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行业市场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31 16:37: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民营医院行业市场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民营医院行业市场

篇(1)

“松绑”缘何遇冷?

医学界的专家表示,价格松绑对民营医院触动不大原因有二:一是过去除特定项目,它们实行的已经就是市场调价,因此再次放松价格管制,对其影响不大,其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二是既然是实行市场调节,那么就是市场说了算。现阶段本身就举步维艰的民营医院,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吸引来患者。要想在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中取得一席地位,只有立足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得到群众认可,才能有可能发展。

当前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比起价格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资金缺乏、高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怎样吸引资本投入高端医疗产业,提升医院的软硬件设施,就成了民营医院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对不少市民来说,民营医院在医疗设备、医生素质等方面与公立医院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心脏搭桥、肿瘤切片等大型手术民营医院根本就做不了;还有人才问题也迫使民营医院目前大多专注于妇科、眼科等对资金、人才要求相对不是很高的领域。

除此之外,民营医院自身还存在管理滞后、市场定位不准确、品牌质量不稳定、信誉诚信不足等问题。

以信誉诚信不足为例,身处市场竞争夹缝中的民营医院,广告宣传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战略手段。然而,部分民营医院恰恰是因为急功急利,虚假广告,导致疗效与承诺不相符合,给患者造成心理创伤和经济损失,埋下了患者不信任的重重危机,这些行为都使整个民营医院行业形象严重受损。

民资问鼎:不可急功近利

政府放开民营医院价格管制,事实上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这对大量游走在民间,苦于找不到投资方向的民间资本来说,又多了一个选择。

篇(2)

经营民营医院,7年成为拥有资产2500万的富豪院长,这并不是缪鹏程的初衷。

民营医院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补充,随着“打破公立医疗机构垄断格局、加快发展私营个体医疗机构”,近几年来发展迅猛,而缪鹏程所经营的如皋市鹏程眼科医院正迎来最好的时光。

贵在医道

“恢复光明是我的天职”。

缪鹏程,今年47岁,对于一个年届50的人来说,每天接待超过250位病人,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何况是一位依靠拐杖才能行走的肢残人。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奋力打拼,缪鹏程已建立起一所苏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拥有资产2500万的民营专科医院――如皋市鹏程眼科医院。医院年门诊量超过4.5万人次,年手术1800余台,累计让1.5万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出手千万元获取更大发展空间和技术优势,为缪鹏程“让更多的人看到光明”的梦想做了最好的注解。2007年春节后,缪鹏程投资980万元购置2400平方米拟建试光中心和激光治疗中心;投资250万元、总面积为4200平方米的职工住宅楼已经破土动工。

寻医记

13年的等待,只为了证明那不仅仅是1984年的一时冲动。

缪鹏程所在的如皋市高明镇是苏北地区著名的贫困区,同时也是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高发地区,由于缺医少药,这一地区每年失明的人口正逐年增加,因失明而引发的惨剧时有发生。

1984年3月22日下午,缪鹏程亲眼目睹邻村一位突然失明的男子,在去镇医院求治无望后,一头撞死的惨剧。缪鹏程惊呆了,他懊悔:“如果自己可以帮他医治,就不会让惨剧发生。”深受触动的缪鹏程立志钻研西医眼科。

由于小时候受父母从医影响,缪鹏程曾自学《黄帝内经》、《中医诊断学》等书,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在短时间通过书本学习眼科知识后,缪鹏程意识到,要掌握国内外先进的眼科医疗技术,必须走出去,边学习边实践。但实实在在的困难又摆在眼前,作为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残疾人,自己怎么实现这一梦想呢?

此时,缪鹏程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第二军医大学眼科主任李庭芝教授。1985年春,缪鹏程应邀参加全国眼外伤学术研讨会,大会分组讨论时,他正巧与李教授分在同一组。短时间的业务探讨,让李教授对这个身残志坚的小伙子颇有好感,并收其为徒。

在李教授的指导下,缪鹏程成长很快。他系统地学习了西医眼科现代医疗技术,并在当地率先施行白内障手术,当年即让23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1986年夏,经李教授引荐,缪鹏程赴上海进修,学习当下国内前沿的显微手术,并以白内障显微手术作为主攻方向。1987年,缪鹏程为尽快掌握其要领,先后选用猪眼、兔眼做了近300只眼睛的手术练习,技术日臻成熟。

“民营医院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但直到2001年9月中国开放医疗市场,民营医院才开始真正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卫生部卫生政策法规司巡视员何昌龄告诉记者,它们大部分是由私人诊所发展起来的,也有一部分是通过改制分离出来的。

这恰恰是缪鹏程抓住的机会。2000年初,如皋市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缪鹏程以竞买方式取得了如皋市胜利医院产权,这是一家乡镇医院,由于经营不善,改制前负债高达120万元。缪鹏程接管后,创立了如皋市鹏程眼科医院,成为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营眼科医院。

鲇鱼效应

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摸底调查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民营医院1477所。但兼具高超医术和管理经验、能够挑起民营医院大梁的医生还是少数。

据统计,在每年超过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医疗市场中,民营医院仅占不到3%。其诊疗人次数却仅占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2.7%,入院人数占全国医疗机构入院人数的2.5%。未开垦的处女地正等待着它的发现者。

种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包括著名的“温州投资团”也在把目光瞄准了医疗市场,特别是投资在温州当地,温州人的商业嗅觉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据了解,温州市第一家民营医院出现在1989年,是一位归国华侨创办的伤骨科医院,规模甚小。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建院的温州民营医院陆续增多:从2004年至今,温州市已审、报批了8家民营医院,医院总投资额超5亿元,是前15年投资总额的两倍多。

热潮已经掀起来了,其中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和投资其他行业相同,投资的风险在于,不是所有的医院只有注入了民营资本才会有活力和生命力,也不是所有民营资本注入民营医院都能发财。更具有挑战的是,医院首先是个承担救死扶伤的神圣机构。对每个医院而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坚守自己的职责是首要问题。

据投资专家分析,从投资角度看,民营医院是高风险、高投入、高成本、回报慢的行业。投资民营医院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投资民营医院的成本相对较高,人才、医疗设备都是需要大量成本支持的因素。

其次,投资民营医院还有一定的政策风险以及承担医疗事故的风险。比如,按规定,民营医院自取得执业登记证之日起,享受有条件的3年免税待遇。但大部分民营医院在取得执业登记证后至少要花上两年的时间才能正常运作,而要收回投资,一般需要5~8年。所以3年期一过,很多民营医院还没有或刚刚从经营性亏损中摆脱出来,就要面对较高的税收。经济压力导致民营医院时时面临生存危机。 有资料显示,银监会出具的“新五大风险行业”调查中,投资医院位列其中。

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像缪鹏程这样技术型投资人,正试图发挥民营医院的“鲶鱼效应”。专家认为,虽然这条“鲶鱼”目前还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但随着它不断成长壮大,必然会成为促进医疗体制改革、激活医疗市场的重要力量。

■链接

民营医院的底线

医疗市场对民营资本开放的政策一出台,各方民间资本就像潮水般进入医疗产业。但作为医疗市场改革开放的“新生儿”,先天不足的隐忧仍然存在。

一提到民营医院,总是怨言多过褒奖。经营中存在“短视行为”更成为整个行业的致命打击,如虚假医疗广告误导患者已成为“顽症”,严重损害了民营医院形象;普遍缺少中青年技术骨干,“货真价实”的专家较少;特色技术、品牌技术短缺,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经营中的人才匮乏成为民营医院争夺市场份额的“瓶颈”,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如门诊“人气”不足,病床使用率不足50%等惨淡经营问题,在民营医院中已不是个别现象。

