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技术出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3 14:58: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口腔医学技术出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口腔医学技术出路

篇(1)

埋伏阻生牙是牙齿畸形类型中常见的类型之一,也是正畸治疗的难点。而在口腔结构中,尖牙位于口角处,根长且粗壮,起支撑口角作用[1]。而尖牙埋伏阻生对牙弓的形态,咬合功能及尖牙保护牙合和美观的影响较大,也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压力[2]。因此,临床上治疗埋伏阻生尖牙时应尽量采用保守治疗,牵引尖牙的应用比较多。并且尖牙埋伏阻生的病因较多,遗传因素占主导地位,在治疗中,精确的排齐、定位和正确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3]。本文具体探讨了牵引尖牙在口腔正畸排齐阶段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4年2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尖牙埋伏阻生牙患者80例。符合尖牙埋伏阻生牙的诊断标准;主诉牙齿不齐,影响美观,要求矫治;年龄10~60岁;无口腔不良习惯,发育正常;既往体健;知情同意。其中男性57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者11岁,最大者59岁,平均年龄(21.89±3.11)岁;前牙属正常范围;右侧尖牙偏近中性关系,磨牙近中尖对尖关系;口腔卫生不佳,牙周状况一般;平均体重指数为(23.11±1.22)kg/m2。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基于牵引尖牙的正畸治疗,在治疗前进行口腔卫生宣教;选择全口主动式自锁矫治器,滑动自锁矫治技术进行拔牙治疗;利用拔牙间隙排齐上下牙列,整平牙弓,解除拥挤,改善上前牙唇倾度。然后选择改良Nance弓牵引尖牙入列,最后建立前牙正常覆牙合覆盖及磨牙中性关系。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后进行口内检查和功能检查,同时在治疗前后进行模型牙弓宽度测量,包括前段宽度、中段宽度与后段宽度。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治疗后经过观察,患者的上下牙齿排列整齐,双侧磨牙、尖牙达到中性关系;功能检查显示双侧颞下颌关节功能正常。经过检测,治疗后患者的上颌前段、中段宽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

表1 治疗前后的上颌牙弓宽度(mm,x±s)

3 讨 论

埋伏牙在口腔临床中比较常见,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其多发于10岁左右的男童。但是为了方便进行牵引治疗,本文选择的患者都为10岁及其以上儿童。

对于尖牙埋伏牙,过去由于矫正技术的限制,通常将其拔除。而随着固定矫正技术的提高,埋伏牙可以通过正畸治疗恢复到正常位置,为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4]。在治疗方法中,我们选择牵引尖牙的材料为Nance弓,其以前腭部的粘骨膜作为支抗,根据埋伏牙的位置和需要牵引的方向设计、调节杆的位置、方向和长短;并且Nance弓作为牵引装置可以控制埋伏牙的三维牵引方向及力的大小,可同时进行固定矫治,也能减轻移动牙的阻力,也更为舒适和易于接受[5]。本研究中,治疗后患者的上下牙齿排列整齐,双侧磨牙、尖牙达到中性关系;功能检查显示,双侧颞下颌关节功能正常。

在牵引尖牙中,牵引的最佳方向是使埋伏牙牙尖从其牙槽嵴顶萌,可先在水平方向上向唇侧、远中倾斜移动再向下牵引入列;Nance弓应向拔牙间隙处牵引,较小的牵引力值有利于埋伏牙的移动,向避开邻牙牙根的预期萌出路径行进[6]。本文治疗后患者的上颌前段、中段宽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

总之,牵引尖牙在口腔正畸排齐阶段中的应用有利于埋伏牙的移动,使患者矫治过程中更为舒适,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荣党,林新平,倪振宇,等.利用改良Nance弓牵引龈下折裂牙[J].口腔医学研究,2008,10(24):545-547.

[2] 王飞宇,薛俊杰,王,等.牙周膜减阻牵张移动上下颌尖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4,8(3):6-9.

[3] 李孝明,王友君.改良Nance弓牵引导萌上颌埋伏牙疗效观察[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1,25(1):68-69.

篇(2)

1.1 一般资料 2005~2007年收治患者185例(200颗牙),就诊时无明显根尖症状的慢性根尖周炎、牙髓炎、外伤露髓牙。其中男102例(1l5颗牙),女83例(85颗牙);年龄16―50岁。其中慢性根尖周炎20颗,牙髓坏死史36颗,牙髓炎65颗,活髓牙45颗和隐裂牙34颗。200颗牙中前牙8l颗,双尖牙57颗,磨牙62颗。根充材料: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牙胶尖。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拍x线片,了解根管数目、形态及病变范围,确定根管工作长度,常规开髓,拔髓用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活髓牙在局麻下进行),每增大1号锉之前,用3%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根管,根管预备完成后隔湿患牙,根管干燥后置Fc棉捻于根管内,消毒3―5分钟,然后用根充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术后摄x线片观察根充情况,一般根管充填材料距根尖约1mm以内为适充,充填不到位者须重新充填。术后给予抗生素口服2~3天,l周和1年后随访。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成功:无自觉症状或1周后无疼痛症状,咀嚼功能良好,无叩痛,瘘管消失,患牙无松动或1年后x线片显示根充良好,根尖无阴影或原有根尖阴影缩小。②失败:术后有肿胀叩痛或有咀嚼痛等,原有瘘管未消失,患牙出现I度松动,摄x线片示根尖周原有阴影扩大或无阴影的出现阴影。

