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11 11:45: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计量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计量管理论文

篇(1)

我国现行的按建筑面积计算热费的供热收费体制,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其弊病显而易见。首先,由于用户用热多少和用户付费多少无关,用户不会关心供热能耗问题,抑制了用户节能的积极性,不利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用户由于没有供热的调节手段,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室内温度,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第三,由于目前的种种原因,供热公司收取热费成为一个难题,使供热公司正常运行难以进行,不利于供热公司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第四,这种收费体制不利于激励供热公司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容易产生垄断性掩盖竞争性、政策性亏损掩盖经营性亏损的倾向。这一问题已引起各级领导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依照热量计量收费势在必行。根据建设部2000年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从2000年10月起,所有利用集中供热的新建住宅,“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在按户依照热量计量收费后,收费体制将发生根本变化,“热”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商品,虽然上述问题将迎刃而解,但又会带来新的问题。

2按供热面积收费体制下热网调节方案

在现有的按面积收费体制下用户无法调节流量,供热公司以定流量或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方案进行运行,调节的主动权在供热公司。因此,从技术角度看热网正常供热只要做到:

*保证流量分配均匀:在初调节时把用户的水流量调整到所要求的设计流量,即流量按供热面积分配均匀即可;

*保证合适的供水温度:对于一次网,根据室外温度控制热源出口的供水温度;对于二次网,只要热力站设计及初调节合理,在一次网供水温度调节适当的情况下即可保证二次网的合适供水温度。

正常供热时热源的供热总量变化仅仅和室外温度有关,供热总量可以预知且由其控制。

3依据热量计量收费后所引起的变化

在热量计量收费后每组散热器上安装温控阀,用户将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温控阀来控制室内温度。这种调节本质上是通过调节散热器的流量、即散热器的供热量而控制室温。当众多用户调节流量后,整个热网的流量和供热量也将随之变化,而这个流量和供热量的变化是供热公司无法控制和预知的,这也就是说,分散的众多用户成为主动的调节者,而供热公司由主动变为被动的适从者。这种变化必然带来新的课题:

*在供热公司不可能再维持热网定流量质调节的方式下,热网流量如何调节?

*在保证用户供热质量的前提下,供热公司如何运行才能降低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4依据热量计量收费后热网调节方案

在热量计量收费后热量成为一种商品,为保证充分供应,就要在任何时候用户都要有足够的资用压头。为此可以采用下两种控制方法:

*供水定压力控制:把热网供水管路上的某一点选作压力控制点,在运行时使该点的压力保持不变(注意,非热网恒压点,为避免误解,称作压力控制点);

*供回水定压差控制:把供热网某管路的供回水压差作为压差控制点,保持该点的供回水压差不变。

无论那种控制方法,都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A.控制点选在什么位置;

B.控制点的设定值应取多大;

C.供水温度如何调节;

控制点位置及设定值大小的选择主要是考虑运行降低能耗和保证热网调节性能的综合效果。在设定值大小相同的条件下,控制点位置离热网循环泵出口越近,调节能力越强,但越不利于节约运行费用;离热网循环泵出口越远,情况正好相反。在控制点位置确定的条件下,控制点的压力(压差)设定值取得越大,越能保证用户在任何工况下都有足够的资用压头,但运行能耗及费用也就越大;反之如取值过低,运行能耗及费用虽然较低,但有可能在某些工况下保证不了用户的要求。

4.1直连网的调节

4.1.1供水压力控制点的位置及设定值大小

如图1所示直连网,采用供水压力控制方法,为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满足所有用户的调节要求,把压力控制点确定在最远用户n的供水入口处,该用户供水入口处的压力设定值Pn为:

Pn=P0+Pr+Py(1)

P0:热源恒压点的压力值,设恒压点在循环泵的入口;

Pr:在设计工况下从n用户到热源恒压点的回水干管压降;

Py:用户的资用压头。

4.1.2压差控制点的位置和设定值

压差控制方法的原理如图2示。如同供水压力控制点的原理一样,当各个用户所要求的资用压头相同时,压差控制点可以选在最远用户处,当各用户所要求的资用压头不相同时,压差控制点选在要求资用压头最大的用户处,其压差设定值为所要求的最大资用压头。

4.1.3供水温度及总流量的调节

一般情况下,热源的供水温度tg仅随

室外温度tw而变化,这个变化与现行的运行曲线相同,也就是相当于质调节运行方式下的供水温度调节曲线,即:

(2)

式中:tn、t’w分别为室内、外设计温度

t’g、t’h分别为设计供/回水温度

b为散热器传热系数函数的一个参数。

热源处循环泵的总流量用变频控制,根据压力控制点的压力变化而控制变频泵的转速。假如1、2等用户调小流量导致干管总流量下降,而干管的阻力系数未变,因此干管上的压力损失降低而导致压力控制点(例如P点)的供水压力升高。该压力值的升高反馈给循环泵,使泵的转速降低,一直降到压力控制点的压力值到设定值为止,这样,就可以保证压力控制点的供水压力值不变。

4.2间连网的调节

4.2.1二次网的调节

压力控制和压差控制的原理相同,以下仅以压力控制为例说明。

把间连网的换热站看成一个热源,这样间连网的每一个二次网就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直连网,则二次网的调节中关于控制点位置及设定值大小的选取也就和直连网相同,且二次网的循环泵也要变频控制。但此时的差别在于换热站二次网供水温度控制。换热站的换热面积不变,当换热站所带的其中一个用户调节流量后,则换热器的二次侧流量发生变化,但换热器的一次侧流量、供水温度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样,如换热器没有温度调节手段,换热器的二次侧供水温度就要随之发生变化。当二次网的供水温度发生变化后,对室温没有进行调节的用户,虽然其散热器流量没有变化,但由于供水温度变化则室内温度也要发生变化,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因此二次网供水温度只能与室外温度有关,而不应当随用户调节流量而有所改变。这样,换热站二次网的供水温度tg由该站的一次网调节阀V1控制,调节该站一次网阀门V1,使二次网的供水温度tg保持在所需值,如图3。

4.2.2一次网的调节

把换热站看为是一次网的一个用户,由于上述二次网供水温度的调节要求,一次网调节V1的动作,使一次网也成为变流量运行而不是定流量运行。这样一次网的调节、热源的调节方案完全与直连网相同。

需要特别指出,间连网的一次、二次网在水力工况上相互独

立的,因此需要分别在一次、二次网上设置控制点和变频泵,以便分别进行调节控制。

4.3混连网的调节

4.3.1控制点的位置及设定值

间连网的一次、二次网水力工况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但混连网的一次、二次网

水力工况并不相互独立,因此混连网的压力控制点位置和控制压力值的选取不能与间连网那样在一次、二次网分别设置,而应该只设置一套压力控制点和控制值。此时可以不考虑混连网中的混连站而与直连网的一样来设置一套压力控制点和控制值,如图4。

4.3.2混连站出水温度及其流量的调节

混水站后的流量与混水比有关,

当某一用户调节其流量后,混水站后的流量即发生变化,为保证用户有足够的压力(压差),在用户处设置压力控制点Pg,调节混水泵的转速,保持压力控制点Pg不变。而混水站的出水温度tg应仅与室外温度有关而不随用户的调节而变化,因此调节混水站前的阀门V,使出水温度tg达到要求,如图4。

总之,混连网的主网压力控制点的压力值由热源处变频循环泵的转速所控制,而混连站的出水温度由主网上的阀门V控制,混水站后的压力值由变频混水泵的转速所调整。

5热入口调节装置

以上为供热网的计算机整体调节,由于投资问题,不可能控制到每个热入口。因此,对于每个供暖系统的热入口,为保证供热质量,可在适当位置装一些非计算机控制的调节装备,在实际运行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在装温控阀、变流量运行的情况下,这些调节装置的使用和定流量运行时有很大不同,必须正确装设才能发挥作用。否则,会使系统达不到调节要求,有时还会起负作用。

5.1垂直双管系统

装温控阀后散热器的流量将随着室内负荷的变化而自动变化,这就意味着热网的流量随时都在变化。

5.1.1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功能是在工况发生变化时尽量保持该管路的流量不变。装温控阀后管路流量在主动不断变化,显然与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作用相矛盾。如果在装温控阀的管路上再装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对温控阀的调节作用有害而无一利,如图5。当室内负荷减少时,温控阀自动关小,则相应管路流量应减少;但如果该管路有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则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感知流量减少后会自动开大,从而使管路流量增加达到其保持管路流量不变的目的。这时管路流量的相对增大(实际是保持流量不变),又导致温控阀的进一步关小,如此形成循环,最后导致温控阀关到最小,而室内温度仍可能高于要求,反之依然。因此,在装温控阀的垂直双管系统不能再装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5.1.2平衡阀

平衡阀实际上起一种初调节的作用。平衡阀初始调整时,是根据设计工况下各个管路的流量来调节的。当全部平衡阀初始调整完成后、且在管路阻力系数不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各管路的流量分配比例保持不变。当但管路阻力系数变化

