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1 16:49: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篇(1)

企业的发展策略经历了许多的阶段,从最早的关注产品质量、价值链管理、组织流程再造到企业文化等,但是企业所关注的往往是其内部改进以及自身的经营,而不关注企业外部的市场,即顾客价值营销。

过去企业认为企业的外部市场是不可控的,与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关注市场的变化,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内部改造中。然而,近来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只有关注市场,提升顾客价值,才是企业持续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顾客价值内涵

早在1944年,著名的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就提出了“顾客让渡价值”的概念,即顾客购买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总价值和支付的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顾客的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等,而顾客的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时间、精力、体力以及所支付的货币成本等。

顾客让渡价值实际上就是顾客价值,当顾客进行商品购买时总是希望自己能够从中获得最大的实际利益,即所获得的总价值最大而支付的总成本最少。可以得出,顾客是否最终购买该商品并不是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花费的成本,而是顾客价值最大化,所以,企业应调整其经营策略,不要一味的生产质量高的产品或产出价格低廉的商品,而是要以顾客价值最大化为基准,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多的顾客让渡价值,在同行竞争中取得优势,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顾客与企业的博弈模型

(一)博弈参与方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是理性经济人,其行为动机是经营获利以及持续发展,在利益最大化以及所处环境、形势的驱动下,企业有可能采取某些违规操作,例如生产质量较差的产品,借以获得竞争优势来实现企业的目标,获取较大的利益。

顾客同样是理性经济人,顾客在进行商品选择时往往希望以较低的支付成本来获得较高的商品价值。

(二)博弈假设前提

博弈假设前提包括:企业的策略空间为生产高质量的商品和生产低质量的商品;顾客的策略空间为选择购买或不购买;当企业生产低质量产品被顾客购买后被发现,则企业将会受到监管部门的惩处以及顾客价值的损失;企业生产低劣产品获得的利润全部来自于顾客价值减少的效用部分。

(三)博弈得益矩阵

博弈得益矩阵见表1,其中,A、B为顾客购买企业高质量产品时顾客、企业获得正常收益;顾客在不购买商品时效用为X;B-D、B-C是企业在顾客选择不购买商品时生产高质量商品和低质量商品所取得的效用;F是顾客选择购买低质量商品时,企业增加的收益,而增加的收益全部来自于顾客损失的收益;A-F、B-C+F分别是顾客选择购买低质量商品时顾客、企业的收益;(A>X>A-F,B-C>=B-D,F-C>0)。

顾客与企业的博弈分析

(一)单次博弈模型分析

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可知:A>X>A-F,B-C>=B-D,F-C>0,进而发现该矩阵可以达到纳什均衡,当顾客选择购买行为时,由于B-C+F>B,所以企业一定会选择生产低质量的商品;当顾客选择不购买行为时,由于B-C>=B-D,企业仍然会选择生产低质量的产品;所以企业无论怎样都会选择生产低质量的商品。当企业选择生产低质量商品时,由于X>A-F,所以顾客倾向于选择不购买行为。所以,最终的纳什均衡则是顾客不购买,企业生产低质量商品。

通过上述分析,在单次博弈中,由于顾客和企业双方都是理性经济人,各自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唯一的均衡是顾客选择不购买,而企业生产低质量商品。容易看出,在短期利益的趋势下,企业生产低质量产品欺骗顾客,达到“双输”的结果,但从长远看,企业必须考虑顾客利益为其提供高质量产品。(二)无限次重复博弈

但是,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上述矩阵存在一些问题,它没有考虑到当企业生产低质量产品被顾客购买后被发现,企业受到监管部门的惩处以及顾客价值的损失(R),所以在改进的博弈矩阵见表2。

考虑到R后,若B<B-C+F-R,则无限次重复博弈的纳什均衡仍然是(不购买,低质量产品)。

若B>B-C+F-R,则存在着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顾客选择购买行为期望:PQA+P(1-Q)(1-F)=PA-PF+PQF

顾客选择不购买行为期望:(1-P)QX+(1-P)(1-Q)X=X-PX

解得:Q*=(F-A+X)/F

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期望:PQB+(1-P)Q(B-D)=QB-QD+PQD

企业生产低质量产品期望:

P(1-G)(B+F-C-R)+(1-P)(1-Q)(B-C)=PF-PR-PQF+PQR+B-BQ-C+QC

解得:P*=(D-C)/(R-F+D)

因此,在这种条件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为Q*=(F-A+X)/F;P*=(D-C)/(R-F+D)。即当顾客购买行为的概率P>P*时,企业的最优选择是生产高质量的商品;当顾客购买行为的概率P<P*时,企业的最优选择是生产低质量的商品;当企业选择生产高质量商品的概率Q>Q*时,顾客的最优选择是购买该商品;当企业选择生产高质量商品的概率Q<Q*时,顾客的最优选择是不购买该产品。当Q=Q*时,顾客可随机选择购买和不购买行为。

顾客与企业的博弈对策

在市场经济中,(不购买,低质量产品)的纳什均衡无论对于顾客、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环境都是有害的,应尽量避免其发生。具体来说,就是让广大企业主认识到顾客价值的重要性,审慎对待企业制造劣质产品而受到监管部门的惩处以及顾客价值的损失(R),尽量使B<B-C+F-R,即R足够大。使广大企业主了解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和区别,认识到顾客价值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将顾客价值同企业目标、企业文化联系起来,实现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不仅要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同时要尽量降低顾客在购买过程中的成本,如提高顾客购买商品的便利性;改善购物环境,使其成为顾客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员工素质,建立优良的售后服务机制,用优质的服务提升企业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在市场交易中,虽然顾客具有最终选择权,但实际上企业处于更具优势的地位,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宣传产品信息和服务,引导顾客进行消费,创造顾客价值,将企业和顾客紧紧联系在一起,引起顾客共鸣和顾客忠诚,提高顾客价值。

顾客价值最大化往往要求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导致成本增加,有时还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所以在实施顾客价值最大化的策略中,存在一个合理的界限,即收益下限和成本上限。一味追求顾客价值最大化是不理智的,只有在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篇(2)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12-0105-04

一、“选聘分离”审计委托模式

1.第三方行权观点的评述与借鉴

由政府、社会中介机构或其他第三方行使审计委托权的观点始于Arieh Goldman & Benzion Barlev(1974)提出的“切断被审计单位与审计师之间的雇佣关系,使审计师受雇于公众”的论断[1]。在我国,“公众”包括财务报表信息的利益相关者,可由政府有关机构和职业团体来代表行使审计委托权,如中注协,或由中国证监会在全国分区域,分别设立审计监督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2]-[4],或者由董事会委托金融机构聘请审计师并负责对上市公司投保,审计报酬和保费由上市公司在金融机构的专门账户支付[5]。由第三方行权的设想意在解决现有审计委托关系中的产权所有者的人问题,由金融机构来行使审计委托权有失偏颇,因为金融机构仅为债权人中的一部分(还可能只是小部分),而作为会计信息的利益关系人中大部分人的选聘权仍然无以或行使。中国证监会作为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如果参与企业的审计师选聘权的行使,显然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有悖于市场经济行为规则,并且中国证监会所规范的是整个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债券、期货、基金等多种证券市场的监管,在业务范围上也很难再承担这一任务。中注协作为一个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能在于对独立审计行业的引导、监督和管理,在业务范围上较为专一,而且它掌管着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由其作为审计师委托权的人,可以减少在委托权行使过程中由于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交易费用。因此,中注协作为第三方是较为合理的。

