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6:41: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矿山安全管理技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468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当今社会,不论是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还是食品安全等安全问题都受到很大程度的关注。矿山采矿事业的安全问题同样是国家专注的焦点。矿山采矿作为保证我国重要的能源来源手段,其存在的技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不仅关系到采矿人员的安全,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主要解析矿山采矿技术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以及应对对策,对矿山采矿安全技术方面提出一些见解,以便更好地提高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矿山采矿技术中的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安全规章制度形式化:针对矿山采矿中的安全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矿山安全法》、《矿山采矿法》、《安全生产法》以及《矿山采矿安全规程》等很多规章办法,明确规定了矿山采矿技术安全行为。然而在矿山采矿的过程当中,矿山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度远远不够,甚至只是表面上的敷衍。实际采矿过程中很多细节环节根本没有完全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威胁,采矿企业的盈利水平也由于矿山采矿技术中事故的发生而不断下降,进而也影响到了我国矿山采矿生产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安全设备与技术落后: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矿山采矿技术设备和技术都相对比较落后。由于资金的短缺和不足导致了陈旧的矿山采矿设备和技术都得不到及时更新替换。而且,有些企业被利益和效益冲昏了头脑,不惜以矿山采矿技术的安全隐患作为代价,短期的利益带来的只会是最终灾难的发生。所以,从长远利益来讲,安全设备与技术落后同样也是矿山采矿隐患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在矿山采矿的过程中,我国很多采矿企业的安全责任制度管理不严,相应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从某种程度上讲,采矿安全事件的发生时责任人不知去向,这种后续处理的无责任现象也对矿山采矿灾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的伏笔。相关人员在进行采矿井下监督的时候,对矿山采矿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加注意,进行的监督工作如同走过场,最终导致矿山采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责任制度得到落实对矿山采矿事故频率的降低也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四)从业人员作业水平不高:一般来说,从事矿山采矿的人员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较低的执业和技术水平,导致他们对基本的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的认识不到位。而操作过程的不规范往往会导致矿山采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矿山采矿作业人员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工资水平低,而且劳动生产率也相当低,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很淡薄,再加上工作环境恶劣等,矿山采矿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更是缺乏愿意很长时间从事采矿事业并且甘愿留在采矿一线的人才。如此循环往复,留在矿井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就不能得到提升,这样就增加了矿山采矿事故的发生频率。
(五)合理的安全生产秩序的缺乏:我国的很大一部分矿山采矿企业内部缺乏合理的安全生产秩序,因而造成生产管理的混乱秩序,一时间无法收拾,所以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也就无从谈起。一些矿山采矿企业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上下班时间只是规定了每月总共应当工作的天数,而没有合理设置而导致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秩序的规章不够重视。
二、矿山采矿技术中的安全管理对策
(一)安全规章制度有力执行:可靠的规章制度是矿山采矿企业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矿山开采事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矿山开采企业制度的制定相对于其他企事业单位更加苛刻和严格,其规章制度的全面实行和严格遵守也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加大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也就非常有必要。除了安全规章制度有力执行之外,还要将安全技术操作的流程作为每个采矿作业人员应该学习的课程,要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的流程进行矿产的挖掘和开采。
(二)明确采矿安全管理的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以及规章制度,是矿山采矿技术中的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通过明确采矿安全管理的任务,降低矿山开矿过程中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的概率,减少因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
(三)及时对设备和技术检查更新:在采矿人员进行敬井下工作之前,做好矿山采矿安全隐患的检查,及时对过于陈旧的机器设备以及采矿技术进行更新,使采矿工作防患于未然。通过以往的采矿实践证明,安全检查工作对采矿事业的安全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矿山安全责任意识:安全责任意识的缺乏导致在发生矿难事故的时候找不到责任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集中体现了矿山技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匮乏。技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匮乏导致矿山工作监督人员在监督的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对其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完全意识到,无法对矿山采矿工作实施真正的管理。
(五)落实技术培训和安全管理:落实技术培训和安全管理是矿山采矿事故发生几率降低的重要策略。这个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的提高、矿山安全和技术部门安全意识的培训、经典经验和事故教训的教育等。针对技术管理人员,切实做好矿山采矿工作的安全监督工作。对以往发生的典型事故和事故产生的教训进行教育,让矿山采矿企业人员从上到下切实意识到采矿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从而避免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论
矿山采矿事业的顺利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矿山采矿事业的安全进行也是我国能源和资源充足供应的重要保障。采矿的安全隐患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矿山开采的质量和速度,而且对矿山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文章从法律上阐述了在矿山采矿方面国家给予的要求,分析了矿山采矿作业环境危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一些看法,同时重申了矿山采矿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强调其重要性。
二、矿山采矿安全技术管理的目的及相关工作
1.矿产采矿安全技术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认真员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方针和法规;通过制定并实施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减少不安全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减少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研究生产活动的客观规律,积极制定和实施各种韦效的安全措施,消除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的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劳动环境。
2.要实现上述的任务,需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制定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落实到位。
组织学习、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方针、规程和法令。
编制并实施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提高矿山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安全技术管理机构,并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安全生产的落实情况。
调查、分析、统计并处理好职工伤亡事故。
建立有关安全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的资料档案。
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安全教育,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
