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行业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3 14:57: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物工程行业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生物工程行业分析

篇(1)

我国生物工程是应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 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在最适条件下,生产有价值产物的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通常有几列几个分支: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冈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工程主要运用于农业生产和医药工业生产两方面。在农业生产运用方面.主要应几于植物基因重组抗病毒、虫害问题、清除杂质,还可以用于提高水果保鲜度等方面,术朱将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医药工业方面的运川, 娶应用基因工程生产药品、抗病毒干扰素等,解决人们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可见生物工程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政府应该鼓励生物工程企业的发腱,解决目前存在的许多疑难问题。

生物工程行业是一个新兴高科技行业,目前规模还小夫,随着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的进程的深人,随着生物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在竞争中生存并不断发展,有效的成本控制是必须的。根据生物工程企业经营活动的侧雨点不同,生物工程企业主要有研发型、生产型、销售型一类企业。本义主要针对研发型生物工程企业的成本控制进行探讨:在研发过程中耍缩短研发周期,控制研拉费用,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既定目标, 是企业取胜的 键。

一、生物工程行业成本的特点

生物工程行业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生物工程企业数母多。但规模较小,而且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性较高,造成其成本具卉一些于其它企业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成本在成本中的比重较大研发型生物I 程企业主

要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从事新技术的开发,而新技术开发从设计、试制到投产的各个阶段费用中,人力资源成本均占较大比露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人力资源成本大约要占60%左右。人力资源成本将是研发型生物工程行业进行成本控制重点关注的对象。

2、研发费用是一项重要的支出 对于研发型生物r程 业,研发

费用犬约占企业总费用的50%以上。而且研发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不断创新技术,企业需要不断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用以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以保持技术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另外,我国许多生物工程企业目前还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是处于拷贝阶段。因此。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生物工程行业要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必须大力搞研发,开发自己的核心产品。未来我国生物工程行业必将大幅度增加研发投资,研发费用会随之卜升。

3、行姐风险大。面临着巨大的破产成本生物工程行业风险大,主要有技术风险、融资风险和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是指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企业不能及时融到所需资金导致企业陷于瘫痪的风险,目前我国许多生物工程企业规模小,内部融资能力差,巨额的研发费用主要依靠借款支撑,一旦借款不能及时筹集,则整个企业就可能陷入瘫痪甚至破产,这也是我国生物工程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市场风险是指研发成功的技术或产品市场推广失败的风险,这既可能是因为先期市场调查不够。研发的技术不适合市场需要,也可能是困为缺少相关营销人才。

二、生物工程行业成本控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成本控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控制足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影响成本的因素加强管理,及时发现与预定的目标成奉之间的差异,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以较少的耗费,保证完成预定的目标。广义的成本控制是针对企业发生的各项成本加以控制,以确保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本文采用广义L的成本控制概念。考虑到生物工程行业成本的特殊性,我们在进行成本控制时除_r注意一些常识性内容之外。还应格外关注以下几点:

1、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确定,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束制定。研发型牛物工程企业主要的发展战略就是以新技术取胜。然而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是以企业有实力完成为前提的,如果企业都不复存在了,还谈何发展战略,这就要求企业制定适合自身实力的发展战略。例如。仓业没有实力进行开发新产品,就不能制定新产品优势战略,要转向产品生产或产品销售.待企、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积累起一定的资金、管理和技术实力后,再考虑转为产品研发。研发型生物上程企业要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以确保研发成功,其他类型的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成奉拄制日标

篇(2)

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科学和经济发展的最具活力的领域,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之一。为此,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倾注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使本国的生物技术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世界各国都将生物工程及其逐渐加速的产业化进程视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今后的十年是世界生物技术产业获得起飞机会的10年,也是生物技术企业大面积创业的十年。中国能否抓住这次产业革命的机遇,今后十年是个关键。

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一样,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五个因素,即技术、资本、人才、管理和政策,缺一不可。目前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需要大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双向人才。

生物技术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我国在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我国从事生物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和开发人员已经有5万人左右,分别从事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其中,约5000人在500家企业中从事开发和产业化研究,成为我国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纵观全球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的形势和我国生物工程研究开发的艰巨任务,我国生物工程人力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谨就我国生物工程人力资源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解决方法。

指标分析

从产业发展看人力资源需求

国际产业发展状况 生物工程药物产业发展很快,如美国目前每年投入到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经费不少于100亿美元。生物制药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30%,超过全部药品平均增长速度近1倍,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近10倍。随着生物经济的到来,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必将飞速发展。2001年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总数已达4284家,其中上市公司有622家,销售总额约为348亿美元,其中基因药物的销售额为250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70%。从整个产业的分布情况看,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集中在欧美,占全球总数的85%,欧美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销售额的97%。若干年来,全球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发投入和销售额一直以每年12%以上的速度增长,从业人数也稳步增加。

中国产业发展状况 中国目前拥有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资助的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近20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个,基因工程药物开发中心3个),技术和产品研发人员总量已达1万多人,许多大学设有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专业。

