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6:41: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统计学的认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c)-0119-03
Survey about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GE Liming1 HAO Yufang2 YU Qiding3 CAI Lingling4 LI Yuanwen4
1.Beijing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Beijing 100000, China; 2.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3.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00, China; 4.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Methods With using self-designed scal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234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level of overall professional identity was more optimistic. 234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overall average score was (72.31±9.80) points,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professional self-cognition was (39.51±5.92) points,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professional self experience was (23.81±3.49) points,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professional self control was (8.97±2.49) points. Whether family members work in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clearly affected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status (t = 2.32, P < 0.05), the data of the professional self experience dimension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3.15, P < 0.05). The purpose of choosing professional could affect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Professional identity score of the students who chosen professional because of interest higher than the students who chosen professional because of following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arents, dispensing and listening to others recommend. Conclusion The family environment and the purpose of choosing professional have some effects on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
[Key words]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fluence factor
职业认同是心理学研究领域和职业发展研究领域内重要的概念,职业认同是由自我同一性而来的一个概念[1],但真正引入护理职业中却是20世纪末,我国的学者郑晓蓉将护士职业认同定义为“护士本人对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积极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2]。护理学生既有护理专业的学生的身份,又具备未来护理工作者的身份,所以护理学生的职业认同的概念应与护士职业认同概念非常接近,但还稍有不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应该是护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知结果,这种结果是以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情感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其表现为对职业本质、职业社会价值、职业中自我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其形成的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这种评价及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是积极还是消极反映其认同程度的高低。中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的高低影响其今后进入医院作为护士这一职业角色后的各种职业行为,关系到我国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护理事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了解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北京某学院中职部3个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共239人,其中,男42人,女193人;一年级34人,二年级学生82人,三年级123人。问卷回收率为100%,剔除5份无效问卷,有效率为98%。
1.2 调查方法
参考郝玉芳[3-4]的护生职业认同量表,自行设计问卷,问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KMO统计量=0.805,通过因素分析最终将问卷划分3个维度,每个维度中各条目的负荷量均大于0.45,累计贡献率为61.090%,问卷总信度Cronbach α为0.874,说明问卷有较好信度[5]。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级、家庭是否有人从事医疗相关行业、选择本专业原因、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等项目,其中,仅有“选择本专业原因”是多项选择;第二部分是调查问卷,包括3个维度,分别命名为职业自我认同、职业自我体验、职业自我控制,共19个题目,3道反向题目,采用李克特5分计分法,分数越高说明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各维度比较
234名学生职业认同总体平均分为(72.31±9.80)分,职业自我认知(共10题)平均得分为(39.51±5.92)分,职业自我控制(共3题)平均得分为(8.97±2.49)分,职业自我体验(共6题)平均得分为(23.81±3.49)分;按总分将学生的职业认同划分为4组,分别为总得分19~38分为职业认同极低分组,总得分39~57分为职业认同低分组,总分58~76分为职业认同中上水平组,总得分77~95分为职业认同高分组。其中,极低分组1人,占总体的4%;低分组15人,占6.4%;中上水平组135人,占57.7%;高分组83人,占35.5%。
2.2 性别对护理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不同性别学生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及各维度认同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性别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分,x±s)
2.3 是否学生干部对护理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的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及各维度认同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是否学生干部对职业认同的影响(分,x±s)
2.4 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家庭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的学生职业认同总体得分高于家庭没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的学生(P < 0.05)。进行各维度分析时发现,家庭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的学生只在职业自我体验方面与家庭没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家庭是否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分,x±s)
