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37: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茶文化的目的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是应用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的理论以及各种测试技术,为解决工程建设或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它是工程建设或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其任务是查明工作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充分论证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及水文地质问题,以便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因素,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为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1 水文地质勘察的概述
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有:水文地质测绘、钻探、物探、野外试验、室内分析、检测、模拟试验以及地下水动态均衡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与方法不断应用到水文地质勘察中,如遥感技术、核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水文地质勘察一般是分阶段进行的,根据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和比例尺以及成果精度等不同,水文地质勘察分为普查阶段、初步勘察阶段和详细勘察阶段,各阶段一般按顺序进行。
1.1 普查阶段勘察
普查阶段一般不要求解决专门性的水文地质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概要评价区域或需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例如各类含水层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条件。为设计前期的城镇规划,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或厂址选择提供水文地质依据。在普查阶段通常进行1:200000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在一些严重缺水或工农业集中发展的地区也可采用1:100000甚至1:5万的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建设要求的深度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来确定。
1.2 详查阶段勘察
详查阶段的工作一般是在水文地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应在几个可能的富水地段基本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地下水资源,进行水源地方案的比较。在这个阶段工作中要求解决专门性的水文地质问题,为各种国民经济建设部门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依据。详查的范围除了农田供水外,一般都比较小,测绘采用的比例尺通常是1:50000~1:25000。
1.3 勘探阶段
勘探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探明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水源地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该阶段的测绘采用1:10000或更大比例尺。
1.4 开采阶段勘察
开采阶段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根据开采过程中出现的水文地质问题确定具体任务。该阶段应查明水源地扩大开采的可能性,或研究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和不良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等发生原因,例如在供水水文地质工作中,由于井距不合理导致水井间严重干扰,地下水降落漏斗的不断扩展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沉降、水量枯竭、水质恶化等;在开采动态或专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验证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为水源地的改、扩建设计提供依据。
2 水文地质勘察地旱滑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2.1 滑坡勘察
滑坡勘察是通过调查、勘探、观测、试验等手段查明滑坡的类型及要素,分析滑动的原因和稳定程度,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防治滑坡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建议。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主要内容包括:(1)查明滑坡的微地貌形态、地层结构、滑坡要素,滑坡裂隙的宽度、深度、裂隙产生的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泉和湿地的位置,并分析滑动面的可能深度及埋藏条件。(2)与附近类似地质条件的滑坡进行工程地质对比,从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滑坡的稳定性,并取得可供利用的参数。(3)调查滑动前的迹象,分析产生滑动的内因和外因。(4)调查滑坡体上房屋、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和破坏情况。(5)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等。 勘探工作中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钻探、物探和挖探三种,其中又以钻探为主,后两者则起配合和辅助作用。最后还应把施工开挖作为勘探工作的验证和补充。
2.2 滑坡预防
滑坡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因此,应对滑坡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勘测、设计、施工和使用各个阶段中都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滑坡的发生。对于有可能形成滑坡的地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并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防止滑坡发生。
(1)加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对工程建设区自然或人工边坡的稳定性和稳定程度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价,特别要注意由于工程建设活动对建设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以及对边坡稳定性所产生的影响。对具备滑坡形成条件的或存在有古老滑坡的地段,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预防。预防滑坡,应做好排水工作(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尽可能保持工程建设区的自然排水系统,并进行必要的整修和加固,防止渗水。截水沟的坡度要大于天然边坡的坡度,并做好防渗处理,加强维护和疏通。地表的天然植被要尽可能保护和培育,对于疏松或有大量裂缝的坡面应平整夯填,防止渗水。
(2)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造成触发滑坡的外因。例如,在边坡附近进行爆破时,要注意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还应尽可能保持施工场地的自然排水系统,并进行必要的修整和处治,防止渗水诱发滑坡。
(3)加强边坡的维修和养护。边坡的稳定性与勘察、设计、施工和使用都有密切关系。即使目前稳定的边坡,随着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发展和变化,也可能有新的情况发生,触发滑坡。因此,要随时注意对边坡的养护,加强维修,并根据具体情况随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新出现的裂缝要及时填平夯实,沟渠开裂渗水应及时修复等。
3 结论
总之,滑坡是极其严重的地质灾害,不但导致水土流失,而且危及国家财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强重点区域坡面监测,采取综合措施对坡面实施治理,防止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成军.浅谈水文地质勘察中预防措施及处理[J].城市建筑,2013(14).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036-02
随着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低文化层次住院产妇越来越多,既往的护理宣教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1]。低文化水平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水平如何及其护理需求仍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低文化水平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水平及其护理需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后2~4 d低文化水平(小学或文盲)3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以初中文化及以上产妇为对照。试验组180例,年龄23~34岁,平均(27.32±3.12)岁;初产妇166例,再产妇14例。对照组180例,年龄22~33岁,平均(27.29±3.10)岁;初产妇164例,再产妇16例。两组在年龄及初产妇/再产妇比值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调查 采用本研究组设计的“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调查表”,内容包括:产妇的一般资料、日常基本护理知识(洗澡、脐部护理、抚触、喂养、大小便次数及观察、皮肤护理)、新生儿生长监护知识(婴儿早期教育、体重增长正常范围)、新生儿预防接种(卡介苗注射后的注意事项、乙肝疫苗复种时间)和新生儿常见疾病(生理性黄疸观察、鹅口疮的预防、腹泻的观察及处理、肺炎的预防、皮疹护理)4个模块。除产妇一般资料模块外,其余模块中的条目选项分为3级,即了解、部分了解和不了解。
1.2.2 父母对新生儿知识需求调查 采用本研究组设计的“父母对新生儿知识需求调查表”,内容同“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调查表”,需求调查包括:个体指导、集中授课、动作示范、书面材料和网络报刊。
1.2.3 问卷发放及填写方法 首先不记名方式发放问卷,专人进行初步讲解问卷内容,由新生儿父母共同讨论完成,完成时间规定为30 min,填写选项不得缺失,当场回收。统计结果采用构成比表示。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低文化水平父母对新生儿知识的认知水平
试验组日常基本护理、新生儿生长监护知识及新生儿预防接种知识了解程度显著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新生儿常见疾病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低文化水平父母对新生儿知识的需求
新生儿日常基本护理及新生儿生长监护知识方面两组大多数选择动作示范,但试验组对动作示范需求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方面两组大多数选择书面材料,但试验组选择书面材料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对新生儿常见疾病的知识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对新生儿知识认知情况直接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影响其整个成长过程[2]。因此,评估新生儿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情况,了解其需求,进行针对性护理宣教至关重要[3]。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施行,广大农村低文化层次产妇大多选择医院内生产,给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4]。因此,本研究调查分析低文化层次新生儿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情况及其护理需求,对提高护理质量、帮助新生儿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研究发现,低文化层次父母对日常基本护理、新生儿生长监护知识及新生儿预防接种知识了解程度显著差于文化层次较高父母,提示低文化层次新生儿父母这方面知识更加缺乏,护理宣教应更加全面、细致,根据护理需求调查,对日常基本护理和生长监护方面,应选择动作示范的宣教方法,而对于预防接种方面,可选择书面材料方式。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多选择集中授课配合个体指导[5],从本调查来看,这种做法并不受欢迎,尤其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父母,更应采用动作示范,可能文化层次与理解和接受能力有关[6],提示护理工作应强调变通,做到“因材施教”[7]。在新生儿常见疾病知识方面,无论文化层次高低,对这方面的了解均不够,均想通过集中授课来增强这方面知识,可能与这方面知识太具有专业性有关,因此,在常见疾病知识护理方面,护士应做到更详尽和通俗易懂,以确保新生儿父母更好理解。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低文化层次新生儿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能力较差,在护理宣教方面更倾向于动作示范和书面材料。对于新生儿常见疾病知识,无论文化层次高低,认知水平均不高,多要求集中授课。
[参考文献]
[1] 游彩玲,何惠玲,吴怀真. 传统“坐月子"习俗对产妇健康影响调查结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35-1137.
[2] 叶绿,陈镭. 137例流动人口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与需求情况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887-889.
[3] 李玉红,钱小静,谢伦芳,等. 产褥期新生儿父母养育行为的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15):40-42.
[4] 茅焕美,李海明,施南峰. 慈溪市农民工新生儿破伤风知识调查与分析[J]. 医学与社会,2010,23(8):16-17.
[5] 刘小玮. 初产妇配偶新生儿知识认知水平及需求的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67-69.
