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49: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历史教师承担着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时,必须结合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设计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还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成效进行一次综合规划,进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历史学科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
(一)历史教学一般侧重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无论任何学科的学习,其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具有多样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以传授历史知识信息为主的高中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侧重于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为基础性的历史知识是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及形成科学的历史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最根本要求。它不仅为学生由感性的认识历史逐渐转变为理性的认知做了铺垫,而且也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必要过程。由此可见,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是每一个历史教师都必须认真把握的一个内容。
(二)历史教学一般侧重于让学生归纳历史知识,以此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高中历史教学的知识构架是在基本的历史人物、事件及时间的基础上建立的,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前提。如果学生对基础的历史知识掌握不牢固,就不能具备足够的历史知识积累。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教师往往侧重于指导学生在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对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总结,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学习技能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历史教学一般侧重于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大都是普及性、基础性的知识,学习起来的难度有所降低,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主动学习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然而,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总是对所讲的内容进行多次讲解和分析,这实际上就与新课标所要求的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违背,无法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很难让学生的困惑之处主动地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把握不准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针对这一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这样不仅避免了教师大量重复的或无谓的讲解,还提高了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的掌握程度。
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是相对于历史教学的目标设计、价值观和情感的指导、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探讨、教学器材的准备,以及教学方法和过程的选择等而言的。虽然以传递基本的历史知识为基础的历史课程设计不反对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也不排斥学生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展现自身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水平,但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必须依附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恰到好处,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简而言之,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重视对基本历史知识的巩固复习策略的设计
掌握并理解历史基础知识信息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达到记忆历史知识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使用图标、数字、视频等一些比较容易被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形式进行复习和巩固。关于这一点,相信广大历史教师在以往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实际运用时必定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教师应重视对不同的归纳方法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尽量采用随机的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而不是硬搬硬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师应重视对互助学习、自主学习的设计
历史课程的创新应该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并且敢于提出疑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因此,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多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同时,由于现阶段历史课本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减少,也更加有利于教师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
总而言之,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坚持以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历史基础知识为基本要求,教给学生必要的归纳方法,坚持合作互助学习和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情感态度,从而使学生和历史真正地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王俊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J]. 历史教学,2006(06).
2.陈雯.情境与协作――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重点[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3.林尾龙.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J].科技信息,2010(3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高中的历史学习而言,需要学生能够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是在实际的历史学习中,高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历史教材具有抽象性,很容易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因为课程的枯燥出现厌学的现象。比如,教材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或者战争、或者王朝的建立,往往通过几个数字、几段文字来进行描述,但是几个历史事件之间没有很好的连贯和贯穿,学生听起来很模糊,对其兴味索然,使学生很快地出现厌学心理,老师的传授解惑并没有影响和渗透到学生的心里,教师只是单纯的起到主导作用,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没有得到发挥,这就失去了新课标的目的和改革的意义了。