2 结果

本组200颗无根尖症状及叩痛的慢性根尖周炎、牙髓坏死、牙髓炎、活髓牙及隐裂牙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随访1周和1年,成功186颗,成功率为93%;失败14颗,其中12颗为术后1周出现肿胀及咬合疼痛,2颗为1年后随访牙龈有瘘管,且x线示根尖阴影扩大。失败病例中,6颗是慢性根尖周炎,8颗为牙髓坏死,均为前牙和双尖牙。前牙根管粗大,可能扩管或冲洗时有感染物质进入根尖区,双尖牙也为根管较粗且根较短的牙,有些患者术后未口服抗生素等原因。

3 讨论

关于“牙髓治疗方法”的争论已经持续了1个多世纪。人们不断产生新想法,迎接新挑战,发展新材料,提出新技术。随着对根管解剖系统的深入了解,其中有些方法和路径被证明为不可行、无用、偏离方向或没有出路;有的方法是明显的进步,有的却是退步;有的方法具有创造性,有的仅仅是重复;有的基于生理学基础,而有的仅仅依靠经验。我们不仅需要重温这些不同的方法和路径,同时还要吸取过去几个世纪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因为它使牙髓病学和牙髓学发展变得完全不同了。根管治疗术,又称牙髓治疗,是牙医学中治疗牙髓坏死和牙根感染的一种手术。该手术保留了牙齿,因而与拔牙术互补。牙齿结构为牙齿中间空洞的部分包含称为牙髓的软组织。空洞上部宽阔,称为牙髓腔,下部有管状的根管,由之导出牙神经和营养神经的血管。人类一般每颗牙齿有l~4个根管,后部的牙齿根管最多。牙髓发生感染,会造成疼痛、颌骨感染,最终牙齿因为牙神经的死亡而变得脆弱。下颚右侧第一颗臼齿根管治疗并装牙冠后的x射线照片,明亮部分为充填。注意右边两根根管没有全部充填,可能需要进一步手术。根管治疗术是牙髓、根尖周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根管充填术后疼痛反应是临床医生较为关注的根管治疗并发症,严重的可引起急性蜂窝织炎,造成治疗失败。不论是一次还是多次完成根管治疗,疼痛主要发生在术后6~8小时。规范的操作是预防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反应发生的最好措施。在根管治疗过程中,牙本质碎片、微生物、残留牙髓、冲洗物和坏死碎屑可以被推出根尖孔,引起疼痛和炎症。根管治疗时,通过正确而彻底的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及严密的根管充填,可以达到祛除病灶消除死腔,促进组织愈合的目的。一次性根充因其疗程短,复诊次数少等优点而受到重视。传统的根管治疗以Fc消毒根管1周后充填根管,长期以来Fc是消毒感染根管最可靠的药物,但其作用时间长,刺激性大,使用时往往会发生药物性根尖周反应,加剧疼痛,延长治疗时间。本组病例中有14颗牙术后出现肿痛,85.7%都发生在术后1周之内。主要是因为感染牙髓根管粗大,在操作过程中器械易超出根尖孔或将感染物推出了根尖孔所致。所以在根管治疗一次法的应用中还应特别注意适应症的选择与规范的操作技术。

本组185例(200颗)患者经一次性根管治疗,取得成功率93%的良好效果,可见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是安全、有效的,能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缩短疗程。本研究临床观察时间为1年,基本能反映远期疗效。笔者认为,只要适应症选择正确,操作规范,再配合抗生素口服预防短期的局部反应,对许多牙髓病和慢性根尖周病进行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杜丽珍.根管治疗一次法术后反应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25(2):125.

篇(3)

但目前高职教育的办学现状令人担忧。一是学校规模超常规发展。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只有通过招生,一个省上万人的高职学院已不是一两所。由于招生规模过大,办学条件远远跟不上学校规模的发展,师生比严重不合要求,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标准为14:1,许多学校、许多专业都超标,有的高职学校某些专业师生比高达30:1,甚至更高。二是高职学校数量过多。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已达1200多所,加上一部分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设立的高职学院,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都已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仅湖北省具有颁发毕业文凭资格的高职高专院校达52所,而且大多数是最近几年由中专升格而成。三是专业布局不合理。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开办了计算机专业、机电类专业和经济类专业,有的学校缺乏最起码的办学条件。四是人才培养模式缺乏高职教育特色。为什么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办得好?因为企业办得好,经济效益好,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容易实施,能够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研发良性互动;而内地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企业经济效益差、企业规模小,很难找到合作的企业,学校又没有足够实力建一定规模的实训实习基地,没有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教育自然就办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型。

因此,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要研究当地的产业结构,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是什么学校都可以办高职教育,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建好实训实习基地,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不是什么专业都容易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要探索高职教育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校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一句话,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全局。

提高办学水平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

目前,应当把高等职业学校由单纯追求规模、数量,转化到坚持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内在统一的健康协调发展轨道上来,特别是要注重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教育部委托各省自治区通过几年的时间正在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一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这对于系统总结办学经验和成绩,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目标和定位,规范办学标准,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提高办学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层面。首先是要明确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学校的定位,包括校长和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及产学研结合的理念、机制和途径。其二是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包括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师生比、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以及双师型教师的数量等。其三是改善教学条件,包括教学基础设施、教学实验实训设备、教学实训基地、图书资料及经费投入等。其四是教学建设与改革,包括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职业技能训练、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其五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包括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质量标准与监控、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