三、矿山开采作业环境危险因素产生的原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各种因素的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存在释放性元素能量、有害物质失控、泄露和挥发等因素产生危害。金属非金属矿山产生的危险因素来源主要有人为、技术、环境、职业素质、物质或设备、管理等方面。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技术方面,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不懂操作技术知识、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常识和识别事故隐患的能力。在人为方面,由于个人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思想精力不够集中等容易产生危险因素。在职业素质方面,劳动者没有正规的培训和学习,职业道德不高。在物质或设备方面,个体防护用品缺乏,设备陈旧、破损严重,安全装置(信号、保险等)失灵。在安全管理方面,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不健全,作业方法不安全、安检制度不完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工作环境方面的因素(高温、潮湿、光线暗淡、尘毒污染、躁声污染等)的影响。
四、矿山采矿作业环境的改善
通过调查、检测、分析、评定等,根据矿山开采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及有害作业点产生的原因、分布规律、危害程度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改善技术措施,并加以执行。
1..改善作业环境的技术措施
不同作业环境由于危害因素的不同,所采取的改善技术措施也不尽相同。但在制定作业环境改善技术措施时,可考虑的技术措施一般包括:以无毒或毒性小的原材料代替有毒或毒性大的原材料,改变操作方法,如隔离或密闭法,湿式作业,隔绝热源,通风,合理照明,合理的厂区规划,作业场所的合理布置,个体防护措施等。
2.个体防护技术
个体防护是利用个体防护用品的阻隔、封闭、吸收、分散等的不同作用对人体的机体进行不同部位的保护,使其机体免受外来的侵害。个人防护用品的品种很多,目前矿山开采作业环境中常用的防护用品主要包括用于防止工伤事故的安全防护用具,例如安全帽、专门的工作鞋服等,以及用于防止呼吸道和口部传染的卫生防护用具如口罩。其次,还有用于治疗外伤的一些简单的医药用品包括纱布、创可贴、膏药、红花油等,这些对于矿山开采作业环境改善十分有效。
五、矿山采矿技术中加强安全管理的方针
1.加强安全管理,实现安全化矿山开采
采矿企业的安全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矿山开采的整个过程,涉及矿山开采的每一个参与者。加强安全管理就是要加强人、制度、设备、环境这些安全化生产因素的管理。随着矿山开采环境的复杂化,开采设备的现代化,给矿山企业对人和制度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重视专业化的安全管理团队建设
其组成人员包括:矿长、副矿长、班组长及班组安全员,他们是矿山企业安全化生产最前沿的组织者和监督者。既要带领大家科学开采、照章作业,完成生产任务,还要肩负安全管理的重任。这就要求他们树立安全化生产的管理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预先制定的安全事故预防方案,及时发现隐患,排除险情,把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就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甚至实现零事故。
3.重视矿山开采一线职工的全局性安全化生产理念建设
一线职工是安全化生产的主体,既是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又是实施者。在对他们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全局性安全化生产理念教育。即以每个人的安全作业,形成班组的安全生产,班组的安全生产促成企业的安全化生产,进而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
4.重视安全化生产的管理制度建设
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操作规程、作业章程等内容。在矿山开采的不同阶段,随着生产环境的变化,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就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生产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安全监管人员要加强对各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做到无漏洞、无死角。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六、矿山采矿安全管理中相关安全法规及其实施
安全法规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安全法规知识,为保证职工的权利和义务及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预防事故、劳逸结合、预防职业危害、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等方面的具体法规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促进生产。
1.安全生产责任制
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企业各级领导和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它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核心。
2.企业各级领导的责任
企业根据领导级别的高低和职位的不同分管的安全责任也各不相同。从上级到下级依次管理安全责任的顺序是:厂长的安全生产职责;分管生产、安全工作的副厂长的安全生产职责;分管其它工作的副厂长的安全生产职责;总工程师的安全生产职责;车间主任的安全生产职责;工段长的安全生产职责;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职责,这样分工的最大好处就是便于各司其责,明确责任。
3.业务部门的职责
矿山企业单位中的各个专职机构包括生产、技术、运输、环保、人事组织、教育、机动、情报、科研、卫生、基建、设计、供销、质量检查、劳动工资、宣传、外办、企业管理、财务等,在各自工作和服务的业务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和负责。
4.加强矿业员工安全培训
矿山采矿作业安全管理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而目前大部分的矿山采矿职业人员的矿山安全意识不高,因此,矿山采矿作业安全管理应大力宣传矿业安全和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降低生产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在矿山采矿的安全管理问题上,相关的规定和优化措施很早以前就已经提出来了,只是很多地方未落到实处。因此,加强对相关单位的监督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鉴矿法矿政和矿业[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25).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在开发强度上的加大,以及开采水平有限,从而导致了矿山事故的不断发生,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因此,分析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的现状,加强矿山生产方面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金属金属矿山生产现状
我国金属金属矿山类别众多,通过对矿山实际的生产作业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矿山开采的几个特点:矿山底下岩层地质条件无法进行直接的观察,水文、地压等自然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地下水涌入、冒顶片帮等情况也时有发生;矿井下能见度低,需要有照明设施,工作人员通常要佩戴照明工具;矿山中作业通道普遍比较狭窄,较深的矿井需要升降设备和地面进行联系,安全生产和设备的质量息息相关;井下供电设备的可靠性会对生产安全造成直接影响;井下由于空气不易流动,废气难以排出,容易造成废气中毒的事故;矿井中道路复杂,视线差,容易出现坠井事故;已经采空的地区容易出现地表塌陷,会对地表建筑物造成损害,以及会导致地表水流进井下,导致重大的地质灾害;矿山中炸药库和油库等危险品仓库,是急需重视的安全防控部位。
2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
对金属金属矿山生产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金属金属矿山在生产开采的工程中有很多危险因素存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所以,对于生产环节中的各个方面潜在危害因素需要进行分析,提供矿山安全管理的措施依据,选择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达到矿山生产的安全。从矿山开采生产角度出发,结合目前国内金属金属矿山的生产现状,确定金属金属矿山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详情见表1。对矿山死亡事故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详情见表2。
通过表2数据的归纳统计,可以分析出矿山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工人在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设备材料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3金属金属矿山的安全管理
3.1引进新技术。矿山企业要想切实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就需要对企业的管理机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采取灵活的管理措施与对策,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质量,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丰富企业安全管理的方式,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矿山企业首先就需要对矿山的开采工作制定相关的开采计划,并且及时地引进高科技的开采技术和开采方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矿山事故发生的几率,降低矿山企业工人操作的危险性。在几年之前,很多的矿山企业井下都是用木结构来作为支架来开展采矿工作,这样就会经常导致矿山事故的发生。如果采用和引进锚杆桁架技术,就会提升矿山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这一技术更多的是在海外国际应用,我国也正在对这一技术进行尝试和引进。
3.2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的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已经被广泛的采用了。因为这种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配置性以及可开发性,是一个新兴的学科。这一系统可以对相关的数据和资料进行采集和处理,然后再利用高科技的仿真技术对矿山生产的环境进行分析和再现,从而实现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同时可以对矿山企业的安全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测,对事故和灾害等进行预警,为企业的安全监管和安全调度等工作提供可行的、科学的决策依据。这一技术的采用可以全面地提高我国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对安全事故进行预警的能力和进行控制的能力,加强企业对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安全管理。
