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37: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子档案管理模式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信息的发展,使得“无纸化”管理进入办公室档案管理的阶段。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不能完全符合电子档案的特点。所以,对电子档案的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电子档案的归档问题
电子档案的归档主要的第一手资料来源于纸质文件,每一份的纸质文件都来自于各个办公部门。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设计时,并没有档案工作者的参与,而是有各个部门人员录入,这就造成了电子文件的归档不完整,问题的考虑并不全面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纸质文档跟电子文档分离
很多企业在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中,认为电子档案可以完全替代纸质档案,所以忽略了纸质档案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电子档案由各个部门录入管理系统,纸质档案就不再保留,这给以后信息的核对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如果管理系统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备份,那么,信息将会永久流失。
(三)电子档案存储载体不安全[6]
现在的企业很多的电子档案直接存储在硬盘上,存取的方式十分简单,没有备份,没有加密,对硬盘的保存也没有十分的重视。这就使得电子档案的存储面临很大的威胁。这种方式虽然存储成本低,方式简便,但是如果系统一旦崩溃,电子档案的损失也将不可挽回。
二、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针对上面对现在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结合数据库存储的强大优势,提出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各部门将纸质文件一一归档,录入各部门的分数据库中。各分数据库及时对数据库中的文档进行备份,并适时的更新,这些备份和更新也会同步到中心数据库中,从而保证了电子文档备份和更新,使存储更加安全可靠。
三、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流程
根据第二小节提出的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框架,结合企业文档管理的实际,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流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文档录入
文档的录入工作主要来自于各部门的第一手资料。这里,各部门需要将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有效的合理利用,从而保证电子文档的质量、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权限设置
权限的设置并没有的流程图中展示出来。对于文档的管理,权限是很重要的模块之一。其中,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更新,这些操作都需要权限的约束,来防止不同部门对数据的更改,导致数据失去其原有的真实性。
(三)信息提取
信息提取主要对文档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提取对不同部门有效的信息。例如对于销售部门的数据,相关的销售明细等文档就十分重要,这些数据的提取能够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比较直观,正确。
(四)信息规范和备份
一、新时代下发展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的必然性
电子信息化模式下的技术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互联网时代有大量的办公软件被开发出来,被人们用于工作生活中。利用软件进行的工作方便快捷,准确性高,利于查找也利于记录。电子信息化几乎取代了大部分的传统管理方式。新的电子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新时代信息管理的主要模式。
二、电子信息化下的新档案管理模式的优势
计算机是互联网时代必不可少的生产力工具,通过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传入计算机,可以使档案变为数字形式,即快捷可更改,又能够及时分享,存储安全且便捷,比起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优势极大。
(一)档案的共享与办公自动化
在全社会进入办公自动化的背景下,资料的录入工作变得轻而易举,办公系统可以轻松与档案管理系统对接,实现资源实时共享,信息一体化,同时,档案的归档也可以实时进行,实现档案整理的同步。这样既有利于档案的利用与整理,又有利于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增加了工作效率。
(二)更快的检索档案
电子信息化最大的优势,便是效率。传统的信息查询不仅慢而且低效,这种低效不仅仅是在时间上,也表现在正确率上,而电子信息化下的档案管理,既快速,又准确,极难出现错误,而具体使用的时候,既能精确查找,又能模糊查找,极为方便。在增加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三)时效性和管理效率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流程繁琐,这加大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暗地里流失了大量使用者,这使得档案管理的效率同步降低,而新的电子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优化了管理流程,提升了管理效率,档案的产生到使用精确迅捷。因为减少了大量人工操作环节,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的管理与录入,减少了许多人工操作的失误,所以大大提升了档案的管理效率,使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有足够多的时间去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质量。
(四)简化了管理流程,加大了信息存储能力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许多方面,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是通过大量的档案管理人员经过反复整理和查阅在复杂多样的档案库里找寻需要的档案,这样效率低下,误差多,时效性差,也浪费了大量时间。在档案进行存储的时候,也会因为传统档案管理系统的复制性而难以录入,并且还有信息录入量太少,大量的信息难以录入的问题。而新的电子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高效精准的查阅和录入资料。并且因为电子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读写方便的原因,即使是大容量的信息也可以轻松录入资料库,纳入档案管理的系统当中。