后,则流量分配比例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温控阀动作后,本质上讲是温控阀的阻力系数发生了变化,这时相应管路流量也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温控阀和平衡阀的作用并不发生矛盾。

装温控阀后,温控阀的实际开度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假如图5中B管路上的用户负荷增加,则该管路上对应的温控阀开大,导致该管路流量增大。但若除B管路外的其它所有用户负荷都没有变化,按理说它们所对应的温控阀和其所要求的流量都不应变化。但由于B管路流量发生变化,必然要影响到总流量增大,从而又导致其它管路如A、N的流量发生变化。前面已假设除B外的用户负荷都没有变化,因此A、N管路上的温控阀本不应动作。但由于受B管路流量变化的影响,A、N管路上的温控阀也必须动作,进行必要的调节。也就是说,装了平衡阀后管路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促使平衡阀不断动作调整。

另一方面,如果除N管路外的用户都要求流量增大,将有可能总流量过大而导致在N用户处的资用压头不够,即使N管路上温控阀都开到最大,也有可能满足不了要求。

总之,装平衡阀进行初调节比盲目的手动初调节能更好的保持温控阀发挥正常作用。但是平衡阀不能消除支路之间的相互耦合影响,同时有时还不能满足温控阀的调节要求。

5.1.3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和温控阀相配合能够很好的保证温控阀正常发挥作用。图5对应的用户A负荷减少时其温控阀关小,相对应的管路流量减少,因此造成总流量减少,系统水压图发生变如图6。图中实线表

示温控阀没有调整之前的水压分布,虚线表示温控阀调整之后的水压分布。由于总流量减少,干管上压力损失也减少,外网给A用户处所提供的资用压头提高。如果A用户没有装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则由于外网提供的资用压头增大,温控阀又会进一步关小,如此反复形成正反馈,使温控阀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但如果装自力式压差控制阀,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可以根据压差的变化而自动调节,使外网提供的用户资用压头基本保持不变,这样就不会对温控阀形成正反馈的影响。

5.2带跨越管的垂直单管系统

带跨越管的垂直单管系统,由于温控阀的作用,使通过散热器的流量随室内负荷变化而变化,但跨越管的分流作用使得立管的总流量却保持基本不变。因此,此时热网实际上是在定流量运行。这样,该系统对使用调节阀的要求,如同前面所述的定流量运行系统一样,使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是最合适的。

6结论

6.1按户计量收费后对热网的运行调节带来新的要求;热网既要装备适用的调节设备,又要有正确的调节策略,两者缺一不可。

篇(2)

2改进思路

对于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确定通过重新梳理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制度的方式保障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避免工作交叉;通过以“大仓库、大配送”总体部署,围绕“标准设计、定额存储、动态补仓”供应策略为依据,建立电能计量设备储备定额管理机制,实现动态补仓机制,解决以项目申购采购供货周期长、项目物资无法共用,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建立电能计量仓储管理机制及物资属性库区,电能计量设备的出、入库有据可循,解决无供应商送货计划、无各生产部门及区局配送计划、仓库积压但无可用(检定合格)设备的问题;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功能优化,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贯通,提升信息系统对于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支持。

3改进措施

3.1优化管理流程为了避免业务工作的交叉,保障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管理部门对电能计量设备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新工作流程主要将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和信息系统结合开展工作,通过计量检定系统、物资系统、营销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各业务系统间协同开展工作,实现一站式作业,提升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效率,保障电能计量设备供货的及时性和规范性。新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新流程改变了当前电能计量设备管理过程中需求申报、采购、检测(质检、检定)、配送、领用、安装的顺序管理,实现定额管理、采购和发码单据同步开展;改变多个部门需要反复沟通的问题,市场营销部上报年度电能计量设备储备定额后,直接以储备定额为依据进行补仓采购并授予条形码。

3.2规范管理制度管理部门同时明确了电能计量设备的管理要求,规定了各流程环节的工作时限及各岗位管理职责,改进了电能计量设备管理业务规则,明确了各管理节点岗位职责,具体如下:(1)优化品类,动态补仓。为缩短电能计量设备采购周期、解决项目物资无法共用,电能计量设备采购储备定额管理方式,由市场营销部上报年度电能计量设备储备定额量,物资部门以储备定额为依据实现动态补仓配送及动态补仓采购。(2)到货档案。采购设备到货仓库后,由该仓库仓管员2天内办理到货档案批次,并抽样送检。(3)检测(抽检、检定)。物资部门办理到货批次并送检后,由检测单位制定检测计划并安排检测工作,检测完成后通知仓管员回库。(4)配送至各生产部门及区局。各生产部门及区局发起补货需求后由仓管员2天内完成物资的配送工作。(5)补货规则,按电能计量设备采购四级补仓机制。各使用单位提出补货需求时,仓管员检查成品仓物资是否满足,满足则直接从成品仓进行补货配送;如成品仓不能满足则检查待检定仓物品量及检定计划;待检定仓物品无法满足则从待检仓进行补仓进行检定;当待检仓无法满足时检查同合供货情况,通知供应商送货或提交待检仓补仓采购需求。

3.3规范仓库管理规范物资仓库物资存储区域,划为仓库为待检区、检测区、换货区、成品区,电能计量设备存放仓库规范:电能计量设备到货后由仓管员存放至待检仓;由检测单位检测中的设备存放至检测区,检测不合格的物品存放至换货区,检测合格的物品存放至成品区,成品区的物品方可配送至各生产部门及区局安装使用。各生产部门及区局发生领用需求时,首先开具移库、配送各部门急救包的“营销计量仓”仓。这样既保证了仓库管理员账实一致,清晰掌控仓库各状态物资库存情况,保证物资供应及补货,又同时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沟通效率。

3.4明确工作界面,优化信息系统功能明确工作界面,市场营销部负责营销项目下达及年度储备定额修编、物资部门负责物资供应、计量中心负责设备检测;各专业管理系统(物资系统、计量检定、营销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根据新电能计量设备业务管理流程需求进行系统功能的优化,实现几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及业务贯通。物资系统中可以自动依据一级仓、急救包的库存及年底电能计量设备定额自动提醒补货,物资部管理员实时根据系统的补货提醒进行补仓配送或补仓采购;到货后由仓管员收货、建立到货档案批次并抽样、送检;系统自动将抽取的样品及到货物品信息同步至计量检定系统,由检测部门检测负责人安排检测工作;检测完成后检测结果同步至物资系统;由仓管员将检测合格物品移库至成品区,成品区物品按需移库、配送至各生产部门及区局营销计量仓;各生产部门及区局根据营销系统供电服务订单情况维护工单,工单信息包含需求物资信息;工单建立完毕后自动同步至物资系统的营销计量仓管理员的领料待办提醒;营销计量仓管理员根据工单物资需求发送实物并办理领用手续;已领用电能计量设备同步至营销系统进行安装运行。

3.5建立电能计量设备生命周期档案库物资状态贯穿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全过程,已签合同未到货、已到货未抽检、抽检中、抽检不合格、整批换货中、抽检合格、强检中、强检不合格、零散换货中、强检合格、已配送、已领用,运行中、已拆卸、已报废各状态物资一目了然。