关键词:休闲;茶文化;生态旅游;研究
体验式生态旅游的发展给传统的旅游业带来了更多地挑战,从当前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旅游产业朝着休闲、体验、生态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旅游消费者的认可。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地,中国人有着悠久的茶叶历史文化,对于茶文化也有着自身独特的见解,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休闲体验式的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需求。
1茶文化与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分析
作为世界上饮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在我国茶叶文化已经根植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从隋唐时期到近代,茶叶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茶叶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文化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从中国茶叶文化的发展脉络来看,中国茶叶不仅仅在经济领域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传播中国文化影响世界其他各国的文化层面上也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茶叶的需求或者说是对于茶文化的需求力度也在逐渐地增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不单纯是对茶叶的需求,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后人们对于自身消费需求的一种转变,这种转变就是从简单的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的转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茶叶的单纯物质需求到欣赏茶文化的更深层次的转变,同时还是对于茶叶生态旅游需求的一种转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改变人们生活是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茶文化生态旅游不仅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饮茶的需求,还能够满足人们欣赏生态茶叶园区、品味茶叶生态发展的过程。可以说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提出,对于人们更好地改进对于茶文化的认识,更有效地促进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应该看到的是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又促进了人们对于茶叶消费的需求,从而也促进了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茶文化与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这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仅涉及到茶叶的种植,还涉及到茶叶种植区域的相关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还有就是茶农对于茶叶生态旅游开发的思想观念的转变等与旅游息息相关的内容,可以说,只有不断地提升和改进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够更进一步促进和强化地方相关部门对于茶文化和茶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视程度,从而做好一项既能够有利于茶叶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地方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一项民生工程。
2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的体验式构建
2.1重视茶文化生态旅游游客的体验式感受
对于进入到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游客来说,他们能够选择来到这里进行旅游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亲身体验茶文化生态旅游的现场感觉。B.JosephPine11与JamesH.Gilmore于1999年在美国《体验经济》中指出:“所谓的体验经济是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的经济”[1]从这一点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建设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内容就是游客进入到这个生态旅游基地的时候的切身感觉和体验式的感受。只有让游客在体验到茶文化旅游基地中身心的愉悦感,才能够让他们的消费变得是一种享受。[2]同时我们还应该从茶文化生态旅游服务的角度来重视旅游基地的软件设施的建设,让这些来旅游的游客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每当想起这一段茶文化生态旅游的时候而感到兴奋和新奇,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完善和改进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的现实要求。
2.2重视茶文化生态旅游游客的场景化体验
场景化的体验一直都是茶文化生态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当前的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可以看到这些游客来到现场不仅仅是为了品茶,而更多地是希望能够进入到这个真实的生活环境当中,将自身置于大自然当中,真正地融入到这个现实的生活当中,与茶农一起体验一天采茶、制茶、喝茶的全部过程。[3]对于游客来说茶文化旅游的场景化的体验,往往高于了他们对于茶叶本身的物质需求上面,对于这样的一种现实需求,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应该在建设这些旅游的项目的时候,要真实的再现茶文化历史的原来的面貌,同时还需要将茶农的真实的现实生活展现到这样的场景当中,同时还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挖掘出茶叶文化的历史原来的面貌,找出那些能够和当地的文化特色相互融合的内容,应用到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设中来,让游客能够在欣赏茶园风景的时候,还能够感受到茶文化的历史底蕴,同时强化了自身置于现场的一种体验感觉,这将更有效地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
2.3重视茶文化生态旅游游客的多样化体验
对于游客来说,他们外出旅游的需求往往是多样化的,如何满足游客这种多样化的需求,是摆在旅游项目开发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茶文化生态旅游尽管是依靠茶文化的内容开展的体验式生态旅游项目,但是鉴于游客的多样性需求,也应该从多方面来完善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完善,这里的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首先就是要重点开发体验式的采茶项目,让游客能够感受到采茶的乐趣所在,同时还需要做的就是要将富有当地特色的美食、传统建筑、歌舞表演、疗养康体等项目和茶叶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策划出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的体验式旅游胜地。
3休闲视角下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策略
3.1强化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对外宣传
对外宣传作为旅游开发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一直以来都受到旅游开发者的重视。特别是从事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由于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给人们的理解和认识往往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的产生往往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茶叶的认知有着一定的关联,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引导客户进入到茶文化生态旅游的目标客户群体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的消费需求,从而更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4]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好传统媒体的优势作用,同时还需要利用好全媒体时代的传播途径,从多角度、多方位、多视角进行宣传茶叶生态旅游项目,其次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旅游节的开展,不断地扩大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名声,第三就是要借助一些名人利用名人效应,来提升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基地的知名度,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的知名度,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能够熟悉这样的旅游目的地。
3.2茶文化与休闲养生项目相互结合
从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来看,可以看到如果单纯就茶文化进行旅游开发的话,那么很容易导致的就是游客的厌倦感的产生,鉴于这样的一种现实情况,这里应该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将茶文化与休闲养生项目的建设结合起来,由于这些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大多数处于风景秀丽、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质量比较新鲜的区域。[5]在这些区域中建设一些休闲康体、疗养治疗的一些项目将会大大提升目标旅游客户群体的消费动力,让他们在选择旅游项目的时候,将自己的消费需求向着健康旅游的角度发展,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和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发展的多样化,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茶文化与休闲养生项目相互结合的力度,将有利于促进休闲旅游项目朝着更加健康发展的角度开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将茶文化与休闲养生项目相互结合起来,将会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发展的多样化,从而不断地拓展茶文化生态旅游收入的增加。
3.3完善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旅游开发中的最重要的工程,同时也是最耗费资金的一个项目,从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只有将这种基础设施的建设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来进行思考,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和改进茶文化生态旅游向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6]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他们进入到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最重要的是休闲,休闲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心情的建立就是要来自于周边旅游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只有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完备起来,才能够让游客有一个较为轻松、愉悦的心情,才能够换起游客对于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赞美,赢得赞美的同时也就是对于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再一次宣传的开始,从这个角度来看,强化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尽管是一项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系统工程,但是从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的趋势来看,势必会成为今后旅游开发项目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7]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加强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就可以显现出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者站在游客的角度来进行换位思考,找准在茶文化生态旅游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生态旅游项目的具体内容,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茶文化生态旅游和健康休闲旅游开发的现实意义,才能够真正为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的更具有文化意蕴,也才能够真正地促进休闲旅游项目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从而为宣传和推广我国的茶叶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夏业良,鲁炜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19
[2]周坤,王进.从休闲学视角审视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与发展———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J].中国商贸,2010(16):152-153
[3]殷西亮.国内茶文化旅游研究综述[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4):12-17.
[4]熊庆蓉.茶文化旅游模式研究及开发策略[J].福建茶叶,2016(2):125-126.
[5]夏明.温州茶文化旅游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下文简称:绿色资源)是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对象,也是拥有绿色资源区域的自然比较优势。随着绿色生活理念不断深入到社会公众的心里,以及对城市工作压力的缓解,生态旅游项目方兴未艾的发展起来。其中,围绕着茶文化而展开的生态旅游项目也比比皆是。那么如何来看待茶文化对绿色资源管理的助力作用呢?笔者认为,这需要结合绿色资源管理职能内容来展开。就茶文化而言,本文将其归纳为两个层面:显性层面和隐性层面。显性层面诸如茶道、茶具等,这些看得见的茶文化元素往往承载了本土文化的基因。而作为隐性茶文化,则主要指向一种围绕着“茶”而提炼出的精神和民族性的东西。可见,将茶文化融入到绿色资源的管理之中,则能提升生态旅游项目的品味和区域差异性。为此,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对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管理的职能分析
从管理学视角,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绿色资源管理职能:
1.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将其引入到具体的情景中,便是对绿色资源的开发计划,以及对未来生态旅游项目商业化运作的规划。现实表明,当前生态旅游项目的数量繁多,且质量良莠不齐。之所以会存在这一现象归因于生态旅游项目所依托的绿色资源在各个地区都唾手可得。特别在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当地的旅游资源也主要以“青山绿水”为主线。那么如何提升本地生态旅游项目的商业价值,则需要事先完成一系列的计划和规划。因此,这就构成了职能之一。
1.2组织职能
这里的“组织”可作动词来讲,即将各种资源组织起来推动生态旅游项目的商业化运营。根据旅游经济学原理可知,建立起区域差异化将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识别度,所以这里就需要围绕着“突出差异化”来组织各类资源。鉴于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生态旅游项目,并依托本地自然禀赋条件来开发绿色资源。因此,提炼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元素,以及借助显性和隐性方式释放出来,便能增大本地旅游产品的市场识别度。
1.3创新职能
在现代管理学理论中,创新已经成为了管理职能之一。根据熊彼特对创新的解释,其不仅体现为旧事物的覆灭和新事物的产生,还体现在创新成果商业化应用后所带来的利润增值。不难发现,国人关注最多的却是前者。为此,对绿色资源的管理还在于引入创新职能,促使其在商业化运营中获得增值。那么将茶文化融入到绿色资源管理之中,本身就构成了创新.
