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研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30 16:38: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医基础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医基础研究

篇(1)

    2.八段锦功法的功理探究

篇(2)

“证”是机体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反应状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已被视为实现中医药规范化,客观化乃至科学化的重要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刘建勋研究员首先提出了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拟临床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其研究团队以冠心病作为切入点,采用多因素、多靶点的方法干预模型动物的生理过程,建立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利用模型动物的特点和优势,深入分析疾病证候的现代机制和生物学特征,进行治疗相关病证中药新药的研究与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在本刊连续5期相继发表系列研究论文,得到了广泛的反响。以下是中医药学不同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分别表述个人观点:

王庆国(教育部“证候与方剂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证候与方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医疾病病机演化规律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它随着外界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传统中医病机的认识逐渐向微观化方向发展;同时对病机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在微观上、深层次上认识机体生物活动特点,更加准确的揭示病机演化的本质,促进达到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统一。在《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38卷23期发表的“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痰、毒、瘀”病机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作者首先采用模拟临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方法,将高脂饮食与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损伤二者有机的结合建立中国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并进行病机规律的分析以指导临床诊疗。通过对血脂代谢、炎症反应、血液功能动态变化的分析提示,单纯的痰证、瘀证或毒证都不足概括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机的发展规律。可以认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病机发展规律在于“由痰致毒、致瘀,痰毒瘀三者互结,损伤心脉,气血运行不畅,发为心痛”。扩展了中医胸痹的病机认识。此研究采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冠心病病理机制,并结合对中医传统致病因素的认识,提出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痰-毒-瘀”的病机演变规律,其思路和方法都值得借鉴。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所研究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病理生理及客观检查指标的变化应与临床相关病证密切相关,否则对病机的微观分析将毫无意义和价值。

史大卓(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转化或转换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的学科,即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htobedside),再从病床到实验室(bedsidetobench),实现“基础-临床”循环往复的研究模式,简称为“B-to-B”。B-to-B模式不仅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机制研究中,同样也运用于新药研发过程。在转化医学过程中要求基础实验动物模型是有多个方面与临床相关疾病相似的病理改变,相似度越高则由实验室转化临床的效率就越高。因此,对实验动物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第39卷第3,4期发表的“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2篇论文,实验不仅采用临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方法作为致病因素,并且在模型评价过程中以临床冠心病诊断的方法为中心,通过心肌酶谱、心脏超声、无创血流动力学分析观察实验动物冠心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不仅为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载体,同时也使中药新药临床前评价的数据和结论更有临床参考价值,缩小实验研究向临床转化的距离。因此模拟临床的动物实验研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在中医药领域。此研究所建立的中国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也值得推广和广泛应用。

吕爱平(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讲座教授):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医学对疾病诊断和处理的特点。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中医临床实践的深入,如何将疾病证候的变化特征以更客观的现代医学实验室指标来阐述,还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是在基础实验研究中,通过建立与临床相关疾病证候相似的动物模型,并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证候发展过程中客观实验室指标的改变将有助于证候本质的认识,辨证与辨病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结合;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基于证候分类的疾病治疗疗效。在《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38卷24期发表的“痰瘀同治方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一文中,实验的设计和思路比较新颖、独特,实验采用模型临床四诊辨证的方法并结合现代医学对中医致病因素的认识,从体重指数、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学,心功能和心电图改变等对中国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进行证候评价,并建立证候诊断标准,基本符合中医痰瘀互结证的特点。因此以临床病证特点为参照,根据实验动物病理、生理情况,将临床病证的表现通过适当的转变以应用于动物模型中进行评价,将有助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因此中国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模型的建立促进此方面的研究,而该模型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也进一步促进疾病过程中证候变化本质的研究。

孙晓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中药复方临床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将来的临床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而病证结合进行中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的方式收到了越来越多的接纳。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要求具备现代医学病理学模型和中医证侯学模型两方面的特点。但是由于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目前存在的诸多不足导致中药复方临床前评价多采用西医疾病,或者单纯中医证侯的模式进行。在《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第39卷2期发表的“痰瘀同治方对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血液流变性及血脂的改善作用”和“痰瘀同治方对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影响”2篇论著中,则克服了以上中医模型不足和缺陷,值得推荐。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和冠状动脉血管内壁球囊损伤双因素的刺激方法,建立中国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模型,用于中药新药的临床前评价。在评价方法中,一方面围绕与中医证候相关的因素如血脂代谢的异常、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以冠心病病理过程为中心,评价中药复方干预对心肌缺血过程的影响。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密切结合,可以全面的分析中药复方的作用特点。同时也与当前中医临床辨证与辨病结合的发展一致,更加密切联系临床。不失为一项高起点、高标准的中药复方临床前评价研究工作。本文来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篇(3)