但是,提高办学水平最终要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上,通过质量树立品牌,促进学校发展。提到质量,首先应当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什么是科学的质量观?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要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对人才要有多样化的质量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仅是高等教育量的变化,其核心是带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根本变革,在质量观、人才观、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较精英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用精英教育的单一质量观、人才观认识学生,设定标高。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质量标准是与培养技能型、管理服务型人才要求相符的,考核质量的方式不只是一张试卷定成绩,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应对平时学习和实践环节进行考核,应探索如有限开卷、写论文、做课程设计、做产品、上机和进实验室、实训室现场考核等多种考试方法。其次,要真正做到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招生要注重生源的质量;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要有科学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也要与教师的学科水平、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后勤、机关服务等学校一切工作都要以教学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通过几年的发展,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涌现了许多办学很有特色、高水平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已开始对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卓越计划”,即“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葛道凯介绍,卓越计划就是希望在全国建设100所有特色、有实力,能够代表高等教育职业院校发展方向的学校。所谓发展方向,一是希望通过100所学校可以带动更多的学校,从而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个品牌;二是希望通过“卓越计划”的实施带动所有学校都确立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三是希望通过这100所学校带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让他们走在前头,闯出一条路子供其他学校借鉴。[1]这些都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创品牌的很好的举措。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

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经过长期的办学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它可以是一种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治学方略,也可以体现在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独具特色,还可以体现在学校制度与管理层面。大多数办得好的学校、高水平的学校在某些方面都独具特色。特色决定水平,水平彰显特色。

浙江大学的办学特色是:“秉承百年办学传统,植根浙江人文文化”,“求知求实、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南京师范大学概括的办学特色是:“融合江苏人文底蕴,秉承百年示范传统,坚持奋发进取,开拓创新,铸就了以‘厚生’为主体的南师精神”。[2]昆明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方略上形成了“根植红土,情系有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许多高水平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独具特色。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理念上总结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特色,学校致力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敬业、创新、务实、奉献、协作”的精神。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以“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为办学宗旨,以“质量立院、特色创优”为治校方针,为我国国防建设、造船工业以及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合格的毕业生,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风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特色。

有的学校某个专业办得很有特色,如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依托口腔义齿中心,产学结合,医技结合。口腔医学技术实训中心既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验教学及生产实习基地,同时也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修复实验室。实训中心包括实验室和义齿加工部两部分,其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需求,同时克隆了义齿加工企业生产流水线的实际布局和结构。按照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要求,两部分相对独立,但为教学服务又是一个有机整体。义齿加工部承担着教学、实训和生产双重职能,它充分利用实验设施,是实验室向企业的延伸。作为企业,它对外承接各项义齿的加工制作业务,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理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这种企业特征丰富和充实了它的教学活动,强化了其教学职能。在这里,教室就是工厂,老师就是技术工人。在本实训中心,学生可完成从基本技能到模拟操作再到实战性训练的一整套实训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还有很多有特色的高职学院,这里不再一一列举。高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大多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紧紧锁定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和工程一线培养技能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各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的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所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职教育绝对不能办成本科压缩型。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就业力高峰论坛・高职高专峰会发出声音:“高职高专教育已进入校企合作和就业品牌导向的时代。”与会专家提出,高职院校要对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再认识再定位,要将专业办在地方经济增长点和企业的兴奋点上,把课程设在社会职业岗位的缺口和岗位能力的要求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高职教育首先是要研究和探索市场需求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专业办学机制;其二是研究和探索“订单式”培养、“双证书”制度、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对接等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三是根据基础够用,服务岗位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其四是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在黑榜上开机床,在练习本上编工艺”的单一教学方式,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五是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价制度,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和学习过程的考核及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研究和探索多样化的质量评价体系。

许多学校许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很有特色。如东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与企业对接,教学内容与软件标准对接,提出:“定向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实际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又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将课程体系整合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大模块,建有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CAD/CAM技术应用四大实训室,专业基础课改革为讲座课、导修课、项目教学三类。

我院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精神,根据社会需求和印刷及图文信息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印前、印刷、印后系列岗位对人才的综合要求,构建“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专业教育模式,坚持以图文印刷系列课程内容为基础,紧紧跟随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方向,着力培养学生现代技能和工程素养。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践环节进入车间台机教学。为此,学院投入资金建成印刷工程实验实训中心,中心于教学、生产、试验、实训一体,产学结合,既对外承接印刷业务,又承担实验实训的教学任务,学生在中心可完成排版、拼晒版、印刷、装订等全部生产实训过程。中心结合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积极开拓实验实训教学新思路,逐步建立了基础实验、应用试验、设计和创新实验相结合及现代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紧密整合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为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了一个先进的实验、实训、实习与教学、科研的平台。

篇(4)

中图分类号:R780.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29-01

一、传统口腔修复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职业学校传统的课程结构是,先基础文化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三段式,其特点是以学科为中心,强调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在教学模式上采取的是,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是必须分开的。在实施的程序上,理论课程在先,实验课在后,单科独进、分科教学、分阶段实习、单科结业,专业理论讲完后,组织统一的专业实习。在教学管理形式上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以班级为中心,学习的内容、大纲、教材及教学进度是“一刀切”,强调统一性。在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上,通常是以个人的卷面分数为标准,课程知识部分的考试是评价该课程的主要依据,强化了考试成绩,难以保证受教育者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上采用的是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人为的分开。在这种教育模式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主要表现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地培养;重理论的讲解,轻技能的形成;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现场训练。上述“五重五轻”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教学的结果是学生厌学。由于学校目前存在突出问题是生源基础素质较差,、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他们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走进校门的,希望能从职业教育中找到成功的体验,如果我们仍然沿袭普通教育中的学科中心的模式,教授大套的理论,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体会

具体地说,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习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与操作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和实习场所一体化配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技能考核一体化训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的力度,讲解理论的时候多和实际相联系,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水平。职业教育逐渐改变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采取一体化教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素质的下滑,理论不能完全指导实践等等,在各种原因和大环境的作用下,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原来的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或各自精彩的“填鸭式”课堂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在技能训练中掌握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同学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下面我以口腔修复学为例具体说下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三大主要课程之一,课程目标是通过理论课、实验课及临床实习三部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治疗修复常见病,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口腔医师打下良好基础。