2.5 填报志愿初衷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职业认同水平与当初选择专业的初衷相关,只有1人得分在职业认同极低分组,其选择本专业的原因是完全由于听别人推荐;低分组共15人,其排名前两位的原因是“听从父母安排”及“听他人推荐”,其中,有73.3%同学选择本专业的原因是一致的,即“听从父母安排”,仅13.3%选择“自己喜爱”;在中上水平组中,选择本专业的原因中“听从父母安排”占第1位,该项被选择频率在本组占56.3%;在高分组中排到第1位的选择本专业原因是“自己的喜爱”,且本选项在本组选出的频率高达50.6%。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学生整体的职业认同处于中上水平,平均得分(72.31±9.80)分,说明整体的认同水平是乐观的。笔者重点讨论性别、是否学生干部、家庭背景及填报志愿初衷对北京地区中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教育启示。
3.1 性别
在早年的文献中,可以见到男生的职业认同要低于女生[2],但是随着男护专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男护进入医院,被社会、被人们所接纳。人们从一开始的“好奇”、“新鲜”、“不理解”已经转为“较为正常”、“男护吃香”、“某些岗位还是男护更合适”,而这样的思想也同样植入了学习护理专业的男生头脑中。而很多男生在学习护理时,通过亲人之间的询问、师兄的指导、老师的解答等途径,了解了往年的毕业走向。在北京来说,男性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进入三甲医院,更容易进入医院中相对重要的科室,如手术室、导管室等。所以,北京地区男性护理学生与女性护理学生在职业认同上并没有存在明显差异性。
3.2 学生干部
在本次调查中并没发现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职业认同有差异性,这与以往报道不同[2]。分析原因可能为先前的报道研究对象往往是大专以上学生,其学生干部在校期间所担负的责任更多,并且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社会实践及有更多机会进行相关专业的实践。而本研究的调查者是中专学生,作为中职的学生干部其主要负责的事项非常有限,并且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与其专业有关的内容。学生干部更多是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而在接触护理职业认知方面机会和信息量与其他同学几乎是相同的,所以护理专业学生干部的职业认同与本专业普通学生的职业认同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3.3 家庭环境
人的成长及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主观判断会受外界因素而发生改变。中职学生年龄大部分为15~18岁,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此时外界的影响对其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的影响占重要位置。相关研究报道中发现,父母的职业类型与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职业的继承关系,学生在职业类型中倾向于选择与父母相同的职业[6],并且社会各阶层自身拥有的资源不平等影响其子女接受教育资源及职业选择[7-8]。家庭中有从医人员的学生更容易了解真实的有关于医院护理工作的信息,例如护理工作薪酬。而比起其他的同学,家庭中有从医人员的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及体会到,家里有人在医院上班后所能享有的丰富医疗资源。且家庭中有从医人员的学生会从家庭从医人员那里得到其他同学得不到的相关专业知识的辅助学习,增强自己的相关专业技能,获得更多专业间接或直接经验。因此,家庭中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的学生会在职业自我体验上明显高于他人。
3.4 填报志愿的初衷
本调查显示,职业认同水平越高,其报考专业时的原因越倾向于“由于个人喜爱”。从心理学的角度,这种喜爱是兴趣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会使人为之不动努力和奋斗,中职护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会激励其学习护理知识,为以后护理工作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同时这种兴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护理创造性,钻研性,更多地去了解这一专业,并努力的取得相应的成功。
3.5 其他
除此以外,对于护理学生的职业认同还受到社会政策、社会舆论、护理教育模式的影响。可以打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政府大力发展护理事业,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从业人员的各方面待遇,减少与其他行业的差距,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舆论界也应给予青年学生更多的正向引导,鼓励学生走进临床参加各种护理竞赛及相应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临床学习的机会。护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培养,开展护理职业生涯教育等课程。提高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有助于我国护士队伍的建设,有助于临床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艳,乔志宏,宋慧婷,等.职业认同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7-53.
[2] 郑晓蓉.108名高等学历护士心态调查[J].现代临床医学,2006,32(6):447-449.
[3] 郝玉芳.提升护生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4] 郝玉芳,刘玲,刘晓虹.在读护生的职业认同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5):1154-1157.
[5]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与实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6] 刘春香.家庭背景对高校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调查——以武汉高校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4):13-15.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1-0134-03
同性恋是指同性别之间的或情爱关系。同性恋作为一种现象的存在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是由于及主流文化的影响,同性恋一直被有意识地屏蔽和边缘化。近年来,同性恋逐渐被人们看作一种符合其个人性取向的正常生活方式,同性恋人群也逐渐由隐蔽走向公开。大学环境一定程度上为同性恋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生存空间,但由于性教育的不足以及长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居住,大学生同性恋者的生存状态较其他同性恋者又有很多的不同:一方面其行为会对同学、室友等产生多方面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校园排斥同性恋同学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校园同性恋问题给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掌握其特点和规律,加强高校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科学性,为大学生营造多元、自由、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笔者在北京地区选取12所高校进行了便利抽样调查。
一、样本及描述性分析
1.调查过程与样本基本统计特征
根据大学综合实力、学科特点及学生构成的差异,选择北京地区富有代表性的12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采取无记名集体测试,统一给予指导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场收卷。发放并收回问卷360份,经审核有效问卷为354份,问卷有效率达98.3%。样本的基本统计特征详见表1。
2.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同性恋具有较高的知晓度, 8.5%的学生有很多了解,50.8%的学生一般了解,38.4%的学生较少了解,2.3%的学生完全不了解。但是从表2中四个有关同性恋的基本知识问题的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水平仍不高,四个题中错误率最高的达56.5%,最低的也为23.5%。大学生接触同性恋有关信息的渠道根据频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网络(27%),电视、电影、电台(27%)以及朋友(24%),而父母和学校教育中较少提供同性恋有关信息,其比例仅为5%。大学生较倾向于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同性恋进行归因(62%)。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生同性恋者容易遭到歧视和拒绝,在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面临压力。
3.大学生对同性恋的一般性态度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一般性态度较为宽容。在对同性恋的总体态度上,12%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支持;15.7%的大学生表示偏向支持,但不能接受发生在周围人身上;40%的大学生表示中立;25.8%的大学生偏向反对,但不厌恶;6.5%的大学生表示厌恶。北京市大学生对同性恋有关问题的一般性态度如表3所示。
