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31 16:37: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1)

如果把舞蹈表演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输出和吸收的过程的话,那么,无论教师对学生的愿望有多美好,无论教师多么想把全部的知识奉献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永远只有一半的权利,那就是输出的权利;教师的付出能否得到好的成效,所教的知识能否输入到学生的体内,能否被吸收,让知识成为孩子自己的财富,却是由不得教师的,因为输入和吸收的权利在学生一边。也正是因为这样,只有当学生自己愿意学习、需要学习并喜爱学习时,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舞蹈表演教育的真谛实际上在于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情,要让学生有深刻的舞蹈肢体感受和体验。这个道理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不容易。

一、舞蹈表演教学的重点

舞蹈教学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形体气质,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身韵的舞姿、步伐、造型练习中发挥想象,加入信念、交流、感受等表演元素,从而使自己个性化的表演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一个训练有素的演员,在舞台上的举手投足都会让人感到美,同时也让人觉得总带着那么一种味儿,一种韵律。一般人都能感觉得到,但却不一定能说出所以然。其实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

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不可否认,在舞蹈表演教学中,基本功的训练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舞蹈表演教学又要求元素性动作的高度统一、谐调,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这就需要乐舞融合。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舞蹈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人们不断探索舞蹈表演教育教学方法,多年来,舞蹈表演教学也不尽相同。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的投入舞蹈表演,更好的把握肢体美,人们不断探索应试教学的实践之路。转变教学思路、明确目标、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肢体表现力成为现阶段舞蹈教学的重点。

二、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与教学实例

1.音乐激发学生的舞蹈表现意识

通过音乐渲染,可以激发学生的舞蹈表现意识。每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都有自己的特征,比如芭蕾的“外开”“伸展”和足尖技巧,印度舞变换多样的手势和眼神等。舞蹈表演中主要以演员在一定节奏中的形体动作指事造形、表情达意、展示情节。

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音乐伴奏调动舞蹈中的“即兴表演”来加以训练,使学生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要学会灵活地、综合有机地运用表演元素。在表演中,人物的举手投足、喜怒哀乐等形体动作的表现与生活中并无两样。在用舞蹈来进行艺术表现时,舞蹈中要模仿一些生活动作,这时学生可将自己对乐曲的想象与感受融入舞姿、步伐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音乐调动学生舞蹈表演的情感融入

舞蹈是形体动作的艺术,舞蹈教学是为了学生在学习后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进行舞蹈艺术表演。在舞台表演中人物的表情是难以控制的,舞蹈演员对如何能把握好情感,将之真实生动的运用在舞蹈中是相当难的一件事。于是对于舞蹈表演而言,音乐的融合就不仅仅是一种伴奏,也不仅仅是机械的节拍,而是在表现情感、表达艺术等更深层面上的和谐一致。中国大部分舞蹈表演的形式是边歌边舞,舞乐一体,这其中的作用就是使舞蹈表演者在舞台表演中能够更加深入地融入自己感情,使表演生动、肢体表现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舞蹈本体的视角来看,乐舞融合之后的“和谐”贯穿于舞蹈编创和舞蹈表演的始终。在教学练习时强调随乐声调整手、眼、身、法、步法的各种表情状态。可以专门设计不同音乐,来对身体不同部位进行练习,以提高身体的默契与表演的真实性。舞蹈演员必须深入音乐情感,通过自身情感变化来表现音乐的表情。在调动情感的方法上最重要的是去体验规定情境中的乐舞状态。

3.乐舞融合教学实例――芭蕾舞教学与天鹅湖舞曲伴奏

随着舞蹈教学的发展,钢琴伴奏在舞蹈表演课堂上越来越受关注。舞蹈动作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对舞蹈伴奏音乐的要求有所不同。芭蕾舞是一种优雅、舒缓的舞蹈,其中最为著名的音乐是天鹅湖钢琴伴奏舞曲。

在学生完成了芭蕾舞基本功课时后,老师可先安排学生观看天鹅湖舞曲录像,学习专业舞蹈演员的整台舞蹈表演,再对学生进行音乐舞蹈训练课,通过钢琴音乐伴奏,把基本动作有机连接,让学生体会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再现。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抓住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旦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利用课余时间自己不断练习,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舞台上真正的舞蹈表演,不是舞蹈加音乐或是音乐伴舞蹈,而是“舞中有乐,乐中有舞,水融,浑然一体”。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虽是不变的,而舞者却是鲜活的,舞蹈表演与音乐融合是富有弹性的。

三、小结

舞蹈表演教学离不开音乐,音乐表现是舞蹈创作的源泉。好的表演者能用舞蹈活化音乐,让观众观看时不但耳朵和眼睛得到享受到,内心也是一种享受。旋律是舞蹈的灵魂,节奏是舞蹈的骨骼,只有使音乐和舞者配合得更好,表演才能够更为完美。

参考文献:

[1]罗嘉.浅谈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性[J].湖北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2008(02):136.

[2]张芳.浅谈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中的二次创作[J].辽宁高

职学报,2008.(01):95-96.

[3]崔新琴,陈.感觉与敏锐――现代电影表演理论研究

(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415-428.

[4]史影.论钢琴伴奏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戏剧文

篇(2)

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来的节拍或歌唱相伴和。在《乐记·乐象篇》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在汉代《毛诗序》中也讲了这个道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原苏联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也说过:“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

看完舞蹈大赛,使我感触颇深。我想,作为一个出色的舞蹈艺术人才,不但要具备娴熟的技巧、出色的表演能力, 同时音乐修养是决定它能否在更高层次中升华追求的必备条件。中国舞蹈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作了验证。他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他并且公开宣称自己曾从《义勇军进行曲》中“获得舞蹈形象”,他还指出“就是一个无伴奏的舞蹈,虽然没有声音,但他从无声中也有一种节奏动作,会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

古人曾说:“乐舞合一”,音乐通常是以音响为其表现的物化形态,而舞蹈主要是以肢体动作为其表现的物化形态。音乐和舞蹈从诞生之初就有着不解之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融,密不可分。