1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研究的内容概说

关于中医病机的研究,主要借助病理学的方法进行。通常有这样几种:(1)根据临床症状和西医学知识,结合西医的病理认识对中医病机进行解释。(2)从临床入手,以患者为对象,探讨中医病机与微观指标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发展出微观辨证和影像辨证。(3)通过动物实验对中医病机进行研究。这种研究通常都是结合证和方药展开的。有人设想着不同的疾病之间一定存在共同的物质基础。正是基于这一点,研究者们展开了藏象专题研究。如肾虚、脾气虚、肾开窍于耳、肾主骨等方面的研究。关于气血理论的实验研究,国内主要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量子力学、辐射场理论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探讨气血实质。此外,还对各脏之气的功能、气和血的关系、气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体质研究较多,其研究目的是阐明体质因素的病理意义,为中医辨质论治及改善国人膳食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其三,对中医诊治疾病的原理进行实验研究。中医诊疗技术主要是辨证论治,既然它有效,那么所辨的证候就应该有科学根据,于是有学者对中医证候实质展开了实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内容相当丰富,有阴虚证、阳虚证、气虚证、血虚证、气滞证、血瘀证,还有结合五脏确立的证候,如心气虚、肾阳虚等。中医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方药和针灸。事实证明,它们在解决问题方面是有效的。既然有效,就应该有科学道理,于是有研究者对中药性味归经理论和针灸治病原理进行了实验研究。比如六十年代候灿就研究了寒、热的生理、药理作用,指出中药的寒性与退热、抗生、抑制的作用有关;中药的热性多与兴奋作用或含有挥发油有关。针刺治病原理的研究从建国初就开始了,80年代以后,韩济生教授在此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3]。

2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研究的理性思考

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研究开展了这么多年,内容非常丰富,然而,它给中医发展带来了什么呢?我们的初衷是要实现中医现代化科学化,可是现代化的中医在哪里,科学化的中医在哪里。再者,为了对中医的思想、理论和技术进行科学解读,我们展开了实验研究,可是,中医的科学性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科学说明,我们对中医的理解反而更困难,中医的内容和形式似乎随着这样的研究在逐渐消亡。试问,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研究目的是继承、发展中医,还是否定、消亡中医呢?这样的研究难道开展错了,没有必要吗?其实不然。应该很肯定地说,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了新的治疗药物、新的治疗方法、新的理论认识,尽管这些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传统中医有很多不同,甚至完全不同,但是对现代临床治疗具有重要贡献。比如,中药经过药理、药化实验研究后,我们提取药物成分,经过修饰合成,生产出了新药,这样的药物在使用时已经不需要依赖中医药理论,而需要依赖现代医学理论,它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运用。北京医科大学韩济生院士对针刺镇痛展开的系列研究,虽然没有揭示出中医针刺依赖的经络、穴位的实质,但是它弥补了现代医学在很多疾病治疗上的不足。上海沈自尹院士通过对肾阴、肾阳研究,发现“肾阳虚”患者的垂体与肾上腺皮质之间的稳态常被打破,有时表面看来是平衡的,其实处于低水平的平衡,他提出“阴阳常阈调节论”。这一理论对于我们临床治疗肾虚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尽管我们借助实验方法研究中医的基础理论,并没有对它给出全面、清楚的阐释或理解,事实上很难做到,但是,从具体的研究结果中已经可以看出中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比如,对中医整体观和阴阳对立思想的实验研究,尽管很多人认为这样的研究不能成立,因为实验只能针对具体的对象进行研究,不能对抽象的哲学思想进行研究,但事实上把哲学思想落在具体对象上是可以研究的,其结果的意义在于:在具体的研究中检验了这种哲学思想的合理性。以中医阴阳观为例,尽管研究者们不能对阴阳观给出一个明确的具体说明,但是通过研究发现,在人体的确存在物质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同样,对整体观的研究也说明了在人体各部分结构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网络关系。此外,还有中医的气血、病因、病机、证候、药物性味的研究,尽管所得结论有些经不起推敲和验证,但是,这样的研究本身也证实了中医理论概念的模糊性特点。比如采用环境造模方法对湿邪致病机理进行研究,尽管其研究结果并不能说明湿邪究竟是什么,它如何导致疾病,但是,它的研究能说明潮湿环境因素对模型动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及它是怎样影响机体的。结合具体方证开展的病机研究,虽不能揭示中医病机的微观内涵,但是,它能检验某具体方药对某病证的疗效相对可靠性,同时还能揭示具体方药作用有效的机制。中医证候所包含的症状体征是客观存在的,借助实验研究能否对证候给出微观解释,这还需要提供足够证据做出论证。但是,且不说这样的研究能否实现,如果证候能够做出微观解释,那么中医的辨证论治又如何得到运用。如果抛弃了中医的诊疗技术,这意味着什么。既然我们在临床上看到了中医的肯定疗效,也承认它的合理性科学性,那么我们就应该继承并发展它。如果认为只有用西医来解读和翻译中医,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似乎很荒谬。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西医无法解读中医,那么,面对未来医学发展,我们开展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研究目的是什么?如何开展今后的研究工作呢?通过前面的分析,我认为未来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研究目的应该在两方面:一是借助实验研究检验中医理论的合理性科学性。构建未来科学的中医理论体系,提高指导临床的实用价值。二是借助实验研究为西医学增加新内容,包括新理念、新认识、新技术,从而提高现代医学诊治技术水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今后的研究工作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步,借助实证和逻辑从传统中医伟大宝库里挖掘出合理的科学内容,用现代的逻辑和语言进行描述,构建科学的中医理论体系;第二步,根据西医在某一领域保健或疾病研究的现状,选择当前遇到的科研或临床难题,结合中医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展开研究,以解决此难题为目标,促进现代医学发展。试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两点,那么中医和西医都能得到不断发展,临床医疗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不正是我们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追求的目标吗?