篇(3)

分析早期民营医院广告的成功,会发现当时的营销环境是其成功的关键:

首先是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卖方充分利用了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其次是营销环境初级单纯,使一些胆子大、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医院啖得“头啖汤”。早期做广告的民营医院本来相对较少,即使是做广告的医院,一方面受到资本实力的限制,另一方面大部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广告投放量有限。这样,那些资金实力较强、胆子大的医院,抢占了市场的高端。

再次是国家对医疗广告的监管力度有限。在早期,国家对医疗广告基本不存在真正意义的监管,这样,虚假广告大行其道。虽然有违社会公德,但上当受骗的患者却将大量的真金白银送给了医院。

以上几点,只是医疗行业市场初级阶段的几点总结,相对于这种市场环境,现在的医疗市场,至少存在以下几点变化:

一、外来资本的大量进入,一些老牌民营医院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完成资本的积累。这些,使民营医院整体实力加强。

二、有强大资本做为后盾,使民营医院的竞争更趋激烈。

这一点突出表现在民营医院的广告投放量上。以 为例,目前,在电视、报纸二大主要的医疗广告媒体上,各大民营医院的广告占了相当的比例。

三、患者趋于理智,社会对于医疗行业出现较为严重的信任危机。

自从年 、 相继出现高价收费事件后,医院的诚信问题到了冰点。而且,由于民营医院虚假广告在媒体上的相继曝光,诚信问题成为一个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

四、国家对于民营医院广告的监管趋严,对于医院广告的限制性条款越来越多。

现在,没有拿到广告许可证的医院,想拿一个许可证非常艰难。由于受到公立医院与国家政策的挤压,民营医院的成长环境本来就比较险恶,只能在不孕不育、性病、慢性病等专科领域求生存。而现在,由于市场营销环境的这些变化,民营医院的发展更是艰难,可以说,目前是民营医院发展的十字路口,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迎头赶上,成为时代的宠儿。我们仔细考量了目前 民营医院的现状,以为,在当前形势下从市场中脱颖而出需要做好以下事情:

一是营销:

有营销界的人士在对当前纷繁的民营医院市场进行观察后曾断言说中国的民营医院没有真正的营销,只有广告。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综观 的民营医院,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现在在电视报纸上广告量比较大的主要是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及华美、 等多家美容整形医院,从其的内容上来说,基本没有多少营销的内容,营销的主要还是知名度。从这一点来说, 民营医院的营销还是属于初级阶段。

近几年,在中国其它行业大行其道的整合营销离民营医院还远,真正进行整合营销还需要一定的资金保证、公共关系积累。但量力而行的、结合医患关系的营销还是有大把的潜力挖掘,比如结合社会较有影响的事件进行事件行销(今年上半年 地区水患的公益活动、举行社区卫生研讨会、节日里在人流集中的地方如 白云山与管理部门成立救护站等)、出版有关疾病预防的手册发送等,钱花得不多,但能提高医院的美誉度,在医患危机重重、诚信问题突出的社会中独树一帜。

二是广告制作与创意:

虽然有人说现在是“做广告找死,不做广告等死”,但对于民营医院来说,后面一句话实实在在,前一句则不尽然,重要的是看怎么做,也就是广告的创意与执行。

广告的目的无非以下几个,一是扩大医院的知名度,让患者来医院就诊;一是创建医院品牌。就现阶段大多数的 民营医院而言,创建医院品牌是一个相对空泛而不切实际的目标,扩大知名度、让患者来医院就诊成为民营医院广告传播的最切实可行的目标。

怎样扩大知名度,让患者来医院就诊呢?笔者以为可以先对以下一些问题进行通盘考虑:

我们医院为什么要做广告?

我们医院的广告里面要卖什么——我们做的是哪个专科,有什么特点?

我们要卖的专科与竞争对手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不同?这些不同几句话能说清楚吗?

我们医院的广告要给谁看?他们最关心什么?他们最怕什么?

竞争医院是怎么做广告的?

竞争医院广告里说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说?

他们在哪里说?我们在哪里说?

当然,这样的问题还可以提很多,也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搞准确,才能做到创意的量身定做,才能做具有销售力的广告。

当然,这些问题的提出在其它行业的广告创意中也经常采用,在这里,笔者根据对 市场的了解,就民营医院的影视创意谈几点看法:

一、民营医院治疗的是不孕不育、性病、癌症、慢性病等专科领域的疾病,本质上说,这些疾病都存在没法根治或需终身治疗的特点,在疗效上民营医院并不比公正医院特别是那些三甲医院强多少。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需要创意性强的广告支撑。

二、民营医院的同质化也使民营医院对广告的创意具有较强依赖性。

本来,广告服务于产品与营销,但这一点,对于民营医院而言,寻求产品的差异性比较艰难。本来,医院比的就是设备、人才以及历史与名气。但显然,各民营医院的设备与人才相互之间均没有显着差异性,而且,每家医院都会宣传其设备与人才,众说纷纭,各说各有理,按人之常情,旁观者绝对不会去轻易地相信其中任何一方,更何况与其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患者。所以,明智的作法是在没有显着差异时干脆不说,跳出这个是非圈,去说点其它东西。但其它又有什么好说的呢?服务?营销?显然,在营销层次较低的民营医院广告中,显然也没有太多可说的,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依靠广告人员的创意了,靠其突发奇想了,这虽然有点本末倒置,但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三、广告创意的差异性是民营医院成功的重要法宝。

这话一说出来肯定会遭到每一个广告人的批评,但这一点却是目前民营医院市场的一个不争事实:既然在产品也就是医院本身找不到差异性,就只有靠广告创意了,通过不同于别人的广告、与众不同的创意与不一般的视觉声音效果,卖出好成绩来。

篇(4)

医院产业潜力巨大,国内的改革仍处起步阶段

据统计,我国2001年人均医疗消费为396元(47美元),而美国和加拿大的年人均医疗消费分别为4090美元和2095美元,差距远远大于人均GDP的差距;差距之大,一方面意味着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医疗服务业的开放尚处于起步阶段:

截至2002年底,全国的民营医院接近1500家,中外合资合作医院超过200家;随着WTO后中国按照承诺逐步开发医疗市场,外资将利用资金、管理、技术等优势进入中国医疗产业,

目前我国的200多所中外合资医院,北京就有近30家,如中美合资佳美口腔治疗中心、和睦佳妇儿医院、国际燕莎诊所、北京国际救援中心等,上海有中日合资厚诚口腔医院、合资凤凰医院等。台塑董事长王永庆拟投资150亿新台币的长庚医院,都在推进之中。

尽管医院的民营化改革尚在研讨阶段中,但是由于在定点医疗机构认定上的所有制歧视会逐步打破,国内非营利性医院的垄断地位也将慢慢动摇,他们不仅要面对民营医院的竞争,还要面对国际医疗机构的直接挑战,只有迅速提高自己的规模、实力、水平,才能在竞争中生存,而医院的超常规发展,资本缺乏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国外同行的案例表明,上市是医院最快的发展途径。

