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57: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3)01-0064-08
研究方法的选择一直都是科学研究的重点。经济学被誉为“社会科学皇冠上那颗最为璀璨的明珠”,重要的原因就是研究方法的明确和成熟,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一整套分析框架与工具,并正在向着更为精密与恢弘的体系演进。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卡尔・拉伦茨先生指出,法学之成为科学,在于其能发展及应用其固有的方法[1]。中国法学知名学者徐祥民先生也指出,一门学科有没有科学完整的方法论,不仅是其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它能否得以顺利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2]。
公共管理同样如此。但是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公共管理学在研究方法的探求方面可以说是空白①,并不是公共管理的研究不使用研究方法,追溯公共管理学的起源,学者们一致认同公共管理学来自于公共行政学,虽然对于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纵观百年公共行政发展过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的理性思维与经验的实用分析方法是其显著特征[3]。理性思维的理论基础是期望效用理论、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这些理论是一种标准化行为理论,目的是为理性决策提供一套明确的基本假设或者说是公理,但是决策研究者们通过期望效用理论计算出的定量结果与管理者的真实行为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管理者违背这些公理,期望效用理论便无法使用,或者期望效用无法达到最大化。近年来行为经济学的大量实验研究批驳了以期望效用理论为基础的理性思维,但并未动摇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在经济学与管理学上的地位。如果说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追求效用最大化、收益最大化的定量研究方法成就了经济学“帝国主义”,使得经济学处于“科学”的保护之下,对于定量研究方法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学者们则没有一致的认同。时而定性,时而定量,当二者解释的结果出现冲突时,无所适从。这种对方法论的随意性和漠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公共管理研究现状的派别林立、乱象丛生公共管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研究角度或理论,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常常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公共管理进行研究。1993年,Bozeman概括了三种研究公共管理的角度:政策学派的角度( P)、工商管理的角度( B )和一个尚难鉴别的角度(X )。Kettl和Milward在《公共管理的现状》一书中,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列为公共管理的学科基础。在《公共行政手册》中,Liou认为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包括政治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哲学等学科:政治学是公共行政分析最早使用的方法,它为公共行政中的官僚治理与官僚责任的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法学是欧洲大陆公共行政的基础;哲学则用来研究政府官员的伦理问题;近期,经济学与管理学在公共行政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公共管理目前在运用各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公共部门 (包括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问题。 。
定量与定性的方法论之争,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已经拉开了帷幕,80年代末期,几乎成为一场“战争”[4]。抛开其他的细枝末节,定量与定性之争存在三个主要的观点:定量与定性之间是根本对立的;二者之间存在区别,但是区别不一定构成对立;在认识论上互为补充,研究者应该研究如何为我所用。当赞同第三种观点的人数越来越多的时候,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论之争似乎渐渐平息下来[5]。持第三种观点的人(实用主义者)认为,哲学家、理论家注重的是“理”,研究者注重的是“用”。人类在科学研究方面关心的无外乎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知识;二是怎样获取知识。而这两个问题又最终地统一于为人之用。因此,如果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一切研究方法,无论它们的性质、操作形式有何区别,只要能为研究目的服务,就可分而用之或合而用之。从这个意义上说,定量还是定性的探讨没有什么价值,但是目前公共管理学界对于定量的过分重视与依赖,为了定量而定量渐渐模糊甚至改变了研究者对公共管理基本价值观的认同。在公共管理中,治理工具、分析工具、政策工具的选择无不体现了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因此,对在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中过分推崇定量的现状进行批判十分必要。
公共管理研究中定量分析究竟应该占据什么地位?什么决定了它的地位?当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果出现截然不同的矛盾结果时,应该遵从哪种方法?正是笔者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定量分析的地位,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溯源
所谓定量分析,是指运用数学语言进行相关的描述,借助数学模型、统计数据等进行量化的分析。自“理性人”假设提出之后,定量分析日渐成为学术界所推崇的重要研究方法,部分学者甚至以能否引入定量分析作为衡量一门学科是否为“科学”的主要标准。这种衡量标准使得可以定量分析的自然科学无可争议地被认为是“科学”,而不能进行定量或者尚没有定量研究的社会科学被质疑是否为“科学”。马克思曾说过“一门学科只有使用了数学之后,才能称之为科学”。这种衡量标准的广泛认同,使得部分社会科学学科开始尝试运用定量分析来突出自己的理性思维。经济学就是其中之一,自萨缪尔森将数学引入经济学之后,“经济学帝国主义”攻城掠地,其他相关学科也开始注重定量研究,公共管理作为其相近学科,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保证安全生产是电力行业为实现经济效益的共同目标,因此安全管理在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电力工程施工中时常发生的安全事故,给项目的实施和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必须抓好安全管理工作这一首要任务,要将安全管理体系与日常的安检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电力施工的安全管理。
一、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的原则
1、控制人的工作
在进行电力工程的施工时,要坚持把人的工作放在工程安全管理的首要位置,要在保证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同时,加强电网安全与电力设备的维护工作。不仅要科学的管理工程项目中的人,而且要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2、依法施工
电力工程中的安全管理要被提到法制的高度来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安全生产的相关软件,并且能够在电力工程的施工中严格执行。与此同时,还要科学处理安全与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效益的关系,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能够依据相关规定及时处理。
3、安全第一
电力工程的施工中,要建立安全管理机构,积极落实安全责任制度,保证工程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顺利进行。在工程的施工中,要严格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政策。安全管理机构在进行工程的管理时,要着力于控制和预防工作,堵塞一切安全漏洞,而且要分析研究科学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积极动员所有人严抓安全。
二、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
1、提高对施工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安全管理也是对电力施工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是电力施工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有力保证。如果电力企业失去安全生产这一基本保证,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也就无从保障,因此,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安全管理与经济利益二者之间的关系。
2、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他们系统的学习电力施工理论知识,掌握业务技能。另一方面要积极提升施工员工综合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意识。首先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应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其次要针对性的选择施工现场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找出解决的方法,再次,注重对安全施工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到“人人讲安全”。通过一系列理论知识的培训和现场问题的解决,一定可以大大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提升安全施工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 运用安全标准,规范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工作面广量大,涉及的方面很多,因此,需要运用标准的管理措施,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逐步地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依照标准,能够从对总目标的确定入手,明确不同的职责权限,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程序,依据危险识别、评价、监控和纠正预防等具体措施,来进行规范性的安全管理,并不间断地进行计划、实施、监测和评审活动,通过动态循环管理与持续的改进来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所以,即使在施工面广且薄弱环节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对所有项目的安全施工进行控制,从而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落实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才能做到管理有制度可依,责任有据可追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在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职责落实到电力工程施工的各部门、各单位,明确各负责人的职责、权利,做到施工的每个环节有人到岗,职责到位,将责任明确化、权力规范化。安全管理员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自己的安全生产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2)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安全管理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是预防为主管理方针的要求。按照安全管理的需要设置电力施工组织管理体系,设置安检人员,加大对施工流程的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作业。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安检人员要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指出施工项目安全措施不落实,人员不到位的现象,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不断完善和规范安全防护设施,狠抓杜绝隐患工作,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3)提高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电力工程施工的基本安全保证,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提高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把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理念与管理水平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使他们在工作中时刻关注安全,将被动地保证安全生产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5、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1)控制人、物的不安全因素。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的忽视和不端正的态度等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因此,要不断加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同时要加强施工过程中对设备的定期检查,保证安全的生产状态。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消除施工过程中的隐患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2)建立事故应急方案。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可以降低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负面影响。必须建立应急预案的制定小组和事故应急体系,落实相关部门职责,进行危险事故的预测和风险分析工作,根据施工现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部位和环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措施,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
(3)搞好施工组织管理。为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安全管理条例执行。坚持人本管理的原则,激发员工的潜能。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保证员工的休息。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的标准化水平, 提高现场安全控制能力, 实现安全目标管理。查出违反规定的作业行为,搞好施工组织管理的工作,实现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6、加强工程项目的全方位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的全方位管理指的是全方位落实。工程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工作人员要仔细研究工程事故发生的周期、规律,做好提前预防;当然,工程施工还有一定的随机性,在工程的施工中,一定要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要从思想上强化安全管理的意识,建立有效的工程管理制度。在电力工程的施工中,要加大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投入,要给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而且要对工程施工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一旦发生事故要严肃处理,将全方位的工程管理落到实处。
三、结束语
总之,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因此,作为工程管理者,必须不断地总结经验,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素质,努力创造出更多的、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的工程精品。
参考文献:
[1] 边艳航.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建议[J].科技创业家,2011.