1.2教师对历史教学讲解不够系统化
由于高中的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就决定了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课和教学设计时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由于历史事件安排比较分散,同时受历史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修养的局限和影响,这就使得教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不能合理运用教材,不能清晰把握历史事件的脉络,分析历史现象的共性与个性,也不能灵活运用教学技巧,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地讲授历史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觉得没有逻辑性,分不清具体事件和现象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无法认识到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性和地位,也就没法正确的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
2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设计
2.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理念提出,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对于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设日来说,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境教学、讨论教学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讲秦始皇大一统时,根据大一统实现的条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以往的教学设计通常是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虽然形式上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但是实际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并没有达到充分吸收和熟练运用。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讲解秦一统天下的背景、时间,实现大一统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经济上的措施,并结合秦国时期的商鞍变法,由学生挖掘出实现大一统的条件。这样,不仅坚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得学生掌握一个国家建立的条件,对日后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2合理安排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具备理解把握教材、分析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新课标的理念引导下,高中的历史教师更应当合理安排历史的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脉络的把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成绩,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比如,高三的老师在讲科举制时,可以联系时下的高考,讲述古代的科举制。其教学设计没必要采用一个朝代一个朝代那样硬性模式的讲解,而是可以采用“穿线”的模式,列出科举制从隋朝建立一直到清朝灭亡这样一个历史脉络,介绍科举制建立、发展、成熟到取消的过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每个朝代在科举制的实施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作用和影响有哪些。这种“穿线”的方法,就是运用单元间的联系与共性总结出来的方法。看得出来,总体的思路比较清晰,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这一知识的要领。利用单元和事件间的联系去学习,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科学的教学设计安排,可以突破了教学上出现的壁垒和障碍,对学生来说可以提高学习历史兴趣,对其进行有效性学习提供不少帮助。
2.3教学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也是历史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最主要的依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了解该单元的特点后,才能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之后才是整个课程的课时安排和课程具体设计。教师需要细致地研究新课标,掌握新课程的性质和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思路,进行三个维度的把握,分析出教学目标,从而进朽详牛学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般来讲,“教学设计”应当包括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级等基本要素。这里必须明确,我们不能把教学设计仅仅定位于解决知识如何讲授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要强调“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具体来讲,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通常应包括课前分析、实施过程和课后反思等三个基本环节。
一、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
一是课前分析。它包括教材分析:包括课标的要求,每课教学内容在整个模块中的地位、特点和作用;高中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内容的关联等;分析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行为等;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方法培养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确定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包括教师如何教学生和学生如何学两方面的实施策略的选择;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等。
二是实施过程。指对教学过程与策略方法的设计,即解决目标实现的途径问题。它包括:设计问题的展开方式,即如何进入问题的情境;设计问题的解决方式,即如何进入问题情境的;设计问题的解决方式,如探究的、体验的;预设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行为活动,以利于调整;设计和准备相关的材料和使用方式;设计鼓励和引导学生的方式方法等。
三是课后反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针对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实施效果,及时作出自我评价;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必要及时的修订等。
鉴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根本性追求是为学生的生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不断超越而奠基,期望他们能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因此,作为教学设计,就不能在仅仅是考虑如何实现教材知识的简单授受,而更应该强调的是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对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与开发以及对教学实施策略的创造性、自主性的选择与设计。就教学实施层面来看,新课程的上述基本理念所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实现要求,就是直接指向了对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两个主体的真正解放。
从教师教学设计的角度而言,课程实施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要求,都应当通过教师富于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得到落实。教师一切教的行为设计,都必须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这个立足点。概言之,即因学定教。其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问题,应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首先加以关注的。
