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发展情况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4 16:41: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业种植发展情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农业种植发展情况

篇(1)

近年来,随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迅速,现已形成了以粮、经为主,以养殖、林果、饲草等为辅的农业产业化结构。但由于我县具有地理区位、自然气候、土壤环境,土地资源等优势,马铃薯的种植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因此,发展马铃薯将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马铃薯种植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马铃薯种植现状主要体现为:一是以农户粗放式零散种植为主,几乎无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小,产量不高;二是种植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严重退化,降低了产出量;三是道路、贮存设施尤其是农村条件差,即使种植了马铃薯也不能顺利外运和大量贮存,极大降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四是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马铃薯交易形式为商贩上门收购,来则收之,无则免之,其中不免有压价行为,从而制约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五是交易的马铃薯为农户自足预留外部分,交易量极少,不能有效占有市场,影响销售渠道。以2010年为例,全县马铃薯种植品种有渭薯系列、陇薯系列、大白花、小白花、抗疫白等1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约为1.53万hm2,占现种耕地7.07万hm2的21.70 %;667 m2产量约为1 300 kg,交易量约为20万t。由此可见,我县马铃薯种植发展产业还很弱,如何利用有利的资源发展我县马铃薯产业,推动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值得我们去思考。

2 马铃薯种植发展潜力

2.1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马铃薯种植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 榆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海拔1 480~3 670 m之间,年均降雨量350 mm,蒸发量1 450 mm,年平均气温6.70 ℃,无霜期120 d左右。昼夜温差比较大,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降雨80 %集中于7、8、9月份,适宜的气候条件为马铃薯种植提供良好的气候环境;全县现种耕地7.07万hm2,耕地以灰褐土、黑垆土淤土、黄绵土为主,土壤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质比较疏松,广大肥沃的土地为马铃薯种植和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我县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重要的交通要塞,适宜的气候条件,肥沃的土地资源以及广大的耕地面积等自然条件为马铃薯的种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2 广泛的用途和市场大量需求为马铃薯提供极强的种植发展空间 马铃薯是世界四大作物之一,是我国第三大作物,在农作物中的位置十分重要,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一是马铃薯是粮、菜兼食的高产作物,它营养齐全且价值高,含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灰分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是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食物,在餐饮行业中占有很大比例;二是马铃薯块茎和茎叶是优良的饲料,对发展畜牧业有重要作用;三是马铃薯还是轻工业、化工工业和医药制造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之一,它是制造淀粉、糊精、葡萄糖和酒精的主要原料;四是马铃薯作为加工工业材料需求越来越大,其加工品有油炸制品、脱水制品、膨化制品、冷冻制品等,且用途广泛。五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由此,为马铃薯种植提供了极强的发展空间。

2.3 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出空间很大 一是我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小,且产量低。2010年,我县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53万 hm2,占现种耕地的21.70 %,667 m2产约为1 300 kg。二是我县种植马铃薯还处于较低水平。据有关资料报道,马铃薯单株产量可达8.50 kg,马铃薯理论产量667 m2产可达8 000 kg以上。马铃薯每667 m2种植按4 000株计算,667 m2产量一般可达到2 500~3 000 kg左右,优质马铃薯丰产年可将达到4 000~5 000 kg左右。三是我县种植马铃薯品种繁多,良莠不齐,而且严重退化,同样影响常量和质量,且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下。从我县种植马铃薯现状看,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出空间潜力很大。

2.4 脱毒微型马铃薯生产和马铃薯种植技术指导为马铃薯原原种、原种和科学种植发展提了保障 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培室成立多年,一直从事马铃薯脱毒育苗、微型薯生产,技术力量强,工作经验丰富,为马铃薯种薯提供保障。马铃薯大田种植也有专人指导,在产前、产中、产后都有服务,能够及时解决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马铃薯生产的质量,从而为马铃薯的科学种植发展提供保障。

2.5 马铃薯种植成本低,且符合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要求 我县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基本只使用有机肥,尤其是南山二阴地区和北山,在马铃薯种植生产种不使用化肥、农药和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投入少、易管理、种植成本低;并且马铃薯种植环境好,生产均能达到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将后可在做好产地环境认证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认定。

3 存在问题

3.1 马铃薯种植未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我县马铃薯种植以农户自产自给,零散种植为主,缺乏以马铃薯为农产品商品而种植的观念,市场交易的马铃薯均已农户自留外多余的一小部分,对市场的占有率微乎其微,不能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2 马铃薯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严重退化,脱毒种薯生产规模小,原原种不能供给 目前,我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多以农户自繁、自用、自推,繁育的种薯质量差,且种植多年,品种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少许量的种薯从周边县市引进,种薯质量更是难以保证;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科技意识不强,栽培混杂,田间管理粗放,马铃薯种植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低,致使马铃薯产量不高、品质不优;而全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规模小,原原种不能提供本县农户种植,也不能运用于大田生产。