音乐是通过丰富的肢体及感人的旋律等音乐语言来表达情思的听觉艺术。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抒发内心情感的视觉艺术。一个是有声无形,一个是有形无声,这个差异使两者之间产生天然的互补性。“动作、手势和舞姿是可见的音乐、可见的歌唱”,它们水融,密不可分,宛如艺术百花园中的并蒂莲,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如何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使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语言结合得更加紧密、相映生辉?这给我们舞蹈教师提出了需要认真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浅谈一下我的体会与认识。

1 音乐美感与舞蹈教学的关系

音乐美感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舞蹈课堂中,舞蹈教师承担着指导和培养学生的任务,他们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和掌握舞蹈艺术最基本的技术外,必须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表演意识和情感意识,在这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审美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特别是那些初涉舞蹈领域的学生,不但缺乏舞蹈的基本知识,更谈不上对音乐在舞蹈中的美感认识。所以,强调音乐美感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审美意识的培养。

2 选用合适的舞蹈伴奏音乐

在舞蹈教学中,选用合适的舞蹈伴奏音乐是对学生进行最直接的音乐教育和天长日久、潜移默化的音乐熏陶。我所选用的伴奏音乐与每个训练动作的旋律是否和谐,节奏是否准确,情绪风格是否吻合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基础能力的增强和音乐修养的提高。舞蹈伴奏音乐不仅仅是对舞蹈动作单纯配合,只起一个打节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音乐的情绪以至于内在的风格、韵味都应和舞蹈动作相吻合,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性质和训练目的,是指在有鲜明的较高质量的音乐启发下完成这些动作。

在一堂课中,要完成包括训练动作、舞步练习及一些舞蹈组合等内容。这些动作的性质、特点各不相同,要求选择的伴奏音乐也要节奏鲜明、各具风格。例如:想把杆动作蹲、控制这类动作,目的是伸展、拉长腿部肌肉,训练腿的柔韧性和控制能力。为这种幅度较大的动作选择音乐,适于选择那些旋律线条长、音乐律动在舒缓之中有起伏,曲调优美流畅的抒情曲。例如:《少女的祈祷》等。而小踢腿、弹腿小跳等动作,训练小腿的弹性和爆发力,动作敏捷有力,所选择的音乐就应是轻快、活泼,节奏频率快,顿挫鲜明的乐曲。例如:《贵夫人之骑马》等。虽然舞蹈基础训练的每个动作有每个动作的训练目的,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对音乐的理解不同,相应也选择不同的伴奏音乐。例如:我为小学生选用的音乐是《小雪花》、《海鸥海鸥》。这样不仅达到了训练目的,也提高了他们的音乐感觉。

总之,舞蹈伴奏的音乐必须以动作的情绪风格协调统一,力求舞蹈动作各有特点,伴奏音乐也要与之相适应而各有特色。

3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是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舞蹈大师乌兰诺娃曾说:“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确定了我的一切舞台行为。”日本的松山树子在《我也芭蕾》一文中谈到:“一个舞蹈演员,倘若没有敏锐的音乐感是跳不好舞的,也不能使舞蹈富有无限的魅力和高度的艺术性,更不能带给人美的享受。”

首先,音乐素质对舞蹈教学最大的影响就是节奏。“节奏是各种音乐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等联系到一起?那就是节奏。节奏,是它们的“公分母”。舞蹈教学中,学生的节奏感对舞蹈动作的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他的协调性很好,表情很好,对音乐有很好的感觉。就好象一幢大厦,外表实际美观,布局合理,装修精美,但没有最基础的东西,地基,它会怎样?

我曾教过一个节奏感很差的学生,她的条件很好,无论从身材、动作协调性和学习态度上都非常好,但节奏感差,经常踩不到点儿上去。看她跳舞我总是很紧张,担心她赶不上节奏。在给学生排练踢踏舞时,孩子们的音乐素质差这一点,一下子全暴露了出来。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切分音,不知道什么叫三连音,甚至不知道一个二分音符的时值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由于学生们音乐素质跟不上,给舞蹈教学增加了不少困难。为了使教学能够顺利的进行,每次训练时,我都增加了音乐教学的内容。我利用学过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带领学生们说歌谣、做游戏,利用身体各部位发出的声音做节奏的练习。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节奏感,他们还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许多音乐知识。

除了节奏感外,对音乐的感觉也是音乐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我所教的学生中,由于音乐修养水平的差异,使他们在课堂中接受新动作的快慢能力及完成动作的质量出现较明显的差别。有的学生学过钢琴或其他乐器,喜爱音乐,受过一些音乐基本训练,在学习新动作时就能在乐曲的意境中较好的找到舞蹈感觉。而接触音乐少、音乐素质差的学生,接触动作时相对就慢些,在音乐中找不到动作的节拍,要靠不时喊口令,数一二三四,才勉强的合上拍子,动作的旋律美感也差。

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在舞蹈教学中,我增加了欣赏的内容。不是简单的欣赏音乐,而是把优秀的舞蹈作品与它的音乐结合起来欣赏。首先,我把要欣赏的舞蹈音乐录下来,让学生听,让他们边听边感觉。听完一遍后,给学生们出几道思考题:你感觉这首曲子是什么样的情绪?都有一些什么变化?哪是?它想要表现的是什么?通过这些题目帮助学生分析和掌握音乐的结构、特点、情绪等。然后在听,听完后在出一些题目:如果你来跳这个舞蹈,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这个舞蹈的场景是怎样的?你会用怎样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舞蹈里的角色?等到学生们对这首曲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觉以后,我就让他们观看舞蹈录像,让学生对照一下,自己所想与舞蹈的表象是否一样,有什么差别。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并让学生看到了音乐与舞蹈之间的联系。

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演奏乐器,什么乐器都行,以使学生对音乐有更多的接触。

不难看出,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在舞蹈学习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直接影响舞蹈教学质量的问题。在舞蹈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音乐修养的培训实在是非常必要的。完成这一工作,是需要学校、音乐教师、舞蹈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的学生自身的努力。我们力求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用较高的舞蹈音乐作品,去帮助学生完成舞蹈动作,提高他们的技能技巧,训练他们身体的各部分能够灵敏的、准确的适应音乐的各种速度、节奏、音色、力度、句法、情绪的变化,从而自如的用形体、用舞姿、用眼睛、用肌肉,甚至调动每根筋骨去生动的表现音乐作品。

