重新识别企业的核心过程;
②建立企业的信息系统,增强基于信息的综合运作能力。
2.1.2 红岩公司核心过程的识别
企业应按照过程来配置资源和能力,因而核心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的配置方向。为建立拉式业务流程,根据汽车生产企业的经营特点,红岩公司的业务主要有五个核心过程组成,
市场销售过程、订单处理过程、生产过程、采购过程、物流过程
2.2 红岩公司物流系统总体框架
通过对公司核心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建立的物流系统将以订单流为中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①汽车零部件物流系统
②生产物流系统
③整车分拨系统
公司建设现代物流系统的宗旨是:实现零库存、零距离和零缺陷;目标是实现汽车零部件的JIT采购、JIT生产和整车的JIT配送。
建立以订单为驱动的业务流程需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同样物流系统的运作也需要以信息系统为基础。
2.3 红岩公司物流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物流系统理论认为物流系统由物流基础设施系统、技术系统和相关支撑系统组成。公司要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系统需要从物流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手,因此,红岩公司物流系统设计主要包含下列内容:
①物流方案;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③物流组织结构;④物流标准化;
⑤其他物流相关支撑系统。
3 红岩公司物流系统设计
3.1 红岩公司物流方案设计
3.1.1 零部件物流方案设计
①设计思路
a. 精简供应商的数量,保证零部件的质量与数量,准时到位
b. 设置物流中心,进行集货配送
c. 将零部件直接送入各总成厂,并最终直接到总装厂组装
d. JIT采购,供应商根据得到的采购信息,向物流中心供货
3.1.2 生产物流方案设计
①红岩公司生产物流系统方案设想
为建立JIT生产系统,需要根据生产企业内的实际情况加强生产物流系统的建设。在分析国内外著名汽车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特点和运作原理的基础上 ,应用JIT理论、看板管理思想及精益物流理论,提出公司生产物流系统方案设想。
以订单为驱动的JIT生产方式最终目的是降低在线库存的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强快速反应能力。重庆红岩公司生产物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电子看板系统、物流处理和操作系统及生产物流运作和管理系统。
3.1.3 整车物流方案设计
整车物流系统是红岩公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面向客户,保障着企业市场网络的高效运转,也是实现企业快速反应的前提。公司要确保未来五年内年产重型汽车5万辆,销售额达120亿元目标的实现,建设一个网络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的整车分拨系统十分必要。
①红岩公司整车物流系统方案设想
公司整车物流系统主要承担功能:
1)实现整车从公司向客户的分拨物流
2)负责客户零部件和整车的逆向物流
公司整车物流系统网络的层次结构:
1)一级:整车分拨中心
2)二级:地区仓库
公司整车物流系统的主要环节:
1)从总装厂到整车分拨中心的倒运或到最终客户的直运业务
2)整车分拨中心的物流业务
3)从整车分拨中心到地区仓库的倒运业务或到最终客户的配送服务
4)地区仓库的物流业务
5)从地区仓库到最终客户的配送服务
红岩公司整车物流系统重点研究内容:
1)整车分拨中心和地区仓库的选址、规模、功能设定、建设序列、运作模式等
2)对整车物流系统的运作成本、速度、质量和服务绩效的评价研究
3)与生产物流系统和零部件物流系统的协调和衔接研究,重点关注应用整车物流系统实现零部件的分拨和逆向物流及整车的逆向物流领域
4)对整车物流系统操作手册、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进行研究
3.2 红岩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方案设计
3.2.1红岩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①订单管理模块
②销售管理模块
③采购管理模块
④运输管理模块
实时跟踪等功能子模块构成。
⑤库存管理模块
⑥帐户结算模块
3.3 红岩公司物流组织机构设计
红岩公司物流组织机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物流组织机构的部门设计和人员配备、物流组织机构的物流职能设置和物流组织机构的信息沟通机制设计。
①物流组织机构部门设计和人员配备
红岩公司的物流组织机构建设可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
1)近期:独立的物流组织机构部门设计
2)远期:一体化的物流组织机构部门设计
红岩公司的物流组织部门设计要以远期的方案为发展目标,近阶段考虑到人员组织和机构重组的困难,应尽量实现近期方案,即在公司成立独立的物流部门,包括计划管理和整车配送等部门,由各部门完成特定的物流任务,统一协调企业物流。
②物流组织机构物流职能设置
企业物流组织机构物流职能配置的主要目的是将各物流组织部门分配到各个物流流程上,使部门明确自身的任务,从宏观上把握各自的职能分配,其主要内容有:
1)确定企业零部件物流、生产物流和整车物流的具体流程;
2)确定各物流部门在各个流程中所分配到的任务;
3)综合整个物流流程,安排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对任务冲突进行协调。
③基于信息系统的物流组织机构协调机制设计
物流部门内部的各个部门间和物流与其它部门间的协调运作,关键在于部门间的沟通,在当前信息系统被企业广泛应用的情况下,物流部门的沟通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系统。基于信息的红岩公司物流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设计的主要方面为:
1)物流部门操作层、管理层和战略层间的沟通不仅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还提倡横向交叉的信息沟通;
2)管理层和战略层之间的沟通是关键,各部门的统计报表通过网络汇总;
3)物流部门通过ERP或数据库等信息平台获得企业活动的共享信息;
4)通过电子看板生产、运输、配送实现物流部门间的有效联系;
5)利用EDI、Internet等信息工具完成企业内外订单的传输和处理;
6)信息由企业统一,在物流部门内部由管理层协调。
3.4 红岩公司物流系统标准化实施内容
①通过EDI完善企业间订单的传输和处理;
②在整个物流流程中通过“看板”方式增强部门间和工序间的联系,实现“准时制”;
③使条形码技术覆盖企业采购、库存、生产和销售活动的整个过程,加强零部件和整车的跟踪控制;
④使用POS技术加强对销售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⑤利用公司内部网络,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共享。
4 结 论
论文分析了红岩公司物流发展现状,对红岩公司物流系统进行了规划、设计,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①红岩公司物流管理主要存在缺乏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专业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②红岩公司具备规模资源和创新精神等物流改革的条件:
