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37: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业发展的痛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现状
1.1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
通信技术在现代化社会中已经十分普遍,主要是通过电子设备传播数据、语言、图像等信息的传输系统。其按照传输媒质可以分为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1.2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现状
高科技农业生产方式在世界各地的农业领域十分盛行,大大减少了人力的资源和费用,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我国相比于其它发达国家来说,通信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对于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研究速度是十分快速的,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通信系统[1]。但仍有少部分地区通信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农户思想传统,对通信技术的认识不足,认为其安装成本高、暂时利益小,从而不愿意在通信设备上进行投资。因此,我国要加强对通信技术的研究力度,解决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难题,实现全方面的农业生产信息化发展。
2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有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有线通信技术是通过两个不同空间的电子设备作为传送数据的媒介,其优势在于传播数据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在农业生产领域常用的通信技术主要有RS-232/422/485、Field-bus、Ethernet等。RS-232/422/485在农业生产早期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线通信技术受到地势、距离以及环境的影响,其安装以及维修的成本较高,当受到恶劣天气或是环境变化的影响事,容易导致电子通信设备受损,从而降低其传播数据的质量,因此这种通信技术逐渐被农业生产所被淘汰。Field-bus技术在农业发展的几十年间不断研究和创新,在40多种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有CAN、PROFIBUS、FF等。它取代了传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了用户的互操作性、网络的开放性、通信网络的全数字化。虽然这种技术可以节省成本及硬件数量,但其受到距离的限制,要依靠Ethernet和信息网的骨干Inter-net进行传送数据,这两种通信技术的融合对实现全球化生产以及精细化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2.2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根据所需通信距离可以氛围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以及无线个域网,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主要采用GSM,GPRS,CDMA,GPS和3G等常见的全球化通信技术;无线城域网采用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通信技术,可以利用天线向地面设备提供高效的互联网连接;无线局域网就是生活中最为普遍的WI-FI,用户只需简单的操作和小小的投资就能获得良好的网络资源。但是Wi-Fi受距离限制和环境的干扰而产生信号强弱变化,其路由器电子设备耗电量大;无线个域网主要包括Bluetooth,IrDA,RFID等技术,小范围下的个体间传播数据的网络通信技术。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设中,无线广域网在大型农业设施及其管理领域中获得极大的收获,例如,根据GPRS、GPS、GSM等技术为设计基础的土壤信息实时监测系统、农田水样数据监测系统、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等。方便农户实时掌握农作物状态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随着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研究的深入,无线个域网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下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例如基于红外线技术为基础的变量磷肥施肥系统、以蓝牙技术为基础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对农作物灌溉水量的控制系统等。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有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因为无线通信技术在设备的建设和维护方面的资金更为低廉、组网操作便捷、扩展更为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使用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促进我国农业设施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2]。
3结束语
电子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需求可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通信技术,在合理使用现有通信技术的同时,加大对新型农业装备通信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我国精细化农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新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目前一些应用在电力公司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电力行业使用的电力设施具有地理的分散性,给电力系统的设备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前期由于受到技术限制,只能采用数据库技术管理设备的技术和运行参数,后期应用图形处理技术绘制线路走向图,又因为数据库管理缺乏联系,导致信息无法充分共享,低级的图形处理技术无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设备管理。
2.在电力系统配电线路的设备管理中,涉及许多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的数据和图纸。而且,工作的要求各有不同,产生的业务图纸会因为地区不同、数据内容不同而各异。传统方法费时费工效率不高而且容易产生差错,而采用一些绘图软件绘制电力图形信息系统,虽然作图功能强,但无法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管理。
3.信息无法共享。
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行及设施维护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生产过程中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各个管理单元中既要分散完成对电网设施资料的更新维护,同时又需要共享各种的“交叉信息资料”,但目前还无法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及时准确,影响了生产管理工作效率,也浪费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二、配电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众所周知,配电网是连接供电企业与用户的重要桥梁,对于整个供电系统而言作用至关重要,但它结构复杂,线路分布广,设备种类多,改造更新频繁等。因此,通过应用配电网GIS系统,把配电系统中的各种信息以及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结合在一起,将会显著提高供电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而以配电网GIS系统为平台所做的配电网拓扑分析,也会给传统的拓扑分析算法(即基于配电网一次接线图)开辟新的思路。
1.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选择
在开发电力GIS之前,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至关重要。而当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几种GIS平台在操作系统和行业标准等方面各有不同,详见表1-1:
表1-1 GIS开发平台比较
Table1-1 Comparison of GIS development platform
从表1-1可见, 主要适用于庞大的、企业级、功能强大的系统,成本相对较高:ArcInfo主要应用于电力方面,其原因在于它不仅可以实现电力企业的一般功能,而且系统比较稳定,性价比高;MapInfo虽然在电力方面也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但是其功能弱于ArcInfo,并且不支持拓扑矢量数据;国内产品SuperMap从整体性能上虽比它们差一些,但其价位比较低,本设计采用SuperMap作为开发平台。
2.配电网GIS系统的构建原理
(1) 配电网的结构特点
输电网和配电网在一次系统接线和二次系统装备上有许多差别,因此,在设计及开发配电网GIS系统时应把握以下特点:
配电网以辐射式运行的网状结构为典型,输电网连接方式为网状;配电网的分段器等设备一般是沿着配电线路进行安装,而且主要是在送电线路杆塔上,输电网的设备一般都在变电站内装设;
配电网内要求安装远方终端设备(RTU)的数量通常比输电网所需数量要多;
配电网的数据库规模一般要大于所连输电网的数据库,而且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需方负荷变动与检修更新非常频繁,使得配电网的设备管理和规划设计更为繁琐;配电网通信系统装置比较复杂,对通信方式和通信速率造成不利影响。
(2) 配电网GIS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