3.3 马铃薯存贮设施条件差,难以大量贮存,从而难以抵抗市场风险 马铃薯是一种鲜活、易损的农产品,良好的贮藏环境是保证马铃薯品质不变的主要条件,也是马铃薯外销不受经济损失重要因素。由于缺乏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大型贮藏设施少,贮藏能力极为不足,农户所建种薯贮藏窖标准不高,种薯混杂比较严重,管理措施跟不上,没有分等、分级管理,种薯腐烂和发芽现象多,损失和浪费严重,影响了种薯品质,降低了销售价格,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马铃薯良种的发展,也难以抵抗市场风险。

3.4 信息闭塞,道路不畅,销售困难 我县大部为山区,农民对马铃薯的科技种植、优良品种的引进,市场供求、市场价格、品种需求、品质要求等信息,几乎是闭塞的,不能够及时掌握。尤其是南山二阴地区和北山地区,道路难行,即使种植了一些马铃薯,也很难外运,造成马铃薯销售困难。

4 建议与对策

4.1 加强种薯品种更新换代,提高科学种植水平,促进马铃薯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 一是引进马铃薯优良品种,做好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二是大力发展马铃薯脱毒育苗繁殖和原原种生产,保证优良种薯能够自己生产提供。三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马铃薯种植生产科技含量,保证马铃薯产品产量和质量。四是提高农民对马铃薯种植的积极性,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使马铃薯的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

篇(2)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68-02

一、大田种植信息化的概述

大田种植信息化是运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产前农田资源管理、产中农情监测和精细农业作业中的应用和普及程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农田管理与测土配方系统、墒情气象监控系统、作物长势监测系统、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控系统和精细作业系统。

农田管理与测土配方系统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农机智能装备技术进行农田管理和科学施肥,能够根据田间作物生长条件和产量状况差异,进行农业生产信息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

墒情气象温控系统就是充分利用GIS技术特点与优势,建立墒情气象监控平台,以达到有效提高精细农业综合管理水平。整个平台系统分为三部分:(1)农田测控网实现农田墒情、作物长势等田间实时监控和远程灌溉变量控制;(2)综合信息平台为系统核心部分,主要功能是接收田间参数并实时监控和存储数据,综合管理作物种类、产量、土壤、气象等方面信息,并运用智能决策服务功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服务;(3)用户可以通过访问网站平台,获得多种农业技术服务等信息。

作物长势监测系统是对作物苗情、生长状况及变化宏观监测,可及时获取作物产量信息或为早期的产量预测提供信息,并及时为农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系统是把病虫害的发生区域、面积、程度、时间等预测信息,实时直观地以图像的形式传输到计算机屏幕上,上传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及时向政府、农业部门和社会,提升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的入户率和覆盖度,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可视化和图形警示。

精细农业系统由农田数据采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农机作业系统三部分组成,目的是解决作物的精细施肥、土壤肥力评价、地力等级分类和产量预测,提高农业部门进行农业管理决策的能力。

二、我国大田种植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农田信息管理系统开始在农场使用,内蒙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等使用农田信息管理系统对农田地块及土壤、作物、种植历史、生产等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了信息的准确处理、系统分析和充分有效利用,并及时对电子地图进行不断地更新维护,确保农田一手数据的时效和准确性。

墒情监测方面:我国现在已经开发了农田环境参数信息采集与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自动监测土壤以及空间气象等各种参数信息,测算出灌溉具体日期,将控制信号传输到自动灌溉系统,根据计算得出的灌溉需水量对农作物进行适度灌溉,是水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避免了水、电资源的浪费。

在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方面:我国建成了测土配方数据汇总平台,收集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开发了县域的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粮棉油等大宗作物测土配方方面,向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拓展,农户持农业部门发放的测土配方施肥的IC卡,到指定的乡村智能化配肥供肥网点,根据种植作物种类、面积等信息,可以获得现场智能化配置的配方肥,做到施肥科学合理。

遥感系统已经应用于作物的生育期、长势状况及产量宏观监测,以遥感系统为依托的精细农业开始在全国小范围内推广,开发了用于实施精确农业变量施肥作业的田间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了小麦病虫害图像检索系统和玉米大斑病的诊断模型。

三、我国大田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大田信息化发展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大田信息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还没有完整的信息收集、整理、传播等体系,信息的采集、处理、加工、等手段落后,致使大田信息技术不能深入乡村,不能面向广大农民开展有效的农业信息服务。

2.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滞后于大田种植发展

在人工智能系统、农田管理信息系统、作物长势模拟技术、“3S”技术、精细农业等方面的研究与我国现在的大田种植发展实际情况不相称,取得的成果数量少、种类单一,我国大田信息化程度不能满足现阶段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3.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能力不强

我国农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接受专业培训人员少,尚未形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4.农业信息化人才缺乏

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的实施的时间不是很长,各种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还处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大田农业种植大多还是依靠传统农民进行人工经验管理,现代农业人才的培训也是刚刚起步,农业部门从事大田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层面不能满足大田信息化的管理需求, 缺乏对大田信息的整理、归纳和预测能力。