(一)结合学生特点和医师考试编写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结合学生的不同水平,编写不同程度的教材。比如三年制的高职班班可以讲解解深些的理论,从原理上加强学生对实践的理解,在实践中再深化理论;五年制的初中班可以降低来源性的理论的讲解,深入浅出,多强化实践,实践到了一定得程度,可以反过来重新降解理论(这个要看学生的接受水平)。

设计新的上课模式

1.重新设计教学过程,使实践教学的地位更加突出和强化。教学过程的设计采取与实践教学体系并行、并重的教学体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学生掌握牙体、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原理、原则和常用修复方法,了解颌面部缺损的特点及修复特殊性和基本修复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从感性的基本认识到现实的临床操作,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完成了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很好的完成了教学效果。

2 .“分组法”竞赛法设计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取印模和关注模型实验课时,观看示教后让学生进入分组练习,为了操作更接近临床两人一组共用一台口腔综合治疗椅,互相进行口内真实操作。并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积极性,培养合作能力。

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尽量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最好每个新课题的开始前都能以具体病例作为切入点,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以提问题的方式开始新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能解决实际中的实际问题,并且学到以前没接触过的新东西,有新发现的感觉。此外,讲解过程中的案例法教学,分组讨论,分组竞赛等都是很好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辅助手段,比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件,观看具体的临床操作,提起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理解,不至于学生感觉自己没见过而感到索然无味,失去课程的兴趣。

篇(5)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一水相连,闽台渊源历史久远。闽台高等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既竞争又互补的局面。近年来,随着闽台在经济往来、文化交往上取得的进展,闽台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一、闽台高等教育资源现状

福建是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省份之一,在1999年之前,全省普通本专科学校数量长期保持在30所左右。1999年以来,随着大陆高等教育的扩张,普通本专科学校数量快速增加,至2007年,福建省拥有高等学校83所,其中本科院校19所,高职高专院校55所,成人高校9所,另外还有普通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9所;在校大学生58.5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本科专业布点733个,高职高专专业布点1334个。全省高校教师2.7万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36%,其中本科高校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51%。全省高校副教授(或相当级别职称)以上职称的教师9000余人。未来若干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数量和结构将继续发生变化,2010年高等学校数量超过100所,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达到84万,其中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达64万左右。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台湾共有158所高等教育机构,其中包括67所大学、75所学院及16所专科院校。[1]随着台湾“少子化”现象日益严重,20多年来,岛内的入学率已达到100%。目前,岛内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以及院校研究所,学习成绩按学分计算。除高级职业学校以外,还设有专科学校和技术学院。除了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外,台湾还采取多种方式普及推广业余教育。

二、闽台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与互补

闽台高等教育资源存量正在逐步接近。在此背景下,闽台高等教育资源即将出现竞争与互补的局面。

1.闽台高等教育层次与水平的竞争与互补

近年来,台湾的高等教育在从精英制向大众化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大学提供的就学名额比报考大学的考生名额还要多的现象,达成了教改人士“人人念大学”的理想。但是,高等院校数量的暴增并没有提升台湾的整体水平,带来的资源过剩等结构性矛盾已日益显现。

福建省高等教育总体水平与国内先进省份比,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福建省高等教育分为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成人高校,还有普通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另外,近些年来新建了许多所民办高校,其中包括民办本科高校、民办高职院校。

虽然台湾高等教育水平总体高于福建省,但随着福建等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高,闽台在高等教育水平和办学层次上逐步呈现互补的局面,因此需要在办学理念、管理理念、人才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才能互相借鉴与补充。共同提高高等教育水平是闽台两地共同的愿望与目标。

2.闽台高等教育学科与人力资源的竞争与互补

近年来,福建省坚持以发展工科教育和应用文科教育为重点,大力改革和改造传统学科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初步构建起了与全省及各地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相适应,专业门类比较齐全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体现在:福建省高等教育中专业种类覆盖面广,布点多,基本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为适应加快发展壮大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的需要,福建省优先发展了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命科学为主的理工类专业,全省理工类专业布点1018个,占全省专业布点总数的51.05%,已成为福建省高校的主干专业群。但这些新兴的学科基础薄弱,实验及实训条件缺乏,还处于萌芽阶段。福建省近些年来师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教师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在总体上,随着在校生规模的扩大和新的高等学校建立,仍然有较大的师资需求缺口,特别是高层次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团队领军人物严重缺乏。

台湾存在着一些学科资源过剩的状况,台湾省工科专业比较成熟,工科发达。台湾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各高校有专任教师,其中包括助教,还有数目可观的兼任教师队伍。教师的学历高、职称高这一现象在台湾各个高校普遍存在着。台湾高校资金充裕,教师待遇高。但随着“少子化”现象的出现,一些学校生源不足,教师职位也将面临危机。

3.闽台高等教育生源的竞争与互补

基于人口形势的变化,闽台高等教育在当前若干年内出现互为补充的契机,2007-2010年,是大陆高等教育的入学高峰,由于扩招步伐放慢,学生入学机会大幅下降,高考录取率从原来的70%下降到60%。福建省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研究生和本科教育基础相当薄弱,高中阶段教育又比较发达,其潜在的生源已成为各省市区争夺的热点。仅福建省,今后3-5年,每年将有12-15万考生落榜,这是港台大学赴闽省招生的最佳时机。

2010-2017年,福建省高校生源将逐年下降,至2017年下降到最低点,而此一时段,又是高校数量持续增加的阶段,预计全省本专科学校到2020年将达到120所以上。从2014年开始,部分高校将出现生源不足,2017-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资源将明显过剩。此时,闽台高校都将出现生源危机,大陆各省区及港台高校在闽的生源争夺将甚于当前。