4取得成效

通过对电能计量设备管理模式的优化,解决了历史上信息不能共享、项目物资不能共用导致库存积压但无项目需求可用设备、工作人员沟通繁琐、无检定计划、无补货计划、无配送计划,无库存跟踪等问题,重新规范了电能计量设备管理过程,优化了管理流程、提升了管理效率。(1)集中的储备管理策略,有效保障物资供应及时性。电能计量设备通过储备方式进行管理,围绕“标准选型、定额存储、动态补仓”供应策略,根据全局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储备方案,并按照储备方案和实际用料需求进行实物采购和储备。改变以往按实际领料项目申购的分散管理的混乱现象,实现集中式的管理;同时,在储备方式的基础之上,制定完善的领用管理规范,破除以往领用项目难以互通的壁垒现象,形成补仓采购运作机制(资金预算、采购支付、核算机制),有效保障物资供应及时性,提升库存物资周转率,减少工程余料(定额物资)产生,提高资金使用率。从而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设备质量。(2)优化物资品类,降低采购成本。补仓采购机制的关键任务包括:标准选型及品类优化;颁布定额储备方案;落实财务预算;动态补仓机制;建立领用机制;JIT项目里程碑节点衔接;仓库分级管理;业务流程梳理及信息系统支撑。其中标准选型及品类优化是开展补仓采购工作的坚实基础,电能计量设备从以往的130多种品类优化至80种,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仓储物资种类和补仓采购成本,充分发挥补仓采购管理模式的优势,提升资金的集成效益和物资服务水平。(3)规范“先抽检、后入库”运作模式,归避财务风险,保障在库设备质量。将以往“先入库、后抽检”调整为“先抽检、后入库”模式,解决以往供应商货到仓库后,由仓管员直接办理入库单,待入实物账、财务账后再进行抽检,存在的在库物资未抽检付款供应商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问题、检测不合格换货难的问题,从而归避财务风险、保障在库设备质量,缩短设备供货周期,减少在库设备量,提高仓库周转率,降低仓库管理成本。(4)补仓采购机制,缩短供货周期,减少需求误差,降低采购风险,物资供货及时率达100%。仓库结构优化为一级中心仓加急救包,根据各品类物资储备定额量,实时监控各使用单位急救包在库物资情况,自动发起补货需求,仓管员检查成品仓物资是否满足,满足则直接从成品仓进行补货配送;如成品仓不能满足则检查待检定仓物品量及检定计划;待检定仓物品无法满足则从待检仓进行补仓进行检定;当待检仓无法满足时检查合同供货情况,通知供应商送货或提交待检仓补仓采购需求。实现物资需求直接从急救包领用。提升了物资供货的时效性,减小需求误差,降低采购风险,有利于提升物资需求准确性以及计量设备管理水平。(5)己构建流畅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规范性。制定了电能计量设备管理管理要求,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界面,梳理清晰的电能计量设备管理流程并进行优化提升,使得电能量计量设备的管理能够畅通、高效。(6)全生命监控计量设备管理过程信息。通过梳理和规范电能计量设备的管理,对电能计量设备全生命管理过程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业务梳理,明确时效性要求的管理指标,保障电能计量设备的采购、检测、配送等工作有序、顺利开展;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全生命周期过程进行监控,实现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联动与共享,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及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7)条形码规范化管理,单个设备管理过程清晰了然。梳理规范各类电能计量设备条码规则,合同签订环节生成条码,供应商按码生成并贴码,单个设备系统档案及实物唯对应,解决以往无法掌控到单个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情况,通过实物标识实现。图3为计量物资全生命周期信息展示平台示意图。(8)建立档案批次管理机制,保障在运行设备的精确可靠、稳定性。同批到货设备建立档案批次,在运行设备抽检根据单个设备的运行稳定性跟踪该批次设备的运行情况,大大保障在运行设备的精确可靠,解决以往运行抽检只能针对单个设备进行检测、更换,无法针对整批同属性设备的质量跟踪。(9)实现电能计量设备管理的效率、成本、服务的最优化。通过以上从管理制度、管理规范、部门职责、信息化实现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和优化,已基本实现电能计量设备管理的效率、成本、服务的最优化。

篇(3)

一、序言

建筑节能是建筑业的一声革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供热采暖中的热计量技术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部已将民用建筑有热表计量收费列入了全国建筑节能2010年规划的发展目标。

在热计量中,用户能自主调节室温并使室内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实现采暖系统热计量的基础,用户的自调节必然引起系统流量,压力的变化,造成系统的水力失调,进而影响其他用户室温的变化在。而对原有单管式系统进行热计量的改造过程中,要将单管顺流式系统改造为单管跨越式系统,这种条件下加装定流量阀,定压差阀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根据文献[1]如果一个具有7个立管的供暖系统进行关闭某根立管上所有用户,以判断其它立管水力工况的变化,通过类推计算,会发现个别立管会因此增大约50%的流量。本文中将模拟简单系统,由于系统分别加装定流量阀、定压差阀,用户调节对其他用户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所以本文结合两个简单的算例,在以上两种条件下分别进行调节,分析在给定的条件下,两种方案的适用范围以及调节产生影响的大小。

控制的目的决定控制的方式,控制的方式决定控制的手段,所以对于具体的情况下系统应选取定压差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选择。

二、引入算例

算例的介绍:本文以某一栋具有六根立管的单管跨越式六层建筑物为例,分析在某一单根跨越式立管上定压差以及定流

量,个体调节对整个立管上其他用户的影响;以及六根立管的单管跨越式系统在热力入口定流量,定压差的条件下用户调节对系统的影响。

本算例中,进流系数a=0.34,散热器选用普通4柱813型散热器[2],K=2.237Δt0.302,各层散热器散热量相同,根据热指标取60W/m2,面积20m2,设定Q1=2Q=3Q=4Q=5Q=6Q=1200W。系统的供回水温度为95/70℃。室内温度设定为18℃,室外计算温度为-9℃,跨越管进流系数为a=Gs/G=0.34

对于单管跨越式系统的散热器而言,存在以下四个公式:

(1)

(2)

(3)

(4)

式中:Q1----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w;

Q2----在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散热器放出的热量,w;

Q3----在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热水网络输送给供暖热用户的热量,w;

----供暖室内设计温度,℃,供暖室外设计温度,℃

----第i层散热器的供水温度,回水温度,℃

a,b----散热器的有关试验系数;F----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2;

G----供暖热用户或散热器的循环水量;C----热水的质量热容C=4187J/(Kg·℃)

用户调节造成系统阻力数S发生变化。阻力数、数量、压力之间的关系为:

(5)

(6)

(7)

式中:P----立管压差SZ--总阻力G----流量

S----各层的阻力数

Sr----散热器的阻力数,Sb--表示旁通的阻力数

算例1是将计算模型中的某一立管为研究对象,在此立管上分别定压差和定流量,分析两种情况下不同用户调节对系统的影响。

算例2中作为计算模型是一个由六根立管,每根立管上六层散热器组成的一个单管跨越式系统,如算例2系统图所示。在楼房的热力入口分别安装定流量装置和定压差装置,考察用户调节对其他用户的影响。网路干管以及用户的阻力数如下表所示,其它条件不变。

三.算例的计算

3.1中心对于算例1的分析

在定流量的条件下:对算例1只有单根立管的单管跨越式系统,其他条件不变,考察在系统定流量条件下,用户的调节对其他用户的影响。为简化计算,本模型中各散热器上没有加装温控阀。因为温控阀的作用是减小用户调节对其他用户的影响,氢加装温控阀只能更所以加装温控阀只能更加减少用户的水利失调。本算例认为散热器阀门只存在两种调节状态:全开,关

闭。在没有调节前,散热器都为全开状态。并且设房间的保温措施良好,不考虑调节后相邻房间的换热问题。

定压差条件下在供回水管路之间加装定压阀,考察定压差条件下用户调节对其他用户的影响。此算例中加装自立式压差控制器,保证整个系统的压差不变。其它条件同上。

对两种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比较,计算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对模型1分别考虑两种极端情况:在定流量系统中考虑极端情况,关闭上面五层散热器,分析对底层的影响,结果造成用户的温度变为26.01℃;如果关闭下面五层,对第底层用户没有什么影响,室温保持18℃不变。在定压差系统考虑极端情况,当上面五层用户全部关闭,考察对最底层用户的影响。结果造成底层用户的温度变为19.66℃,温度失调9.22%。如果最下面的五层用户全部调节,则赞成顶层用户的室温为13.95℃,温度失调为-22.5%。

比较分析:定流量条件下用户调节,会使得该用户下层的房间温度升高,而上层各个房间的室温保持不变。最极端的情况下,即关闭上面五层,底层用户的室温为26.01℃,可以通过其它调节方式降低室内温度。相对而言,在定压差调节方式中,用户的调节,会造成所有用户室温的变化,结果是其上层用户温度降低,下层用户温度升高。在极端条件下,即关闭下面五层散热器,则顶层用户的室温是13.95℃,很难满足设计要求。该用户只能通过其他供热方式(比如电暖气供热)作为补充方来满足其对室温的要求。

3.2算例2的计算分析

本算例主要分析在给定的模型2条件下,热力入口定压差、定流量,用户调节对系统的影响。考虑三种情况,即同样是六个用户进行调节,考虑调节用户所处自控位置不同,分别位于第一根立管、第六根立管、和分散于六根立管上的情况。计算数值如下:

同理,可以计算出调节用户集中于第一根立管,第六根立管的情况。结果如有4所示。

比较分析:从算例2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在三种调节的情况下,热力入口定流量造成的其他非调节用户的温度变化要比定压差的情况大。从图-2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些结论。

四、结论

通过对算例的计算归纳出下几点结论:

1.对于整个单管跨越式系统而言,入口定流量、定压差都可以降低个别用户调节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只是在定压差条件下,调节引起其他用户室温变化程度要小于定流量的条件下的变化。

2.对于单根立管定压差系统、定流量系统来说,个别用户的调节对于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在定流量系统中,用户的调节造成下层室温升,上层用户保持不变;达到压差系统中,用户的调节造成上层用户的室温降低,下层用户的室温升高,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顶层以下的用户全部调节)造成顶层用户的室温降低很多,很可能引起用户的不满。

3.考虑在实际的供热系统中不仅包括用户的个体调节还包括二次网的集中调节,所以对于热力入口定压差、定流量的系统还要考虑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适时进行量调节,采用变频泵以节约能源。可以考虑将二次网设置成变水量系统,这样采取定压差的系统更能适用于主频泵的使用。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在一个采暖季节中适时改变流量,保持系统的压力不变,在保证用户满意的条件下适时改变流量,节约能源。

篇(4)

