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6:41: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学技术的双重作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认识理解并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运用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紧跟体育科学发展的趋势,否则就会文不对题,使学生产生错觉,影响教学效果或者落后于时代。运用现代科学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将给体育教学带来“质”的飞跃。
科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体育教学中有着显著的双重作用。其一,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体育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体育科学同所教的体育运动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弄懂弄通,使之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其二,学生在不断接受这种教学过程中,逐渐地学会利用自身具备的科学知识,独立的解决遇到的体育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双重作用产生的多方效应
1.在教师方面,促使教师不断丰富体育理论知识,有利于于提高教师“教”的质量。
(1)教师除了学习体育学科中的理论知识,如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并且要系统学习与掌握现代科技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用现代科学来管理学校的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学习物理、数学等相关知识,将各门知识融汇贯通,以适应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工作。这样“教”的水平也就相应提高。
(2)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的技术动作难点、关键点和易犯错误中找出内在的规律和科学原理,还应通过理论指导,总结规律,再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3)教师讲述科学理论,并不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是为了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
2.在学生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技术动作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的质量。
(1)探索未知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以理论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会使学生产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的欲望。大大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
(2)对体育的再认识,了解体育运动的因果关系、消除思想顾虑,变被动为主动,并且把爱好升华到意向愿望的更高层次,转变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提高了学生“学”的自觉性。
(3)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加快了对动作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学”的目的性。
3.在教育职能方面: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职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中有非常深奥的科学理论。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能保持体育上的优势,才能广泛地去理论联系实际。
(2)使学生明确体育也是一门科学,有规律可循。懂得了生理上出现的“极点”是必然规律,要用思想上的“热点”去战胜与克服。在不断克服的过程中,锻炼了意志、培养了优良品质。
三、科学理论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采用现代体育科学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体育教学势在必行。因此要把科学知识合理运用到教学之中,而不能再延续传统的方法,如讲解动作要领一示范一学生模仿一学生进行练习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他们所熟悉的经验提高到理论上去认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掌握的知识同实践相比较还存在着差距,同样要让他们亲身体会到掌握体育科学的好处,让他们相信已经掌握的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动作,让他们明白掌握这些知识对课外锻炼也有很大帮助。把科学知识运用于体育教学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发展学生的肩带肌和背肌的力量。
在体育课上学习投掷实心球技术,讲解这种投掷方法的优点或用图片展示其技术细节,并提出在掌握规定动作方面的要求和任务。然后让学生排成一列横队。开始按着教师的要求去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并重复练习。在教的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给每人做评论,学生们准确地按照教师的口令和指示完成全部动作。在上述例子中,不难看出,学生主要是再现教师示范给他们的投掷实心球的动作。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基本采用了“再现方法”。学生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教师换一个教学方法效果就会更好。先让学生练习、当发现学生做得不好,背肌没有用上劲时,就采用下面方法来克服这个缺点,在这个动作中背肌参加工作的重要性,方法是让学生先背对投掷方向投几次,要求学生只用手臂的力量,(先教学生在投球时,低头将下领紧贴胸部)把投的速度记下来。为了清楚地表明背肌在下几次投时所起的作用,教学生们在投球时头使劲往后仰,看着投出去的实心球,这一次一定会比前几次投得远得多(指低头,领部贴胸那几次)。这样,实心球飞行速度的增加,很容易使学生相信他们如果正确地做动作,将会有多么大潜力。教师还根据这个例子讲明“颈紧张反射”的知识,告诉学生急剧地向后仰头,反射地引起背肌积极地收缩。相反,向前低头只能导致背肌放松,使投掷时的力量减弱,手的动作幅度变小,实心球投的距离也就随之缩短了。在掌握双杠前摆上和后摆上以及在支撑跳跃和许多技巧动作中,运用学生们所获得的这些知识,对掌握动作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科学知识运用于体育时,便逐渐形成了以体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自成体系的体育科学。以体育科学为先导,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体育教学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053-02
科技文化是被科技改造后的文化,它肇始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科学技术的进程,同时也影响着政治、经济和文化观念。工业革命以来,科技的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带动因素。第一次科技革命后,科学技术以第一生产力的姿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有力地影响了科技人员的心态,经济效益成为评价科技成果的重要标准。科学技术树立的那种坚忍不拔、追求真理的科技文化品质以及崇尚科学的精神追求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广袤的舞台。
一、科技文化的推动力
由科技进步带来的对生产生活的巨大变革,主要体现在科技文化对经济的影响。科学进步与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最强推动力,它们的发展可以产生新的产业链条,并呈现新的经济发展方向。科学进步与技术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新的科技文化观念,推动着并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被科技发展打上时代烙印的文化,我们称之为科技文化。
全球化大生产发展的今天,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动力。人类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每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都引领着新的经济的高速增长。单纯的资本和人力资源投入,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有限。科技创新带来的革命性的生产力变革是提高效率、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最强有力的手段。科技进步推动着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科技因素在现阶段的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并且在经济进程中,科技的发展能催生新兴产业的出现,形成经济增长中新的增长点,新产品的问世以及生产中的成本降低,开辟新的市场领域,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科技文化,不仅仅包含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通过文化渗透带来的长远社会效应远比单纯的影响生产力更具有深远的作用力。它还为社会注入了新的理念,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催化剂和进步的源泉,使我们的社会元素更加丰富多彩,朝着稳定的、和谐的社会状态发展。目前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要通过科技文化给予社会转型必要的影响,进入开放的、和谐的、稳定的现代文明社会,并且通过科技的影响选择一条最有效、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进程,使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化成高度发达的社会。
