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38: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极大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也促进企业管理观念的更新和服务环境的优化。但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网络环境的可变性性等原因,其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分析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是现代企业财会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分析
(一)制度风险
制度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网络环境中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力失灵所引发的不确定因素。科学、健全的制度是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也是企业管理服务正常运行的基础。
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系统中,会计信息集中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存储,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加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加,企业会计业务更加繁杂。[1]另一方面,传统的会计控制制度以劳动分工思想为基础,以人为手工为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往往难以发挥作用,传统的财会方式是通过对账来发现并纠正错误,这种机制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所以,企业财会人员应努力规避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服务质量的有效性。
(二)技术风险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和规范化与传统会计控制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计算机技术自身原因及财会人员专业素质等原因,也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一定的风险。如计算机软件固有风险,也就是说,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并不是使用者,技术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旨在设计通用程序,缺乏职业特征,难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一旦会计人员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了解不全面,掌握程度不够深入,将给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增加风险;还可能出现运行维护风险。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对计算机的依赖性强,不仅需要工作人员掌握专业财会知识,还要充分掌握计算机技能。在网络环境下,对财会管理人员的要求高,会计信息必须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一个错误的指令也会造成整个信息库的损失,系统运行一旦发生故障或错误,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工作的准确性,极大增加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风险。[2]
(三)安全风险
在互联网时代中,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隐患较多,企业财会相关数据的处理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信息数据存储风险。计算机条件下,信息数据的存储受计算机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一旦计算机内存或程序受损,容易造成信息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难以弥补。二是网络安全风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经济诈骗,非法入侵企业计算机数据系统,窃取有效信息,从而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二、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强化风险防范的制度、技术措施
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制度防范上,坚持各项管理制度以企业数据安全为目标。企业机房管理制度的建立,包括操作管理、系统文档管理和数据管理制度等等。这些管理制度可以确保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保障数据信息的齐全、完整、安全、可靠。
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防范上,应重视数据备份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通过信息数据多重备份,提高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提升面对突况的会计信息数据“自救能力”。对企业会计信息数据处理人员进行明确分工,指派不同的岗位负责保管,避免一人多职位,以免发生计算机系统故障造成的部分信息数据破损、丢失等情况。若发生系统故障,可通过备份信息及时恢复,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财会管理人员应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定期对企业信息系统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便于利用信息资源对风险进行控制。同时在风险控制体系中建立风险处理部门,按时排查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漏洞,使企业损失降到最低。财会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行业动态、供应商信息、客户信息等方面的信息,并对信息加以有效分析,建立计算机模型模拟,从而使得企业财会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市场敏感性及风险分析、防范意识和能力等。
(三)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
首先应当确保会计信息输入的准确性。通过完善相应的审批制度,加强信息的监督、检查等工作。对不同功能模块的操作权限和使用密码加以明确,一些重要信息还应设置多重的密码口令,并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输入程序中的数据进行检验,拒绝错误数据的输入,以此避免操作人员的疏忽引起连串信息错误。其次,加强先进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当前计算机身份验证主要有个人信息验证、编码验证、报文验证等,这些计算机身份验证应贯穿于计算机操作的全过程,以确保信息操作的安全性、合法性,避免不法分子的恶意操作。最后企业应有针对性对财会人员进行风险防范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质,确保操作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作者简介:王成军(1974-),男,汉族,辽宁省北票市人。黑龙江省财政专科学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现工作单位为延寿县农村公路管理站,从事财务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收集和加工,利用信息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预测。它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人事决策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能够为各部门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使用计算机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