(五)优秀的存储媒介
传统的档案管理的存储媒介大都是纸质的,文件体积大,易受潮,易燃烧,不易备份,不易保存,不易转移的问题。容易出现火灾或自然灾害后档案丢失的现象,这极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展开。而电子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则很好的避免了这个问题。电子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容易备份,而且利用硬盘存储体积小,重量轻,发生灾害时易转移。即使是水浸或者被切割,也有技术手段可以修复。而且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备份,资料很难丢失。
三、电子信息化下档案管理的新职责
(一)收集信息
借助计算机系统为载体,收集需要的信息录入网络,存储电子档案。完成建立网络电子档案的工作,建立档案的信息库,形成移动档案库。
(二)整理信息
在收集电子档案的时候,将收集到的档案进行整理,进行编号,进行有序化处理,制作逻辑目录,层层衔接,紧密相扣。
(三)系统维护
在档案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当中,硬件问题较少出现但出现后难以解决,需要有较好的备份处理。而软件问题需要经常调试,有专业人员维护,以此保持档案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转。
(四)对档案信息系统的保密
保密工作,一部分是因为隐私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防止黑客篡改利用档案信息。因此,建立档案系统的保密性十分重要。
(五)增加利用环节效率
二、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
旅游景区办公室档案管理要运用文字、图像以及声音记录保存旅游景区的运营过程的活动,为需要查阅者提供文件资料。旅游景区办公室的档案管理要采取科学方法进行管理,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逐步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为景区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的效率,也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具有普遍性、 集成性以及动态性的特点。电子档案管理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趋势,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标准化,方便对档案信息进行采集与存储。电子档案的输入和应用得到了集成,确保电子档案的完整性与高效率。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要对电子档案数据库进行动态性的实时更新,包括档案信息采集、数据库系统对数据的处理以及档案数据的和利用等动态变化。
在信息化时代,旅游景区办公室的档案管理必须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强化旅游景区管理,提高办公效率。电子档案管理就能够将旅游景区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统计,为旅游景区领导实时掌握景区发展状况提供了资料依据。电子档案管理涉及到了旅游景区的电子景务、景区信息公开指南、景区的管理制度、实物档案整理、数码照片档案整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等内容。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方便了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本景区的监督管理。在进行电子档案管理的同时,也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文件。档案记录要完整细致,电子档案对于旅游投诉的受理,办公室能够给予迅速和妥善的处理。旅游景区要建立旅游资源电子档案,更好地对旅游景区资源分类管理与评价。因此,电子档案管理有助于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更好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二)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方面,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程度比较低。一些景区办公室的电子档案管理应用程度还很低,这不能满足旅游景区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与要求。旅游景区办公室的档案管理旧有的模式要进行改变,一些办公室人员对软件应用能力还很弱,缺乏电子档案管理的技能。档案管理要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还有很大空间,电子档案要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各个部门进行服务,为这些部门提供建立电子档案方法、业务管理制度等,这些工作还有待开展。
另一方面,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还需要建设和完善。一些旅游景区办公室档案信息建设落后,档案设施陈旧,难以满足办公室复杂的档案管理的需要。办公室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还没有建立,数字信息资源的保存就容易出现丢失的问题。电子档案管理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和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办公室的电子档案管理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与规范,就不能够使电子档案管理走向规范化,大多处于形式化和无序化状态。例如,对于需要销毁的档案,没有定期进行销毁,降低了电子档案管理与使用效率。
三、完善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首先,要提高对电子档案的重视程度。旅游景区办公室要对电子档案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将原有纸质档案管理逐渐转变到电子档案管理方式。要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宣传,提高景区员工对电子档案的认识和利用程度。景区领导要加强电子档案的组织保障,对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保管以及整理,使旅游景区的建设发展与电子档案管理同步。
