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16:46: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医基础笔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TBT协定》中,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着明确的定义,即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WTO成员国在考虑到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诚信交易及公民健康等方面,所制定的带有一定歧视性的对外贸易技术规则和标准。实际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强制性法规壁垒;二是自愿性标准壁垒;三是全过程闭环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数量和价格。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强制性法规、自愿性标准和全过程闭环。其中,强制性法规壁垒是一种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是国际贸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不正当竞争方法。例如,美国的汽车工业,美国为了更好地保护当地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污染净化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并且在《空气净化法》与《防污染法》中也对汽车污染净化的标准技术规格进行了明确,但外部市场的大排量汽车却不包含在当地汽车工业竞争的范围之内。现如今,随着强制性法规贸易壁垒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在保护本国经济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自愿性标准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需要以贸易对象国的强制性国标和推荐性国标为载体,一般被应用于“绿色”、“低碳”等产品的对外贸易中。自愿性标准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很好的体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未来发展趋势,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得到国家认可的非关税隐形排外壁垒。全过程闭环壁垒是指依靠复杂的程序对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成本、交易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进行提升的一种非关税壁垒。例如欧洲,全过程闭环壁垒是将提升贸易交易成本作为其得以实施的切入点,欧洲政府规定外来化学物质的进口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注册、评估、许可及限制等一系列过程,也只有通过严格的程序对化学物质的进口进行控制,欧洲的化学物质的进口才能得到保证。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效应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数量和价格。在数量方面,例如出口国在初始条件下出口五种产品,而进口国家设置技术标准要求为A1。当进口国家将技术性贸易标准提升到A2的时候,初始条件下出口国所用以出口的五种产品中,会有两种产品不再符合出口标准的要求,并被以质量或其他要求退出出口市场,在此情况下,出口国的出口总额会减少,从而导致出口国在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在价格方面,当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数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后,出口国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会产生一种将不合格产品标准由A1提升至A2的需求,而在此过程中出口国用以出口的产品的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改善,技术标准也会得到提升。同时,新投资会引起出口成本的增加,而出口成本的增加也会引起成本价格的提升。此外,在降低出口国产品竞争力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价格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显得更加突出。
二、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所造成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使得发达国家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可以使发达国家的技术专利、产品等得到更好地保护,并在贸易中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同时,发达国家作为国际技术标准规则的制定者,也能够顺理成章地对发展中国家的同类型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过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受害者,而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加工技术比较传统、通讯工具比较落后,也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比较低。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的种类比较多,技术要求也比发展中国家更加严格,因此发达国家往往会制定多种严格的法规与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进行限制,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不仅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对发展中国家引入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设备造成限制,从而影响到发展中国家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事实上,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不仅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会对发达国家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不能真正达到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进行提升的目的,也根本无法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进行更好地保护。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不仅会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被降低,也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出现恶化增长,而这不仅会限制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和资本输出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也会使发达国家的商品市场价格出现持续飙涨,以至于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害。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升级与资源的交流也越来越受重视,发达国家也逐渐垄断了世界资源的配置。由于发展中国家所受到的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比较缺少产品技术的开发能力,而这也就导致发展中国家往往只能依靠发达国家。现如今,技术性贸易壁垒已逐渐成为了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成为了WTO未来谈判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发达国家一直以保护环境的名义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政策,而这不仅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进口,也会增加贸易双方的摩擦。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向区域化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这类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成员已经基本都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环保水平与环境标准大致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发达国家会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对区域外的商品进行限制,并排除在区域市场之外,而这也会影响到贸易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关系。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种类比较多,波及面也比较广,不仅会影响到各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也能够推动国际商品之间的交流,并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流通驱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所造成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够对我国进出口产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保护。发达国家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中的众多商品进行规范,而这也代表着进口货物只有符合这一标准才能得到各个国家的进口。同时,我国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础上也制定了相应的技术准入标准,这是为了更好地对我国的特色工业进行保护。