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49: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项目管理知识要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前言: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智能化能否良好的实现,相应功能是否有效,所以要加强对其施工过程的管理,尤其是关键内容的管理,以确保建筑智能化功能的良好实现。
1建筑智能化工程特点
1.1投资规模大。当前的智能化系统技术逐渐加大,进而使得建筑系统的总投资比例增大,有时达到10% 以上。
1.2涉及广泛。当前实施过程中的相关人员需要和多个方面进行沟通,如业主、设计、质检和安检等部门。
1.3系统门类多,且集成要求高。以当前来看,高程度智能化建筑的子系统一般有医院、体育、会展等。
2.1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事前管理
(1)做好施工图纸的交底工作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进场施工前,项目经理要组织相关人员(主要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工、项目班组长等)对于施工所用图纸进行技术交底,要充分理解图纸的设计意图,同时要确保施工图纸的完整性,并且要对图纸进行必要的审核,主要审核根据图纸施工后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指标的相关要求、图纸技术内容中是否存在较大失误等等。审图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要立即和甲方或者设计部门联系,并且要进行良好的设计变更。对于施工人员提出的问题要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做到简单明了,保证施工人员真正明白设计意图。施工交底的整个过程要进行良好的记录,并且形成书面的交底资料,所有参加交底的人员要签字确认,之后要进行归档,以便施工出现问题后能够进行追责。
(2)加强相关材料设备的进场验收
在智能化建筑中,智能化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体工程的质量,同时还有很多施工所用材料、设备等的质量都对项目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所以在相关材料设备进场时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质量验收,对于规格型号和本项目不符、质量要求不合格的材料设备坚决不能进场。检查验收过程中除了要对外观、性能等进行检查外,还要仔细核对材料设备的合格证、说明书以及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
(3)做好施工方案的制定工作
施工方案是施工现场指导具体施工的技术方案,所以在制定施工方案过程中要进行全方位的论证,确保方案的全面性、合理性。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根据施工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施工图纸以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特别是某些专项的施工方案,要在深刻理解设计图纸、充分考察施工现场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制定。要符合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原则的基础上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4)加强人员的培训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会涉及到电力问题,会涉及到不同施工器具,甚至会涉及到登高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施工内容,所以在施工人员进场之前一定要对其进行良好的培训,以专业技能培训、安全培训为主,只有在培训合格后才可入场施工。同时,培训中还要使人员建立起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施工过程中认真仔细,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另外,培训还需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工种、施工工艺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最终确保其可实施性。
2.2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事中管理
2.2.1 加强基础内容施工管理
基础施工会涉及到很多内容,主要包括:管线的预埋、防雷接地施工、隐蔽工程施工等等。管线的铺设是建筑智能化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管线铺设工程中常常由于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施工,造成管线铺设问题严重。在工程施工中某些过路的或者具有特殊需求的场合,要采用钢管进行铺设。所使用的钢管壁厚一定要达到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且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选择管材规格,严禁使用薄壁管或者其他管材代替。在防雷接地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钢管的接地情况,对于钢管和钢管间、金属管盒间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圆钢做跨接线,避免出现虚接或者无法接地的情况出现。在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采用大量的PVC 管材,要对其施工质量严格控制,防止出现埋墙、埋设深度较浅、管线外露以及灰层厚度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在进行批灰之前要将管材固定牢固,同时要确保足够的埋设深度,否则会在穿线时造成墙面的破坏。
2.2.2 加强设备安装施工管理
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来说,智能化设备安装是最为重要的施工内容之一,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智能设备的安装会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相关技术人员要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设备的安装要求、安装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智能化设备属于非常精密的仪器设备,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磕碰、强烈震动等问题,防止设备损坏或者部件脱落等情况出现。对于设备的存储要选择合适的场所,保证温度、湿度适宜,同时要严格控制粉尘的含量,若有必要可以对设备进行覆盖。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更要注意按照标准规范进行,绝不能通过蛮力进行安装。例如设备的接口安装出现问题时要仔细寻找原因,绝不能通过蛮力硬装,否则会使设备受到不符合要求的外力,从而造成设备受力不平衡,进而发生相应变形造成设备的疲劳损坏。
2.2.3 加强设备调试以及试运行管理
整个系统调试时要进行全方面考虑,及时发现其中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智能化系统的调试人员一定要充分掌握设备的性能、原理等方面内容,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以便应付意外情况的发生。建筑智能化系统属于综合性的集成系统,所以调试人员要全方位掌握各个系统的相关性能才能较好的进行整个系统的调试工作。试运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试运行的时间,相关人员要严格执行试运行制度,严格按照试运行周期实施系统试运行工作,否则很多问题不能在试运行中表现出来。
2.2.4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只有在完全保证人员安全以及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真正体现出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价值。另外,保证安全是推动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隐患点不同于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智能化建筑的相关特点制定对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不管项目规模的大小都要配备对应的安全员(要持有相应的上岗证),要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巡查。另外,要制定并不断优化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在施工人员进入班组前以及施工过程中都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同时还要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考核,在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进行作业。
2.3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事后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事后管理是确保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最终环节,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最终结果。事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工程的整体施工内容、施工质量进行必要的验收;对于已经提交的工程质量检验报告以及相关技术文件进行审核管理;对于提交的竣工图纸进行审核;对于相关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检查验收数据、报告以及资料等进行整理、审核;对于整个工程项目形成的技术档案进行审查,确保其完好齐全。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端正思想,严格按照事后管理的相关规范进行,不能走过场,一旦发现质量问题一定要立即提出,并且要确定整改方向以及整改的时间。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智能化建筑逐渐得到发展和普及,并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一种良好趋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做好智能建筑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448.1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4-(页码)-页数
