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31 16:38: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篇(1)

对于中学生来说,文化课的学习压力逐渐加大,长时间理论课的学习会导致学生身心疲惫,需要通过体育课等课程为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做调节。体育教学必须结合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彰显体育课健康、轻松和活泼的学科特性,使学生能够真正通过体育课得到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身心的放松。下面,笔者主要对中学体育教学特点进行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

1 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

对于中学生而言,文化课的学习往往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学生以及学校教师对于文化课的重视程度往往高过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甚至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会出现文化课占据体育课时间进行文化课教学的状况,严重削弱了体育课的学科地位,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作为体育老师,应该首先明确体育课程对中学生健康成长发挥的重要意义,确立体育课的学科地位,将体育课看成与其他文化课一样不可或缺的教学课程,并落实到最终的教学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体育课的重要作用,并使学生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端正看待体育课的态度,真正发挥体育课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作用。正确的体育教学观的确立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态度,只有体育教师将自己所授课程重视起来,才能发挥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体育课对自己的意义所在。在正确体育教学观的指引下,体育课堂教学才能够实现对学生体育理论教学与体育实践学习的重要功能。

2 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2.1 激发策略 对于当今的中学生来说,由于担负着学习压力的重负,且缺乏自主锻炼的习惯,使得大多数中学生对于锻炼的认识水平较低,无法真正了解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自然也就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这对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较大的隐患。而且,如果学生无法真正懂得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就不会进行自主体育锻炼,那么,虽然学生在体育课堂会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相关锻炼,但是如果只是在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进行锻炼是远远不够的,体育课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建立终身锻炼的习惯。所以,需要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激发式教学,通过对学生锻炼积极性的激发,使学生建立起终身锻炼的意识。比如,为了让学生爱上体育锻炼,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为每位学生制定自己的锻炼指标,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然后约定一个时间对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核查,对那些完成锻炼指标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起中学生的求胜心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锻炼的积极性。

2.2 讲授策略 体育课堂的讲授环节影响着学生对于体育的基本认知水平与实际操作效果,因此,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必须讲究讲课技巧,只有在理论讲述过程中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够掌握要领,更好地进行体育实践。所以,教师应该避免讲授过多或者只实践不讲习的授课方式,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理论讲述时长以及讲述方式,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讲授掌握练习要领。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长跑的跑步要领和注意事项时,可以边讲课边进行实践,例如长跑时的呼吸节奏可以是两步一呼气两步一吸气,那么教师在讲完要领后,可以通过幅度较大的呼吸方式向学生展现正确的呼吸节奏,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夸张的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呼吸节奏。

2.3 引导探究的策略 体育课重在实践,而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学生由于不熟悉动作要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不能害怕学生出现动作错误而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告诉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这种教学方式得到的教学效果往往不会理想。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因此对于教师的经验往往不会轻易接受,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做到标准要求,所以很少会吸取教师的经验教训。而且即使学生将教师所讲的容易出错的地点都记住了,但是在真正练习过程中,学生既要注意正确的动作要领,又要注意不要犯教师叮嘱过的错误,难免会分散学生的精力,最终造成学生的练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教师应该做的只是将动作要领告知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只有学生真正实践其中,才会发现自身存在的动作缺陷,也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因此,教师的任务在于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正确引导,而不是害怕学生出错。

3 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组成,通过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准确知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缺陷,方便教师及时改正,而且还方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通过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将自己对于体育教学的建议反馈给教师,教师了解了学生的真正需求,才可以使教学更好地贴合学生,有利于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应该包含对教师教学内容的评定,还包括对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态度的评测,通过全面多样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体育教学。

4 结语

中学体育教学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前提,并结合中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改正,使体育课堂教学能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莉,朱亚明,田海燕,金学哲,张凯.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几个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2).

[2]陆新华.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1).

