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业绩自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30 16:38: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师业绩自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师业绩自述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423;TN79+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4550.2016.02.037

数字逻辑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各个专业的入门硬件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支撑作用。数字逻辑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分为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两个主要部分[1]。由于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都是在硬件电路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因此数字逻辑课程实验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有了有效的实践环节才能保证理论知识的真正掌握,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1计算机专业数字逻辑课程的特点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数字逻辑课程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的先导课,有着很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2]。相对于其他电子类专业来说,数字逻辑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验环节上有着自身的特点。

1.1数字逻辑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一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分为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计算机软硬件理论基础类课程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课程[3]。该层次是按照课程的内容和应用来划分的。从目前比较强调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这一角度出发,计算机课程可分为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重组内容的核心课程和侧重不同计算系统的若干相关平台应用课程[4]3个层次。不管是传统的层次还是系统能力培养的角度,数字逻辑都是一门基础课程,被放到课程体系的重要位置。从课程内容和应用来说,数字逻辑以离散数学为理论基础,是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的入门和起始,向后衔接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从系统层次来说,数字逻辑是计算机底层系统具体实现的基础,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理论提供底层硬件支持。

1.2数字逻辑以计算机硬件设计为目标

计算机专业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会使用计算机,还要求能够理解计算机系统硬件的工作原理,并能够设计计算机系统。这是计算机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主要特点。因此,数字逻辑课程的教学是以计算机硬件设计为目标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也会比较偏向计算机相关部件的介绍,比如算术逻辑单元ALU、寄存器堆的设计、状态机等,为后续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提供基础[5]。

1.3以系统设计为主的教学以及实验内容层次跨度大

数字逻辑课程安排的内容从基本的门电路到复杂的系统设计都有所涉及,课程内容以及实验安排都有着比较大的跨度,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电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设计和分析数字电路。在具体的教学和实验过程中,门电路的内部构成,比如三极管如何工作等内容,并不作为主要的介绍对象,只需要学生了解即可;而高层次的电路系统设计则被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分析和设计这些电路是课程和实验主要关心的内容。1.4数字逻辑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课程数字逻辑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一些具体的数字电路,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其理论知识都有着实际对应的硬件电路实现。因此,数字逻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实际的动手操作过程,是很难更好地理解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的。

2数字逻辑实验教学

由于实验是数字逻辑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高校的数字逻辑课程基本上都安排了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不同,所使用的实验模式、实验技术和实验内容有所不同。

2.1实验模式选择

传统的实验模式是使用具体的实验硬件设备,学生通过在具体硬件设备上操作来完成实验内容。目前,国内有很多高校和厂家都有相应的实验设备。另外一种实验模式是采用虚拟化的方案,利用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模拟,从而达到降低实验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6]。目前,国内有很多所高校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7]。它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远程教育、网络教学的实验教学任务[8]。通过虚拟化实验可以解决实验经费、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并且实验更新也比较方便快捷,但是虚拟化实验有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学生对具体硬件电路没有切身体会,缺乏直观印象;虚拟实验很难准确地仿真实际硬件工作情况,比如毛刺的产生、按键的抖动等;通过模拟,学生难以对硬件进行调试,无法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数字逻辑课程的学生而言,因为是初次接触硬件,对硬件还没有直观的了解,缺乏切身体会,所以实际的硬件操作是非常必要的。在课程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传统的实验模式,使用具体真实的硬件实验设备,强调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硬件的概念,同时作为辅助,实际硬件实验之前,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的模拟,提高实验的效率。

2.2实验技术与设备

目前,国内高校的数字逻辑实验教学中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采用两种方式:1)传统的使用小规模通用逻辑器件,比如74系列的芯片进行电路搭建拼装实验,要求学生按照实验内容根据给定的芯片进行逻辑设计[9]。这种方式需要学生设计并实际动手连接电路,同时使用仪器进行调试,有着很好的亲身体验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和调试能力,但是由于是给定的芯片,学生的设计受到一定的限制,限制了自由发挥的空间。2)采用可编程芯片进行实验。在EDA软件平台上使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数字电路的设计,由EDA工具自动完成逻辑编译、逻辑化简、逻辑综合及优化、逻辑仿真,直至对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10]。使用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摆脱传统方式中繁琐的物理连线与查错,同时逻辑设计及实现有了更自由地发挥空间,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设计。但是这一方式由于主要是在软件上进行设计,使学生缺乏对实际硬件电路的直观认识,并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方式是第二种方式的基础,只有有了实际的硬件直观印象和动手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第二种方式的设计。因此,在实际的实施中,所使用的实验设备上既保留了小规模的电路搭建实验,也引入了可编程实验。