在我国所制定的技术标准中,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对发达国家的进口进行了限制,也为发达国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设置相应的限制,而这也使我国的民族工业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第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对我国企业在技术竞争领域的升级有很大帮助,也能够促使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近年来,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功利心过重,产品竞争仍停留在价格层面的竞争,对产品技术的创新却不够重视,以至于我国企业技术的发展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由于技术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使得我国企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重视,并对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型地位进行重新估量。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企业也再逐渐增加对产品技术的研发成本,健全产品技术革新的奖惩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对传统产业进行更新换代。同时,从长远角度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也能够促使我国出口受阻的企业对生产技术进行创新,以便使这些企业的产品能够更快的回到进口国的市场。第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能够提高我国工业标准化程度,也能够提升我国企业产品的质量。当前,技术性贸易壁垒之所以会对我国企业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企业产品的技术标准水平还比较低,现在所实施的技术标准与评定标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这不仅导致我国相关部门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比较疏松,也会影响到我国产品的出口。在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清除的时候,我国企业必须要先树立更加先进的技术标准,并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我国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目的。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不仅能够使我国工业标准化变得更加的规范,也能够提高我国工业产品的技术水平。
(二)消极影响
当前,尽管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却无法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这种贸易保护方式只能使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短暂的利益,同时会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一定的限制。在此过程中,我国大部分产业很难从发达国家得到先进的技术转让,这也导致我国的产业技术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也间接对我国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涉及面比较广,制定的贸易制度也变得越来越多。由于发达国家具有丰厚的经济底蕴,会提高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标准,特别是产品的绿色准入标准,而这一标准的提高也会使我国的大部分出口产品达不到要求。例如,欧盟对国外产品的引进有一系列完整的规则,而在国际贸易中各个国家也有着很多必须要遵守的标准。从总体上而言,我国的出口产品要想进入欧盟市场,则产品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我国的出口产品必须要符合欧盟的技术标准,并得到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认可;第二,我国的出口产品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安全因素,并获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第三,我国的出口产品必须要进入欧盟市场,则必须要获得欧盟合格证书。此外,欧盟对流通欧盟市场的产品还有更加明确的规定,即这些产品不仅要符合欧盟的标准要求,也必须要通过欧盟的严格认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标准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认证体系还不够成熟,工业标准也比国际先进标准低,而这也导致我国的很多出口产品往往都会被国际市场所排挤,从而致使我国企业很难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做学习笔记的习惯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态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同一时间段内学习相同的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学习效果好得多。不同学科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做的笔记有不同的要求,做笔记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化学学科的课堂笔记的一些心得体会,以供同行们探讨。
一、教材的编写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做适当的笔记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编写的特点之一:实验特别多,以文字性的结论呈现少,实验过程中重视学生动脑设计实验、通过感觉器官观察,然后动笔做笔记、归纳出实验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的用品、步骤、注意事项、现象和结论等作出适当的笔记。例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去铁锈的实验)中如果学生只按照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进行实验,实验过后书本上没有记下有关的实验现象(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有气泡放出)和注意事项(酸要小量多次添加)的笔记,则两天后学生什么也忘光了,甚至连自己是否做过这实验都记不清,那么就失去了做化学实验的真正意义。
新教材编写特点之二:对化学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进行了淡化,知识的呈现相对零、散、乱,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不利之处。例如分子的性质的探究学习中教材把分子的几个性质分得很散,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在书本上以笔记的形式归纳出分子的性质和有关性质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做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1.有利于课后的复习
初中化学是开设在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理解能力的前提下的,但同时学生是在学习七、八个学科和面临升学考试的环境中开始学习的,由于学习压力大,学习科目多,对知识的遗忘率也特别高。假如不定期对知识进行复习,那么遗忘的部分知识将永远从大脑中消失,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当定期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学生复习的时候不可能把教材从头到尾再看一次,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如果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的话,那么学生重点复习笔记和自己觉得掌握得不好的内容就可以了(要求学生一边复习一边对笔记内容进行精加工),而且学生在复习自己亲笔记下的随堂笔记的过程中还可以回忆到当时学习该内容的情境,实验中的点点滴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当时自己的思维活动情况。假如学生经常以回忆的方式来复习知识,学生不但对所学的知识记得牢固、理解得深刻,而且学习的情感也浓厚(浓厚的学习情感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2.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虽然化学学科的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广,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浓厚,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要学习的科目多,同时受到现今网络的引诱,相当一部分学生睡眠不足,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打盹犯困等现象。如果课堂上要求学生适当做一些笔记,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紧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有效避免了上述现象的产生,同时上课做笔记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活跃思维。
三、对引导学生做化学学科课堂笔记的两点体会
1.新授课的笔记建议要求学生做在书本上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排版采用了阔页的形式,图文并茂,每一处插图旁边都留有较多的空位,页边距较宽,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小标题也留有较大的行距。教材的这些编排有利于学生在书本相应的知识点旁边做笔记,避免了学生因在笔记本中做笔记时需要抄标题或者例题而耗费时间的弊端,同时也有利于以后复习的时候对理解不透的知识的查证。
2.专题性知识复习的笔记建议要求学生做在书本的开头或结尾页处
一般教师在进行中考备考复习的后阶段都会根据考点、知识点的考法设计一些专题性知识的复习。例如,物质的鉴别、除杂质、废水处理等专题的训练。这类知识综合性强,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每一类题都有各自的解题要领(解题要领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归纳出来的),如果学生把笔记和解题要领写在试卷或练习书上,当学生复习的时候需要东翻试卷西查书非常不方便,而且笔记很容易丢失。相反如果学生把专题知识复习的笔记做在书本的开头或结尾页处,并在解题要领的下方贴一题该类知识的典型例题(例题从学生自己练习的试卷上剪下来)。这不仅让学生在做题时有“法”可依,还可以使学生在查看例题的同时回忆起自己在理解题目的前后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情况,从而达到知识的正迁移。总之,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书本上做适当的课堂笔记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还能激发和稳定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