篇(3)

一,从音乐的理解来发挥舞蹈的表现力,主要是通过音乐对舞者所产生的感觉,即舞者心理、生理影响。本文即

对音乐在舞蹈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做出阐释。

1.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1.1 音乐诱发舞者舞蹈时的灵感

舞者在舞蹈时的灵感来源于舞者对旋律及节奏的理解和想象,因为人的神经中枢对听觉刺激作出的心理反映是有规律的,不同的听觉刺激往往诱发不同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既能引起人的联想,同时又能激起人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的抒发,使舞者在舞蹈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情景交融的心灵感应,激发出内心的情感与想象,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邃的舞蹈意境,使整套动作产生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思路的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意境是一种“情与理”、“形与神”的统一,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以意蕴、情趣取胜。舞蹈是“形动于外而精于内”的表情艺术,作为舞蹈的表演者应了解音乐和舞蹈的深层含义,从而激发内心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遂的意境,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身体动作表现出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

在舞蹈中,舞者不仅要表现音乐节奏,更重要的是再现音乐内涵,如果音乐可以单独、完整地使观众领会到音乐的意境,那么舞蹈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必须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听觉来显示激情,作用于人的感官,激发灵感和冲动;通过视觉来表达情感,体现风格、烘托气氛。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将客观与主观相熔铸。换言之,就是音乐的内涵与舞者的形体律动相结合,只有这样能才将自我与观众带进美妙的意境之中,对欣赏者产生深刻持久的感染力。

在舞蹈表演或比赛中,舞者只有准确、细致、深刻地领会音乐的内容、体裁、风格、特点等,在舞蹈时才能充分激发灵感,通过听觉来显示激情,通过视觉来表达感情,这样才能将自我和观众带入美妙的意境。如果一个舞者不能了解音乐的内涵,也就无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就没有舞蹈美。动而不抒,舞而无情,蹈而无感,充其量也不过是机器人的模拟而已,从根本上失去了舞蹈的意义。

1.2 音乐对创编、设计舞蹈动作具有诱导作用

音乐可以使人产生联想,音乐节拍的强弱、节奏的轻重、音调旋律的谐美、音乐的浑厚悦耳,会产生同动作和事物的联系。因此,根据音乐的这种特点,能激发对动作创造的灵感,激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灶之间产生多种形象联系,进而能更美、更好地创造出与音乐相适应的舞蹈动作来。

1.3 音乐能起到加强动作记忆的作用

舞者在舞蹈练习过程中,会产生对舞蹈动作的运动形式、方向、速度等记忆,以及对身体各部分移动的位置和距离的记忆等。虽说提高运动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从某种角度来看,音乐旋律与节奏能起到强化动作记忆的作用,有“重现”和“再认”的功能。因为认知神经中枢对听觉刺激作出的心理反映是有规律的,它可使大脑皮层中形成一定的联系,并由此产生不同的情绪回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为了表演和比赛我们编排了一个摩登团体舞(由8对选手组成,在约5分钟的时间里,将5种舞蹈在变幻莫测的队形变动中编织出丰富多彩的图案),表演任务结束后,因长时间没有组织练习(近6个月),当再次需要表演时,学生们几乎把所有动作和队形都忘了,仅记得零星的几个动作,不能完整地连接,然而当听到团体舞的音乐时,学生们立刻识记起很多动作,那段舞曲自己所处的位置及动作等,是原本很难识记起的动作,在音乐帮助和引导下,学生们迅速恢复起记忆。

1.4 音乐在舞蹈中教学的协调作用

音乐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具有直接协调教学气氛、教学情绪和形体动作的作用。

1.4.1 音乐在舞蹈中教学的辅助作用

舞蹈以发展节奏为中心,以自然动作为基础,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在教学中所选用的乐曲,有的轻歌漫舞,有的激昂热烈,有的华丽优雅,使和低潮、紧张与舒缓相辅相成;音乐的旋律感、节奏感、力度音色、结构特性和气质以及内在冲动和运动时对人体的情感变化、人与人体运动的影响,都直接对舞蹈教学有着极大的启示,辅助和协调作用。

当音乐的前奏响起,随着旋律和节奏的共鸣,会产生一种跳动的富有节拍的氛围,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动起来,进行舒展大方、刚劲柔和、活泼优美的形体运动,使身体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从而使教学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1.4.2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协调动作

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协调体育舞蹈的动作。优美的有节奏的旋律,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让学生在练习中充分体会音乐伴奏带来的愉快,使那些学起来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变得和谐而有情趣。如动作不协调,该动的部位不动,不该动的却动,就会使原本非常美的动作看起来别扭,舞者自己也感到不舒服,因此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而音乐的强弱节拍就可以让学生知道哪些动作在强拍上动,哪些动作在弱拍上动,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而且可以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力,发展学生细腻的艺术感受力,增强自信心。

2.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影响

2.1 音乐对舞蹈表现力的影响

舞蹈的音乐之美有助于舞蹈意境的展现。舞蹈中的音乐既可成为舞蹈者吐露情思的主线,又可感染观众共同投入到舞蹈表现的意境之中,令人心驰神往、遐想万千,尤其能够充分表达那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微妙情感,恰到好处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利用音乐节拍的强、弱、急、缓,充分展现动作的艺术风格的能力,哪怕是一个小小动作也应要求到位。如果表演者能够做到把自己融入音乐之中,就是“入境”,再通过动作表现出来,那就一定是出色的。当然,动作的表现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刻苦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用心去体会、去感觉就更为重要。

2.2 音乐旋律对舞蹈的影响

旋律是音乐最主要的要素与重要的表现手段,它表现特定的内容与情感。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音乐的内容、体裁、风格、特点等主要是由旋律体现出来,不同时代、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往往可以从旋律区分出来。

