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行业现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31 16:38: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景观设计行业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景观设计行业现状

篇(1)

桥梁设计是建筑工程学与艺术完美契合的一种高度体现,桥梁景观设计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的桥梁景观设计技术的发展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大众的关注,但仍然存在许多专业技术上的缺陷需继续深入研究,例如桥梁景观设计的研究领域相对狭窄、视野不够开阔、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这些都与日益发展的城市建设不相适应,因此相关设计人员要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扭转这种尴尬的不协调局面。

1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

1.1没有足够重视桥梁景观设计工作

桥梁景观设计工作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大多数人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较有影响力的桥梁景观建筑仅仅是桥梁结构工程师们的功劳,而非设计者和施工者的杰作,因此设计者对桥梁景观的设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每一座景观桥梁的成功修建都离不开所有参与者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所有人的团结协作和共同的智慧创作才能造就一座完美景观桥梁的落成。因此应当转变不重视景观桥梁设计工作的态度,将设计工作进行到底,落到实处[1]。

1.2桥梁景观设计欠缺整体考虑

许多人认为景观桥梁的修建仅仅是将一些装饰物添加到桥梁之中,是建筑完工之后的后期制作,与之前的桥梁设计毫无关联,这是建筑设计中的一大误区。所有的建筑作品的完成都应该是浑然一体的,所有的建筑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不能脱离景观桥梁的整体建筑风格和方案去单独探讨某一环节的设计,这样会使整个景观桥梁的建筑不和谐,极易产生违和感,应当在方案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与融合。

1.3桥梁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应用不足[2]

由于桥梁景观设计行业在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现在还处于发展中阶段,许多技术和设计方案并不完善。对桥梁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应用不足,使得一些设计技术不能灵活和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这对景观桥梁设计者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要求,更是给予殷切厚望。

1.4建筑工程学与艺术融合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于景观桥梁的建筑外观也更加重视。设计者们不应该仅仅注重景观桥梁的实用价值,而忽略它的观赏价值。例如,许多景观桥梁的照明设计大多仅限于考虑它的照明功能,只追求实用价值,桥梁全部照亮就达到目的。完全没有考虑它的艺术设计价值,这样会使景观桥梁的艺术性大打折扣,缺乏景观桥梁的艺术表达和其自身魅力,以及充分表达桥梁空间和时间的延伸。

2桥梁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1高度重视桥梁美学和景观设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国内外的城市桥梁得到空前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景观桥梁的艺术设计,并将景观桥梁的发展与城市环境保护相结合,使桥梁建设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从而达到人文景观与环境景观的完美结合。景观桥梁的建成将变成所在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连接江河湖海的重要纽带[3]。

2.2引进国外桥梁景观设计新理念

我国在桥梁景观设计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要虚心接受和学习国外桥梁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新兴技术以及研究成果。例如,国外桥梁景观设计专家指出,景观桥梁的建设不应仅考虑外观设计,也不应只注重桥梁功能而忽视它的外在美,要集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于一身,综合考虑景观桥梁的整体价值,即桥梁最终应由功能和外观共同决定其形式,将结构力学与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更加完美的景观桥梁形体。

2.3桥梁景观设计者会越来越多

随着城市景观桥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政府对景观桥梁的建设投入会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事景观桥梁的建设工作。科研院所和高校也会加大有关桥梁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加强桥梁景观设计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从高校毕业后的学生将会成为主要的专业人才输出形式,因此,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桥梁景观设计工作。

2.4桥梁夜景观设计会越来越成熟

当人们在茶余饭后进行散步时,会观赏到景观桥梁的夜景如此之美,同时也会疑惑:为什么桥梁夜景观和普通的桥梁交通照明有天壤之别呢?其实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前者将桥梁交通照明与桥梁艺术进行有机结合,它是根据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改变的,从而对城市景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有了更高的要求。

2.5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

新兴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将带动整个桥梁景观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将会更加广泛的应用于桥梁建筑工程之中,特别是新材料在桥梁建筑中的应用,必然会促进我国桥梁景观建筑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桥梁景观的设计越来越成熟。很多景观设计者积极继承前人的优秀设计理念,吸收优秀设计产品,不断融合当代文化,与当今社会发展大趋势相融合,表现的更加有内涵。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出,桥梁景观设计行业得到了更大的进步,综合品质的提高,必然会推动整个桥梁景观设计行业的大发展。

作者:付佳佳 高莉莉 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因为过于的追求规范园林景观,所以忽略了野趣横生的自然特色。如出一辙的园林景观,让人感受不到地域景观和自然文化之美。

1 . 1 市场管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

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只有在一个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才能使那些技术精湛思维敏捷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才能使他们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才能给他们提供崭露头角的舞台。事实上,由于景观产品可塑性空间较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因此,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各种优惠政策占据市场,景观作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规范行业管理,完善竞争机制,营造出“作品”、出“精品”的氛围,走规范化、市场化之路,完善竞争机制,使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1 . 2 盲目追求“档次”忽视绿化环境效益

园林绿化是对社会环境资本的投入,追求“档次”便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支出。决策者往往不考虑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盲目追求“档次”,没有处理好绿化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园林行业应从法制和管理上推行园林环境效益的评价、计量,以便比较具体地反映绿化的经济效益,促进园林事业的持续发展。

1 . 3 注重园林景观建设, 轻视养护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园林景观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只有科学地管理与精心地养护,园林景观才能逐渐达到完美的效果。然而,在我国“重建轻养”的现象司空见惯,令人痛心的是投入了上亿元的园林景观建设,却因为缺少日常养护,使得辉煌一时的国际或国内难以维持“一流”的水平,发挥不出同样的效益。重视园林养护管理已成当务之急。