参考文献:
恩格斯说过:“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作为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艺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地尽管有着不同文化和文明,但人类历史发展始终脱离不开艺术发展。有人的地方,必然有艺术产生。而艺术教育是要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不仅要传递艺术,更要满足艺术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中美的艺术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别,本文对中美中小学艺术基础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其各自的发展状况做了全面的了解,通过纵向与横向对比,寻找本国艺术教育发展不足,指出要延续艺术教育中的优良传统,希望对我国今后的基础艺术教育有一定启示作用。
一、我国中小学基础艺术教育现状
我国规定艺术教育课程是学生必修课程之一。艺术基础教育不仅具有丰富的综合性艺术审美价值,而且具有广泛的人文价值,其使学生获得艺术审美体验、精神愉悦,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品位,赋予学生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艺术教育为学生奠定良好基础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我国中小学艺术基础教育已有了长足进步,但从目前现状来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由于缺乏有力的活动引导,中小学基础艺术教育不易在以智能测验为主的教育浪潮中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因而产生诸多弊端。
近年来,艺术基础教育在我国逐步被人们接受和重视,艺术培训、艺术交流等活动日益增多,但其主要目的大多还是“分数至上”。艺术教育形式是为了能够通过基础教育考核标准而设定。我国的基础教育主要体现在“知识层面”。在教学实践中,对知识的盲目尊崇和过分追捧主宰了学校的一切,人们忙于精心打造知识基础,无暇探究哪些知识是必要的,哪些构成是真正的基础。在知识经济社会,在后工业社会,仅有知识显然已经不够。当今社会除了知识竞争,更重要的是人的竞争,如人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关爱自然、不屈不挠等自身素养的竞争。湖北省各城市中小学实地调查报告显示,基础艺术教育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重智育、轻美育,艺术教育存在大片“空白”;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很多学校由非专业的其他课程老师代为讲授,很难实现所谓艺术教育目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得不到及时更新;艺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学设备落后等。
当今艺术教育取向强调:艺术是一门学科,具有学科特质,为9年义务基础教育的必要科目,应与学校其他科目同等视之。国内中小学阶段艺术课教学内容几乎仅局限于艺术创作方面,忽略了其他层面内容,如学习鉴赏视觉艺术,学习了解艺术在当代和过去文化中如何发挥其功能等。学习从审美观点来看视觉形式并不容易,因此需通过艺术课程的安排、教导与学习,才可获得复杂的审美认知和技巧。国内各级学校皆缺乏专业艺术教师,并缺乏涵盖广泛艺术鉴赏领域的课程,师资进修渠道也极其有限。专业师资在艺术鉴赏领域的教学品质落后,甚至根本不存在,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不被重视。
二、美国中小学基础艺术教育现状
美国主张艺术教育目标在于提升人对艺术的了解与鉴赏,并兼顾感性与理性能力的培养,其向来重视艺术教育,并以法令的形式把艺术课程视为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基础艺术教育在美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业,在主观上其没有服务于基础教育专业课程学习的义务和责任,在客观上却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服务与支撑,这为基础教学在美国持续不断地发展创造了机会与可能。教师可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长期从事基础教学理论的实践和研究;学生可在相对单纯的环境里无拘无束地从事学习和探索。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又构成了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中非常有趣的一环,这是美国基础艺术教育乃至艺术教育能够不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美国现代文化立足于世界的主要依据。美国学生选择艺术学习一般都出于自愿和喜爱,而且有机会和权利在此基础上做选择和改变。学生和学校双方都非常明确,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怎样选择和改变。学生学习的动力完全源于个人的理想和兴趣,而基础教学的角色则是鼓励、保护和启发这些理想和兴趣,学了包含愉悦的意义外,更包括了研究、发现及提出质疑、超越等诸多含义。因此,美国中小学基础艺术教育形成的是一种良性的学习、创作状态,而且这个状态中每一个环节都很简单。
美国学校中的基础教学单位一般都是独立设置的,并有专门的空间、教师和资金作为保障,教室、资料室、教具室、实验室等设施都由基础教学单位统一管理,同时也在空余时间接待其他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使用。基础教学的对象基本上是全体学生,也没有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将基础教学内容划分开,学生可在相对独立的空间里尽兴地体验基础艺术教育带来的感受。有的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验教室中,甚至包括大到棕熊小到微生物的各种动植物及其标本的收藏,学生足不出户就可观赏、观察、比较和描绘自然界的事物及其关系,这种集收藏、展示、写生、教学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在美国学校中比较常见。
美国艺术教育强调文化和艺术的全面性和普遍性,引导学生学习多种文化和艺术,了解文化与艺术间的深远联系,强调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相互改造、相互促进的关系。艺术已经融入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其艺术教育结果是艺术具备了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三、中美中小学基础艺术教育差异比较
以上中美两国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比较,为我国基础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我国艺术教育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主体,赋予人人平等的艺术教育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和享有人类优秀文化艺术资源;享有艺术化的多彩生活。面向全体学生并非整齐划一,相反是要坚持和鼓励学生的艺术独立性与个性。我国艺术教育综合化问题的提出不仅把音乐和美术两方面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而且综合了戏剧、舞蹈、影视、书法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这一观念注重艺术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既保持各学科特点,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艺术审美修养和多种能力的发展。
我国的艺术教育更侧重综合性学习,强调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与交融。确定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科学四方面的内容。基础艺术教育也仅针对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相比较,虽然美国仅以视觉艺术、音乐、戏剧、舞蹈来确定艺术教育的内容,但这一套艺术教育体系却适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所有学生的艺术教育,各阶段互相衔接、互相渗透。这样一套融会贯通的完整教育体系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四、基础艺术教育未来发展
通过对比中美基础艺术教育,我们认识到应积极正视自我,在保持发展优良传统的同时认清艺术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吸取国外教育精华,抓住一切可能的发展机遇。因此,为确保基础艺术教育的实施而果断、大胆地进行调整和补充显得尤为重要。许多教师需不断充实知识和技能,以获得新的能力。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作为落实和改进我国基础艺术教育的参考:
1.确立并提升艺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与品质;
2.艺术教育中要承认与国外差异,注重个性化学习;
3.正视艺术鉴赏教学在基础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4.根据儿童及青少年认知发展过程与艺术学习心理发展特点,设计适当的基础艺术教育课程,并注重体验式教学;
5.积极改善师资品质,提供教师职前训练;
6.改善教学设备,开发具体的教材资源并改进教学和评价体系;
7.改变陈旧观念,研究、建立适合国情的艺术教育理论,并注意与时俱进的更新;
8.设置艺术教育学术研究中心,提升各级学校艺术教育品质。
目前我国艺术教育之路虽然并不平坦,基础教育方面也存在诸多困境,但是要拥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未来的基础艺术专业教育水平才会逐步提高。作为艺术教师,应加快步伐,进一步更新观念,把握基础艺术教育精神实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柯平.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6.
[2]丁峻.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
[3]程春云.艺术教育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12.
