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5 16:46: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

篇(1)

试管婴儿的市场前景

松籽科技就看中了这样的市场,其旗下“生子无忧”平台就是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向大众普及和提供试管婴儿服务,提升、稳定试管婴儿成功率,帮助更多家庭实现生子愿望的平台。

平台自8月上线至今已获取过万名注册用户,50%的用户留下了自己的病情或需求信息,而有需求用户的转化率在1%,平均订单金额在16万元以上,实现营收近百万元。

松籽科技CEO张凯特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现在试管婴儿服务的市场变化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有普通试管婴儿服务需求的人群,随着国内试管婴儿中心的快速发展,预计在2018年到2020年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也正是因为需求强烈,张凯特预计国内的试管婴儿中心会在两年内达到800家以上,所以除了继续开拓海外业务外,松籽科技也会尝试连接更多国内试管中心,助它们提升试管婴儿成功率。

其次,目前有高难度试管婴儿服务需求的人群大部分选择出国治疗,事实上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水平是世界领先的,着床成功率、成功受孕率及出生率与美国都是不相上下的,所以这类病人会慢慢移回国内治疗。

第三点,有特殊试管婴儿服务需求的人群只能选择一些法律开放的国家进行治疗,而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这类需求也是一直在增长的。

智慧医疗切入试管婴儿服务

试管婴儿服务的市场痛点,可以说也是医疗行业一直以来的核心痛点,那就是治愈率的问题。试管婴儿有治疗周期长(两个月到数年),治疗费用高(3万元以上),患者平均年龄低(平均33岁),治疗过程虽复杂但可量化,各中心的成功率不平衡等特点,这使得试管婴儿急需智慧医疗进入。

松籽科技CEO张凯特向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透露:“为了在第一阶段先着力解决患者的痛点,我们在生子无忧平台上提供了‘全球试管婴儿中心推荐’,这就意味着会让你增加最大程度的获得宝宝的机会。除此之外,患者还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治的,所以我们第二个核心功能是‘就医历程分享’,让用户在记录治疗过程后免费获得专业医生团队的跟踪服务。第三,患者还想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所以我们设计了专业的试管辅助工具,帮助进入治疗周期的用户知道自己现在处在什么阶段、要注意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让患者做到有准备、不慌张。”

篇(2)

中图分类号:TP2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161-01

一、认知科学与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

经济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向,必然对科学技术产生巨大的影响。“新经济”对智力的需求,必然带来各经济部门智能化的发展趋向及各科学技术部门对智能化的研究。这种研究与应用,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每个时期都有该时期的中心科学技术。科学家预测21世纪中叶,信息科学技术是中心科学技术。从21世纪30年代开始,中心科学技术将逐渐转移到生物科学技术。而到本世纪中叶以后,将有可能以认知科学技术为中心,把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和系统科学技术等高新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认知科学和智能技术群。随着认知科学的深入,人们将逐渐搞清人类智能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智能技术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机械模仿人的智能真正地实现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就会产生更大的飞跃,人类文明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智能化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1、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目的,在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方向,正从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转向教育、科技、体育、医疗、旅游、文化、艺术等精神方面。即使是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也越来越多地增加了精神因素。这就是说,信息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要越来越多地考虑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此外,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类群体活动的基础上的,群体的活动是在智力信息交流和协同的基础上发展的。因此,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就应使这种智力信息的交流和协同日益发展。

2、信息化、网络化的内容,本质上是智能化的。

现代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是要设计、制造智能计算机;现代通信设备的发展,是要建立智能化通信设备;现代因特网的发展,是要建立智能互联网;现代家用电器的发展,是要实现各种智能化的家用电器;甚至遥控做医疗手术,电子商务、网上教育、网上设计、虚拟企业……都要以智能化为其基本内容。当然,这些机器和设备的硬件、软件设计更要智能化。因此,信息化网络化的实质就是智能化。

3、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工具是智能化的。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中,愈来愈多地使用了自然语言识别与理解、图像识别与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规划、力觉传感与控制、知识的表示、获取与处现推理与求解、专家系统智能控制……等等人工智能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在发展中更多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信息技术本身更加充实和丰富,人工智能技术也将会有新的突破,而且还会促进认知科学更深入地发展。

三、智能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向

1、选择智能化的产品作为机械企业未来发展的新产品

机械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传统的机械工业部门仅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在面向市场,特别是面向全球化经济的形势下,这种观念应迅速转变,即机械工业既提供生产资料又生产人民生活需要的各种产品。诺基亚公司,原来是生产胶鞋的制造厂,现在随市场的需要而改变成生产手机的公司,其产品在全世界的占有率已达到25%。我国机械工业各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中选择产品时,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消费品,都要首先选择带有智能信息技术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例如选择加工设备时,就要选择带有智能信息技术的多轴数控加工机床。又如在选择家用机器人产品时,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选择机器人宠物。目前,机器人的应用主要还在工业制造方面,家用机器人还未能产业化。主要原因是,作为家用机器人,要求有较高的智能技术,这方面至今未能过关(例如视觉和语言技术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目前,一些机器人制造商发现,以娱乐为主要用途的家用机器人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且这类机器人只要求有限的初步的智能技术,于是就开发了机器人宠物。

2、机械企业的制造和管理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市场的变化频繁和难以预测,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产品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顾客对产品的需求趋向多样化,生产自动化技术不断提高,生产者的创新作用愈来愈重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这些因素使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企业生产从面向产品转变为面向客户、面向需求,面向服务;企业生产要素正从劳动力和资本转向知识;企业的生产过程正从流水线式和自动线式、单品种固定式规模生产转向多品种、柔性并行式、智能化的集约生产。企业要“以人为本”,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要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3、用智能化技术改进和提升企业的信息化与网络化。

企业应当利用信息化,进行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企业管理者应当充分发挥工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保证优质清洁高效的生产,把反映现代科技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改革企业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促进网络供应链、网络物流电子商务动态联盟、虚拟企业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以智能化为方向的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采用智能CA D网络合作设计、智能数据库等技术来设计和开发新产品,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产品的智能集成。要建立开放式可重构智能系统。基础制造设备不可能随产品改变而完全更新,但设备的组成方案及加工、调度路线却是可能随产品的品种、批量、数量的改变而改变的。智能重构技术是关键技术。

4、关注和应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最新成果

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特点是,从基础科学转化为技术的时间愈来愈短,从技术到工业的应用几乎是同时的。信息技术的基础是计算机科学,智能技术的基础是人工智能科学。当前,分布式计算和人工智能相结合所形成的分布式人工智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布式人工智能有两个研究领域,即分布式问题求解和多智能体系统,前者考虑怎样将一个特殊问题的求解工作在多个合作的、知识共享的模块或结点之问划分,采用“由顶向下”的方案来求解问题;后者则主要研究一组白治的智能体之间智能行为的协调,采用“由底向上”的方案来求解问题。由此可见,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两种方法都是对知识资源进行处理以完成给定的任务。所以,这种智能技术很快在企业的产品设休制造和生产管理中得到应用,特别是在各种智能软件系统的设休开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5、重视培养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关键是优秀的人才资源。现在最需要的是两类复合型人才:一类是掌握高科技关键技术,懂技术、懂经营、有创新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另一类是具有战略眼光和创新勇气,懂得科技、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企业要创造一切条件引进和留住这些人才,同时还要选择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对以上这些人才,都要委以重任,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这种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往往还不能在大学现有的专业中培养出来,所以在现有的大学生走上岗位后,还需要企业培训。企业培训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围绕产品和企业生产向全体职工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当前企业应用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

参考文献:

[1]史忠植.智能主体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67.

[2]朱森第.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战略[J].机电工程技术,2010( 2):42.

