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38: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物理所有概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71-3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课程理念。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得到发展。其中,在“过程与方法”中,强调通过多种方法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自学能力。
“概念图”由诺瓦尔(Novak)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4年在《Learning How to Learn》一书中首次提出。该书指出概念图可以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初中物理学科,知识点覆盖面全,包括声、光、热、力、磁和电等,有的知识之间还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利用概念图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整合起来。因此,概念图作为教学或学习的方法,有其优越性。
而物理学科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实验之间还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我们把这样的实验叫相似实验。在比较实验的相同及相似之处时,我们也可以运用概念图这种方法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实验。
1 运用概念图比较同一类别实验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有的相似实验属于同一类别,比如都是电学实验或者都是力学实验。我们通过做实验掌握相关的知识时,如果了解到某一实验的研究思路,那么就可以触类旁通,从而通晓其他与之相似的实验的思路,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1.1 相似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中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将这个探究活动分两个实验进行:一个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另一个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如果我们将实验过程呈现出来,学生会不会对物理实验理解得更透彻?我们思考的过程是:控制电阻一定,改变电压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怎么改变电压呢?当然是调节滑动变阻器。多次实验后分析记录的数据即可得出结论。我们将思考的过程呈现出来(如图1所示)。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知道,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相似实验,所以在接下来的操作中我们会有相似的实验操作过程,因此可以作出相似的概念图(如图2所示),这两个概念图体现了两个实验的相同和相似之处,便于学生比较。
为总结所学内容,我们可以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电路等方面都作进一步比较,并将相关信息补充在已有的概念图中。完善概念图1和图2,得到的概念图3更加有层次性和条理性。概念图3一目了然地呈现了实验物理方法、电路设计、实验过程和结论等,学生能记住实验结论,更能理解实验过程。
1.2 相似实验: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实验,但它们都属于光学实验,所以又是同一类别的。光的反射结论较简单,光的折射c之相比更复杂些。这两个实验,并不是在同一节课新授的。但是,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我们可以与光的反射实验进行比较,因为它们的思路有相似之处,即都是研究“三线两角”的关系。我们通过“光的反射”的“三线两角”,引出“光的折射”的“三线两角”,从已知到未知,学生易于接受;我们探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实验的方法也与光的反射实验相似,但实验中发现的现象不同。因此,我们将两个相似实验用概念图表示出来,它们的实验思考过程是相似的,但是结论不完全相同(如图4所示)。从图4我们可以直观地比较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这两个相似实验,学生在理解、记忆和运用这些知识时有了更清晰的脉络。
2 利用概念图比较不同类别实验的相似之处
物理实验类别很多,有的是电学实验,有的是光学实验等,这些不同类别的实验之间有没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呢?
首先,所有的实验都有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这是我们做每个实验的共同点。我们可以从实验的这些共同点出发制作概念图(如图5所示),思考实验如何进行。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科学实验的素养。
其次,从实验方法这个角度也可以制作概念图对实验进行比较。我们将实验过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的典型实验整理出来制成概念图(如图6)。
学生通过概念图中实例的比较,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控制变量这种常用的物理方法。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即问题中涉及多个因素(或多个变量)时,他们就有了思考的方向,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再次,从实验器材这个角度也可以制作概念图对实验进行比较。如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一个重要的实验器材,它在不同的实验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以滑动变阻器为出发点,将初中物理实验中与之相关的实验用概念图表示出来(如伏安法测电阻、探究电功大小的影响因素等),这样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及作用。
当然,初中物理相似实验还有很多,初中物理相似实验中能做的概念图也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善于梳理,教师教物理、学生学物理都会变得更加轻松而有效。
总之,物理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保持一颗“兴趣心”?我们认为,学生要真的理解物理实验,在学习中有成就感才能有积极性。而用好概念图能有效促进初中物理相似实验的比较,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初中物理实验。学生做到“懂”物理,才会“喜”物理,进而“研”物理。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是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二是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是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3、联系实际,帮助理解。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1 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 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是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
二是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
三是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3 联系实际,帮助理解
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80-01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实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往往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边学边实验
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
1、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十多年来,我们开展边学边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
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边学边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所学物理知识所做的课外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做一做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无力并不抽象,物理来源与生活。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3、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边学边实验的学习探索过程。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因此,我们主张将课堂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主动学习的活动场所。
三、实施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策略