作者:杨云松 薄化君

篇(4)

开题报告会的意义

集中开题报告会会议形式准确、流程安排妥善,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专人负责。整个过程中,医学研究生、导师及专家、会议组织者均表现出高度的重视度和责任感,期间有融洽一致的学术探讨,也有立场鲜明的理念争辩,这些宝贵意见和过程都是能够有效避免研究生在课题的最初阶段发生根本性、方向性的错误,使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伊始既能够准确把握科研需求的脉搏,是一场意义深刻的研讨会,也是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的关键。提升了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而医学生作为健康的捍卫者对综合素质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想制定好一项满意的开题报告,基础要打得牢,功夫要下得深,视野要开得广。因此医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牢靠的专业知识以保障基本实践的可能性,更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以联系实际应用以及专业的撰文能力以反映自身的思想;其次,大量文献资料的汲取以及相关领域新进展的探究也是行文的必要准备,否则在前人已经研究成熟而精尖的方向下手只能是效率与资源的双重浪费;最后,所谓“能力让人脱颖而出,思维让人与众不同”。如何站在巨人的肩上有所作为,将现有的知识与自身的智慧有机结合选择一个高效而精准的方向并进行研究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才是考验我们的真正课题。因此,开题报告的准备过程实则给了医学研究生在更多方面素质的提升上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平台。为开题者指示了明确的开题依据所谓“言而无文,其行不远”,这种以书面材料上交、经研讨确定开题方案的形式,使开题报告真正具有提纲掣领的实际意义。开题报告会中医学研究生通过这一系列准备过程深化了自己对于课题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如何开展研究项目也有了较为明确的想法。与此同时,研究生导师及各位教授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更是为开题者指示了明确的开题依据。开题项目一经确定,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更改,这使得集中开题研讨会的开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确立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向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无疑是需要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并举的,而研究生管理是一项全面而长远的工作。如何让医学研究生今后更好地投身到临床管理以及各项前沿科研项目的进展中,在各项科研工作中都能踏踏实实地做出成绩以及如何使研究生管理走上规范有效、创新实用的健康发展道路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甚至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于是我院抓好时机,顺应时展与实际需求,将研究生教育规范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形成一套自主创新、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值得提倡。