2茶文化的功能解析
将茶文化融入到绿色资源管理之中,意味着茶文化具有使用价值,进而具有自身的功能属性。那么在茶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为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功能解析:
2.1提升品质的功能
相对于传统的景点游,生态旅游项目本身就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而且该项目更能适应目前消费者文化层次、家庭收入的群体。那么在数量庞大的生态旅游项目中,通过引入茶文化元素便能提升整体旅游项目的品质。不难发现,茶文化本身所含有的清风雅致便能对现阶段浮躁的社会环境带来“清凉”,从而这就具备了提升品质的功能。
2.2满足偏好的功能
与西方经济学将消费者的偏好做同质化处理不同,现实中的消费者群体具有不同的消费偏好,而消费者个体在不同的时间维度、空间纬度上也可能会改变原有的偏好。对于旅游产品来说,其就是要满足消费者多样性的需求。通过融入茶文化,茶文化的显性元素和隐性元素,便能覆盖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事实表明,如何满足消费者多样性的旅游消费需求,一直是困扰绿色资源开发者的难题。通过融入茶文化,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
2.3增强识别的功能
我国作为产茶大国,产茶地都拥有属于本区域的茶文化。如,四川的峨眉地区,其茶文化就与佛教文化联系起来;四川的青城山,其茶文化就与道教文化联系起来。再如,云南和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茶文化便与其民族性联系起来。可见,这就体现了茶文化增强市场识别的功能。
3茶文化与绿色资源开发融合的切入点
如何将茶文化融入其中,涉及到实施的问题。对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3.1茶文化与茶叶生态观赏相融合
茶叶生态观赏在许多产茶地区已经得以商业化推广,观赏的载体一般为生态茶园,这样消费者就能在相对完善和集中的场地内感受到茶叶种植的自然之美。那么茶文化与之相融合的切入点是什么呢?从域外经验中可以获知,消费者最为感兴趣的便是茶叶的品种、功效、种植历史、典故等方面的信息,所以这也就构成了切入点。
3.2茶文化与茶叶生产制作相融合
从产业链的视角来看待绿色资源开发,茶叶生产制作构成了其中的一环。在突出生态主题下,手工制茶应成为消费者所感兴趣的地方。那么此时茶文化的融合切入点又在哪里呢?不难发现,将茶文化中的茶道和茶具融入其中,使之承接已经制作好的茶叶,那么将能提升消费者的饮茶欲望。可见,这也是生态旅游所要达到的效果。
3.3茶文化与茶叶休闲品茗相融合
茶叶休闲品茗本身就构成了茶叶的消费环节,而该环节也可以出现在消费者的休息、闲暇之时。因此,茶文化在这一环节的融入可以设计在中途休息期间,也可以作为一种专门项目而存在。那么此时的茶文化应更多包含其隐性的元素,如具有哲理性的文化元素。
3.4茶文化与农家休闲娱乐相融合
笔者认为,绿色资源在开发中还应考虑到拉动区域经济,特别是带动当地农户家庭经济。为此,在这里提出了茶文化与农家休闲娱乐相融合的议题。那么这里的切入点便可以定位于提炼出具有本土、农家特色的区域文化。
4茶文化融入的管理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茶文化融入的管理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4.1规划茶文化的融入阶段
规划茶文化的融入阶段构成了管理的计划职能内容,而本文也将茶文化界定为绿色资源开发的组成部分。根据以上切入点分析可知,融入阶段包括:生态茶园观赏阶段、茶叶生产制作阶段、消费者空闲品茗阶段、农家乐阶段。为了增强区域差异性,应重点规划第一和第四个阶段的融入途径。究其原因在于,第一个阶段受到自然禀赋条件的决定,各地区是具有差异性的。同样,农家乐承载了当地的民风,而这也是具有区域差异性的。
4.2完成茶文化元素的提炼
这里体现为管理的组织职能,那么要完成茶文化元素的提炼工作,则需要从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两个方面进行组织。首先提炼茶文化元素一定要建立起区域植根性的效果,那么可以将民俗专家、茶叶种植专家、绿色资源开发主体组织起来,围绕着本区域的生态游项目商业化的具体目标,来分别开展显性和隐性文化元素的提炼。那么就物力资源而言,目前应在“互联网+”战略下充分挖掘线上资源,并在线上建立起组织学习系统。
4.3创新茶文化的融入模式
毫无疑问,这里构成了管理的创新职能。而如何创新茶文化的融入模式,则成为当前绿色资源管理的难点。笔者建议,创新的思路可围绕着:观摩与游客体验相结合的模式来展开。具体而言,在观赏茶园时可以设计出消费者动手采茶或培植茶树的环节,这样能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在生产制茶环节,可以设计出消费者亲自动手炒茶的环节,并将消费者炒好的茶折价销售给他们。如此种种,都是紧密抓住了提高消费者的个体体验感来进行创新的。
4.4控制茶文化融入的效果
控制职能也是管理职能的构成部分,在对绿色资源进行管理时需要控制茶文化的融入内容和程度。即,对于那些具有大众化的茶文化内容则需要给予尽可能的规避;同时,对于那些过度融入的问题也需要给予控制。
5展望
今后还须夯实以下管理内容:
5.1充分利用现有茶园资源
开设茶园生态旅游项目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现有的茶园资源,而且茶园中植被的生长也有较长的周期性需求,从而也使得利用现有茶园资源成为必然。从开设生态旅游的案例中可以知晓,茶园生态旅游项目无论在规模、项目内容设计、路线规划上都比普通旅游项目要广博和复杂。因此,农业发展管理部门在充分利用现有茶园资源时,也应考虑到不同资源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其它关联效应。当然,做好这项工作的第一步,便是深入到茶园基地去调研。
5.2合理规划整合茶园资源
由于茶园生态旅游项目应植根于当地传统茶文化之中,所以合理规划整合茶园资源的重心便在于将茶叶种植、茶叶制作、茶道等要件整合在旅游项目之中。从管理学原理可知,这里整合的本质在于对相关专业人才进行整合,因此,农业发展管理部门应根据项目实施的人才需求,在域内和域外引进相关专业人员。总之,合理规划整合茶园资源,应重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6小结
本文认为:就茶文化而言,需要大力挖掘茶文化中的显性层面、隐性层面。在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茶文化融入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的管理模式可围绕着:规划茶文化的融入阶段、完成茶文化元素的提炼、创新茶文化的融入模式、控制茶文化融入的效果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张凤霜.河南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济源段)生态旅游规划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5(3):60-63.
[2]余兵.茶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信阳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5):93-94.
[3]赵国栋.茶文化生态旅游理念要点与SWOT分析[J].农业考古,2015(2):198-205.