1 . 4 园林景观建设缺失人文关怀

园林景观设计师常常忽略园林景观的功能却片面强调形式上的美,不考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心里需求。设计师应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景观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等情况,建设停车场、运动场、游乐场,供老年、儿童休、青年闲娱乐,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人与人的沟通。

1 . 5 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 产生“特色危机”

决策者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迎合业主的思路,没有设计属于自己的园林作品,比比皆是的雷同景观作品,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设计师应插上信息时代的翅膀,极大地开阔的视野,综合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关注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打造属于自己品牌的园林作品。

2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2 . 1 倡导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

生态理念已成为园林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设计理念,因为他符合久居空气污染的城市的人们企盼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的愿望。西蒙兹也曾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这就告诉我们: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的园林设计成为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因为其创造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而备受当代社会的认可。在这个返朴归真成为时尚的年代里,不久的将来生态园林又将是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应注重将生态科学技术和景观美学原则相结合,创造出在尊重自然基础之上的完美景观作品。生态设计应是所有的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强调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例如,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循环使用材料,最大限度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能耗,极尽可能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竭尽全力保留当地传统文化特点,突出乡土气息。再如,一些景观设计项目,不仅能够通过雨水利用,解决大部分的景观用水,有的甚至能够完全自给自足,从而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

2 . 2 倡导基于多元宽容精神的景观设计

在部分地区中,每个景观元素彼此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征相结合,构成人们所观察到的景观类型。对海外而言要能弘扬出中国特色,而对国内而言要弘扬出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但对本地而言则要弘扬出自我特色。因此,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能够积极的研究民族化、乡土化、个性化等方面的问题。

2 . 3 挖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

风景园林师首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设计,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进而将凝聚民族智慧的资源得以传承并转化成在当代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

篇(3)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和科技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随之人们对美的精神需求也更加迫切。艺术与文学绽放出迷人的光彩,人们的审美趣味愈加倾向于人性化。在这种背景下,景观设计逐渐成为现代装修行业的代表,受到了消费市场的追捧。景观设计适用于大空间如广场、公园等的设计,涉及对材质、软装以及色彩等方面的规划,从而使景观更加宜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带给人们心灵的抚慰。景观设计要考虑人的需要,将以人为本贯彻到整个设计理念中,涉及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从多方面满足受众的需要。景观设计行业热度的提升,促进了对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旨在培养专业的景观设计人才,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品位,并使其掌握景观设计流程与具体的设计操作方式。如何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质量,进一步拓展其课程建设的创新维度,使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更多的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各国都在大力推动本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未来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标准下,部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念仍然相对滞后,需要根据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进行一定调整。以往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念更倾向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观念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囿于对书本知识的被动学习,而缺乏结合实际工程的具体理解;同时,测试体系围绕测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难以考查学生的具体设计能力。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消费市场的审美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仍然遵循旧有的艺术审美价值理念,未能将新的审美体系纳入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难以迎合时代的需要、满足消费市场的审美需求。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念的落后,影响了高校对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专业人才进入社会后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的能力发挥,难以让学生充分发掘自身潜能设计出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景观设计作品。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念与当前人才培养需要、设计风格需要之间的不一致,阻碍了景观设计人才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2.教学设备有待更新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艺术设计教育打开了更为宽广的维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软件操作能力,并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具有边缘化和多元性的特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教学设备的要求更高。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介入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令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投影、计算机等设备,学习专业涉及的软件操作,有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讲授的专业内容。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学设备难以保障实际教学的需求,计算机设备老化、实践操作设备陈旧等问题突出,一些教学设备形同虚设,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跨学科领域的特殊性,学生要学习更多相关专业的知识,以满足日后的实际工作需要,如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甚至还有建筑手绘、3D建模等专业知识。因此,对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设备的强化不应仅限于设备的组建,而应该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领域作为一个整体,构建包含各领域相应设备的工作室,从而真正满足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需要。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设备建设中,部分学校难以实现工作室制的一体化设备构建,更谈不上对系统性硬件设备的整体维护,很难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优化策略

1.转变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被动学习专业知识,教师本位的思想成为教学的主导。在国家教育教学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当下,素质教育理念得到广泛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教学宗旨。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固有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陈旧思想,而是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转变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营造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接纳和吸收专业知识。以往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更为侧重,课程检验方式多为检测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试卷测试,难以考查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景观设计要求学习者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具有应对实际设计项目的能力,同时具备相当的审美能力。因此,以往的授课与测验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全方位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改革景观设计课程测验方式,从单纯的理论测试转变为项目操作测试,真正让学生能够通过测试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并在一次次测试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2.与市场挂钩,理论结合实践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艰巨任务,是输送具有综合专业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端口。高校对社会与国家的人才输送,决定着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发展。走向社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生力军。因此,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应该遵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备相当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在企业进行新的培训后才能真正投入实际工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与社会项目挂钩,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设计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综合专业能力。高校可以考虑构建景观设计工作室模式,让学生自主分组,参与到工作室中,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参与社会项目或相关的专业比赛,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在参与社会项目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消费市场对景观设计的审美需求,并在实践中学习项目设计流程;另一方面,在工作室的项目小组结构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在团结协作中体会步入社会后的实际工作情况,从而提早锻炼自身的社交与专业素养。

3.提升教师能力,转变传统思维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心理,从而影响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与学习心态。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同样受到这种新的信息传输与接受方式的影响。信息时代为人们带来的知识共享的便利,使人们不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深入探究知识的内涵。相较于以往,学生能够接触的信息更为广泛,思想更加活跃,但相对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研究。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就需要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首先,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并提升专业素养。一方面,知识面的拓宽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生成为朋友,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在与学生共同推进课程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新想法、新观念,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深入发掘景观设计的内涵,并不断吸纳新的景观设计精髓,以扩展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并在景观设计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思路,拓展学生的设计维度,担当起课堂引导者的角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深度。

结语

景观设计行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企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巨大需求。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决定着我国景观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创新改革刻不容缓。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难以满足时展的需要和国家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未能形成较为系统的具有完备硬件设施的工作室模式,等等。因此,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进行适当优化,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同时,改革测试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校与市场项目的结合,促进学生尽早实践,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并扩大教师的知识面,强化其知识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景观设计课程的优化,提升了景观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我国景观设计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助益。

参考文献:

[1]李洁,刘捷.批判性教学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探索.时代教育,2014(11).

