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4 16:41: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1)

三公司总部位于四川华阳,是主要从事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与各类土木工程的总承包以及水利水电、高层建筑、铁路、交通、地铁、石化、核电、码头、火电、机场、矿山、环保等领域各类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目前,三公司施工项目遍布国内外,国内包括雅砻水电站、结巴水电站、加查水电站,四川大渡河流域黄金坪、长河坝、东谷河水电站,广安市滨江路改造项目,广东阳江核电站项目,以及上海金泽水库、浦东机场第五跑道等项目。国外项目包括马拉西亚、文莱等项目。根据近年发展战略部署,三公司提出“三固三强”的市场规划,即巩固四川、、核电市场,强化华东区域市场部、华南区域市场部和重庆区域市场部。此外,积极拓展参与国际项目施工也是三公司市场开拓的主要方向。随着施工项目的不断增多,市场区域的不断拓展,从四川到东南沿海,再到、到海外,随着空间距离的不断拉大,三公司管理战线越来越长,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广泛应用,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来提升管理,解决施工企业管理空间跨度大,人员分散等问题,为三公司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二、三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1.项目管理与咨询服务系统平台的启用。

2014年初,经过多方比较协商,三公司与上海硅谷科技公司合作,引进并启用了项目管理与咨询服务系统平台。平台包括项目策划、合同管理、科技创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控制等相关信息板块。项目管理与咨询服务系统由三公司机关总部统一管理,借助社会咨询机构的资源对项目各板块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实施。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将各项目工作制作成标准化模块,便于指导帮助项目部开展各项工作。三公司所属各项目部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做好管理经验交流、施工技术交流等工作,实现集中管控、指导,项目信息资源共享。由于三公司个人办公电脑多采用租赁制度,出现个别电脑损坏、遗失,造成工作资料丢失现象。三公司在平台上特别要求增设有“资料储备”板块,对重点资料进行加密后在平台上备份,通过身份认证后方可查阅下载。

2.远程视频会议及监控系统。

以机关总部为中心,三公司逐步建立起远程视频系统。该系统以互联网为基础,在机关总部会议室、经理办公室、各项目会议室安装电脑、监控、摄像头、话筒等,实现机关总部与各项目部、主要管理者之间、各项目部之间面对面交流。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来组织召开重要会议,包括三公司月例会,技术交流会,专家咨询会等,便捷高效的开展管理工作,及时有效的解决各个分散项目施工中遇到的难题。以加查项目为试点,部分项目安装了IP数字网络监控摄像头和网络硬盘录像机,机关通过PC客户端的方式远程进行随时随地的浏览查看,可远程管理工地的监控图像,进行实时浏览和控制。

3.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建设。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微信,作为目前最及时高效、拥有最多客户群的移动互联工具,更加适应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它可以为公司内部信息共享,文化宣传,以及社会各界了解公司提供新的窗口。三公司于2015年初开通微信订阅号,及时公司消息、工程施工效果、施工视频、重点工艺等内容。为了吸引粉丝关注,发送微邀请,开展微信有奖答题等活动。

三、采用信息化手段前传统的管理模式

1.低效率高成本。

施工企业传统的项目管理较为粗放。一个项目开工筹备,总部需要集中大量人财物资源开展筹建工作,待工程步入正轨,则需要将富裕的资源调离。在施工中也一样,由于公司没有建立起可供项目自由选择的专家资源库,项目遇到施工难题,总部必须集中组织工作组、专家组前去解决。前去的人员有限,难以总览各个领域的专家,问题解决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需要多次组织,召开咨询会,造成的结果是工作效率不理想,成本增加。

2.机关总部管控力薄弱。

由于施工项目众多,分散地广,机关总部与各项目部的互通较少,对于项目的实际情况,机关总部不能及时直观的了解,项目部也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总部的工作部署、精神指导,造成很多工作滞后,甚至误读。这样,消弱了机关总部对项目的管控力度,很多项目各自为政,不利公司的长远发展。

3.企业文化建设步伐缓慢:

施工企业流动性强,工作生活条件简陋,人员分散,企业文化建设一直依靠会议、文件、培训等形式来宣贯,效果不明显,很多员工只知项目,对公司愿景、蓝图、战略等了解很少,企业文化建设步伐缓慢。在依靠互联网,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之前,施工企业管理粗放,人财物成本投入高,公司信息阻塞,凝聚力不强,公司发展缓慢。在互联网时代,对于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和效果关系着企业的存亡。

