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专业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1 16:49: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茶叶的专业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茶叶的专业知识

篇(1)

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知识是财政学专业的基础内容,也是后期学习、研究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必备利器。在这方面,我们会深入学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入门课程,公共经济学、公债经济学等与政府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学习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和税法等会计学的中级课程。这些知识是我们通向财政学知识海洋的指路明灯,不但让我们学会站在经济学的视角和维度看待这个世界,还让我们拥有解决财政学问题的武器,让我们在财政学的科研道路上披荆斩棘,手到擒来。

具备基本技能之后,面临的便是永无止境的专业知识学习了。对于这些知识,我的信条是――The more,the better。首先是税收政策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会学习国际税收、税收政策前沿等;其次是财政政策问题,如政府预算、公共经济学案例等。

初入大学的我,同现在大多数的高中生一样,觉得科研是一件难到无法触及,同时又遥远得不敢仰望的事情,总以一种初中生看高考的态度幻想着科研的模样。3年的大学生活却让我明白,科研不仅无处不在,还为我们提供了体现自身价值的大舞台,让我们熠熠生辉。

财政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公共预算与财税管理以及公共财政计量分析等。一般从社会现象与国际、国内矛盾和问题切入,从政策制定和政府资金运用的角度展开研究,最终探究可以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和资金运用方式。例如,如何从政府的角度解决“黄牛党”倒卖火车票的问题,如何合理运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资金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等。

篇(2)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等问题,越来越多的高师院校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突出师范教育特色,把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纳人到课程体系,并加强考核和管理。而体现师范教育特色之一的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作,也一直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如原国家教委师范司、浙江省教育厅(浙教师[2002]141号文件)先后制定了关于高师学生教师职业训练有关文件,明确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概念与内涵,即: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专业性基本技能和技巧,是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具有综合性、操作性、实践性等特点,是融理论与训练为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专业课程。小学教师职业技能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等六个方面。

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现状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教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现状,我们开展了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跟踪调查活动。调查时间:2002年4月;调查对象及人数:湖州师范学院初教系200()届、2001届168名小教大专毕业生(包括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生、五年一贯制大专生、“三·二”分段大专生);调查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用人单位发出168份调查问卷,回收148份,回收率达88 %;调查内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等方面;调查项目设计的依据:原国家教委师范司1992年(关于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的通知)、1994年制定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浙江省教育厅2002年(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求与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精神。

调查结果如下:

1、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调查口头表达能力、教态两方面(见表1)。

2、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主要调查板书书写水平(见表2)。

3、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主要调查教学态度、对教材理解把握处理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三方面(见表3)。

4、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主要调查组织管理能力、开展活动能力两方面(见表4)。

5、综合技能(见表5)。

从以上调查反馈的结果来看,用人单位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给予了客观的评价和较充分的肯定。综合如下: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教学态度方面满意率达到100;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综合技能、板书书写水平、教态等满意率达到90%以上;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处理能力等满意率达到87%以上;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开展活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满意率达到81%以上。但实际上小教大专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口头表达能力、把握处理理解教材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展活动能力很强和板书书写水平优秀的学生明显不多,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只是达到了基本掌握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对策研究

根据这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将进一步努力探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完善其培训内容、训练方法,既要研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一般职业技能的训练的内容、方法,包括语言和文字技能、艺术和体育技能、教学媒体操作技能、组织管理技能;又要重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的训练内容、方法,包括对小学教材的分析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演示实验和制作教具的技能等,以提升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提高毕业生对教师角色的适应能力。所以我们觉得对小教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教师职业素质的养成,要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和规范化的制度。

(一)要构筑明确的教师职业技能目标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高师院校办学指导思想明显存在着“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的倾向,又因近几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文要求开设的课程不断增加,而且各个学校为突出办学特色又出现了加大计算机、英语、公共选修课等课时的趋向,使原来已十分拥挤的课程显得更加繁杂,于是造成了现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缺少操作性、实践性强的执教技能训练课程、课程配比不合理的现象。另外,小学教育本科化之后,招收的是高中起点后的大学生,这些学生与五年一贯制大专生、“三·二”分段大专生相比,虽然文化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相对较强,但生源质量、专业思想、教师职业技能等方面往往不如五年一贯制大专生、“三·二”分段大专生,尤其是由于高中起点后的大学生可塑性不强,教师职业技能方面明显较为薄弱。 转贴于 “定格在本科、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的小学教师培养,要求我们既能培养出能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具有时代精神和现代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又要培养出“能教小学、能管理小学、能研究小学”的高素质教师,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况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等为核心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经过师范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潜心研究和广大中师学校的积极实践,其理论及实践作用都已得到充分的证明。而且“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从直接相关的范畴来看,高师的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应考虑进行统一目标管理,连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综合为理论实践教学联合体。”

可见,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理论体系、操作体系等构成的完整的立体网络式的系统结构体系;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又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执行这一工作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结合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在传统的、原有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规定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及考核标准,构筑明确的教师职业技能目标管理体系,并把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纳人到教学计划中。这样就使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有了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做到有章可依,从根本上保证了训练的可能性和持久性,保证了开课时间和训练质量,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二)要优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管理过程

既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是其毕业后的敲门砖和毕业前的必修课,是其专业知识得以顺利传授的重要凭借和依托,这就要求我们高师院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者明确训练目标管理体系,确保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质量,强化训练管理过程。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制订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计划。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结构,不是决定于其个别构成要素的性质,而是决定于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因此要从全局角度来考虑制定计划,这一计划尤其要注重训练内容安排的系统性,体现出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的逐步深化过程。如一年级可以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为主;二年级可以以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三年级可以以培养学生的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为主;而四年级则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及考核,成绩合格者发给教师职业技能证书。第二,采取规范化、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将计划落实到具体的训练形式上,可采用理论指导和实际训练结合、激发兴趣和持之以恒结合、课堂训练与课外自练结合、范例训练和创造训练结合、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结合、自觉训练和考核评比结合等方法进行。第三,建立实习训练中心,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小学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小学教师,学生要胜任未来小学教师这一职业,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实践的磨练。这种能力绝非单纯靠课堂听课就可以得到的,他们必须深人到社会生活、小学教育实践中,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参与班级的教学、学生的管理和学校的工作,这样才能逐步掌握教师职业技能。因此要建立学生实习训练中心,通过见习、小实习、大实习、“拜师学教”等活动,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使师范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要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质最监控

“在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过程中,通过组织管理能够解决执行计划方案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有一些矛盾即计划的组织实施过程随着时间推移和过程展开而出现的计划与组织实施相偏离的种种矛盾。这方面的矛盾单靠计划过程和组织过程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过程以外的过程来辅助或监督。”要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质量监控,可通过建立教师职业技能质量监控网络和严格每项技能的考核制度加以解决。

篇(3)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6.088

Investig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areer Planning

WANG Le, LI Ling

(Nanchang Teachers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103)

Abstract In this study, use "survival of the state preschool teacher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Jiangxi Province 520 kindergarten teachers. The results show: pre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 level is generally not high, initial and secondary level education to the majority of high school, academic education to college-level post in the majority. Widely recognized national training preschool teachers to help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ut not enough to recognize the role of kindergarten. From career planning point of view, most of the children in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will continue to adhere to work on career prospects are optimistic, and had further education needs.