1 项目施工阶段的综合控制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方法在实际运作中进行目标控制,预防进度拖延的方法是主动控制及事前预控,纠正拖延则可采用检查、事中控制的方法,对工期延误主要采用事后控制的方法。其控制过程可以概括:为满足施工合同中的工期要求,依据有关施工工期定额,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生产力水平,全面考虑影响工期的不利因素,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并随时将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分析原因,纠正偏差,以达到项目的进度目标。进度控制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的过程。
首先,进度计划应该满足施工合同中的工期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利的因素,干扰了施工的正常进行,影响了工期目标的实现。因此,这些因素值得我们充分地考虑和重视。在通常情况下,应考虑的因素有:由以下外部原因(或非施工企业)引起的进度拖延有:异常的气候条件、战争等不可抗力的事件发生;政策性影响使工程停建或缓建;监理工程师或业主发生的变更指令导致工程的变更,增加额外工程量以及监理工程师颁发暂停施工令;由于设计原因产生的工程量变更增加或施工图纸延期提交;由业主造成的延误、干扰和障碍:如未及时提供施工场地,未及时提供必要的水源,电源,未及时办理必要的业主手续以及未及时提供设备及未及时支付工程款项等;相关单位工序交接影响,上道工序未完成,未及时提供施工条件;如设备安装的土建基础未能如期交付;以及承包单位自身以外的其它任何原因引起的拖延。
由施工企业自身原因引起的进度拖延或延误;资源因素,配备计划达不到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问题;发生质量缺陷或事故而引发不必要的返修、返工;施工企业内部施工工序衔接不理想造成不必要的窝工,误工;为了工程合理施工及整体工程或部分工程安全必要的停工或调整;施工企业项目进度管理协调、指挥不力而引起的拖延。
因此制定施工计划应该熟练使用相关的图表,如横道图或者网络图。推荐使用横道图和网络图结合使用,这样可以发挥横道图和网络图各自的优势,我们能够清楚和直观地把握关键工序。要达到项目的进度目标,就必须随时掌握项目的实际进度,比较判断实际进度是否符合原定计划。为此,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有:及时了解项目各项工作的实际持续时间;及时了解各项工作的实际开始和结束时间;及时了解哪些活动已经完成,哪些尚未完成;将上述了解到的情况和数据详尽地记录在施工进度计划中如横道图或者网络图,同原进度相比较,并观察实际施工进度是否与计划一致。通过对施工阶段进度实际进展实际情况与原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比较,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影响原因,采取措施,使后续施工能按原计划轨道运行,最终不影响总工期。对总工期或后续工作影响分析;检查施工进度出现偏差时,应认真分析这种偏差对工期或后续工作产生的影响,影响程度大小取决于偏差大小及偏差所处的位置,可按下列方法进行。首先,判断进度偏差是否处于关键线路上,若处在关键线路上,无论偏差大小,都会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产生影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其次,若进度偏差不是处在关键线路上,要判断进度偏差是否大于总时差,若偏差大于该线路上的最大总时差,说明此偏差不会影响总工期,但对后续工作的影响则要看偏差值与自由时差的比较;若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表明它对后续工作必然会产生影响,需作适当调整,反之不会产生影响,原计划不作调整。
2 项目质量目标的综合控制
预防质量问题的方法应是事前预控,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采用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积极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会议,在交底会审前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吃透施工图纸,有疑问、不妥的地方必须在会议上指出,并得到解决;对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认真充分审查。对工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工艺流程等施工作业指导书进行充分认证、审核,力争使之在技术控制方面做到经济上节约,又使质量得到保证。
同时,施工措施进行审核、审查各工作的持续时间,工艺时间是否足够,措施到位与否,决不允许以牺牲工程质量为前提获取施工进度的实现;对施工生产要素配置进行审查控制。主要结合施工项目的特点,针对质量控制系统组织设置,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的资质,原材料、未成品及构配件的质量,投入的机械设备质量、工程技术环境监督检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用措施等方面进行审查,使之能满足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需要。
对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作好逐级的作业技术交底,让参与施工者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班组自检,工序交接检、抽检及隐蔽工程的检查、评定等手段、措施确保施工质量控制在标准允许范围内,把好检查关,严禁将不合格的成品,关成品流转到下道工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工序质量控制工作:严格遵守工序施工的工艺规程。任何施工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工种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并认真按施工工艺操作规程作业,不得有任何违反。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工序活动条件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影响要素有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应使该五大要素的质量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合格质量,才能避免系统因素变异发生,保证工序质量的正常。及时检查各工序活动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不断地对各工序进行各种形式的动态质量检验,项目经理,技术管理人员应经常巡视、检查,并对工序质量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统计,掌握工序的质量动态,一旦发现变异,立即进行研究处理,让工序质量自始至终满足规范和标准要求。做好生产设备工序质量控制。它是为保证工序质量而必须进行控制的重点,是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如关键的操作施工顺序,常见的质量通病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等等。从而抓住重要矛盾加以解决,使工序施工过程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认真做好竣工质量检查工作,严格按工艺系统要求作好单机试运行,联机试运行工作,检验系统整体质量状况,遇到异常状况立即组织研究、分析、处理,按工程档案规范规定审查,完善施工质量文件。组织技术、质量有关人员对竣工工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核查,认定其质量状况,检验判断其是否达到项目质量控制目标要求。
3 项目成本管理的综合控制
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将成本计划标准分解: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在总的成本计划控制下制订自己的成本实施计划;对成本支出进行监督:对各种费用支出进行审核,工程量的完成与支付款项是否相符,有无漏洞,不断作实际成本报告,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内部审计;成本的跟踪与诊断:对成本超支量进行分析,并找出真正的影响原因,建议采取措施,修订计划,对剩余工程所需的成本做出预算,并对工程施工成本趋势做出预测。其他工作,首先是与相关部门的咨询和协调工作。如:由于技术需要、方案变化而引起的成本变化,使各方面在调整方案决策时考虑成本因素,用技术经济方法分析超支和节约的原因,分析节约的条件和可能性,对技术、成本、质量、进度进行综合优化,通过详细的成本比较分析,找到一个科学实际的定量诊断,为调控措施服务,组织提供真实的成本信息,为各方面决策提供问题解决的建议或意见,协助解决索赔或反索赔,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证据或成本的计算方法。