5.农田墒情监测存在差距

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的农田墒情监测技术还存在较大差距,监测方法与手段比较落后,大多数还是通过现场采集获取农田参数信息或者通过有线的方式来得到农田墒情信息,而像国外那样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来获得农田墒情信息的方式还处于研究起步阶段。

6.测土配方系统推广难度大

测土配方软件都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特定作物的施肥系统,由于我国地域状况差异非常大,数据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定义,因此测土配方软件可移植性差,通用性不强,无法有效地大范围推广。

四、我国大田信息化发展趋势展望

把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大田种植生产过程之中,减少了人力资源,获得更大的产出,实现单位面积上大田种植的效益最大化是我国研究大田种植的根本目的,今后我国大田种植信息化发展是以“精细农业”为核心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网络化等发展模式,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大田种植业、装备现代农业,以信息服务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作物生长模拟以及人工智能和各种数据库等结合与集成应用到大田作物生产中,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科学的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安渝、杨兴寿 信息化背景下精准农业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第4期:40-41

[2]刘丽娟 物联网环境下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J],华章,2014年第11期:69

[3]董薇 新时期下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北京农业,2014年1月下旬:275-276

[4]许萍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4年第1期 :5-7

篇(3)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49

东北平原是北方玉米的主要种植基地,自从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玉米种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发展形成了玉米经济产业链。但是就我国先阶段对玉米的市场需求量来说,生产力还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要求,亟需提高玉米产量,加快种植技术的生产力转换,本文对北方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展开研究,探讨技术推广的有效对策,以提高生产力,促进玉米经济发展。

1 现有的玉米种植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北方的气候条件,土壤结构都比较适合玉米的种植,这也导致我国玉米的产量主要看北方。此外,玉米也是北粮南送的主要粮食品种,在种植发展中,生产技术的研发、推广一直是我国政府重视的农业问题,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的农业推广技术体系还很不完善,直接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运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制约着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对农业发展形成了阻力。由于我国的农业基础广泛,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只有根据实际的技术推广特点进行,才能实现有效推广,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迫切需要建立并完善符合玉米现代化发展的推广体系。

2 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国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给足了政策支持,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视,从政府层面来看,设置了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站,这也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基层农技站形成了推广体系的网络构架。但是,我国推广体系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就玉米种植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来看,现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农技站没有充分发挥推广的主力军作用

我国每年都有针对玉米高产、优化品种的种植技术被研发出来,在具体推广运用中,农业技术推广站作为国家的农技推广主力军,发挥的推广作用却微不足道,很多农技站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下,也根本没有工作的主动性,更不用说积极地到田间地头送技术,这就使得技术的推广在最后环节断了联系纽带,推广终止在了最接近转化生产力的边缘。

2.2 推广手段欠缺,方法单一

现阶段的情况是技术研发很给力,推广运用缺动力。在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方面,动力明显不够,推广主要靠农技站,农技站的消极工作作风直接扼杀了技术的推广运用,这种单一的推广手段、方法十分不利于技术的发展以及推广运用。

2.3 推广投入不够

在我农业的发展上,在种植技术推广上是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在技术研发,规模化发展中却都给予了大量资金投入,而技术推广却少有人重视,这使得在推广上缺乏正常开展工作的资金支持,没有先进的推广硬件支持,推广设备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充实到推广队伍中,这些都使得推广工作无法顺利的进行,从而达不到推广的目的。

3 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主要依靠推广体系,只有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推广的问题,让高产、优产的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到真正需要的田间地头,转化成高效的生产力。针对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出现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学习、分析,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如下:

3.1 精简推广环节

精简的推广体系才能高效地运行,我国现阶段的推广不力,主要在于环节多,经过的工作人员多,机构臃肿却不办事。结合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进的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率的行政宗旨,可以建立技术研发单位结合推广团队,直达规模化企业以及种植户的推广体系,使得玉米种植技术的研发、推广、种植三位一体,无缝对接,为技术直接转化成生产力提供绿色通道。既能在先进的研发平台为种植生产提供优良技术支持,又能在种植生产中为技术研发提供课题,实现技术推广价值的最大化。

3.2 加强推广体系的建设

精简推广环节后只有加强体系的建设,才能实现推广体系的高效运转,就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来看,首先要加强推广制度的建设,制定有利于推广体系发展、创新的工作制度,规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功能,建立与市场化经济体制相符合的推广机制,同时也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其次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平台,如今网络的互联互通使得信息传播闪电般进行,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是非常有利的。

4 结束语

篇(4)

集安市将全力创建特色精品乡镇

为了全力抓好创建精品乡镇工作,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集安市创建精品乡镇实施方案》,并于8月21日召开了全市推进新农村建设暨创建精品乡镇启动大会,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至2015年,利用二年半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包括基本达标阶段、全面建设阶段、提档升级阶段,将乡镇政府所在地打造成镇容镇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地方特色浓郁,能充分体现集安特点和亮点的精品乡镇。