Key words childhoo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areer planning

0 引言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从新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①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员,也有一套在幼儿教育、保育方面的系统知识与能力,同样需要获得专业的成长。然而,幼儿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属于较为薄弱的一块,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为此,本研究将通过调查幼儿教师的学历提升、专业发展及职业规划情况,来找到目前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试图给出对策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研究借助国培计划的开展,调查了江西省南昌、抚州、赣州、景德镇、九江、吉安、高安等地区183所幼儿园的参训教师520人,其中女性513人,男性7人;公办园203人,民办园317人;城市教师313人,农村教师207人。

(2)工具与方法:本研究在参考李金英《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调查问卷》②的基础上自编了问卷,分别从经济、工作、社会支持、专业发展等方面展开调查。问卷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幼儿教师的学历情况

从学历情况来看,幼儿教师参加工作时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有57.89%的教师初始学历仅为高中或中专层次。但在参加工作后,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再次进修并提升了学历,高中、中专层次学历者减少了22.89%,本科及以上层次学历者增加了9.23%。教师学历由参加工作时的高中、中专学历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大专学历为主。

通过交叉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不同学历起点的幼儿教师学历提升的具体情况。其中,参加工作后从未提升过学历的教师为372名,占被调查教师的71.54%。高中、中专起点的教师学历提升比率最大,达该学历层次者的39.53%;大专起点次之,达该学历层次者的17.90%。幼儿教师在学历提升方面呈现示出学历越低者,提升学历的行为越积极的态势。

2.2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在“所在幼儿园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帮助”的调查中,有42.11%的幼儿教师肯定了幼儿园具有很大或较大作用,但仍有45.19%的幼儿教师认为所在幼儿园的作用一般,即教师感受不到幼儿园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明显的帮助。

在“从哪些渠道获得专业发展”的调查中,参加培训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最常用的途径,其次分别为与同事交流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反思。“参加培训”之所以成为80%的被调查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说明自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幼儿教师切实地从中获益,得到了不少的专业发展的机会。因此,国培计划的开展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幼儿园自身开展的教研活动影响力不足。只有45.19%的幼儿教师(235人)认为教研活动能提供专业发展的帮助,还有不少幼儿教师表示幼儿园很少组织真正有效的教研活动。

2.3 幼儿教师的职业规划

总的看来,有48.65%的幼儿教师打算继续在幼儿园工作,还有16.15%的幼儿教师想要自己创办幼儿园。因此,打算继续从事幼儿园相关工作的教师达64.8%。但仍有26.15%的幼儿教师尚未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在学历的提升方面,有75.96%的教师准备或已经开始读书深造,有学历提升意愿的教师占据多数。其中,打算自己创办幼儿园的教师深造意愿最高,达该选项人数的89.29%。可见,职业规划为园长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愿最强烈。

在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前景的调查中,有66.15%的教师持乐观态度,18.27%的教师持模糊态度。总体上,幼儿教师对于职业前景的态度是积极的。

3 讨论与建议

总体看来,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即使在参加工作进修后,仍以大专学历的教师居多。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幼儿园的帮扶力度不及国家层面的。从职业规划来看,大多数幼儿教师仍将坚持在幼儿园工作,对职业前景持乐观态度,并有了进一步深造的需求。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1 给教师的建议

本次调查中,虽然75.96%的教师表示自己准备或已经开始读书深造,但在调查当中,参加工作后从未提升过学历的教师高达71.54%。这说明,幼儿教师虽然有深造意愿,但付诸行动者较少。因此,如何把教师的主观意愿转化为客观行动,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进一步的访谈中,我们也听到不少教师对于学历的消极看法。

教师A:虽然我自己只有大专学历,但在我们幼儿园里,我的学历已经是最高的了。我们那里属于农村,大家学历普遍不高,还有一些初中生在我们幼儿园工作。所以我觉得学历提升不是很紧要的事情,我还不太感到这个方面的压力。

尽管这些年在国家的重视与扶持下,学前教育得到了迅猛地发展,但实际上,学前教育仍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不同地域、不同体制的幼儿园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不少农村幼儿园、民办小规模幼儿园的师资水平不高。处于这类幼儿园的教师由于参加工作时门槛低、要求低,因此,他们往往认为幼儿教师没有什么专业性可讲,也没有学历的太多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要提高幼儿教师对于本职业的科学认知,承认幼儿教师是一门有知识、能力要求的专业性职业,要从事好幼儿教师的工作,必须要有专业发展的意识,注重个人内涵的提升,为幼儿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保育服务。

3.2 给园所的建议

本次调查中, 57.89%的教师(301人)认为所在幼儿园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帮助作用一般或较小,只有45.19%的幼儿教师(235人)认为教研活动能提供专业发展的帮助。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幼儿园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帮扶力度显然是不够的。纠其原因,还是不少幼儿园的师资队伍不合格,上至园长,下至教师,都没有很好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不懂得如何有效的组织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所致。

教师B:来到南昌参加国培,听了这么多专家的讲座,也看了一些省级示范园,我这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懂学前教育。我在这里听到的东西是我以前在工作中几乎没有接触的。这次学习给我的触动很大,跟一些公办园的老师沟通都有点儿脸红,总之这次算是长见识了。

园长做为幼儿园的领头羊,如果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够,专业发展意识也不强,那么可想而知,这个幼儿园是很难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的。因此,园长必须不断提升自我,积极向外取经。要到一些办学较好的幼儿园里去学习经验,将学到的好的做法带回本园,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园长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本园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积极吸纳最新的教育理念,带领全园教师开展有效的园本教研活动。

3.3 给相关部门的建议

鉴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愿足,但实际行动力不足的现状,相关部门应该在政策导向上对幼儿教师有所引导。国家虽然一直有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也规定了幼儿教师必须持证上岗,但在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到,仍然有许多幼儿教师未持证便上岗。

教师C:我已经在幼儿园工作三年了,但还没有考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也没有催促我非要去考,反正周围很多老师都没有考,包括一些来了好多年的老师。所以我自己也就懒得考,但我也知道,如果考个证肯定会好些。

相关部门应该落实持证上岗制度的实施情况,推动幼儿教师将专业发展的意愿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在落实的过程中,也能促进相关教师对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保育等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此外,我们也看到国培计划开展以来,幼儿教师对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因此,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幼儿教师参加高水平、有质量的职后培训,这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应该将幼儿教师的培训计划做成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方案,确保幼儿教师在入职后,仍然有机会继续学习,获得专业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2013)规划项目《江西省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与改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JY34),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5)规划项目《转型社会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特点研究――公办幼儿教师与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比较的视角》(项目编号:15YB162),2013年度南昌市社科规划课题(项目编号:Jy2013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4)

在幼儿园调研中发现,和一线教师交谈关于“观察、了解儿童”的话题,较多教师第一反应是看到儿童的“作品”、“照片”以及一些零散的言行举止片段等等,其实那预示着我们只看到了儿童外显的表象!同样,因为缺失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缺乏相应的观察知识和方法,很多时候教师为“观察”儿童埋头苦干,记了满满数页,但教师自己也不知道实际上看到了什么……观察儿童似乎变成了外加的甚至是强迫的任务,撰写观察记录更是毫无头绪。下面就观察儿童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做梳理:

(一)观察方面的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幼儿教师观察幼儿意识、能力与策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观察意识的缺失: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幼儿教师相对比较关注每日的保教活动以及自己的教育行为,但容易忽略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各环节的具体表现和状态,还普遍缺乏主动观察幼儿的意识和习惯。

2.观察目的的缺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更多的幼儿园和教师开始重视“观察儿童”的工作,但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具体表现为:不能根据多方因素确定观察目的、明确观察目标、制定观察计划。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确定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内容、制定观察计划是保证观察取得预期成效的基础。所以,更多时候的观察是漫无目的的。

3.观察方法的缺失: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经验、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以及观察手段,教师在现场中用的更多是描述法、叙事法等,较少采用拍照、录像、录音等观察手段,一旦现场呈现出的幼儿信息比较多元或场景比较复杂时,教师就会显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往往捕捉到的信息不够客观、全面、系统。

(二)记录方面的问题

在观察记录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缺乏目的性:教师在观察记录幼儿行为前,首先要确定本活动现场要重点关注的人、事,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但我们发现教师在记录幼儿信息时,往往不能明确自己所要观察记录的目标,所以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记了满满数页,但自己也不知道实际上看到了什么、记录下了什么。

2.缺乏客观性:教师在观察记录幼儿行为时,要持客观和研究的态度,学会从客观的立场看问题,从而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但从教师记录的信息分析来看,往往教师会不自觉的带有主观色彩:如对信息进行夸张虚构、记录较概括、主观性语言多等。

3.缺乏有效性:教师在观察过程中要能够辨别、选择对观察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客观、真实地记录,呈现完整的观察记录。现实中的任何活动现场幼儿都会呈现大量的信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具有研究的价值。一线教师还普遍缺乏在观察记录时能敏感地捕捉幼儿活动中有价值的典型行为,并采用最适宜的手段及时记录。

二、观察、记录的“方法”

(一)如何观察儿童

观察目的:观察一名2岁6个月女孩的语言发展情况。

B和教师坐在一起看她喜欢的故事书――《饥饿的毛毛虫》。

教师指着第一页问:“B,这是什么?”