3.3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力度。在矿山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一些机械工人在进行炸药安放工作等具有极高危险性的工作时,没有按照施工规范来进行操作,而且操作的技术也并不成熟。这就使得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地危害到了矿山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因此,对于这些技术工人,矿山企业要定期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操作规范的培训,并且针对培训的内容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测验和考试,只有合格之后这些工人才能够上岗。并且加大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力度,从而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对施工的每一个过程都能够自觉地加以总结,提高他们进行安全施工的意识。此外,矿山企业还要定期地组织专人对施工和采矿的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更换和维修这些设备,促进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4持续不断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4.1定期进行隐患排查。根据矿山的安全检查制度,不打折扣的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定期检查包括综合检查、重大危险源和重要设施设备的专项检查。只要进行持续定期的安全检查,事故隐患、危险因素就容易被及早发现,隐患也就能得到及时的治理,最终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4.2进行有针对性的不定期隐患排查。矿山的安全生产工作是持续不断的,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作业环境、采矿工艺、安全意识以及产量的变化等,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将随之变化。所以,在安全检查中只有定期的安全检查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不定期的安全检查,这个不定期必须是依工作的实际情况、适时而进行。通过不定期检查弥补定期检查的不足,使事故隐患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3.4.3保证重点时段的隐患排查。矿山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因季节性的变化,会给安全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因素。季节的重点时段,还应根据时段特性做好重点检查工作。只有这样,矿山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才会全面,事故隐患才能最大可第四方面是落实隐患整改制度。
3.5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矿山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并设立专用账户,专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按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的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保证隐患整改资金投入。
3.6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
矿山企业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生产规模较小不必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应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与邻近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援协议。
3.7加强矿山地质勘探工作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由矿山地质勘探工作的精细程度而决定的,如果矿山的地质勘探程度较低,或者对矿山的地质条件没有完全的掌握,会导致矿山开采的时候所选用的方法不合适,存在安全隐患。地质勘探需要对地层、矿产、构造、水文地质、岩石以及工程地质等条件进行详细的勘探,为矿山的建设设计地质资料,了解矿山的资源储量以及所需要的开采技术。在进行矿山基础建设和生产作业的时候,需要对矿床进行实时勘探加强研究,为生产安全管理提供更为精确的相关地质资料。在这些基础上,利用所掌握的精细资料对矿山的设计和生产进行指导,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盲目开采所带来的生产安全隐患。
3.8强化并完善安全监管机制
根据《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规,结合企业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情况,建立健全分工明确、奖罚分明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全体员工依照有关法律原则承担相应权责。比如,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措施,把安全绩效作为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对违背职守、酿成后果的行为予以严惩。此外,编制应急管理预案,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加大作业现场检查频率,提升班组现场处理事故能力。重点做到:
3.8.1强化危险源控制。切实抓好尾矿库、爆炸物品与危险化学品、井下重点区段、矿山提升设备、通风防尘、采场顶边帮、作业现场交接班和工程质量的监管。
3.8.2积极开展隐患检查整改。
结束语
通过对中国金属金属矿山的生产形势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矿山要实现稳定长效的持续性发展,就必须重视对矿山安全生产的投入,建立健全采矿行业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将科学技术引进矿山监控系统中,对事故的发生机制进行探索,构建多元化为一体的矿山监控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提高管理水平,让安全管理部门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改变目前矿山安全生产的落后现状。
参考文献
[1]戴莉.金属金属矿山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四川冶金,2013,11(05):65-66.
中图分类号:TD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344-01
引言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山生产已经是我国国民经济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行业之一,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各类矿山建设规模由小变大,机械化水平也不断提高。矿山设备的安全运行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矿山关键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更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每年由矿山机械设备隐患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给矿山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也给矿山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矿山机械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现状及问题
(一)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现状
从宏观上来看,我国的矿山机械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老矿、乡镇中小矿、大型现代化矿构成了我国矿井的主要形式。老矿建矿时间比较早,有些甚至是百年老矿,因管理和历史的遗留问题,建矿初期的设备仍然被保留了下来,设备严重落后,缺乏相应的安全设计,虽然进行了一些升级改造,但仍然无法满足现代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乡镇的中小型矿井大多数都是以个人承包的形式,作业方式陈旧,有些甚至是已经被淘汰的生产方式,而且工作条件也是非常简陋,缺乏安全设计;现代化的矿井多建在改革开发以后,大部分采用的是国产综采机械,矿山机械设备的机电一体化在此领域得到了实现;大型超大型矿井是近些年开始新兴起来的,这些类型的矿井的典型特征都是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综采设备。除此之外,经过多年来的攻关研究,我国在掘进机,采矿机和输送机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实时监控和在线监测,提高了矿山机械的安全性。
(二)矿山机械安全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众所周知,无论何种机械设备都需要有高素质的操作人员来进行操作。因此,很多矿山企业都专门设立了安全技能培训机构,虽然企业在这方面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员工的业务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培训方式上不能深入浅出,内容不能跟进发展,有些完全脱离实际情况,不能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学员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在心理上起了反感,加之培训形式不能举一反三、与时俱进,往往学员只是把这种培训当做是一种不得已而要完成的任务,只是流于形式,目的只是获得培训合格证书,其实际的操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2.机电设备更新改造不足
在某些企业,管理层只是注重产出,对于设备装置的更新换代方面,往往是打着节约成本的旗号,对设备的检修、升级及更换等方面投入严重短缺,最终导致设备的老化陈旧,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矿山企业属于高危企业,在某些小矿山,甚至是大型国有矿山,管理层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关心极其淡漠,就是因为机械设备的不可靠,安全设施的不到位,才使得矿难悲剧频发。在调研中发现,有些甚至是国家明令必须淘汰的设备依然在进行作业,无论是从生产的角度还是安全的角度,这些做法虽然节约了开支,但也同样大大限制了企业的生产力,最重要的是加大了员工的操作危险系数。