③红岩公司要实现五年内达到年产五万辆车的规划目标,必须在物流管理上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管理;
2)实现准时化采购、准时化送料和准时化配货;
3)实现企业器具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与国际标准接轨;
4)实施先进信息技术。
④红岩公司物流系统设计主要包含下列内容:
1)物流方案设计;
2)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3)物流组织结构;
4)物流标准化;
5)其他物流相关支撑系统。
红岩公司物流系统设计方案如果能够得到实施,红岩公司流程能力将会有明显的变化,物流成本的控制能力也将会得到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陈秋双. 现代物流系统概论.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raditional advantage majors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blurred, which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logistic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mode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in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is paper extract three major profess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and built the course cluster of the specialty and then in view of the major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provid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core competencies; course cluster
1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背景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作用的日益凸现,为高等学校传统学科专业的学科方向调整、转型和更新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1]。目前许多高校的传统学科专业也注重物流管理方向人才的培养,如“信息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学”等。根据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专业目录,与物流专业相关的专业共有6种,占管理类专业总数的30%以上。由此可见,物流管理类专业无疑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类中最大的学科专业之一。而这一发展趋势,也必然对纯粹的物流专业的特色及培养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纯粹的物流专业通常以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供应链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运筹学为主要工具,面向各行业、各部门的物流管理岗位,其课程设置多而杂,知识体系融合性差,导致学生学得多但不精,学得杂但不具体;另一方面,目前的就业形势表明,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在筛选应聘的大学毕业生时,除了重视个人素质外,反而更重视的是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门技能,这样,纯粹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时就显得优势不足。
目前承担了全国三分之一本科生培养任务的独立学院,其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与母体高校趋同,因此独立学院的物流专业也就不可避免的同样面临着上述问题。与此同时,独立学院自身还有很多的不足,如:学生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不如母体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又不如高职高专学生,因此,相比之下,独立学院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也就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2]。那么,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如何培育专业核心能力?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课程群建设思路是值得探索的一条途径。
2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提炼
2.1 专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核心能力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提出的主要是指居于核心地位并能使企业超越竞争对手并获得较大利润的要素作用力[3]。该定义涵盖了以下几层意思:首先它是一种竞争性的能力,具备有相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其次它是一种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它能力的统领;再次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竞争对手几乎无法模仿;最后它是企业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能力,深深扎根于企业之中。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例如:在求职过程中,招聘方最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在应聘教学工作岗位时,考核方最看重的是求职者是否具备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借用“核心竞争力”和“专业能力”这两个概念,我们认为专业核心能力是专业领域赖以生存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是学生掌握的不易被模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4]。
2.2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提炼