以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客体)作为控制对象,施工项目形成过程就是成本的产生的过程,应对成本产生进行全过程,全方面的控制,在投标阶段对投标项目成本进行预测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在施工阶段以计划成本为目标对实际发生费用进行定额控制,由于工程项目变更对变更后的成本调整进行控制;在竣工、交工和保修阶段亦对各种费用和支出进行有效控制。以施工项目的职能部门、施工专业队和施工班组这些成本控制的主体进行控制。施工过程中每天都在项目经理部各部门、施工专业队和班组中发生各种费用的支出和损失,因此成本控制时应以他们为控制主体对象进行控制。分解总成本责任,形成完整的项目成本责任系统,明确每个人成本单位及负责人承担的责任,并以此为标准进行控制与考证。以分部分项工程作为成本控制对象,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都要编制施工预算,分解成本计划,分别计算各自人工,材料,机械数量单价,以次作为成本控制标准,以对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细致,扎实的成本控制。
虽然施工项目成
受到影响的因素很多,但最基本的因素是人,是参与施工和管理的实际操作者。因此项目成本控制必须实行全员参与,根据各自的责任成本对自己分工的内容负责成本控制。施工技术部门或职能人员,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及时组织已完工程的计量,验收,计价,回收工程款,保证施工所用资金的周转。业主超出合同要求的变更,赶工要求必须办妥签证资料,避免无效的资金占用。材料设备部门或职能人员根据项目施工计划对应的资源要求计划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严格控制资源的储备量,并按采购计划和经济批量进行采购定货,量大价高的主要材料,设备可以公开邀请招标方式采购;控制材料消耗。财务部门或职能人员:严格按间接费用计划控制财务费用和项目经理部不可控的成本费用等间接费用;财务费用主要是控制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调剂资金的余缺,减少利息的支出,并严格其他应付款的支付手续。其他部门或职能人员根据分工不同控制各自的施工成本;如质安部门责任是保证质量、安全不出事故;合同管理部门防止自己违约,避免被索赔。施工队或职工,主要控制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的发生和可控的间接费,严格控制领料、退料,避免窝工,返工,注意提高劳动效率;控制燃料费,动力费和经常维修费,认真执行维修保养制度,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出现合同后,应正确作好合同变更部分的估价,准确确定费用的承担者,合理组织变更部分的施工。施工项目的构造,位置,工程量发生重大变更时先办理合同变更手续或增补合同协议,按协议价格或成本计划,修改施工进度计划和成本计划,工程施工中小的变更都应具备变更文件,作为工期增减,费用增减的依据,施工单位按合同规定向业主或其他费用责任单位提出费用索赔。
成本是由人管理和控制的,人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只有发挥每个与成本有关人的主观自觉性,才能真正作好成本控制,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成本与相干人员的利益真正挂钩。所以,在本工程中把成本拆分成最小单元,尽可能让参与施工人员与之有关。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施工过程加强成本管理的检查对比分析,发现并找出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成本偏差或实施成本救治方案。通过实施上述一系列的项目成本目标管理的具体措施,该项目从一开始的微利运行到最后具有不错的利润。同时,通过该项目的成功运作,公司也在以后的项目管理中取得不少的借鉴的经验。基于个人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项目管理关键的问题在于:在确保施工安全的情形下,对施工,质量,成本在项目运作过程中进行反复的协调和平衡,以寻求实现整个目标的最优化。针对各具体项目的不同特点,确定适合于各项目的管理目标是实现项目管理的根本前提,过高的目标必然会加大资源的投入最终导致成本大幅度上升,过低的目标可能不能履行合同,可能还会使项目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企业管理不能得到持续改进。
对项目管理来说,应结合施工方案,合理组织机械施工,选择最适合项目施工特点的施工机械,做到既实用又经济。从机械性能、操作运行和台班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做好工序、工种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能,任用技术能熟练的操作人员,防止因操作不熟练而影响正常施工,降低机械利用率。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调动好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作用,使项目进程按目标计划有序进行,并在实施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检测手段,检测目标的实施。当遇到三个目标发生矛盾时,应科学地比较各种目标的价值,找到合适的解决协商方案,最终实现项目管理的最佳价值工程。
参考文献:
[1]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岩石或对其他介质的水泥浆液灌浆,拌制水泥浆液所使用的水泥种类和标号,需要综合考虑施工目的和施工环境的影响。对于水利工程目前规范要求使用普硅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工程级别较低或临时工程经论证可采用复合水泥,当地下水有侵蚀性时应使用特种水泥。(2)对于水泥的强度等级也有专门的要求,永久工程一般要求采用42.5MPa的普硅水泥,用于临时工程的可使用32.5MPa的水泥,由用于坝体接缝处理的灌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也相对较高。(3)对于水泥的细度要求,用于防渗处理和帷幕所用水泥,按80通过方孔筛的筛余量来要求,标准是不大于5%。(4)施工时所用水泥需设专门的存放场地,并应按顺序使用,受潮结块后严禁使用。
1.2水泥类灌浆各种浆液
水泥类灌浆所用浆液,一般的岩石条件多用的是纯水泥拌制浆液,在岩石裂隙较大或者地下水流速较快等比较特殊的地质条件下,需要掺加外加剂、砂子、粘土、粉煤灰等添加剂和掺合料。(1)采用超细水泥所配置浆液:指用干磨或湿磨超细水泥所配置的浆液,一般用于岩石缝隙很小且防渗标准要求很高,且灌浆压力较大的情况。(2)有较好稳定性的水泥浆液:当工程要求较高或施工条件复杂不利的情况下,在水泥浆液中通过掺加稳定剂来提高浆液的稳定性,能明显提高施工适应性和保证率。(3)掺有混合材料的浆液:指根据实际需要掺入砂子、粘土、膨润土等掺合料的水泥浆液。各种掺合料的质量和相关指标应符合要求。①砂:水泥砂浆浆液用砂应采用细度模数不超过2.0mm的细砂,天然砂和人工砂均可使用,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颗粒质地要求达到坚硬程度,含泥量、有机质含量和SO3含量不超过标准范围。②黏性土:掺加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防渗效果,对黏性土来说塑性指数不宜小于14,黏粒含量、含砂量、有机物含量等在标准范围之内。也可使用II级膨润土替代粘土。③粉煤灰:起填充的作用,可选用I、II或III级的质量较好的粉煤灰,品质指标应符合规范规定。④水玻璃:可明显减小浆液的待凝时间加快施工进度,也常用于透水率较大和水压力较大的情况。
2灌浆设备和机具
灌浆施工所需的钻灌设备和小型机具包括灰浆搅拌设备、高压泵送设备、高压输送管路、耐压阀门等管件及压力表、孔口封闭设备和测量试验设备等,具体常用的有多种类型和规格参数。
3施工工艺
3.1施工方法
根据工程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设计要求,灌浆分段进行,常规做法段长为5~10m,可采用孔内循环灌浆也可采用纯压式灌浆,按钻灌顺序可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自上而下指钻孔和灌浆均是从顶部开始分段向下进行,上一段灌浆结束后并达到一定的待凝时间后再进行下一段的钻孔和灌浆作业,这样钻孔和灌浆作业互相影响较大,相互交叉等待的情况较多,所以施工效率相对低,但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始终在孔口封闭,所以封闭质量和效果容易得到保证,而且下一段灌浆对上一段又能起到适当补强的作用,所以灌浆效果相对较好。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是钻孔一次钻至孔底,然后自下而上从底部开始分段向上灌浆,使用灌浆塞在孔内不同高度分段封闭,钻孔与灌浆作业相互干扰较小,施工效率相对较高。是在同一在孔口用封闭器封闭,自下而上需要。现场施工在正式灌浆之前,应先选择岩石地层和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灌浆现场工艺试验,用以验证灌浆方法的适用性并确定具体的灌浆施工参数。正式灌浆时先按一定比例做先导孔,进行正规的压水试验,具体摸清该区域的透水率情况,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灌浆孔间距1.5m~2.5m的比较常见,适应于一般的岩石地层,根据地质情况及工程要求设置单排孔或多排孔。帷幕灌浆孔布置应分序进行。
3.2施工工艺流程
钻孔灌浆施工程序按先后顺序主要包括:盖重砼施工或作业面平整—钻机就位调平后钻孔—钻孔冲洗及压水试验—孔封闭及灌浆—灌浆结束封孔—检查孔。自下而上灌浆法各灌浆段连续进行,灌浆完成并达到封孔标准后可直接封孔;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后需要有待凝时间,然后再进行下一段钻孔、冲洗并灌浆,各道工序重复进行,最底部一段灌浆结束后统一进行封孔。
3.3操作工艺
3.3.1钻孔