4.北京市大学生对同性恋者在校活动的态度
相对于较为宽容的一般性态度,大学生对同性恋者的在校活动持反对态度的比例较高,92.9%的大学生认为与同性恋者居住在同一宿舍很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不能接受与同性恋者同住;近三分之一的受访学生反对同性恋者参与包括入党、获奖,参与科研和社团等在内的很多活动(详见表4);虽有70.3%的大学生赞同同性恋者参与学生社团,但近78%的大学生却不愿意在学生社团或学生组织中与同性恋者成为同事。以上表明,尽管总体上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较之以往更为宽容,但是,当同性恋者的活动与大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直接联系、密切相关时,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仍然难以接受同性恋者。
二、影响大学生认知和态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1.变量的选择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可能主要取决于样本的社会人口特征,如性别、收入、家庭所在地、受教育程度、专业类别、家庭情况以及是否认识同性恋者等因素,上述变量大多为虚拟变量且变量个数较多,本文也初步选取了上述变量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剔除系数不显著的自变量。
2.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是否农村家庭(Ilocation_4)、是否单亲家庭(Ifamilly1_2)、身边是否有同性恋者(Iclassmat_2)等三个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同等条件下,农村家庭学生认知水平低于城市、城镇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认知水平高于完整家庭学生,身边有同性恋者的同学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统计过程中,年级、性别、家庭收入、专业类别等变量对认知水平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随着互联网和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接触社会资讯越来越多,不管是性别,还是家庭经济条件或专业因素,都不会制约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
影响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attitude)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年收入、认知水平、性别、专业、家庭是否在城镇,见表6。女生(gender)对同性恋的态度要比男生宽容,城市大学生比城镇大学生(location_3)更宽容;对同性恋的认知水平(know)越高,对待同性恋的态度也越宽容;家庭年收入(income)与对同性恋的态度成反比;理工类、经济管理类、文科类专业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比师范类(major)大学生更宽容。
三、结论及思考
1.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同性恋现象
本次调查中,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占有一定比例(7.6%),并有1/3多大学生表示自己身边有同性恋同学。考虑到大学特殊的集体学习、生活环境,需要直接面对同性恋问题的大学生人数较多。目前,我国高校一般由心理咨询中心来开展同性恋的教育和咨询,有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同性恋者遭遇问题需要帮助时,对走入心理中心寻求帮助有可能遭遇更强的心理阻抗,相比其他同学他们需要更多的决心和勇气;同时,心理咨询中心偏向给予心理问题的咨询帮助,并不能具体协调解决实际事务。高校应该依据自身情况和条件,探索建立处理学生同性恋问题的长效机制。
2.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需要开设相关课程,进一步普及同性恋相关知识,加强性教育。调查中明确表示,接受过性教育的大学生不足三分之一(30.5%),大学生的性知识大多间接地来源于网络媒体,不利于全面、正确地掌握性知识;大学生在上述有关同性恋认知的基础性问题上正确率不高,在其他方面也必然存在着更多误解;同时,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对同性恋认知水平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高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也不显著,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在当前学校的课程或相关教育中普遍不能获得相关知识。2005年复旦大学开设“同性恋研究”公共选修课,成为首个面向本科生开设此类课程的国内高校,课程反响热烈,场场爆满,这说明当前大学生对同性恋话题具有较大的了解兴趣。对同性恋的认知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及行为,高校应适应形势需求,增设相关同性恋课程、讲座或培训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严肃、正规、系统的性教育。
3.大学生对同性恋者在校活动的态度不够宽容
学校还需下大力气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同性恋者的在校活动不够宽容,在这种情况下,仅仅进行性教育或知识普及是不够的,还必须更加积极地开展相关思想教育,引导同学转变观念,掌握相关人际交往技巧,树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包容向上的思想,一方面要使一般同学正确认识、理解同性恋同学,另一方面也要使同性恋同学在学习、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感受,真正维护所有同学的合法权益。
4.强化队伍建设,尽快实施对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的相关专题培训
如果同性恋者对自己产生了影响,班主任、辅导员是大学生选择寻求帮助最多的对象,而目前高校又普遍存在着同性恋现象,所以应尽快加强对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正视学生同性恋问题,并掌握相关工作原则和技巧,以科学、合理、人性化地解决由同性恋带来的冲突和问题。
5.重视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诉求,积极应对大学生同性恋现象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高校学生处于集中学习、生活的环境,宿舍集体生活的氛围对学生的整个在校生活和个人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但笔者的调查表明,仅有7.2%的大学生赞同与同性恋者居住在同一宿舍;64.4%的大学生认为在入学时调查学生性取向并在宿舍分配中予以考虑很有必要;86.2%的大学生认为对于自愿公开性取向的同性恋者学校可为其单独或集中安排宿舍,而当学校不具备相关住宿条件时,63.7%大学生建议学校在相应承诺管理制度程序完善的情况下允许同性恋者到校外自行解决住宿问题;对于不愿意公开其性取向的同性恋者,大学生建议对其进行宿舍文明教育。此外,65%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学校应该为同性恋学生提供正规的交流、活动机会。以上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诉求,表明如何对同性恋组织和活动进行规范疏导,如何在学生生活管理中协调不同性向学生的各种诉求,以及如何解决不同诉求引发的各种冲突,这些现实问题已经摆在了高校管理者的面前。高校应重视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诉求,积极应对大学生同性恋现象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王建明.高校同性恋者群体内部组织初探——以华东某高校为例[J].江苏社会学研究,2006(S2):36-38.
[2] 刘斌志.现状透视与服务拓展: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大学生同性恋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36-38.
[3] 杨荷泉.大学生同性恋问题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职业教育,2008(3):115-116.
[4] 田唤,马绍斌,范存欣.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J].中国学校卫生,2011(1):254-26.
[5] 王浩.西安市487名大学生同性恋认知与态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7):601-604.
[6] 官晴华.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形成的分析——以重庆高校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0(6):6-10.
[7] 张笑笑,杨晓莉,张奇.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归因及态度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10(2):71-73.