本系统使用 microsoft公司的 visualfoxpro 6.0数据库程序设计开发工具,它提供可视化的设计工具和导向,方便快速创建表单、查询和打印报表。整个系统从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实用和安全的要求开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能够完成企业员工信息的存储、备份、添加、删除、统计、查询检索、各类相关报表的打印及系统维护。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应是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提升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战略执行能力为最终目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从形式上促进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通过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提高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1.人事管理子系统
企业人事管理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人事管理子系统中员工编号、部门编号和职位代码等。设计代码时需要和工资核算子系统、绩效评估子系统的代码相统一,做到直观、可扩展和易汇总。②员工基本信息管理: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学历、专业、职位、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和个性品质及家庭和社会关系等;③培训管理:进行培训前调查、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和评估培训效果的评价;④离职管理:提交辞职/辞职报告、经有关部门审批、办理工作交接、办理辞职手续和结算工资,离职员工个人档案信息转入企业人才库。人事管理子系统可完成对人事管理的各项内容进行输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屏幕显示及报表输出打印。人事管理数据库完整地记录了企业所有员工的各方面信息,系统将能快捷、方便地获得各种统计分析结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要素的决策支持。
2.工资核算子系统
工资核算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工资核算子系统中工资款项、使用单位名称、开始使用年月、人员和部门等的设置。②数据输入修改处理:工资款项定义、修改款项输入、考勤记录输入、工作单计算。③费用汇总:按部门汇总、按费用科目汇总和工资数据分析比较。④工资帐表:工资结算单、工资结算汇总表和工资分析汇总表。⑤转账功能:为了方便工资核算子系统与其他核算子系统的连接,根据工资分配汇总表生成工资转账凭证,并转入财务处理子系统和成本核算子系统。
3.绩效评估子系统
绩效评估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绩效评估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以及对员工代码、部门代码和职务代码等的设置,并提供对评估实施及评估分析情况的查询功能。②变动数据处理:考核方案定义、考勤数据录入和工作数据录入。③评估实施:日常工作考核、阶段考核、项目工作考核和特殊情况考核。④评估分析:等级评价汇总表、部门绩效汇总表、综合评价汇总表和评估活动的评价。⑤评估结果输出:评估结果输出即可以是单独部门也可以是个人的情况输出、打印图表输出和资料共享设置。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要求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系统设计的目标为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用户友好性、合法性和安全性等。
1.可靠性
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抗干扰能力及正常工作能力。系统要防止输入数据差错及进行正确的数据计算和处理的能力,保证各项统计计算、信息查询及输出准确无误。系统在硬件发生故障或严重的错误操作等意外事故发生时,系统仍能较好的工作。系统对未授权的非法访问能予以识别并禁止,防止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被非法查看、修改和复制,防止操作者进行越权操作能力。
2.可维护性
对系统进行改正、提高及适应环境变化的程度。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以后,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错误,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予以修改;系统中某些设计不合理、功能不完善之处需要提高性能、扩充功能等完善性处理;系统的内外环境、管理体制发生变化时,系统应能够适应环境变化方便地进行维护。
3.用户友好性
系统操作使用方便、灵活、简单、容易被用户所接受和使用的能力。具体为:用户显示界面友好,用户通信界面风格一致,并能提供多种灵活的选择方式;用户需要帮助时,程序能提供有关功能、输入方式、运行状态机出错等各方面的提示。
4.合法性
对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时还要考虑编码规律、记账程序、核算方法和报表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规定。
5.安全性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都是十分重要的,非工作人员不能随意存取和改变。因此必须对系统数据的存取和改变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系统数据进行有效的保护,以杜绝非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非法操作。当使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时,系统先进行用户识别和鉴定,可让用户输入标识或口令进入各子系统。一般用户只能查询,不能修改,只有管理人员才能有修改权限。要做好物理安全、系统安全和运行安全工作,制定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为防止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要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
三、结束语
人力资源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促使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化的建设和发展,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迈向信息化管理的开始。它能使企业的决策、计划和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人力资源计算机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系统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扩展的过程,这就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现代化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19-01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收集和加工,利用信息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预测。它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人事决策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能够为各部门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使用计算机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