2.“选聘分离”审计委托模式优势

审计委托权最核心的权利是审计师选择、聘任与解聘权,此外还有与之相关的审计费用水平高低的决策权。审计师的“选”即选择权,是指对审计师的资质、规模、声誉、从业人员资历等审计主体特征的选择;“聘”指聘任审计师的权利。“选聘分离”审计委托模式是指对于审计师特征、审计收费水平的高低、合理的浮动范围由根据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的审计委员会由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只是我国200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的建议,而非强制性规定,部分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可由内部审计机构来代替。形成书面的具体要求,而审计师的聘任权区别于以往的第三方行权模式,“选聘分离”审计委托模式仅将聘任权交由第三方来行使。由第三方――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及各地方协会来行使,由他们按照各地上市公司提交的具体要求,分期分批通过集中招标的方式来进行,地方注协行使招标权的相关服务费用应明码标价(由各地方物价部门核定),不论公司规模大小,经营成果如何,均按次收费。这种模式如图1所示。

注:①由股东大会决议审计师的特征和审计收费的范围;②由审计委员会将股东大会相关决议提交中注协;③中注协按定期公开招标;④由审计师对管理层提供的会计的表实施审计;⑤审计结果反馈。

图1 “选聘分离”审计委托模式

“选聘分离”审计委托模式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优势:

1.按内部控制理论,选择权与聘任权的分离能够起到更好地相互制衡的作用,公开招标方式的采用可实现程序公正,减少审计委托权行使过程中可能的寻租行为,这种寻租行为既可能是经营管理层购买意见的行为,也可能是审计师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向委托权人寻租以揽业的行为。在我国,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现有68家(至2008年底),而上市公司共1 624家,平均每家事务所仅有客户24家,因此,不能排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审计师向委托权人寻租的可能性。

2.按信息经济学理论,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一个社会中介组织,掌管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人力资源和各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信息,由其来行使公开招标权,确是占尽“天时地利”,不仅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由此规避审计师可能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同时,对于年报审计工作的进展、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收费的信息也能有更为准确和及时的掌握,这些信息的适时公布将有利于建立更好的市场信号传递机制,引导独立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3.从成本与效益原则来看,选聘分离只将聘任权交予中注协,其招标服务采用按次收费的方式,而各地注协可以定期集中进行招标,由此存在规模效应,较之每个公司单独进行招标的成本,将会更少。此外,由于中注协是独立的第三方,又深黯审计师市场,产生的效益则会更好。

二、“选聘分离”审计委托模式的进化博弈分析

进化博弈论在结合生物进化论与传统博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6],将参与博弈的各方视为“有限理性”的个体,也就是说博弈方需要经过一定的博弈过程,通过反复研究试验、模仿及学习才能达到行为的最优化。Maynard Smith & Price(1973)和Maynard Smith(1974)提出了进化博弈理论的基本均衡概念――进化稳定策略(ESS)。审计师的行为也具有以下两大特征:有限理性和反复试验、学习、模仿与调整策略的能力[7]。审计师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因为审计师有其自身的效用函数,且现实的审计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受制于成本与客观技术。同时,不同的委托权行权模式下审计师有着不同的支付,这些均对审计师的学习、模仿与调整策略的能力产生影响。审计师行为的两大特征决定了现实的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并不能静态地“二分”为“高质量”和“低质量”,前者即采用高水平的审计技术并且不与公司管理层合谋的审计师,后者为采用低水平的审计技术并且与公司管理层合谋的审计师。这两类审计师的比例在长期的反复博弈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并且受到初始配置环境的影响而有确定的变化方向。

1.模型的基本假设

我们将独立审计行业视为一个以审计师为有限理性的大群体进行随机配对的对称博弈[8],在不改变问题本质的前提下,做以下基本假设:(1)审计师的报酬由谁委托,就由谁决定支付的水平。(2)管理者均为高风险型决策主体,具有高度机会主义倾向。审计师为风险中性型决策主体。(3)审计师采用“高质量”策略时不合谋,需要负担追加审计成本,采用“低质量”策略合谋,但需负担由违规被发现的概率和处罚程度决定的违规处罚成本。委托人为管理者时,合谋可获得寻租收益。在博弈的初始状态,“高质量”审计师比例为p,“低质量”审计师比例为(1-p)。(4)S为资本市场年报审计总市场份额,c、r、f分别为追加审计成本、寻租收益、违规处罚成本与S的比例,因此均界于0―1之间。ξ为违规被发现的概率。(5)市场上只存在一类审计师时,博弈双方平分市场份额,同时存在两类审计师时,不同委托人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只选择其中的一类,产权所有者只会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管理者只会选择“低质量”审计师。

2.进化博弈分析

表1为经营“选聘分离”审计委托模式下的审计师博弈矩阵,为采用“高质量”审计策略的审计师的中标率,n为采用“低质量”审计策略的审计师的中标率,m+n=1。在这种模式下,审计师采用“高质量”、“低质量”审计策略的期望收益UH、UL和所有策略的平均收益UA分别为:

由(3)式,在p∈[0,1]的取值范围内,ξf≤1-2m(1-c),0.5≤m≤1,有dF(p*1)dt≤0,即当市场上采用“高质量”审计策略的审计师中标率高于0.5,但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与惩罚严重不足时(如ξf≤c),p一旦偏离p*1,p将逐渐增加,即在审计市场中,采用“低质量”审计策略的审计师比例将增加,而采用“高质量”审计策略的审计师比例将减少。尽管在初始时刻p≠0,但随着时间t的变化,p将向稳定点p*1=0演化,因此p*1=0为进化稳定策略。

由(4)式,在p*2∈[0,1]的取值范围ξf>1-2m(1-c),12≤m≤1内,有dF(p*2)dt≤0,当市场上采用“高质量”审计策略的审计师中标率高于0.5,p偏离了p*2时,采用“高质量”审计策略的审计师比例将增加,而采用“低质量”审计策略的审计师比例将减少。尽管在初始时刻p≠1,但随着时间t的变化,p将向稳定点p*2=1演化,此时该点为进化稳定点。