医药生物技术是中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重点。十几年来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很快。目前,进入临床研究的生物医药已达150多个,其中1/5为创新药物,已有基因工程干扰素等20多种生物技术药物投入生产。生物技术的产值从1986年的2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近2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38.9%,14年增长了近100倍。

全国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技术开发人员超过5千人。其中涉及医药生物技术的企业300多家,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的200多家。一些生物技术的新建公司正在崛起,每年增加近100家新公司。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在税收、金融、人才引进、进出口等方面对生物技术企业给予全面支持,目前已经培育了一大批新企业,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起着龙头的带动作用。

我国目前在企业中从事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企业研究开发的人员约5000人,远远不能满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如果我国想抓住这次生物技术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真正地创建出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企业乃至优势产业,并能在国际上占有至少四分之一的生物经济总量的地位,就必须在今后十年内创建至少5000家生物制药相关企业,从业人员应该达到5万人以上。预计,今后几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将持续以25%以上的速度发展。这在客观上对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提出了严峻的要求。

国内、外差距 从技术水平上看,我国目前已经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主要是仿制的美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技术已经相当落后。新一代基因工程药物,如人源化单抗、融合蛋白等还处在研究开发中,但至今还没有重量级产品上市。

从已经上市的基因工程产品的数量上来看,我国相当于美国的约1/4不到,而且还多为仿制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市场竞争力差的老产品,几乎没有真正自己创新的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生物工程产业的切肤之痛。

从人力资源角度看,美国目前产业化从业人员达15万人,但是我国目前还不足2万,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了缩短这个差距,我们必须紧跟国际研究开发的趋势,建立开发新一代基因工程产品的队伍和技术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高素质的研究开发人员,它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从招聘情况看,本行业人才需求旺盛,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从2003年1月-2004年3月连续15个月招聘岗位数的统计,以月招聘数量计,总体上呈逐月上升趋势。招聘岗位数量从2003年1月的5101个到2004年2月的10144个,15个月内增幅达1倍以上。在过去三年里,生物制药行业的招聘数量始终位于所有行业的第四到第六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物工程行业极好的成长性和对人才需求的急迫性。

在这种旺盛需求情况下,生物工程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01至2003年间,对15家招聘人数20人以上的基因工程企业的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高级技术职位长期虚位待补,几乎无法招聘到学历、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达到要求的人员。有的职位竟然空缺2年以上,最终企业只好放弃原定目标,改为高职低聘,自己培养。尤其缺乏的是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重组蛋白大规模纯化工艺研究、新型基因工程药物上游开发研究、具有生命科学背景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货可居。

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 如图1、图2、图3所示,从业人员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和地域分布情况是人力资源分析的基本参数。通过以下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基因工程制药行业从业人员年龄偏低,20-30岁工作经历很短的人员占据了大多数。这与该行业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积累的特点是不相符的。这与我国生物工程产业起步较晚、目前的企业规模都还比较小有关。

从学历分布看,本科比例较高,硕士占相当数量,大专及以下比例超过半数,博士及以上只占4%左右。这与该行业对研究开发人员的学历和科学素养要求比较高,对生产及辅助人员的数量大、学历要求比较低有关系。

人力资源地域分布 从地域分布可以看出,我国生物工程人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中心城市,特别是北京和上海等直辖市,中西部地区所占比例甚低。这与该行业对资金、信息、科研、原材料供应要求较高有密切关系,与其他高科技企业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见图4、图5。

留学回国人员及其贡献

通过对国内25家基因工程研发企业的调查,发现国内从事研究开发的骨干力量多有留学背景。特别是,基因工程制药企业的主要技术负责人都有多年的海外工作经历,其中20家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有在国外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我国基因工程企业早期发展时,主要是通过引进菌株和生产工艺。随着行业的逐步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他们往往是某企业的创始者或是主要的技术提供者,成为国内生物工程产业不可或缺的技术力量。这些留学归国人员在我国生物工程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留学归国人员对国内生物工程产业的主要贡献可归纳成以下几点: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在海外的高等研究机构(包括大学)或企业中工作的经历,使他们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当然载体。他们与海外技术界、产业界的广泛联系,使国外先进技术或产品可以及时输入到国内,缩短我国与国外的差距。他们掌握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弥补了国内高层技术人才的短缺。

极度缺乏知识产权人才

生物工程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产业,它需要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在发达国家,从事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多数具有非常好的自然科学背景,既有自然科学的博士学位,又具有律师资格。但是在国内,从事律师工作的人,多数缺乏自然科学的专业知识,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这一状况使我国生物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对国内60个律师行的调查表明,272名工作人员中,有生物工程相关学科背景的博士只有3人,硕士学位的也只有19人。大部分人员没有生物学背景。这与国外发达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掌握产业化关键技术的人才严重缺乏