篇(3)

在过去的十年中,AI / ML领域吸引了业界极大的兴趣,相关应用和商业整合快速发展。如今人们普遍认识到的人工智能的概念。然而,这个领域内已经出现了几次停滞。所谓的“人工智能冬天”往往是由于技术,基础设施或方法的局限性而产生的。 AI / ML 的最新突破始于 2006 年左右,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受人脑生物学的启发,ML 的一个子集以分层神经网络(NNs)为基础出现。深度学习技术是 AI / ML(如图像识别,搜索引擎,药物发现,深度强化学习)几乎所有当前前沿研究和成功应用的背后的技术。 ML 问题的新研究方法,计算能力的巨大进步,数据数字化和可用性的急剧增长,使这一进展成为可能。

人工智能(AI)属于计算机科学领域,专注于创建一个能够感知其环境并做出决策的智能机器,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目标。 机器学习(ML)是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的一个子领域,它使计算机能够反复学习,改进预测模型,并从数据中发现洞察力,而不需要人类编程。 作为个人,我们已经每天与语音助理对话,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接收电影或餐厅推荐以及许多其他实例,已经与 AI / ML 应用进行交互。 ML 可以根据训练算法的方法分成三个子类别:

1、监督学习

监督学习是方法,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在一组标记的数据上进行训练(例如用标记的图像训练图像识别系统以识别狗的图像)。

2、无监督学习

在无监督学习中,算法用未标记的数据进行训练,并且必须确定数据集的基本结构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分组(例如通过将手写数字分为 10 组来进行识别)。

3、强化学习

强化学习从没有训练数据开始,这意味着机器必须通过经验和迭代试错来学习执行任务,同时最大化长期奖励。

在近期内,我们认为 AI-ML 中的监督学习应用将继续在面向消费者的方法中发展和完善,专注于任务自动化,几乎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些公司将生产出最具商业可行性的 AI / ML 产品,并将发生许多垂直行业的收购。 然而,我们认为最大的 AI / ML 市场前景将来自潜在的扩张到大量的企业应用和新行业。

无监督和强化学习的机会在垂直领域出现。虽然这些技术的扩散仍有相当多的障碍,但是这些技术的可能性可以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强化学习最重要的早期成就之一是来自Google 的 DeepMind 的 AlphaZero。这个算法纯粹模拟下围棋。进一步的潜在强化学习用例可以改善传统的解决方案,包括资源分配问题,大量的个性化用户界面(医疗保健,标题,广告等内容),以及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中的应用。虽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商业产品方面存在障碍,但 AI / ML 最新的概念证明可以吸引大量投资。这已经通过流入自动驾驶车辆领域的资金量得到证明。以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和投资人最能适应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世界。

也就是说,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所需的计算能力,许多应用将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现。 针对这些问题,硬件:量子/高性能计算和混合计算(GPU / CPU / FPGA / TPU)以及分解技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可管理的部分正在取得进展。

VC 趋势

AI / ML 领域的风险投资清楚地表明了过去十年来在垂直领域的发展和不断增长的热度。 在 AI / ML 的 643 次 VC 投资中,2017 年已经公布 60亿 美元的投资。

美国 AI / ML 领域投资事件数量和金额变化情况

与当代的技术突破并驾齐驱,投资数量以几乎呈指数级增长,比 2008 年的水平高出 12 倍。所有轮次的投资都在增加,但绝大多数的增长都是来自天使和种子的早期阶段。尽管最近主流媒体对 AI / ML 的曝光率已经大幅上升,但很明显,垂直领域仍处于早期阶段。即使在市场上仍然存在细分市场。一些较大的公司已经在执行商业产品,例如在线贷款商 Avant 和旧商品交易市场,而其他许多公司正在努力改进工具,扩大其应用和产品供应。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提供了基础,但是许多企业还处于确定可行性和用例的初始阶段。此外,由于每个数据集的独特性,AI 和 ML 技术在企业中的执行通常需要高度的定制化,这阻碍了早期的广泛采用。

美国不同投资阶段 AI / ML 投资事件

人工智能企业的估值增长速度与风险投资市场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后期阶段。 造成这种异常的一个原因是 2013 年和 2014 年有大批 AI / ML 公司获得投资,其中包括 Palantir 多个轮次的融资,并且还有大量的后续轮次的跟进。 此外,垂直市场仍然受到早期阶段公司的支配。

不同阶段美国 AI / ML 公司的估值中位数

退出

经过多年稀少的退出事件,过去两年代表了 AI / ML 退出环境的新时期。 直到最近,AI / ML的退出才成为典型的风险投资周期的一部分,因为风险投资通常会在开始增长的时候流入垂直市场,随后企业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才能获得战略收购方。 这是关键的,因为 AI / ML 退出目前几乎完全是通过战略收购来实现退出的。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因为目前的科技巨头正在努力支持他们内部人工智能产品。随着在软件/互联网领域以外的公司意识到将 AI 整合到其业务中的潜力,将进一步推动收购事件。

美国 AI/ML 市场退出事件

2016 年和 2017 年的最大的退出事件都发生在自动驾驶领域,通用汽车以 1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Cruise Automation,Aptiv 收购了 NuTonomy。 同样重要的是要指出,Cruise 被收购占到了 2016 年 AI / ML 退出金额的近 40%。

美国收购 AI/ML 公司最多的企业

局限性

在垂直领域,主导的情绪是积极的; 但是,有一些限制可能会减缓 AI / ML 在所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AI / ML 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往往伴随着宏伟论调,即过度地强调短期影响力,暗示着失败是不可能的。 这种思维方式可能是危险的,因为现实的预期时间和有效的失败管理应该成为实施企业 AI / ML 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如,涉及自动驾驶车辆的事故或其他算法错误可能会损害公众对该技术的认知并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包括延迟执行。

AI / ML 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人类不知道机器在想什么,例如我们无法解释深度学习网络做出任何一个驾驶决策的原因,即使是设计它的工程师也不能。假如有一天,自动行驶中的汽车突然撞向一棵树,或者在绿灯亮起时犹豫不决,不肯前进,那我们连找出原因,进行解释的手段都没有。 这被称为“黑匣子”问题的情况,这掩盖了审计和机器行为的责任。

AI/ML 能够减轻人类处理艰巨任务的负担,但是广泛采用这种做法可能会带来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之一就是人工智能将抢走人类工作。虽然这可能最终发生在一些职业上,但人工智能的进步很可能会改变工作的性质,而不是消除工作。就像在互联网应用泛滥之前没有人拥有“社交媒体经理”或“主播”这样的职位,AI / ML 的出现将会产生以前不为人知的行业和职业。

展望未来

篇(4)

0.引言

有学者专家认为,当今的是继蒸汽机、电气化、信息化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的时代,这次革命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智能化的实质是在信息化的原有基础上,实现产品、管理、技术等的智能化。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广泛,智能化的脚步也逐渐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得到应用,与此同时也揭示了机械工程的发展方向。机械工程的智能化是我国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对其发展思路和对策的研究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显示意义的。

1.智能系统的概念

所谓的智能系统是指具有(或者部分具有)人类智能或者能模拟(或者部分模拟)人类智能的体系,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一是人类自身的人脑系统,这是特殊的智能系统;二是人类通过智能来参与的活动系统,如金融系统、体育系统、保险系统等社会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三是人与机械共同协作的人机系统;四是模拟或者部分模拟人类智能的机械系统,如智能机器人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图象处理系统、能计算机系统等

上诉的四种系统还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一是“人本系统”,其包括了上文中的前两种系统,是指人类本身的系统;二是“人为系统”,其包括了上文中的后两种系统,是人类为了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系统。“人本系统”是当今生命科学、认知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而“人为系统”则是工程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当然,通常在进行“人本系统”的研究时,要借助“人为系统”来辅助。

在智能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不能只从智能化的意义上来要求,这是不利于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也不能单单从纯科学角度来进行思考,人工智能是无法完全复制人脑的工作思维能力。我们在进行智能系统的构建时,要积极保证该系统在工程科学角度上能从结果和功能上实现人脑的部分职能,不需要求实现途径与人脑智能实现的途径一致。从这些角度来看,只要符合下面要求,我们就可以称为智能系统:

联想记忆;多信息感知与融合;知识表达、获取、存储以及处理;自治控制,即自学习、自相似、自组织、自适应、自维护;容错

以上的是目前智能系统的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高级形态智能系统还会产生理性和情感方面的要求,这就涉及到了智能化的最高形态――智能生命。

2.智能技术和认知科学是未来的中心科学技术

知识经济是近些年的社会的主题之一,当今社会通常把知识经济称为新经济,其是指智力资源的配置、占有,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主要因素的经济时代。换而言之,未来的经济本质就是智力经济[2]。经济的发展决定了科学的发展方向,新经济对知识、智力有着极大的需求,这给当今的经济部门的智能化以及科学技术部门的智能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当今科学技术部门和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方向,加强对智能化的研究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经济时代的不同,其相关的中心科学技术也是不一样的,在21初期信息科学技术是其中心科学技术,在其后的中心科学技术将是以智能技术和认知科学技术。在这个大前提下,加强对智能技术和认知科学技术的研究,积极进行机械工程的智能化,可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保证国家的繁荣昌盛。

3.智能化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3.1.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再停留于物质生活上,转而开始向教育、体育、医疗、科技、艺术、文化等精神生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使是现有的衣食住行的物质方面,也越来越多的加入了相关的精神因素。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人们越来越多的考虑自身精神需求,也就是在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考虑智力方面的因素。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人们的相互协作上,人们的协作活动体现在智力信息的交流和共通的合作上的,这就表明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就必然要积极促进信息智力的交流与发展。