本系统使用 Microsoft公司的 VisualFoxpro 6.0数据库程序设计开发工具,它提供可视化的设计工具和导向,方便快速创建表单、查询和打印报表。整个系统从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实用和安全的要求开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能够完成企业员工信息的存储、备份、添加、删除、统计、查询检索、各类相关报表的打印及系统维护。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应是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提升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战略执行能力为最终目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从形式上促进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通过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提高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1.人事管理子系统
企业人事管理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人事管理子系统中员工编号、部门编号和职位代码等。设计代码时需要和工资核算子系统、绩效评估子系统的代码相统一,做到直观、可扩展和易汇总。②员工基本信息管理: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学历、专业、职位、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和个性品质及家庭和社会关系等;③培训管理:进行培训前调查、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和评估培训效果的评价;④离职管理:提交辞职/辞职报告、经有关部门审批、办理工作交接、办理辞职手续和结算工资,离职员工个人档案信息转入企业人才库。人事管理子系统可完成对人事管理的各项内容进行输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屏幕显示及报表输出打印。人事管理数据库完整地记录了企业所有员工的各方面信息,系统将能快捷、方便地获得各种统计分析结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要素的决策支持。
2.工资核算子系统
工资核算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工资核算子系统中工资款项、使用单位名称、开始使用年月、人员和部门等的设置。②数据输入修改处理:工资款项定义、修改款项输入、考勤记录输入、工作单计算。③费用汇总:按部门汇总、按费用科目汇总和工资数据分析比较。④工资帐表:工资结算单、工资结算汇总表和工资分析汇总表。⑤转账功能:为了方便工资核算子系统与其他核算子系统的连接,根据工资分配汇总表生成工资转账凭证,并转入财务处理子系统和成本核算子系统。
3.绩效评估子系统
绩效评估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绩效评估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以及对员工代码、部门代码和职务代码等的设置,并提供对评估实施及评估分析情况的查询功能。②变动数据处理:考核方案定义、考勤数据录入和工作数据录入。③评估实施:日常工作考核、阶段考核、项目工作考核和特殊情况考核。④评估分析:等级评价汇总表、部门绩效汇总表、综合评价汇总表和评估活动的评价。⑤评估结果输出:评估结果输出即可以是单独部门也可以是个人的情况输出、打印图表输出和资料共享设置。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要求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系统设计的目标为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用户友好性、合法性和安全性等。
1.可靠性
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抗干扰能力及正常工作能力。系统要防止输入数据差错及进行正确的数据计算和处理的能力,保证各项统计计算、信息查询及输出准确无误。系统在硬件发生故障或严重的错误操作等意外事故发生时,系统仍能较好的工作。系统对未授权的非法访问能予以识别并禁止,防止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被非法查看、修改和复制,防止操作者进行越权操作能力。
2.可维护性
对系统进行改正、提高及适应环境变化的程度。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以后,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错误,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予以修改;系统中某些设计不合理、功能不完善之处需要提高性能、扩充功能等完善性处理;系统的内外环境、管理体制发生变化时,系统应能够适应环境变化方便地进行维护。
3.用户友好性
系统操作使用方便、灵活、简单、容易被用户所接受和使用的能力。具体为:用户显示界面友好,用户通信界面风格一致,并能提供多种灵活的选择方式;用户需要帮助时,程序能提供有关功能、输入方式、运行状态机出错等各方面的提示。
4.合法性
对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时还要考虑编码规律、记账程序、核算方法和报表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规定。
5.安全性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都是十分重要的,非工作人员不能随意存取和改变。因此必须对系统数据的存取和改变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系统数据进行有效的保护,以杜绝非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非法操作。当使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时,系统先进行用户识别和鉴定,可让用户输入标识或口令进入各子系统。一般用户只能查询,不能修改,只有管理人员才能有修改权限。要做好物理安全、系统安全和运行安全工作,制定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为防止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要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
四、结束语
人力资源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促使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化的建设和发展,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迈向信息化管理的开始。它能使企业的决策、计划和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人力资源计算机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系统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扩展的过程,这就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现代化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一、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计算机及其他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其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最终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并给管理层提供最新最准确的信息,便于进行正确的决策,以促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计算机用于管理领域以来,信息管理系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网络,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集成,从传统到现代的一系列演化。根据其发展的时序和特点,可将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三个阶段。主要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是多种学科混合紧密联系的一门新兴技术。就其功能来看,信息管理系统是组织理论、会计学、统计学、数学模型及经济学的产物,综合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技术。从社会技术系统的观点来看,信息管理系统和组织结构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将导致新组织结构的产生,而现存的组织结构又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引进的成功与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中小供电企业信息化现状