篇(5)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化学教学过程与实验是密不可分的。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其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对学生化学学习理念的培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现阶段新的教学形势下,部分学校依然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不符合当代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以实验为基础”是新的化学教学观念,并且重视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采取探究和引导的方式来让学生参与学习。因此,在化学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重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念,加强对实验教学功能的研究,是初中阶段化学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对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有助于提高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并且可以更好地为后续教学组织与实施提供基础。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过程目标、方法目标以及价值观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制定。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于质子、中子与电子的相应概念进行了解,并且初步地对原子质量概念进行认识,了解如何查找原子质量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特定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原子概念的发展历史和结构等产生兴趣,并且给学生相互沟通与交流的话题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发展历史。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这种“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基础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互动性,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的具体需求。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教师要对于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明确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容,并且在结合初中阶段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提高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在《燃烧与灭火》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燃烧的基本条件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对于燃烧和灭火,我们在生活中的经验也相对较多。教材内容中,对于燃烧的现象、生产和生活的实例来进行探讨,让学生有了相对直观的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通过让学生对实验中燃烧现象的观察,进而更好地理解燃烧的原理,并且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常识。这种以实验为教学手段,以实验事实和现象为教学的重点,有效地充实了教学内容,并且丰富了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另外,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工作中,这种以实例来带动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情境的设计

在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内心状态和兴趣特点进行深入的考虑,并且提高教学情境与化学实验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情境设计时,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并且提高教学方法的具体性。例如,在《自然界中的水》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开展阶段,就可以对人类研究水组成的实验历史来进行介绍,并且创建与水有关的问题,联合生活中与水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水的分解与和合成的实验。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现象的分析,进而认识到水的基本成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强化记忆与水组成相关的化合物等多方面的概念,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多个知识点的链接。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于生活中日常用水的问题进行引申,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并且展示当代社会水污染等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另外,在教学实验的设计中,考虑到一些实验具有危险性,教师则可以利用仿真实验的方式,既避免了试验中的危险,又给予学生真实的体验机会,让学生探究更多、更加奇妙的化学现象,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并且对于化学这一门学科中实验的基础性地位进行认同。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以实验为基础”理念的应用,并且设计出符合当代化学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情境,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D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108-02

目前,湿式除尘器在各行业有较多的应用。自激式水幕除尘器是湿式除尘器的一种,通过分散含尘气流而生成的液滴、液膜或气泡使含尘气体中的尘粒得以分离捕集[1~3]。为进一步研究自激式水幕除尘器的性能,对ZSL80A自激式水幕除尘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试验。研究实验包括:找出ZSL80A自激式水幕除尘器溢流口高度与风量、压损的关系以及做出ZSL80A自激式水幕除尘器最大工作能力曲线图。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ZSL80A自激式水幕除尘器(徐州众凯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风速仪;差压传感器;不锈钢镜面板。

1.2 ZSL80A自激式水幕除尘器结构原理

ZSL80A自激式水幕除尘器结构见(图1)。

其工作原理是气流中的颗粒(气溶胶)随着气流一起运动,很少或不产生滑动,但是,若有一静止的或缓慢运动的障碍物(如液滴)处于气流中时,则成为一个“靶子”,使气体产生绕流,而气体中的颗粒由于受惯性的影响保持自身的行进方向,与“靶子”发生碰撞,从而使某些颗粒沉降[1~3]。

气流沿着通道流动时,由于受节流板的阻挡作用,在狭窄通道内局部强化,形成快速气流,快速气流带动液体脱离液体平面喷向气流通道内的空间,形成液幕和大量液珠,液珠受自重和挡水板的作用与气流分离,落回除尘箱底部。在此过程中,含尘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完成气相与液相之间的能量交换与物质交换,含尘气体中的灰尘与气体也同步进行了分离,灰尘被液幕所拦截,进入水中。

1.3 方法

(1)保持同一进风口风速V,通过调节溢流口高度H调节ZSL80A自激式水幕除尘器压损P2-P1,用不锈钢镜面板测试风机口出水状况,找出除尘器出水临界点。选取八个风速点分别为9 m/s、11.5 m/s、14 m/s、17 m/s、19 m/s、20 m/s、21 m/s、22.5 m/s,溢流口高度H调节值分别为:150 mm、170 mm、190 mm、210 mm、230 mm。

(2)以ZSL80A自激式水幕除尘器单位过风量为横坐标、压损P2-P1为纵坐标,把试验测得临界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出本除尘器最大单位过风能力曲线图。

单位过风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为单位过风能力m3/(h·m);

V为进风口风速(m/s);

D为进风管直径(m);

L为除尘器长度(m);

π为圆周率。

(3)把同一溢流口高度(150 mm、170 mm、190 mm、210 mm、230 mm)不同单位过风量的工作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出本除尘器溢流口高度与单位过风量、压损的关系曲线图。

2 结果与分析

ZSL80A自激式水幕除尘器最大单位过风能力见曲线(图2)。溢流口高度与单位过风量、压损的关系曲线图见(图3)。

由(图3)得出除尘器压损越大,最大单位过风量越小。同时此曲线图对本除尘器风机选取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即风机工作曲线只要包含在上图阴影部分之内,那么这样的风机带动除尘器运行时,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本除尘器都不会出水。