总之,音乐旋律对舞蹈的影响是深远的。如热烈奔放的旋律中必有豪情;舒缓优雅的旋律中必有柔情;轻柔飘逸旋律中必有温情。没有情感,便没有舞蹈。

2.3 音

乐节奏对舞蹈的影响

节奏是指不同长短时值等音符有组织的序列。它犹如人体骨骼作用于人体,能使乐曲体现出不同的情绪和风格,是音乐形象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舞者是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变化来表现其舞蹈内容和情绪的,而节奏是体现力度、情感的基础,舞者只有准确地把握住节奏,人体线条的流动和情感流动才能水融地结合在一起,各舞蹈动作才能在方向、力度、幅度、速度等方面显得更有性格、特点和意义。而在有些人看来,音乐的情调、情绪、情感都可以不管,不论是快节奏还是慢节奏,只要合上舞蹈动作的节奏就行,就是一种舞蹈动作什么音乐都能跳,就算是这样的音乐与舞蹈结合了,岂不知像这样机械的、牵强的凑合就像是一颗树上挂满五颜六色各种瓜果,尽管看上去还像那么回事,可是果与枝并无任何联系。如用极快和极慢的音乐节奏舞蹈都将会失去它的本来意义,太快显得其动作不是那么“井然有序”,太慢则感觉不到动作的完整性。

结论

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给舞者对舞蹈更好的表现,也是对舞者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提高,音乐在舞蹈中,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激昂的舞姿,更能给使舞者在舞蹈中培养节奏感、韵律和审美观,从而激发对舞蹈的理解能力,激发舞者的情感,使舞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给舞蹈注入新的活力、生命。

参考文献:

[1]何迈.审美遍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篇(4)

    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舞蹈的潜力,如幼儿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马上就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听到进行曲马上会学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起步来。幼儿对常接触的熟悉的形象特别感兴趣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但这种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欲望不持久易转移,所以老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的萌芽,创造条件不断地给予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地发展。带幼儿到户外散步时,教他们一些有关美丽大自然的小舞蹈,《花开》、《树叶飘飘》、《小鸟飞》等。这些舞蹈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音乐是灵魂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不仅是教会幼儿舞蹈动作,而且让幼儿在学习舞蹈艺术的同时逐步了解音乐世界。告诉幼儿音乐是舞蹈的好朋友,会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重复听音乐,让幼儿熟悉音乐并喜欢音乐,通过多次聆听和动作练习,让音乐和舞蹈成为幼儿自己所熟悉的‘东西’,这将有利于教学、训练和排练。使幼儿舞蹈艺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舞蹈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过程就是以教师为一极,幼儿为另一极的交互作用过程。努力创造一种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到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才能激发幼儿对舞蹈活动的兴趣。

    1、 作为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和儿童观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效果。我经常引导他们向周围的哥哥姐姐学习,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吃苦是为了什么。还告诉他们“苦尽甘来”的道理,只要努力拼搏,汗水、泪水都不会白流。

    例如:很多孩子刚参加训练时,一到下叉、下腰就打怵,有的不愿意做,有的则不用心做。我就选出动作做得较好的孩子来做示范,让大家用掌声鼓励她。这一举动激发了每个孩子的好胜心,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大家都非常卖力地练。

    2、作为教师应有丰富的感情

    老师的感情对于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因为一个教师绝不能是一个冷漠的人,人们常说幼儿教师是一个长不大的女孩。总是嘻嘻哈哈似乎不懂得什么叫烦恼和忧愁,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但在教师们的内心深处,深深体会到事业、孩子在生活中给我的感受是无穷的乐趣。

    3、教师要用对音乐舞蹈的浓厚兴趣来感染幼儿  作为音乐教师,应让孩子发现你,感知你也是喜爱、热爱音乐的,这就需要你在每次的音乐活动中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而又要把这种兴趣去感染每个孩子。所以每次排练,教师应以一股激情,和幼儿一起跳呀、唱呀,用优美的动作渲染幼儿。

    “注重教学过程”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尊重首创,使幼儿成为主动发展的人。

    大家都知道,舞蹈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尤其是创编出与众不同的动作那就更难了。

篇(5)

一、唱游课中舞蹈的作用

世界在飞速发展,教学改革日益朝深层次推进,音乐教学不仅要迅速加入改革行列,更要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这对于所有从事音乐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小学音乐教育是优化人才素质、向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唱游教学是继承了我国传统音乐教学实践中合理的经验,借鉴外来音乐教育体系中符合我国国情的内容和方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音乐多种要素的感知力,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力,是培养学生的乐感,节奏感和美感的一种有效的科学手段,能引起学生的音乐兴趣,并在游戏中感受、表现音乐。而游戏和表现最直接的形式就是舞蹈,古人说:“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学习歌词时舞蹈的作用

歌词与音乐的关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词、曲关系。而歌曲就是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好诗不一定都能成为好的歌词,但是好的歌词一定是一首好诗,所以理解和记忆歌词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歌词熟记是一大难点,因为一年级学生刚开始还不认识字或识字很少,不能看懂歌词。并且儿童具有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认识了解客观世界,如何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理解并记住歌词呢?可以将每一句歌词用一个形象的舞蹈动作表示。例如在教《蒲公英》一课可以简单的用四个动做表现全部歌词,草地上风儿吹,用双手做小草被吹的动作;蒲公英打瞌睡,双手并拢放在脸旁做睡觉的样子;梦见怀里小宝宝,做哄小宝宝动作;变成伞兵满天飞,双手做漫天飞舞。学生非常有兴趣,很快就记住了歌词。

唱歌的声音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因此,使他们唱得美,唱得动听,这同样是教师必须经常注意研究并加以解决的课题。根据低年龄儿童的思维特征,在歌曲内容、旋律和节奏的指导下,精心设计直观的动作正是解决声音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直观性矛盾的有力措施,在舞蹈动作中把抽象的声音具体化、形象化,使儿童在动作中感知旋律,在动作中认识节奏,在动作中接受音乐,从而达到以动助唱的目的。例如,在教《种瓜》一课时,指导学生反复听唱《种瓜》,反复体会,发挥想象,自己设计出“下种”、“浇水”、“发芽”、“开花”、“抱瓜”等一系列形体动作。然后,由一个人扮演“种子”,二个人扮演“种瓜人”,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三个人),在“种瓜”音乐伴奏下,学生边唱边表演“种瓜”的游戏,在一次游戏做完后,教师进行简单讲评,然后相互换角色,再来一次……学生在唱中动,在唱中玩,在唱中游戏,同时也在这种唱游中自然而然学会了准确地、有表情的演唱《种瓜》这首歌。