科技文化在科技推动生产生活发展的基础上,为人们灌输的是一种科技富强的理念,它推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真理、永不放弃的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源于科技进步又高于只是推动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追求。科技文化带来的那种人们广泛追求真知、渴望创新、崇尚科学的文化氛围,已经超越了经济发展的局限,把科技创新纳入了人类生存的必需里。
除此之外,科技文化的发展方式要以自主创新为主,依托现有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发展新思路、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通过创新的形式突出自主创新的自主性。不能简单地通过引进技术,要通过学习,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从根本上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发展科技文化的自主创新,为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服务。
二、海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要性
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各方的共识,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不可逆转。
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的发展为沿海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我们更应该利用好福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经济基础,依托港口,发展临港工业,推进海西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海西经济的跨越发展。
(一)海西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福建海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已有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积极调整、优化海西产业结构,推进海西产业升级的诉求显得十分强烈。
发挥福建海西区域地理优势,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传统的经济发展忽视了产业联动和海陆联动的重要性,没能充分发挥工业集聚协作的优越性,使现有工业产业的集聚度不足。福建海西经济的发展需要顾全海西经济区域的大局,以区域经济为主导定位产业的发展,均衡利益关系,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集群。
(二)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
我国经济建设的总体战略倾向于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和倾向于粗放式经营方式――大量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扩大建设规模,不重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率和经济运行质量。
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引发了当前经济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比如,一些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低下,技术进步缓慢;工业生产中物耗高、产品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能源利用率低;资金利用效益低下,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等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提高要素和资源利用效益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海西经济的发展绝不能再继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
(三)海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的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作为海峡西岸的主体,肩负着经济发展与政治战略的双重使命。
1.承担闽台产业链建设的重任
福建与台湾在气候和产业类型上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而且,互补性的闽台产业链条,使得福建经济的建设处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的特殊位子。福建经济作为直接与台湾经济息息相关的区域,更应改变传统的不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自身的产业结构,优化、延长产业链,在高层次上协调海西产业分布格局,实现福建经济自身的发展和对台湾经济的互补促进作用。
2.实现海西经济区发展的战略目标
福建作为著名的侨乡和海西经济发展的主体,它的发展成果具有政治战略意义。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已不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只有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才能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海西产业的优化重构升级,创建产业联合互动的新产业集群,不仅有助于资源的优化整合,还能吸引侨资,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展现国威,示我中华富强。中国的和平崛起,归根到底要依赖于经济的崛起。一个大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首先表现在其经济的欣欣向荣上。经济的发展,是党和国家正确指导方针的正确引导。经济的繁荣呼之而来的民族向心力和海峡两岸同胞渴望统一的民族认同感,意义远在单纯的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之上,具有不可小觑的政治战略目的。
三、科技文化与海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海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需要各方面的支撑。国家政策的偏重为海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经济建设发展的环境。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经济建设搭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实现产业布局扶持政策的重点倾斜。经济发展的最有效的推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是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双重作用的必然。
福建海岸线长,是发展临港产业的优势所在。但如果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经济发展的潜力就很难发挥出来。最关键的是,海西建设中经济发展受到了创新能力的制约,随之带来的就是产业结构存在问题,能源和资源的浪费,节能减排任务繁重,科技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限。
现在,我们要求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多的是要求经济的发展。在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环境下,我们要转变那种旧式的只为经济的增长而运转经济增长模式,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塑造经济发展的新的广阔前景。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最有力的支持因素就是科技文化的注入。推动经济的发展,最具活力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随之又引发的一系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与生产生活理念的剧变。首先,要运用科技文化手段,发掘有力的发展模式,通过科技文化方式渗透产业结构模式的调整,以便稳步地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使高新技术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过科技文化对产业的影响,加强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调整结构,形成产业高端,科技规模化的模式。在高新技术上,运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完善产业职能。
