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文化与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30 16:38: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商务文化与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商务文化与策略

篇(1)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4-0165-01

1 商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原则

1.1 讲实用原则

大多数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内容往往仅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商务业务内容少。再者,由于商务英语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一门心思想的是如何去应对考试,而忽视了跨文化意识的活学活用。这样的教学现状是很难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跨文化教学的实用原则就要在选择文化教学内容时与学生生活和工作密切联系起来。尤其是把跨文化知识置入特定的商务交流情境中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分阶段原则

对于文化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跨文化教学中要分阶段制订长期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们逐步提高。教师应当在认真分析学生整体语言水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领悟接受能力,精心挑选文化教学知识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做好跨文化教学。

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所谓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商务英语跨文化的教学应当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教师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系统讲授汉语与英语间的商务文化差异问题,以便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研究问题的同时获得文化敏感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文学、典故等,拉近商务文化与学生间的距离感,使学生接受西方商务文化的熏陶。

2 商务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

2.1 增设英语文化选修课程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商务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一些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增设英语文化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着重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商务礼仪活动涉及的文化常识、英语视听说、商英语文学经典著作等内容。

2.2 跨文化意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有专业课程

跨文化意识体现在商务英语的读、写、听、说的各个方面,因此,专业课程教学都必须渗透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为例,为使贸易双方沟通畅通无阻必须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词汇表达问题。同样一个词语置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含义上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汉语“狗”带有贬义,而美国人则认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没有贬义。所以,我们在商务英语写作中使用某些词汇时,不可停留在它的表面意思,而要从对方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上做出恰当的表达。教师要教导学生平时注意这方面词汇的积累,以便于将来灵活运用。二是语言风格的问题。商务活动讲求效率,同样,在商务信函语言风格方面也应当言简意赅、用词准确、明白无误。这与汉语含蓄、客气、间接的语言风格形成了明显差异。因此,商务英语写作要摆脱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以更为贴切的语言风格进行写作。

2.3 多渠道文化沟通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的兴趣,让其有一定的直观理解。如可以采取展示目标国的音乐、电影、电视,制作多媒体课件等途径,让学生了解最新、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而且电影、电视还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人的手势、表情、身体语言等非语言交际方式,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进一步增进课堂教学效果和文化知识的积累。

3 结 语

商务英语专业必须让学生了解并熟悉相关商务类背景知识,有针对性地习得和扩充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不断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激励他们去掌握目的语文化,将有助于学生冲破本族文化的束缚,从而提高其商务英语交际能力,为其美好的将来打好基础。

篇(2)

引 言

商务英语的功能就是为了适应职场生活中的各种语言需求,达到人们顺利沟通的目的。其涉及的内容有多个方面,其教学的目的在与培养学生利用英语作为媒介,在商务环境下进行顺利交流。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将跨文化的意识嵌入到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具有扎实英语、文化基础的商务符合型人才,成为了当前商务英语教学工作的重点。

1、商务英语跨文化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

1.1 实用性原则。当前绝大部分的高校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将内容限制在日常生活当中,而很少涉及到实际的商务交流内容。同时,大部分的商务英语教学还没有彻底的摆脱应试教育的现状,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很少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情况自然难以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用性强的跨文化人才。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过程都涉及到多元文化的内容,将跨文化知识渗透到特定的商务英语教学环境当中去,培养学生应用商务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1.2 阶段性原则。任何文化都是有深度和广度两个层次的,因此在学习文化时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要分阶段进行长期的学习,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教师应该在对学生整体语言水平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领悟能力,精心选择文化教学的重点知识,通过逐层深入的方式做好跨文化教学工作。

1.3 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就是要求商务英语的跨文化教学应该是在长期坚持的情况下进行的。因为文化的领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讲授汉语与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不断的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去获得相关的知识。另外,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文学名著、历史典故等内容,将商务英语与学生的距离拉近。

2、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跨文化冲突

导致跨文化冲突(Inter-cultural shock)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价值观的不同。而价值观是整个文化最深层次的部分,它对人们的行为、态度、信念等起着直接的支配作用,是人们所有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原动力。因此,在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抓住价值观这个重点,而其外在的表现就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沟通过程中经常认为对方的想法应该是和自己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而一旦发现实际上别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时,自身就会感到失望、困惑和难以理解,导致跨文化交流失败。

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基本是按照“英语+商务”的教学模式开展的。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形成了这样一个误区——只要会说英语,并懂得相关的商务知识就能够顺利的开展、参与到商务活动当中。而实际却事与愿违,这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实际上,很多高校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跨文化方面的能力都较为欠缺。尤其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语言规则的影响,在交际、思想以及表达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的受到影响,这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造成商务谈判失败的后果。

例如,深受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高校学生在行为举止、思想以及言语上都表现得较为谦虚和谨慎,在语言的运用方面也显得更加的内敛和模糊。在日常的交流过程中也更倾向于使用委婉、平缓的语气,在商务活动中也是以客气为主。这些因素都导致在交流过程中喜欢使用一些模糊的词,诸如almost,nearly, generally, basically等词语。但是,这类词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不但没有起到谦逊的作用,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会给西方人以言不由衷的印象。另外,我们习惯使用“I will do my best to…”,用来表达模糊的语言功能,但是西方人却将这种措辞理解为是肯定的回答。这些都给跨文化交流带来语言和文化的冲突。

3、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中跨文化教学的基本模式

商务英语的跨文化教学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目的,以强化文化教学为手段,采用知识、情感等多种模式来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积极的开展跨文化教学活动。通常,跨文化教学活动可以按下面三种模式开展。