“树叶。”

“看,毛毛虫。”B说。

“对,这是一条毛毛虫,还有太阳。”教师说。

“太阳。”

“这是什么?”教师问。

“苹果。”B指着图画说:“毛毛虫、苹果。”

“对,毛毛虫吃苹果。”成人说,“他还吃了两个梨。”

“还有梨。”B说。

“让我们来数数这些梨。”教师说道,指着图画数起来:“1,2,3。”

“2,3。”B重复着。

上述案例教师在观察幼儿时,更多的只是关注到了幼儿和教师对话的内容,缺乏更为全面和细致的观察,如:面部表情、语调和姿势、行为持久度等……

观察儿童时我们应该尽力做到三个层次:第一,视其所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仔细观察儿童的一举一动,用“白描”的方式微格描述儿童的活动,包括他们的表情。第二,观其所由。即用我们的头脑去“诊断”式观察:儿童的所为,反映了该年龄段的共性特征,还是个性特点?有何行为动机、有何需要等等。第三,察其所安。即用心去观察,我们要陪伴儿童一起经历他们的心路历程,体察他们的情感态度,欣赏并学习他们的视角、思维、逻辑,分享他们的灵性、率真。

(二)如何记录儿童

教师甲记录:豆豆今天很生气,他谁也不想理,老师想和他一起做花灯,他也不高兴。

教师乙记录:豆豆今天早上皱着眉头走进教室。老师向他打招呼,他低头不语,一声不吭。他垂着肩,穿过教室走向睡房的阅读区角,一屁股坐在地垫上。浩浩想过来和他一起玩,却被他一把推开。老师走过来,问要不要一起做花灯,他摇摇头……

案例中教师乙的记录相比教师甲更为客观、真实,用“白描”的方式呈现了豆豆的情绪表现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便于教师后期更好地去解读该幼儿,并进一步支持他的发展。

所以在记录幼儿信息时,应该做到:第一,客观:对现场中的幼儿进行非判断性的观察,如实记录现场信息,在观察和记录时,不要解释和下结论。第二,具体:围绕近阶段的观察目的全面捕捉和记录幼儿的信息,即便是最不起眼的细节也不能忽视。第三,使用直接引语:观察者要细心聆听幼儿,并记录幼儿的原话。第四,使用情态词:用最直接的词语记录幼儿的情绪状态。

二、“专业”观察中的教育智慧

晨间区域游戏中,大班的孩子们正饶有兴趣地剪窗花。游戏操作中,大家纷纷忙着用自己手上的剪刀剪东西。

一个男孩手上拿着一张红色的纸“甩着”,头微微低着……我走近,他一点都没有动……班级老师正好走过来:“不着急,先想一想你要剪什么?”

过了会儿,有几位小朋友已经剪出了各色的窗花,并聚集在一起展览。男孩着急地看着其他人,依旧一副很茫然的样子。这时,班级内稍年轻的老师走过去,说:“还不会啊,来,老师帮你吧!”我站在旁边轻轻对她说:“不着急,再给他一点时间看看。”

3分钟过去了,看着他还是没有动手做,我微笑着向他征询:“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他的小朋友怎么做的,好吗?”男孩使劲地点了点头,于是我带他到隔壁桌(观察中我已经“留意”好的资源)进行“观察”……

大概看了5分钟,他抬起头对我说:“老师,我好像会了。”回到桌前,他继续开始他的“创作”,这时已经只剩下不多的几个小朋友在做了,他才刚刚开始。

篇(5)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自我院2005年设立以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受到学生的持续欢迎,越来越多的学生(见表1)选择这个专业学习。大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的工作方向,而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程度则影响了其在大学期间学习成果在社会上的价值。学生的学习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身学习内容的喜爱和兴趣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认识。

表1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历年报到人数

2012年开学之际,工商企业管理教研室以2012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新生为对象展开调查。通过调查掌握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程度。具体调查目的有:(1)掌握新生基本情况;(2)新生对专业的认识程度及选择专业的原因;(3)找出影响专业认识程度存在差异的因素;(4)根据调查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

在新生入学接受专业教育时,采用普查方式,对2012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所有学生发放问卷,说明填写要求,在老师的监督下,人手一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减少了学生对问题的顾虑,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研究数据利用Excel和SPSS19.0进行分析。

三、新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1.性别分析

男生占34%,女生占66%,女生人数约是男生的2倍(见表2)。这可能是因为很多学生、家长认为该专业偏重文科,比较适合女生的性格和爱好,而不适合男生。其次,女生感觉学完这个专业以后找工作一定也是管理方面的,可以坐办公室做白领。而大多数男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觉得学习一个技术性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做个蓝领更稳妥。由此看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还没有真正被理解。

表2 新生基本情况汇总表

2.居住地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生108人,占75%,城镇学生36人,占25%,四分之三的学生来自农村。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国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农村的父母学历低或没学历,不能很好地辅导孩子,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

3.学生职务分析

近四分之三的学生曾担任过学生职务。担任职务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宣传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说明2012级75%的学生具有班级管理经验,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单从“管理”这一点上讲,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有一定程度的吻合。

4.了解专业的途径分析

排在第一位的是网络查询,占70%。这与当今社会网络无处不在相吻合,各个学校的状况、专业分布、社会评论等内容足不出户便能了解一切。他人推荐占第二位26.39%,这说明学生对他人亲身经历及实践比较信任。学校宣传比例最低,144人中只有3人是通过学校宣传了解专业的。

5.是否有明确的人生发展目标分析

对于自己的未来人生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和比较明确的占到总数的85%,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规划,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学习专业是干什么的,以后又能干些什么。此外有15%的学生对于人生发展目标不明确,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对未来没有目标的盲区。

6.对专业工作的认识分析

表2数据显示,对专业工作认识比较明确的占总人数的63%,非常明确的占11%。可以看出74%的学生对专业工作都有较清楚的认识。不明确、没有考虑过的人数超过25%,对专业工作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总体来说2012级新生对专业工作有较清晰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不再是一只‘木偶’,而是根据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出发的。

7.外出打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打工或实践的学生几乎达到了80%,这是一个好现象。参加打工或实践的学生能理解生存的辛苦,就能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出门打工,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自身社交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经验。

8.选择专业原因分析

在选择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原因中,约76%的学生是根据个人兴趣,自己想学。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有自己的主见,比较独立。约14%的学生是因为该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广阔而选择这个专业的。排在第三位的是他人推荐(包括同学、朋友、父母等),约占12%。很多学生对好朋友、同学、父母的推荐是特别重视的,他们认为能够推荐的都是对这个专业非常了解的人,或者是看到了从事本专业的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可以看出,现在学生选择专业具有针对性,很现实。

表3 选择专业主要原因

四、新生对专业工作认识的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分析

表4 性别对专业工作认识程度的影响

由表4得出不同性别对专业工作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均值为1.94(均值越小越好,下同),对该工作认识非常明确的占29%,比较明确的占大多数,比例为55%,两项合计84%,没考虑过和不明确的共占总认识程度的16%;而女生的均值为2.49,对该工作认识非常明确的为2%,比较明确占66%,两项合计68%,没考虑过和不明确的为32%。总体来说,男生对专业工作的认识显著高于女生。

2.居住地差异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农村生源的平均值是2.33,城镇生源的平均值是2.22,城镇比农村的稍好一些,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