上世纪末,电力企业已初步尝试探索实施信息化,如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企业信息化覆盖面已涉及到电力生产、管理、经营和社会服务等多个环节。作为关系到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国家基础性行业的电力企业,近年来信息化的应用在提升电力行业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目前现状来看,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信息管理机构不健全、信息孤岛较多、有些地方存有信息盲点、技术平台不完善、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存在信息安全漏洞等。从2008年起,电力行业信息化跨入了大发展时期,信息系统数量、资产、应用水平等都出现了显著的增长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企业面对种类繁多的平台和各式各样的应用,信息管理部门必须结合生产、管理、经营和社会服务的实际需求,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企业特点,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从而促进电力企业信息化健康有序稳步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了新的机遇,促进了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刺激世界经济新的增长。信息化的应用加快了普通劳动力与科技人才在不同行业、不同国家、不同性质企业之间的流动。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汹涌浪潮,正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文化观念,促使人类走向新的文明。面对信息化,中小供电企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有着以下显着的特点:
(一)管理集成度高
电力行业由于其生产、消费的特点,发电、送电、变电和配电等必须同步,电力产品不可能像其他机械业、手工业等具有时效性。这种工作流程时时的特殊性质要求高强度的管理信息集成。而中小供电企业主要涉及变电和配电环节,其管理行为必须全面覆盖从变电、配电、送电到用电的整个过程。信息管理系统(MIS)必须将企业的各个部分、生产的全过程密切组合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集成从原料采购、设备维护、工程施工、用户服务以及资金结算等企业运转的全部过程。
(二)生产环节复杂
电力工业虽然只生产单一产品,但其生产过程却极为复杂,用户对电力产品的需求是24小时不间断的,设备维护、故障抢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等众多功能部门的配合,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极为繁杂。这就要求电力企业的MIS具有高度敏捷性,时时更新联动,能够建立支持企业各部门和各企业的密切联系,确保各个环节运行流畅。
(三)安全、稳定性要求高
电力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比拟的特殊地位,也正是因为这样,电力企业的生产、传输、供应和服务的及时性、可靠性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在某一程度上需要较高的可靠性与保密性。这就要求电力企业MIS的构建必须以稳定、安全、便捷为前提,同时具备功能扩展能力,以适应不断进步的信息化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提升的要求。
(四)行业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电力行业才渐渐地走出垄断面对市场化竞争,每一次变革都会使企业内部、外部的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导致电力企业的MIS的建设无法及时更新达到完善;不同企业、不同部门的管理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都又各自不同的操作模式和习惯,既没有统一的操作要求,也没有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这对电力企业规模化MIS建设带来了信息控制、开发通用、数据及时准确的信息软件的困难。
三、中小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国家电网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的提出,对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的未来战略规划和信息化战略规划,都作出了更新的指导思想,也指明了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朝着深化应用和优化应用的方向进一步迈进,集团化、统一化的发展思路在大型集团型发电企业中全面确立,行业内的两化融合程度势必得到进一步提高。就目前中小供电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实质来看,管理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OA),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以及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等等。
(一)办公自动化系统(OA)
根据中小供电企业点多线长、人员相分散的实际情况,OA系统首先要建立内部通信平台,即内部的邮件系统,以方便企业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并基于安全性、便捷性考虑,应实现有条件限制的与Internet邮件互通。其次是信息的平台,即时电力企业信息,提供交流平台,例如新鲜新闻、信息简报、内容通告等能够在员工之间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再次是工作流程自动化平台,例如公文的收发、审批、处理,以及请示、汇报等流程化工作的自动化处理,以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旨在规范各项工作,提协同工作效率。最后是信息查询平台,通过设定不同用户等级,检索查看不同权限的文档、图片等信息,实现不同层次的文档共享、查阅和使用。与此同时,OA系统还应充分考虑信息集成,具备数据接口功能,能把企业原有的MIS、ERP、财务信息系统等业务系统数据,集成到工作流系统中,使员工能有效获取并处理信息,提升供电企业整体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
(二)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保障供电设备安全和经济可靠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是采用计算机信息及网络通讯技术等,在线为各级电力调度机构和生产运行指挥人员提供系统运行信息、分析决策技术依据和控制手段的数据处理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统计计算、远程操作、报警处理、实时数据监控及分析等。重要环节应采取双机热备,当任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所有运行在该服务器上的数据可以自动完整地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上,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系统需要有健全的权限管理功能,能快速、平稳地自动或人工切除系统本身的故障,故障切除时不能影响系统内其他设备正常运行。调度主控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从全局实现调度自动化的监视和控制,分析电网运行状态,协调各变电所内RTU之间关系,确保整个电力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三)电力营销管理系统
市场竞争形势日益发展,建立完善的创新信息化营销体系是满足不断深化的市场化变革和日益发展的客户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按业务逻辑关系分,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客户服务、营销业务、营销质量管理、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四个层次。客户服务层与客户进行交互并为客户提供直接的服务,主要通过规范服务标准,提供优质服务,共享服务资源,提供多种项目服务,如:故障抢修,信息咨询,用电业务查询,投诉、举报、建议,电费催缴等。营销业务层是客户服务层的支持层,对系统内的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和处理,主要进行各类供电服务事务地处理,保证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有序地在各业务部门之间流通。同时负责向客户服务层实时提供客户的用电信息,如:业务受理,电费抄、核,电费计算,帐务管理、线损管理、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等。营销质量管理层通过工作流程平台,监控各部门工作状况,提供监督手段,实时考核绩效,如:营销业务的稽查、各项营销指标的统计等。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是为营销决策提供依据的综合信息分析和处理中心,主要向管理人员和领导者提供营业管理功能,主要从市场分析、客户分析、市场预测、需求侧管理四个方面分析电力营销工作的经营状况和政策实施效果,进而预测供电市场需求。