3.1 知识提供模式。知识提供的模式就是将英语文化及文化理论等知识,通过知识讲座的形式进行提供和讲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讲授必要的语言和商务知识外,还应该对学生在社会文化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使他们深刻的认识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则应该尽量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向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西方国家社会交往文化背景。采用这种文化提供的模式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提高其使用语言的得体性,从而逐步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化的敏感性。而提供的方式也不仅仅限于讲座,还可以通过书籍、录像等多种形式穿行,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的知识空间。

3.2 情感模式。除了采用知识提供的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文化模拟、压力管理、跨文化交流等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其中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跨文化情境模拟等方式,将不同的文化背景揉入到了场景和案例当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学习场景。通过这种灵活、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任务教学和认知教学的方式,充分的激发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对商务英语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3.3 沉浸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于跨文化训练的最高层次。其主要的内容包括了跨文化能力的综合评估、信息感知、实际交流和文化敏感能力的培训等。在这个模式当中,教师采用演讲、讨论等方式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交流技巧进行介绍。同时还可以请文化顾问、外国语专家等来进行专题讲座、交流。从而对学生在不熟悉的跨文化领域中加以指导,学习在不同文化习俗之下的交流技巧。

在整个教学当中,教师将发展学生的多元化能力为目标,利用其自身的跨文化技能来构建起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念。同时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对文化交流自我诊断、国际交流工作总结以及跨国商务谈判等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在多元文化感知方面的能力。

结 语

多元文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这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训练,使他们在思想、行为和能力上做好克服多元文化冲突的准备,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文化。

【参考文献】

[1] 洪卫. 跨文化冲突与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训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3):81-83.

篇(3)

在现如今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及科技一体化的信息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全球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内一些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商务英语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国际贸易活动中正确利用英语处理在跨境商务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灵活自如地运用英语与来自于不同国家、地域及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商务交流。因此,如何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我们所处的全球一体化时代,其突出特征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由于政治经济环境和传统习俗不同,人们的商业价值观、消费心理和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因此,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务人员不仅要面临与本国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及经济环境,还会遇到诸多文化冲突,由此可知,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是否可以进行成功的跨境商务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传统的“英语+商务”模式开展,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进入一个误区:认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跨文化交际意识极度缺乏,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严重影响涉外商务活动的进行。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商务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的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国际贸易活动重要性的认知,我国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能力。当今,我国各大高校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两点:

1.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及能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不同国家、地域及民族等,其文化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与文化之间存在客观的不同之处,对自身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反思,同时更广泛地知晓其他文化,进而更客观地把握住各自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与不同特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2.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商务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工作后,会参加各种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其他文化进行接触,接触中往往会因为受到文化差异的冲击而产生许多抵触情绪,从而造成交流上的障碍。因此,高校商务英语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在面对不同文化时尽快适应,提高效率,让跨境商务活动顺利进行。

三、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现代知识观着重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商务英语教学需要尝试运用诸如创设情境法、认知法及交际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注重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当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辅手段,而且优化了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创设虚拟的国际商务活动情境或社区,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实际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学习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英文电影了解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

2.提高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素质和改变其教学观念。

在国内大多数高校,教授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出身,他们本身缺乏丰富的商务实践经验,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时间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非本土文化素养,比如到外贸公司进行挂职锻炼,以及参加商务部组织的各种短期培训和进修。同时,商务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再局限于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及课堂的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成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引导者和监督者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大纲为基础,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既熟谙国际商务领域的知识又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涉外商务人才。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重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比如在欧亚经济论坛、广交会、世园会、世博会等国际会展活动中担任志愿者,一方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锻炼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培养跨文化意识,从而逐渐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中外交流日趋发展的今天,高校应提倡学生积极参加海外带薪实习项目,让他们真正融入异国他乡的环境,亲身感受中西文化差异,了解异域风土人情,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国际间商务交流的频繁,各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在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这些发展给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头脑,用睿智的眼光审视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H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2-0049-06

语篇分析通过研究句子衔接、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来解释语篇的构建理论。语料库方法提供大量特定类型的语篇,使研究语篇结构和规律的体裁分析成为可能。体裁分析主要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的使用策略,是语篇分析的延伸。语言的使用受语言规则和社会实践的制约,语言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因此实践活动的类型也就决定语言使用的类型。一种体裁包含许多具有相同交际目的的事件[1],以话步(move)和策略(step)为基础的语篇分析认为话步有特定的交际功能和明确的交际目的,策略是实现每一话步的交际手段[2]。与对语言特征进行简单描述的语篇分析不同,体裁分析力求解释语篇构建的社会现实性[3-4]和心理认知因素[5-6]。

多词单位是词语以两个及以上词形在线性维度上的共现,体现了语言运用的预制性和模块化特征。利用语料库方法对多词单位的研究是词语搭配现象研究的补充。对特殊用途英语的模块化研究表明多词单位是语篇内容的组织手段[7]和意义载体[8]。商务英语文本中的多词单位在词汇型式、语法型式和搭配型式的限制下表达词语的语境化意义[9]。

近年来,对商务语篇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体裁分析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商务语篇[10-13]。这些研究主要采用单词、短语、简单句和复杂句分析商务语篇的体裁特征和图式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语言的结伴性;二是利用主题词(key words)对商务语篇进行分析[14-16],而依靠孤立的主题词进行语篇分析往往忽略模块化的主题表达。以上研究对商务语篇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但未能够解释多词单位作为重要的意义载体在语篇信息组织、体裁分析和文体识别方面的作用。多词单位是词语的搭配现象,利用多词单位从搭配角度进行语篇分析可以弥补依靠孤立的主题词进行语篇分析的不足。如利用主题词进行商务函电语篇分析,在生成的主题词表里含有主题词chamber和commerce,但两个词的意义比较孤立,而基于主题性多词单位的语篇分析则能够识别和提取多词单位the chamber of commerce,它形式固定,意义明确,共现频数高,是商务函电文本中重要的意义载体。本文利用主题性多词单位对商务英语函电语篇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商务环境中语言使用者为实现交际目的而选择的话步和策略,并分析各话步和策略的语言实现形式。研究问题包括:1)在商务语篇体裁的限制下,语言使用者如何选择话步和策略实现其交际目的;2)各话步和策略的语言实现形式是什么;3)主题性多词单位对商务英语函电教学的启示作用。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多词单位在工作定义上有两个特征:两个及以上词形的共现和重复的频数。根据工作定义,在语料处理时软件按照单位长度以标点为中止符在线性维度上从左向右切分并计算每一多词单位的共现频数。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说明如下:

首先,选择自建的商务英语函电语料库(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 Corpus,BECC)作为观察语料库。该库从2005-2010年间国内外公开出版的主要商务英语函电教材中收集了800个独立、完整的书面语篇。所有语料均为函电教学语篇,具有一定的自然性和代表性;在建库过程中,按照建立业务关系、询价与报价、包装、运输、付款、保险、异议与理赔共7个主题模块将语料进行分类,然后扫描并入库,尽可能保证语料的平衡性和建库的科学性。该库有10万词次,定性为小型ESP专业教学语料库,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和研究;同时选用100万词次的Brown作为通用英语参照语料库;

第二,利用Wordsmith Tools分别生成BECC和Brown对应的N(2≤N≤8)词词表,通过合并两个语料库的N词词表,生成Wordlist 1和Wordlist 2。软件做线性切割并计算每一多词单位的共现频数(Frequency≥5);

篇(5)

(1)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事物的认知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结构,同时也是语言系统赖以生存的一大支柱。所以词汇的文化差异也能足够体现出两方文化的差异,从而验证不同文化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例如,在我国“龙”是吉祥如意的图腾,而在英语中,dragon代表的是邪恶,集中体现的就是在旧约圣经中提及的恶魔撒旦,被邪恶化为恶龙。甚至有的地方翻译有泼妇的意思。如果在进行商务翻译中,不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对比,就会大大影响两者间的交流。在颜色上,也会因为一些认知上的差异,导致商品在销售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差异。例如“蓝鸟”汽车,虽然是世界知名品牌,但是蓝色在中国人的心理上总会想起忧伤,那么对于蓝鸟的理解,或许就有了忧伤的感念。在北美,BlueBird指的是当地的一种蓝色鸟类,象征着幸福,所以英国人在驾驶蓝鸟汽车的时候,就以幸福为取向,从而觉得开这一种汽车犹如乘坐幸福一样。所以在应对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双方的文化差异,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翻译出其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2)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

一个人如果对翻译的文化背景没有足够的了解,就不能够精确进行相应的翻译。举一个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差异,在辛弃疾《破阵子》中,有一句诗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里的八百里,初读都会当做是指距离,但是这里是借指牛,因为谢灵运有牛名曰:八百里。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完成相应的精神风貌再现。广东人有忌讳,不喜欢“狮”,因为口音重,和“死”相同,所以常有人误念做“死”。当“金利来”在广东刚起步的时候,因为译作“金狮”,导致了长时期的滞后。所以后来,才用音译“金利来”作为主要的商标。这样对华人来说,体现了一种招财的心理,从而得到了广泛的欢迎。所以在进行商务翻译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文化的背景,从而有效地进行商务活动。

(3)思维模式

在不同种族之间的言语翻译过程中,因为民族的心理历史沉淀,以及其在生活中的思维模式有所差异,所以在相应的翻译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英式思维和华人思维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的追求不一样,对美的认知也不一样。主要的因素就是两者的生活背景不同,这就导致了双方的语言结构不同,乃至思维方式也出现了不同。在思维的承受力度上,也会有相应的偏差。

(4)环境因素影响

生活的态度不同,文化背景也不相同,其根本原因是生存环境的不同。在应对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下,我们也应该对其中的这些因素进行相应的价值取向分析,从而有针对地进行相应的翻译说明,带动跨文化的交流。

2针对商务翻译问题所采取的相应策略

(1)重视文化的背景学习,提高跨文化交流的精确度

我们在商务英语的跨语种交流中,应该认识到两者文化的差异性,做到及时地传达最精确信息,这就要掌握词汇、阅读以及相应的翻译技巧。在应对不同的翻译实例中,应该针对语境进行相应的转换,将文字和语言中的最根本问题进行交际翻译。

(2)多读多练,培养外语思维

翻译是一种双语活动,如果汉语不过关,则无法准确地将英语文章翻译成汉语文章。张培基先生曾明确指出,翻译之所以困难,不是因为外语多难、多复杂,而是母语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才会出现很多句子无法用汉语表达。商务翻译不仅仅是对外语的理解,也应该加强对母语的理解,这样才能够较好地进行相应的翻译。

(3)重视意境,提高翻译技巧

在中英文句式中,被动结构的形式,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中所注重的问题也不太统一,所以语言侧重感也会有所偏差,那么翻译出来的意境也会出现相应的不同。在汉语文学中,被动句式一般都有自己的明显特征,例如“被”“受”等,但是在英文中,却没有这些词汇,它们往往只是依靠动词的后缀来完成这一工作,所以在进行被动句式的翻译中,我们就需要为其添加一些我们语言的特征来表达它们的原有含义。在感受两者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中,也可以进行相应的特色对比,这样也能够较好地完成相应的交流,从而保证其要表达含义的精确。这样在意境的体验中,也能够较好地培养自身的语感。在商务翻译过程中,也不仅仅是针对英语而言,其实质上是人与人的跨文化交流,这就要求双方要互相沟通,从而保证双方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其语境也基本上是吻合的。