关键词:
校园体育;茶文化;促进
校园体育是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德育教育的良好平台,校园体育教育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如果在体育课堂合理引入,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营造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学环境,最终全面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1茶文化核心思想概述
中国古人对于茶以及茶文化的热爱。时至今日,饮茶依旧是中国人的普遍习惯,茶文化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茶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最为突出的就是“廉、美、和、敬”。它融合了儒、法、佛三家思想精髓,对于中国教育理论的完善以及创新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茶文化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爱茶之人都比较自律,并且茶道文化中的“廉、美”侧重人的修为和自身修养,通过研究茶文化、学习茶文化,能够提升人的品味和道德品质;而“和、敬”则侧重于人和社会、自然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讲究协调、共融、秩序。在茶文化的熏陶下,人们的人际关系会更加和谐,矛盾冲突会越来越少,行为举止会更加文明。在当今社会下,竞争压力大,经济发展迅速,物欲膨胀,人心浮躁,在这样的情况下,校园风气会受到感染,学生思想也会受到影响,茶文化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净化校园环境,促进素质教育有效发展。
2校园体育中茶文化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素质,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学校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教学环境与内容的特殊性,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校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必然丰富学生思想世界,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在当前竞争形势日渐严峻的环境下,学生难免会遭受一定的就业压力,一旦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往往会产生负面情绪,甚至会出现一些悲剧。此时,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自身承担的教育责任,在教学中通过多元化的茶文化形式,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缓解学生因为课业压力以及就业压力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使学生能够正面面对挑战。其次,茶文化可以丰富体育教育内涵。从体育课程的特点来看,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心情会比较放松、欢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各种知识。体育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而茶文化恰好为体育教学内容结构的完善提供了平台,茶文化包括茶艺、茶道、茶礼等等,体育教师通过茶道讲解、茶艺展现以及茶礼传授等方式,为体育课注入新鲜的元素,这样一来,传统死板、模式化的课堂被打破,学生在一个新鲜、轻松的环境学习,不管是身体素质还是文化修养都会得到提升。最后,当今体育教育中,融入茶文化,不仅能够拓展体育教育的外延,丰富教学形式,而企业还能够强化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通过茶道表演、茶舞操练等活动,激发学生们的传统文化学习热情,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促使心理素质以及道德水平得到提升,会更加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未来职业需求。
3校园体育中茶文化的发展
3.1传承民族文化
教育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就是要提升全面素质,以此促进国家的建设发展。而茶文化在校园体育中的应用,其本质目的是一样的。首先要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为目的的教学理念,要将其作为重点,传承它、保护它。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茶文化内涵以及茶文化思想的传授,以此丰富学生的头脑,进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茶道、茶艺是现代茶文化的核心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茶道表演的视频,或者是直接自己表演茶道,通过茶道的讲解,展现茶文化。茶道中有很多茶艺表演需要人们的肢体语言来展现,这正好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形式,教师在播放或者表演了茶道之后,传授学生基础的肢体动作,结合不同茶品的特点,讲解茶艺要点以及其中所展现出来的文化思想精髓,达到传播茶文化,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目的。
3.2凸显茶文化特色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建立独立的茶文化科系,这为茶文化在体育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校园体育教学中茶文化的发展,教育工作者要将挖掘茶文化资源以及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结合在一起,做好教学调研,运用多元分析方法,逐步完善教学体系,要注重文化普及的规律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现代体育教学还提倡发展传统体育项目,比如,中国武术以及舞蹈等等,在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有很多是与茶文化紧密联系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太极拳,很多茶艺表演中都融入了太极拳的招式和理念。太极茶,它以太极拳为基础,结合长壶茶艺技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茶文化表现形式。这种茶艺表演,结合了武术与茶文化的精髓,得到了业界学者的一致认同。太极茶以形为中心,以神为目的,通过肢体语言展现茶文化艺术,在构建茶文化特色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入这类的表演形式,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通过茶文化与体育项目的有机结合,寓教于乐,以无形的文化感染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以及品味内涵的提升。这也是茶文化在校园体育中发展得的重要表现。
3.3丰富教学形式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融入茶文化,通过体育课程这个媒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今体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样的教育需求下,体育教学工作者就应该思考,如何能够运用更加快速、有效的方式,实现体育教学与茶文化的融合,并能够为学生所接受。目前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多媒体课件等媒介,丰富教学形式,拓展体育教育的外延,教师可以将茶文化寓言、故事、茶艺表演以及茶文化历史,致学校官方论坛,学生通过点击论坛,了解中国茶文化,同时积极宣传茶文化与体育项目、赛事的结合,让学生了解到茶文化与体育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近些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大力倡导茶文化运动,中国教育领域也掀起来一股茶文化复兴风潮,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高校与当地体育部门取得了联系,并积极开展了很多展现茶文化魅力与体育精神的文化活动,以“第十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例,这一届自行车赛创造性的融入了以福建绿色生态为主题的茶文化因素,将绿藤生态名茶与环湖比较相结合,让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在展现体育精神的同时,品尝到了中国的特色茶品,并了解到了博大的中国茶文化。这是非常具有特色、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体育与茶文化的融合,体现了茶文化在体育领域的发展与传承。校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样的案例展现给学生,同时也要多多借鉴这样的成功经验,在学校中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体育比赛项目,将茶文化与体育项目结合在一起,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太极茶道,教师在传授了太极茶道之后,可以举办一次小型的比赛,让学生通过网络媒体或者图书等工具,在课余时间搜集和联系这样的茶艺表演,然后选择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展现自己的成果,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传播了茶文化,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等等,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
结束语
体育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的有效载体。在茶文化复兴的大浪潮中,体育教育有责任承担起推广茶文化,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担。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拥有较为自由、宽阔的教学环节,很多茶道表演以及体育项目,学生可以实地练习,在自然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放松,身心舒畅,是学习中国茶道、茶文化的最佳时机。本文从茶文化思想、校园体育中茶文化的作用、校园体育中茶文化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略尽绵薄之力。
作者:汪珂永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庆彬,凌颖,周家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5):78-82.
[2]周家金,黄向平,孙庆彬.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探析———以桂东南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4(6):57-61.
挖掘区域茶文化旅游资源来助力当地茶业经济发展,是促进我国茶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自然禀赋条件来看,茶业产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和高寒地区,而且与之相关的茶叶深加工企业在区位选择上也以资源指向型为主导。从中不难发现,除了大力提升当地茶叶产品的品质和域外知名度外,发挥比较优势来引入生态旅游项目,则可以在范围经济效应下来推动茶业经济发展。之所以提出“生态旅游项目”在于:以形成区域差异性和新奇性为要求的旅游资源开发而言,需要使当地的茶文化旅游项目获得差异性、新奇性的特质,以及满足游客多样性需求的特征。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问题的提出
如何在茶叶种植生态园项目中挖掘茶文化,则是构建茶文化旅游项目的第一步。结合笔者的体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挖掘茶文化。
1.1生态主题下的文化元素
茶叶种植项目所蕴含的生态文化元素,与当前我国所大力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相符合。通过笔者对近年来旅游项目类型增长数据的考察可知,生态游项目成为了游客十分青睐的旅游产品。具体而言,生态主题下的文化元素包括“绿色、无污染”等核心要件,通过展示生态文化元素将能在游客面前塑造区域茶叶品牌,这一结果自然就与茶业经济发展相关联了。由于茶叶生长所依赖的特殊自然环境使然,在区位上毗邻的生态环境都可以纳入到文化元素的提炼之中。
1.2种植主题下的文化元素
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在许多茶叶种植园区都采取的是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而这种基于原生态的种植方式便是对我国农耕文化的一种展示。与都市文化不同,农耕文化在时间节奏上呈现出“慢”的特点,而且通过人们的劳作向自然界获取财富,这本身就与都市文化形成了强烈对比,也正因如此,才能使种植主题下的文化元素挖掘具有商业价值。
1.3品茶主题下的文化元素
在以生态文化、农耕文化为特色的旅游项目中,必然需要在品茶主题下来挖掘文化元素。与简单的喝茶不同,品茶不仅需要静心品出茶味,还应在茶道中悟出人生道理。可见,追求休闲慢生活的都市游客,将能在品茶中获得旅游的乐趣。
2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简单而言,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2.1茶文化旅游优化茶业经济发展
前面已经提到,茶叶种植、茶叶生产受到自然禀赋条件和成本控制目标的约束,往往聚集在山地和高寒地区。从商业化视角来看待这种情形,当地茶业经济发展将因区位劣势而受到抑制。随着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在生态旅游项目的带动下便能使当地的茶叶产品逐渐走进游客视野,让游客认识并体验以茶为媒介的旅游产品,进而优化茶业经济的发展。
2.2茶文化旅游展示茶业经济发展内容
茶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体现便是茶叶销售,而茶叶作为一种快消品如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不仅需要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还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活动展示其中的茶叶品质信息。茶文化旅游项目所呈现出的种植、炒茶、品茶内容,便能在产业链条下依次向游客展示当地茶业经济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来,便能增强当地茶叶产品的消费者体验度。
2.3茶文化旅游搭建茶业经济发展渠道
若要推动当地茶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便需要大力挖掘消费者资源,或者说是拓展市场份额。这就意味着,在茶业经济发展中离不开中间渠道的搭建。那么如何进行招商引资来搭建中间渠道呢?不难发现,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提升当地茶叶产品的知名度,还将有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在旅游项目中植入客户关系管理要件,便能维系中间渠道的稳定性。
3茶文化旅游助力茶业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
具体而言,茶文化旅游助力茶业经济发展的功能可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