帷幕应当采用回转钻机,固结灌浆可使用潜孔钻钻孔,钻孔时均不得使用泥浆护壁和冷却。潜孔钻施工效率很高,但在风压的作用下容易把极细的岩石粉末吹进较细的岩石裂隙,从而影响冲洗和灌浆效果,帷幕灌浆要求较严,所以不允许采用潜孔钻钻孔,以免影响防渗效果;固结灌浆以加固破碎岩石为主要目的,重点是将较大的岩石裂隙灌注密实,从而提高岩石的整体性和物理力学性能,通常可允许使用潜孔钻钻孔。钻孔时要控制好孔向、孔深及孔位,钻孔施工时,钻探设备安装应稳固、调正、水平,各类连接螺栓应加垫固紧。各传动轮必须对线,钻孔中心与立轴应在同一直线上。开孔时应随时校正钻孔的顶角与方位角,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如表1)。对于有覆盖层的地段进行钻灌时,在穿透覆盖层后需要埋设孔口管,预埋管的孔口位置应超过地面一段距离,以10cm左右为宜,埋设时需要灌注浓水泥浆固定,采取注入法使孔壁与孔口管间注满并溢出,即可停止注浆,随后调正并固定孔口管,72h之后便可凝结,然后即可进行下部岩石钻孔。
3.3.2灌浆
钻孔至相应段长时进行压水试验和孔内清洗,之后采用灌浆泵以孔内循环式灌浆法灌浆,灌浆压力表安装在距孔口30~50cm处。灌浆过程中随时从压力表中读取灌浆压力。拌料时严格按配比(水胶比)(5:1、3:1、2:1、1:1、0.5:1)下料,每次搅拌量用搅拌筒的刻度配合钢板尺量测。灌浆完成达到龄期后进行压水试验验证灌浆结果。灌浆过程中的孔深、灌浆压力、灰浆比重、注入浆量的量测及压水试验等均应有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
3.3.3灌浆压力处理
很明显灌浆压力越大,浆液也就越容易在压力作用下进入缝隙,所以灌浆效果也相应会越好,因此,在灌浆施工作业时,灌浆压力在具备条件时应当尽可能取最大值,但是也不是压力越大越好,如果压力过大,也可能会造成地层被掀动,从而产生破坏地层结构和上部工程结构的危险,以往的灌浆施工曾经出现过将2.5m厚的钢筋砼底板抬动并发生裂缝的事故,因此最大灌浆压力不允许高于灌浆塞以上岩层以及该岩层处压力的总和。
3.3.4灌浆处理
(1)中断处理:灌浆时应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应尽快排除故障恢复灌浆。中断时间过长就需要采取处理措施,如冲洗钻孔,冲洗效果不明显必要时还要进行扫孔。灌浆恢复以后,浆液应控制从最稀配比开始,如果吸浆率与中断前想比较差别不大,就可以变换到中断前的浆液配比,如差别较大可考虑逐级变浓。也可能会出现吸浆率减少很多的情况,甚至不吸浆,这种情况就应补孔重灌。(2)串口处理,在裂隙节理比较发育岩石基础上灌浆,在灌浆过程中容易发生与邻孔发生串通的现象,一般可采用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对于钻进孔,宜立即停止钻进;②如果被串孔内冒浆量不大,经过及时冲洗,孔内不致被水泥浆充填的,可以继续灌浆;③如果串浆量较大时,就需要和被串孔同时灌浆,但由于地层和盖重受压面积成倍增加,应考虑防止岩层被抬动,适当减小灌浆压力,并加强观测。或者将将被串孔堵塞,并及时扫孔冲洗灌浆。(3)作业面地面出现冒浆时处理的处理措施。特别是无盖重灌浆这种情况出现较多,可以是的进行表面处理如嵌缝和表面封堵,但是有效的措施还是采取浓浆、减压、间歇灌浆等方法。(4)特大耗浆现象的处理措施如浆液变至最浓后,灌浆孔段的吸浆率仍很大,造成灌浆难以达到结束的标准时,这种情况如上所述可能是存在岩石裂隙发育并且联通范围很大,甚至远远超出施工范围,在以往的工程中出现过在灌浆作业时所灌注的浆液渗漏至水库库区内的现象,甚至会出现在距离施工区范围很远的山谷中浆液大量溢出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耗用大量的浆液和水泥,其实并不会起到作用,而且费工费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通常采取的措施有:降低压力、加速凝剂、使用混合砂浆,如混合砂浆效果也不明显可考虑掺加锯末等材料进行封堵。(5)地面抬动。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发生过地面抬动甚至很厚盖重底板遭受破坏的现象,主要是因灌浆压力太大或串孔的原因引起,在较大的作用面积下对上部地层和盖重会产生巨大的抬动压力。如果出现抬动现象,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降低压力继续灌浆。然后分析原因,调整灌浆方法。(6)灌浆后涌水。对于这种情况,达到结束标准可暂不停止灌浆,保持压力再延续一段时间,不再涌水后再封闭孔口。
3.3.5、灌浆结束标准与封孔
(1)灌浆结束标准包括灌浆压力、注浆量,当再设计的灌浆压力下注浆量达到结束标准时,还需要进行屏浆,即保持灌浆压力继续灌注一段时间后才可结束灌浆,对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灌浆屏浆时间有所区别,前者为60min,后者需要达到90min。(2)灌浆孔的封孔方法: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时,在全孔灌浆结束后,应再用最稠一级浆液,按10~15米的段长将全孔作一次自下而上复灌,采用孔口封闭器灌浆时,最后可将全孔作一次浓浆封孔灌浆。水泥浆干硬以后,对未被填满部分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封填,封堵时需要排除积水。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造成房屋裂缝问题出现的原因可分为许多方面,但是,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房屋裂缝,都会不同程度上影响房屋的品质。合理而科学的施工水平对于房屋的整体建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会极大程度上减小建筑施工的成本,还可以优化整体资源的配置,有助于合理分配全体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而达到最佳的建筑成果。提高团队整体的施工技术有利于有效地降低房屋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避免房屋产生裂缝。
1 常见的产生裂缝的部位和原因分析
1.1 由受力引起的裂缝
大多数一般的民用建筑中的承重设计的结构,是用混凝土和钢筋组成梁和板的构件,然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往往在板的跨中下的部分或是支座上部、边缘,都会产生垂直裂缝或是斜裂缝。这是因为建筑一般用料为混凝土,这是一种脆性材料,其抗拉能力十分弱,在荷载作用的影响下,被拉部分十分容易裂开,因此除非有特殊的需要和技术要求,细微裂缝出现在构件中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国相关文件中有明确规定,根据混凝土结构存在的环境类别的不同,不超过一定宽度的情况下,可以存在裂缝,要将裂缝控制在指定的宽度范围之内。所以一般使用的混凝土构件是带有裂缝的,裂缝的宽度一般不大于0.05mm,远小于规定的0.2~0.3mm的允许上限。如果裂缝不会再出现扩张,那么便不会对整体结构造成多大危害,则无需加固处理。但假如裂缝在不断地受力影响下不断扩展,已经超过或是有超过上述的规定范围,那么可以确定此混凝土构件不足以承受现加力。这样的构件会降低建筑结构的刚度、强度和耐久性,进而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更有甚者会出现安全问题。此类受力裂缝必须严格进行加固处理。
1.2 由变形引起的裂缝
1.2.1温度变形
在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情况当中,通常可分为内外部两种原因。内部原因就是混凝土的水化热。混凝土发生硬化凝结过程时,水泥发生水化反应二产生释放大量热量,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急剧上升,导致混凝土发生膨胀,然而混凝土在发生硬化过程的时候,热量由混凝土的表面开始散失掉,进而混凝土的内外部产生温差,混凝土变形,产生收缩膨胀。另一种就是外界温度的影响。平顶房屋的底部和顶层的圈梁底部产生的包角裂缝或是水平裂缝,就是主要由外界温度变化引起。
在一些地区季节改变温差明显,在外界温差增大时,由于材料性质不同而线膨胀系数不同,屋面板会沿着长度方向拉伸,墙体对屋面板产生约束,给予屋盖压力,顶层两端的墙体都产生了一定的温度应力,当墙体所受力超过极限时,顶层的两端的屋面和两边墙体间就会产生水平或包角的裂缝。
1.2.2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沉降裂缝一般为45°斜裂缝,当房屋的一端建造在较差地基上,房屋一端低层墙体会沿沉降量较大一侧出现一条或数条45°阶梯形斜裂缝;当房屋的中部建造在 较差的地基上,房屋纵墙中部产生下宽上窄,中间沉降大,两端沉降小的正八字裂缝;当房屋的中部建造在坚硬的地基上,房屋纵墙中部产生上宽下窄,中间沉降小,两端沉降大的倒八字裂缝;对于基础刚度小,承受荷载较大的窗间墙沉降量大时,则在房屋的窗台墙上,窗孔的两个下角处会出现上宽下窄的裂缝,且多数在底层产生。
1.2.3收缩变形
收缩变形主要出现在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过程中,此种情况下产生的最常见的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裂缝是离房屋阳角1m左右,即在楼板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钢筋以及角部放射钢筋的末端处,发生45°收缩变左右的楼面斜角裂缝。受到限制楼面板产生自由形变的横、纵两个方向的刚度大的楼面梁的约束力或是剪力墙的剪力的房屋的四个阳角,一旦混凝土收缩或是温差增大,配筋较为薄弱处的那些板面会首先裂开。虽然这类裂缝不会对结构安全问题产生很大影响,但是地面渗漏会时有发生,给用户带来困扰。往往温差大而混凝土产生收缩变化的那些裂缝越接近顶层,会变得越来越大。