目前供电企业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存有不足,已经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与竞争力的提高,企业需要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实现信息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同样需要专门的机构来推进和企业各个部门的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化推进组织体系,推动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是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满成.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经营管理.2006(4)
引言
在当今这个运输和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时代,物流和网络已经成为了人类日常生活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网络下单购物,由相关物流企业将商品运送到指定地点。而购物的种类繁多,家具电器、生鲜果品无一不包,这就对物流的速度和安全有了很高的要求。
1物流企业现状
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多样混杂,如顺丰、邮政、百世等等。部分电商更拥有自己的独立物流部门,如京东、当当等。无论是哪一种物流,其信息的管理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物流信息的管理和现代通信技术是当代物流企业的核心环节,从接单到派送没有个阶段都包含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正确和及时传送给用户是物流公司中信息管理的重要目标。所以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构建一个安全、准确并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化处理方式来完成业务的高效运作,可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自身竞争力。
2信息系统的设计
2.1系统需求
物流工作运转流程需要按照货物的流动来实时更新系统中数据信息。如顾客下单后订单的生成,到达中转站后包裹的分流,到达目标城市后的配送站的分配,以及后期快递员的分配,如有需要更可对快递员进行定位,并实时传送至系统网站,从而满足收件和寄件客户的实时查询的需求。同时也方便公司对物流系统的更好的监督。对于当包裹出现问题时,有效的数据记录也是问题查找的重要依据之一。
2.2系统模块
该物流信息系统主要面对物流公司和下单客户双方,所以该系统的主要分为三个子系统:(1)客户系统。客户系统主要具有用户的订单生成,信息查询,付费等基本功能。具体模块主要包括:接受订单模块、查询模块、基本费用结算模块。(2)仓储系统。仓储系统主要面向物流企业的各个中转站和派送点,用于操作员对包裹的收入,及对应订单号的系统录入,生成物流信息。同时完成对收单员的货款汇总。具体模块主要包括:收件模块、查询模块、运输任务调度管理模块、财务模块、汇总模块。(3)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完成对系统的整体维护,和对整体系统物流的监督及财务等相关数据的汇总。具体模块主要包括:权限设置模块、查询模块。
3物流企业网站及APP的建立
2产品包装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包装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遵循信息系统开发原则进行,如创新原则、整体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产品描述、包装说明以及客户资料等基础数据的编码上要遵循这些原则;系统设计按照自顶向下规划和自底向上设计的结构化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C#、等开发工具,在SQLServer数据库支持下,建立基于B/S模式的企业内部Web平台,在Web平台上进行包装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该系统可供财务、销售、仓储以及客户在企业内部Intranet上使用。
2.1功能设计
包装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客户档案建立、包装的发出、回收和统计查询等功能,还应该能对包装押金和信用进行管理。在此,以某国际品牌生产厂的瓶箱包装管理信息系统为例,说明系统的功能。该包装管理信息系统由系统管理、客户管理、包装设置、包装业务和报表输出5大部分组成:
(1)系统管理主要完成系统的用户管理、产品设定、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以及打印机设置等。系统按照岗位即角色对用户进行授权,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可监控;系统对公司、产品和仓库进行设定,完成系统初始化工作;系统数据还可进行年、月、周和日备份,并进行数据恢复工作。
(2)客户管理模块可完成客户的开户、销户、信息变更和统计查询等任务,进行客户资料的基本管理,还能根据销售分析的要求,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这样有助于将包装管理与销售订单处理、财务分析等结合,形成几大系统的有机整合,事实证明对客户进行分类后,包装管理更容易,销售分析更有效,财务结算更方便。
(3)包装设置是为包装业务管理做准备,对包装的类别进行设定有助于仓库安排库位,系统还可以对包装进行增补、作废和变更处理,为后面的包装业务处理打下基础。
(4)包装业务管理(如图1所示)是系统的主要功能,主要完成对客户包装进行借用、抵押的发出操作和回收工作,并且具备对包装单据的冲红作废能力。如瓶箱处理比较复杂,系统需要时刻跟踪瓶箱的借用情况,每天客户所持瓶箱信用状况(借用数量)都在变化,所以企业每天营业结束时都要进行客户瓶箱的结算,以便计算出客户第二天瓶箱可借用数。除了这些基本的业务操作之外,其还应该具备瓶箱单据的查询功能,如押金单、借据、回收单和可借用数、已使用数的查询等。
(5)报表输出是包装业务管理的延伸,需要打印瓶箱发出、回收业务票据,还有一些统计分析报表,这些报表不仅物流仓储、市场营销部门要看,财务部和公司领导也需要查看,以便掌握客户和公司的销售和包装状况,为公司业务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2.2数据库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数据库,数据库的设计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来确定,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还要考虑未来3-5年的需求,能根据环境和业务流程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改变。在数据库系统中,SQLServer数据库由于与微软软件的无缝结合、价格低,得到很多企业的选用。本文以SQLServer数据库为例,说明相关数据表的设计。包装管理系统需要多个数据表,主要有:
(1)客户基本情况表。客户基本情况表储存的是客户开户、建立客户档案的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客户的基本状况,是包装管理系统建立客户档案的基础,在实际过程中,可与产品销售系统共享同一客户数据。在该数据表中,对客户进行了销售区域的划定,这种划分根据公司业务管理要求设定,满足按区域进行的销售分析要求。
(2)包装种类表。包装种类表用于对包装进行品牌、规格和单价等的说明,相当于建立包装档案,其中字段“每箱玻璃瓶数”用于表示每箱的瓶数,该字段在瓶箱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瓶箱数量的转换,非常有用。
(3)包装发出表。包装发出表记录包装借用和包装押出的数量、单价、金额等重要信息,其中的付款方式为“借用”和“现金”,用于区分该单据的种类;回收单号是当回收包装时,记录在原客户借据或押金单上的信息。
(4)包装回收表。包装回收表记录包装回收的数量、发出的单价、回收的金额等重要信息,回收方式对应发出方式,为“借用”和“现金”,用于区分回收业务的种类;发出单号是当回收包装时,记录在回收单据上的原客户借据或押金单上的号码。发出单号与回收单号的关联使得对包装和包装单据的跟踪变得方便和容易。