3.1提升知名度的功能定位
根据市场营销学对产品结构的定义,其从内到外分别是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茶文化旅游提升茶叶产品的知名度,实则就是通过打造有形产品为出发点的。有形产品可以理解为是核心产品的品牌,而品牌的作用在于建立产品的市场差异性,以及增强消费者的产品忠诚度。为此,茶文化旅游就需要围绕着以上目标来进行功能定位。不难发现,茶文化旅游所蕴含的茶文化旅内容,则能够起到提升茶叶产品知名度的功能。
3.2茶产品展示的功能定位
茶产品展示的目的在于激发起游客的购买意愿,以及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因此,展示中就应将茶产品独特的一面呈现出来。这里独特的一面可以是茶叶种植环境,也可以是茶叶制作过程,同时也可以是茶叶消费环节。所有这些都通过茶文化元素的释放来激发起游客的购买意愿,而且也与茶叶产品市场知名度提升相匹配,借助显著的市场差异性塑造了产品品牌。
3.3渠道搭建中的功能地位
渠道搭建中茶文化旅游功能的体现,归因于茶产品知名度的提升和茶产品的有效展示。茶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便是将茶叶资源通过商业化运作来使当地社会获得经济效益为目标。由此,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载体,便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来使当地茶叶生产企业与域外经销商进行商贸洽谈,并在双赢态势下搭建起中间渠道。
4定位驱动下的茶业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茶业经济发展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形成茶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植根性态势
推动茶业经济发展需要在茶叶产业视角下来进行,而茶叶产业作为相互关联的茶叶价值链系统,天然与区域自然和社会环境相适应。这就要求,茶业经济发展模式应具有区域环境植根性。这里的植根性主要体现在与当地的茶文化环境相融合,与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相适应,这样才能使茶业经济发展获得不竭的内驱动力。
4.2打造茶文化旅游特色并充实活动内容
打造茶文化旅游特色的目的在于对茶文化的推广及传播,促进当地的经济创收。为此,当地可以根据民俗和茶叶生产周期设立茶文化旅游节,在节日中通过引入招商引资内容来拓展当地茶叶的销路。这里的关键词是“特色”二字,而突出特色便需要从旅游文化节的内容构成上下工夫。笔者建议可以在增强游客对茶叶种植、制作品茗茶艺等的个体体验度上下工夫,还可以在挖掘区域茶文化元素上做文章。
4.3贯穿于茶文化旅游中实现产品的展示
前面提到了茶文化旅游项目在实施中应突出生态文化、农耕文化和品茶文化,那么当地茶叶产品的展示活动也应贯穿于上述文化旅游之中。具体而言,参观茶叶种植生态园区可以将生态文化显性的一面展示给游客,进而能说明当地茶叶产品具有绿色生态特征。通过设立参与茶叶采集和炒茶的活动项目,游客便可以亲身感受到采茶所蕴含的农耕文化元素,以及炒茶与品茶相联系的劳动乐趣。
4.4将茶文化旅游与客户关系管理相联系
这里的客户可以是游客还可以是中间渠道商,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应是中间渠道商。为了锁定中间渠道商,茶文化旅游项目实施中便应以旅游节为契机,邀请中间渠道商参与到节日庆典中,并通过评选年度优秀经销商作为激励机制。这样一来,就能较好的确保中间渠道的稳定性。我国每年在不同的城市举行茶文化活动和举办国际性茶文化节、茶博览会,弘扬茶文化,推介茶产品。不少国内外客人远道而来进行茶叶、茶具、茶诗书画作交易,购买其喜爱的茶商品;而随着茶保健知识的普及,爱茶者、嗜茶者、买茶者的增加,茶叶消费量的增长,给我国茶叶行业带来了无限商机。茶会展不仅促进茶经济繁荣,也拓展了会展业的发展空间。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历史十分悠久。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过去的老汉饮茶,发展为男、女、老、少齐品茶。茶文化的有力推动,使茶馆也得到迅速发展,不断地促进了茶业经济的发展。
5小结
本文认为,茶文化旅游的功能可定位于提升知名度、茶产品展示、渠道搭建等环节。在推动茶业经济发展上则需要从:形成茶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植根性态势、打造茶文化旅游特色并充实活动内容、贯穿于茶文化旅游中实现产品的展示、将茶文化旅游与客户关系管理相联系等方面下工夫。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茶文化旅游;体验;影响因素
众所周知,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迄今仍闪烁着智慧之光。经过数千年历史的发展,茶叶已经突破物质形态,在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都有所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的茶文化旅游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并于近些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我国的茶文化旅游体现出两种发展形式:一是专项类,以茶馆、茶社、博物馆为主要形式,比如北京老舍茶馆、苏州春来茶社、中华武夷茶博园等远近闻名、蜚声国际;二是综合类,即把茶叶观光、采摘、茶艺表演、休闲活动等融为一体,成立一个综合性的旅游景区,比如广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杭州梅家坞茶文化乡村旅游区等,得到了广大游客的普遍认可与青睐。不难发现,茶文化旅游在我国已经逐渐成了一种旅游新风尚。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影响茶文化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管控好这些影响因素,才能让广大游客真正体会到茶文化旅游的魅力,进而产生流连忘返的感受。本文尝试研究影响茶文化旅游体验的因素,提出一套改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1影响茶文化旅游体验的因素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人类社会进入到体验经济模式中,目前,我国已经积极参与到世界性体验经济发展潮流中,旅游企业也与时俱进,强调体验式旅游的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促使游客越来越强调良好体验要求的产生。从宏观角度而言,影响茶文化旅游体验的因素体现在以下几点:
1.1人口统计学因素
游客由于受到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情况、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参与旅游项目的类型、喜好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也会体现在他们参与茶文化旅游的主观能动性方面。
1.2旅游期望
游客了解茶文化知识的程度将对其选择旅游产品产生直接影响。毫无疑问,游客对茶文化知识了解越多,就越看重某个区域的茶文化特色,对茶文化旅游的品质要求就越高。游客的旅游经历也会影响他们对茶文化旅游地的选择,游客的旅游经历越丰富,对茶文化旅游的品质要求就会相应提高。另外,游客对茶文化旅游地的了解程度也对游客的旅游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越多,目标越明确,会直接影响其旅游体验。另外,旅游花费也会对游客的旅游体验形成一定的影响。当游客觉得茶文化旅游物有所值时,就会产生较高的满意度。
1.3茶文化旅游区的市场营销
如今,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已经被业内人士所普遍认可,优秀的市场营销策略犹如一个好的锦囊妙计,可以帮助企业出奇制胜。茶文化旅游的市场营销是旅游景区吸引游客的主要方式,也是游客了解景区的重要路径,可以使游客对景区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果茶文化旅游景区的营销策略比较滞后,可能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1.4茶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
茶文化旅游资源是景区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是对外宣传的重要元素,也是影响游客茶文化旅游体验的关键条件。另外,茶文化旅游产品是否具备多元性和参与性,也会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1.5茶文化旅游景区的管理
茶文化旅游景区的管理涉及到吃、住、行、游、娱、购等诸多要素,它们与游客的旅游体验息息相关。餐饮、住宿、娱乐是否具备特色性,工作人员的服务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满意度。
2茶文化旅游现状
根据上文分析,影响茶文化旅游体验的因素多种多样,需要旅游企业进行综合考虑,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茶文化旅游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对相关体验因素考虑甚少,所以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2.1茶类产品比较单一
如今,我国茶文化虽然已经与旅游业产生了一定结合,然而茶文化的深度与特色还不够鲜明,再加上受到经营不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各地的茶文化旅游存在较严重的雷同现象,比如普洱茶文化出现文化深度不够等问题;安徽茶文化存在依附性强、狭隘性大等问题。而且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度也不是特别强烈,茶文化只是作为旅游业的一个点缀品,尚未真正做到茶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
2.2游客参与性不强
目前,很多游客参与茶文化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购买茶叶,旅游景区尚未充分重视游客与茶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比如以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旅游为例,游客一般只能参观到大红袍茶叶的生产基地和采摘过程,对于品茶、讲茶,了解与大红袍有关的历史文化,景区并未有太多涉及,这就导致游客无法真正参与到茶文化旅游体验中,对茶文化的认可度持保留意见。
2.3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滞后
茶文化旅游产品是影响茶文化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如今,很多景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滞后,没有创新性。比如以茶叶博物馆为例,它是茶文化的精华聚集地,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应有功能,仅仅局限在展示产品方面,游客的参与度不够,尚未能真正了解茶文化。再比如,茶叶产品的包装方面也未能真正体现当地的茶文化特色,茶馆只是考虑到了自己的商业利益,对茶文化包装装饰重视不足,导致茶文化的含量少之又少。
2.4茶文化旅游景区的级别较低
随着茶文化旅游的日渐风靡,我国相继涌现出大批茶文化旅游景区,然而,这些景区的级别都比较低,级别较高的景区也就局限于广东雁南飞茶叶度假村和漳州天福茶博物馆两家,其他旅游景区的级别都不尽如人意。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茶文化旅游还存在相当大的改进空间,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3提高茶文化旅游体验的对策
3.1结合游客需求准确定位市场
如今,茶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股潮流,要想使这股潮流永盛不衰,关键要持续创新。旅游业应该围绕市场需求与游客喜好,对茶文化旅游进行精准定位,找准目标市场,并综合考虑其他体验因素,为游客提供优质的茶文化旅游产品。站在游客的角度而言,它能否成为某个产品、某个品牌的消费者,并对这个产品、品牌产生忠诚感,直接受到其年龄、性别、经济收入、生活习惯、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生活地域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所以茶文化旅游业要全面考虑游客的实际情况,着重提升景区现有的旅游产品,并研发新的产品,实现推陈出新。另外,要想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不仅要完善茶文化旅游的日程安排,还要优化茶文化旅游的价格,对景区内的茶馆、茶社、茶坊等进行改革,分别设置高档型与大众型,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茶馆也要努力改变以往单一化的经营模式,面向游客开放新的经营项目。
3.2提升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
茶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要加强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闪烁着璀璨的人文光辉,这些文化对当今社会也有着巨大启示作用,比如茶文化中隐含的“宁静致远”、“含蓄深沉”等哲学精神,可以给身处于浮躁社会中的现代人注入一股清流,使现代人潜移默化地提升思想境界。旅游业在开发旅游产品时,要注重应用这些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元素,提升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整体格调。景区也要注意提升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可以让游客亲自参与采摘、制茶、品茶等环节,使他们感同身受,感受到茶文化的无穷魅力。比如以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旅游为例,旅游区可以将武夷山的茶叶资源与避暑养生、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有机融合,为广大游客提供以茶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凸显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新颖性与独特性。
3.3提升游客与茶文化的结合度
要想提升游客参与茶文化旅游的体验度,必须加强他们与茶文化的结合度,如果游客一直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茶文化旅游,如何产生融入感?有鉴于此,茶文化旅游景区要竭力提高游客与茶文化的结合度。首先,景区可以为游客提供科普教育产品和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促使游客加强对茶文化的了解程度,武夷山大红袍旅游区就为游客提供了这两类产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游客展示生态茶园的建设,使他们了解茶叶品种与功能。这种做法值得大力推广。其次,旅游景区要不断优化茶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可以考虑在景区内使用环保车运载游客,这样还能落实低碳经济的基本精神;再次,旅游景区还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聘请富有经验的人员为游客讲解茶文化,提升游客对茶文化的强烈兴趣。
4结束语
旅游业被称之为“永不坠落的朝阳产业”,它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茶文化旅游的风靡和流行。由于茶文化旅游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我们相信,经过多方努力,茶文化旅游将会越来越壮大,旅游景区要结合游客需求准确定位市场、提升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与茶文化的结合度,这样一来,茶文化旅游将会释放出其强大的市场潜力,带动我国旅游经济的持续进步!