人力资源会计是通过对企业中人力资源投资的成本、价值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便于他们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它是企业专门计量和反映人力资源信息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我国传统会计核算体系将人力投资支出费用化,难以对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在人力资源投资迅猛增加、人力资源支出比重日益加大的今天,费用化往往导致低估企业收益,而在人力资源损耗阶段却又会高估收益,这与真实的情况不符合,必然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无法为企业管理当局、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经济管理部门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信息。建立了人力资源会计后,改变了传统会计把人力资源支出都作为当期费用列支的做法,而是将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资本化,确认人力资产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同时确认劳动者的权益,并按贡献大小参与企业盈余的分配,促使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充分重视人力资产的作用,承认劳动者的贡献和权益,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人力资源会计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会计学相结合的新学科,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

1、首先,人力资源是企业的资产。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投资视为资产,而传统会计则作为费用。所以谈论人力资源会计,首先就要确认人力资源是否是资产?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据此定义,人力资源是企业的资产,因为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劳动者的这种劳动能力显然是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的;而且,人力资源的成本,即企业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招聘费、培训费、保险费、工资及福利费等支出都是能够以货币计量的;还有,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可以实际控制的,一旦劳动者被企业雇佣,他的劳动力事实上就已经为企业所控制,在劳动契约解除以前,劳动者不能再自由的向他人出售劳动力,特别是正常上班时间,劳动者的时间和所做的事都不能为自己所控制。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重要经济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2、其次,人力资源应属企业的无形资产。因为,无形资产是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具有无实物形态、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而持有、可以在一个以上的会计期间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所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不确定性等特征。人力资源符合上述定义和特征:(1)人力资产不具备实物形态。人力资产本质上是指员工的服务能力和潜力,这种能力、潜力是没有实物形态的;(2)人力资产是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管理的人力资源;(3)人力资产投资的受益期通常在一个会计期间以上,服务期低于一个会计期间的员工的工资等支出一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予以资本化;(4)人力资产到底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是很难估计的,另外,由于人才的流动性大,使人力资产的受益期事实上也很难确定。综上所述,人力资源应属企业的无形资产。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

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是指人力资产的计价问题,其关键是对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支出进行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划分。人力资源投资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取得人力资源的支出。指企业为获得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招聘广告费,支付招聘中介机构手续费,招聘人员的差旅费、接待费、材料费,招聘面试费,体检费,从事招聘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支付被录用人员的迁移费、差旅费及安置时的行政费用等。

2、维护人力资源的支出。指企业对所聘用的员工,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期间所发生的各项经常性支出,如工薪及奖金支出、劳动保健支出、医疗保健支出、社会保险支出、人事管理部门支出等。

3、开发人力资源的支出。指企业为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如见习支出、岗前培训支出,在职培训支出,脱产培训支出等。

上述支出并非都计入人力资产的成本予以资本化,而是只有那些受益期限超过一年以上的支出才予以资本化,其余的则应费用化。具体讲,就是将发生额比较大的人力资源取得支出和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而将日常维护支出和发生额比较小的人力资源取得支出和开发支出予以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由于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与其实际价值往往不符,由此会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与有用性带来影响。为弥补这一缺陷,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采用一定的合理的方法和程序,对人力资产的实际价值(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评估、估价或描述,并将该信息在会计报告附注中予以适当披露。

四、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

(一)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1、重要性原则。人力资源会计应重点核算和提供企业骨干性人力资源的信息,并将投资在这部分人力资源上的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人力资产的成本,并在以后使用过程中分期摊销,这些信息应重点加以揭示;而对一般性职员的相关支出则直接费用化。这样区别核算,既能提供更加相关的会计信息,又可简化核算,体现重要性原则。

2、历史成本原则。即将招聘、培训和开发人才等一切人力资源方面的支出作为人力资产的成本入账,其数据根据原始发生额归集,客观可靠。

3、成本效益原则。人力资源会计在很多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在核算时还应考虑对那些核算成本较高,对决策意义不大的核算项目可不予揭示。

4、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将形成人力资产的数额相对较大的招聘广告费、职工培训费、职工教育经费、稀有人才离职损失费等作为资本性支出,予以资本化;而将发生额比较均衡的日常工资及福利费,发生额较小的招聘费、培训费等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作为收益性支出。

(二)账户设置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主要涉及资本化人力资源成本的归集分配、人力资产价值的确认、人力资产成本的摊销、人力资产价值损失以及费用化人力资源支出的处理等几部分。为此,需要设置如下基本账户:

1、“人力资产”账户:总括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其借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加,贷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现有人力资产的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本账户按职工类别设置明细账户。

2、“人力资产摊销”账户:其贷方反映人力资产的累计分期摊销额,借方反映因退休、离职等原因退出企业的职工之累计摊销额,余额表示现有人力资产的累计摊销额,本账户应按照对应的人力资产明细账设立相应的明细账户。其备抵“人力资产”账户后剩下的余额反映“人力资产”投资成本的摊余价值。

3、“人力资产取得和开发”账户:这是个成本计算性质的过渡账户,用以分类汇集企业在人力资产上的投资成本,借方反映人力资产投资支出的实际数额,贷方反映人力资源取得和开发完成后转入“人力资产”账户的金额,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处于取得和培训阶段的人力资源投资成本。本账户应设置“人力资产取得成本”和“人力资产开发成本”两个明细账户分别核算。

4、“劳动者权益”账户:该账户属于劳动者权益类账户,用来反映职工因投入劳动力而对企业享有的权益。职工加入企业为企业投入人力资产时,劳动者权益增加记贷方,当职工离开企业导致劳动者权益减少时记借方。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劳动者对企业享有的权益总额。本账户应按照劳动者的类别和具体名称设置明细账核算。

(三)基本账务处理

1、当雇员被录用时,应该根据人力资源评估机构对其评估的价值,借记“人力资产”账户,贷记“劳动者权益”账户。年终,企业应对其人力资源价值进行评估清查,如评估价大于原账面价值,应按差额部分,借记“人力资产”账户,贷记“劳动者权益”账户,反之,则作相反的分录。当雇员被解雇后应按评估价值借记“劳动者权益”账户,贷记“人力资产”账户。

2、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发生应予资本化的招聘、选拔、培训、开发等费用时,借记“人力资产取得和开发”账户,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雇员正式交付给有关部门使用,结转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时,借记“人力资产”账户,贷记“人力资产取得和开发”账户。发生应予费用化的日常维护支出(如工资、奖金等)时,借记“××费用”账户,贷记“应付工资”等账户。

3、摊销人力资源投资时,借记“××费用”账户,贷记“人力资产摊销”账户。

4、期末,将“人力资产”账户余额减去“人力资产摊销”账户余额,即得人力资产的摊余价值(净值)。

五、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报告与披露

对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我认为应分为两部分:对外报告与对内报告。

篇(5)

引言:

随着2001年9月1日北京市建委颁发的《北京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京建法[2001]689号文,以及《北京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J01-605-2000)的出台,规定了我们必须按节能的方针进行采暖设计,把“热”作为商品来向用户收取热费。停止福利供热,按面积收费改为由居民家庭直接交采暖热费,从而使居住建筑分户计量成为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把采暖节能变成人们使用热量时的一种自觉行动。这不仅仅是采暖收费制度的改革,也导致了传统的采暖设计方法的转变。无论是从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采暖系统的布置,热负荷的计算等多方面都带来了观念性的挑战。

2.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体形系数对建筑节能的重要影响:

2001年之前的主要节能手段,仅限于居住建筑改善墙体和门窗的保温性能,当然,这是很有意义的。而分户热计量和收费,建立了用户的经济利益与能耗的直接关系,将会减少供热过量建筑采暖热量的无效消耗,同时使开发商真正意识到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的重要意义。保证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W/m2.℃)满足《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北京地区实施细则》(DBJ01-602-97)的规定。可目前建筑专业大多喜欢追求建筑外观上大玻璃的通透效果,使得建筑物的窗墙比大都超过规范推荐值。这就对围护结构(特别是外窗)的传热系数及建筑的体形系数有较高的要求。我在设计建外SOHO一、二期住宅建筑中,就碰上此类问题。日本建筑大师山本理显所做的方案中,为了追求外表美观,外墙面除了柱子、梁、少量的墙体外均为落地大玻璃。这个方案国内能否满足节能要求,经过热工计算,它的体形系数及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分别如下表,

楼号

层数

体形系数

窗墙比

qH

(W/m2)

(<20.6)

外窗

K值(W/m2K)

外墙

K值(W/m2K)

北、西北

(≤0.25)

西、东

东北、西南

(≤0.3)

南、东南

(≤0.35)