1、引言
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道路桥梁的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于施工人员的麻痹大意造成的,对于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应该注意、应该得到重视的问题,而施工人员没有予以必要的注意。为此,对于道路桥梁的施工问题,有关人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不仅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确保行车安全、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还能避免因返工或大修而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
2、路桥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要点
2、1科学规范的编制施工计划
(1)检查设计单位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针对设计单位是否严格按照使用单位的基本要求进行设计,检查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设计意图是否与周边的地理环境以及当地的人文环境协调,在技术上以及经费预算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结构是否可靠安全,是否对施工单位有适当的技术要求等等。(2)根据合理的设计方案,结合业主给定的现场条件和地方的要求及设计人员对设计理念在宏观以及微观上的意见建议编制施工计划,合理布置施工现场,明确项目部和施工队的布置,临时工程系统的布置,各重点工程现场的布置.(3)为保证工程在合同工期内竣工,施工计划中的工作阶段应精确到旬,分部工程精确到周,分项工程精确到日,必要时须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和补充。
2、2加强重要环节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管理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核心。过渡段施工和控制桥梁裂缝是公路桥梁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施工环节,因此,项目管理者在工程施工过程要着重这两部分施工工艺的管理,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坚持面向施工生产、科学决策,有效地组织好科技项目的实施,使科学技术尽快应用于生产,解决施工难题,完成向生产力的转化。
2、3狠抓桥梁过渡段施工工艺
一是合理设置桥涵构造物,设置桥涵构造物因充分考虑台背填方路基的地质情况、填方高度、路堤长度、填料来源及路堤沉降等问题,选择恰当的桥涵位置、跨径及桥台后部防护工程,尽量避免大河面小跨径桥涵。二是加强软土地基处理管理,处理好桥背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1)采用灰土垫层处理地基。灰土垫层是用素土或灰土自下而上分层回填分层夯实而成,形成局部灰土垫层和整片灰土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灰土具有一定的胶凝强度和水稳性,质量合格的灰土垫层本身承载力标准值可达到300~600Pa,变形模量或压缩模量可达20~40Mpa。(2)采用排水固结法水使地基孔隙水得到充分消散。排水固结法包括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和真空堆载预压等方法。(3)采用挤密桩复合地基。采用挤密复合地基的方法来处理路基填土,是利用在填筑完毕的路基上成孔,通过挤密作用,使路基土密实度提高,然后在孔内填入材料并振动压实成桩。因为桩的挤密与置换作用,路堤填土的密实度提高,应力减小,路堤整体刚度增大,进而减小了路堤的压缩变形。三是提高台背路堤压实质量。桥台背后填土应当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填土应分层填筑,松铺厚度不超过15cm,压实一层后再铺一层,每层碾压完都要检测质量。其施工顺序为汽车卸土、推土机平整、洒水或凉晒、人工平整、压路机碾压、压实度检测。
2、4控制桥梁裂缝施工工艺
(1)选择优质混凝土修补材料,修补混凝土面板。(2)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同时,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3)加强混凝土模板强度。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分层浇筑及合理的养护措施来保证工程的质量。浇注腹板混凝土时振捣要充分,不漏振、不欠振保证混凝土浇注密实度。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材料吊装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设前,应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防止裂缝的发生。
2、5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监督
在公路桥梁建设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桥梁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工作是建设施工项目监理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由现场监理工程师或质量控制工程师来具体实行的。监理工程师首先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审查,督促施工单位将质量管理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落实到位。然后,针对工程的特点和合同中签订的质量等级,建设方的要求、施工单位的资质等情况,制定监理监控目标和标准,确保监控的内容和各自的职责、权利,制定出监控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正规化。最后,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
3、结束语
综上,道路桥梁土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因此,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土基路面的耐久性。质量通病是可以预防并消除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使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做得更好、应进一步理顺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要工序,严格遵守设计及施工规范技术标准,控制质量问题的出现。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要经济合理的使用材料资源,坚持施工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和国家批准的技术标准;积极推广应用“可靠性施工”、“结构优化施工”等现代施工办法;要注意因地制宜,节省建设资金,就地取材等。这就需要施工工人和有关人员吸取经验,采取种种措施避免不良因素,保证桥梁质量。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园林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园林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园林项目建设投入,纷纷提出创建园林项目,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和投资环境。搞好园林项目建设是城市建设市民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园林项目管理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对城市建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从园林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的目的出发,分析了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相关要点,只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园林项目施工组织管理
园林工程工序复杂,各工序的相关性较高,例如,水景、植物栽种、排水施工等,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相互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施工组织阶段,要充分考虑景观设计中涉及的各个工序的先后安插,并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从而保障园林施工的如期进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统一领导,各部门、各项目要协调一致,使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这也就是常说的施工组织。下面主要从园林施工前的准备、施工材料管理及养护组管理三方面进行阐述。
(1)园林施工进行前,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对土质或土壤成分做出详细的评价,主要为植被栽种提供可参考性数据。
(2)施工材料管理。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安排等环节也要列出详细的说明和计划,对整个工程的成本造价进行大致的评估,尽可能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低成本方案,提升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此外,按照施工材料的供给、机械设备的分配以及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的时间安排等,合理制定工序的先后顺序,并制定出尽可能细致的工期流程图,在施工阶段作为工程监督的依据,保证园林施工按部就班的进行。
(3)养护组管理。园林施工与其他建筑施工不同,不能忽视养护组的施工作用,在工序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安插养护组进入现场,对已建成的栽种植被等进行同期养护,提高成活率。
2 园林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施工现场管理来看,主要反映出施工组织计划性不强,操作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因此,劳动生产率低,生产力得不到较大增长,经济效益不高,工程质量不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加强园林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园林工程开工后,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来进行,并在施工现场细化责任分工。