由(5)式,在p*3∈[0,1]的取值范围ξf>1-2m(1-c),0≤m

由分析可知,在“选聘分离”审计委托模式下,要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地发展,最可取的进化均衡就是要让p经过长期的演化过程后能够收敛于p*2,同时应防止p*1、p*3适合条件的出现。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采用“高质量”审计策略的审计师中标率在0.5以上,并且辅之以适度的监管。由股东大会行使审计师特征决策权,并且招标过程信息不对称大为减少,审计意见购买的行动空间缩小,审计师的选聘过程将更符合产权所有者的意愿,采用“高质量”审计策略的审计师中标率就会高。此时,适度的监管(并非高成本下的严格监管)是指审计师因意见购买行为受到处罚的损失应高过其采用“高质量”审计策略的追加成本,在现实中这一条件较易达到。

三、研究结论

审计委托模式是审计师独立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审计合谋形成的根源之一,一般企业不同于中央企业,有一个天然的产权所有者人――国资委,其审计委托模式的改进也不能仿效中央企业,它只能通过分权制衡量的原则来改进。“选聘分离”审计委托模式将审计师的选择权与聘用权分开,审计师的选择权如审计师特征、审计收费水平的高低、合理的浮动范围由股东大会决议,聘用由中注协及各地方注协来行使,由此形成相互牵制,能够阻断管理层寻求合谋和审计师寻租的路径,中注协作为行使审计师聘用权的第三方能大为减少信息不对称,集中招标的方式能降低企业的审计师聘用成本,如审计师信息搜寻、谈判成本等。通过进化博弈分析发现,只要能够做到审计委托权行权的程序公正,并辅之以适度的监管,即可以达到防止审计意见购买,引导独立审计行业健康发展的效果。“选聘分离”审计委托模式基于成本与效益原则,兼顾了审计市场秩序与产权所有者利益的保护,不失为一种现实的次优选择。

参考文献:

[1] 于颖.构建新的财务报表审计委托制度的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4,(5):66-68.

[2] 胡继荣,张晴.审计委托模式与审计质量――基于审计冲突理论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6-40.

[3] 雷光勇,王立彦.投资秩序与利益相关者审计[J].审计研究,2006,(1):71-77.

[4] 汪俊秀.上市公司审计委托关系的重构――加强审计独立性的路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1):49-51.

[5] 齐兴利,徐中华.试论我国审计委托模式的改良与转包[J].经济问题,2007,(3):24-26.

篇(3)

关键词 :成品油资源 成品油销售 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

一、中国成品油销售企业营销现状的分析

成品油的种类很多,在我国主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以及其喷气燃料五类。从现实角度出发,成品油的集散地主要是加油站,也是我国成品油的销售终端。相对而言,我国在成品油生产方面,资源相对集中,市场经营呈现垄断化局面,这对销售市场的良性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1.炼化企业丧失市场的主导权。成品油的生产和销售存在脱节现象。由于炼化企业不能直接面向消费者,需要专业的大区销售公司对各地区销售制定销售计划,而后各地区的分公司直接对各地加油站负责。这种现象直接导致炼化企业失去了成品油销售市场的主动权,只能被动协调中间企业如运输企业等以获得更多的消费市场的份额,炼化企业无法及时且全面的了解成品油销售市场的营销信息;在出现问题时,只能凭借行政干预解决,造成了各种成本的增加,销售的风险。

2.企业员工缺乏营销意识。在销售板块中炼化企业的员工尤其是部分干部员工,对营销促进成品油的销售的意义不明。在市场经济中,营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策略或者方法。一般来说,销售的意义在于商品卖给那个客户;而营销的意义在于在销售过程中如何卖给客户更高的价格。一方面,由于现阶段炼油企业重视销售而忽略营销,造成了仅注重计划,不关心销量的现象;另一方面,员工仅仅想着完成计划而担心发生问题承担责任,致使炼油企业无法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发展。3.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提高。加油站直接对消费者负责,加油站的服务较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成品油产品的印象。目前,消费者对加油站的要求逐渐增高。例如在加油过程中,加油站服务人员对消费者的服务态度、加油站环境的舒适程度、在加油过程中加油的速率、加油站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加油站的人性化等。所以加油站应增强服务水平,提高成品油的销售量。

二、中国成品油销售企业营销策略的分析

1.销售企业进行品牌化宣传销售。在我国石油产业销售过程中,炼油企业品牌化宣传销售显得尤为重要。品牌效应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与产品的高质量宣传。有高质量的品牌不一定是知名品牌,有知名度的品牌不一定是高质量的品牌。高质量的品牌应加强知名度的宣传,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对于有知名度的品牌,应加大产品质量的提升。总之炼油企业应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品牌化形象。

2.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在成品油企业整个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应将服务意识贯彻始终。服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销售前阶段,销售中阶段,售后服务阶段。在销售前阶段,销售人员应对消费者有充分的了解,通过与消费者的沟通,获取消费者的消费目的,并根据企业的产品找出符合消费者期望的产品。在销售中阶段,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应以消费者为主,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来应对相关的服务;不能对消费者强加服务,使消费者感到尴尬。消费人员要做到语言礼貌,加油动作迅速,收款找零时态度真诚。在售后阶段,销售人员应向消费者定时发送产品信息,及时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遇到问题及时改正以提高服务质量。

3.成品油销售自动化服务。为加快成品油的销售步骤,我国逐渐建设并运行自助加油站的销售方式。自助加油站的出现,意味着我国成品油销售模式进入了新的阶段,使成品油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极大的加强。消费者使用自助加油站,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服务方式。可以尽可能的节约消费者的服务时间,提高消费者服务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成品油的销售与发展直接关乎着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成品油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力是当前炼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目标。在这个新旧交替的阶段,虽然我国的销售能力无法与国际相关企业进行比较,但是,我国的成品油销售企业应在机遇面前,努力提高自身的销售策略,时时向优秀企业学习,时刻总结经验,找出适合中国特色的销售策略渠道,提高在成品油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4)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活动的主题。但是,当人们为网络所带来的种种便利而欢欣鼓舞时,却又不得不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因为网络交易的虚拟性所引起的交易欺诈行为有恶化的趋势。

以美国为例,由于严重的网络欺诈行为对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如此大的损失,美国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IFCC(美国互联网欺诈投诉中心,the Internet Fraud Complaint Center)来分析和应付这些问题。据IFCC报道,每年由于互联网欺诈投诉带来的总损失高达320万美元,每一投诉的平均损失为776美元。

在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公布的2005年我国十大投诉热点中,网络欺诈已经成为继食品、汽车、家电、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投诉热点。全年共受理网上购物投诉580件,投诉的主要问题包括低价诱惑和虚假宣传等。这说明发生在我国网络市场中的欺诈行为已经比较严重,它会影响网民对网络产品的信任感并进而影响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我们陶醉于现代网络技术便利性的同时,不能忽略由网络虚拟性所带来的网络欺诈问题。

二、网络欺诈现象的形成与特征

从根本上讲,网络欺诈行为的出现是由于网络市场中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不同于传统市场。