3.2.信息化、网络化的本质就是智能化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智能计算机的设计和制造;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建立智能网络体系;现代通信设备发展是建立智能通信设备体系;现代的家用电器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家用电器的智能化,在其余医疗、网络教育、虚拟企业、电子商务等等方面都是以智能化为根本发展方向,简而言之,信息化、网络化的本质就是智能化。

3.3.网络化、信息化是通过智能化来得以实现的

现代信息技术中广泛的应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这些都智能化的体现。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历史只有短短的半个世纪,取得的成果却是极其惊人,但是,对人类认知和智能机制的理解一直是困扰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枷锁,这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近些年来,所有的人类研究机构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工作都进展缓慢,甚至出现了停滞,但是这更说明了人工智能对将来社会的重要作用。随着信息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技术中的广泛使用,将很大程度上促进信息技术发展,与此同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极大作用。

4.机械工程的智能化对策

4.1.智能化产品是未来机械企业产品的发展方向

我国当前的机械工程企业需要积极的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传统的观念认为机械工程企业只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之一,这种观念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是极其落后的,严重制约着机械工程企业的发展壮大。机械工程企业不但可以进行生产资料需求的满足,还可以进行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我国机械工程企业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时,不论是进行生产资料的产品生产还是消费品的生产,都应该将包含智能信息技术的机电产品放在优先位置。比如在进行加工设备的选择时,要优先考虑包含智能信息技术的多轴数控加工机床;在进行消费品的生产时,可以优先选择机器人宠物。智能化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索尼公司致力于娱乐机器人的开发,旗下的一款娱乐机器狗――“爱宝”在世界范围内广为销售,为索尼公司带来了海量的经济效益。

4.2.机械工程企业的管理过程要向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管理是当今机械工程管理的重要思路,对机械工程企业的管理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使得原有的交叉式、多层次管理方式转变成了阶梯模式的管理方式;使得原有的人力管理为主成为微机管理。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来进行机械工程企业的生产、销售等活动的检测,并积极跟进检测结果来进行修正,保证了企业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保证了管理信息的透明度,还极大的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人为因素对管理的负面影响[3]。

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促进了当今社会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管理模式的不断推广,可以有效的提高机械工程企业对市场环境的检测,保证了决策的有效性,有利于规避存在的风险,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4.3.机械工程企业的设备要向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在机械设备中广为体现,机械设备都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智能化的进程,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机械设备的智能化使得设备的参数可以及时有效的反馈到工作人员身边,保证了机械设备的有效运行,一旦出现故障,智能化系统可以进行警示并且做出相关的停机、断电反应,保证了设备以及生产安全。

4.4.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

科学技术的智能化是实现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机械设备智能化的基础保障。科学技术智能化在当今的机械工程生产过程中广为应用,如微显微技术、远程控制技术、导航技术等。

机械工程在不同的生产领域其相关的产品、生产设备、生产技术要求也不一致,其相关的智能化发展模式、发展目的也不一致,这意味着不同领域的机械工程生产需求的智能化也是不一样的。在进行科学技术的智能化应用时,要根据行业特点和生产领域特点,适当的进行技术、设备的选用,保证智能化生产的有效性,保证机械工程智能化的顺利进行。

5.结语

智能化是当今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在机械工程行业中加强智能化发展,需要我们从生产产品、管理、机械设备、科学技术的智能化入手,积极根据行业领域特点进行合理的智能化技术的选择,保证智能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孟玄.论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2]赵志明.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其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3)

篇(5)

感知与控制层:通过从传感器、计量器等器件获取环境、资产或者运营状态信息在进行适当的处理之后,通过传感器传输网关将数据传递出去;同时通过传感器接收网关接收控制指令信息,在本地传递给控制器件达到控制资产、设备与运营的目的。在此层次中,感知及控制器件的管理、传输与接收网关,本地数据及信号处理是重要的技术领域。

通信网络层:通过公网或者专网以无线或者有线的通讯方式将信息、数据与指令在感知控制层与平台及应用层之间传递。主要由运营商提供的各种广域IP通信网络组成,包括ATM、xDSL、光纤等有线网络,以及GPRS、3G、4G、NB-IoT等移动通信网络。

平台服务层:物联网平台是物联网网络架构和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它不仅实现对终端设备和资产的“管、控、营”一体化,向下连接感知层,向上面向应用服务提供商提供应用开发能力和统一接口,并为各行各业提供通用的服务能力,如数据路由、数据处理与挖掘、仿真与优化、业务流程和应用整合、通信管理、应用开发、设备维护服务等。

应用服务层:丰富的应用是物联网的最终目标,未来基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类群体将衍生出多样化物联网应用,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根据企业业务需要,在平台服务层之上建立相关的物联网应用,例如:城市交通情况的分析与预测;环境状态的监控、分析与预警(例如:水质、风力、滑坡);健康状况监测与医疗方案建议等等。

物联网平台处于物联网四个逻辑层中平台服务层这一环,是物联网产业链的枢纽,是万物互联的关键平台层,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是撬动物联网生态的关键,是实现物联网价值的核心环节。

它向下接入分散的物联网传感层,汇集传感数据,向上面向应用服务提供商提供应用开发的基础性平台和面向底层网络的统一数据接口,支持具体的基于传感数据的物联网应用。

按照逻辑关系从下层到上层提供四大功能,物联网平台又可以将其分为终端管理(Device Management)、连接管理(Connectivity Management)、应用支持(Application Enablement)、业务分析(Business Analytics)等四个平台。

DMP(Device Management Platform)是设备管理平台。主要对物联网终端进行远程监控、设置调整、软件升级、故障排查等一系列等功能,并通过提供开放的API调用接口帮助客户进行系统的集成在整套端到端M2M设备管理解决方案中,整体报价收费。可以认为DMP主要面向设备的开、关、停等基本状态的控制,或实时的物联网设备警告等不涉及物联网上层应用场景的设备管理。

CMP(Connectivity Management Platform)为连接管理平台。一般运用于运营商网络上,具体来说连接的是物联网SIM卡。该平台可以实现对物联网连接配置和故障管理、保证终端联网通道稳定、网络资源用量管理、连接资费管理、账单管理、套餐变更等。

AEP(Application Enablement Platform)是上层的业务使能平台。该逻辑层是结合了上层的应用场景,为开发者提供成套应用开发工具(SDK)、中间件、数据存储、业务逻辑引擎、第三方API接口等功能。我们可将其理解为结合应用场景的系统开发平台。随着企业在行业中对业务经验、所涉及技术的持续积累,平台的竞争力将逐渐从连接能力转移到平台的多场景化的业务能力。

BAP(Business Analytics Platform)可被称为业务分析平台。该逻辑层包含大数据服务和机器学习两个主要功能。将汇集在云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其可视化。而机器学习是将沉淀在平台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训练,形成具有预测性的、认知的、或复杂的业务分析逻辑。在未来,机器学习必然将向人工智能过度。

作为物联网产业链关键环节,物联网平台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都争相追逐这个风口,进入2018年,这种热度持续增高,并愈演愈烈,一个全球化的万物互联时代即将到来。但从目前国内行业现状来看,每家平台提供商由于其自身发展状况及优劣势,到目前为止,几乎很少有公司在业务上同时涵盖四个子平台。

比如,BATJ布局物联网平台主要是基于自身传统优势包括云、大数据、硬件管理平台等,打造第三方生态系统同时发挥自身优势。腾讯有QQ物联和微信智能硬件两大物联网平台,巨大的用户数量和社交属性是腾讯物联网平台核心优势。阿里巴巴针对物联网业务整合了智能云、淘宝众筹和天猫电器城,组成智能生活事业部,天猫电器城与淘宝众筹能帮助智能硬件开发商解决市场销售难题。

几大互联网巨头做物联网业务思路相似,硬件联网作为基础第一步,开放数据与生态、技术与接口,构建产业链协同的生态系统。在打造物联网平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BATJ最大的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巨大的用户基数和设备接入数量,因此其物联网平台更多体现在设备管理平台DMP和连接管理平台CMP的功能,而业务AEP和BAP的功能比较少涉及。

中国三大运营商目前也高度重视物联网平台的发展,但受限于技术上和设备上的局限性,他们则更多侧重在连接管理平台CMP的发展。2015年7月Jasper与中国联通合作的ControlCenter物联网管理平台正式推出,集聚了API集成功能、生命周期管理、灵活资费计划、设备列表功能、网络诊断功能、自动化引擎和账单及报表功能七大功能。2014年11月中国移动正式物联网开放平台——OneNet,提供从底层IaaS连接到上层应用的全套解决方案。2016年7月15日,中国电信与爱立信签署了物联网连接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携手共建物联网全球连接,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球物联网连接服务。