[8] 姚远.加强大学生同性恋心理健康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23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094-02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一些普通大学开设了人际沟通或公共关系课程。到了90年代,职业院校也开设了这门课程,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随着全球性、交互性、即时性为特点的网络飞速发展,高职《人际沟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逐渐归于传统,出现了教学内容方法老旧滞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等问题。可见,在网络环境下,《人际沟通》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1 教学内容设计与学习
人际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大多数内容均与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及其未来岗位的需要。如分析会计专业岗位,据此教学内容设计为四大项目:沟通认知包括沟通与心理、倾听发问等基础;社交沟通包括招呼介绍、拜访接待、即兴发言;职场沟通包括与上级、同事、下属的沟通;团队沟通。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内容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课题组在持续建设有效利用我们开发的《人际沟通》网络课程。这个平台具有庞大的资源库和智能交互、测评等功能,包括资源平台、交互学习平台等。资源平台有分专业设计的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的教案、课件、视频、图片等资源分门别类集中于此。教师可以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之紧跟时代步伐。学生可进入网上学习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自主化选择,可预习、练习、复习及测评;或与师生讨论问题,互动交流,实现知识传播的网络共享、交互化。网络课程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不但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拓展,而且网站采用声、画、音、文的多媒体方式,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教学方法
高职《人际沟通》教学多采用任务教学法,以小组活动为主,贯穿情境教学和角色扮演。在网络环境下,这些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2.1 任务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以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或操作技能为目的。其分为四阶段:提出任务、分析任务、任务实施、反馈总结。
(1)提出任务。教师需精心设计任务,力求任务重点、内容要求巧妙隐含知识点,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在网络环境下,任务的途径更为广泛,信息传递更为快捷。可利用网络课程的“作业”,也可用微信、QQ等,而不再仅限于课堂的单一途径。
(2)分析任务。学生分小组分析任务。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搜寻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可鼓励学生借助网络的搜索引擎功能,快速查阅、搜集、筛选信息;或利用网络课程中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相关网站,更有目的性的自主探索。再寻求教师的必要指导,解决难题。学生可通过小组内面对面的沟通,充分探讨分析、解决问题;也可利用Web网页技术、电子邮件、在线交谈(QQ)等方法进行信息的反馈和交流;或登录网络课程,师生间、学生间提问回答讨论,实时互动,协作学习。教师注意学生的求助,抓住难点,提示问题中隐含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前进方向,以找出完成任务的钥匙。
(3)任务实施。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现场展示。展示过程中,教师利用相机或手机拍照、录像,将整理好的图片、视频,上传至网络课程的“学生成果展示”平台。既能作为教学资源来增加学生兴趣,又能作为成长记录存入电子成长档案。
(4)反馈总结。学生完成任务后,要及时进行评价,指出其优势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可采用学生自评、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的方式。当然,教师也可在网络课程的“评价”中,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任务教学进程中,利用网络辅助进行“人―机”交互或“人―人”交互,促使学生主动地从课堂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自主探索发现,拓展了师生交流合作的空间,创设了新型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得以充分体现。
2.2 情境教学和角色扮演
情境教学,将学生的学习置于现实情境或与现实情境相似的环境中进行,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将来职业岗位上遇到的问题。“情境”分为实际性情境、虚拟性情境。
虚拟性情境,一般在课堂教学中,会模拟职业工作情境,给学生安排职业角色,在相关的工作过程中完成任务,提升沟通能力。课堂教学过程的情境教学和角色扮演,容易受时空限制,能够参与其中的学生较少。而网络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能提供丰富的数字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所以,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虚拟化情景互动空间,比如网络实习基地,让学生进入某一虚拟化企业。教师可在虚拟化情景互动空间中扮演角色,调动学生变换角色,让他们完成一些职场任务,如参加面试、向领导汇报工作等,在任务体验中提升沟通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尤其适合当代大学生,而且在网络媒体技术发达的今天才得以实现。
3 考核评价
考核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所以要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重量性轻质性的做法,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结合起来。我们的做法是,平时活动积分与期末综合展示得分相加,取平均分(量性评价);电子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及团队的成长过程(质性评价)。
建立电子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包括学生个人、团队情况登记表、尝试组建高效学习团队活动记录、阶段评价表等。通过收集学生和团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的信息与资料,反映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或进步过程。通过成长档案,对学生和团队按成长阶段进行质性评价。
(1)成长记录之一:体现学生特点的“学生个人情况表”。让学生简单评价一下自身的交往沟通能力及学习该课程的愿望,以了解学生对人际沟通学习的认识。
(2)成长记录之二:个人和团队成长各阶段记录单。以团队成长为主线,记录个人和团队从成立、成长到成熟、发展的成长阶段。项目任务结束后引导学生对个人和团队的收获和成果、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下一阶段个人(团队)发展的计划等做总结。
(3)成长记录之三:主要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各项实践活动录像、相关活动图片等)。
电子成长记录档案是一种质性评价方法,而且相较于纸质档案,更为高效快捷。学生可随时上网查询成长记录档案,回顾自身,发现优势与不足,积极性得到持续性地激发。教师可据此全面了解学生,调整教学策略。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新型、动态开放、交互性的课程环境,探索师生互动开放型课内外学习、交流模式,促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 知识结构;经验;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深化,最近发展区理论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熟悉,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意识到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如何将最近发展区理论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关注儿童认知基础
案例1:“认识分数”教学难点——“单位‘1’的理解”
投影仪上放有一堆棋子,共4颗,平均分成四份,邀请1个学生拿走1份,提出问题:该学生拿走了几颗?1份是这堆棋子的几分之几?剩下的是这堆棋子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
对儿童认知基础的关注,是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标志.如果对儿童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视而不见,把儿童当成一张白纸,依然按部就班地照教材讲授,那么学生就会对听讲失去兴趣,课堂教学效率必然降低.片断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分别拿走单位“1”的和,尽管棋子的数量不断变化,但每次拿走的与剩下的棋子占单位“1”的比率没有变,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分数中的变与不变。
二、掌握儿童认知基础
案例2:“小数乘整数”教学片断
出示买东西(蛋糕)的情境图(图略)。
师:0.9×4到底等于多少(没学过)?你能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先想一想、算一算吗?
