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困境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31 16:37: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财务困境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财务困境

篇(1)

一、资金问题在企业的发展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

一方面,一个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只有充足的资金企业才能够生存,才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由此可见,资金是限制一个企业发展的最为主要的瓶颈,所以企业的任何问题都会最终通过财务问题表现出来。

一旦一个企业在财务上亮起了红灯,那么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及时、彻底的解决,否则这些问题必将会导致整个企业走向破产的危险。因此什么状况是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探讨企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和方法已经成为企业时刻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成为相关经济部门研究的重点。

二、我国财务困境成因分析

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不景气、市场竞争激烈、会计准则的变更等客观原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业绩。企业并非生活在真空环境中,世界各国,国家的宏观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各个方面,进而影响到企业最终的生存与否。政府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工商管理政策、产业政策、证券监督政策以及破产相关法律法规都是财务困境原因分析的重要因素。

1 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董事会构成和股东构成与企业最终的成败有相当关系。当信息不对称时,小股东缺乏必要的信息,很难判断企业策略的好坏,大股东便有机会剥夺小股东的财富,导致企业绩效不佳,甚者发生财务困境。

2 企业经营管理因素的影响。

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高低最终表现为企业竞争力的高下。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着主营业务不突出、主导产品技术含量低或技术雷同、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经营管理费用过高,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成本过高、管理费用过高及财务费用过高;内部资产管理不当,资产结构比例失调,导致公司营运资金不足,货币资金紧张引发财务危机。

3 大量举债,偿债风险过高。

研究一下sT公司的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很多sT公司上市之初就已种下了祸根:大量举债投资,投资战线过长。由于投资的企业大多经营不善,使这些企业步入了没钱还债、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的恶性循环。巨额的债务、很低的经营能力和艰难的融资渠道的共同作用,必然使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恶劣,最终走向破产。

4 丧失核心竞争能力的多元化投资。

企业只有具备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这一点来说,企业应首先拥有一个具有竞争能力的核心产品,然后,围绕其核心产品、核心竞争能力再考虑是否应该多元化经营。没有根植于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经营,又不能在外部扩张战略中培植新的核心竞争能力,结果就可能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也丧失殆尽。直接的表现就是新项目挤占优势主业的资金,但却不产生相应的效益反而拖垮优势主业,最终导致企业内部整体资金的匮乏。

5 担保与诉讼。

巨额对外担保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一旦被担保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担保责任变为现实负债,大比例的担保损失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公司极容易由此陷入财务困境。

6 财务杠杆的负效应。

企业飞速发展时,经营者容易头脑发热,盲目追求高速,追求经营杠杆效应。高增长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看企业是否具有快速发展的条件,否则飞得越高,跌得越重。速度过快,会使企业永远处于i资金短缺之中,还会造成企业管理理念的却是和管理人才的匮乏。然而,经营杠杆也存在负效应。过高的固定成本必然带来过高的折旧以及过高的管理费用,在企业无法保证销售量的前提下,巨额的固定成本会导致高的经营风险。

三、走出企业困境的措施

(一)建立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要能够反映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对环境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要有利于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教育;要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成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体;要能够反映企业家因素的影响。同时要保持稳健的债务结构,要关注负债结构,合理控制债务程度,尤其是短期负债的比例;在确定公司的负债结构时,应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来确定其流动负债水平。

此外,除了进行定量分析外,还要结合公司的行业特点、经营规模、利率状况等各种因素来合理确定,加强对外担保管理,降低担保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提高防范意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杜绝违规担保;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拒绝强制担保。

(二)解决企业筹资难问题

1 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既能克服企业所有权过分集中、领导者独断专行、随意决策、增大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问题;又能通过转让股权吸引投资者、吸引人才,缓解企业资金缺口和人才压力。

2 企业要守法经营、科学管理、如实核算,建立和完善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和执行。及时地通过一定渠道如实、完整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的会计信息,重塑企业诚信形象,重获银行等债权人的信任。

3 政府应尽快完善融资体系,建立公正开放、立体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增加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主要措施:一是在完善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低层次市场,为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机构投资者的进入搭建平台,以适应各类小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二是完善租赁市场,充分利用融资租赁,达到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资产的使用权,解决小企业急需先进设备又无力购买的矛盾:三是发展各种形式的应收账款融资,主要形式有抵押融资、让售融资和证券化,达到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产,缓解小企业资金压力的目的;四是适当利用典当融资,以解小企业燃眉之急。

4 政府有关部门应转变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首先,要成立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其次,尽快成立小企业基金,包括特定用途基金、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三是加快建立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便于小企业向银行等债权人融资。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的完善。进行一系列的产权改革,彻底改变内部人控制的不合理的现象,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制衡机制。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包括加强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自身的竞争力,加快技术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努力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注重人才培训。要重视现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合理安排现金收支,降低应收账款的持有成本。

同时正确进行投资活动,科学地选定投资项目的规模,应当重点把握下面几条原则:与市场供求状况相适应;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与筹资能力相适应;与生产要素的持续供给条件相适应。要避开投资陷阱,避免把所有的希望放在一个筹码上,防止过度投机、盲目扩张,当发现发展目标不切实际时要果断实施投资退出。企业应建立和健全对投资项目的监控机制,动态掌握投资项目的进展及经营情况,对投资项目定期进行分析,慎重部署投资退出。

(四)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财会人员是执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劣。因此,小企业一方面要引进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都较高的财会人员;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现有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并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企业的领导者或领导层,应授予财会人员应有的权力,相信并鼓励他们认真履行财会人员应有的职责,进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企业财务预测的准确性、财务计划的周密性、财务决策的科学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财务考核的时效性,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财务风险,做出财会人员应有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困境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为防范财务困境,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性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参考文献:

1 刘爱东等,公司理财,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 章德培,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成因,现代企业,2005,1

3 胡国柳等,企业财务战略与财务防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4

4 尹平,陆宇健,股份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篇(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受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低、经营者素质良莠不齐、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使得不少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一味贪大求快、强行扩张,最终导致企业负债累累、资金链断裂、财务陷入困境。 

 

一、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的分析与研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财务困境的类型。企业的财务困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亏损型财务困境,即真正的资不抵债;另一类是赢利型财务困境,即账面利润不菲,营运资金却严重匮乏。 

2.财务困境产生的原因。(1)企业外部原因。利率变化、社会信用程度、竞争对手财务制度。(2)企业内部原因。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财务控制薄弱;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难于规避财务负债的陷阱;财务危机的陷阱凸显,经营持续亏损。 

 

二、财务稳健模式 

 

财务稳健模式由三个主要因素构成,即以财务“稳健度”衡量企业资产收益与资产流动的合理匹配;建立财务困境预警制度;优化财务结构。 

1.资产收益与流动的合理匹配。太阳神等大企业的破产案例说明,企业如果不顾自身条件通过负债经营盲目铺摊子,就容易聚集过多盈利能力差的资产或业务,规模再大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对企业来说,只有在财务稳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长性才是合理的。中小型企业,承受能力较差,信贷额度少,融资渠道少,融资能力差,就更应该注意财务稳健。 