表5 居住地对专业工作认识程度的影响

3.是否担任过学生职务差异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担任过学生职务的学生中对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要明显高于没担任过学生职务的。在调查中担任过学生会工作的学生有107人,其中对管理认识比较清楚程度以上的有84人,占总人数的78.5%,而没参加学生会工作的学生对管理的认识程度比较低。

表6 是否担任职务对专业工作认识程度的影响

4.人生发展目标差异分析

由表7可得,人生发展目标是否明确对企业管理工作的认识有显著影响。人生发展目标明确的学生100%的对企业管理工作都比较清楚,而在对人生目标比较清楚的122人中,有75.5%的学生对管理的认识都比较明确;相反,在人生目标不明确的学生里,对管理认识比较明确的仅有33.33%,非常明确的一人没有。所以,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工作的认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长远的人生目标是成功基石。

表7 发展目标对专业工作认识程度的影响

5.专业选择原因对专业工作认识程度的影响

表8 专业选择原因与专业工作认识程度的影响

根据表8数据显示,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这些学生中对管理工作的认识非常明确的占12.7%,比较明确高达65.3%;而由于其他原因选择该专业的对管理工作的认识都不是很好。相对来说,对专业是否有兴趣对管理工作认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专业选择遵循自身兴趣更有利于对专业工作的认识。

6.是否外出打工对专业工作认识的影响

表9显示,外出打工的学生对专业工作的认识显著高于未打工的,是否外出打工对专业工作的认识有显著影响。

表9 是否外出打工对专业工作认识的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70%的学生通过网络途径来了解专业,约76%的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专业,73%的学生对专业工作有较明确的认识。进一步研究发现,男生对专业工作的认识显著高于女生;担任过学生职务的学生中对专业工作的认识程度要明显高于没担任学生职务的;人生发展目标是否明确对专业工作的认识有显著影响,有明确发展目标的人对专业工作认识更明确;是否外出打工对专业工作的认识有显著影响;遵循自身兴趣选择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工作有更清晰的认识;居住地对专业工作的认识不存在显著影响。

(二)建议

1.对学生和家长的建议

(1)自主填报志愿,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作为大学生,专业选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选择专业前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各个专业的情况。首先要让学生认清自我,结合自身特点选择专业,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及前景有所了解。第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了解孩子的爱好兴趣。

(2)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或外出打工,增强环境适应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为专业学习和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确立明确的人生发展目标。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爱好、兴趣引导或帮助孩子尽早明确人生发展目标,以便孩子能早日知道自己的奋斗方向,通过各种途径及早涉猎与目标有关的各种知识和资料充实自己。

(4)积极担任学生职务。学生和家长都要有“担任学生职务是一种综合锻炼”这个意识,家长要从小鼓励孩子担任学生职务,锻炼孩子,培养孩子管理理念。

2.对学校和专业的建议

(1)加强专业网站建设。学校和各专业要大力加强专业网站建设,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在网站上学校和专业的最新动态。

(2)夯实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专业口碑。

(3)加大学校宣传力度。一方面依靠专门的部门机构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借助校友和往届毕业生的宣传,提高学校知名度。毕竟有的人认为网络上的东西很多是“虚”的,不真实。

(4)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对学生实行电子管理,实时地对有显著差异的群体实行分层管理。如对那些人生发展目标不明确的学生,要及时帮助学生明确发展目标。

Higher Vocational Freshmen to Profess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s Analysis

——in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as an Example

篇(6)

答:读者您好!现就您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

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广西开展经常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桂职改字〔1993〕1号)在推荐、评审、晋升的原则中规定:

1.推荐、评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认定,不受岗位和名额限制。

2.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条件评价、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根据岗位设置、工作需要和个人德才表现择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定资格与聘任职务分开进行,即实行评聘分开的“双轨制”。

……

篇(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18

Abstrac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o the new college students of protecte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is carried out for understanding the planning and knowledge of future career prospect of the themselves major . Analysis of the tentative ideas and plans of future occupation of this major and summary the opinions of them about how to develop protecte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are done basing on data investigated in this article . Protecte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 a major that related with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Tianjin an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make it better service urban modern protected agriculture in Tianjin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 At the same time , reference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students are provid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protecte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career planning

随着生产需求的增加,高等农业院校在数量、规模、专业设置等方面也急剧增长,促使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正在向现代化、实用化方向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家、社会、学生、家长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就业率高低也间接地反映出高等农业教育的成败。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各农口院校新开设的专业[1-3],是适应我国设施农业大发展形势而产生的。为了解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就职前景的认知和规划状况,笔者对天津农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做了实证调查,以调查数据作为基础,分析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对本专业以后的职业观现状,调查在实践教学及对课程设置方面的要求,以期能对当前相关专业在专业教育及课程设置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也为农业高校专业思想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1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1.1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调查

问题1 你选择上大学的理由是:A.学习知识技能来武装和提高自己;B.只为学历;C.想体验大学生活;D.为考研做准备。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89%,选择B的比率为2%,选择C的比率为3%,选择D的比率为6%。大学教育非常重要,而选择上大学的理由又都是什么呢?有将近89%的同学希望可以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就要真正能满足学生求知的要求。专业培养就要切合实际,使学生具备现代设施工程设计、温室配套设备和环境控制设备的研制与开发、设施特色作物栽培和现代园区规划设计、设施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问题2 你现在是否有明确的学习计划:A.有,对学习已经作出规划;B.没有,顺其自然;C.及格就行;D.尚在考虑中。

调查统计图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31%,选择B的比率为18%,选择C的比率为11%,选择D的比率为40%。既然大部分同学还未作出明确的学习规划,那么在新生入学时就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及早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不仅分专业纵向培养而且还可以横向培养[3],培养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农业高级专门人才。

问题3 进入大学后你将如何规划业余时间:A.学习专业知识或者阅读感兴趣的书籍;B.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兼职;C.上网玩游戏、聊天等,或者睡觉;D.加强体育运动,强身健体。

调查显示,对于大学业余时间的规划,有56%的同学学习专业知识或者阅读感兴趣的书籍;32%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兼职;11%加强体育运动,强身健体,而没有学生选择上网玩游戏、聊天或者睡觉,反映出学生积极向上的主观性。大多数同学将业余时间用来学习专业知识和阅读书籍,学校和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推荐一系列的相关书目、学术期刊网站供学生参考阅读,其中包括不同国家的出版物以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

问题4 你是否有未来职业规划:A.有,并向此方向努力奋斗;B.没想过;C.想过但不知道能不能实现;D.顺其自然。

调查显示,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有31%的同学有规划并正向此方向努力;2%没有想过做规划;61%想过但不知道能不能实现;6%表示顺其自然。在职业规划上,学校可帮助他们做一些实际的规划并提高自信,来实现规划的真实价值。还可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提供更广泛、更具体的实习机会,培养和提高学生真正和社会工作接轨的知识技能。

问题5 你理想的就业部门是:A.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B.设施相关企业;C.自己创业;D.到农村基层。

调查统计图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52%,选择B的比率为39%,选择C的比率为10%,选择D的比率为0%。调查显示有52%的同学希望到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就业,而没有同学想到农村基层就业。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相信这个现象导致了大学生对就业部门选择的大差异。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并非由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的,而是产生于个人就业意愿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机会及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农业技术的应用以及农业人才的用武之地大部分在基层,培养的农业人才如果离开了基层,就会背离培养的初衷,这在大学生职业教育中需要重点加强职业教育,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当前,国外人才培养工作中出现一种新的趋势,即企业界人士参与到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企业界人士把企业界的建议、意见和人才需求信息反馈给高等学校,而高等学校则可以根据此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立相应的教育课程,培养出企业适用的各类应用型人才[2],可以说这是一种农科院校的订单式培养,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