2.3实验部署

在具体的实验安排部署上,主要遵循从易到难,从门电路到复杂电路的设计规律,实验内容也分为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两个方面,都会有加法器、计数器等经典实验内容。所安排的具体实验内容和具体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差别,采用实际硬件设备的一般会安排仪器使用和门电路特性实验,采用可编程器件的都会安排一些设计性比较强的实验内容。

3数字逻辑实验实施

在数字逻辑课程实验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兴趣,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和课程需要,我们对数字逻辑实验的课程体系、实验内容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实验教学过程强调层次化教学,强调创新能力和系统能力培养。

3.1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上,设置了不同的实验和理论课程,如图1所示。开设了数字逻辑实验课,将实验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该课程依托于理论课程,专注于数字逻辑的基础实验内容,要求所有的本科生都必须选修,通过该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夯实数字逻辑基础,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中,为了满足学生对数字逻辑的不同需求,设置了两个不同层次的课程,一门是数字逻辑课程,为传统的教学内容,满足基本的专业教学需要;另一门课程是数字逻辑设计课程,针对那些对硬件设计感兴趣的学生,不仅包含了数字逻辑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很多课程设计,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精力,完成一些复杂的实验内容。这两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上是并列的,学生只需要选修一门即可。

3.2实验设置

基于上述课程设置,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各门课程有着各自的需求和特点,下面主要介绍各课程的实验安排与实验设备。3.2.1数字逻辑实验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是学生的必修环节,也是学生的第一门硬件实验课程。在实验教学中主要强调基础实验内容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因此,在实验安排上设置了很多插接线路的内容,要求学生使用仪器进行硬件调试,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一般的数字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同时也设置了一部分可编程器件实验,让学生接触一些先进的硬件设计方法。实验内容安排如表1所示。实验设备采用我们自行设计的硬件设备,如图2所示。该硬件设备整合了小规模通用逻辑器件的连线实验与可编程逻辑器件实验,采用了方便简捷的连线方式,结构简单明了、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非常适合于进行数字逻辑基础实验。该实验设备保留了74系列芯片的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搭接电路对硬件操作有直观认识,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预习时使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在连线方式上放弃了以往面包板连线的方式,采用成品连接端子和连接孔,不需要学生再进行剥线,线路连接起来也更加方便。我们在实验设备上加入了可编程逻辑器件,实验教学中也引入了相应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使用可编程器件完成通用逻辑器件的实验,体会两种设计方式的区别。3.2.2数字逻辑数字逻辑课程是传统的理论课程,适用于所有的本科学生,由于已经有了数字逻辑实验课程,因此课程只安排了一个课程设计“彩灯创意无限”。该课程设计是一个创新创意实验,要求学生使用发光二极管或灯阵完成一个有可展示度的设计[11],强调设计的创意。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可以使用实验设备上提供的点阵,也可以自己制作电路板。学生通过彩灯实验,完成了很多精彩的实验,如贪吃蛇、数字魔方、3D立体图形等。3.2.3数字逻辑设计选修数字逻辑设计课程的学生大部分都对硬件设计有兴趣。课程除了更深入的理论课程教学以外,课程的后半时段专门安排为实验课,让学生进行一些复杂的数字电路实验设计。在实验过程中也是采用具有更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实验设备,如图3所示。该实验设备为远程硬件统一平台[12],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接口,可以让学生有很大的设计自由度。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先期安排几个简单的、基本的实验内容,包括点亮数字人生、VGA显示、键盘输入,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实验设备。然后,将学生分组进行课程设计实验,具体实验内容是学生自主设计的,要求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完成一个较大规模的数字电路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包括选题、方案设计、具体实验各个方面,都需要教师进行针对的指导,以便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设计,因此实验教师的工作量较大。通过这几年的实验教学,学生完成了很多创新性的内容,比如图像识别、音频播放、游戏、智能车等,使学生的硬件设计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课程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3.3实验教学效果

在实验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培养,在数字逻辑实验课程中巩固了基础内容,在数字逻辑设计课程中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培养,在数字逻辑课程中通过创意实验来提高学生对硬件的兴趣,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几年的教学,学生的计算机硬件设计能力和学习兴趣都有了普遍的提高,对于后续课程的帮助是很大的。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学生反映数字逻辑课程的实验对他们完成组成原理课程实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选修了数字逻辑设计课程的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更显得游刃有余。

4结束语

数字逻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基础地位,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有着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革,通过不同的课程实验适应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衔接后续的专业课程,形成一个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系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尔乾,杨士强,巴林凤.数字逻辑与数字集成电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永华,李国.计算机专业《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教学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11(1):37-38.

[3]邹金安,林建兵.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9(1):50-52.

[4]王志英,周兴社,袁春风,等.计算机专业学生系统能力培养和系统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9):1-6.

[5]唐志强.计算机专业数字逻辑实验的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182-184.

[6]孙建国,武俊鹏,张国印,等.数字逻辑虚拟实验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8):87-89.