2.建立财务困境预警制度。建立财务困境预警制度主要通过对财务困境的预测为财务管理及时发出警示。我们可以运用财务困境预测模型为财务管理警示提供重要依据。财务困境预测模型因所用的信息类型不同分为财务指标信息类模型、现金流量信息类模型和市场收益率信息类模型。 

3.优化财务结构。优化财务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通过存量调整和变量调整(增量或减量)的手段确保财务结构的动态优化。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对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优化资本结构、优化负债结构、优化资产结构、优化投资结构。 

4.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三、财务稳健模式实施的支持环境 

 

财务稳健模式的有效实施除了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适应市场、优化价值链和供应链外,企业自身应从两方面入手,创造财务稳健模式实施的良好环境。 

1.降低投资风险。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为此,企业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2)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3)规范项目投资程序。 

2.加强财务控制。企业要苦练内功,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1)内部强化财务意识。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2)注重财务效率。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为此,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3)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4)加强资金管理。近年来,很多中小型企业陷入经营流动资金紧缺的困境,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5)保持财务资料完整。 

根据以上分析和论证,企业要规避财务风险,摆脱财务困境,可以通过建立稳健的财务运营模式,运用财务稳健度和财务风险预测模型来及时了解企业财务运营的真实情况,优化财务结构,并创造财务稳健模式实施的支持环境,从而规避风险,改善不良的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走上健康的持续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胜军.财务困境与稳健经营.企业管理,2002.(4) 

2.郭复郑著.财务通论.上海立信出版社,1999(9) 

3.philip kotler著,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9) 

4.韦尔奇著.经理法则全书.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6) 

5.程虎.我国资产证券化若干问题的探讨.经济管理,2002(11) 

6.刘伟.关于当代中国私有资本企业“管理青春期”的考察.管理世界,2002(2) 

7.陈纪有.企业内部控制的10种方法.经济管理,2002(12) 

8.刘力纲著.企业持续发展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3) 

9.陆正飞著.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9) 

10.姜云飞.乡镇企业资金来源与融资结构的动态变化:分析与思考.经济研究,2002(2) 

11.吴世农,卢贤义.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经济研究,2001(6) 

12.李报民编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务.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7) 

篇(3)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92(2016)05-0048-07doi:10.11847/fj.35.5.48

1引言

财务报表信息被用于企业财务困境预测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业界普遍认为财务比率对财务困境的预测能力至少可达企业陷入困境前的2~5年

[1]。由于财务比率名目繁多以及建模技术的多样化,有关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的文献已相当丰富。Balcaen和Ooghe[2],Aziz和Dar[3],Kumar和Ravi[4],Gepp和Kumar[5],Ak等[6],以及Sun等[7]都从不同视角对国际研究作了较好的综述和归纳。

纵观国内的研究,除起步较晚外,同国际研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和不足,表现在:(1)传统的统计分析技术应用较多,而对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时间因素考虑不足;(2)聚焦于利用新的样本、不同的变量及方法建立和开发新的预测模型,却鲜有对已有模型加以验证和比较;(3)在对模型预测能力的评估上,大多数研究只考虑了分类鉴别能力,而对预测的可靠性(模型预测的概率是否与实际结果一样)检验不足。

检验财务报表信息预测企业财务困境的能力一直是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8]。本研究通过检验财务比率对财务困境的预测能力讨论了财务报表信息解释力的长期变化,试图说明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是否足以解释企业的财务困境。之所以有此疑问,一方面,由于财务报表信息的一些固有缺陷,近年来国内外很多文献都认为基于前瞻性的股票价格信息比财务比率更适用于预测企业财务困境,如杨德勇和马若微[9],Campbell等[10,11];另一方面,Beaver等[1,8]指出,会计准则的变化、金融衍生品的爆炸性增长以及财务报表中自由裁量权的增加都会影响财务比率对企业财务困境预测的稳健性。

为了实现本研究的目的,针对上述滞后性与不足,本文特作了以下创新和改进工作:(1)以考虑了时间因素的持续期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将观测数据期间以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间为分界点,分为1996~2007年和2008~2013年两个阶段来考察财务比率预测能力的变化;(2)从模型预测绩效测量的两个维度:分类鉴别能力和预测可靠性,运用信息量检验、十分位预测、ROC曲线分析以及样本外预测等逐步递进的具体方法分析实证结果。

实证分析选择了经典文献中的3组财务变量进行模型估计,考察这些变量在样本观测期内解释能力的变化情况。为了更好地说明财务比率预测能力的可靠性,我们在最后保留的财务变量组合别加入财务比率无法替代的市场变量――波动率指标,旨在分析波动率对财务比率的预测能力是否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Shumway[12]曾指出波动率无论在统计上还是逻辑上都同企业财务困境密切相关,Campbell等[13]也认为任何会计模型中缺乏波动率指标很可能导致其预测能力的大幅下滑,因为公司在波动性上有明显的横截面差异。Hillegeist等[14]研究发现,波动率捕获了公司资产价值下降至无力偿还债务的可能性,企业破产的概率随着波动率的增加而增加,两个杠杆率相同的公司其破产概率可能有本质性的差异。文献综述发现,自Shumway[12]的研究后,国际文献普遍把波动率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子引进到财务困境预测模型中,如Beaver等[1,8],Campbell等[10],Wu等[15],Christidis和Gregory[16],Tinoco和Wilson [17],并指出波动率对企业财务困境有非常重要的解释力。

4实证分析

4.1均值变化

我们描述分析了财务困境公司各财务比率在ST前4年的变化趋势,并与财务正常公司相比较。只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财务正常公司属于删失样本集(没有确切的生存时间),故而其均值由所有年度观测值堆叠而成,不存在变化情况。

我们发现,从第T-4年至T-1年,财务困境公司的盈利能力(EBIT/TA,NI/TA,RE/TA)、流动性(WC/TA,CA/CL)、债务保障程度(MB/TL,EBITDA/TL)均呈递减趋势,且明显小于财务正常公司的相应值;而杠杆率(TL/TA)则呈递增趋势,明显大于财务正常公司。可见,随着ST的临近,各项财务比率均趋于恶化,这符合我们对财务困境公司的一般判断。

总体上,财务困境公司与财务正常公司各财务变量的均值在ST前4年就已经有明显的差别了,而且距离ST越近,这种差异也越来越明显。未报告的Log-Rank Test发现,所有比率都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意味着这些财务比率对两类公司都有显著的鉴别能力,说明财务报表信息对企业财务困境是有显著解释力的。