三、学习歌曲时舞蹈的作用

充分把握学生表现欲望强的特点,与音乐作品固有的强烈感染力相结合,来激发学生情绪,走出单一唱的形式,创立以“唱、动结合”的音乐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根据乐曲指导学生进行舞蹈性的表演,或根据歌词设计动作,让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傣族歌曲《大白象》时,要求学生表演大象、小猴、小兔、狗熊、小山羊等。表演能力好、差的学生相结合来分组上台表演,教师逐一讲评,学生看到自己的表演动作得到承认,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对歌曲的内涵和所表达的音乐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舞蹈动作大多数来源于现实生活区,如:“咔嚓咔嚓火车开,咔嚓咔嚓向前跑”;“雁儿飞,排成队”等等。因此,凡是唱游中反映的是小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就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启发他们积极地思维,鼓励他们大胆的创编。如:在教歌曲《洗手绢》时,教师可用手绢做出揉搓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再让他们创作《洗手绢》的动作,进行歌表演练习。

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当以唱为主,唱占主导地位,唱是舞的依据,唱的内容,唱的旋律,唱的节奏,直接决定着舞的形式。因此,音乐教学应当以唱导舞,以舞助唱,那么究竟如何以唱导舞呢?首先,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吃透唱的内容,吃透唱的旋律,吃透唱的节奏。其次,以渲染唱的内容、旋律、节奏为指导,精心设计出富有儿童特点和情趣的舞蹈。第三,在教学中,坚持以唱作先导,是学生在歌声中“学”,在旋律的节奏中“动”,在“学”和“动”的过程中领略音乐的美感,接受音乐的熏陶,发展丰富的情感,理解相应的知识,例如在教不同民族的歌曲时教学生一些本民族舞蹈的律动,随着音乐舞动,随这着动作理解音乐的点。使学生形象的体会了解本民族。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唱中学、舞中练的适度,要充分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提高动作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陶冶美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感受音乐时舞蹈的作用

现如今,单纯的音乐课已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了。他们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来感受蕴藏于音乐中的“美”与快乐,他们想用更多的方式来表达这份美与欢乐。于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被提出,少儿音乐教育,必须“以情动情”,然后才能“乐在其中”。音乐的“情”,主要通过歌词和旋律来体会。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歌词可以字面理解,而旋律就不能单纯的用说和听来体会,可以加上舞蹈。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基础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一开始就被孩子们所接受。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开心时都会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孩子们在聆听音乐时,都会管不住自己的小手情不自禁的随音乐舞动,一副陶醉的样子。舞蹈这种直观性的艺术,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

然而,人们对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自由舞动来唤醒。正如《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那样:“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音乐感觉亦然。学生只要完全投入音乐当中,就能将对音乐的感受用简单的舞蹈创造表现出来。“想象是创造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张开“想象联想”的翅膀,把抽象的音乐变成活生生的思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加以巧妙的构思,激起他们创作动作的欲望与勇气。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讲述音乐的所包含的内容及音乐所描述的意境。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例如:在教三年级欣赏《游击队歌》,学生对这段历史不熟悉,我就放了一些时期游击队员英勇作战的影片,然后再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学生兴趣极浓,创造出各种动作,有站在凳子上持枪瞄准的、有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的、有种枪英勇倒下的等等,从而培养他们艺术的鉴赏能力。创造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音乐。

参考文献:

[1]欧建平.现代舞欣赏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156.

[2]金秋.舞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250.

篇(6)

音乐节奏是当今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舞蹈教学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音乐节奏不仅仅是为了辅助舞蹈教学,更主要的还在于音乐节奏能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旋律感,提升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节奏能否与舞蹈教学配合默契,会直接影响到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音乐节奏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音乐有七大要素,而节奏被人们列为七大要素之首。节奏,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它是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曾有人形象的比喻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的灵魂,是心脏的跳动或是脉搏,它推动着血液的运转。”

在舞蹈教学中,许多课程的教学都需要音乐的伴奏,因为它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节奏、旋律、和声是音乐表现人类内在情感的三要素,好的音乐节奏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学会听音乐,继而从感性理解逐渐地进入到更为深刻的理性想象与表演创作中。

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舞蹈教学。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插入比较合适的音乐节奏,进行有针对性的节奏训练,不仅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奏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舞蹈的学习与音乐艺术修养的形成起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二、音乐节奏与舞蹈教学的关系

舞蹈是富有感染力、生命力的一门艺术,它与音乐的联系,与其它形式相比较,可以说最为紧密。好的舞蹈一定要有好的音乐配合,只有二者天衣无缝的搭配,才会产生具有强烈生命力和感召力的舞蹈作品。

舞蹈课堂中,舞蹈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和掌握舞蹈艺术最基本的技术外,必须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表演意识和情感意识。所以,强调音乐节奏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审美意识的培养。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造就合格的舞蹈艺术人才,使之服务社会并创造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此,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学生一投足、一伸手就能带给人们音乐和舞蹈美的享受。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要求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注重音乐节奏的教学,因材施教,博众长,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音乐节奏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效地使学生的舞蹈表演在节奏感中升华。

舞蹈教学中加强节奏感的训练,是服务于艺术表现的重要工作和手段,没有艺术表演的需要,单纯的舞蹈美和音乐美是不会产生的。

在课堂训练中,把舞蹈的训练看作是单纯的技术、技巧,而把音乐当成是可有可无的。这种做法失去了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灵魂。有的学生在做舞蹈动作,完成各种跳转等技术、技巧时,常常会表现出一种内在的精神东西,这一点与学生自身较强的音乐美感是分不开的;反之,有的学生做同样的动作,虽然舞蹈技巧完成得不错,可是动作给人的感觉是机械、僵硬、呆板,没有吸引力,没有艺术感染力。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音乐氛围,给他们以形象思维的启迪,从头到尾培养的是“乐感”,使他们能更好地配合肢体上的表现能力,为创造完美的舞蹈形象打下基础。