[7]曾正军.基于Web的数字逻辑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时代,2006(1):32-33.

[8]宋善德,何力,欧阳星明,等.数字逻辑虚拟实验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4,26(7):79-81.

[9]林小平,刘艺.开设“数字逻辑”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52-54.

[10]吴淮,吉家成,米源.高校《数字逻辑》实验教学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6):284-286.

篇(2)

一。教育教学

我大学就读的是师范英语四年制本科,由于在学校的努力和教学教法的学习,使得在教学方面不至于象班主任工作之初那样的捉襟见肘。我从事的是高级护理和英语护理两个专业英语教学,共有两套教材,于是在课余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课前教案的准备上,广泛的查阅教学辅导资料和借助图书馆,因特网深入备课,拓展作为医科学校英语的知识,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能更加轻松和愉悦的投入学习。在两个学期的教学中都取到了良好的成绩,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同时,由于带动了学生的英语兴趣,全年级营造起了英语学习的氛围,在英语组牵头下,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办起了英语学习小组,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甚至办起了达到几百学生齐具一堂学英语的每周讲座。作为一个英语教学的新手,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我还需要不断虚心的象极富经验的组长和教师学习。

篇(3)

引言

在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对于中职院校而言,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要想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就必须加大教学改革、项目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1.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创新的意义

中职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好坏关系到了人才培养效果。就目前来看,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重教轻学的现象,没有结合电子技术专业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忽视实践,进而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脱节。电子技术专业是一门研究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在电子技术专业中一味的强化理论教育是很难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此,要想培养出专业的电子化技术人才,就必须对教学进行创新,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强化理论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创新及实践策略

2.1教学观念的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很显然,这种观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1]。2.2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探索知识,主动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为了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如,在学习电压、电流的测量的时候,我将班上的48名学生分成8组,给每组学生发一块MF—47型万用表,让学生进行电流、电压的测量,我先将相关要注意的事项向说声说明,然而让学生进行操作。在学生测量完成后,我将万用表进行拆卸,让学生观察万用表的内部结构,在学生了解之后,再进行组装。为了更好地方便学生掌握万用表的拆卸与组装,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进行万用表的拆卸与组装演示;在演示完毕后,让学生进行操作,我则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给与指导,为学生解疑答惑。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了图文并茂,声色兼备的效果,让学生掌握了专业的知识,让学生感受电工电子专业知识的好处。2.3开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学校可以安排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的就业形势,进而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学生的理论知识来更好地指导企业,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在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学校就应当重视校企合作。学校要根据电子技术专业来选择适合学生实践的企业,与企业建立联盟的关系,让企业去企业中实践学习,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了解一些先进的电子技术设备,让学生熟练的操作电子设备。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在学校选取优秀的人才深入企业,为企业服务,实现双向发展[3]。2.4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尽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教师的作用也是非常的重要。专业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掌握专业的能力。故此,在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必须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首先,对现有教师必须进行专业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能力,强化教师的教学责任,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其次,要对象引进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为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提供保障。另外,学校还可以向企业聘请那些专家向教师进行专业教育,从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拓展教师的眼界,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作为教师自身,更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水平,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解答,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进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有助于培养专业的电子技术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的更好发展。而人才培养效果与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联。故此,在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必须加大教学改革,重视实践,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要积极地开展校企合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敬桂蓉.浅谈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6,02:52.

[2]黄依珍.创新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电子商务,2011,10:71-72.

篇(4)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人们的工作、生产和生活中,引发了人们工作、生产和生活的巨大变化,也引发了人们对电子产品的旺盛需求,引发了电子产品生产单位对电子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且对电子技术人才的衡量标准也随之越来越高。电子产品生产单位的电子技术人才无疑要依赖各级各类学校电子专业的输送,因此,中专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愈加受到社会青睐的同时,也愈加受到社会的品评和考验,无疑,这样的情形下也就呈现出对中专电子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挑战。面向中专学校的电子专业教学,我们会看到,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虽然已经被改革,但改革的力度和质量明显不足,尚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以至于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不能顺利和迅速地适应岗位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中专电子技术专业驾驭教学仍需进一步寻求改革,必须引入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

1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进步的灵魂。创新的源动力来自哪里?自然来自人们的创新意识,哪一个行业的创新必然需要这个行业的人的创新观念来支配。针对于中专学校电子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创新说来,学生必须具备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循规蹈矩,有敢闯敢试的想法和行为,只有付出了创新行为才能尝试到创新的效果,从中积累经验教训,从而使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激发。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创新意识既来自于内因,也依靠于外因,内外因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涌流。也就是说中专学生只有对电子技术学习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够具备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中专电子技术专业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有针地性的教学方法,并注重语言的生动性,以使学生在掌握电子技术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兴趣。而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个目的,中专教师还要根据中专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制订出符合中专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智能