计算“0.9×4”,学生没有知识储备,教师创设了一个买东西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元、角、分的互化,小数加法等,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巧妙转化,解决了一道小数乘法计算题。其间教师还适当渗透了数学中的化归思想,这种“化归”思想在学生今后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会经常用到。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能够抓住学生的知识基础,使学生在情境与学习内容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共鸣,自然而然地领悟学习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一个新概念的建立,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儿童原有的认知基础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发展儿童认知基础
案例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片断
提出问题:三根小棒分别长8厘米、4厘米、3厘米,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这个问题的提出,下面出现了“能围成三角形”和“不能围成三角形”两种不同声音。出现了争议,就有了辨析和探究的需要。给学生发三根相应长度的小棒,让学生摆一摆,自己实践。“实践出真知”,这三根小棒真的围不成三角形.两边之和4+8=12厘米不是大于第三边3厘米吗?怎么围不成三角形呢?
(结论与实践发生了冲突,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学生处于静思默想中,接着有同桌小声地交流,终于有学生发现并举手。)
生1:4+8=12是大于3厘米的第三条边,但4+3=7厘米却小于8厘米的第三条边,这两根小棒加起来不足8厘米,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生2:我知道了,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
生3:1号边加2号边大于3号边;2号边加3号边大于1号边;3号边加1号边大于2号边。
生4:任意两条边的和要大于第三条边。
学生通过预习教材,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的理解是表面的、肤浅的。于是教师创设情境:用4厘米、8厘米、3厘米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据此,把儿童原生态的认知展现出来。课堂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怎么办?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通过实践检验猜想是否正确。当学生的理解与实践产生冲突时,这就需要思考问题原因所在,4厘米加3厘米这两条边没有大于第三条边,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动手实践,领悟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思维也从肤浅走向深刻。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同一个问题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的创造性。
四、提升儿童认知基础
案例4:“角的分类”教学片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问题1:0度的角与360度的角,我们在观察中如何去确定?
问题2:书上讲,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组成的角叫周角.那么,如果旋转两周,是不是叫两周角?
问题3:老师,有没有0度的角?
问题4:周角箭头是按逆时针方向标注的.能不能按顺时针方向标注呢?
问题5:老师,书上讲小于90度的角称为锐角,那么0度的角是锐角吗?我觉得,这个定义不确切,应改为: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再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应该是有效课堂的标志之一。教师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时间虽短,但可以给学生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上述案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这些问题唤醒了学生新的思考。学生已经清楚的知识不必再讲,学生不清楚的、未知的,在教学中应作为关键点来突破,从而使教学实现了从课本、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的转化。所以,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意识到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061-02
终末期的肾衰竭主要是以肾脏病变为主[1]。由于引起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不尽相同,虽然患者表现的临床症状,以及各种病毒对于患者肾脏组织的病理组织学的改变以及血液中的生化结果改变的情况相似[2],但由于各个病因的发病机制、传播感染途径以及其病原学性质等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导致相关的防御措施和治疗方案均会有所不同[3]。但是,维持患者的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一个最为主要的方法[4]。研究显示,在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维持性透析治疗时,许多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该种疾病的治疗逐渐从生物医疗转向为社会医学的范畴,因此,对于终末期的肾衰竭的患者而言,仅仅提高其生存率已不能满足临床的要求[5]。该文主要是探讨终末期的肾衰竭患者通过采用不同的血液透析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现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164例临床资料,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主要选择了该院收治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164例。患者的年龄在30~63岁,平均年龄(43.5±9.6)岁。其中男50例,女32例,患者的学历是:大学26例,高中32例,初中18例,小学6例。将其随机的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82例和联机血液透析滤过组82例。其中,慢性间质性肾炎32例,糖尿病肾病2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74例,多囊肾12例,高血压肾病24例。患者在此之前都未接受过血液透析的治疗,并且都未出现发热、感染的症状,并且多有患者都排除了自身免疫疾病以及脑器质性疾病,患者近期均为使用过细胞毒药物、激素等,也未出现听力障碍。
1.2 方法
高通量血液透析组主要采用的是百特公司生产的190G血液透析滤过器以及德国贝朗公司出品的贝朗透析机进行治疗。血液透析机的超滤系数为40 mL/min,其表面积为1.3 m2,患者每次透析需要进行4~5 h,透析液流量500 mL/min。并且要保证患者每周透析为2~3次。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组进行血液透析的频率为3次/2周,一次时长4.5 h。另外给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频率为1次/周,一次时长4 h,联机血液透析滤过组使用德国贝朗公司出品的贝朗透析滤过机行HDF后置换,使用GAMBROpotyfhuxl7R血滤器,置换液流速75~80 mL/min,血流量250~280 mL/min,透析液流量800 mL/min。
两组患者都选择碳酸盐透析液,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遵循低盐、低磷、高蛋白的饮食原则,做好降压、纠酸、改善贫血的工作。
1.3 实验室检测指标
两组在透析前后都要分别检测其β2-微球蛋白以及血肌酐的水平。
1.4 认知功能检测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3个月内都要使用维迪公司生产的Keypion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对患者的与事件相关的电位分别用4次P300波对其波幅(Amp)的平均值和潜伏期(PL)进行诊测。
1.5 效果评定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肾功能临床研究指导标准,再根据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后的临床反应、体征变化,可以根据肾功能的检查来对两种疗法进行综合的评价。评价标准按显效、有效、无效分为三级。显效是指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但有指标未恢复正常;有效是指患者的病情在治疗后有好转;无效是指用药后的3 d内病情不改善甚至加重的情况。
1.6 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透析之后的β2-MG和Scr水平都有明显的下降。联机血液透析滤过组的β2-MG水平要明显低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而两组的Scr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见表2。联机血液透析滤过组的Amp和PL水平要比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好。见表3。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见表1。
表 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透析前后β2-MG和Scr水平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300变化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终末期肾衰竭大多发生在长期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身上[6]。对于进行维持性的血透患者的治疗容易引起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病等。分析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患者体液中的β2-MG等含量过高,从而由于此类中、大分子物质的沉积在患者的骨关节等处引发了肾衰竭。对于终末期的肾衰竭的患者大多有严重的电解质、水、酸碱平衡紊乱的情况,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伴有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大多数患者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患者会出现言语痴呆、言语障碍、思维不敏捷、记忆力减退、肌阵挛性抽搐、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症状。大量研究[5-6]显示,提高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首先需要改善其小分子尿毒症毒素潴留、贫血、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研究显示,高通量血液透析和联机血液透析滤过对于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者都有较好的疗效,但是两者相比,联机血液透析滤过在清除β2-MG上表现更好。
[参考文献]
[1] Vazquez I,Valderabano F,Fort J.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Qual Life Res,2005,14(1):179-190.