一、问题的提出
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纺织业的发展、限制他国纺织产品的出口,不断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出口大国每年因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纺织品出口方面遭到很大损失。自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以来,印度纺织业不断显现的劳动力优势以及产品国际竞争力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威胁,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有必要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两国纺织品出口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度的实证研究,从中找到中国纺织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关于中印两国纺织品贸易比较的文献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两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差异研究上,极少有文献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条件下两国纺织品出口对比的分析。本文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为切入点,运用引力模型来分别测算其对两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在比较分析中找出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之策。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构建与理论预期
经济学中引力模型的基本思想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将引力模型运用于国际贸易领域的是经济学家Jan 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两国的双边贸易流量与两国各自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Poyhonen给出了贸易引力模型的早期形式:
Xij=cCiCj(YiaYjb)/(1+hrij)d①
其中:Xij表示国家i到国家j的出口贸易值;Yi和Yj分别代表两国的经济总量;Ci、Cj分别出口国i和进口国j的出口参数和进口参数;a、b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收入弹性;rij代表两国间的运输距离;h为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d是独立参数,c为常数。随后,经济学家为了检验政策、历史、文化等因素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又逐步对模型进行扩展,引入人口、人均收入、汇率、是否同属于一个经济组织等变量。
本文选取引力模型来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模型选择人均GDP表示经济规模,相对距离表示阻碍因素,引入虚拟变量来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额的影响,得到扩展的模型,并对模型两边取对数,具体构建的模型如下:
LnExcj=a0+a1LnPGDPc+a2LnPGDPj+a3LnRDcj+a4D1+a5D2+a6D3+a7D4+ξcj②
LnExcj=a0+a1LnPGDPi+a2LnPGDPj+a3LnRDij+a4D1+a5D2+a6D3+a7D4+ξij③
方程②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方程③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印度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其中,PGDP表示贸易国的人均GDP,预期符号为正,Rd表示相对贸易距离,预期符号为负,D表示技术性贸易壁垒虚拟变量,预期符号为负。
(二)数据来源
模型中的数据主要来自官方网站:各国GDP和人均GDP来自联合国统计数据库;中印纺织品出口总额来自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纺织品的统计口径采用HS1992的分类方法,共分为14大类;贸易双方实际运输距离来源于网站(省略)中的“距离计算工具”(city distance tool),分别是中国首都北京和印度首都新德里到各国首都的距离,相对距离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本文选用1992-2008年中印纺织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国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比较,模型选取美国、德国和法国,这三个国家是中印纺织品出口市场分布中重叠份额最大的国家,2008年中国出口至这三个国家的纺织品金额占其纺织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是:13%、4.2%和2.2%,而印度相应比重是:20.3%、6.2%和6.9%。此外,美国和德国是纺织品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最为严格的国家,而法国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大多纺织品相关的法令和技术法规与欧盟一致,对纺织品进口和销售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因此,选取这三个国家为代表来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和印度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模型中的虚拟变量主要根据发达国家颁布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法规选取。1994年7月15日德国在之前消费品法基础上明确将20种致癌芳香胺的禁令扩大到染料乃至纺织品、皮革制品,规定从1995年7月1日起德国“那些使用这些有害染料的染色及印花纺织品不得再在德国销售”,从此掀起了世界各国关注并禁用部分偶氮染料的热潮;1996年美国CPSC发表指南,对儿童上衣的绳带及腰部的束带做出严格规定,最大限度保护儿童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之后许多国家出口至美国的童装因为不符合此项规定而损失惨重;1997欧盟了67/648/EC指令,该指令主要是禁止在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中使用可裂解并释放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2007年6月1日欧盟正式出台《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限制》(REACH法案),该法案是欧盟对进入其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的一项化学品管理法律,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因此,虚拟变量的选取分别以1995年、1996年、1997年和2007年为界限,实施之前为0,实施当年及之后为1,表示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当年就对两国纺织品出口产生影响。
(三)回归结果及分析
本文选取1992-2008年共计17年的时间序列以及3个国家的截面数据作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结构,模型②选用不变系数模型,模型③选用变截距模型,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中的交叉权重系数法,利用Eviews5.1软件对模型进行计量分析。
从回归结果看,两模型的F统计量显著,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较好,但具体变量存在不显著情况。剔除模型中不显著变量,对模型进行修正,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两个模型重新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修正后的两个模型F统计量显著,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具体各解释变量的都通过检验,回归系数符号与预期基本一致。1997年发达国家对纺织品进口门槛的提高阻碍了中印纺织品出口,模型②的弹性系数为-0.154,模型③为-0.135,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造成的阻碍程度要略大于印度。2007年欧盟出台的REACH法案给中印两国纺织品出口造成了极大阻碍,从回归系数来看,模型②为-0.23,印度为-0.26,印度遭受的影响要大于中国。说明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中国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的阻碍程度要小于印度。
中印两国经济实力的提高确实促进了纺织品的出口。两国人均GDP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都为正,与预期一致,并且数值均接近2,表明两国人均GDP每提高1%,两国纺织品出口额都能增加近2%。而两模型中相对距离印度的回归系数皆为负,距离因素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系数为-1.028,而对印度的影响系数为-1.93,说明两国在交通设施方面都不完善,不足以保证纺织品出口的顺畅,而印度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比中国更加落后,对纺织品出口形成了很大阻碍。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都产生了阻碍,尤其是2007年欧盟REACH法案的出台对两国纺织品出口冲击很大,纺织品出口形势加剧。相比较而言,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范围更广;随着中国在应对纺织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自身产品技术标准的不断提高,出口受到的阻碍程度逐渐与印度相当,并且开始低于印度纺织品出口受到的阻碍程度。
2、距离因素阻碍两国纺织品的出口,印度存在的问题更严重。两国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纺织品出口受到限制,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中国更加落后,更大程度上阻碍了纺织品的顺利出口。当然,两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将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将减少贸易距离因素对纺织品出口的阻碍。
(二)对策
为积极应对纺织品出口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中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政府与纺织行业协会协同努力,打造权威信息平台,构建对外沟通磋商机制。国际市场瞬息万变,政府及纺织行业并整理国外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同时建立统一权威的信息平台,让企业及时准确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快速地对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政府积极与国外相关机构磋商,尽量简化各种产品出口过程中的检验程序,降低企业成本。
2、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外压力,发展需求为内动力,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中国纺织行业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步伐显得太慢,金融危机又对其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也是一个加快调整步伐的大好时机。在国际贸易壁垒对企业的外在压力和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加快纺织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实现纺织业良性发展。
3、以质量为核心求发展,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搞创新。发达国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动机包括保护本国消费者的安全。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该将产品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参照国际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另外,企业在技术革新、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了解目标市场消费者对纺织产品的偏好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使得出口产品更加受到进口国消费者青睐。
4、打造特色纺织品牌,逐步引导国际市场消费观念。企业有责任引导国内消费者正确的消费观念,让其在选购纺织品过程中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可以利用我国传统服装文化打造特色纺织品牌,逐步引导国际市场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余文娟,李晓钟.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
2、高巍.中国和印度纺织业竞争力比较与合作建议[J].国际贸易,2006(8).
3、王亚静,陈富桥,祁春节.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4).
4、田毕飞.绿色壁垒对中德纺织品服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9(8).