和龙市特产管理总站组织阳光工程培训学员考察黑木耳种植先进基地

为进一步增强学员对国家阳光工程食用菌工专业培训的了解,提高黑木耳种植实用技能,8月7日,和龙市特产管理总站组织85名培训学员到和龙市发展规模最大、种植户最密集的头道镇长仁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在种植基地,学员们认真听取了种植大户由少到多的黑木耳种植发展过程,并与种植大户进行了交流学习。通过此次实地考察,不仅使学员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经验,也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种植热情,为和龙市阳光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篇(5)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313-01

打造生态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确定的“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信阳市河区从该区区情出发,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林业生态产业,实施富民强区新举措,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途径[1-2]。培育油茶产业就是近年来河区打造林业生态产业的重要新举措之一。河区是豫南林业大区,林业用地面积宽,自然条件优越,为保护生态环境,兼顾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近年来河区着力培育可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油茶产业,扶植油茶种植企业和大户,建设油茶种植基地。现已发展油茶种植基地4个,油茶种植面积已达566.67 hm2,参与农户达1 000户以上。在基地的示范和带动下,林区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稳步提高,通过种植油茶发家致富和美化家园的信心逐步增强,油茶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1 依托项目打造油茶种植基地

种植基地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基础。为夯实基础,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油茶种植,激发群众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热情,河区依托林业生态省建设、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项目,通过资金和政策倾斜,着重发展油茶种植基地。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现已建立油茶基地4个,营造高效油茶林566.67 hm2。其中,信阳五云茶叶集团公司董家河乡三角山油茶种植基地333.33 hm2、孔畈油茶种植基地100 hm2,碧丰园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游河乡高台油茶种植基地66.67 hm2,信阳市河区康立有机茶农民专业合作社董家河镇驼店油茶种植基地66.67 hm2。在油茶种植基地建设中,共争取项目支持资金近4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基地建设。为获得可靠的种质资源,培育优良的油茶种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公司还在董家河镇驼店村建立油茶优良种苗培育基地13.33 hm2,专门收集、保存油茶种质资源,培育油茶良种壮苗,为高效油茶种植基地建设提供种苗保障。在种植基地的示范带动下,林区群众纷纷自发种植油茶,现群众种植油茶面积已达500 hm2,全区油茶种植面积稳步扩大。

2 依靠企业带动油茶产业发展

企业有稳定的工作团队,筹措资金能力强,技术基础扎实,在带动产业发展上具有先天优势。河区在培育油茶产业中,坚持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并利用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油茶产业快速发展。信阳五云茶叶集团公司是信阳市的老牌林业企业,在河区茶叶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河区茶叶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为拓展林业生态产业发展路子,培育油茶产业,河区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在资金、政策、林地流转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信阳五云茶叶集团公司在河区发展油茶种植基地,建立优良种苗基地,开展油茶加工、销售业务,把信阳五云茶叶集团公司培育成为河区油茶产业发展的龙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信阳五云茶叶集团公司制定了油茶种植、加工发展规划,通过林地流转,租赁了数万亩林地用于油茶种植,现已建立油茶种植基地2个、油茶优良种苗基地1处,组建了由10余位油茶种植、育苗、加工方面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油茶加工也正在筹划当中。河区在培育油茶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的同时,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碧丰园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等数家油茶种植企业,引导建立了数家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帮助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油茶种植基地,逐步把引进的油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扶植为油茶产业发展的骨干。在信阳五云茶叶集团公司和一批骨干企业的带动下,现河区的油茶种植已初具规模,油茶产业发展壮大已有稳定的基础。

3 以开展林地流转拓展发展空间

2013年,河区编制了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油茶产业作为一个重要板块被列入规划,规划中油茶种植发展目标为2万hm2。为拓展油茶种植发展空间,河区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林地流转,进一步盘活森林资源,计划把大面积的低质低效林改造为高效油茶林,提高林地生产力,促进河区油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8年9月以来,河区全面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至2011年,集体林地以农村家庭承包为主的确权到户率达99.9%,发放林权证5.65万本,放活了林地的经营管理权。2009年4月成立了信阳市河区林权管理中心。2011年2月,该中心被市、区编制部门批准为副科级事业单位。林权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全区林地流转管理、信息、林权抵押贷款服务等,全力推动河区林地流转的快速有序进行。河区还进一步完善了2个区级流转服务中心、12个乡级流转服务中心,按照“依法、规范、有序”的原则,认真做好土地确权登记、变更、颁证工作,严格审核、鉴证流转合同,土地流转做到依法申请、审批严格、程序到位、合同规范。截至2013年底,全区累计流转林地达6.73万hm2,为油茶种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河区还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把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有机结合起来。区财政对凡是流转土地种植油茶的,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凡是3.33 hm2以上连片营造油茶林的,均纳入项目规划给予资金扶持。在政策的激励下,全区通过林地流转种植油茶的面积增长呈加速趋势,为油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 以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发展层次