[2] 朱承松,陈玉.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20(16):1957-1958.
[3] 冯菁,张兴凯,付金喜,等.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对比[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5(22):4314-4316.
[4] 龚娜尔,黄舜佩.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11):138-14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077-01
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对会计人员需求量大幅提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解决了会计人员供给不足的问题,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对其需求的会计人员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主要讨论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中的统计学教学问题。
一、背景
中小企业是高职会计人才就业的主渠道,这类企业由于受人员结构不完整的影响,均希望引入的会计人员具有实用性高、一人多用的素质,这与原有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多数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仅有一至两人,统计工作往往也由企业会计人员兼任,而国家对统计从业人员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统计知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高职会计专业开设的统计学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讲授内容是社会经济统计,内容主要包括统计基本知识和统计方法。但无论教材方面还是教学方面都存在教学内容不适应差别性需求的问题。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没有结合用人方的需要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
1.缺少指导意义较强的与专业结合的统计学教材
高职专业统计学教材结构基本相同,就是按照统计工作的四个步骤统计来展开,但多数教材没有结合专业特征,学生难以将统计思想与自身专业结合应用,所以教材指导意义不强。现有的高职统计学教材包含太多数理统计中的公式以及推导过程,教材可读性较差,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统计的“应用”这一特性。
统计学教材按适用对象不同主要分为统计专业和非统计专业教材,生物、医学、体育等都有大量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专业统计学教材,但其他专业的统计教材比较匮乏,造成不能将专业和统计方法相结合,从而导致教材的实用性差,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适用于常规统计工作的知识被弱化或者删除。中小企业对统计工作并不重视,加上工资因素,往往选择会计人员兼任统计工作,其工作对外包括统计报表填制和报送,对内包括统计表格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由此看来统计报表内容应是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但这些内容只在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整理部分的统计表中用极小的篇幅进行描述。
3.缺少统计从业资格考试中部分内容。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和帮助学生获得上岗资格以及工作能力。我国对于统计从业人员的管理更加规范化,要求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统计法基础》的内容在教学中均不涉及,降低了学生获得统计从业资格的概率,也削弱了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4.统计素质不足降低了高职会计学生的综合素质。会计与统计有很多地方具有相似性,如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指标其实就是用统计分析方法中的指标分析法进行企业财务分析,高职会计的统计学教学对此部分的教学重视程度及知识迁移度不够,学生难以形成统计思想,从而降低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财务综合分析方面的能力。
5.统计应用软件过于专业化。SPSS软件是主流统计分析软件,功能强大,但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适用性不强。首先,SPSS软件价格昂贵且普及度不高;其次,会计工作使用更多的软件是EXCEL;最后,SPSS软件功能对于财务分析效果不理想。很多高职会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越来越专业化,教学软件的介绍也多数使用SPSS,这不利于增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财务管理综合素质。
三、对策分析
高职教育应该体现职业技能的培养,为适应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兼任统计工作这一现状,就需要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他们未来的竞争力,那么统计学教学目标必须有所调整和侧重。
1.教材建设。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具有高职特点、体现专业特色的大纲和教材,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发挥统计学课程的专业基础作用。
2.教学中强化统计报表业务知识。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强化统计报表知识,为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打下基础。统计报表部分还涉及到统计指标问题,所以统计指标章节的教学也应重点讲解,并联系统计报表内容进行综合运用的实践教学。
3.教学中补充统计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统计学教学中,在导论部分补充统计法基础知识,介绍统计法主客体、调整对象、基本规定和违法处理等知识,并为学生提出学习和应对资格考试的学习建议,丰富学生职业技能,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4.教学中突出统计指标内容。教学中,统计指标部分不仅与统计报表密切相关,对学生做好财务分析也有着重要意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均是使用统计指标分析法来进行的,是会计与统计结合运用的体现,良好统计思想的形成对学生进行财务分析有重要的作用。
5.教学中强化软件实践。EXCEL功能强大且普及率高,学生具备使用基础,作为高职非统计专业教学,EXCEL足够完成基本的统计分析。教学中,应强化EXCEL软件的实践教学,熟练的EXCEL运用对于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和统计工作有重要意义。
高职会计教育应重视企业具体要求,调整统计学教学内容对满足当前用人企业需求,提高学生自身竞争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91-02
众所周知,人际交往的过程,是双方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际沟通能力将直接影响人际交往的效果。可以说要提高人际交往效果必先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而当代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交往范围较窄,致使大部分同学不善沟通。在与许多同学谈话时发现,他们常常会很紧张,词不达意,表达能力极差,不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成功表述自己的思想。这种状况对于他们将来毕业走向社会 ,走进工作单位都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中职生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呢?