而在两岸高等教育合作方面,由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已修正通过,如果日后大陆大学可以到台湾招生,台湾就没理由不采证大陆学历。但在此同时,如果不开放大陆学生到台湾就读大学,台湾大学就无法加入生源竞争,就会有些大学逐步被边缘化。

有分析人士认为,香港高校一度也因港籍学生外流严重,导致适龄学生不足、优秀生源匮乏,直至2002年开始从大陆招生后,生源情况才有所好转。台湾可以借鉴香港经验,这样既可以为台高等教育的明天找到出路,又能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正面影响。[2]

4.闽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与互补

这些年,许多台湾企业将工厂转移到了大陆。但由于管理观念上的差异,不少台资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回台湾招聘管理人才,为此,造成了台资企业内部的矛盾。如果今后福建省学生到台湾接受学习和培训,再回到大陆台企工作,对台资企业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可以用成本低的本地人才来取代“台干”。同时,也可以解决福建省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在台湾普及高等教育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毕业生涌入社会后就业竞争激烈,近年来,有一批台湾高校毕业生选择毕业后到大陆就业,尤其是福建省就业或者投资创业,都会得到利益保证和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目前,大陆已经陆续向台湾学生开放一些执业资格考试项目,实际上彻底解除了对台湾生毕业后留在大陆就业的限制。

三、闽台高等教育合作的成果及展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地高教领域的人员来往与学术交流日渐频繁,90年代达到了。目前,两岸有7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不少高校通过校际合作方式,互派学生进行为期几个月的互认学分的学习。大陆高校学科门类全,师资力量雄厚,基础研究水准领先;台湾高校资金充沛,科研设备先进,在研究和开发方面有丰富经验,两岸可以优势互补。另外,两岸同名及具有相同历史渊源的学校,如清华大学、东吴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师生间的交流、学术讨论情况也非常热络。[3]

近年来福建省教育部门及高校一直在对台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问题积极采取行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福建省目前有厦门大学等八所高校对台湾学生实行单独考试、单独招生,对台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至2006年,福建省高校累计招收台生达3000多人。招收的台生主要攻读工商管理、企业管理、金融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经贸、贸易、法学、外语、艺术设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在福建省,通过福建省教育界的学会、协会、促进会等民间机构,以及福建省大学校长联谊会、“6.18”福建项目对接会、“98贸易洽谈会”、两岸四地中医药学术论坛和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等平台,初步建立起了闽台教育交流和合作的机制。通过合作与交流,以把握全球化浪潮冲击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共谋提升两岸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但目前闽台教育合作的渠道仍不够通畅,层次和规模尚待提升,还存在发展的瓶颈。

随着闽台教育文化交流增多,以及台湾自身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台湾在近几年来也开始策划与福建省在高等教育方面合作方案。依据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信息,2009年在台湾高校交流的大陆交换生及研修生人数为2888人;2010年则估计有3000人,分别在台湾146所姊妹校进行短期(最长一年期)交流。

今后闽台高等教育合作可以坚持这样的思路:先私立后公立,先系科后学校,先互认课程与学分后互认学历;以台企为中介,台商子女与台企员工、准员工为对象;从交换学生、交换教师、访问学者起步,发展到联办专业、联办学院。鼓励两地学校间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模式、不同专业领域的合作办学,进行联合科研与开发。推动两岸学校学分、学科和学位互认。大陆方面,可多渠道、多途径安排台商子女就读,如允许直接进入大陆学校,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可部分聘请台湾的教师到大陆任教,也可利用现代科技、网络的便捷实施远距离教学。两岸的教师和相关人员可定期举行研讨会,进行教育资讯交流和学术研究,还可组团到省内外开展考察。以教育交流为载体,继而进行人员互访、教育资讯传递等各个层面的沟通和广泛交流活动,使沟通更深、更广,促进闽台教育资讯交流,分享两岸教育经验和研究成果。

篇(6)

关键词: 唇腭裂;社会工作;信赖联盟

中图分类号:C 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3)06003306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性畸形疾病,据相关资料统计,平均每出生600~1 000个婴儿中就有一个是唇腭裂患者。唇腭裂影响患者面部美观,严重的腭裂会引起发音障碍,使患儿言语不清楚,呈开放性鼻音状态。唇腭裂患儿的症状给患儿和家长的心理造成沉重的负担。根据调查显示,有194%①的患儿照顾者②在照顾过程中感觉非常累,有301%③的患儿照顾者感觉比较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郑雷蕾的研究显示,唇腭裂患者出生对照顾者来说是一个“精神打击”,照顾者在照顾患儿期间经常会出现焦虑、乏力、头晕、惊恐、发疯感、消化不良、睡眠障碍和噩梦等精神症状,尤其以消化不良、睡眠障碍和噩梦较为严重。[1]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精神状态将直接影响患儿的成长,主要表现在影响早期亲子关系的建立,影响患者的心理发育,甚至可能引起患者早期的心理变化,并对以后心理障碍产生深远影响。[2]因此,如何有效缓解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心理压力,提升照顾者对患者的照顾水平已经成为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需求

需求(want)是个体自身对于某一需要满足物的取向,需求具有主观性。从2011年3月份开始,重生行动——唇腭裂患者及家属社会心理支持服务计划一共开展了两期社会服务活动,每期项目开展五次活动,每次为两个小节的小组团体活动。2012年第二期项目中,除了第一期的小组活动外,还增加了社区宣传和对唇腭裂照顾者的调查研究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有874%④的唇腭裂患者照顾者来自农村,唇腭裂患者的出生给原本经济就不好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唇腭裂患者出生后,大部分照顾者都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才接纳患者。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对孩子未来的不好的预期等原因,照顾者面临很大的精神压力。综合项目调查收集的资料分析显示,唇腭裂患者照顾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需求。