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而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了其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的新理念。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的教学设计就必须要树立崭新的设计理念,即一定要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切实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突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在结构上与以往相比,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采取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方式,架构起了整个课程体系的框架。即,模块课程取代了过去的线性课程。其中,这里所说的模块,是为了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着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入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在新课程方案中,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
二、教学设计模块课程特点
1.综合性。与传统课程中的单元结构相比,模块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即每一个模块都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为核心,学生在模块课程的学习中所获得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和单一的技能,而是一种在主题统摄之下的结构化的知识。
2.独立性。即模块都是以科目内相对独立的内容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现实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每个模块都有其明确的教育目标和特定的主题内容。模块和模块内容之间虽有一定的学科内容上的逻辑联系,但他们之间的联系并不很密切,并不一定都具有必然的序列递进关系,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灵活性。传统的高中课程往往以单元的方式来设计,单元与单元之间往往表现为一种线性关系,学习必须要个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依次展开,灵活性较差。而新课程所采用的模块方式,由于不同的模块均有着不同的主题,模块之间相对独立,这样,在呈现并列关系的模块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并决定从哪一模块首先开始教学,甚至若有必要,也可以在模块之间进行跳跃性选择。
4.开放性。模块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原有的课程内容组织的线性的梯装序列,而是课程内容得以用多开端、多系列、多层级的方式进行组织,从而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纵横沟通及相互关联,这就打破了传统课程相对封闭的弊端,它一方面对教师与学生的经验融入课程,沟通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开放空间;另一方面也为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进入课程,实现模块主题的不断更新而提供了前提。
总之,教学活动设计时,只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首位,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历史教学,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入探讨。但改革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不懈努力、追求,总有一天会达到预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民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案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Z1期
1.对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讨论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过程”和“方法”进行分别研究,“过程”是指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经历、体验、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及发展程度等,在本质上可以说成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整个经历,并在这些学习经历中形成抽象或概括的思维程序与思维方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所使用的思维方式。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过程”是指让学生在浓缩、简化或概括的情景和条件下,通过对高中历史课程的经历和体验来确认史实,并要运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释与评价历史的程序。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方法”是指学生掌握史学界确认史实和解释与评价历史的思维方法,也可以说成教师根据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布置和安排出特定的情景,就某个历史学科方面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与特定历史思维相统一,从而使学生可以利用特定的历史思维来理解历史和现代,从而使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如果再碰到类似题目也可以使用这种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走入社会后可以利用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和解决现实问题。
2.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践
本文以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一课来设计实践课程,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秦国崛起和巩固大一统的帝国,重点是讲述了秦朝创立中央集权的体制,虽然秦王朝在历史上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它创造的中央集权体制对中国的影响却很大。本文便以《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这一课为例,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践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1:“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相关史料文献来解读商鞅变法的内容,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以及提炼核心观点的综合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一起分析秦朝统一的原因等内容。
(3)通过学习秦朝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并要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的视角来评价秦王朝的统治。
分析:根据本文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可以发现这一教学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可以发现这一教学目标将主体放在培养学生这一方面,而且还没有使用教学活动的过程对这一教学目标进行描述。因此,本文基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对这一课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案例2:基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一】公元前3世纪,中国因为什么原因而出现秦王朝大一统的趋势?(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来营造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定情境,而且历史情景要充分体验秦王朝大一统趋势出现的必然性)