(二)促进了音乐旋律与舞蹈表演的交融。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与舞蹈的相互融合使其内容更加完美和具体。例如,《天鹅湖》、《胡桃夹子》等世界经典芭蕾舞剧的旋律是何等的优美,其艺术的魅力百年经久不衰.试想,没有音乐的旋律作衬托,只注意技能、技巧的完成,最终带给观众的感官效果只能是苍白无力,也就谈不上什么真正的舞蹈美。

注重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音乐美感的培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每一节课做起,培养他们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相配合的感觉。设计课堂训练动作或组合时,首要的是选择与其相配合音乐曲目的节奏与风格是否与动作或组合风格相吻合,能否抒发相应的思想感情。这样就充分抒发了与舞蹈相应的思想感情。这样的乐曲,在课堂中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激情,促进了音乐旋律与舞蹈表演的交融。

(二)使学生懂得了音乐节奏与舞蹈节奏的最佳配合方式。

舞蹈和音乐一样,也被叫做“时间的艺术”。诚然,我们的舞蹈老师们在大声数着拍子,特别是在设计动作时,或者在训练过程中,又或是舞蹈教学中的钢琴伴奏都是一种把节奏表达出来方式。但“拍子”是没有生命力的,是僵化的,而学生表现出来的舞蹈形象也只能成为一个“工匠”,失去了舞蹈的个性特点,缩小了舞蹈的表现范围。

例如,基本功训练中的擦地、蹲、小弹腿、腰等训练组合中,因动作比较简单,训练时间也长,很容易使学习者感到乏味。此时,若老师选取一些轻盈欢快、节奏活泼的乐段,并不时做些调换,就会使课堂气氛显得不至于沉闷、死寂,就会让学生在美妙乐曲声中,调动愉悦情绪,轻松愉快地完成课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时候,使舞蹈动作做得更完美、更准确。实践证明,这比原先不采用音乐伴奏,老师大声数拍的“一嗒嗒、二嗒嗒”的“吆喝”方式更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一种最有力的音乐快乐的源泉。多年的舞蹈教学实践证实,节奏教学是舞蹈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音乐节奏氛围,探索更切实可际的教学方法,给他们以情感、意境等大量形象思维的启迪,使他们能更好地配合肢体上的表现能力,为创造完美的舞蹈形象打下基础。以此促进我们的舞蹈教育,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程新昆.论音乐节奏与民族舞蹈的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2001年

[2] 习寿华.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的音乐节奏处理[J].《体育学刊》;2002年。

篇(7)

一、舞蹈欣赏的定义

舞蹈欣赏在高中教学音乐教学中扮演重要的作用,在知道舞蹈欣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之前,我们应该要弄清楚什么才是“舞蹈欣赏”?哪么在艺术中是怎么定义“舞蹈欣赏”的呢?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舞蹈欣赏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由此可见,舞蹈欣赏不单单只是欣赏,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上的深化。

二、舞蹈欣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艺术,在高中音乐教学课中融入舞蹈欣赏教学,对高中学生直观的艺术感染力、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哪么舞蹈欣赏对高中音乐教学究竟有哪些重要性呢?下面就来谈谈舞蹈欣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通过舞蹈欣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高中新课标下,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不仅有传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等文化素质,还有音乐和美术等艺术素质,这才是新课标下培养高中学生的要求,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不管是学习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做好的动力,学习音乐也不例外。律动和灵动是舞蹈的要素之一,是舞蹈的前奏,蕴含节奏性、韵律性,把舞蹈欣赏将律动溶入音乐教学中,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热情,还能让学生用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如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把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在柔美的音乐背景下,学生可以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出舞蹈动作,不仅可以自己亲自去做舞蹈动作,还可以欣赏老师和同学的舞蹈动作,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舞蹈欣赏可以浅化音乐教材,深奥的音乐在舞蹈欣赏中变得浅显易懂,更令学生去接受和发现音乐学习不是难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习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在欣赏舞蹈中不知不觉的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舞蹈欣赏有助于学生音乐节奏的培养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是音乐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不仅有利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质。我们都知道舞蹈的全部律动都来自特定的音乐节奏。音乐节奏是舞蹈动作的基础,音乐节奏是构成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进行舞蹈欣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感受舞蹈的节奏,进而可以培养对音乐的节奏,使学生在舞蹈欣赏中不知不觉的就可以产生节奏感,有利于学生音乐节奏的培养。

(三)舞蹈欣赏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新课标要求,不仅注重基础等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是21世纪需要的人才。舞蹈欣赏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舞蹈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音乐又给舞蹈以想象,舞蹈给音乐以丰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舞蹈欣赏不可以单单停留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上面,更重要的是要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舞蹈欣赏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对舞蹈编创和动作优化等方面的创新,而是通过舞蹈欣赏,可以给学生灵感和启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舞蹈欣赏中可以给学生更大的灵感、想象,通过在音乐教学中的舞蹈欣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艺术领域的认知,弥补学生在艺术知识方面的匮乏。由此可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学舞蹈欣赏的确有利于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舞蹈欣赏可以加强高中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学舞蹈欣赏,不单单是音乐知识和舞蹈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行为和思想的启迪、感染、激励和净化等作用。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设置舞蹈欣赏的目的是为了可以让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在欣赏舞蹈中来领悟音乐的内涵。现在社会独生子女较多,有些家庭的独生子女由于种种原因,多数都有霸道、自私和孤僻等性格缺点,在音乐教学中加入舞蹈欣赏,因为舞蹈是群体运动,在舞蹈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这些舞蹈可以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加强学生的纪律性、组织性以及合作性。此外,由于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舞蹈多数都是世界上知名的舞蹈,在舞蹈欣赏中可以增加学生对舞蹈的了解,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和益处。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设置舞蹈欣赏课程对学生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节奏和创作能力以及加强高中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因此,舞蹈欣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篇(8)

在大学舞蹈教学中最注重的是形体的训练以及舞蹈的创新,这些都来源于对乐感的灵活掌握,一个好的舞者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舞出各种类型的舞蹈,这就需要长期对乐感的训练,把自己融入到音乐情境中去,感受音乐表达的感情。要想最大程度地做到对乐感的应用,必须加强锻炼,运用各种方式进行乐感训练。

