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7 17:15: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幼儿园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放假的第三天我来到了海伦国际幼儿园,这是一所位于长安区郭杜镇的民办幼儿园,有八百多名幼儿和近百位老师,相信在这个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雄厚的幼儿园里我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从而亲身体验了一个月的幼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业。当我迈入幼儿园的大门时映入我眼帘的是孩子们的小作品吸引人眼球的装饰品以及幼儿一天的活动教室,然后就是幼儿大型的游乐场地,看到眼前的一切,我感觉顿时回到了童年时光,进入了童话的王国,孩子们的世界。
实习第一天的早晨七点半左右,我和很多班主任老师一起在幼儿园门口接待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在家长的帮助下简单的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年龄。别看这简单的几句话,老师们就可以对每个孩子的性格略知一二,有的孩子大大方方,很配合;而有的孩子就有些胆怯,害羞,躲在家长后面不敢说话。我被分配到大二班,所以班里的孩子不像托小班的孩子那样哭哭啼啼,但是进入班级后就能感觉到明显的吵杂。但是在班主任王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却能够迅速的安静下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在这刚刚开始的第一周由于没有什么社会经验我只是辅佐王老师的工作。幼儿上课前帮老师准备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教具。幼儿上课时我和他们一起听老师讲课,在课堂上,若这节课的内容需要情境表演来引导幼儿,我会和老师一起完成表演。有时想维持秩序,却发现孩子们不是很听我的话,虽然第一周只是单纯的见习,但是我却获益匪浅,通过一周的见习我深刻的感受到幼师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重要的是想要胜任这份工作,就得有足够的耐心,信心和恒心。
镇幼儿园成立于1992年,幼儿园原址在镇街54号(原粮站隔壁)。占地1950平方米,小青瓦房,修建于70年代,砖木结构。由于修建年代久远,加上08年地震破坏,校舍墙柱、墙体到处都是裂痕。为了保证该园师生能在一个安全的校园内进行教学活动,从2010年4月开始,区教体局就已经开始计划对该园的校舍进行改造。到底是在原地重建还是进行资源整合把小学改建成幼儿园用房,由于种种原因,这两种方案的变动经历了四次。校舍的改造工程迟迟未能动工。
由于原校舍实在不能使用,又无合适的场所供该园使用。2013年2月镇初级中学生搬离后,2013年8月,该园整体搬迁至原镇初中校园内,计划暂住一学期,等在原地重建后,2014年春就搬回。由于是暂时过渡使用,所以尽管镇初中校园内教学楼、学生寝室都曾经鉴定为C级危房,小青瓦房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该园搬迁后,也只是对计划用的部分用房进行了适当的维修(为了节约资金)。到目前为止,该园已经在这人到处都是危点的校园内度过了一年,按照改造工程的正常程序安排,还得在这里待上半年。
二、校舍危情严重威胁着该园师生生命安全
1、教学楼三楼随时有跨塌的危险:
该园教学只使用了教学楼的一、二层,三楼(顶层)也一直未进行维修,现在三楼到处都在渗漏,该楼房修建于81年,砖混(沙转)结构,又经历过08年的地震破坏,近段时间强降雨频繁,楼顶长期在雨水浸泡中。由于顶上加了隔板,到底楼顶上是什么情况,也不清楚,如果三楼跨塌,后果不堪设想。
2、幼儿就餐、午睡、和食堂用房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013年8月,该园安排人只对要用的几间小青瓦房进行了翻瓦、维修。其余的小青瓦房,由于紧靠公路,来往货车的震动和其他一些因素,造成瓦片严重分离,房顶的椽子、领子长期日晒雨淋,包括柱头都开始霉烂,随时有跨塌的危险,严重威胁师生的安全。
3、原文办老干部楼摇摇欲坠
该楼房紧挨教学楼和原学生宿舍,立于操场边上。由于该楼房早已鉴定为D级危房,结构及其不安全,也严重威胁该园师生生命安全。
4、改建手续齐备,急需进场施工
2013年12月开始,按照区教体局的总体安排,幼儿园整体搬迁至现中心小学校,在搬迁前对该校进行整体整修,该园全力以赴进行校舍改造的方案建修前期的手续的完善工作,2014年8月,与中标单位签定了施工合同。计划2014年10月上旬进场施工,但因现镇中(原职中校舍)改造发生安全事故致一人死亡,现改造结束却不能及时验收,导致该园新园的全面整治工作迟迟不能入场。目前,该园建修手续已基本完成,为了保证2015年春季能投入使用,该园及镇党委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但整改工作现在还没有入场施工。
三、建议和意见
鉴于该园本学期有学前在校幼儿194人,有教职员工225人,为确保全园师生的生命安全,特作如下建议:
专业:教育管理专科
教学班: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 本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幼儿教师对课程本质、课程实施等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为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促进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课程;农村;幼儿园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学前教育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为了抓住幼儿园课程的“实质”,加速课程改革步伐,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模式,我们对宁波鄞州区所有农村幼儿园的课程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集体园14所,私营园165所(六星级1所,五星级4所,四星级3所,三星级15所——我们将幼儿园分成6级,六星级为最高)。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
三、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宁波勤州区农村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模式有:分科教学模式、综合主题教学模式、单元主题教学模式、集单元与综合主题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四种。综合主题模式占50%以上,选用的教材大多为浙江省省编教材(新旧均用)。园本课程的研究则处于观望状态,没有开展的占50%,构想中的占40%,尝试中的只占10%。可见,我区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已成多元化状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基本观念已得到认同,特别是浙江省编《幼儿园课程指导》中的“综合性主题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
与此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课程设置和改革中的一些问题。
(一)对课程本质理解的片面性
1.课程即学习科目或教材
这种对课程的理解源于传统应试教育, 是“学校式教育”的真实反映。在访谈中,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答:“你们幼儿园开设了什么课程啊?”“语言、数学、常识、音乐、美术……”可见,在教师眼中,课程是具体学习科目的总和。教材成了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只是教材与幼儿之间的媒介。
这种理解虽然把握住了课程的主要问题, 但却目光狭小,只重视“教什么”,没有关注“为什么教”以及“怎么教”;只关注孩子的认知学习,忽略了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幼儿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
2.课程即学习活动