4.2模型估计

表1汇总了各组变量于各观测期的估计结果。表中显示,Z*模型的组合变量中,MB/TL并不显著。不仅如此,未报告的结果还发现,经典的Z-Score模型的5个组合变量,ME/TL(权益市值/总负债)和Sales/TA(营业收入/总资产)都不显著。这一发现同Shumway[12]对Z-Score模型的重新估计结果比较相似,所不同的是,Shumway[12]发现,除EBIT/TA和ME/TL外,其他变量均没有解释力。可见,在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中起作用的ME/TL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并未体现出它的作用,企业资产周转的快慢(Sales/TA)对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也没有明显的影响。

同Shumway[12]的发现相一致,经典的Probit模型变量中,CA/CL不显著,表明流动比率对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过程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而Beaver等[1,8]认为的预测企业失败的最佳变量EBITDA/TL也不显著,这同左小德和程守红[27]的实证检验结果相反。很大原因在于左小德和程守红[27]的研究是基于截面数据的Logistic回归,而这种静态方法所产生的估计量是有偏且不一致的。

总体上,所有财务比率的系数符号都符合预期,而且盈利能力指标的系数(绝对值)都比较大,其次是资产负债率,而不显著变量的系数值几乎都不到1个单位的水平。由exp(β)可知,TL/TA的单位变化量对风险函数的影响最大,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TL/TA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风险率将至少增加2000%;EBIT/TA(NI/TA)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风险率都将降低100%。这意味着,杠杆率和盈利能力对企业财务困境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这同ST的界定及财务困境本身的内涵是相一致的,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将ST公司界定为财务困境公司是合理的。这一结果并不支持吕长江和赵岩[28]以及田军和周勇[29]的研究。吕长江和赵岩[28]实证发现,公司的资本结构对公司被特别处理的风险的作用并不明显,认为特别处理同财务困境两者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采用了Cox模型并且只用了截面数据的缘故。田军和周勇[29]也是基于Cox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与利润有关的变量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他们认为这是选择数据的周期和ST的审核时间不一致所造成的,因为他们使用的是季度数据,季度的细分弱化了利润的影响。

在各分阶段,各组变量的拟合统计量Pseudo R2与全样本观测期非常接近,全样本观测期中不显著的变量在各分阶段仍不显著。所不同的是,MB/TL与CA/CL的系数符号在危机前阶段都变为正,EBITDA/TL在危机及后危机阶段变为正,都与预期相悖;变量的显著性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表现在危机及后危机阶段,WC/TA和RE/TA分别于5%和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第二组变量中TL/TA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至少表明:(1)盈利能力指标是最具稳健性的预测变量;(2)金融危机前后一些变量对财务困境的解释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

剔除了各模型估计中不显著的变量后,发现盈利能力指标与杠杆率的组合具有较高的稳健性。最终我们检验了EBIT/TA和TL/TA这2个变量共同作用下的模型估计和预测结果。之所以只保留EBIT/TA这个盈利性指标,是因为EBIT/TA是一个独立于任何税收或杠杆因素的衡量公司生产能力的指标。Altman和Hotchkiss[30]指出,这种盈利能力的度量方法至少与现金流量方法的预测能力是一样好的。

4.3预测能力检验

表2报告了EBIT/TA、TL/TA两变量以及加入了1/σE后的模型估计结果。未报告的十分位预测结果显示,在整个样本观测期,仅EBIT/TA与TL/TA两个变量的作用(模型1)在第1个十分位数组上就识别出了95.21%的财务困境公司,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达到了0.9804,已相当高了。根据表2,在整个数据观测期间,1/σE在5%的统计水平上与企业财务困境风险显著负相关,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1/σE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财务困境的风险率将下降39.85%,LR的提升(ΔLR=1837.876-1830.164=7.712,P=0.0055)意味着1/σE对模型1有显著的增量信息作用。但十分位预测的结果却发现,1/σE并没有明显改善模型1的预测能力。模型2与模型1可以说没有区别,二者的ROC曲线图几乎完全重合,AUC仅相差0.0002,在统计上并不显著(P=0.6683),这说明模型2与模型1的鉴别能力是等同的。

在两个分阶段,EBIT/TA与TL/TA仍保留了同整个样本观测期相一致的显著性水平和参数符号,模型的Pseudo R2都在0.6左右的水平。比较十分位预测的结果及模型的AUC,发现EBIT/TA与TL/TA两变量的模型估计和预测在3个观测期相差无几。这表明EBIT/TA与TL/TA两变量对企业财务困境的预测作用具有稳健性。此外,1/σE虽在危机前阶段仍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但在危机及后危机阶段却不再显著,而且模型2的拟合结果与模型1并没有明显差别。

总体上,模型估计和预测的结果表明,加入了1/σE后的模型2与模型1并无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在包含了EBIT/TA和TL/TA后,波动率指标对企业财务困境并没有实质性的解释作用。图1描述了利用模型1在危机前阶段的参数估计预测危机及后危机阶段财务困境风险的ROC曲线图。图中显示由EBIT/TA和TL/TA组成的持续期模型是非常有效的,其AUC为0.9829,说明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

总体上,本节实证检验表明,波动率指标并没有对财务比率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仅EBIT/TA与TL/TA两个指标就足以解释企业的财务困境了。财务报表对预测企业财务困境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5结论

本文实证研究了财务比率对企业财务困境预测能力的变化情况。实证分析采用动态的持续期分析技术进行模型估计和预测,以ST标准界定财务困境,基于1996年上市以来的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最长达18年的观测数据共16000个观测值,选择经典文献中的3组财务比率,通过将整个样本观测期以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为分界点分为两个阶段,得出:

Altman所建立的Z*模型中的产权比率指标(MB/TL)、Zmijewski的Probit模型中的流动比率(CA/CL)以及Beaver等极力推崇的现金流负债比(EBITDA/TL)都对企业财务困境没有实质性的预测能力。金融危机明显影响了一些变量(营运资本比、累计盈利能力)的解释力。但企业盈利性(EBIT/TA)和杠杆率(TL/TA)对财务困境的解释作用却至关重要且具有稳健性。参数估计显示,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TL/TA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风险率至少增加2000%;EBIT/TA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风险率将降低100%,这二者对风险函数的影响是其他变量所无法比及的。在预测能力上,由这两个变量所构成的持续期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已达到了0.98,而且变量的解释作用几乎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财务报表以外的波动率信息对它们有显著的增量信息作用,却没有实质性地改善其预测能力,财务报表信息对企业财务困境的解释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总体上,本研究表明尽管外部环境急剧变化,财务报表仍对预测企业财务困境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财务比率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作用应被强调而不是被降级。

参考文献:

[1]Beaver W H, Correia M, McNichols M F.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financial distress[J]. Foundation and Trends in Accounting, 2010, 5(2): 99-173.

[2]Balcaen S, Ooghe H. 35 years of studies on business failure: an overview of the classic statistical methodologies and their related problems[J]. 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2006, 38(1): 63-93.