[2]申迎迎.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1).

[3]黄艺.谈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教学探索.现代装饰(理论),2013(1).

[4]夏远,党亮元.浅谈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尺度观念的培养.美术教育研究,2013(10).

[5]华琴.基于体验和感知为主导的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探究.现代装饰(理论),2013(10).

[6]张雪.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读书文摘,2016(24).

篇(4)

当今景观设计类应用软件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与此专业及行业紧密契合的专业教材。景观设计软件只是方案表达工具,景观设计软件教学不能脱离相关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景观设计软件教学过程中要涉及到构成要素、设计要素、CAD绘图基础、生态学基础等课程群专业基础知识。一方面,现有设计软件教材多为面向高职高专层次的设计软件培训教材,教材多为文字介绍居多、辅以少量图片作为辅助理解的理论型书籍。同时,现有设计软件教材多为面向平面设计等艺术类专业,针对景观设计行业相关本科专业的教材较少。另一方面,由于书籍编写及出版需要一定时间周期,而设计软件版本及功能更新较快,这使得教材出版后的部分案例及其实现方法与当今景观设计行业的主流实现方法不同或存在较大差异,造成课程教学实践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48.4%的学生对教材内容与景观设计行业的契合度以及教材时效性不满意。

(二)教学模式陈旧且没有体现景观设计行业特点

一方面,当前景观设计类应用软件课程教授主要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讲解软件功能模块并逐项过关的陈旧教学模式。教学中多是设计名词的解释、指令的罗列、操作功能的介绍,把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性软件拆成一条条孤独的功能和命令。另一方面,多数任课教师基本是沿用传统建筑类工程制图软件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中从基本命令讲授到工程图纸的绘制,这与建筑施工类或其他专业类似涉及AutoCAD与Sketchup的教学出现了雷同,没有与当今景观设计行业的特点紧密联系起来,后期在景观设计行业内就业不能很好地衔接,同时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46.2%的学生认为学习时具有一定盲目性,对所学软件功能如何在景观设计行业使用不太明确。

(三)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不明显

任何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着原理性和实践性两种知识结构,原理性知识表达了某种研究和探索的结果,实践性知识则反映了知识获得与验证的过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换。以往的景观设计软件教学节奏缓慢,重点部分难以突出,同时缺乏与当今景观设计行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的综合实践案例,学生的软件设计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景观设计专业属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虽然学生可以按照教程或者教师的演示,一步一步在计算机上画出书中所叙述对象,但在没有教师指导和教材的情况下,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往往无从入手。这就造成了学生一听就懂、一用就忘的现象,教学过程中没有明显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

(四)课程考核权重及方式尚需完善

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课程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一个学生对设计软件的实际掌握水平,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机械地把以往普通课程的考核方式照搬到设计类软件课程考核中会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学习积极性。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56.2%的学生认为,虽然课程结束后的考试成绩比较理想,但自己对软件的掌握程度尚不满意。

二、景观设计类应用软件课程的教学改进策略

以围绕实际景观设计案例项目为中心,推行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改革,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切实提高学生景观设计软件水平。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构建主义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先提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倡导以“学”为中心,围绕“实际案例项目”组织教学。学生在完成以项目为单位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既提高了相关软件技能,又熟悉了行业项目的工作流程,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一)编制适合景观设计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学习教材

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对教材的时效性和教材章节内容安排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编制符合景观设计行业人员工作能力要求的教材或者实践指导材料,尽可能缩短教材编写与出版周期,让教学材料涉及的内容更贴近行业需求,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对其进一步自学和工作就业起到积极作用。适合景观设计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自编教材需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同时具备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经历的教师编写。自编教材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选择景观设计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项目,尽可能准确合理地对课程主次内容的篇幅进行安排。在完成相关理论文字表述的基础上大量融入实际项目图片与软件操作关键步骤截图,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授课内容。同时在自编教材中编著重难点提示,让学生了解完成项目时需要掌握的其他相关课程群的内容,将多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致,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

(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围绕实际案例项目开展

摒弃以往软件功能模块逐项讲解过关的陈旧教学模式,将专业理论知识讲授融和于实际景观设计案例项目中。邀请景观设计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职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保教学项目的选择与设计既突出景观设计专业属性,又符合当今景观设计行业相关职位需求。课程授课教师需有景观设计行业实际项目开发经历与经验,课程授课过程体现实际项目开发流程。对于教学过程中提出的案例项目,教师前期先不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只对项目内容作简要介绍,重点在于要让学生自己充分思考与讨论,独立或几个人协同提出技术解决方案。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给予相应指导或纠正,以此让学生掌握完成相关完整案例项目的流程与方法,减少学生学习软件课程过程中的盲目性与被动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满足景观设计行业需求。