(图3)可知:压损相同,溢流口高度H越高本除尘器单位过风量越小;单位过风量相同,溢流口高度H越高本除尘器压损越高。

通过本图,可得出在某一单位过风量和压损下对应的溢流口的高度。例如单位过风量为3500 m3/(h·m)、压损为1500 Pa时,从图中可看出溢流口高度约200 mm。为方便使用,(表1)列出几组工作点对应的溢流口高度。

3 结论与讨论

(1)通过对ZSL80A自激式水幕除尘器研究实验,得出其最大单位过风能力曲线,推论出曲线与坐标轴所围成阴影部分即为除尘器正常工作所有工作点,为风机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得出除尘器压损与单位过风量成反比例关系,为除尘器工作点的选取指明方向。

(2)通过对ZSL80A自激式水幕除尘器研究实验,得出其溢流口高度与风量、压损的关系。推出本除尘器应用于类似烟厂小压损的场合时,溢流口高度需比本机溢流口高度要低,如除尘器压损800 Pa、单位过风量2500 m3/(h·m)时,溢流口高度H230 mm。

(3)目前对ZSL80A自激式水幕除尘器研究实验尚不够完善,关于除尘器其它性能,需进一步研究实验。

参考文献

篇(7)

先秦哲学家荀子在《乐论》中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意思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炼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中国的写意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它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或施淡彩,或洒浓墨,多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其特色的形成,是集中国的哲学观念、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之大成。历经千余年的积累、沉淀、变更与发展,使其不仅具有中国画的共性,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一、以形写神,以神写意

从古到今,中国的绘画一直围绕着一个形的问题在作文章。在绘画的初萌阶段,由于造型能力差,那时的形是简单而幼稚的,可以说是“以意表形”。随着绘画经验的不断积累,进入了“以形写形”的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们并不以形似为满足,逐渐认识到了“神似”的重要性。使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形又有情,达到物我合一境界。即注重自然精神与自我心境,情感的结合,达到一种意蕴平和、雅俗共赏的境界。在画家笔下自然物象的某些细节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从而使意象造性,以神写意的表现力达到了最高境界。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上让我大费心思,时代在剧变,面对日益物质化的社会,美术课是坚守孩子们对美和纯真的最佳途径。在美术的世界里,每个孩子都可以天马行空,随着自己发现美和热爱美的眼睛描绘在画纸上。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美术课是开启孩子们美好想象的第一课。有了想象才会有创造,创新是国家的未来。而创新需要熟知本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娃娃抓起,而中国画是对此最好的诠释。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的发展特点,结合中国画的特点,让我想到写意画和简笔画的共通之处,较之写意画对笔墨的要求,简笔画显得更加简单,一纸,一笔足矣。

二、骨法用笔、以书入画

在写意画中,笔墨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为特殊的用笔方法所产生的形式美,为笔墨情趣。用笔中的苍、老、活、松、涩、劲、毛、挺、圆、厚的艺术效果,一个“变”字都能概括,靠在实践中去体会去灵活掌握。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孩子们在自己童趣的画笔里勾勒出了多彩的世界。依据写意画的特点,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对于形体感强烈的学生弱化形态,多强调用笔和对事物的感受,可以在绘画的过程中询问学生的绘画意图,从而更佳准确地表达主观感受;对于形体感弱些的学生,强调多观察,多思考,在训练上先抓住事物表现的基本特点,经过思考的训练,扫清盲点,激发对美术课的兴趣,从而提升对艺术的热爱。

三、追求意境、缘物寄情

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统一。作为内因的学识修养,首先在人品,中国自古就有知人论画的传统,所谓“人品不高,落笔无法”,“人品即画品”,画家的人格修养、情操品位是内因的主导,意境的创作实际上是作品人品高低的真实写照。王冕画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借梅之高洁标谤自身之品格修养。郑板桥画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没有画青蛙,只画了几只蝌蚪,但十里蛙声如在耳边响起。这些作品如果舍弃了诗化的意境,格调的高雅便不复存在了。

中国写意画追求画外的意境创造,以诗入画的特色,正是其耐人寻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取得了其他画种难以企及的独特艺术效果,这也是中国写意画经久不衰的精神之所在,也正是写意画最能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美学偏重表现的特点。因此,中国写意画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具有了熠熠生辉的地位。