“课程即学习活动”的观念受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即教材”一说的反思与批判的影响,但由于经验与理论的不足,一些幼儿园片面地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这一认识在星级幼儿园中尤为突出。在对这些幼儿园的访谈中,当问及“什么是课程”时,很多幼儿园表示开展了很多实践活动,如自制点心、大带小、种植小树等&也有的幼儿园认为他们很重视幼儿的操作,开设了实验室,让幼儿在操作中发展;还有的幼儿园将区角活动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幼儿园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前者相比,能重视幼儿的经验,注重幼儿的需要、兴趣,不仅关注了“教什么”,也注重“怎么教”,可以说是一大进步。但这种理解往往容易将注意力引向表层——活动的形式,视活动本身为目的,而忘却了活动的宗旨。过分强调从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也不能完全反映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学习的本质特征。
(二)将课程实施局限于上课
从下表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将课程实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他们往往将一日活动安排得满满的,总想一口气将孩子喂成一个大胖子。在这一日活动中,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就有7个,时间长达3个小时之多,上课时间占幼儿在园时间的40%。 而即使在最注重学科教学的前苏联幼儿园,大班作业教学的时数也仅为每周(六天)15节,计7.5小时,约占幼儿在园总时数的17.8%。 我国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规定大班每周12节,计6小时,也只占幼儿在园总时数的16.7%。 由此可见,幼儿的学习时间大大超标,一天中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叫孩子如何消化得了?在此,教师虽然将课程理解为“活动”,但这种“活动”显然只是教师传播知识的过程,忽视了孩子的主动学习与情感体验。
(三)非常重视兴趣小组活动
从抽查的27份调查表中我们发现,有18家幼儿园开展了兴趣小组活动,占67%,开展的科目有:书法、美术、珠心算、舞蹈、器乐、英语等。其开设的原因:1.将兴趣小组作为课程改革的旗帜。在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将兴趣小组与特色课程的开展联系起来,将之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后,“以人为本”, 培养个性化幼儿成为教育的热点,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各个幼儿园片面地认为兴趣小组是培养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惟一途径,因此纷纷开设了兴趣小组。2.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之经济上也宽裕了,他们为了弥补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因而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于是幼儿园的兴趣小组也就越办越兴旺。3.经济上的诱惑。兴趣班的收费一般每学期在100~280元不等,农村幼儿园教师收入不高,这对幼儿园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四、讨论
(一)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本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对课程本质的不同理解影响了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更不在于知道几个课程概念,而在于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简单地说,必须明确:我们到底应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即确定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取向,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其中教育价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内容是支柱,教育组织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师认真学习幼教理论,反思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对课程模式的影响,树立起正确的课程观,才有可能设计出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课程。
(二)调整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加强园本资源、地方资源开发,促进园本课程的建设
农村幼儿园分布零星,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大多数规模小办园条件差,从而给课程改革带来很大阻力。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整体布局的调整,进行定期评比、考核,促使幼儿园日趋规范,上规模,从而为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可能在经济条件上不如城市幼儿园,但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地方特色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陈鹤琴先生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应着力于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逐渐构建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
(三)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是关键因素。从对该区教师队伍的调查中了解到:在抽查的880名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83名,占20%;中专512名,占58%。其中,高级教师32名,占4%, 一级教师124名,占14%,二级教师43名,占5%,未定级的为77%。 由此可见,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任教年限来看,2019年以上有168名, 占19%,5~2019年167名,占19%,5年以下513名,占59%。由此可见,教龄长、有经验的教师紧缺,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年人均收入不高(平均不超过2万),又缺乏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也削弱了改革的力度。
为了共同教育好您的孩子,培养好祖国的下代,幼儿园特拟此问卷,了解您的心声和看法,请您认真、仔细、如实填写,以便我们更加完善管理,提高办园质量。
1、教师接待你的孩子时是否面带微笑、态度热情?
A是 B有时态度较冷淡 C否
2、当你来接幼儿回家时,幼儿是否仪表整洁?
A是 B 有时 C否
3、当你的孩子三天以上没来园时,班级教师是否及时同你联系?
A是 B有时 C否
4、您对班级生活护理工作是否满意?
A很满意 B较满意 C不满意
5、孩子在幼儿园生病,老师是否及时告知?
A及时告知 B有时告知 C不告知
6、您对班级保教质量的评价
A很满意 B较好 C一般 D差
7、你把孩子送到我园是因为(可选多项)
A住得近 B环境设施好 C声誉好 D教育理念新 E教育教学 质量高 F服务态度好 G管理规范
8、您认为幼儿园哪些方面让您满意( 可选多项)
A师资水平 B办园的质量 C环境设施 D伙食 E服务态度 F生活护理 G课程设置 H孩子能力的培养
9、您最关心孩子在园的哪些方面 (可选多项)
A学习内容 B习惯培养 C生活情况 D情绪 E身体状况
10、您对我园的伙食(平衡膳食)是否满意?
A很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11、您对幼儿园的环境卫生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较差
12、您对幼儿园的安全措施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较差
13、您认为在幼儿园学小学的课程有必要吗?
A很有必要 B没有必要 C说不清楚
14、您觉得幼儿园的孩子学习一些超前的课程会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育产生一些影响吗?
A会的 B不清楚 C不会产生影响
15、您孩子晚上回家以后经常做的事?