[3]邓文红.中学体育教师有效教学策略探究――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

篇(2)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1.任务的双重性

任务的双重性是指既要完成体育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又要完成各种专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专业必须的技术,技能的教学。这一点就区别与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也就是说大纲的教学内容与各种专业的体育教学两者促进,互为补充。即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大纲的理解。对大纲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又促进专业技术的巩固和提高。所以,体育教学必须实行双轨走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2.内容的针对性

内容的针对性是指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和选择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

首先,是针对专业特点将大纲的内容适当的删减,增加符合专业特点的内容。

其次,将大纲教材引向专业化。如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是做幼儿教师,所以在传授大纲内容如“快速跑”时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先让他们沿直线跑,然后再跑三角形,最后作迎面接力跑,既增强活力,激发了兴趣,又调节了运动量。使学生不仅掌握跑的基本技术,又要掌握根据幼儿身心特点进行教学的方法。

3.量的合理性

量的合理性是指合理的安排运动量与课的时间分配等。首先是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活动量(运动量)远远地超过了普通高中学生。因此应特别注意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活动量与运动负荷的关系。如果与普通高中学生的运动量一样是不够的,因而应加大强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使身体适应学习、实习和工作的需要。

其次是一课时时间的分配问题。即大纲内容与专业技术及专业所需身体素质的学习、训练各占一定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双重任务,才能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4.传授知识的科学性

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是指向学生传授正确、有效、科学体育基础知识及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任务的双重性与量的合理性所决定,传授知识要少而精,准确扎实,使知识适用于社会与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自觉性和终身锻炼的习惯,教会学生先进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5.实践的实用性

实践的实用性是指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要符合专业特点,适用于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即经济又适用。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学习必要的大纲知识外,更重要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通过在校的二、三年学习以后,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及专项身体素质,马上上岗便可顶岗工作,速见成效。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必须抓住专业特点,全面提高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达到学用结合。

二、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必要性

1.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所需培养出各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想实现和完成职业教育的目的、任务,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2.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搞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完成体育教学双重任务的有效途径。

3.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提高学校群体工作成绩的重要手段。

我校是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二十多个专业。根据各专业及学生身心特点等进行教学,从中得到很大启示。由于在教学中加强专业身体素质的训练,使学生的达标成绩逐年提高。同时,社会信息反馈良好,深受用人单位赞扬。这些毕业生在社会各单位即是生产能手,又是文体活动骨干。

实践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势在必行。

4.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树立学生专业思想与终身锻炼思想的有效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如果在校阶段没有较全面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将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劳动强度的要求。所以在校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及时加强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树立一日获得,终生受益的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与要求

1.教师必须有献身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有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要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终生的锻炼的自觉性,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良好是职业体育道德观。

2.教师本身职业技术知识水平和能力要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相适应。

体育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掌握大纲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学习职业本身技术与理论,掌握其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业务能力,这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到准确、实用、科学、新鲜有效的专业知识。

3.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并掌握各专业的特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与身心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将专业特点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篇(3)

1.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基本活动能力,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直接锻炼身体是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目的,又可以作为教学、训练的一种手段,为完成教学、训练的主要任务服务。

2.以它的娱乐性(包括竞争性)吸引着广大青少年儿童

体育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那些最重要、需要经常反复练习,而又比较单调的技术动作,创编成游戏,借以激发学生的练习情绪,使其乐而不厌,是提高教学、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

3.体育游戏以它特有的内容、情节、形式、规则及要求,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敢、团结协作、遵守纪律、不畏艰难、诚实自制、拼搏奋进等优良品德,寓教育于兴趣之中,其效最优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

体育游戏一般都是以争夺最后的胜负而告终的。体育游戏的胜负,不仅是体力的竞争,同时也是智力的竞争。胜负的评判,无论是以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为基本指标,还是以完成任务的时间快慢为基本指标,其完成任务的方法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而方法的选择和创造必须考虑个人的特点和能力,集体性的体育游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术配合和战略安排的问题,更是智慧的较量。因此,好的体育游戏和好的组织教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是大有裨益的,而这些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极为重要的要求。

二、体育游戏的特点

1.普及性

体育游戏集多种活动技能于一体,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其自己的游戏内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参加游戏者不受年龄、性别、身体机能等条件限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也有很大的选择性。因此,不同的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可以组织进行,便于广泛推广、普及。

2.目的性

体育游戏有明确的目的,即增强体质,发展智力,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兴趣。

3.娱乐性

体育游戏轻松活泼,是一项极具趣味性的活动,参加者在游戏中身心放松,体验愉悦,增强体质,接受教育,对保持身心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竞争性