问题6 关于大学毕业去向你的选择是:A.考研或考公务员;B.在天津发展;C.到其他大城市工作;D.回原籍发展。

调查显示,有44%的同学将在大学毕业后考研或考公务员;27%在天津继续发展(其中有21%的学生是天津市生源);6%到其他大城市工作;23%回原籍发展。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发展方向还是很不均衡的,依然有很多同学选择考研或考公务员。那么学校在注重培养学生设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学农、爱农,为我国的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1.2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方面的调查

问题7 毕业实习时,你希望在设施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时间的长短为:A.半年;B.3个月;C.1个月;D.半个月。

调查统计图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45%,选择B的比率为35%,选择C的比率为16%,选择D的比率为3%。调查显示75%的同学希望实习3个月到半年,说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更长时间的实习,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实践技能,以便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和做好工作。因此在制定大学生实习时间上可以参考学生意愿,适当延长大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积累实践经验,让学生从大学到单位完成更高效的转变。

问题8 毕业论文的开始时间你认为最理想的是:A.二年级下半年;B.三年级上半年;C.三年级下半年;D.四年级上半年。

调查统计图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3%,选择B的比率为32%,选择C的比率为35%,选择D的比率为29%。调查结果中,希望在三年级下半年开始毕业论文的比率最大,说明更多同学希望在三年级以后开始毕业论文是因为希望在大学的前两年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然后再开始论文的研究和学习。而目前大学的课程安排是一二年级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课程要在大三甚至大四才能学到,大四的学生又面临着找工作和考研复习,所以三四年级的大学生活会很充实很忙碌。因此如果可以适当地将一些专业知识学习提前,所有重要专业课程可以在上大四之前学完。这样即使三年级开始准备论文不会有还没学到的专业知识,也不会和四年级毕业实习有时间上的冲突。

问题9 你想从以下哪些方法提高设施专业技能?A.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实习;B.放假期间(包括寒暑假)到公司或企业实习;C.自己深入设施基地实践;D.查阅文献资料从书中获取技能知识。

调查显示,学生中45%希望通过参加学校的教学实习来提高设施专业技能;23%想放假期间到公司或企业实习;31%希望自己能深入设施基地实践;2%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丛书中获取技能知识。对此,学校可以通过完善实践教学,将企业管理引进教学中来,提供可实践的条件,帮助学生提供重点文献和相关资料等方面来帮助同学们提高设施专业技能。

问题10 你对学校与企业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培养人才,毕业后直接进入该企业)支持吗?如果支持,那么订单式培养开始时间适合在什么时候?A.支持,适合在大二就开始;B.支持,适合在大三开始;C.支持,适合在大四开始;D.不支持。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13%,选择B的比率为60%,选择C的比率为16%,选择D的比率为11%。学生中有89%支持学校与企业订单式培养,其中13%希望在大二就开始,60%希望在大三开始,16%希望到大四在开始。大学三年级,在整个大学四年的过程中算得上是真正从校园步入社会的开始,在这个时候开始将企业管理等的培养引入到学校中来是最合适不过的时间。因此从大三开始,加强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和眼界,将企业的需求等传授给学生,以利于广大同学更真实、更直接、更高效地了解、认识企业需求,提升就业率。

1.3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方面的调查

问题11 通过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的学习,你希望学到哪些技能?A.农业设施等相关领域的设施设计与建造;B.设施栽培与管理技术;C.农业设施等相关领域管理技能;D.设施生产技术推广。

调查统计图结果显示,选择A的比率为44%,选择B的比率为24%,选择C的比率为26%,选择D的比率为6%。设施农业是一门涉及生物、工程、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是多学科的综合发展与应用。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对农业设施等相关领域的设施设计与建造、管理技能以及设施栽培与管理技术等相关知识比较感兴趣,其中希望学到“农业设施等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这方面的知识技能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最大。我国的设施农业起步较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不高[1]。根本原因是设施农业专门人才缺乏、现有生产管理及技术研发人员科技素质较低。因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立,在解决生产中工、农结合人才的需求方面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问题12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农工结合的特点,你认为适合的农、工课程比率是:A.农、工各占50%;B.农应该比工占更大比率;C.工应比农占更大比率;D.根据服务区域生产需求确定。

调查显示,对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适合的农、工课程比率的问题,有21%人选择农、工各占50%;16%认为农应该比工占更大比率;45%认为工应比农占更大比率;18%认为可以按服务区域生产需求确定。设施农业是一门涉及生物、工程、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是多学科的综合发展与应用,这三个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合与统一形成新兴学科。农、工所占比率要能体现专业设置的定位,并能更好地适应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

2 结 论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刚入学不久的大学生虽然还没有作出明确的学习规划,但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大学四年学到真正的知识与技能。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还是受到青睐,而农村基层则备受冷落,说明农业高等教育还要加强学农、爱农教育,鼓励学生到基层去,学以致用。对于实践教学,大多数学生希望实习3个月到半年,并且学生绝大多数赞成订单式培养,并希望在大学三年级开始,这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是一项很好的措施。关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近半数学生支持农工各50%的比率,并可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施栽培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我国设施农业正在向现代化方向发展[4]。据资料统计,我国设施园艺栽培主要以花卉、蔬菜和果树为主体,到2011年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已经超过400万hm2 [5]。为与其相适应,部分农业院校先后开设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天津农学院2011年正式成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并批准为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该专业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都处于摸索阶段,与此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在新专业建设初期通过调查,为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确立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相关农业院校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使该专业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接轨,更好地服务于当地设施农业生产实际。

参考文献:

[1] 高洪波,张广华,李敬蕊,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9(4):112-115.

[2] 李建明,邹志荣,屈锋敏,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4(4):45-47.

篇(8)

作者简介:涂三广(1978-),男,江西余干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成教所博士研究生,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培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职教教师教育、职业教育培训;何美(1983-),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比较教育。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标准的中英职教教师比较研究”(编号:DCA150234),主持人:涂三广。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0-0021-09

2013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对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提出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提供了基本依据。《专业标准》提出教师的专业素质要以能力为重,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理论与职业实现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和育人能力。《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方面提出了合格中职教师的60条标准。本研究以这60条标准为依据,调查了1000名中职教师对个人专业素质的认知,以期获得中职教师专业素质概况,反映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提升的现实和问题,力求为政策研究提供实证分析,为中职学校和家长了解教师素质状况提供调查数据,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工作提供研究基础。

一、问卷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焦点问题访谈法。

(一)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由调查问题和有关背景信息两大部分构成。调查问题主要围绕教育部2013年9月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框架中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维度来设计,并侧重专业能力。

在(1)职业理解与认识(2)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3)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4)个人修养与行为 (6)职业背景知识(7)课程教学知识(8)通识性知识(9)教学设计(10)教学实施(11)实训实习组织(12)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13)教育教学评价(14)沟通与合作(15)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领域,从15个维度,23个具体指标点设计可测量的具体态度、知识和能力23项内容,并由23个题目呈现,通过6分量表进行具体考察。背景信息主要涉及教师的任教学校、教龄、学历、职称、任教科目、资格证书获得情况、企业实践和入职途径等从业信息。在调研中,为了更有效反映不同教师的素养状况,问卷设计按照实习指导教师、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分为三类填写。

(二)问卷来源分布

本次调查研究共收回问卷1000份,在有关省份的分布如下(见表1):

(三)焦点问题访谈

焦点访谈法是收集信息和资料的一种重要方法,是通过召集一组与研究主题有关的同类人员对某一研究议题进行讨论,得出深入结论的定性研究方法。根据访谈对象人数的多少,访谈又可分为个别访谈法和团体访谈法。个别访谈法指研究者对一位访问对象进行访谈;团体访谈法指研究者同时对一群研究对象进行访谈[1]。本文采用焦点访谈法,主要是考虑到一些观点的代表性,避免以偏概全或者个人主义。

二、问题与思考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

国际上,success for all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追求的目标和共识(如:美国的“no child left behind act”,英国的教师和校长教学领导专门有“Leading inclusion: Achievement for All”[2])。教育公平不仅应该体现在国家的政策设计,更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确保每个受教育者得到适合其自身的教育已成为教育质量追求的最高价值。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因材施教,给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其自身的教育成为我们职业教育能否得到家长和学生认同的关键。理念与师德不能离开上述理念的实践,工作实践是教师理念与师德的载体和体现。