1.3 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人因技术水平问题或是态度问题而降低了施工质量,情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①在砌墙时砂浆不够饱满或是墙体铺砌不够均匀,墙体在受到压力后,就会因墙体受压缩量不同而开裂;②混凝土使用时,水灰比、密实度不达标,粉煤灰掺和料不足,都会导致梁、板构件空鼓、露筋或是龟裂;③混凝土质量不保,其掺合料或外加剂不合格,使混凝土更加容易变形与开裂;④在埋管线时,多根管线极易集散,此处混凝土量大大减少,导致应力集中,裂缝很容易产生。
2 施工和管理中裂缝的处理方法
2.1 浇筑的方法
混凝土浇筑的实施过程中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流程进行: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等。在此之前,要对混凝土质量严格把关,不合格的混凝土坚决要被退回到搅拌站。在浇筑过程中,在已经按比例搅拌好了的混凝土中,一定不能加水或其他材料。还要准确把握其分层厚度,新一层混凝土被浇筑时一定要被上一层混凝土完全覆盖,以便将前后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控制在初凝时间的范围当中,有效地防止了因浇筑时间的前后间隔过长而导致的施工裂缝。在进行浇筑前还要关注天气温差变化,避免温度给混凝土浇筑带来不利的影响。
2.2 振捣的方式
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将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要求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将这三道设置安排好位置且合理配合,才能将振捣覆盖到整个坡面,达到一定的效果。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 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2.3温度的控制
其实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的方式方法较多,目前常用到的方法是改善骨料配级。在进行控温时,要随时进行温度的散发,创造出更多的散热方式来控温,例如:埋设水管,减少浇筑厚度等等。
2.3 施工的管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不断提高个人施工技术。施工管理针对施工的过程开展,其主要目的是保障整个施工过程能够有序地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极力避免施工事故的出现。钢筋的隐蔽验收需要加强管理,这样能够提升混凝土楼板的强度、厚度、锚固长度和钢筋高度的合格,达到施工的要求。楼板的找平层也要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厚度,且当混凝土的浇筑工作结束后,应一次性的将其压平磨光,增强其表面的抗裂性。
3总结:综合来说,裂缝问题是土建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解决裂缝问题,不仅可以增强房屋的使用质量,而且可以减少浪费建筑材料。要根据房屋所处的实际情况,结合现场和建筑房屋的要求和构造特征来选择处理裂缝的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方法措施之余,在施工完成后还要关注各个方面的养护、管理工作,一前一后执行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裂缝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施工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我国公路施工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内的众多的公路施工工程管理方法不能够满足现阶段公路施工的需求。所以目前我国公路施工工程迫切的需要改进公路施工管理方法,从而调节好公路施工项目的进行过程中的成本、质量、进度、安全之间的关系,提高公路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公路施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核心是通过科学、系统的公路工程分析,利用先进的公路工程管理手段实现对工程项目的正确组织、决策、规划、控制等活动。从而保证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安全四方面的管理目标顺利的完成。对于每一个公路施工管理进行开工前,要科学的分析与论证公路施工管理方法工的可行性,编制公路项目建议书、公路建筑项目的可行性设计、公路施工方法设计,最终应用到公路施工阶段的全过程管理当中。现阶段我国对公路施工管理方法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所以对公路施工管理方法优化研究工作势在必行。本文将如何优化传统的公路施工管理方法,并且运用到公路施工管理中,形成动态管理体系,是目前公路施工管理方法发展与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传统公路施工管理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了全新的公路施工管理方法理论,为今后我国公路施工管理方法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 现阶段我国公路施工管理方法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公路施工管理方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已经逐步明确了公路施工管理中的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管理方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笔者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之处:(1)公路施工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不到位。现阶段我国公路施工企业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在招投标期间就已经应用,但是许多施工企业只是在投标阶段按照预算定额进行项目投标价格的预算,但是这种方法只能是一种比较粗略的项目成本的估算,具体到项目中,是不完全准确的。有相当多的施工企业片面的认为项目的成本控制只是项目完工后进行的成本统计,忽视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计划,这必然会造成项目成本的失控,实际上,项目成本控制就是要对项目成本开始发生到结束这一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控制的过程;(2)公路施工进度管理方法的应用不到位。现阶段我国公路施工进度管理主要应用施工进度横道图、施工网络图进行控制。通过编制施工进度横道图、施工网络图等施工计划,确实能够一定程度的规范施工进度管理,但是一旦通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后,这些公路施工进度计划资料就会束之高阁,在公路施工项目进行过程中没有利用计划进行对比、分析、纠偏等事中的动态管理。所以往往会出现公路施工项目进度严重超过了项目的总工期的情况下,增加成本与机械,最终导致公路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与工期严重失调,造成严重的项目亏损;(3)公路施工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不到位。现阶段我国公路施工质量管理方法主要采用现场试验、关键点检验等事后质量管理方法。但是仍然没有实现公路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化以及精细化。
2 我国公路施工管理方法优化措施研究
通过以上对我国现阶段公路施工管理方法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公路施工管理方法优化措施:
(1)确定公路施工项目的各个阶段的进度施工指标,按照科学的步骤编制公路施工计划方案。公路施工技术方案是进度控制的基础,应当根据公路项目所采用的施工技术,确定合理的公路进度施工指标。针对公路项目中现有的技术装备、人员等资源的条件下,确定检验批、分部、分项、单位工程的进度计划。通过根据设计确定施工的主要流程——计算工程量——计算机械台班——各个作业程序的作业时间——编制施工进度总规划这套流程,进行科学的步骤编制施工计划方案。通过聘用专业的高质量公路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正确的分析进度偏差、纠正偏差,针对具体公路施工进度管理问题提出可行方案,为公路施工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2)严格把关公路施工所需的原材料成本。公路施工所需的成本中原材料的成本占有极大的比重,所以严格把关公路施工所需的原材料成本对公路施工管理极为重要。具体方法是严格原材料的发放程序,保证公路建设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上,防止原材料堆放时间过长的现象,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原材料出现由于腐蚀导致成本上升的情况,现阶段可以运用计算机管理程序进行原材料的方法、收料等优化,尽量控制原材料的成本;(3)严格遵守公路质量有关规定,按时的进行跟踪检查制度。现阶段我国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应当遵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有关规定,并且在现场进行跟踪检查,质量管理人员要做到腿勤、眼勤、手勤。及时的发现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随时对公路分项进行抽查。比如:公路混凝土的砂石料的称量准确性,模板的搭接问题。与此同时公路施工质量管理人员要及时纠正施工人员的操作错误,出现问题及时调查。