体育游戏是通过双方的对抗竞争来进行的。对抗的胜负是按照游戏规则的要求,即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和速度等基本指标为评分标准。在游戏过程中既有体力竞争,也有智力竞争,既有个人竞争,更有集体竞争。因此,体育游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进取精神。

三、体育课常见游戏三则

1.反口令而做

游戏目的:集中注意力,提高兴奋性。

游戏准备:学生排成一列或两列横队。

游戏方法:教师先讲明:“从现在起,大家以相反的行动来完成我的口令。”接着连续下达口令:“向左转!”学生向右转;“向后转!”学生不动;“向前一步走!”学生退后一步走;“起立!”学生蹲下。

游戏规则:(1)动作和老师口令相同的学生做俯卧撑或表演一个节目。

(2)如学生站成两列,没错误或错误少的一组为优胜,由教师决定奖惩。

教法提示:(1)口令下达要清晰、洪亮。

(2)时间不宜过长,结束时说明口令解除。

2.打“野鸭”

游戏目的:发展投掷、准确、闪躲、灵敏等能力及协同配合的意识。

游戏准备:15~20米长,10米宽的平整场地一块。将游戏者分为人数一样的甲乙两队,以猜拳方法决定谁先作“野鸭”或“猎人”。场地中间为“湖泊”,“猎人”站在岸上(两端线外),“野鸭”分布在场地中间,“猎人”手中保持有2~3个排球作为子弹。

游戏方法:教师鸣哨后,“猎人”用球打“湖”内的“野鸭”,“湖”中的“野鸭”凡被击中者退出场地。在规定的时间,两队交换。击中“野鸭”多者为胜。

游戏规则:(1)“野鸭”活动范围不得离开场地(或圆圈)的“湖泊区”。

(2)“猎人”不得进入“湖泊”之击。

(3)球出场外,“猎人”必须迅速捡回,时间记在游戏比赛的有效时间内。

教法提示:可用沙包代替排球作为子弹。

3.贴“膏药”

游戏目的:发展灵敏性,培养快速反应及奔跑能力。

游戏准备:参加游戏者手拉手面向圆心站成一个圆圈,从排头开始“1-2”向后报数,报完后“2”向“1”靠拢。然后教师选出一组同学,一个站在圈内,另一个站在圈外。

游戏方法:教师鸣哨后,圈外边的同学开始跑,里边的同学追拍。外边同学在跑的过程中,可以“贴”在任何一组同学的身旁,一旦“贴”上,另一侧同学立即跑开,追者开始追刚跑开的这个同学。如果追拍到,两人交换追拍位置,游戏继续进行。

游戏规则:(1)跑的同学可逆时针、顺时针跑,但不得进入圆圈,也不得远离圆圈。

(2)追拍的同学可进入圈内,拍击动作不能太重。

(3)“膏药”没“贴”上之前,站的同学不能提前跑开。

篇(4)

1、前言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健康体育”的内涵是让学生在校能学到基本运动技能,培养一两门兴趣体育活动,自愿参与终身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转折点,它要将“健康第一”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学生中,以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篇(5)

普通高中是高中阶段的一分支,不像职业高中那样注重技术性,而普通高中是强调专业文化性的高中。在普通高中里,学生不但要学习基础课程(包括语文、英语、数学等),而且还要学习各类文化知识课程。普通高中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就是因为是重点培养文化性和专业性的人才。在中学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与职业高中的有着类似的一面,也有其本身特殊性的一面。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特殊一面主要是因为它所教育对象和培养方向的方面的差别。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此普通高中的体育教育也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对象和培养方向,特定相应的教育目标来对其教育对象进行培养和教育。

一、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特点

1.1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任务方面

在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健身意识,也要培养竞争意识和灵活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选择比较侧重于田径。田径的乐趣在于利用走、跑、跳、投等动作,实现自己从未体验过的速度高度远度和难度,从中享受身体和心理活动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此外,体操和武术也是普通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两个运动项目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培养和增强了学生身体灵活性。笔者在教授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根据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原则,加上考虑了本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要求,在一年级时,以田径为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二年级时,以体操和武术为主,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意识。在三年级时,以球类为主,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综合素质.这样使教学更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1.2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有很强专业取向