由于传统的僵化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手段束缚中专电子专业教学实践多年,形成了中专电子专业教学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方面的痼疾,以至于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仍然会有一些障碍性的问题不能迅速得到解决,所培养出的本专业毕业生在于其培养目标上并不能够完全达标,走向工作和生产岗位后需要单位给予进一步的培训才能顶岗。因此,作为我们中专电子技术专业学校和专业教师必须看到这些问题的存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规律,优化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从而强化对中专学生智能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调剂课堂教学氛围,不仅要使课程教学做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要能够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思考,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深化学生的思维深度,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智能得到提高。

3综合运用多种思维训练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专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应当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相关知识,积极思考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事物发展规律,从而进一步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维方法主要有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三种。其中,求同思维就是在分析多种事物时,探求其间的相同规律,或探寻一种能够同时解决多种问题的方法;求异思维就是从不同方面对某一问题展开分析,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或方法,并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的解决途径或方法;逆向思维就是从反方向开展假设推理,这种方法应用于对规律推断、理论研究、解答习题、改进试验等类型题目中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的导向作用很重要,不要再以教师的师道尊严来一统课堂,要通过教的积极引导来授课,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与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营建积极的教学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保障。因此,中专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引入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良好的教学氛围应当自由、开放,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平等,这样才能使教师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引导得到强化。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师生间开展良性互动,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探索的积极性,并对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此外,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不同,引导每个学生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在传授电子技术专业知识时要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从简单的基础知识向具有一定难度的复杂问题逐步递进,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这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具有极佳的效果。并且,由于教师的情绪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影响。教师就必须要注重自身修养,认真把握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态度和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5完善教学设施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中专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不仅要在理论知识水平方面加强修养,更应当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加强锻炼,因为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技能的唯一标准。因此,要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就必须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目前我国中等专业学校大多缺乏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其电子实验室内的教学器材大多较为陈旧、短缺,这极大影响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应加大对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多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实验器材。教师则应当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创建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探索环境,并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施展空间,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都得到良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吕干云,汪金山.基于Proteus的电子专业多课程一体化仿真教学研究[A]2008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

[2]叶雁群,沈锡峰,章秋平.电工学课程教学综合改革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1).

[3]朱雪彤,曹亚杰,储仪.电工电子实验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林区教学,2010(01).

[4]孙权.项目教学法在中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尝试[J].科技资讯,2009(33).

篇(5)

数字化时代,为了提高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重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按照市场的目标来培养学生,使他们站在数字化发展浪潮的前端,具有更好的职业适应性,并拥有较多的技能储备。

二、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编辑出版的实践教学仍旧停留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阶段,由此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即强调人文哲学理念、忽视实践技能训练,这种传统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地表现如下。

实践教学课程陈旧落后。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编辑出版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没有经过科学调查论证,在概念上做文章,与快速变化的业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致使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不少高校的课程设置照搬或雷同某些传统基础学科模式,例如许多院校编辑出版学开设中文专业传统必修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课程,占据了大量课时(学分)。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测试仍然采用单一的“闭卷”模式,忽视了该学科实践性、开放性与多样性的特征。针对网络化数字化环境的编辑出版具体课程普遍缺乏,与当下活生生的编辑出版业界现状关联较少。

实践教学人员“眼高手低”。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编辑出版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高等院校的编辑出版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受师资队伍人才结构的影响,已有的教师大多是从其他专业学科转业转行来的,这些教师既缺乏编辑出版专业系统的正规培训,也缺乏对编辑出版流程的实践了解。各地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尤其是部分高校在人才引进上片面强调高学历高职称,轻视有行业实践经验的人才引进,使得编辑出版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或“纸上谈兵”。有的院校因师资不足的原因,该专业学生在选修与实践方面的课程几乎没有或者仅为虚设。

实践教学设施零散低端。

多年来由于一直将编辑出版专业等同于一般人文社会学科。在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实践设施更新过慢、实验条件受到限制,在扩招形势下不少院校甚至还出现几个人共用一台电脑上实验课的现象,妨碍了编辑出版教育发展与市场现实需要保持同步。不少院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实验室主要停留在报刊、书籍的电子编辑功能上,一般只是安装常规使用的几个软件,如方正排版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缺乏较为昂贵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装帧印刷机等专业设备,弱化了网络编辑、音视频编辑、图表编辑、装帧设计的能力锻炼。因此,实践教学设备的严重残缺导致教学课程、教学人员、教学对象缺乏实践性的恶性循环。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实验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基本演示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当前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主要以演示型实验为主,实验教学类型十分单一。演示型实验是最常见、基础性的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理论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原理、理论的感性掌握,其特点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但这种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主要以书为本,注重知识验证过程,缺乏创新性、探究性和自主性。总体来看,各地高校在实验教学方面普遍存在如下状况:教学形式上单一枯燥,仅仅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内部封闭性实验教学,以灌输、讲授为特色。