科技文化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不断变革以激发生产力潜力的变革思想。因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就合乎情理地成为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而进行的必要变革。在变革中,强化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经济方式转型中的支撑作用。在技术上,勇于创新,致力于新技术、新能源、新产业的开拓与尝试,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提供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与技术支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同时与优化生产力改善产业结构相结合,并且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良性循环体制,以增强科技创新技术的储备,完善技术创新的体制。在思想上,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了解科学技术转变经济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海西经济现存状况的同时,勇于追求真知,不断思考,不断要求进步。在科技文化影响甚至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道路上,敢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教条僵化体制。科学地运用科技文化在经济中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提供了社会要求革新进步的良好的精神氛围。
海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又能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进海西经济迅速发展与崛起的同时,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与精神鼓励,科学技术的发展亦深入影响渗透着科技文化的理念。
科技文化与海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密不可分,相互协调发展。海峡西岸的经济建设,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投入大量资本、科研技术与人文关注。海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非常有效且势在必行的发展经济的举措。借助科技文化的支持,并大力促进科技文化的创新进步,是海西经济建设的关键策略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关义.论科技进步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J].甘肃社会科学,1997(2).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现浇钢筋砼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多。现浇结构楼屋面板的裂缝,也成了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面出现裂缝,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的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外荷载(包括施工和使用的恒、活载)引起的裂缝;2.物理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变化、不均匀沉降、混凝土干缩)引起的裂缝;3.化学因素(包括钢筋锈蚀,碱骨料反应,混凝土炭化,化学反应膨胀等)引起的裂缝;4.施工的操作(如制作、拆模、养护、材料的堆放、运输、吊装等)引起的裂缝。根据国内、外的调查资料,在工程实践中结构物的裂缝原因,由变形(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约占80~85%,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结构性裂缝,实际工程中很少见,正常情况下设计均能满足。现从设计、材料、施工三方面分析其形成机理及控制。
1 设计中的易形成裂缝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宜适当提高。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末端结束处)首先裂开,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尤其屋面是裂缝防治的重点。
《混规》50010-2002第10.1.7条”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按放射状布置”,这说明此部位也易形成裂缝。
2 商品砼的性能影响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泵送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相比,其塌落度大,水泥用量大,砂率大,但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为降低成本而参加大量粉煤灰代替水泥,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外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这种砼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但易在砼构件浇筑后表面形成10~15mm素水泥浆在强烈风、阳光照射等因素影响下现浇混凝土表面水分迅速蒸发,产生收缩应力,从而形成表面裂缝。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不能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只是为追求最大利润单方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
3 施工中易形成裂缝部位
楼面裂缝还有较常见的三类:一类是钢筋位置变动引起的,另一类是预埋线管及线管集散处产生的,第三类为施工堆载引起的。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如下几项:
3.1楼面上层钢筋网移位及其变形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双重作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下层钢筋位置间距施工时基本能保证,本文不再介绍。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较大难题。其主要因为施工时上部钢筋被采弯、踩倒,导致保护层过厚,承载力下降。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宜设置钢筋小马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太大,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由于每个工程包含多个工种,各工种交叉作业,难免因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钢筋被大量踩踏而导致变形。
3.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形成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上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所以管线应尽量分散布置。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管线的敷设走向又不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以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能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3.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形成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注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而这段时间砼强度正在较快上升,这样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问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出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以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
3.4楼面砼不及时养护导致裂缝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
3.5移动裂缝
模板强度或刚度不足,尚未凝固的混凝土在自重和振动器作用下,很容易因变形而引起裂缝。
3.6结构裂缝
结构设计考虑不周,例如钢筋用量不足、配筋错误、地基不均匀下沉、超荷载、过度振动(例如地震)等。都会使混凝土拉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
尽管砼楼面裂缝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以上对砼楼面裂缝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设计、材料、施工三方面作手来控制裂缝的产生: 选用商品混凝土时应货比三家,确定信誉好的厂家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建立的严格的控制体系控制好混凝土的用水量,同时订购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不能片面压价。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对商品混凝土质量要求,导致楼面收缩裂缝多。施工时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安排好各专业工钟间交叉作业时间,以保证各专业有足够时间来认真组织本专业人员施工,使预埋管线及钢筋等足额到位已达到避免裂缝出现的目的。