(2)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部门,随时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发现与景观设计不符或质量问题时及时予以纠正,做到质量管理与现场管理同步进行。
(3)对于施工现场的设备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保证机械设备具备安全使用的合格条件,同时也要检验技术人员的从业资格,降低施工现场技术性事故的发生几率。
(3)做好竣工验收阶段管理。预检、隐检及签证工作;整理和审定交工验收资料,组织办理工程交工验收;负责编写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总结资料;对绿化工程来说,应做好工程的养护前技术交底,编写保养计划,落实养护任务。
3 园林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园林项目管理主要的阶段之一,对园林项目的成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园林工程具有视觉上的美学价值,不但要达到整体上的景观效果,也要保证其艺术寿命和使用寿命。因此,工程的质量管理是对施工结果与园林景观建造要求符合程度综合评测,是真实再现景观设计理念的根本保障,也是整体景观效果得以保持最大化使用年限的基础。
(2)建立逐级协控的质量负责制度,形成互相制约的质量监督体系,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施工效率,缩短工期,从而使整个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变得实现优质、高效、建立质量管理中心,对园林工程中应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进行全面监控,经过实践操作得出真实的引用报告,作为新生事物在工程中投入的可靠性回报分析,并作出工程质量的评估,从而得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有助于鼓励创新式园林施工的推行。
4 园林项目的成本控制
园林项目成本控制是在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管理,通过计划、组织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科学管理活动。
(1)强化体制改造与创新,减少项目的造价。体制成本发生在项目管理运营过程中,是相对落后的项目管理体制中的产物。落后的项目管理体制,存在很多机构重叠、职责交叉、人员浪费等情况,不但工作效率地下,而且占用的项目管理成本巨大,其中包含了很多可以改善的管理体制问题,由此引发的成本浪费是可以通过有效手段来避免的。建立健全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改组项目管理机构,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程管理成本的角度出发,确保共享项目收益的最大化。
(2)健全完善管理机制,降低项目成本。园林工程管理机制建立尚不完善,在用人分配激励、监督约束等方面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不健全、不完善,并导致落实困难,管理混乱,直接关系到工程管理的决策问题,并引发质量合格危机,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或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因此,健全完善管理机制,稳定项目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经理竞争上岗、项目负责制等措施是降低机制成本的重要环节。
(3)提高园林项目管理人员素质,节约项目成本。园林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管理的水平问题。以往园林行业的从业人员规模较小,随着园林景观需求的日益增多,带来了大量的专业职位空缺,如何寻求高素质、高能力的园林工程管理人才,成为了园林工程施工企业竞争的焦点之一。如果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并缺少园林工作经验,那么很可能会造成管理决策失误,造成项目成本增加。
因此,园林工程的项目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门的工程管理经验,还要拥有起码的园林建造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素质,从而具有丰富的园林工程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降低因人员职业素质低下而产生的决策失误。员工的素质提高了,同时,也提高整体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并能够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保证景观的质量要求。
5 结束语
总之,园林施工项目与其他建筑项目的工程管理既有相似也有其独特之处,归根结底都是要在成本控制上要效益 园林工程管理体制的完善和管理模式的转变都能够以科学。使用的管理手段来辅助园林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并减少工程管理漏洞上对成本支出的浪费。园林企业只有在工程施工中,时刻注重控制和降低成本,用科学、先进、专业、有效的方法去管理。实施,才能真正保证整体景观质量,从而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一.前言
随着城市市政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市政工程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是确保市政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工程建设费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既是施工企业确保工程质量、节约成本、创造效益和按工期完成任务等各项指标的落脚点,同时也是建设单位工程质量、进度和费用控制的具体归宿点。本文主要对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全过程中各管理与控制要点进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市政工程施工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管理与控制要点
前期应完善准备项目建议书、开展咨询评估并制定可行性报告,该环节工作必不可少,对市政工程项目的控制投资、持续发展、优化决策效果与实施项目提供了完善的理论依据,因而是整体市政工程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首先应创建市政工程管理质量责任制,由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工程质量管理,对于规模较大的市政工程我们还可增设质量经理岗位,令其进行工程质量计划的具体编制并负责组织实施,依据规划相关规定检查、督促市政工程项目执行质量计划具体状况,尤其应对控制质量核心环节开展检查、验证与评审活动,对呈现的各类技术、管理质量问题通过合理组织研究报告项目负责人与上级单位进行综合处理。同时市政项目不同专业负责人、经理应明晰权责范畴、负起各自应有的质量管理责任进而确保建筑项目的综合优质性。在制定市政项目质量计划阶段应全面掌握并充分了解各项目具体特征,明确质量标准目标与相关管理质量体系文件,依据项目工程结构特征进行质量体系的适应性调整。同时我们应层层分解质量目标,依据质量计划与具体实施步骤做到层层落实,明确每层次权限、职责、分配资源与质量保证措施,进而确保管理质量计划的明了、清晰、简单、便于实践操作。再者应科学创建咨询成果的评审工作质量体制,通过引入较多专家、评审综合各类指挥知识及时准确的发现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并令咨询成果完善优化。完成项目咨询后,经理应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展开自我评价与内部评审,并将相应结果提交至业主,业主方则可通过聘请专家进一步完善咨询成果,进而全面提升投资管理效益。
三.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要点
建立健全质量全过程监控制度体系,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相关规定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即材料供应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作业使用人员把关;检规格,检验品种,检验质量、检验数量。对主要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设施、施工机械等进场检验进行严格控制,保证进场资源满足工程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督促监理单位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见证、旁站等规定,对各种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设备进行检查验收,严格控制未经检查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设备进入工地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在每道工序开工前,应对各工序的具体准备工作、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进行检查落实;严格工序交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坚持上道工序不经检查验收不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原则;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计划要求或施工规范操作,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坚决行使质量否决权。
四.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进度管理与控制要点
在工程投标阶段就已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编制了粗略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中标后项目部根据人力资源、机械设备、现场施工条件、物资的供应和合同中工期的约定,结合所选择的施工方案编制了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了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当工程进度出现大于10天以上的偏差时,一般要分析偏差的原因,分析偏差是否影响到后续工作和总工期,这种分析是通过时标网络计划进行的。我们在采取了各种手段解决进度滞后问题后,一般还要调整工作顺序、改变某些工作的逻辑关系、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等方法,用工期优化的方法对原网络计划进行调整。因为进度计划的实施离不开监理和业主的支持,实施进程中加强与监理和业主的联系,以取得他们对进度计划的支持,尤其要做好资金申请、拨付和调配工作,以切实支持工程施工。