篇(6)

一、商务日语的概述及学科发展

商务日语专业是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旨在培养能以日语为工具,掌握商务知识,熟悉文秘工作,能够使用多种现代化办公室设备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能以日语为工具,掌握商务知识,既能够使用计算机、文字处理设备、通信设备及其他用于提高办公效率的现代化手段与方法。商务日语课程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进行商务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该学科的性质,以及该学科在商业领域所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并且商务日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商务型人才,因此,在进行商务日语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积极的做好整个教学程序以及教学模式的优化。积极的改善商务英语教学的方式,因此,从这些层面上来看,完善商务日语的学科发展模式,积极的优化商务日语的学科发展特色是当前在进行商务日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的问题,现阶段许多商务日语教学过程都开始导入了日企文化,这些日喜文化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日语的发展,以及日企文化中的一些独有的经营战略,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日语知识,同时还能够了解日本企业的发展。为今后工作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

二、商务日语教学中日企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理解度

在商务日语中不断的导入日企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度,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近些年来,商务日语的学习,既要关注语言的特点,同时又要关注商务知识理论,将商务知识与日语课程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对于日本的文化发展以及日本企业的文化发展有所理解,同时能够在这样一种情境下提升对于日语的学习,以及对于一些商业上基本常用的日语的研究。总之,从这一层次上来看,不断的优化商务日语学习的课程,让商务日语学习中导入一些基本的日企文化能够发挥出关键的作用。因此,从这一层次上来看,提升学生的理解度是当前在商务英语学习以及商务英语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不断完善的问题。

(二)拓展学生的专业商务术语掌握度

商务日语的课程的开课更多是为了今后商业学习以及商业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在进行商务日语的学习过程中,要多学习一些专门的日语术语,包括一些商业发展有的术语内容,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导入日企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一些专业的商务术语,因为日企文化中包含了更多的商务知识以及商务交际语言,这些语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于许多从事商务贸易的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拓展学生专业术语的掌握度,也是在商务日语教学过程中导入日企文化的一个优势所在。

(三)丰富商务日语教学的知识,提升商务日语的趣味性

近些年来,在商务日语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许多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的兴趣程度不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优化商务日语的学习趣味,提升商务英语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想要通过更多的方法来提升学生学习日语的趣味性,这是当前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在商务日语教学中,导入一些日企文化,能够通过这些日企文化的呈现,让学生更感兴趣,同时,教师在导入日期文化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进行文化知识的呈现,这样就会让整个课堂的趣味性更强,课堂的整体层次感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够让课堂中所呈现的内容更加饱满,能够积极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进行日语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这也是当前在进行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作用。

三、商务日语教学中日企文化导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日企文化在导入与专业知识的连接度不强

当前商务日语教学过程中,导入日企文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够强化与商务日语的连连接度。应该说商务日语教学中的日企文化导入是为了日语教学内容服务的,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一些专业的日语知识,以及日语理解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所以要强化日语文化的导入与专业知识的连接性,但是从当前来看,商务日语教学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连接度不够消失,再选择一些日期文化导入的过程中,忽视了与课程内容的衔接,让整个内容导入以及知识点的讲解之间是分离的,这样就不利于整个商务英语更好地表达,不能够形成更加完整的商务日语表达模式,所以从这一层再上来看,要想更好地强化日企文化导入,导入过程应该加强与专业知识的连接程度。

(二)教学目的以应试教育为主

教学目的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是我国目前商务日语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现状。所以即使教师导入了日企文化,更多的也是为了应试,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达到教师考核的目标,这样一种比较机械的教学方式和机械化的目标,让整个商务日语教学的过程不能够很好的完善,老师也是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教育成绩上,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教学下出来的孩子们在一些日语的专业性语言考试上都能够取得不俗的成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能具备基本的商务日语的语言组织以及对日文都有着良好的阅读能力。教师也充分的将商务日语的理论只是传授给学生,并保证学生在应试考试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以从这一层次上来看,教师应该更好地调整目标,不仅仅以应试为主要的考核目的。

(三)日企文化导入的方式较为单一化

当前商务日语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日企文化的导入方式较为单一,日企文化导入过程以及日企文化的导入程序还不能够很好的固定,从而造成了教师在进行日期文化导入的过程中,较为机械化,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文化导入方式,然后日企文化的导入过程与英语教学相结合,让整个教学的体系构建更加完整,这也是当前在进行商务日语教学以及商务日语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的问题。

四、商务日语教学中日企文化导入的策略

(一)加强日企文化的导入与知识的连接性

针对现阶段日起文化导入到,日语文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要不断的优化日企文化的导入程度,积极的构建完整的文日企化发展模式,这是当前在进行商务日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问题。首先,教师在进行商务日语教学,前期必须要做好课程的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明确每一个企文化教学目标和日企文化发展战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程序和运用环节。其次,还应该将日企文化的导入中所呈现出来的日语知识,通过罗列的方更加集中地表现出来,积极的形成商务日语教学体系下的发展优势,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以及知识点的了解程度,更新一步的拓展,这是当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个主要的任务也是在教学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完善的问题。

(二)丰富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形式

在商务日语教学中,导入日起文化是一个新的突破,也是一个新的尝试,因此必须要在此种尝试的基础之上丰富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仅仅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让整个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的环节更具有一定的全面性,以及整体性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商务日语教学程序,让整个商务日语教学过程更加丰富,让商务日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最终的应试,而是为了学生最后的发展以及今后的就业。所以从这些层次上来看,不断丰富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形式是当前在进行教学机制的完善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的问题。同时,在进行目标的改变过程中,还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性,导入日企文化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实践。强化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充分的了解日本的企业文化以及获得相应的实践机会。学校通过自身的教育资源平台,与一些日资企业签订相应的实际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拉近学生与真实社会商务市场之间的距离,学生可以近距离的观视到市场的运行和日本企业的文化,从而反馈到自身,察觉自身的不足和缺点,然后回到学校再努力的学习补足自我。

(三)丰富日企文化的导入方式

教师在将日企文化导入到传统的商务日语教学的过程中,要丰富文化的导入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重要的软件和系统,对于一些日企文化直观性的呈现,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景融合法以及情景模拟法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过程中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熟知一些专业的术语,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法以及实践教学法等方式,这些教学方法运用到整个日语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让日企文化的导入更加完善,让日企文化的导入程序更加多远行,这也是当前在进行商务日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付瑶.基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商务基础日语》课程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6).