其次,要加强电子档案的技术设施保障。要健全电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旅游景区办公室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升级。要采购先进的网络设备、文件数字化设备、基础设备等,这样才能确保电子档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要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建立办公室电子档案的使用管理制度,发挥电子档案的各项设施功能。
中图分类号:G271;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129-010引言
所谓一体化的管理,就是把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整合为一个工作系统,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其实质就是将档案管理的若干功能提前,实现文件、档案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文件与档案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存在阶段,它们在物质形态、社会本质及其所含信息的本源性上是完全同一的,两者只有运动阶段的区别而无本质的不同。传统档案理论把文件的归档作为文件与档案的分界线,对其进行分别管理,这种作法在手工操作时期可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电子文件的产生,使两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了。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都是孕育和植根于这种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管理策略。对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中,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网络和节点的规划、文件格式和数据库结构的确定以及索引的编制都需要从文件形成阶段开始统筹设计,电子文件的归档、整理、鉴定、著录、生成元数据等大量的档案管理性工作也需要在文件的形成阶段或运转阶段进行。因此,电子档案的管理必须选择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
1文档一体化模式下电子档案管理步骤
档案管理工作是指在整个文件生命周期中一系列有联系的管理活动,包括鉴定、归档、整理、保护、检索(著录和查询)、提供利用等多项业务内容。与纸质档案等传统档案相比,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很多为档案学者和档案工作者所熟知的经典管理环节正在经历多方位的改变。具体来讲,档案管理工作环节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积累与收集工作电子档案的收集和积累可以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完成,电子档案的积累与收集根据计算机工作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于计算机网络上形成的电子档案,信息的复制和传输可以通过电子信号的形式在网上进行,这种系统一般都设计有自动记录的功能;另一种是对于单机形成的电子档案,其工作的措施和方法与纸质档案大致相似,表现为存储载体的积累与收集。
1.2 整理工作首先将载体上的电子档案信息输入计算机内,然后再计算机上对电子档案进行整理,使之有序化,然后将有序化的电子档案脱机保存在载体上。在整个整理过程中,传统案卷的概念(包括形式和内涵)已经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逻辑卷”的概念。最终的整理结果是对全部档案形成一个“逻辑目录树”。
1.3 保管工作电子档案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它们对档案库房的防尘、防有害气体和防光条件也有更高的要求。目前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异地保管的方法进行存储,由于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运用,使得这一种技术手段得以实现。
1.4 编目和编研工作随着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普遍应用,有些档案馆甚至可以不保存电子档案的载体,只需接收在线归档的电子档案即可。这样,档案馆的工作中心就转移到搞好编目和编研工作,更好地为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上来。
2文档一体化模式下电子档案管理的注意事项
2.1 统计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发展,它被逐渐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之中,这样既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又可以保证统计的准确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功能的日益完善,自动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
2.2 鉴定工作由于电子文件极易篡改、伪造,而且不留痕迹,因而鉴定工作存在很大困难,需要从内容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鉴定。其中内容鉴定与传统档案鉴定的含义大体相同,即审阅档案的内容,甄别其科学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价值,进而确定其保管期限。
2.3 保密工作由于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利用方式不同,因此保密工作也不同于传统档案的保密工作,电子档案的保密与传统档案保密的含义完全相同,但是其泄密的途径和渠道也更加多样化,存在着更多的安全隐患。电子档案的保密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
2.3.1 存储在联网计算机中的档案的保密因特网针对不同的利用者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网上数字化档案馆站点的档案信息非常容易泄露。因此,数字化档案馆站点必须将保密档案和公开档案分级保存。因特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为了防止计算机“黑客”窃取和合法用户越权利用带有密级的档案信息,我们要做好网计算机中的档案的保密工作。
2.3.2 传输中的档案的保密目前,许多因特网站点都为自己增设安全保护机制,以防未授权的用户看到这些站点发送和接收的信息。这些站点通常称为“安全岛”。当然,仅仅采用这一保密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加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硬件加密;另一种是软件加密。硬件加密的速度要快于软件加密。
参考文献:
[1]石桂华.浅析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J].行政管理,2011,(5):153-154.