因为普通高中的教学是面向大学的,所以在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必须使教育面向学生未来的方向,把体育教学和专业知识、文化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培养。这样的话,不但能调动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体育的感兴趣,而且还能提高普通高中的文化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在普通高中里,体育都不太受到重视,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是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培养,轻视了体育教学。在这种情况之下,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更要重视把体育教学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以形成普通高中色的体育教育模式,在普通高中让体育这门课程起到应有的作用、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2.1增加多种运动项目,以增加美的教育。

在普通高中中,体育教学不仅要以锻炼身体、竞技排名为目的,也要注重以让多数学生接受美的教育为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优雅的坐、立、行、走等身体基本姿势,将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有能力展现自己美的姿态以及良好的精神风貌。在普通高中中,开设瑜伽、健美这些体育内容不但可以可以塑造学生的美好仪态,而且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运动全身,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塑造学生美的心灵,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脱颖而出。

2.2丰富授课内容,让学生充满兴趣参加体育课程。

一直以来,在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和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都没有明确规定体育课程的内容。导致老师和学生的态度也比较懈怠,经常以“自由活动”为内容,发挥不了锻炼身体和丰富技能的作用。如果,可以开设羽毛球、篮球,足球,轮滑等富有趣味性和技巧性的运动项目,加上开设素质拓展性的这种以团队协作达成目标为内容的新兴运动,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勇于拼搏的思想品德,以丰富授课内容和提高学生兴趣。

2.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技术引入教学。

篇(6)

摘要:探究性学习在体育教育中主要有五大特点。本文从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出发结合体育教育中的事例,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旨在今后在体育教学中,能运用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使体育教学更加深透。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体育教学;特点

在体育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如何选择体育的教学方式方法,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在学校的条件合理选择。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能,增强自觉参与性,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各种学习方式中,我们尤其要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课堂中选择和确定探究的主题,主动获得知识,并用运所学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进入状态阶段,第二实践体验阶段;第三表现发挥阶段。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一、过程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是重教动作、教技术,至于为什么学,学了什么价值,则很少教给学生,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体育技能,但并没有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参与、体验、学习、发展自己对体育课的兴趣,并付诸于行动。

探究式学习可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一是更加重视参与,每一项运动,学生都必须有自身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更加重视实践,学生在接受体育运动教学,更能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比赛,运用所学的运动技能,体验成功。三是从中能增强自信心、进取性、毅力等,对自己更有信心。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关注学生的发展,及时了解学生在以展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做出努力而取得的进步。

二、实践性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又是一种实践活动,表现在:一是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学生要分析动作技能的重难点,寻求更快掌握动作的途径;二是通过学生自身的亲身体验,荻得运动技能掌握方法;三是通过学生间的比赛,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如在学习“站立式起跑”这一动作时,我采用几种特殊的起跑方式让同学们按要求做:下蹲后听口令跑出――背对起跑线听口令转身跑出――俯卧,两手撑地听口令跑出――最后采用站在起跑线前听口令跑出。在做完以上几种起跑方式后,我让学生讨论、比较,采用哪一种方式跑出去最快,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思考,很快就找到了站立式起跑的最佳方法,学习效果很好。

三、自主性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探究性学习,还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要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和内容,学生都可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探究性学习,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学生的个性可得到张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大大提高。

课堂的大气,开放与和谐,源于教师对学生、对教材的埋性把握,课堂源于教学,教学不仅为了学生学,还为了学生主动地学习;不仅为了学生知识的获得,还为发了丰富学生精神境界。要把自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去选择去决定。让优等生满足更高的求知欲;让后进生消除压力,增强自信心;让中等生鼓起勇气,大胆地跳起来摘果子。

四、创新性

对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来说,教师可灵活运用异质分组的友伴分组的形式进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主张创新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自学、自教、自练的能力,为了学生的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常言道:熟能生巧,其巧就带有创新的成份,如在篮球教学中,当学生对篮球达到酷爱的境界时,他们此时不仅想用自己所学的基 本理论进行实践,在人们面前展示,还希望有美国NBA篮球赛的风采的偿试,更渴望自已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队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创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合作性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运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成功,发展学生团队精神。

例如:在游戏“运伤员”教学中,我根据这一游戏的特点,要求学生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伤员运到目的地。要求提出后,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寻找合作伙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齐心合力,结果,全班很出色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用于21世纪的复合型的有用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

[2]《体育与健康评价》.