3.机械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矿山企业的特性是工作条件恶劣,危险程度较高,虽然在收入福利上有所保障,但大部分的有着专业技能的人才不愿选择到矿山一线进行工作,因此矿山企业长期缺乏专业人才,限制了其发展。因此,虽然企业购置了很多的国际先进的采掘及安全设备,但缺少能够驾驭的专业人员,这些先进的机械犹如一推废铁,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
(三)矿山机械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1.大力推广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现代化的新型采掘和运输等这些重大矿山机械装备均已经实现了在线监控。新型的电牵引采矿机都配备了智能监测、监控和自动保护系统,同时还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工况监测及工作状态的及时显示和故障诊断预警;新型的输送机具有能够进行火灾控制的功能。这些高科技的设备使得视情维修的科学维修制度逐步的推广起来,实现了事故实时诊断。
2.采用机械安全设计技术
机械的安全设计技术在矿山机械设计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将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早的消除在设计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上,进而确保机械的安全。矿山机械安全设计是由危险识别、安全评价和安全设计三部分所构成。
二、矿山机械安全对策
(一)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和从业人员培训工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必将使我国的矿山机械向着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在这种趋势下,必然会对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促进矿山机械安全体系的贯彻实施,达到矿山的安全生产要求,必须培养出专业的科研、设计人才。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培训来全面的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
(二)加强对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的研究
1.强化安全检测与故障诊断的理论、方法研究目前,一些针对机械故障诊断的现论如模拟仿真技术,小波分析技术正在研究攻关中,对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进行实际应用,将极大的提高矿山机械自身安全性。
2.建立完善安全设计体系
现代的矿山机械的发展方向必将是大型、重载、智能化、高速化的,因其涉及的技术很多,单一学科的理论是不可能完成这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适应我国当前行业形势的矿山安全设计体系显得十分的必要。安全设计体系涵盖了相关理论、方式方法和实践等内容,需要以方法论的角度为出发点,为矿山机械安全提供一套科学的指导方案。
(三)加快机械设备的技术改造及更新换代速度
针对我国矿山企业在矿山机械安全方面重视不足的窘况,国家应在政策方面上加强指导,要在健全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加强执法力度。要加强在资金方面的投入,扶持重点国有矿山以及地方矿山的机械设备的技术改造,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多方筹措,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要对一些服役期满的机械设备进行报废,或者进行升级改造,彻底的改变矿山机械安全的现状。
(四)完善矿山机械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要及时关注国外发达国家机械安全的发展,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矿山机械行业中的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合理的吸收其他行业的相关经验,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标准,同时,要注意与国际相关标准相接轨。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矿山机械产业的科技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矿山机械设备在使用和维修工作中,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使工况事业正常发展,生产工作正常进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也要不断加大,全面提升矿山机械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矿山机械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推进矿山机械安全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矿山机械安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根据实际资料显示,从2001年到现在,关于中小型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条例还不够完善,由于缺乏明确的违章、措施以及隐患定义,给中小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必须科学预测事故可能性,在完善隐患敏感度、危害度以及严重度模型的同时,提高中小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效益。
一、产生矿山采矿技术事故的原因
1、顶板事故较为突出,其次是运输和瓦斯事故,暴露出部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不到位,尤其对矿井瓦斯防治、顶板、机电、运输方面存在的问题未认真得到整改落实,特别是瓦斯防治和顶板现场安全管理较为混乱,防范措施不到位。
2、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现场的作业人员“三违”造成的,也就是部分煤矿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安全教育上是滞后,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安全素质普遍较低,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能动性不强。
3、顶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客观上因为部分煤矿的基础条件比较差,安全投入不够,井巷布局不合理。从分析来看,事故归根到底大都是由因为企业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的、详细的操作规程或者是直接操作者不按照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企业的管理人员又严重不负责,致使从业人员有章不循或无章不循,加之本身基础条件差,致使事故多发。主观上是由于工人在工作中支护不到位、或者是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有的是支护材料不合要求造成的;有的是处理危岩时,措施、方法不合理造成的。在瓦斯事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瓦检员配备不足,责任心不强,检查不及时,没有及时跟班作业,井下电器有失爆现象;瓦斯防治措施和管理措施落实情况不好,矿井通风设施质量和管理差,瓦斯很容易产生突然集聚,造成通风系统不稳定、不可靠,造成瓦斯事故的发生。
4、行政决策还是传统的经验决策,缺乏行知有效的科学行政决策和科学行政决策技术手段。
5、事故多半发生在夜班,大多管理人员夜班带班不认真,致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说明了企业的现场管理责任不落实,监督不到位,工人乘机违章操作。
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策略
1、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要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深入贯彻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安全法律法规,切实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第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教育培训体系,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和竞赛,使每一位员工真正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常抓不懈。第三,培育团结协作、敢打硬仗的团队精神,积极营造员工心理认同以及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培养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第四,建立一整套激励和约束机制,包括安全奖励机制、安全行为约束机制、安全责任约束机制、安全考核机制、安全曝光机制、人文关怀机制、员工福利机制等。
2、针对重点,解决难点,全面防范生产安全事故
当前,部分煤矿安全生产上伤亡事故发生的重点是顶板和通风瓦斯两个方面,但工作上的难点还包括水患的治理。因此如何防范以上三个方面的伤亡事故,是我们下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1)在顶板管理上,一是必须督促企业配齐配足专职顶板管理员,明确其具体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范围,分片分段加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煤矿井下负责技术的矿长,必须对专职顶板员的工作和工人的支护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抽查,及时解决顶板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三是企业的操作工人必须按照作业规程,做到敲帮问顶,支护到位,杜绝工作面现场空顶作业,冒险作业,在处理危岩时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挥,制定科学的方案措施方可进行,切实防止顶板事故;
(2)在水患治理上,煤矿企业必须制定水患治理方案,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特别是有水患威胁的矿井,必须对采空区,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科学的探放水措施、方案。井下探放水工作必须按方案进行,同时明确专人负责。在汛期要加强井上下值班管理,防止洪水对矿井的威胁。
(3)在通风瓦斯管理上,一是企业必须按照“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隐患排除、綜合利用”二十四字方针,全面制定企业的瓦斯治理方案,并严格按方案操作;二是所有煤矿提高一个等级进行管理,即瓦斯矿井按高瓦斯进行管理、高瓦斯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管理。所有煤矿必须配备瓦斯监控系统,其监控的范围、地点、时间必须按规程进行,并实行专人负责;三是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严禁井下无风、微风作业,特别是要抓好迎头掘进通风管理,防止瓦斯突然积聚;四是必须加强井下电器设备的管理,严禁井下电器失爆;五是企业必须配齐配足瓦斯检查人员和瓦检设备,并严格按照规程加强瓦斯检测,坚决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