2008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高校物流学科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各高校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专业办学定位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根据“意见”不断调整、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提出了培养立足武汉城市圈、辐射湖北省、中三角及其他地区,培养面向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物流信息技术方法与手段,具备开展物流活动的能力,掌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与规划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商品采购、运输、仓储 配送、供应链及国际物流等与物流管理相关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经过近4年的发展,2012年物流管理专业被批准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为了进一步深化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凝练专业核心能力和突出专业办学特色,课题组和专业教研室开展了为期1年研究,先后调研了武汉东湖学院、武汉商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等高校,考察了上海易迅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络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武汉兴达汽车物流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2014年8月派老师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第13届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研讨会,通过前期的走访调研以及与全国其它兄弟院校和物流企业的学习交流,提炼了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三大核心能力,确定了及与之相支撑的培养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2.3 基于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群构建
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通过对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整体规划,以课程教学单元(知识点)为基础,构成课程教学模块(知识群),进而明确具体课程的知识结构,最终形成课程群[5]。课程群建设中,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整合优化课程为重点,以优化课程群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为主要内容,以建设课程群教学基本条件与评估体系为保障。重点分析课程群内各门课程的性质、相互关系以及课程间内容的衔接,按基础理论类、实际应用类为序,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相互配合、相互渗透、课程间相互连接的课程群体系,具体课程群体系如图2所示。
3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保障措施
3.1 加强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
课程群构建过程中须对各课程群内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对整个课群进行整体规划,突出每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课程的关联性,尽量避免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尤其要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实验内容的安排应尽量考虑到相关课程的前后衔接等问题,从系统角度出发来设计整个课程群的实践环节。在设计各门课程内容时,不应以单独某门课程或具体教材为中心,而是要以该课程群要达到的目标为中心。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类课程群,群内各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和物流系统规划、仿真设计的具体方法,主要以虚拟仿真实验和课程设计实践为主,所以应注重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3.2 加大教学团队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以课程群为单位的跨专业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要有一名学科带头人或兼职教授。每名教师至少担任课群中的两门课程,所有教师都要参加实验课教学。其次,教学团队负责人组织团队成员定期开展教学研究,交流教学体会,以座谈会或教学观摩的形式,针对教学内容、教案准备、教学方法、课堂设计、教学总结、作业答疑诸方面进行交流,共同提高。再次,教学团队要在职称、规模、学历、年龄、教学经历、科研能力等方面自然形成梯队形式,使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使团队充满活力,同时保证了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
3.3 大胆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首先,教师在授课时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授课,从现实中观察、搜集材料,将抽象理论回归到现实,以弥补学生由于生产、生活经验的欠缺而导致的感性认识不足,帮助学生将课程中的理论认识统一到现实生活中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然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通过案例教学、视频播放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注重各门课程的衔接,使群内一门课程对另一门课程的意义和关系清晰可见,这样学生能有目的的去主动学习,这是保证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实施的前提。另外,为了实现课程群的教学团队之间共享课程群的知识,仅仅采用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是不够的,急需建设课程群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为群内课程提供多个教学资源的交流、协作、资源互补及信息的共享。包含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网络课件、例题及其习题解答、实验指导书等,同时设有网上论坛、网上答疑等。
3.4 优化教材建设
课程群建设与优秀教材的选用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教学的主要内容直接体现在教材中,课程群中该如何整合、如何反映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删减、优化组合来实现;另一方面,课程群建设的成果也必须全面反映到教材建设上,建设富有特色的系列教材至关重要。教材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第一,优选优秀教材;第二,结合课程群的建设,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实验教材;第三,建设辅导教材;第四,在条件成熟时可编写课程群各门课程的实用教材。
参考文献:
[1] 王来军,胡大伟. 物流学科建设的思考[J]. 物流技术,2012(3):236-239.