情景:教师出示两幅关于春秋时期列国形势图和几大国家的形势图,通过观察图片上的国家数量变化等来营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
问题:从经济、社会以及战争等当时社会的角度,充分思考秦王朝大统一趋势出现的必然性。
【探究二】秦王朝是如何从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存在?(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应资料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
情景:出示两段与此问题有关的文献材料。
问题:战国时期秦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有什么?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探究三】秦王朝在那个时期是通过哪些手段来巩固大一统的局面(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对这一问题进行概括)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
命题:秦王朝采取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对我们后世带来哪些影响?
A:这些措施对我们后世留下的宝贵财富?B:留下了哪些沉痛的教训?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更新,历史教师的任课要求也有了很大变化,因此,一些习惯传统授课模式的教师无所适从,不能很好地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的,完善教学理念。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历史任课素质,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摸索最符合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模式,将自己储备的历史知识、文化、素养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成为贯彻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新要求[1]。因此,教师如何在适应新形势的情况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教学理念、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历史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2]。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对高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了理性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
2.高中历史教学现状的理性反思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各高校纷纷为教师配备计算机设备,应用多媒体、幻灯片等进行教学。这的确为教师提供了很大方便,同时减少了教师写板书的时间,教师只需按照幻灯片所准备的课程教学即可。但是,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的抽象性,学生对时间的概念模糊,不能建立良好的历史时间框架,导致教师的历史授课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之借助多媒体的有限性,教师只是将幻灯片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能充分发挥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导致学生对课本知识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因此,我们应该理性地反思自己,一味应用这种“高科技”设备授课,能否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否会有所提高?不言而喻,历史这门课程,本该借助相关历史事件、历史背景活跃课堂活动氛围,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如果依赖多媒体这种教学模式,就必然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单方面授课,只能达到完成课堂任务的目的,而学生却被动地接受知识,知识得不到良好吸收,更达不到新课改对历史课程教学的要求。因此,如何避免学生及家长对历史课程的忽视,熟知历史是了解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从而培养自身的性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前提,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因此,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高中历史教学对策的合理构建
(1)改变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添加新元素辅助教学。新时代的历史教学不仅仅要应用多媒体教学,更要呈现出教学方式内容的多样化、科学化:体现在不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接受、吸收和反馈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我接受―我学习―我喜欢”的教学效果。加强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发挥的平台,发挥其自主想象力,激发学生自由探讨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培养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谈谈对历史事件的基本看法,并根据课堂需要进行辩论,将一些历史事件、社会热点、人文素养融入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参与、自我讨论的过程中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2)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参加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特别在21世纪的今天,信息资源极度发达,只要教师正确指导,每位学生都能从自己的生活中发掘更多的教学资源;提供更多与历史课程相关的信息、文化及背景环境,让每位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优势,投入历史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关注历史事件,总结各大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并结合新时代的人文素养,教育学生理国。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引起他们对历史课堂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的授课效率。
4.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设计
如今历史教材的编排,多因版本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编排顺序,而有些历史教科书并不是根据历史事件发生前后的顺序排版的。因此,如果教师仅仅根据教材的编排顺序就不会灵活变通地进行授课,不仅会增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及事件变化的理解难度,更不利于增强授课效果,达不到新课改对历史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可斟酌自己的授课内容,灵活安排自己的授课顺序,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扩展和补充。为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提供一个适宜的框架结构,让学生有条理、有顺序地了解、学习历史事件,从而以有背景、有顺序、有根据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接受并热爱学习高中历史课程。
5.结语
总之,为了更好地达到新课改要求下的历史授课目标及更好地发扬新课改下的教学精神,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必须不断要求教师改进其授课方法,去粗取精,发挥其自身的任课技巧,从而在满足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同时,不断提高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
"、"导学案"是以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为依托的。历史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有效的教学设计不仅
对教学过程起着宏观调控作用,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历史教学设计应注意
哪些问题呢?本文就这一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学生主体激荡心灵