A看电视 B阅读 C聊天 D其他
16、您每天留出至少半小时与孩子交流、学习、游戏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7、您认为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
A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B个性品质
三、调查地点:成都市快乐宝贝早教中心
四、调查对象:幼儿、老师、家长
五、调查方法:访谈
我们都知道,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但是由于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忽视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我在2018年4月对成都市快乐宝贝幼儿园的幼儿、老师及家长,采用访谈的方式,对该园幼儿的生活自理情况作了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125-03
一 问题的提出
赣南采茶戏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江西赣州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之一的戏剧,它以居民日常生活为表现主题,以客家方言为基础,反映当地风土人情与民俗习惯,是历代艺人通过对劳动过程、生活动作和动物形态的模仿、提炼、加工、美化而逐渐形成的,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鲜明的艺术个性、浓烈的地方特色和神奇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与其他古典艺术一样,赣南采茶戏受城市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如今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其观众越来越少,剧团越来越不景气,创作人员、演员甚至观众的大量流失,使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处境令人担忧。
2008年3月教育部的京剧进课堂试验活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热议。随着“京剧进课堂”的展开,地方戏进课堂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顺应这个潮流,研究者想到了自己家乡的地方特色赣南采茶戏是否也能进课堂?赣南采茶戏在幼儿园能否实施,是否可行?现在幼儿园进行的赣南采茶戏活动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采茶戏内容比较适合幼儿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哪些方法和策略是积极有效的?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对赣南采茶戏在幼儿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访问。
二 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旨在了解赣南采茶戏在幼儿园的应用现状,分析当前幼儿园的赣南采茶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为后期幼儿园的赣南采茶戏活动奠定基础。
1.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检索对赣南采茶戏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幼儿园的应用情况的探讨和分析,厘清本次调查项目;课题组成员深入各类型各层次幼儿园进行访谈,观摩了幼儿园的赣南采茶戏的活动,对涉及幼儿园赣南采茶戏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印证和筛选,编制了针对幼儿家长的调查问卷和针对幼儿教师的调查问卷。家长问卷侧重于了解家长对赣南采茶戏的了解和支持情况,教师问卷侧重了解幼儿教师关于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的教育观念及其实践情况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课题组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赣南地区10所曾经实施过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幼儿园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和访谈的对象。调查范围涉及赣州市章贡区、开发区、安远、石城、宁都、兴国、会昌、广昌。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其中家长问卷98份,教师问卷8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4%。课题组还与3所幼儿园园长、部分教师和家长进行了座谈。
三 调查的结果
1.家长问卷方面
第一,家长对赣南采茶戏活动的了解和参与情况。
――――――――――――――――――――――――
* 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赣南采茶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编号:YG2013191Z)、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本土文化走进幼儿生活的实践研究――以赣南采茶戏为例”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14YB175)
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家长关于赣南采茶戏教育观念的调查发现,幼儿家长对赣南采茶戏的了解和参与的经历较少,他们对赣南采茶戏的认识仍停留在浅层次,只有浅显的模糊意识。其中有58.2%的家长表示自己从未唱过(或演过)赣南采茶戏,只有4.1%的家长表示自己参与过演出活动;38.8%的家长表示偶尔带孩子看看赣南采茶戏,从未带孩子看过赣南采茶戏的家长高达54.1%,只有1%的家长一般有演出就会带孩子去看。
虽然有69.4%的家长认为赣南采茶戏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对赣南采茶戏意义的认可并不能说明幼儿家长对赣南采茶戏有真正的认识与理解。他们带幼儿看戏剧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那就是有利于孩子学习。43.9%的家长带孩子看赣南采茶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多掌握知识,开阔眼界。
由此可见,家长对赣南采茶戏的意义更多是属于一种直觉式的理解,并未深入到采茶戏与人生、与生活的关系等更深层次的理解上。
第二,家长对赣南采茶戏的支持情况。从整体来看,家长对在幼儿园开展赣南采茶戏活动的支持态度方面。40.8%的家长对在幼儿园开展赣南采茶戏的活动十分支持,24.5%的家长认为有比没有好,24.5%的家长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就好。
但大多数家长的这种支持不是在关注、了解戏剧教育基础上的支持,不是从幼儿需要的角度来支持,而是一种表面上的、态度上的支持,是一种盲目的支持,不能从实际给予学前儿童戏剧教育以足够的家庭教育支撑。如58.2%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的戏剧教育方式应该是让孩子多排练、演戏。
2.教师问卷方面
第一,教师对赣南采茶戏的了解和参与情况。研究者通过对幼儿教师关于赣南采茶戏的教育观念的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对赣南采茶戏的了解和参与经历相对家长来说要好些,除有26.4%的教师表示自己从未唱过(或演过)赣南采茶戏,其余都或多或少接触过赣南采茶戏。有10.4%的教师非常喜欢赣南采茶戏,35.6%的教师喜欢赣南采茶戏,50.6%的教师选择一般,只有3.4%的教师说不喜欢赣南采茶戏。