(三)以“项目”作为实践教学引擎

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项目实施过程与景观设计行业现行主流设计过程接轨,模拟行业实际完成步骤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先需要将景观设计相关课程群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然后才能借助景观设计软件按照行业规范进行设计表达。此实践过程区别以往死记命令、机械模仿等脱离景观设计行业实际的软件上机操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上机实践练习更具目的性,促使学生主动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课程实践学时比重,提高实践学时利用率,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纽带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教师对学生实践过程全程考察与评估,统计记录学生在具体项目中的完成情况,总结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与演示,澄清谬误,增补和完善知识系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练—教师再总结指导”的模式,促使学生熟悉整个景观设计工作流程,最后具备独立完成景观设计工程制图的能力。另一方面,同一个实践项目允许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完成,不设置死板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使用相关设计软件独立进行景观设计的实践能力。

(四)课程考核体现项目驱动教学特点

将各教学任务与目标分成若干项目阶段,学生完成每一阶段项目任务后都要利用设计软件绘制图纸并提交阶段性作品及实践报告,由教师根据每阶段项目考核要求进行考核评价,课程总成绩中平时分阶段项目完成成绩所占比重不低于40%,改革传统期末一次性考试的考核方式。课程结束后学生获得的考核成绩跟学生对设计软件的实际掌握程度更加趋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景观设计类应用软件课程教学改革试行

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2011级、2012级园林专业第三学期开设“园林景观设计应用软件”课程64学时,其中含32实践学时。课程教学按照教改策略逐步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提升,两个年级期末学生评教结果(满分5分)分别为:4.979、4.988,从评价分数上看,学生评价高,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学改革后,课程讲解少而精,突出重点与难点,留给学生更多自学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程结束后,学生独立使用软件完成景观设计项目的能力较之以往得到了明显提高,职业能力更加切合当今景观设计行业市场需求。

篇(5)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带领下,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并在人才培养、城市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西方国家已经把景观设计纳入到电厂设计规划范围内,并且也把该领域延伸到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的范畴内。即使我国现在从事这项行业的人员还屈指可数,甚至还没有把该行业建设成重点领域,但是我国的电力工程设计中引入现代景观设计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景观设计的定义

1.1景观设计与景观设计师的关系

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创立的标志是1857年美国设计师完成了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自此之后,景观设计便从传统的“造园专业”中分离出来,并成了一项独立的职业。20世纪初,景观设计课程成了一项独立的课程,从事该项工作的人被称为是景观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任务是协调人、建筑物、城市和地球之间的关系,使人类在正常的活动之余能够和地球和谐相处。换句话说,景观设计师通过从事与景观设计有关的工作,成为地球环境的规划者和设计者。

1.2现代景观设计的定义

景观设计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它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现代景观设计的概念是从西方国家进入中国的,如今它已经和中国的的治国理念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定义。例如,将现代景观设计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生态的保护”等理念联系在一起,在绿化环境、改善市容的同时,协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今,它所涉及的领域已不再只局限于“风景”、“园林”的范畴,还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息息相关。

1.3我国景观设计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景观设计所涉及的对象已不再是人类的本身,还与人类的生存和日后的发展有关。除此之外,景观设计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植物的保护上。在这个人类与自然共同构成的多生态、多文化的系统中,人类的活动应该取决于自然环境,这也是现代景观设计工作的指导方针,正是在这一决策的指导下,我国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也维系了人类与也野生动物、植物的延续。

2.电力工程与景观设计之间的联系

2.1电力工程与环境景观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经济在高速的发展,电力工程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这就造成了大气、水体的严重污染,雾霾、酸雨大面积的波及和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越来越恶劣的环境问题,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也严重危害了生物的生命,如今,它已经是引起广泛热议的话题。对此,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树立“环境保护”的理念,要求电力工程在维系企业发展的同时,采取高效的治理措施。自21世纪以来,我国就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为方针,推动电力工程向多元型、节能型、清洁型和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因此,未来的电力工程部门除了要高效、节能之外,还要有观赏价值,为协调景观与社会发展、环境与工业进步之间关系做贡献。这样不但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有了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景观创造价值。

2.2电力工程景观设计与生态学之间的关系

电力工程景观设计的发展是以生态工程学为甚础的。如今,在我国,环境计划包括共生、循环、参与和推动四大方面。其中,共生包括了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循环是指对有限的资源实行循环再利用,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参与是指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个体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承担建设社会的责任;推动是指以国际的条约为准则,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共同推进地球的环境保护。这四方面既是生态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也是电力工程景观设计理念的重要依据。

对于共生来说,既包括与自然环境的共生也包括与社区等人民组织的共生。其中,与环境共生是指对海洋、河流、森林、草原、湖泊等地理环境进行保护性的开发,

以自然和生态保护为基础来执行,充分的考虑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因素,实行维护、管理等多种措施,为地球上的生物构建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而与社区共生是指协调好电力工程与社区人文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和谐、科学、合理的体系制度。电力工程的工作会对周围的资源、经济、环境生长重大的影响,一方面,电力工程可以带来大量的投资,有助于资金的运转;它还可以提供较多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此外,它还可以提供很多拉动地区经济、推动文化发展的机会,为社区的振兴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电力工程把破旧的建筑重新修建成新的景观,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达到了和谐的视觉效果,有助于模范社区的构建。

3.电厂的景观设计方式和现状

3.1电厂景观的评价方式

如今,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景观设计列入电力工程设计的工作中,它主要包括电厂景观评价和电厂景观设计。景观评价是指在电厂建设之前,对可能出现的影响地区景观的因素进行预测和评价,它能够协调景观与电厂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电厂正常运转的同时,创造最大的景观效益。