(5)包装结算表。客户包装结算表用于记录每天进行包装结算的结果,主要通过对发出单据和回收单据的计算得到每个客户从公司借出包装和退回包装的数量,通过这2个数据可以确定客户的级别;还可以得到客户“借用”和“押金”方式下在手中没有退回的包装数量和金额以及可借用包装数量,利用可借用包装数量实现对客户包装信用的控制,这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最重要的作用,它能避免人工错误,防止出现“人情”包装。
3包装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流程
在包装管理信息系统5大功能中,包装业务管理是包装系统的核心,其它4大功能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进行设计的,为包装业务管理提供配套支持。在包装业务管理中,包装发出和包装回收是其中心模块,发挥着包装管理的关键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以现代企业的运营特点和运营模式为依据,以现代IT技术为手段,对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进行有效管理,作为核心的数据资源是决定管理信息系统适应企业管理发展和创新需要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面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件化信息资源的需求、设计及其应用,为面向Internet时代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数据资源的解决方案,从而从长远的角度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组件化数据库的需求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达到变化和发展目的的手段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渐进的方式,通过对原有系统的升级、改造与整合,使系统能够适应发展的需要;另一种是革命性的,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管理模式,重新设计系统。
当组织没有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原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已经完全不能适应需求时,需要进行彻底的变革,需要进行完全彻底的整体规划,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对系统进行设计。然而,在大部分情况下,组织需要保护原有的投资,需要充分利用己有的各种资源,需要在原有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中进行持续的改进,这时,管理信息系统的演化需要通过整合与扩展来完成。例如,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向电子商务的整合与扩展就是按渐进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
(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需求
在组件方法的研究中,较多的研究是在开发过程、建模等方面,一直较少讨论组件与数据库关系、组件方法中的数据库设计问题。但数据库作为整个应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个完备的、完善的软件开发方法所必须具有的。传统的数据库设计是面向整个应用业务,在传统方法中将应用软件系统分为业务逻辑的开发和数据库设计两个平行方向,业务逻辑的任何模块都能无约束地访问数据库,如果业务逻辑是组件化的,则这种访问严重约束了组件的自治能力,而组件的自治能力要求直接与组件关联的一切都应该是组件的一部分。
(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与扩展的需求
扩展与整合必须充分考虑对原有信息资源和原有投资的保护,以提高用户的投资效益。信息资源是组织的宝贵财富,也是信息系统价值的体现。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设备的价值越来越小,但信息资源的价值却越来越高。保护信息资源既是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的一个理由,也是其实现过程中所必须达到的一个目标,保护信息资源不仅仅是将历史数据完整地迁移到新的系统中,而且还要确保这些历史数据适应新的应用。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包含了信息资源系统整合与应用软件整合,往往伴随有系统的重构,在这种情况下,支撑系统的环境往往没有变化,由于客户业务流程的变化等因素,需要系统功能和信息资源存储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就产生系统整合的需求,这个过程中往往伴随有数据库结构的改变和应用软件程序的修改。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扩展是指系统内部没有需求的变化和支撑系统环境的变化,系统需要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或功能集成,与其他系统一起构成更大的系统,将这种过程称为系统扩展。企业的扩展性升级与整合是包括系统扩展和应用软件系统的整合,企业原有信息系统并非是按组件方法开发的,但可以实施组件化的包装,尽管包装了的原有信息系统仍不一定是组件。对原有信息系统需扩展的业务按组件方法开发成一个组件,并按组件方法将组件化包装的原有信息系统与扩展业务的组件合成为一个新的、更大的系统。组件化包装原有信息系统,就是根据扩展业务与原有信息系统的业务关联开发出基于原有信息系统的连接组件,原有信息系统作为该类组件的插座,通过该类组件实现原有信息系统实现与扩展业务系统的功能和数据的集成与整合。
面向企业信息管理的组件数据完备性
组件化应用软件的外部信息资源来源分为三类:个别数据、数据文件、数据库。本文只讨论数据库中的数据。组件的数据完备性含义:是指组件作为一种高度自治的软件,在独立和部署,以及协同性合成是建立在一个统一的数据上,它确定对数据全部操作需求,确定了数据的边界,边界中的数据完全满足组件对数据的要求。
若仅是应用系统业务逻辑组件化,组件仍是直接连接数据库,组件的重用性、可替换性将大大降低,组件之间通过数据库的关联耦合增大。在某粒度层次上的组件建立数据库表单集合,要在两个方向上符合组件开发的要求,即这种粒度应保证组件对表单集的完整性、安全性、并发性、事务性的管理,另一方面又要保证组件的重用性和可替换性。该粒度组件应为面向业务的组件,因为系统的数据都是具有业务性的。比面向业务的组件更小粒度的组件,由于不是面向业务的,其数据不具有业务性,而无法明确数据边界,得以实现组件的数据完备。比面向业务的组件更大粒度的组件,则是基于数据库而回归传统。面向业务的组件是具有高度自治能力的组件,定义数据库是该组件的一部分,面向业务的组件贯穿于从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测试、部署整个开发生命周期,因此,面向业务的数据库设计具有业务上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面向业务的组件的内部组件和外部组件,通过该面向业务的组件中的数据库管理组件实现与数据库连接和操作。在设计阶段,按业务设计出数据库表单集,面向业务的组件合成应用系统时,面向业务的组件所对应的数据库表单集在运行时也相应合成一个单一物理的数据库。将符合上述要求的数据库表单集称为组件化表单集。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件化数据库设计与应用
(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件化数据库设计
要解决和实现组件化的数据库设计,就是要实现组件化表单集。在设计阶段,以面向业务组件来设计组件化表单集,组件可以是对象也可以是函数集合,若面向业务组件为函数集合,则将具有功能性的面向业务组件与组件化表单集分别进行设计;若面向业务组件为对象集合,则按照对象模型与关系型数据库的映射来设计组件化表单集,而对象模型到关系型数据库的映射主要困难是对象继承关系的转换,这种继承关系的转换有三种方式来实现。分别独立地设计对象模型和关系模型,还能更大地提高系统的性能和伸缩性。
组件化表单集要在两个层面上规范化,在单个组件化表单集内规范化;在组件化表单集之间规范化。由于是以单个组件化表单集内规范化为基础,在组件化表单集之间存在着数据重复性较高的冗余问题,这是组件化表单集设计所付出的代价,应严格控制,组件化表单集之间的表单重复应用不同名称加以区别。
作为应用系统需要有数据库的支撑,并且作为解决具有数据库支撑的组件化应用系统方法是:一方面对数据库组件化设计;另一方面对面向业务组件划分层次,在资源层上建立一个数据库管理组件为整个业务提供数据库的数据服务接口,它是一个面向业务组件中唯一与数据库连接的组件。在数据库管理组件中嵌入SQL访问,实现数据库到面向业务组件的映射,数据库管理组件隐蔽了面向业务组件中的其它组件对数据库的访问,它负责数据的存取,并提供了数据的存取接口。