作者:李红岩 单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榕.国内茶文化旅游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2):31-33
[2]殷西亮.国内茶文化旅游研究综述[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04)
[3]伍佳斌.试论杭州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5)
[4]王联英.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概念、类型、开发价值和开发策略[J].海峡科学.2013(12):74-76
1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中国是产茶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让茶成为一种流通于世界的商品。中国对茶有着独特的喜爱,在西方国家也是如此。茶自从流传到西方以后,就被当地人们所崇尚。不同地域的茶叶品种大不相同,这就形成了众多形式的茶文化。而将这种具有地域色彩的茶文化良好发展的英国茶文化最有发言权。茶叶想要保持在国际市场上流通,就需要进行翻译,这个过程涉及到的问题众多,需要一一进行解决。1.1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及内涵在春秋时期,“茶”就出现了人们身边,但古时的“茶”与现代的“茶”有所区别,那时的“茶”对人们来说就是味道比较苦涩的饮品。“茶”经过历史的不断变迁,愈来愈多的文人墨客喜欢描写茶、探究茶。在三国时期,这种关于茶的文献就相对较多,比如华佗的《食经》中就记载了茶可让人清新明思,茶特殊的药用价值慢慢被人们发现、挖掘、应用,拉近了茶与人们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文化史上,茶属于重要角色,唐代有本文献名叫《茶经》,是“茶圣”陆羽的传奇之作,文献中详细介绍了茶的类型、采摘方法、烹制过程、色泽对比等等,这本传奇之作大大提升了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同时开启了日本的茶道之门。一时间茶文化风靡全国,书法、绘画、诗作等等,大多数与文化有关的内容中都出现了茶,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大力支持茶在对外贸易上的发展,关于茶文化的文化节也相继在各个地方开展,增强了茶文化的时代性。提到中国的茶文化,就会想到儒家的“仁善明德”。道家的“天人合一”与佛家的“修身悟道”是茶文化的独特之道,致使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脱颖而出。茶成了人们生活中比不可少的饮品,人们对于茶的重视程度也随着综合国力增强而提高。人们在品茶、观赏茶的同时体会生活的道理,这就是所谓的茶道。茶道的操作流程分为烹茶、沏茶、赏茶、闻茶、品茶,在进行这些操作的同时达到修身养性、促进友谊、学习礼法的目的。1.2英国茶文化历史及内涵茶原产于中国,流通于世界。虽然中国是茶的故乡,但是西方人对茶的喜爱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这点在英国体现的尤为明显。英国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那里的人喜欢喝茶远近闻名,比较出名的当属英国的“下午茶”,这种茶余饭后的消遣,成为英国人主要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茶没有流入英国以前,英国人还不知道有这种神奇的饮品。之所以茶会在英国流行,还有一段比较传奇的历史,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由于茶叶是一种外来商品,英语没有与之对应的翻译单词,英国人结合闽南语,通过不断变形,从而将这种“中国叶子”翻译成了如今的“tea”。一时激起千层浪,这种简单通俗的翻译方式,很快被贵族们所接受并效仿开来,从此,喝茶的习惯在英国普及起来。现在社会,人们知道了茶具有众多神奇的功效以后,对于茶的追捧和喜爱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中国人喝茶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而在英国,则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并设定了专门的“茶休时间”,这是一种独有的生活习惯,同时,英国人饮茶需要有甜点相伴,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品茶的乐趣。英国的茶文化具有一定的西方特色,比如有些贵族小姐们,会在自家的花园中整齐的摆放好桌椅,精心的进行布置以后,要求宾客来家品茶,这种新颖的招待方式让她们结交了更多的朋友。由于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已经没有更多闲暇的时间去慢慢品茶,这种生活方式对英国的茶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可是这并没有改变他们对茶的喜爱程度。在英国,就连走路都会看到端着茶杯的行人,就凭这点足以证明英国的茶文化对其影响之深,意义之重大。茶在英国人眼中,已经不单纯只是一种饮品,而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真正体会到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美国从建国到发展成如今的强国,时间不过几百年而已。茶叶由于贸易自然会流经美国市场,而当时的美国人为了快速发展,并没有集中精力在茶文化上,所以,茶就像美国的咖啡、可乐一样,只是作为一种饮品出现,并没有过多实际的意义。由于处事态度和做事节奏的不同,英国和中国具有的良好茶文化并没有对美国产生影响。美国人喜欢喝冷饮,就产生了冰茶这种饮品。茶在美国成了“入乡随俗”的产物,这在美国的整体文化发展方面只能算是涓涓细流,并没有实质意义。
2茶叶翻译中的跨文化问题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存在差异,茶文化在各国的特色也别具一格,所以将茶叶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按照各地茶文化的特点进行翻译。现如今,茶叶翻译的状况百出,各种类型的茶叶翻译层出不穷,一系列的翻译问题堆积成山,例如:同一地方的茶叶翻译不同、在进行中西方茶叶翻译时不考虑文化差异只顾一味的翻译、错误使用翻译技巧和方法等等,这严重影响了茶叶翻译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所以要想正确的进行茶叶翻译,在翻译之前就要充分了解中西方所存在的文化差异,不然就会漏洞百出、贻笑大方。在进行茶叶翻译时,可从下面几点着手:2.1统一翻译标准如何能让读者对翻译内容一目了然是茶叶翻译的主要原则。在进行茶叶翻译时要个性突出、顺口悦耳、内涵深厚,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进而促使读者对茶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就目前的茶叶翻译现状来讲,翻译层出不穷、杂乱不堪,大多数国外读者在阅读茶叶翻译时无法从中了解茶叶的类型、特点等等。充分了解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是翻译者在翻译前的必修课,翻译者可按照茶的类别将茶叶区分开,茶的类型大致分为四种,分别是Non-fermented(不发酵茶)、Partiallyfermented(部分发酵茶)、Post-fermented(后发酵茶)、Completelyfermented(全发酵茶)。在不发酵茶中,GreenTea(绿茶)处于主要地位;在部分发酵茶中,WulongTea(乌龙茶)处于主要地位;在后发酵茶中,PuerTea(普洱茶)处于主要地位;在全发酵茶中,BlackTea(红茶)处于主要地位。如此将茶的类型仔细划分,可以达到让读者在读茶叶翻译时一目了然地了解茶的类别和独特之处的目的。2.2结合中西茶又化差异进行翻译茶文化在中西方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各地的茶文化的特色鲜明,在进行茶叶翻译时,应尽量考虑英国读者的语言翻译习惯,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合理的翻译技巧,巧妙地将茶叶翻译出来,从而达到与读者思维方式相结合的目的。在汉语中“茶”的概念仅限于“茶叶”、“茶树”等等,而英语中的“茶”——“tea”,并非指概括这些比较浅显易懂的意思,还具有下午五六点钟的下午茶意思。这种中西方的差异在“黑茶”中也有所体现,中国的翻译者一般将“黑茶”译为“DarkTea”,而“dark”在英文翻译中译为“暗”,具有“忧郁的”、“无知的”的特性,因此用“DarkTea”来代表“黑茶”,这无疑会受到西方人的排斥。由于黑茶是我国茶叶的特产,所以可以利用这点,直接采取拼音翻译法将“黑茶”翻译成”Blacktea”,这样不仅会引起西方人对茶叶的好奇心,也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播。中国人在品茶时比较注重茶水的颜色,用红茶泡出来的茶水呈现红色,所以中国人将其叫做红茶,而西方人在品茶时注重茶叶本身的颜色,认为红茶的颜色是黑色的,所以西方人将“红茶”翻译成“BlackTea”,所以翻译者在翻译时要全面考虑中西方文化特色,从而符合西方人的认知习惯,进而传承茶文化。2.3采取合适的翻译技巧与万法翻译者在翻译时,要利用有效的翻译方法和合理的翻译技巧将茶叶翻译出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进行翻译:2.3.1直译法。在我国绝大多数茶叶都可利用直译的方法来进行翻译,例如:众所周知,武夷岩茶在山间的岩石上生长,由于“rock”一词带有动感和激励的意思,且能凸出其坚强的品格,所以将“武夷岩茶”翻译成“RockTea”可以很明确的了解“武夷岩茶”的特点。这种翻译方法简单、大方、浅显、易懂。2.3.2音译法。一些比较有知名度的茶叶在翻译时就可以利用音译的方法。例如:将“西湖龙井”翻译为“XihuLongjingTea”;“安溪铁观音”翻译为“AnxiTieguanyinTea”等等。此种方法可大大增加西方人对茶文化的兴趣。2.3.3意译法。利用这种方法翻译时,要注重文化差别以及原语与目的语受众认知的程度,所以翻译者要合理的利用一些有利手段,巧妙地将茶叶特性表现出来。
3结束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在中国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而随着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茶文化的对外传播翻译策略,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由于茶文化在中西方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所以在翻译时需充分了解其差异所在,利用合理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将茶叶翻译出来,从而体现出茶文化的魅力,进而有利于我国茶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刘进.对外文化传播翻译策略研究[J].学术界,2010(12):156-163+287.