电厂景观的评价包括调查、预测、评价和提出措施这四点。首先,先查找有关文献,并进行实地考察。电厂的工作人员应该调查周围的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观和建筑物、古迹等人文景观,并对这些景观的特征进行分析,明确掌握各旅游设施的分布,清楚了解电厂周围的环境。通过调查,把所研究的区域划分为一定面积的单位,制成相应的图表,并根据文献、调查、图表按照观赏性、地区性、良好性和日常性进行分类,选择研究景点。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跟据景色的良好度、知名度、舒适性等进行视觉分类,估算景点的重要程度,并选择出代表景点。其次,对于所选择的景点进行观测与拍摄,利用高端的信息技术、照片,对电厂建成后的效果进行模拟和预测,并通过景观预测评价电厂修建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后,对于发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分为选址、总体和布置设计三个阶段,通过我们所掌握的景物特点,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3.2电厂景观设计方式

对于电厂的景观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出多方案的效果图,列出电厂的主要数据,更好的标注电厂周围景物的特点,再通过效果图进行比较和研究,从而确定最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3.3电厂景观设计的现状

我国的电厂景观设计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一方面,我国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理论方法上并不出现明显的障碍与弱势。此外,因为电利工程景观设计属于软科学,对设备等物质条件并没有太高要求,操作的技术难度也比较低,像这种投入资金较少,引起污染少或是污染易治理的行业是很容易起步的。另一方面,电力工程景观设计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我国并没有现成的专业资料和经验可以借鉴。而且,电力工程景观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既要求工作人员对美学知识有所涉及,还要求他们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够满足复杂的实践需要。

小结: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要大力发展电力工程景观设计,确定承担该项任务的业务部门,参考西方国家的资料和经验,构建一份适应我国国情的完善的技术理论体系,在推动城市发展,企业建设的同时,注重与美学和生态学的相互融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尽一份力。

篇(6)

一、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的偏差、高职景观设计专业课时不足和高职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弱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的偏差

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的偏差是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从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上来看,艺术类学生就读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数较多,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方面,往往也侧重于艺术意味的表达和视觉效果的强化,过于强调课程的艺术性,则相对来说忽视了景观设计的实用性,这就使得该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制约着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

(二)高职景观设计专业课时不足

高职景观设计专业课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就目前来说,高职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还不尽合理,对于景观设计专业课时的安排不足,一般来说,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一个新专业计划的完善,而高职院校对于专业课讲授存在着明显的课时不足的现状,在课堂教学中所传授的景观设计基础理论较浅,无法深入探索景观设计的内涵。学生所设计出来的景观可实施性较差,及时调整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十分迫切。

(三)高职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弱

高职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弱使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陷入困境。对高职院校而言,注重培养学生的即时上岗能力,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工作。但是现在的高职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弱,及时上岗后能快速融入工作岗位,却无长远的职业规划和提升自己的打算,这都是由于自学能力不高造成的,因此,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势在必行。

二、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高职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针对上述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加强实践教学,实行“产教”结合

加强实践教学,实行“产教”结合是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实践性是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在时间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以采取课内实训、生产(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实行“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还可建立固定的教学实习训练基地,将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践,促进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技术技能培养

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技术技能培养是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专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技术操作能力、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在高职景观设计专业中,按照园林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要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技术技能培养,重视园林景观规划、园林植物配置、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此外,合理配置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协调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改善现有的课程体系不佳的现状,如加大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这样在课程内容方面,由学科性课程向能力本位职业课程转变,有利于提高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高职景观设计实践性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为了使学生拥有较大的景观设计职业后续发展潜力,需要对学生加强教育。结合高职景观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自学意识和终生学习观念。在高职景观设计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白,要想在景观设计的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依此制定合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二是加强学生对景观设计学科体系的认识。为使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得到更好地运用,必须让学生了解到景观行业所需的整体知识结构,并清楚地知道该如何进行职后学习。对高职景观设计教师而言,可以各类资料进行灵活有效的处理和使用。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结合课内外教学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景观设计教学,灵活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结语

总之,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时,应加强实践教学,实行“产教”结合;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技术技能培养;结合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面对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利静.高职景观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2010(02).

[2] 黄鹄.高职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

[3] 封峰.高职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J].华章,2010(29).

篇(7)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风景园林建设也被视为关键。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意识的转变,环境保护已成为所有人都不再陌生的话题。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力度也在不断的扩展。风景园林工程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工程,有非常大得现实意义。风景园林工程主要指的是在充分考虑环境特点、植物习性等的条件下,对灌木、花草、乔木等进行合理地配置,塑造某种艺术景观的工程。

1、风景园林设计的理念

综合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经验,总结出大致的设计理念。首先是文化理念,完美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突出文化的内涵、塑造文化灵魂、强调地域性和民族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下,保持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将整体成眠的文化与场地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展现文化的多样与统一。其次是和谐理念、景观的和谐要展现人的智慧,也要适应自然的要求,将“天人合一”理念贯穿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第三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园林景观是一个综合的工程,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其设计必须考虑到发展的可持续性,主张节约资源,对植被、水资源等利用合理,减少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追求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第四是低碳理念,随着能源的消耗,资源不断衰竭,环境也受到较大的威胁,低碳城市理念应运而生,低碳城市的营建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趋势。

2、风景园林工程的主要特点

2.1、多样性

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包含的学科知识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有文学、哲学、地理学以及生态学等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并且组成风景园林景观的因素比较多,既有山水也有路、石以及建筑等,这就决定了在风景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应对多种专业技术进行灵活运用,最基本的有花草种植、装点修饰等等。

2.2、复杂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被广泛的运用于各行各业中,特别是建筑行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再加上建筑施工内容的愈发繁琐化以及施工技术的更加精细化,这就导致日益复杂的风景园林工程项目也对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3、艺术性

风景园林工程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还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技术性。风景园林工程涉及的艺术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建筑、造型等等,它的这一独特性就对项目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符合既定的建筑功能,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其艺术要求。

3、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意义

3.1、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可以促进我国城市文明建设,还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体现于对环境质量的优化、还可以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充分的体现了弘扬本国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等等。