五.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要点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正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因此,应针对市政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科学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相关的材料制度。建立项目月度财务收支计划制度,以用款计划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以控制由设备故障、损坏所带来的成本。同时也要严防各类经济风险,加强合同管理以及工程签证工作。
六.市政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与控制要点
安全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较容易忽视的问题,针对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现代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有关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保障工程施工人员、财产安全,降低安全事故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市政工程施工特点,根据市政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负责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和对工人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安全员每天检查工程施工安全工作,每周组织召开工程安全会议1次,以确保贯彻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和政府的有关安全管理文件,建立安全责任制和安全责任奖罚制度。
七.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与控制要点
市政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制定相关文件指导和规范现场管理工作。做到按专业、岗位、区域等包干负责,分别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合理规划施工平面布置,包括道路施工出入口、维护、场内道路、材料堆放、办公住宿环境等。在施工项目中对现场各专业的管理,开展文明施工竞赛活动,有布置、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现代管理方法,加强机械化作业程度。
八.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人员、质量、风险、投资、合同、进度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因此,只有各方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市政工程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进度管理,才能保证市政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障人民及城市发展的利益。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日益增多。由于风景园林工程通常涉及绿化栽植、园路、假山、给排水、造地型等多项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交叉作业,因此,若在施工现场管理施工配合、工程成本控制管理不善,将会影响施工进度、工程成本,工程质量,造成效益降低的不良局面。因此科学管理好园林工程质量,对园林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施工前的准备
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以来园林建设行业都把设计与施工以两种不同形式进行阶段划分并实施建设管理。在这种模式下的工程建设运作缺乏主体控制,若设计深度、广度不够或设计单位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将容易造成设计与环境不一致,与施工脱节,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资源浪费或增加投入。所以应熟悉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意图、图纸和质量的要求,并由设计人员向施工人员进行设计交底。现场勘查,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及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勘查,一般包括:现场周围环境、施工条件、电源、水源、土源、道路交通、堆料场地、生活设施的位置,以及市政、电讯应配合的部门和定点放线的依据。组建项目经理部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前提。首先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健全管理网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主管组成的生产指挥系统对工程质量负全责,并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系统,推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谁的目标谁负责、谁的问题追究谁的责任。
园林绿化施工之前的组织设计是搞好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关键,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工程项目、工程量、工程特点、工程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施工方法、确定采用人工施工或者机械施工,劳动力的来源,是否有社会义务劳动参加,编制施工程序和进度计划;组织施工:指挥系统、部门分工、职责范围、施工队伍的建立和任务的分工等;制定安全措施、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成活率指标;现场平面布置图:包括水源、电源、道路交通、料场、库房、生活设施等具置图。
二、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就是通过现场施工过程中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手段确保工程合同所规定的质量目标能够实现,以及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园林绿化工程的规范标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编制具体的施工作业计划和相应的质量计划,对材料、机具、工艺、人员等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以保证园林工程总体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2.1施工工艺、工序的质量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是由若干个分项、分部工程组成,要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使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都符合质量标准。对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应对操作人员、材料、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和验证,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做好验证记录,工序记录的主要内容为质量特性实测记录和验证、签证。
2.2人员素质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是由园林绿化职工所创造的,他们的责任感、事业心、质量观、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项目经理部要定期对职工进行规程、规范、工序工艺、标准、计量、检验等基础知识的培训,开展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项目部成员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操作者的操作水平,防止违纪、违章及错误行为产生,从而避免因人为的失误造成质量问题。
2.3材料质量管理
材料台帐应对材料质量、规格、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园建部分投入了一定的原材料、产品、半成品、构配件和机械设备;绿化部分投入了大量的土方、苗木、支架等工程材料。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是构成工程质量的基础,投放材料的质量、各种管线、铺装材料、亮化设施、控制设备等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对投入材料的订货、采购、检查、验收、取样、试验均应进行全面的控制,从组织货源到使用认证,要做到层层把关,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做到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合理,安全文明。
2.4成品的保护
成品保护可采取护、包、盖、封等4种措施,即采取覆盖塑料布、纸板、盖沙、培土、铺干锯末等措施,防止成品被损坏或污染,必要时可实施局部封闭,在达到强度或满足要求后再开放。
三、风景园林工程后期管理
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中非常重要,它是一种长期的、反复的工作,技术要求较全面,包括卫生保洁、花草树木的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花坛花卉种植等内容。树木养护管理:经常除草,施加除草剂,按园艺方法进行修剪、栽培、浇水,每年施肥应不少于两次,及时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经常防范人为破坏,补植枯死、损坏或丢失的树木花草,经常清扫及清除垃圾、保护土表。草坪养护管理:草坪成坪后,在生长季结合浇水,每20 d施一次肥。9月至第二年的3月不施肥。干旱季多浇水。草坪主要有草坪锈病和地下害虫。草坪锈病发生时喷洒800 ~1000倍的粉锈宁进行防治;小地老虎为害时,喷洒1200~1500倍的辛硫磷进行防治。通过修剪使草坪高度维持在5 ~8 cm。若有斑秃,从第二年开始补播10% ~20% 种子可作为一项管理措施采用。为保证一些绿化作为建筑附属工程的绿化施工到位和绿化质量,绿化工程必须先建筑主体工程验收。由绿化主管部门、施工单位和监理共同参与验收。
四、确保园林工程质量的建议
4.1科学规划设计