国内初创物联网平台公司也多以设备管理平台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智能硬件行业应用软件开发难、研发成本高、开发时间长、销售周期长的困难,助力其他智能硬件厂商设备联网,提高生存能力。其中又以机智云、艾拉物联等几家较为成熟。资料显示,机智云成立于2005年,在成立之初主要业务是为北美高科技企业提供软件研发服务,它主要为开发者提供自助式智能硬件开发工具与开放的云端服务。可以看出,机智云对于行业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通过提供简单的、傻瓜化的工具、不断增强的SDK与API服务能力来降低物联网硬件开发的技术门槛,降低研发成本,让更多的开发者共同参与,所以其服务功能主要集中在设备管理(DMP)方面。

中国物联网AEP、BAP平台渐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物联网平台更深层次的应用开发和业务分析平台,AEP、BAP平台在中国尚在起步阶段,未来市场将达千亿级别。

和国外厂商相比,中国物联网应用支持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起步较晚,但已有厂商逐步意识到了物联网平台更深层次的作用和意义,并已逐渐进入到这个应用开发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的阶段,其中又以和而泰的C-Life大数据综合计算服务平台最为代表性。

C-Life平台应该算是目前国内物联网平台领域在AEP和BAP方面发展的最为超前的平台之一。不同于其他平台只是对单一数据的积累和计算,C-Life平台基于AI的场景数据整合服务能力、产业通道数据定义与数据垂直管理运营能力,更注重于多维度数据的打通和跨场景数据的打通,并且基于这些多维数据进行深度融合计算,提供家庭场景服务和全行业服务。目前C-Life平台已经能够提供覆盖家庭全场景的智慧家庭服务,及辐射校园、农业、养老、水务、酒店、地产、美业、医疗、家电、制造等各行业解决方案,赋能全行业。

以C-Life服务家庭睡眠场景为例。虽然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类似智能睡眠系统,但大部分都只是简单的根据主人发出指示睡觉配合关灯光窗帘等动作,基本没有数据分析那一环。而C-Life在健康睡眠方面,已经可以做到,只要有人上床睡觉,就可以通过接入平台的睡眠监测器监测到,并通过强大的多维度数据综合计算能力,联动打通了空调、香薰机、加湿器、台灯等智能硬件设备,让这些设备根据外部环境主动调节室内温湿度、光线等,从而打造最舒适的睡眠环境,同时,通过睡眠监测器还可以监测用户心率、呼吸率、翻身次数、打鼾、咳嗽等睡眠情况和睡眠质量,结合睡眠数据和医疗专家评估,形成睡眠监测报告,并给出涵盖美容、饮食、健康、运动等方面定制化睡眠改善建议。

篇(6)

战斗早已打响。复华控股之前,传统的健康机构、医药厂商、保险公司甚至是地产大鳄都已经以各自的方式布局健康管理领域。人们谈论的已经不是单纯地要如何切入这个领域,而是如何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这考验的不仅仅是入局者的实力,还有耐心,以及资源整合的能力,复华标准生命就是这样藉此而生。 资本蜂拥

近年来,布局健康管理的企业机构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既有泰康人寿、新华人寿这样的保险公司,又有石药、盘龙云海、太极、天士力等药企,修正更是全方位布局产业链。另外,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等机构也以体检为入口,向健康管理产业链纵深发展。

行业之外,也不乏海航集团、万达集团这样的“资本大鳄”有意布局。智能设备商们也在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技术争打健康管理牌,阿里健康、百度医疗大脑等平台的出现也使得健康管理行业的形势更为复杂,竞争更为激烈。

所幸,行业蛋糕足够大。

2014年7月,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在与媒体交流时称,一个健康管理中心从开业到能够盈利的时间预计是3年,但从新华保险最早开业的西安、武汉两地的健康管理中心运营情况上来看,这一期限可能会更长。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此前也曾表示,健康管理前期肯定投入比较大,并且前期不可能有迅速的回报。

同时,由于健康管理的专业性很强,行业相关性更大的企业在起步阶段可能看上去更容易获得优势。比如传统药企,在健康行业拥有品牌以及产品质量上的先天优势,而大型险企拥有和健康管理高度相关的寿险、健康险产品以及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优势。

不过,业内的普遍观点,现在没有哪一家能真正做好健康管理四大要素检测、评估、干预、跟踪。健康管理市场前景非常好,但目前基本仍处在砸钱阶段,市场中还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取得足够的市场地位,成为行业标杆。

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了复华标准生命充分发挥的市场空间。致力于大健康、大产业的复华控股,如何打通旗下各板块的资源,相互导流通融发展,如何将其他产业资源充分融入到健康产业,这些都关乎复华标准生命的未来发展。 差异化定位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鼓励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同样是在2016年,复华控股已经开始着力搭建高端健检、筛查及健康管理平台,为国内高净值人群提供私人定制化的健康管理和高端服务。

据介绍,此次上线的“复华标准生命”的定位即为高端健康管理,涵盖高端体检、三大筛查、私人医生、国际权威绿色通道等业务范围。

“复华标准生命以高端体检为入口、以健康管理为核心、定制化健康管理综合解决方案。为成功人士和保险客户提供全球化健康管理服务。”复华标准生命董事长张锦枫介绍说。

根据胡润研究院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显示,在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扔维持两位数增长。而金融投资、旅行度假和健康养生是中国高净值人群在工作以外最感兴趣的三大话题。

市场上,针对高净值财富人群的高端健检、筛查及综合医疗服务机构,仍有较大空缺。

瞄准高净值人群健康管理的复华标准生命,发挥好各个板块之间的协调效应,就能获得竞争优势。北大医疗康复医院行政院长王彬也表示,行业企业、管理者也应具备资源整合、发展全产业链的素质能力,在大健康产业投资大潮中,进行冷静的投资与管理。

此前,复华控股在多产业领域均有布局,借助全球化网络及强大的产业运营能力,领先布局中国文旅地产、大消费等行业,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精英成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楦椿标准生命提供了客户基础。

篇(7)

科技潮流:

VR “挑大梁” 初创专区吸眼球

秋电展与国际电子组件和生产技术展不但是业界的年度采购盛事,也是预览来年电子产品潮流、交流市场信息的窗口。如今,各行各业智能化、科技化已成为市场大趋势。为了在展区划分上体现行业科技潮流,今年,秋电展上首次设立的“科技馆”最受关注,包含五大展区: VR、初创专区、3D打印、智能科技、机器人和无人操控技术,这五大展区方便买家采购各类高科技电子产品,投资者亦可从中物色初创企业进行合作或向其投资。

⒈虚拟现实专区延续科技热潮。

整个秋电展上, VR 产品成为“挑大梁”的角色。在新设的“VR”专区除了常见的VR眼镜外,还有VR 盒子(需要插入手机使用)、 VR 一体机,及拍摄VR片段的产品。例如首次参展的一家香港展商先龙国际有限公司带来360度VR航拍无人机,是用来拍摄360度全景和VR视频的专业器材,兼具运动相机的功能,可以使用户在空中进行全方位球形航拍。公司总经理罗子健表示,VR航拍无人机吸引了来自美国、欧洲和东南亚地区买家的注目和查询,已经与他们建立联系以作进一步磋商。他认为,展览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前来采购,带来很多商机,预期明年将再参展,以推广更多新开发的产品。

另外,一家台湾公司将带来3D景深摄影扩充模组,配合应用程序,用户能以手机拍出3D影片。

此外,赞助商渣打银行在展会上以很醒目的方式借助 VR 来做宣传。

⒉初创专区创新博眼球。

近年,初创企业的数量持续上升,大会新增的“初创”专区网罗近50家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的初创企业,展示创新的科技与概念。

初创企业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要素之一。初创企业如要突围而出、获得垂青,就需要合适的展示机会和面向投资者的平_。因此,大会特别在秋电展期间举行一系列初创专题活动,比如,加拿大参展商带来汽车监控及分析设备,可以把普通的汽车变成“智能汽车”,其九轴方向感应器可以提取在发生事故时所获取的数据和资料,描绘当时汽车行驶的路径。另一中国香港地区初创参展商在展会上介绍了专为零售商而设计的电子智能价格牌,它配备高清全彩显示屏和Wi-Fi功能,方便实时更新价格等信息。

来自澳大利亚的买家The Product Group董事史蒂芬・卡亚力考斯(Steven Kayalicos)对初创专区的新科技、概念及产品特别感兴趣。纵然科技可以让人透过网络会面,但史蒂文・卡亚力考斯乐于通过展览与多位业界代表直接交流。他参加了展会上的项目提案环节。“相信我会在项目提案环节当中寻找到两至三家初创企业合作。另外,我在展会也找到两个新品牌的摄像机和运动科技产品,稍后会带回澳大利亚在当地市场推出。明年我会再参加秋电展。”史蒂文・卡亚力考斯对记者表示。