配电网GIS系统的构建原理是:通过采取数据库技术联系起在配电网中电力设备的空间地理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空间定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检索,建立复合拓扑结构的空间数据库系统,实现生产信息与地理图形信息的紧密结合。其中一些关键技术值得关注:
①GIS的基本技术:配电网GIS系统的本质是一种具有强大功能的GIS系统,需要在比较成熟的GIS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才能得到;
②数据库结构的设计技术:要确保建立的设备库不受设备的数量、类型、属性的影响。由于配电系统中数据类型繁多,各类数据间拓扑关系复杂,在设计时应保证数据结钩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③按设备分层的拓扑关系模型的实现技术:由于配电网中拓扑关系复杂的设备之间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网,因而对系统对拓扑关系的管理功能要求很高,能够清楚地反映这些关系,比较方便地被分析和利用。因此建立一种设备分层的拓扑关系模型是很有必要的。
④网络跟踪技术:应用网络跟踪技术,可以帮助分析配电系统中经常进行的操作,比如转移负荷、隔离鼓掌、分析停电范围等。
⑤与其他系统的接口技术:配电网GIS系统主要是为了将SCADA、 MIS、负荷管理系统等统一在GIS平台上,因此要求与上述这些系统进行接口,实现图形和数据的交换。
(3)配电网GIS系统的开发方案
目前,开发配电网GIS系统的思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为整个配电网自动化的基础平台;另一种是把GIS系统作为组成部分与其他系统共同完成自动化的功能。目前国内大部分配电网的SCADA系统的功能己经开发完成,并已进入运行阶段,作为新增的GIS系统,通过数据库关联共享数据,使得各个子系统相互独立,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可维护性,降低GIS的开发强度,所以第二种思路更加合适。
三、基于GIS的农村配电网络空间数据库拓扑分析
配电GIS系统和配电高级应用软件都是管理配电网的有效工具,具有独立的功能。近几年的研究工作,有力推动了在GIS平台实现了高级应用,也就是利用可视化功能,在GIS平台上显示高级应用的分析结果,但是这种结合并未得到有机统一。要想实现有机统一,必须共享底层数据,也就是要为高级应用软件提供静态数据。
利用GIS平台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高级应用软件基础模块的拓扑分析功能,配电网络拓扑分析的任务是应对由于开关信息变化所导致网络接线变化,为网络分析软件的开发工作提供帮助。电力系统中的状态估计、安全分析等许多程序都是基于拓扑分析而进行的。运行中,开关的变位导致网络拓扑的变化,如果不能及时判断网络的拓扑状态对网络接线进行修改,必然会造成判断实误。网络拓扑分析可以对开关信息的变化进行实时处理,其性能会对电力系统的其他应用程序造成影响。由于配电网络中网络元件比较多,接线相对复杂,对网络拓扑分析提出的要求就会更高。
四、结束语
传统的拓扑分析软件是基于配电网络一次接线图的拓扑,主要通过手动录入,初始数据工作繁重,准确度低。GIS系统本身具有一定强度的拓扑功能,可以支持连接性,这也正是拓扑分析所涉及的原始拓扑关系。基于GIS系统的配电网拓扑分析就可以免去原始数据的手动录入过程,进一步提高拓扑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未来应该采用拓扑分析算法为广度优先搜索法,参考深度优先的特点,设计一个更适合配电网高级应用软件的空间数据库算法。该算法的计算单元应为馈线单元,无论是在计算潮流还是计算短路电流都是一条一条馈线的计算,在馈线单元内对节点和线路进行广度搜索,这样的拓扑分析结果更有利于高级应用软件的使用。
参考文献:
一个场景可以说明:在智能化蔬菜大棚里,张大婶通过手机可以随时查看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湿度以及Ph值。什么时候浇水、施肥,手机会自动提醒,点击手机屏幕,灌溉探头就能喷出细密的水帘。从早到晚,大棚有什么动静,通过手机也尽在掌握之中。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改变以往单纯依靠感觉和经验种菜的做法,充分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精准“感知”和智能操作。
具体而言,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在农业产业园中构建了“大棚管家”智慧农业系统:借助安装在大棚中的无线传感器,采集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光照等各种影响蔬菜生长的数据信息,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送到服务管理平台上,智能系统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处理,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发送到农户的手中。
农户通过“大棚管家”,可以随时在电脑或手机上监测大棚情况,并远程操控大棚自动卷帘、自动喷灌,使农作物始终处在最佳的生长环境之中。“大棚管家”让种菜更精准,蔬菜大棚中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全都变成了数据,自动分析,自动处理。
对于蔬菜病虫害风险,以往需要农户将样本带到专家面前进行诊断,很容易错失防治的最佳时机。而“大棚管家”则可以远程“看病”:通过摄像头对样本进行拍照,然后将照片传送到农业物联网平台,之后农户便会在手机上收到病情诊断,并获得具体的防治建议。
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寿光蔬菜大棚实现了更加精准、高效、智能的生产运营,提高了蔬菜产量和品质;同时,通过可视化管理和自动化操控,农户对蔬菜大棚的管理水平也大大提高,降低了大棚管理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4.0进行时
智慧城市被看作物联网技术革命下城市生活和运行的更优状态,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同样,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深度激发农业活力,实现农业的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从发展规律上看,智慧农业是现代先进的生产方式。农业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0和2.0阶段分别是手工和机械阶段,在2.0阶段,虽然用上了机械化生产手段,但不并代表种植的品种、产量的高效以及各种资源的利用到位。而农业进入3.0甚至4.0的方向,就是要全程介入并掌握包括土壤、环境、气候在内的数据信息,更加智能化地管理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真正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实践表明,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美国有70%的农场使用物联网进行农业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中有很大部分农场使用DSL(数字用户线路)服务和卫星遥感服务。
日本人均耕地不到0.7亩,但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数据库系统、精准农业、生物信息、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播种、控制与质量安全及农产品物流等方面的智慧化,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效率位居世界前列。
目前我国智慧农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整体上处于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因此,社会各界需要从培育社会共识、突破关键技术和做好规划引领等方面入手,共同促进智慧农业发展。
智慧重新定义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种农产品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前列,但代价不菲,主要有两大方面的痛点:
一是化肥农药滥用、地下水资源超采以及过度消耗土壤肥力,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二是粗放经营,导致农业竞争力不强,出现农业增产、进口增加与库存增量的“三量齐增”现象,越来越多低端农产品滞销。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力发展以运用智能设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智慧农业,通过生产领域的智能化、经营领域的差异性以及服务领域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
具体而言,智慧农业将从三个方向实现目标:
1.实现精细化,保障资源节约、产品安全。一方面,借助科技手段对不同的农业生产对象实施精确化操作,在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同时,保障资源节约又避免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实施农业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及产品的标准化,保障产品安全。
2.实现高效化,提高农业效率,提升农业竞争力。云计算、农业大数据让农业经营者便捷灵活地掌握天气变化数据、市场供需数据、农作物生长数据等,避免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产量下降,提高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通过智能设施合理安排用工用时用地,减少劳动和土地使用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3.实现绿色化,推动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借助互联网及二维码等技术,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监管体系,保障“舌尖上的绿色与安全”。
由此可见,随着智慧农业的应用逐渐普及并深入,传统农业生产中的痛点和弊端将面临终结。
新物种在哪里
智慧农业前景十分广阔,2013年,我国智慧农业的产业规模达到4 000亿元,2015年达到6 000亿元,并将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
那么,在当前及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有哪些黑科技和新物种,会成为被追捧的热门级应用?