园林绿地要根据其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进行配置,常绿与落叶相搭配,满足植物各自生长所需的产地条件,园林绿地植物只有严格按照规范科学合理栽植、成活率高,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4.2提高管理者的质量意识
园林行业法制不完善、企业管理粗放、项目实施中监理环节的机制脱节等,制约了行业快速有效发展。因此,企业的领导者首先学习ISO 的文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提高自身质量意识。
4.3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在这个时期,竞争性更强,而机遇也更多。大而言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府要在世界范围内振兴,则必须首先要提高民族素质、国家综合素质和政府管理素质;小而言之,一个企业、一个人要在竞争中获胜,首要的条件是必须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人员素质。可以一方面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
4.4对每环节严把施工质量
(1)严格图纸会审,认真编制质量计划,努力把好质量控制源头关。
(2)强化贯标力度,严格执行程序文件,狠抓工程计划及质量的落实。
(3)精编分项过程技术措施,加强分项过程监控,做好关键工序重点控制。
(4)抓好质量培训,坚持做好工程三级交底,树立全面质量意识。
(5)健全纠正预防措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健康运行。
工程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对立统一 的,一般说来,进度慢就要增加投资,进度快可能影响质量,但如果质量控制严格而避免了返工,又会加快进度。进度、质量与投资3个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就是要解决好三者的矛盾,既要进度快,又要投资省,还要质量好。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进度管理的意义
(一)保证工程按期完成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之前,相关企业、单位就根据该工程制定了相关的工期,而施工企业、单位在实施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自身建设的进度管理,则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按期完成,进而保障自身的利益。
(二)提高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项动态性、多变性的项目,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的实施进度管理,不仅仅能够准时履行合同,更能够提高自身企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自身企业、单位的发展。
二、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分析
就较大和复杂的施工项目而言,其工期较长、影响进度的因素较多,所以施工单位在编制计划和执行控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必须充分认识和估计这些因素,保证施工进度。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一)资金方面的影响
工程的顺利施工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通常,资金的影响来自业主,如果没有及时给足工程预付款,或由于拖欠工程进度款,甚至要求承包商垫资,这就将影响承包单位的流动资金周转,从而影响施工进度。
(二)设计单位方面的影响
由于设计的图纸出错需要修改,或是对变化的预测不够准确,或由于业主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所谓的“三边工程”,即边设计、边施工、边投入使用的工程。都会导致工期的拖延甚至停工。
(三)施工条件的变化
施工环境的不可预见性。因为工期较长,存在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如自然灾害(地质断层、溶洞、地下障碍物、软弱地基以及恶劣的气候、暴雨、高温和洪水等)、重大工故、工人罢工、工程事故等,都会影响到施工进度,甚至造成临时停工或破坏。
(四)技术失误
施工单位对相关技术不科学、施工中发生技术事故、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时缺乏经验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盲目施工,出现质量事故,导致返工,拖延进度。
(五)施工组织管理不利
流水施工组织不合理、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平面布置不合理等将影响施工计划的执行。
(六)对项目的特点与条件认识不清
比如过低估计了项目的技术困难、工程建设作业不协调、对项目的建设条件,即交通、供水、供电问题不清楚对施工物资的供应安排不清楚都会影响进度。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由于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需根据动态控制的原理进行检查、对比和分析,找出原因,实施进度管理。所采取的措施必须满足:通过采取措施,维持原计划,使之正常实施;措施采取后不能维持原计划,要对进度进行调整或修正,然后按照调整后的计划实施。
(一)建立顺利施工的大环境
影响到施工进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要想从本质上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就必须先建立起良好的管理环境、施工环境,这样才能够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也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进度。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a、及时的做好施工进度计划的交接工作,以确保每一个层次、每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清楚的了解施工进度的计划,从而避免因为沟通、交流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b、建立并且完善关于施工进度管理的制度,因为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能够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不仅如此,还必须将对施工进度的管理落实到责任人身上,一旦施工进度出现问题,就应该给予处罚;c、企业年、季、月计划及各管理部门的有关计划必须从制度上使之与施工进度计划紧密配合,互相衔接,彼此呼应,融为一体;d、必须充分落实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条件,避免过多的假设而失去指导施工的作用;e、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来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以提高计划质量。
(二)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明确工程项目管理团队中落实进度控制人员的分工和职能:编制各阶段的进度控制计划和流程图,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项目所有人员和部门(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业务管理人员以及各单位和生产班组)都负有一定的进度控制责任,从而形成整个项目的进度控制责任网络。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劳动组织措施,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进度计划的实施和控制同样离不开监理和业主的支持,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强、保持与监理和业主的联系,以取得他们对进度计划的支持。
(三)经济和技术措施管理进度
编制进度计划和各阶段的控制目标,利用WBS法,分解各项目任务,并根据它来编制资源投放计划,定期进行计划进度实际进度的比较和分析,以资源的投放量来控制工程项目的进度。
对设计变更或其他的不可预见性变化,采取科学方法制定进度计划,确定项目的总进度目标和分进度目标,审核其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并在实施的工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利用相关的进度控制工具,如网络图等来控制进度和资源投放过程。对施工组织计划进行科学的技术评审和分析。对施工计划进行及时的监控和修订。
(四)利用合同管理进度
就是采取分段发包、提前施工等措施缩短工期,保持各施工合同的工期与进度计划统一起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工期进度要求,并规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防止工期拖延。如在承发包合同中写进有关工期和进度的条款,建设单位在招标时通过制定进度优惠条件鼓励施工单位尽可能加快施工进度。另外做好工程施工纪录,保存各种文件,特别是有关工程变更的图纸和资料,为工程实施进度的过程和变化找出原因,并可以预测和纠正以后的施工进度计划。
项目进度管理包括涉及到质量管理、费用管理、目标管理和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范围管理、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而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合同管理是这些要素管理的前提。只有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龙头的项目管理体系,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就当前研究项目管理,不得不研究合同管理和如何制定与执行合同。离开合同就谈不上工程质量,也就无法落实项目各个方面的管理。
(五)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项动态的项目,而其中的各种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比如说施工材料的采购、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质量的好坏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要想真正的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就必须从源头上强化施工进度的管理意识,并且提高综合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