基于以上认识,找到合适的指标彰显教师职业教育理念与师德成为调查的关键?通过比较分析,本调查选取了三个指标,分别是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否在实训中全面地与每个学生一对一交流、能否耐心指导每个学生。

1.大部分教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调查发现,在“重视学生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品德养成的全面发展,努力避免顾此失彼”方面,有42.9%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符合”,不同类教师对于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品德养成的重视程度表现不同。在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有35.56%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文化课的教师中,有50%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专业课的教师中,有45.05%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

2.实训(实验)中,能够全面地与每个学生一对一交流教师比重不高。调查发现,在“实训(实验)过程中,与每个学生一对一地交流”方面,有23%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符合”。其中,实习指导教师有28.89%“非常符合”;文化课只有14.15%表示“非常符合”;专业课22.53%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可以看出,文化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以及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比例都不高。

3.教师对于指导学生耐心总体有限,文化课教师耐心较低。在“有持续的耐心,指导学生不断地进步”方面,从三类教师来看,在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28.89%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文化课的教师中,有14.15%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专业课的教师中,有22.53%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

问题一:如何理解“双师型”本质,文化课教师要不要去企业实践实习?

按照国家政策,“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职成z2006{11号)明确指出“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开展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及其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改进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3]。调研发现,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很少去企业实践,也不参与实训教学。对于文化课教师是否应该参与,如何有效参与?可能需要根据学校和专业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更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是,文化课教师是否应该是“双师型”教师?

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话题。涉及到对“双师型”本质的认识。在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目标定位为“双师型”。这里的双师型不是我们理解的懂得理论,又懂得实践,而是既在专业与学科上是专业化的,又在教学上是专业的。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来看,是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应该首先具有相关学位和文凭,其次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知识与实践,能够胜任教学。如果用2014年英格兰《教师与培训者标准》对职教教师能力和素质的“Dual professional”的定位和要求就是,职教教师要成为职业与学科专家(subject & vocational specialist),同时成为教学专家(teaching specialist)[4]。用国际劳工组织2015年的报告来说,高质量的世界TVET师资培养体系包括四层次,具体包括:教师职前大学教育和高等专业教育(文凭);非学术性(non-acedemic)的行业或者企业工作经验(工作经验);教育学与教学法的学习(专业教学法);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适应发展能力)[5]这意味着,“双师型”不仅仅是我们理解的中国职教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知识,而是要求职教教师有企业经验(实践知识)基础上,还能够懂得如何把这些知识有效教给学习者,也就是如何教这些经验和知识。国外把这种知识教学称为行动导向教学,这种教学需要专业的教学法。因此,“双师型”本质是教师成为职业与学科专家,同时是教学专家。

问题二:实训的一对一指导不足是教师认识问题,还是教师能力问题。

通过了解发现,能力不足才是问题关键。83%的老师认为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当然,能力不足既是质量内涵不足,也包括数量不足。中职生师比(25:1)是教师难以兼顾的关键因素。许多优秀教师表示,学校工作忙出不去(校长不放这些骨干教师去企业实践)。此外,对实训的认识不足是教师内在动力缺失的根本。因此,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保监会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了实习的教学属性,这为确保实习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了保障。《规定》明确要求要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保证实习教学效果。这对于解决我们认识上行动上提供了政策和实践依据。

问题三:如何理解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意识不强?

通过对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指导耐心有限与学生和教师自身素质关联密切。从学生而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一直存在“为义务教育买单”行为,这是其中困难之一。从教师而言,不仅是教师自身专业理念和师德的问题,更涉及到教师本身指导能力与对学生发展认识的问题。有教师表示,职校学生来源多样化,很难简单用教学和讲道理方式指导好。

(二)专业知识方面

教师专业知识来自哪里,存在于何处?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知识的现状如何,如何发展和构建教师专业知识?这是本维度调查的出发点,也是研究的目标之一。鉴于此,在专业知识方面,调查主要选取了教师职业知识和专业实践展开。具体情况如下:

1.不到1/4教师认为能够完全掌握职业教育的有关知识。在“把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等规律的有关知识运用到教育工作当中”方面,仅有22.5%的教师认为“非常符合”。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17.22%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文化课的教师中,有19.81%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专业课的教师中,有23.74%的教表示“非常符合”。

2.约1/4的教师认为能够系统掌握所任教课程的专业实践内容。在“系统地掌握所教课程的专业实践内容和技能”方面,有23.4%的教师认为“非常符合”。三类教师中,21.16%的专业课、27.22%实习指导和28.30%文化课教师认为自己完全掌握实践教学内容。

问题四:职教教师专业知识内涵、来源及其表征方式?

2013年的专业标准明确提出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掌握“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四大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提出了具体17条标准要求。我们把这些要求作为是职教教师专业知识的政策表征(见表2)。

专业标准中提出的上述知识要求,假定这些都是合乎理性和科学的,那么这些知识如何获得?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如何来追求自身标准化?

分析发现,专业标准基本明确了职教教师四大类知识的来源。在这其中,“教育知识”与“课程教学知识”的获得不仅需要师范院校的理论培养,更需要一线学校的教学经历。在职教教师来源越来越多元化,师范教育类学生入职任教比例越来越低的背景下(曹晔教授调查不到30%),相关省市(上海、浙江和江苏省)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职业背景知识”的获得则要求教师必须有相关行业和企业岗位的工作经验,并持续对行业与企业发展情况跟进。这类知识的获得,目前我国普遍采取的办法是教师企业实践或者聘请兼职教师。“通识性知识”的获得可以有多种途径,一般包括大学的专业性教育,职后的继续教育等。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教师普遍来源于各类大学,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总量不到10%[6]。有专家指出,“一强两弱”是职业学校教师基本现状。“一强两弱”指专业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弱和实践教学水平差。我个人认为实践知识缺乏,导致两弱。

从政策制定者而言,为了确保教师专业知识的标准化,2013年教育部颁布针对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标准。同时,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委颁布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这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抓手和制度设计,更是加强职教教师“职业背景知识”的重要制度设计。显然,专业标准与企业实践的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际上,关于教师企业实践问题,早在2005年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就明确提出。十几年来,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和教师企业实践效果不佳成为“双师型”建设难以落地的主要原因。有必要从理论上深刻思考教师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

从理论上看,教师专业知识被不同教师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学者进行了解读和阐述。比较有代表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舒尔曼和英国的教育社会学家迈克.杨。舒尔曼受专家新手比较研究的启发,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进行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批判,提出了教学需要七类教师知识的支撑:学科知识(content knowledge, 简称CK)、一般教学法知识(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简称PCK)、学生知识(knowledge of learners)、教育环境的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context)、有关教育宗旨、目的等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ends,etc.)。在舒尔曼的教师专业知识分类中,与课程内容(content) 直接相关的知识有两类:一类是学科知识(CK)、另一类是学科教学知识(PCK)。

按照英国社会学家迈克杨在《职业知识的概念化:一种理论的思考》文中观点“职业教育知识来源于工作场所,知识总是在某种情境下产生的,它从来都不是完全脱离情境的,因此,要建构教师的职业教育知识,必须基于工作场所的实践中才能获得”[7]。波兰尼所说的“默会知识”及其舒尔曼的教学实践知识对该问题也进行了很好的解答。用现在的典型培养模式说,这种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学徒制”的方式,而不是靠传统课堂的讲授。

问题五:如何发展教师专业实践知识?