一、历史教学设计不是简单的进行历史知识的梳理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
程、内容、组织形式、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
定蓝图的过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就是要在教学之前做出最有效地向学生传播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
,学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从一节课中有所收获的整体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抓
住学生与教学内容这个主要矛盾来开展,要分析各教学要素(学生、教师、教材、教学媒体与方法)这间
的联系,实现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以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现今的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绝不是有些教师认为的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简单梳理。
二、教学设计要注意汲取集体智慧
教学设计不能只依靠一人之力。现今的教学每一学科都在实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
智慧,大家可以讨论,弥补个人备课过程中的不足,避免个人谬误的产生,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在设计《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时,从设计的结构、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学习方法的突破、新课的导入
、探究资料的查找、巩固练习的整合、课件的制作等,都经过了多次的讨论、修改。最初我们只是简单的
按课本知识的先后顺序进行了基础知识这一块的梳理,显得比较杂乱无章,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后
来经过讨论我们进行了基础知识的整合,以改革开放为界,把本节内容分为两大块进行讲述。这样可以让
学生形成一个简单而整体的认知,便于记忆基础知识,成效颇大。
三、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依托于教学设计但又不能拘泥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不是为一个人,也不是为几个人,而是为全班学生而设计的,要使全班学生有所收获,所以教
学设计应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找准新知识的切
入点,合理导入新课,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的兴趣让爱好合理有效的计课堂教学,但教学
设计是一节课的理想化进程,面对不同的地方,不同班级的学生,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状况,这要求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灵活化,为课堂实施留有空间。碰到教学设计中没有设计到的问题,教师要适时转变,
妥当处理,不要被教学设计所束缚,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及时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
四、历史教学比较枯燥,如果教师自己一味的讲,学生很快就会厌倦,注意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比如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参与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与问题有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学生有迷惑、不解,也有探索和发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形成悬念,而使用旧知识又解决不了问题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亲身去体验,从中发
现新知识,学生就会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动脑思考。
五、好的教学设计要能激荡学生的心灵,注意了解启发学生。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要把学生
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
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了解学生的方式方法是多
种多样的。平时通过测试、观察、谈心、问卷等,力图从正面或侧面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捕捉学生的心
理变化,并详细分析。思考定位教学设计,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
学生观察;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作结论的,尽量让学生作结论,努力去营造一种
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历史教学》编辑部
二、征集对象
全国普通高中在职历史教师
三、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13年9月20日(电子稿及纸质稿须在9月20日之前寄到,逾期不再受理)
四、内容要求
1.征集的优秀教学设计,不限教材版本,但必须是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模块(1、2、3)的教学内容,必须是一节完整历史课的教学设计。
2.征集的优秀教学设计应未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
3.征集的优秀教学设计须为作者本人原创,严禁抄袭,如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必须标明出处。凡发现有抄袭内容,取消征集资格。凡由作者单方引起的侵权纠纷,责任由作者自负。
4.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1)所有征集的优秀教学设计须采用统一模板形式(参见附件1),提交电子稿(WORD文档文件)、邮寄纸质稿,页面设置请使用A4纸,上、下、左、右各留边距2.5cm,行距为1.5倍,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
(2)作者须提供以下信息: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参见附件1)。
(3)优秀教学设计正文不超过5,000字为宜。
(4)文中的标题层次请依次使用:一、二、三……,(一)、(二)、(三)……,1.2.3.……,(1)(2)(3)……,①②③……
五、作品提交
1.优秀教学设计电子稿,请用附件方式,发送电子邮件至(“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电子信箱),邮件主题和附件名称的格式均为“必修×——××省·××市(县)——设计者姓名及学校。
2.教学设计纸质稿邮寄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西北师范大学260号信箱(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邮编:730070。
3.优秀教学设计提交截止日期
2013年9月20日24时止
高中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与现代化建设中对人才的渴求相适应的。新课程改革后,江苏历史高考试卷也做出了重大改变,既有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考查的试题,又有考查学生探究与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试题。历史试题更加灵活、生动,充分展现了人文特点;历史问题既富有层次又有侧重,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创新意识。历史试卷不再是只要能熟练背诵课本习题就能取得高分,更加注重实践性与开放性。因此,设计高中历史试题时必须勇于创新,敢于摒弃旧的理念,设计出与时俱进的新型历史试题,改变传统历史作业的单向性、单一性、封闭性与机械性的不足,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设计出以学生为本的新颖全面的试题,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注重张扬个性的时代,设计历史习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高中新课程的要求,结合自身实践与同行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做好习题设计工作。