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a、不能够盲目的因为加快施工进度,而忽略施工的质量,因为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灵魂,一旦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仅会影响到相关企业、单位的利益,更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b、做好施工材料的统计,及时的补给施工材料,以杜绝因为缺少材料而造成的停工;c、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因为一旦出现任何的安全问题,都将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
参考文献:
一、大型审计项目的特点
大型审计项目通常是指审计机关对某一经济领域、专项内容或某一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多个年度、多个单位的自上而下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
从近年实施的大型审计项目来看,有以下四个特点:
1.审计时间跨度大、内容复杂。大型审计项目往往需要对多个年度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而且审计内容涉及的政策性很强和复杂。如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要对20__年以来我国社保体系的3类18项资金开展审计,其中包括9项社保基金和9项财政资金。
2.审计项目的控制点多,组织管理任务重。大型审计项目往往由众多的子项目构成,审计现场作业地点呈现数量大、分散化和异地化的特征,审计组和参与人员需求也呈数量大、专业性强的特征。
3.审计质量控制难度大,风险问题尤为突出。大型审计项目现场审计时间仅有1至2个月;时间进度与人员配置的钢性约束,可能会引起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增大等问题。
4.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数据综合利用是大型审计项目的实施重点。全国审计对象数据(业务、财务和审计报表)的大集中,为审计机关进行问题核查,及开展多专业融合,多角度分析的宏观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二、大型审计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理论
大型审计项目的管理模式是以信息流控制为核心,以矩阵型组织结构为框架,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技术手段,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全程控制,规范行为,调控进度,整合资源,记录轨迹,落实责任,信息共享,审计指导,高效分析,提供平台,保证质量。其基础理论的作用为:
(一)信息流的控制是大型审计项目管理模式的核心
信息流的控制目的是明确方向、强化统一管理、整合审计资源、有效实施审计控制。通过信息流的控制,设法使各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方向一致、口径一致、标准一致、行动一致。主要是通过机制管理>,!
(二)“审计指挥中心+矩阵型组织架构”是构建高效大型审计项目管理模式的平台
矩阵型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控能力,强化审计指挥中心功能,提供组织保障。其结构方式是在职能式组织的垂直层次结构上叠加了项目式组织的水平结构,强化审计指挥中心、审计数据分析机构、各子项目、各保障组间的横向与纵向的有机结合与密切联系,起到整合审计资源、挖掘内部潜力的作用。
审计指挥中心是统一下达指令、统一调配资源和统一业务指引的中心,是对各审计组审计全过程进行精确统一指挥的司令部,使大型审计项目的管理由“松散型管理”向“集中型管理”转变。同时,由于矩阵型组织架构实现扁平化管理,审计指挥中心能有效的对审计质量、审计进度和审计成本进行控制,并优化了审计资源的共享,畅通了沟通渠道,提高工作效率。
(三)“管理平台”是支撑大型审计项目管理模式的技术手段
“管理平台”的目的是配合实现信息流的控制,同时协助发挥矩阵型组织结构的功能。主要通过依托“管理平台”,以审计专网为载体,完成审计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审计信息的上传下达,审计资料、审计数据和经验方法的共享,避免“孤军作战”,少走“弯路错路”,并利用数据库和网络存储技术开展大数据量的采集与分析,为审计人员开展跨地域宏观分析提供保障。
三、大型审计项目组织和管理模式的要点
以总体布局、运作机制、信息平台、数据审计、综合考核五方面形成的“五位一体”,是保障大型审计项目实行国家良治的重要措施。
1.总体布局是前提。总体布局是指审计指挥中心在全局一盘棋的思想上进行谋划、管理、服务、指挥和协调,做到全面把握,精确定位。同时,审计指挥中心在审计管理方面,通过调控进度和记录轨迹等手段,体现出控制中心的角色;在审计质量方面,通过全程控制、规范行为和落实责任等手段,体现出监控中心的角色;在审计业务方面,通过审计指导和上传下达等手段,体现出策略中心的角色;在问题协调方面,通过整合资源,体现出协调中心的角色。
2.运作机制是灵魂。运作机制是大型审计项目运行和操作的原理和方法,是管理模式中顺畅运行和有效沟通的主要保证。一是通过制度,规范审计规范审计项目组织模式、业务流程、报告的口径、审计信息流通等方面;二是通过指南,规范计算机审计的模式、审计数据分析方式方法等方面。
1.1 熟练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二维产品图纸。
1.2 根据图纸对试制样品尺寸进行测量,完成产品检验报告.。
1.3 熟悉三维软件并运用三维软件,根据二维图纸抄画成三维数据和三维数据转二维图纸。
2 产品材料和工艺
2.1 熟悉产品注塑成形过程和成形工艺。
2.2 熟悉塑料工程材料以及材料性能。
2.3 熟悉线束产品的生产过程。
2.4 熟悉线束产品用电线等标准件的相关性能。
3 产品缺陷分析和整改
3.1 了解产品常规缺陷和产品产生缺陷的原因。
公司产品设计师(一级)资格标准
1. 知识:
1.1 专业知识:国家机械制图标准,AutoCAD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测量工具,三维软件
1.2 企业知识:产品设计业务流程,产品鉴定业务流程,企业产品特性
2. 技能:
2.1 专业技能:AutoCAD软件运用,三维软件运用,办公软件运用,测量工具运用,掌握各种测量方法
2.2 通用技能: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 经验:3个月以上车间现场实习,独立完成5个以上产品二维图纸绘制、三维数据抄画和三维/二维图纸转换。
公司产品设计师(一级)培训要点
1 培训要点:AUTOCAD软件,三维造型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产品设计业务流程,产品鉴定业务流程,企业产品特性。
2 培训方式:企业内训、在职培
公司产品设计师(二级)行为标准
1 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
1.1 熟练运用二维/三维软件,根据产品总成整体设计方案,对零部件进行详细造型设计。
1.2 了解模具结构知识。
1.3 了解产品结构,产品功能和车灯产品的特殊特性。
1.4 对客户提供的数据与图纸进行核对,并初步分析产品结构和功能。
1.5 对一级工程师进行业务指导。
2 产品材料和工艺
2.1 包装工艺,装配工艺等
3 产品缺陷分析和整改
3.1 对产品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4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
4.1 了解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内容,依据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编写控制计划。
5 项目管理
5.1 了解项目管理知识。
公司产品设计师(二级)资格标准
1 知识:
1.1 专业知识:二维/三维软件 ,模具结构知识,各汽车主机厂车灯标准和线束标准
1.2 企业知识:质量体系,产品设计业务流程,产品鉴定业务流程,企业产品特性
2 技能:
2.1 专业技能:二维/三维软件运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运用
2.2 通用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1 经验:产品开发从业 2 年及以上经验,或独立开发(从产品设计到产品批量生产整个开发过程)5个以上产品经验。
公司产品设计师(二级)培训要点
1 培训要点:项目管理,过程FMEA,模具知识,生产过程,试验方法
2 培训方式:委外培训、内部培训、在职培训
公司产品设计师(三级)行为标准
1 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
1.1 精通二维/三维软件,根据产品结构和功能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
1.2 掌握模具结构知识并能指导产品结构设计。
1.3 熟悉产品结构,产品功能和车灯产品的特殊特性。
1.4 对客户提供的数据与图纸进行评审,并分析产品结构和功能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1.5 收集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信息。
1.6 了解汽车车灯配光知识、标准。
1.7 对二级工程师进行业务指导。
2 产品材料和工艺
2.1 对自行开发的产品,根据产品要求,确定产品零部件使用材料。
2.2 了解产品试验规程,根据要求制定产品试验大纲。
3 产品缺陷分析和整改
3.1 对二级设计师就产品缺陷提出的整改方案的审核,并对其进行指导和深层次的分析。
3.2 与客户沟通,共同解决产品的结构和装配问题。
4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
4.1 对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根据车灯特殊特性和安全性,进行过程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分析,并审核控制计划。
5 项目管理
5.1 掌握项目管理知识,熟练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产品开发进行策划、管理。
公司产品设计师(三级)资格标准
1 知识:
1.1 专业知识:项目管理知识,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汽车车灯的结构和功能,汽车车灯的特殊特性
1.2 企业知识:质量体系、产品开发业务流程,企业产品特性,相关部门业务流程
2 技能:
2.1 专业技能:掌握设计FMEA和过程FMEA的运用,模具结构知识,试验方法,三维软件运用,项目管理
2.2 通用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
3 经验:产品开发从业 三 年及以上经验,或独立开发(从产品设计到产品批量生产整个开发过程)10套以上产品经验。
公司产品设计师(三级)培训要点
1 培训要点:项目管理,FMEA过程控制,模具知识,生产过程,试验方法
2 培训方式:委外培训、内部培训、在职培训
公司产品设计师(四级)行为标准
1. 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
1.1 熟悉国家汽车车灯标准,并根据汽车整车要求,能独立完成车灯总成件总体方案设计。
1.2 精通产品结构,产品功能和车灯产品的特殊特性(安全性等)
1.2 了解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并能用于新产品开发。
1.3 熟悉汽车车灯配光知识和标准,并掌握车灯配光的试验,检测方法。