3.2、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中,可以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产生的一定的生态效益;还可以通过对植物景观的创造,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的空间;创造一定的减灾条件,比如为火灾、地震提供一定的避灾场,以此来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

3.3、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是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使风景园林植被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合理再生,以此来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同时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比如城郊风景区以及相关的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此为生物的多样性创造有利的条件。

4、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现状分析

日前,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市场并不规范的原因在于设计队伍中有许多非专业出身的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而且我国对于设计单位实行的是资质分级制,在配置设计人员等方面规定非常严格,设计市场的不规范导致行业竞争不平衡,设计单位为拿到更多市场份额与设计业务而陷入恶性竞争中。与此同时,相关的风景园林的设计任务的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导致设计师和设计单位对项目前期的工作做不到充分的论证,仓促的赶工也会导致对后期施工的指导工作不足。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现状中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对于中型的设计单位而言,面对不平衡的竞争冲击较大,一般是大型设计单位,或者拥有资质高,境外设计师的单位有较大优势,由于风景园林设计规范与制度的不完善,设计单位有时不能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一味考虑业主的意见,对最终的风景园林设计效果产生影响。

5、浅谈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标准

5.1、我国风景园林设计标准概况,标准是一个行业共同约定的规范和规定,要求必须共同遵守。在设计行业中,标准是设计行为的下限,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但是要想确定相对一致的标准来约束与判定设计内容是有较大难度的,缺乏判断标准已经成为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园林术语标准》、《园林制图标准》等针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在设计方面更多的是对风景园林相关工作的规范而不是标准,相对于其他建筑行业的设计标准还不健全,不完整,是阻碍我国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更稳定发展的绊脚石,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标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是与非的起码标准,国家和地方相关行业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标准;具有较强主观性的,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好与坏的标准。

5.2、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风景园林设计的标准。首先,从风景园林景观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风景园林行业的人员数量复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甚至许多国外设计师也来到我国参与设计项目,在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市场中占有极大份额,可以为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成熟的技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会使我国盲目引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概念和内容,有一些缺乏专业素养,但是在较为优越位置下的设计者,超越了技术性的阶段,直接进入了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好与坏的评价阶段,造成严重的非理性的判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和严重。人们过去一直认为与国外沾边的东西就是好的设计,就是美观的,而在具体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抛弃了是与非的相关标准,不过目前国人也渐渐在转变这样不健康、偏颇的观念,更重视建筑本身的价值。

5.3、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工作来说,从模糊性角度来看风景园林设计标准。其次,从模糊性角度来看,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普遍存在模糊性问题,常用好与不好、对于错来模糊评判,过于笼统与表面化,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甚至会作为掩盖设计中不足的地方。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是与非等问题进行了掩盖,因此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不能用以上几种方式来作为相关的标准,在具体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应该坚持把是与非作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评判标准的核心,在经济、实用和美观哪个更为重要有整体的把握,保证风景园林事业可持续的发展。除此之外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评审过程来看,技术评审们对设计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点评,对风景园林景观工程量、造价、可行性以及预估最终效果提出具体的意见。

综上所述,景观艺术是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结合科技、人文的综合学科,为人类更好的生活提供美观的形态与空间,园林景观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自然环境特征,还能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所以风景园林工程在现代的城市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通过不断加强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来保证施工的质量,有效地提高相关企业市场的市场竞争力,使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篇(8)

(1)课程设置的前瞻性

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景观设计人才是课程建设的首要原则,也是景观设计专业得以发展的基本生命力。把握市场需求状况,一方面进行现状需求调查,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进行需求预测。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依社会发展制定所需设计人才的培养计划。

(2)课程设置的特色性

高职院校设立的景观设计专业与本科类院校开设的相关专业是有很大区别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原有的学科专长来发挥景观设计专业的特色方向;利用强势学科为依托发展有特色的景观设计专业。侧重专业方向是高职院校办好该专业的一个有效途径;如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根据学科或现有师资的特点侧重于“小环境设计”、“设计表现”或“景观工程”等等。最好能在毕业生就业方向上与本科院校错开就业,发展自身优点,办出“特色”。

(3)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景观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应用性专业。无论是在方案、绘图、资材、施工、管理等等都是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工作;而企业又要求毕业生一进入设计工作岗位就能负责景观项目工作。要实现毕业生的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连接是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考虑的重点。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遵循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辅以理论的教育理念。

2.教学内容侧重点的把握

景观设计专业在我国高职院校设立的时间不长,还处于探讨阶段。通常是参照本科院校的园林专业;各院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部分课程名称相近,但因为师资力量等条件的制约,在教学侧重点上有很大的不同。这在新专业发展过程中是难免的。更好地培养有特色而又适应社会需求的景观设计人才,才是专业教学的重点。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内涵虽然广泛,但在课程及教学上是有一定规律的。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专业方向不可过宽过广,围绕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有特色的景观设计人才是课程及教学的方向。根据市场对景观设计毕业生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三大课程群:设计表现课程群、工程项目课程群、方案设计课程群。三大课程群及子课程只是景观设计专业必需掌握的专业知识,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要办出特色,要适当增加与自身适应特色课程。下面对课程群教学内容侧重点进行分析:

(1)设计表现课程群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总学时数非常有限,所以不可能按照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教学,因此,在园林美术的教学中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已经难以适应需求。可以在园林美术教学中以建筑与园林速写为主,舍弃静物表现。为后续的专业设计效果图表现打下基础。在园林美术色彩教学中以环境色彩写生及色彩设计为主。可以加入色彩分析、色彩心理学等内容。手绘效果图表现是景观设计师的必备能力。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绘图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难学难精的手绘效果图不为重视。但是,优秀的设计方案往往是在手绘草图中表现的。草图可以快速描绘设计师的瞬间灵感,设计方案阶段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因为设计项目结果一般以电脑效果图体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训练徒手快速草图练习,以快速表达设计思路为教学目的。计算机绘制工程图与效果图是目前景观设计行业的趋势。所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景观设计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图成为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评判标准。在教学上既要强调计算机绘图的重要性的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与设计课程内容联系学习,以计算机绘图为桥梁,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