1#

9

0.212

0.64

0.61

0.51

20.27

3.0

1.0

3#

28

0.178

0.64

0.61

0.51

17.90

3.0

1.0

4#

10

0.208

0.64

0.61

0.51

19.58

3.0

1.0

假设楼

3

0.317

0.64

0.61

0.51

20.6

1.3

0.82

从表中看出,由于严格控制了外窗的传热系数和体形系数,使得该方案的耗热量指标qH<20.6W/m2。同时,我发现,同样的平面当楼层下调至3层时,其体形系数大于0.3时,为满足节能要求,外窗的传热系数必须达到1.3W/m2.℃,正常情况下的中空玻璃已无法满足这种K值要求,必须用洛依玻璃才可能达到。这一点充分反映了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及体形系数在建筑节能中的相互关系,也是在做住宅分户采暖设计时首先应注意的问题。

分户采暖设计中热负荷计算时值得注意的问题:

3.1.基本耗热量:按《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规定:卧室、起居室和卫生间温度为18℃,但室内采暖计算温度应按提高2℃来计算,即20℃,以此温度与室外采暖计算温度的温差,计算出的耗热量为每个房间的基本耗热量。

3.2.户间传热量:传统的住宅设计,并不考虑户与户之间的热传递,当部分房间空置、或部分住户降低采暖标准、或有的住户间断采暖时,户与户之间的墙体及楼板就会有较大的热传递量,一般散热器采暖户间传热按6℃温差计;当采用地板辐射采暖时,则按8℃温差计算。不可简单地按基本负荷的附加系数取值。只有当户间传热量大于基本耗热量80%时,按基本耗热量的0.8倍计,此举为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投资。基本耗热量及户间传热量之和是布置室内散热器及户内管道管径的计算依据。

3.3.如若该房间采用地板辐射采暖时,则室内计算温度应比室内采暖温度降低1~2℃来计算温差。且地板表面温度不得大于60℃,以防地面由于温度过高而产生龟裂。

3.4.在设计建筑物采暖热力入口时,对户外供热量要求,则应仍按基本耗热量提出。

3.5.通常按规范要求做的节能建筑,整幢住宅楼采暖热负荷指标绝大部分可<52W/m2(塔楼甚至可以做到40~43W/m2,板楼可做到45~48W/m2,)。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各种形式:

4.1.独立燃气炉采暖:

北京时代庄园东区(为连排别墅式)即采用此种形式,每户根据采暖热负荷再加上生活热水用热量,来选择壁挂炉的大小和型号,将壁挂炉设置在封闭阳台或面积较大的厨房内,靠外墙设置,且炉体设有单独通向室外的排烟及进气风管,并可根据起居室的温度来自动调节天燃气火力大小,控制出水温度,有严格自动熄火装置。壁挂炉自带采暖用循环水泵,需注意的是当系统末端为风机盘管时,要校核该水泵扬程。时代庄园工程系统末端为散热器,壁挂炉选用依马强制排风产品,其质量安全可靠。目前该项目已经竣工。

另据北京市环保局意见,在高层建筑不推广此种做法,因其排放物-氮氧化物浓度超过《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但在多层(如回龙观小区)或别墅区使用效果良好,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合格。用户室温调节自如。

4.2.低温发热电缆地板辐射采暖:

在建筑保温较好的住宅内,使用电热采暖,是可行的,从能源利用上分析,把高品位电能当作热能使用是不经济的,但随着2002年北京供电局出台《北京市电采暖低谷用电优惠办法》的通知,经过一次投资与运行费用比较,若合理使用是可行的。如北京龙潭路住宅小区,采用低温发热电缆地板辐射采暖,由于该小区建筑保温做的较好,墙体采用欧文斯科宁的外保温材料,K值达到0.6W/m2K,外窗为进口产品,K值达到2.0W/m2K。经过去年一个冬季的试运行测定,使用效果良好,运行费用为35元/平方米,总体比热水采暖费用略高一点。

4.3.集中热水采暖分户热计量:

目前大多数住宅建筑仍以集中供热为主。经过3年设计经验的积累,下面将总结几条集中热水采暖分户热计量设计的经验:

4.3.1根据《分户热计量设计规程》DBJ01-605-2000第8.3条规定,采暖热力入口要设置热量表及各种阀门、压力表、温度计、水过滤器及平衡阀等装置,其中热量表要注明额定流量以便订货。

4.3.2各居民用户须设置户用热表,锁闭阀,水过滤器等,并且要一户一表。

4.3.3.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要说明该系统热负荷及系统总阻力,因为户内部分装了户用热表,其采暖水阻力约为30kPa,再加上热力入口的总热表及各种附件阻力,提供外网设计依据时总阻力值约在50kPa左右。目前小区采暖外网设计较为混乱,有的住宅小区部分建筑物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未设分户热计量装置,而现在新建的住宅均设了分户计量装置,二者水阻不平衡,外网又用一套热力管道系统,结果阻力相差甚大,新建楼群室温达不到标准,连调试都难以解决。目前东冠英小区即是如此。我认为这个问题应提醒重视。

4.3.4住宅楼内的公共用房、商业用房、人防、地下车库等应单独设置采暖热表,便于将来收费方便。

4.3.5一个单元的采暖公用立管及户用入口装置要设置在户外,一般设在楼梯间的公用管井内,这样物业管理人员可将拒付采暖费的用户进行锁闭,立管放气也可在管井操作,不必进入户内,减少物业管理与用户间的纠纷。

4.3.6散热器应选用铸铁无沙型或钢制型,以免堵塞热表。每个散热器宜设温控阀,以实现分室调温。

4.3.7采暖系统水平敷设有双管同程式,双管异程式,单管串联式,双管放射等形式。

4.3.8.高层建筑采暖公用立管应注意热膨胀问题,每户水平支管与立管连接处宜设软连接(金属软管),以防由于热表或分集水器固定而立管胀缩导致接口开裂。

4.3.9.每户的户用入口宜设泄水装置,泄水管可引至下一层管井内,以便维修或装修时,将户内水平管道泄空。但管井内不宜做垫层,否则三通接头在垫层内。

5.采暖用塑料类管材选用及施工问题:

5.1.从公用立管户用入口引入室内开始至户内的采暖管道多为埋在地面面层内,该管道采用塑料类管材,常用的有铝塑复合管,PB管,PE-X管,PP-R管。

5.2.埋在面层内的塑料管不得有接头,当采用PB管或PP-R管时,连接散热器处可以采用热熔连接,面层厚度一般不小于50mm。

5.3.采用塑料类管材时,供暖热水温度不宜高于85℃。

5.4.选用塑料类管材时,应考虑管材温度、压力及使用寿命为50年来选择使用等级,采暖管材可按5级来选,其壁厚应根据管材许用设计环应力和系统承压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或按《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附录J-1~4表来选择。当采暖热水温度为90℃时,应按5A级来选择塑料管材的厚度。

5.5.在《北京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J01-605-2000)中第6.4.4条中明确:“在垫层内埋设的管道:除采用下分双管式系统连接散热器处的PB管和PP-R管可采用相同材质的专用连接件进行热熔外,其它管材和所有管材在其它部位均不应设置连接配件。”而实际市场中PP-R管为直段管材,长度一般为6~8米,如果房间内需连接的管道长度超过8米,其接头处必须上翻,影响美观,垫层内做热熔接头又违反规范;同样,管径大于25mm的PB管市场上只有直段管材,问题与PP-R管相同;管径小于25mm的PB管材市场上有盘管,但是盘管的弯曲半径有一定要求,且有弯曲方向性,这就导致了PB管在某些转角处不能紧贴墙边且离墙较远,若在靠墙处有散热器时,就需在干管上做三通,接出一段支管再接散热器或采用弯头作为热熔连接件,此两种热熔连接件(三通、弯头)都在垫层内又违反了规范。而如果否定这两种做法,等于否定了PB和PP-R这两种管材。北京幸福家园一、二期工程中就遇到此问题,质量检查监督站就此问题提出疑义,经几次讨论,并咨询了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得到的答复是上述两种做法是可行的。但目前技术规程与实际施工验收有矛盾,我认为应尽快对规程进行修订,保持其初衷:减少埋在地下的隐患;同时又要让先进的材料及做法普遍推广,并持续发展下去。

5.6.埋地管道穿卫生间时的做法问题:目前的标准图集和规程中均未提及。在实际工程中各种做法都有:有采暖用塑料管道走卫生间防水层上,水平穿防水卷边的;有管道走卫生间防水层下,接散热器支管竖直穿防水层的;两种做法穿防水层处均做防水套管。但每种做法均存在一定问题和隐患。前者做法,当卫生间不做结构降板时,防水套管下部空间太小,一般仅为10mm~20mm,工人不便操作,防水处理很难到位,在卫生间闭水试验时,很容易从套管渗漏到其它居室,在朗琴园一期工程中就发生了此种情况,在住户购房时引起了纠纷。后者做法,防水套管不好固定,尤其是采暖以后,由于管道的热伸缩则更要破坏防水涂料层,致使卫生间内的水泄漏到下层用户,也要引起纠纷。通过经验总结,我目前通常采用不穿防水层的做法:采暖干管不进入卫生间,接散热器的支管埋入卫生间侧墙(非承重墙),并上翻至防水卷边上部(一般为30cm)进入卫生间,一进入卫生间就接散热器,保证不影响高点放气。而卫生间散热器要高于地面30cm安装,只要散热器布置时注意与其它洁具协调即可。这种方式用于北京幸福家园一、二期工程,通过一个采暖季的使用,效果较好,甲方及业主均满意。