1.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能力、技能的具体要求,安排边学边实验的内容。例如,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会使用某些基本物理实验仪器,那么就应该采取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努力增加学生对这些仪器的使用频数,逐步提高学生使用这些仪器技能方面的要求。
近些年来,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改革,为了切实执行新课标中提出的“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目标,真正把初中物理实验融入到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地推行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新模式。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新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手眼并用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现状,教师要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边学边实验的学习能力。
一、认识和理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特点
边学边实验教学模式和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指初中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师的指导下,一边学习物理教材中客观的、基础的知识,一边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组织方法;学生在教师的耐心组织分组实验、示范试验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获取知识,这样看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就可以培养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用实验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的能力。
首先,边学边实验教学方法是一种良好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去理解新概念、技能和科学方法。新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一定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充分利用时间开展思维活动。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一门心思地单独讲、学生被动的单纯听,教师传统式的单独写、学生自顾抄写的现象,就形成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一直是主导者的情况。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自己阅读物理基本理论材料,自己尝试着完成了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讨论交流,因此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性就得到了充分发挥。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因材施教的做法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学生可以自己根据本节物理内容初步拟定学习的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在反复阅读和理解了教材以后,再去做物理实验,为了加深印象也可以反复操作,在实验中还有解决不了的物理问题,学生就可以马上去问老师。学生在物理教师的指导下,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一些很好的发现问题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传统方式所得不到的效果,充分发挥的动手动脑能力,自己可以学得更加深远一点,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可见,边学边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全体学生在实验中都能获得知识,又可提高物理实验的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物理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起来。
其次,初中物理的这种边学边实验方法,可以分为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团队精神,共同提高学习物理兴趣的很好的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环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物理教师也发现了教师的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分组做实验都存在一些小小的弊端。在物理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感性认识示范的过程,它是没有办法代替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自己动手的活动,教师可以把演示实验合理地融入到学生当中去,让学生边学边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做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更加清晰和直观的印象,在实验中自然而然地学到新的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和提高物理实验的分析与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边学边实验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效率较高,声情并茂的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具体的教学硬件的限制,在物理课堂上开展的边学边实验的仪器还不健全,纵观初中物理所关系到的所有物理实验,其精确度、精密度要求还不是很高,有的仅仅能体现在一些物理基本现象、基本事实的认识。初中物理教师进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物理授课所用的教材、基础不一的学生以及物理器材不完善的实际情况,教师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式不同方法进行。物理实验可以安排在物理新授课的开始,作为新一节课的导入设疑,起到引起学生好奇、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物理的讲授过程中,用来理解物理新概念、探求物理基本规律好方法,这就为学生进行辨疑解难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可以用一整节物理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者几分钟。总之,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的需要灵活地掌握,以达到最佳物理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教学功能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理解与掌握物理基本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边学边实验不仅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进一步表明,学生对学习物理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组织方式关系很大。而边学边实验,既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操作实验的基础上讨论,进一步总结分析结论,最后学生自己就能很容易地归纳出物理概念与规律。显然,这样有效的学习过程属于上面所说的一种情况。可见,边学边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
大部分的物理规律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不同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研究对象的特征,搞清不同的物理题型的物理概念,不然很容易做错题.例如,苏教版《电阻》的物理综合题,它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关.欧姆定律指出电压、电流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为I=UR,亦即R=UI.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用希腊字母“Ω”来表示.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材料,长度,还有横截面积有关,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 ℃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比如101―表示100 Ω的电阻; 102―表示1 kΩ的电阻; 103―表示10 kΩ的电阻; 104―表示100 kΩ的电阻;105―表示1 MΩ的电阻; 106―表示10 MΩ的电阻.了解电阻的物理概念,方便学生做综合题时能够理清物理的题型,减少学生综合题的错误率.另外,做综合题要理清物理的概念合理的运用电阻公式,比如
电阻参数关系式:R=ρLS;
欧姆定律变形式:R=UI;
电阻串联:R=R1+R2+R3+…+Rn;
电阻并联:1R=1R1+1R2+1R3+…+1Rn;
与电功率相关公式:R=U2P;R=PI2.
