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梳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3 14:58: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化学知识梳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化学知识梳理

篇(1)

一、知识衔接点梳理

二、一些知识衔接的教学思考

1.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一个重头戏,初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通常只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具体物质,将其安排在有关主题中进行学习,学习的要求并不高。

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初中“空气、水、碳及其化合物、金属”这些主题时,教师可以在原来机械记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导读等方式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初中“复分解反应”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属于初中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但其可用于准确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并且,高中要求“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该内容的学习要求为:生成低沸点易挥发的物质(含气体)、弱电解质(如水、弱酸等)、难溶性物质(沉淀)。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作为拓展内容,不过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初中学生没有学习过弱电解质等概念,进行部分拓展即可: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水,以便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学习。

3.“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由于较为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在初中和高中都属于学习的难点。初中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仅仅要求“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反应、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剂”,高中则要求“根据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如果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只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学生在今后的高中化学学习中形成化学的思维方法十分不利,学生要从原来的“得氧、失氧”到高中的“化合价升降、得失电子”,再到紧跟着的“电子转移”,跨度无疑是相当大的,而且在认知方面也有冲突,学生更多的会感到无所适从。

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较为简单的、也是较为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CuO+H2Cu+H2O”,让学生先从得失氧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过渡到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学习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在教学中,初中教师还可让“双线桥法”部分先出现在初中教学中(忽略得到及失去的电子数),例如,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CuO+H2Cu+H2O”反应时,自然地进行标注:

这样,既有利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又为学生做好了相关的知识准备,为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在物质结构的学习中,现行初中基础型课程对“原子结构”没有做任何学习要求,仅要求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构成原子”,但同时学生要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现在初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涉及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电子数等,因此当学生在初中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时,无法从理性角度进行理解型记忆,而只能用“唱山歌”式的方法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高中则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包括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写、化学键的种类、元素周期律等知识,而此时学生还要从原子核学起,跳跃性颇大,一时很难适应。所以,在初中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包括增加一些典型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意义地记忆元素化合价,又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有一个良好的铺垫。避免了对学生造成认知的障碍,导致新概念的学习面临着前概念缺失的严峻挑战。

5.在初中学生学习酸碱盐时,现有的对酸碱盐的定义实际上在科学性方面有很大的谬误,如果要学生透彻理解酸碱的通性及盐的化学性质、很好地辨别酸和酸性物质以及碱和碱性物质等,“离子”的教学无论如何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教师如果要强调酸的通性是由“H+”决定而碱的通性是由“OH-”决定的,学生就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离子”。因此,适当学习一些简单离子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6.初中教材中虽然也曾出现过强电解质的电离,但现在的二期课改内容已将此完全舍弃,而电离是高中电解质溶液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到高中该部分的学习。若高中的学习没有初中一些简单的“电离”知识作铺垫,学生到了高中学习“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离子反应”“盐类水解”时就会感到难度增加太快、坡度太大。因此,初中的教学中可“知道”为学习要求对“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的电离知识进行初步学习,为高中的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做好准备。

篇(2)

1.以“合作教学”为根本,促使学生知识运用多角度全面化发展

“合作教学”倡导师生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学生之间形成合作意识,最终对课堂教学氛围形成良性发展循环,有助于学生思维方式和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碰撞更新。“合作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师提供充分的指导作用,使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不断提高,使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网络化发展格局,教师教学思想形成学科内外“边缘交叉”发展,注重各种变式突出实效。这对于高中数学课堂网络化教学思想的有效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突出课堂知识点教学实际运用价值,对学生以及教师思维转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完善“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问题发现及自主解决能力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问题思考以及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运用过程进行自主探究,将其思维方式进行有效拓展。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集思广益,学生思维充分表达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效果。在此之中,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是促使学生知识点相互连接的关键,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保持高度的“兴奋性”。“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以自主探究发现为动力,将学生自主学习与运用能力进行不断提高,从而使学生问题的思考方式发生质的转变。

3.深入“体验式”教学研究,激发学生思维多角度发展

“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参与过程能够给予充分支持,以学生体验过程为根本,对学生问题思考角度以及思考深度进行全面提升。依托学生参与感受过程对学生内心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并产生良好的效果,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角度全方位的发展。这会对数学教学网络化数学思想形成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同时也是当代高中数学教学理念实现不断创新的重要体现。