从调查结果看,在职业教育有关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领域,职业学校教师离理想状态差距较大。而教师企业实践是教师专业实践知识来源的唯一渠道。我们发现,教师企业实践与教师年龄密切相关,年轻教师去企业实践意愿高于中老年教师,这与教师职称评审等因素有关;中老年教师企业实践的文化认同很低,个体去企业实践的意愿也不足。从我国职业学校教师来源现状分析,当前我国职教教师总量占教师比重不到10%。国际上职教教师必须有一定行业企业经验(澳大利亚职教教师要求3-5年,英国继续教育教师必须首先要求行业资格证书)。

因此,在当前我国职教教师普遍来源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现实背景下,加强教师企业实践的规范性,加强企业实践效果考核,这被认为是完善教师实践知识获得的关键。应该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一方面,要加大从企业和行业引进兼职教师,让更多具有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进入职业学校任教;二是推进2016年七部委颁布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确保教师职后企业实践的应有成效。原则上的确是这样,如何确保这些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一线学校管理者认为,存在政出多门现象,不知道如何实施。这已经成为考验国家政策能否有效落地的关键。

在此,在教师专业知识要求方面,我对未来引进的职教教师提出三个假设(建议):一是职教教师入职前必须要求有企业工作经验1-3年(根据不同专业类别可以有所不同,服务业可以少一些,制造业应该更长);二是学习台湾省教师企业实践国家购买岗位,购买岗位可以多元化,包括建立公共实训中心和跨企业实训中心和专项基金等;三是建立严格的教师企业考核评价机制,由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联合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入职。

(三)专业能力方面

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总体表现情况如下(见表3)。

1.仅有1/5教师认为能够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努力创造合适的环境和l件”方面,有21.3%的教师认为“非常符合”。其中,20.56%的实习指导课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文化课的教师中,有16.04%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专业课的教师中,有22.22%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

对于上述结果,相关教师管理者表示“教师本身创新创造的意识与能力双缺失,习惯于按部就班被动接受任务,对外部社会发展环境变化感知不敏锐,自我更新跟不上……”。

2.约1/4的教师认为能够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能力。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方面,有25.3%的教师认为“非常符合”。其中,在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20%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专业课的教师中,有26.03%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文化课教师中,29.25%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

对于这个问题,相关教师认为“大多数一线教师理念不够,对学习环境等隐性资源对培B学生的正向作用认识不足……”。比如,就“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来看?考虑到道德不能空洞无物,道德需要合适的载体,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更应该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开展。从理念而言,我们国家提出的“企业文化进校园”就是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的具体抓手,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能不能把企业文化有效转化,在具体的职业中与学校课程对接融合才是关键。

3.不到1/4教师认为掌握了“理实一体”的方式方法。在“能够采取讲练结合、工学结合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方面,有24.4%的教师认为非常符合。其中,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29.44%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文化课的教师中,有26.42%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专业课的教师中,有22.53%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

调查发现,教师自身理实一体能力缺乏,存在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现象,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验缺乏较大。

4.不到1/5教师认为能够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在“能够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有效调控教学过程”方面,有19.2%的教师认为“非常符合”。其中,在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14.44%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文化课的教师中,有16.98%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专业课的教师中,有19.79%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其他教师中,31.58%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

这是一项对教师要求非常高的标准。能否做到与教师教龄、职称、教师本身素质等方面密切关联。从访谈情况看,大部分教师认为职业学校教学与普通教育教学差异较大,教师教学的管理责任很重,教学要求相对不高。

5.约1/4教师认为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熟练应用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方面,有25.3%的教师认为非常符合。其中,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仅有14.44%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文化课的教师中,有21.7%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专业课教师中,28.61%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

6.近四分之一的教师能与企业共同制定和组织校内外实习实训。在“与企业共同制定和组织校内外实训实习”方面,有14.9%的教师认为“非常符合”。其中,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16.67%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文化课的教师中,只有4.72%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专业课的教师中,有15.98%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

7.少部分教师熟悉有关法律,能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熟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劳动法》,能够在实习中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方面,有13.9%的教师认为“非常符合”。其中,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12.78%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文化课的教师中,有15.09%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专业课的教师中,有13.85%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

作为一种跨界的类型教育,教师对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认识不够。许多老师只表示知道有这个法律,至于与自己工作关系和企业实践之间关系并不清楚。

8.少部分教师能够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在“妥善应对突发事件”方面,有14.9%的教师认为“非常符合”。其中,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7.22%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文化课的教师中,有14.15%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专业课的教师中,有16.44%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

职业学校突发事件远远高于普通中学,在很多职业教育管理者反馈中,学校管理工作甚至成为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高于教学工作。这样的工作是对教师的复合型能力要求,与教师的心理承受、社会能力、情商能力都有关系。

9.约1/4的教师认为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在“了解学生,能够与他们平等的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方面,有26.3%的教师认为“非常符合”。其中,在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30.56%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文化课的教师中,有25.47%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专业课的教师中,有24.96%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

10.大部分教师能够配合和推动学校与企业和社区的合作。在“能够配合和推动学校与企业、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关系,促进校企合作,提供社会服务”方面,有15.7%的教师认为“非常符合”。其中,在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7.22%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文化课的教师中,有8.49%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专业课的教师中,有19.63%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

调查发现,教师普遍缺乏社会资源,难以真正有效推动企业实践。经济发达地区比西部地区好,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来源和身份,真正做到推动学校合作的非常少,更多只能配合和应付。

11.大部分教师认为缺少对教育教学问题的主动探究。在“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主动进行探索和研究”方面,有20.4%的教师认为“非常符合”。其中,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有15.56%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文化课的教师中,有24.53%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专业课的教师中,有21%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可以看出,职教教师科研能力严重缺失,科研意识不强。这与后面调研的结论基本一致。

12.教师普遍缺少针对性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在“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设计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方面,有10.9%的教师认为“非常符合”。其中,在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有6.67%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文化课的教师中,有5.66%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在专业课的教师中,有12.94%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

13.近1/4的教师近五年没有参加过企业的培训。在“近5年您参加企业培训的时间”上,有13.5%的教师为“12个月及以上”,17%的教师为“6至12个月”,20.7%的教师为“3至6个月”,26.2%的教师为“1至3个月”,22.6%的教师为没有参加企业培训。

根据7七部委2016年颁布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五年内,职业学校教师企I实践不少于6个月。从调查看,参加企业培训时间超过6个月的实习指导课教师、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重分别是25.98%、34.9%和32.27%。

14.1/3的教师没有在工学一体化教室开展过教学。在“近3年在工学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的比例”上,33.3%的教师少于10%,16.6%的教师在10%-15%,19.5%的教师在15%-20%,12.14%的教师在20%-30%,18.56%的教师大于30%。也就是说,1/3的教师几乎没有在工学一体化教室开展教学。其中,在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有42.94%的教师近三年课程在工学一体化教师进行的比例“少于10%”;在文化课的教师中,有50.94%的教师近三年课程在工学一体化教师进行的比例“少于10%”;在专业课的教师中,有25.11%的教师近三年课程在工学一体化教师进行的比例“少于10%”。

15.近七成教师认为自己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方面贯彻得比较好。在“教学中贯彻得比较好”的方面,有66.6%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方面贯彻得比较好,62.78%的教师认为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贯彻得较好,60.26%的教师认为在“学做一体,实施有效教学”方面贯彻得较好,54.53%的教师认为在“有效调控教学过程”方面贯彻得较好(见图1)。

16.近七成教师认为“缺乏专业提升的平台与机制”是工作中的主要困难。在“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方面,有67.4%的教师认为“缺乏专业能力提升的平台与机制”,有40.3%的教师感到“缺乏专业发展的动力”,有25.9%的教师认为“专业知识不足”,有22.6%的教师认为“专业能力不足”(见图2)。

17.“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普遍反映欠缺的能力。在认为最具优势的方面,有53.3%的教师选择“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30.8%的教师选择实习实训能力,10.1%的教师选择班级管理能力,5.8%的教师选择教育科研能力。

在认为最欠缺的方面,有49.9%的教师选择“教育科研能力”,24.4%的教师选择“实习实训能力”,15.7%的教师选择“班级管理能力”,10%的教师选择“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见图3)。