[2] 冯涛. 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J]. 物流科技,2012(12):52-53,5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渗透到各行各业,物流信息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其建设与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物流人才的信息化水平也成为企业考核员工的主要指标。面对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应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的人才。但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各行各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因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1《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物流信息管理》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应用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物流人才。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对物流人才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但是,当前《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尚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主要是老师讲解理论知识,由于该课程融合了物流和计算机的知识,对于计算机能力较薄弱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课程内容抽象难以理解。老师授课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化,纯理论化的讲解,缺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更容易使学生感觉内容枯燥乏味,很难理解知识,失去学习的兴趣。
1.2缺乏案例教学
在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各种物流数据和单据的传输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物流各项活动的信息化对于提高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极为重要,面对信息化的冲击,高校毕业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当前物流信息管理的授课过程中,更多的是在讲解理论知识,缺乏典型实际案例的启发,学生无法理解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1.3缺乏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开设《物流信息管理》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具备信息处理能力的专业物流人才,而目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重于实践的现象,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好,但面对实际操作便无从下手,各大院校虽然开设了实验课,但是实验教学内容简单,主要物流软件的操作练习,学生没有真正的去开发物流系统,实现物流的七大功能,因此,对物流活动的理解欠佳,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差,严重影响了物流人才的培养效果。
2《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为了改善当前《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针对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本人结合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尝试。2.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高校教学中基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往往是有限,为了增加课堂的教学气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氛围,首先,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5~6人为一小组,设立一名组长,并制定出任务分工表,选择和物流信息管理相关的知识点或者典型案例,小组成员合作制作PPT;其次,由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走上讲台向大家讲解PPT,老师则扮演学生的角色听课;然后,老师对各个小组的汇报工作进行整体点评,指出各组的优缺点,指导学生相互学习,鼓励学生做得更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2.2加强案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讲解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引用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先进真实的物流信息管理案例,通过案例总结章节内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案例分析课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章节主要内容,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熟悉案例,引导并启发学生哪些理论知识可以应用到案例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需要注意选择有代表性、关联知识点较多、联系实际较强的案例,以便让学生了解物流在实际企业中的应用。
2.3构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
借助企业实习软件与校园的网络资源,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不同行业、企业物流活动实际流程的了解和认识,以便今后步入社会能够较快的适应工作。院校主要负责制定教学计划,进行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提供实践学习的软硬件环境。学生真正进入生产和管理的实际,了解并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规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放映有关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设施设备等相关视频,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必须掌握好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很好的运用,同时增加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将POS、RFID手持终端、条码打印机等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自试验,学习并掌握应用操作。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类物流技能大赛,一方面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操作计算机及各类物流设施设备的能力。
3结论
本文基于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任务的要求,分析了当前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案例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构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的几点思考,通过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也为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黄颖.《物流信息系统及开发》的教学探索[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9(2):23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供电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ERP的环境下,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不能够满足企业市场化的发展需求,阻碍了供电公司的发展,因此需要采取完善供电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提高供电公司的的财务管理水平。在ERP的环境下,供电公司可以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实现集中化管理,这样可以大大简化业务处理程序,供电公司只有加强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才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供电公司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供电公司在ERP环境下财务管理的特点
1.1、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
ERP系统广泛的应用在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中,ERP系统通过把生产计划、采集计划等业务的信息自动输入到才财务管理中,这就大大减少了传统的凭证输入工程,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会计人员需要和生产、物流、销售等部门进行核对业务,之后才能够录入相关的凭证信息,而利用ERP系统可以利用嵌入的信息自动生成相关凭证,ERP系统可以确保电力公司相关业务数据的准确,进而可以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另外,在供电公司中采用ERP系统可以节约财务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有助于财务人员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这样就可以促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向管理型转变。
1.2、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