时代在进步,我国基础教育在很多方面仍然固步自封,痛定思痛,步入不惑之年的我,开始自己编写简笔画的教案,根据教学大纲和自己的业务经验,反复总结,不断修改,将写意画的精髓一步步地融入到教学课堂上去。随着网络和电子科技的兴起,将互联网的视频教学同学生自己动手相结合,定期举办班会,给每个学生的作品拍照,建立每个人美术教学成长档案,不仅在课堂上讲授美术的知识,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她们播放相关的水墨动画片和高年级学生及专业美术院校学生、教师的作品,主要是开启学生们的主观思维意识,培养较好的艺术素养。不仅仅是把自己的课堂教好,同时积极地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和调整学生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最大化地培养学生对美的良好品味和感受。

前辈先哲常说: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为此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呼吁社会和家长和学生自己,都要注重对儿时艺术情感的培养,这种情感的培养不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郎朗,成为艺术家,而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天性,多多调动自身的艺术潜能。喜动的孩子可以多学视听艺术像音乐、舞蹈、表演、朗诵等;喜静的孩子可以多学视觉艺术像书法、绘画、篆刻、古诗等。总之,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所想,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对美的认知,培养对美的热爱,融入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篇(8)

一、简述我国出口退税机制

出口退税是税式支出的一个项目之一,而出口退税机制是指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一国家或地区为促进企业出口额度的增加,出口产品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合理运用退税基本的作用,发挥出口退税功能,实现出口退税目的。不完全出口退税模式普遍应用于我国的出口退税机制上,在出口退税率上,则主要表现为浮动税率,且汇率调整相对频繁,尤其强调国家政府在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及退税率变动上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出口退税机制要素来分,我国出口退税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要素的实现功能,如实现退税行为;其二,要素的运行流程,如企业按照规定提出退税申请;其三,运行需求的支撑,如人民币汇率。

二、以农产品为例分析我国出口退税

1.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对于农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发展曲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按照出口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出口货物购进价格进行确定和以13%的退税率计算应退税额,如:2002年1月1日,并对将要出口的小麦、大米、玉米增值税实行零税率;2004年1月1日,农产品及其相关产品出口退税率进行了调整,平均退税率比调整前略有提高,如:2004年1月1日,食用粉类和分割肉类的出口退税率由5%调高至13%,并对一部分资源性农产品取消出口退税。

2.出口退税政策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出口退税政策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数量效应,2007年底全球爆发粮食危机,把稳定国内的粮食市场为主要的目标,我国宣布对小麦、稻谷、大米、玉米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的取消,并且自2008年1月1日政策生效后,我国粮食全年出口160.4万吨,金额达6.7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同比减少82.4%,65.8%。其二,结构效应,主要体现在出口企业性质上。2008年为171.3亿美元,相比2007年增长10.1%;私营企业2007年出口116.2亿美元,2008年则为14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在全部的出口额中,民营企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对全国农产品出口贡献了新的力量近10个百分点,成为第二大农产品出口主体。而部分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更有利于提高加工企业的出口,促进深加工,促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3.农产品出口退税存在的缺陷

首先,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不稳定,变动频繁,自金融危机以来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就做出了7次调整,关于农产品及其制品方面变化频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期规划,增加企业经营管理的困难,使得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其次,财力分配失衡,各部门之间责任不明确,没有系统的制度保证农产品的出口退税,同时拖欠企业出口退税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加大经营财务成本、资产负债率高等,在某些方面,出口退税制度立法不够规范,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纠正,对行为无法及时给予处分。

4.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改良

(1)根据WTO国民待遇原则及透明度原则,完善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从法律层次上提高出口退税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其稳定性。(2)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农产品出口退税及时、足额,并建立健全完善的出口退税法律制度,增强出口退税政策在使用中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三、完善我国出口退税机制

表现在农产品出口退税上的缺陷,我们不难发现更多存在于我国出口退税机制全局上的矛盾,针对政策的不稳定、税务分担不合理,应从立法层次上稳定出口退税率,最大限度让法律助于出口的增长;再者,加大出口退税专项转移支付,权责明确,消除灰色区域,从中央财政支出划拨,以减轻地方压力;最后,删除繁琐、多余的出口退税程序,制定差别化的出口退税政策,升级管理方式,真正达到位为出口企业服务的目的。

四、总结

单从农产品出口退税上,一斑窥豹,我国出口退税机制在各个方面仍旧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缺陷。政策制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经济的发展,我们应在发现矛盾的基础上,尽早解决矛盾,制定严格的出口退税法律、稳定的出口退税率、使对出口退税机制的管理得到完善,用实践推动认知的深入,在实践中改良我国的出口退税机制,从而促进经济长期有效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树东.出口退税与国民福祉[J].财经问题研究,2010.