植保无人机
国内大部分农民使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喷洒农药,农药有效利用率很低,且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相比之下,用无人机进行喷雾施药,作业面积大、效率高,每亩施药所用时间仅1分钟。无人机还可以实现农药自动定量、精准控制、低量喷洒,大幅减少农药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目前,已有包括大疆在内的上百家无人机厂商拥入植保市场,形成生产、销售、租赁、作业一条龙。
农业机器人
农业机器人是一种由程序软件控制,可以适应各种作业,具备检测和演算等人工智能的无人自动操作机械。相比人工,农业机器人作业时间更长,效率更高,而且是精密劳作,能够满足现代农业高质量、高产量的需求。
比如,上海点甜机器人智慧农场,既有会洒水施肥的机器人,也有会除草的机器人,还有会耕地的机器人。农民只要用手机远程操控,就能让这些机器人代替人工劳作,同时进行数据监测和记录。
VR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VR技术演示农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土地中残留农药迁移的模拟等。除了可应用于生产外,VR还具有农业实验、教育、观光、营销等功能。
最近,深圳某农业众筹平台就采用“VR+直播”的方式,将湛江农户养殖沙虫的情形生动展现在投资市民面前。人们在现场用VR眼镜了解了沙虫的生长过程,并用手机观看直播视频。通过直观了解,迅速完成了20余万元沙虫生态农产品的认筹。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镇农业工作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区委九届五次全委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年我镇的农业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理清思路,科学部署09年农业工作。刚才,*同志已全面客观地总结了我镇今年的农业工作,并就明年的农业工作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和部署。下面,我代表党委、政府对同志们提三点希望:
一、正视成绩,认清形势,找准农业工作的痛点和难点
今年,算是个多灾之年,年初的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5.28特大洪涝灾害给我镇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损毁,给我镇的农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呈现出以下几个亮点:
(一)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项目首次落户我镇,实现了我镇农业综合开发历史上零的突破。整个项目总投资270万元,通过修建便民路、蓄水池、路带沟、沉沙凼、连户便道等形式切实有效地改善林地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饮水工程相继启动,使老百姓“饮水难”问题得到有效地改善。*隧洞顺利贯穿,*供水工程、城镇供水改造工程和场镇堤防整治工程相继启动,整镇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即将实施,系列饮水工程的实施切实地解决了老百姓饮水难的问题,并使用水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三)畅通工程的有序推进,切实改善了老百姓“行路难”的状况。*大桥顺利竣工通车,中心校到*岗段公路油化工程已经完成,毛双公路建设基本完工,*公路改扩建工程已经完成了2公里油化建设,在*村、*村、*村、*村、*村修建水泥便道共计1.6万米,大大改善了我镇非常突出的行路难问题。
(四)农副产品喜进超市,前景看好。重点扶持的集星农产品公司的山药种植基地扩大到150亩,其“*”牌山药面已经通过质监局qs论证,进入重庆联佳超市火热销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镇当前农业工作面对的形式依然十分严峻:一是基础设施仍然落后。我镇是煤电化基地建设的主战场,项目建设成为我镇资金投放的重心,使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基础和保障,大部分设施陈旧老化,与我镇煤电化基地建设极不配套;二是社会矛盾依然突出。伴随着煤电化基地建设的强势推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镇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征地拆迁、采空农赔、电厂污染等矛盾复杂交织,成为当前影响我镇乃至全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三是人饮工程中存在着“强买强卖”的现象。老百姓服务大局的意识薄弱,优化发展软环境势在必行。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着我镇农业发展的进度和质量,成为了我镇农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对于上述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强势推进,力促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围绕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明年我镇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区委九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资金跑上力度,加快土地流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森林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围绕工作思路,2009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大跑上力度,争取上级配套资金支持。要高度重视农业项目申报和争取,加大农业项目争上力度,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谋划,把前期工作做深做透;要利用各种关系,加大跑上力度,争取更多的上级配套资金支持。
(二)加快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以订单农业、公司加农户、土地转包租用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扩大生态鱼养殖规模,打造*生态渔村;进一步扩大山药种植面积,壮大山药企业;进一步扩大柑橘种植面积,发展林地柑橘专业合作社。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解决饮水难和行路难问题。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解决全镇饮水难和行路难问题。实施好投资整镇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场镇及新村供排水改造工程,加大便民路修建和农村公路修建的实施力度,做好城市堤防工程的监管工作。
(三)认真实施森林工程,打造绿色宜居关坝。一是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专栏等形式加大森林工程宣传力度;二是精心打造*绿色小康村品牌;三是分步骤按计划完成低效林改造、生态林和苗圃建设的任务。
(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要扩大*鱼、林地柑、兴文菜等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规模,加强经营管理,树立起我镇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三、鼓足干劲、真抓实干,务求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当前我镇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同志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责任意识,尽已所能,实干巧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大干促大变,努力形成全镇上下积极创业、奋发有为、勇于创造的良好局面。
2.全面机械化。
目前,我区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不高,行业发展“痛点”集中表现为: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机产品结构性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发展不平衡,如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高、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
中国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历程:
一、中国农业发展趋势
2014年底,土地流转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3.8亿亩,流转比例达28.8%,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超过287万户,家庭农场超过87万个。
2014年中国一产GDP占比9.2%,二产占比42.6%,持续稳定下降中。截止2014年底,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口约1.79亿,约占人口总数13%。未来5至10年内,农业劳动力人口将加速下降,农业服务人口将加速增长。
美国从事农业生产领域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但是,从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人口至少占到了总人口的10%以上。
趋势:种业—科技化;畜牧业种植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链一体化。
二、中国农户结构现状分析
中国约1.79亿人口于农村从事农业经营,生产及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导致经营消费特点也有较大不同,不同人群对于低价、赊销、技术等的需求程度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切入不同农户的模式和方法也将不同。
农业服务之于不同规模农户的现状概览:
三、农技服务现状及问题
农技服务人员作为直接接触农户,并影响农户经营决策的服务群体,值得深入研究。
1.农技人员数量不足:
我国注册农艺师/农技师人数140万,全国农民6.19亿,平均500个农民可享受1一个农艺师的技术指导,加之非注册农技师及兽医约300万人,农技服务缺口仍然较大,市场严重不成熟。
2.农艺师体系分布不完整:
政府农务部门(农业部、农科院等)的农艺师:公务员性质,薪资固定,与农户沟通物理距离很长,无足够服务动力,水平参差不齐。
农资经销商群体中的农艺师:农资零售经销商存在大都在县级,乡镇级别的地方。零售商为了能够有效的进行销售行为,会在销售初期简单学习售卖农资的相关属性,适用对象以及成效程度等。有较大规模的农资企业会有自己培养的农艺师进行各种农资新产品的研发,从而制作出对抗各种农业种植问题的有效方法。
由此可见,当前农艺师人群分布无法真正落实到农业种植当中,这样就直接导致农业种植户只能存在靠天吃饭的困境。
3.农技服务未市场经济化原因:
传播条件不完善:种植几十年的农户其自身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能够有效的解决种植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其自身文化程度限制,很难将自身的经验转化为有限的理论知识,传播途径受到严重限制,农技能力随时存在断层风险。
利益机制不完善:当前市场没有完整的体制支持农技服务进行市场经济化,有经验的农户没有较直接的利益驱动去传播和扶持其他农户,导致知识流通受限。
4.理论技术知识与实际经验知识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市场没有形成比较有规模和严谨体系的培训机构,目前存在培训流程混乱,师资力量不够等问题。
培训只为获得认证:当前市场大部分培训机构培训流程是面授培训3天以及1天考试,考试通过后便可成为农艺师。实际实践能力欠缺,后续培养服务缺失。
培训体系不完善:目前,农科院、农业院校都开设了下乡实践活动,在学生团体中能锻炼部分学生的实际能力。农务政府部门周期性的在全国开展各种农业技术线下交流会,促进当地的农业技术发展。但是,由于交流会,实践活动等受众群较小,跟进不够持续,各地农业针对性稍弱导致对提高种植农户实际农技服务水平效果较慢。
相较国外先进的农业发展大国,例如美国、日本、以色利,其先进的农技服务已经在市场和农户自身身上得到了体现,农技服务人员也成为了其国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中坚力量,此部分也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
四、互联网+农业经营生态
(注:这里包含了主要的农业生产经营相关互联网公司,不包括农村消费升级类型公司。)农民收入水平落后,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约1万/年,这是农业生产落后、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源头,农业生产经营互联网化的核心是帮助农民赚到钱,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科学种植、优化销售渠道等方法实现。
仍然值得关注的领域:农业大数据、农业供应链金融、农产品品牌化、加工保鲜技术等。
五、互联网+农业技术服务案例
针对农业技术服务诸多痛点,创业者从不同角度切入解决农业技术服务信息化难题,基于公开资料及创业团队意愿举例说明农技服务互联网化进程情况。(农技服务+互联网方面的创业团队众多,不乏呱呱农业助手、云种养等团队,此文内不一一举例说明。)
1.农医生——农业互助社区
2.老农帮——农技服务平台
3.富农场——养殖农技服务平台
4.农管家——农技服务社区
六、国家的农业类型划分
通过参照发达国家农业特点及其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有助于开拓思路、梳理投资逻辑,以及辅助创业团队降低创业团队是错成本。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大致可分为三类:
1、地广人稀类国家:美国、加拿大、俄罗斯
机械化生物技术化管理变革
2、人多地少小农经济主导:日本、韩国
生物技术机械化
3、工业发达土地资源相对不足:法国、德国、英国
机械化、生物技术并进
七、美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及启示
美国农场数量及平均规模发展过程:
美国农业部1999年数据,全国210万农场中,绝大部分农产品由3.8万大农场生产,大农场也是绝大部分农资买主,全美农场主每年支出1850亿美元购买土地、农机、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
1.美国农技服务市场概况
美国约1万家农技服务公司,年销售额70亿美元,Top5公司联盟占70%市场份额。典型的地方公司约20人组成,年收入$200W左右。1950年后,美国有些农业家庭联合一起购置重型设备分时共享。六十年代后期,美国越来越多农技服务公司从事商业性农业生产。
从事农技服务行业的公司从生产厂/经销商那里买来产品(种子,化肥,农药,灌溉器材等),连带技术上门服务于农民。农技服务公司不单卖种,肥,药,还要提供病虫草害预测,植保技术,施药施肥服务和培训。农技服务公司按照每亩的防治费用收费,利润远远高于卖产品,农技服务公司直接面向农户。
农技服务流程:
1)植保专家/顾问在生产季节开始给农场客户提供全季生产计划
2)技术人员根据专业人员制定的计划,实施系列服务:施肥施药、机械调试维修、操作记录、灌溉服务、有机农作物管理、精准农业、测土测叶测水采样、田间管理等。
农技服务推广渠道建设:
联邦政府推广:农业部;
州级推广:州立大学农学院,对推广项目进行决策监督及评估,州级推广专家全国4000多名;
县级推广:由大学推广站组织聘用优质评审小组,向农民推广科技知识,全国县级推广人员12000多人,25%博士,硕士占大多数。
2.美国农业数据与信息化
数据库:美国国际农业数据库(AGRI COLA)、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数据库(NOAA)、地址调查局数据库(USGS)等规模化、影响大的涉农信息数据库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信息系统:利用GPS、农田遥感监测系统R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培训系统等实现对农作物精细化自适应喷水、施肥、撒药。美国农业信息化高于其工业81.6%。
八、日本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及启示
日本农业现代化始于二战后,目前日本农业的机械化、信息化、良种化水平居世界前列,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非常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追溯体系完善健全,农户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没有太大差别。
日本农业发展客观条件:日本国土37.8W平方公里(我国1/25),人口约1.27亿(我国1/11),山地较多、人口少、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农户有时间从事非农业活动,1970年后日本兼业农民增多:
战后初期日本完成了地主制度解体和自耕农创设,日本农村小生产为主,与欧美农业现代化不同,日本要选择先改良土地和农作物品种再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改三化”路径,即“土地改良-化学化-良种化-机械化”。
1.一改三化
1)土地改良—日本特有农业现代化开端
改良目的:提高地力、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耕种面积。
改良三阶段:1949对水田改良1960对旱田改良1960中期对草地改良
2)化学化
使用化肥农药等对生产率的提高起重要作用,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过度的化学化曾经造成巨大污染危害。