6.采暖分户热计量各种形式经济比较:

新建或改建采暖系统应根据该地区具体条件来选择热媒,根据环保要求,城市热力气源、电源、水源等因素做相应的技术经济比较,由开发商和设计人员共同协商决定,下面列出各种能源的一次性投资和运行费用参考价格。

序号

采暖方式

一次投资

(元/平方米)

一个采暖季运行费用

(元/平方米)

1

城市热力

300

32

2

壁挂炉

145

52

3

楼式燃气锅炉

120

39

4

直燃机(风机盘管)

248

53

5

水源热泵(风机盘管)

505

68

6

电蓄热锅炉

353

78

7

电热膜采暖

100

54

8

分户蓄能电暖气片

150

28

7.采暖分户热计量的反思:

7.1.采暖分户计量的目的是:使用户能够根据不同使用时间对室温的不同要求,来调节自己居住套内的温度,从而达到整个冬季节约能源的目的。但是由于存在户间传热的因素,会产生一系列连锁的复杂问题:首先,会危及被停止供暖用户的邻室,进一步引起费用纠纷。其次,中间某户将各房间温控阀调至关闭状态,该户可以从正常采暖的邻居处获得热量,甚至仍然可维持室内10℃左右,所以按用户热表热量的收费方法难以实施,也不公平。那么是否应以牺牲户内面积为代价,在户间墙上做保温,以减少户间传热呢,我认为此举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又造成建筑保温材料的浪费,所以暖气收费政策应从多方面考虑其合理性,而不光是一分户计量就完全解决热量收费的问题。

7.2.实现分室调温的困难,我在设计安华寺住宅小区一期时,每户每组散热器上均设了温控阀,目的是用户可在晚上将客厅温度调低,将卧室温度调高;白天反之。但是没有一个用户把客厅与房间温度根据不同使用时间来回调,温控阀形同虚设。

7.3.由于建筑物热惰性存在,若业主早上八点离家上班,将室温调低,但整个上午室内温度还未降下来,下午六点下班回家,将室温调高,但可能直到晚上八、九点温度才升上来,所以热量调节不像照明那样即时明显。室内温度靠热媒量调来体现节能,其操作性意义不大。

7.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1年版)第3.9.4条规定分户热计量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应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热表、流量调节装置,除污器等。笔者认为如室内为户型单管水平串联,则整个采暖系统为定流量系统,无需设置流量调节装置;当室内为户型双管水平连接时,则整个采暖系统为变流量系统,可以控制热力站或锅炉房的循环水泵的供水量来实现,同样也无需在热力入口装流量调节装置,而且当热力入口在地沟内时,经常处于无人察看易损坏的状态,所以我认为在热力入口处可以不设流量调节装置,据调查目前设计分户热计量的住宅,很少有安装流量调节装置的。

8.结束语:

分户热计量收费尽管存在不少问题,收费政策迟迟不能出台,但其作为政府政策,应是“势在必行”,所以我们是按市规委文件政策办,按分户热计量方法设计,同时标准图册要及时完善,施工人员要及时培训。因为以往的普通住宅中惯用的采暖系统(单管串联系统、单双管串联系统、垂直双管系统等)确实经过了很长时期的使用与考验,施工人员有成熟经验,其可靠性、安全性、及与之配套的安装工艺、管材配件及标准图册等等都已成熟,但与分户热计量收费政策不符,已不适应新的发展。而为适应新的政策出台的相应规范、规程、标准图集还未经过实践的检验,有些不尽完善之处有待专家去完善和提高。老楼采暖系统如何改造,热费的收费政策如何出台,使从按供热面积计费最终过渡到按用热量计费,提高住户的节能意识。按用热量计费是保障和促进建筑节能的关键措施,也是分户采暖系统设计的实际意义所在。

以上所述是我在设计中落实采暖分户热计量等新的政策的一些心得与看法,与大家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1年版)GBJ19-87

篇(6)

电能计量管理部门应建设电能计量管理高效的信息系统,并与用电营业等相关部门实现工作联网,电力部门才能实现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其中,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要满足如下四个方面:第一,电能计量信息系统在功能设计上,应保证各功能模块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保证各功能模块的独立性,电力部门电能计量满足各业务功能的需要,各项业务处理有效实现独立性,实现连贯和统一的业务流程;第二,用电管理中,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基础组成部分,还要预留数据接口为系统功能的扩展;第三,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应以计量器具资产为辅线,以电能计量装置为主线,保证系统可以全程监控和管理整个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状况;第四,保证系统设计中各功能模块之间数据一致性好、共享性高,便于用户查询,保证系统维护简单。

1.2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设计模式

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具体的工作原理为:整个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以数据管理器的采用作为中心的,数据管理器负责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用户通过售电系统,可以在售电系统上购电,电力公司通过互联网数据交换,通过管理系统命令将电量输入到数据管理器,然后数据管理器再将电量通过控电机柜传输到用户区,实行李振中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孝感供电公司湖北孝感432000电能用电的自动管理。同时,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将用电信息在售电系统、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之间相互传输,最后端口为电力管理部门中相关用电管理中心,监控系统由各用电管理区放置在相应位置,电能计量进行逐层管理,便于电力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

1.3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功能设计

正常情况下,电力部门要实现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应满足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使用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有效管理整个电能计量工作,凭借信息处理技术达到计量系统信息共享;第二,利用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实现全程跟踪电能计量资产的状态,通过建设电能计量资产的各种台账,并实现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计量资产流转过程的跟踪管理。另外,电能计量信息系统为了对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行有效控制,需要信息系统利用口令以及权限管理等手段有效管理工作人员处理业务的权限;第三,用电业务管理的自动化操作可以利用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实现,逐步取代用电业务的传统手工管理方式;第四,要求电能计量系统能方便查询计量业务进展、各种统计数据、用户的相关信息资料、计量器具的信息资料等。

2.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2.1建设计量信息管理系统

电量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资产档案、运行计量装置档案、标准设备、检测数据档案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具有实时抄录分析各种电量表、自动检测各种计量器等特征,还可以对系统中存在分散、混乱的抄表系统测量信息和静态测量进行技术计算,将分类为营销、管理等功能模块,将原来计量和抄表系统内的计量信息转换为动态、综合、有序的信息,实现现代化的计量管理。要充分利用计量和抄表系统功能,适应电网商业化运行的需要,核准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实时提供各类电量信息,实时查出有疑点的计量装置,对不合理用电情况进行严格查处,对在线计量装置引起的误差电量进行计算分析,能够改进计量管理,为电力营销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2.2做好计量装置的维护

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降补偿器可以“补偿”计量TV二次回路的电压降,并且可以减少电能计量误差。同时,采用加大导线截面、电能表采用低功耗、缩短电压互感器和电能表之间的连线的有效解决方法,解决计量二次回路电压降过大的问题。在电能计量中采用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降补偿器,不但增加了计量装置的故障率,而且还影响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甚至引起用户异议,造成不必要的争端,所以建议取消这种补偿方式。近年来,电量变送器代替电能表的现象逐渐出现,但是电量变送器因其用途、误差计算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并不符合特殊的计量要求。所以,电量变送器不能代替电能表使用。

篇(7)

Abstract:Afterimplementingheatmetering,thereareseveralquestionsfordesigners,constructersandoperators.Thispaperrespectivediscussesloadcalculationandheatpreservationofwalls,selectionofindoorheatingsystem,adjustmentofheaterandheatingnetwork,methodofheatmetering,gatheringheatingfee.