[2]马云俊,段丽娜.调整出口退税率是福还是祸?[J].辽宁经济,2009.

[3]李苓.中国现阶段出口退税政策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4]陈飞.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2.

篇(9)

计算机在现代生活当中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应当认识到计算机基础课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

一、反映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匮乏的实例

word例:在课堂上,一学生指着显示屏问,如何将回车符号弄到下一行中,其中,他在word窗口之中已经输入了半行字,但是,这位同学想要再另起一行写入其他的文字的时候,就不知道采取何种方式将回车的标号用在下一行。开始老师要求他自己想办法,最后还得教会他如何将鼠标运用到下一行。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正是说明了当前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是较为缺乏的。还有,一位学生问计算机当中的某个符号如何取消,就是回车的回车符号。于是,老师对她说这是回车符号,在计算机当中的作用是给文章起到一定的标记作用,但是,在取消这个回车符号之后,就会给编辑视觉造成一定的影响以及不方便之处。学生之后又问:老师,为什么别人的文章当中没有这样的回车符号,不想要这样的符号出现在文章当中。于是,老师对她说,打印之后的文稿是不会现出回车符号的,这种符号只是起到标记段落的作用,当文稿打印完成之后,文稿当中是不会显示这样的符号。EXCEL表格实例:在制作EXCEL表格当中,学生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普遍的问题就是做好表格之后,怎样在已有的表格里面插入一行,还有不知道怎么进行数字的求和、求平均值计算。此外,很多学生对EXCEL表格的行高等不知道如何调整,很多学生不会如何将表格调窄。而这些内容都是今后工作当中进场要用到的表格使用知识。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当中,尤其是文档的编辑当中经常使用的工具按钮,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按钮。甚至有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这些工具按钮的位置在哪里。这些现象都表明了目前学校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匮乏。

浏览器操作实例:很多学生在打开浏览器之后不知道如何将想要收藏的网页收藏,这个时候我通常会对学生讲,在浏览器的工具栏当中点击收藏之后添加就可以将想要保存的网页保存下来,下次想看只要在收藏当中就可以找到这个网页。此外,我会对学生们讲解浏览器的重要性,通过浏览器可以下载各种软件、听歌、玩游戏、网上购物、订机票或者火车票等都可以通过浏览器实现。但是,由于技术职业院校的新生即便经常上网但是对有些工作常用的知识还是不清楚,所以,对于这些就要求我们这些老师进行详细的讲解,比如,常见的快捷键等,如F5表示刷新、F11是窗口全屏显示等。

二、研究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现在许多学生手机的使用非常了,但是平时使用电脑的时间还是较少。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课堂对于这部分学生意义尤其重大。虽然学生对电脑知识知之甚少,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比较聪明,只要教师多花心思,多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多演示几遍操作,学生依靠聪明才智能很快熟练掌握,对于他们日后找和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益处。第二,部分学生平时主要的功课都是文化课程,计算机课程接触比较少,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匮乏,很多学生需要老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慢慢演示才能进行独立的操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的原因是以前学习的时候,学校过分重视文化课程而忽视计算机课程,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掌握不足,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讲,计算机课程的意义也十分重大。第三,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比较了解,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之前就已经对电脑有所接触,对于某些电脑知识也比较了解,但是,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本人发现,这部分学生只是对qq以及电脑游戏感兴趣,对于这部分内容比较热情,但是计算机知识以及文档编辑的部分内容则缺乏热情,需要教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对其进行系统的教学。虽然在中等职业学校依然存在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知识掌握较好,但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并不系统以及完善。

在中等职业院校开展计算机课程的很大一个好处就是帮助这些学生增加情感交流以及学习的热情。计算机课程具有课程本身的独特性,尤其是相对文化课程,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充分进行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听懂了老师讲的内容,可能部分学生并不理解课堂的知识,在老师认真备课以及讲课的同时,应积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以及互相帮助,不但能增加学生之间的友情,而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结语:以上几个案例都表明,在职业技术院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计算机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

篇(10)

【中图分类号】R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65―02

1 前言

中医作为传统医学,是通过中国古代人民与疾病做斗争而留下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一直以来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在近些年来,由于诸多私立医院的加入,医院从以前的公益性逐步的走向商业化。西医凭借新技术高科技逐渐占领医学市场。中医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逐渐的从诊病、治病及吃中药的辩证论治模式,向使用维生素、激素、抗生素和输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的“三素一汤”的就医模式转变。这给中医一直以来在国内的基础地位造成一定的冲击。