3)良种化
水稻:始终把品种改良尤其是水稻放在重要地位,水稻品种改良世界一流(不同维度有不同品种:气候维度有特寒、寒冷、温暖、暖等;灾害维度有抗风、抗湿、抗旱、抗灾、施肥、抗病等;季节维度有早熟、中熟、晚熟等)。
水果:1960后蔬菜种植主要为设施型生产方式,在水果质量及品种多样化方面进行研究,使日本水果业发展位于世界前列。
4)机械化
特点:适用性强(适用化、小型化、轻型化、系列化、高效化)、种类齐全。
2.日本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三种类型:
农民协会:1947年《农协法》颁布后,开始出现农协。农协在日本网络最庞大、功能最齐全,日本99%以上农户都属于农协会员。农协业务范围三方面:共同销售、采购农资及部分生活资料、共同信贷保险。从中央到都道府、市、町、村都建立了经营上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民间农协组织,农协设有营农指导员,指导生产、经营,农民则集中精力搞生产。2009年日本共有农协741个,共有营农指导员14457人(其中农业技术指导员10881人,占总人数的75.3%;农户生产经营指导员1551人,占10.7%;农机服务指导员314人,占2.2%),96.8%的农协有农营指导员,19.4%农协有31人以上农营指导员。
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由2个以上农户组成的、共用大型设备的合作组织。如集体栽培组织、共同利用组织、畜牧生产组织等。
地区农业集团:以村为基础,把区域内所有农户组织起来,统一调整指导管理生产。
3.日本特色农业信息系统
无独有偶,9月10日,多利农庄、尚作有机等生鲜宅配大佬和近百家农企负责人齐聚上海,参加由品牌农业组织的新农堂,共同探讨以生鲜宅配为代表的农业品牌化发展。
现代农业到底该如何做好品牌化,这是所有农业人共同关注的话题。
做品牌如养孩子
有位企业高管说过这样一番话:企业有两种活法:养羊和养孩子。做生意如养羊,再爱也是送屠宰场一刀杀肉换利润;做品牌如养孩子,不为短期的利益,只为他能健康成长光宗耀祖。
“拿做农业品牌跟养小孩相比,这句话说得很贴切。”杭州闯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新农堂创始人钟文彬指出。
他说,“做农业品牌和养小孩,都是和自然生长规律打交道,快不得,慢不得;投入特别大,风险特别高,产出特别慢;都需要一点一滴和他交流,一点一滴地积累品牌,绝无速成;有时候他的一点点小进步,都会让你惊喜得不得了,有时候他又哭又闹,让你要上蹿下跳;爱他的可爱,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给他,恨他不争气,你再咬牙也只能干瞪眼;纵使他作恶多端、千疮百孔,也不抛弃不放弃;全家人呵护他,围着他转,都想为他架起一道城墙,但是在病魔和自然灾害面前他又是如此的脆弱,叫人心疼。做品牌就好似养大自己的亲骨肉。”
钟文彬说,如果每个农企负责人能把农业品牌真正当做自家的孩子来对待,那这个企业肯定能做大做强。具体来讲,做农业品牌的人必须尊重三大原则:
首先是尊重规律原则。既包括自然规律,也包括社会规律。“农业是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密的行业,它有最强的自然属性。比如一只鸡,明明是养殖6个月后才能正常食用,你非要它45天就出栏,最后大自然只能扇你一个耳光。”钟文彬指出,运用工业思维,无限制地提高生产效率,所谓“与天斗,与地斗”,只能换来自然的嘲笑和惩罚,因为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无法超脱于自然;农业不是与天斗,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农业的社会规律,就是这个行业是一个长投入,慢产出,持久发展的业态,一些投机倒把、急功近利的手段都会被淘汰。
第二是专注原则。“我们不得不承认,做每一件事,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都是有限的,尤其对于农业行业来说,这一切更显得不足。认识到力量的有限性,就只能在刀口上下功夫。压强=压力/面积。“个人认为,再小的力量,只要刀口锋利,就能切出一块市场来。”钟文彬指出。
第三是诚信原则。农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之处,在于这是和温饱、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行业。人对于它的需求,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基础端:温饱与安全。人可以没有iPhone,但不能没有饭吃,不能吃毒食!所以人们对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最高的诚信要求。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会信息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任何一个昧着良心的行动或失误,都会带来排山倒海式的报复,消费者用脚投票,百年基业将毁于一旦。
上述三大原则也得到了很多农业人的认可。多利农庄方面即表示,要想做好有机农业,必须严格遵守有机农业标准,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新鲜、安全、放心的有机及天然蔬菜。
多利农庄基地的总经理丁亚萍在新农庄第六期论坛上介绍说,多利在过去的10年只专注于三件事――花钱、研究、读秒。
所谓的花钱其实是对于土地的改良,要做有机必须对土壤进行改良,而土地改良需要3-4年时间。“2000年的时候,上海有机的种植面积达到3.5万千亩,而到2014年8月份真正的有机种植面积只有7,000亩左右。从这里你可以看得到,一路走来,只有20%的公司或者20%的种植面积留了下来,有机种植走完这一段并不容易。”同时,多利农庄在2009-2012年对水质也进行了改良,花费了6,000多万元。而研究指建立有机蔬菜标准。读秒则指确保新鲜直达。在过去10年中,多利农庄在有机蔬菜品牌创立方面一直处于资本积累的过程。
正因为多利农庄在有机蔬菜上长达10年的投入,才可以厚积薄发,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从事有机蔬菜种植和销售的企业之一,得到了品牌价值的回报。
做品牌要讲创新
“创新”是近几年各个行业里都很火的词汇,农业领域自然也少不了它,尤其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农业品牌的塑造更需要讲究创新。这种创新更多地体现为对新农业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
尚作有机公司的创始人龙淼则认为,当前农业品牌的经营要借鉴互联网思维,做好渠道创新。在创立尚作有机之前,龙淼在IT行业待了七八年,做软件开发。后来误打误撞地跨界进入了农业圈。
他说,食品安全问题给新农业带来了商机,但在今天的互联网革命下,新的生活方式给农业发展也带来了挑战。因此,该怎样把新农业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让消费者得到更好的体验,这是新型农业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尚作有机的特色在于定制服务。
据了解,尚作有机在新生活方式上作出了探索,于今年夏天设立了一个社区店进行O2O的尝试。
龙淼指出,开这个社区店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发展会员,二是基于线上的下单,会员可到社区店取货。“我们设计了一个APP,这不是单纯的电商零售,而是怎么给客户定制方案的APP,这个APP更多是以解决方案的方式给客户配菜。”
而他也表示,新农业的创新不可盲目求成,必须要有成熟的时机,否则会影响自身品牌的发展。
龙淼说,“如果一家星巴克旁边突然开了一家新咖啡馆,这个咖啡馆的装修看上去比星巴克还要高大上,那你会去星巴克买咖啡还是去新开的咖啡馆呢?我相信基本上90%多的人都会去星巴克,因为这是品牌的力量。同样,你新进入这个行业,开店卖菜,别人不会轻易光顾,因为是一个新的品牌。并且开店的话,必须要装修雇人,有成本的投入,否则没有品牌的吸引力,别人都不会跨进来。除外,真正花时间去逛菜店买菜的人大多是老太太和保姆,他们不会进入价格相对高昂的有机菜店买菜。”
他继续说道,“因此,我们当时就做了论证,决定先不开店,即初期不开店。但到了今天,我们在成都已有几千个固定的家庭会员,还有两万多买过我们农产品的人,知道尚作有机品牌的可能在十万个家庭以上。这个时候开实体菜店,他们会说尚作开店了,我们进去看一看。开店不是不可以,什么时候开更重要。”
因此,有机农业在渠道创新上,要考虑时间的积累及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品牌认知的沉淀。
龙淼说,“尚作有机成立四年来,我们既小心但又有一点贪心。我们不敢起步太快,因为尚作毕竟不是一个单纯的平台,所以只求每年翻一个小番,做到稳扎稳打。同时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管控的环节越多,成本也越大,所以有些规模化也是必须要走的,要做大,就要做好大投入的准备。这也是我们对尚作有机这个品牌发展的基本规划。”
做品牌需要理性
然而,龙淼也认识到,做好农业品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他说,农业有两大痛点,种不出来,卖不出去。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如何实现品牌的产销。因为农业不在于脑力的高低,而在于你种出来的菜卖掉了多少,卖不掉的就是损耗。