三、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

编辑出版专业要相应地改革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以应对数字传媒时代对出版教育的挑战,要调整培养目标,要培养数字时代所需要的具有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出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编辑出版专业作为综合性的经世致用的学科,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新闻出版业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才能建立、完善自己的学科体系和专业特点”。

实践教学课程要凸显时代性。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专业知识界限和专业技能界限都将被更大程度地突破。需要适应数字化的趋势,建设具有自完善、自调整、可融合特性的课程架构,以保证课程设置具有更强的自身开放性与相互兼容性。提高课程更新和课程组合的灵活度,以保证课程设置能够针对业界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

数字化时代,不仅出现手机出版、博客出版、网络游戏、网络杂志、网络广告、影视出版、动漫等多种出版形式,而且传统出版物内容信息的数字化过程也可纳入数字出版的范畴。传统出版教育显然不能囊括数字出版的新技术形式和内容范畴。编辑出版专业应相应设置网络编辑出版、手机编辑出版、网页制作、图文编辑与排版(飞腾)、数字影音制作、数码图像处理、动漫游戏、版权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书业电子商务、图书营销与市场推广等新型课程,以培养既懂多种媒体编辑出版、又懂市场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实践教学人员要强化实战性。

在数字化趋势下,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师队伍普遍面临知识重构、能力再造的任务。以往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编辑出版专业教师,都需要突破自己的专业局限,需要建立跨媒体、跨学科、跨文化的思维观,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锻造较为立体化的实践能力。

编辑出版专业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建设一支既懂编辑出版理论,又熟悉实践业务的离水平师资队伍。“走出去”是指选派一些教师到编辑出版部门实习,在实际工作中熟悉编辑出版业务,了解编辑出版动态,结合典型案例开展教学活动,使之成为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家。“请进来”是指聘请全国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管理者、从业者来校讲授相关实验实践课程,可实施“校内教师+校外技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设施要注重融合性。

数字化趋势下,内容融合、终端融合、技术融合等已促使编辑出版工作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编辑方式从单一的线性编辑扩展为多媒体的非线性编辑。要培养复合型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就需要具备多元化、综合性的教学设施。

当前,实验中心的建设重点应将过去独立分散的传统实验室,过渡到以媒介融合为导向的教学与科研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上。实验中心应形成涵盖平面媒体、电子媒体、数字媒体的编辑出版整体系统。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或实践成为大系统中的一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可以充分调用各个实验室的资源,各个单元之间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流程的衔接,从而为培养数字化时代的编辑出版专业人才提供充分的条件。在这样的实验平台上,不仅能完成传统报刊书籍的编辑装帧设计等,还能完成数字多媒体如动画、游戏的创意设计、非线性编辑等。

实验教学方法要鼓励创新性。

篇(6)

国际贸易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外语听说读写,熟悉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精通国际贸易相关法规惯例,富有现代市场意识和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又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能独立完成各类企业的进出口各项环节的运作,并能承担企业的财务核算及日常管理工作,熟悉有关国际惯例和国际公约,能从事国际营销、外贸管理与对外交流工作的人才。

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简单易行的衡量标准,这是因为各大院校的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目标是一致的,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的性质是一致的。因此在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性

根据历年市场调研的结果,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定向为:面向各类外经贸企业、三资企业及其他具备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经营企业,从事对外销售及进出口货物的运输、保险、报检、跟单、单证和报关等业务工作或经营管理工作。主要的具体职业岗位为:(1)在对外经贸企业或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事对外签订购销合同等对外贸易业务活动。(2)在专业报关公司与报关公司从事报检、报关工作。(3)在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事跟单、制单、报检和自理报关业务。(4)在对外经贸企业从事专职制单的单证员工作。(5)在外运公司或货运公司中从事货物运输与管理、货运或船务等货代业务。这些岗位在一定程度上都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所以,全面反映劳动者的素质状况,应该采取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并重的制度。

二、当前实践教学环节同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分析

(一)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在外贸流程中的关系。

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主要有:外销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货运等资格证书。在国际贸易中,上述从业岗位在工作性质上都属于与外贸业务有关的从业岗位,工作内容会涉及建立业务关系、磋商谈判、货物运输与保险、商检与报关、制单结汇等整个进出口贸易业务环节。根据各个业务环节的特点和从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由不同的主考机构设置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对考试合格者颁发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外销员在外贸流程中涉及的操作范围是最为广泛的。从建立业务关系一直到最后的收汇/出口退税,这整个的外贸流程都离不开外销员的具体操作。外销员涉及外贸的操作流程包括:建立业务关系、洽谈业务、签订合同、审证、备货、商检/客检、出口仓库、报关、运输工具、交单议付、收汇/出口退税。跟单员、报检员、报关员、货代员、单证员的所有操作流程均囊括在外销员的外贸操作流程中。(见下图1)