四、信息化建设对施工企业的作用

1.强化公司机关总部管控效果。

通过完备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项目管理过程的全程跟踪,机关总部总控平台作用得到发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远程视频系统、远程监控等途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空间距离及项目分散等问题,机关总部管理者可以统一部署项目生产经营工作,召开各项交流研讨会,做出科学指挥。

2.及时有效解决施工项目难题。

各项目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难题,如技术难题。项目信息系统收录了公司内外部大量的技术专家,可通过平台第一时间了解项目难点,及时做出反应。也可通过远程视频与项目一线技术人员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难题。

3.节约企业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项目部分散地广,机关总部要实现对各个项目部的全面管控,经常要委派人员,甚至组织专家组前往施工项目进行管理,而对于稀缺的人才,又难以长期驻守一个项目,这样来回往返发生了差率费、住宿费、伙食费等一些列费用,增加了管理成本,也拉长了解决问题的周期。各项网络信息平台的使用则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视频的方式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这对于拥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分布在国内外项目的企业来说节约了很大的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4.规范企业管理流程,建立现代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从项目策划、合同管理、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建立了完备的管理模板及管理流程,配备了相关的专家人才,资料储备平台保证了员工个人办公资料的保密及安全性,这些都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了施工企业的良性发展。

5.企业文化建设效果突出。

新媒体平台的启用,是施工企业融入时代,适应互联网社会的表现。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企业文化宣传途径拓展,员工沟通交流便捷,速度加快,企业文化建设效果明显,企业知名度及影响力得到大大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到促进作用。

篇(2)

1 前言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企业创新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无疑将成为企业发展及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而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行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运营环境也变得复杂多变,这一切迫使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需要强化管理挖掘潜力,外部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最值得推崇的新技术,自然并迫切地产生出来。

2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建筑施工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实施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基础应用的初级阶段。目前主要的信息化应用管理仍停留在各业务模块的软件应用层面上: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工程概预算系统等。与其它行业,如金融、通讯及生产制造行业相比,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与发展速度还是相形见拙。软件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整合,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集团各业务板块之间、总部及各下属单位之间各自为战:财务管理出现断层,预决算体系难以建立;项目监管难以深入开展,项目风险无从管控。如何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集团项目一体化、人财物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成为广大施工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2 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还缺少与之对应的整体信息化管控模式。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从原来的项目经理全额承包制向法人集约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改变,施工项目从承接、施工到内部财务清算和审计全过程的管控权回归到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对所有经营项目有绝对掌控权、决策权。而目前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最多也只重视在项目经理部层面上的局部应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控制项目部的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等。随着项目管理模式的改变更加需要加强集团管控能力,需要通过集团管控发挥集团资源协调优势来控制项目的合同、物资、成本、设备、风险管理等。

2.3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孤岛”依然普遍存在。

我国多数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初缺少整体规划与统一管理,集团内部信息化重复投资现象严重,造成集团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同时,由于集团内部各个系统分期、分批建立,系统之间前后衔接以及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互、数据记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造成了集团企业内部存在信息孤岛,信息无法共享,最终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

2.4 资质信息化评审考核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同时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2007年住建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其中对企业的信息化要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近270家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为特级资质顺利就位必须重新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新标准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同时,部分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的施工企业,为了达到资质评审的要求,匆忙应付做表面功夫必然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障碍,也造成了企业人财物的浪费和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3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其抽象性在于,当遇到涉及大量计算、需要快速传递信息的工作、需要高效地存取信息工作、需要自动控制的工作时,自然地可以考虑利用信息技术。其具体性在于,必须拥有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才能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对于施工企业来讲,由于对硬件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关键取决于软件系统。为了更好地选择为企业信息化所需的软件系统,对于有志于企业信息化的施工企业相关人员来讲,应该在以下几点上引起注意。

3.1关注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强与同行业的交流与学习。

作为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平时应格外关心相应的软件系统的发展,利用好各种机会。例如,时常参加一些相关的学术会议,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甚至通过会上的相互讨论,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积极主动的与同行业信息化主管交流学习,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及信息技术的方向。

3.2 实施时应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为主导,进行详细的调研和比较。

在信息化实施初期阶段,应该带着问题去进行调查研究,可以请软件厂商来本单位介绍情况,并进行讨论,也可以走访软件厂商达到同样的目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软件厂商提供的服务究竟对企业有什么用,从而选择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软件系统。

信息化建设与软件供应商之间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常规基建项目的甲乙关系,双方更是利益相关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以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选择侧重于:产品成熟度、咨询和实施能力、行业成功案例、专业度、持续服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3 注重信息化发展的持续性和信息化的合理投入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到位。所有信息系统都有使用寿命的,软件厂商也在不断升级产品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推行信息化一定要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企业需要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应的需要软件厂商提供什么,应该全面规划。