1 非货币易的理论依据
1.1关于非货币易的概念
在2006年的新准则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定义为:把存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作为交易双方的非货币性资产来进行交换。这种交换只涉及少量的或不涉及货币性资产,即为补价。在《非货币易》准则中确定了其补价比例占交易额的25%以内的,即视为非货币易。所以我国会计准则中企业间以非货币性资产来进行相互转让就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为了获得一个或者若干个非货币性资产,就必须要付出自身拥有的相同价值的非货币性资产来交换。但在知识经济和第三产业日趋发达的今天,尽管劳务不是企业持有的有形资产,但它在进行着有价转让,所以同样属于企业的一部分资产,因此非货币易应将劳务和实物纳入其范围内。
此外,新准则加入了“商业实质”的概念,需要根据换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特点、换入资产的性质等,把换入资产与现有其他资产有机结合会产生更大的效益,从而造成在换入企业内换入资产带来的现金流量要比换出资产有明显增幅,这就说明此项资产交换具备商业实质。
1.2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第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模式的,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首先是能够准确可靠计量换出资产、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其次是此项交换能体现出商业实质。当不涉及补价时,换入资产的记账价值就是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需要支付的有关税费之和,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存在差额的应计入当期损益;当涉及补价时,换入资产的记账价值就是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及需要支付的有关税费之和,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存在差额的应计入当期损益;收到补价的一方,其换入资产的记账价值就是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除去补价、有关税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存在差额的应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账面价值为计量模式的,当交易双方不具备商业实质、公允价值不能有效计量,应把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作为基础来调整,核算出换入资产的记账价值。当不涉及补价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换入资产的记账价值就是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有关税费之和,不会涉及到损益;当涉及补价时,换入资产的记账价值就是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有关税费之和,双方都不会确认损益。收到补价的一方,其换入资产的记账价值就是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除去补价、有关税费,不计入当期损益。
2 非货币易中存在的会计处理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应是相同层次的规范,会计制度注重的是具体阐述及操作层次上的指导,会计准则是倾向于规定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原则,两者口径保持一致。但两者在对非货币易的相关规定并非一致,在会计处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1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非货币易会计处理问题
在会计准则中对投资的规定,指的是企业将自身的资产转让给其他企业而获得另一项资产,以便通过分配实现财富增加、谋求其他利益。所以对固定资产的转让从而获取长期投资,这是属于投资的范围,应该按照准则的要求进行投资账务处理,即直接通过固定资产的贷方转出其账面价值,而不是由“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来处理。然而根据非货币易准则的相关规定,非货币性资产就包括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它们两者间的交换是非货币易,应将其归纳到非货币易范围内,应当由“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来核算进行会计处理。从上述就能看出会计账务处理产生了矛盾。转让固定资产获取的短期投资在投资准则中认为不属于投资,应根据非货币易的准则规定来开展账务处理工作。在市场环境中,投资是由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组成的,企业在一开始投资时也难以准确判断出该项投资到底是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这就使得在开展财务处理工作时,会计人员也很难分清此项交易到底是投资还是非货币易,导致了会计处理的不同之处,更有甚者能产生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2.2公允价值的标准模糊不清
首先,公允价值难以确定。由于企业历史成本受到汇率变动、物价和科技进步带来的贬值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反映出其真实价值,所以在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与账面价值相比,公允价值更具有可靠性。但公允价值的确定取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会计规范体制的健全程度等诸多因素,而目前我国缺乏活跃的生产要素和产权市场,中介机构信用度偏低,市场管理不严等,难以确定相关公允价值。在发达的市场环境中,容易确定公允价值,而在不充分的市场环境中,相对而言公允价值就难以确定。
其次,现值技术的操作性偏低。公允价值的计量难度偏大,它可以运用某种可见的价格形式,例如现行市价、现行成本。现行市价是不确定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相同事物的效用是不同的,甚至在不同的环境中同一个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很难形成稳定、统一的评价尺度。因此现行市价、现行成本难以确定某项资产、负债时,评估公允价值的最好方法就是现值计量。未来需要测算出现金流量的现值,能够推算出未来准确的现金流量、折现率的选择是测算的基础。不管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评估还是选择贴现率,现值自身在许多情况下就很难确定,都难以离开不确定性、未来事项的主观判断。这样就造成计量公允价值的操作难度变大,所以不宜推广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现值计量具有复杂性。
最后,公允价值可能会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以往在非货币易下生成的收益,被计入到资本公积金内,但在施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形成的差额被计入当期损益内,以往的收益观被改变,企业就会运用另一种盈余管理方式在账面上创造虚拟的利润。
3 非货币易中会计处理的对策
3.1严格区分非货币易与投资
把非货币易与投资混淆的重要原因就是非货币易准则中没有对其区别做出明确解释。企业如果是以股权来交换股权、股权来交换其他非货币性资产,其换入的股权是对换出方形成的权利,那么就是属于投资业务,假如换入的股权是对第三方形成的权利,那就属于非货币易。这是由于非货币易指的是交易一方用自身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对方的非货币性资产,假如换入的是交易对方自身的股票,即换入的股权是对换出方形成的权利,换出方的资产在股票交换以前并没有形成,所以这样的交换不属于非货币易,只能属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如果换入的股权是对第三方形成的权利,这就说明了该股权在交换以前是属于换出方的资产,是属于换出方对第三方拥有的权利,所以这样的交换是最明显的非货币易。因此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假如换入的股权是交易对方自身的,就需要按照投资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一旦换入的股权是属于第三方的,就应该按照非货币易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3.2根据公允价值的不同来判断其商业实质
关联方可以通过一些交换来修饰财务报表,交换双方的资产既可以是各不相同的资产,又可以是相近或相同的资产,进行交换的资产公允价值都会大于账面价值,这样关联方都会实现盈利。因此,当确定了关联方交换资产有明显不同后,尚不能确定该项交换就具备了商业实质,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判断。
一是关联方是否多次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联方要想修饰财务报表可以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来实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为了获得换出资产的所有权,可以通过反复交换来实现,同时交换双方的资产公允价值存在差异,关联双方通过二次交换或反复交换,来进一步增加资产、利润;第二,交换时对实物根本不进行转移,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账实核对的方法进行盘点,这样就非常容易查出来,因此一般企业不采用该方式。针对以上情况,在准则中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细分明确,如规定在一个会计年度中,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发生了两次以上的,就不具备商业实质,这样就使得关联方难以实现通过多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而进行利润调节、修饰财务报表。
二是对于公允价值的不同,是否需要给付补价。关联方进行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不相等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下经常存在,在正常情况下,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偏低的一方需要支付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偏高的另一方一定数额的补价,这样才能使得交换双方的成本相同。对于关联方而言,换出的资产存在再次被换回的可能性,所以对方不一定需要支付补价。因此换入资产此时的记账价值与公允价值相比一方偏高、一方偏低,其偏离幅度越大,说明该项交换具备商业实质的可能性就越小。
总之,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比较活跃,会计政策的出台伴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从长远的角度看,在我国会计行业中必须要加强推广非货币易的会计处理,及时准确的反映出企业资产、财务状况,以便提高经济服务水平。
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指出:“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吴王夫差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长。吴王说:‘于周室,我为长。’晋定公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
笔者在阅读太史公的《史记》时,却发现司马迁在对这同一件历史事件的记录是有一些不同的。如司马迁在《史记》的其他传记中对相同的事件还有四条不同的记载:
(1)《史记・秦本纪》“秦悼公九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争长于黄池,卒先吴。吴强,陵中国。”
(2)《史记・晋世家》“晋定公三十年,定公与吴王夫差会黄池,争长,赵鞅时从,卒长吴。”
(3)《史记・赵世家》“晋定公三十年,定公与吴王夫差争长于黄池,赵简子(赵鞅)从晋定公。卒长吴。”
(4)《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夫差十四年,因北大会诸侯于黄池,以令周室。”
对“吴晋争长”这同一历史事件的记录,司马迁在《史记》上的记录,有四种记录是相同的,一种记录是不同的。但到底在“吴晋争长”这一历史事件中,是“吴国”争长成功呢,还是“晋国”争长成功呢?