二、优化高中数学教学体系构建过程,提高知识点相互融合过程

1.合理构建课堂管理机制,促使高中数学教学网络化思想形成

课程管理机制的有效构建,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网络化形象形成的关键,促使课堂教学内容之间形成有效联系。课堂管理机制的有效建立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从而使课堂教学针对性不断加强,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对课堂监督机制进行有效实施,对于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反馈。

2.科学研究数学课堂设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合理性”

课堂科学设置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部条件。数学知识网络化教学思想的核心在于对学生知识点的相互运用能力的不断培养,进而使课堂教学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从而带动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数学课堂科学设置是对学生思维进行有效转换的重要手段,激发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的潜在意

识,形成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思想的有效转变,促使课堂教学发展具备较强的“合理性”。

篇(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091-02

几何画板软件是由美国Key Curriculum Press公司制作并出版的一款优秀的数学教学及学习软件。它的全名是“几何画板——21世纪的动态几何”。

自从1996年传入中国以来,几何画板深受广大数学教师的欢迎与喜爱。应用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问题。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几何画板没有在职业院校得到普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今多媒体技术非常普及,在职业院校的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电脑及投影设备,使得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有了用武之地。

几何画板是一款集绘制几何图形、编辑图形的动画轨迹于一身的软件,其使用之方便、功能之强大超出使用者的想象。很多人因为它占用电脑空间很小,就称其为小软件,甚至轻视了它的功能。当真正了解几何画板之后,一定会为其强大的功能而惊叹的。

笔者是在2000年开始学习、研究几何画板及其使用技巧的,经过10多年的学习与使用,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在教学中使用过的几何画板课件“正弦型函数”。

正弦型函数是职业院校5年制数学教学的必修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是要讲解清楚正弦型函数与正弦函数图象的关系,以及其中的参数A、ω、φ的作用。过去讲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多张绘制好的正弦型函数与正弦函数比较的图象,在课上展示给学生看。这样教学虽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但是不足之处是展示这些图象时很麻烦、不便修改,而且无法看到由正弦函数变化到正弦型函数的过程。如今,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首先,讲解正弦型函数中A的作用。如图1所示,图1(1)显示的是正弦型函数在A=1,ω=1,φ=0时的情形,此时的正弦型函数的图象与正弦函数的图象是重合的。

然后,用鼠标单击按钮A=1至A=0.3,可以实现A取值1、2、4、0.5、0.3时正弦型函数的图象;也可以用鼠标拖动图中的A点自由地选择A的取值。这样就把正弦型函数图象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动态地表现出来。通过图1的演示,学生已经可以归纳出正弦型函数中A的作用了。

其次,讲解ω在函数中起的作用。如图2所示,图中虚线为正弦函数,实线为正弦型函数。在研究ω的作用时,先令A=1,ω=1,φ=0。在保持A=1,φ=0不变的情况下,通过ω取不同的数值,如ω=0.5,ω=1,ω=2,ω=3,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周期,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正弦型函数在ω增大时,函数周期变小了;反之,ω减小时,函数的周期变大了。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又可以得出正弦型函数的周期与正弦函数的周期2π的关系。此时给予学生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正弦型函数的图象随着ω增大或减小,是横向的压缩或拉长的变化过程。这个演示过程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难点就被轻松地跨越。

最后,讲解φ在函数中起的作用。在研究φ的作用时,还是先令A=1,ω=1,φ=0。此时正弦型函数与正弦函数图象是重合的。在保持A=1不变的情况下,先演示ω=1时,正弦型函数随着φ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再演示ω=2的情况。如图3所示,图中虚线为正弦函数,实线为正弦型函数。

教师演示时,可以拖动图象中的φ点,使φ的数值由正变负,再由负变正。学生很快就发现“φ由0开始增大时,图象向左边移动;φ由0开始减小时,函数图象向右边移动”的规律。如果只观看图3(1),得出的结论是函数图象左右移动的距离就是|φ|;而观察了图3(2)后,学生才会发现,函数图象向左右移动,不但与φ有关,而且移动的距离还与ω的大小有关。教师可以再演示一下ω=3的情形,然后学生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了。

实践中我利用这个课件上课,学生很快就理解并掌握了正弦形函数,并且对其中的参数A、ω、φ的作用印象深刻。因为这些规律都是他们自己“发现”的。

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跟多高职数学中的问题。如函数、解析几何、三角、向量、微积分中的很多问题。我也制作了很多课件,希望能与大家交流。