(二)现阶段国际贸易实践存在的问题。

目前本科阶段的实践在教学方面的安排如下。

1.教学设计重理论轻实践。一方面,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学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国际投资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另一方面,从教师的队伍结构看,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没有实际从事过国际贸易工作,但他们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这在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会侧重于理论教学。同时,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校内课堂教学质量和从事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仅以科研成果的多寡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否进行实践教学则往往不在考核之列。

2.操作方法与教学内容简单。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在校内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学生分别作为进口方和出口方,处理外贸业务。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所以实践能力提高得较慢。同时,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交易磋商与制单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解决整个贸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制单也只是根据已给定的信用证填制提单等相关单据,对如何开立信用证则讲解甚少。这些都导致学生在遇到实践问题时束手无策。

三、加强操作性实践技能训练的措施

(一)改变实践训练方式。

操作性技能的训练与实践国际贸易业务环节复杂,涉及进出口询盘、商务谈判、价格确定、运输保险、报关报税、进出口检验、合同拟订和各种往来单证的审核,专业性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操作有很高的规范性要求。如果大学毕业生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就很难适应国际贸易业务的多元技能要求。如此繁杂的业务环节和严格的操作规范,简单的过程讲解和原理介绍很难达到系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目的。目前操作性技能的训练软件基本上是以流程方式为主,在既定环境下填写规范的内容。虽然学生摆脱了枯燥的“作业模式”,但是因在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只是机械地填写,并在填写完毕只能自己与标准答案对比,只是起到练习的功能,无法实现横向对比,难以产生竞争的观念,反而会使学生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该种训练的结果只是使学生成为“流水线线下的熟练工”,在实践中也难以充当“创新性”人才。因此将传统静态表格形式的课堂作业转化为动态、仿真的国际贸易流程,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入竞争观念,进行各种贸易流程模拟。这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动查找技能操作上的失误,并主动寻找改正方法,否则其将在虚拟的环境中失去交易机会或者承受巨额的损失。

(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操作题作为实训的内容之一。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课程性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1)课程性实践教学是指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2)集中性实践教学(或称综合性实践教学)是指需要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论文)等。我认为应该打破这种简单分类,应该在每学期根据所开设课程和所要安排的资格证书时间来加强实训的内容,这样对理论学习起到有效的巩固作用,并且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同时能降低学生考试成本。

(三)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运用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指导,具有较好的可执行性和预期效果,但是我们还应当建立一支技能和素质水平较高的“双师”队伍作为教学的实施保障。在培养国际贸易“双师”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引进加培养的方法,首先,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有丰富经验的外贸人员充实教学队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其次,可以将专业教师派驻到企业去,进行下厂实习,在实践中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和课堂进行改革,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四)建立校企合作,让学生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的模式划分主要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方案中的时间、空间和组织要素的不同组合为依据,主要提倡用“学年分段”及“2.5+1.5”工学结合模式。“2.5+1.5”即学生前两年半在校学习与实训,后一年半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并与就业紧密相关,这是校企合作中最普遍的形式。这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企业的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丽.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323-324.

篇(7)

[教材简介]

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冬日寒夜,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浑然忘我,沉醉书房,啃读诗书。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涌的情感,毅然挥就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告诉小儿子子聿做学问的道理。这首诗就是其中的第三首,短短的四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诗的前两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陆游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言切切,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是做学问的诀窍。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目标预设]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品味诗句的大意,努力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语文阅读,“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所以在教学中,我还适时地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布置课外阅读的任务,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延伸。

[设计思路]

《冬夜读书示子聿》寓理于诗。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诗意,我采用了“适度延伸”的方法:如由“古人学问无遗力”,交流古人勤学的故事;由“纸上得来终觉浅”,联想到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等。

这首诗还在一个特点,就是比中明理。在教学中,我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领悟事理一是“少”与“老”的对比:古人读书不遗余力,十分刻苦,少壮时下了苦工夫,到老时方能有所成就,可见做学问多么艰辛不易;二是“知”与“行”形成对比:少壮时下苦工夫读书,固然可贵,但如果止于读书,到后来未必有成,要获得真“知”,关键在于“行”,必须亲自实践。

[教学过程]

(一)轻松谈话,引入课题。

1、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爱国主义诗人,你知道那些?(自由畅谈自己所了解的爱国诗人)

2、关于陆游你知道多少?(联系第四课学过的《示儿》来谈陆游,感受他的爱国情怀。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诗,今存九千多首,荣登中国古代诗人诗作数量之最。)你还背过哪些陆游的诗句?