盈利性医院的扩张,将对现有的药品工业、诊断产业结构将产生较大的“分流”

按照表1、2中的数据推算,中国医院药品市场2100亿元附近(医药商业协会统计1700亿元,稍有出入,考虑是未计入医药商业口径的部分,例如进口药品与民营等销售通路所导致),而由于医院药品市场只是整个药品市场的80-85%,因此国内整个药品市场在2500亿元附近,相应的医院医疗市场有4200亿元之多,潜力巨大。

目前盈利性医疗机构从数量上占到医疗机构总量的1/2强,但是从床位与医院资源上看,在全国还不成气候――医院数量占10%;床位占3%。但是预计一旦政策有所松动,医疗产业民营化的进程将大大快于以中药业为代表的医药工业、以及以连锁药店为代表的医药商业的民营化进程。

从3年左右的中长期看,民营医院由于其高起点、广泛分布、机智灵活等特点,将对现有医院用药结构产生较大的冲击,不排除商业化运行后的民营医院占有一半以上医疗市场的可能。具体有投资价值的民营医院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优势地区服务中上阶层;或者特色医疗服务与便民服务的;在一些竞争性较强的领域中,例如养老院、卫生院、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机构,以及卫生体检机构等改制而成的民营医院,将占领相应细分行业的大部分市场。

目前介入医院资产的上市公司已经有9家,其中深圳市场4家,上海市场5家(附表2),

考虑跟踪关注的医院题材公司:

申华控股(600653),2001年5月,公司决定出资29500万元参与华晨国际医院项目的投资(其中配股资金24101万元。占华晨国际医院注册资本66%。但是到今年1月,公司由于华晨实业办理医院的报批手续两年未果;而期间合资医院的审批政策和程序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该项目的建设许可证迟迟未获批准,公司暂时搁置了这项投资计划。

另外,同仁堂、双环科技等企业都有计划介入医疗服务市场,考虑长期关注。

未来2-3年不同医疗器械类别所受影响程度展望

1)医院民营化的行业背景

从我国的行业发展来看,尖端医疗设备依赖于进口,而常规性设备则供过于求。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尽管约有3千多家医疗器械生产厂家,但这一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新产品开发速度缓慢,以及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仍是最大的瓶颈。

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介绍,去年的抗“非典”战斗, 带给我们的是对这些年国家产业政策和医疗卫生政策的反思: 医疗器械产业在我国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是最早走向市场,接受市场经济洗礼的产业之一,较少受益于国家的保护性产业政策,行业竞争程度比较高;医疗器械行业的多年过度竞争,加上没有国家相应的引导和扶植政策,使很多企业无力发展,造成行业中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这种产业特点在抗“非典”的医疗器械供应体制中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在移动式X线机、有创呼吸机等产品的初期供应中,都出现了企业生产规模小无法保证供应量的情况。

医疗器械在防治“非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消毒机、防护服等大量护理和急救产品成为临床治疗的需求重点,得到了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抗“非典”期间,不少企业就结合“非典”特点研制新产品、对老产品进行了很多技术革新和改进,提高了产品适用性和档次。相信今后,护理和急救产品会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成为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最多的领域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德国机械设备协会医药部劳伦茨・博乐对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中外合资充满信心: “从短期看,非典疫情过后,医药生产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能力,将采购更高级的医药生产设备。从长期看,2004年7月前所有中国的医药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为达到这一认证标准,目前中国医药生产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正着手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设备。”

2)从检验科的情况上看,预计、中高端诊断试剂企业通过“分流”实现扩张最快,增长前景看好

预计最先受到影响的治疗领域在于一些急性致命疾病慢性化后的康复治疗:例如肾脏透析市场、心脑血管市场;上市公司中,诊断试剂龙头企业有上实联合、复星实业等,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有万杰高科、万东医疗等,部分将在医疗体系的大重组中受益。

这部分价格区间笔者认为中档价位的治疗器械、诊断器械将收益最大:尤其是每月治疗金额在200-500元附近的诊疗费用,是大多数刚刚富裕起来的部分国人最容易接受的价位,而且与外资企业同类产品相比有性能等方面的相对优势,有望借助医疗市场扩容销售再上新台阶。

而万杰高科的肿瘤医院在脑瘤定向治疗,上实联合参股的实业科华公司在乙肝免疫诊断、复星实业的诊断在生化诊断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分别是这3个领域的市场领导者,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人均诊疗费用稳重有升的大环境下,这些企业会抢得市场先机,实现高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已经逐渐开始产业化的生物芯片行业(万东医疗母公司北京博奥)也值得长期关注。

伴随着医院民营化的大趋势下,中药企业面临的机遇是在上述这些细分治疗领域中找到突破口,再创民族药业辉煌;其中,三九医药准备明显增加服务业的比重,其中两个事件将对公司盈利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公司增持股权的三九医院2003年已经开业;2年前开始开展的免煎中药饮片与中药电子调配柜,可以对医院实现协同输出服务,该公司由于是国家的5家试点企业之一,目前已经有160家医院的规模,认为这项业务将由投入期逐渐将进入产出期。

3)急诊科室中,大输液品种受到的影响呈“中性”

大输液品种等对于床位依赖性较大,销售弹性逐渐减小的品种,预计受到影响在中游水平,药品通过民营医院销售渠道的分流速度,预计接近于民营医院床位扩张的速度。

抗感染药物是化学制剂药物的最大类别,主要公司有白云山、丽珠集团、华北制药、鲁抗医药等;这个领域的上市公司是国内医药企业完全意义上的“核心资产”,由于受到原材料价格上升与成品价格下降的双重制约,这几年优势企业的技术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随着市场秩序得以维护,竞争从营销手段上升到技术、规模等层面以后,这4家龙头企业的优势将得以发挥。

上市公司中主要的大输液生产企业有:双鹤药业、上海医药、通化东宝等。国内300多家同类企业中,只有21家大中型企业年产量超过5000万瓶,而且市场上的产品90%以上是玻璃瓶包装,软包装实际年产量不到2亿瓶;因此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调整:抗感染类大输液比例过高,而营养型,治疗型比重偏小,预计在这两个方面前期投入的企业将有所收益。

篇(5)

这场纷争又引发了社会对整形美容行业怎样的关注和热议?

未来,公立医院与民营机构究竟谁主沉浮?