篇(4)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越来越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往往会碰到一些题目,仅用生物学知识是无法解决的,必须用其他学科知识才能解决。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跨学科迁移教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一些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把这些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运用在生物学科中,这样能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生物学科能力和成绩。

一、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高中生物学疑难问题

例1.番茄是二倍体植株,有一种番茄,其第6号染色体有三条(如下图1所示),称为三体番茄。现有一番茄植株,其6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是Ddd,则该个体形成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

A.D∶dd=1∶2 B.D∶dd∶Dd∶d=1∶1∶2∶2

C.D∶dd∶Dd∶d=1∶1∶1∶1 D.D∶dd∶Dd∶d=1∶1∶2∶1

解析:减数分裂时,3条6号染色体中任意2条随机配对,另1条不能配对,然后配对的2条染色体正常分离,不能配对的另l条随机地移向细胞任意一极,配子中得到6号染色体中的1条或2条,也就是得到3个基因中的1个或2个,所以配子的基因型是D、dd、Dd、d。配子比例的推断可采用数学的排列组合方法,得到D的取法只有一种,得到dd取法也只有一种,得到Dd或dd的取法有两种,所以配子中得到D、dd、Dd、d的概率是1∶1∶2∶2.

答案:B

此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学生能很快地推导出配子的基因型,但推导不出配子的比例,而如果用数学的排列组合知识来解决则能很快地得出正确的比例。

巩固练习: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某马铃薯基因型AAaa,该马铃薯减数分裂可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 )

A.AA∶aa=1∶1 B.AA∶aa∶Aa=1∶1∶2

C.AA∶aa∶Aa=1∶1∶4 D.AA∶aa∶Aa=1∶1∶1

答案:C

二、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高中生物学疑难问题

例2.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神经元内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导,如图2所示,将连接灵敏电流表的导线两端置于某神经纤维的外表面或内部,能正确显示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电位的是( )

解析:电流表的“0”刻度在电流表的中央时,电流正极进指针偏向正极,电流负极进指针偏向负极。也就是说,电流从哪极流入,就往哪个方向偏。此题已经绘出了电流表正负极的连接方式是正极连接膜内,负极连接膜外,兴奋部位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电流从正极流入表内,故指针向右偏。

答案:D

此题主要考查动作电位,以及电流方向和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测量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必须要用电流表,而电流表是物理中一个常用的仪器,如果掌握了电流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必定能顺利地解答这类题。

巩固练习: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

答案:AC

警示:此题图中并没有表示出电流表正负极的连接方式,接线柱情况正好相反,正极接负接线柱,负极接正接线柱,所以电流的流向和偏向相同。上述两道题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正负极连接方式不同,因而并不矛盾。

三、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高中生物学疑难问题

例3.下列哪些是还原糖( )

A.蔗糖 B.淀粉 C.果糖 D.葡萄糖

解析: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的糖都具有原性。葡萄糖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乳糖和麦芽糖分子中含有游离的醛基,故它们都是还原糖。果糖是酮糖,无醛基,但属于还原性糖,实验证明果糖和银氨溶液及新制氢氧化铜浊液的反应现象与葡萄糖完全一致。在碱性条件下果糖分子发生了异构化反应,得到D-葡萄糖、烯醇中间体和D-甘露糖,其中含有醛基的是D-葡萄糖、D-甘露糖,所以果糖和银氨溶液及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发生银镜反应和生成氧化亚铜沉淀的是D-葡萄糖、D-甘露糖,而不是果糖。所以果糖本身没有还原性,而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异构化,生成的产物具有还原性。

答案:CD

关于果糖的还原性问题,每年都有学生来跟我说,“化学老师说果糖没有还原性,可生物老师说果糖有还原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还原糖,然后结合果糖的银镜反应实验及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生物老师和化学老师说的都没错。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对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数理化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与时俱进,多吸收其他学科

知识。

篇(5)

从本世纪开始,作为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科学突飞猛进向前发展,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老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生物信息学、组织和基因工程等新专业不断涌现,并且出现了很多跨学科、跨专业的科学。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也得到迅猛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在短短数年里迅速迈进教育大众化阶段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职教育在提高人才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的实用型人才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为了使现代的高职生能适应未来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培养学生终身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新知识时期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目前高职高等生物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组对本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通过听课、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教学的现状调查发现:

1、“应试教育”影响深远,教师认识不足,学生学习缺乏动力。2010级学生入学之初,我们在全院生物专业学生中曾作过一个问卷调查,竟有29.3%的学生不知道应用生物类专业有什么用,不仅如此,部分教师思想上也不够重视,只是空洞地向学生强调当今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和高速发展,而不能多方位、全面地向学生阐释学习生物技术的价值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且,随着专业课的陆续开设,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生物枯燥无味,没有多少用处,学习中缺乏动力,只求及格。

2、教材版本众多,普遍质量不高。现在高职院校所用的《生化分离技术》教材大多以原有大学专科教材为基础进行一些删减,仍保留原有的学科理论体系,未能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加之版本多,质量参差不齐,大多仍在试用阶段,很难选到一本理想的教材

3、生源质量下降,“教”与“学”矛盾突出。普通高校的扩招以及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其生源总体素质下降且生物专业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更新迟缓,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生物前沿技术了解不够,仍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陈旧知识,教学要求定位不准。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灵活性,一味地埋怨学生素质差、基础差,而很少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二、“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法在《生化分离技术》 课程中的应用

我校于2010年在《生化分离技术》课程中推出的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模式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它基于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全面调动教学活动中的各类信息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全部感知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其主要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是情景式教学法的全面升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全面构建了现代生物企业真实的运营场景与办公场景,并配备了与产业接轨的先进设施设备,使学生在学习生化分离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锻炼了实践技能。同样,在学生管理制度中,学院吸取了现代生物企业管理制度的精髓,实现了类似企业化的相关管理模式。因此,在高职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不仅仅收获了生物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更培养了良好职业化习惯。

2、在“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中国经历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生物技术类专业相关产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也正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内容的设计正是以最新的生物行业人才需求分析为基础,设立了较为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发展规划。生化分离技术课程内容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生物产业一线的专业管理和技术操作者,并围绕此目标设定了课程的教学培养模块,包括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管理知识及职业素养等模块,每学年则是以此为主线进行设计,契合了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

3、“实战项目驱动教学”是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的又一鲜明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根据具体专业培养的具体要求,引入来自于企业的实际项目,核心理论知识的传授将围绕着具体项目展开并深入讨论,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巩固和加深了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实践项目的考核也逐步应用在阶段性考核与期末考试中,这无疑成为检验教学成果与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方式之一,也使学生未出校门就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4、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应用了我院总体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关注知识培养的同时,更重视职业教育素质与习惯的培养。当前用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层面,而是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提高与抗压、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模式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参考文献:

篇(6)

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探究

1.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心理的衔接。

进入高中的学生,是通过中考筛选出来的优秀学生,他们有着优等生的优越感和对高中的迷茫感。在初高中的衔接教学中,我们要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感觉初高中的异同,既要让学生有接受挑战、战胜困难的准备,又要有在新的学习阶段争创佳绩的信心。精心设计一些挫折,使学生在知识点和思维上的弱点暴露,让他们了解高中化学并不是像初中化学那么容易,找到努力方向,并且付之行动,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要加强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对高中化学充满希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2.梳理知识要点,实现知识内容的衔接。

在化学衔接教学中,知识点的梳理是我们高中化学老师必须要做的一个重要事情。哪些知识是初中化学有的,哪些知识是高中化学需要延伸和深化的,哪些是初中化学没有涉及的,是全新的概念,不能让学生产生陌生和恐惧的想法,高中化学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系统,处理教材和准备教学内容做到胸有成竹。例如,对于电解质这块内容,初中化学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我们高中化学就要在此基础上深化扩展,为离子反应的书写埋下伏笔。还比如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初中化学浅尝辄止,就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简单做介绍,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它不断的深化。从化学价的变化和电子的得失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从电子的转移到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配平,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书写到原电池、电解池的学习与应用,应该说氧化还原反应是在与初中教学的衔接中不断升华。通过与旧知识的衔接,学生也能顺利走上学习轨道,在深化中不断获取新内容,逐渐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而对于一些初中化学没有涉及的知识,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做到“开门红”,不能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恐惧和拒收的感觉。通过笔者调查,大多数对高中化学产生恐惧和失去学习信心的原因是关于“物质的量”的学习。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是贯彻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但这是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实验的引入,也没有具体物质的反应。学生对这个概念完全陌生,这需要化学老师精心设计教学,在学生以前学习的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世界慢慢引导他们接受这个新概念,做好缓冲教学,从而让学生转入并接受高中化学的学习。