确保重要信息完整。所谓“双套制”,指的就是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提交保存归档。“双套制”管理模式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档案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电脑及现代通讯技术,否则就无法介入文档的形成和保管。另外,“双套制”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哪些档案应该实行“双套制”,哪些不应该实行“双套制”。只有根据各个档案的内容特点采取相适宜的管理方法,有选择性地实行“双套制”管理,才不会造成人、财、物力的浪费,并且实现对重要信息的完整保存。
(二)规范电子档案利用方式
避免不可挽回损失。一是采用的利用方式应视利用者的情况而定,不能无原则地向所有利用者提供全部利用方式。二是依据电子档案内容的密级层次进行有效地管理。一般情况下,对于内容不是完全开放的电子档案,不宜用拷贝的方式提供利用,对于提供拷贝的制作,必须在有效监控下进行。三是在采用通信传输或直接利用等利用方式时,对有密级的信息内容要进行加密处理,并对所使用的密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换。四是系统应对利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控,并自动进行相关记录,作为对利用工作查证的依据。
(三)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管理
提高档案保护意识。电子档案由于提供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与所依赖技术的多重化,导致了利用工作的复杂化。因此,必须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从思想上认识到电子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技术上确保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达到既能使电子档案信息最大限度地被利用,又能使这些资源得到可靠、安全、有效地保护。
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重视电子文件的存放环境
电子文件的载体基本上是光盘和磁介质。由于介质的特殊性,电子文件的存放环境也十分关键。在光盘上存放,要避光、防潮、防有害气体,存放时一定要采用书立式以防光盘的变形,影响数据的读取。磁介质包括软磁盘和硬磁盘。软磁盘稳定性差,而硬磁盘稳定性还可以,但是要防磁,远离磁场的干扰。为了保证介质存放的万无一失,必须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进并存,以备有据可查。但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文件形成部门的配合,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引进现代化办公设备,争取采用自动化监控、库房温湿度的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使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环境更加有利于档案的存放。
客户档案管理是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凭证,同时也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是每个电力企业所追求的发展目标。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建立合适的电子档案集中管理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一、电子档案管理现状
1.企业对电子档案集中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往往注重于电力工程建设,忽视档案管理,再加上很多供电企业管理人员认为档案管理对企业发展没有帮助,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企业档案库存信息管理混乱。这种错误的企业发展观,影响了档案的集中管理进程,让档案信息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和调整,不利于电子档案集中管理模式的实施。
2.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和标准
电子档案集中管理涉及到的部门很多,流程复杂,很多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并未制定统一标准,造成工作人员对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不全面,而没有价值的信息却占据着企业大量内存空间,造成了空间的浪费。尤其是在企业大营销体系建设完成之后,对于之前的档案资料,供电企业也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归档标准,在新旧信息交替过程中,导致很多档案信息流失。另外,企业档案未实现同等性归档,随意性较大,档案整理方式也存在很多不恰当之处,加之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变更频繁,导致材料收集工作?节严重,影响档案电子化发展[1]。
二、电子档案集中管理的具体方式
所谓电子档案,就是将纸质档案通过网络技术加工,最终转变成电子文件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企业可以对档案进行更好的集中管理。
1.加强对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的收集管理
供电企业的相关档案资料需要在各个科室中相互传阅,而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因此,在档案收集管理中,如果不进行针对性的收集管理,很容易造成档案信息的流失,让档案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首先,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立卷,由于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内容相对复杂,在立卷过程中需要保证信息完整性,并对其进行分类保存,这样,有利于后期的使用和传阅。尤其是对于供电企业会议记录、各地区统计报表、学习文件等,更需要做好归档处理。其次,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文书文档和科技文档,但目前还在继续使用中,可以对其进行复印使用,并对原件进行归档保存,避免文件出现丢失或损毁,对企业管理造成影响。另外,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在编制上应具有较强顺序性,避免出现重复现象。
2.电子文件的生成
供电企业可根据实际业务的数据收集,将电子文件中的相关叙述改变,最终保证电子文件传输的完整性以及对相关资料信息进行确定。首先,运用扫描仪器或高清拍摄仪器等,对工单中印制的字体或者符号进行扫描,随后再经过检验来确立档案外形,最后利用网络字符辨别技术将外形翻译成相对应的计算机文字。在利用图像文本辨别手段进行文本材料辨别过程中,需要将图像文件进行具体的探究和整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文字。例如,在电子文件生成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错误运用和错误识别,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保证信息识别的准确率,将识别之后的信息,演变文档案全文内容,从而确保电子档案的准确性。其次,在电子文件生成中,还会运用到图像压缩技术。将图像信息中的多余数据进行压缩,帮助数据实现更好的储存和传输。图像压缩技术主要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如果想要将供电企业营销特征和客户营销价值的共同作用体现出来,那么无损压缩方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2]。
1、内容与载体的可分离性。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而言,档案就是原件,原件就是档案,两者是一体的。电子档案的出现,则对传统的档案观念提出了挑战。内容与载体的可分离性,是电子档案不同于纸质档案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电子档案是数字化形式,其内容信息可与它的载体分离,它可以从一个载体复制到另一台计算机。电子档案的内容是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存在于不同的存储空间,不再具有原先意义上的、有物理边界的原件。
2、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正是由于电子档案的生成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完成的,所以如果离开了计算机,电子档案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其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体现在:一是数字编码,二是硬件,三是软件,四是技术设备更新,五是加密。例如,电子文件对其他设备环境的不兼容性,使其只能在某种设备上处理,不同软、硬件环境形成的电子文件载体,有时难以互换。在这台计算机能读出的东西,换了一台计算机,可能就读不出来了。电子档案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使其生成、归档比纸质档案有更严格的标准。
3、快捷性、共享性、高密度性。在计算机环境中,文件的形式特征发生了变化,电子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迅速、有效、多方位的组合,不再需要对它进行像纸质文件那样的分类整理,使传统繁杂的档案工作变得轻松和简单,大大提高了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使用的效率。电子档案可以一次生成,对次产出。通过计算机系统,一份档案可以同时在不同的地方被多人使用,突破了纸质档案在使用上的局限性,提高了档案的使用价值。所有电子档案的储存介质如光盘、微缩胶片、磁盘等都具备了存储密度大、容纳信息量多等特点,这使得电子档案可以比传统的纸质档案更有效的节约占用的空间。档案管理人员可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档案的查询和利用,从传统的手工编目和查询及繁重的信息收集工作中解放出来。这也体现了一种时代的进步。