1.4 根据公司设计的车灯产品进行总结,编写产品车灯产品的设计规范。
1.5 对三级工程师进行业务指导。
2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
2.1 对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根据车灯特殊特性和安全性,进行设计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分析。
3 项目管理
3.1 掌握项目管理知识,熟练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产品开发进行策划、管理。
公司产品设计师(四级)资格标准
1. 知识:
1.1 专业知识:汽车车灯国家标准,设计FMEA,三维软件,项目管理知识,模具结构知识
1.2 企业知识:同三级
2 技能:
2.1 专业技能:车灯配光试验设备运用、车灯配光软件运用、车灯配光设备的操作, 三维软件运用
2.2 通用技能:同三级
3 经验:6年以上工作经历,由3套以上汽车车灯设计经验。
公司产品设计师(四级)培训要点
1 培训要点:CATIA 软件运用,汽车车灯国家/国际标准
2 培训方式:委外培训,专家培训,内部培训
公司产品设计师(五级)行为标准
1. 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
1.1 根据汽车车灯国家/国际标准,熟练运用三维软件,对车灯配光曲面进行设计设计。
1.2 了解整车线束的工作原理,用于指导配合线束的设计。
1.3 对三级、四级工程师进行业务指导。
2 产品缺陷分析和问题整改
2.1 对车灯配光曲面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整改方案。
公司产品设计师(五级)资格标准
1 知识:
1.1 专业知识: 汽车车灯国家/国际标准,车灯工作光学原理,设计FMEA,三维软件,项目管理知识,模具结构知识
1.2 企业知识: 同四级
2 技能:
2.3 专业技能:三维软件运用,车灯配光试验设备运用、车灯配光软件运用、车灯配光设备的操作
2.4 通用技能:同四级
3 经验: 十年以上工作经验,对光学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熟悉车灯的工作原理和配光原理,有车灯配光曲面设计经验。
公司产品设计师(五级)培训要点
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在日常的信息系统建设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有单一设备的建设项目(譬如网络设备的更新换代、单项设备采购)、也有多种设备的集成、还有系统总体的设计及实施、机房设计与装修、硬件系统的服务与维护等。做为计算机系统服务供应商或系统集成商,对这些项目的管理就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根据我十多年来对数千个计算机硬件集成项目的长期跟踪和分析,总结了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的几个管理经验,简称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3456”,也就是3种分类,4个要点,5大方案,6类报表,下面详细阐述,以供大家参考,也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3种分类
根据计算机硬件集成项目建设的特点,可将项目建设分为:计算机硬件设备集成与安装、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技术与服务、计算机硬件系统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服务等三类。仔细甄别这三类项目,有利于针对性的进行项目管理,获得客户的满意度,这种分类的定义分别如下:
1. 计算机硬件设备集成与安装类(以下简称“设备集成与安装类”)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计算机硬件集成项目,也是大多数购买方习惯采用的一种计算机硬件系统项目建设模式。在此类项目建设中,计算机系统中涉及的设备性能、系统架构等已经由购买方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并进行了定型或定性选择,设备供应商只需按照购买方的合同要求进行采购、供货和安装即可。
2.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技术与服务类(以下简称“技术与服务类”)
这类项目是以IT技术与服务为主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建设项目,往往是为了某种特定的技术需求和服务为标的的。采购方针对某种设备的技术存在疑虑、问题或困惑需要提供服务一方的技术支持、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这类项目需要提供方进行方案的科学论证和选择,并提交相关技术的解决方案。
3. 计算机硬件系统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服务类(以下简称“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类”)
这是一种采购方“放权式”的计算机硬件集成项目,通常情况下,采购方对自身建设的系统在架构设计、规模分布、性能指标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基于各种原因,采购方需要服务提供方全面负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架构、以及新老系统的融合,进行采购和集成,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并进行工程实施的全面组织和管理。这类项目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即将采购的系统集成项目中来,也是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这类项目需要服务供应商涉猎全面的计算机系统领域,涵盖尽可能多的计算机系统范围,同时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是最高的。
三种分类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在项目管理中应该针对其特点采取不同的项目管理措施,其项目管理的要点也各不相同。
二、4个项目管理要点
项目管理涉及多个管理知识领域,在此不想涉及太多项目管理理论的内容,下面主要就服务提供方在项目管理方面,从项目管理过程、项目经理选择、集成设备管理、客户沟通四个方面的要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1. 项目管理过程要点
“设备集成与安装类”项目管理的要点在于要及时按期到货,交付设备,并尽快组织安装和提供相关的部署图等。
“技术与服务类”项目管理的要点在于实施前要告知客户全面的实施思路和过程,实施中要提醒客户备份相关信息和历史资料,实施后要出具报告并说明解决了相关问题或堵塞了漏洞等。
“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类”项目管理的要点在于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全面考虑设计方案并组织专家(外部及客户方内部)论证通过;在实施过程中对总体设计思想进行讲解与落实,监督服务提供方(二级服务方或分集成商)按照设计进行实施并验证其实施的准确与正确性;组织整个系统的联调测试,验证总体设计思想;组织工程的验收和后期服务维护。
2. 选派项目经理要点
针对“设备集成与安装类”项目选择项目经理时,人选通常不是什么问题,各承建单位都有很多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管理人员,选择对供应设备性能熟悉的人员即可。
针对“技术与服务类”项目选派项目经理时,应该考虑一个能够将技术性问题简单化,思路清晰,善于讲解,思维敏捷的人员来担当项目经理。
“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类”项目在选派项目经理时一定要考虑到项目经理的技术经验和组织能力,而组织管理能力是首选。最好是具备系统性的项目管理知识、了解用户的行业特点并熟悉服务供应方的组织机构、具备2个以上类似项目管理经验的人员。
3. 集成设备的管理要点
针对计算机硬件集成项目在集成设备的管理中,可分为采购管理、到货管理、安装测试管理、交付管理、集成测试管理等过程要点,在每一个过程中都要得到采购方负责人员的签字确认。特别要注意的是到货管理并不等于交付管理,很多时候供应方项目经理或技术人员误认为设备已经到达用户指定现场,交付自然已经完成,其实存在着很大的认识偏差。交付管理是设备加电测试合格、资料齐全、性能指标满足采购方需要的设备移交,是集成设备管理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对单一设备的验收交付。集成测试指的是多个设备集成在一起的要进行的集成工作,并不是每个项目都会做集成测试,而要看项目涉及到得的设备类型及相关性,根据项目的类型进行裁剪。
4. 客户沟通管理要点
针对计算机硬件集成项目这三种分类来讲,客户沟通管理的重要性与复杂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类”项目、“技术与服务类”项目、“设备集成与安装类”项目;但这并代表“沟通”在重要性和复杂度低的分类项目管理中不重要,恰恰相反成功的项目管理基于沟通。
在面对客户沟通时,首先一定要分清楚有哪些干系人,哪些人是关键干系人,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类型的关键干系制定不同的沟通策略。要仔细判别:哪些关键干系人愿意听取汇报?哪些关键干系人愿意看材料?哪些关键干系人注重技术?哪些关键干系人对项目的实施效果比较关心?了解关键干系人的关注点和喜好,了解清楚客户的组织结构和层级,了解该行业的组织关系“特点”,针对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制定沟通计划。
其次要确切的知道服务供应方能够提供的服务和级别,有哪些可用资源?哪些可调配资源?这些资源什么时候可投入到项目中?投入后客户是否满意?了解组织在本项目中的实施策略以及如何去管理关键干系人的期望。
接下来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关键干系人的期望进行梳理和引导,密切关注关键干系人的关注点的变化,在和干系人沟通的过程中适时调整针对关键干系人的沟通措施和计划。在资源和技术、时间、质量、成本、范围等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干系人的期望,并对干系人的期望进行有效管理,以期提高客户满意度。
项目执行过程中适时的对客户沟通进行总结。
根据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总结出了在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性成果物(文档)的模版,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方案,另一类为表格,罗列如下供大家参考。
三、5大方案
在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实施中,项目方案对项目的执行和管理至关重要,这些基本的项目方案包括五个:计算机系统集成总体设计方案、计算机系统集成实施方案、计算机系统集成集成测试方案、计算机系统集成培训方案、计算机系统集成维护方案。在这五大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需要,可以演变出其他的项目管理方案来,但它们也隶属于这五大方案之中。
这五大方案所包括的内容分别如下:
1. 计算机系统集成总体设计方案的内容