数据库管理组件实现了数据存取与数据使用分离,具有较高的重用性。在组件化的数据库设计方法中,对具有一对多关系的实体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表时,与传统方法一样可生成两个表,这两个表根据对应实体所属的业务归属于相应的组件化表单集。对具有多对多关系的实体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表时,生成三个表即两个实体对应表和一个实体之间的多对多关系对应表,两个实体对应表根据对应实体所属的业务归属于相应的组件化表单集,若这两个实体属于同一个业务,则实体之间的多对多关系对应表也归属于该业务的组件化表单集;若这两个实体属于不同的业务,则实体之间的多对多关系对应表归属于协作组件的组件化表单集。
(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件化数据完整性管理
在组件方法中,组件要具有高度的自治,就需由组件去管理数据库数据完整性,而不是由DBMS去管理数据库数据完整性。对关系型的数据库,组件要实现参照完整性,则一个面向业务组件中的组件所使用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跨组件化表单集的,那么该组件可通过自己的面向业务组件中的数据库管理组件进行连接,要注意的是表单外码的连接不能采用DBMS的连接,这里的表单外码只是逻缉意义上的而非物理的,数据库管理组件通过表单外码检索出外部组件化表单集中的数据。
由于表单外码作为数据库管理组件的接口中的一部分,使用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由于使用组件化表单集之间数据时,表单外码的连接不能采用DBMS的连接,而只能采用数据库管理组件进行连接,确保了面向业务组件的数据完备和数据库的组件化,而且保证了系统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的触发器主要作用就是能够实现由主码和外码所不能保证的、复杂的参照完整性和数据的一致性。组件化的数据库设计时,数据库的触发器可嵌入到数据库管理组件中,考虑到面向业务组件的组件化表单集可能是分布的、由不同的DBMS管理的,不同的数据库它的触发器也不同,若仍将数据库的触发器嵌入到数据库管理组件中,则组件的可重用性、可替换性将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应避免使用数据库的触发器。
结论
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进行组件化分析与设计,增加软件的复杂度、增加了软件开发的前期投入,且有一定的数据冗余度等问题。但组件化的应用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变得简单和容易,而组件又有高重用性、可替换性,从长远的角度是降低了软件成本和企业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姚家奕主编.管理信息系统[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甄镭.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策略方法技巧.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二、“小”员工也会扮演“大”角色——各类培训少不了
入职之后,要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员工修养,培养责任担当意识、保密意识等。形式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小组培训、分散培训等,以丰富通信企业员工知识体系。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有物业管理知识、礼仪知识,更要注重国家保密法律法规教育、企业商业秘密管理教育等常识性教育,在遵守物业管理规范的前提下,注重通信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国家秘密保护,这也是提高员工自身素质的一项重要课题。社会上个别企业物业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由于培训不到位、保密意识淡漠、入职辞职随意带来隐患的案例举不胜举,值得深思。2018年10月11日上午,重庆市某小区业主群炸锅了!众多业主在短时间内收到200多条短信,短信来自于一家“佰”字开头的催收公司,无一例外,全部都是让物业公司刚离职的唐某还钱。后来得知,唐某在安装贷款公司的App时,被贷款公司要求获得访问她手机通讯录和通话记录的权限,她竟然一点防范意识都没有……物业员工作为一个窗口,代表的是物业形象,虽身处小员工的位置,却不同程度地扮演大角色的使命。一个小小的物业管理员,如果接受过保密教育,怎会如此狼狈?因此,只有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员工的小角色才能担当起大使命,才能让服务登上新台阶。
工业企业面对当下日益竞争的激烈,合同管理也必须要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够有效的应对一些危机,因此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有利于提高合同管理的科学性。面对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我,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不仅能够为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注入新的活力,而且有效地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性,有效的规避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业企业合同管理走向正规化的轨道,从而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新信息时代到来之后,采用信息科技能够使得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解决传统的合同管理的漏洞,实现工业企业合同管理新的飞跃。
其次,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企业纷纷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采用了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了管理的水平,才能够使得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从而实现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轨道,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是适应当下企业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够改变传统的合同管理方式,能从繁重的合同管理中解放出来,促进合同管理更加有序、规范、科学。
最后,加强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确保合同的安全不被泄露,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之间恶性竞争越来越明显,企业的合同涉及到很多的机密,一旦泄露,就会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只有加强了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够有效的防止信息的泄露,同时确保合同的安全,这样就能维护到企业的重要信息不被窃取,从而有效的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加强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维护企业经济利益有重要的作用。
二、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问题
首先,合同管理存在着不合规不合法的现象。由于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采用传统人工维护的方式,在合同的草拟及签订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现代社会的需求严重脱钩,这样一方面导致了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落后,而且很有可能导致合同管理出现问题,尤其是违背法律的相关规定,这样就会导致合同管理失去效应,导致合同失效,从而损失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不利于维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不利于建立合作的模式。