3.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实现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侧重知识点记忆,高中化学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这要求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艺术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做好衔接,有利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桥梁。加强实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打开思维空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除了教师演示实验,更注重学生个人实验。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理解能力,也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因此,自学指导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类比推理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的逐步加入,更有利建立“让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方法的衔接。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化学教师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初中阶段,有一定的依赖性。高中化学老师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特点,指导他们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多归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着很大的知识网络系统,所以指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到各知识点的联系性和规律性。比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找出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学习起来轻车熟路。还比如有机化学的学习,其中氯代烃、醇、醛、酸、酯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建立知识网络图,复杂的有机题目迎刃而解。只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就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能应用自如。

5.建立师生良好关系,实现师生情感的衔接。

高一新生进入高中,对一切很陌生和迷茫,我们高中化学老师要多和学生接触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赢得学生的信赖,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情感的衔接。良好的师生关系,会除去师生之间由于陌生而带来的不适应感,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与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7)

一、化学教学中分类观的概述

1、分类观的概念

分类观是指在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过程中,遵照物质变化的规律对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系统、规律性的思维导向。对分类观的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认识某种物质过程中可以自觉对物质进行分类,而且还可以通过联想其他物质间的联系,同时运用化学这门科学的思维形式来对物质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进而促进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变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分类观的特点

(1)概括性特点

依照物质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分类,并且根据物质的变化来对物质之间的联系和共性进行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研究新物质,而且还促进了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新认识。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分类观,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自主的体系建构,而且还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整合,从而培养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和化学知识的科学素质的培育。

(2)相对性特点

化学物质本身的规律和变化不仅有差别,也有一定的联系。这种差别可以帮我我们对化学物质的变化进行很好的分类,存有的联系又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变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化学物质的分类是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特点的,只有认识化学物质本身的相对性特点以后才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过程中做到多思维、多角度学习。

(3)多维度特点

多维度在化学世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特点,只有认识化学物质的变化分类的多维度特点,并且熟练掌握这种分类方法,才能够在对化学物质的关联和属性上做到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发现某类化学物质的本质,也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的思维更加开阔。

二、学生分类观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意义

1、有助于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充分落实

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高化学新课标(实验)对我国的高中化学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这也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进行的最新课程改革,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大不相同。普高化学新课标(实验)对中学阶段学生提出要能够依据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自主分类、可以使用更多的方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等规定,这给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2、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分类观的培养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对物质特点和本质的把握,还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水平的提升。

分类观是高中化学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对于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认识、掌握物质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只有掌握物质的本质才能够很好地理解化学这门课程的内在含义;同时分类观也是化学这门科学的一种研究手段,化学分类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形成科学性的学习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化学分类观对高中学生更加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有助于学科教师教学思维和方法的更新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的思维和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分类观给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角度,这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也是对高中化学教学分类观的有力培养,进而对化学这门学科教学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求化学教师自身要有清晰的化学分类观,对于分类观有着深入的认识,并且可以利用分类观进行化学教学实践;其次要求学科教师对教学理念能够及时的转变,对分类观的培养策略有着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分类观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科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化学分类观的价值

1、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在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当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是普遍存在的。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与学习对于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知各种化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化学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对学生运用分类观来分析物质的规律、特性和本质以及相互间的联系的正确引导,和通过对物质间联系的思考来更加充分和深入的认识物质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使用分类观的重要目的。

篇(8)

二、初高中化学知识点梳理比较

初中三年级所学的化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例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实验仪器的名称等.初中化学一般比较重视定性分析,教师经常让学生将实验现象或者结论记住.而高中化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对化学实验进行定量分析,不再是之前初中化学中那种浅显的记忆,而是通过公式进行计算,由初中所积累的基础知识,在高中化学中得到不断的延伸、扩展.例如:对于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初中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将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记住,并记住实验的现象.而高中教师就会让学生在记住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反应的基础上,理解这个反应的意义,并会应用差量法进行定量计算.初中阶段的知识相对较少,学生只要通过死记硬背也能够应付升学考试,而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非常重要,不能仅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化学,这种方法不再适用于高中化学的学习.例如:对金属锂、钠等元素的学习,在初中阶段主要是学习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如何存放.而高中阶段在记忆其物理性质的同时,要求会证明,在记忆化学性质的同时,要求会分析,并且要会从保存方法推断元素的性质.总之,初高中化学对知识点的要求不同,教师应准确掌握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知识衔接,注重知识的比较,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三、教学建议