我国的生物工程行业人才紧缺的现状与我国整个生物医药界的现状有关。目前30多万海外留学人才中,约有1/3分布在生物技术领域。而我国现有的生物技术开发人员对于科研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较差,不会用有效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研究开发的成果,而对于如何将生物科技成果转化为资本,让技术插上资本的“翅膀”的意识还属于刚刚起步,发展空间也很大;此外,由于我国药品、生物产品的开发的步骤和国际标准有一定的出入,不懂国际规则就很难在国际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种种原因造成目前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水平和研究环境都并不是处在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高度,这也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相关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创建生物技术企业需要双向兼通的生物技术创业型人才。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技术门槛、人才门槛高,投资周期长。生物科学技术是一个典型的实验性学科,大学本科毕业生只能算是刚刚入门,只有在研究生毕业5年甚至10年之后,才具有产品和技术的开发能力。因此通常情况下,在这个领域能够扮演创业者角色、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平均都在35岁至45岁之间,显然这将增加创业的周期和难度。

在人才紧缺的生物医药行业内,生物工程、遗传工程、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工程、化学制药和中药研发是人才尤为稀少的工作岗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上海需要的生物人才主要是指那些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3-5年科研开发工作经历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所需要的基础专业背景有生物学、遗传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及工艺、中药制药及工艺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需要多年的努力方可完成。

我国的大学教育仍主要为应试教育。由于受学科和学制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在目前体制下培养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更偏重于基础理论,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均存在着明显缺陷,培养出的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现代生物技术企业发展的需求。更何况在多数情况下,其中相当一些人又选择了出国深造和发展,这对于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缺少技术梯队的窘境更是“雪上加霜”。

企业开发、培养人才不够,重使用轻培养

目前我国生物工程产业尚未完成原始积累,在全社会现有人力资源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各企业都还没有能力自己有计划地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上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重使用、轻培养,不愿意在人才培养上花大力气。

综上所述,我国生物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成为制约我国生物工程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显然,在目前情况下,需要在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上“双管齐下”。在国家层面上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吸引海外生物技术学人才,尤其是在产业界具有工作经历的人才回国创业,成为产业的领导者、研发的主力军,这是各个新经济区域和各级科技、经济部门领导者的主要方法。与此同时,通过新的办学机制建立生物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造就大批一流产业技术和管理兼通的人才,已是我国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面临的紧迫任务。应该在国家层面上建立相应的机制,以便大面积、高效率、高质量地培养一批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物工程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

我国生物工程人力资源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尤其是兼具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目前归国留学人员在该领域的技术开发和管理层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我国应该加大力度培养中高层技术和管理人才,以适应生物技术急剧发展的需要。

参考资料:

篇(3)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需要,掌握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化科学原理、工艺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保健品、制药等领域从事生产、产品技术研究开发、质量检测和企业管理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适宜于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及教学部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制药、医疗设备、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制药/生物工程;

2 医疗设备/器械;

3 新能源;

4 医疗/护理/卫生;

5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销售经理、售后工程师、化验员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销售经理;

2 销售工程师;

3 售后工程师;

4 销售代表;

5 化验员。

拓展阅读:生物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该专业主要学习与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

篇(4)

生物工程专业是集多门学科和技术于一体的、实验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工程性学科。“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核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在生物领域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操作相关仪器设备,进行生产的活动的能力。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工科专业能否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能否培养出活用技术技能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是决定高校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积极推进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的重要环节[1]。围绕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高校转型时期提出的要求,我们对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探索,旨在捕捉和发现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探求欲,使学生获得更有效的专业技能训练,进一步提升进入企业从事生产实践的能力和产品研发的能力。

1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现状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实际技能性操作性强,是锻炼学生综合性运用专业相关知识,锻炼专业操作技能和生产控制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是在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开设,主要内容包括菌种活化培养、种子扩大培养、发酵条件优化、发酵过程监测与控制、发酵产品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鉴定检验。该环节通过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论证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操作、进行数据与结果分析,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所开实验局限在固定实验室,内容多为理论知识相关的验证性实验简单整合,不能与生物工程行业的实际生产过程有机结合,而且选题较为单一。一些旧的实验项目所涉及的技术方法或工艺流程或许早就被生产企业淘汰,但在课堂实验室里,却被当做是经典实验项目被实施很多年。因循守旧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学生对实验的选题缺乏主动性,依赖教师给出选题和具体方案,按部就班的执行实验步骤,不去探索应用新技术来拓展知识面和能力,这种情况不能充分体现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的价值。其次,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强调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并且兼具“理论”和“工艺技术”两方面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对基本理论较深入的理解,并且活学活用,还需要学生了解并掌握典型仪器的构造、操作特性以及分析处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师生缺乏充分的交流探讨过程,学生抓不住理论在真正工艺上的实现方式,造成遇到问题时有为难情绪,回避问题,其参与积极性大大降低。再者,实践教学考核评分体系不完善,考核评分项目较为单一,缺乏科学性,难以真实反映出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专业综合实验的层次不易推进,学生实用性的专业技能得不到锻炼。为了达到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针对目前专业综合型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中不合理的现状,适当做出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动脑筋,不再是机械地做实验,各方面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2优化实验项目,使之紧跟当前应用技术