第二,教师对赣南采茶戏的实践情况(可多选)。67.8%的教师是因为幼儿园的要求才在幼儿园进行赣南采茶戏活动,55.2%的教师想搞特色活动才进行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只有25.3%的教师考虑到孩子的兴趣。
73.6%的教师在幼儿园进行赣南采茶戏活动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来源于教师自身的艺术技能有限,63.2%的教师认为主要困难来自于孩子根本不感兴趣。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有许多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赣南采茶戏的培训,幼儿园老师在尚未入职前,并没有系统学习过赣南采茶戏的机会。在他们的继续教育或在职培训阶段接触赣南采茶戏的机会也不多。现在所进行赣南采茶戏活动多是现学现卖,从外面学习了一个赣南采茶戏的舞蹈,然后就按部就班地教给孩子动作。教师在进行活动时没能结合孩子的生活,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策略运用不当,许多孩子因为有些方言话语听不懂或者不会说,导致对其不感兴趣。
四 分析与结论
1.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自身价值的迷失
赣南采茶戏活动的价值是多维的,包括个体的、社会的、文化的,但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塑造人的价值才是教育的主体价值。而当前的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却将其价值落脚点放在学前儿童之外,甚至是教育之外。
学前儿童的赣南采茶戏经验只是通过成人口述或者示范而获得。孩子领悟不了其中的内在意义,孩子的演唱、孩子的肢体表达离开了心理的作用,离开了头脑的思考,也只是动作的表演,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的目标取向不当,最终导致其自身价值的失落。
2.功利化的赣南采茶戏活动破坏了学前儿童享受赣南采茶戏的乐趣
在幼儿园里开展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原因多数是某课题立项,幼儿园要求的建立园本特色、为了节庆演出等,而这些最后都需要成果的展示。急功近利的人们等不及孩子在赣南采茶戏活动中自己去感受、思考、创作与表达,他们并不关心活动的过程,他们需要看到的是成果。
但对学前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是学前儿童人格的养成与心智的发展,而这却恰恰是一个循序渐进、缓慢渐行的过程。赣南采茶戏活动对孩子最大的影响不应仅仅是提供展示的机会,更是提供思考、沟通、合作、表达的空间。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的舞台化、功利化严重破坏了学前儿童享受赣南采茶戏的乐趣。
3.成人化的赣南采茶戏活动压抑了学前儿童的创造性
虽然幼教界一直呼吁幼儿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的观察者、支持者、协作者、引导者等等,儿童则是学习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等,但教师、家长,甚至包括一些研究者都在质疑这么小的孩子他会吗?于是,从对幼儿的怀疑与不肯定开始,教师包办了赣南采茶戏活动中的一切内容,从选择什么样的活动内容,到怎么说、怎么演、什么表情应该是怎么样的等等,成人都一一设定好了,孩子只需要按照成人事先规定好的方式去做、去演就行。成人凭借自身的优势统治着孩子,压抑着学前儿童在赣南采茶戏活动中的创造性。而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方面的有利条件与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这种统治直接导致儿童作为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游戏者的天性在赣南采茶戏活动中无法施展与体现。
4.幼儿园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实施者缺乏相关的专业素养与技能
幼儿园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实施者多数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赣南采茶戏的培训,缺乏相关的专业素养与技能,他们所进行赣南采茶戏活动多是从外面临时学习一个赣南采茶戏的舞蹈,现学现卖,按部就班地教给孩子。教师在进行活动时没能结合孩子的生活,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策略运用不当。这种脱离游戏、脱离儿童生活的赣南采茶戏活动无法有效地激发儿童的积极性,最后就变得越来越没有趣味性了。
5.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缺乏家长的强有力支持
家长作为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的重要一端,对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家长对赣南采茶戏的认识与参与经历都会影响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发展。然而,就目前来看,家长自身的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素养有限,了解和参与的经历较少,对学前儿童的赣南采茶戏活动仍持不明朗的态度。即使是那些支持开展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家长,他们也并不是从幼儿的需要出发的,他们只是觉得有比没有好,而且还要保证不能影响孩子其他方面的学习。他们的支持也只是表面上的、态度上的支持,不能从实际给予足够的支撑。
1.引言
特定型语言障碍(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以下简称SLI)的临床定义是指智能、听力正常,没有精神疾病,在正常环境中成长,但语言发展迟缓或异常的患者(Bishop1992)。国外研究表明特定型语言障碍的流行率较高,爱荷华大学J.Bruce Tomblin(1997)对来自农村、城市和近郊的7218名仅使用英语的幼儿园孩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特定性语言障碍的总体流行率为7.4%,其中男童为8%,女童为6%,在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孩子中发生率有所变化。Leonard(1998)的研究也表明以英语为母语的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的流行率介于2%~7%,其中男童患特定型语言障碍的比率高于女童。
由于研究环境、语言文化和研究个体等的差异,国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的研究非常缺乏,特别是对汉语的特定型语言障碍研究。国内研究主要来自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一些学者,他们发现在汉语儿童中SLI存在较高的流行率,许月琴(2000)研究发现:台北市5岁儿童中,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的流行率高达3.03%。内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些博硕士论文和少量期刊论文。由于这些幼儿除了语言有问题外,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处于正常状态,因此人们对汉语特定型语言障碍的了解相当缺乏。而通过对英语SLI儿童的研究发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3至1/2学龄前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到学龄期甚至成人期,都存在阅读和学习困难。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范围内的普通幼教机构特定型语言障碍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此类儿童的关注,提供相应的帮助。