与传统市场比较起来,电子商务市场的优势在于其较低的进入障碍、较低的管理成本和市场信息获取的容易性。虽然电子商务市场有着这样的优势,尤其是它有着很高的信息效率,但它并不意味着它一定会带来很高的市场交易效率。事实上,与传统市场比较起来电子商务市场所存在的、由于产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性所造成的欺诈问题不仅存在,而且更加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网络生产者的多样性

与实物产品不同,数字产品是由网上的虚拟人来制造和销售的,市场销售者的销售时间短而且数量多。通过今天的个人主页和将来可能在任何一台个人计算机上运行的Web服务器,每个用户都是生产者和潜在的销售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产品的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性会更大,网络欺诈发生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二)在线产品的先验性

因为数字产品多为经验产品,它们的质量只有在使用之后才能被了解,然而,一旦消费者掌握了数字产品的信息内容以后,消费者就不再愿意购买了——这就是信息产品生产中无法克服的“信息悖论”(informationparadox)(Arrow,1970)。这一特点使得厂家没有一个好的方式来使消费者相信它们产品的质量。

(三)在线产品效用评价的主观性

由于数字产品不只是纸上产品的数字版,它还包含了电子媒介的特点,比如,网上的报纸被个性化和定制化了,可以随时更新等,因此质量的评估将越来越主观和个性化,也就更具有不确定性。而网络的消极外部性使得供应者在一个消费者身上建立的信誉很难扩散到其他消费者身上,进而也加剧了信息不对称性问题的存在。

(四)在线产品的物理特征

在网络市场中有很大一部分产品是数字产品。由于数字产品不像其它物质产品那样出现有形磨损,可以永远地存在下去。因此,生产商往往会采取一种蓄意过时和频繁升级的销售策略,即使没有竞争者也是如此。由于很多的新版本的质量是否高于旧版本还未可知,这时的质量不确定性问题所导致的欺诈问题将更加突出。

(五)在线产品内容的可变性

在电子化市场上,销售商的身份很难识别:一家网上商店可以在一天内建立起来,也可以在第二天就消失。另外,网络交易者身份的不易识别性也导致了网络欺诈问题的存在。比如,在网上拍卖市场上,参与网上拍卖的交易人都是以虚拟身份(ID)出现在拍卖网站中,这就使得即使是拍卖网站也无法详细了解注册用户的真实身份。

更进一步地讲,供应商提供的信息追求一种差别化的战略——它阻止了比较出价的可能性。因此,有些信息不能够或者将不会成为可以进行比较和证实的信息。另外,在线产品效用的短期性所导致的信息的经常被演化,也加重了消费者的信息劣势。

三、网络欺诈的产品质量博弈模型与启示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产品质量博弈的信息经济学模型,分析一下对网络欺诈进行管理的内在机理,力图为减少和消除网络欺诈提供一个策略思路。

(一)产品质量的博弈模型

考虑两个交易者X和Y,分别赋予他们两种产品x或y的全部存货,同种商品的质量是不完全相同的,可以分为高质量产品和低质量产品(相应地y也分为高质量产品和低质量产品)。假设一单位x和一单位y进行对等交换,同时,假设X给交易的各种所有可能的收益为:得到一单位高质量y的效用为u1,得到一单位低质量y的效用为uu2,卖出一单位高质量x的效用为v1,卖出一单位低质量x的效用为v2。

同时假使Y的定价方式是:只要将x、y进行交换,其余的和X的定价完全相同。则每个交易者存在两种策略选择,即卖出高质量产品或者卖出低质量产品。他们的支付情况如图1所示。

如果u1 v2>u1 v2且u2 v2>u2 v1时,也就是说,当v2>v1时,X会选择用低质量产品x进行交易,并且,这个前提也会导致Y选择向X 提供低质量y 。当然,在这里v2和v1都是负数。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要当交易一个单位低质量产品比交易一个单位高质量产品会导致交易者损失的效用要小些时,低质量产品会驱逐高质量产品。如果我们把例子的条件复杂化,譬如,对两个交易者X和Y的交易可能的不同情形进行区分定价,结论则恰好相当于v2(X)>v1(X)和v2(Y)>v1(Y)。如果产品的交换被视作不合作博弈的话,则博弈形成的一个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是策略组合(低质量,低质量),这也就是”的效果。如果我们假设交易不仅仅只进行一次,而是在后续的时间段里能每阶段一次地、持续地彼此往来进行交易时,我们面对的博弈则是一种超级博弈,即一个无限重复多次进行的博弈。

我们可以考虑如下战略组合:假如X在第一阶段用优质品交易,在第t 阶段(t>1)用劣质品进行交易当且仅当在前面某一阶段Y用劣质产品参与了交易(称此为战略SX)。对Y只须将SX中的X换成Y,其余不变即可(战略SY)。令交易两方都以δ(0

若Y实施战略SY,X就从战略SX中脱离出来,从t=1 到t=T一直实施“高质量产品”策略,但到T 1阶段他采取“低质量”策略;由于Y采用SY战略,他会从 T 2阶段起,开始实施“低质量”策略,于是X可以采取的最优策略也就是出售劣质产品。于是,X从T 1阶段脱离SX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就是:

对X来讲,(1)与(2)差值决定了是继续SX还是脱离SX。根据推导,我们可以知道当且仅当满足下列条件时,二式之差才为正,即:

(二)结论

从上述博弈过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高质量的产品驱逐低质量的产品需要满足一个“分离均衡”条件。这个“分离均衡”条件可以从(3)式看出:只要δ满足(3)式,形成的战略组合为(SX,SY),即在市场上就只有高质量产品才能参与交易。其中,δ值的大小取决于一个比例值,即卖出劣质品与卖出优质品带来的效用差值和得到优质品与得到劣质品的效用差值之比。即只有当交易者“目光短浅”时,我们才能肯定地说劣质产品会驱逐优质产品,否则,市场参加者都愿意以高质量的产品进行交易。

2.高质量产品驱逐低质量产品的过程是一个要对长远的未来做出适当贴现的过程(即δ足够的大)。随着δ的增大,赋予未来收益的权重也随之增大,于是随着交易者赋予未来收益的权重的上升,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机会在减少。隐藏在这个背后的原因是,如果厂商对未来有足够的耐心(类似无限次的重复交易),厂商也才有积极性为自己产品质量建立声誉。因此,对网络欺诈的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对“声誉链”的管理过程。

四、解决思路与策略建议

在我们为减少或消除网络欺诈行为提出策略建议时,我们首先应确立这样的一个观点:虽然基于internet的网络市场提供了一个可以减少交易成本的途径,但它并没有改变市场交易中的信息非对称性。当我们在陶醉于现代网络技术便利的同时,不能忽略由网络虚拟性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问题。这是我们观察、利用和发展电子商务不可忽略的前提。

上面的模型告诉我们,欲使市场参加者都愿意以高质量的产品进行交易,不至于“目光短浅”,不至于在网络交易中发生欺诈行为,必须有相应的机制来保证和驱使市场参加者进行合作的博弈并重复下去这种机制可能是制度,也可能是法律或道德规范。具体来讲,应注意以下的问题:

(一)规范在线厂商的行为并向消费者提出忠告

针对网络交易中发生的欺诈行为,政府机关应该制定相应的行政措施,规范在线厂商的行为,并向消费者提出忠告。同时,消费者可以向司法机关告发可疑的欺诈行为,请求司法救济。比如,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FTC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就专门接受在线消费者的投诉,并向消费者警示。FTC曾根据消费者投诉,运用委员会的投诉数据库做出相关分析,总结出十大网络商业欺诈行为(见表1 )。

该委员会还向所有的在线消费者提出忠告:(1)在签约前要仔细研究合同;(2)注意商家的文字表述和链接是否隐藏有“秘密”。(3)要注意隐私条款,如果商家未提供或含糊其词,一定要放弃交易。(4)对未在网站上提供其详细住所、营业所地址、电话的企业必须保持高度警觉。

目前我国有关电子商务的立法还不是十分健全,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的方式,同时,对于商誉较差、有欺诈行为的商业机构包括网络质量中介,应当有一定的惩罚措施。对于发生严重欺诈行为的商业机构,应当撤销其经营许可证。

(二)制订和培养网络交易的道德准则

美国的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迪。美国营销协会(AMA,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曾颁布过相关的内容,提倡道德规范和信仰。这些要求包括:工作成员禁止与有疑问的客户或第三者交易,对于从事了危害事例的予以撤销。AMA颁布的内容起到了鼓舞消费者信任的一种作用。另一种专门涉及有道德方面的在线交易的方法是对全体消费者进行教育的鼓励。

(三)实施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的有机结合

由于网络市场具有虚拟性,因此,为了减少网络市场上欺诈现象,必须强调在线营销和传统营销的有机结合。本文的模型告诉我们,网络欺诈的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对“声誉链”的管理过程。因此,要促使网络企业出售高质量的产品,就应该使在线企业拉长自己的“声誉链”,应利用它们在实物市场中的信誉和品牌作为进入电子商务的“敲门砖”。

(四)为网络欺诈的规治提供法律保障

美国的大多数州都制定了电子商务法,这些法律在减轻消费者的担忧、减少网上欺诈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产品质量法》和《合同法》等法律对消费者在获得高质量产品、减少消费者的逆向选择方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有关的条款仅仅只是对实物市场而言的。对我国来讲,为网络交易提供法律,应着眼于在电子商务这一新的交易方式与传统交易方式下的异同。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广东省电子交易条例》的出台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头,但从整体上来看,与全球电子商务立法的迅速发展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行动还很缓慢。我们必须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考虑我国电子商务规范的制订并注意跟踪国际发展动向。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经济发展;主体性教育策略

一、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之属性要求

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和层次,重点强调的是针对性和技能能力的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它以追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走的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所以,高等教育要努力培养好技能型人才,加快建设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才能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与急需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必须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快速转型发展的新方式,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为之服务。

(一)地方高等教育要与区域经济形成互动发展模式

地方高等教育要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服务区域经济,因为只有坚持以服务促发展,以奉献求支持,才能赢得最佳发展环境,获得最大发展空间。高等教育应立足当地、辐射周边、服务区域经济,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成,发挥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科研推广、培训等综合优势,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不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输送高智能技术、高品位成果。为此,从事高等教育的全体教职工要通力合作多视角全方位审视本教育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努力营造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发展共识。

(二)要始终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智能的技术型人才

高等教育的宗旨就是服务,教育对象的就业就是导向,提升产品输出质量,增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能力是其价值企求。教育对象的就业就是人才市场所需专业及对就业者素质与能力的检测。高等教育一定要具有区域特色市场,要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特殊需求来构建专业与课程体系、素质与能力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如“订单式”。要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实行超前计划适度培养“以未来就业市场为导向”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满足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在需求。

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有助于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

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的技术人才,这有助于高等教育的“产品的销售”(即教育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充分就业),学生的良好发展及高质量的就业率就能提高地方高等学校的声望,吸引更多W生就学以之推动学校的发展。目前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急需转变其发展方式的关键期的到来,对高等教育提供的劳动者的素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等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开发自身的教育资源潜能。只有高等教育自身质量的提高才能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所提供的高质量的智力与技术支撑的。从教育学原理可知:经济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可以说,教育的每一个发展都与经济的发展有关,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又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性的社会动力。因为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与时间、物力和财力。其次,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不仅表现在量的扩展上,更深刻的是表现在对教育结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等一系列教育内部系统加以改造的要求上,它们两者是共生共赢的关系命运共同体。

三、主体性教育策略是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力

地方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不是未来的“技术工具”,而是鲜活的个人,是社会各个领域里技术设计和创造的潜在智慧者,加强主体性教育,强化教育对象主体能力的生成使之在区域经济建设中贡献出技术能力,是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因素。所谓主体性教育,就是指依靠主体来培养主体的教育,其中包含有:在价值层面上,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弘扬人的主体性。在人文关怀层面上,就是受教育者是正在成长着的主体,有一定的主体性,需进一步提高与培养。在教育过程层面上,就是要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主体性强的人。主体性教育策略是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力方面来说,侧重的是教育过程,要关注在教育过程中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提高教育的服务能力。

总而言之,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天然的本质的联系;二者互为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协调发展的。对加快地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高等教育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反过来又有助于地方高等教育的优质发展。它们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是目前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当务之职。

参考文献:

篇(6)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177

电力行业的高质量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民生建设质量的高低。现今,面对电力行业的规模性、正规化、产业化的发展,以及用电量及架设电路的复杂化、跨区域化,电力配电的自动化及高质量的配电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建设方向。下面笔者将针对这一情况进行简要的论述。

1 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及电力管理的发展现状

(1)地区建设发展不均:电力配电自动化对于提高用电水平,提高用电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纵观现今的电力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的发展现状,大体上可以发现,部分地区的已取得明显的发展成效,但是部分地区仍处在探索时期。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大幅度的提升,电力自动化的建设及后期的电力管理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为电力自动化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所以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现状相对于西部不发达的地区而言要先进的多。

(2)总体发展状况不完善,存在较大的困难:电力配电的自动化的建设及后期的电力管理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技术的支持,这些归根到底都需要资金及政策的支持。但是,面对现今电力管理具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尚不稳定、技术的实际应用状况存在欠缺。而且,在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匀的情况下,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的总体发展状况不太完善,整体建设存在较大的困难。

(3)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及电力管理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在功能协调、职能衔接上存在较大的误区。电力行业的建设及后期的发展就本文的主题而言,大致包括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即通过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实现电力行业的高配置、低消耗以及电力管理的系统即对电力的运输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保证电力配置的正常运行。以上两方面必须做好功能的协调,管理职能的衔接,以节省人力、资金,提高整体运作的效率。