篇(7)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153-01

高中体育作为体育基础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全民健身运动的群众基础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教学角度看,篮球运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篮球运动技巧,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行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篮球教学是实现这种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途径。篮球运动作为一项集体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是学生时期的一个特殊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心理也已经趋向成熟,这个阶段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相当重要。篮球训练作为体育课上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对学生的精神等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一 高中体育篮球训练的相关特点

1.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高中篮球教学中,应该以育人为中心,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如学生的思想品德、运动天赋、运动技能等,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要为人师表,在教学中不断地挖掘学生的篮球运动潜能,还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激情。同时,充分利用篮球教学的集体性质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高中篮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性教学,让学生对篮球产生自己的观念和见解,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有新的发现和感悟。所以说高中篮球训练是一个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学生在掌握篮球的正确运动方法时,还能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发现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

2.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高中学生大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日常文化课学习任务重。高中体育作为一门非高考核心科目,学生在学习时没有压力,而体育也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获得愉悦。篮球作为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项目,在学生中拥有着相当大的群众基础,篮球运动也是学生课余活动时最主要的项目之一。高中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中要注意从篮球运动中发掘快乐,如开展一些教学游戏,通过游戏使一些纯理论化的知识被学生掌握。

3.注重学生的团结合作

众所周知,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要求运动员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努力。在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间团结互助精神的培养。如开展比赛,把学生分为两队,在比赛中让学生了解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心理训练

体育项目能够锻炼身体是毋庸置疑的。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面临各种压力的同时如何能不丧失自我对这个时期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日常的文化教学中强调的是高考的重要,而体育课则可以让学生身心放松。在面对众多课程的时候,学生心理易产生一些偏激情绪,这就需要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要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2.注意时间的分配

篮球运动是一项消耗体力的运动,在高中体育篮球课堂上,教师要合理的分配学生的运动时间。众所周知,人在强烈的运动后身心都会感觉疲惫。高中生毕竟是以学习为主,在强烈的运动之后,容易影响学生正常的上课情绪,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应合理分配学生的运动时间。

三 教学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积极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所追求的,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朝着德、智、体、美的方向综合发展。学生在学校的主要职责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身体素质的塑造也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保持强健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充分的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设备,开展多种体育活动。

2.优化篮球教学过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老师要合理的安排活动锻炼的时间,丰富课余锻炼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体育锻中来。可以播放一些外国精彩的NBA赛事,讲述一些篮球明星的辉煌成就,逐渐激起学生的兴趣,教授一些篮球方面的技巧,辅以一些奖励的手段拓宽篮球群体。

3.合理运用篮球技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

老师可以研发一些关于篮球的酷炫动作并运用到篮球活动中,以满足高中时期学生追求外在的心理,从心理上靠近他们的需求。

四 总结

篮球运动,考验运动员的速度与灵敏性,是一项耐力与力量较量的运动。高中时期是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已开始走向成熟,在高考压力下,学生不得不完成繁重的作业。体育课成为学生释放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高中体育篮球训练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影响。

篇(8)

关键词:发育;教学;心理;孤僻;勇敢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010-01

中学生的发育特点可以分为生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中学生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一、生理发展特点

中学阶段,一般在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是一生中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年龄发展阶段中的最佳时期,成为人生的黄金时期。

1.身体外形剧变。由于内分泌的发育,身体外形发生急剧变化,身高、体重、胸围、头围、肩宽、骨盆等都加速增长,骨架粗大,肌肉壮实,外形、外貌以及外部行为动作也随之变化。身体迅速增高是中学生体形变化最显著的特点,孩子们平均每年约长高6-8厘米,多则达到10厘米。体重增加也很快,每年可增加6公斤左右。

2.身体机能增强。中学生的身体机能逐渐增强并趋于成熟。首先,由于身体迅速发育需要营养供应,就促进了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发育,在肺活量、血压、脉搏、体温等方面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男女差异。其次,脑的结构与功能也迅速发育,脑的活动将进人一个新的功能时期。中学生心脏的发育,从心脏形体、恒定性、血压、脉搏等指标变化来看,日渐接近成人,大致在20岁以后趋向稳定。肌肉发达,骨骼增粗。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最快,脑的重量和容积12岁时已经接近成人,十三四岁时脑已基本成熟,大脑皮质的沟回组织已经完善、分明,神经元细胞也完善化和复杂化,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几近成人,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平衡,到十六七岁后则能协调一致,第二信号系统逐步占据优势,并在概括与调节作用上显著发展。