[3]Aziz M A, Dar H A. Predicting corporate bankruptcy: where we stand[J].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in Society, 2006, 6(1): 18-33.

[4]Kumar P R, Ravi V. Bankruptcy prediction in banks and firms via statistical and intelligent techniques-a review[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 180(1): 1-28.

[5]Gepp A, Kumar K. Business failure prediction using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 review[M]. Faculty of Business Publications, 2012. 675.

[6]Ak B K, Dechow P M, Sun Y, et al.. The use of financial ratio models to help investors predict and interpret significant corporate event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3, 38(3): 553-598.

[7]Sun J, Li H, Huang Q H, et al.. Predicting financial distress and corporate failure: a review from the state-of-the-art definitions, modeling, sampling, and featuring approaches[J]. 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14, 57(2): 41-56.

[8]Beaver W H, McNichols M F, Rhie J W. Have financial statements become less informative? Evidence from the ability of financial ratios to predict bankruptcy[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5, 10(1): 93-122.

[9]杨德勇,马若微.现代期权定价理论框架下的财务困境解释与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09,(4):33-37.

[10]Campbell J Y, Hilscher J, Szilagyi J. In search of distress risk[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8, 63(6): 2899-2939.

[11]Campbell J Y, Hilscher J, Szilagyi J. Predicting financial distres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distressed stocks[J]. Journal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 2011, 9(2): 14-34.

[12]Shumway T. Forecasting bankruptcy more accurately: a simple hazard model[J].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2001, 74(1): 101-124.

[13]Campbell J Y, Lettau M, Malkiel B G, et al.. Have individual stocks become more volatile? An empirical exploration of idiosyncratic risk[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1, 56(1): 1-43.

[14]Hillegeist S A, Keating E K, Cram D P, et al.. Assessing the probability of bankruptcy[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4, 9(1): 5-34.

[15]Wu Y, Gaunt C, Gray S. A comparison of alternative bankruptcy prediction models[J].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 Economics, 2010, 6(1): 34-45.

[16]Christidis A C Y, Gregory A. Some new models for 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 in the UK[R].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Working Paper, 2010.

[17]Tinoco M H, Wilson N. Financial distress and bankruptcy prediction among listed companies using accounting, market and macroeconomic variable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2013, 30(12): 394-419.

[18]Nam C W, Kim T S, Park N J, et al.. Bankruptcy prediction using a discrete-time duration model incorporating temporal and macroeconomic dependencies[J]. Journal of Forecasting, 2008, 27(6): 493-506.

[19]Cox D R. Regression models and life-tables[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1972, 34(2): 187-220.

[20]Allison P D. Survival analysis using SAS: a practical guide[M]. Cary, NC: Sas Institute, 2010.

[21]Amendola A, Restaino M, Sensini L. An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financial distress in Italy: a competing risks approach[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5, 37(5): 33-41.

[22]Pindado J, Rodrigues L, de la Torre C. Estimating financial distress likelihood[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8, 61(9): 995-1003.

[23]Altman E 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68, 23(4): 589-609.

[24]Ohlson J A.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0, 18(1): 109-131.

[25]Altman E I. Predicting financial distress of companies: revisiting the Z-score and ZETA models[D].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New York University, 2000. 7-36.

[26]Zmijewski M E. Methodolog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estimation of 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 model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4, 22: 59-82.

[27]左小德,程守红.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38(8):7-15.

篇(4)

二、财务困境的特征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特征,财务困境也不例外,只有了解财务困境的特征才能从根本上对财务困境有所认识,进而在公司经营中能够尽量规避风险。

1.财务困境具有客观积累性

财务困境往往是企业一定时期各种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失误的综合。企业在生产方面,长期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不达标,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在营销方面市场定位不准,促销不利,造成产品积压;在理财方面,对财务活动缺乏合理的规划与控制,出现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结构与投资结构不匹配、现金收支混乱以及财务舞弊等。这些问题日积月累,最终使企业财务步入危机。

2.财务困境具有突发性

财务困境的发生受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突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企业无法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财务困境表现为突发性。例如:某企业经营状况很好,但由于一个长期贸易伙伴在事先无察觉情况下,突然宣布倒闭,造成数额巨大的应收账款不能预期收回,使企业陷入困境。当企业发生突发性的财务困境时,若财务困境在企业承担短期风险的控制能力范围内,企业可以安然度过风险。相反,若财务困境超过企业短期承担风险的最高限度,那么企业就将陷入危机之中。

3.财务困境具有复杂多样性

财务困境的形成不是单一事件的结果。由于企业对环境的某些因素的不适、经营活动某一过程的失误、财务行为的过失等都有可能带来财务困境,而这些经营环境、经营过程、财务行为方式均表现出复杂多样性。

4.财务困境具有灾难性

企业财务困境的发生将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当企业发生财务困境时,虽然也有不少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化解了危机,避免了破产,但企业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往往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壮士断臂般的重组,增加成本、资金成本等。至于破产,将给企业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灾难。

5.财务困境具有可预见性

财务困境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因为财务困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长期财务矛盾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财务管理者只要多留心,就不难发现财务困境的苗头。

6.财务困境具有牵连性

财务困境的牵连性是指财务困境的发生不仅仅会对本企业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其业务相关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于市场中,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和其他企业产生或深或浅的联系,而正常情况下业务的发生必然会伴随着资金的流动,因而,当财务困境爆发的时候,与其相关的企业也必然会遭受某种程度的损失。

三、财务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企业财务困境的类型一般可归结为技术性失败和经济性破产两种类型。技术性失败是指企业在资产总额大于负债总额的情况下发生财务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资产或负债的结构不合理。而经济性破产是指企业在资产总额小于负债总额的情况下发生财务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资不抵债,即由于经营亏损导致所有者的权益为负值,导致危机的主要原因都是运营、管理和财务这三方面的因素:

1.运营因素。主要指企业经营的内部问题,如企业经营策略不当、盲目扩张导致主业盈利能力下降,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化等;也可能是一些突发事件,如未经保险的火灾及失窃事件、市场环境的突然变换、由于技术原因造成产品的过时和淘汰、供应商的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以及由于质量管理问题造成企业业绩的变化等。

2.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信用低下,在市场经济中举债是一种信用活动,对债务人来讲信誉是其生存之本。一个信用良好的企业,当债务到期需要偿还而又缺乏资金时,可顺利实现举新债还旧债;而一个信用低下企业,举借新债则会困难重重,财务困境将难以避免。

3.财务因素。比如效益下降,收益率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发展潜力和趋向的综合指标,如果效益急剧滑坡,表明企业经营不善,意味着投资回报率下降,或无投资回报,这样必然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如果投资者产生不信任态度就会严重影响企业吸纳资金的能力,融资能力锐减,也就必然影响支付能力,长期下去企业必然面临财务困境;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企业为了做大,常常不计成本,不择手段进行融资,不顾风险盲目扩大规模。