(一)物质需求

在唇腭裂患者照顾者中,来自农村地区的照顾者较多,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户籍在城市的患者,巨额的治疗费用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由于唇腭裂疾病的康复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系统治疗过程,即唇腭裂的序列治疗。“序”意味时间的先后,即按照生长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相应的解剖形态的恢复、语音训练、二期修复等;“列”是从横向上看,意味着遗传学、心理学、社会学、颌面外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参与。因此,序列治疗所需的费用对于照顾者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即使是一般正常的家庭也很难承受这笔巨大的医疗费用的开销。除了费用方面的需求外,患儿照顾者刚接触患儿时,由于患儿的特殊情况,缺乏相关的护理技巧,迫切需要学习患儿护理方面的知识。

(二)心理需求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个体积极生活和工作的保证。研究显示,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心理状态既与患儿患病类型的严重程度有关系,还与是否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影响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心理状态的是其自身的素质。由于唇腭裂患者的照顾者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据调查了解,在某些农村地区,甚至出现由于接受不了所生的孩子是唇腭裂患儿而直接遗弃的现象。在入户进行深入访谈过程中也了解到,很多唇腭裂患儿的照顾者曾有过遗弃孩子的念头,后来得知这种疾病能够治好,才得以让孩子生存下来。但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接纳孩子。另外由于家庭的贫困,很多家长普遍存在焦虑的症状,担心自己无法负担孩子巨额的医疗费用,担心手术不顺利对孩子带来伤害。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畸形是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为孩子的畸形感到自卑,不敢把孩子抱出去,无法承受别人异样的目光,担心受到歧视。有些大点的孩子的照顾者宁愿自己的孩子呆在家里,而不愿意让孩子跟别的孩子一起玩耍。这些现象显示,如何消除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自卑感和自责感,减少他们因患儿的畸形而带来的无助感是当前唇腭裂患者照顾者中尤为突出的问题。

(三)精神需求

精神支撑是个体生活的重要动力,是生活中重要的能量源泉。唇腭裂患儿的出世给患者照顾者巨大的打击,使照顾者个体产生焦虑、失落、沮丧等多种负面的情绪,随之会出现情绪紊乱、无法控制自己、睡眠障碍和饮食问题。研究指出,80%以上的唇腭裂患者的母亲对唇腭裂患者的第一反应是感到震惊,内心产生沮丧、怨恨的心理,这使她们想抚养一个“完美”婴儿的美梦破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缺陷的婴儿,这使她们在精神上难以接受这个事实。[3]原来对出生的孩子抱着美好的希望顿时落空,心里面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照顾者的精神状态又直接影响其对患儿的照顾。研究显示,同正常儿童的照顾者相比,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对患者的微笑、说话及玩游戏的次数较少,对患者的行为缺少面部表情和反应。如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微笑次数明显少于正常的父母亲,因此,照顾者的精神状况也同样可能导致患儿日后精神障碍的产生。

二、唇腭裂患者照顾者

需求满足现状及困境

(一)需求满足现状

首先在医疗费用的支持方面,目前资助唇腭裂患者医疗费用的有微笑列车、嫣然基金、重生行动(重生行动项目于2012年8月1日截止,以后纳入大病医保)等项目为唇腭裂患者提供手术治疗费用。由于唇腭裂患者需要接受多次治疗才能实现全面的康复,资助唇腭裂疾病治疗的基金会只资助其中部分治疗费用,这些资助并不能全部满足唇腭裂患儿的手术费用需求,贫困家庭的患儿要实现全面的康复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唇腭裂患儿照顾知识方面,院方护士在病人入院时都会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宣讲,但由于时间较短,且各个患者的接受水平和需求不一样,所以还有患者照顾者没有很好地接收掌握对患儿照顾护理需要的知识和技巧。

基金会和医院的介入给唇腭裂患者容貌的修复提供了保证。但现代医学的康复理念表明,仅有手术治疗上的康复还不能算是真正实现康复,除了手术治疗之外,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唇腭裂患者这类特殊疾病的群体中,主要表现在其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成长的影响。在目前的医疗机构中,由于很少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医务社工进驻医院,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失落、焦虑、沮丧的心理状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照顾者的自信心及自我效能感仍然较低,对孩子未来存在很大的担忧,感觉没有希望。照顾者的这些情绪和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患儿的照顾质量,影响患儿今后的健康成长。

(二)需求满足困境

民政部重生行动项目于2012年8月1日停止对患者的手术费用资助,项目截止后,根据民政部门的通知要求,唇腭裂疾病的费用将通过大病医保的途径进行报销。根据笔者在院方了解到的信息,纳入大病医保后仍然面临很多困境。比如手术报销比例是多少,对唇裂的修复费用是否属于费用报销的范围,根据之前的医疗报销信息,唇腭裂患者二期修复属于美容系列,不在费用报销范畴,这无形之中又给患者及照顾者带来很大的负担。

在有关患者的护理知识方面,由于医院的病人较多,护士的护理工作任务较重,在有关护理知识方面的讲解和传达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足现象,不可能满足全部唇腭裂患者对护理知识的特殊要求。

农村唇腭裂疾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城市,大部分唇腭裂患者的照顾者来自农村地区,自身的文化程度不高,心理素质也较脆弱,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唇腭裂患者这个事实。此外,由于缺少相关的知识,个体内心焦虑、沮丧、紧张的时候,并没有心理调节的方法,最经常的做法就是跟自己的爱人倾诉。但是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加,很多唇腭裂患者的家庭成员由于工作的压力而出现家庭支持系统减弱或缺失的状态,家庭已经不能有效缓解照顾者的心理状态,精神慰藉的功能也越来越小,这使得照顾者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迫切需要专业的工作者去关注唇腭裂患者照顾者面临的困境,缓解她们的精神压力,提升她们对未来的希望,这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契机。