信息化的投入也是一项持久战,相关的费用不菲,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现状制定合理的投入计划很重要。做到合理规划、谨慎投入、分阶段投入、持续投入并实时规避风险。

信息系统还应适应企业管理需求的不断变化,相应的管理流程和体系也应及时发生变化,只有不断更新完善的信息系统才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

3.4强调施工企业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施工企业首先遇到的能见效果的信息化应用应当就是协同管理工作平台的应用。施工企业选择协同工作平台时要按照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决心和力度进行,不能保障执行力的企业即使建立了协同工作平台也无法真正发挥作用。选择的协同工作平台应具备跨平台的功能并具有相对可靠的安全认证等内在功能,以便能集成其他业务处理系统。

3.5 加强培训,做好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没有一支良好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建设、应用、维护信息系统的人,决定于人的素质。因此必须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使企业每个员工都能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只有拥有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和信息系统,才是真正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

4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4.1 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和总体规划

基于建筑生命周期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家住建部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了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加强建筑业信息化软科学研究,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所以,为尽快实现建筑生命周期建筑业集成管理的发展目标,建筑生命周期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协调起来共同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组织业务功能合理、管理目标统一和信息系统的建设,这就需要国家统一协调,建立起以建筑生命周期为主线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稳步推进。

4.2 进一完善建筑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业务流程

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了将进一步完善建筑业相关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完善建筑行业信息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电子工程图档标准、电子文档交付标准等,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

建筑业管理的基础信息编码和业务流程统一是管理信息共享、交换的基础,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用以指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统一行业业务流程是建筑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的基本工作之一。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统一规范建筑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流程。

4.3加快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进程,从源头上规范建筑业整体市场的运营

我国目前有六万多家建筑施工企业,央企、国企、民企同时并存,国内同行业间在实力和管理上良莠不齐。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如资产、资金、经营业绩、资信能力、人员信息等数据进行科学收集、分类、维护和管理。加快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的进程将从源头上推进建筑业整体市场的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进程。

5结束语

虽然信息化的实施与建设存在种种困难,但企业业务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以及企业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接受程度也将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应善于自我把脉,勇于创新管理。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科学管控,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相信在这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建筑业信息化管理将走在行业的前列。

参考文献:

1刘杰才;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06期

2王小莹;建筑业信息化任重道远[J];建筑;2010年04期

篇(3)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deficiencies of current our country’s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and safeguard measure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level.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前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正在引起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20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带动了建筑行业整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我国建筑市场逐渐规范,施工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市场覆盖区域的逐渐扩大,再加上工程建设周期的缩短、经济环境的错综复杂等,都使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风险。如何有效的规避风险,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健康、快速的发展,已成为施工企业管理者不断思考的课题。而实践证明信息化在施工企业跨越式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缩短建设周期还是提升技术水平,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加强管理,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

1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l)存在内部管理“信息孤岛”与外部管理“信息孤岛”群。虽然有的企业在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了局域网,运用了项目管理系统,但信息只在工地现场和项目经理部内部流动,现场管理、企业乃至项目其他方无法在网上互动,形成“信息孤岛”。

(2)存在信息化误区。有的企业认为,只要拥有计算机和局域网就实现了管理信息化。大部分工程的业主方、设计施工方和监理方的信息交换依然基于纸介质实现,并没有因为信息化的推进而改变。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是信息数字化,并且存储在电子介质中,信息交换必须通过电子介质或互联网络进行。现阶段信息技术只不过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工具,并没有带来工作模式的改变。

(3)还没有形成信息化管理的有序环境。信息化管理不仅包括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而且还要反映整个管理过程的信息流。企业依据信息流对人流、物流、资金流进行指挥、计划安排和优化管理的同时,还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实现高效、稳定、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最终实现生产决策科学化、最优化和办公无纸化。

(4)信息化投入与应用较少。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些施工企业已经建立了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成立了信息化专业小组、设立了网络系统和中心机房,但水平总体来讲并不高,特别是真正能为建筑施工的企业创造的效益信息化内容并不多。信息化软件系统的建设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投入与应用较少。

(5)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的业务实际情况所指定的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化系统服务和专业技术方面,必须由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来实施。而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都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特别是更缺乏那些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全能型人才。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效益又普遍不理想,对企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与设立并不到位,系统也不完善,复合全能型人才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更是严重流失,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人才的启用与培养也不到位,这种情况给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了不利影响。