司马迁在《史记》的记录中:记载“吴国”争长成功的记录有四条,分别是:(1)《史记・秦本纪》,(2)《史记・晋世家》,(3)《史记・赵世家》,(4)《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晋国”争长成功的记录只有一条:《史记・吴太伯世家》。
那么,到底应该是哪一国争长成功呢?
《史记・吴太伯世家》和《史记・伍子胥列传》是记载吴国本国的人物和事情的,为避嫌,可以暂时不算。那么,还有三条记录:(1)《史记・秦本纪》,(2)《史记・晋世家》,(3)《史记・赵世家》。其中《史记・晋世家》是记载晋国本国发展的,是为了避嫌,也暂时可以不算。这样,记载“吴国”争长成功的还有两条记录:《史记・秦本纪》和《史记・赵世家》。这两个国家和晋国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赵国是从晋国分出来的,这一条也暂时不算,剩下就是《史记・秦本纪》了。应该说,秦国与吴国、晋国没有任何的从属关系,这一条记录应该可以算得上是最有说服力的。这一条记录是“吴国”争长成功。
今年__市中考录取工作已近尾声,也许此时,你们正为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就读而举棋不定。作为一所集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职业中专和高考升学教育为一体的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为您提供一些专业的建议。
当前部分家长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以致在孩子中考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仍然一门心思地选择普通高中,结果是学生倍受学习压力的折磨,家长也左右为难。事实上,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就业市场对中职生的需求变化以及中职生升大学渠道的畅通,很多学生和家长已开始将目光转向发展迅速的高级技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近年中职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远远高于普通高校,实用技术人才大有用武之地。十做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如一阵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更让人深切感受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我校根据国家政策对所有录取的新生全部免收学费,并对涉农专业及10﹪的家庭困难学生在第一、二学年实行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每生每年1500元。另外,学校还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高考升学奖,对品学兼优和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__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一所岱岳区主办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顺应历史潮流,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曾荣获“__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技术培训先进单位”、“山东省毕业生就业培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现设有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学前教育、现代农艺、数控技术应用、汽修、服装设计与工艺、建筑工程施工等9个专业。在岗教师395人,在校生4923人。学校秉承“和谐、文明、务实、创新”的校风,努力培养“成人、成才、自信、自强”的技术人才,取得较好的办学业绩。学校于2011年12月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2012年9月被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立项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集技工教育、职业教育、综合培训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性学校。
__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采取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办学模式,学生在校学年后可选择顶岗实习或升入高校深造。目前我校为学生深造提供了四种选择:一是普通高考;二是对口高职升学;三是三二连读高职院校;四是对口推荐安置就业。这种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近几年职教中心对口高职录取率均超96%,其中5人分别被国家首批高职师范校山东商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学院、烟台职业学院录取。高考升学班也有中考近千分的好苗子报到就读,为三年后普通高考取得辉煌成绩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近年,山东省开始推行高职免试保送入学制度,为我们保送毕业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国家还增加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口升入本、专科继续学习的机会,增加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口升入本科继续学习的机会(去年2600人,今年5200人,明年增加到8000人)同时也畅通了高职院校毕业生考研、考博的渠道。
为高校输送合格人才是我们的任务,让学生学有所用,顺利就业也是我们办学的生命线。我校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威海东兴电子有限公司、潍坊歌尔声学有限公司、江苏中达电子有限公司、山东电信、__泰德重工有限公司、山东彩山铝业有限公司、天亿重工有限公司等全国各地多家大型企业联合办学,为企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学校学生就业率98%以上,毕业生供不应求。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非货币易中涉及增值税的几个问题的处理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6日
根据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易》,企业对非货币易换入资产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计价,但在收到补价确认非货币易损益、对换入多项资产分别确认其入账价值等情况下,也会用到公允价值,此时,如果交换资产中涉及存货等资产时,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应做如何处理,目前并无明确规定,有意见认为,应将增值税排除在外,笔者认为,增值税也构成了交换价值的一部分,在进行相关计算时,理应将增值税并入到存货等资产的公允价值之中,具体处理下面举例说明。
一、收到补价时,换出存货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处理
例1:A公司以账面价值600万元、公允价值800万元的库存商品一批,换入B公司公允价值700万元的材料一批,为实现平等交易,B公司支付A公司补价117万元,双方都按公允价值和17%的增值税税率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交易完成。其他税费从略。
根据例1资料,A公司收到补价,表明换出存货资产部分实现了销售,应确认部分损益,但正如货币易销售存货收到的价款中既包含了存货售价,同时又包含了增值税销项税额一样,非货币易补价中也包含了存货公允售价与增值税销项税额两部分,在确认损益时应考虑增值税销项税额部分。所以,本例正确的计算应该是:应确认的收益=补价×(换出存货公允价值-换出存货账面价值)÷(换出存货公允价值+换出存货增值税销项税额)=117×(800-600)÷(800+800×17%)=4.25(万元)
A公司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5042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90000
银行存款 1170000
贷:库存商品 6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000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易收益 42500
如果例1中计算确认的收益时,将增值税排除在外,直接按“应确认的收益=补价×(换出存货公允价值-换出存货账面价值)÷换出存货公允价值”计算,显然是不正确的。
二、换入多项资产时,存货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处理
例2:甲公司以原值220万元,累计折旧20万元,公允价值177万元的厂房,换入乙公司原材料一批(公允价值100万元)和专利技术一项(公允价值60万元)。对于材料乙公司按公允价值和17%的税率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假设该交易未发生其他相关税费,交易完成。
根据例2资料,甲公司换入存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显然也是交换价值的一部分,所以,换入资产的价值分配应按如下计算:换出资产账面价值=220-20=200(万元)
分配率=1÷(换入存货公允价值+换入存货增值税进项税额+换入专利公允价值)=1÷(100+17+60)=1/177
换入专利的入账价值=200×60×1/177=67.7966(万元)
换入存货(含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入账价值=200×117×1/177=132.2034(万元)
由于存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万元(100×17%),所以:
存货的入账价值=132.2034-17=115.2034(万元)
甲公司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0000
累计折旧 200000
贷:固定资产 2200000