Keywordshouseholdheatmetering,loadcalculation,selectionofheatingsystem,adjustment,gatheringheatingfee

2000年2月份,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鼓励发展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计量技术与装置,推动温度调节和户用热计量装置,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在由传统供热方式实施计量收费方式转变的过程,无论是设计者,还是供热公司都必须注意到这不仅只是收费体制的改革,而且是对传统的设计观念及运行模式都是一个挑战。分户计量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使供热运行节能,是要为热用户提供调节控制手段,使他们根据热舒适度的需要调节控制采暖量,为此供热就必须是高质量的。而要实现供热的高质量,不能仅靠安装热表、温控阀和加一些调控设备就可以解决的,还需要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运行人员转变观念协同一致探讨适合我国分户计量的方法。笔者现就转变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如:负荷的计算与围护结构的保温、室内采暖系统方式的选择、热源与热网调控、热计量方式和热费的收取等问题做一点探讨。

一、负荷的计算与围护结构的保温

热负荷计算是室内供热系统设计的基础。首先传统的用热指标估算热负荷的方法不可取,另外由于害怕暖气不热而盲目加大热负荷值使散热器安装面积过大,导致散热器支管上调节控制困难的做法更应当避免。其次,分户计量总是和分户室温调节分不开的,让用户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经济能力等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室内供暖温度,当然也就自主的解决了供暖付费的多少,但是热这种特殊的商品与其他的商品有着明显的区别,居住建筑中各住户在使用热时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允许各户独立调控室温,则必将使得各住户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热传递。传统的负荷计算是以所有住户室内维持相同的温度为基础,没有考虑上述热传递带来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分户调节的供热系统上仍然沿用这种负荷计算方法,则当某住户控制的室温较低时,其它的住户会由于热传递而使设计的室温要求得不到保证,这时则需要在原有负荷的基础上增加附加负荷,而这个附加值绝不是在传统的设计负荷的基础增加一个固定的百分比,因为这个附加值是和房间的性质相关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对热舒适的感觉因人而异,实际的温差却是有限的,而且相邻住户因某种原因关停采暖的几率也比较低。所以住宅采暖热负荷计算可以先适当提高室内设计温度,不考虑因实施分户热计量而带来的影响,而应把解决方向放在围护结构的保温上。

对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重点是放在户间围护结构的保温上,还是护结构的保温上?户间围护结构的保温做法需增加可观的投资费用和占有一定的建筑空间,虽然降低户间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但户间温差反而会增大,问题依然存在。对照我国建筑节能和墙体改革的艰难历程,可能难以实现。而且目前我国住宅结构的保温水平还比较低,所以我们应将围护结构的保温的重点放在护结构上,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综合效益。

二、室内系统方式的选择

虽然基本适合计量供热的室内系统方式有很多种,但为了使热计量系统符合国情,我们不应当完全照搬国外,应在保证基本控制功能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投资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方案。对于旧有的垂直单管系统,可在散热器上加恒温阀,垂直双管系统可在供回水立管间加定压差控制进行改造。对于新建系统,目前业界人士认可的有:①户内所有散热器串联或并联成环型;②布置成章鱼型,既户内设小型分集水器、散热器间相互并联、布管方式成放射状;③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下表为这几种系统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表1几种可按户计量的室内系统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系统形式

优点

缺点

水平单管串联系统竖向无立管,不影响装修

分室控温比较困难,管线过门需处理,每组散热器需设跑风

热管板式散热器的水平单管串联系统

竖向无立管,不影响装修;每组散热器不需设跑风

分室控温比较困难,管线过门需处理

水平单管跨越系统

可分室控温;竖向无立管,不影响装修

管线过门需处理,每组散热器需设跑风

上供下回双管系统

可分室控温,调节性能优于单管系统;每组散热器不需设跑风

竖向有干管,屋顶有干管,对装修影响较大,回水管线过门需处理

上供上回双管系统

可分室控温,调节性能优于单管系统;无管线过门及地面处理问题;放气方便

竖向立管多,屋顶干管多,对装修影响较大

下供下回双管系统

可分室控温,调节性能优于单管系统;墙面竖向无立管,不影响装修

下部双管,隐蔽困难;管线过门不好处理;每组散热器需设跑风

低温地板辐射系统(埋地管道采用交联聚乙烯、聚丁烯或铝塑复合管)

可分室控温,调节性能优于单双管系统;无散热器,不占室内空间,易于装修;温度梯度合理,室内热环境好

温控阀集中设置在分水器处,各室温度需远程控制;管线埋地,切需要设隔热及构造层,因此层高需加高6~10厘米,造价较高

章鱼式系统(埋地管道采用交联聚乙烯、聚丁烯或铝塑复合管)

可分室控温,调节性能优于单双管系统;管线埋地敷设,墙面竖向无立管,不影响墙面、地面装修,较美观

管线埋地,需要设隔热及构造层,因此层高需加高,造价偏高;每组散热器需设跑风

笔者认为:对面积较小的户型,可采用水平单管串联系统,在总入口设温控阀;水平单管跨越系统可用于面积较大、房间较多的住宅;上供下回双管系统用于一般住宅装修难于处理,比较适合一户拥有两层的越层式住宅;低温地板辐射系统、章鱼式系统只要管材及施工工艺过关,优点很多,但其初投资较高,可用于一些高档宅。

1|2

三、热网及热源的调控

要保证供热的高质量,供热系统就要有完善的调节控制措施和高水平的运行管理。实施分户热计量后,供热系统的调节控制必须加强,以适应整个系统的变流量运行的需要。当热用户进行调节时,那么热源处应该能够调节供热量,使其跟踪所需热负荷的变化,如果热源处不能很好地跟踪预测热用户的用热量,则必将使热用户处的计量装置的节能功效大减。但用户也不会象"人走灯灭"那样频繁启闭,所以我们也不应该过分夸大供热系统调控的不确定因素,并以此对热网及热源的调控的硬件配置提过高的要求。

热源设备的燃烧调节、运行过程热媒的总体质调节和变流量调节、建筑入口和户内入口的压差或流量控制对于满足热用户的要求和挖掘现实节能潜力,是十分必要的。热源条件较好的系统(如城市热网供暖系统)在非严寒期供热过量,不仅大量浪费热能,也因室温过高反而使室内舒适度变差。但对于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供热系统,热源设备的燃烧调节、运行过程热媒的总体质调节除了采用自动调控装置外,还可以采用手动调节,尤其是投资条件较差和总体供暖不足的系统更应如此。所以热源的运行人员及物业的供热管理人员应提高业务素质、转变观念,做到计量供热调控的"软件"和"硬件"的匹配,充分发挥"软件"的作用。

对于设计人员,应认识到系统的水力平衡是确保计量供热实施的重要环节,而且静态平衡是动态平衡的基础。静态平衡是指设计计算条件下各环路流量的理想分配,所以在设计中,应对室外区域管网进行合理的统筹设计,对室内外系统要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动态平衡则是当热用户进行调节时,系统能够对各环路流量进行相应合理分配。设置必要的调控设备,是为满足计量供热的需要,而不能认为设置调控设备就可取代水力平衡计算。

四、热计量方式和热费的收取

在热用户装设温控阀热量表的初衷是为了节能,是在更好地满足人们热舒适度的前提下为节能提供技术措施,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强化整个供热系统的量化管理,在热源、建筑供暖入口和分户实行三级计量。热源与各建筑供暖入口热量计量值的差额,可以考核管网的输送效率是否达到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各建筑供暖入口热量计量值是确定该建筑物供暖费的依据,也可为热源和热用户之间的供需协调和热网的调控提供科学的依据。

实行计量收费,则热就变成一种商品,用户就有了买不买和买多少的选择自由,而且也有了实现这种选择自由的手段。但是热又不是一般的商品,也就是前边提到的用户间传递性,在实施分户计量后这种热传递是不能忽视的。在热价的确定上,我们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按照北京地区的供暖条件分析和计算:维持室温5℃的供热变量,已达维持室温18℃供暖量的49%;维持室温12℃的供热量,已达维持室温18℃供暖量的69%。根据有关人员的计算和实测,当周边正常供暖时,不供暖房间由于户间传热作用室温可达12℃以上。因此有理由认为任何用户应为维持建筑的总体热环境,负担基本供暖费用的70%左右。因此普遍认为热费的收取应该保留相当的面积分配,减小按热计量分配的比例。

篇(8)

2计量仪器状态管理

为了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每种计量仪器都必须进行定期定点的检测。管理软件把每种计量仪器的状态分为以下几种:(1)正常:设备在检定周期之内且正常运转,设备为正常状态;(2)报修:临床发现设备故障并通知设备科,设备进入报修状态;(3)维修:设备科查看故障后提出维修方案,且临床同意方案则进入维修状态;(4)待检:维修后未经有关部门检测或强制检定设备到达检测预警时间,设备为待检状态;(5)停用:超出计量周期未检定或其他原因长期不使用,此时设备进入停用状态。(6)报废:计量检定不合格、损坏无法维修或达到其他报废标准,设备进入报废状态。在计量仪器状态管理模式下根据设备具体情况可以对“设备状态”进行修改,以明确各仪器使用情况。状态管理模式在台账管理模式基础上增加了几个字段(见表2)。其中“上次检定时间”由设备科管理人员在仪器检测结束后批量或者单次修改,修改以后系统根据“加定周期”自动生成“下次检定时间”,同时相关设备的“设备状态”字段自动改为“正常”。“检定周期”根据计量检定规程确定,一般分为半年、一年和两年三种。“预警时间”根据自身需要设置,一般设置为下次检定时间前一个月。“维修费用”是在将仪器状态改为“维修”后必须填写的数据。

3计量仪器使用情况统计管理

计量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数据产生,如计量数量,维修数量,维护费用(维护费用=维修总费用+检定费用)等。将这些数据统计起来对我们的管理有很大的帮助:计量数量可以让我们宏观的了解全院计量情况;维修数量可以了解全院或各科室仪器使用情况以及某一品牌仪器的使用情况,对以后的采购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维护费用可以分为维修总费用和计量费用两部分,维护费用加上仪器的购买价格(如果有耗材则记入维修费用中),除以使用年限所得到的数值可以大致反应一个设备的使用成本,这个数值对仪器是否报废、停用以及以后的采购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使用情况统计模式在状态管理模式基础上增加了几个字段(见表3)。“检定次数”、“维修次数”和“维修时间”在状态管理模式下修改状态时系统和自动进行记录,“检定费用”在统计管理模式下维护,“维修费用”。