在供电公司管理中采用ERP系统,需要针对供电公司的不同经济业务财务不同的预算控制措施。从部门管理方面,需要建立成本费用管理中心,并且依照科学的原则制定出目标成本,落实到各个部门,让各个部门明确成本责任和项目任务,这样可以加强供电企业的内部控制。从项目管理方面,需要做好项目的预算,加强对项目的现金流量、利润、成本费用等的监管。从流程角度,需要处理好流程、作业、任务之间的关系,不断的规范业务的审批和执行,加强对业务的考核和评比,各个部门需要做好分工、工作责任需要明确的划分。
1.3、完善了财务稽核的范围和深度
ERP系统可以配合财务管理的各方面的工作,采用多种稽核手段,不断的完善供电企业财务的稽核管理工作。在供电公司中采用ERP系统可以完成日常的财务稽核和专项稽核工作,另外还可以采用多部门的交叉稽核管理和进驻稽核,这样可以进行全方位的稽核管理,提高供电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的的灵活性。
1.4、提供审计线索
在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中,传统的财务管理中会计人员可以删除会计凭证,甚至出现反结账的现象,但是采用ERP系统任何数据被删都会留下痕迹,账务结账后不可以进行反结账。利用ERP系统便于查账、这样就会为审计工作提供大量的线索。
2、ERP环境下供电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2.1、加强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改造规模越来越大,基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也对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做好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是ERP环境下,供电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供电公司在进行基建工程施工时,要对通过工程监理部门、监理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同时根据施工进度进行资金调拨,避免出现工程款超付占用公司流动资金的现象。供电公司要建立完善的竣工工程决算考察制度,将基建工程的工程决算审计、工程财务决算报告、工程快结算等归纳到内控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水平。
2.2、加强用户无偿移交资产的内部控制
接受用户无偿移交资产不仅会缓解供电公司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为供电公司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加强对用户无偿移交资产的管理是供电公司内部控制主要内容之一。供电公司在接受用户无偿移交资产时,首先要掌握资产的真正价值,明确产权的归属问题,同时要对资产的运行维护、税务等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供电公司的资产接受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等多个部门要相互监督,共同对用户无偿移交资产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降低用户无偿移交资产带来的风险,确保这类资产能促进供电公司的快速发展。
2.3、防范供电公司的财务风险
目前在我国网络病毒猖獗、黑客的频繁攻击以及盗取商业机密多发的情况下,供电公司需要重视ERP系统的运行环境,确保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作。可以采取计算机内外网独立运行,并且采用身份识别系统控制在非法的访问。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需要采用数据的单向传输,这样才能够确保供电公司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防范供电公司的财务风险是ERP环境下,供电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供电企业一定要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
3、结语
在ERP的环境下,供电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已经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需要依据ERP的具体应用,进行适度的调整。供电公司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优化,主要从加强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加强用户无偿移交资产的内部控制、防范供电公司的财务风险等方面入手,采取合理的措施,促使ERP系统发挥其的作用,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供电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的加强,能够促进供电公司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度,构造坚强的财务保证体系,另外,还可以控制和化解供电公司遇到的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近年来,生产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生产企业物流相关岗位是物流工程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之一。《生产企业物流》是高等学校物流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具有专业知识覆盖面广、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对《生产企业物流》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把企业物流各工作环节与实际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相关理论解决企业物流运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吻合,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产企业物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企业物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不足;未来物流人才必须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和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环节,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2)案例教学匮乏,应利用典型的物流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自己动手动脑,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期末一次闭卷考试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很多学生只在考前突击就可顺利过关缺乏对综合能力的考核。
二、改革内容
根据社会对物流工程专业人才技能的要求,参考其他高校生产企业物流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模式,根据学校的定位与特色,确定本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实践环节;建立案例库;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多媒体网络课件。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力争使本课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内容如下:
1.在教学内容方面
结合企业对生产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编写,把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放在重要位置,设计和开发更符合企业与行业用人需求的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技能的操作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如“看板管理”“约束理论”“JIT管理”和“5S管理”等融入课程内容中,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2.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强化实践环节
《生产企业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所有原理、方法、技巧均来自于企业并最终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因此生产管理课程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生产企业物流》课程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观看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况录像、专题教学片等,使学生对生产物流运作的有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直观认识。建立了锦州锦恒有限公司、锦州赤山制管有限公司等教学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学生了解了现代企业物流的现状及运作,在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物流管理活动过程中,感受生产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不断提高职业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各种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利用实验室Lingo软件、Matlab软件、诺思供应链管理教学软件和我校管理学院ERP管理系统,开发与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相关的开放性实验室项目,和大学生交通科技竞赛,以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和赤山制管有限公司为背景,开展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教学导师课题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3.生产企业物流课程在09,10,11级进行考试方法改革
在成绩评定上建立和完善了多元成绩评定方法。采用课堂或课后作业、课堂讨论或课程论文、案例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踏实的学风。通过课程论文的方式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具备了应用《生产企业物流》的理论与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产企业物流》教学改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孔继利,冯爱兰,马立坤,等.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10):143-146.