[2]董书婷.《茶经》中的禅宗思想以及翻译补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贾玉坤.从翻译目的论视角看国产茶品说明书英译[D].海南大学,2014.
[4]甘露.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土家族民歌翻译初探———以《六口茶》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80-183.
关键词: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健康旅游
1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1.1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已大力开发
(1)茶文化资源挖掘。已有不少当今学者专注于武夷山茶文化的内涵挖掘,自李商隐的《题武夷》开始,文人、高僧、名流在武夷山留下了丰富的茶诗、茶词、茶曲,如:朱熹与茶文化,武夷山儒释道三教与茶文化交融,万里茶马古道起点、御茶园遗址等一系列茶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的朱子理学对武夷山茶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朱熹擅长茶道,武夷山旅游景点水帘洞三贤祠,朱熹曾赋对联“山居偏隅竹为邻,客来莫嫌茶当酒”,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茶对他的理学思想的启发。(2)茶文化旅游景点开发。目前已完成武夷山茶艺的申遗工作,把武夷茶做成系列产品,建设了一定规模的度假区茶室茶楼。建立了数字茶博馆,通过3D效果让游客对茶文化有直观的感受。深入挖掘武夷山独特的茶习俗,如采茶歌、敬茶、擂茶、三道茶、斗茶、茶宴、祭茶、喊茶。2010年,武夷山推出张艺谋导演的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3)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来宣传武夷茶文化,通过电影《乔家大院》再现当年晋商万里茶路的繁荣,拍摄了以武夷茶文化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茶王》和武夷茶文化纪录片。此外,还通过茶文化节、闽台茶博会等各种载体宣传推广茶文化,将无形茶文化转化成有形的产品。
1.2开发的不足之处
(1)茶文化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参与性偏少。目前武夷山旅游大部分与茶文化有关的旅游产品仍是以参观性质的旅游线路为主,并在行程中加入观赏茶艺、制茶等活动,茶文化旅游产品与武夷山普通旅游产品区别不明显,而且缺乏内涵丰富的文化内容。文化内涵是文化旅游具有吸引力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武夷山的茶文化旅游产品难以吸引旅游者。(2)茶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足,涉茶旅游纪念品开发不足。武夷山近几年虽然都有对茶文化旅游进行宣传,但并没有在全国进行广泛宣传,仅在部分地区进行宣传,这样的宣传力度是不够的,很难使游客对旅游产品形成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导致了武夷茶文化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不高,也就是无法形成鲜明的品牌形象同时,在市面上并没有进行大力度的营销,营销跟不上,就抓不住既有的市场客源,也挖掘不了潜在的客源。因此武夷山要促进茶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就要在宣传和营销上下功夫。(3)茶文化旅游以健康旅游为着眼点的开发基本为零,开发缺乏新思路。目前武夷山对健康旅游的思路基本处于“观光旅游”、“沐浴森林”、“大自然氧吧”等传统方式,可以说健康旅游开发基本处于零。值得借鉴台湾健康旅游、韩国美容旅游。
2武夷山依托茶文化旅游开展健康旅游的SWOT分析
2.1优势(strengths):夷茶知名度高,交通便捷,环境优,宜养生
首先武夷山大红袍品牌响、知名度高,游客到武夷山旅游有三个必须游玩:“坐竹排、游天游、喝岩茶”。目前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知名度高、受游客欢迎的茶文化旅游产品。目前武夷山开通多条高铁、航空线路,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越,冬暖夏凉,常年空气质量高、水质优,相比全国各地PM2.5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武夷山适合养生。
2.2劣势(weaknesses):健康旅游设施设备、人才不足
保健体育设施不足,温泉SPA疗养中心距核心景区远,若开展健康旅游体检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先进体检仪器设施设备,同时极度缺乏健康旅游服务的专门人才。
2.3机会(opportunities):健康旅游能够创造高收益
由于全国乃至世界大多数地方医院拥挤,医院环境较差,健康人士去医院体检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病人在医院治疗则感到失望,服务差、环境拥挤、等待时间长,因此旅游目的地建设服务质量高的健康机构越来越吸引高端消费人群。另一方面,随着中国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机构环境差服务差,因此社会各机构纷纷介入“养老地产”推出“养老公寓”,只要缴纳一定金额的入会费,老年人可以在全国旅游胜地的“养老公寓”养老,享受高端医疗保健服务。未来旅游目的地养老地产前景可观。武夷山开展健康旅游能够吸引这些高收入人群,这些游客不再走马观花,逗留时间长,旅游收益高。
2.4威胁(threats):国内外的健康医疗旅游热,竞争激烈
台湾推出“健检+SPA温泉+观光”新模式;泰国、印度以廉价的医疗服务吸引游客;韩国以“整容旅游”出名。国内初现以养老为目的健康旅游,采取中医问诊服务、中医养生等资源开发旅游目的地,如海南的旅游体检。与众多的健康旅游目的地相比,武夷山有名山名水名茶,应尽早推出“健康体检+森林观光+茶保健+养老”的旅游新模式。
3武夷山开展茶文化健康旅游的建议
3.1围绕茶有益健康的主题,开展茶文化旅游
开展“茶饮”、“茶食”、“茶道”健康旅游。继续通过闽台茶文化交流增加以健康为主题的“茶食”,例如冻顶豆腐、龙井虾仁、碧螺烙饼,含一定比例茶素、口感良好的茶糕点等;扩大宣传“养气养生”作用的武夷山三十六道茶道,旅游景点中加入茶艺茶道、采茶制茶等具有参与性的内容。
3.2借力茶文化旅游,开发茶保健品
当前全民养生意识提高,追求健康,旅游意识强烈,借助武夷山的旅游知名度,宣传喝茶能预防癌症,整合武夷山乃至福建的名医资源,建设中高端健康休闲研究所,该休闲研究所可以开发茶保健品,开展体检、温泉SPA疗养、名医养生咨询等等各种健康项目。目前茶保健品很少,市场只有加入绿茶、红茶、乌龙茶浓缩液的瓶装饮料。因此,可以根据中医理论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推出相应的有保健功能的茶饮料,推广茶灸、茶温泉SPA等。
3.3培养健康旅游专门人才
需要培养既有沟通能力的,又懂得一定医疗知识的健康旅游人才,能够对国内外游客提供咨询服务,例如浙江农林大学开设了“旅游与健康”专业,为健康旅游提供专门人才。黄秀娟等认为医疗旅游应该依托当地的医院,特别是名医、高端仪器,然而这很可能会造成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游客争夺医疗资源,加大旅游目的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矛盾,因此,开展健康旅游应通过自行投资采购高端仪器,普通医生进修和积极引进外国名医等方法,丰富旅游目的地的医疗人才与设施资源才是发展健康旅游的根本途径。
3.4新宣传营销模式
首先应设计精美茶叶、茶食、茶点包、茶保健品的装物,包装物就是旅游纪念品,游客带回家具有宣传的作用。其次,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如鼓励每个经营武夷山大红袍品牌的淘宝商户多宣传武夷山茶文化健康旅游。再次,对中高端健康休闲研究所可采取“会员制”的模式下,吸引高端游客市场。
3.5“健康体检+森林观光+茶保健+养老”的旅游新模式
这一新模式的的内涵:以武夷山的名山名水茗茶吸引游客及养老人士参加森林观光旅游、生态养生,同时参加健康体检、医疗保健咨询;着重开放茶保健品作为旅游纪念品。这一模式需要政府做领头人、资源协调者、监督者。首先政府应做好茶叶市场的监督,保证好茶、真茶,保证旅游者的利益,投入科研力量开发茶保健产品,然后整合茶产业、旅游产业、医疗产业、房地产产业。
作者:庄梅华 李尾咕 单位: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翻译人才;培养思路
随着人们饮茶习惯逐渐成熟,茶文化对人们的价值影响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研究,能够让我们寻找到优化自身价值理念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可以说,中国传统茶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财富,即使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也极具学习和应用价值。当然在全球一体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交流融合不断加快,茶文化也不例外。
1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