四、财务困境预警系统

1.财务困境预警概念的界定

所谓危机预警应是对危机情况发生的预测,警示,一般以某种标识为标志。就财务困境预警而言,是以公开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其他相关信息为补充,特定的指标数值为标识,并按照其数值综合判断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困境及所处危机的严重程度,以满足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所有者及潜在投资者等诸多主体的决策需要。

2.财务困境预警的功能

财务困境预警主要有如下的功能:(1)预警功能,一个有效的财务困境预警系统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能够预告当前的危机,还能够及时地寻找导致企业财务困境的根源,使经营管理者能够针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避免财务困境进一步加深,甚至破产;(2)矫正功能,一个有效的财务困境预警系统除了可以及时预知当前的危机,还可以通过该系统所记录和反映出来的企业产生危机的原因、解决措施、处理结果等,及时地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弥补企业现有经营管理和财务控制系统中的缺陷,并进一步完善企业自身的预警系统;(3)免疫功能,一个有效的财务困境预警系统还应该可以避免类似财务困境的再次发生。

3.财务困境预警的特征

企业财务困境预警系统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参照性,即企业财务困境预警系统能从大量的企业财务指标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使其成为人们判断和认识企业财务运行规律、运行状况的参照指标或指标体系;(2)预测性,由于企业财务运行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此根据企业财务运行状态的发展变化趋势,可以推导出与某一因素密切相关的各因素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当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不良征兆时,可以及早预知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3)预防性,即一旦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中相关指标贴近安全警戒线,便可以及时找到导致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化解财务困境;(4)灵敏性,由于企业财务体系各因素之间密切相依,因此某一因素的变动会在另一相关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

4.财务困境预警系统运行机制的构成

财务困境预警系统要在实践工作中实现理论上的功能,必须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具体包括:

(1)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必须具有高效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机制,这就要求必须明确信息收集目标;然后根据收集目标来收集各种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公司内部的财务资料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的资料;最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计算研究工作,寻找资料中所隐含的经济发展趋势、重要启示以及隐含的危机与契机。同时公司应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高速传递和处理信息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为财务预警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财务困境预警系统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处理机制

根据处理后的信息分析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分析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并采取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和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篇(5)

二、民营中小企业财务困境原因分析

(一) 民营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存在于企业之外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是企业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发生了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变化。跨国公司的进入、同业竞争、国际化趋势等,这些变化势必冲击企业原有的理财环境和理财方法,从而引发财务困境。

(二) 民营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不适应性问题突出民营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集权式的管理问题,管理水平低、决策随意、内控不健全、管理不科学等现象。企业个人化经营和家族式的管理,使公司其他股东和董事会的决策、监控和管理职能丧失。同时很多企业的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还没有完全摆脱旧的思维模式,风险意识缺乏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往往只具备“做账型”的素质,因此导致财务困境在无意识的多环节中产生。

(三) 民营中小企业筹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主要包括:一是由于企业自身存在严重缺陷。表现在:(1)经营风险高、企业寿命短。据有关面数字统计,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8年,而中小企业的寿命只有2,9年,因此,中小企业难以从外部吸引长期资金。(2)在具体财务活动中会计信息失真、信用度不高。财务管理不规范,缺少应有的透明度和必要的监督,使得外部债权人对其财务状况缺乏应有的信心;同时,拖欠、甚至不还贷款、贷款的现象也非常普遍。(3)资产质量差、偿债和抵押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造成大量资金占压、沉淀,资金周转缓慢,资产质量下降,资金利用效果降低,加剧了资金短缺。二是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国有银行改制成商业银行以后,要求发放的贷款收益更高、成本(主要指发放成本和监管成本)更低、风险更小。因此贷款主要流向效益优、信用好、数额大的大中型企业这样的优良客户。三是政府有关部门不够重视。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制定和实施了不少扶持政策,它们的融资问题已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在搞活中小企业问题上,政府虽然表示重视,并且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但总的来说,扶持力度不够,措施贯彻不力。

(四) 民营中小企业频繁转向,仓促决策且内控机制欠缺不少中小企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不经过细致而深入的调研和严密而科学的论证,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仓促做出重大投资决策。房子涨价,就转向房地产;媒炭涨价,就改挖煤。同时,在这些企业中,由于没有内控机制,即使有电很不健全,因此,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遇到生产经营中的重大事项,不能充分讨论和论证,从而加剧财务困境。

(五) 民营中小企业财务控制薄弱、财务困境意识淡薄由于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大部分对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指导和应有的尊重。再加上这些企业的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往往不高。因此,在财务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现金管理不科学、不严格,造成资金闲量或不足。使企业陷入支付危机。二是应收账款回收缓慢,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科学而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为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长期不能兑现进而形成呆账、坏账。三是财务困境意识淡薄,由于偿债压力以及资金经营需求使得民营中小企业采用不计成本举债,这样不仅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又加剧企业财务困境。

三、民营中小企业财务困境解决措施

(一)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变化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环境。面对不断变化的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调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困境。

(二) 增强财务管理意识,建立有效的财务困境防范机制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必须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有步骤、有预见的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财务困境损失降低最低限度。民营中小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影响因素变比情况,使企业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一是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机制,强化资金管理责任制;二是适度负债,减轻偿债压力,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是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确保财务结构平衡。

(三)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及财务管理制度民营中小企业要走产权多元化的道路,对家族式的模式进行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坚持创新管理制度,改变传统的家族式管理的模式,不断推行管理制度创新,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地位,将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方面,要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统一负责企业的资金融通、现金出纳、财会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以及预算编制、决算实施工作;要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现金、采购、报销、稽核等制度,实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要完善财务处理流程,规范会计行为。企业任何重大的财务和经营活动决策,应当有科学的财务

处理程序;账、款、物应设专人分管;财务人员要参与制订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把好资金支付审查关;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民营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督,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四) 采用技术方法防范财务困境主要表现在:(1)采用多元化经营,是指一家企业同时介入若干个基本关联的产业部门,或是生产经营若干类无关联的产品,在若干个基本互不关联的市场上与相应的对手展开竞争,以达到分散财务风险目的。(2)风险转移法,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侏转移。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交纳保险费;若出口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与金融机构签订远期外汇合约,降低出口风险给企业带来财务困境。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产品卖给商业部门。将一些特定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等。(3)自担风险,就是企业自身来承担风险:企业预先提留风险补偿基金,实行分期摊销。目前,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应提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等,正是公司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重要措施。

篇(6)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生存与发展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创新发展,实现高效的成本管控,已经成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重点。加强企业财务报销体制改革创新,优化企业费用报销结构,不仅能够提高充分释放企业财务管理的市场效能,而且能够拓展企业的经营发展空间。因此,加强新时期我国企业财务报销管控现实困境与突围对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新时期我国企业财务报销管控的现实困境