从烧伤外科到整形外科、从生活美容到医疗美容,时代在变,技术在变;从身心残缺、需要救死扶伤的患者到希望锦上添花、追求尽善尽美的完美主义者,消费者的心态在变;从科室承包到品牌运作、从连锁布局到成为行业格局的主导,民营整形医院的运作模式也在变。当整形市场已经达到数百亿的规模,主导市场的已不再是公立医院,而是曾经备受社会舆论诟病的民营医院。

今年3月,一家名为百达丽的医疗美容机构举办的一场新闻会引起中国整形美容行业权威――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的强烈不满,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争论。

百达丽一石激起千层浪

3月20日,上海百达丽医疗美容机构以“原九院实力派整形医生集体创业仪式暨沪上首家整形美容失败修复中心成立”为名组织召开新闻会。该机构创始人、原上海九院中青年骨干手术医生沈国雄介绍说,他创办医院的宗旨是让医生成为医院的主人和法人,尽可能降低求美者的求美成本。沈国雄意在创立中国民营医疗机构新模式,解决民营医院长期缺乏好医生的局面,所以计划以上海百达丽医疗美容诊所为中心,培养更资深的整形医生,两年内在全国开设数十家连锁整形美容医院。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纷纷当做新医改背景下的成果争相报道。

不曾想,上海九院很快就发表了“关于上海百达丽医疗美容连锁机构新闻后造成媒体不实报道的严正声明”,强调媒体对百达丽的宣传“给九院及上海市医疗卫生改革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并在声明中澄清事实:“新闻中所谓九院集体辞职整形医生或者是九院退休多年医生,或者是临床业务(医、教、研技能)达不到上海交大医学院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高级职称资格聘任条件、与国家重点学科发展需求不符而由本人提出辞职的个别普通医师”“媒体借用上海新医改背景,谈公立医院医师集体辞职,不符事实”,并要求上海百达丽医疗美容机构公开致歉。之后,上海九院官方网站登出了百达丽的公开致歉信,信中,百达丽除道歉外还倾诉了自己创业的艰辛,澄清自己是自主创业而非集体辞职;是为更好地服务社会,而非“对公立医院改革内部管理机制提出质疑”。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行业的主导,一直以来肩负着救死扶伤、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的行业重任,也一直牢牢占据着医疗最核心的专家技术资源。在新医改背景下,百达丽的做法撩动着数十万公立医院医生们的神经。借用时下最火爆的节目《非诚勿扰》中的一句歌词:“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孤独。”

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发展分析

百达丽事件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中国整形美容行业上,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几个阶段:

初级阶段:20世纪50~80年代

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大城市有整形专科医院,个别大的综合性医院设有整形科或外科整形组。1985年,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成立,当时会员只有1D0多人。整形医生都是公立医院科班出身,开设的项目以传统整形为主,如烧伤晚期的治疗多以植皮和皮瓣修复为主要手段,还有体表肿瘤的治疗及先天性唇额裂等,美容外科开展得比较少。

爆炸性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美容外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全国上下各级医院纷纷成立整形美容科,整形美容已经普及到县区一级,加上地方及部队纷纷成立整形医院,迎来了我国整形美容业的大繁荣时期。

辉煌分裂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

由于整形行业利润比较高,很多医院的整形科纷纷被承包,成立院中院。这个时期对经营者来说真的是流金岁月,“只要登一期广告就有做不完的手术”。但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分为盈利性和非盈利性,院中院显然与医疗卫生政策不符。到了2D00年以后,国家逐渐清理院中院、承包科室,迫使一部分院中院独立出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这个行业带来的巨大商机,于是在2D05年以后,大量社会资金涌入整形美容业,迫切希望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全国纷纷成立大规模的整形航母。到目前为止,整形美容行业已经形成了以盈利性民营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发展格局。

这一格局大致由以下几股力量形成:

资本派:以莆系连锁为代表,较早进行市场化运作,重视品牌建设、外部公关、媒体运作和市场营销,对整形行业的市场培育功不可没。从最初的科室承包、注射丰胸到钵满盆满后的华丽转身,再到集团化的连锁扩张,莆系凭借雄厚的资本、豪华的硬件设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开启了民营整形行业的品牌之旅。

知本派:以非莆系连锁为代表,较早启用职业经理人进行规范化管理,注重公益事业、内部经营和医疗质量管理,连锁战略布局有条不紊,是精细化管理的表率。

军装派:以各地部队医院整形科为代表,公立外衣下合法承包。宣传上强调公立医院的身份,注重营销的实效性,主攻网络、平面媒体,是低投入高产出运作的典范。

操刀派:以各地较早下海的医生自主创业为代表,一般机构规模不大但历史悠久,注重手术和服务质量,以口碑传播和渠道营销为主。但往往老板孤帆自傲难以容人,或是事必躬亲,上午开会下午开刀,内外操劳导致发展受限。偶有出类拔萃者能雄霸一方,也因家族式管理而后续乏力。

百达丽事件的行业影响

百达丽团队高调入市,志在建立全国连锁,其背后的风险投资身影若现。虽不敢妄言他们将成为主导市场的新势力,但至少让人对其形象和定位产生联想。他们将是“操刀派”的资本升级版还是“知本派”的军装版,或是多者的复合体,我们拭目以待。可喜的是,一直游走在整形行业体制边缘的民营阵营,终于迎来了来自主流阵营的正规兵团,这对行业的发展来说是好事,无论对民营医院、公立医院、医生个人还是机构都是一个积极正面的信号。民营资本将有更多机会与来自公立医院的技术力量联姻,公立医院也会对新形势下的改革增加一些危机防范意识,已经拥有个人品牌的医生看到了独立创业的曙光,只顾赚钱的民营老板开始考虑核心人才长远发展与合作问题。

当然,百达丽事件也让业内人士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了一些问题:

1.医生自主创业时机未到

欧美和日韩的整形门诊林立,但像中国动辄数千平米医院面积的机构却屈指可数,中国的人口基数、国民素质、消费能力、观念束缚、舆论导向等国情的方方面面都制约着整形行业的发展。如果把中国未来的整形市场比作一个大蛋糕的话,那么目前仍处于和面发酵的阶段。若要像韩国整形一条街那样私人诊所林立、整形科目分工精细,中国整形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调入市的百达丽一开局就因在媒体上“痛诉家史”惹得

上海九院不爽,使九院在官网上发表了严肃声明,并刊登了百达丽的道歉信。对百达丽来说,即便通过这事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它的存在,但这的确不能算是一次完美的事件营销。这次教训给更多即将“入市”的公立医院医生上了严肃的一课: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市场是残酷的,从专业医师到操盘手的转型,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市场运作、管理经验以及时间的积累。

多年来,公立医院凭借政策体制、硬件规模、历史积淀让民营医院望尘莫及。为了生存,民营医院只能通过大量的广告、公关等手段来获取与公立医院同等的社会公信度。而医生一旦脱离了公立医院这个靠山,单靠个人品牌和技术是很难发展壮大的,他们将面对所有民营医院共同的问题:如何让消费者知道我?如何让消费者相信我?解决的措施还是依靠打广告。但是以小门诊的身份,面对仍处于培育阶段的整形市场,他们有多少资金可以砸呢?如果只靠手术质量和口碑慢慢积累,又有多少人能说服自己忘记当初下海的暴富梦想呢?

2.中国整形行业前景可观

中国整形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去年的王贝事件,让很多人看淡市场,但今年3月份,全国市场形势一片大好,又让那些悲观的人大跌眼镜,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超女去做整形不是个别现象,有同样想法的还有超女的女同学,陪她们一起做整形的甚至是她们的母亲。这是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一个缩影,折射出的却是大变革时代中国社会的集体浮躁。如果说幸福与金钱无关,男人笑了,住房、柴米油盐酱醋茶、孩子上学哪样不跟钱有关;如果说快乐与美丽无关,女人笑了,找好的工作、嫁个有钱人怎能与青春和美貌无关?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青春和美丽无疑是换取幸福的硬通货。美丽从古至今都是一种刚性需求,没有哪个女人会心甘情愿地淹没在人海中,变成黄脸婆还沾沾自喜。王贝走了,还会有千千万万个王贝勇敢地躺倒手术台上。面对人生的赌局,她们会依然坚信闯过去就能似锦前程、人生幸福。