1.利用旧知识,衔接教材内容

高中化学教师应熟悉初中化学所学的化学概念以及一些主要的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对初中知识的回顾,让学生对旧有的知识能够有新的认识.找到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然后加以引导,注意减少教学的难度,让学生以理解为主.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由历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可知这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加难点.为了减少学生学习该知识点的难度,教师可先从初中所学的化合物知识以及涉及到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入手,找到知识的延伸点.在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中都是以得氧、失氧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在高中化学中,虽然没有得氧、失氧,但是只要存在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这样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就很容易判断了.因此,熟悉初中化学中哪些知识点已经有所涉及,对初中化学知识所涉及的深度作一定的了解,以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更好的把握.只有对初中化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快速找到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知识衔接点,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化学.

2.利用旧知识,挖掘更新知识

在初中所学的化学往往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有些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总是假设在理想的条件下存在,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理想的条件.因此有些知识在初中化学中是成立的,可能到了高中就不成立了.对这种知识的学习往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纠结于前后学习的矛盾,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误区,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化学知识的讲解.努力指导学生在注重新旧知识联系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探索新的知识,从旧知识中延伸扩展出新知识.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告诉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初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分着学的呢?当时学的时候怎么没有说不能单独存在呢?这时教师应先带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进行回顾,然后让学生在具体的例子分析中明白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因此叫做氧化还原反应.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初高中化学知识的不同,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形成新的知识框架,更好的学习高中化学知识.

3.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

教师在教授化学时应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调整,将抽象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再对高中化学的学习产生排斥的心理.例如:在学习蒸馏装置内放置沸石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暴沸,教师可以让学生吸取家庭煮牛奶豆浆的经验,增加对化学的感性理解.在学习有关原电池的知识时,由于初中阶段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知识学习,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化抽象为形象,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将原电池比喻成公交车,电子比喻成乘客,这样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就变成了乘客上下公交车的常见现象,加深了学生对原电池相关知识的理解.

篇(9)

化学是高中的必修课程,也是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的一门科学。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换的桥梁,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沟通情感的好方法。所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老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现如今高中化学课堂面临的问题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死板僵化。

现如今,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这样的教学太过于死板,并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老师只简单地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并且遇到对于课本知识不理解的地方,老师仍然是一带而过,比如:Fe的一些反应涉及化学物品过量与不过量的问题,Fe与过量的稀硝酸和过量的Fe与稀硝酸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产物一样,但是产物量不一样,也就需要老师讲明白,而不是只让学生单纯记忆并不加以理解,这样的化学课堂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高中化学课堂不能将课本知识化繁就简,不够生动,这样下去的后果是会造成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成绩越来越差。

2.高中化学课堂不注重实践。

高中化学是一门需要将知识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但现在很多高中老师并不注重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变差,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化学实验是老师进行化学课堂知识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有一些知识的传授需要结合实验现象进行教学,比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发生什么现象?铁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怎样一连串的化学反应,颜色变化?这些都是学生需要通过亲手操作看到实验现象之后巩固的一些重要化学知识点。但是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却只注重知识点的教学,不注重实验,使学生对重要化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不断弱化,动手实验操作能力普遍下降,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有些化学知识点只有亲自动手操作了,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整个化学反应的进行。

3.忽视课堂互动教学。

很多高中化学老师存在“以老师讲、学生听”的错误观念,忽视了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互动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并能使学生更快地加深对化学重点知识的记忆。但是,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将复杂的课本知识僵硬地传达给了学生,不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和理解,不去探索可以怎样更好地教学,不与学生进行互动,互相反问,举一反三,比如:二价Fe与O2会发生反应,那三价Fe会不会也能与O2反应呢?这就需要老师加以引导。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出知识点,会给学生带来思想上很大的惰性,对老师产生依赖性,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1.加强互动教学。