一、乐感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一)乐感有助于培养四肢的协调性

乐感是连接音乐和舞蹈的一座桥梁,在舞蹈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乐感,以便达到音乐与舞蹈共通的境界。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四肢骨骼基本已经定形,如果一味强调对舞蹈动作的优化,表现舞蹈柔美的艺术性,对于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在进行形体训练时,要求学生从基本功开始,学生就会承受身体上的疼痛,从而对舞蹈缺乏兴趣甚至是恐惧。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时,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节奏让学生完成每一个舞蹈动作,以便达到四肢的协调性。

(二)乐感有助于进行舞蹈情境教学

在大学舞蹈教学中,老师应该多设置一些舞蹈情境,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发挥想象力,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所有的音乐都有一定的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理解,把自己融入到音乐中去,根据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进行舞蹈动作的排练,舞出各种舞蹈动作。还可以根据音乐的乐感,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对舞蹈动作进行改革,创造出与音乐情境以及音乐节奏相符合的舞蹈动作。

(三)乐感有助于舞蹈美感的培养

舞蹈依靠音乐来表现自身的美感,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让人们体会到舞蹈的艺术性。一个好的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美感与乐感结合起来,利用各种辅助手段创造优美的舞蹈动作。不同的音乐节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舞蹈情境,铿锵有力的音乐,表现出的舞蹈动作透露出欢乐、有活力的舞蹈情境。而那些相对伤感、柔美的音乐,表现出的舞蹈动作透露出忧伤、低沉的舞蹈情境。而这些舞蹈动作不管是柔美还是铿锵有力,都具有一定的艺术美。

二、乐感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一)协调的作用

音乐是配合舞蹈而生的,是服务于舞蹈的,是舞蹈教学中的一个教学手段。音乐在舞蹈中起到协调的作用,在音乐的衬托下舞蹈才会更加优美,富有活力。

(二)多元化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乐感的培养,选择合适的音乐为舞蹈伴奏。有了音乐的伴奏,舞蹈才会更生动灵活。由于不同的音乐在舞蹈训练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同,才使学生在舞蹈动作中表现出不同的魅力。通过对学生多元化音乐乐感的培养,使学生能准确把握音乐的乐感和舞蹈动作的尺度,塑造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

三、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乐感培养的方式

(一)结合音乐进行形体训练

在大学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是舞蹈训练最基础的课程。舞蹈是通过形体艺术表现出来的,而形体艺术都是建立在音乐的基础上的。只有熟练掌握了形体的基本训练,才能对音乐节奏有更透彻地理解。形体训练是一项比较高雅优美的活动,通过对形体的综合训练可以创造出更多更优美的舞蹈动作。舞蹈的形体训练包括对站、立、坐、走等姿势进行训练,掌握舞蹈的基本功,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经过长期的形体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姿势达到挺拔、舒展、高雅的水平。对于四肢比较僵硬的学生应该多在腿部、腰部、手臂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重点训练四肢的柔韧度。在舞蹈训练中如果想表现出优美的舞蹈动作,四肢必须有很好的柔韧度,表现出来的动作才不会是僵硬缺乏活力的。还应该加强肢体肌肉的训练,以便可以灵活地舞出动作。在形体训练中,应该做到四肢以及肌肉的协调,这样才能在掌握音乐节奏的同时舞出与音乐情境相适应的舞蹈动作。

(二)透彻的理解音乐有助于乐感的培养

音乐是由和谐规律的节奏形成的,可以利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在舞蹈教学中就充分利用了音乐的节奏,舞蹈是在音乐的基础下形成的。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乐感,就必须对音乐的情境进行透彻地理解,明白音乐里所要表达的情感,每一首音乐都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含义,才能在音乐中掌握乐感的规律,把这个规律运用到舞蹈中去,用舞蹈表现出音乐中的故事,诠释音乐的真谛,让音乐和舞蹈相辅相成。老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应该给学生讲解音乐的节拍,到哪个节拍是一个重要的音乐点,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仔细琢磨,掌握音乐的规律,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乐感有很大的帮助。

(三)培养学生的美感

在舞蹈乐感的训练中,是通过音乐来表现优美的舞蹈动作,是对美的另一种诠释。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乐感,就先培养学生的美感。学生可以对美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其中的艺术性,然后用音乐或者舞蹈表现出来,在审美观念提升的同时对乐感的培养也有积极的作用。应该对美的音乐进行反复地聆听,总结音乐的规律,并把它运用到舞蹈当中去,优美的舞姿是对音乐的最好诠释。俗话说“孰能生巧”,所以只有在不断的训练中,才能提升对乐感的掌握,利用自己掌握的乐感,创造各种动作优美的舞蹈。还应该把中国的文化艺术融入到舞蹈当中去,灵活熟练地运用,这样既加强了舞蹈的艺术性,也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

总结:

在大学舞蹈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以及舞蹈动作的创造。在乐感的培养过程中,应该结合音乐情境以及学生自身的形体训练对乐感进行感知领悟,通过对乐感的掌握可以使学生在音乐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舞蹈艺术形象,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篇(9)

音乐和舞蹈一直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音乐教学中渗透舞蹈元素可以让音乐变的更加形象,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但是,舞蹈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不能盲目,音乐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音乐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1.降低音乐学习难度

音乐学科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如果音乐教师单一的按照教材进行教学,不仅无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对此,音乐教师需要把舞蹈元素合理的融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把音乐知识具体化,让学生能够自行在舞蹈元素中感受到舞蹈和音乐的共性,把控音乐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难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除此之外,在音乐教学中渗透舞蹈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和人,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增强对音乐的理解

事实上,艺术是相通的,舞蹈和音乐必然是相通的,音乐和舞蹈可以实现相互转换。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音乐节奏和规律,特别是对于一些音乐感悟能力比较低的学生来说,舞蹈元素的渗透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实现音乐教学目标。舞蹈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产生画面感,并带动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记忆。