1 克服羞怯心理
中职生由于过去交往范围较窄,与陌生人接触较少,在与人沟通时常会紧张,结果变得手足无措,想说的说不出,该讲的讲不清,让人着急。特别是在大众场合,情况更糟。记得班上的第一次班会,让同学们依次上台作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结果很多同学站在讲台上,低着头,手不知往哪儿放,声音小得象蚊子,效果自然很差。其实害羞与胆怯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它却实实在在是一道阻碍沟通进行的障碍。要克服羞怯心理,只有在交往中不断锻炼自己,树立自信心。中职学生可以利用在学校的机会,多与同学和老师广泛交往,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胆量。另外很多学校都有班团活动,在班团活动中,应该珍惜每一次机会,主动发言,大胆表现自己,破除自己的羞怯心理。
2 注意场合,把握气氛
我们常说“话要分场合”。原因是在不同场合中,有不同的气氛。我们在这些场合之中与人沟通,就应该注意无论是言谈内容或语言表达方式,都应该与场合气氛保持一致。如参加开业庆典,你谈论的却是破产倒闭的事情,肯定让人讨厌。在探望病人时,切忌谈论死亡。在庄重严肃的场合,就不能表现你的风趣与幽默。总之在与人沟通之前,我们随时应该考虑言谈的内容、方式是否与交往场合气氛相适。
3 巧选话题,扣开话门
话题是指谈话的主题,它的选择很重要。我们常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主要取决于话题的选择。在生活中,我们与熟悉的人沟通,由于彼此了解,很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而在与陌生人沟通中,话题的选择则相对较难。选择话题的基本原则是:试探了解,寻找共同点。一般我们可以首先谈论一些大家都熟悉的普通话题,如:最近的热门新闻,体育赛事,文艺,天气情况,旅游,服装等。在交谈中通过不断听、观察来了解,推测对方。比如对方的籍贯、职业、学识、经历、爱好等,然后不断深入,寻找到双方的兴奋点。这是与陌生人沟通中最关键的一点,当然也是最难的一点。另外,我们也应该注意,有些话题是不宜选择的。如:你完全不懂的,你自己不感兴趣的,别人的隐私,自己与别人的恩怨,自己的成功经历等。
4 区别对象,因人而异
在与人沟通时,由于沟通对象不同,其民族、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修养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所谈论的话题、具体语言表达方式等都应该因人而异。如沟通对象的文化素质较低,我们就不要谈论较深的专业话题,语言表达尽量浅显易懂。对文化素质较高甚至专业人员,则可更多使用书面语言、专业术语。这里还要考虑双方的关系。跟长辈领导沟通应当庄重尊敬,谦虚谨慎。与同辈交谈可以无拘无束,自由随便。对女士切忌轻浮。对不同民族、不同的人,应尊重其、风俗习惯,而不能妄加评论。
5 注意倾听,善于观察
沟通的过程,是说与听的双向互动过程。然而,我们往往重视说而忽略了听。其实,在沟通过程中,说与听是同等重要的。沟通中的听有两大作用:一是可以了解对方,指导和调整沟通,完成双向互动。二是可以体现对对方的充分重视与尊重。在倾听中要求作到“三个到”,即“耳到,眼到,心到”。也就是说在倾听别人谈话时,只是用耳朵认真听是不够的,目光要专注地望着对方面部,同时用心记忆,分析。在沟通中,由于信息并非单纯通过声音传递,所以一个成功的沟通者还应该善于观察。从对方的面部表情、体态动作中去获取信息,分析对方的心理反应。这里要求我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态语言,如在交谈中对方不停搓手,表示紧张焦;眨眼是说谎的常见反应。将各渠道获取的信息综合起来,准确地把握沟通对象,就能够指导沟通的继续进行。
6 语言文明,简洁准确
我们有些同学,由于平时不太注意,经常爱讲脏话,这在沟通中让人反感,会给别人留下粗俗、素质差的印象。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注意用语文明,不讲脏话、粗话,多使用礼貌用语,争取在交往中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我们还应该讲求语言的简洁、准确。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家齐夫根据他对语言的研究,总结出著名的“齐夫定律”。在言语沟通中,说话者只用一个词来表达一个概念最省力,听者也用一个词来理解最省力。这就要求语言应尽可能简洁。并要求保证准确,少使用模疑两可的词语,更不要词不达意,让人误会。
7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沟通能力中,表达能力其实只是一个方面,综合素质则是内在基础。我们常用“茶壶装汤圆”来比喻不善表达的人。但如果根本没汤圆,任你用什么容器装也是倒不出的。实际上一个人的谈吐是他道德品质、学识水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要真正提高沟通能力必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与人沟通,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并能成功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交往者。
实践证明,中职生在沟通中的障碍,不仅影响人格的发展,而且制约他们对知识的领悟和把握,更会对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因此,作为一名中职学生应该充分珍惜和利用学校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40-02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疾病,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心血管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无法维持原有的正常机能,对于外界可导致疾病的因素无法有效地抵御,同时再加上对身体内部各个系统正常状态的破坏,对于老龄人口而言是极大的生命健康威胁。当人类慢慢变老之后,身体内部所有器官的功能都开始衰退老化,同时不充足的睡眠以及不健康的饮食等等都会造成心血管承受越来越多的压力,最终导致心血管心痛疾病的发生。
1导致老年人发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都无法维持原有的健康水平,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因此容易发生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心血管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无法维持原有的正常机能,对于外界可导致疾病的因素无法有效地抵御,同时再加上对身体内部各个系统正常状态的破坏,对于老龄人口而言是极大的生命健康威胁。
当人类慢慢变老之后,身体内部所有器官的功能都开始衰退老化,同时不充足的睡眠以及不健康的饮食等等都会造成心血管承受越来越多的压力,心脏的功能衰退,最为突出的是在心脏的内部组织,表现为心脏内部肌肉细胞老化,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造成心脏局部出现硬化的情况,抑制了心脏原有的健康机能,导致供血不足,因此血压也会在此影响下逐渐的变高。
动脉的硬化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理之一。当动脉硬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造成人体出现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包括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在动脉血管刚开始出现硬化的时候,往往有显著的特征,这个时期人体内就会有斑块慢慢的累积附着到血管壁上,时间久了便会导致这些斑块越积越多,是血管内的血液无法正常流通,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2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主要症状以及治疗措施
2.1主要症状心血管系统疾病是老龄人群中常发的疾病,通常包括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疾病类型。这里我们提到的高血脂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极易升高所造成的血液中脂类含量增多。而高血压一般表现为人体内的血液收缩压上升,这样一来舒张压便会受到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如果一个人的脉压差很大,那么便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甚至出现各种并发症;冠心病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冠状动脉出现硬化而发生的心脏疾病,通常情况下有两种类型,即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出现心绞痛是因为心肌供氧不足以及血液流通不畅。一旦老年人出现心血管系统疾病,通常会有显著的特征,相较于常人,这类患者表现为脾气暴躁,易娇易怒,偏激等性格特点,并且因为精神状态的不佳以及治疗过程的煎熬,最终导致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