在讲授知识点时,老师应该用反问互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铁的一系列反应时,老师可以先举一个例子,铁可以与氧气反应,然后问:学生以此类推的话,铁还能够与哪些气体反应?铁是否还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等等。老师用这种反问互动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出要讲的知识点,而不是老师自己把要教授的知识点直接教给学生,这样效果不好,并且学生记忆不深刻。老师应该用这种反问互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重点记忆知识点等。这一方式也需要老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知道就哪个知识点和学生进行互动教学,怎么引导学生按着自己的逻辑一步一步想下去,琢磨出自己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如:金属单质Cu与O2反应,生成CuO,CuO能再与O2反应,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所以,老师应该加强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前期备课等,更好地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负责,为学生负责。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师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在一些化学实验现象明显的地方加入简单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比如: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非常明显,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粉末生成。实验简单易操作且没有危险性,这样涉及重点知识的简单实验就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知识讲解操作,为了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老师可以在旁边进行指导,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地记忆化学知识点,使学生在基础知识与实验操作两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素质,激发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化学成绩稳步提高。老师一定要在进行化学授课时确保所做实验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3.使化学课堂生动化,引入游戏教学。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老师死板地讲课,学生在下面不明所以地听课,而是要生动教学。比如:在老师讲完所有的知识点以后,老师可以设置游戏:传递粉笔等,传给哪个学生就让哪位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或者个别知识的背诵等。这种游戏教学法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记忆,而且使高中化学课堂变得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具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如金属单质Cu,Fe,Al这些具有多种化学反应的物质来说,更应该通过这个游戏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巩固。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课堂现如今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老师们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去探索、去解决。高中化学作为全国高中生统一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需要学生的熟练掌握,需要学生对知识点的熟练应用。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迫在眉睫,需要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及教学方法储备,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为目的,更好地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庆苓.高中化学探究式课堂的构建及应用[J].网络财富,2010(13).

[2]杨爱红.高中化学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1(04).

篇(10)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内涵也不断深化,而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任务重、时间紧等困难,如何才能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问题。

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对高中化学教学缺乏深入理解。在化学教学中许多老师对于化学教学的目的掌握的不够深刻。化学教学要有务本的精神.不可以舍本逐末。高中的化学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教师授人以渔.当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就能随时的获得知识。然而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化学都忽略了学生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与途径,只是一味的教.不在乎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这样在无形中忽略了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最终不利于高中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阻碍了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方法不明确。近几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高中化学的教材不断变革。新教材打破了以往教材单单重视书本知识体系的传统结构,更加注重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们往往习惯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授,对于新教材的内容还缺乏一定的研究和把握。教学方式以传统灌输式为主,方式单一。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能够了解学生对新教材掌握的好坏,从而就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阻碍了高中生化学成绩的提升。

3、化学实验课程缺乏。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实验教学目的不明确。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大纲中,对化学实验课程的规定内容是相当模糊的,实验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其次,硬件设施不健全。在当前很多学校的教学中,化学实验室安排的数量太少,化学实验器材不能够及时更新,实验设备陈旧,精密度太低,不能够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再次,试验考核制度不健全。实验教学的评价在教学中起反馈作用,一方面它决定着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它还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

二、新课改下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步伐。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学习的意识,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的最新标准,熟悉最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优化自己的教学。化学教师应该紧扣新教材、新大纲,加强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化学老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去发现化学课程中的问题,并进一步通过思考进行解决,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保证高中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2、创造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兴趣。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环境塑造出不同的人,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能够打破传统师生之间的被动局面,能够更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其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化学科目学习中,求知欲也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选取身边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次,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概念和实验结果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老师应该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化。例如,在教学中,学习区分烷烃、烯烃、炔烃三种物质时,化学老师可以用多媒体的影音图片功能,很形象、直观的看出它们的内部结构,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这样有助于梳理有机物的种类,加深学生的记忆。

3、注重实验探究,开展实验教学。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出发点,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首先,加强实验性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具有很大的优势,它能够更好地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能够把一些化学知识更加直观的表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了解。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实验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开放更多的实验室。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且需要学习一些必备的知识。所以说,在当前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实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就需要我们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能有更宽裕的时间来进行自主探究和实验。

总而言之,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我们高中化学教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只有我们从新课改和学生成长的实际出发,认真全面的研究教法和教材,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蒋敏.高中化学体验学习研究[D]

[2]刘卫平.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

上一篇: 水利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下一篇: 高考历史高分策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