通过在公路施工的成本、进度、质量三方面进行公路施工管理方法优化,可以为今后我国形成科学的公路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周松春.小议公路施工项目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
[2]戎贤.工程建设项目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1.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1.1 实施对象大部分是活体
园林绿化工程的大部分实施对象都是具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乔灌木、花卉、草皮的栽植与配置、地被植物,充分利用各种苗木的生态功能、形态特征及季相变化,来实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隔音杀菌、调节温度,营造观光休闲及美化环境的功能。它是源于林业及其他种植业而又区别于林业及其他种植业的特殊行业。
1.2 施工的季节性及养护管理的长期性
在园林工程的建设中,绿化种植季节性特别强,讲求适时适地的种植。施工时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因而其施工质量较其他工程的质量更加难以控制。而且,园林工程中栽培的各种苗木只有长期精心的管理和养护,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及良好长势。否则,将难以达到生态园林环境景观建设的特殊要求和效果。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完成后,必须提供长期的养护计划以及必要的资金投入。
1.3 工程营造的艺术性
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古典建筑、植物配置等方面更讲究艺术性,其环境景观的效果要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发挥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及其意境。如假山的堆叠、绿化配植、多种植物配置、驳岸处理、微地形处理等等,同一张设计图,在不同的工地上,根据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技能、实际经验不同,其施工出来的艺术效果、气势和品位档次就完全不同,感觉也就完全不同,这就给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其专业上的深层次要求以及对于园林艺术美的特殊要求。
1.4工程建设的广泛性与附属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需求,园林绿化工程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大型的公园、高速公路、绿化广场等都成为了园林工程集中展示的场所,而在大部分的社区、住宅小区以及一些功能性建筑的周边,园林绿化工程更多地是作为配套的附属工程,其规模小且工程量分散,不便于管理。
2.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三阶段
2.1施工前的准备阶段
(1)详细审查施工图纸,将图纸上的要求具体化,避免施工单位发生随意施工的情况。
(2)施工图纸下发后,立即组织项目公司和总承包相关专业的工程师对图纸进行会审,以确保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在施工前解决,未经会审通过的图纸不能用于施工。
(3)总承包确定了施工单位后,应组织一次会议,方便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交底,使施工单位能够理解其设计思想及意图。
(4)要求项目公司编制进度计划,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给园林工程安排合理的工期,以避免发生大面积抢工而影响工程质量。
(5)项目公司编制出的详细的园林工程进度计划,要交由总工办审查,看其计划工序是否合理,以免发生不合理的交叉作业而影响工程质量。
2.2施工阶段
(1)在施工开始后,每周至少应有3天的时间到施工现场以随时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质量问题要当时指出,并应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
(2)材料控制。园林工程的建设材料进场后,项目公司应及时安排主管工程师到现场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不合格者应限期清理出现场。植物材料选择尤其是乔灌木,如果条件允许则应由项目公司组织到苗圃进行选苗;如果离苗圃较远,则应由施工单位先期提供相关植物图片确认其景观形态,合格后方可进场。
(3)在施工过程中,广场道路的铺装、草坪铺装、水刷石、卵石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均应作出一块样板,待主管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后续施工。
(4)在单位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须编制出施工方案,交由主管工程师进行审查,通过后方可按其施工。在单位工程的施工完成后,应由总包组织项目公司以及总工办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应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之后需另行组织验收。
(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发停工指令:擅自变更设计图纸;擅自使用未经认可的原材料;上一道工序未经验收而擅自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施工质量出现异常,但施工单位没有进行整改或未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6)注意成品保护。
2.3工程验收阶段
(1)工程施工全部完成后,应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应由项目公司组织规划部、总包、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进行预检。
(2)预检合格后,应由施工单位邀请相关领导进行检查,提出意见后,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量大小在限定的工期内完成修改完善的工作。
(3)待修改完善后,应由项目公司组织规划部、总包、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进行验收并填写工程验收单。
(4)验收完成后,应监督施工单位进行养护管理,以确保景观效果。
3.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原材料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和苗木的进场质量:加强对材料和苗木的检查及验收工作,特别是主要移栽树木的品种和规格在采购前应通过业主及管理单位签证确认。对植物材料要做到“三验”,即验品种、验规格、验数量,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应一律剔除,把好工程质量的第一关。
3.2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明确现场施工工序方面,确保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园林建设工程。
3.3施工操作中的质量控制
从施工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应有严格的要求,在加强操作人员质量意识的同时加强管理以保证操作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对每个施工人员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使其在质量控制上更有自觉性,特殊工程必须持证上岗。
3.4施工后期养护工作的质量控制
任何一件工程的质量控制都不能虎头蛇尾,因此对园林工程最后的养护工作质量更是不能轻视,往往施工后期的养护工作质量更能体现出一个园林工程建设公司的实力及其质量控制措施的严格与否,因而,对于后期的养护工作,要从人员的配备、养护周期的编制、相关原材料的供给及养护器具的配置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力争实现最后一个关口质量控制的完美收尾。
4.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涉及面比较广,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在园林的施工过程中,既需掌握工程原理,又需具备现场的实际施工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并能进行二次创作;对施工的不同阶段也要进行质量的跟踪管理,确保工程的各阶段都能以质量的控制管理为中心进行,建设出高品质的园林工程。
【参考文献】
[1]徐丽芳,吴婷婷.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及控制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2010(28).
1 工程概况