篇(7)

在国际商务中,由于不了解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笑话和对商务沟通、合作的负面影响的事例不胜枚举。美国著名国际商务学者David Ricks,把许多大公司在国际商务中由于对它国文化不了解而造成失败的事例编成《国际商务误区》(Intema-fional Business Blunders)一书,这些失败和教训大部分都是因为公司管理人员不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具体国情造成的。

应该说,大多数国际商务人士知道文化差异的存在,但总是因为身处本国文化之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从而达不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在此笔者将重点谈谈三种主要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实现跨文化沟通。

一、价值观差异

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其核心价值观是“仁”,在“仁”的价值观基础之上,主张弘扬“和为贵”的价值观,“和”的含义是承认差别,包容差别,缩小差别。这种价值观在国际交往之中,则会出现为了避免冲突,习惯于回避从法律上考虑问题,而是着重于从伦理道德上考虑问题;而大多数西方人却恰恰相反,他们更多的是从法律上考虑问题。在中国,“伦理至上”的观念始终占据着人们思想的重要地位,一旦发生纠纷,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周围舆论的支持,崇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在中国人看来认为有着极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于是,很多应该利用法律来解决的问题,中国人感到不习惯,而是习惯于通过“关系”、通过舆论来发挥道德规范化的作用。西方人则与此不同,他们对于纠纷的处置,惯用法律的手段,而不是靠良心和道德的作用,西方很多个人和公司都聘有法律顾问和律师,遇有纠纷时则由律师出面去处理。一些在中国人看来非得通过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去解决的纠纷,在西方人看来却未必如此。

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是中西文化价值取向的关键。西方文化强调个体,崇尚个人奋斗,追求独立和自由,整个社会极力推崇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提倡的是集体主义,人的价值通过“内省”、“克己”来表现。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自觉能力,形成中国人内倾的性格。“虚心”、“谦让”是公认的美德。但在与不同国家的人的商务合作中或是在外资企业工作中,如果一个人一味地谦虚,不主动去表现个人的能力,他会被认为没自信。因此,你必须有“进攻性”(即成功欲望、竞争意识和求胜能力),要在有理的前提下坚持原则;如果无为让步,很容易失去威信。

这种价值观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更有充分的体现。西方人表面看来是一两个人出场,但他们身后却往往有一个高效而灵活的智囊群体或决策机构,决策机构赋予谈判者个体以相应的权限,智囊群体辅助其应对谈判中的复杂问题;中方则是众人谈判,一人拍板。可以想象,如果拍板的人是行家里手倒也还好,但如果拍板者是外行,那么谈判的风险和结果就难以预料了。因此,我们在谈判中,应当科学而恰当地处理好集体与个人、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以在与西方人的谈判中始终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

二、思维和行为方式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以发散性思维为主,而欧美人以线性思维见长,注重事物之间的逻辑性,其表现在行为上的差异从商务谈判中可略见一斑。

中国人的发散性思维模式是整体取向,凡事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从笼统到具体。反映到谈判桌上,就形成了先务虚、再务实的解决问题的程序,也就是说先明确谈判的总体原则,然后再对具体的问题达成一致。

美国人大多在谈判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条件、要求等和盘托出,然后再与对方讨价还价。他们也习惯于先谈妥大的,原则,具体操作细节留待以后。但在细节上他们会很认真,或者说很计较,会不顾表面上的相互信任而核对,检查所有的细节问题。谈判中,他们不喜欢停下来或保持沉默,而是集中精力、速战速决。他们从不轻易放弃,认为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出现僵局时,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提出各种可能。所以,在与美国人谈判时,要表现得直接、诚实、坚决,但要不露痕迹地表现你的善意,甚至谦逊。

德国人在谈判上也有自己的风格,这与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德国人一般是在完成了一件事后才去做另一件事。德国人深信他们是诚实和坦率的谈判者,他们会直接了当地公开表明自己的反对意见,而不来客气或外交辞令那一套。他们对谈判往往采取一种很正式的方式,着装整齐,座位和发言顺序都是按照等级高低来安排的。德国人在谈判一开始就会问你许多问题,你必须让他们相信你的效率、产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谈判时,他们不会轻易做出让步,但也会寻找双方的共同点,这常常是你可以加以利用的,以使谈判有所突破。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人们经常在商务会议上开玩笑,他们认为,开玩笑是打破僵局的良方,可以推动会议的进程,以比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但德国人认为,谈判桌不是讲笑话的地方,商业活动是严肃的,讲求效率、准时、缜密、方法、毅力和组织。

日本文化所塑造的日本人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取向都是集体主义的,以集体为核心。日本人认为压抑自己的个性是一种美德,人们要循众意而行。日本的文化教化人们将个人的意愿融和于服从集体的意愿。所以,日本人认为,寻求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是最为重要的。任何聚会和商务谈判,如果是在这样的感觉和气氛下进行的,那么它将存在一种平衡,一切也就进行的很顺利。