3.性的发育成熟。人体内部发育成熟最晚的部分是性的器官与机能。性的成熟则标志着人体全部器官接近全部发育成熟。中学时期是人的性成熟最快的关键阶段。少男少女们到了青春发育期性的器官与机能便迅速发育成熟,性发育的外部表现“第二性征”逐步凸现,性的成熟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重大的变化,使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是大人了。

二、心理发展特点

1.反抗性与依赖性。由于中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这种反抗性与依赖性产生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现为逆反心理,很多孩子会对父母采取一种对抗的态度,盲目反对,甚至明明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也要坚持,使得父母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对话。

2.勇敢和怯儒。在某些情况下,中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问题主要表现形式为争强好胜,在学校会有暴力行为。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中生们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儒。

3.孤僻和抑郁。少数中学生抑郁寡言心烦意乱,脑力迟钝,学习感到吃力,学习成绩也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对未来感到茫然而无信心,忧心仲忡,人际关系很差,不想与人说话。经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产生这种心理状态都是由各种主、客观因素引起的。

4.焦虑、恐惧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紧张的学习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旧压力等因素引起的。高某是高二一位女生,学习成绩较好,家长及学校对其期望较高,自己也希望高考时能考出好成绩。她学习非常刻苦,平时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很少有其他活动,也不与同学交流,生怕自己学习成绩会掉下来。由于过分的压力,使她成绩反而有所下降。她感到前途无望,整天胡思乱想,神经高度紧张,时常认为有人想谋害她,恐惧不安,经医院检查属轻度精神分裂。

三、体育教学指导

1.鼓励成功,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中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呢?现在的学生有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体育课没有足够的兴趣。怎样来提高呢?首先要深人学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上课时可加入趣味性游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评判一堂体育课上得成功与否,课堂气氛的好坏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兴趣是推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部动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并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幽默就像“催化剂”,能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只要是学生的兴趣指向体育项目,学生必然会参与,参与就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具备了前提条件。

2.树立信心。有一类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承受大强度运动量的能力差,学习动作反应迟钝,灵活性差,学习信心不足,缺乏主动性,掌握动作的速度较慢。但他们的感受性强,善于观察动作细节,情绪体验深刻而不外露。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树立他们的信心。切忌对他们在活动中的失误给予过多的指责,或让他们在同学面前作错误动作的示范,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学习过程中,要耐心指导,必要时可适当降低要求或放慢学习速度,采取各种有效的练习方法,使他们在参加灵活性要求高的活动中改变反应慢、灵活性差的弱点。

3.改革教学。要真正确立中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现有水平和发展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信息化学习、评价式学习等学法的研究和指导。要在吸收传统教法精华的基础上对新的教法如:目标教学法、主题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信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简化技术法、变异教学法、想象教学法、激励教学法、单元教学法等进行开发和利用。

中学生的身体外形、身体机能、性的发育,反抗性与依赖性、勇敢和怯懦、孤僻和抑郁等状态,体育教学指导从鼓励成功,激发兴趣、树立信心、改革教学方面进行了阐述。

篇(9)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身体发展基本接近成人水平,脑的结构和机能大体上已经完备。由于身体营养和供给的需要,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有了更大的发展,心、肺继续增大,骨骼继续生长,男生肩膀变宽,女生骨盆增大,肌肉也随骨骼的变化而变长、加粗。这表明大学生有更大的可能从事比较繁重的工作和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此外,大学生的性机能发育已基本成熟,男女生在体态上表现出较大的两性差异。由于性激素的大量分泌,他们产生性生理冲动,对性体验敏感,性意识进一步增强,这是这一时期生理变化引起心理变化的突出特点。