某市政桥梁工程项目线路范围内存在的特殊性岩土主要有填土、膨胀土和软(弱)土,其中填土根据物质组成和堆填方式不同可分两类:1层素填土;软(弱)土主要为2-2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局部路段为软塑状粉质黏土;膨胀土主要为3层粉质黏土主要分布于岗地地区。
2-2层,淤泥质粉质黏土:深灰色,流塑,含少量腐植物,局部夹粉土,切面无有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属高压缩性地基土。厚度: 1.00~15.20m,层底埋深: 2.80~23.60m。[fa0]=50 kPa~70kPa,qik=15 kPa~25kPa。
3层,粉质黏土:灰黄色、褐黄色,硬塑为主,含少量Fe,Mn质结核及浅灰色高岭土团块,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属中偏低压缩性地基土。厚度:0.40~8.40m,层底埋深:1.40~17.00m。[fa0]=220kPa~250kPa,qik=68kPa~70kPa。
经专家研究决定,桥梁的桥头段该路段采用粉喷桩进行软基处理。桥头段为50m,桩间距为1.3m,呈梅花形布置;过渡段为20m,桩间距为1.5m,呈梅花形布置,同时采用2层土工格栅与一般路段过渡,土工格栅铺设长度为20m,其中10m伸入过渡段内,土工格栅采用双向,抗拉强度≥80KN/m、延伸率≤13%。桥头段采用超载预压,预压期为9个月;20m过渡段采用等载预压,预压期为6个月。
桥头处粉喷桩纵向处理至台前1.5倍的桥台高度外不少于1排桩,横向处理至路堤边坡坡脚外不少于1排桩。
图1粉体搅拌桩处理软土路基设计图
2 工程施工管理
2.1 施工设备
液压步覆式PH-5粉喷桩机2台、空压机2台,灰罐机2台,桩机功率55kw/台,空压机功率为22kw,风量3m3/min,压力为0.3~0.5MPa。辅助设备:电焊机、氧割机、J6经纬仪、激光测距仪。
2.2 施工过程
2.2.1 按照粉喷桩的工艺试桩确定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粉喷桩的施工。施工地段施工前应进行清表处理,低洼地段应先用土填平,再进行粉喷桩的施工。
2.2.2 粉喷桩的施工工艺为:粉喷桩机就位搅拌下沉至桩底钻头反转(喷粉)提升至距地面30cm处停喷复搅至桩底钻头反转提升至地面关闭粉喷桩机移至下一桩点。
为了确保粉喷桩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1)为保证粉喷桩强度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每延米水泥用量55kg,最低不得少于54kg。
(2)施工所用袋装水泥要垫高覆盖,严禁雨淋、受潮,以免影响粉喷效果。
(3)每一台粉喷桩机均配备水泥电子计量装置,对水泥的粉喷量全过程记录、并进行打印,同时现场技术员、监理人员全过程旁站检查,防止因水泥用量不足而影响桩体质量。
(4)根据设计桩长,派专人进行成桩搅拌时间的记录,误差不得超过5S。
(5)为确保桩身质量,对于桩身上部1/2桩长或不小于8m的范围内必须进行二次复搅以便使桩体质量上下均匀一致。
2.3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3.1 粉喷桩测量定位要准确,桩机就位后,一定要进行水平调整,以避免施工中桩径倾斜。
2.3.2 由于粉喷桩施工,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试验桩的施工工艺以及工艺参数严格控制:桩机的钻进速度、提升速度、喷灰压力、水泥用量、喷灰时间、复搅速度、复搅深度、复搅时间。
2.3.3 用于粉体搅拌桩的水泥为干粉,桩径50cm,设计水泥喷入量50~60kg/m。粉喷桩施工前必须进行成桩试验,以掌握对场地的成桩经验和各种技术参数,掌握下钻及提升的困难程度,确定合适的处理措施,标定输灰泵的输灰量,粉体经输灰泵到达搅拌机喷灰口的时间以及预搅下沉速度、喷粉搅拌提升速度、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搅拌提升速度等施工参数。
2.3.4 几个允许偏差值
(1)水泥用量的误差不得大于1%;
(2)为保证搅拌的垂直度,应注意起吊调和的平整度和导向架对地面的垂直度,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5%;
(3)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cm,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
(4)搅拌机下沉或提升的时间有专人记录,时间误差不得大于5秒;
(5)成桩七天后,应进行开挖检查,观测桩体成型情况及搅拌均匀程度,成桩28天后应进行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抽检桩数的频率为2%,但最小不得小于5根。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28天龄期)不低于1.0Mpa。
2.4 质量保证措施
合格的粉喷桩应该是灰土搅拌比较均匀,无粉料集中现象;外观整齐匀称,无明显凸凹存在;桩的表面成形较好,呈钻头叶片搅拌上升的螺旋状痕迹;终粉施工桩顶标高应相差不大,具有桩顶平齐,无缺块现象;设计桩顶截断面(永久性桩顶截面)比较平整,无松土上浮现象。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2.5.1 所用的固化剂和各种掺合料必须符合标准,不允许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所有材料进场前必须经过检查和试验,当确认符合要求时始可使用。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严防使用吸水受潮、过期、某引起有害元素超标的水泥。
2.5.2 施工工艺控制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组织施工,钻进速度、提钻速度、喷灰量以及施工布置等,均要按设计要求的进行。施工过程中应设专职人员负责质量检查,并做好施工记录。
2.5.3 成桩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停机,使成桩工艺中断时,当搅拌机重新起动时,为防止断桩,均应将搅拌机下沉0.5m再继续制桩,且喷灰量≥60kg。
3 结束语
通过对实验路段的监测,表明桥头处路面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未出现桥头跳车现象,达到了设计要求,由此可供类似地区的粉喷桩复合地基工程参考。
1 引言
随着建筑管理改革的深入,建筑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理论研究也逐渐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已基本形成。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逐步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 工程项目施工时间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是指工程项目施工的工期管理和进度管理,它通过管理确定、调整任务的工序和工期。项目的时间管理是在项目范围确定以后,为完成项目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工作,开展的一种项目管理活动,提高工作效率,以确保项目的按时完成。
2.1 工程项目分解与排序
工程项目分解与界定工作,是工程项目施工时间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完成一个施工活动,分解与界定项目活动主要的依据是工程项目施工分解结构。工程项目分解结构是层次性结构的描述,要确定究竟施工活动该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分析这些工作包含哪些具体的施工活动。它给出了一个项目施工所需完成工作的整体表述和相 互关系。项目施工活动的分工,应根据项目施工组织中各项目小组或个人的工作责任与其能力水平来分解与界定。如此,更便于施工项目的管理与预算控制。相反,项目施工管理与预算控制的要求高低和具体项目团队的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与合理严谨的分解和细化项目施工活动中的各项任务息息相关。可以说,确认项目的施工活动范围,为项目施工活动假设前提条件。
2.2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是指在已经确定的工期内,确定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在执行该计划的施工中编制出最优的施工进度计划。组织措施是建立进度控制组织体系,经常检查施工实际进度情况,将进度计划的任务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将其与计划内进度相比较。若出现偏差,对进度进行检查,定时召开协调会,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加快施工进度技术方法,找出必要的调整措施;合同措施指不增加施工实际成本的条件下,控制主要是与各分包单位签订工期合同以确保项目的目标实现;经济措施指建立相应的经济制度,同时建立进度的控制工作制度。
3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
3.1 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
由于工程施工也是一种物质生产活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需要质量控制。它是一个由投入物质量控制到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再到产出物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是一个全系统的控制过程,包括的因素有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