2 针对电力自动化及电力管理的发展现状提出改进策略

(1)做好整体的规划工作,建设规模化的、全覆盖的电力自动化及电力管理系统。电力自动化成为我国民生建设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建设方向。面对当前国地区建设发展不均衡的情况,相关政府工作部门要做好实际调查工作,加大对部分地区的资金投入及政策的支持力度。对于电力自动化及后期的电力管理来讲,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的培训、基本结构的架设等都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所以,做好整体的规划,对资金的支持力度做好分析,投入产出效应应及时 反应到政策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力图建立规模化的、全覆盖的电力自动化及电力管理系统。

(2)要积极的开发高新技术,并将高新技术的开发使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切实使用到电力自动化的建设使用中,提高电力自动化的管理水平。电力行业的建设必须严格的根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及自然环境的状况进行建设,在许多地形崎岖、风力较大的地区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充分的使用高新技术,以降低建设的难度,提高建设的质量。所以,面对众多复杂的情况,相关工作部门必须组间专业的工作团队,加强高新技术的研发 ,建设高质量的管理系统,提高电力管理的水平。

(3)电力自动化的设备要及时的进行检查更新,以保证硬件设施的完善。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完备性对电力的后期运行及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相关部门定时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电力自动化系统进行检查,并及时替换落后、陈旧的设备,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而且在设备的购买及使用时要实现与多个厂家的合作,实现跨平台、跨区域的合作购买,以保证设备的广泛适用性。总体而言,从设备的完善性上保证电力自动化及电力管理建设的高质量及高水平。

(4)相关工作部门要做好电力自动化及电力管理系统内部的协调性,划分职能,做好工作的衔接性,提高整体运作的系统性。电力行业的建设及运作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切实做好各个部分的协调,避免工作人员职能的重合及利益的纠纷,划清工作范围,做好工作沟通,避免在工作时发生利益纠纷,人员的主观性建设对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及电力管理系统的建设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所以,相关工作部门必须做好人员的思想工作,使在其位谋其职,建设稳定的、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提高其建设的水平及整体的运作效率。

3 小结

电力自动化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及民生建设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相关工作部门必须结合现实的发张展状况,做好资金的统筹工作、人员、技术的配备工作,力图建设高质量的、高水平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加强后期的电力管理,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及民生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勖.浅谈电力系统信息化管理的设计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

[2]张立新.浅谈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7).

[3]李守志.浅论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实施方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3).

篇(7)

一、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问题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GeorgeAk-erlof)提出并引入信息经济学的,它主要是研究传统市场由于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信息非对称性及对市场效率的影响。电子商务市场以其较低的进入障碍、获取市场信息的方式更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等优势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由于信息获取的完全性较高,在一定意义上使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了改善。但也正是电子商务市场的在线交易匿名的形式、交易者身份识别、信誉识别机制的设计以及采用数字形式传递商品信息的新型信息传播渠道的特点,使信息与实物相分离、商品与售卖网站相分离以及交易者与物理空间相分离,从而使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广泛存在。以下以电子商务市场中商品质量信息为例,从经济模型上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分析,

二、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经济模型

如下图所示,假设网上有两个商品提供者,顾客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为D1,对劣质产品的需求为D2,由于顾客从高质量产品中获得的价值高,因此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所以D1>D2。由于劣质产品冒充优质产品,顾客与供应商信息又存在不对称,无法区分辨别劣质产品和优质产品,因此给劣质产品生产商一个以次充好的机会,将劣质产品的价格定在和优质产品相同的水平,由此可以假设市场上的供应曲线就是高质量产品的供应曲线S。

信息不对称市场上的供需曲线

如果在这个市场中信息传播是完全的,消费者能够判别优质和劣质产品,则高质量产品和低质量产品的价格分别为P1、P2。但是在网络市场上售卖时,劣质产品的供应商会隐瞒自己产品的质量,产生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并不知道哪个是高质量的、哪个是劣质的。这样,消费者只能估计出能够购买到优质或劣质产品的概率,并以此确定对产品的需求。

假设顾客估计出购买优质产品和劣质产品的概率分别为e和1-e,这样实际需求曲线为D0。

实际价格为:P0=eP1+(1-e)P2①

假设商品提供行业的正常利润率为r,优质产品的成本为C1,劣质产品的成本为C2。

对于实物产品来说,符合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优质产品生产成本大于劣质产品的生产成本,即: C1>C2。

而对于数字商品来讲,起作用的是网络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不变特征,也即:进行研制的固定成本投入很大,而进行生产的可变成本很小并基本不变。数字产品固定成本远大于可变成本这一特征决定了低质量产品厂商的进入壁垒很大,一旦决定进入,巨大的沉没成本就使厂商不得不考虑商品的出路。所以,在数字商品在生产时很少有低质量厂商,只存在复制品厂商。这种复制品的成本只相当于优质产品的可变成本,即拷贝成本。这里将复制品看成是劣质产品,这样存在C1>>C2。

假设两类生产者在行业中的正常利润为r,那么在交易者可以随便进入的开放的市场中(类似于完全竞争条件)应有:

P1=C1(1+r) ②

P2=C2(1+r) ③

分别将②式和③式代入①式,得到市场上的实际价格为

P0=[eC1+(1-e)C2](1+r)④

又一般的产品供应商的利润率可以表示为

因此,在实际价格为P0时,根据⑤式,并且将④式代入整理得高质量产品供应商的利润率为:

同理可得,劣质产品供应商的利润率为:

将两者进行比较⑦-⑥,整理得:

由⑥式,得

由⑦式,得

根据⑧、⑨、⑩式,可以看出r1与r2、r1与r以及r2与r相比较的结果,都主要取决于C1和C2的大小,下面将进行具体的分析。

三、模型分析

无论是对实物产品来说,还是对数字产品来说,

由于都存在C1>C2(对于数字产品来说C1>>C2),

因此有:

即r1-r0;

这样一来,在网上交易中,无论是实物商品还是数字商品,市场最后价格P0对于高质量产品的提供商不利,而劣质产品的提供者却获得暴利。最终高质量产品由于其利润低于成本,将退出市场。同时由于高质量产品的退出,消费者选到高质量产品的概率e将减少。

又根据P0=eP1+(1-e)P2,并且P1>P2,

由此导致所产生的新的市场价格也将减小。最后,当e为零时,P0=0+P2=P2,即市场上只剩下劣质产品的供应商。劣质产品的存在产生了恶性循环,交易者的信心大大降低,网上交易的相关产业不能得到发展。

正因为劣质产品的成本低于(对于数字产品来说,远远低于)优质产品的成本,使得劣质产品的生产商获得暴利,而优质产品的生产商收益大大减少,进而出现市场萎缩,只有劣质产品留在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对整个市场产生了次品驱逐优质品的破坏作用。