1.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了解和关心自己的成长。

大学生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接触面,更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懂得了更多的自然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他们在家庭、学校中的地位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周围的人们都把他们当成成人看待。他们在生活、学习、课外活动中遇到的矛盾日益增多,还面临着对未来生活和专业、工作的选择。这些都引起他们长时间的独立思考,他们开始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探讨,思考自己在社会中应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经常在日记、作文或与亲密朋友的交谈及信件中表露出来。他们要求了解自己性格和品德上的优缺点,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和态度,非常关心自己的才能、性格和品德的成长,并经常从报刊、名人传记或作品中选择一些警句和格言来督促自己、剖析自己。

此外,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日趋成熟。中小学生对别人和自己的评价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他们取得成就、遇到顺境时往往对自己评价过高,而遭到挫折或处于逆境时又对自己评价过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比少年时期更现实、更客观、更全面。

2.自尊心的发展。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期望自己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获得较高的评价,得到人们的重视。当得到好的成绩,为集体和社会得到荣誉,受到人们的肯定评价时,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的尊严感,自尊心就提到了一个更自觉的水平。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大学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面临着在就业、理想、生活、处事等方面的抉择。他们大都思考过“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他们都想弄清楚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和意义。

3.思维发展的特点: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理论性,开始出现辩证法。

大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眼界更开阔,思路更广泛,因此,他们不仅能分析各种实物和现象的主、客观因素,而且懂得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对立统一在一起的,从而开始出现了辩证思维。

(1)思维具有更大的组织性和深刻性。组织性表现在通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运动,将有关的知识组成具有逻辑结构的整体或系统;深刻性表现在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找出事物的重点,发现事物的本质。这样就使得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2)思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愿意独立思考,能进行理论思维,他们较少保守,富于想象,所以常会提出新的设想、新的见解,或者尝试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便是思维的独立性。他们喜欢探求事物根源,对别人的见解和习惯性的看法不轻信盲从,喜欢怀疑和争论,这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有批判性。这都是他们思维成熟的表现,对今后的独立工作或创建性的研究问题都有好处。

4.情感发展的特点:情绪体验强烈,两极性突出。

大学生既可能表现为真理和正义献身的热诚,做出惊人的、壮烈的行动,又可能出于盲目的狂热和不计后果的冲动,做出蠢事或坏事。这两种情绪的强烈反差主要是由于个体不断增长的需求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引起的。此外,由于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了下丘脑情绪的定位部分的兴奋性,一般的刺激就可能会引起强烈的兴奋,而大脑皮层对于处于兴奋、亢进的下丘脑的神经暂时难以完全控制,因而使大学生的情绪带有更大的冲动性和爆发性。

(1)情感、情绪的延续性更长。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集体感和自尊心,凡是与集体观念和自我观念相联系的情感体验都会有较大的延续性,从而形成持续时间较长的心境,并且常常出现“爱屋及乌”或“迁怒他人”之类的移情现象。如果由于挫折或失败引起的不良心境延续下去,既会影响人际关系,又会影响身心健康。

(2)情感具有文饰性、闭锁性和曲折性。大学生由于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的增强,自尊心和思维独立性的发展,其感情往往不立即外露,而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有时情感的外部表现与内心的体验并不一致,如比赛失利,心中非常难受,但在运动场上却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对于自己羡慕、喜欢并且很想接近的人,在行为上反而会表现出冷淡和疏远。这种闭锁性使大学生不像少年那样坦率和容易被人了解,所以教育者不能只从他们情绪的外部表现对他们的内心状态简单地进行推测和下定语,而应当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和较长时间的了解,通过全面的分析,得出接近实际的看法,否则很能判断失误。

(3)情绪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大学生能更深刻地体验到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感。当然,有些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会暴露出消极、颓废的情感。大学生生理机能的成熟,受社会生活中男女情意的影响,往往萌发出对异性的爱慕之情,有些出现了恋爱或单恋。这些性意识的产生和对异性的好感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

二、体育教学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树立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广度和中心的兴趣,为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广泛兴趣奠定思想基础,并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寓兴趣于知识中。每一种教材、每一个进度都有新的概念、新的技术、新的动作,会使学生不断产生疑问,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依据教学任务,严格而系统地组织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教材的潜在能力,把教材的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使知识寓于科学之中。

2.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给予鼓励,激励大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教师应开设内容广泛,大学生喜欢的项目来进行教学。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课程,可增加大学生的自信心与社会交际的手段,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综合能力。