18.三类(实习指导、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对于自己优势的看法。在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25.56%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有优势的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66.67%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有优势的是“实习实训能力”,3.89%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有优势的是“班级管理能力”,3.89%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有优势的是“教育科研能力”;在文化课的教师中,81.13%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有优势的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4.72%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有优势的是“实习实训能力”,5.66%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有优势的是“班级管理能力”,8.49%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有优势的是“教育科研能力”;在专业课的教师中,56.93%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有优势的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25.27%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有优势的是“实习实训能力”,11.87%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有优势的是“班级管理能力”,5.94%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有优势的是“教育科研能力”;在其他教师中,47.37%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有优势的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29.82%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有优势的是“实习实训能力”,17.54%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有优势的是“班级管理能力”,5.26%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有优势的是“教育科研能力”。

19.三类(实习指导、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对于自己最欠缺的方面。在实习指导课的教师中,30.56%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3.33%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实习实训能力”,12.22%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班级管理能力”,53.89%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教育科研能力”;在文化课的教师中,2.83%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51.89%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实习实训能力”,15.09%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班级管理能力”,30.19%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教育科研能力”;在专业课的教师中,6.12%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25.23%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实习实训能力”,16.51%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班级管理能力”,52.14%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教育科研能力”;在其他教师中,3.51%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29.82%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实习实训能力”,19.3%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班级管理能力”,47.37%的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教育科研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完全能够达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素质的要求教师不多,标准化的职教教师队伍建设依旧任重道远。主要问题在:

1.专业实践知识严重缺乏。对于知识的类型、知识本质及其如何获得有效知识等方面亟待提升。2.教育科研能力是短板。不同类型课程教师普遍反映欠缺“教育科研能力”,特别是实习指导课教师。3.缺少企业合作与企业培训。近四分之一的教师缺少与企业的合作,在配合和推动学校与企业和社区合作方面有所欠缺,同样有近四分之一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企业的培训。4.缺少专业发展规划和发展平台。近四分之一的教师没能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设计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5.法律意识淡薄,对相关法律有比较清醒了解的教师比例不高。

(二)建议

职教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发展的必然,专业标准作为专业化的标尺。如果专业标准不是国家象征主义阶段,它理应成为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据。当前,应该重点围绕标准,对标准进行有效的转化,使标准成为指导教师发展的具体培养方案,加强基于标准的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

1.在教师培养教育中基于标准开展培养。在中职教师培养过程中即重视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给予师范生校企合作、校区合作的知识和实践机会,培养师范生配合、参与、推动和主动建立学校与企业和社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师范生有效调控教学过程的策略和技能。培养师范生主动探究教育教学问题,开展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2.保障教师的在职培训平等机会和提高培训质量。国家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均出台了有关文件,规定了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培训的学时要求,但调查显示仍有近四分之一的教师五年中没有参加过培训。特别是作为培训重点对象的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落实和加强教师培训的有关规定,是中职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教师认为“缺乏专业提升的平台与机制”是工作中的主要困难。应当为中职教师参与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并且完善教师参与培训的有关保障机制,保证教师参加培训的时间和物理条件,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发展环境。

3.健全制度机制。国家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中职教师培训制度,指导和推动中职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应当健全奖励机制,激励教师主动开展创新、创业和探究,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服务学生、学校和社区;建立和完善教师参与企业培训的运行和管理机制,保证培训质量以及教师回岗后的教学质量。

4.加强新入职教师教育和职业规划。做好新入职教师培训,鼓励教师不断持续地终身学习,指导和帮助教师结合行业和企业需求和个人的专业发展需要,发现个人发展方向,设计合适的专业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张东华.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构建方法――焦点访谈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1):91-95.

[2]Develop the skills, knowledge and confidence you need to become a highly effective headteacher.

[3]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Z].教职成(2006)11号.

[4]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 and trainer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ngland[EB/OL].http://et-foundation.co.uk/wp-content/uploads/2014/05/4991-Prof-standards-A4_4-2.pdf.

篇(9)

艾滋病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瘟疫,它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医务工作者面临更多的HIV/AIDS 职业暴露[1]。护理专业学生是一特殊群体,掌握艾滋病知识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未来工作的需要。在我国,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0.6%,被污染针头刺伤的占60% [2]。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防护意识薄弱,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操作行为不规范,针刺废弃物处理不当等;而且不同工作部门因工作强度和劳动强度不同,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比例也明显不同。张洪[3]的一项调查显示:22%~77% 的护士不知道皮肤沾染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后应如何正确处理,职业暴露后应在多长时间内预防性用药。本研究旨在以知-信-行模式( KAB) 为理论基础,了解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为今后在护理专业学生中普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在护理职业行为中的传播及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高职学生中抽取2010级新生共366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是由WHO的评估青少年艾滋病危险行为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问卷修订而成[4]。本研究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专家组评定,结合护理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反复修订和完善调查表,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包括五个部分:一般资料、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问卷、艾滋病态度问卷。艾滋病知识问卷:共22个条目,包括调查对象对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非传播途径、艾滋病的职业防护知识。艾滋病态度问卷:共8个条目,包括调查对象对有关艾滋病及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态度。本研究在正式调查前选择了50名研究对象测试了本问卷的信度。其信度系数(Cronbach’s a系数)为:总问卷a=0.80,知识问卷a=0.71,态度问卷a=0.85。

(2) 调查方法

1)培训前调查:

选择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教师及研究者本人共4人为调查员,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2011年3月到各班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基线调查。

2)健康教育讲座:

根据培训前调查的结果制订适合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需求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于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进行为期3个月共计3次艾滋病基本知识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

3)效果评价

2011年7月,到各班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后测,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3)资料分析

讨论

1.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

篇(10)

教师专业知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其掌握的程度能够反映出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本研究通过对长春市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找寻高校体育教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为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长春市3所高校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著作,并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先后对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吉林财经大学的体育教师发放自编调查问卷。共发放92份,回收86份,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为95.30%。采用a信度系数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3)专家访谈法

本研究对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的情况更为翔实、具体,是对问卷的补充和完善。

(4)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17.0社会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以得出相关结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专业知识是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师在各类专业知识上的得分率均低于48.50%,这与马云鹏对语文、数学、外语学科教师专业知识得分率低于60.00%的调查结果比较接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学方法、体育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缺乏对体育课程标准的认识与了解;虽然具有基层教学与实践的经历,但由于缺乏和忽视了职后的培训与研修活动,加之对体育前沿知识和全新教学理念的生疏,导致在各类专业知识的掌握上处于不及格的水平。整体而言,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不容乐观,已很难保证体育教学的基本质量,甚至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2.影响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情况

高校体育教师在入职前和入职后所具有的专业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是截然不同的。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师仅在教育理论知识的得分率上接近及格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体育教师接受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的时间相对久远,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已逐渐消退或淡忘,导致在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略低。高校体育教师虽然在课程知识、体育学科知识、体育学科教学法知识上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历,对体育基础教学改革比较了解,特别是在教材的把握、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置等方面的掌握较好,但是专业知识整体水平仍不容乐观。

3.不同层次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差异情况

不同层次师范院校在办学理念、师资水平、学科建设、生源质量、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部属院校毕业的高校体育教师在各类专业知识的得分率上优于省属重点和省属一般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的情况并非绝对,省属重点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知识的掌握上要略好于部属院校体育教师。但就整体而言,部属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优于省属重点和省属一般院校的特征十分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复杂的,具体表现在部属院校的办学定位准确,办学思路清晰,已彰显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特别是在人民教师的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省属重点院校面临着办学资金紧张、发展定位不清、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困境,致使在人才的培养成效上不及部属院校;省属一般院校由于近年来刚刚由专科晋升为本科院校,在学校建设、学科发展、师资配备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短期内无法与部属院校和省属重点院校相抗衡。

高校体育教师对各类专业知识的掌握均未达到及格水平,已很难保证体育教学的基本质量。高校体育教师在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体育学科知识、体育学科教学法知识的掌握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层次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而言,部属院校优于省属重点和省属一般师范院校,省属重点院校优于省属一般院校。

上一篇: 法律职业的要求 下一篇: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