篇(9)

1.2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目前国内用于解释盈余管理动机的文献均机会主义观点展开的。因此本文参考吴战篪等(2009)[5]的盈余管理指标,将“利润平滑”作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的盈余管理模型。模型(1)选取持有可供出售金融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检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模型(2)选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检验交易性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模型中被解释变量Inv表示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其中,主要变量的含义如下:Inv主要描述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对公司利润总额的影响。由于上市公司对投资收益附注信息的披露存在较大差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无法区分,因此本文借鉴了牟韶红(2010)[1]的指标选取方式,采用扣除联营和合营企业投资收益后的投资收益作为替代数据。Tfu和Sfu表示金融资产未实现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当期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处置之前为金融资产的未实现收益,一旦处置便转化为已实现收益。因此,我们预期已实现收益与未实现收益存在负的相关性。Tfa和Sfa用于衡量两类金融资产四个季度之间的波动,表明金融资产存在价值变动、出售或购入,这些变化都会间接地影响到已实现投资收益的大小。波动性越大,可能越与本期内的数量变化有关,即本期发生出售或购入比较频繁。此外,借鉴大多数文献普遍做法,本文其他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风险水平、是否同时持有另一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年度变量以及行业变量。

2实证结果与分析

我们的回归模型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2列示了各组样本的回归结果。模型1的回归结果显示,盈余管理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盈余下滑的公司通过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施了以“利润平滑”为目的的盈余管理。同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未实现收益指标Sfu显著为负、季度波动指标Sfa显著为正,表明当期存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出售或购入行为,这些变化间接地影响到已实现投资收益的大小,即本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越频繁,产生的投资收益占利润的比重越大。模型2的回归结果显示,变量EM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盈余下滑的上市公司利用交易性金融资产实施了以“利润平滑”为目的的盈余管理。但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季度波动指标Tfa并不显著,说明上市公司并不存在通过频繁买卖交易性金融资产调节其已实现收益行为。因此我们得出,上市公司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已实现收益进行盈余管理,但是并没有通过频繁买卖交易性金融资产“实现”收益。与此相反,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未实现收益不直接体现在利润表的损益科目,因此上市公司会通过频繁买卖可供出售金融“实现”收益,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篇(10)

棉花滩工程采用了国际通用的FIDIC合同条件,合同文件中明确规定,工程量报价单中所列的工程量是估算的,不是承包商为履约而应完成的和用于结算的实际工程量,结算工程量应是按合同规定的计量方法计算的实际完成工程量。因此计量是控制项目投资支出的关键环节,而工程师处于工程投资控制的核心。监理中心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根据监理合同赋予的权力,对计量进行了严格把关。

棉花滩水电站工程量报价单分标编制,连续编号。以两土建标为例,施工辅助工程分临时交通、场内供电、施工供风、施工供水等十多个一级项目列项,明确采用了总价包干形式。而主体工程,对土石方开挖、混凝土、喷混凝土等三级项目按技术规范章节进行编号分项,混凝土工程中若标号不同,进行再分项,但未按工程项目和部位做进一步明细划分。对这些项目,合同文件明确采用估算工程量单价承包方式。因此,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无法计算一、二级项目的投资额,使监理工作难度加大,对投资控制不利。

为便于投资控制,在开工伊始,工程师即与业主、承包商协商对工程量报价单中单价承包项目进行三级项目重新划分归类,同时按施工详图计算设计工程量。如明挖部分,及时组织有关人员依据合同和设计要求对初始地形、地貌进行测量,按设计开挖线对该项工程总量进行框算,混凝土工程按结构图计算工程量,并与合同工程量对比。在合同实施过程中,项目的计算工程量作为支付的控制上限,同时月支付与施工进度吻合,避免超前支付。

2注重第一手资料的收集

在计量上工程师一贯坚持以合同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合同管理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要求施监部(机电部)监理人员除做好现场监理外,也要熟读合同文件,更应熟悉技术规范中确定的计量方法,了解工程量报价单中的各单价含义。同时要求在工程量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注意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因此现场监理人员每天勤于记录,除做好《现场监理巡视记录》外,对施工期设计通知增加或变更项目特别留意,对施工期临时增加的开挖、锚杆、钢筋等予以记录,根据合同条款应给予计量的,在验收时即与施工方在现场给予计量。这也可为以后的索赔文件处理提供证据。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超挖、超填。对于施工中出现的超挖,工程师经常深入现场,及时了解情况,组织有关各方现场确定引起的原因,如因地质原因引起的则根据合同规定按约定的计量原则给予计量。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计量,规则断面按设计图纸计算,对于不规则的开挖量和混凝土量,在开挖前、后均进行了现场测量或复核工作。

3工程计量支付程序

可支付项目必须是工程量报价单所列的或工程变更项目,且已经通过验收及质量合格的项目。

计量支付程序如下:承包商报月进度付款申报表时,按监理规定的格式,根据重新划分后的项目列项,先报送审表(草表),同时附有已完成的详细分部位、分项工程量计算书。在监理计量签证审核完成后,再报审批表(正式表),最后由监理对报表进行再次审核签字后报业主。

在工程进度款结算方面监理内部作了明确的分工,先由土建施工监理部和机电监理部负责项目归类的核对和工程量的核算,工程量核算以设计图和变更通知为基础,采用合同技术规范规定的计量方法,核算完成后交合同部核对项目是否成立及套用的单价是否符合合同,同时复核工程量是否已超前支付。

支付根据月实际进度进行。单价承包项目按月实际完成(经工程师核算)经验收合格的工程量乘以工程量报价单中的单价确定,对于总价包干项目,在合同执行初期,工程师即根据投标文件进行了分解,分阶段进行支付。如度汛和水流控制项目,合同中采用了总价包干形式,棉花滩水电站历经4个汛期,在支付时根据各年度汛面貌达到情况采用分年支付的方法。而对于观测费用,进行了月分解,按月支付。

4工程计量签证方法

棉花滩工程在计量支付方面实行签证单制度。承包商在申报月进度款时必须附计量签证单及计算书,签证单要求根据合同项目序号按顺序编号,而且必须注明结算的项目内容及部位、起止桩号、起止高程、计量依据,并附必要的简图和算稿,签证单上的工程量必须符合合同的计量原则。同一项目内容的多份签证单要求列在一起,并在签证单汇总表上汇总,所有的量最后反映到报表上。

项目监理工程师在进行工程量核算时必须有计算稿。工程量计算分设计量和实际完成量。在工程量计算上,监理内部也做了明确分工,规定除明挖土石方量及无规则的工程量(如洞室地质超挖超填量,大坝基础回填量)由测量工程师核算外,其他均由工作面第一负责人计算,第二负责人校核。项目工程师先按图纸(变更通知)计算工程量,平时根据工程进展及时计算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以便月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签证。计算稿应注明计算依据,如设计图纸、通知、工程师现场指令或者有关的合同条款,并按月或按项目装订成册。

如大坝标碾压混凝土工程量核算方法为:按仓位为单位,根据每仓浇筑要领图,先由测量工程师核算出岸坡不规则部分的混凝土量,项目工程师核算出规则部分工程量,由此核算出总量,然后根据设计图纸、有关设计通知、浇筑要领图和合同文件中的结算规定核算出各种混凝土量,如二级配碾压混凝土R180200号,三级配碾压混凝土R180150号、R180100号,岸坡变态混凝土、廊道变态混凝土、伸缩缝变态混凝土、电梯井变态混凝土等,并与承包商月工程量签证单所附的算稿对照,经确认无误后,月底按此结算。计算工程量时,工程师同时注意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对于新增和变更的工程量及超合同量原因要加以记录。

5建立台帐制度

工程量结算要建立双台帐制度。施工监理部(机电监理部)台帐格式(工程量结算统计表)由监理中心统一印制,由工作面第一负责人按内部统一格式逐月进行登记,台帐也按合同上项目编号分类登记,登记时注明结算的项目编号、结算月份,结算的部位、桩号、高程,签证量及累计签证量。对于合同内新增的项目和工程量要特别予以注意,单独做台帐。由于建立了台帐制度,每月的结算情况一目了然,哪些项目已结,结了多少,计算部位,可以很快查出承包商重复报量或漏报情况。

合同部利用计算机建立电子台帐,与施工监理部(机电监理部)台帐互相校对。

正由于采取了以上一系列有效措施,棉花滩工程投资控制情况良好。如2000年度,大坝、厂房、机电安装三大标承包商申报的工程款为19878.67万元,经监理核算后的结算量为16924.84万元,结算率为85%。

上一篇: 铺装施工论文 下一篇: 培训保险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