我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从神农氏尝百草开始,我国历史上就已经有了关于茶的记载,茶在产生初期更多承担的是医药和祭祀的功能。但是自唐朝以来,随着种茶、制茶工艺水平迅猛发展,茶叶就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元素,越来越多的人将饮茶作为自身一种生活习惯。因此,茶叶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茶叶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在饮用过程中,与各种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茶文化,可以说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不仅诠释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更是对我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认知进行的体系化改造。当然在中国茶文化体系中,有很多专属名词,这些名词的内涵和意义转化就必须在掌握相关翻译知识和技巧的同时,通过自身对茶文化的全面了解,进而准确翻译。文化形成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推动,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其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时代特征,对于我国茶文化来说,其形成更是几千年中华文明推动的结果。想要有效传播和交流我国茶文化,就必须对其特征进行全面有效认知。我国茶文化首先具有融合特征,其中融入了很多积极向上的内容,尤其是融入了各种积极的意识形态。因此对茶文化来说,在今天仍然具有传承价值和意义。这些内容大多经历了几千年的传递和发展,它所包括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表面意思。因此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翻译时,就不能依据中英对照来进行翻译。茶文化传入西方国家和地区后,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茶文化体系,而中西方茶文化之间是存在明显差别的。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的含义都有着实质性差别,所以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翻译交流时,不仅要结合我国茶文化内涵,同时还要对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对其差别进行有效鉴别,进而实现茶文化对外交流的理想目的。
2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
在世界融合交流不断深化的当今,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交流、融合进一步推进,想要实现各种文化内部信息有效传递,不但需要合理消除不同文化语言之间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要选择较为合适的文化传播载体,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进行全面认知,进而实现其融合目的。在世界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主要应用语言,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也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力。可以说,现阶段,我们要想准确、全面了解和认识世界,就必须合理有效使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从目前茶文化交流传播状况看,由于专业翻译人才的相对不足,已经制约中国传统茶文化发展融合。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全面探索翻译人才培养机制。而想要培养理想人才目标,需要做到:首先,牢牢结合翻译活动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翻译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巧。翻译作为一项语言活动,做好该项工作的前提是丰富的知识储备粮和灵活的翻译技巧、思路。因此,做好翻译人才培养的基础就是引导其形成扎实的基础。只有这些人才掌握了相应的翻译技巧和知识,才能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有效把握。其次,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其掌握多样内容,全面提升知识储备和视野。在多元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已经超出了以往人们的想象和储备。如果翻译人才仍然停留在传统知识体系中,那么将无法适应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因此,要积极收集新的知识内容,做好对翻译人才知识体系的全面储备,通过更新翻译人才的知识储备资源,从而满足对外交流迅猛发展的客观需求。最后,当前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从某种程度上看影响了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翻译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过多强调其技能应用培养,忽略了对这些人才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多数情况下,其人才培养活动都是从功能需求视角出发的,由于缺乏对人文内涵的全面认知,以至于很多人才即使掌握了翻译技巧和知识,但却缺乏相关文化积淀,以至于对整个翻译内容和过程把握不透。其次,实际上,文化对外交流翻译过程中,很多时候,并不能直接依赖翻译技巧和理论,翻译的前提是意思和内涵的传递,因此,需要对整个翻译过程的各个情况进行有效了解,通过灵活应用音译和意译等各种方式,从而实现对整个翻译活动的有效表达。对于语言交流而言,其基础是内容的关联和认同,因此在翻译人才培养时,必须注重培养其对各种翻译情况的了解和认知。最后,目前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构建相应的承载机制,也就是说整个培养过程,不能脱离文化机制来开展翻译活动。随着全球文化交流进程不断加快,如今我们在培养翻译人才时,必须引导其了解各种文化,认知各种文化的差异,通过培养其掌握相应的理论技能,从而实现对外交流这一目的。
3基于茶文化对外交流视角分析翻译人才培养的思路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传播的核心。而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仅我国有茶文化内容,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形成了相应的茶文化体系。因此在进行茶文化对外交流过程中,其前提就是理清中外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其核心则是培养掌握翻译知识和技巧,了解传统茶文化的专业翻译人才,可以说翻译人才在整个茶文化对外传播交流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中国茶文化在进行跨语言交流时,如何才能消除语言上的差异,就需要通过开展体系化的翻译活动,当然从文化交流需要看,培养体系化的翻译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通过培养专业翻译人才,不仅能够有效传递中国茶文化,更重要的在于能够让传统茶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但是我们在进行翻译人才培养时,必须认识到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距,想要做好茶文化有效交流,不能仅仅依靠机械、客观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其前提应该是对传统茶文化进行全面有效的认知和了解。培养翻译人才应该注重把握三点,一是不仅要教育其掌握必要的翻译基础和技巧,同时也要引导其学习和了解茶文化内容。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多人都能认识到翻译技巧和理论培养的价值和重要性,但是对茶文化内容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事实上,茶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如果翻译人才对其缺乏必要了解,那么整个语言交流过程很难实现其目标和效果。其次,要构建基于茶文化知识教育的翻译教学理论体系。茶文化知识是一种知识体系,而翻译则是一种技巧,如果将两者割裂开来,不仅无法达到其原有目的,甚至很难让翻译人才对两者联系形成正确认知。因此,必须将翻译教学与茶文化知识教育融合开展。比如针对翻译教学的相关内容和技巧,要选择合适的茶文化素材进行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了解两者的特点。最后,随着全球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如今茶文化不仅在我国具有相应形态,在西方国家也有茶文化内容,最典型的就是英美地区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而在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就必须有效辨析两者差异,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让人们了解这两种文化的差别和不同,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真正了解和认知。当然在培养翻译人才时,也要让其认识到中西方两种茶文化内涵及形式上的差别和不同,从而实现茶文化对外交流的目的。
4结语
我国有着成熟的茶文化体系,不仅包含丰富深厚的物质资源,同时也有着极为深厚的精神内涵和价值体系,可以说,我国的茶文化体系就是我国文化的浓缩和精华,因此想要全面深化了解我国文化,其必然需要对中国茶文化进行了解。随着全球交往不断多样化,多元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文化融合新常态。传统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其传播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其具体价值,同时也要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进行有效界定,通过培养掌握翻译技巧、理论和茶文化知识的人才,从而实现传统茶文化的有效传播和交流。
作者:王金明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肖颖.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2(15):147-152.
[2]孙鹤.浅析中国与英美饮茶文化比较研究[J].教学研究,2013(6):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