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的至少24小时后,可做一些测量、定位等准备工作,大宗建筑材料必须在第3天方可进行吊运从而减轻对前期混凝土的扰动,避免裂缝形成。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对其强度增涨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尤其是早期的养护可避免表面脱水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
4 结束语
通过对砼楼面裂缝的分析与控制,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控制裂缝的产生,使住宅工程质量达到用户满意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高亮《.楼面裂缝的分析与防治》.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罗福午,土木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信息社会计算机对设计的影响
进入信息社会的设计,设计对象和心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与现代化科技有关的新产品层出不穷,而传统设计的产品也不断吸纳现代信息的元素,使设计出的产品在产品本身和制造方面都带有了智能化的色彩。设计的产品更具人性化,冷冰冰的产品拥有了人情味,使人们在科技包围的环境中不再感到陌生,这也成了现代设计的准则。通过人类理性和科学的研究,发展了系统设计等方法,在理论基础上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创造了条件。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及其他人机交互方法的出现,使辅助设计真正得以实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企业在产品中注入了更多人类生活方式的因素,技术更智能化、人性化,创造出的产品更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使用者。对设计来讲,越来越需要多面手,特别是计算机对设计的渗透,使设计师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工作程序、设计管理等方面都要做出调整。在平面设计行业,有许多没有经过艺术设计训练的计算机操纵者,凭借对软硬件的了解,成了行业的设计师,这也反映出设计主体的素质在改变。
从人类的设计史来看,在工业革命之后,设计与制造开始分离并由不同的人来完成各自的工作。当产品完成之后,设计者再根据产品、静态图来讨论设计的功效。而使用者与产品之间是动态的,是多种感觉的一种直接交互的使用过程,这与设计者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不同,设计者还得依靠使用者的反馈才能了解设计的成效,这造成了设计与使用的不连续性。而将计算机作为设计的辅助工具后,消除了设计与使用之间的不连续,使设计能在模拟真实使用的情景下完成,从而提高了设计的功效,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设计手段的局限,使构思、设计、制造和使用更具连贯和一致性,从而增加了人们对现代化设计工具的依赖。在此基础上,今天的设计直接面对人类大众,计算机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开始在更多的产品中表现出来,使产品更人性化也更具人情味。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设计的产品正向着融合人的感觉,能与人交流的趋势发展。
信息社会计算机与艺术设计的联系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人类生存环境的方方面面,以信息技术为内涵的各要素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人类生产和创造活动中,实用与美观相结合,赋予物品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作用,这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类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又产生了对精神生活的向往。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带给人类的是更为愉悦的享受,它能陶冶人的情操,赋予人高尚的品质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
艺术为我,是一种十分个性化的自我表达行为。设计为他,立足于解决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它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艺术设计有相对的界限,这界限可以涵盖精神的艺术和物化的艺术领域。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运用,多媒体网络的逐渐普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计算机成为艺术设计的好帮手,使科学和艺术设计更密切地结合,为人类的生活服务。在平面设计中,通过计算机可以在作品中表达多种感觉。比如将各种材质输入到计算机当中,使之与图形或文字相结合就能将触觉肌理引入到视觉传达上,使人联想感觉到材质的效果,产生软硬、粗细、光滑等对比的触觉感受,还能产生通透性能的视觉体验。利用计算机模拟摄影的技法,改变形体和色彩,就能使图像发生改变,产生动感。
在环境设计中,计算机的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得设计师在设计制图时能时时观测到具有变化的微缩模型和丰富的材质灯光,因视点具有移动性,所以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修改,同时还可以对材质效果、灯光的类型及分布做合理的设置,这使设计者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够从接近现实的三维空间入手,帮助设计师高水平地完成建筑艺术设计图纸,方便后期的施工和效果再现。由于动画软件的出现,就更方便了人类对动态物体的研究,比如物体之间的穿行、运动状态、爆炸效果等等,都可以将设计结果更直观更生动地表现出来。
在21世纪的今天,“艺术设计”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室内)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和“都市设计”的概念为人们所熟悉。因此,要想做出优秀设计就必须了解市场、了解科学、了解目的群体。单凭这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加上设计者的个性思维和设计提炼,将其合二为一,加以科学加工,使其成为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
计算机这一新的设计工具所产生的冲击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文化和生活,设计(艺术)会因计算机的辅助设计经历深刻的变化。但其本质将会保持不变,将始终致力于为人类服务。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使设计师依靠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科学技术,保持敏锐的觉察力和艺术设计能力,在未来的世界中更好地满足人们追求时尚、追求科学的心理需求,使人类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
建筑结构产生裂缝是很普遍的现象,从理论上说,混凝土结构尤其是受弯构件总是带裂缝工作的,但在现实的建筑中,混凝土结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缝,在这里主要讨论砼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防治。
一、楼面裂缝种类
1、结构裂缝,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板后,墙体刚度相对增大,楼板刚度相对减弱。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处,往往容易产生一些结构性裂缝。例如:墙角应力集中处45°斜裂缝,板端负弯矩较大处的板面裂缝等。
2、温差裂缝。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形成的裂缝,此类裂缝一般集中在东西单元的房间以及屋面层和上部楼层的楼板。
3、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塑性收缩、硬化收缩、碳化收缩、失水收缩过程中易形成各种收缩裂缝。
二、楼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一)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外掺剂;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最后一方面建立好控制体系严格控制砼的用水量(不大于180kg/m3),不允许随意对商品砼加水;严格控制掺和料的用量,对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粉掺量不超过水泥用量的20%;有条件时,在砼中加入纤维等抗裂材料。
(二)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可防治楼面裂缝:
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保护
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而在施工过程中,各工种交叉作业,大量人员走动、踩踏造成了上层钢筋容易弯曲、变形。所以.这些原因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1)、在楼梯、施工缝等频繁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2)、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600 niFn(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特别是对于细小的钢筋,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3)、尽可能合理地安排好各个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绑扎完板底钢筋后,线管预埋和模板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 mm,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 mm。