1.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作为一门学科, 起源于美国, 是从泰勒创立的科学管理开始发展起来的, 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 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确定、预测和评价由该系统所得到的结果。”在本世纪初, 当工业工程刚兴起时, 其主要内容是以时间研究、动作研究为主的科学管理方法。20世纪20年代后, 出现了专门从事工业工程的职业, 在吸收数学和统计学知识的基础上, 产生了进度图、库存模型、人的激励、组织理论、工程经济、工厂布置、物料搬运等方法。70年代以来, 系统工程原理用于工业工程,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出现了全面质量管理、制造资源计划(MRPI)、准时制生产(JIT)等现代工业工程方法。可见, 工业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 被认为是现代工程学科中发展最快, 也是变化最快的领域之一。工业工程在国外被划入工程学的范畴, 因为它和所有其他工程学科(如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 一样,包括利用自然科学知识和其他技术进行观察、实验、研究、设计等活动。同时, 工业工程也具有管理的特征, 是用于管理的技术, 从技术角度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手段。
2.设施规划与设计
设施规划与设计,一直是工业工程的重要分支, 它发源于早期制造业的工厂设计。自从有了工业生产,就有了工厂设计,18世纪80年代产业革命后, 由于机械制造的发展,蒸汽机的发明和完善, 工厂逐步取代了小手工作坊。自泰勒时代起,管理工程师就开始关心制造厂的设计工作。在早期,工厂设计的活动主要是3项,即: 操作法工程,包括工作测定、动作研究等工人的活动;工厂布置,就是机器设备、运输通道和场地的合理配置;物料搬运,就是对从原料到制成产品的物流进行控制。
最近出版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业工程教材《设施规划与设计》,根据上述特征,把设施规划与设计定义为:设施规划与设计是为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 综合考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思、规划、论证、设计,作出全面安排,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系统能够有效运行, 以达到预期目标。设施规划与设计的范围包括场址选择、布置设计、搬运系统设计、建筑设计、公用工程设计、信息通讯设计。其核心部分是布置设计和搬运系统设计,所以,工业工程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发展了很多方法和技术。布置设计,就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将人员、设备、物料所需的空间作最适当的分配和有效的组合。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物流、信息流、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以及生产安全。由于优良的平面布置可以使物料搬运费用至少减少10%-30%,因此,在美国, 工厂布置被认为是加速生产率提高的决定因素之一。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和布置设计被认为是一对伙伴。物流合理化是布置的前提,也是布置的结果。或者说, 有效的物流规划是合理配置工艺设施的基础,并促进工艺过程的有效运行。西方国家统计发现, 在工厂生产活动中,从原材料到成品出厂, 物料真正处于加工检验的时间只占生产周期的5%-10%, 而90%-95%的时间都处于停滞或搬运状态。在制造业中,总经营费用的20%-50%是物料搬运费用。所以,物流合理化被认为是企业利润的第二源泉(有的称为第三源泉)。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就是要使各种生产设施配置合理,减少物流的迂回、交叉、往返等无效搬运;减少库存和在制品,缩短物料的停滞等待; 选用适当的装卸搬运方式和机具;厂内外运输方便、协调、有机衔接等, 这就要把物流全过程所涉及的装备、器具、设施、路线及其布置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综合优化。设施布置和搬运设计最著名的方法就是美国的设施规划权威R·缪瑟提出的系统布置设计(SLP)和系统搬运分析(SHA)。它们都是有条理的系统分析方法, 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次进行的阶段和程序,图表化的图例符号。SLP是将物流分析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分析相结合,求得合理布置的技术。SHA是以分析所要搬运的物料、需要进行的移动、确定经济实用的物料搬运方法这3项为基本内容。SLP和SHA所采用的一套图表,如物料流程图、工艺过程图、从至表、作业单位相关图、搬运路线表等都是简便实用的分析工具,被广泛应用。