《总体设计方案》的内容包括业务应用需求、现有系统架构、集成后的总体设计、架构、性能、实施安装、测试、验收、维护等的要求内容等。
2. 计算机系统集成实施方案的内容
《实施方案》的内容包括各方职责与组织架构(组织、分工及沟通管理等)、实施环境要求、实施的组织与宣传、实施计划及主要内容(含里程碑)、工作实施、风险列表与风险应对、实施风险紧急应对方案、实施过程报表、实施检查、实施培训方案等。
3. 计算机系统集成集成测试方案的内容
《集成测试方案》的内容包括测试要求、测试目标、测试范围、单项测试内容及报告、测试计划、测试人员安排与组织、集成测试的内容(联通性、性能、指标等)、集成测试的实施、集成测试的结论等。
4. 计算机系统集成培训方案的内容
《培训方案》的内容包括培训目标、培训人员要求(教师与学员)、培训的课程安排(时间、地点、环境设备等)、形式及教材准备、课程说明、培训实施、培训效果检查等。
5. 计算机系统集成维护方案的内容
《维护方案》的内容包括运行维护的流程和机制(流程、时间、问题单格式、维护报告内容模板、现场工作流程等)、运行维护的人员安排、运行维护手册、日常维护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等。
四、6类表格
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所有报表看似很多,且格式各异,用户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但仔细归纳后可以将其分为六类,它们是:计算机集成设备采购通知单、计算机集成设备到货验货单、计算机集成设备安装记录单、计算机集成设备交付单、计算机集成设备系统集成测试报告单、计算机系统集成设备验收报告单。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分析,若是管理好这六类表单,项目就成功了一半。
六类报表的所有报表一式多份,不足以说明相关工作时可加附表或文档说明,报表可根据项目类型和客户特点进行裁剪。
五、结束语
一、引言
项目管理概念起源于美国,项目管理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关键路径法”和“计划评审技术”这两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管理科学。
国内最早开展项目管理研究的是著名科学家华罗庚教授,20世纪60年代初期,华罗庚教授引进和推广了网络计划技术。1982年起我国逐步引进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第一个跨学科的项目管理专业学术组织―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Committee,China,简称PMRC)成立,PMRC的成立是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走向成熟的标志,2001年PMRC正式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并于2006年对该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
二、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
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项目管理是对一些与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如任务)的整体。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相对于成熟专业的课程而言,该课程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教学手段、方法、教材等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现阶段应做好引进、消化和培养人才的工作,同时研究一些中国国情下的特殊情况,发展项目管理教学方法,逐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以暨南大学为例,暨南大学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目前管理学院在对本科学生、专业硕士、学术型硕士、MBA的培养中,均开设了项目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经历了解到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是简单地了解理论知识要点并不能顺畅地进行项目管理工作。学生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结合项目具体情况了解项目管理的环节,掌握和熟练应用项目管理的实践手段和方法,拟定计划,进行项目控制。
三、现阶段项目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我国很多项目管理教学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
2.教学内容组织不当
在项目管理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枯燥的教学内容,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理论与项目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项目管理的很多理论是指导性的,但是具体到项目中应该如何开展工作,绝大部分书籍没有这部分内容。随着市场机制完善,加入WTO后,国际规则加速影响国内工程市场,工程管理已经从单纯的施工阶段管理,向前延伸到决策制定,向后拓展到后评审,而现有的课程内容未能及时紧跟市场。
4.缺乏适合本科教学的教材
国内外关于项目管理的书籍很多,但其中很大部分是菜单式书籍、专业论文或者结构松散的文献手册之类的读物,这些书籍对于那些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等很有价值,但并不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的专业课程教科书。
四、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思路
1.使用合适的项目管理教材
目前,国内项目管理学历教育所采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种编写方法,一是主要围绕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九个方面来组织结构;二是主要按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编写,即按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终结等来组织结构。两种类型的教材各有优点,任课老师可以根据个人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做适当调整。
目前,管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学生使用的《项目管理》教材已经修订了三版。在第三版《项目管理》中,附录附上了两种项目管理资格认证的试题,倡导学生在校就有加强对职业资格认证的重视程度,并且提供了平台给有能力的学生提前参与到初步的职业认证中去。这部分内容还不在教学内容的范围内,可以进一步的加强。
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必须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进行,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设置。
以暨南大学本科生的项目管理教学为例,前项目管理的部分教学内容,已经采用多媒体视频教学,包括项目管理商业软件―梦龙软件的应用、项目管理实践中的主要注意事项、项目管理学的精要,等等。学生不仅从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也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当然也增强了教师与学习者的互动性,达到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3.把项目管理软件引入教学过程
Ms Project是一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通用的项目管理工具软件,可以快速构建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平台,提高企业现代化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依Microsoft Project2007了解应用软件进行项目管理的基本过程,将项目管理理论方法与软件实用操作技巧相接合,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全面深入了解Project2007的功能,进行项目计划编制工作。
4.调整期末考核方式,与教学模式接轨
根据课程特点,应对考核方法进行调整。目前,暨南大学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的,其中平时成绩占30%(包括作业、考勤、课堂表现及纪律等),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末考试已经采用案例考试和上机考试两种方式结合的方法,案例考试这种方式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紧迫性和目的性地完成高强度的知识复习,起到项目管理整门课程重要知识融会贯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案例考试时间过长,考试覆盖知识点较少,等等。而上机考试主要是考察教学PROJECT软件的掌握状况。该课目可以考虑将案例分析作为平时教学中的考核内容,将平时的作业、考勤、课堂表现以及纪律的成绩调整为20%,案例考试成绩定为40%,最后的卷面考试成绩定为40%。
而卷面考试内容主要应以考察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为主,督促学生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不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案例考试和卷面考试以及上机考试的三者结合来,达到全面提高项目管理该课的教学效果。最后还需注意的是对其中案例的考核应采用提问和研讨答辩形式进行考核,这样不同的考核形式既保证了学生实践环节的质量,又使实践性成果真实有效。
五、结束语
对项目管理的任课教师来说,除了尽可能地使学生们准确掌握书本上的基本知识以外,课堂及课后还应该为学生准备大量的、丰富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案例,应该尽量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情景模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项目管理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丛巍巍,张雯,侯立白,赵洪亮.社会角色理论在发展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1(1):74-77.
[2]哈罗德・科兹纳.项目管理案例集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杰克・R・梅瑞狄斯.项目管理:管理新视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