新时期,尽管许多企业在财务报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观来讲,我国企业财务报销管控依然存在许多现实困境,包括报销凭据造假、体制建设滞后、专业人员缺位等,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因此相关主体必须加以正视和重视。

(一)报销凭据造假

在企业财务报销管理中,凭据造假已经成为一个“重灾区”,许多报销者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取私利,在报销凭证方面弄虚作假,就是将一些不在报销范围内的东西通过相关造假手段进行人为转换,是一种损公肥私的行为。此外,在企业财务报销管理中,越权审批、重复报销、虚报费用、代为签字等造假现象也较为常见,严重损害了企业经营利益,充分反映了企业财务报销管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二)体制建设滞后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建设的滞后,很容易让部分人钻空子,利用相关漏洞进行凭据造假和蒙混过关,长期以往,极易发生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混乱,为企业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此外,相关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所带来的职权分工不明确,很容易造成部分人员越权审批,为财务报销管理现实生成埋下了隐患。同时,企业内部许多固定死板的制度激励性不强,严重挫败了相关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了财务报销体制改革的一大障碍。

(三)专业人员缺位

若是在体制建设水平相当的状态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就现状来讲,我国企业内部财管人员基本都有着较强的理论基础,但过于死板的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思想创新性,对制度改革建设所提出的建议措施也无法跳出原有体制的框架,而这就导致相关问题无法得到根治,体制漏洞也愈演愈烈。此外,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设立相关的考评机制,这就造成许多财务管理人员形成了一种机械式工作思维,很难实现创新突破。

二、新时期我国企业财务报销的突围对策

针对新时期我国企业财务报销存在的现实困境,相关主体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改进,积极寻求企业财务报销管控的突围之道,在全面释放企业财务报销管控正面效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企业的经营发展空间。

(一)实施权责发生制,明确职权范围

针对报销凭证造假的问题,企业管理者要加大对相关当事人的惩戒力度,以降低相关行为的发生率。之所以会出现报销凭证造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相关体制建设严密性不强,赏罚不分明,久而久之造成部分管理者产生越位思想,开始利用体制漏洞为自己谋利。因此,企业必须出台针对性的规章制度,积极实施权责发生制,明确企业财务相关部门的职权范围,且对各自的关系进行透明公开和规范建设,以确保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公平公正性,进而充分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另外,权责发生制具有较强的约束性,能够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赏罚机制,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企业员工的公正感,最终达到降低企业财务报销凭证造假的发生率。

(二)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内部调整

在企业财务报销中,报销凭据造假问题的出现,很大原因是由企业内部相关管理体制漏洞存在引起的,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公司财务报销管理体制建设,构建多元开放、立体动态的财务报销审批机制,并加大体制落实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条约制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避免因体制上的漏洞而发生财务报销凭据造假问题。此外,在完善财务报销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企业还要积极采取相关辅措施,如奖罚分明、公开透明等,以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一定要加强责任发生制的执行落实,一旦发生上下级越权行为必须予以严肃处理,以真正实现职责分工明确性。需要指出的是,相关管理主体要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组织结构上的调整,如在业务支出科目下级进行职位细化,通过更加明晰的科目展开分别核算,如此就能够使得企业各项支出和收入变得更加规范和明晰,有利于充分挖掘财务数据背后的管理价值,进而为公司战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确保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三)完善人才引入机制,丰富考核指标体系

人才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所在,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潜能,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完善人才引入机制,确保人才队伍的时代长新性,尤其是要重点引入财务报销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以便推进企业财务报销的改革与创新,进而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力驱动。此外,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业务培训,同时要注重对财务人员的业绩考评,这样一来既能够确保企业财务人员理论知识的与时俱进,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又能够确保企业财务人员在业务技能方面的不断提高,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养成与提升。当然,在引进新员工的时候,企业在注重理论水平考察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业务操作能力及相关业务水平的考察,要适当增加相关内容的测试,丰富人才考核指标体系。同时,企业要必须加强企业报销监管体制建设,票据造假之所以能够成功,大部分是因报账人和经手人监管意识和责任意识薄弱所引发的,他们通常无视企业内部管理条例,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相关主体的监管,对上报发票进行严格的审验,对那些不符合企业规定的发票一律拒收或退还经办者,有效避免票据造假问题的发生。对于一些随意性的行为在小的方面不被重视,一旦长久运行,给企业内部造成的损失可能就是没法弥补的了。

(四)加强报销审批管控,消除流程层面漏洞

进行报销审批控制是解决我国企业费用报销监管问题的重要措施,进行报销审批控制可以有效避免企业费用报销在流程上的漏洞。一般在完成费用单据的填报之后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报销审批流程进行审批控制,企业从事报销审批的人员要对必要的费用发生的佐证信息和审批流程的触发条件进行及时审核。具体从3个方面来入手:第一,对报销人的审核,建立企业报销人审批的信用体系,如果报销人在报销的过程中曾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那么审批控制要格外严格;第二,对于交叉部门所发生的费用审批,要对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审核控制,明确企业费用审批权责发生的范围,及时理清费用受益方及部门之间的关系;第三,审批人员要具备合理的权限设置,企业费用审批不能由某个人说了算,要进行合理的权限分配,避免的现象。企业内部的费用报销监管问题主要还是假票问题,这需要企业不仅在公司内部的体系制度上加以改进,设立一些针对性的规章制度,严明审查报销费用问题,在企业员工管理的问题上,除了理论性的知识,也要严格把守操作性知识以及灵活性的思维。另外,要严格控制企业内部跟外接交易的每个细节部分,做到明细推理,收入和支出都要有一个清晰的对比图,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内部的费用报销问题更为公开、透明化。需要指出的是,每个企业的组成成分不一样,其里面设置的体系也不会一致,每个企业都需要视自身情况而发展,不能过于墨守成规,照搬照做,这样只会使自身的情况更被其他的企业所带动,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与竞争。具体来讲,企业不仅要实施权责发生制,明确职权范围,而且要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内部调整,既要完善人才引入机制,丰富考核指标体系,又要加强报销审批管控,消除流程层面漏洞。只有这样,企业整体才能做到最大的进步,企业费用报销的监管问题也便会因此而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郭芳.集团化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探讨——以集中化报销流程为例[J].财会学习,2016(24):233-234.

[2]王鸾.“网络报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12):207-208.

[3]卫卫.新财务制度下港口物流企业财务报销精细化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7):266+268.