“回望,黯淡无光的青想;挣脱,世俗偏见的残酷臂膀;放飞,沉睡已久的魅力渴望。”这是笔者在合肥策划的一场胸模大赛的招募宣传语,这句话似乎说出了中国9000万城镇适龄女性的美丽心声,也再次验证了整形市场的无尽潜力。活动快速提升了门诊量和业绩,甚至是参与活动的10强选手无论当初她们是如何排斥甚至鄙视整形,赛后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免费手术或美肤。一个身形超级性感的选手说:“我再也不愿意看到其他选手,她们的脸多小啊,跟她们在一起我感到自卑。”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但追求完美的人不计其数。如果能安全快速地变美,更快速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没有哪个女人会拒绝。

笔者在一次行业导入的培训中曾开过一句玩笑:世界的一半是女人,女人都是我们的。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日渐开放、市场的规范、安全措施不断得以保障、消费者的成熟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整形美容产生兴趣并最终消费。到了那个时候,是否选择整形美容已不会遭到社会议论,而仅仅代表个人的生活喜好。

3.民营整形的春天并不远

最初,整形美容行业进入的技术和资金门槛都不高。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完善,很多民营机构都赚到了第一桶金,继而老板们就开始为如何快速发展而掉头发。如果把影响整形医院经营的要素分为政策和舆论、市场和竞争、规模和设备、技术和服务、营销和管理、品牌和文化六大方面的话,随着政策和舆论的利好,市场的日渐壮大,营销和管理的升级,品牌文化的突显,那么下一个发展阶段的重点是什么呢?是看好市场前景进行大规模扩张,高举高打建立品牌连锁;还是精耕细作,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规范化管理,靠医疗质量和口碑做大做强?决策者或许将面临两难的抉择。

篇(6)

“同意的,请举手;不同意的,请举手;弃权的,请举手。”一场严肃的宣誓会上,主持人宣读着一份多数为福建莆田系医疗人的名单,并请在座的数百位(医疗)行业人士当场举手表决。

现场座无虚席,鸦雀无声。无一人举手表示“不同意”或者“弃权”。这场宣誓会,是莆田(中国)健康总会在河北成立的分会――河北省民营医疗健康产业协会。

“未来我们要抱团发展,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被推举为河北分会的会长,身为香港济丰医疗投资集团总裁的郑建发说。话虽有些“官腔”,但似乎预示着莆田系医疗人正下更大的决心,要加速摆脱莆田游医的“恶名”,借着政策的春风,走向医疗行业“正规军”道路。

如同莆田系当年从散乱的“游医”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民营医院,乃至全国性大型医疗集团一样,这样的产业协会,他们计划在全国各个省市、地区陆续成立,扩展联盟势力版图。

几十年来,这个庞大的医疗“军团”,一路摸爬滚打,饱受打击与争议,为何偏偏能够在垄断市场的夹缝中不断成长、壮大?

“野百合”的艰难春天

“莆田医疗过去的发展,演绎了野百合也有春天的故事。”这是福建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的总结。

的确,目前已形成以“詹国团、林志忠、陈金秀、黄德峰”莆系四大家族为首的民营医疗大佬,在1980年代,从治疗“性病”起家,将一张白纸黑字的小广告,逐渐贴遍了全中国的众多角落。尽管病不一定治好,但他们的生意却相当好。

有需求就有市场。但游医时代持续没多久。1990年代,他们中胆子大的,以公司名义和医院签约,承包一些被边缘化的科室。詹国团当时率先承包吉林长春市某部队医院皮肤科,正是莆田系医疗人希望寻求正规经营的印证。

事实表明,这些科室日后成为他们利润暴发的来源,也成就了今天众多参差不齐的男科、妇科、皮肤科等民营专科医院。

“承包科室”,似乎是他们生意“合法化”的开始。但好日子不长,2004年突然被卫生部列为禁止经营项目――一道禁令让他们中很多人损失惨重。

“拼命往政策的门缝里挤”,莆田系一度被指极尽所能地“钻空子”。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后,哪个行业不是如此?而如今随着开放大潮成长起来的很多中国企业,无不是“机会主义”成功的产物。但直到今天,很多行业相继放开、转型,只剩医疗、教育等少数领域大门紧闭,资源被垄断者牢牢把控。

“谁不想正规经营?”这是莆田医疗人的多年梦想。但新的出路在哪儿?

承包不成,莆田系又果断找到了另一条路:投资整个医院,自己作为独立法人单位经营。当时这还是“灰色地带”。他们聪明地请来医疗界专业人士当院长,为其打理医院,自己则隐身幕后做老板。此后,诸如玛丽妇产医院、爱尔眼科医院、丽都整形美容医院等各种名头的私立医院,遍布大江南北,广泛吸纳病人。

从游医到承包科室,再到直接“买”医院,莆田系走的每一步都在政策边缘,并从中谋取财富,屡遭打击却不折不挠。即使1998年的王海打假(调查“黑医院”),也未能“打断”莆田人的财路。看看他们的发家轨迹,和浙江温州商人几乎殊途同归。

民营医疗“畸形”发展背后,折射的不正是政策缺陷之下的产业屏障吗?

和垄断市场“博弈”

如果不是因为王海打假,和后来频频发生在民营医院的医疗事故,有谁知道,在福建莆田这个不起眼的地级市,居然诞生了遍布全国的民营医院?

目前全国1万多家民营医院中,8600多家都是莆田人开的,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已形成品牌连锁、医疗投资集团。

尽管他们目前在民营医院市场稳住江山,但较之公立医院仍占下风。

拿医保报销来说,国内医疗保险一直是基本社会医疗保险一统天下,公立医院看病可以社会医疗保险报销,而私立医院就不行,要么是不能用医保,要么是用医保得按公立医院标准来收费。

仅在医保不报销的领域才有资格竞争,使莆田系医院不得不走“旁门左道”,选择一些非医保范围内的“特需项目”来拼市场。直到如今,男科、妇科、不孕不育等常见专科仍然是莆田系医院的主打领域。一些实力较强的医疗大佬,陆续发展出了整形美容、牙科、眼科和高端产科等特色科目。

这些专科的共同特点,就是低风险、高利润。一家六七十人规模的男科医院,每月营收达三四百万元。在更早的1996和1997年,詹国团控制的詹氏家族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的100多家医疗诊所,纯利润就已超过3000万元。

虽然赚钱速度很快,但为了招揽病人,让消费者知晓民营医院,莆田系多数采用高举高打的广告轰炸模式。从最初电线杆上贴宣传单到后来投电视广告,互联网崛起之后,他们又将高昂的广告推广费花在了另一个垄断巨头――百度身上。

而这其中,不乏有急功近利者过于夸大疗效,甚至不择手段售卖假药。这让莆田系医院,和莆田另一个产业“鞋业造假”一样,长期饱受非议和责难,至今仍未消除。

一个产业的“野蛮生长”,难免催生一些鱼龙混杂的不良经营者。最初,的确有不少莆田系的从业者抱有侥幸心理:只要治不死,病人就不好声张,因为那是“隐私病”。事实上,在早期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行业无序发展是必然的。不仅是医疗行业,几乎所有行业都存在类似问题。

正因为此,过去得益于政府夹缝生存机遇,而又敢于挑战垄断市场的状况,也迫使莆田系赚得大量财富后试图寻求改变,极力转成“正规军”。一些品牌意识较强的莆田系经营者几年前已有这种紧迫感。

抱团发展

从学徒起步,到自己独立经营医院,直至做成全国性品牌连锁医院――现如今,卓国金创立的瑞京糖尿病医院在全国开了十几家,成为民营医院中该专科领域的领头羊。

像卓国金这样的莆田系经营者,为数并不少。四大家族中更是如此。

莆田医疗人今天的所谓成功,在郑建发眼里,“是把握时机,义无反顾地经营民营医疗产业的努力结果。”

相传,与温州人、潮汕人相似,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莆田人,天生好经商。他们中的不少人,十几岁就开始出去闯荡,一出门就是一年不回家;不到30岁就已有十几年从医创业经历、成为医疗集团老板的人大有人在。这种吃苦精神成就了莆田系老板漫长的财富积累。

但未来,转型对于莆田系,仍然是“路漫漫其远修兮”!