(2)工程项目课程群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工程项目课程群是景观设计专业课程中最贴近市场的课程群。景观设计专业教育者应该采取“走向市场”的教学方式,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引导学生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对建筑材料及景观园林资材的了解是景观设计的第一步。新材料、新植物不断涌现及引进,要通过考察市场等手段时时更新知识。通过考察苗圃场、植物园及景观施工场地等。认知植物种类及特性,了解其栽培方法及后期养护。在施工技术课程;尽量组织学生去园林景观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考察和学习。还要去现场拍下施工影像资料在课堂上详细讲解。

(3)方案设计课程群教学内容侧重点

方案设计课程群才是景观设计专业的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课程。如缺少前两个基础课程群的前期支撑,设计根本就无从谈起。课程群之间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而构成了景观设计专业。植物造景与景观设计(或叫城市景观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等)是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一般以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来完成。该课程对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设计起到最直接的作用。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层次及特点,以庭院景观、楼顶花园、小公共空间设计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大的规划性景观设计可以略讲。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景观设计的功能要求、设计方法之外,实践教学是最重要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教学老师及企业请进来的设计师指导下进行景观设计实践。在课程单元部分要留出充足的课时让学生完成完整的课程设计作业。在题目设置上遵循实用性原则,要求学生以“假题真做”、“真题假做”等方式完成作业;有条件的应该“真题真做”。从设计方案的构思到效果图、施工图等都严格按照专业设计单位的要求完成,并要求达到相同质量。使学生达到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毕业就能从事很快适应景观设计行业实际工作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也可以把有影响力的专业比赛引入课程,通过比赛开阔学生的眼界。

3.实践教学的创新

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是设计课程教学必备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社会需要人才的质量标准。通过专业实践,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毕业后能顺利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深化校企合作方式方法上要探索一条能与企业达到双赢的合作之路,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能为企业创造效益,达到专业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更加贴近。探索“师生进公司,设计师进课堂,项目进课程”的形式。实现教学场所与设计工作室合为一体;请企业设计师、能工巧匠进课堂,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培养更加贴合实际的应用型设计人才。突出了实践教学的实用性,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有效的解决景观设计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的弊端,为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提供良好的训练平台。继续推进和加强学生实践环节势在必行,也是突破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一环。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停留在课堂完成;学生难免会对假题假做产生疲惫的心理而应付了事。在实践环节应该加强管理及提高要求,使学生重视起来及提高专业学习的热情。

篇(9)

景观设计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而兴起的服务型行业。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和生态环境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景观建设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及其建造业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景观设计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诸如人地关系如何协调,人们的居住环境如何优化,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等问题,急需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景观设计人员,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运用他们所掌握的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环境美化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提出较优的解决方案,设计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方案,合理开发利用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景观设计是一门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其工作范畴包括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如城市总体形象设计,城市与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自然地和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规划和设计、城市广场、公园、校园规划、小区环境设计、街道景观及园林绿化设计等等;以及室外的植物种植配置和环境小品:如雕塑、亭廊、水池、花架、园灯、桌凳、喷泉、假山、铺地栏杆、垃圾箱的设计等,甚至还涉及到人未来的归宿――墓地,也是景观设计的范畴。

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环境景观质量的要求正日益提高。在国外,景观建设已是城市公共生活空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景观行业形成了注册考试制度等一系列完整的职业制度。在我国,景观设计及其建造业虽然尚在初步形成中,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已崭露头角。

二、景观设计专业人才极其匮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从事景观设计及其建造业的人员约500多万人,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3.5%。从目前景观设计人员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在政府主管部门工作的公务人员或企事业单位环境景观建设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是在设计院、所从事专业设计工作和技术管理者,或者是在专业学校和大专院校从事景观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城市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景观建设施工及施工管理者,他们大多毕业于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林业院校的园林系或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严格意义上讲都是转行而来的,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城建院校毕业的偏重建筑和规划,林业院校毕业的偏重植物生态,艺术院校毕业的偏重小品、造型等,形成目前景观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景观建设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尽管近几年由于人才需求的导向,相关大专院校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但由于该专业设置的年限短,师资力量缺乏,精品教材不多,学生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离实际要求相差很远,远远不能满足本行业对应用性、复合型、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之刚毕业的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其设计理念、设计水平离社会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真正担当重任还有个锻炼提高的过程。因此目前在职的景观设计人员继续教育刻不容缓,其紧迫性已十分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

三、景观设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当前,继续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兴的服务型行业,景观设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必须通过构建学历后教育体系,发展继续教育,以尽快提升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景观设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就景观设计者所从事的工作范畴而言,涉及到室外造型艺术的许多要素,具有很强的职业性质,其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建筑学、植物学、生态学、园林学、气候学、社会学、美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设计方法论等多学科的知识。

2、表达能力和空间设计能力的提高。景观设计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要能结合地形地貌及建筑进行相应的景观环境设计,要有过硬的手绘能力,并能熟练使用相关的设计软件,具有较强的绘图表达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审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景观设计是一项创造美的工作,对于整体的环境审美要求较高,要培养设计者丰富的想像力和创新力,具有强烈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4、协调沟通能力的养成。现在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景观设计都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完成,要让景观设计者逐步形成富有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听取并合理采纳甲方的意见与要求,具备较强的沟通及协调能力。