2.研究过程
2.1研究范围
本研究立足地方,在南京市范围内对普通幼儿园语言障碍儿童进行监测,了解普通教育机构中儿童特定型语言障碍的发生率,SLI儿童的语言表现和学习能力,以及学校和家庭对SLI儿童采取的干预措施。
2.2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和抽样法,在南京市区和近郊选取公办幼儿园两所,私立幼儿园1所,调查小班、中班和大班共619名3~6岁低龄儿童,其中男生356名,女生263名。
2.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教师问卷和访谈,以及对儿童进行语言评估的研究方法。首先请任课教师根据平时的观察初步筛选出语言发育迟缓或有明显语言障碍的儿童,然后填写问卷,包括学校信息及这些儿童的个人信息、身体状况和语言表现。最后通过面谈,进一步了解这些儿童的平时行为表现和家庭情况,以及教师对这些儿童提供的帮助,同时做好记录。
在确定这些儿童在正常环境中习得语言,且无智力、听觉等感知觉缺陷表现后,使用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筛查量表(郑静,2005)对这些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语言测试和评估,将所得分数与同龄儿童常模比较,平均水平低于两个标准差者筛选为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测试安排在安静宽敞的教师办公室,在测试前和孩子们对话交流,态度亲切,缓解其紧张情绪。测试工具包括四套图片、计分纸和笔,图片从网上选取并打印,保证高清晰度。
3.结果与分析
3.1SLI儿童的一般情况
调查发现,语言障碍现象在普通幼教机构客观存在。教师初步筛选出22个受试者,他们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定的语言障碍,占总调查人数的3.6%,其中男生16个,占男生总人数4.49%,女生6个,占女生总人数2.28%。根据对这些儿童的评估和观察,共筛选出13个汉语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平均发生率为2.1%,其中男生10个,平均发生率为2.8%,女生3个,平均发生率为1.1%。各年龄段的发生率如下:3~4岁(小班)为1.6%,4~5岁(中班)为2.6%,5~6岁(大班)为1.9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调查结果和国外研究中发现的英语SLI儿童发生率基本一致,在2%~7%之间,稍低于国内汉语SLI儿童4%左右的流行率,可能与样本较小有关;结果印证了之前的研究:男童患SLI的比例要高于女童,且此次调查发现4~5岁儿童中患SLI的比例最高。
3.2SLI儿童的语言表现
根据台湾地区“教育部”1992年颁布的对语言障碍学生的鉴定标准,语言障碍类型分为四类,即构音障碍、声音异常、语畅异常和语言发展异常。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此分类较清晰,便于量化评估,因此整个语言测评都是基于这几个方面进行的,量表分为对话、语音、词汇和句法四个部分,考察SLI儿童和正常儿童语言表现差异。在教师的协助下,所有受试者在语言评估环节交流态度较好,语言表现未受外界影响。
3.2.1对话
这部分用于考察儿童声音、语畅和语用能力。前三个问题由于回答比较简短,大多数受试者都未出现困难,声音无明显异常,只有一个4岁儿童无法说出自己的名字。但当被问到“你喜欢看什么电视?”和“你会讲什么故事?讲给我听好吗?”这几个问题时,语畅障碍在SLI儿童中就表现得很明显。具体有三种表现:第一种是回答不切题,只回答“喜欢”或“不喜欢”,“会”或者“不会”,无具体的叙述,13个SLI儿童中有10个是此类情况。第二种是尝试叙述,3个此类儿童均在5岁以上,但在叙述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断续、逻辑混乱和叙述中断等现象,搜词困难,很少提及含有动作状态的背景信息,根据以往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动词运用困难。第三种是有一个儿童滔滔不绝,但基本是无意义重复,叙述无主题,语法颠倒,词不达意。
3.2.2语音
这部分用于考核儿童的语音能力。据教师反映,22个受试者中除了一个是器质性语音障碍的非SLI儿童外,其他均未被医院鉴定为器质性的。在筛选出的13个SLI儿童中,有两个孩子出现整体性口齿不清现象,有严重的声母或韵母问题,标准音被扭曲,发音非常含糊。其他儿童在发音错误中出现语音省略、替代、歪曲等现象,其中较多的是替代问题。如一个5岁SLI儿童对声母发音感到异常困难,几乎将所有声母都用“d”或“t”替代,如将“全洗干净”发成“dun di dan ding”,将“数”发成“tu”,但音调正确。
3.2.3词汇和句子
这部分内容用于考查学龄儿童的词汇和句法语用能力。Paul Flecther等人对广东话SLI儿童所做的研究发现,广东话SLI儿童的平均句长及词汇的多样性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但和具有与SLI同等理解水平的正常儿童相似(转引自张放放,2010)。通过教师访谈得知,在13位SLI儿童中,有家长反映这些儿童开口说话较晚,语言表达简短,词汇少,也有家长在带孩子体检时被医生告知孩子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调查发现,SLI儿童在复句理解和句法表达上要落后于同龄儿童,句子复述不完整,省略或添加现象很严重。如在复述句子“男孩告诉女孩他又买了一辆玩具车”时,SLI儿童倾向于复述其中的单句,或只能记住名词和动词构成的主要短语,会复述成“买玩具车”或“男孩告诉女孩”或“男孩买玩具车”或“女孩买玩具车”等,少数SLI儿童能复述出完成时态标志词“了”。
正常情况下,6岁儿童应该基本掌握被动句。而在语言理解测试环节,4个6岁的SLI儿童中均无法指出涉及被动语句的图片,更不能在句子复述部分将被动句复述出来,复述的句子出现省略和颠倒现象。
3.3SLI儿童的干预情况
通过教师访谈得知,由于绝大多数语言发展迟缓或有明显语言障碍的儿童在发音和表达及理解上表现明显,平日观察即可发现,所以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供一些帮助,但教师总体上对儿童语言障碍等一些特殊教育知识比较缺乏,几乎没有教师对特定型语言障碍有所了解,更无从谈及语言矫治的专业方法。因此,除了在平时的教学活动或游戏中给SLI儿童多提供讲话机会外,并无其他特别干预措施。部分教师有时会反映给家长,但家长的重视程度和其文化程度和教育方式有关。有教师和家长认为这只是儿童语言发育早晚问题,随着年龄增长就会改善,不需要额外干预,因此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如受试者中有一个三岁半SLI儿童,其发音无法让人听清,语畅异常,伴有一定的理解和交往障碍。教师因无法理解他的语言很少跟他沟通,同龄孩子也不能和他正常交往,使其缺乏使用语言之动机,而且家庭语言环境不利,父母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同住,学校和家庭都无法提供基本的语言训练和干预,其语言发展非常缓慢。
4.结语
通过对地区小范围的抽样调查,我们发现普通幼教机构中确实存在一定比例的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而教师和家长对这一障碍缺乏了解,因此对SLI儿童的评估和干预基本属于空白阶段。希望此类研究能够引起各区教育部门的重视,定期安排专业言语治疗师对各幼教机构进行巡回辅导,对幼教师资进行适当语言矫正方法的培训,或者促进设有语言矫治专业的高等院校和普通幼儿园建立合作研究,努力为这些SLI儿童和家庭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参考文献:
[1]Leonard, L.B.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M].Massachusetts: MIT Press,1998.
[2]J.Bruce Tomblin.Prevalence of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in Kindergarten Children [J].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1997(40):1245-1260.
[3]苏周,简开等.普通教育机构内低幼儿童语言障碍情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1997(1):12-15.