教师还应注意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大学生的性意识处于成熟阶段,他们的心理及生理都发生了变化,男生往往对体育项目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并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在女生面前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女生虽然也喜欢各项运动,但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对一些项目能否完成有顾虑,怕引起同学的嘲笑,不敢认真地进行练习。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特别要鼓励女生大胆进行练习,排除各种干扰,打消各种顾虑,努力完成课上任务。

篇(10)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6.009

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正式颁布,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正式由实验阶段进入到了全面实施阶段。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并对不同学习水平的每个学习方面都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还分别添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这加强了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对体育教师的指导性。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工作中,要准确分析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选用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

1.1 构建了基于大课程观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编排中,通常以运动项目为主线来构建体育教学内容体系。这种做法便于体育教师围绕运动项目来设计体育教学,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样容易导致体育教师把运动项目作为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进而片面地把体育教学演化为运动项目的教与学。

新课程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重新构建了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拓宽了课程学习的范围,将体育课程的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这一变革意味着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由单一的教材观转向大课程观的嬗变,全面渗透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内容的整体性,有助于促进“三维健康”目标的整体达成。

1.2 进一步平衡了体育教学内容的指导性和灵活性

新世纪课程改革伊始,一线教师普遍感到比较迷惘的是不知道如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因为《课程标准》(实验稿)仅仅列出了内容标准,这给体育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也使得习惯了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一线教师有些无所适从。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适当加强课程标准的指导性,《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各学习方面提出了相对明确的内容要求,使得体育教师选用教学内容时有例可循。

例如,随着初中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能的增强和体育学习经验的增加,他们逐渐具备了学习一些运动项目技术及运用技术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学习目标下编制了兼有指导性与灵活性的教学内容要求(参见表1)。

1.3 更加需要发挥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再仅仅是体育教材的简单执行者,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更加需要发挥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例如,《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运动技能包括六大类,即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游泳或冰雪类、武术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六大类中,每一大类包括若干运动项目,每一运动项目中又包括多种运动技能,因此,尽管新的课程标准在每一大类运动中都例举了许多的项目,但这是“例举”,不是要求“必学”,主要目的是供学校和体育教师参考,学校和体育教师完全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每一大类运动中的项目进行选择,选择后的某一项目中应该教什么技能,怎样教技能,完全由学校和体育教师决定。[2]]由此可见,《课程标准》(2011年版)虽然是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但需要体育教师在准确分析本校具体课程情境和学生主体需要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

2 选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1 处理好学校特色凝炼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不同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凝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事实上,体育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校具有特色地选用和持之以恒地凝炼,正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例如,在深圳市龙岗区某九年一贯制学校,游泳、乒乓球、跆拳道是其校本教材,凡是这所学校初中毕业的学生,基本都掌握了这三项运动技能。也就是说,游泳、乒乓球和跆拳道是这所学校的特色项目。在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为初中生的体育兴趣比较广泛,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项目,真正体现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中,理应处理好学校体育特色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2.2 处理好竞技运动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的关系

以奥运会竞赛项目为代表的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这表明了它们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因而不少国家都以奥运会项目为基础来构建本国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这也是传统体育课程深受竞技运动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学生毕竟不是运动员,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动机和目的与运动员存在很大的差异。[3]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中,一方面要精选深受初中生喜爱的竞技运动项目,对它们进行教材化改造,使之适合初中生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重视武术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因为这是传承中华体育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分别独立作为运动技能学习两大类别的出发点。

2.3 处理好学生身心健康与中考体育成绩的关系

“健康第一”是新世纪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其内在意蕴是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体育新课程积极倡导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维健康观”,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协调发展的同时,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始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仍然是体育教学所要关注的焦点。[4]事实上,初中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任务是体育中考,为了扭转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趋势,全国各地普遍把体育纳入到中考的范围。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提高中考体育成绩自然是初中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绩效评定和职务晋升。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与提高中考体育成绩并不是一种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要求体育教师要恰到好处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

3 结束语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明确了“以目标引领内容”的教学思想,这在为体育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提供了可能的同时,也使得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必须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如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的思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适合教学实际条件及重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初中体育教师还应在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内容的运动实践性、健身性、娱乐性、可替代性和非阶梯性等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进而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5-37.

上一篇: 金融监管原则 下一篇: 家庭教育的趋势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