(二)景观设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

根据目前景观设计人员城市化、年青化、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又具有局限性等特点,加之景观设计学科的教学大纲、专职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尚不十分成熟,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现阶段景观设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网络教育,二是举办各类专题研修班。

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蓬勃发展。网络教育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两个明显的特征。它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不受师资力量和培训基础设施的限制,实现信息渠道的开放。它可以运用录音、录像、实物投影、幻灯、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有利于启迪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通过网络途径对目前从业的景观设计人员进行提高专业技能和设计水平的继续教育,培养他们新的设计理念,更新设计思想,应成为当前景观设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篇(10)

21世纪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在各个领域均有应用。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先进,带来更多的视觉感官体验[1-2]。计算机的三大网络通信分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而现代虚拟现实的运用,可给人们带来丰富的体验,各行业内的发展可能都与该技术相关,现代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虚拟现实技术对建筑景观设计起了促进的作用。

1虚拟现实的发展与现状

1.1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兴起于20世纪,结合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等多个信息分支的成果,是一门较为综合的科学计算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存在与计算机之中,虚拟的空间,但这个虚拟的空间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创造了一个集视听、触觉于一体的空间虚拟环境,即虚拟的现实空间。该技术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某种联系,使人与该种虚拟的环境中游历,通过机器与人的联系,实现人在虚拟的环境中达到最真实的感受[3],与该虚拟环境进行交流。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计算机设计生成仿真三维空间以及视、听、嗅等感官,用户借助机器,实现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的体验。当使用者移动时,计算机会进行复杂的运算,准确的传回3D世界影像,从而产生临场感。该技术旨在使人体验设想的环境,广泛应用于各大设计以及娱乐行业。

1.2景观设计中的虚拟技术

以往的景观设计通过手绘图纸实现预览,但在施工完成后,建筑物还是会存在用户不满意的地方。因此将景观设计与虚拟现实结合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虚拟现实与景观设计的结合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技术研发人员从最初的图形处理技术到设计专业建筑行业软件,类似于3Dmax等软件的开发和完善,使得三维的空间立体图像越来越真实,效果可以与真实的物体相比较。通过计算机的计算,给人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真实的体验,可以在施工前根据用户的需求修改,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有益。

1.3虚拟现实的发展情况

虚拟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候,各个国家均致力于它的研发与完善,并且认识到该技术的广阔发展空间,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在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之后,数字媒体技术才在艺术领域展开应用,随后普及。建筑效果图、动画、电影、游戏等均开始使用数字媒体技术,后期更是将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起来,给用户最佳的体验。

2VR技术的优势

2.1沉浸式—创造全新视野

沉浸是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用户从以往的观测者转变为参与者,通过与仪器的联系,置身于虚拟现实的环境之中,体验计算机提供的虚拟现实空间,用户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且有感官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4]。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能够给用户带来真实的体验,也改变了设计师传统的设计方式,增加了设计师的空间维度。设计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二维平面,而是利用软件设计真实的三维场景。设计师可以从任意的角度来观测自己设计的作品,这使得原来的设计师的工作难度降低。并且通过全方位的视觉体验,设计师可以轻易地发现自己的设计错误并改正。虚拟现实可以增加团队的合作,同步的完成设计,通过共同工作塑造一个建筑空间,避免团队工作的重复性,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设计者与用户的互动,使得设计更加的完整。

2.2交互性—形成动态体验

交互是指参与者可以操作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还可以从环境中获得反馈的信息,使得机器能够满足人类的要求,实现更高潜能的发展。虚拟现实可以帮助设计师在虚拟环境整改和完善其作品,建筑景观设计师,可以借助SketchUp或AutoCAD等软件就能使用虚拟现实系统。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得到最真实的体验,使得设计者能够在设计的过程中及时改正错误的部分和设计的瑕疵。目前虚拟现实的发展较好,从三维到现在的结合感官,建筑师可通过该技术与其作品“对话”,还可有效的保证设计师思维的连续性,有效地提高了设计的整体效率。

3VR技术对于建筑景观设计的意义

在建筑行业中,三维绘图早已应用在建筑行业中,然而三维绘图仅能给人静态的视觉体验,不能实现动态的交互体验[5]。虚拟现实有效的改变了这一点,不仅实现三维画面,还有感官体验,借助仪器数字化的人机接口。通过计算机复杂的计算,将自己置身于设计的景观之中,到达最真实的体验。在建筑智能景观的设计规划中,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建立一个虚拟的真实环境,可以确保该设计的全方位的规范性。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必将大范围的应用于建筑景观设计的行业。目前世界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建筑经景观设计师摒弃传统的设计方式,转而使用虚拟技术的方法。建立一个更新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培养更好的设计习惯,让设计师发挥更大的想象力,摆脱掉原有的设计障碍,以更开阔的视野设计更优秀的作品,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使的建筑景观设计更全面。在建筑景观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采用科学的预测和分析的手段,以及参与社会大众参与评选的手段,可以全面的确保整个设计的合理性、规范性、大众喜爱度等,具有较高的意义。

4结束语

虚拟现实的优势在于实现沉浸交互的设计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帮助设计师完成更好的设计作品,使得设计变得有趣、生动、简单,对复杂的建筑物更是起了巨大的帮助作用。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虚拟现实有着很大的优势,解决传统设计不能解决的问题。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蔓延到各行各业中,建筑师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建筑的设计。未来这项技术还会不断发展,研发出更优秀的软件,应用到建筑景观设计中。

作者:周文哲 单位:深圳市朗程师地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钱婧.虚拟现实技术对建筑景观设计的时空重构[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黄智冠.多媒体介入当代景观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上一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经验 下一篇: 劳动教育的界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