1.1一般资料 选取略阳县徐家坪镇秦河幼儿园儿童、家长及老师为调查对象。该幼儿园是一所民营全日制幼儿园,该园面积约400m2,共有幼儿78名,教职工5人,无专兼职保健医生,有l名卫生清洁人员。全园共有3个班级,分别是小班(22人)、中班(28人)、大班(28人)、园内幼儿均为附近5个村儿童。
1.2方法 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用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病例一览表对所有个案进行调查,采集典型病例粪便标本,送汉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该幼儿园位于距县城40公里的山区自然村院落内,属村民自己修建的小二楼,楼层空间低(约2m)砖混结构,二楼5间房,三个午休窒、二个公共活动室、另有一个7m2公用厕所和洗手间.一楼为村民自己家庭用房和幼儿食堂外加一个5m2的公用厕所和洗手间。室外活动场所约150m2,摆放有滑梯、转椅。据园长讲,专职清洁人员每天儿童被家长接走后负责打扫各房间和活动场所,活动室、午休室用紫外线消毒,玩具、被褥在阳光下暴晒。调查中发现该园属农民自用房,房间窗户小,通风采光较差,幼儿多,活动空间小,相互接触机会多,给传染病流行带来风险大。
2.2疫情报告 4月24日下午县人民医院网络报告徐家坪镇秦河村幼儿园中班杨某某(男,4岁)口腔溃疡,口腔、手足、肛周疱疹,轻度发烧临床诊断手足口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疫情信息反馈给徐家坪镇卫生院,镇卫生院到幼儿园指导消毒隔离时发现有多名儿童疑似手足口病,即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月25日上午县卫生局立即组织县级医疗专家组、疫情处置组赴幼儿园开展现场处置。共发现28名儿童患手足口病。按《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4月25日下午该幼儿园开始停课,在停课期间小班、中班、大班各出现l例,累计发病31例,罹患率为39.74%,所有幼儿在县级医疗专家指导下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全部康复,均未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
2.3流行病学特征
2.3.1首发病例情况 患儿中班杨某某,男,4岁,徐家坪秦家坝村人,近期无外出史,其父是走村串户的个体商人。4月18日上午因手部疱疹,家长未重视每天继续送到幼儿园,4月23日在幼儿园老师发现该幼儿精神状况差,测体温发低烧,于是通知家长送村卫生室治疗,4月24日转县人民医院。
2.3.2时间分布 31例患儿中,4月18日1例,20日2例,22日2例,23日1例,24日1例,25日21例,26日1例,27日1例,28日1例,流行持续10d。
2.3.3班级分布 暴发疫情发于同一园内3个班,主要集中在小班16例,罹患率为72.72%;中班10例,罹患率为35.71%;大班5例,罹患率为17.85%。
2.3.4人群分布 发病年龄为2~5岁,男童16例,女童15例。
2.4临床特征 31例患儿中,6例伴发热。28例出现咽喉四周粘膜散在皮疹,米粒大小,部分舌头溃疡,疼痛明显,流口水。所有患儿手掌、手指、足掌出现米粒大小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另有10患儿肛周也出现米粒大小疱疹,疱疹约1w内消退。
2.5实验室检测 采集5例典型病例粪便标本,5例患儿标本检出肠道EV71病毒核酸阳性。
2.6处置措施及健康教育 疫情发生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镇卫生院根据《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4月25日下午对该幼儿园所有玩具、口杯、毛巾用84消毒液进行了消毒,对扶栏、门把手、滑梯、转椅用 84消毒液擦拭消毒,对被褥、床上用品、活动室、午休室、儿童画册用紫外线消毒,对垃圾、厕所用漂白粉消毒;4月25日下午起该幼儿园实施停课,停课期间,教师、村医每天追踪幼儿健康状况,对伴高热幼儿及时转县人民医院。对所有幼儿家长及临近村民发放手足口病防治宣传折页,村委会、幼儿园、村医疗室张贴手足口病防治海报,使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提高家长的防病意识;对村医、幼儿园教师进行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培训,指导幼儿掌握五步洗手法,幼儿园要加强"三检",完善幼儿园卫生制度,根据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经手足口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续发病例,至5月8日风险评估后方复课。
3 讨论
此次暴发疫情分布于同一园内3个班,具有持续时间长、症状典型等特点。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造成本起暴发性疫情的主要原因是:①未管理好传染源,首发病例刚开始症状轻,家长、村医未重视,放任患儿回幼儿园上课,而幼儿园又未严格执行"三检";②山区民办幼儿园无论硬件、斩件条件均差,室内通风采光较差,幼儿园内幼儿多,活动空间严重不足,幼儿去玩耍、上厕所、洗手等活动互相接触机会多,给手足口病传播带来的风险大。
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特异性(疫苗)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三级"防御网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流行的关键,特别要加强村医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今后,在幼儿园选址、条件许可上教育主管部门尚待严格把关。另外还要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开窗通风换气,空气对流不好时,学校、幼儿园应机械强制通风。
参考文献: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和“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要求,密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的作用,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步伐,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学校决策科学化、学校教育社会化进程,锦州市对本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家委会的设立和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结果如下:
一、家委会的组成
1.家委会的产生办法
中小学家委会是由本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委会是学生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由学校和家长民主选举产生,由有教育经验、关心学校教育、热心社会工作的有威信的家长担任委员,代表全体家长与学校配合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家委会的构成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在锦州市的中小学、幼儿园家委会主要通过家长自己自愿申报、班主任老师筛选后,每班确定3-5名懂教育、有一定教育水平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家长组成,班主任老师从中选出1名负责人负责家委会的具体工作协调和安排,定期接受学校交代的工作任务。有的学校与家庭教育志愿者结合起来一起向家委会成员颁发聘书,让他们持证开展工作。家委会成员主要由班级中学习、纪律、品德等各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家长,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学生家长以及在社会中能够为班级建设和发展提供帮助的学生家长构成。他们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较高,个人素养较好,为教育出资出力的热情很高。他们按照学校的要求,在全体家长和学校之间架起了一道互通信息的桥梁。
2.组织结构、活动情况及主要职责
锦州市中小学、幼儿园的家委会一般由学校家委会、年级家委会和班级家委会三级构成。学校家委会成员在年级家委会成员中产生,年级家委会成员一般在各班家委会成员中产生,他们统一由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领导。他们参观并参与学校开展的多种比赛和活动,比如学校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大课间跑操、广播操,每年假期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利用工作的有力条件为学校出资出力:家长会前后利用“关爱一线通”与全体家长沟通等:有的学校发动家委会成员对学校的各种收费进行监督:利用学校放学接孩子时间了解班级学生的思想波动情况,定期与学校、班主任沟通。以便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配合学校共同开展教育工作。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号召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动态:收集和反映家长们所关注的问题;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学校发展献计出力;协调家校关系,促进家校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解决矛盾,促进工作;支持和参与学校的各项重大教育活动,协助学校加强科学管理;协助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负责联系学生家长所在的机关、厂矿、社区等单位,发动这些单位的力量帮助学校,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学校发展。