生物工程行业是处于蓬勃发展中的新兴行业,不断有新技术的突破并快速渗透到生产企业中广泛利用,企业更加倾向于引进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益。为了保证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实际生产应用性不脱节,生物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也要紧跟当前热点应用技术,及时对实验项目进行更新和优化。选择实验项目时,不仅要强调“精”,而且要突出“新”。“精”在于认真选择一些理论含量高,并且能够深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引起学生浓厚探究兴趣的实验项目,减少重复性、验证性实验。“新”在于时刻跟踪企业技术前沿状态,把新理念、新技术、新的生产工艺引入实验教学中,加以提炼,设置能体现生物行业当前主流技术的实验项目。当实验遇到难点时,鼓励学生有针对性的扩充学习资源,查阅前沿资料,用新视点、新思路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实验项目进行优化,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开拓性的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3重视实验情景设定,与生产实践挂钩

真正的生物工程企业生产是一系列技术合理组合、紧密衔接而成的工艺流程。高校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是为生物行业的实际生产服务。为了锻炼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技能,在专业实验安排上,尽量将真实的生产情景融入到教学中。例如,我院建有省级工业微生物资源与发酵重点实验室,在特色工业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发酵条件优化、发酵工艺过程控制以及发酵产品分离纯化方面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将教师科研向地方企业转化的成果,更多的带入实验教学中。把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实验室条件具备的项目,引入专业综合实验中。设定生产情景,分派具体实验项目,用真实样品为对象,以企业生产流程为参照,把实验环节模拟成工厂车间,营造真实的生产和市场情景,让学生站在企业的角度来思考讨论实验方案,解决问题。与生产实践挂钩的实验情景设定,能够引导学生对相关生物类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工艺技术进行实践,熟悉重点生产菌种的培养特性和生产性能,学会发酵条件优化的实验方案设计,以及从企业角度来论证方案,完成指标[2]。重视实验情景设定,加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的认知,有利于学生专业实用技能以及企业适应能力的锻炼。

4利用创新实验工场,拓宽专业能力培养平台

课堂实验室与实际生产还存在较大距离,高校在转型时期,以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为目标的实践环节,需要拓宽实验实践锻炼的平台。专业综合实验承担的任务较大,是集专业培养、技能实训、创新锻炼等于一体的综合化实践教学体系。因此仅仅依赖课堂实验室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利用综合性的创新实验工场资源,模拟企业运行机制,在创新实验工场中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实验工场作为高校的学术交流、实践实训和产品研发的重要场所,与多家企业、工厂建立合作关系,更好的搭建学生与企业的接触途径[3]。教学中的一些成果能更快的与企业接轨,使教学更具实践性。把专业综合实验的项目放在创新实验工场中实施,帮助学生转变角色,从被动学习变主动探索,多接触生产实际,熟练生产设备的操作,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5采用多元化成绩评定方式,考学考察实训效果

在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环节主要评估的是学生面对实际生产问题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能力、操作技能等,鼓励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和特长[4]。单一的凭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和出勤率的打分有可能忽视对最重要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在以往的综合实验考评中,发现一些学生虽然能保证出勤率,但在实验过程中并未真正动手参与;还有一些实验报告存在抄袭现象,这些情况会影响到成绩评定的公平性,难以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需要对专业综合实验的考核体系进行调整,采用多元化的成绩评定方式,不仅对出勤率,实验报告打分,并且设立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操作技术、实验结果分析、创新拓展能力等多环节的评分考察模块,突出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表述能力。对于在实验中主动参与、态度认真负责、勇于创新的学生,给以肯定和鼓励,成绩从优。用新的实验成绩考评方法来激励学生认真参与到实训锻炼中,积极进取,并且勇于创新。

6结语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改革,优化实验项目设置,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与生产应用的联系,拓展学生实际专业能力的锻炼平台,使之更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及更能反映生物行业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在社会上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在方普通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时期,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建国,王常高,杜馨,等.省属高校生物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与问题探讨[J].高教学刊,2015,4:51-52.

[2]王陶,李文,陈宏伟.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5,42(3):591-597.

篇(5)

在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中为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结合本专业自身特征和优势,实现整体课程结构的完善,优化教学资源。针对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从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展开:

1.1构建生物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结合现代化市场发展形势来看,主要以多元化、综合发展为主要趋势,为适应此市场发展需求,要实践教育的多元化与综合化。以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来讲,要将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并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以适应现阶段社会人才需求。从生物工程专业自身课程特点来看,其涉及范围广泛,涵盖诸多学科概念。就目前高校学分制管理体系来看,要在其深度教学理念基础上实现宽度拓展,即实现专业的外延发展,从专业本身内涵出发,不断拓宽其教学范围。要结合本专业特色与优势,对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制定相对完善、符合人才发展需求的培养计划。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英语、计算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数学教育等。另外,除了必修课程设置意外还应设置选修课程,以辅助学生全方面学习,促进综合知识与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1.2构建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体构建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今后实践工作,因此应构建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开发创新能力等,这对学生走上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实践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试验课程与课外实习等,具体实践课程体系内容包括实验室试验、实践实习、毕业设计以及生产实习等。在实践体系构建中,要使学生明白实践的目的,准确把握每次实践以及实习机会,通过对实践内容的完成加强自身能力训练。在体系构建中要独立开设实验课,结合新时期的新技术开发,对生物工程专业技术进行创新研究,只有对内容的不断补充创新,才能提高实验技术能力,完善生物实验技术内容。要对先进现代化设备准确把握,并对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试验探究,通过实践训练以及课程内容的创新激发学生对生物技术探究的积极性,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促进综合技能的提升。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允许情况可开设课外实验室,学生可自主通过实验室进行综合试验练习,对综合试验更准确把握,进而挖掘学生内在创新能力。同时将学生的实践练习和试验操作等统一划入到最终的学生成绩考核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完善教学体系。