“相信很多农业人都有这个历程,整车整车的菜被扔在地里,没有菜贩子收你的菜,你找人采收都费劲,因为种菜规模太大,即使几百个员工都拿菜回家吃也解决不完。这对企业来讲是很大的考验。即使已经干了几年的农业,哪怕再做五年、十年,每当要在一个新地区开拓新基地,或者要去投放新品种,都是很谨慎的过程,因为有风险。气候、自然灾害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永恒难题。因此,未来平台化的运营是终极的趋势。”
龙淼说,虽然一些有机农业的小庄主们,在一个几十亩最多一百亩的庄园里,搞循环经济,发展立体农业,搞得有声有色,但若让他们扩大规模到十多个庄园,可能就做不了。真正的农业人不仅需要能在小地盘上把产销、农业风险等问题都解决掉,还需跨城市、跨区域经营后也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专业的人必须做专业的事。
“现代农业中涌现出大量品牌农业的专业生产者或机构,形成有影响力的大型品牌,才是整个农业产业化成功的一个符号。”龙淼如是说道,“无论是做有机农业,还是做生鲜产业链,希望各个农业人能结合自己的特点做得更专业,更有个性,形成自己的品牌,这才是一步步走下去的道路。”
天安农业总经理林源对此指出,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愈加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进到了农业,关注、参与农业的人呈现年轻化趋势,但却不像以往那样专业了。“他们对农业更多的体现在兴趣方面,或者说投身农业是为理想或抱负。这一点固然是好,但因为农业生产,尤其是有机农业等新农业的发展依赖丰富的专业知识,因此光有兴趣是做不好农业的。”
他说,在农业品牌的塑造上,要纠正一些有失偏颇的思想。经营农业品牌,要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根据市场需要对产品做专业化定位和布局,而非完全跟着政府的一些扶持、补贴政策走,否则一旦政策失效,企业就会因为缺少自我造血功能而受重创。
主动对接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积极发展规模种养业、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发展农产品烘干、贮藏、保鲜、净化、分等分级、包装、营销等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引导开发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加工食品;主动对接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升级版农家乐、采摘园和休闲农业聚集村,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产品和服务档次,把r业打造成养眼洗肺、健康养生的幸福产业;发展农村电商、文化创意、养生养老、中央厨房、农村绿化美化等生产性生活业和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主动对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生产接二连三,三次产业互动,形成良好的产业分工和利益分配关系,让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并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返乡下乡人员咋创?
在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上,返乡下乡人员可以与农民合作,创办、领办农村合作组织,通过承包、租赁、入股等方式,不仅要自己富起来,也要带动更多农民富起来;也可以利用农村电商平台,开展网上创业;还可以与其他农村经营主体(包括企业、村集体、合作组织)合作,创办农业企业和各类相关产业,成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引领者;还可以通过开展网上营销,打造特色品牌等赢得市场、分散风险,形成创业创新的命运共同体。
返乡下乡人员注册登记该咋办?
目前各地正在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和“先照后证”改革,在现有“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成效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三证合一,是指把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这“三证合一”。
五证合一是指,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一照一码是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将原来由三个部门(工商、质检、税务)分别核发不同证照,改为由工商部门直接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并将办理时限由8天缩短至3天以内。首先,可以在县里设立的返乡下乡创业“绿色通道”享受办理登记等程序的便利服务,如果在创业园区内创业,既可以享受工商等部门直接到园区集中办理证照等服务,还可以申请得到政策咨询、创业辅导等服务。其次,可以享受“五照合一”和“一照一码”的优惠政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法律法规,享受简化创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登记等服务。第三,可以享受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优惠政策。有了这些政策,只要有到农村创业的想法并付诸实施,就能够得到很多方便、实惠的开业登记服务。
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咋贷款?
到农村创业最大的痛点之一就是融资。过去,银行不愿意为其发放贷款,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抵押物。现在,承包经营的土地、或者流转到手的土地经营权,包括农业设施、农机具等,基本上都可以作为抵押物在银行获得贷款。
全国正在推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目的是把土地资源盘活为土地资产,加上房屋、宅基地、农业设施、农机具等,通过这些“资产”的抵押,可以到银行获得贷款。国办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留学回国人员、青年、妇女等人员创业的财政支持政策,要向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延伸覆盖。把返乡下乡人员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所需贷款纳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在税收上有啥优惠?
在农村金融方面,自2016年5月1日起,在营改增试点期间,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法人机构在县及县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收入,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对中国农业银行纳入“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的县域支行提供农户贷款、农村企业和农村各类组织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及其各分支机构提供涉农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2016年12月31日前,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对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的农户自立服务社以及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独资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从事农户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自2011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对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实行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对符合条件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递延纳税等。
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均可依法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并将于今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把上限提高到50万元。四是在创业就业方面,明确对符合条件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用地用电有啥优惠?