正因为如此,日本人的谈判决策非常有特点,绝大部分美国人和欧洲人都认为日本人的决策时间很长,究竟为什么,这就是群体意识的影响。日本人在提出建议之前,必须与公司的其他部分和成员商量决定,这个过程十分繁琐。日本人决策如果涉及到制造产品的车间,那么决策的酝

酿就从车间做起,一层层向上反馈,直到公司决策层反复讨论协商,如果谈判过程协商的内容与他们原定的目标又有出入的话,那么很可能这一程序又要重复一番。

对于我们来讲,重要的是了解日本人谈判风格,不是个人拍板决策,即使是授与谈判代表有签署协议的权力,那么合同书的条款也是集体商议的结果。谈判过程具体内容的洽商反馈到日本公司的总部。所以,当成文的协议在公司里被传阅了一遍之后,它就已经是各部门都同意的集体决定了。需要指出的是,日本人做决策费时较长,但一旦决定下来,行动却十分迅速。

三、宗教与风俗习惯差异

世界各国的地域环境不同,社会条件不同,不同,民族历史不同,因而风俗习惯也千差万别。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因其特有的民族性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同民族的各自特点包括文化差异依然会存在,呈现出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它们之间应该和谐共处,相互取长补短。越是经济走向全球化,越需要重视全球各个成员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包括尊重文化多样性这个事实。了解这些差异能够帮助我们跨越不同文化的非语言障碍,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保证沟通的有效性。

正是因为各国文化的不同,人们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也形成了一些惯例,这些惯例就是参与国际商务活动时必须认真了解、并且予以遵守的常规做法。例如拜访礼仪,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欧美人都十分注重在拜访前进行预约,如果事先没有预约,贸然造访,则被视作无礼之举。而在中国的礼仪规范中,没有不预约则失礼这一条。因此,中国人在拜访他人时往往随心所欲,很少考虑被拜访者是否有事在身。对于不速之客,中国人一般不以为无礼,即使手中有十分紧迫的事正在处理,也要抽出空来予以接待,否则即被视为不好客。

又如,象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其凝聚力的核心是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虽然对这些你不必要精通和信奉,但当你到这些国家访问洽商时,做些基本了解还是十分必要的。比如,遇到斋月,阿拉伯人在太阳落山之前,既不吃也不喝。你也要做到入乡随俗,尽量避免接触食物和茶,如果主人把这些放在待客的房间里,你也要表示理解并尊重他们的习俗。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禁忌特别多,酒是绝对不能饮的,自然,酒也不能作为礼品馈赠。文化及风俗习惯的差异性还体现在人们相互接触的行为举止之中,如果处理不得当,也许什么生意都谈不成。我们只有了解了诸如此类的差异,才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游刃有余。这里只略举几例。

――在很多国家,握手是最常见的见面问候方式。但要注意的是,在中东和其他伊斯兰国家,左手被视为做清洁工作的,因而也是不干净的,只有右手可以用来接触他人;而在日本,见面一般礼节是相互鞠躬致意;在东欧一些国家则是相互拥抱、贴面,而不是握手。

――外国人收到礼物,会马上当面打开,表示感谢的同时连声说好;中国人收到礼物,放在一旁,看也不看(怕别人说他贪心),但这种行为在欧美人看来却是不礼貌的,或者被误解为你不喜欢他的礼物,这无疑构成了一种沟通障碍。

――美国人通常用大拇指及食指环绕起一个圆圈表示“OK,没问题”;同样的手势对日本人是“钱”的意思,在商谈中,如果一个日本人使用这个手势而你点头同意的话,意味着他将等待着你支付给他一定的现金;而对法国人来说,这个手势是“零”的意思;但在巴西,这个手势是极低俗的。

篇(8)

一、跨文化交际中商标翻译原则

1.通晓异民族文化背景,避免文化冲突。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由民族文化积淀而成的心理特征,由于各民族生态环境、历史演变、、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各民族的心理特征迥然不同,译者应了解该商标受众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消费心理,了解在翻译时应注意的禁忌。无论任何国家、民族都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忌讳,对于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风俗,应给予必要的尊重,这也同时会影响到出口商品的销路问题。例如,英国人不喜欢大象、颇喜欢熊猫;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喜欢玫瑰花,忌用;日本人忌讳荷花、狐狸和獾,而喜欢樱花、乌龟和鸭子;俄罗斯人则认为黄色的蔷薇花意味绝交和不吉利;法国人和比利时人认为核桃、孔雀和是不祥之物;北非一些国家忌讳狗的图案;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忌用猪、狗作商标等。“白象”牌电池在国内比较有名,销路好,但如果将其翻译成“White Elephant”投入英美市场是注定没有销路的,因为White elephant在西方代表着“大而无用的东西(uselessness)”或“沉重的负担”(a burdensomepossession)。鉴于西方故事中狮子是众兽之王,狮子象征力量、勇敢、威严,因此,“白象”牌电池可译为Brown Lion或者其他西方理念中可以理解并愿意接受的词汇。

2.结合商品特征,最切近传译商品信息。一个品牌可以根据商品特性、当地文化或亚文化而采取多重转换方式来满足不同市场需要,如:面向中国重型卡车市场,美国生产橡胶轮胎的公司Goodyear和Goodrich则分别被译为“固特异”和“固特立”,译者将原来的人名改译为能表明产品坚固耐用特点的名称,极具吸引力。当它出现在轿车市场上时,又译为“嘉年华”,赋予产品灵巧浪漫的情调;人们熟悉的“Mild Seven”译为“万事发”,但在华南地区为适应海派文化和品位又被译为“柔和七星”,极具浪漫色彩。此外,商标翻译还要瞄准其消费群,译名的发音和用字应尽可能与商品的市场定位及其所面向的消费群体相结合,如女士们耳熟能详的化妆品品牌:Maybelline(美宝莲)、AVON(雅芳)、Italina(伊泰莲娜)、Vichy(薇姿)等译名都是针对女性及其爱美心理,选用了“美”、“芳”、“莲”、“娜”、“姿”等代表女性美丽的字眼,深受女性的青睐,市场销路非常好。