2改革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内容

就目前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内容缺乏一定创新性。在综合教学中教学内容对优化教学资源,整合学科知识以及实现人才培养都有着直接影响作用,因此,针对目前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实现改革创新十分必要。

2.1生物工程专业主要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现代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工艺学、生物制药学、生物技术产品分析、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

2.2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现阶段高校使用的生物工程专业教材主要侧重系统性与理论性,教材编写注重面面俱到,对知识点逐渐细化,如从原有的十七章增加到四十章。在内容不断增长的同时教学难度不断增加。由于内容过细,且个课程强调自身独立完整性,使教学内容出现教学重复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针对此类问题,实现教学内容改革至关重要,以提升整体教学效率。通过教研部门详细规划研究,对教学内容重新规划编排,在此过程中要明确一个原则,即要注重课程内容教学的实用性,在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合理处理课程之间的边界问题,实现学科之间知识整合,促进教学资源优化,避免出现教学内容以及资源重复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另外,在改革教学内容过程中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教学,尽量克服课程教学的重叠现象,实现内容优化应用,提高教学内容整体实效性。

篇(6)

中图分类号:Q8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79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及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国家对高等教育战略方针进行了修订。根据学校类别,将传统的“象牙塔”式高等教育细化为“研究型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 [1]。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主。

1 本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吉林省产业需求存在问题

生物工程专业是我国继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之后开始招生的生命科学专业,是21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1998年教育部布的全国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生化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等专业归为到生物工程专业。由于该专业具有典型“工程”性决定其专业特征为工科专业,所以学生培养模式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其它专业具有明显区别――该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产业化人才为主[2]。本科毕业从事非对口工作在吉林省地方院校及新建本科院校所开设生物工程专业中较为常见。根据学院多年就业跟踪调查显示,本校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考研生除外)仅有1/3从事本专业,且大多从事层次较低的技术工作;1/3毕业生从事医药销售等生命科学相关工作;1/3毕业生放弃本专业。企业普遍反映,入职毕业生实践能力滞后于理论能力,必须在“师傅”的带领下,经过实践学习才能独立胜任专业技术岗位,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随着国家政策与吉林省经济发展和转型,吉林省生物产业发展迅速,生物产业涵盖医药、化工、检验、食品、环保等领域。已拥有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修正药业、通化东宝等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企业。2016年1―6月,全省生物医药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4%[3]。

此外,吉林省在生物化工,特别是“玉米化工”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现已具有大成集团、吉林燃料乙醇、中粮能源生化、松原吉安生化等龙头企业,打造吉林玉米生物化工材料基地,基本建成中国玉米生物化工材料示范基地。预计到2020年,吉林省生物质经济形态基本确立,生物质经济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包括玉米深加工产业),使生物质产业成为吉林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的主导产业[4]。

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宗旨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根据吉林省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可预见未来吉林省将大量需要生物工程专业人才。但由于应用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存在专业建设调整滞后、专业与产业不对接等问题,暂时无法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所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配置、授课内容、校企合作、教师培训方面进行改革,以满足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的需求,促进吉林省生物产业发展。

2 根据市场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吉林省经济转型和生物产业的发展,吉林省急需大量应用型生物人才。因此生物工程系决定一改过去的“精英式”人才培养模式,转换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组织生物工程专业骨干教师深入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辉南长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大成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并同职业研发专家和行业技术专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生物制药”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增加“生物化工”部分。降低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教学实习学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时间及动手能力(表1)。此外增加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习时间,使学生在校内所学在企业进行检验。对于新增加的“生物化工”部分,系部教师根据企业一线情况增加发酵工程、生物制品工艺学等课程实践教学学时。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基础技术的操作要领。

3 根据企业需求,重新规划课程配置

根据多年企业用人情况反馈显示,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但不具备毕业入厂即工作的能力。同时用人单位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扎实,但对于行业新进展了解不多。因此,本专业重新规划课程配置。降低专业课理论学时,将其中“深、难”部分作为自学内容(对于考研同学,如需学习,教师可课下辅导);对于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制品工艺学等课程,增加前沿知识介绍(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可让学生课下准备,课上讨论);增设“生物制药”、“生物质能”等专题内容,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生物工程应用进展了解;此外,在增加实验教学基础上,进行实验课程整合,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多门课程的实践技能,还能使学生综合运用多课程实践技能。实验课的整合,更加贴近生产一线的应用。

4 提高应用能力,修改授课内容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0-0130-02

1 前言

生物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以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创造出具有超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再通过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对这类“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生产大量有用代谢产物或发挥它们独特生理功能的新兴技术,包括发酵工程、酶与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四大工程。生物工程理论和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在农业、食品、医药、化工、环境等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生物工程也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的生物工程实验方法外,还要具有整体实验的综合安排能力[1]。实验教学环节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验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目前,许多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大多是依附于各门理论课,而且实验内容相对分散,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规定内容完成实验,处在被动学习地位,抑制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生物工程专业实验的教学效果[2]。因此,笔者对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学生(2013级)的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2 开展生物工程综合性大实验