3、持之以恒搞好质量化标准
搞好煤矿安全质量化标准是煤炭企业的生命工程和基础工程,是创设煤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主要途径。我国煤炭企业应主动借鉴国际上领先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整套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比如对于技术管理方面,要坚持进行工作面顶板、质量和规程兑现以及安全隐患整顿的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各环节的质量化标准建设。
4、依靠科技,实现安全状况的根本性转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煤炭企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先进的技术武装自己。只有依靠科技,才能使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实现飞跃性的改变。具体来说,可以用高科技进行机械化作业,逐步降低人工作业的比重,这样既省时省力,还可以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使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发展。技术化的安全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减少了甚至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重视安监,健全监察机构
安监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针对性很强,对煤矿安全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监控煤矿作业的全过程,进行全方面的跟踪管理,保障煤矿作业各环节安全、有序的发展。重视安监可以使安全管理更加统一有效,是搞好煤矿安全管理的新举措。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监察机构,加强专项监察、定期监察和重点监察,对检查出的安全管理问题严肃处理,保证监察人员能在第一时间里有效解决安全监察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在全球资源被高强度开发的今天,世界各国的采矿业都在热火朝天的发展着,我国的采矿业也不例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推动下,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相对于采矿技术来说,我国的发展水平还不能够达到国际化的先进阶段,面对矿产市场的变化也不能够满足较大的需求,整个行业存在着较大的挑战。由于采矿生产经营决策容易受到市场和产品的大幅度波动影响,使得采矿事业受到威胁,因此,对矿产开采技术的安全管理需要重视起来。
1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
(1)参与矿山采矿技术的人员安全意识不高。①相关高层领导素质不高。在我国某些偏远地区的采矿企业中,存在着一部分中高层领导的素质不高问题。对于企业和行业的认知水平不够,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对于正常工作程序中的安全生产阶段不能够强有力的重视,因此,就更没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对采矿企业的生产效益和采矿技术的安全管理问题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针对上级下发的指导性文件和相关章程做不到理解透彻,导致对企业原本制定的安全生产政策做不到系统性的贯彻落实,整个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多的漏洞[1]。②基层领导的协调能力不佳。在矿山采矿企业的工作体制中存在着大批的基层领导,这些基层领导大多数都是从基层生产工人中提拔上来,具有较多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对于理论水平的掌握还不够,相应的管理水平也不够完善。因此,采矿企业的基层领导阶层也不具备充足的安全意识,导致在基础的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纰漏。③基层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不强。在采矿企业的基层工作人员往往都需要做最苦、最累的工作,他们普遍的文化水平都较低,但是掌握了借助简单的技术,具备工作的劳动能力。因此,对于矿山采矿技术中的安全生产规定理解不透彻,对于造成事故后所需要肩负的法律责任也不能够完全理解[2]。这样,很多的基层工作人员不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在出现安全事故后也不能够对自身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2)采矿体制中并未建立高效的责任机制。对以往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进行详细了解,发现造成危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并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清晰的系统化责任机制。从业人员的纪律性差,监督人员的工作散漫,出现了较多的误工现象。严重的会存在违规造作,使得采矿的整个工作不能够稳定的进行,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3)相关矿山采矿的资金投入不足。在矿山采矿企业的具体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难度大导致其对采矿设备的要求和采矿技术的要求直线上升,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改善硬件条件。但是,很多企业刚刚步入这一过程中,对于管理缺乏实际经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亏损。而相应的资金投入不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问题,留下隐患[3]。(4)采矿技术中的安全管理意识缺失。有相当一部分的矿山采矿企业对于最终的产品产量过度注重,不考虑任何技术不足带来的隐患问题,只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使得施工安全意识薄弱。虽然有国家和相关行业规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则,但有一点安全管理意识的缺失,这些措施不能够落到实处,因此不存在任何工作效果。另一方面,施工人员不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作出准确的区分,往往会出现一个人身兼数职的现象,不仅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导致每一项工作都不能井井有条的进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5)缺乏专业的采矿设备。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发达的工业大国来说,我国的矿山采矿技术还不够成熟完善,由于起步较晚,通常是在借鉴别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做出相关调整,对于先进技术的掌握和设备的使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而且有很多企业会过度重视自身的经济利益,只想依靠老旧的设备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对矿山采矿安全设备做不到及时的检修和保养,导致其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2提升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度采矿技术的监管。在大量分析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后,得到一个重要结论:很多采矿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相关企业或者操作人员的工作失误造成的。由于工作难度大、强度高,有很多工作人员就会掉以轻心导致操作错误,这也从另一方面反应出规范具体操作过程的重要性和加强采矿技术监管的必要性。因此,对于操作人员来说,要对其加强专业性的培训,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投入到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去。对于监管人员来说,要求其在了解具体技术操作的基础上,加强安全管理监管,对于违规操作绝不姑息,一旦发现,就要加以批评教育和一定程度的处罚,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错误。(2)增强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安全性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无论是高层领导、基层领导还是基层工作人员,都需要足够重视起来。要清楚了解矿井塌方、冒顶、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不定期开展安全教育讲座,辅助以事故实际演练,最大程度上增强参与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3)做好各项安全检查工作。对于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止和确保安全生产的作用。通常来说,对于领导阶层要经常进行互查、自查等形式安全检查,对于可能发生的隐患做好记录,做好防护措施。首要的是注重对生产环境的安全检查,尤其是针对矿房顶板采取的相关措施。其次是要对易燃易爆物品做出检查,做好安全管理。最后要注重对问题的总结,杜绝后患。(4)有效落实国家政策和方针。对于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和方针要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才能够创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仅需要建立起安全技术管理结构,组织专业性强的技术人员进行实际的落实和定期检查工作。还需要对这些政策和方针进行组织学习,将一些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来,争取提高经济效益。
3结语
总而言之,采矿这一能够提升国家经济水平的事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采矿业的安全管理作为一种专业的科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相关研究单位和工作人员对采矿技术进行研究,促使其处于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注重对采矿技术的安全管理问题,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不仅仅是对工作人员的负责,也是对企业财产收入的保证。只有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强预防措施,才能争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明旭.矿山采矿技术的安全管理措施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22):136-137.