2.2治疗措施在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根据老年人身体机能的特点,我们选取的最佳降压药为通道阻滞药物,这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一般是通过阻滞通道来达到降低血压的功效,这类药物尤其适合收缩压上升导致高血压的患者,使用这类药物可以有效的治疗及避免因为血压下降而导致的脑中风。市面上常见的此类药物有镁心力以及络活喜等等。其次,我们选择的降压药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能够有效的治疗及避免舒张压以及收缩压下降,尤其适合因高血压出现心力衰竭并发症的患者。这类药物能够缓解心功能下降的问题,提升心脏供血功能,使心脏所受到的阻力降低,从而达到提高心衰竭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的功效,市面上常见的此类药物有卡托普利以及依那普利等等。再者,我们选择的降压药物为利尿剂,这类药物在治疗高血压中属于基础类用药,表现为治疗效果良好,以及价格较低等,适应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服用。这类药物最主要的功效是可以缓解服用上述降压药物所导致的浮肿问题,同时可以在其他药物的药理基础上发挥出更强的疗效。不管选择哪一种降压药,有效地降低血压并维持在一个正常范围是最基础的治疗理念。
3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防治措施
老年人心血管病的预防指控制危险因素而从根本上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对已患病者,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展或急性复发。应采用综合措施,合理的膳食结构是预防高血压、脑卒中与冠心病及其它疾病的重要基础。控制膳食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过高者,要考虑用药治疗,但应严格掌握指征。控制吸烟、饮酒:吸烟和多饮酒都是损害健康的不良习惯,吸烟尤其是全世界心血管病和其它慢性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预防高血压的主要措施有控制肥胖、限制食盐量和不饮或少饮酒,体重的控制要靠节制饮食及足够的体力活动。这些预防措施也可有效地用于治疗高血压,对不少轻型高血压可免除用药,对中度以上的高血压可作为辅助疗法减少高血压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对已病患者的措施包括对危险因素的纠正及针对性药物应用,如急性心肌梗塞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其它抗血小板药物。
4结语
近年来,对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都有很大的进展。但是,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尚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不能很好地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必须改变策略,要从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治疗学的研究,切实做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保健及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凌云.关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之高血压术中的麻醉处理[J].中外医疗,2011,(20):42-44.
[2]朱宁.导言:老年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策略[J].医学与哲学,2012,(02):7.
学习刘义权同志个人事迹心得体会
当前,全国档案系统“学时代楷模刘义权、在本职岗位作贡献”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刘义权同志38年忠于职守、持之以恒,高度负责、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和震撼了我,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爱岗敬业的新篇章,铸就了爱岗敬业的新精神,成为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先进战士,成为全国档案战线的优秀楷模,成为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先锋。身为同行,他的先进事迹,对于我们有着更特别的感召力和说服力,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
档案工作是一项平凡的工作,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但又是一项守望辉煌、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工作。因此,我们要以刘义权同志为榜样,以刘义权同志为代表的先进档案工作者所铸就的敬业精神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献身档案事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从平凡的工作做起,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力求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伟大进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推进全区档案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档案部门是区委、政府的窗口部门,平时经常要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通过与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相对照,自己充分认识到,必须彻底转变以前一些模糊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工作中做到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最好的工作,用最好的服务为领导排忧解难。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站在全区发展大局的高度思考工作,积极创新,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努力为和谐沙坪坝建设多做贡献。对待社会大众,要时刻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时时、事事、处处做好换位思考,照好镜子,找准差距,扎扎实实地从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做起。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将把学习刘义权同志的先进精神贯穿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学有所得,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以爱岗敬业、认真奉献、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牢记档案工作者“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岗位使命,进一步加强责任心、加强爱岗意识,努力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以实际行动为档案事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为了贯彻党的十三大关于加快和深化改革的精神,适应劳动制度改革的需要,现对技工学校毕业生分配问题特作如下通知:
一、从一九八八年起,技工学校按照国家劳动计划招收新生时,在招生简章中要明确宣布学生毕业后当工人的实行劳动合同制,当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实行聘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