制定生物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实验开展情况,参考兄弟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验的开展项目内容,组织教师制定了详细的实验大纲,通过了教务处组织的实验项目论证,同时组织学科教师编写了《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材。制定教学大纲遵循的原则包括:减少重复性实验,体现专业实验的整体性、连贯性;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多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在课程安排上,生物工程实验开设在大三第二学期。在前5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过生物工程基础课和专业课,包括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工业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课程,所以在实验项目设置上,避免开设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重复的实验,注重综合性实验的连续性。最终确定的生物工程实验教学大纲包括10个小的实验单元:1)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2)DNA琼脂糖凝胶电泳;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4)DNA的限制性酶切及纯化;5)质粒载体与外源DN段的链接;6)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7)抗生素平板筛选重组转化子;8)原核表达载体的诱导表达和检测;9)大肠杆菌发酵培养及表达产物的纯化;10)纯化蛋白的细胞学活性检测。

开展综合性实验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要根据实验教材,按教师制定好的实验步骤,利用实验教师已经准备好的实验试剂和实验器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即可完成。这种机械式完成实验的方式,实验教学效果很差,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加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生物工程综合性大实验。如“丹参病程相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实验设计依托学科教师的科研课题“丹参病程相关蛋白基因SmPR10的克隆及功能研究”,通过对丹参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PR Protein)为研究对象,通过SmPR10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原核表达、纯化以及活性检测进行实验,深入了解生物工程表达异源蛋白的原理,掌握生物工程的实验操作,巩固和检验已学的理论知识,为毕业论文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该实验综合了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分离技术和生物反应器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通过病程相关蛋白的制备了解生物工程的相关基本操作,掌握DNA重组、载体构建、微生物菌种保存与培养、目标蛋白的分离提取等专业实验技能。在综合性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允许学生的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失败,但是一定要注重强调学生对自己实验过程中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3],找出实验问题所在,然后修订实验方案,进行下一步实验。综合性实验有利于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整体安排实验的能力,打破过去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改变在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由教师领着学生走的现象。

集中时间安排实验环节 因为生物实验周期长,同时生物工程综合性大实验对实验的连续性要求较高,将学校安排的每周4个实验学时改为4个学时为一个实验单元,每次完成综合性大实验的一个实验项目,而且集中在每天下午开设实验课,体现了综合性大实验的连贯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改革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以往的实验课成绩完全由形成性成绩构成,主要有考勤、提问、实验报告和最终测试3部分组成。实验报告在最终实验成绩中所占比重较大。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做实验,最后为了写出好的实验报告,就会出现编撰数据甚至抄袭其他学生实验报告的不良行为。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计划在以往实验课成绩评定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实验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除了考勤、提问外,还重点考核学生对实验资料的收集和对实验文献的查阅情况,以及实验数据的记录、团队合作能力、实验中的操作规范、独立思考能力等。同时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和科研小论文的书写,通过每次实验结束时的总结讨论和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参与到实验结果和实验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整个生物工程综合性大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写作科研小论文。

科研小论文的写作要求完全按照正规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正文之前部分包括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3~5个);正文部分包括前言、实验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4部分,要求层次分明;标题层次不得多于3层,采用1、1.1、1.1.1方式。前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实验意义。结果与分析是对实验过程中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进行科学的处理,客观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描述。讨论部分则是对整个实验的分析讨论,如果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分析;如果没有获得预期的实验结果,则要分析实验过程中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科研小论文最后要求列出参考文献(不得少于3篇)。

通过科研小论文的写作,锻炼学生写作科学论文的能力,为最终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引入先进工程设备 在以往生物工程实验室中,发酵实验都是在摇床上用不同规格的三角瓶来完成,与实际工厂生产过程相差较大。为了培养合格的应用型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购置了6台10 L小型全自动生物发酵罐、1台30 L种子罐和1台300 L的全自动生物发酵罐,可以开展从小试到中试的发酵实验,使得发酵工程实验中的啤酒发酵实验和红霉素发酵实验如同在缩小的工厂进行,整个发酵过程的参数一目了然,使学生了解生物发酵的全过程,掌握发酵接种技术以及发酵过程中温度和pH控制、氧气的供应、添加补料、发酵液的后处理等生产工艺,学习到现酵车间的先进生产技术。

在生物工程综合性大实验开展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如在质粒DNA提取过程中,采用试剂盒提取质粒DNA,这是国内外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主流方法(而不采用配制试剂、最后酚氯仿抽提的方法提取质粒DNA),同时给学生讲解质粒提取的原理。在PCR实验单元,采用进口的Takara所产的DNA Taq酶和dNTP试剂,让学生手动加入每样试剂,同时讲解每样试剂的作用,复习PCR的实验原理。

3 结语

通过开设生物工程综合性实验,不但巩固了学生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给予学生在一个综合性实验中整理安排实验的训练,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还需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改革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4]。