二、明确物理解题的过程
做题前要理清物理的概念,也要明确解题解题的过程要有具体的解题方向,不能想到一步就写一步,这样很容易在后面的解题过程出现错误.例如,苏教版《力与运动的关系》,我们要正确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才能明确物理解题的过程.比如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它的速度越大.通过相等路程,所用时间越短,它运动的越快,它的速度越大.如果两物体在不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不相同,路程跟时间的比值越大,它的速度越大.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不变,不能由公式s=vt说速度跟路程成正比,跟时间成反比.牛顿定律中,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它明确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处的状态.所以说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也由此可见,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它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如何改变都无关.例如,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是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根据拉力的大小,可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仍然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它所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1.1 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教材,实验现象观察不清楚时,也可以反复做几次,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问老师。同样,由于可以自定学习步调,优秀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展开,自己可以学得深一点,多学一点。
1.2 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和测量性实验,一般都安排在新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加上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则往往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往往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边学边实验课一般安排在教室里进行。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1.3 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十多年来
我们开展边学边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
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用。在教学时间上,可以用一整节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几分钟。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2.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2.1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边学边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1)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既获得知识,又提高能力,而且解决了将课堂教学统得太死,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能因人制宜的弊端。
(2)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和测量性实验,一般都安排在新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加上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则往往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往往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边学边实验课一般安排在教室里进行。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3)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教学方式。
边学边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
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用。在教学时间上,可以用一整节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几分钟。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2.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边学边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行边学边实验教学方式后,对初二(三)班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喜欢物理的占86.4%,不喜欢的仅占2.7% ,在学生所学的课程中,物理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2)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往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而边学边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显然,这样的学习过程属于上面所说的最后一种情况。可见,边学边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
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出边学边实验,提出“四动”,正是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去实践的。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动手的机会太少。开展边学边实验,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4)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
(二)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十多年来,我们开展边学边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
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边学边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据对试验班毕业前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喜欢物理的占86.4%,不喜欢的仅占2.7%。从初二到初三,学生对物理一直感兴趣的占34.8%,一直不感兴趣的仅占6.8%。
在学生所学的7门主课中,物理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 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往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而边学边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显然,这样的学习过程属于上面所说的最后一种情况。可见,边学边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边学边实验的学习探索过程,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因此,我们主张将课堂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主动学习的活动场所。
三、实施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恰当地选择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教改实践表明,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并利于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利于发展他们智能的内容,都可选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