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由于目前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质量和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这就使大开间的楼面非常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而引起受力裂缝,而且这种裂缝一旦形成就是永久裂缝。对于这类裂缝的防治措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主体结构施工速度方面不能过快,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定要保证(不宜小于24小时),以确保楼面混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在楼面混凝土浇筑完2-4小时之内,尽量避免吊卸较重的大宗材料和大量人员进行钢筋绑扎施工,并且在吊运少量的材料时做到轻卸、轻放、不得将材料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集中荷载。
(3)、对于大开间的楼面应在模板支撑架搭设前就预先采用加密立杆以增加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在已浇筑的楼面上铺设木模以扩散压力,进一步防止裂缝发生。
(4)、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一般约40 m2左右)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 mm)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三)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
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越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越大。从设计角度看,应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
(四)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三、结束语
文章从设计及施工的角度,结合工程实践经验,较为系统的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的方法,对类似的加固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在施工中加强各方面的管理、监督,裂缝的通病是可以防冶的。
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问题历来为中外思想家所关注。早在公元前5世纪,《礼记・中庸》中即有“尊德性而道问学”的说法,意即“尊德性”和“道问学”兼容不悖,知识和美德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古代欧洲哲学家也持这一看法,苏格拉底曾提出过“美德即知识”的著名命题。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和道德的关系引起人们越来越深切的关注,1905年6月6日,居里夫妇在一次讲演中即说,镭的发现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它已经在为“善”服务,但也可能为“恶”服务。后来实践的发展证明了他们这一判断。尤其自20世纪后半叶开始,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崛起,它在应用中所产生和可能产生的某些后果,对伦理道德构成了强烈的冲击,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遂成为科学家和伦理学家们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被认为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科学话题”。
一、现代高科技发展对伦理道德所形成的冲击
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在这一世纪,科技发展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崛起及其带来的惊人变化。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它的每一项重大成就的取得都对人类已有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对道德建设发出了新的挑战。
1.信息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1945年,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此后,随着集成电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应运而生,使计算机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工作和生活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后诞生了国际互联网(因特网),它的出现和发展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交往方式,带来了划时代的巨大进步,但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给伦理道德构成了很大冲击。如:电脑黑客问题、人格缺陷问题、信息污染问题、信息安全问题、侵犯个人隐私权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文化霸权等一系列有悖于传统道德的现象,变成了当今全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2.生物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生物技术作为世界上一项尖端技术和产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农业、医学、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它所展现的美好发展前景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道德问题。如:人工生殖技术中人工授精技术、试管婴儿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克隆技术引发的影响人类进化、人类多元性和复杂性、人类的尊严、社会伦理关系等伦理问题;基因技术与人类基因组研究引发的基因专利化问题、基因歧视问题、人工干预生命的危险性问题、基因决定论与所谓“优生”问题、基因治疗中的负面伦理问题等,它会不会把人类带入一个未知世界?引起全社会的伦理恐惧。
3.核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1945年7月16日世界第一个原子弹试爆成功,同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相继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它对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力和破坏力也展现于公众面前,从此引起了人们对核战争、核污染、消除核威胁、以及超级大国的核讹诈等维护世界和平、保障人类安全诸问题深深的忧虑。
4.航天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自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人类进入了航天技术(或空间技术)发展的时代,从此拉开了航天领域竞争的序幕。40多年来,航天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一个又一个的航天技术成果相继出现,与此同时,构建太空道德问题也日渐迫切。航天领域突出的道德问题如:空间资源的归属问题,和平利用太空问题,保护太空环境问题等引发成全球问题。
5.纳米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纳米技术的发展将使人类能够通过调动单个分子、原子制造出某种微型和超微型的器件或某种体积很小的智能机器,它们可能被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被植入人体或人脑中发挥作用是其诱人的应用领域之一,但同时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无法预见的潜在危险。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道德真空”,给人们制造着“道德危机”的惊慌,给社会生活秩序的协调和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二、正确认识现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困惑
20世纪是科技发展高歌猛进的世纪,也是问题丛生、向世人告警的世纪。现代高科技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将这两种正负效应推向了极致,引起人们对现代高科技相关问题深刻的审视和反思。
1.正确认识“科学研究无”思想
“科学研究无”是传统道德基于科学的真理性而做出的一个重要伦理判断,也是以往人们普通遵循的一个基本科技伦理准则。在以往人们看来,这一伦理准则既适用于科学研究,也适用于技术发明。但是,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对这一伦理准则构成了强烈的冲击。在这一问题上,首先应分清科学和技术的界限及各自的性质和功能,科学的功能是认识世界和探索世界的奥妙。对科学探究不应设立,技术的功能是改造世界和发明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它与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不能没有限制。尽管现代高科技具有科学和技术融合的特性,但从基本性质看,它仍属技术领域,对现代高科技发展所可能产生的问题必须有所警觉和防范,这就离不开道德的参与。早在1931年,爱因斯坦在对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讲话中说,“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因此,在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对明显不利于人类整体和长远利益的项目,不应进行研究,对一时判断不清后果的项目,也要暂停进行研究。