新的生物工程综合性实验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实验改革的顺利进行。生物工程综合性实验改革的探索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整个实验体系的设计中工科部分所占比例相对较弱,主要受限于学校、学院和学科的特点,这一部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参考文献

[1]肖连冬.生物工程综合性专业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9,36(8):311-317.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216-02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工程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项目,旨在通过该计划树立全面发展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曲阜师范大学生物工程专业2012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同年被确立为山东省“蓝黄经济区”理工结合实力型“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13年入选山东卓越工程师计划。本文在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按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对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建设进行探索。

一、探索生物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生物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动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生物类本科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美国哈佛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等著名高校纷纷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学习国内外著名高校经验十分重要,但不能简单照搬他们的经验,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尤其作为地方高校,必须分析自身实际情况,按照教育自身规律办学,探索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2]。曲阜师范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建设立足服务山东省“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和“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绿色经济社会建设,汲取孔孟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坚持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建设基本思路是突出生物工程的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遵循理论与实践交融,扩大学科专业视野,紧跟技术最前沿的方针,追求特色发展。建设设想是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曲阜师范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已成为山东省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为山东省“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和“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绿色经济社会提供高质量专业人才。

二、生物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目标

根据山东省社会经济需求和地域资源,结合合作企业经营特色,拓展理论、科研前沿课程设计,加强实践内容、实践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建设“专业+实践特长”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工程应用和设计人才;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培养具有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技术咨询指导的高技术专业人才。

三、生物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改革与探索的主要内容

1.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高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与鲁抗医药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搭建医药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食品工业技术、生物工程卓越等4个教学合作平台。专业课程根据平台设置四个专业课程组,分别面向四个专业方向,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

2.校企联合制订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实践教学理念,通过联合办学、开放办学及能力与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新模式,体现“工科背景、理科特色、基础宽、专项强”的培养特色,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突现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素质观”,体现产学互动、学研互动的“合作学习观”[3]。

3.卓越工程师校内学习培养方案。以生物学科“大类招生”为契机,以“厚基础”、“强实践”、“有特色”为目标,对课程进行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整合理论课程,减少总体理论授课时数,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25%。增加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开发性实验、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的生物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夯实学生的实验技能技术基础,最终通过实例研究,全面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学生通过中心的实习实训,全方位的参与“实验路线制定,工程设计策略实施、调试及运行方案确立”,全面提高工程能力。吸收三、四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开展发酵工艺控制优化等项目,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拓展专业视野,培养增强系统解决区域环境问题能力的人才。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我校开展大学生岗位对接“菌种师”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中心的实习实训,通过实验课题学习,将实验与实习环节相贯通,实施“实验教学拓展”工程,通过实施学生独立“查阅资料、提出研究方案与讨论、方案实施、研究总结”四个环节,提高其实验技能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卓越工程师企业学习培养方案。在企业学习阶段采取校企联合双导师指导的方式,根据由浅入深、层次化和多元化的企业学习阶段培养要求,建设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训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3种实践教育模式。将理论教学引入生物制药车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具体要求:(1)理论教学。探索企业学习新模式,除原来放在现场实施的实践课程外,计划拿出1~2门课程作为试点,放到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聘请现场教师授课,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加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2)专业实习实训。学生在学完相应专业课后,马上进入制药企业相应车间进行工段实践,从原辅材料的质量控制、制药生产设备,制药生产工艺、药品质量控制,再到制药设备故障诊断、安全生产管理等,全部在生产企业实现实景再造。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参加实践,实践基地为每5个学生配备现场导师1名,导师全程带领学生参加劳动,并随时指导。(3)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把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就业环节结合起来,采取“定岗学习”形式,学生在学校导师和现场导师“双导师”指导下在现场完成几方面任务:一是在技术部门担任助理;二是参与现场有关设计任务、规范规章的制定以及技术改造及科研项目等;三是跟班劳动;最后完成毕业设计、专题论文、研究报告等。结合自身爱好进行至少一项技能的培训;联系生产实际,学习专业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知识,掌握做实际调查研究的方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走向工作岗位后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四、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改革教师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人才引进,在职提高、外聘兼职”人才策略,建立一支素质高、校企联合的复合型的教学团队。

(一)完善教师聘任与培训体系

1.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实行专任教师下企业培养,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聘任;着重培养出4~5名具有生物工程专业背景或相关专业的,有职业岗位经历、资格和能力的,有一定理论素养、承担专业实验、实践课程的“双师型”教师。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在职专任教师负责,实习、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双师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2.开展“青年学术骨干”教师的培养。实施“优秀青年博士支持计划”,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会。未来3年内,拟培养1个省级教学团队、1名省级教学名师,3~5名年龄在45岁以下、有明显学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引进1~2名在全国有较大影响、2~3名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2~3名30岁左右的博士充实教学队伍。

(二)完善教师的考核体系

不定期接受生物工程专业工程师培养指导委员会的听课抽查,教案要进行备案和评价,试卷在考试之前也须经过指导委员会的认可;实践环节的考核由指导教师进行书面总结,由指导委员会、企业导师和实践学生三方依据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指导效果进行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类,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取消指导实践的资格。

(三)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提升教师研发能力

设立工程实践教育教改研究项目,鼓励教师通过参与并主持国家、省、学校和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项目,专题研究以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和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内容包括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及培养方案的制定、校外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和效果的实施与评价[4]。以“南四湖湿地生态与环境保护”省级强化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平台,在做好对外服务和培训的同时增加收益,并将收益向实验室建设倾斜;利用生物工程专业教师团队的研发力量不断开发有转让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技术转让和对外合作获得发展资金。

参考文献:

[1]任国领,张虹,张丽霞,,冯伟,徐长君.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83-4685.