2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 聘请第三方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决策正确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在目前的企业信息建设过程中过分强调技术的重要性,由单纯的技术专家或技术厂商为主导,由于技术人员缺乏施工企业管理及项目管理方面知识和经验,因此,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需求分析和项目规划、实施的广度、深度、力度都不到位;同时,施工企业方面又缺乏必要的、系统的信息化知识和判断力,在与信息化技术提供方的博弈中常常处于弱势,导致盲目听从技术提供方的游说,仓促上马信息化项目, 陷入“信息化黑洞”,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了纯技术问题, 造成技术含量很高,但不适用的结果,这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聘请既懂施工企业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士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咨询服务,以降低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概率。

2.2 加强信息技术多层面、多层次的推广

目前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停留在管理层面,为了切实提高施工效率、促进施工企业的科学化、创新化发展,我们必须拓宽信息技术的应用渠道,促进计算机工艺控制软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创新应用。例如信息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应用、在高层建筑中对其垂直度的科学控制规范、预拌混凝土的自动化上料、整体安装大型构件及设备的同步提升管理、脚手架的整体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安全性能检测与数据采集管理、建筑物沉降的检验、测量与控制领域的应用等。

2.3搭建和完善基于网络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信息化平台

篇(4)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呢?根据《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的术语解释,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协同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也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过程。

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从建筑企业自身角度来说,信息化建设在突破地域限制,实现框区域管理的同时加快了信息交流,实现了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从施工项目角度说适应施工项目管理对于信息量的需求,从而构建合理的预算体系,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从提升建设企业整体能力方面来说,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财务、材料采购、劳资等内容整合、提炼升华,能够将总部、专业子(分)公司、项目部的三级管理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三.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尽管目前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大多数企业对于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以及如何实现信息化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不少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对企业原业务流程进行“原版复制”,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

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不同步。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在根本上对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来为企业服务。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和整理应该是同步进行的,然而目前的现状是企业的基础信息资源往往先行一步。

3 企业重视信息化的硬件投入,而忽略管理方面的建设。

目前,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只是一味地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资,从而忽视软件系统的建立。使得许多单位的系统中存放的始终是过时的信息,基本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四. 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1 信息化建设应该与企业管理流程紧密联系。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不同时期企业业务流程和组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企业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管理流程和业务范围,将他们与信息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通常来讲,企业的发展都是由生存期、发展期以及成熟期三个时期组成,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化水平和方向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比方说在企业的生存期,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利用一些较为单一的软件来对企业的主要业务进行管理即可。但是当企业发展到发展期和成熟期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出长远的发展目标。

在这一阶段,企业可以利用一些专门的咨询机构对自身的经营、体制、发展、管理、文化等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确定自身企业未来发展的真正需求和目标,并有针对性的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化系统。总之在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的发展时机,进行相应的信息化建设调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2 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调整,加紧专门人才的培养。

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利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在企业的管理中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式,从而形成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先进内部管理机制。

首先,应该对企业当前的业务流程进行合理的改造,建立一种扁平式的内部管理模式,不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处理能力。加强企业内部各种工作规范的建设,对不同工作的职责、目标、内容等进行明确,并定期对各种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及时进行相应的改正。

此外,随着各种管理机制的实施,企业的文化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逐步向着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方式过渡。

最后,企业还应该加强相关专门人才的培养,采取内部培训和外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培养出企业自身的一批高技术、强管理的专门人才,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3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价方法。

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企业应该组建专门的部门来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管理,从而真正做到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在这当中,相应的效益评价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可以充分的反映出企业当前信息化建设的真实情况,找出其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加以改正和延续。在制定评价方法时,应该从企业自身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出发,制定不同岗位和部门的评价范围和体系,尽量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利用不同数据来说明问题,避免一些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4 科学决策,规避信息化风险。

企业管理信息化必须慎重选择投资策略,注重投资效益,采取各种方式规避信息化风险,保证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必须认识到,信息化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要分阶段、分模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次性的,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分多阶段投入。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有企业自身管理因素,有市场因素,也有技术因素。如果某些因素出现意外变化,或某些环节实施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信息化工程局部或整体的失败。另外,企业一次投资过大,而迟迟不能带来效益的提升,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带来破产风险。规避信息化建设风险具体措施主要有:

第一,在进行信息化决策时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

第二,制订信息化决策需要专家与咨询机构的支持,企业应当在第三方咨询顾问机构的帮助和组织下,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的要求和不同阶段、不同应用系统的项目内容,制定标书,这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第三,面向国内外IT企业进行广泛招标,充分比较各系统,选择较成熟,可扩展性强的产品,保证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好,对我国建筑企业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传统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霍吉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意义与实施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9(26)

[2]焦建坤.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唱响时代之歌[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3)