2.正确认识现代高科技的负面作用
科学技术造成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根源很复杂,如,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人文文化的缺乏,人类认识方法的局限等。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先哲庄子看到农夫在田间耕作时用踩水或推水车灌溉农田,就曾大发感慨地说,用水车浇田是在培养懒汉并助长他们偷奸耍滑,他把技术看作是伤风败俗的“奇技巧”、道德沦丧的罪魁祸首。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也曾明确提出,科学技术会使人堕落和贪婪。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理论观点”,他们则片面夸大科技的负效应,抹杀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今天,仍有一些人坚持这种观点。科学技术发展中存在负面作用并不是说它本身是恶的,科技是中性的,关键是看人怎么用。片面地、夸大地和不适当地运用科技,会导致科技发展迷失方向,给人制造麻烦,带来罪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它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刻,其负效应也凸现于人们的面前,特别令人忧虑的是,这些问题大多已成了全球性的问题。对此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制定全球性的相应的伦理规范予以遏制,使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朝着有利于当代大多数人的利益和人类的长远利益的方向前进。按照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发挥的机制存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它的作用大小、效应正负,既受其内在规律支配,更受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着社会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制约,要把科学技术本身与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其社会后果区别开来,全面把握造成全球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防止和克服现代高科技发展中的各种负效应,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正确评估现代高科技对伦理道德建设的影响
现代高科技在人类改造自然中具有异常强大的能量。相应地,它所带来的道德冲击也就更强烈,这就要求全面、正确地评估现代高科技对伦理道德建设的影响。
1.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伦理道德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中,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住这一进程,它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必然会对传统道德产生强烈的冲击,这其中有避免不了的负面冲击,更主要的还是正面冲击。尽管从当代的角度看,科技进步制造了不少道德恐慌乃至道德混乱,但从长远发展角度看,科技进步荡涤了落后过时的道德,推动了道德观念的变革。近代科技发展中产生的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试管婴儿的出现都曾给长期占据欧洲社会统治地位的宗教道德以沉重的打击,促进过道德的进步。今天,虽然现代高科技发展给当代人带来了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但它同样会成为促进道德进步的动力。表现在,科技发展创造着道德建设所需的物质条件,决定着人类道德进步的基本趋势,改变着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促进着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形成。
2.现代高科技发展扩展了道德理论研究的内容
现代高科技发展不仅强烈地冲击了传统道德,而且扩展了道德理论研究的内容,为了道德理论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
(1)道德领域的扩展。现代高科技发展过程中所引起的道德混乱现象和负面效应发出了构建现代高科技伦理学的紧迫任务,这将促使伦理学由侧重于研究元伦理学(主要研究伦理学中的哲学问题)和规范伦理学(主要研究道德规范的特征和功能)转向侧重于研究与科技发展相关的应用伦理学,以解决现代高科技发展中的各种具体的伦理问题。伦理学向应用领域的拓展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也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需要。由于现代高科技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因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会越来越活跃。同时,在应用伦理学发展中,对科学家道德行为的研究也将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从而扩展职业道德的研究领域。
(2)道德主体的扩展。传统伦理学通常关注的是个体行为中的道德问题,可以说,传统伦理学就是个体道德学。而在现代高科技时代,由于市场机制和现代高科技发展的双重作用,团体正在取代个体成为当代社会行为的主体,个体行为往往从属和受制于一定的团体行为。如,核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航天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已远远超出了个人责任的范围。其他现代高科技领域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也不再是单一的个体道德问题。解决现代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这些伦理问题,不能仅仅立足于个体角度考虑,还需要从群体、国家乃至整个类社会等各种不同层次、团体的角度加以考虑,这就提出了研究团体在现代高科技活动中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任务。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6-0209-02
电力企业的核心工作即是电力营销工作,电力营销工作中最受重视的是电费的回收工作,通过现代对催费系统的自动化建立,一方面实现客户信息管理的有效性以及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费的催收力度,促进了电力企业电费回收管理的完善,同时提高了营销工作流程的规范性,所以自动化的催费系统与电力企业的营销服务是密不可分的。
1传统催费系统的模式
我国部分电力企业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电费催费系统,传统的催缴电费的模式为:首先由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将用户的电费拖欠通知单以及停电通知单送至用户手中,然后由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用电限制的操作,最后直至用电客户补缴拖欠的电费后,才可继续进行送电。此模式无形中增加了电力企业营销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和任务量,电费催缴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催缴电费的时期过长影响整体的供电效果,例如电力企业中部分用户的停电处理会造成供电的密度不平均,并且传统的催费管理模式耗费的成本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大的,导致企业的利益受到影响。
我国目前电力营销中的自动催费系统结合了比较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通信终端软件,促进电力营销对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为用电客户提供了电力营销的动态信息展示,拉近了电力企业与用电客户的距离,同时提升了电力企业在用户客户群中的形象地位,便于电力营销中催费工作的进行。
2 自动催费系统的应用原理
电力营销自动催费系统主要包含两个系统结构,一方面是自动催费系统的建设基础以及安全管理;另一方面是自动催费系统的数据提取和信息传递。
2.1系统安全管理以及建设基础
以某供电公司的电力营销自动催费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此供电公司的系统安全管理以及自动催费系统的建设基础,该供电公司在用户的通信信息和电费电量方面都是比较完善的,为催费自动化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该供电公司选择移动运营商为合作对象,以移动运营商通信专线和MAS机的租用方式实现双方理想的合作,有效的提高了停电送电信息的快速批量,该供电公司利用业务短信的平台服务器,以外网连接的形式接入到移动的信息终端服务器上,与此同时,以外网的形式对移动信息机与MIS营销系统进行连接,促进用电用户手机号的集中处理,实现欠费信息准确无误的发动到用电客户的手机上,自动催费系统的建立对电力企业的内网和外网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此系统项目的安全实施是通过防火墙和路由器连接的模式进行的,在防火墙和路由器的协助下,促进系统的安全管理以及数据信息的单向流动性,只能是从企业的内网流入外网,加强了内网与外网的联系。
2.2信息传递和数据提取