油茶产业在河区是新兴产业,同时也是朝阳产业,所以河区给油茶产业的定位是“高”、“新”,即产业的科技含量高、生产水平高、效益高,产业发展模式新、产品新。为做到“高”、“新”,河区在油茶产业发展上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一是组建油茶生产科技队伍,通过招聘,引进高新技术人才,通过委托培养、短期培训等方式提高当地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二是抓好油茶种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缩短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效益的过程。三是切实抓好油茶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把高新实用生产技术展示、传授给林农,快速提高林农的管理水平。四是健全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研究、攻克生产技术难题。五是和油茶相关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开展技术引进和科研攻关[3-4]。

5 结语

河区的油茶产业化发展现已初具雏形,种植基地稳步发展,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逐渐提高,信心逐步增强。在政府的引导和多种得力措施的驱动下,今后油茶产业一定会成为推动河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增加林农收入的新型林业生态产业。

6 参考文献

[1] 徐建敏,姚建林.安徽省油茶产业发展情况综述[J].安徽林业科技,2013(4):39-42.

篇(6)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217-01

紫金县地处广东省中东部,河源市东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3627 km2,总人口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万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24万亩,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国民生产总值32.85亿元,其中工业23.75亿元,农业17.31亿元。为提高林地产值,发展林业,使林下经济发展成为农民脱贫奔康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紫金县越来越重视林下种植经济的发展,根据紫金县的县性、林性,本人提出一些发展林下经济有关种植的对策和技术措施,供同行参考。

1 林下种植基本情况

据调查,我县现有的林下种植模式有如下3种。林药模式:总面积100公顷,总产量 0.016万吨,总产值1500万元。种植的品种有鸡骨草、金银花等,涉及小型企业2个,惠及林农200户,农民收入860万元;林菌模式:总面积1.5公顷,总产量0.0022万吨,总产值450万元。种植品种有灵芝、香菇、木耳等,涉及的专业合作社数1个,惠及林农30户,农民收入300万元;林茶模式:总面积356.3公顷,总产量0.08万吨,总产值24050万元,种植的品种有龙须茶、龙王绿、金萱茶、竹壳茶、溪王茶等,涉及的专业合作社数1个,企业2个,惠及林农605户,农民收入1512万元。

调查结果表明,紫金县林下种植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种植模式类型不多,林下种植的品种数量少;(2)林下种植的规模小,产值低下;(3)从事林下种植的人数少,专业合作社惠及的农户少,不能成为林农脱贫奔康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 林下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原则

根据紫金县的实际促使发展林下经济成为紫金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带动人民脱贫奔康,我认为要有明确的发展的思路,发展的目标、发展的原则。

(1)发展思路。围绕实现“十二五”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双增,促进林业主体发展。

(2)发展目标。以“善治林业、生态林业、和谐林业、幸福林业”为奋斗目标。

(3)发展原则。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兼顾的原则,强化“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

3 林下种植发展的对策

(1)加强宣传、规范引导。为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应通过科普宣传、科学讲座等方式,深入广泛地宣传发展林下种植的重要意义,技术和模式等。同时,应根据紫金县林地资源等自然条件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查和设计,把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势利导,准确把握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充分挖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

(2)积极扶持,强化服务。为推进林下种植的发展,应加强对林下种植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对符合条件的示范户和种养大户列为优先支持对象和重点扶持对象,实行税收和信贷扶持政策,有效地解决林下种植经济发展企业和个体资金不足等方面的困难,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努力解决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水平,为林下种植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并及时为林农群众提供市场信息,努力做好购销服务工作。

(3)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应坚持示范带动,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引导和培育林下经济发展龙头企业,创办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形成有效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基地带动农户,全面带动林农群众投身林下种植经济的发展,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上规模、上效益。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组建成相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组织等,建立利益联结的机制,全面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林下种植的积极性,推动林下种植业类型多样、典型全面发展。

4 林下种植的技术措施

(1)科学规划。为了推进林下种植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认真做好调查规划工作,这是推进林下种植业发展的关键。紫金县属山地丘陵,地势由中间向东、西延伸倾斜,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南、北部,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山势较陡;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势较为平坦。在规划、布局时,可分为三个发展区进行布局:①东南发展区;②北部发展区;③中西部发展区。

(2)树种选择。发展林下种植业应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该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及种植的经验,选择耐阴性较强的优良品种,种植模式有林药、林菌、林粮、林果、林菜、林草、林茶、林花等。

(3)造林技术。

①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应严禁炼山、全垦,而采用1 m2小块方式清理林地,清理的杂草、采用带状和块状堆沤,以增加土壤腐蚀质,提高土壤肥力,林地清理过程要注意保护原有的乡土乔木幼林,林地清理时间要在12月底前完成。