在征得村集体的同意后,可以采取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来使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创业;可以使用自己在农村的住房或者其他农民闲置的房子和院子来发展农家乐;如果在农村没有住房,只要符合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相关规划,允许与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如果创办的企业需要建设农业配套辅助设施用地,可以在县级人民政府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进行申请,因为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要用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可以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和厂矿废弃地、砖瓦窑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闲置校舍、村庄空闲地等地进行创业;如果创办的项目属于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范围,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以在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的基础上,再打一个七折优惠。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新的风险管理工具提供保障。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两年我国农业面临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地板”与国际市场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以及“国货入库、洋货入市”等问题,给我国农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其根本原因在于,加入WTO后较低的关税承诺,使我国农产品,尤其是大宗农产品不具备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从大的趋势来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应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根本出路。以往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对于资金的需求不是十分强烈。现在,我国耕地流转比例已经达到了3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达到了270万家左右,他们发展生产所需的资金数量,是以往普通农户的几百甚至几千倍,因此必须借助金融的力量。
但农业“融资难、融资贵”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些发达国家也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核心问题是他们的有效抵押物不足,满足不了银行风险控制的有关要求。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性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面临同样的风险管理难题,难以承担起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的主力军责任。因此,创设新的政策工具,建立一整套体现政策性、专注于农业、相对独立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发挥衔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资金供给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解决银行的后顾之忧,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2015年下半年,中央决定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将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每年拿出20%、约230亿元用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前三年作为注册资金重点用于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建立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在国家层面组建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为省级机构分险增信,构建起完整的专门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全国性担保、再担保组织机构体系。
各省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目前已有26个省成立了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另有7个省正在积极筹建中,预计年底前挂牌成立。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报经国务院批准,于今年5月成立了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农担公司”)。国家农担公司拟分三年形成150亿元的注册资本金规模,首批约10亿再担保业务也在10月份正式落地,国家农担公司确立“风险共担、利率优惠、不缴存保证金”的基本原则,先后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储银行等签署“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工商银行、国开行、农发行、中信银行等十几家主要银行类金融机构初步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将于近期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应该说,国家创设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这一新的政策工具,找准了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顺应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资金的迫切需求,打消了银行等资金供应者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顾虑。同时,改变传统的农业直接补贴方式,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政策性、普惠性、市场化、专业化优势,可以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入农业农村发展领域,既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也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公平,代表了财政支农资金改革的方向。
现代农业金融风险管理需要组合运用多种风险管理工具。
建立专注农业、相对独立的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机构,是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设计中的重要一环。作为政策性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正在从保费补贴、风险代偿、系统风险救助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政策设计。但是,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运行是完全市场化的,需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管控风险。农业风险最主要的是自然和市场两种风险。在中国,尤其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今天,农业还有第三种风险――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比如今年开始实施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
就传统的融资担保业务而言,风险是农户、银行、担保公司三方共担的关系。首先,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要承担信贷风险造成的代偿损失的大部分。同时,通过建立与银行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银行也要对代偿损失担负一定比例的责任。担保机构也需要新型经营主体出具必要的反担保措施。除了上述的传统模式,目前比较流行的是供应链金融的方式,通过农业生产资料的下行链和产出农产品的上行链,把资金流转化为可控的商品流,可以有效防范信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同时资金的闭环运行,也可以保证贷款偿还的优先顺序。
但是,仅仅依靠上述的风险管理措施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创新思路,使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联起手来,共同分散风险。
首先,担保公司与保险公司具有天然的合作属性。一方面,如果担保公司的担保客户同时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客户,客户的保单就是一份优质的抵押品,起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信,为担保公司分险的作用。同时,担保公司也可以把新型经营主体购买保险,作为提供担保的必要条件,有助于保险公司扩大客户群体规模,开发新的产品,增加业务收入。
其次,保险公司也需要一个分险的渠道。随着中国期货市场的不断发育,运用期货、期权分散大宗农产品风险,成为可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相应品种农作物的目标价格保险产品,来确保和稳定预期收益;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公司的“场外期权”产品,实现风险分散转移;期货公司将转移过来的风险在期货市场上化解。
从农业信贷担保的角度,今后可以探索“担保+保险+期货”组合式的风险模式,这可以说是现代农业金融风险管理模式的创新。一方面保险和期货提供了从自然到市场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保障,保险标的成为农业融资的优质抵押物,提升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贷款资金安全。另一方面,担保业务可以反向促进农业保险以及期货市场的产品创新和结构优化,提升保险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活跃度。实现了三方风险共担,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三方共同发力,既有利于防范化解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也有利于平缓粮食收购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政策性风险,推动改革取得预期成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过程中,与银行、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而与期货公司打交道,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质量意识。随着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会不断增强。
根据上述模式,最初的农业融资风险控制只涉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银行、担保公司三方,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保险和期货,风险控制体系就更完善了,成为同舟共济的关系。
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愿意与保险、期货行业通力合作。
张洪武介绍了国家农担公司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一是跟踪“保险+期货”试点工作的进展,积极介入相关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活动中,为其提供优质、优惠的担保服务。
二是探索与大的保险机构、期货公司开展“总对总”的战略合作。目前国家农担公司与银行之间的“总对总”战略合作谈判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国家农担公司将把合作重点放在与互联网金融、产业金融等新的金融业态合作上,还将积极探索与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交易所的通力合作,借助现有的客户资源,从中挖掘和培育共同客户群体,分工合作,共同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一方是我国唯一以环保为主题的国家高科技术开发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一方是拥有国内一流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当双方的手重重地握在一起,共同在合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以下简称“哈宜”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上落笔的那一刹那,全中国环保行业人的目光全部聚焦于此,大家明白,这一次的强强联合,崭新的运营模式与雄厚的基础与科研力量,必将引领中国环保行业就此走进一个新的时代。
时任哈宜环保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马放表示:“哈宜拥有我国实力最强大的水处理研发团队,依托着我国国家级环保专题园区的综合优势,我们的目标是为全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带动整个区域的环保产业技术进步,促进国内环保产业的升级,我相信这将为今后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提供一个新的范本!”
事实证明,马放的话所言不虚。经过5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哈宜公司立足长三角地区,打造出了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环保产业基地,集政、产、学、研、用于一体的“哈宜模式”,成为业界优秀品牌。专注于水污染控制、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等环保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都已初具规模,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及高素质的研发与转化团队,建成制药废水处理、有机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饮用水成套设备、流域综合治理、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与产品、生态规划新技术等一批具有标志性成果的示范工程。
作为哈宜公司的总经理,马放继获得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奖的两年之后,在不久前北京举办的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再次登上了领奖台,代表哈宜公司领取2014年度唯一的“科技型企业奖”。哈宜公司成立近五年,在各方面取得了喷薄式的进展。10余项科技核心技术,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参与污染治理实际工程以及应急污染治理工程100余项,用铁打的数字证明了实力,在“哈宜模式”的引领下,一个“技术为王”“服务为王”的环保新时代已经到来!