美国众筹平台Indiegogo为拥有崭新概念和有志创一番事业的人提供筹集资金的平台。Indiegogo大中华区策略项目高级主管本・贝特曼(Ben Bateman)在“初创企业第一步”研讨会上表示:“很多人都将创意画成图像上传到网络,吸引投资者的支持,现在Indiegogo已经为不同项目筹集十几亿美元的资金。”本・贝特曼对初创专区的产品及方案十分感兴趣,并在展会了解初创者的商业概念。

⒊会跳舞、会拍照的机器人来了。

当然,展会上总少不了机器人的身影。在秋电展上,去年开始设立的“智能科技”“机器人及无人操控技术”展区,继续带来创新电子消费品和未来科技,当中包括加入物联网技术的机器人、行李追踪带、航拍器和电动滑板车等。

其中,跟着TF Boys《青春修炼手册》的歌曲跳舞的机器人最受参观者喜爱。机器人跟随音乐,左右上下摇摆,有时还有手指动作,节奏也完全跟得上。还有会自拍的机器人、与人对话的机器人,更加丰富了机器人的功能。

⒋“3D打印”展区五颜六色似童话世界。

在“3D打印”展区,所展示的3D打印模型的目标群体主要是教育机构(用于制造玩具)和工厂(用于塑模)。由于工艺复杂,其展示的模型惟妙惟肖,不过制作耗时较多,一般在几小时到几十小时不等。

比如来自中国广州的一家公司,就用 3D 打印笔“描绘”了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据厂商介绍,这种 3D 打印笔目标受众是儿童,因此采用的打印材料都是环保的。与工业用 3D 打印机不同, 3D 打印笔完成 3D 模型,创作者的动手能力很重要。或许这类 3D 打印笔有望成为儿童最好的创作工具。

还有中国香港展商带来一部针对家庭和学校用的3D打印教学套件,用户可以按照说明书指示,自行组合打印机进行打印,并于组装过程中学习打印机的操作。

⒌可穿戴设备展区:“传统手表”也能计步了。

前些年大热的可穿戴设备展区今年稍显得有些冷清,展品还是以智能手表为主,不过在功能上都大有长进。 比如,深圳的一家企业推出的智能手表,从表盘来看,它几乎与传统机械手表如出一辙。不过,该家厂商介绍,加入智能芯片等零部件后,传统手表也能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据悉,这些手表已经具有运动与睡眠监测、来电提醒、拍照控制等功能,加上其180天的超高续航时间,以及传统手表的设计,预计有望获得市场喜爱。

不过也有惊喜,在展会上最吸引买家驻足询问的是一款像VR头盔的智能激光生发头盔。不过,这款智能产品可与VR无关,它主要用于防止脱发,增加发亮。从工作人员的讲解中可知,它的生发原理是, 650 纳米波长的激光到达毛囊根部,被毛囊根部中的黑色素吸收,从而促进毛囊根部吸收充足的能量,这将有助于调节人体头皮油脂分泌,加速血液循环,以及毛发生长。

德国著名可穿戴式科技企业Wearable Technologies AG行政总裁克里斯蒂安・斯丹莫(Christian Stammel)表示:“可穿戴式科技现已融入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当中,相关科技仍在起步阶段。明年会有愈来愈多新研发的产品以智能腕表为基础,而可穿戴式科技将在医疗保健的范畴上有更大发展空间,当中‘智能贴’的潜力尤其大。‘智能贴’能够直接贴在身体上,为用户采集更多相关数据。”他在展会上看到有仪器能分析用户的压力程度,继而通过向神经系统输出反馈,为用户减压。他对此仪器特别感兴趣。”

⒍品牌荟萃廊品牌产品琳琅满目。

品牌是消费者在选购电子消费品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秋电展的“品牌荟萃廊”云集550多家品牌的电子产品,涵盖数码娱乐、家居科技、无线及通信,以及电源设备等,为买家提供多元化选择,当中包括Desay(德赛)、威马(Goodway)、超霸电池(GP Batteries)、海尔(Haier)、英特尔(Intel)、摩托罗拉(Motorola)和伟易(VTech)等。

韩国家用电器参展商Cuckoo Electronics Co首次参加秋电展,旨在拓展公司的出口业务。其海外业务团队区域经理张迈思(Max Jang)表示:“展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我们寻找新的经销商,我们已经找到来自台湾的潜在经销商,双方将进行洽谈。”

虽然电子展搭建的是贸易采购平台,但香港贸发局同样看重小批量采购交易在未来的潜力。在电子展的展览场内继续设置“贸发网小批量采购”专区,集合超过330个专柜和产品展示,总共超过2900件小批量产品,最低采购量为5至1000件,迎合市场“单密量小”的采购模式。同时,电子商贸近年大行其道,“贸发网小批量采购”网上交易平台方便供应商与全球买家直接在网上完成交易,展示超过10000家供应商,逾12万款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大会委托独立调查机构益普索在展会期间访问了1052位参展商及买家,了解他们对市场前景及产品趋势的看法。

{查发现:受访者普遍对明年的市场前景持审慎乐观的看法,有86%受访者预期2017年的整体销售额会较2016年有增长或持平;而83%的受访买家预期产品售价会上升或持平。受访者被问及香港平台的优势,分别有61%的受访买家及64%的受访参展商认为,会增加通过展会平台采购或销售产品,两者比例均较去年增长约一成。

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VR未来两年的发展大有可观,其中VR与手机、网络游戏、视听娱乐产品的结合最具潜力。有76%受访者对可穿戴式产品未来两年的发展持正面看法,较去年增长一成。而智能腕表、智能手带,以及医疗保健和运动相关的可穿戴式产品将是未来两年很有增长潜力的产品。智能家居是大趋势之一,逾六成受访者预期,与互联网和流动网络连接的无线系统智能产品未来两年有最大的增长潜力。更有超过一半受访者表示,会愿意多付出1%~20%的价钱去选购智能家居电子消费品,这也表明厂商开发智能家居相关产品是顺应了趋势。对产品趋势及消费者习惯的看法,最多受访者预期,电子或电器配件会是明年最具增长潜力的产品类型,其次是视听产品和数码影像产品。另外有七成受访者表示,消费者更倾向于网上购物,主要是在选购产品时可以看到比价,同时也会参考网络、社交媒体的评论。

智能手表、平板、智能家居……仅仅一年的时间,展会的主角就从这些悄然转向VR。VR产业起步之迅速、发展之迅猛让所有人都有措手不及之感。

透过此次秋电展可以发现,VR系统在VR产业中所起到的作用举足轻重。但VR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更是VR产业的纵向延伸。在展会上,Nibiru展示了其在“VR+行业”领域的探索。或许,接下来让所有产业与VR产业建立无缝对接,是VR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国际电子组件和生产技术展:

网罗尖端电子零件

与秋电展发挥协同效应,同期举行的国际电子组件和生产技术展恰逢20周年庆典。作为电子产业上游供应链的重要采购平台,今年的国际电子组件和生产技术展网罗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日本及韩国等国的尖端电子零件、组件及科技,为业界设计新产品提供意念和素材。

焦点展区“显示技术世界”带来适用于太阳光线下的液晶显示器,具备广角高清显示屏,并可配上触控屏幕,适合于户外显示应用。今年的展览还包括其他电子组件,如印刷电路板、键盘及开关、新一代的微型电子器件、太阳能光伏电子元件、模组、模块、光伏技术,以及智能硬件的元器件,为制造商提供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显示屏光源、迷你零件和智能开关模组等。

来自巴西Nitere公司的买家卡洛斯・罗德里格斯(Carlos Ant・nio Rodrigues)首次参加展览,他专程来港为该公司供应的自动柜员机采购显示屏和主板,展会第一天已经找到3家中国内地的供应商。他表示:“会订购数千部显示屏。”

中国台湾参展商冠坤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专为汽车应用而设的新产品,有来自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丹麦等国的买家对产品感兴趣。该公司的业务部协理石登扬认为:“展览能为他们扩大国际视野,接触更多环球买家,有助扩展业务。”

来自波兰的买家拉多斯瓦夫・莱舍克(Rados・awLeszek)是当地知名的电子产品批发商,也是第一次来展会采购电子配件和组件,包括电线、充电器、LED、连接器和插座等。拉多斯瓦夫表示:“我在展会与大约100家参展商建立了联系,他们提供许多有趣的产品。我们预计将达成总共超过100万美元的订单交易。”

创新趋势:

应用物联网科技变身潮物

物联网已成为网络热门关键字,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带来无限机遇。在展会期间,同期举办的还有物联网和智能装置创新科技论坛,现场厂商、专家就“新兴的科技力量”为题,分享物联网的应用方案,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庞大商机。

特斯拉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区域总监范菁怡表示:“特斯拉 Model 3 早前在香港推出时排队订购热潮如买iPhone一般。”她强调,特斯拉并不是汽车生产商,而是一家汽车科技企业,它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令新型号汽车变得更有智慧(Smarter),让车主的驾驶体验更富乐趣。

电动车技术并不新鲜,但范菁怡认为:“特斯拉全球大热具有四大元素,适合的产品、基础建设、生态系统,及配合政府政策的支持。”

亚马逊网络服务系统解决方案架构师奥利维尔・克莱因(Olivier Klein)表示:“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是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让不同的物体更有效地联系起来。他以亚马逊网上书店的货仓为例,货仓不只是把机器人跟货架联系起来,而是根据用户购物习惯的大数据进行排列,方便机器人操作寻找图书,令作业效率不断提升。”

他继续补充:“在物联网领域,并非单一企业就能令世界变得‘聪明’,而是需要企业之间的合作,亚马逊就通过开放的云平台汇集第三方技术优势。比如,合作研发的Alexa 人工智能声控助理,可回复天气、新闻、音乐等资讯,甚至控制其他家电设备。”

纳米和先进材料研发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伟文博士介绍了已在电子、美容、医护、家电等领域广泛应用的纳米物料。他特别提到,该公司利用纳米物料新近研发的可印刷柔性锂电池,为电子产品业界带来惊喜。他表示:“可穿戴电子产品已是潮流趋势,因为配备感应器,便可收集用者心跳、步速等数据,进而与医疗设备进行结合。而这款可印刷柔性锂电池可以180度卷曲,正好迎合可穿戴电子产品的需要。”

市场策略调查公司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环球消费电子产品研究总监陆泰克(Wee Teck Loo)表示:“物联网应用并不代表要取代传统设备,而是把传统设备与物联网技术进行结合,带来更大的好处。”

他解释道:“洗衣机平均可以用7至10年,但只要在旧的洗衣机安装智能工具(Smart Meter),就可以通过可穿戴式工具或智能手机设定相应洗衣程序来收集用户洗衣习惯的数据,从而减少电力、洗衣液等的消耗,甚至有助建立品牌忠诚度。”

惠普旗下无线网络设备生产商Aruba亚太区技术总监韦颂修引述麦肯锡2015年调查数据表示:“物联网应用市场规模于2025年将达到11.1兆美元,对于企业来说,势必要跟上转型的节奏。”韦颂修还提出:“社会将走向Idea Economy (意念经济),关键在于企业要跟上转变的速度。如Uber或Airbnb,前者并未拥有一架车,后者亦没有经营一间旅馆。物联网更像破坏性科技(Destructive Technology),D型太慢便会落后。”

无线电通信技术研发公司高通高级销售总监黄兆瑜表示:“物联网带来广泛商机,但亦制造分裂(Fragmentation),它把分散的物联网商机结合起来,包括开放共享平台,又用单一芯片代替不同的组件,更能实现智慧家居。”

另外,TEDx Hong Kong则在展会期间请来不同领域的专家分享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见解。此外,由香港贸发局和香港电子业商会合办的“电子业奖2016”旨在促进电子业届提高产品设计和创新水平,表扬杰出的参展商。本届比赛由13项产品组别中选出21项得奖产品。其中安保睡科技的婴儿呼吸检测系统获得了本次活动评审们的青睐,荣获产品设计创新奖。

内地创新力量:

“东莞制造”品牌开拓国际市场

在秋电展上,为东莞企业设立的“小批量采购――东莞专区”吸引了非常多的买家。其中东莞市优陌儿智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优陌儿科技”)的展台,主打智能家庭服务,以其产品优陌儿机器人展示具有针对性的健康监测模块,可以向子女、医生、医院传送血压、血糖、心率等实时数据,为老人群体提供智能关怀服务。

另外一家东莞市星以达五维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销售工业级和民用级的各类型3D打印机,提供专业的3D打印解决方案,至今已取得100余项专利,设备成功出口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东莞是一座比较特殊的城市,具有先天的地理位置优势,位于珠三角东南部,穗深港经济走廊中段,周边有香港、广州、深圳三大中心城市,既具有率先开放的条件,能够有效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又注意错位发展、合作互补,避免与三大城市同质竞争。

为帮助东莞企业拓展新兴市场,东莞市政府鼓励企业扎根东莞转型发展,让企业“走出去”是东莞市在推动的工作。据了解,2010年以来,东莞市先后14次组织企业参加香港贸发局组织的重点展会,并多次开辟“东莞专区”,参加相关论坛,组织企业与香港服务业举办专场对接会等。尤其是在今年6月,东莞市商务局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签订《“东莞制造”品牌推广五年计划合作备忘录》,明确未来5年在会展、信息共享、商贸平台、服务业等方面全面加强合作。

篇(8)

“十二五”是中国物联网发展的黄金期,也是产业模式从“政府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关键五年。可以想象:未来五年间,政策将推动物联网市场高度繁荣,科幻电影中众多智能场景将逐步照进现实,科技逐日创新,市场创造财富传奇……这场盛宴中,哪些行业将成为真正受益者?

内容详实凸显高度重视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提出: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以及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俗而言,物联网即是把物品与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使人可以通过网络识别方法控制各类物品,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遵循以上核心理念,我国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制定了系统全面的发展战略,包括“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及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规划》明确指出:力争在“十二五”末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无疑,此次规划是中国首次出台如此详细的物联网规划,自上而下地充分体现了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高度重视。工信部预测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的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5千亿元,而在2020年将达到万亿元级,未来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超过30%。

当前,中国物联网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应用少,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这些问题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此次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须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

四大行业分享物联盛宴

深入剖析此次《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可以发现,在物联网行业众多分支中,智能卡技术、二维码识别、RFID芯片和传感器等诸多细分行业,将最大程度地分享市场带来的增长收益。

首先是智能卡技术,该技术已成为物联网的技术核心。智能卡是一个带有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等微型集成电路芯片、具有标准规格的卡片。智能卡作为IT行业的一个小分支,原本市场份额很有限,但随着通讯、金融和政府安全等项目的实施,智能卡独特的技术特性及不可替代的地位已开始显现。

二维码识别则是物联网的关键环节,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二维码能多次读写且存储容量更大,在产品溯源、物流、防伪、防串货、会员管理、精准营销、召回等环节均能扮演关键角色。此外,二维码可通过网络传输和下载,其应用具有高度灵活和便捷性。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二维码的应用已更加便利快捷,目前二维码和智能手机相结合的应用包括电子票、电子折扣券、手机广告、手机上网及下载、二维码名片等。

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灵魂,主要包括标签和终端设备两部分。终端设备通过无线讯号读写标签中的信息,实现高速无接触式的物体标记和识别。由于RFID标签无需电源,且成本低廉、方便易用,因此已成为物联网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但由于成本的原因,目前还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推广。

传感器则是物联网信息采集的基础。目前,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落后,国内传感器需求,尤其是高端需求严重依赖进口,国产化缺口巨大,目前传感器进口占比80%,传感器芯片进口占比达90%。

全力突破“应用”瓶颈

尽管国家已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并出台了相应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且许多行业部门将物联网应用作为推动本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支持,但“应用层面突破乏力”仍是物联网产业商业化的瓶颈。

目前,物联网的应用推广还处于探索阶段,清晰的规划和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依然缺位。一位曾参与《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表示,传感器、安保以及云计算等领域近年来发出的声音不少,但真正产生经济效果的却并不多,如果真用产业产出的标准去衡量物联网的发展,那么其距离真正的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而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物联网发展的同时,带动了诸如微电子技术、传感元器件、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并不断催生市场利润。

专家估算,目前中国约有1亿台个人电脑,而物联网终端的需求量则远大于此,诸如10亿数量级的信息设备、30亿数量级的智能电子设备、5000亿数量级的微处理器和万亿数量级以上的传感器需求,仅从终端潜在需求的角度,即可比较得出物联网市场空间远远大于互联网。

此外《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还指出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先导应用为引领,注重自主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展应用模式的创新。

其中重点支持物联网在工业、农业、流通业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开展面向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领域的应用示范,重点支持交通、电力、环保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并开展面向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示范。还将重点支持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共管理水平,推动面向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

从这些内容中不难看出,未来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是寻找规模化应用突破口。目前,很多城市已陆续制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方案,城市应用将是未来三至五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

政策之春泽被上下

自物联网概念提出以来,最初发展模式是地方政府驱动,无锡、江苏、杭州、成都、重庆、上海等各个地方政府已相继出台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地方规划和政策。