[2]林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23-38.

[3]潘艳平,包秋燕,江吉彬.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1,14(6):213-215.

篇(9)

二、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围绕着培养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加强课程及教材建设,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特色项目的培育,重视中药发酵工程、中药酶工程、中医药基因工程等中医药生物工程技能的培养,这也成为了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

1实施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注重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的培养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水平。生物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注重其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广泛学习调研国内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教指委制定的专业规范要求,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和调整。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设了工程类基础课程,并增设了实训环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具备生物工程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的培养,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除了开设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通用课程以及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以外,还充分利用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中医药学这一优势学科,开设了中医学概论、中药药剂学、中药复方药动学等课程。同时,在专业实验课中也融入了中医药相关的内容,而学生开放实验项目、本科毕业论文中与中医药相关的比例均高达50%左右。

2选用优秀教材,编写特色教材,融合鲜明的中医药特色

教材建设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必备的基础环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必然反映到教材上。制订教材建设规划,完善教材选用机制,以此保证教材选用的先进性及中医药特色。针对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编写并出版了符合专业方向需要的中医药生物工程教材《生物与制药工程实验》,该教材既注重基础知识,又着眼于实用性及学科发展性,并结合了中医药特色的实验内容。这些实验内容在生物工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中医药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点和特点,实践教学不但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生物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强化工程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我校生物工程专业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在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课程整合与优化、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满足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

①在实验教学体系方面,实行多层次改革,对课程实验教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毕业设计实验、开放实验项目、企业实训教学、实验设计竞赛等多个环节进行优化,建立更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②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增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认知性实验项目,促进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内容转化,并根据学科发展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引入特色实验项目。

③在课程整合与优化方面,对实验教学内容相关相承的课程,打破课程壁垒,进行课程整合,开设专业模块大实验,如将“基因工程”“、生化制药学”的实验课整合为“基因工程实验”,将“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学”“、发酵设备”的实验课整合为“发酵工程实验”。“基因工程实验”将基因工程常用的实验技术串联起来,涉及基因克隆、菌种构建、工程菌的发酵、蛋白分离纯化、产品电泳与检测等环节,让学生在整个产品生产流程中了解各项技术,既有“点”、又有“面”,改变了过去实验课时少、实验内容孤立、交叉重复等现象。

④在完善管理机制方面,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信息、师生交流、资源共享、实验管理等功能。

篇(10)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22********(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2年 ]

公 司:XX医药有限公司

行 业:制药/生物工程

职 位:车间副主任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制药工程

学 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自我评价

具备诚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做事干练、果断的风格,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对食品和药品相关法规,生产计划,成本控制,团队建设,绩效管理,工厂设备管理,质量体系建设有深刻理解.爱岗敬业,认真务实。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制药/生物工程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车间副主任

工作经验

2012/9—至今:XX医药有限公司[ 2年]

所属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输液车间 车间副主任

1、对人员进行考核,对生产过程中员工对GMP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2、协助车间主任管理日常生产,对设备出现故障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加强车间质量管理和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对出现偏差情况进行原因调查及报告;

4、对生产部汇报每日车间生产进度和每月生产情况进行汇报;

5、负责每月生产部下发的课题进行研究及时报告;

6、对员工进行有关生产方面和GMP相关知识进行培训;

7、对生产部下达的中试和小试进行生产和结果跟踪检查;

8、主持召开每周车间班组长质量分析会;

9、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生产部级车间布置的工作;

10、负责生产部生产计划落实,物料准备,新产品相关准备;

11、负责产品的工序质量控制工作。

2011/8—2012 /8:XX生物制药[ 1年]

所属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输液车间 质检员

1、中间品检测,复核中间产品含量,负责对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2、对各个生产环节监控及检测, 开展质量活动,监督检查各生产质量控制点,以及生产后清场后环境卫生检查;

3、对生产记录填写收集整理,对批生产记录进行审核;

4、对生产人员进行考核,记录相关违纪情况和违反GMP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罚;

5、对车间仪器设备和仪表收进行定期检查校验;

6、协助制剂主任管理日常生产,加强车间质量管理,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

7、对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对出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报告和处理;

8、汇报当月车间生产情况,直接对车间主任负责;

9、负责消毒剂的配制发放;

10、负责主持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分析活动,总结经验教训,落实整改措施;

11、负责开展质量活动,监督检查各生产质量控制点。

教育经历

2007/9 --2011 /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制药工程 本科

证书

2009/6 大学英语六级

上一篇: 房地产的开发策略 下一篇: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