3.2 影响因素的控制
项目施工的人员包括直接参与者。在工程建设中,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质量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劳动纪律教育。还需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以扬长避短的原则来分配人的使用。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质量的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保证,减少材料的损失,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的使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机械设备的管理主要是控制机械设备按设计选型购置设备,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应着重考虑机械设备的选型,同时还必须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制定出合理的机械化施工方案,力求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方法控制是指对工程项目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进行控制,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有利于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4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施工过程中,耗费资料转移价值和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形式。在施工项目管理中,成本是目标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管理的核心。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是日常发生的各种费用和损失。费用多发生在各个部门、施工队,因此,要接受项目经理和企业有关部门的指导。项目的职能部门还应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成本进行自我控制,这是最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把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做得扎实,在正常情况下,编制施工预算。作为对分部分项工程成本进行管理的依据,可根据出图情况,编制分阶段的施工预算。以分阶段的施工预算,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依据。
一个项目的施工成本的管理离不开科学而实用的管理控制决策。好的决策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适应市场、获取市场份额的头等大事,决策前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同样的市场,同样的环境,不同的决策,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命运。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决策中要集思广益,把风险降在可控范围之内,分析深透,建立起谁决策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及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要有充分思想估计,确保决策不失误。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项目的施工成本同样与产值规模也有很大的关系。当企业的产值规模达不到企业经营的最佳需求时,就没有了效益。当企业的产值规模超过了经营管理能力时,使企业长期处在贫困线以下,势必造成企业管理粗放,成本上升,效益下降。
还需注意的是,工程项目在签订对外经济业务合同时,尤其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注意合同的数量、单价、金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任务是,加强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加强安全检查,进行安全教育,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编制安全措施计划,采取各种措施,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检查和监督。要进行进场前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要教育施工人员照章作业,发现违章行为及时纠正和处理。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应从我做起,确保安全生产的实现。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安全质量部(处)是施工企业常设职能部门,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工程项目经理部设质安科室,现场安全检查员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辨识危险源,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真正解决施工生产中安全技术问题,定期举行安全讨论会,对重大伤亡事故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吸取经验教训。在施工中认真实施安全生产制度,经常检查施工现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进行安全技术纪律教育,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落实。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公司的有关规定,建立责任制,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以及每一个人对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安全监察代表政府和主管单位对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进行监察,项目经理部、作业班组应积极配合他们开展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6 结语
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是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综合性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企业的每个施工项目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科学手段来提高施工管理质量。施工管理活动是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性课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管理施工项目,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还需要在工作实际中不断地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 刘振国.对深化和规范施工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 山西建筑,2004(10)
通常,我们把两曲线的交点问题转化为求方程组的公共解问题,进而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求解;这种方法符合我们解题的思维习惯,可是由于上面的第二个转化极易扩大根的取值范围,对两曲线真实交点情况难于准确反映,产生一些难以觉察的错误. 如果以数形结合思想为指导,动态地考察两曲线的位置关系,破解问题,获得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合理调整思维视角,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维发散性、灵活性和敏捷性,进而培养创新能力. 现以一例进行上述两种不同的解题尝试,来获得不同的体验,同时也可以搞清楚如何利用方程来讨论两曲线的位置关系.
[?] 分析讨论、解剖错因
讨论:方程f(x)=5x2-18ax+9a2-45=0在x∈R时有解,能否在x∈[-3,3]时有解?
错因:忽视了隐含条件x∈[-3,3],y∈[-2,2].
剖析:方程组有解,说明公共解一定满足两个方程,即必须x∈[-3,3],y∈[-2,2].
因此,原命题?f(x)=0在[-3,3]内有根.
正解二:画图,结合图形考察,当动圆圆心M(a,0)落入区间[-6,6]内时,两曲线定有交点.
故a∈[-6,6]. 故选B. (如图4)
疑惑:当圆M在椭圆内部运动时,是否与椭圆定有交点?
释疑:因为椭圆短半轴长小于圆M的半径,所以圆M在椭圆内部运动时,两曲线一定有交点.
[?] 总结反思、延伸拓展
1.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