然而,纵观各地的物联网规划,由于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协调,在产业发展重点和应用上多有布局重复的弊病,且各地对物联网概念理解不一致,政策扶持对象也各有差异。尤其涉及重大指导意义的物联网标准方面,各地方政府很难达成一致,造成本就薄弱的物联网产业资源趋于分散。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此起彼伏的优惠政策,也使得物联网产业背上了“过热”、“虚假繁荣”等恶名。

而本次出台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产业范畴,使各地方政府与中央指导思想达成一致,还明确了包括“建立统筹协调机制、营造政策法规环境、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注重国际技术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在内的五大保障措施。无疑,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迎来政府驱动的优惠政策之春。

根据规划精神,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将围绕几个重点展开。首先是重点技术领域,诸如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尤其是与制造业有关的传感器制造业领域,是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发展的重点。

其次是重点应用领域。在关乎经济安全运行的基础行业,如环境、工业、农业等已成为了发展的重点,而在民生密切关联的医疗、食品及社会管理领域,也已成为焦点。

此外,在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域规划领域,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思路是以“市场驱动”模式,以靠近关联应用产业为原则,如以推进物联网应用技术进步及物联网服务业为导向,以特色农业、汽车生产、电力设施、石油化工、光学制造、家居照明、海洋港口等特色产业基地,打造物联网聚集区。

物联网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与产业基本面政策之春遥相呼应的是政府对于物联网人才培养的“给力”政策。2010年8月,教育部即公布了通过审批的140个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在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物联网”成为最大热门,各高校纷纷申报物联网相关专业,目前共有37所高校获批,新设专业在2011年已开始招生。

而物联网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正式进入高校培训人才的教学课程,不仅是国家和政府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巨大体现,也是国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及时做出反映的重大举措。目前,国内开设的物联网专业包含传感器原理、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和物联网组网技术等教学课程,为物联网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繁荣发展,培养大量精通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人才生力军。

商业模式日渐清晰

随着物联网市场商业盈利模式的日渐清晰,以及物联网设备和产品制造业、物联网运营产业、基于物联网的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正在形成。据美国独立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30倍,有望形成下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展望未来,从物联网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直至“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政府一直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但专家同时指出,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要克服技术问题,及市场规模化应用瓶颈;其次,需要培育一些能够整合物联网产业上下游环节的龙头企业;再次,需解决需求与技术不匹配的矛盾,形成市场导向的产业整合;最后是绿色发展,将物联网应用于节能减排、自然和谐、环境友好等领域,以创造更美好的城市发展前景。

篇(9)

××此处填写论文题目××

学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成绩:×××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1绪论................................................................................................................................................................13

1.1×××.........................................................................................................................................................14

2空气燃烧火焰空间的数值模拟....................................................................................................................15

2.1数值模型................................................................................................................................................16

结束语................................................................................................................................................................17

参考文献............................................................................................................................................................18

机器人论文格式范文: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与成绩

【摘要】在早期,中国机器人技术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机器人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现己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中国已经具备生产国际先进水平机器人的能力,机器人行业已经成为我国一个十分朝阳的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机器人发展成绩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Robotics,IFR)将机器人定义如下: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的工作,应用于家庭或直接服务人称为(家政)服务机器人,应用于特殊环境称为专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机器人称为工业机器人[1]。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均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愈发重视。与此同时,机器人技术也被认为是对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新技术之一[2]。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工业机器人

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在1984年指出:机器人就是有特定功能的自动机,是如今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发展对象之一,是高智商的人工智能机电一体化装备[3]。”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惊人,而且每年的需求量以30%的速度飞速增长。相关专家曾经预测,根据发达国家产业升级与发展的历程,以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趋势,在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预计可达到约十几万台套以上[4]。为了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异迅速缩短,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站在更高层次的平台上,我们必须虚心学习国外的新技术,新思想,在此同时,国家的支持与重视也是必不可少的。到目前为止,我国拥有专业机器人产业开发的企业超过50家,专门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单位超过200家上。我国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十分明朗。

二、移动机器人

我国从八五期间开始研究移动机器人。虽然与世界上的许多强国相比发展比较落后,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我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速度。我国投入大量人员,大力支持此项技术的发展,对于一些室外机器人的某种关键技术,我国已经接近甚至达到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目前,国内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例如:由清华大学研制的的智能移动机器人THMR-Ⅲ,Ⅴ型机器人等。机器人技术从以前的一无所知,到逐渐引进,从初步引进到不断改革,我们对于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深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有许许多多高智能,富有情感的机器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更好地服务[5]。

三、仿生机器人

目前,仿生机器人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仿生机器人,主要分为3大类:仿生物、仿人和生物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凭借其灵敏的感知系统以及以及灵巧的行为能力对人类的科学研究以及生产劳作起到了十分有利的作用,所以,我国很早就已经开展了对于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国内许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都进行了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在国家“863”智能机器人主题大力支持下,北航机器人研究所研制出了能实现简单操作作业和抓持的3指9自由度仿生手。仿生机器人在娱乐、服务,甚至军事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已经成为21世纪机器人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

四、医疗与康复机器人

欧美的许多发达国家首先开展了对于康复机器人的研发,而我国在此方面的速度相比起来却发展较晚,目前,主要有一些研究所,高校以及一小部分企业正在开展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哈工程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对康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较为深入,其已经研制出十分优秀的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此机器人可以模拟踝关节的运动姿态等规律、正常人的行走步态.清华大学的康复工程研究中心对下肢训练器研究也比较先进,做了一定的深入探索,开发出肌电反馈控制康复器设备等优秀的康复机器人。我国的一部分公司如浙江金华、北京宝达华等企业也不断致力于我国的康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康复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就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五、结语

我国机器人的发展速度不可同日而语,通过查找文献,看到许多前沿的机器人,也看到了发达国家在机器人方面的成绩,认识到机器人行业对各行各业的帮助,深受启发。我相信,在我国的大力支持下,机器人产业一定能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Robotics.Servicerobots[EB/OL].[2013-06-09].http://ifr.org/service-robots/.

[2]徐扬生.智能机器人引领高新技术发展.科学时报,2010-08-12

篇(10)

机器人按大类主要可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其中:工业机器人40年间全球约有160 万台套装机量。2012年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18.2万台,主机市场80 亿~100 亿美元,并带动约3 倍左右软件集成、周边配套设备、系统工程等系统集成市场,总计约260亿~330亿美元,工业机器人中焊接、搬运两类应用集中了70%的市场份额。

目前,成熟机器人本体制造商全球范围约30家,细分行业的成熟系统集成商全球有数百家。减速器为机器人本体制造商唯一需要统一外购的零部件,目前全球只有日本纳博和住友2家成熟供应商。

服务机器人:全球服务型机器人用了5~10年时间形成了超42亿美元的市场总值,美国公司占据该行业60%市场份额。目前专业机器人保有量11万台,年增长率30%,家政、教育、娱乐方面等家用机器人增长率20%。

欧洲、日本牢牢占据着工业机器人天下,ABB、KUKA、FANUC、YASKAWA四大巨头全球市占率超60%,他们在中国市占率更高。

美国服务机器人技术则非常强劲,其中军用、医疗与家政服务机器人产业占绝对优势,占服务机器人市场份额的60%。其他机器人大类目前还都处于研发阶段,还没形成产品,特别是关于生物和航空等方面。

2.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

2010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激增,2012 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26902台,产值约85亿元,相关配套产值近200亿元(机器人系统市场规模一般为机器人单体的3倍)。据IFR预测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每年新装机量将达3.5万台,占全球销量比重16.9%。

我国目前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仍然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的机器人密度相当,都约20台/万名员工),离日本、韩国、德国等更是有很大差距。韩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国家,每一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数量347台、日本339台、德国251台、中国仅为21台,不及国际平均水平55台的一半。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我国比例为6% 、日本33% 、美国16% 、德国14%。我国仍是世界上工业自动化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未来工业机器人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3.中国机器人发展进入到机遇期

市场需求发生明显变化。作为替代一般工业、一般劳动力需求的工业机器人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格局改变,吸引了国内企业的积极参与。除新松外,还有广数、埃夫特、华恒、博实等企业不断加入到国内机器人厂商队伍中;国家已开始整体布局构建机器人全产业链,科技部于2010年投资1亿人民币组织实施“工业机器人工程化产品及自动化生产线”重大项目。