3、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陆游的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题目中有个生字,指“聿”,是哪些字的一部分?该读什么音?子聿是陆游的小儿子。

引导讨论:诗题中心词是什么?“冬夜”点明了什么?“读书”则交代了当时的环境。“示”可作什么理解?他在读书时会把什么感受来告知儿子,教育儿子呢?下面看诗的内容。

(二)适度拓展,理解诗句。

1、反复诵读。

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熟读古诗。

2、自主学习。

(投影出示关键词语的注释,学生借助注释)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始”,才;

“终”,到底、毕竟的意思;

“绝”,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亲自;

“躬行”,亲自实践。

3、畅谈感悟。

从陆游的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入相应的诗句)

4、拓展理解。

第一句:指名学生背出第一句,由“无遗力”引出成语“不遗余力”,引出古人学习十分刻苦。交流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囊萤映雪……)综合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简单讲一讲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切实体会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第二句:指名学生背出第二句,由“少壮”到“老”引出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三句:背出第三句,理解“纸上”、“浅”,由“纸上”联系“纸上谈兵”中的赵括为什么兵败如山倒?再说出这句诗的大意。第四句:指名背出第四句,理解“绝”“躬”再说出句意。5、创意表演。

表演要领点拨:陆游为什么要说这番话,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子聿听完后会说些什么? (同桌互练,注意人物语气和态度,以此加深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三)运用对比,感悟道理。

1、抓“少”与“老”,体会学习要孜孜不倦。

“少壮工夫老始成”要使年老的时候有所成就,年少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无遗力的学习?(结合古人的学习,来谈今天的学习)

可结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等诗句来感悟,将短短的七个字读厚起来,随之学生的体验也就深刻起来。

2、悟“知”与“行”,明白读书学习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结合刚才“纸上谈兵”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谈谈感受:赵括如此精通兵法,为什么会打败仗?引导学生认识到读书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3、从“古诗”到“生活”,进一步明理。

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这首诗。

学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引导从教师、医生等各行各业的人身上总结得出: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四)课外延伸,加强阅读。

1、陆游的诗作很多,课后搜集几首,读一读,试着把它背下来。

(推荐阅读:《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书愤》)

篇(8)

1.师资提前储备的意义。根据对某工种、某技术或某工艺潜在优质培训市场的预测,提前计划安排,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较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关键技术、操作技能、收集相关资料等来筹备软性培训条件,一旦市场成熟马上就可以招生培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师资提前储备。师资提前储备所涉及的技术和工艺是处于普及较少或没有完全普及状态时,经科学预测,非常可能在一段时期内迅速普及和推广,因而用户会产生培训需求。

2.师资提前储备的必要性。短期职业技术培训有别于学历教育,它要求时间短、见效快,紧跟新技术和新工艺,满足各种培训要求。所以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不仅要能把握眼前的市场,还必修强化师资超前储备,筹划未来市场,使培训始终充满生机。当然,师资提前储备也是有风险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并且不一定所有的储备都能用来办成相当数量的培训班,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者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比较晚,这就取决于提前预测的科学性。

3.师资超前储备方向的论证。师资提前储备不进行论证就可能是盲目的,会造成人力、资金和时间的浪费,它要求培训者随时观察追踪技术理论的动向,了解当前技术的应用情况,某项技术首先应用的地区在哪里,国外应用的情况,发达地区应用的情况,开展普及的可能性有多大,普及的范围有多大等。某项技术或设备应用普及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它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大小,同时,还应考虑某地区的客观条件是否符合应用要求,再者应注意国内部门在环境等方面对该技术或设备的舆论导向。再就是到普及应用的现场去征求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对该技术或设备的看法,从而综合论证是否会在合适的时机产生大的培训需求,继而确定师资提前储备的可行性。具体可以综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进行论证:一是某项技术、工艺或设备已经在哪些地区开始应用并处于推广阶段;二是通过媒体收集权威专家对该领域应用状况的评价及展望;三是结合本地的气候条件、工农业生产状况、科学技术消化速度的快慢等因素分析该技术、工艺或设备在本地区普及应用的可能性;四是和本地区的工程技术专家座谈,展望该技术、工艺、设备对该领域投入应用的信心以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五是了解和研究该领域与本地区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适应性。

二、职业培训特色教材建设

1.特色教材应适应时代需要,突出现代职教特色。首先应体现职业培训观念的现代化。目前,职业培训所面对的培训对象主要是企业的技术工人,而技术工人需要不断地在知识上更新,技能上提高,因此,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其次体现职业培训手段现代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教学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转变,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多媒体课件也将成为现在教材的主要附件,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篇(9)

2实践教学的培养体系

2.1第一层次

让学生成为认知与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此层次的实践教学需注意的要点是:补充学习工艺知识、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具备相应的工作作风。此层次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实践教学过程中需以真实产品为依托、需让学生在真实产品的制作过程中保证质量、需让学生了解先进的专业前沿技术。