4、不稳定性及不安全性。由于电子档案内容与形式的独立性,它具有比纸质档案更不稳定的因素。其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方面,都更难以保证。
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1、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电子档案从形成到开发利用,中间经过很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职责不清、制度不明或考虑不周,都可能影响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因此,建立电子档案全过程管理制度,明确各方面的职责要求,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建立收集、积累制度和严格的归档制度,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并由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其次,要对d 存储载体有严格要求,明确保护措施,以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
我国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从应用类别上划分为机构分散管理模式和档案馆集中管理模式,但是从应用范围上划分,仍然以机构分散管理模式为主,机构管理模式主要在广大企业中应用,机构分散管理对硬件、软件要求不高,档案信息量相对较小,档案馆集中管理主要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应用,这类档案大多是地方史志、重要法律法规,这些档案馆里的档案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保存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5]。在我国实际电子档案管理应用中,在档案信息载体方面,实行双套制管理模式,所谓双套制主要针对电子档案信息载体,即纸质载体和数字载体,纸质载体主要指原始纸质档案文档,数字载体主要指计算机硬盘、U盘、光盘等信息载体。国家档案馆在档案管理要求中明确指出,档案馆的档案入库,必须保障纸质载体和数字载体配套,以此确保原始档案的追溯性。我国机构分散式管理模式中,主要以纸质载体档案为主,电子档案为辅;档案馆集中管理模式中,主要以电子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6]。
1.1信息化档案便于搜集
在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将传统纸质档案变成了电子信息化档案。这样一方面大量节省了纸张资源;另一方面,对于档案的搜集过程中的运输问题,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电子信息化档案以电子档案模式存储于电子计算机中,在对档案的搜集时,只需要发送电子邮件,或者用U盘进行传输即可,携带方便,代替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对于档案搜集过程中的复杂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1.2电子信息化档案便于保存
由于电子信息化档案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存放在电子计算机之中。档案管理着对档案的搜集工作结束之后,可按按照相应的计算机分类程序软件,轻松地将档案进行分类管理。保存在电子计算机之中。同时,只要建立相应的电子信息化档案库,就可以对档案资源进行保存。一点出现问题档案丢失,还可以在信息库中及时进行恢复数据。保证了档案在保存过程中的安全性。
1.3电子信息化档案便于检索查询
由于电子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存在与计算机中的虚拟档案信息库已经代替了传统的档案室,一切档案资源都存在于电子计算机之中。在对档案进行搜索时,已经不再需要到档案室去自己亲自查询档案,只需要登陆电子计算机,到电子档案室中去,输入相应的关键字、名称进行搜索即可。这种电子信息化技术,节省了档案在检索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使档案的检索查询变得高效化、方便化、快捷化。
二、当前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虽然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有着诸多优势,但是由于一些人员技术原因,当前电子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仍面临着问题。
2.1管理者对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认识不够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管理者在意识发展上没有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对于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认识不够。在现代电子信息化技术代替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今天,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合作资源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建立新式的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资金上的匮乏导致了无法建立技术设备完善的电子信息化档案模式。
2.2缺乏相应的电子信息化技术管理人才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化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代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而相应的,档案管理者还是之前的人员。他们由于受到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制约太久,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意识思想上都无法跟新兴的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相匹配。对于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在人才上的一大空缺,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
三、对于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种新兴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必然是曲折的。我们面对问题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促进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面对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在应用中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理清思路。首先,我们要提高人们对于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的认识。只有人们的认识高度上升之后,才会给予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足够的认识,投入相应的资金进行建设。第二,要适当的引进相应的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人才或对原有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档案管理着在实际操作中减少错误,保证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科学、高效的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将一个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从原有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对于提高一个单位档案管理能力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然而在档案管理电子化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将分析当纳管理现代化与电子化的优势与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改进方案,促进一个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与合理性。
1 现代化和电子化档案管理的特点及优点
1.1 高效性
相比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电子化档案管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到新的层次。如今档案管理工作更依赖计算机等高端媒体技术。一方面,计算机依靠其强大的储存功能与信息处理能力,将一个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另一方面,电子化档案管理拥有无可比拟的数据加工能力,有效规避了各种失误,尤其在处理在处理特殊紧急情况时,电子化档案管理表现出方便快捷的特征,提升了一个单位档案工作的精确化管理能力。[1]
1.2 综合性