二、中国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模式与难点

1.中国机器人产业化发展可行的模式—三步走

中国机器人市场基础差、市场大。中国机器人产业化模式较可行的是从集成起步至成熟阶段采用分工模式。即美国模式(集成)—日本模式(核心技术)—德国模式(分工合作)。

全国都在积极探索机器人产业如何发展。1999 年,我国已建立了9 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和7个科研基地,包括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新松机器人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开发中心、海尔机器人公司等。上海、武汉、常州、徐州、天津和昆山等地也已建成或规划建设机器人工业园区。目前抚顺、重庆和青岛3大机器人产业基地也正在规划建设中。

2.机器人产业化的五大难点

(1)规模化市场应用是前提—100台才刚刚开始盈利。机器人只是一个平台工具,需要对接产品操作环境、工艺才能为企业提供方便。机器人应用工程往往先行,工程应用工艺必须优先,从我们调研情况看,100台套产能起步,500台套持平,1000台套才开始盈利。因此行业领域方向选择至关重要,并应大力发展应用集成商。

截止至2012 年,国内企业中拥有百台以上制造能力的企业也仅东莞启帆(台资)、安徽埃夫特、上海沃迪、广州数控、沈阳新松等几家,但年产量均小于500台。

(2)主机成本与可靠性是核心—国产化最大障碍需要经验积累去化解。机器人产业化更重要要求可靠性,自动化智能化的效益是通过高可靠性体现的。企业第一要求的自动化效益包括投入产出比、无故障时间,其次再考虑机器人本身型号与性能。

可靠性受材料、设计、部件、制造、工艺处理、老化调试、使用习惯的影响,产业链长,投入大,需要长期发展才能在业内形成客户信赖的品牌。据统计,目前国产机器人最容易出故障的是高速转动结构件的精度、接口插件、经常操作按钮开关、元器件故障等、制造故障(虚焊,加工精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等)。

(3)核心零部件是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自主化是必须。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主要包括精密减速机、高性能交直流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等。机器人的4大组成部分中,本体成本占22%,伺服系统占24%,减速器占36%,控制器占12%。三大关键零部件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质量及价格,是机器人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由于我国在基础工业的落后,使得关键零部件上在精度、成本等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为了生产符合标准的机器人,必须进口相应的关键零部件,关键零部件的高价格与高进口比例制约了国产机器人量产化。

(4)技术与商务创新是出路—打造品牌溢价是核心任务。品牌,是效益价值和可靠性的体现。当前国内机器人需求中近一半来自于对设备品质要求最高的汽车行业(整车+零部件),缺乏项目经验的本土品牌需要更长时间的验证期,下游企业已习惯使用外国品牌。

(5)软件开发成本越来越高—软件设计必须工程化。工业机器人领域中,软件设计必须工程化,在设计阶段、仿真阶段、调试阶段、试用阶段、运行阶段以及维护阶段全面实施。当前,成套应用工艺设计、用户使用方便与示教、改变不同功能用途以及可靠性水平成为机器人软件技术的开发重点。

软件开发成本越来越高。1980-2010年机器人用软件成本占比从10%升至40%,电子电器成本占比从10%升至25%,机械成本持续下降。

3.工业机器人:成本与市场的难题应靠外力打破

机器人成本的快速下降将为其赢得市场。目前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正逐年递减4%,而劳动力成本正逐年9%递增,预计在单台机器人成本=单个劳动力成本时,机器人需求将出现爆发式增长。此外,工业机器人行业由于500台产量开始盈亏平衡,1000台后赚钱;因此上规模后,部件采购成本会下降很多。打通上下游,降低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的成本是加速上述拐点到来,支撑市场井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旦机器人成本下降,机器人的成本回收周期也将大幅缩短,回收周期的缩短将更有助于机器人逐步实现劳动力替代。以汽车行业常用的165公斤焊接机器人为例,回收周期将由2010 年4.7 年下降到2015 年1.8 年。

打通上下游的方法:外力介入,双管齐下。我们认为必须借助外力1—政府补贴给用户或采用租赁,降低用户投资门槛;外力2—高端制造业需要长期投入,实现部件国产化、自主化,大幅度降低成本,降低定价。

(1)外力1:政府补贴、租赁,降低投资门槛。作为世界顶尖的机器人制造强国,日本70~80 年代机器人产业的腾飞与政府的积极扶植政策,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经济优惠政策密不可分:一是由政府银行向企业发放针对机器人项目的低息贷款;二是鼓励成立“机器人长期租赁公司”;三是将特定型号机器人定为优惠产品推广等。韩国2000 年以后机器人产业进入第二轮高速增长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将机器人列入“十大未来成长动力产业”重点培育,每年仅用于机器人技术研究的投入就高达5 亿元人民币。日韩的产业扶持政策孕育并壮大了发那科、安川、现代重工等一批世界知名的自动化设备企业。

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机器人产业化的发展,尤其是2009 年后中国政府明显加快了扶持高端智能装备的政策出台速度。2012年5月,《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七大新兴行业,提出实现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产业化的目标;明确“十二五”期间首台套产品可获得平均25%~30%的项目补贴(最高50%);每年圈定一批国家拨款支持的智能装备项目,2013年进一步将数字化车间列为财政扶持的对象。

(2)外力2:零部件国产化、自主化,大幅降低成本和定价。内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采购模式为小批量、多品种,导致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处于被动局面。而ABB、FANUC等国际巨头很早开始与日本纳博特斯克(帝人机械)等企业合作,加上采购量每月可达上千套形成规模化优势,其采购价格远低于内资企业。同时,进口零部件的关税也很高,势必造成国产工业机器人价格较高,导致多数内资企业单体机器人成本与外资品牌差距不大(售价约低10%)。此外,尽管外资品牌的单体价格高,但若批量订货,外资单台平均成本会直线下降,这是外资品牌竞争优势之一。

以负载为165 公斤的安川焊接机器人为例,其制造成本仅17万元,在日本离岸约24万,系统集成价格约29万元,国内含税售价34~35万元;同级别ABB售价约50万元,库卡40万元;而国内企业单台制造成本约32.1万元,可获利空间较小。目前点焊机器人国外大概单台售价在35~40万元,国产品牌要想有竞争力售价应该定在20~25万元。

减速器成本占总成本一般约1/3,四大工业机器人具体一般采购RV减速机的成本为3000~5000元人民币,6轴机器人一般需要6个减速机,平均成本约3万元人民币。而国内机器人公司一般6轴机器人6个减速机需要约12万人民币的单体采购成本。一旦减速机、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假设平均降低30%的成本,则机器人单机制造成本可至少降低20%,内资品牌即可和外资品牌在定价上拉开差距。

零部件国产化,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配套厂家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批量材料加工件效率,如165公斤焊接机器人同类型进口机器人价格在30~40万元,具备一定规模的全国产化(年产量1000台左右)机器人的硬件成本可从32.1万元降到18.7万元,降幅达42%。

此外,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可靠性还比较低,且由于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比较晚,应用领域相对比较狭窄,生产线系统技术方面与国外差距也比较大。在核心算法、软件控制系统等软的方面,国产工业机器人总体问题不是很大,但在减速机和伺服电机等硬的方面却差距明显,落后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内虽有伺服电机的技术,但产业化能力不行,而减速机几乎就没有产业化。目前中国有些减速器已经研发出来在机器人主机上进行测试。

高端制造业的产业链较长,机器人的发展依赖于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提高,这是系统性问题。加工工艺的差距涵盖了基础材料和制造工艺水平两方面差距。可靠性非常复杂同时也非常重要,包含设计、加工处理(需要高精度机床)、装配(需要高精度测量设备)等流程。减速机对轴承、齿轮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国内材料也无法满足机器人要求,而齿轮加工精度取决于高端数控机床能力,与数控机床等设备的精度密切相关,在数控机床领域,中国尚处于技术追赶阶段。

当本土机器人主机批量不大时,做配套零部件的企业很艰苦。从该角度来看,不利于支持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所以,国家应该在产业政策上要均衡考虑。

三、产业投资发展总结与建议

展望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国内机器人企业未来有四大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国内发展机器人产业园区的思路可以围绕其进行。

一段时间内工业机器人还是会以国外主流产品为主,外资产品的可靠性有品牌溢价和多年的服务经验;机器人产业化,还得国家政策推动,看好落户在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先行,尤其是周边工业发达、人力成本较高的地区。

有较强技术能力的集成公司会先于机器人制造企业发展,具有行业经验的应用公司会有更进一步发展;通过承接系统集成项目突破高端客户,最终实现全系列产品渗透是本土品牌切实可行的策略。由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场合的复杂性,很多机器人厂家并不掌握针对某个细分行业的核心技术和工艺,因此,通用机器人需与系统集成商结合,涵盖多个行业需求。从国外经验看,一家机器人厂商至少要有80 家以上系统集成商,才能存活下来。

上一篇: 人口老龄化统计学分析 下一篇: 高中化学活化能的概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