[中图分类号] S782.1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306-2
近年来,矿山开采中各类安全隐患显著增多,开采环境不断恶化,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造成矿山事故死亡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在国内各行业中排第一位,而对于那些非煤矿山,因中毒窒息造成事故的比例也日渐上升,同时,在交通行业也存在着相同严峻的安全形势 ,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以及人类的和平,本文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矿山中毒窒息事故预防
井下矿山采掘施工作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是因为有毒有害气体等物质的存在。井巷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分为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有毒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来源于爆破时产生的炮烟、柴油机工作时产生的废气、硫化矿物的氧化、井下火灾等。当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比例超过它的极限值时就会造成人的中毒窒息。如一氧化碳浓度占空气的0.4%时,很短时间内就会失去知觉,抢救不及时就会中毒死亡,矿内空气一氧化碳的浓度不得超过3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的浓度(换算成二氧化氮)不得超过5毫克/立方米。
由此可见预防中毒窒息事故的本质在于稀a释有毒有害气体,排除矿尘,使之低于其极限值。针对这一结论,采取井巷通风安全技术措施无疑可以很好地预防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建立有效的矿井通风系统是井巷通风的关键。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矿井通风网络、通风动力设备、通风控制设施。
对于只有一个出口的独头巷道(隧道等),常利用局扇和风筒进行通风,其方式有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三种。其运行方式分别如下图分析[1]:
(1)抽出式通风工作面的污风经风筒由局扇抽至回风巷道,新鲜风流由巷道进入工作面见(图一)。其工作面的通风效果差。
(2)压入式通风新鲜风流由局扇经风筒压入工作面,污风由巷道排出见(图二)。其工作面的通风效果比抽出式好。
(3)混合式通风安装两台局扇,其中一台作抽出式通风,另一台作压入式通风见(图三)。其具有抽出和压入通风两者的优点。
为防止循环风流,使工作面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局扇和风筒安设有以下要求:
(1)从贯穿风流巷道中吸取的风量不能超过该巷道总风量的70%。
(2)抽出式通风时,排风口应设在贯穿风流的上风侧,风机距独头巷道口的距离应大于10米,风筒吸风口离工作面的距离不小于5米。
(3)压入式通风时吸口应设在贯穿风流的下风侧,风机距独头巷道口的距离应大于10米,风筒排风口离工作面的距离应小于10米。
(4)混合式通风时,抽出式风筒的排风口和压入式风筒的排风口的要求同上,抽出式风筒的吸风口和压入式风筒的吸风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0米,同时抽出式的风量应比压入式风量在于20~25%。
2道路交通安全技术管理
道路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是指人(包括驾驶人、行人、乘客等)、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等)、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其相关设施)和环境(路外的景观、管理设施和气候条件等)。因此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包括人、车、路和环境四大类。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就是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最佳手段。它包括道路线形设计、路面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2]。
2.1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要考虑线形与地区的土地利用相协调,同时要使道路线形连续、协调,并能满足施工、维修管理、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要求。最小曲率半径的确定要考虑行驶在道路曲线部分上的汽车所受到的离心力、重力与地面提供的横向摩擦力之间的平衡。在曲线部分,应根据实地情况适当地超高。纵断面线形的设计必须符合规范。
2.2路面设计
为保证安全,路面应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和粗糙程度。路面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到行车平稳性、舒适性、轮胎磨损程度等;为保障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制动性能,路面还需保持一定的粗糙度。
行车道的设计必须满足相关标准对行车道宽度、紧急停车带设计、爬坡道和变速车道设计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2.3安全设施的设计
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应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交通部行业标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施工技术规范》(JTJ074—1994)为依据,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
(1)交通标志。交通标志平面布设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及有关规范进行。交通标志的结构支撑方式分为柱式、悬臂式、门架式和附着式等几种,设计中可依据车型构成、标志板面尺寸及标志布设位置进行选择。结构设计中的荷载,除恒载外,活载主要考虑风荷载。
(2)标线。交通标线包括各种路面标线、导向箭头、突起路标等。标线应与标志相配合,所选标线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反光性、防滑性及耐久性。
(3)安全护栏。路侧护栏能防止失控车辆冲出路外,碰撞路边障碍物或其他设施,其设置主要以路侧事故严重度为依据,间断布设。具体布设地点为:路堤填土高度大于3m的路段;路侧有河流、池塘等危险路段;互通立交进出口三角地带及小半径匝道外侧;路侧有需要提供保护的结构物(桥墩、大型标志柱、紧急电话等)。路侧护栏最小设置长度为70m。
安全技术管理是以设计和变革为核心,以沟通、协调和建立制度、规范为目的,使企业安全发展、员工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提升的组织行为。这体现了安全技术管理是处于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状态。安全技术管理同其他管理工作一样,时刻面临着杂、多、乱的日常事务,怎样“管”、“理”考验着技术管理人员的决心和信心;而技术管理部门更多的是依照常规标准及行业标准制定技术措施,与现场安全生产条件结合不紧密;单项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不达标、现场施工不符合要求等,对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实现十分不利。由此看来,安全技术管理在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不断改进安全防护措施以增加对人员的安全保障、投入现代化装备以减少人员进入危险作业场所的频次、改善作业环境以提高作业现场本质安全度等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均体现了安全技术是解决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方法,而对于矿山企业来说,改进安全防护措施、投入现代化装备、提升现场本质安全度等安全技术方法虽可行有效,但影响范围有限,作业现场点多面广,加之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缺陷等,隐患时刻处于变动状态,不能确保安全生产。只有建立完整的、可互相约束的技术管理体系,利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全过程监管,才是一种高效的安全管理办法。
2 重点环节分析及注意事项
2.1 创建安全技术管理体系
①完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现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多元化,新制度、新方法层出不穷,都旨在进一步优化安全管理体系、细化安全管理环节及管理内容。安全管理人员要针对每一个制度,与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取其精华为己用,切不可不负责任地照搬,使得制度部分内容架空而失去应有的效果[2]。安全技术管理制度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依据企业现场情况变动及时变化。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应涵盖所有工种、作业场所、重要环节等,作为通用技术依据,员工可在作业过程中利用安全技术管理制度解决常见问题。
②建立安全技术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管理网络不能与安全管理网络混淆,要在安全管理网络的基础上,以涉及的所有专业工种为前提,明确技术人员责任,形成覆盖所有工种、所有类型作业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网。