电力营销自动催费系统实现准确的信息传递以及数据提取是需要依靠运营商MAS机与电力企业营销的MIS系统的有机结合,基本运营商会采用“面向服务架构”与MIS系统连接,保障同一个系统上的软件可以既安全又可靠的提供或者获取信息资源,而且此信息资源的交流不需要中央服务器的参与即可控制点到点的服务端,实现了自动催费系统定时对营销电力数据进行采集,准时整理好营业的区域、用户信息、电力票据信息等等,以便及时为用电客户提供催费单据和凭证。
3 电力营销自动催费系统的主要功能
电力营销自动催费系统的主要功能不仅可以提高电力营销工作的效率,而且可以保障自动催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其功能如下:
短信管理系统。此系统包括对用户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管理;催费信息的查询和发送;系统的功能管理和权限维护;客户业务的专人办理。
客户端管理系统。客户端管理系统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注册服务、电力客户服务、电力企业内部与用电客户的资料订阅、用电客户的资料更改。
后台数据管理系统。后台数据管理系统主要是定时进行缴费和催费信息的采集、查询,对其真实性核实后利用权限进行审核,然后。
营销短信管理。营销短信管理可以月为单位,实现用电客户用电信息以及费用的,同时电力企业也可通过营销短信管理为客户提供各种类型的短信通知,例如,电力企业中因设备检修需要断电等等。
客户短信业务办理。提示客户如需要进行业务的办理以及服务项目的订阅时,可通过营业柜台或者电力公司电话实现。
企业客户业务办理。对于大型的工业用电客户在进行用电申请时的程序是比较复杂的,例如供电短信服务申请表的填写后需要对其进行加盖公章,同电费的发票一同提供给供电公司的柜台,手续齐全后才可办理。
非企业客户业务办理。非企业客户业务的办理手续和流程比较简单,提供移动手机号和户号即可。
4 自动催费系统的效益分析
电力营销自动催费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营销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为各种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现以及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基础依据,而且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电力方面的服务,综合电力营销系统、运营商企业的信息机以及客户的手机三方面的因素,保障客户实时了解缴费的信息,同时方便用电客户对电费信息情况的查询,一方面提高了电力营销自动催费系统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保障用电客户权益的基础上,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结论
电力营销中自动催费系统的建立是提高电力企业服务的一种手段,在拓宽电力公司和用电客户交流的渠道基础上,同时丰富了电力营销中管理技术的体系,最主要的是提高了电力公司电费的回收率,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下,自动催费系统的建立日趋完善,为用电客户在电费缴纳上提供便利,同时可提高了用电客户电费缴纳的主动意识。
参考文献
[1]柳惠波.电费回收风险预控管理的思考[J].供用电系统,2012(2).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金融 气候变化 经济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兴起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频发等大量事实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将触及粮食、水资源、能源、生态以及公共安全,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威胁的今天,我们正在没有选择的走向“低碳经济”。
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是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加之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既面临机遇,更需要迎接挑战。
二、中国面对的低碳经济的挑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低碳之路”与发达国家表现出很大不同。发达国家多数已经在上世纪完成了国家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其当前的任务主要是减少碳排放量,保护国家的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的新增长。而中国要在此基础上,还要承担着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工业化的任务,减少贫困,同时要兼顾能源安全和碳排放的减少。
1.人口的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这也毋庸置疑的成为影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其碳的排放量的基数就很可能大过了其他国家的几倍。人口的压力为中国低碳目标的实现带来巨大的挑战。
2.工业化水平
中国近年来的发展让全世界有目共睹,而这也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经济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中很大部分都是靠着传统企业的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传统企业的发展又多是依赖高能耗和高污染的资源型发展方式带动的。显而易见,这样的粗放型增长和低碳经济的要求是相悖的。亟待我们提高的工业化水平,成为制约我国低碳发展的又一障碍。
3.科学技术水平
21世纪是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技术进步对于中国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会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能源的过度浪费,有利于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但是另外一方面来讲,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么也必然会带动我国经济对能源的进一步需求。如此看来,技术的进步会带来双重效果,在降低能源利用的同时,也加剧了能源总量的消耗。
三、中国低碳发展的路径
1.要加快构建和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和规划
从中国实际情况看,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因此,有必要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从前瞻、长远和全局的角度,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条件。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国家和政府应该体现出超前的领导作用,积极号召广大的人民,尤其是企业参与到低碳环保的活动中来。应倡导建立企业相互学习的机制,让企业相互之间促进节能减排的学习与应用,使低碳参与化,平民化,体系化。
2.构建“低碳经济试点区”,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
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面对“低碳”这个新生的事物,我们同样可以采取“试点”的方法。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希望从这两个城市的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中,总结出可行模式,陆续向全国推广。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进一步考虑按照不同地区和部门的特点,选择试点区,为在全国建设低碳社会、低碳城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低碳产业尤其可以在电力、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行业先行试点,选择作为中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寻求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对于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最大的公共物品,单靠一个国家是无法完成减碳任务的。国外在低碳社区、低碳城市等领域有很多先进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开展国际合作。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中来,参与全世界的碳市场,促进碳交易机制在中国的发展。同时应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提高我们的技术创新水平,积极要求我国的企业达到国际上的标准。届时,中国也可以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参与到这些国际标准的制度中来。
中国选择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符合了全球对气候和环境的要求。中国能否迅速走上这条新兴的发展路子,完全取决于中国的政策方针制定和各种有效措施的实施。我们能够,也应该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实现由高能耗到低碳发展的跨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温长青(1983-),男,汉族,宁夏人,助教,宁夏社会主义学院(现代技术专业),研究方向:计算机管理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推动了社会发展,由于计算机普及率较高,人们在操作计算机信息系统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威胁,在诸多风险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社会比较关注的内容。当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较为科学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提升计算机安全上,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分析