3.力求言简意赅。商标翻译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广大消费者通过译名“一劳永逸”地记住自己所代表的产品,建立长久深远的销售网络,为此,商标译名就应力求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例如Head&Shoulder原译为“海伦仙度丝”,译名既长又令人费解,远没有现译名“海飞丝”生动易懂。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仪器与小型电脑制造商Hewlett Packard Co.在大陆曾长期音译为“休利特―帕卡德”公司,这译名文字多又拗口,后来逐渐被港台的另一个译名“惠普”所取代,“惠”和“普”都是汉文化传统的人喜欢的字眼,且简洁明快便于记忆,因此,“惠普”很快成为该行业的著名品牌。

二、常用翻译方法

1.音译法。音译法是根据商标原文的发音特点,直接选用译入国语言中发音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文字来将其描述出来,如Siemens(西门子),Motorola(摩托罗拉),Nokia(诺基亚),Casio(卡西欧),Philips(飞利浦),Audi(奥迪),Sony(索尼),Nissan(尼桑),Buick(别克),Johnson(强生),Hilton(希尔顿),Adidas(阿迪达斯),Nike(耐克)等。音译法简单易行,既可保留原文的风韵,又能够唤起消费者对异国情调向往,是比较理想的翻译方法。

2.直译法。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入语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译入语中完全保留原文语言词语的指称意义。例如Apple(苹果)、Camel(骆驼)、Crocodile(鳄鱼)、Greyhound(灰狗)、Microsoft(微软)、Nestle(雀巢)、Playboy(花花公子)、Pioneer(先锋)、Shell(壳牌)、Volkswagen(大众)、Diamond wrist watch(钻石牌手表)等。这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方法,但当译入语是一词多义时,就要慎重考虑其“语义过载”问题,避免给商品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中国出口服装“七匹狼”的英文商标不能译成Septwolves,虽然Sept-在英语中既是表示“7”的构词前缀,又是septi-的变体,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腐败脓毒”“败血”,译成7wolves就可以让西方人接受了。

3.意译法。意译法是根据商标原文的含义,直接选用译入语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表达出来,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方法。意译法能够很好地体现原商标确立者的用意,是商标翻译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保留了源语的特点和形式。意译可分为两种:直接意译和转换意译。前者即将源语言在词典中相应的意思译为目的语,如Camel――骆驼(香烟),Crown――皇冠(轿车),Panda――熊猫(电视),猴王(茶)――Monkey King.“成都紫薇酒店”的英文译名PRIME HOTEL,更是成功采用意译法的典范,紫薇星在中国星象学中其星宿排名居首位,而英语的PRIME有“第一的”、“首位的”之意。转换意译指译者不按词典的释义来翻译源语言,而是在了解商品的特性和兼顾本国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用另一个意义来取代原意,使其与商品本身特点直接相关连,如:walkman(随身听)、Whisper(护舒宝),厦新电子(Amoisonic)、海信集团(HiSense)等等。

篇(9)

一、引言

随着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到来,经贸交流日益频繁,商务口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口头交际手段,其任务是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交谈者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使交谈双方感觉不到语言障碍而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在商务口译中,中英文在言语交流方面表现出来的种种文化差异,如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不同的称谓方式、不同的思维模式等,在实践中往往是译员感到颇为棘手的问题。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商务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口译策略。

二、商务英语口译的特点

随着大商务、大经贸格局的形成,口译已不仅限于以往的进出口、业务谈判、函电等方面,而是涵盖贸易、金融、经济、商法、营销等用于商务活动的一切场合。由于商务活动的复杂性,交际双方的言语和内容难以预测,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充当媒介的角色,在限时下工作,又要求译员除了利用交际双方话语所能提供的基本信息之外,还必须多渠道、多方位捕捉其它补充信息,同时还要顶住现场气氛的心理压力,独立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搭建业务沟通、情感交流的互动平台。

商务英语口译工作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双语操纵能力和熟练的双语转换技巧。这就要求译员除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出色地发挥出交际活动中的桥梁与媒介的作用。商务英语口译具有其独特性,商务口译的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而且口译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术语,每次商务谈判往往有着不同的内容,可能会牵涉到不同的专业,若缺乏专业知识,谈判活动便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谈判的中断。所以译员必须在平时进行合理、到位的训练,具备大量的专业知识,积累相关的专业词汇,在译前充分做好术语准备。

三、口译中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口译是跨语言的交流活动,同时也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对于口译者而言,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是口译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口译者具备这种意识就可以恰当把握翻译尺度而不受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

衡量译员水平的标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译员的跨文化意识表现与应用能力,即译员的翻译是否符合文化性。只有按“符合文化性”的原则才能把握语用的罗盘,使语言真正做到得体和准确。由于商务会谈双方语言不同、文化系统不同,在会谈中表达观点的方式也会不同,如果没有具备跨文化意识的译员的恰当协助,很可能会出现跨文化交际的失误,从而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