现代化及电子化档案管理工作并非摒弃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而是将旧的档案管理模式融合到电子化档案管理模式之中。例如,如今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依靠纸质媒体,还运用多媒体技术,从而强化了一个单位的综合管理能力,在档案收集、检索、应用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同时,相比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现代化及电子化档案管理模式优势还表现在处理档案的效率与能力上,都远远的由于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从而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将档案功能在一个单位中发挥到极致。
1.3 便携性
依靠纸质媒体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现代化及电子化档案管理模式,能够克服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不适宜携带的缺点。[2]同时,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在档案文件转移中,容易出现丢失与损坏的情况,因此使一个单位的工作处理速度大打折扣。而电子档案拥有便于携带的优点,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迅速的处理数据。此外,电子化档案管理的优势还表现在强大的储存于检索功能上,依靠计算机的档案管理工作,免去了对物理空间的需要,只需要储存在便于携带的电子设备中,就能随时的进行查询与检索。
2 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受传统的观念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领导层未能全面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将其当成一个储存性质的工作,没有能够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与一个单位运转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上较少,无法达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造成一个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普遍滞后的情况。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还受一个单位的工作模式的影响,而在一个单位的编制体系中,档案管理工作也一直处于较为基层的位置,这严重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才交替,导致一个单位中档案管理工作流于表面。
2.2 管理模式不规范
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领域工作的革新,但技术的革新在一个单位的档案管理中却暴露出一些问题,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型技术,成为一个单位档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相关工作人员没能将多媒体技术完全的纳入自身的工作之中,在许多工作环节,依旧使用着落后于新兴技术的手段,早成人工与多媒体技术的工作内容重叠,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个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3]
2.3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表现在一个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无法全面的涵盖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在全面性上有所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全面的考察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因此导致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脱离实际,缺乏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约束能力。除此之外,档案管理制度缺乏对某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导致档案管理制度无法行使其职能,也给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3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档案保存查询实现电子化
档案保存查询功能电子化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首先,要将档案的内容进行整理录入,将传统档案的纸质文档转化为电子文档。相比纸质文档,电子文档的特点是更易保存、方便查询。因此实现档案保存查询功能的电子化,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大量的录入工作,能够将档案进行及时、有序的分门别类,从而有利于一个单位开展工作的需要。[4]
3.2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是提升一个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单位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进行档案管理制度建设。需要从新形势、新要求出发,针对当前的工作要求,与时俱进,从而推动一个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电子化。首先应当做的,是扩充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在一个单位工作的过程中,更新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从而增加档案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在合理化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制度。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合一个单位的总体目标,有侧重的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对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清理,剔除过时的部分,保证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与时俱进。同时,还能保证一个单位的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落实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工作。
3.3 加强档案电子化管理的重视程度
加强一个单位电子化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要从领导层的认识出发。加强部门领导对一个单位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能够提高一个单位档案管理的力度,重新整合档案管理部门在一个单位中的资源配比,从而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在一个单位中的重要程度,不仅局限于基层工作的位置。另一方面,领导层的重视,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力的保障,在领导层的支持下,相关工作人员要进一步的提升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工作水平,给一个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资金及技术的支持。
3.4 形成档案管理的网络体系
在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的转型过程中,需要建立与之对应的网络体系,一方面,健全的平台是一个单位档案管理的基础,从而使档案信息更加权威、专业。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与平等性,能够让一个单位内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更好的参与进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是强化档案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通过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管理人员的素质符合一个单位运转的需要。[5]
4 结语
一个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及电子化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档案管理的工作中,能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自身的工作中来,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儒佼.刍议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及电子化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7:157.
[2]边俊士,张伟.医院信息化与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现状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0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