2.1.1实践教学应包含的基本内容

(1)安全知识:包括用电常识,安全用电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有消除隐患的能力、有预防为主的思想。(2)焊接技术:包括焊接机理的概念,了解焊接的种类掌握焊接的操作方法,熟悉焊接的质量标准,知道怎样的焊点才具备可靠性。(3)元器件选择、测试与应用:掌握元器件的分类及各分类的封装形式;了解各种元器件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掌握元器件的检验标准,并能合理选用元器件,且能考虑到相应的成本以及能考虑到电路中元器件应具备一定的可靠性。(4)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造:能了解印制电路板的功能,熟悉印制电路板的发展历程,能在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中做到规范、合理、可靠、可行,能手工制作出印制电路板,并熟悉批量生产的相关流程。

2.1.2实践教学应突破传统、引入现代高科技技术知识

在此层次的实践教学中,需让学生深入学习世界主流工艺技术——SMT表面组装技术,它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

2.1.3实践教学中应引入业内行业标准

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还应引入业内的行业标准——IPC标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通过实施IPC标准,电子产品将具备更好的性能及更长的使用寿命。所以,IPC标准在学生们的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它能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焊接技术,能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要求,增强学生们的岗位适应能力。

2.1.4实践教学中的实习内容应结合

真实产品学习、还应强调商品概念实践教学中实习产品选择的标准:第一是完整、具备实用性;其次是外观时尚、功能时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需具备低廉的价格,还需考虑实习的成本。

2.2第二层次

让学生成为综合设计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师的素质,期待毕业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此层次的实践教学需注意的要点是:加强综合设计训练、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团队精神、能拥有整体工程意识。此层次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实践教学过程中需将软件硬件相结合,需真刀真枪地对工程项目进行完整的设计与制作。(1)实践教学中应包含电子EDA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真正地熟悉工程师产品设计的整个流程,才能让学生们体验到作为一名工程师的整体意识、全局意识和团队意识。(2)实践教学中可采用课、赛结合的独特方式进行,让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技能竞赛,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并让他们在各种技能竞赛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培养他们的工程师素质。(3)实践教学中可进行课程改革、并开展相关工程师的认证对电子技术课程、电子工艺课程、单片机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并针对这些课程开展电子工艺工程师、单片机工程师的认证工作。

2.3第三层次

让学生成为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学生拥有高新技术与职业技能,让其毕业后能从事应用研究工作此层次的实践教学需注意的要点是:熟悉现代科技、高新技术的相关知识,能在实践应用中研究创新、具有创新意识、能从事研究工作。此层次实践教学的关键是:能参与项目研究、能在应用课题中发挥所长、能将多种学科进行交叉应用、善于创新。(1)实践教学中可开设多门新技术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业余学习。(2)实践教学中可充分结合研究项目、应用课题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前沿科技的魅力。(3)实践教学中可组织开展创新科技竞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10)

二、跨文化设计在数字交互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其一,善于运用“权力距离指数”设计数字交互产品。“权力距离”指的是不同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距离。在“权力距离指数”相对较高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更加认同“由权利造成的社会阶层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一定论,与此同时,上层社会具有更高的话语权,而普通百姓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沟通、发言的合适机会,并对这种差异性社会现象保持沉默。而在“权力距离指数”低的民族文化中,社会各阶层之间强调人人平等的和谐相处理念。以下笔者以瑞典的学校官方网页设计为例,阐述“权力距离指数”在数字交互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瑞典的“权力距离指数”很低,其隆德大学的官方网页设置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其整体设计模糊了社会高低阶层之间的界限,更加注重平等。因此,在数字交互产品设计时,设计者一定要合理运用“权力距离指数”,打造民族特色浓厚的数字交互产品。其二,“个人身份的认同”是跨文化设计的重要内容。“个人身份的认同”包含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两种不同的价值理念。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对,它更注重在自身价值实现的前提下达到最大限度谋取利益的目的,而集体主义中的成员更加懂得相互照顾,更加忠于成员、忠于组织,拥有更强的集体责任感。在文化差异性方面,日本同中国相似,都具有极强的集体主义思想。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对数字交互产品设计方面影响较大。以博西家电旗下的洗衣机界面设计为例,其设计以前更多地体现出典型的个人主义色彩,中国人使用不太习惯,而基于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和生活特征改进后的界面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洗衣机销售也更畅通。其三,巧用“不确定性回避”践行数字交互产品设计。“不确定性回避”是指人们对未来不确定因素和模糊态势所感受到的威胁程度,以及对于这种威胁感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在“不确定性回避”指数较高文化背景下,人们往往抱着开拓新文化的积极态度;反之,人们会适当规避风险,不与其正面交锋,甚至学会忍耐并接受异样的文化形式。

上一篇: 中医基础研究 下一篇: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反思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