三、社会工作介入的主要依据

唇腭裂患者的状况给照顾者带来巨大的创伤和压力,照顾者自身对事件的不正确的认知和归因造成其自身过分的自责和愧疚。复杂的序列治疗,巨额的手术治疗费用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以沉重的负担。虽然身边可能有些资源,但由于照顾者自身资源整合能力的缺乏,并没有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来解决自己面临的困境。另外由于长时间形成问题视角的思维模式使得照顾者在患者出生后只注意到其所带来的问题,而没有看到潜在的能量和希望。照顾者面临的这些困境和需求为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提供了依据。

(一)理论依据

1.社会支持的概念

社会支持的经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来源于美国社会网络干预运动。早期的研究者认为,社会支持是宽泛、统一的关系整体,倾向于认为只要关系存在,就能够帮助个人应付生活中的困难。随着理论的发展及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社会支持的类型与个体的网络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的网络关系呈现不同的社会支持类型。范德普尔从社会支持行为的实施者出发,将社会支持定义为“重要他人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亲属和邻居为某个人提供的帮助”[4]。巴勒内尔从支持的内涵和功能出发,将社会支持分为六种形式:物质帮助,如提供金钱、实物等;行为支持,如分担劳动等;亲密互动,如倾听,表示尊重、关怀、理解等;指导,如提供建议、信息;反馈,对他人的行为、思想和感受给予回应;正面的社会互动,即为了娱乐和放松而参加社会互动。[5]阮曾媛琪和古学斌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们在互动中形成并能够提供工具性和表达性资源的社会结构,即个人拥有的与重要他人(如家人、朋友、同僚)之间的间接或直接的联系,在出现危机时可以发挥援助功能的社会互动关系。[6]林南认为,社会支持就是意识到的或实际的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提供的工具性或表达性的资源。[7]本研究采用的是林南对社会支持的定义。

2.社会支持的特征

林南关于社会支持的定义解读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理解。第一,社会层面中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根据宋丽玉等人的研究解读,社会网络主要包括亲戚、同事和朋友。这些人群使个人具有“连接感”(sense of bonding),而社区是居于社会网络外层的一般关系,可能使个人产生归属感(sense of belongingness)。具体的社区主要指个人所接触到的一些活动。最重要的关系存在于亲密伴侣之间,即亲属关系(sense of binding)。这三层关系在范围上具有一定的交叉部分。第二,从支持层面可以分为工具性支持(instrumental support)和表达性支持(expressive support)两类。工具性支持主要指运用人际关系作为手段达到某种目标;表达性支持则本身既是手段又是目标,它涉及分享感受、发泄情绪和挫折、肯定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和尊严等。工具性支持包括引导、协助、行动;表达性支持则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及认可。[8]从以上理论内涵及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支持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社会支持理论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唇腭裂患者照顾者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现实依据

1.整合现有资源

在唇腭裂患者照顾者所处的社会系统中,存在很多能够利用的资源。比如为唇腭裂患者提供资助的一些基金会资助项目,与基金会定点的医疗单位,各医疗机构的情况;在同一医疗机构一起入院治疗的患者及家属;患者当地政府的政府部门;所在地区的志愿服务资源等等。由于没有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人员进驻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这些存在的资源只是一个零散的存在状态,不能很好地用来为唇腭裂照顾者提供服务。资源的链接者是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则能够有效地整合社会系统中已有的资源为唇腭裂照顾者提供支持服务。

2.有针对性地满足需求

从以上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在物质、心理、精神三个层面上都存在着不同的需求,物质层面需求主要表现为患者序列治疗所需的医疗费用及相应的医疗护理知识的需求;心理方面的需求主要是由于缺乏心理疏导机制,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在患者出世时给心理带来的伤心、沮丧、痛苦等负面心理情绪,以及由此负面情绪使照顾者在心理和行为上疏远患者,不能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接纳和对待患者,给患者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照顾者内心深处的希望的泯灭,对孩子的未来没有期望而造成的低下的照顾动机。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唇腭裂患者的需要,特别是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在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的满足。

3.实现增权赋能

充权是指人们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挣脱生活中所受到的束缚,试着追求自己想要的。社会工作的介入目的就是要增强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效能感,增加其对于生活的控制力,并能够对心中所预定的目标付诸实践和行动。充权强调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照顾者对患者的信息,增强照顾者对环境的掌控能力,感觉到自己有能量去达到未来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并能够持之以恒坚持走下去。另一方面是通过提升患者照顾者的照顾患儿的知识、舒缓释放自己压力的技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管理生活的技巧,以实现增权赋能的目的。

四、社会工作介入路径:建立社工

与照顾者信赖联盟

建立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是社会工作介入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有效途径。社工与照顾者的信赖联盟是从微观实务层面对社会工作介入唇腭裂患者照顾者所做的阐述,主要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尊重、接纳、引导等方法与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建立信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激发照顾者动机,提升照顾者的照顾技巧和水平。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信赖联盟的建立不仅是照顾者对社工专业能力的信任,同样,社工也相信照顾者在社工的带领和引导下有能力处理目前面临的问题,走出困境。建立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主要是从照顾者的动机和知识技巧方面充权,有效提升照顾者的照顾动机水平及应对各种困难的知识水平和技巧能力。

(一)提升照顾者的动机水平

照顾者的动机来源主要有自信、自我效能感、希望、能量、坚持五个方面。建立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的其中之一就是要从这五个方面着手,提升照顾者的动机水平。