③制定完善的安全技术培训制度、安全技术工作例会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制度、安全技术验收及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推动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④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安全技术监督检查体系。考核工作是安全技术管理工种落实的重点环节。要在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图的基础上,严格责任追究。利用安全技术管理网络建立安全技术监督及检查体系,使每位成员都能有效监督考核。
2.2 合理制定计划,确保可实施性
企业年度安全技术计划对于年度安全技术工作的开展有指导性意义。制定年度安全技术计划主要是对安全技术监督体系、危险源辨识、应急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对上一年度安全技术工作进行总结分析,采纳员工意见及建议,结合上级相关安全技术要求及企业自身打算编制年度安全技术计划。二级单位、部室要针对安全技术计划制定实施计划,从各自生产特性出发严密部署,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3 强化落实,狠抓现场技术管理及检查工作
作为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基础上,要高度重视现场安全技术工作的落实,充分发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监管效力,强化培训教育,重视工队长、班组长技术培训,使成为现场技术措施落实责任人,严把安全技术这道关。要做到任何措施、制度在责任制的约束下逐级落实到作业人员[3]。
安全检查要与安全技术要求全面结合,制定安全技术检查表,检查表要涉及采矿、机电、设备等主专业,并安排技术管理体系人员参与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等工作。
2.4 重视新技术、新工艺实施
现今各种新技术加入到安全管理行列中,如大型机电设备、新的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等,在大型矿山均已落实到位,但如何确保所有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到实处是矿山企业需要重视的工作。要重视实施前期的技术培训及技术交接工作、操作人员及使用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组织新工艺、新技术比赛、知识竞答等活动,提升员工操作技能,提高奖惩力度,确保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规范起到实效。
2.5 其他注意事项
矿山企业安全技术工作主要有安全评价及检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危险场所机械自动化、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全标准化、危险源辨识、应急管理、事故调查等。所有安全技术工作都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必须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予以落实。要避免形式化建设、形式化管理等现象。
对于各类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要严格审核,对照法规标准、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等管理规定,对施工现场安全度、作业人员基本素质及技能、现场管理模式、工序危险性分析、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等进行全面分析,防止安全技术措施出现空洞、与现场脱节。
近年来,煤矿事故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仍有几起大型矿难的发生表明我国的煤矿生产安全问题依然令人堪忧。2010年3月28日,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一起重大透水事件,153人被困,经全力抢救,115人获救,遇难38人;2010年6月21日,河南平顶山卫东区兴东二矿发生火药爆炸事故,事故造成47人遇难;2013年3月12日,贵州省六盘水马场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事故造成21人遇难4人失踪。上述事故充分表明我国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
1. 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近年来, 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发展态势较好, 但是, 一些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煤矿数量多, 整体安全水平低,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现象严重。
2)基础工作薄弱, 安全投入不足, 不能保障
3)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4) 技术管理薄弱, 职工安全意识差。
5)某些领导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 安全生产制度不完善。
2. 完善煤矿安全生产
2.1 加强煤矿事故机理与防治方法的研究
开展煤矿科技的基础理论研究,揭示煤矿事故的致因和灾害发生机理,摸清事故发生发展及演化过程,寻找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以瓦斯、火灾、水灾和顶板等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瓦斯及煤尘爆炸机理、煤自然发火热物理特性及火源点探测方法技术、矿井突水治理与预防技术、顶板管理与支护技术等。同时还要加大深井开采相关问题的技术研究。加强矿井地质勘探工作,可以有效预防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提高经济效益非常重要。要加大探测方面的研究,综合运用各种声、光、电磁辐射等现代探测技术手段,寻找最适合的探测方法,提高探测的精度。
煤矿企业要建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确保事故发生后所有人员能及时有效的避险; 同时还要建立避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的生存空间; 通过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确保灾变时现在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止发生窒息事故发生; 同时还要建立供水施救系统,在灾变后为井下人员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 通过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实现井上井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通畅,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抢险救灾提供准确信息。
2.2 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政府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
在我国的煤矿生产中,企业、政府和煤矿工人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都有责任,企业是煤矿生产的责任主体,政府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监管方。
煤矿安全生产煤矿企业是必不可少的,煤矿企业应当是安全投入的主体。因此有必要强化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主体地位,提高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加大煤矿生产的安全投入有利于煤矿企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然而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为了保证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自主性,需要设计一种制度,使煤矿企业像关心煤炭生产成本一样主动自觉地关心安全投入。在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强化机制作用下,将会迫使煤矿企业投入安全成本,保证煤矿生产安全。
加大地方政府的监督职责,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度,降低监管部门执法成本的同事,加大对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不查处和查处不力行为的处罚力度。在目前中央政府的垂直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下,地方政府是煤矿企业生产的最直接受益者。因此需要加大地方政府的责任,即地方政府在享受煤矿企业带来的收益时,要承担煤矿企业安全监管的成本;加大地方政府对当地煤矿企业的生产监管责任,实现权责对称。这样可以促使煤矿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投资。
2.3 加大煤矿安全科技投入,加快煤矿人才的培养
建立以煤炭生产企业为主体的成果推广应用和再创新平台、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为主体的煤矿安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平台、以高等院校为骨干的基础研究平台,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矿安全科技创新体系; 同时也要加大煤炭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利用煤炭类院校已有的专业优势,由国家重点投资建立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基地;鼓励煤炭院校扩大煤炭主体专业招生比例,大幅度增加本科“对口单招”的培养规模。