二、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1.加强舞蹈元素和音乐元素的渗透

在开展音乐教学时,音乐教师需要加强舞蹈元素和音乐元素的渗透,并找到音乐元素和舞蹈元素之间的共性,理清舞蹈元素和音乐元素的特点,这样舞蹈元素才能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发挥作用。虽然每所学校都会开设音乐课程,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听到各种类型的音乐,但是不同的学生特点不同,喜好不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不同,而且音乐知识相对比较抽象,这必定会加大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舞蹈元素和音乐元素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审美惯性,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并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事实上,音乐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音乐离每个人的生活都不遥远。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之前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舞蹈视频,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播放,用舞蹈的形式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学生可以融入到音乐教学中。除此之外,音乐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跟着舞蹈视频一起舞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2.增强舞蹈元素的表现力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很容易出现走神的问题,这也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音乐教师必须优化教学内容,丰富音乐课堂教学手段,增强舞蹈元素的表现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开展音乐教学之前,音乐教师必须做好教学设计,明确音乐课堂教学方向和目标,让学生能够对音乐有一个新的认识。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是教学的主导,教师一直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对于需要记忆的知识,教师就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需要理解其中的内涵,学生根本无法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低。在新课标下,音乐教师必须丰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而且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音乐学习中的主体,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目标,达到新课标教学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解《茉莉花》之前可以让学生自行利用网络搜索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舞蹈资料,并在课下编排舞蹈。课上,学生可以把自己编排的舞蹈展现在大家眼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体会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提升舞蹈元素的渗透力

在音乐教学中,只有不断提升舞蹈元素的渗透力才能真正发挥出舞蹈元素的作用,体现出舞蹈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进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但是,音乐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把控好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的力度,不能把过多的时间放在编排舞蹈上,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舞蹈元素在音乐教学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如果教师把过多的时间放在编排舞蹈上,很有可能会偏离音乐教学主题,影响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标系,初中音乐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认识到舞蹈元素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提高自身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结语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在音乐教学中渗透舞蹈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和人,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舞蹈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产生画面感,并带动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记忆。舞蹈元素和音乐元素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审美惯性,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并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音乐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跟着舞蹈视频一起舞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新课标下,音乐教师必须丰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而且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篇(10)

一、钢琴伴奏与舞蹈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互相扶持。不管是舞蹈还是钢琴乐曲,都是根据自身艺术特点抒感,不同的是,钢琴通过人的听觉,与听众达成共鸣,而舞蹈则是通过人的视觉,将感情传达给观众,二者相互扶持,将音乐与舞蹈相融合,带给观众震撼的感官体会。

(二)有机结合。成功的舞蹈作品是在钢琴伴奏的基础上完成的,没有音乐就意味着没有较高水平的舞蹈作品。钢琴伴奏能够为舞蹈带来一定的节拍,让舞蹈能够根据节拍完成动作,从而表现出舞蹈的灵魂。

(三)表演者之间相互配合。舞蹈表演是舞者跟随着音乐节奏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所以,学习舞蹈的时候,不仅要掌握有关舞蹈的要点,还要对音乐进行学习,因此,舞蹈教师与钢琴伴奏者的配合要非常默契,要相互了解并认同各自专业的重要性,在合作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教学。[1]

二、钢琴伴奏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一)让学生感受到韵律美。任何舞蹈都需要音乐的辅助,从而将舞蹈的灵魂演绎出来,舞蹈表演者在对舞蹈动作进行编排的时候,如果没有好的韵律感,编排的动作可能就会显得较为凌乱,整体显得没有节奏感,所以,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韵律感知能力,后期能够根据一定的节奏创作出有价值的舞蹈作品。

(二)使学生的舞蹈动作能够在音乐的基础上更加正确。舞蹈的动作离不开音乐的节奏,钢琴伴奏能够使舞蹈表演者更快投入到表演中去,好的伴奏音乐也能让舞蹈表演者的动作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创作出高质量的舞蹈作品。钢琴伴奏音乐直接影响着舞者的心灵感受,舞者往往会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表演。因此在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能够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规范,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舞蹈作品的要领。

(三)使学生的节奏感有所增强。舞蹈表演对舞者的节奏感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在对舞蹈进行教学的时候,节奏感也是舞蹈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课程之一,节奏感直接影响着舞蹈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表演效果,好的舞蹈表演者能够把握到音乐的节奏,并根据音乐的节奏演绎舞蹈作品,使作品含有丰富的感情。[2]在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只要学生能够用心感受音乐,表演时跟随音乐的节奏,就可以有效避免出现“白舞”的现象,让结合了音乐的舞蹈动作更加具有表现力,从而与观众产生共鸣。

(四)触动学生的内心。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如果仅仅只是完成了肢体上的动作,那舞蹈表演不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舞蹈教育,用音乐的轻缓低沉来触动学生的内心,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在音乐的意境里,将自身融入到舞蹈动作中,从而诠释出舞蹈的真正含义,达到钢琴伴奏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值得注意的是,钢琴伴奏之初,要用最能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乐曲,帮助学生徜徉在情感的世界里。

(五)帮助学生协调动作。每个学生都不相同,在学习舞蹈的时候,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钢琴伴奏能够使学生在舞蹈练习中具有统一的节奏与韵律,根据钢琴的伴奏音乐进行舞动,使学生真正领会到伴奏乐的情感,在其内心的深刻感受下,将感情融入到肢体动作中,从而实现动作的协调。不同的音乐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轻快的音乐往往使人开心,学生的舞蹈动作也就跟着轻快起来,而低沉的音乐使人心情压抑,学生的动作也就相应变得沉重,伴奏乐能够很好带动气氛,使学生的舞蹈动作跟着音乐进行协调。

(六)创造生动的课堂氛围。舞蹈本身需要活力,如果只是动作表演,则很难将其具有活力的一面表达出来。钢琴作为琴中之王,往往能够直接触动人的内心,与人进行灵魂上的沟通。舞蹈教学中运用钢琴进行伴奏,能够有效调动课堂的气氛,使学生被音乐熏陶,对舞蹈学习充满激情,舞蹈教学中不同曲风的钢琴伴奏影响着课堂气氛。

三、结语

总而言之,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钢琴伴奏者要在课堂上利用具有深刻情感的音乐,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其保持对舞蹈的学习热情,并经过长时间的熏陶,让学习舞蹈的学生能够通过音乐韵律创作出高质量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经济学思想史论文 下一篇: 经济学案例及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