二、家委会主要职责
1.通过家委会的工作,进一步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2.家委会分别于学期初和学期末两次集会,讨论、研究学校的工作计划,了解学校的工作安排,制定并印刷优秀家教的经验材料,协助学校订阅《家教周报》、《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等家教杂志。
3.家委会成员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或其它重大活动,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反映学生校外表现和思想动向,沟通和协调师生关系、学校关系。
4.关心维护学校的声誉和荣誉,及时反馈社会、家庭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学校做好个别对学校工作有误会的学生家长的疏导工作。
5.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安全工作,定期参与、组织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及时发现学校及学生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妥善处理,确保师生的健康。
二、锦州市在家委会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
锦州市家委会在家庭教育现代化课题研究实践中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做好民主监督管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积极参与推动学校民主管理进程,取得明显工作成效。锦州八中每学期召开一次邀请家委会成员参加的会议,每次会议均有明确的主题,即就学校发展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以学校的德育主题来说,“告别两面人”
(针对学生在校是小能手,在家是小皇帝的人格分离状况)、“孝敬父母”(针对学生感恩缺失状况)以及近几年开展的“诚信教育”(针对学生责任缺失状况),这些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或当时出现的家教热点问题与家长热烈讨论,学校总结提升,拟订实施方案并具体落实,在下一次的家委会会议上进行汇报,与家长一起总结、反馈上一阶段的实施情况,提出下步打算,让家长参与、决策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时,家长还参与学校活动。他们设立了固定的教育教学研讨周,让家长走进学校,深入课堂,了解学校教育现状,家长通过听课、评课,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性。
(二)发挥家委会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锦州市自从2007年开展家庭教育现代化课题研究以来,家委会在家校合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学校向每一位家长发放“家长——教师交流卡”,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学校及时将有关收费、学生奖励或处分、大型活动开展等情况告知家长,家长通过联系卡反馈意见,并由家委会收集汇总。对家长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家委会及时与学校沟通,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协调发展。
2.建立校务公开报告制度,加强家校沟通。锦州市许多中小学每学年都要向家委会通报学校及各年级的工作计划,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家委会工作定期例会,了解学校各项工作、重大事件,积极协调家校关系,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每学期请家委会对学校教育工作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反馈,并作出诊断性评估,学年末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和教师。学校向家委会发放意见和建议征询调查表,民主评议有关学校收费、师德师风等情况。
3.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提高家教工作水平。锦州市各中小学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组织家长学习家教理论,每学期定期召开1—2次家长会,请家委会成员为家长讲授家教知识,交流探讨家教工作经验。锦州市凌河区解放小学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家委会正确导向,与学校形成正向合力,使创建工作更加符合家庭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利益。家委会积极组织“今天怎样做家长”论坛交流:参加编拟学习型家庭测评方案的讨论。在推进校、区各层次学习型家庭评比表彰活动中,家委会表现不凡,贡献很大。
(三)发挥家委会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方面的作用
建设好与时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家委会,是实现家校联合,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关键。首先,制定家委会章程,明确家委会的性质与职责。其次,坚持民主推荐与改选,保持家委会的生机与活力。最后,完善家委会的组织机构。家委会一旦产生,学校就将他们的联络方式告知全体家长,以方便沟通与交流。而作为家长代表,他们更多的是主动与其他家长密切联系,汇集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搜集学生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定期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学校领导反映提交。
(四)发挥家委会在创新育人机制方面的作用
在推进家委会建设上,锦州市中小学、幼儿园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三个深入促三个转变”,即,深入沟通促家长由教育的旁观者变为同盟者,深入合作促家长由教育的参观者变为参与者,深入体验促家长由教育的评论者变为支持者。通过积极有效的推进策略,规范和强化家委会建设,发挥家委会在创新育人机制方面的作用。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广大家长角色转变,让家长由以往站在学校大门之外观望教育、议论教育、指责教育,变为理解教育、参与教育、支持教育,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锦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把家委会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当中,纳入对学校的办学水平考核体系当中,家校合作育人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一起部署、一起推进、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确保家校沟通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同时,立足学校实际,建立完善学校、年部和班级三级家委会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家委会章程、职责、日常工作例会制度、各成员与学校部门对口联系制度、家长义工制度、家长评价学校制度等,认真抓好执行落实,确保家委会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五)发挥家委会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作用
为加强家委会建设,锦州市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家长整体素质、更好的培养下一代、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家委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家委会工作,重视发挥班级家委会的作用。