第一,在自信方面。自信是指个体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心将会影响个体的行为,照顾者的自信心是指其相信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患儿,提升患儿的生活品质。相关研究显示,作为父母的照顾者自信心越高,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则越积极与医生和护士沟通,主动了解关于唇腭裂手术护理的相关知识,悉心听取院方专业人士的讲解。在患者康复成长过程中,自信心高的照顾者会注重周围环境对患者的影响,让患者积极融入社会环境中,以实现心理社会全面的康复。此外,自信心还具有感染性,照顾者对患者有信心,表现出来的行为不仅能够感染患者本身,还能让患者身边的他人也感染这种气息,促使彼此之间达到充权的目的。

第二,在自我效能感方面。自我效能感在这里是指照顾者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在的境况。社工在这里扮演的是一个使能者的角色,通过与照顾者一起努力,让患者的照顾者了解身边有哪些资源可以选择并由照顾者自己综合考虑自由做出决定。社工在这里不是专家的身份,而是与照顾者一起,培养他们的自决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

第三,心怀希望。所谓心怀希望是指相信通过自己努力使内心的期望能够实现,心怀希望是提升照顾者动机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学的研究指出,自我信念的提升及某种期望较高的想象能够引发较高的动机水平,因此,心怀希望就能够协助人们创造自我实现预言。提升照顾者的期待和希望最有效的方法是分享同类症状的患者成功的故事。社工通过收集整理唇腭裂患者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事例,并将这些资源分享给照顾者,增强他们对患者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第四,能量,即肯定及增强照顾者的能量。既有的研究显示,唇腭裂患者的出生会给父母一系列的打击,照顾者在面对患者时常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社工在介入过程中重视转换问题的视角,从优势的角度看待照顾者面临的问题及存在的困境,重视照顾者及其家庭固有的能量,协助照顾者通过与家庭成员的正向沟通和合作增强自己的效能感,同时利用所在社区的资源,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量。

第五,培养照顾者坚持的品质。照顾者内心所产生的一些期望和目标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实现的。在经过自身的努力仍然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时候,照顾者仍然要有不屈不饶的坚持精神。唇腭裂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可能会有照顾者想象不到的困难和挫折,社工在照顾者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需要不断给予支持和鼓励,不断给予他们希望和能量,使他们能够坚持下去。

(二)协助患者照顾者获得相关知识和技巧

建立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协助照顾者获得相关知识和技巧是给照顾者充权的另一条社会工作实践途径。照顾者相关知识与技巧主要从信息的获取、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生活管理技巧及沟通技巧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信息的获取。唇腭裂患者照顾者需要各种信息,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信息、资助手术治疗的基金会、医疗机构、患者照顾知识和技巧、心理疏导和减压的方法和技巧、在患者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的信息。社工需要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协助照顾者获取信息,使其在面临困境时能够有效获得可以利用的信息处理面临的问题。

第二,照顾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问题出现后,社工与照顾者一起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目前照顾者所能利用的资源有哪些,然后根据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可行计划,以解决面临的困境。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社工与照顾者的努力外,还需要家人一起参与努力,培养照顾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生活管理技巧的培养。生活管理技巧是指照顾者能够了解如何处理发生在身上的事情。在生活管理技巧的培养中,需要培养照顾者从传统的负向思维转向正向的思考思维。在照顾患者的生活中,能够运用优势视角发掘患者身上的优点,给予自身以积极的能量。同时能够坚持自己心中希望的信念,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积极从亲朋好友处获得社会支持,同时能够有效利用专业资源为自己服务。

第四,沟通技巧。沟通是双方接收和发送信息的过程。在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建立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渠道,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社工在协助照顾者练习沟通技巧时,也要运用回应、释义等语言沟通技巧和提供支持、提供协助的影响以及肢体接触和倾听等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增进和照顾者的沟通和理解。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唇腭裂患者照顾者需求的分析和需求满足现状的探讨,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从社会工作微观实务层面阐释了通过建立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的方式介入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群体的路径。这是笔者全程参与两期“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服务计划”实施后的总结和分享,但在实际的介入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唇腭裂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较短,这一介入模式建立后如何维持,在患者出院后如何更好地跟进和维护等。唇腭裂患者照顾者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群体,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要用心去理解,用爱去服务,有针对性满足他们面临的心理和精神需求,促进唇腭裂患者照顾者更好地接纳、照顾患者,从而实现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①“2012年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试点服务研究”项目调查的数据.

②“2012年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试点服务研究”项目调查数据显示,唇腭裂患儿的照顾者主要为患儿的父亲和母亲,占调查总数的84.5%.

③唇腭裂患儿中有的是唇裂(唇裂中又分为单侧唇裂及双侧唇裂症状),有的是腭裂,有的是唇裂和腭裂两种症状都有。这些患儿在喂养过程中需要使用特殊的喂养辅具,且要掌握一些技巧,与正常孩子的照顾相比,唇腭裂患儿的照顾者需要付出更多。这与“2012年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试点服务研究”项目调查数据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④农村地区唇腭裂疾病发病率远高于城市,农村地区的照顾者相应占照顾者的比例较高,这也是“2012年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试点服务研究”项目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的结果.

[1]郑雷蕾.唇腭裂患者家长心理状况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4:7.

[2]郑雷蕾,郑谦,石冰,等.唇腭裂患儿家长的心理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6):489—491.

[3]石冰,郑谦.开展唇腭裂患者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和途径[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4): 345—347.

[4]马特·范德普尔.个人支持网概述[J].国外社会学,1994(4): 32—33.

[5]周林刚.社会支持与激发权能——以城市残障人福利实践为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85.

[6]古学斌,阮曾媛琪.本土中国社会工作的研究、实践与反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35.

上一篇: 大学生的自述 下一篇: 房屋风险评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