2.4 继续规范和推动煤矿资源整合工作
自国家进行煤矿资源整合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得到了极大改善。通过大矿兼并、参股、托管小煤矿,帮助小煤矿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改进安全生产现状。因此我国煤矿安全治理过程中,应该继续稳步规范和推动煤矿资源整合工作。 对尚有开采价值、纳入资源整合对象的煤矿,必须先关闭,吊销所有证照,停止供电和火工品,然后再进行整合。矿井整合只能有一个法人主体,做到统一布局、统一规划;必须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并按照建设项目要求履行相关核准审批手续后方可施工,严禁在整合期间违法开采。
2.5 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煤矿生产一线因其生产性质的特殊性,人员整体素质相对不高,且流动性很大。因此煤矿企业要持续强化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矿长和瓦检员、放炮员等特殊工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并持证上岗;新工人下井作业前必须进行正规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培训和教育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职工培训和特殊工种持证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将职工培训和持证上岗落到实处。
3. 结语
安全工作是一个基础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更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从系统的角度对我国煤矿有关事故的原因,从人、自然、技术以及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更加确切地了解技术及设备在煤矿安全中的作用;了解个人、团队、制度、执法在安全生产中的具体作用,了解人与自然、科学技术与管理作用的规律性,最终目的是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状况。■
参考文献
[1] 徐阳;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6:229-232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149-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单方面追求利益经济的做法已被摒弃,安全生产更多的被国家和人们所重视。最近几年来,关于各类矿山事故的报道频繁见于电视新闻中,这不仅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更剥夺了许多矿山工人的宝贵生命,让许多家庭陷入不幸和痛苦中,给社会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严重威胁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虽然科学技术和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是造成这些不幸事故的不可抗拒的原因之一,但是,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从事矿山行业人员的不恰当作业行为造成的,浅薄的安全意识、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更甚者违规开采等等失效的安全管理酿成的。
矿山安全管理是指矿山管理者以保障矿工在矿山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以及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安全为目的,依照管理学概念,对矿山的安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一系列活动,这也是实现企业生产利益的提高,确保矿山建设健康顺利发展的重要手段。综合来说,矿山安全管理就是围绕矿山安全这个根本目的,而展开的对矿山生产过程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通过分析预测,进而发现和消除矿山生产活动中的各类危险,阻止事故发生、预防职业病、减少各项损失、促进矿山企业生产活动顺利展开等是它的基本任务。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对矿工生命安全、国家财产安全、矿山企业利益的有力保证,对于所有矿山企业是万分必要的,绝不可以轻松对待。
矿山安全管理中应采取怎么样的措施,下面来进行一些探讨。
1 国家对矿山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管理手段
(1)行政手段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通过计划、申报、禁止、许可、登记、限期治理、计划管理区域等系列行政干预措施对矿山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制约,由于是政府施行,行政干预是管理矿山安全生产该敏感问题的相对有效的手段。
(2)法律手段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禁止、限制性规范,来确定矿山企业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我国对于矿山安全法制建设是逐步成熟完善的,从偏到全,现在以基本建立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矿山安全法律规范。1992年通过,1993年实施的《中华人们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它在表现法律规范的强制性同时,也对开采技术进行科学性规范,它是矿山开采业法律体系的母法,各地矿山安全法规的制定都可依此制定。
(3)经济效益是一切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对于违规的矿山企业实施适当的经济惩罚,对于督促矿山企业切实的履行安全职责,认真遵守各项安全规范,进而阻止一切可以避免的矿山安全事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国际社会上,通过经济惩罚对企业进行约束规范被广泛应用。
2 矿山企业要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2.1 矿山开采方法适当
在所有矿山安全事故中,冒顶事故出现率最高,排名各类矿山事故首位,经研究分析施工设计存在缺陷、施工工艺不合理等都是造成冒顶事故的主因,统计分析,发生冒顶事故的地点相较于采场,多见于巷道,一般是局部或浮石冒落引起。矿山贮存条件大部分相对复杂,开采方法种类多样,但是,若开采方法应用不当,管理不足,就会造成意外事故,因此,对于开采方法的选取,要结合实际地理条件,进行科学分析,保证矿山开采顺利进行。设计矿山开采方案时,要考虑尽量不要让采矿工人暴露在大面积顶板下,不能够单纯追求企业利益,更应该顾及矿山作业人员的安全,适当的开采方法应该兼顾开采的效率和工人的安全。自上而下、由顶至底、由远及近,这是开采过程中应该采取的顺序。进行矿山开采时不要作业分散,不能够只集中开采富矿,要兼顾其他贫矿,集中作业,维持顶板的平衡;开采速度要快,掘、采、出都要麻利迅速,尽量减缩作业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绝对不能在显现的地压活动期工作,选择地压相对稳定状态的时间作业为佳。
2.2 实行分区通风
对于矿藏埋置比较浅,矿藏量比较大,分布范围较广,需要进行大规模挖掘生产的矿山开采,在安全管理上建议采取分区通风,特别是涉及本身具有自然特性或者周围环境具有自然物的矿藏。网络简单、风流控制容易、串联机会少、便于风流通、风压利用率高等都是分区通风的优点,但是其缺点是必须设置较多风井,如若没有现成的坑道可以利用,就必须增加对新风道的投资,令生产成本升高。然而,参考我国矿山条件,分区通风还是很有优越性的。
2.3 加强对重大事故的监控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为了减少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是矿山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步骤。监控系统利用专家系统及模糊智能控制技术,分析有局域网传送过来的关于矿井底下危险源的信息数据,对矿井的危险进行预测和辨识,从而更好地控制及防止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利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而且减少人为误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让安全管理达到最优化。其重点应用在对重大安全事故的预防控制上,像煤矿火灾、瓦斯爆炸等特大事故,应该加强对引发此类危险源的研究,提高对其辨识、控制、评价力度,对此类危险源设置特殊监控。
2.4 采取有效的管理体制
实行安全责任制,把保证矿山安全的责任细分到所有参与矿山生产活动的管理人员中,层层落实安全管理控制,对失职者进行严厉的问责处分,绝不姑息,让矿山安全问题时刻浮现在各层管理者脑里,实现管理者制定各项生产决策都是在保障矿工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扩大对安全的投入,改善矿工作业条件,安全基础工程的建设水平与矿山安全生产密切联系着。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力度,增强安全工作科学性,经常对施工设备进行检修,更换陈旧设备。矿工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兄弟,安全知识薄弱,容易在作业中操作错误,造成安全意外事故,因此,必须落实矿工安全教育保障制度,提高矿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提升操作技能,加强矿山安全生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