②整地挖穴。

整地可根据所植作物的需要进行挖穴或开沟。植穴的规格30 cm×30 cm×30 cm或开垦20 cm深的沟壮等,整地要求在春节前完成,让植穴有足够时间冬晒,使土壤充分风化及消毒,以利于林下作物的生长。

③基肥和回穴土。

基肥选用复合肥,每穴0.1~0.2 kg。基肥施放要求在春雨季节,先回表土至半穴高,再施放复合肥并与表土充分搅拌混匀,使复合肥均匀平铺在穴土中,然后填至穴满,且形成反倾斜,以便积累水分,保土、保肥。

④栽植。

根据紫金气候及所选树种习性,栽植的时间为清明节至端午节间。栽植时应踩实,并复盖松土,以便保湿。

⑤抚育。

篇(7)

种植基地负责人黄彬权是东源县炜楹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早年在外做小本生意,总结了自己的一套致富经。2008年回乡时,看到家乡的面貌和父老乡亲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大城市相比,家乡仍然处于相对贫困落后的状态,他深受触动。恰好那时镇里大力宣传发动群众种果树发家致富,市县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黄彬权抓住了这个机会,毅然放弃了自己在大城市的事业,回到家乡租山种果树,庭前院后养鸡养鸭养猪养鱼,就这样大刀阔斧地搞起了种植养殖业。

然而,柚子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名优水果,挂果期为三至四年,这意味着这三四年内柚子基地没有经济收入,只是一味地前期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投入的基金从何而来?黄彬权告诉记者,前几年全靠养猪养鱼的微薄收入维持着,如今好不容易盼到这一两年沙田柚基地稍微好转起来了,养猪又亏本了。“农民确实挺不容易的”,黄彬权向记者倾诉道。

是的,不可否认搞农业是一件辛苦的差事,然而黄彬权坚信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就没有到达不了的彼岸,时间就是最好的见证。

搞农业,需付诸行动

2012年9月份,黄彬权带领村里的其他几户邻里老乡成立了东源县炜楹种养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小有规模,沙田柚的种植面积达300多亩,鱼塘占地约100亩,猪舍5座。据了解,该合作社一直以原生态目标来谋求发展,沙田柚种植基地选址在远离外界污染的山坡地,土质肥沃、气候适宜,加上管理措施到位,沙田柚长势良好,柚果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一切都好转起来了,黄彬权的果园搞得有声有色,市场对沙田柚的青睐让黄彬权收获了比外出做小本生意更丰厚的收益,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生活好起来了,建起了新房,换上了汽车……

在沙田柚基地的管理上,黄彬权有自己的一套系统的管理理念,他一直朝着标准化生产栽培和绿色食品生产的标准看齐,从沙田柚保花保果及修剪技术、病虫害防治、肥料使用,采果后商品化分级包装处理,流通领域等个个环节把关,加强细化每个相关环节的管理。黄彬权告诉记者,“种植、管理、技术、资金与营销样样都需要给予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种一片,成一片,收获一片。”

据了解,该合作社目前正在研究简化施肥、简化修剪的技术,希望可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沙田柚生产效率,黄彬权告诉记者,他们有意以选育的方式培育出具有车田村特色和适应车田村自然环境的优质沙田柚株系苗,利用它进行高标准连片发展新柚园,今后会有计划地更新老果园,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篇(8)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51-02

随着大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烟叶生产模式困难重重。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种烟收入比重降低,影响烟农的积极性,部分烟农弃烟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或从事二、三产业。二是植烟地块生态环境变化给烤烟生产带来潜在威胁,土壤板结、理化性状变差、保护地栽培面积越来越多等影响着烟叶种植。三是国家相关惠农政策的出台对烟叶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农民种粮得到的实惠逐步增加,刺激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部分地区的农民回现了种地热情,惜地情况显现。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加快,导致烟农队伍日趋老龄化,年龄结构和知识水平呈下降趋势。所以发展烟叶规模化种植是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必然选择。

结合阜新地区近年来推进规模化种植烟叶的实践经验,可分析出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基础是规模化种植。实行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主动转变生产组织模式,充分优化土地资源是发展烟草规模化种植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亟待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

一、影响烟叶规模化种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方式不健全

目前,农村的土地流转很多是农户间自发进行的私下流转,流转双方多是亲戚、朋友,流转规模较小,很难形成规模。烟草企业和地方政府很难进行行政干预,对适宜烟叶生长的土地不能有效进行连片集中整合规划。绝大部分烟田的土地承包权都掌握在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面积土地上,很难进行集中统一的规划分配。烟草部门即使有主动意识,但是缺乏调控的权利和手段,对集中调整完的土地也缺乏控制的主动权,很难形成约束力。这也使基本烟田保护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对前茬作物的选择权上也处于被动地位。加之阜新地区烟田列当发生较重且难以根治,造成烟田连续耕种两三年就难以维持烟叶正常生长的现象,土地如何轮作倒茬,适应烟叶生产规模化发展,更成为影响土地合理利用的障碍。