60年代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与推广,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设施设计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例如,场址选择问题、设计报价系统、计算机辅助设施布置等。在计算机辅助布置方面,发展了两类程序:一类是为新建设施做新的布置,主要有CORELAP,ALDEP,PLAN ET等;另一类是为现有设施的改建做布置,主要有CRAFT,COFAD 等。这些程序可以优化设施布置,达到手工布置难以达到的预期目标。
3.我国应用工业工程的意义
在我国,50 年代开始实行工业化建设以来,一些领域中不同程度地用到某些属于工业工程范畴的方法。但工业工程在我国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工业工程人才,其应用既不系统也不普遍。1990年后才成立了有关学术组织,一些高等院校开始设置工业工程专业,一些企业等组织在应用中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为了加快粮食产业化的发展,提升粮食经济运行质量,国家启动了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并已在部分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规划建设了数十个项目。由于粮食物流园区投资大(一般投资在5亿至20亿元人民币)、项目构成复杂和建设周期长,导致项目投资易超出概算,即建设行业的“三超”现象。本文结合上海某大型粮食物流园区(以下简称“A园区”)概算的调整,分析导致超概算的原因,并提出调整概算原则和调整的主要内容,从而对类似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1超概算原因分析
1.1人工、材料及设备市场价格的变化
由于近几年国家发改委价格指数为零,编制概算都不计价差预备费。概算从编制年到项目实施阶段要经过一定的年限,这期间建筑材料、燃料、钢材等价格都会发生一定变动。如就“A园区”而言,初步设计概算依据2004年7月上海建设工程标准与造价信息编制,施工高峰期为2007年,此期间人工、材料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1.2建筑规模、标准和内容变化
工程建设单位为了提高建设标准以及应对工程建设内容的变更,追加投资,增加赔偿和征地数量,有的甚至刻意超前设计,追求大而全、高标准和高档次,从而超过概算。
如“A园区”在建设过程中,超出批准范围而建设的项目有:输油管架及基础、大米加工区缓冲仓、综合服务楼、长江码头疏浚工程、打包车间、散粕筒仓及提升塔等。扩大建设规模的有:精炼车间的建筑面积从2664m2调整到4639m2,浸出车间从2760m2调整到3251m2,粕库从2304m2调整到10177m2,小包装成品库从3888m2调整到16632m2等。
1.3设计深度不够,随施工不断变动
建设单位为了尽快将项目投入使用,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和经济规律办事,任意简化和减少基本建设程序和环节,压缩设计时间,弱化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边设计、边施工,造成投资决策失误,设计深度不够和设计更改频繁,致使设计概算与施工图预算出入较大,工程造价无法得到控制。
1.4施工合同简单,建设管理不力
由于建筑行业项目建设周期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干扰因素,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相互扯皮,钻空子增加造价,这主要是由于施工合同过于简单,对施工期风险和各种变更增加的费用没明确的约束力。另外,建设单位有关人员如不熟悉相关业务,在签订建设施工合同时,对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和依据没有充分考虑,造成实际建设费用超过概算。
1.5造价控制环节脱节
目前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部门都采取分段式的管理方法,与之相应的估算、概算、预算和结算也是分段编制的。设计单位一般负责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结算一般都不参与,造成投资控制的脱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更新,价格不断变化,定额调整滞后,对工程造价的约束力降低,预算和结算差距不断增大,如果设计单位缺乏信息反馈,不了解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做不到评价前阶段造价的控制,更无法进行事后分析。