2 中医“三素一汤”就医模式形成的原因

“三素一汤”的就医模式,对中医基础地位的影响源自于中医本身。中医理论遵从望、闻、问、切的诊治方案,综合分析患者的诊断信息,并根据患者的疾病发展阶段、体质状况、生活习惯,以及所处的环境等诸多因素给以辩证论治,对不同病况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其过程的复杂性在于运用中医医药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相对于中医的传统诊治方法,“三素一汤”就医模式的方法和思维比较简单。

对于基层的中医临床医生而言,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比“三素一汤”的就医模式要复杂许多。因此,大多医生在尚未熟练掌握中医辨证论治诊断方法的情况下,更愿意接受“三素一汤”的治疗模式,而对于患者而言,由于“三素一汤”治疗方案免去了煎中药的麻烦,因此成了大众就医看病的首选。长此以往,会造成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逐渐的淡化。此外,如果患者用了中医的治疗方案,效果不是很理想,便会选择西医。整体而言,致使中医基础地位受到威胁的因素,虽然西医的进驻影响了中国民众的就医观念,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中医尚未掌握传统的中医诊治模式精髓。

3 “三素一汤”就医模式对中医基础地位的影响

“三素一汤”的就医模式对中医基础地位的影响,表现在其模式的功利性和传统中医的辩证论治方法间存在的现实矛盾,以及此治疗方案对患者产生的副作用,从而导致中医的基础市场受到威胁。

3.1医疗市场的功利性选择使得中医失利

中医的传统诊治模式主要存在于公立医院中,但近些年来的医疗市场逐步的商业化,公立医院也不再是单纯的在完成公益责任。商业化的过度泛滥,生存与发展成了公立医院的头等大事,盈利成了医院发展的目标,传统的中医诊治模式,耗时长盈利少,例如推拿治疗小儿腹泻,耗时半小时,却只能有20元的收入,但如果使用静脉输液的话,便可收取200-300元的费用[1]。因此,大多的医院管理者不愿意发展中医,使得中医的发展显得更加困难。

此外,西医凭借高科技的医疗设备,不仅赢得了现代人的信赖,获取广泛

的群众基础,其医疗设备的科技含量也为西医收取高额医疗费用提供了依据。

虽然我国新的医疗改革方案提倡中西医并重,但中医的现实地位却大大的不如西医,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各大医院中均未如西医一般的受重视。中医的发展模式虽然在国内被冷落,但被称为三大国粹之一的中医中药却慢慢的受到世界的欢迎,尤其是针灸。以往中医以诊治疾病的便、验、廉、简,以及不需要借助昂贵的医疗器械和特殊的场地,成为群众解决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2]。但如今这种中医的优势反而成为劣势,冲击着中医的生存空间和基础地位。

3.2 抗生素的滥用给患者带来潜在的危害

据有关资料报道,“三素一汤”的就医模式比例在大型医院中的就医模式中,高达80%以上。基层医院的该类就医模式也高达70%以上,儿童医院表现得相当严重,几乎达到100%。并且我国抗生素的人均消费是美国的10倍,但真正需要抗生素的患者仅有20%,也就说明我国80%的患者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3]。抗生素的使用所带来的不仅是经济负担的增加,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给患者带来了潜在危害。例如抗生素的耐药性提高、抗病能力下降、过敏性休克等。其副作用的存在,对中医的治疗模式是一大威胁,其信用度和医疗水平将会受到患者的质疑,使其逐渐的在医疗市场中失利。

4 结束语

保持有效的临床疗效是中医巩固基础地位的基本方法。中医之所以在基层和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就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医在治疗上都有着明确的疗效。近年来,西医以其明显的优势进驻中国医疗市场,中医的基础地位逐渐被动摇。中医若想不被西医“三素一汤”的医疗模式取代,就得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

中医临床医生应以辩证论治为本,将西医的医疗方法做为在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以其疗效优势获取群众基础,同时政府应当适当的进行干预扶持,以期巩固和壮大中医在国内的基础地位。

参考文献:

[1] 赵宗辽.西医“三素一汤”对中医“辨证论治”医疗模式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2,4(24):424.

[2] 夏惠文.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J].甘肃科技纵横,2011,24(6):247.

上一篇: 统计学的标准差 下一篇: 教师业绩自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