篇(5)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传统的低附加值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施工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建筑施工企业能否迅速登上高速驶进的时代快车,势必将决定着建筑施工企业未来的命运。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的历史,我们认为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积极地、有步骤地策划、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这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涵义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就是应用以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构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平台。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从涉及的范围看,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企业管理层面上的信息化,包括信息的采集、文档的传递等基本工作流程,还包括经营、计划、预算、采购、供应、设备、人力资源、财务、后勤、客户关系等;二是工程项目管理层面上的信息化,包括工程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编制、施工平面图、项目成本控制、机具设备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图纸管理、安全管理等。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信息共享与运用。包括:市场信息、项目信息、设备信息、招投标信息等。

(2)办公自动化。包括:信息传递、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协同办公、工作流程等。

(3)工程项目管理数字化。包括: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编制,施工平面图,项目成本控制,机具设备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图纸管理,安全管理等。

(4)企业数字集成化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将企业在管理、工程、造价、成本、物资、计划、统计、技术、质量、安全、行政等方面的信息,经集成并综合处理为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如:施工进度、物资供应、成本核算等,以利于进行实时管理、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应用程度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OA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二,MIS管理信息系统;第三,ERP/EAI/E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企业应用集成/电子商务。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上,部分特级资质企业已开始进入第三个层次。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的比例达80%。其中,财务软件占60%;业务/商务软件(如,招投标、预算、合同管理等)占30%;ERP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占10% 左右。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使用管理软件都是财务软件。

3. 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成就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及广大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概括起来如下几个特征。

(1)建筑业网站建设从无到有。建设部设立了政府部门网站《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省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了地方管理网站 ;全国还有不少专业的建筑网站,如《中国建筑资讯网》等;大型企业都设置了自己的网页或网站。

(2)广泛应用计算软件和工具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筑施工领域,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包括工程量计算、施工平面图设计、编制工程进度网络、施工组织设计自动生成系统等)、设计计算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等)、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进度管理、物资台帐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

(3)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控制技术。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金茂大厦等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幕墙的生产与加工、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都广泛采用了自动控制技术。

(4)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和行政管理信息化。利用网络办公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企业信息管理和资质审批,包括企业资质网上申请、审批、年审、动态管理(资质升级和降级)、变更、年审、备案、资质证书管理和相关资质申请审批工作处理情况查询,并且上述功能都是通过启动系统设置的工作流完成,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同时,该系统与建委内部各职能部门数据交换可获得企业在一级市场承包情况、在二级市场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情况和企业施工过的工程质量信息和施工安全方面情况等。

4.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难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主要以开发应用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

(2)应用面不广。目前,真正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建筑施工辅助管理的仅仅是一些重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实力比较雄厚的施工企业,或者说,仅仅是这些单位的某些部门在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在施工企业的运用远不及辅助设计软件在建筑设计院中那样普及。

(3)应用的深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停留在日常工作数字化层面上。

篇(6)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6. 003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6- 0004- 03

1 引 言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控制决策、经营管理和经济的运行提供更加充足、及时以及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传统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结合,是现今的信息化社会对管理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是企业会计按照信息化趋势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它是网络通信技术环境下组织单位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决策与企业的管理水平。

工程施工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许多不足,这也是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就目前情况来看,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虽然在财务管理等方面应用了软件系统,但是无法将这些独立的业务单元系统相整合,使得信息数据不能在各个部门之间共享。并且这些系统的扩展性较差,只能处理本业务单位的工作事项,不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集成、全面的决策信息。所以,工程施工企业更要重视本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2 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足

现今我国的会计软件将会计人员的习惯过分强调,而其结果是使人们只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减轻工作强度的一个方面,而没有认识到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与财务分析这一方面,这样对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调动。使得企业与外部的社会信息相互隔绝,内部就形成了一座信息孤岛。这种信息系统虽说已经实现了网络化,但它也只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孤立的局域网络,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这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状况已落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另外,还有的企业对目前的状况很满足,觉得就算不加强建设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企业也可以发展;甚至有的企业的确是发展了,但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并没有进步,管理措施和手段也没有改变;还有的管理者认为,企业只要实现会计电算化足矣,没有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必要,因此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不够重视。

2.2 会计信息化的人才缺乏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在正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而且还需要精通企业管理的原理与各种方法,要求具备决策、领导、协调以及沟通等能力,许多企业因为缺乏这些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无法对企业信息化进行科学建设和规划。一直以来,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缺乏一直是使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不快的关键问题。尽管也有部门会组织各种培训,但因为培训时间、资源、各种事务和个人精力许多因素的限制,会计信息化方面的人员的总体素质水平还是不高。