2概算调整的原则与依据
2.1调整原则
调整概算是一项难度大、政策性强的工作。它既不同于初步设计概算又不同于施工图预算,调概关键在于“调整”二字,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调整概算增加概算投资,不但要有增加投资额,而且要有详细的原因分析说明,实际上是为增加投资提供依据。在工程建设中施工图包括施工现场设计变更,与初步设计进行比较,既有量的变化又有价的变化,同时调整政策性和非政策性两方面发生的费用。在调整过程中应以原编制概算为基础,结合工程实际发生、现行政策及物价水平,编制出符合目前实际情况的概算调整文件。编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符合现行政策、法规文件要求,符合建设过程实际物价情况与目前物价水平;②纵观全局,全面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③符合建设过程中实际发生情况;④全面考虑、统筹协调原概算中子项的已建、在建、待建内容,
已定增加子项的已建、在建、待建内容,为整体功能发挥及提升功能需要拟再增加的子项及专业内容。
2.2概算调整依据
概算本质上是对建设成本的预测,是项目法人(业主)用于控制建设成本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概算调整的依据如下:
①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和强制性标准;②有关部门颁布的现行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③单位估价表及经授权部门批准的补充定额单价;④材料价格;⑤经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⑥其他有关的计价取费规定。
“A园区”在进行调概时主要依据有:调概委托书;沪建建规[2005]283号文“关于A园区(库区生产设施)初步设计的批复;沪建交[2006]93号文“关于A园区初步设计的批复”;中标书、合同书、预算书等有关资料;《上海市建筑和装饰工程预算定额》(2000)、《上海市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00)、设备厂商产品询价及类似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上海建设工程标准与造价信息(2004.7-2009.3)。
3概算调整的范围及内容
3.1概算调整范围
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经批准后,就成为国家对该项目的投资最高限额,原则上不予调整,但调整概算在工程建设中常有发生。在进行概算调整时首先明确调整的范围:
①初步设计批复概算投资范围内项目,简称批复项目。②初步设计批复内项目,但由于受投资所限列为缓建,简称缓建项目。③初步设计批复项目之外增加的项目,简称增建项目。该部分项目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随着设计的深入及细化,为使项目更加完善与功能提升而增加的、为最大限度的发挥本项目经济效益而配套增建的子项及专业内容。
3.2概算调整内容
调整内容包括:工程费用(含建筑工程、工艺设备及安装、电气设备及安装)、其它费用、配套费用和独立工程费等。
3.3概算调整的计算方法
工程项目进行概算调整时根据项目的进程和分类确定计算方法,依次如下:
①已决算或已完成施工的项目,按决算价或结算价;②已签合同或已施工但尚未完成的项目,按合同价、变更及签证计价计取,同时考虑涨价因素。③尚未施工或刚开始施工的项目,按初步设计概算、调整后(现在的)规模和目前材料及设备价格(上海建设工程标准与造价信息2009年3月)计算。④尚未实施的子项,按目前建筑材料及设备市场价格(上海建设工程标准与造价信息2009年3月)套定额计算。⑤工程建设其他费,其中:调整后的建设单位管理费根据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2002]394号)文件计取;调整后的设计费根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计取;调整后的监理费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计取;其余已发生的按实际计入,尚未发生的暂按原批复概算费率计取。⑥工程预备费: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其中:尚未完成结算的子项按5%计取;已完成结算的子项按3%计取。⑦工程建设配套费用,已发生的按实际计入,尚未发生的暂按原批复概算费率计取。
4结语
粮食物流园区通过概算控制可以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提高投资效益,避免浪费现象发生,避免造成宏观上基建规模的失真,有助于国家经济良性运行;同时能够使很多施工企业、制造企业的承包款、售货款及时落帐,避免三角债现象,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