1.1防火墙技术
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而言,在开发过程中采用了防火墙技术,当计算机遭受到病毒袭击时,防火墙能够起到屏障的作用,对网络和计算机加以保护,防止病毒对信息造成破坏,因而防火墙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同时,兼具其他功能。它能够对实行的访问进性控制,并对网络访问和存取予以实时监控,避免外界对计算机内部信息构成威胁。此外,防火墙还能够支持VPN功能[1],并实现对网络地址在不同界面间的转换。网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必须经过防火墙,只有在安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下,才能确保内部与外部信息都更加安全。由于防火墙具有抗攻击能力,所以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
1.2VPN技术
所谓VPN技术,其是虚拟专用网络的简称,它也可以被理解为企业的内部专线。VPN技术通过利用特殊的加密手段,并在遵循一定的通讯协议,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内部网络间构建专用通讯线路,所以VPN技术的应用,不需要以实体线路为基础,它主要起到实现信息技术间的有效连接作用。但是,在利用VPN技术过程中,会耗费较大的费用。因此,最佳的方式是运用网络层加密(VPN)建立IP安全通道,这样能够使得信息得到高效传输,并保安全性。
1.3数据加密技术
对于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是对信息进行保密的作用。EFS加密也就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加密技术。由于计算机编程其实是使用一定的代码,所以在其中NTFS文件系统中,EFS对创建的文件进行不同级别的加密保护。此外,EFS主要针对特殊主体进行加密保护。EFS加密原理相对简单,主要是利用公钥进行加密,在加密文件时,系统会自动生成FEK,通过多个数字进行组合,并将文件存在硬盘内,替换原有的加密文件[2]。总之,利用公钥加密FEK,系统自动解码,并通过FEK解密文件,在一系列环节下,发挥数据加密技术的作用。
1.4入侵检测技术
对于入侵检测技术,它是建立在防火墙技术基础之上,对防火墙技术的功能加以完善,实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有效监控。同时,及时排查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相关因素和不良行为进行处理。入侵检测技术具有防护的功能,通过在事件分析器、事件数据库等单元的作用下,检测计算机系统的可疑事件,一旦发现病毒文件,会上报到事件分析器,然后将上报信息反馈给相应单元。因此,入侵检测技术能够查找到存在的安全隐患,所有不符合规律行为和未授权的行为都能够被入侵检测技术发现,并予以解决。
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应用
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应该加大该技术的应用力度。对于广大用户来说,EFS加密系统具有透明的性质,即便是用户自己去加密文件,访问也不会受到限制,然而非本人或者是未经授权的用户去加密文件,将遭到拒绝。因此,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过程中,需要用户自行登录Windows系统,当然,EFS加密用户验证的过程十分简单,用户登录系统成功后,就能够打开任意加密文件[3]。同时,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中的防火墙技术具有强大的抗攻击能力,因而其对网络通信扫描具有很大的作用。此外,在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过程中,需要将VPN技术接入到路由器中,在防火墙对病毒加以阻拦的双重作用下,实现过滤攻击信息,使得计算机信息系统更加安全。另外,VPN技术的应用,能够发挥路由器的功能。当前,企业VPN技术是企业对其内部资产安全进行有效保护的最佳方式,而且很多安全功能必须在VPN技术下才能完成。同时,对Linux下的文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设置,通过借助import-file结构体,对重要文件进行设置,并对传输文件的命令和属性加以控制。在传输数据过程中,应该利用import-file信息形式,进而Linux对文件的科学控制[4]。另外,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期间,需要对计算机进行检测,若检测到系统漏洞,需要对漏洞及时进行修复,从而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具体情况合理运用该技术,通过加密和利用防火墙阻挡不安全信息等,从而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计算机的普及,为广大用户搭建了良好的信息平台。然而计算机和网络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被病毒所侵袭,将导致数据信息被损坏,所以一定要通过合理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加强对系统的加密、维护等力度,使得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更加安全,并确保计算机运行时更加畅通。因此,必须加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应用力度,从而提高计算机运行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罗晓婷.浅析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4.
[2]杨雪莲.国土资源局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
(2)林业科技发展与市场结合度比较低。我国林业以传统的初级产品为主,林业生产没有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的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林业产业结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林业发展已经有所改善,部分地区也正在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并发展林下经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但林业的科技改革发展仍比较缓慢,林业科技处于低水平状态,不能满足需要。林业产品以单一的工艺,简单的产品为主,林业产品加工和针对市场的研究服务仍没有改善,为林业服务的意识不强。现代林业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中,应把科技创新作为林业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只有科技不断发展创新并融入企业的生产才可以提高林业企业的竞争力,将林业技术转化为林业产业。
2促进林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
(1)培养、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林业发展和生态改善都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因此领导和群众都应转变传统观念,重视科技发展对林业产业的重要作用,将科技兴林作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多组织学习普及科技对林业的重要作用,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接受运用科技创新成果的能力。
(2)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储备,建立科研系统,完善科研体制。现代林业要与科技相结合实现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投入,聘请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之前的科技创新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和专业的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有待提高。因此要建立林业科研系统,多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将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与林业的生产发展中。
(3)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政策为指引,发展现代林业科技。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决定,林业发展要受到国家政策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目前政府干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且可持续发展政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使现代林业发展重视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充分有效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林业旅游业,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发展经济。现代林业发展还应结合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以市场需要为方向,生产有需要的产品,从而获得经济利益,以资金再支持科技创新成果,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