其次,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低,导致了信息化的水平比较差。由于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具备合同管理的能力、操作的能力,但是当下在工业企业中,合同管理的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培训,或者是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使得在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技术水平比较差,无法采用现代化信息设备,使得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不能够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求,也不利于工业合同管理的有序、合法、正常进行。所以说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合同管理的水平和现代化信息化的水平。
最后,合同文件内容不完整、不规范,影响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中,由于建设工程施工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期间会受到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等的影响,合同的实施过程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这样就会使得合同在后期的费用往往会增大。需求企业盲目的追求快速签约,对合同谈判过程中讨论的内容和范围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合同附件,不重视合同的草签,对工程价格条款、工期和维修,合同中需要完善的条款,如违约金和工程提前资金的规定不明确,这种合同订立过程中不严谨,责、权、利划分不清楚,本身就存在缺陷,在今后工程在实施过程容易产生合同纠纷、经济损失等现象。
三、提高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举措
为了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必须要采取有效的举措,因此,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有效的探索。
首先,加强培训,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必须要加强培训,通过参观考察或者是在校继续深造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技能,使得他们能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进行合同的管理和维护,并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高工?I合同的管理方式,能够维护合同的合规合法性,而且能够保障合同管理,能够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工业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所以,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必须要通过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另外,合同管理人员也必须要熟悉本企业的业务,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制定合理的、全面的、科学的合同,仔细按照规程进行合同的签订。
一、系统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国家货物运输市场的放开,各物流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是每家物流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计算机管理水平还很低。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采用计算机管理业务、财务、生产流程等诸多环节成为物流企业的必然趋势。
从该系统可以看出,它所提供的信息快而准确,能够快速查询和分析,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二、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国内,物流企业原有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形势的新发展,为实现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变,树立企业形象,必须应用微机辅助管理,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对车辆运行实行动态监控,实现企业管理上档次、上水平。物流企业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物流企业与主管部门保持同步、适应市场形势,与时俱进、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车辆管理软件已被部分物流企业所采用。但是从应用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是这些软件缺乏针对性,而且软件开发人员的知识水平、素质结构参差不齐,往往与物流企业车辆管理业务相脱节。
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管理软件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间,应用前景广阔。物流企业急需既具备车辆管理知识又懂软件开发的人才,针对企业管理现状开发出一套专业水平高、技术先进、针对性强的车辆管理软件。
三、物流企业车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及程序说明
1.系统主要设计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该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共分为5大部分,即(1)企业资源管理:人员、车辆、外挂车辆、外挂车队管理等。(2)业务管理:业务管理,作业单登记,费用登记,车辆保养、维修、事故等的登记。(3)财务管理:人员借/还款登记,客户还款登记,现金日记等。(4)查询统计:费用、油站油费、车辆耗油量统计,客户运费及还款记录查询,货物计量统计,司机出车明细查询,维修工维修明细查询,装卸工随车明细查询,职员工资统计,出车收入统计,车辆年季月度核算,仓库物品查询,股东分红,外挂车辆单车收入统计,在途货物查询、吨公里统计等。(5)提醒分析:保养、年审、季审、保险、养路费、车船税、营运费、驾驶证、员工生日、客户欠款、客户拜访提醒等。
数据库设计:根据物流企业的车辆信息情况,具有针对性本企业的车辆信息数据库,数据库项目齐全,录入方便,操作简单。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包括主程序界面设计、菜单设计、登录窗口设计、车辆管理设计、企业资源管理设计、业务管理设计、财务管理设计和系统维护等。
网络设计:根据用户需求,本系统为多用户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容量大,功能强。该系统能够实现多用户登录、网络化管理。
2.系统的研究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根据物流企业的业务现状,按照功能划分为5大模块,各模块间相互独立。
数据库设计。在对数据库的操作中用的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语言,SQL语言有着非常突出的优点,主要是:①非过程化语言;②统一的语言;③是所有关系数据库的公共语言非过程化语言。
总体设计。采用PowerBuilder语言设计,传统开发工具考虑的是程序流,开发思路是“流控制”。而PowerBuilder考虑的是对象,开发思路是“事件驱动”,即事件驱动程序执行。
四、本系统的地位及前景展望
该系统在整体设计全部完成之后,首先在有关运输企业客运部门应用,效果良好后,逐步在市其他客运公司乃至国内其他相关部门推广。该系统研发成功后,可部分替代市场上价格较贵的车辆管理软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作者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汽车工程系
参考文献:
[1] 覃征等.网络企业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5-20.
[2] 颜佑启.物流系统规划[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10-27.
[3] 安志元, 陈刚.基于Web的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教程,2004,213: 70-72.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Vehicle MIS of Goods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
Duan Xing-hua,Zhang Quan-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