四、商务口译的跨文化现象及口译策略

跨文化意识要求口译人员不仅能了解双方语言的文化内涵,更能充分考虑到交际需要,主动弥补说话人表达的失误或对其话语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帮助双方充分了解对方,建立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在商务谈判口译中有这样一个事例:中方说“我们不会给你们打白条子,我们会按时付款的”。译员译为“We shall notissue blank paper to you , we will pay you on time."。这里的“打白条”是中国人的说法,老百姓深悟其意,而外国人却听不懂。其实,这里的“白”有“空”的意思,当然也不是条子上一字不写,而是说了不算,类似于“开空头支票”,它只能与英语的通俗说法IOU(I owe you的谐音)的意思稍微相近。应译为“We shallnot issue IOUS to you.",外方才能对中方的真实意图有所了解。

再如,在会议发言前,发言人有时会说,“没有很好准备,只谈点粗浅的个人意见,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以表示谦虚或客气。此时,若直译为“My speech is poorly prepared , andit only represents some superficial ideas of my own.You are wel-come to criticize and redress the mistakes in it.”英语文化的听者就会觉得发言人在浪费大家的时间,既然没有准备好,那还在这儿说什么呢?而且,还要别人“criticize(批评)”和‘`redress(指正)”,显而易见是要严厉地指责或激烈的争吵,而不是进行友好的切磋与交流。此时,译员应根据具体的交流需要,对源语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可译为:"I am going to share with you someof my personal views , and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sugges-lions.”以符合听众的交际期望,实现等同的交际效果。

如参观某团体或公司时,中方代表总爱对来访的外国专家说“请提宝贵意见”。如果这句话译为“Please give us yourvaluable opinions.”访问者就会感到为难,大概会想:How do Iknow whether my opinions are valuable or not?在这种场合如果提了意见,就不够谦虚,等于说:Yes , my opinions are valuable.因此,为了避嫌什么意见也不提了。其实,这句话应译为:"Your opinions will be appreciated."

篇(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增多,作为各种跨国性商务活动纽带和桥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对于商务活动的成功进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内涵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包括语言交际方式、语用问题、非语言行为、交往习俗、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指与不同文化背景,有文化差异的人们之间进行交往,遵循语言对语境的适应性原则,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

外语商务活动的跨文化交际显然是指在涉外商务活动中,为了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而进行的一系列的交际活动,是现代国际商务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外语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不同的国家、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社会制度、处世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入乡随俗”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了解对方的一些禁忌并加以注意,才能在进行成功的交际活动,达到预想的效果。

1.要注意中西方人思想的差异。西方人重个性,中国人重集体;西方快节奏,中国人慢节奏,西方人讲竞争,中国人讲合作;西方人重隐私,中国人轻隐私;西方人讲功利,中国人讲情义;西方人无论任何国家、民族都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忌讳。因此,我们在与外国人进行商务交际时,就必须了解到这些差异,尊重对方的习惯,可以促使我们的商务活动顺利进行。

2.要注意言语行为之间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 又是文化的载体, 在国际交流中, 要准确地掌握词语的意义和文化色彩, 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中国人称呼别人时,特别重视社会地位,讲究上下尊卑的礼貌习惯。所以在中国商业交往中,会经常听到如“黄局长”、“林经理”、“张厂长”之类。但是,在讲求平等、独立的美国人看来,Manager Liu, CEOZhang 这样的称谓语是根本不存在的,商业界的人士一般都用“MR+姓名”的方式称呼。因此,把中国式的称谓用到英语中,或按字面翻译成英语都是不可取的。

3.注重中西文化对比,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不同,所处地理环境不同,政治制度不同,不同,生方式不同,形成了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在一种文化中被认可的做法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成为禁忌。例如,不同的文化对广告中的女性有不同看法,西方文化中,往往把广告中的女性塑造成性感、大胆、善交际;而东方崇尚的是羞涩、柔弱和温文尔雅的妇女形象。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往往会适得其反。“菲亚特127―――帕里欧”型赛车,在广告宣传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中车身尾部的流线型很好,在法国观众面前的广告是这样描述的:“如果它是位女士,一定会有人在它屁股上捏一下。”假如广告在中国市场播放,可能立即会遭到了许多人的批判。东方文化认为这个广告是对女性的侮辱,会要求更正,很可能还会造成不良后果。由此看出, 国际商务活动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有可能造成商务交往的失误,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外语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1.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礼貌原则。礼貌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国度中,礼貌制约着人们的言行,协调着人们的交际活动,是人们进行交际时要达到畅通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是什么呢,英国语言学家利奇认为礼貌的原则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其核心内容为:尽量使别人获利,以取得对方的好感,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并使自己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因此,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礼貌策略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信念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礼貌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关系的前提。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依赖于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 如果没有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合作关系,涉外的商务活动的开展将举步维艰。显然, 奉行礼貌原则是跨文化交际人员明智的选择, 也是外语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2.幽默语用策略。幽默是指生动、活泼、优雅、风趣、诙谐、含蓄且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适当运用这样的语言有助于把幽默感渗入具体的谈话当中,有利于消除初次交往的陌生感,拉近交往者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使枯燥的谈话变的生动有趣,从而营造一个笑口常开,轻松自如的交往气氛,为成功的交际活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赞美策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行为受着动机的支配,而动机又是随着人们的心理需要而产生。人们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正如前人所说:“人是渴望赞美的动物。”“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赞美的方法多种多样,或者真挚热情,或者含蓄委婉, 或者自然流露,或者顺应语势,或者具体确切,或者发自肺腑。应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年龄和层次,运用不同的赞美方法。但原则只有一个: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适当的赞美可以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融洽交往气氛,有利于达到预期的交往效果。

四、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外语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内涵、注意事项、交往策略,即尊重双方的差异,采取礼貌、幽默、赞美的交往策略。外语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复杂的跨国性、跨文化的经济活动,在交往过程中,如果能够尊重双方的差异,灵活使用上述交际策略,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商务活动的成功开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下一篇: 土壤环境污染的特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