好在,如今他们已经有所行动了。2014年6月,莆田系中20多位医疗大佬被莆田市委书记召集过去,开了个高层会议。这直接推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组织――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的成立。

商会组织的成立,或许可以成为莆田系谋求转型的推动力。活跃在全国的6万多莆田系医疗人,从小打小闹开始,分散创业,成为最早抓住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办医机会的一批人,如今在产业环境要求下,他们个个都十分清楚:要想成为“正规军”,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抱团是必然的方式。

事实上,莆田人今天能够形成这股强大势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与生俱来的家族文化。据说在莆田市的东庄镇,只要一人出去闯荡成功,可能就会把亲戚朋友带出去一起干。一个让人震撼的事实是,目前全国80%的民营医疗市场是由莆田人干出来的,其中莆田市的东庄镇占到其80%。

篇(7)

为社会资本推开“玻璃门”

《若干政策》提出要全面开放首都医疗服务市场。允许社会资本在本市举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逐步提高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比重。本市需要新建医疗机构时,优先安排社会资本进入,凡是社会资本能办的,政府不再举办;当出现多个社会主体同时申请时,可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举办主体。

王保国院长认为,目前应是办医院的好时机。过去民营医院虽数量多,仅北京的民营医院就达数千家,但发展规模都普遍不大。新医改政策出台,绝对是为民营医院发展提供了良机。北京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的18条意见非常具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好的政策和想法落地,发挥政策效力。北京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改领域方面做了很多有前瞻性的探讨,出台的这18条意见可行性很强,有些理念和做法在全国都是超前的。当然这也是基于北京的就医群体和所拥有的资源不同。从政策出发点可以看出,北京市要把民营医院做大做强,做成专科医院、特色医院,政策则为民营医院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王保国从四个方面论述政策创造的良好环境所在,具体体现在:

一是在审批方面。《若干政策》提出社会资本和政府投资在同一区域进行投资审批时,优先审批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优先是非常好的政策,这种做法很对。因为同是投资实体,不管是社会投资还是政府投资,最终都体现在为一个区域的公民提供医疗服务,普惠于民,在此情况下,政策优先社会投资,通过社会资本运作和管理,推动社会资本办医服务于区域公民,起到和政府投资一样的作用,同样造福于民。所以,优先社会投资的政策思路客观上会鼓励和壮大社会资本办医的热情。

二是在用地方面,政策有所优惠,但需更具体的运作步骤和具体落实。比如说可以和医院的性质相挂钩。非盈利性的民营医院,如果与公立医院发挥同等公共服务职能的,可免费供地或优惠价格供地。如地价太贵会限制民营医院规模壮大,制约其发展,不利于民营医院做大做强。所以,土地供应的配套政策很重要。

三是在引进人才方面,给民营医院政策扶持。在此政策下,民营医院可不仅面向北京纳才,还可面向全国,甚至引进海外人才。通过政策扶持使民营医院可从各地引进高端人才,解决户口等具体问题,有利于吸引人才。同时,在经营体制上,民营医院更有利于人才流动。

四是对民营医院推行高端化发展,向高新技术的方向推进。《若干政策》提出,经审核属于医学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和拥有高新技术医疗机构的项目,按规定享受土地供应和政府土地收益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把医疗行业当作高新技术产业看待,尊重医生工作的技术含量,体现医生的价值。这是非常先进的理念和治理方式。传统的医院医生如果进入民营医院,会在意是否失去原有的社会和学术地位,只有在这些方面给予同等政策支持,才能引进更多人才到民营医院。

政策还在医保、新农合、政府采购服务等方面,使民企和政府资本准入门槛相同,在管理体制、制度等方面也有新突破。

期盼政策更为细化

《若干政策》提出,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本市公立医院改制重组。这将给社会资本的成长带来什么机遇?政策如何使社会资本更好的利用这一机遇?采访中,这两位院长在表达了对政策充分期待的同时,也希望在具体政策执行中,比如对医院重组的具体模式、社会办医机构的用地需求、民营医院的税收支持、鼓励社会办医机构的科研创新等方面,有更为细化的措施。

安太妇产医院院长陈凤林认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是大势所趋。医疗本质是服务行业,须有民营企业介入才能有声有色。医疗作为服务行业,其改革速度远滞后于其他服务行业。 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中,政策可考虑做成第二次“公私合营”。所谓公私合营就是在办院过程中,给社会资本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不再严格区分所有的分野。陈凤林期待具体政策设计与执行中能对现有医院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要进行适当分离。比如某些有实力的公立综合性医院,可拿出几个发展比较弱的科室,设定明确条件和准入门槛,进行市场化拍卖,通过市场中介机构运作进行拍卖或托管。一家公立医院的所有权固然非常重要,但相对而言,更有意义的是经营权。他认为把医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适当分离,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个考虑路径。他强调同一病种,同一服务项目,可能民营医院的收费普遍要低于公立医院,唯有如此,民营医院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若干政策》提出,保证社会办医机构的合理用地需求。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用地纳入城镇用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按划拨方式用地,也可按协议出让或租赁的方式取得土地。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有偿方式用地,经国土等有关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可按协议出让方式供地。

陈凤林认为,既然医疗是服务行业,应吸收当年特区发展的模式鼓励民营医院发展,鼓励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民营医院办分院。相较于对社会资本办医在土地政策上的优惠而言,陈风林更强调市场开放对社会资本办医的支持力度。他认为土地有形,但市场无形,其价值远大于土地。对一些社会资本而言,享受土地优惠政策的机会比较有限,与其如此,不如租房发展更现实方便。在关于医疗用地的优惠政策设计中,他认为可采用市场化拍卖方式,出资方提交计划书,政府规定利用土地要达到一定的营业额和受益群体标准,对就诊量和科室都有明确限定,对土地利用实行实行承诺制。政府通过设定土地利用标准,达到政府对医院提供服务的要求设定。就达到设定标准的可进行一定补贴,若达不到规定标准,就进行制裁。采用市场化方式,对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一视同仁,赋予同等机会参与。

《若干政策》提出,支持社会办医机构科研发展与技术创新。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经认定具有先进技术或产品(服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政府在相关基本建设、关键设备购置和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同时,《若干政策》提出,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产自用制剂免征增值税等支持社会办医税收政策。

安太妇产医院已被认定为“高科技企业”。安太现有7个关于不育症方面的发明专利,2个美国,2个欧盟,3个在中国。但安太虽然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高新技术待遇,仍然觉得负担过重。希望高新技术企业免收所得税,给高新技术企业更大的扩展空间。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就是在专利申请费用方面减免了一半费用,但相对而言,是毛毛雨。所以,税收的优惠扶持对民营医院来说是非常实在和实惠的。对民营医院营业税免征,是直接受益。但民营医院要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负担房租、员工开支、市场开发费外,几乎没有利润,也就没有富裕资金再扩张。