一、人文性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渗透人文教育,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理解并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从而更加关注中华民族的发展,关注全人类的命运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高中历史,增加历史学知识,健全人格,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而且要求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心理,尊重个性。因此,历史习题的设计必须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习题的内容应能够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社会、了解民生,探索人类的命运,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开放性
很长时间以来,高中的历史试题基本上都是单一、封闭的,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开放特点。如今信息的来源渠道越来越广,学生可以从电视、电影、报纸、网络、图书馆、博物馆、课堂、与人交流中了解众多历史信息。因此,教师的习题设计必须拓宽来源渠道。开展历史教学务必与当今社会的变化相适应,设计的试题应当具有开放性、立体性,注重多边互动,以有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试题的形式应当灵活多样,注重师生合作,生生互动。题型可以包括历史问题的讨论,历史文献的阅读,还可以增加师生的对话,鼓励学生演绎不同的历史小品,或者模拟现场进行采访,等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领会“读史使人明智”的真谛。开放性试题的设计更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与交融中,突出人文学科的综合性特征,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教育的本质目的。
三、生活性
最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加大了对生活性知识的考查力度,如社会习俗的迁移、历史情境题的设置。历史试题的生活化也应当成为趋势,因为传统的历史学习往往死记硬背,注重题海战术,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历史课程也变得枯燥无味。历史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充分考虑社会生活的实际,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历史知识同丰富多彩的社会风俗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活用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丰富知识的内涵,深化对知识的印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达到教育的本质目标。可以教导学生开展历史参观活动、观察历史遗存;进行历史调查,体会历史的丰富;书写历史习作,感悟历史的文化底蕴;编绘历史图表,制作历史模型与历史课件,感受历史的真实。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放在生产、生活的实际场景中,体会历史知识的魅力。教师可以大量设计贴近社会生活、注重社会实践的历史习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四、差异性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教学的过程是能让全体学生顺着不同的学习路径开展学习活动,并且最终可以取得相同的教学结果,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同步的学习过程,是有差异的、具有发散思维的学习过程。因此,历史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与实践经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尽量安排对应难度的习题,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教学目标。在平时与其他老师探讨教学案的设计时,不仅要包含适应全体学生学习需求的学案与巩固案,而且可以加入一些迁移应用题,以适应能力较高的学生的需要,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题型的选择要广泛,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材料解析题、论述题、制表题等。虽然高考试题中不存在填空题,但是加强填空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并巩固历史知识。选题的内容要丰富多样,可以是史料的辨析,可以是课文内容的重组,或者是开展历史问题的讨论,教导学生查阅史书、讲历史故事,要求学生分析历史因果关系,或者评价历史人物,等等。历史习题要紧密结合相关的历史教学内容,但不能在历史教材中有现成的答案。历史习题设置的差异性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从根本上指导学生科学地分析与解决历史问题,因为对很多问题学生可以给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五、合作性
现代社会大力提倡合作意识,注重培养人的合作意识,提高人的合作能力,以适应在社会上的生存与发展。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力度。因此,历史教师应当为学生的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创设更好的环境。在设计历史练习时,可以有目的地将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在合作性习题的完成过程中进行互动交流,开展互相求教,或者向教师与家长咨询问题。教导学生多开展合作性练习,在同他人的协作中加强沟通,互助互利,乐于分享,让学生在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基础上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开展教学活动务必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摈弃旧的教学理念,设计试题要根据学生需求,立足教学目标与任务,别出心裁,新颖独特。只有这样,新课改才能真正得到推行,才能让学生取得学习上的进步,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栋梁之材。
高中历史不仅是一门基础的学科,而且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相对于初中历史而言,高中历史具有更广的内容、更深的难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困难[1]。但是,据相关教育实践活动证明,高中生历史学不好的大部分原因是由历史教师造成的。在过去,高中历史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只是注重学生听讲、划重点、记笔记等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这样虽然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一定的知识,但是长时间采用此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提高。
一、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我国具有大量丰富、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然而,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使学生将错综复杂、大量的历史脉络进行疏通、理解、掌握,是所有高中历史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由于人类最好的教师是兴趣,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然后再对其进行细心地引导,从而使其学习历史的效率得到提高。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现在的高中生没有参与至其中,而且不同朝代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蕴、生活方式,若想让学生对每个朝代的历史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并融会贯通,仅仅依靠单纯地死记硬背是无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进行培养的,反之容易使其产生厌烦、反感、讨厌等不良情绪[2]。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以《》一课为例,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影视剧,然后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主地预习本课内容,从而能够将本课重要知识点进行更好地掌握。自主预习能够使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良好地培养。历史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就每个小组提出最多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鸦片”一词的由来是什么?第一次有何特点,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影响和危害?然后请各小组代表阐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所发现的问题,最后由历史教师对学生发现历史问题的能力进行归纳、点评。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合作团结、互动学习的能力进行锻炼,而且能够充分地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热情,还能够让历史教师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水平。