借:原材料 1152034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0
无形资产——专利 677966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00000
对于例2,如果将增值税先从换出账面资产账面价值中扣除出来,再将剩余的账面价值按存货和专利的公允价值进行分配确定二者的入账价值,笔者认为,这样做是缺乏依据的。因为存货的公允价值与专利的公允价值是不对等的,显然,公允价值为60万元的专利,如果是货币易,企业支付60万元即可购入专利;而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存货,企业支付100万元是购不进来的,还有17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需要支付,用不对等的存货公允价值与专利公允价值来分配剩余的账面价值是不妥的。另外,将增值税进项先从换出账面资产账面价值中扣除出来,也有不妥,上面提到过,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公允价值、专利公允价值三者共同构成了交换价值的全部,所以按照(存货公允价值+增值税进项税额)同专利公允价值来分配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可行的,同时由于增值税进项税额要求与增值税专用发票税额相符,分配后再从含增值税进项税的存货入账价值中分离出增值税进项税额,这样做更为合理些。
三、判断交易是否属于非货币易时的增值税处理
在交易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时,判断该交易是否属于非货币易,为了便于判断,会计制度给出了补价占整个交易金额25%的参考比例。对这个参考比例,一般的解释是,对于收到补价的企业,其收到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小于或等于25%;对于支付补价的企业,其支付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之和的比例小于或等于25%,则视为非货币易,并有如下计算公式:
收到补价的企业: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支付补价的企业: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25%
这里并没有提到,如果涉及存货,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应做如何处理。但笔者认为,增值税也应计算在内,因为这里讲到“补价占整个交易金额的25%”,显然,增值税也是属于交易金额的一部分。
例3:甲企业以公允价值400万元的库存商品一批,换入乙公司公允价值300万元的材料一批,同时甲企业收到乙公司支付的补价117万元,双方的增值税税率都是17%,双方都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交易完成。判断该交易是否属于非货币易。
如果按上述公式,不考虑增值税,计算结果为:
收到补价的企业: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117÷400=29.25%
支付补价的企业: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117÷(300+117)=28.06%
根据上述结果,两企业的比例都大于25%,不属于非货币易。但应注意的是,增值税显然也是整个交易金额的一部分,如果甲企业将库存商品对外销售,收到的价款应为468万元,即包含了存货公允售价与增值税销项税额,在两企业用存货相互交换时,也是如此,整个交易金额应是468万元。比例的计算应为:
收到补价的企业:收到的补价÷(换出存货公允价值+换出存货增值税销项税额)=117÷(400+400×17%)=25%
支付补价的企业:支付的补价÷(换出存货公允价值+增值税销项税额+支付的补价)=117÷(300+300×17%+117)=25%
所以,两企业的交易应属于非货币易。
主要参考文献:
[1]彭三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的两个问题[J].财会月刊,2013.4.
一、毕业后中医教育阶段
医学高职教育旨在为我国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医疗卫生人才。[3]毕业后教育是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向具有独立开展临床诊疗工作能力的中医师转变的教育过程,通过接受毕业后教育,医学生能真正地走出校门、融入社会,[4]成为符合岗位胜任力要求的临床中医师。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是目前我国高职高专中医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后教育方式,国家有关部门对培训目标、原则、对象、方式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5—6]但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构建重视程度不高,不利于学员的未来发展。面对当前的社会需求,在中医高职毕业生毕业后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将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相统一,在符合中医药传承规律的前提下,应把终身学习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1教学思想
将“终身学习”思想植入学校办学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无一人不学、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的培训氛围。将专业认知和职业精神融入到培训全过程中,解决对专业存在的茫然与困惑,建立对中医学的文化自信,全面理解终身学习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终身学习”理念。
2教学过程
中医学高职毕业生毕业后教育要重视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三基能力”的训练、经典内容的巩固、全科理念的构建,不宜开展专科培训。[7]在理论培训中,引导学员在以往知识基础上汲取新的信息,以自身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加以吸收消化,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将原有知识经验同新知识相衔接。在实训、见习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情境,注重培养学员独立发现、解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员创造创新、发散思维。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培养学员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例如,开放实验室、实训室,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开展竞赛活动,培养学员学习兴趣;举办学术活动,拓宽学员知识面。此外,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开发在线精品课程,发挥网络教学交互性、便利性等特点,满足学员自主学习的需要,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3教学管理
树立为学员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构建“服务型”培训管理体系。培训单位充分发挥自主权,加强在招收学员、培训、评价方面的全方位改革,搭建打通培训单位之间、培训单位与高校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学习与工作之间、现场与远程之间等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立交桥,为拥有不同学习愿望、具有不同学习条件的学员提供机会服务和质量保证,真正做到适应多样学习、提供多样培训。
4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应试式为充电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根据各中医学专业特点,运用“互联网+”开展生成性教学,将诊断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巧妙地运用于培训教学之中,促进学员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倡导学员钻研、讨论、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对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应用,提升深入理解问题的水平,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拓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5考试考核
依据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目标,考核的重点包括学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三个方面,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对学员自主学习的态度、表现、策略以及效果等方面做出评价。内容上,根据培训进度进行过程性划分,既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践训练过程中与教师及患者间的互动与日常表现,也有学术活动的参与情况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形式上,采取科室技能考核、自主学习考核、目标定向考核和结业考核四个部分,建立教师评价、学员互评、学员自评、试卷评价的评价体系,多方面促进学员“自主学习”习惯化。
二、继续中医教育阶段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更新中医药继续教育观念、优化中医继续教育方式方法、优化满足中医药人才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成为建设中医药人才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同时,中医药人才培养必须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知识传承规律,必须坚持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