篇(7)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都意识到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可以降低运营和管理成本,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帮助作出更适当的决策,降低企业的各项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很多企业受限于管理层自身管理意识和经验的缺乏无法把握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发展方向,造成了其管理模式的混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过程流于形式。中小企业管理层自身素质不高,多数为个人或者数人合伙创业,初始的经营业务往往是单一的业务,在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与企业发展相适应。而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多依靠过去老板经验的积累,以考评作为核心内容,没有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二)管理层自身素质不高,管理观念陈旧。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多数来自于企业初创时期的合伙人,有的财务管理观念意识比较淡薄,过于重视销售数据指标和财务利润指标,并没有在企业中专设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造成管理部分的松懈和经营目标的短视;有些管理层即使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良好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管理经验,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徒有其表,不能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三)融资渠道限制多,资金缺口大。资金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发展资金在初创期多数来自个人积累或者亲朋好友赞助,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资金缺口很大。

(四)投资方向不明确。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除了内部巩固自身投资之外,都应该加强外部投资,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但是很多中小企业进行外部投资的时候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财务分析和测算,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资金负担,投资经验的缺乏引起的投资方向的不明确也会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完善建议

(一)加强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中小企业涉及资金的项目应加强管理和控制,通过内部控制将涉及资金的项目制度化、规范化。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方面,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在成本兼顾的基础上,形成权责清晰、控制监督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将财务分析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强化管理层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后续教育学习提升技能。管理层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多和行业领先的标杆企业管理层交流财务管理的经验,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管理层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后续学习,企业应该建立相应奖励政策鼓励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积极的参与到后续教育中,这样既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效益化,也有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

(三)寻求政府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从政策上去进行引导,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库,帮助金融其也更好的了解贷款企业信息,大力发展金融担保行业,降低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门槛。

(四)加强内部投资,缜密分析外部投资。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寿命期都不长,大多数企业破产的原因都很类似,部分是受目前经济下行的影响,应收账款周转困难,经营风险加剧;部分是投资方向不明确,跨行业投资认识不足,资金分散影响主业发展等导致的破产。中小企业的投资应该坚持以内部投资为主,前期投资集中在设备、厂房等基础设施,后期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的投资;进行外部投资时应该经过缜密的财务分析,计算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等财务指标,不能凭借主观判断和前期经验去做决策。

篇(8)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都意识到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可以降低运营和管理成本,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帮助作出更适当的决策,降低企业的各项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很多企业受限于管理层自身管理意识和经验的缺乏无法把握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发展方向,造成了其管理模式的混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过程流于形式。中小企业管理层自身素质不高,多数为个人或者数人合伙创业,初始的经营业务往往是单一的业务,在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与企业发展相适应。而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多依靠过去老板经验的积累,以考评作为核心内容,没有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二)管理层自身素质不高,管理观念陈旧。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多数来自于企业初创时期的合伙人,有的财务管理观念意识比较淡薄,过于重视销售数据指标和财务利润指标,并没有在企业中专设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造成管理部分的松懈和经营目标的短视;有些管理层即使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良好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管理经验,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徒有其表,不能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三)融资渠道限制多,资金缺口大。资金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发展资金在初创期多数来自个人积累或者亲朋好友赞助,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资金缺口很大。

(四)投资方向不明确。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除了内部巩固自身投资之外,都应该加强外部投资,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但是很多中小企业进行外部投资的时候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财务分析和测算,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资金负担,投资经验的缺乏引起的投资方向的不明确也会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完善建议

(一)加强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中小企业涉及资金的项目应加强管理和控制,通过内部控制将涉及资金的项目制度化、规范化。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方面,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在成本兼顾的基础上,形成权责清晰、控制监督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将财务分析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强化管理层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后续教育学习提升技能。管理层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多和行业领先的标杆企业管理层交流财务管理的经验,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管理层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后续学习,企业应该建立相应奖励政策鼓励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积极的参与到后续教育中,这样既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效益化,也有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

(三)寻求政府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从政策上去进行引导,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库,帮助金融其也更好的了解贷款企业信息,大力发展金融担保行业,降低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门槛。

(四)加强内部投资,缜密分析外部投资。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寿命期都不长,大多数企业破产的原因都很类似,部分是受目前经济下行的影响,应收账款周转困难,经营风险加剧;部分是投资方向不明确,跨行业投资认识不足,资金分散影响主业发展等导致的破产。中小企业的投资应该坚持以内部投资为主,前期投资集中在设备、厂房等基础设施,后期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的投资;进行外部投资时应该经过缜密的财务分析,计算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等财务指标,不能凭借主观判断和前期经验去做决策。中小企业如果要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强化自身财务管理工作刻不容缓。财务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执行不能流于形式重点应该放在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上,管理层也应该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后续学习,筹资方面与政府共同努力,规范自身管理拓宽融资渠道,投资方面谨慎分析,以内部投资为主外部投资为辅,通过上述措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9)

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出发点及其归宿都是盈利。中小型企业自成立之时起就面临竞争,随时面临倒闭的危险。因此,中小型企业获利是其生存的首要条件。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中,中小型企业要更好地生存,必须不断发展,进行外延和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不断更新设备、技术和工艺,改进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推出更好、更新的产品,扩大产品销售量,努力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否则,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将企业挤出市场,遭到淘汰。

企业盈利就是超出企业投资额的回报。它不仅体现了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目标的实现程度。企业的财务目标就是通过持续合理经营,为所有者带来最多的财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就是在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财务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企业销售规模的最佳增长。它一方面依靠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快资产周转速度,提高企业资本盈利水平;另一方面有赖于科学合理的财务政策,即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其股利分配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其一切经济行为都受利益动机驱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财务资源,通过扩大销售,增加企业现金流入,可为企业顺利实现并购战略奠定财务基础。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谋求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提高财务能力,实现合理避税和预期效应,更好地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财务基础,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另外,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保持健康稳定增长态势,可以成功避免成为收购者的猎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快速增长下,中小型企业实现财务可持续增长的财务选择

当企业快速增长时,管理人员应首先判定这种状况将会持续多久。若企业现在处在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期末,增长率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下降,即增长只是暂时的情况,则可以通过举借较多的借款就可以解决。而要解决企业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财务问题,则应该考虑采用以下策略:

(1)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一种财务补救策略。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就是指通过增加企业的债务融资,提高负债比例来解决企业增长所需要的资金。不过,提高财务杠杆会增加企业每一元留存收益所能增加的负债数量。很明显,负债筹资的使用是有所限制的,所有企业都存在一个由债权人施加的用于限制企业所能采用的财务杠杆数量的负债容量。随着财务杠杆的提高,股东和债权人承担的风险与新增资本的抵押成本也都一起增加了。因此,当企业的投资报酬率高于其资金成本率,并且能适当地控制财务风险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考虑通过提高财务杠杆,来解决增长所带来的资金需求。

(2)削减股利分配,增加留存收益。支付比率对财务杠杆提高存在一个上限,对公司股利支付比率则有一个零的下限。通常,股东对股利支付的兴趣和他们对公司投资机会的感觉成反方向变化。一方面,要是股东相信留存收益可以被用在能够赚取令人满意的收益率的