陈凤林认为,民用医院发展扩张过程中,融资和资本不是最大问题,主要是缺政策。比如安太如果政策允许,他们拟再开设立几家分院。有了梧桐树,再招凤凰来,比较容易解决资金问题。他说自己可以“找钱”,可以通过实行股份制,进行融资。但关键是要给民营市场,要给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安太想设立分院的想法,在现实执行中就极为困难。因为设立分院的审批手续和新开一家医院一样,而且现有政策不允许民营医院办分院。周折的审批过程让他们规模扩张执行不易。安太医院已在北京南城开辟了自己的客户市场,也希望在北城有个分院,服务一方百姓。但审批手续的繁琐,使他们很期待在《若干政策》的政策效应下,能够被允许办分院,审批手续能顺利完成。

《若干政策》提出,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全市医疗卫生职称评定、人才选拔和培训体系,在技术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全科医生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与政府办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王保国强调,医生最大的职责应该是看病,应该重视临床。但临床在方面却存在困难等现实问题。为了职称评定等,临床医生只能更多做基础研究。中国在临床医学上的专家评估体系、评奖、基金申请等制度都需要改革与突破。而这次《若干政策》中,对职称评定、学术研究等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支持。这是个利好。

他认为,在社会资本办院过程中,重要的是投资人与专家达成共识或默契。只有当民营医院被专家当成事业时,专家与投资人才真正建成命运共同体。搞专业要依靠专家。专家的价值在股权关系上要得到合理体现。所以,民营医院要通过设立内部股权激励等机制使专家和医院间建立起命运共同体,让其有一种主人意识,建立起命运共同体和价值认同。他认为在《若干政策》正式后,很多社会资本会很有兴趣进入这一领域,一定要重视建立起命运共同体,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民营医院的发展。

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医疗院长 王保国

篇(8)

在此环境下,民营医院正积极健康地发展着。

截至2011年底,广东省包括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在内,共有医疗机构1281家,其中民营医院364家,占比为28.4%。民营医院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其床位数总计3.0万张,占全省医疗机构床位总数的12.3%;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3万人,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1.3%;诊疗服务量占全省总量的16.3%。

此外,广东省的民营医院中,不乏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身影,如东莞康华医院、东华医院、佛山禅城中心医院等。这有利于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方便基层群众就近就医。

虽然民营医院的发展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困惑与不足却不容忽视。

偏见下的民营医院

从广东省民营医院的经营模式来看,目前主要分为五类:自主经营模式,如东华医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部分托管模式,如东莞康华医院;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如汕头潮南民生医院;股份制经营模式,如佛山禅城中心医院;集团连锁式管理模式,如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

需要看到的是,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民营医院不论采用何种模式,都要与公立医院在市场中一同竞争,一分高低。

公立医院带着“公立”的金字招牌,一方面享受着免税,另一方面享受着政府的投入与补偿。而民营医院即使是非营利性的,也只有3年免税或是享受税收优惠等很有限的扶持政策;纳入医保定点机构后,其医疗服务价格水平更需与公立医院相当――公立医院生计无忧,但民营医院何以为生?

政府提出“政府主导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其具体涵义并未明朗。但政府在不愿增大投入的情况下,也不愿意解读其含义,默许公立医院将发展的触角延伸至高端医疗市场,默许这种有悖于公立医院公益性原则的市场行为。

在寻求差异化发展中,民营医院的出路无疑是要着眼于专科与高端医疗,这也符合医疗服务市场的规律。且纵观各国,高端医疗服务是医疗服务市场的一种必要补充,且必须由民营资本参与补充。

也许有人会心存疑虑:现在都说“看病难、看病贵”,如果再发展高端医疗,岂不会对本地医疗资源造成冲击?

其实不然!现有医疗资源并不会因此收到挤压。因为公益性医疗和高端医疗投资的渠道不同,任务不同,互为补充,两者并不冲突。相反,民营医院发展起高端医疗后,会让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得到凸显,除非公立医院不是政府办的。

在人才问题上,民营医院同样处于劣势。

民营医院多聘请公立医院退休的高级职称人员作为专家队伍,招聘刚毕业的医学生作为基础人员,形成人才队伍“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

这是由于现有的人事制度,决定了公立医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易向民营医院流动,导致民营医院的人才队伍不稳定、质量不高,难以形成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再加上医疗服务是集体合作的结果,医生去了民营医院,赔偿风险有可能增大;此外,目前医生多点执业还无法真正实现,也使得民营医院的中间人才紧缺。

当然,民营医院中存在个别自毁家门的医院。如投资者急功近利、管理不规范、重经济管理、轻质量管理、医院广告夸大其词,从而“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导致民众对民营医院普遍存在不信任心理。

其实,印尼卫生部部长Endang Rahayu Sedyaningsih患癌后,千里迢迢来广州某民营医院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故而对中国民营医院的院长特别尊重与信赖,还亲自为院长的书作序,对医院的治疗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一案例就值得我们的民营医院以及民众好好思考。

营造非扭曲的发展环境

对待民营医院,我们要鞭挞弄虚作假者,更要扶持真心办医者;而政府要做的,就是营造非扭曲的发展环境。

在政策方面,政府需要为其制定扶持政策,建设良好的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环境。如要出台操作性强的具体政策;鼓励有资质的医师和有医疗管理经验的公司办医;从金融、税收等方面,给足民营医疗机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办医,而不是让民资站在玻璃门外,或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甚至遇上强力弹簧门。

政府尤应鼓励做长远投资的民资办医,积极为他们建立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快捷通道。

一方面,要加强对医疗卫生资源的规划。各地需及时向社会公布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在同等资金、技术条件下,优先批准设置民营医疗机构;鼓励民营资本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开办医疗机构。

另一方面,要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步骤,清晰审批流程,做到公开、透明,为社会资本投资办医提供便捷条件。

在监管方面,政府应为民营医疗机构提供有助其发展的优质服务。对于社会资本办医,市场的准入要宽,监管要严,尽量使其在市场环境下寻求生存机会。

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对行业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的培育,赋予其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由其制定行业规范,并授权其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运营情况进行评估。此外,还应将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一同纳入每年医疗质量评估检查的范围,实施日常业务指导,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另外,还需政府加强对公立医院的限制,降低民营医院的技术准入门槛。

目前,大陆的很多地区一边鼓励民资进入,一边无限制地扩张公立医院;一边放宽民资办医政策,一边以区域卫生规划已满为由,将其拒于门外。

区域卫生规划的限制,必须是针对政府办医的,在满足当地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前提下,严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的扩增,限制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提供范围。只有这样,民营医院才可以在一个市场边界非常清晰的环境下投入与经营。

我们甚至可以修正以往的技术准入政策,不再以医院等级作为准入的必备条件,而是以技术的可靠性、人员的操作规范程度和设备设施的完备程度来判断。

篇(9)