解除痛点,打通环保产业链“最后一公里”
在“哈宜模式”出现之前,我国各地的环保企业还处于一片原始竞争的局面。用马放的话来描述,就是“大多是‘万能公司’,什么都做,而往往却什么都难以做精。”
当时发展环保产业的情形往往是“两头热,中间冷”,国家很重视,企业很积极,但高校学术成果的产业转化却往往断档。不少环保企业也在搞“产学研”合作,但往往流于形式,根源就是在于合作方之间没有结成“利益共同体”。以往高校与企业之间,大多是科研人员以个人的身份与企业采取松散的合作模式,双方并没有找到牢固的对接点。由于科研人员很难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与利润有真实了解,而企业参与市场的风险却无形之中转移给了科研人员,所以造成他们大多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到双方合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企业在合作期间也很难取得“真经”,一些合作最终不了了之,甚至双方产生了矛盾。而“哈宜模式”则直接解除了这一痛点,开创了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合作模式。在哈宜公司的矩阵中,核心科研人员及团队,全部以技术入股,并有‘哈宜’代持,进行统一管理,既保证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解决了其后顾之忧,为产学研合作、技术转化、机制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哈宜模式”的一个新概念叫做“政―产―学―研―用”,将传统的“产学研”前面加上“政”,后面加上“用”,旨在充分利用政府、高校、企业各自在政策保障、科研力量、产业化平台上的优势,发挥“公司化”在市场中的灵活性、自主性,让科研机构以技术控股,政府参与而不干预,从而彻底摆脱以前环保产业粗放加工、近亲繁殖、简单粗暴的产业模式,克服了传统产学研合作的弊病,将淤塞多年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使产业化落到了实处。
“一品一所一公司”这个新鲜模式也是哈宜公司率先创造性提出来的,即“一个科研产品+一个研究所(团队)+一家实施产业化的企业”,通过联合优秀企业和机构,在某一领域或以某一专项技术为基础建立专项技术公司或合资子公司,参与各方明确了各自义务,又能从中获益,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机制下,科研院校大大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企业则获得了国内优秀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持,迅速发展壮大,而地方政府则获得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真可谓是一举三赢的模式。
如今,在公司孵化上,哈宜公司针对环保产业链的分布和特点,与社会资本结合,先后成立了哈宜鼎泽厌氧技术公司、哈宜戴沃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哈宜明轩泥科技术有限公司、哈宜卓易信息技有限公司、哈宜美科面源污染治理有限公司和哈宜乾坤净水技术有限公司等6家专项技术公司。在平台建设方面,与国内众多知名科研院校都确立了合作意向,先后引入武汉大学、辽宁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多家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究团队,建立了面向全国的开发共享技术平台。
在记者看来,哈宜公司就如同一条健硕的藤蔓,不断地延伸和舒展,通过枝干不停地输送着营养和水分,上面则结满了晶莹的果实,这种葡萄串效应将哈宜公司打造成了一个积水成渊的大平台、大基地,开创了国内环保产业的新生态。
治污专家,千江有水千江月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水污染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污水排放量很大,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形成了严重的交叉污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污水治理和修复的难度,而这种污染的状况已经到了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程度。
就在不久前,国内首个提供环境整治综合服务的“中宜环境医院”落户宜兴环科园,为区域环境治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及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从而达到解决各种“环境疑难杂症”的目的。而这其中自然不可缺少哈宜公司这样著名的“主刀医生”。其实在环境医院开业之前,作为国内知名的环保公共服务平台,哈宜公司以其独特的先进技术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已经在积极为各方服务,参与了国内多项重大环境应急污染治理工作,在制药、石油化工、食品发酵等特种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流域污染治理等领域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示范工程,为我国污染治理行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4年5月,江苏泗阳某酒厂废水排放浓度和水量大幅增加,导致污水处理站出现出水严重超标及厌氧系统严重污泥流失等问题,严重威胁当地水环境。哈宜公司接受其请求,为其进行可应急改造工程,提出的基于厌氧反应器精确流态控制及污泥相分离技术为核心改造方案,在仅用其他厂家方案造价三分之一的费用,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便成功解决了该厂的技术难题。
2014年8月浙江温岭上马污水厂被曝光超标排放,后经当地环保部门要求限期整改。但由于水质复杂原有工艺设备技术问题多,多轮整改未能解决。哈宜团队于12月受当地政府委托,进行应急改造,通过高效菌剂强化等核心技术,仅用8天便实现一级A达标。
2014年10月,哈宜公司参与了昆山市巴城镇茆沙塘河河道污染应急治理工作,为政府进行应急监测、提供应急治理法案。
2014年11月,内蒙奈曼旗发现严重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哈宜为政府进行了应急监测,编制地下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并于今年已着手开展治理工程。
…………
最值得一提的是“双城可持续污水处理示范项目”,这是哈宜公司与黑龙江省双城市合作推进综合利用的环保示范项目,目的是为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双城市是黑龙江省农牧业的发展大县,也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县与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但是在农业、畜牧养殖业、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伴随产生大量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稻壳,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禽畜粪便和废弃物,严重影响了村屯的生态环境。为了探索出一条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型产业链,哈宜公司融合国内领先CSTR工艺与沼气发电机技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牧养殖业产生的牛粪及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通过控制反应器中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经微生物厌氧发酵作用,一方面产生可燃烧的沼气,将沼气用于发电,另一方面将产生的沼渣经干化加工成有机肥。
通过这个项目,哈宜公司探索出一条“污水―污泥―农业利用”的良性发展技术路线,不仅有助于污水处理厂长期困扰的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实现能源、资源回收,变废为宝,同时还结合当地生态农业发展,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这套“一体化、零能耗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运作模式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肯定,为此,国际水协会(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 IWA)在新加坡公布的2014年项目创新奖东亚地区获奖名单里,哈宜公司的这一项目获得了设计项目类荣誉奖,成为中国内地唯一获奖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哈宜在行业内以及国际地区的影响。
不惧竞争,环保产业前景更广阔
尽管现实一次次以“极端”的方式向世人敲响环境污染的警钟,但仍未能有效遏制一些地方、企业只顾追求片面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的错误做法。对此,哈宜公司总经理马放认为,其实我国环保科学技术的许多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对几乎所有类型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都有有效的处理办法。但是因为购置和运行排污设备,需要大笔资金,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所以,一些企业由于利益驱动,不愿购置和使用排污设备,违法排污。所以说,真正的“污染源头”还是在一些人的头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