2.3 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有很大一部分的企业由于缺乏将会计信息系统纳入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规划,对会计信息化不够重视,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处于封闭运行的状态,所以没有很好地融入企业的业务流程,这样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就会形成相互孤立的“信息孤岛”,数据相互分隔不能实现共享。在企业的生产、销售、控制和预测的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要有效地控制“三流”,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要彼此共享,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一体化,才能够从全方位、多层次真正体现决策信息的可信性。

2.4 会计信息化的数据安全方面存在问题

2.4.1 安全稳定性差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感染率正在日益提高,感染途径也从以前的存储介质传播发展到现在的在网络上传播,而且大量的专用病毒和间谍软件的出现对会计信息化数据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2.4.2 保密性差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也使得对会计信息档案的复制窃取变得更加容易且不易发现,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经济业务均记录在纸张上,所有的数据都以纸张为载体,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很容易辨认出修改线索和痕迹,从而使非法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可被挽救。

3 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提高企业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篇(7)

二、加快财务信息化进程的措施分析

1.构建完善的财务核算信息化系统模块。财务核算信息化系统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系统初始化模块,在系统构建中所需的各类参数;构建数据库;建立总账并还原初始数据;采取规范的计算公式,制定表格;设置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具体权限及人员配置,操作口令等。二是财务账务模块,即在计算机中进行填制、审核相关凭证、设立账户、科学记账,管理财务账簿等。三是财务核算模块。主要分为,单项核算模块和成本核算模块,其中单项核算模块包括制定合理的财务核算、材料核算、薪资核算、销售核算等子系统。成本核算模块包括成本核算标准模块、实际成本核算模块及误差分析模块等。

2.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在路桥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财务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以财务核算为基础构建的更高水平的具备管理职能的子系统,是结合计算机先进的数据保存与处理能力,进而及时、有效的对繁杂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施工企业财务预测及决策、财务分析及控制等工作得到了加强,促进企业在发展中能够合理的筹集资金、加强资金效益、控制施工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科学分配收益、加强财务监督、维护企业纪律等,使企业的支付能力与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改善财务状况、扩大财务成果等。虽然在路桥施工企业的内部以开展了财务核算信息化,而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尚未正式运作。由于企业财务管理涉及内容繁多,处理方式复杂,不同企业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难以统一有效的进行开发。但路桥施工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合理的设置为以下三大功能系统。

2.1财务预测及决策系统。财务的预测主要包括资源前景预测、项目进度预测、项目消耗预测、回收计量及利润预测、市场价预测、优惠税收预测及技术,设备,工艺,能源等条件因素变化的预测;财务的决策大体可分成投资、筹集、成本、利润四大决策类型,其中投资类决策多指投资规模、范围、设备换新;筹集决策则是指筹集资金的方式方法、数量;成本决策包含计划成本、实际成本、最低成本决策;利润决策包含最大利润与目标利润决策。

2.2财务考核及预算管理系统。首先,财务预算电算化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以该单位各方面预算如施工及销售预算为前提条件,各方面预算主要内容由成本、资金收支、现金、利润、财务变动等各项预算组成。其次,财务状况的执行与控制要在财务预算的前提下进行,期间必须制作出相应科学适用的控制准则和执行方式,尽量保证现实与预算之前的一致性,从而保证完成相应任务和指标。最后,将实际的执行后财务核算结果同预算标准进行相互比较,对财务运算的实际执行活动进行合理评估,进而对财务管理工作业绩进行结论性评价。

2.3财务分析系统。财务分析系统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财务情况分析,对比财务指标,结合系统模块进行指标情况的预测,掌握指标的发展与升降趋势;二是盈利分析,对盈利总额与盈利构成项目进行分析,了解影响盈利的因素;三是资产分析,结合系统模块对动产及固定资产的结构变动进行分析,掌握对流动资金周转速率造成影响的因素等。

篇(8)

部分企业由于追求业务的经营与管理而忽视了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导致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缺少相关的信息技术化专业人才,企业领导不注重统计工作,进而影响到统计部门缺少资金,不能引进先进的软硬件设备,致使统计部门信息采集工作受到阻碍,数据的采集方法和进程过于传统缓慢。统计信息的数据保存不当,信息安全出现问题,经常出现信息丢失与泄露的状况。企业的统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难以与当前的统计工作相适应,统计信息化的工作仍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阶段。

二、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及意义

1.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统计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中它涵盖了数学等其他学科大量的专业知识。首先来说明一下统计学的概念。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系统的,科学的专门体制,负责收集和整理企业内部及市场资料。