为了争夺市场,实力稍强的医院就会通过大量的宣传广告来影响大众的选择,无疑,媒体宣传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营销费用的消耗,使医院利润率下降,从而影响医院的设备、技术的再投资,这些又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量夸张、干扰的广告使得大众逐渐开始质疑民营医院的发展模式,进而消除了大众对其选择的欲望和需求。另外,随着医疗广告禁止刊播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个行业大洗牌的前夜,对于依靠广告来打市场的民营医院来说,生存的空间似乎越来越小了。民营医院一旦断奶,预见的是竞争将会越来越白热化;实力不济的医院倒闭,社区门诊关门大吉,医疗行业两极分化;有的医院跟不上市场的步伐,因为资金链断裂大批死去;大型综合医院也会遭遇阵痛,营业额急剧下降……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寻找一个新的营销平台,打造医院品牌,使其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是令民营医院院长们头疼的一个难题。

随着分众传媒的崛起,楼宇广告、卖场广告、地铁广告这些也成为了品牌商的又一选择,再加上传统的一些路牌、户外、报纸、电视、广播等等广告形式,品牌商的组合广告投放模式日趋多样化。这种变化的背景正是传播媒体的越来越多样化。如果说以上媒体传播还算是传统,比较容易掌握的话,那么,变化迅速的互联网上的广告投放技术就是最难掌握的了。在成千上万的网站上,什么是性价比最高的广告?什么是最有效的推广方式?这对于传统的广告公司和市场部人员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谜,更不要说是民营医院了!

篇(10)

“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除了鼓励社会资金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之外,国家将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这一条明确出现在新近出台的新医改方案中。这是对我国民营医院在保障我国居民身心健康方面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也是民营医院发展、壮大的强有力的政策依据。民营医院如何在现行新医改政策(即:国家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下,调整以往的管理措施及方法,将与民营医院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作者对新医改政策下民营医院经营对策的调整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转变服务理念,强化全员市场服务意识

医院要以医学模式的转变为契机,转变服务理念。现行的医学模式已由以往单纯医学模式到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今天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从生物学单方面研究及治疗转变到心理、社会、生物学全方位的研究及治疗,重视社会、心理、生物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从以往病人求医向医患双求转变。医务人员眼中不再只是单纯的“疾病”,而更多地是去感受一名“病人”、“患者”。医院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病人来开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自身的医疗市场。医院应注重医疗市场的开放和维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经营的一切都围绕着市场而运行,而市场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它永远在变。因此在转化服务理念的同时,还要强化全体员工的市场服务意识。将院内服务作为医院内部市场,院外服务作为医院外部服务市场,先由内到外,推倒院墙,让每一个患者在院内院外均得到满意的服务,这样才能培养出自己的忠实顾客。同时,医院应积极参与到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之中,获取更多的政府部门的支持,并改变民众对民营医院的看法和偏见。力争医院能够纳入当地的医疗保障管理范畴,并在顾客群中产生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医院的形象。

二、转变经营策略,确保稳定的医疗服务市场

医院的经营策略必须具有创新、开拓和前瞻性,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患者的要求,实行以市场服务为导向的医院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保持医院的经营策略不偏移。

(一)以社区服务带动医院发展。新医改中要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现行卫生资源却呈现出一个倒三角状况,绝大多数卫生高级人才、精尖设备存在于大城市、大医院。民营医院要在这种夹缝中求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采取非常手段,将自己“沉”入社区,以社区服务为医院的外部支撑。专科病人需要筛选,民营医院在总体实力上与老牌公立医院相比还有相当一段差距,如将病人筛选放置于病人进院以后,那么,民营医院可选的范围就十分的小。当民营医院进入社区以后,组织并参与社区内卫生服务,直接服务于社区民众,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在最基层对一部分病人进行筛选,提高医院病源量。

(二)以专科建设基础,走多元化的经营服务之路。加强服务,强化质量内涵,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范围,为病人创造优质、高效、方便的医疗环境。根据相关调查报告,全国虽有几所民营医院已列入三甲行列,但大部分民营医院主要以专科为主,且专科主要集中于一些不育不孕、男科、整形、口腔、肿瘤、骨科、中医等方面。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专科人才寻觅相对容易;多数患者对专科诊治疑难杂症的价格敏感度低,市场潜力好;专科主要依赖医生技术,涉及大型设备较少,投入较小。民营医院现有的这种专科结构,给公立医院的冲击及影响非常小,却对同城的民营医院造成了很强的竞争压力,甚至可能导致相互辗压,两败俱伤。因此,要加大差异化办医力度,扩大竞争的空间。在民营医院经营过程中要避免人云亦云,人行亦行;避免在很多技术项目上重复投资;避免形成低水平、重复竞争局面;避免使用价格战来抢夺一点医疗市场份额,损害目前尚不成熟的医疗市场。同时,提供一系列的特色服务、特殊服务、特需服务,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逐步形成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差异化服务上大做文章,将医院打造成院有专科、病有专人、人有专长的特色品牌医院。

(三)加速医院整体营销。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大部分仍然还是按照以前固有模式营销医院,一些民营医院虽进行了一些医院营销方面的尝试,但都比较肤浅。一是大部分民营医院仅仅停留在以低价吸引患者;二是对部分“专家”进行个人包装,让他领着患者跑。而更深层次的医院整体营销却被忽视。医院营销要体现出创新形式,要利用整体营销的传播方式来加深目标群体对医院的认识,进而产生认同,在扩大知名度的基础上延伸美誉度,让广大群众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产生对医院的良好形象与服务理念的一致看法,理解医院,支持医院。医院应全力突破现有的市场份额占有的市场框架,为顾客患者带来长期的价值,并创造出关系维持更持久的顾客,培养市场,提高医院市场占有率。

三、转变管理机制,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

医院的品牌体现在技术、质量、管理、服务等诸多方面,只有综合素质高的医院才可能创出名院、名科、名医。医院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必须建立在市场服务的基础之上,并将其逐步转化成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要从传统“人浮于事”的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医院市场服务反应机制,服务内控机制,充分利用医院资本进行市场动作,内部市场做优、做强,外部市场做大、做响,使医院经营管理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医疗机构是一个高科技、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患者诊治的最终结果,同时也是医院发展和创新的原动力及保证。近几年快速崛起的民营医院对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了,很多投资者为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奉行利用即价值的观念,采取的都是“拿来主义”,不愿向人才培养投资。如聘请公立医院离退休的高职称人员做专家队伍,把刚毕业的学生作为基础人员,从而形成民营医院医护人员队伍“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使得中间层卫技人员缺乏的现象突出,人才培养出现盲区,为以后医院技术的发展留下隐患。多数民营医院都重视使用人才,但却对人才队伍的培训缺乏积极性。有些民营医院开办以来就没有送出一个人进行学习,没有一项科研课题成果,没有一笔外出学习交流经费,导致技术老化,知识不能更新,业务徘徊,直接影响着民营医院发展和壮大。

(二)追求完善的人文关怀。医院是救死扶伤和治病救人的地方,应该是最有人情味、最尊重人的场所。从社会发展来看,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医院对服务的投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医疗服务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技术服务,还应在医疗技术服务的过程中体现出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服务病人的人性化服务。医院的人文关怀,它需要医院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知道和了解患者的痛苦和难处。近年来,卫生部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医院应“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出并实施了一些便民措施,但仍有一些方面相对滞后,显得乏力。因此,民营医院在医疗服务中应按患者需求改进工作流程,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不断扩展服务领域,提高全员医德素质,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增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病人在服务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温暖。

上一篇: 医疗行业市场分析 下一篇: 初三政治教学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