做好班级家委会工作,是学校家委会工作得以较好开展的重要保障。锦州市许多学校在新生入学开始,就根据各个班级的特点开展班级家委会的工作。班级家委会成员利用他们拥有的社会资源网罗家庭教育专业人才为家长服务。他们聘请专家为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子知识,解答家长的家教困惑和难题,改变家长的家教认识,使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掌握教子良方。家长了解了刚入学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常出现的一些情况后,能更好地有准备地应对孩子出现的各类问题,通过宣传普及家教科学知识,使家长有力地配合学校开展工作,使家校合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学校与家长经常沟通,为家委会成员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开学一个月后,再根据学生的情况、家长的素质,有针对性地召开家委会成员纳新会,给家长颁发家委会成员证书。随后,班主任利用家长的资源优势以家长学校的形式对其他家长进行培训,宣传普及家教常识,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这样,学校刚入学就做好家长的工作,为以后学校家委会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通过班级家委会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
三、锦州市家委员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锦州市家委会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实践中创新了一些思路,但应当看到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
1.家委会工作只是极少数人真正参与。很多情况下,家委会成员的作用往往以个人的意见表现出来,不能代表全体家长或者大多数家长的意愿。
2.家委会具体开展工作还有许多困难。它往往要受时间、精力、财力的限制,有些事情很难落实。
3.选拔家委会成员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什么样的家长更有威信,什么样的家长有积极性,什么样的家长有能力,什么样的家长有教育经验,这一系列问题的考察缺少时间和条件,因而家委会成员的工作热情、能力威信等就受到了影响。
四、加强和改进家委会工作的思考
锦州市的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家委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应当看到,家庭教育工作要向更深层次发展,向更高目标迈进。还需学校家委会及全体家长的共同努力。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如何加强和改进家委会工作,真正发挥家委会的作用,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建立家校联手的法律机制。现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主要还是由学校来承担,家庭教育的作用还处在被动从属地位。如何建立有效的家庭学校有机结合教育机制,以法的形式界定家庭、学校的教育范畴还有待研究。
幼儿普遍问题
1、独立性差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普便存在的现象,家里吃饭都是成人喂的,衣服都是成人包办的,于是到了幼儿园,许多幼儿都出现了不会吃饭、不会脱衣的现象,甚至要家长抱到教室里,给我们老师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自理能力特别差,相应的是学习上的依赖也特别严重,孩子的作业好象都是家长的事情。
2、合作性差
由于都是独生子女,没有更多同伴交往的机会和空间,在家里又是小“太阳”,于是到了幼儿园,打人是常有的事情,攻击现象非常严重,经常有幼儿鼻青眼肿了回家去,原因是争抢东西、不愿吃亏或自我中心特别厉害,如果你只给份数少的玩具给大家玩,结果常是先拿到的幼儿占为已有,有的甚至情愿自己扔掉也不给别人。在与自然的合作行为中,很多幼儿存在采摘花木、乱扔垃圾的现象,整理能力更是差,因为家长为了满足自己孩子的需求,牺牲了培养的良好时机,例如孩子喜欢一朵花,那么家长就能把花朵摘下来,为的是满足孩子一时的需求,而牺牲了了人类的生存问题。
3、交往能力差
没有同伴的日子他们是太阳,有了同伴为了他们就为了玩具或食物吵架、打架是常有的事情,原因是他们不能运用礼貌的语言和行为与别人交往,没有体验过愉快交往带来的快乐心情。
4、自信心差
没有同伴的日子也就没有了交往,因此孩子很少表现自己的机会,这羞现在孩子们中间十分普遍。一遇到困难,孩子就罢工或苦恼,而没有坚持的决心和信心。缺乏一种刨根问底、探索研究的态度,因此遇到困难,孩子就喊累叫苦。
孩子真实需求
1、孩子渴望朋友――独生子女的求友愿望比任何一带都强烈
围墙和高层住宅隔断了人们联系的纽带,同住一幢楼房,几年过去了,楼上楼下住着谁都不知道,这是现代城市家庭存在的普遍现象,孩子自然也就失去了同伴交往的权利、时间和空间,大多数的时间是一个人度过的,有时由于父母工作的繁忙,还常常把孩子一个人反锁在屋子里。
2、孩子渴望平等――蹲下身,和孩子平视,你会发现另一个世界
有一次,我和一位年轻的妈妈谈话,她对我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她的女儿3岁却最不爱逛商店,哭闹着不肯进去,这位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商场里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小孩子为什么不爱来呢?终于有一天,他发现其中的奥秘,一天,他领着孩子在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穿梭,孩子的鞋带掉了,他给孩子系鞋带,忽然发现,眼前是多么可怕的情景,矮小的孩子,没有柜台高,根本看不见商品,而是大人们的一条条大腿和大手,一个个带棱角的包,时不时磕碰孩子的小采和弱小的身体……因此,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是吸引孩子兴趣的一个主要因素。
3、孩子渴望尊重――尊重孩子的妈妈才能培养出自尊的孩子
孩子是个人,不是和宠物,他是人,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行为方式,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也有他的隐私,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作宠物,想玩就玩。想逗就逗,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就是不懂得尊重孩子,拿有些家长的话来说:“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可见,这些家长根本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而是当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
4、孩子渴求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中国的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理心切,孩子一不好就打骂孩子,总是责怪自己的孩子“笨”“不争气”,其实聋儿都能变神童,天才就在你身边。
5、孩子渴望保护――家庭是孩子的港湾
离婚现在是好多家庭的普遍现象,家长们图自己的一时之快,殊不知对孩子带一的却是终身的伤害,孩子变得孤僻、冷淡、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学习提不起精神,没有安全感……家长们为了孩子,就有必要互相包容,互敬互爱,给孩子带来一片宁静,让孩子生活在完全的爱中。
家教存在误区
1、心理误区:可怕的补偿心理――剥夺孩子宝贵的童年
我们这一代,由于时代问题,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失落或惆怅,或中考失意、没有一技之长等,于是,我们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于孩子,从而残残酷的扼杀和剥夺了孩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孩子于是减少了本该属于他们的自由时间,去学什么钢琴、书法等。殊不知,孩子得到了一点,却失去了更多。
2、形象误区:可怕的“鸡妈妈”――把母爱变成了母害
由于我们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年轻的妈妈产生了惧怕心理,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学坏,于是,就像老母鸡一样,把孩子呵护在自己的翅膀下,整天提心吊胆,不敢离开半步,生怕失去自己唯一的“宝贝”。不知不觉,步入了教育的误区,只要自己能给的,没有不答应的,三是看管型,事无巨细,什么都管。结果呢?我们都能想象得到。
3、行为误区:孩子眼中的爸爸妈妈――缺乏榜样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