四、电子商务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

1.扩展模型

假设市场上有信誉好的和信誉差的两种类型的企业,企业本身清楚自己的类型,客户不了解企业的类型。信誉好的生产者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信誉差的生产者为客户提供比较差的产品和服务,而客户进行交易是为了获取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将上面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扩展。假设信誉好的生产者进入电子商务市场的初始费用为C,主要包括因特网基础设施的投资成本和管理方面的一些费用。在一次交易中,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为P,其成本为C1,对于客户来说,其价值为V,这里有V>P。假设企业和客户都选择开展网上交易,在企业信誉好的情况下,企业的收益为P-C1-Csg,其中Csg是指信誉好的企业进行一次交易的平均运营成本,客户的收益为V-P;在企业信誉差的情况下,企业的收益为P-Csb,Csb是信誉差的企业进行一次交易的平均运营成本,由于信誉差的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很差,其成本C2忽略不计,对客户的价值也忽略不计,则客户的收益为-P-Cc,其中Cc指的是客户时间成本及心理损失等。显而易见,信誉好的企业获得的交易机会远远大于信誉差的企业,虽然进入电子商务市场的初始成本以及运营成本都是一样的,但是信誉好的企业在一次交易中的平均运营成本远远低于信誉差的企业,即Csg

R=e(V-P)+(1-e)(-P-Csb)

因此要想有效的解决电子商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劣质生产商的进入成本来限制劣质厂商的进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的期望收益来鼓励消费者进入电子商务市场,参与网上交易。此外,优质厂商要主动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建立品牌意识。同时,政府也要发挥其宏观调控和监督的作用,优化市场的运行效率。

2.对策分析

(1)Csb的优化

如果我们能够加大Csb的值,使之大于P,即P-Csb

①经营许可证限制

政府必须对想要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的企业进行审核和登记,比如审查企业的经营项目,评估要开办此类行业所需的初始资金,设定相关的初始资金标准,没有达到此标准的不能开办电子商务;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电子商务经营许可证,给予其从事电子商务的资格。

②品牌和营销战略

虽然电子商务市场上的品牌和信誉成为产品质量的保证比起实物市场可能性要小,但是我们可以实行信誉转移策略,即实现由实物市场向电子商务市场的声誉转移。只有信誉好的企业才能负担起庞大的宣传费用,对于信誉差的企业来说,进行广告宣传只能大大的增加Csb取值,使其开展电子商务变得无利可图。

(2)提供直接的网上查询体系,优化对e判断

由于客户的期望收益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e的值,因此提高e的值,就可以提高客户的期望收益,使得客户有更大的信心选择进行网上交易,从而提高了市场的效率。

①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来负责整个信用体系的建设和维护,设计出一套公平、合理、准确地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用以反映企业真实的信用水平。

②对企业的信用档案进行集中管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唯一性和权威性。

③建立网上查询体系,将除了上述的企业信息档案以外的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协会的制度等放到互联网上,以方便客户查询。

(3)客户损失的优化

客户的期望收益不仅与e的取值有关,还与客户在遭遇信誉较差的企业时的损失-P-Cc有关,如果能够降低客户的损失,则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客户的期望收益,从而达到提高市场效率的目的。

①完善信用制度,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②对每一笔交易投递保险。企业可以和保险公司组成联盟,对客户的每一笔交易投保,保险公司对客户出现的损失进行赔偿,以增加客户进行交易的信心,提高市场的效率。

③搜寻。通过Internet无比强大的传递和搜索优势,比如利用搜索引擎Usenet新闻组等获得大量相关信息,将不同商家的商品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性价比最高的那一种。

(4)信息中介机制

信息中介相当于一个公告板,它可供消费者交换信息、列出有欺诈行为的销售商的“黑名单”。多个产品的中介如果与某个“作假”的供应商勾结,并继续对这个供应上作虚假信息公告,那么消费者将会同时停止购买这个中介的其他商品。这被称为“信誉溢出”的机制会促使中介停止勾结,进行公正的质量信息评估。

(5)买卖双方达成不完备合同

篇(8)

关键词: 产品质量;定位;均衡;博弈

Key words: product quality;positioning;equilibrium;game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2-0016-03

0 引言

在微观经济学领域,根据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存在交易成本,同时也决定着企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生产多少的问题。但是由于每个企业的研发能力、资金投入、创新能力的不同,怎样生产,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还是低质量的产品也就成了产品质量定位选择的重要课题。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产品质量定位选择进行了研究。Wang XH[1]等人提出了基于质量差异化模型的混合策略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来解决哪些企业会选择生产高质量的产品;Dubovik A[2]等人将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间竞争限制在价格和质量两个维度,并且在价格和质量具有内生性选择、消费者具有异构信息但偏好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产品价格-质量竞争及均衡问题;Ishibashi I[3]等人通过建立数量竞争模型和产品差异化价格竞争模型阐述了高端和低端产品的竞争更有益于高端企业;陈继祥[4]等人按照成熟技术和不成熟技术两种情况,讨论了两个潜在的企业进入者最优的产品质量选择。

然而,他们并没有同时考虑两个在位者企业及追随者与在位者企业制定均衡策略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建立效用函数、需求函数、利润函数,对在位者企业、追随者企业产品质量定位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

1 基本模型

2 产品质量定位与均衡分析

2.1 在位者企业产品质量博弈分析

产品质量的选择是企业之间相互博弈的过程,它受到竞争对手行为的影响,但是其本质是对生产产品的利润、价格和成本的界定。

当生产高低质量产品的两企业针对消费者异质性、成本、价格等同时进行决策时,通过对基本模型的分析,根据式(1)和(2)对p1、q2求导,可得:

此时,生产高低质量产品的两企业最终达到上述均衡。从均衡结果分析可知:

2.2 追随者企业产品质量博弈分析

针对生产高低质量产品的两个在位者企业,可得到上述博弈均衡结果,那么当在位者的质量水平已知,潜在进入者如何选择质量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是质量选择中的Stackelberg模型问题:在位者是质量选择的领导者,而进入者是质量选择的追随者[6,7]。因此针对追随者,可分以下四种情况,见表1。

①当在位者选择生产高质量产品,追随者选择生产低质量产品。

两企业的利润可以用式(5)和(6)表示,有式(6),对q2求偏导,可知:

当在位者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即:

②当在位者选择生产低质量产品,追随者选择生产低质量产品。

两企业的利润可以用式(5)和(6)表示,有式(6),对q2求偏导,可知:

④当在位者选择生产低质量产品,追随者选择生产高质量产品。

此时,当在位者的质量水平已知,潜在追随者选择不同质量水平的两企业最终达到上述均衡。从均衡结果分析可知:当追随者选择与在位者质量水平相同时,通过激烈的竞争,最终达到均衡时,两企业的均衡质量和均衡价格都相等,此时在位者的市场需求就是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需求,追随者企业没有市场需求,并且两企业均衡时利润为0。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追随者会选择不同于在位者的质量。当追随者选择不同于在位者的质量水平时,此时追随者获得的市场需求为在位者的二分之一,利润为在位者的四分之一,并且在位者质量、价格、需求和利润都是确定不变的。当追随者选择不同的质量水平时,导致不同的价格,但是市场需求和获得的利润却不变。可见,无论是生产高质量产品或低质量产品,在位企业都将比追随企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和利润,市场存在先发优势。