二、充分地了解历史背景与史实
高中历史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将历史背景与史实进行充分地了解,并使用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然而,由于高中历史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将历史事件的背景进行完全地呈现,因此容易使学生过于简单地理解历史人物或事件,而且还会对学生造成一些误解[3]。所以,在人性化课堂上,高中历史教师应对学生充分地介绍历史背景与史实,使学生更为客观、全面地看待、理解历史内容。
例如《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教材上只简单地介绍了日本从锁国逐渐走向开国,倒幕运动以及明治政府成立等历史背景,而没有详细地介绍为什么日本会成立明治政府,明治维新运动的根本意义如何,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以上几点进行补充。另外,历史教师还可以引入明治维新的更多史实,让学生客观地认知该历史事件。
三、设置情景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历史情景,以抽签的形式选出一个小组,让该组成员分角色扮演某历史事件中的任务,尽量还原历史。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事件,而且能够对其掌握历史知识起到帮助作用,还能够使其积极的情感得到激发,从而使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4]。另外,历史情景教学还能够让观看的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若学生未能在观看的过程中提出质疑,历史教师则应在适当的时机将表演中产生的错误进行纠正,这样才能真正地呈现历史,从而避免误导学生的情况发生。
四、结语
人性化课堂教学理念能够大力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并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领会历史课堂的教学重点知识。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开互动式教学模式,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了解、掌握历史背景与史实,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情景教学模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地感受历史。另外,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灵活地应用其他有效教学方法,积极地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从而才能使人性化课堂教学的优点得到充分地体现。
参考文献:
[1]刘俊利.用“学术性”增强历史课堂“人性化”的研究与反思[J].历史教学,2014(11):31-37.
1.微课在选材中存在不足
微课教学在选材中与传统教学方式和内容相比,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将传统的模式套上了一层“微课”的包装,而教师依旧照搬模式,为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课程内容后,并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理解、把握及应用。在选材中,教师依旧带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没有解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对历史微课的期望值逐渐降低,反而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2.微课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微课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利用互联网来实现与历史教学的对接。它需要资源与资源的有效组合,以及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利用互联网将教学内容加以扩展以便实现最高的效率。在微课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只注重微课的资源,还应当注重微课的共享服务职能以及激励职能。
3.微课录像水平较低
微课视频的制作离不开其录像质量,录像质量的高低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历史教学水平。视频的清晰度、剪辑效果以及字幕设计都需要精心设计,否则学生便会失去耐心,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微课的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通过历史中的事件来尊重和发展文化。而随着教育教学的逐步发展,新课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历史知识的前提下,还要让能借助其知识来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进而能够联系现实,做到鉴往知来,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万千变化的世界。我们以人民版教材必修一种的《明清君主专治的加强》为例进行微课设计,突出历史分析这一能力如何在微课中体现。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课本中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废除丞相制的原因、设内阁以及军机处的原因这三个基本历史事件,并向学生说明这三个基本事件是我国在专制时代下政治发生转变的重要形式;其次,向学生解释内阁制、军机处等含义,并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进行详细的解析,分析当时社会制度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再者,教师要教授学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中的问题进行辨析,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在进行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将每一个问题都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以及历史视频,并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全方位的认识到明清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既然是设计的一堂微课,那么微课的特点一定也要体现在我们的设计当中,突出其趣味性和短小精悍的优势,做到既有内容又有吸引力,这样设计出的微课才是符合我们教学要求的优秀课程。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微课发展应当注意的问题
1.减少在制作理念中出现的问题
微课视频与其他视频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它能够让学生从中受益,且传播的知识具有高价值和高共享的特点。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将微课这一优点发挥到最大,充分体现其教育性特点。教师应当在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前提下,设计出新型的教学方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明确教学的方向和内容是微课在实施过程中的核心。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加强自身修养,结合互联网教学的同时回归到教材中,明确设计方向,并结合唯物史观向学生阐述历史,让学生从中真正的有所学。
2.减少在制作内容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可以思考的微课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从历史现象或历史知识出发,把具体历史事实以生动的形式转化成微课设计。在对微课程进行开发设计时,教师要尤其要注意将教学内容分解,分模块设计,真正使微课短而精,选择最能切中要害的点为突破口,以便学生理解和学习。
3.减少在制作方式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