方面,他们将会乐意放弃现有的股利以有利于获取未来更高的股利。在另一方面,假如企业的投资机会无法保证令人满意的收益,股东对削减股利只会感到失望,从而引起股票价格的下跌。因此,当企业处于快速增长形势下,企业未来预计可以获得一个较好的收益率时,可以考虑通过削减股利,增加留存收益,增加自有资金的投入,以解决企业增长所需要的资金。

(3)通过有益的剥离,增加企业现金流入。中小型企业还可以通过调整生产经营政策来实现快速增长。其中一种有效措施就是“剥离”,即最好是把收益仅敷支出的经营(产业)卖掉,再把钱投资于剩下的主要生产经营中去。有益的剥离可以从两方面解决可持续增长问题:一是通过出售直接产生现金流入;二是通过摒弃某些经营而减少企业对资源的需求。其具体做法就是剥离掉拖欠货款的客户和周转较慢的库存商品,即通过释放现金以用来支持新的增长;提高资产周转率;减少销售。这样可以减轻可持续增长的资金难题。

(4)改变供货渠道,提高资产周转率。供货渠道决策包括是否进行厂内制造或向外部购买的决策。如果采取向外部购买的策略,就可以释放在自行制造的生产活动中被套住的资产,可提高资产周转率。因此,企业应根据市场情况及自身的条件,考虑通过改变供货渠道,节约资金,提高资产周转率。

(5)调节定价,减少增长,提高利润率。价格和数量之间存在一种明显的反向关系。当一个企业的销售增长相对于其筹资能力而太高时,可能就必须提高价格以减少增长。假如较高的价格增加了企业的利润率,就说明价格的提高同样提高了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也就是说,当企业快速增长,而企业的筹资能力无法满足其增长的资金需求时,则应该考虑通过调节定价,降低增长率,提高利润率,以保证企业财务的可持续增长。

三、低速增长,中小型企业实现财务可持续增长的财务选择

企业低增长时,企业财务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这同样存在增长的财务管理问题。低增长企业面临的往往是怎样处理净利润超过企业需求这样的困境。若低增长是暂时的,企业管理层只要继续累积财务资源以盼未来的增长即可。若困难是长期的,企业管理当局就应该在其内、外部寻找不充分增长的理由和增长的可行渠道,认真分析经营管理和财务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其企业增长的内部制约。若一个企业无法通过自身创造出充分和有效增长时,则可以考虑采用以下选择:

(1)选择被并购。企业增长不足就意味着企业管理当局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财务资源。没有妥善利用资源会降低企业的股票价格,从而使企业成为收购者一个确实可行的吸引人的目标。若是一个收购者收购该企业的话,它可以更有效地重新配置被收购企业的资源,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利润,同时提高其并购后的可持续增长率。

(2)提高股利支付率。解决企业闲置财务资源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提高股利支付率,增加股利或股票回购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把钱还给股东。尽管这种解决方法简单,而且正变得更加普遍,不过它仍然不在许多高级管理人员的策略选择范围内。一是税法对其股利(现金股利)进行课税,鼓励企业盈利的留存,所以即使是企业不怎么样的投资也可能比增加股利对股东来说更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即使增长没有给股东带来任何的或者只是很少的价值,但许多高级管理人员似乎对其增长有一种偏爱。就个人而言,许多管理人员对支付大量股利的做法有抵触,因为这种做法暗示经营失败。股东把他们资本投资获利的责任委托给管理人员,而管理层把钱还给股东则让人们认为他们无力执行基本的管理职责。

篇(10)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处理企业相关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主要是指企业会计人员在对社会经济的了解,以及未来经济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之下,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对企业活动进行调整,控制,使企业的财务情况规范。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企业的融资、投资、资金运营以及利润的分配等活动的管理。财务管理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企业的经济情况,掌控四个方面的之间的联系,关系。企业的管理的状况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情况。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

1.融资困境

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中小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股权投资,二是银行贷款,三是民间信贷。与国有企业相比,仅有三种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融资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不具备上市条件,无法获得上市机会,就无法具备发型债券的权利,无法利用债券、股票发行来筹资,这大大加剧了中小企业资金筹集难度。至于银行贷款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贷款风险高,所以即使能在银行处贷款筹到一定资金,数量也不会太大,银行会忌惮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无抵押贷款而不敢大量借贷。民间信贷方式融资更加有风险,它的资金成本比银行贷款高出很多,这对小规模、小成本的民营起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经济负担,所以民间信贷方式融资,对企业来说必须慎重而为,与饮鸩止渴无异。

2.投资困境

(1)盲目投资

盲目投资是中小企业投资活动中最易出现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在投资决策之前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很少有对将要投资的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而是一味的凭领导决定,领导觉得投资哪个项目好,就投资哪个项目,最终导致投资盲目性。

(2)投资风险高

投资都存在风险性,只是对于羽翼未丰,规模和业务面都不及国有企业的中小企业来说,它所面临的投资风险更高。另外,许多中小企业还过分追求短期效益,没有长期目光,看不到未来企业发展,也就不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所以常常会出现投资短见问题,进一步增加企业投资的风险性。

3.应收账款管理困境

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用规范制度,也就无法对信用额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常常出现应收账款数量过多,形成坏账的情况。这对企业财务资金损失很大,每出现一笔坏账,企业财务就损失一笔,无法弥补。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分析

1.扩大企业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需要从宏观方面解决。一是组要政府财政拨款,建立民企发展基金,帮助中小企业更快地发展起来。二是需要大力发展民企创业投资基金,可以通过采购政策对一些风险投资企业的产品给予扶助,对企业实行所得税减免政策。此外,对企业一些新上市的高科技产品,应该适当放宽条件,或者效仿美国建立第二股票交易市场,使企业的风险投资有了更好的保障。此外,还可采取向中小企业放贷的形式,减轻中小企业的费用负担。

2.面向市场正确投资

(1)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

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目前应特别注意人力资源的投资,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2)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其抵抗风险的能力较低,因此在进行投资之前都应该进行可行性研究。要从项目的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和风险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之后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选择一个适合自身投资的项目。

3.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严格化的运营资金管理要做到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此项管理的目标在于在扩大销售的同时降低企业各项成本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众所周知,企业在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变数,为了减少这种变数的发生,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方法来进行规避。我国普遍存在着信用危机,中小企业应该对此保持警惕之心,在应收账款发生之后及时地做到资金的回笼。在回收资金的过程中,要随时对账款进行分析,并且了解客户的信用与资金情况,尽量把握第一手的信息,来判断应收账款总额的合理性。

四、结论

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特点,重点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原因以及问题解决对策做了研究,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还需继续改进,还需总结经验,加大重视力度,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好财务管理。而中小企业唯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解决了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未来发展才会更加顺利更加持久。

参考文献:

[1]张月玲,王静.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3(01).

[2]徐学兰,陆鹏,布买也木・达衣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3).

上一篇: 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的应用 下一篇: 舞蹈艺术审美特征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