2.从事烟叶生产劳动力结构不合理

由于国家对农村产业化和城镇化政策的不多深入,使得传统意义上靠种地为生的农民越来越少,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头脑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都放弃了自己土地,到城市或者乡镇企业务工发展。这使得烟叶生产劳动力也随之大幅减少,以前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以不复存在。粮食作物与其它经济作物在价格上的不断冲击,和劳动力价格的水涨船高,使生产环节繁琐且生产投入较大的烟叶生产以不再具有竞争优势。很多“老烟农”都放弃了曾经使他们发家致富的烟叶种植改投其它行业,现有烟叶生产劳动力逐渐向老龄化和妇女化转变。

3.薄弱的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现在的生产形式与规模化种植的差距很大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地区育苗设施、农事操作机械欠缺的问题。如烟水、烟路、烤房、烟站等综合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灌溉能力差、室内温度与湿度调控能力较弱,造成烟叶产量和质量不稳定、生产机械化及信息化程度较低。绝大所数烟农

4.单一落后的生产组织形式

解决制约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推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促进我区主要的烟叶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目前,我区主要的烟叶生产组织方式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种户多、区域分散、户均种植面积小等问题,导致烟叶种植集中度低。其次,改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绝大部分烟农自己实施整个过程,从而难以完全掌握技术难度较大的环节。烟叶生产水平低、烟叶质量差异性和波动性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缺乏,导致的管理粗放。

二、提高烟叶种植规模化水平的对策

1.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程明显加快,流转规模扩大,从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已呈现多样化。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建立健全是极大的有利于促进烟草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

首先,烟草行业一定要牵头联合县、乡各级政府,制定基本烟田保护政策,对个人、村、集体土地的集中与分配都要有不同的划分,坚持形式多样化的原则。对重点发展烟叶生产的乡、村要进行基本烟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并根据规划进行宣传、指导,鼓励引导盘活土地资源、明确土地流转的形式、补偿及期限、依法签订相应的流转合同,并做好流转合同的鉴证和备案工作。加强补偿植烟土地流转力度,加大支持对土地流转承租者的资金、技术、物资等的力度,并妥善处理土地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有效提高土地流转的成功率。积极鼓励土地向种烟能手、种烟大户要打破传统旧观念,转租种植,整合烟地资源,发挥规模种植效益。实施土地流转还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正确有序进行流转规范,从而促进烟叶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对烟区进行布局和规划,将烟叶生产逐步向烟叶种植适宜区转移,要根据各地区水源、土壤等生态环境因素的科学分析。实现烟叶规模化种植,保障烟叶原料上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利用合理开发、集约、集中连片土地资源。同时,充分考虑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发展连片种植,有利于机械化操作的区域。在尊重烟农意愿的前提下,建立以烟为主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烟叶合理轮作。

2.探索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近几年来,我国烟叶产区出现了烟叶生产合作社、烟叶农场、烟农协会、烟农互助组等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我地区也产生了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烟叶生产组织模式。烟农协会和互助组的主要作用是服务烟叶生产,维护烟农利益,管理模式比较松散。结合近几年生产实践,我地区烟叶规模化种植的组织形式以烟叶生产合作社和烟叶农场最为适宜。各级烟草部门也大力号召基层单位扶植发展烤烟专业合作化组织。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生产组织形式。

烟叶生产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烟农从事烟叶生产,自己管理自己的股份制、群众性经济组织。它实行“入股自愿,互惠互利,利益共享”的原则,其目的是组织烟农连片种植,规模经营,提高品质,增加收入。烟农以土地和资金入股,依托烟草公司技术、物资扶持,按照优质烟叶生产技术方案搞好生产技术服务和生产销售。合作社多采取模式是“公司+合作社+种烟户”。根据生产情况划定烟叶生产区域,对规划片内的土地实行统一管理,并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在烟农不能自行流转的情况下,由集体进行反租倒包,有效提高了规模化种植水平。这种由烤烟合作社出面引导承包经营的土地流转方式在烟草行业被积极探索采用,这是当前种烟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种植的一个发展方向。承包经营者根据烟叶统一规划及自己烤烟种植面积向烤烟专业合作社申请再由烤烟专业合作社向外出打工、有闲田、想出租的农户手中有偿租田,达到各自的目的。

烟叶农场是一种以租赁承包形式集中土地并统一管理的生产模式,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种烟户数量较少的区域,一部分有技术,有意愿的,可鼓励烟农发展成为、规模种植的种烟专业户,兴办种烟农场。一般由烟草公司或烟叶大户租地,进行机械化、集约化、规范化生产。可以安排转让土地的农户到农场打工,这样既满足了烟叶规模化生产的需求,又解决了转让土地的农户的就业问题,同时便于技术员统一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它能有效配置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有利于持续改进烟叶质量,加快科技兴烟进程。