3 算例

当追随者企业产品质量博弈时,①当在位者选择生产高质量产品,追随者选择生产低质量产品,此时可得,q在>q追,p在>p追,可知,在位者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价格都高于追随者,同时由于其先发优势,此时比追随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②当在位者选择生产低质量产品,追随者选择生产低质量产品,此时可得q在=q追,p在=p追,并且两企业同质产品的竞争使得均衡质量和均衡价格都低于其固有标准,由于在位者企业的先发优势,其市场需求就是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并且两企业的利润为0。③当在位者选择生产高质量产品,追随者选择生产高质量产品。此时可得q在=q追,p在=p追,并且两企业同质产品的竞争使得均衡质量和均衡价格都高于其固有标准,由于在位者企业的先发优势,其市场需求就是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并且两企业的利润为0。④当在位者选择生产低质量产品,追随者选择生产高质量产品,此时可得q在

4 结论

本文用博弈的方法,从生产高质量和低质量产品的两个在位者企业制定均衡策略,以及追随者如何根据在位者的质量现状制定相应的生产高质量或低质量产品均衡策略两个角度,分析企业质量定位选择机制。两个在位者企业的利润与消费者偏好、产品质量、企业整体质量水平有重要的关系,同时低质量的产品会随着质量的提高,需求增加,高质量的产品随着质量的提高,需求降低。追随者根据在位者的质量现状制定对策时,会选择与在位者企业产品质量相反的策略,并且市场存在先发优势。当然,为了达成更符合现实的模型,必须放松假设条件,并考虑不同质量维度、价格约束、销售能力、多厂商等问题,这些均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讨论。

参考文献:

[1]Wang XH, Yang BZ. Mixed-strategy equilibria in a quality differentiation model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1, 19(1): 213-226.

[2]Dubovik A, Janssen MCW.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in price and quality [J].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2012, 75(1):120-138.

[3]Ishibashi I, Matsushima N. The existence of low-end firms may help high-end firms[J].Marketing Science, 2009, 28(1):136-147.

[4]陈继祥,李忠.双寡头产品质量定位与后发优势[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8(3):459-462.

篇(9)

数学作I的设计始终是数学教师重点关注的教学内容。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改革随即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作业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成为制约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很多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煞费苦心,希望通过作业设计质量的提升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基于多年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设计如下几种高质量的小学数学作业。

一、高质量生活型作业的设计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有大量的数学知识。因此,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的作业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生活型数学作业的设计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有利于激发小学生数学作业的完成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利用自身智慧,科学设计高质量的生活型数学作业。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数学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型作业:老师昨天购买了一瓶果汁,其中50%是苹果汁,40%是葡萄汁。请用文字阐述一下50%的苹果汁和40%的葡萄汁分别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数学作业设计贴近生活,极易激发小学生的兴趣。通过审题,学生很容易发现:50%的苹果汁是指若将该瓶果汁看做100份,苹果汁所占比例为50份,葡萄汁所占比例为40份。通过该生活型作业的完成,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理解。

上述生活型数学作业将新课教学主题及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形成了贴近生活的高质量数学作业。该作业的设计并不需要数学教师花费过多的时间,仅需要结合生活进行简单作业设计即可。小学数学教师设计作业时不应过于死板,适当结合生活设计作业也未尝不可。

二、高质量操作型作业的设计

大量的数学计算往往会消磨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倍感乏味。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手脑并用。为突破传统单一、枯燥的数学作业形式,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抓住合适的机会,设计高质量的操作型作业。操作型数学作业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一种有效作业设计形式。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数学教师设计的一道作业为:放学后,找出几样家中的圆形物品,对圆形物品的周长进行测量与计算,并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在家中找出很多圆形物品。有学生用软尺直接测量圆形物品的周长;有学生先测出圆形物品的半径,再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有学生直接测量直径,再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实现了手脑并用,高质量地完成了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

操作型数学作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动脑,更要动手。手脑并用无疑是操作型数学作业的典型特点。需要明晰的是,操作型数学作业的动手操作过程不应过于繁杂,过于繁杂的动手操作过程往往会磨灭学生的耐心,不利于小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作业。

三、高质量合作型作业的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类个体合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对小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合作。合作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合作能力不仅对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有所帮助,即使是将来走向社会,合作能力对他们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适当设计一些合作型作业让学生完成。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数学教师让学生基于“小数加减法”这一新课主题合作设计数学作业,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本小组设计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并不是由数学教师设计的,而是要求学生分组设计。在各小组的积极努力下,设计不同的作业形式。

合作型数学作业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为提高合作型作业设计的成效,合作学习完成后数学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呈现合作学习成果,让合作型作业设计呈现更高质量。

四、结语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会比较草率,未对数学作业进行精心设计,很容易造成小学生失去完成作业的兴趣。对于这样的小学数学作业,我们可将其定性为低质量的。低质量的小学数学作业不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高质量数学作业的设计方面多下功夫,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及发展特点,设计出高质量的小学数学作业。

参考文献:

篇(10)

企业全员高度的质量意识和企业高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长期稳定的基础,也是创造企业名优“品牌”的前置条件。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企业设备、设施和技术条件不易被改变的条件下,如何保持和维护企业“品牌”的高知名度和高信誉度、使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使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呢?首先,从企业领导到每一名员工都必须提高质量意识,摆正质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位置,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各级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主观能动性,把质量意识与质量管理,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方针。不断提升企业商品种子质量的自我检测能力;提高企业商品种子质量的控制水平。

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切合实际的,贯穿于商品种子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工作方针、管理制度及其运行程序。而且不能一劳永逸,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里所说的“全过程”,就种子生产而言,应该包括五个阶段,一是田间生产准备阶段,种子田的选择、隔离区设置、原种(亲本种子)管理和选用、生产人员培训、制定生产技术方案等。二是田间生产阶段,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收获,除执行常规农作物种植技术措施外,要在苗期去杂、花期去雄、收获期去除杂穗、脱水、脱粒等生产环节严格执行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三是工厂生产加工阶段,种子加工、精选、包衣、包装等。四是仓储运输、销售阶段;种子贮藏期间的防霉变、防虫等技术措施,运输期间的装、卸、押运、各类单据的签发等。五是售后服务阶段,跟踪问效、到生产田追踪种子质量等都要纳入质量管理全过程。在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并要把质量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头,形成环环相扣可追溯的质量管理链条。

第二,质量管理不是企业中某个部门的事,它应当建立在全员质量意识的基础之上。领导层的质量意识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中层干部和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是贯彻质量方针、策略的保证,普通员工的质量意识是质量工作的基础,三者相辅相成。从公司经理到仓库保管员、从生产一线人员到后勤保障人员、从质量管理部门到财务核算部门都要提高质量意识,参与质量管理。

上一篇: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下一篇: 高校心理健康培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