2.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全球化成为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处于一个思想改革落后于体制改革的尴尬局面,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需要企业的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也不断改革与创新,建设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能够便于企业快速准确的拿到商品市场的各项资料数据,便于分析商品市场与行业之间的联系,从而敏锐的抓住市场机遇,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建设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还能便于管理和监督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以真实可靠的数据来评判员工工作的好坏。

三、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

1.建立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规章制度

俗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做到有据可依。企业领导要亲自抓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亲自组织和指挥,来保证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有序,稳定的推进下去。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一视同仁,杜绝某些企业员工及领导工作中敷衍了事,工作不认真的情况发生,建立一套奖罚分明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畅通员工与企业领导之间的沟通渠道,建立一个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鼓励企业员工多谏言谏策,发挥员工群体的智慧性,这样既能够约束企业员工的自身行为也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2.培养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专业人才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统计的信息也在不断增多,为了能够快速准确的统计出信息数据,需要大量的统计工作信息化专业人才,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内部加强宣传普及统计工作信息化的知识,强化员工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意识,让更多的员工了解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让更多的员工都能够参与到统计工作信息化当中。一方面企业可以面向社会召集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并根据这些人才的不同能力把他们分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上,保证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优势,组建一只工作负责,作风顽强,技术过硬的专业骨干队伍。为新时期建设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3.加强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篇(9)

1、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在当前信息网络时代下建立并健全企业文化的保障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途径之一。从建筑施工企业来看,企业制度不仅包括安全作业的内容,同时又体现了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因此,建立健全各种保障制度,对于塑造和实施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具体来讲,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是要完善激励机制,例如对实践了企业安全施工准则的先进员工和群体进行公开奖励,进而引导员工树立起自觉实践企业价值观的意识。二是完善企业培训机制,加强对员工关于企业文化的培训,使他们将企业核心价值内化,形成企业文化意识并以此指导日常工作行为。

2、强化企业网络文化技术平台建设

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兼容性、交互性、开放性、扩展性等特点,所以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考虑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支持。首先,要注重网络资料的更新和改善,给员工获取最新资讯提供便利。同时企业网络还要主动员工需要的信息,强化知识传递,并且产生知识资源库。另外,要增加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不断输入创新观念,健全企业的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符合建筑施工企业特点的CIO制度,加快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健全具有互动性的信息沟通平台

要充分利用企业网络资源,建立互动信息沟通平台,鼓励员工在企业网络上建立个人主页、意见建议箱、聊天室、各种论坛以及企业管理部门的邮箱等。通过这种互动机制,使各级人员之间可随时进行信息互访,这不但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能增进沟通交流。另外,可以建立企业公告牌系统,利用企业网络各种信息,使企业文化可以更好地开发和传播。同时公告牌系统还可以设立BBS,员工可在其中讨论施工环境、卫生状况等话题,从而充分调动员工关注企业发展的自觉性。

4、创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企业的人本管理思想,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过分注重工程作业而忽视思想工作,造成企业文化脱离现实的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改变以往被动型的教育模式,鼓励员工自主学习,技法学习兴趣,将教育内容由过去单一的文件学习变为多样化的图文并茂的资料集合,方便各层次的人员在同一时间里进行学习的选择。例如在施工技术人员中开展网络培训,通过提供各种满足技术需求的课程,设计有效、及时的培训评估体系,让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激励,为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技术支持。

篇(10)

施工企业信息化可以使施工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和环境,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逐步提高企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素质。信息化的效益显著,这一点在世界500强建筑企业中已经得到充分印证,但是我国施工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探索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少障碍,信息化管理效果与预期常常有很大出入。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障碍及原因分析

1.信息化的认识深度不足和存在差异化。企业领导及管理层对信息化的认识往往流于表面,很多人认为信息化就是购买并使用电脑产品,熟练应用自动化办公软件,购买并应用一些常用的技术、管理软件就可以了,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IT信息工程概念上。而作为信息技术最前端的网络技术、管理集成软件,已经不是一个传统的IT信息工程,它谋求对企业的运行机制、组织结构进行改善,不仅涉及技术因素,更涉及许多非技术因素,借助包括计算机和通信在内的数字技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达到优化的、标准化的、规范化的和流畅的业务流程。如果对企业信息化产生的效果认识不足,在企业资金使用紧张的情况下,信息化的投入就会受到影响或者推延。这种现象在小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中尤其突出,小型企业或者小项目对信息化需求有限,常常会忽略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等到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信息化发展不足就会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另外,国有企业占有相当比例的施工企业,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不具备新业务流程所需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对信息化带来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巨大改变不能适应甚至抵触,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达不到预期效益,间接增加企业的信息化成本,这些都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之路上的主要障碍。