3.科学布局同时要切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基础工程,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必要条件是建设实施烟叶基础。在国家实施烟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来,我区生产配套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进,为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从规模化种植方面,烟叶基础建设还需要继续改进及完善。要以“规划先行”的观念,注重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整体推进、适度规模”的原则设施建设烟叶基础,发挥综合效益。同时要经得起烟农、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就要实时注重工程质量和工程管护,使烟叶基础发挥长久效应。

三、发展规模化种植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阜新地区已初步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实际的规模化种植模式,但我们面临的难题还有很多方面。一是缺乏一套科学、系统的烤烟规模化种植管理体系,并与烤烟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衔接。二是如何把合作社和农场化等生产组织模式更好的纳入到规模化种植中来,使之互为其用。三是土地流转方面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出更多、更好的形式和办法。这些问题都要我们在今后的生产中积极探索实践,为不断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9)

一、组织领导建设规划制定情况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月二十五日我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了农业产业化工作,成立了由乡长同志为组长、副乡长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农经站,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通过成立组织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2、制定详细性的发展规划

月二十五日党政联席会议制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规划制定详细符合我乡实际,具有较强的特殊性。

二、龙头企业培植发展及农产品连片情况

我乡筹划并实施了黄澳粮贸公司,今年四月份投入500万元,占地300亩,日产30万吨大米的龙头企业,目前正在实施中。

粮贸有限公司积极向县申创宝贝、久久香大米品牌,目前已申报成功,并领取了相关证件。

三、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情况

年我乡土地流转4000亩具体分布在、草安、、仁巷等村,用于种植“三品”蔬菜、草莓等农产品生产。其中集中连片流转土地500亩在村。目前,正在规划1000亩集中连片土地流转。

1、草安村草莓专业合作社的有效发挥作用,连片200亩,目前已具规模,见成效。

2、村水面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面积达500亩已具规模成效。

3、村陈永兵、陈长金、陈长丰集中连片养殖家禽4万只。刘朝辉鸭子养殖5000只,村陈必忠家禽养殖5000只,目前,已见规模成效。

4、村高丽霞等人“三品”蔬菜和草莓生产已具规模成效。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运行带动情况

目前我乡已有两个专业合作社,现在正在积极申报良种专业合作社,相关证件正在办理中。

草莓专业合作社带动辐射全乡的村、村、村三个村的发展,受益群众达2000人。水面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水面养殖的品种多样化、精品化,辐射到、、三个村的水产养殖。

五、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及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编制情况

1、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有草安草莓、的毛蟹养殖、孙集的精品水产养殖等。

2、月十五日及月二十五日两次党政联席会议,制定了农业招商引资项目。

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规划编制及启动情况。

1、编制情况:

(1)、四家刘两个村2000亩麦、稻示范区。

篇(10)

从现在的情况分析,较贫困的山区和发展落后的地区是现代烟草试点的主要地区。虽然在这样的地区办试点有一定的优势,但这样一来,在改变交通、生产、生活条件方面需要增加额外的投入,这样造成对烟草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经济上的减少,直接导致烟草行业的科技投入、机械化等方面的困难。

(2)遵循经济法则与加大基础建设的矛盾

现代烟草农业反应的是一项经济活动,因此,经济法则是其中的依据之一。从企业来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服务,但是其根本的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并且从企业角度分析,只有创造了价值,才有可能为社会服务。如果没有经济价值,服务社会也将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如何服务社会是值得考虑和研究的。比如西部的一个州,整个管网建设以及设备的建造等从2004年起,直到2008年建成,总投入4个多亿,如果说投资要多少年收回,这是很长的时间的。但是,企业是长远的目光,企业是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发展了对企业也是一种促进,对企业也是一种帮助。

(3)土地流转与农民自由种植的矛盾

烟叶的最大特征就是其需要轮作。因此,烟草部门就要考虑较多的烟田的储备,来实现烟草有较大和稳定的产出。虽然这样要求,但是实际的执行情况却很不理想,原因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烟叶的效益较低,种植环节高,无法与其他经济作物作对比,其他的农作物比烟草有较大的产出,这样烟草只能转向贫瘠的土地进行种植,这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备,给烟草种植发展科技等投入产生不利的影响。土地流转是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实现土地出租者与承租者双赢,规模种植就涉及到土地流转,而在现实中,土地流转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这些问题不是烟草部门能够解决的,要依靠社会的力量来主导。

二、现代烟草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健全农村经济体制,提高烟叶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在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方面,必须提高烟叶生产规模、采取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切实转变生产组织方式,促进烟叶生产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提高了烟叶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生产资源集约配置效率,能有效减少生产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烟农收效,解决目前劳动力价格上涨带来的烟叶生产成本迅速增加、比较效益下降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零星分散小生产方式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现代烟草农业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生产理念,深受广大烟农的支持,是我国农村经济生产发展的必有之路。

三、推进烟草现代化建设的措施

上一篇: 旅游业发展分析 下一篇: 科学技术的双重作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