1.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能力、?技能的具体要求,安排边学边实验的内容。例如,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会使用某些基本物理实验仪器,那么就应该采取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努力增加学生对这些仪器的使用频数,逐步提高学生使用这些仪器技能方面的要求。
2.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例如,课本上用铅皮和铅盒来演示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若改为边学边实验,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支空牙膏管(尾端剪开)和一只玻璃杯。实验时,先让学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盛水的玻璃杯里,它就在水中下沉,然后将牙膏管鼓起一些,它就能上福 3.将课本上的小实验和一些实验习题改为边学边实验。?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可以配合“力的测量”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再如,用纸盒可以将水烧开的小实验,反复弯折铁丝后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配合新课教学作为学生边学边实验的内容。
(二)千方百计地准备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仪器边学边实验是一种上课形式的学生实验,一般要求两个学生用一套实验仪器。
对学生边学边实验仪器的准备要做到“五不一保证”,即仪器不宜复杂,操作技能要求不宜过高,实验规模不宜过大,一次实验所用仪器数量不宜过多,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实验安全要有保证。
由于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有些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不高。因此,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仪器都可以自制,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例如,没有平底试管,可用废旧的平底小药瓶来代替;没有弹簧秤,可发动学生用废钢丝绕制,没有溢水杯,也可以用在玻璃杯上套两个橡皮圈的方法代替;等等。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制教具学具的活动,不仅为边学边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实验仪器,为物理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实验条件,而且学生通过自制教具和学具,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04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自然科学。目前,初中生从八年级开始学习物理,这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并不完善,一味地被动接受理论也许很难真正理解,因此,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够将理论化作直观的现象展示出来,对于增进课堂活跃程度和趣味性也有积极作用。初中物理需要向学生传达的并非深不可测的抽象知识,而是要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物理的基本概念,给他们以科学的启迪,帮助其形成完善的抽象思维。然而,在实际的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面对基础的知识,很多学生还是感到难以应对。因为物理中所讲的重力,引力,阻力等都并非肉眼可见之物,而人的认知发展都遵循着从具体到抽象,最后再回归实践的规律。对于抽象知识的接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来向学生展示其中的奥妙。当前,实验教学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中得到了重视,然而依旧有不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或者教师个人观念的落后而忽视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有许多单纯的书本教学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
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讲是十分新鲜的事,这也可能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各种专业的器材,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将严肃的科学知识用有趣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讲到压强,压强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无法轻易感知到的,深海的潜水员和太空中的宇航员则比较容易感受到。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也证明了压强的存在。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小实验来引入压强的学习。比如在玻璃板和杯子之间用沾湿的纸巾连接,让学生预测杯子能否提起玻璃板。通过设问让W生积极思考,用未知事物来引起他们的兴趣。还可以通过亲身实验让他们感知压强是真实存在的。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两名学生分别拿一个吸盘然后互相扣住,再让他们尝试拉开这个吸盘。这种小实验操作便利,学生自己也可以动手,也能够参与其中,会使得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这样的课堂比起纯课本教学更加生动,也足以消融学生对物理的畏惧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进行再一次巩固。比如厨房里常见的高压锅就是利用了气压越高,沸点越高的原理来快速烧熟食物。这样,在书本,实验和生活三方面同时进行教学,用实验唤起兴趣,用书本阐述理论,再用生活延伸拓宽,这样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二、培养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说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其他人。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填鸭式教学,而实验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并且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的方法。
首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主动权,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学习物理的过程。比如说关于电学实验中的欧姆定律。有条件的学校会配备专业的物理实验室,能够让所有学生都亲手参与进来。教师指导学生组装电路,观测并联及串联现象并做相应的记录。通过这样的参与,欧姆定律在学生头脑中就有更为直观的印象,而不再仅仅只是一条简单的I=U/R公式。
其次,在实验中训练学生沟通协调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将同一个实验任务分配下去,由学生自己组内讨论并设计实验。这个过程需要各小组成员的一致配合,每位成员各司其职,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可能导致所有努力付诸东流。通过给予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使他们能够看到自己在实验中的价值。小组合作对于责任感和沟通能力的训练起到了促进作用。
最后,要建立起学生诚实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学习物理所必要的条件,还能促进其他学科的研究和健康人格的形成。物理实验必须遵循真实二字,是先有假说,再由实验来验证。学生需要明白的是验证不等于证明真实性,验证还可能证明假说的不成立性。比如最为著名的不成立假说“永动机”,历史上有无数人尝试制作这样的机器,甚至不惜用上欺瞒的手段,但因为它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而不可能实现。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也曾出现过因为实验失败而编造数据的情况。教师要将这种欺骗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实验没有百分百成功的概率,它是辅助我们检验假说的手段而不是让所有假说变成必然的遮羞布。在实验教学中转变学生消极接受的态度,把想要学习的愿望变成他们自己的,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的目的。
三、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