1教育形式
根据中医学高职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实际需求,在中医继续教育模式创新过程中摆脱原有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束缚,引入以学员为中心和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理念,实现中医药继续教育更好服务社会的目标。紧紧围绕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需求和中医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要,遵循中医药人才成才规律,发扬中医药教育特色,以开拓的精神、创新的意识,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中医学高职毕业生的继续教育专业性较强,其首要任务是提升此类学员岗位胜任力对中医药专业知识的需求,因此,在教育形式的设定过程中要针对其知识结构和岗位能力的需求,坚持以学员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结合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趋势,更新观念,科学定位,适时优化、调整教育形式,校正教育方向,将以往学历教育模式为主的培训方式转变为以知识拓展、能力提升、素质提高为目的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继续教育形式,以满足学员多方位的学习需求。[8]
2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专业特色得以体现的关键。通过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内容,进行课程优化,着重培养学员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及运用中医理论诊治常见、多发疾病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实现学员的岗位胜任力与城乡基层对中医药人才服务需求相匹配的目的。课程设置要突出中医特色,重视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科学合理地减少知识点的重复和知识板块的叠加,充分运用中医学理论体系,根据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知识基础,适当增加必要的现代研究成果。针对中医高职专业毕业生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在“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为切入点,在高层次教育中以推进研究性、自主性学习为目的,在相对较低层次的学员中以强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为主,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中医药教学规律原则,强化基础、突出经典,注重实践教学;另一方面,以满足需求为原则,课程设置重点考虑适应中医临床实际工作岗位需要。
3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中医学高职毕业生继续教育内容,采取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方法,满足其自主学习的需求,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在线上利用多种数字技术、网络平台与网络资源,将不同流派的中医名家的理论教学过程、临床带教经历数字化,以便更加完整、客观地保留其学术思想的精髓,使中医名家理论能够得以传承与发扬。同时,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和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通过“课程联盟”形式共享中医名家的教学资源,使不同区域的学习者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学习者可以借助中医临床诊疗视频等数字资源,采取自主学习方式,加深理解中医理论。[9]在线下教学组织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相应调整,如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PBL教学、床边(随机)式教学、师带徒式教学等等。建立开放式课堂,注重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4文化传承
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纵观中医学教育发展历程,医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一直受到同等重视。目前,人文素质教育相对缺失成为中医药继续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应深入发掘中医药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通过改革教育形式、更新教育内容、改进和优化教学等方法手段,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与医学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使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中医高职毕业生继续教育的全过程,提高培训的实效性。[10]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劝学”等有关内容的学习,以人文精神教育的方式使学员的“终身学习”理念能够进一步牢固。
三、将师承教育贯穿于继续教育各阶段
你们好!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期望,更是祖国发展和民族振兴希望之所在,我们更愿意看到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为,人人成才。九年的义务教育段学习生活,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见证了每一位莘莘学子的成长进步,而今羽翼渐丰,你们将面临接受义务教育以来的第一次选拔性考试,迎来求学道路上的第一次重要选择。作为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希望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段教育,慎重选报适合自己的高中志愿,殷切期望每个学生将来都有更好的发展。
考虑到当前高中段学校招生形势的变化、高中招生环境的优化、学生自身发展实际以及近几年志愿填报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更愿意与广大考生和家长就高中招生问题做深入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当前高中段学校招生和将来的升学、就业形势,客观分析自身发展实际,在普通高中各学校之间做出合理选择,在普通高中和中职类学校之间作出合理选择。
首先,建议选报普通高中志愿的考生要量力而行,理性选择。考虑到目前我们实行的志愿优先的原则进行录取,因此,各位考生应根据自身学习状况和发展实际在普通高中之间做出慎重选择,避免被调剂到自己不愿意就读的学校,甚至出现高分落榜的现象。近几年来,部分学校填报志愿比较集中、扎堆儿报考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有些高分同学落榜,无学可上,这些考生和家长近乎绝望的心情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另外,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一方面致力于推进学校均衡发展,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各高中学校无论师资力量、管理水平,还是硬件条件,都逐步趋向于均衡,每一所高中学校都具有培养、输送优秀人才的能力与条件。另一方面,力争实现生源的相对均衡,以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全市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因此,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高中学校,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经过自身锲而不舍的奋斗,会得到更多的关注,铸就更多的自信,享有更多的机遇,因此会飞得更高!
其次,建议部分考生积极选报中职类院校,升学和就业前景更美好。一方面,目前国家对中职学生实行资助政策,从20__年秋季起,全日制公办中职学校一至三年级在校生中的农村(含县镇)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和城市家庭困难学生(不含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将免除学费;中职学校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困难学生将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几所重点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有些学校、有些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甚至出现供不应求、几个单位争抢的情况。特别是,今年九所高职院校继续招生的国家计划内统招五年一贯制和三二连读大专生,毕业待遇与参加高考录取的大专生完全相同,因具有学习时间短、专业知识系统扎实的优势而备受考生欢迎和社会关注。此外,我省从20__年开始实行的春季高考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主要为高职院校选拔合格生源,部分学生可直接通过春季高考的路子进入高职甚至本科院校,为学生提供了多元选择。20__年首次春季高考全省设置20__多本科计划,我市录取244人,占全省本科最终录取总人数的10%以上。据了解,今年全省本科计划将大幅度增加,并将继续增加技能型人才的本科计划。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中职类学生升学和就业渠道日渐畅通,中职类学校招生正渐渐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