2.施工企业两级管理之间的信息化协调问题。建筑企业具有分散的性质,点多面广,流动性强。很多大型施工企业都是集团化运作,下设多个分公司,多个项目同时运作。施工企业的信息化与一般企业有一定区别,施工企业信息化需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管理信息化,二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侧重于经营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建立企业资源库(客户资源库、市场信息库、合同数据库、知识库等),有效整合企业的供应链、优选材料及设备供应商、劳务分包商、专业分包商,提高企业资源的整合能力与水平,跟踪市场变化,强化营销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提升企业法人对项目的控制能力。项目信息化管理层面侧重于单个项目现场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如建立项目成本核算系统、现场数据资料管理系统,各类工具软件的应用与数据共享等。企业总部的经营管理系统运作需要来自各个项目的数据资料作为支撑,企业领导层希望通过此种方式对各项目实施有效控制,但是项目部领导层以本项目的资源分配和利润为重,害怕信息化侵害其权益,甚至有的项目部认为信息化是一种麻烦,对企业推进的信息化建设不配合,或者表面配合实际上项目信息并没有完全共享,这些情况造成企业层和项目层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影响信息化效益的完全发挥。

3.信息化建设的“水土不服”问题。根据某省信息中心和信息协会对335家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企业的调查,有52.24%的企业认为本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一般;认为不理想的有21.79%;认为效果非常好的只有9.55%。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形象工程或者直接花钱买就行了,它的建立是建立在对企业内部运作机制的了解和熟悉上,对企业发展阶段的认识上,弄清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企业信息化的需求,是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第一步。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分析

1.通过了解和认识信息化的内涵,坚持走企业信息化道路。企业信息化首先要有驱动力,驱动力首先源于认识。企业法人、企业最高管理者的管理需求,发展企业的愿望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紧迫感,是企业信息化最直接、最有效的驱动力。很多企业领导不是不想发展信息化,而是对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顾虑和偏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起到一定引导作用,比如树立信息化样板企业,组织本地区企业领导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和交流,建立本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信息库,对想要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提供咨询和建议等。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促使施工企业领导了解和重视信息化。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发展的方针目标以及远景规划者,强化企业领导层的信息化意识,使他们清楚地看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景,才能坚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念,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

2.处理好施工企业与下属项目部之间分权和集权的关系,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是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现代项目管理要采用授权和分权管理,对项目部充分授权,在企业与项目之间,项目经理与职能部门经理之间明确分权,即使上级也不能越权,各种规章制度都是透明的公开的。企业管理不能成为个别领导者的一言堂。这样才能消除项目部管理层对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顾虑,提高项目管理信息对企业法人的透明度,避免企业法人与项目经理之间信息不对称,项目上报信息不实与领导政令不畅的情况。企业经营层与项目部管理层之间沟通和协调良好,可以使企业和项目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使总公司的技术资源、市场资源、材料设备资源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来配置,对项目提供充分有效的支持,对多变的市场情况迅速准确地作出反应,最大限度地消减非经济要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负面作用。

3.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接地气,因地制宜地进行发展。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信息化的需求和信息化目标其实是有差异的。比如企业发展初期,处于硬件基础的建设阶段,系统应用侧重于单机应用和基础网络应用。到了后期,企业发展集团化、多元化的时候,就要考虑建设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ERP为核心的企业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所以企业信息化发展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时与第三方咨询机构或者技术公司沟通,制定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新软件,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其他企业的成功模式,应根据本企业的现状和实力选择最能满足自己当前需求的软件和系统。过去的信息化工程是技术专家或技术厂商主导下进行的,而不是经济专家或管理专家主导,技术专家或技术厂商仅从技术的视角去关注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较少聚焦在IT战略和组织战略目标的互动上,较少考虑信息技术如何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避免风险,如何创造新的业务和市场,因而不可避免地和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目的脱节,因此,我们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需要与企业的管理流程、企业文化、思维模式实现对接,因地制宜地进行发展,以避免人财物的浪费。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策略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上到下,由内及外,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尤其是总体规划和从上到下,信息化总体规划应该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企业信息化是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从上到下就是做信息化时,首先企业高层就明确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要有坚持发展企业信息化的意识,才能强化和统一企业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思想认识,化被动为主动,加快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郑昌书.论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J].国外建材科技,2008,(01):145-147

[2]张锦京.浅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J].中国科技信息,2010,(21):116-117

上一篇: 利率市场化原则 下一篇: 传统教育学理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