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5 16:46: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篇(1)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看语文,语文学与不学关系不大,学多学少给高考的分值差距也不会太大。再说高考也不考课本上的东西,答案也不唯一。所以听老师讲课还不如自己看书或者做几套题。导致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几乎说不上有兴致。

从校方领导的角度看语文,在高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哪有人顾及语文的地位!从安排课的顺序可窥一斑,高一的语文最高的待遇是个别班级有三四节课,大部分的班级在五至八节课;高二语文课大部分在下午,高三更不用说,;从课时的安排看语文,高二时语文的课时比英语数学少两课时,高三比其他的课相对来说都少。

从以上几方面的误导,是的学生明显的能感觉出语文在学业中的比重,这也是困惑我多年的一个问题。语文课在我看来它是教学生做人的课,是提升学生自身素养及涵养的主阵地。怎么可以将语文打入冷宫,很少有人重视,只有我们这些语文教师为止叹息!这一暂时的冷落我希望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给语文一块天地,创设一个平台,酿造一种氛围,这样才能改变语文被冷落的尴尬。

2 在新课标下的教师由主讲者变成了一位找不到演员的闲置导演

在高一第一二学段中,我也参加了市级、省级新教材培训的,并潜心地研究新课标的理论,在备课过程中,我结合所学理论及专家的指导,并认真地研读教材,上新课之前,按照课前预设题--课堂检测--讨论--分析归纳的思路预设课堂,可是当我走进课堂让学生展示课前的预习成果时,学生此时才在课本上匆匆忙忙的找答案。我只好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找呀!老师启而不发,无奈之下教师只好自导自演。我觉得这是身为语文老师最为狼狈的一幕。

篇(2)

一、高中作文教学困惑形成的原因

1.客观原因。应试教育应是罪魁祸首。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比新课程作文教学的标准对教师更有指挥作用。在评卷时更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给说假话的作文大开绿灯。可想而知,作文训练的过程成了如何应试、获得高分的过程。甚至更有少数教师为了对付“高考”,则鼓励学生去背记各种不同体裁的优秀作文,美其名曰:“以不变应万变。”教师的作文教学导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习惯和思维定势。

2.主观原因。一方面,学生认识上的不成熟不可避免地导致作文中虚假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一次次考试的经验或教训,学生们已经深深懂得:不按照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写作,无异于自讨苦吃。再一方面,很多学生缺少发现,缺乏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作文中虚情假意,言非所言;更有抄袭应考之作,充斥于目,屡禁不止。

二、教师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改变作文教学的模式

要想改变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教师首先要通过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来更新作文教学观念,进而更新作文教学方式。本人在作文教学中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作文教学的目标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做人”的可能生活的建构。再好的教材也不过是为学生提供的沟通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习得“案例”本身,而是习得“案例”之后的某些更普遍、更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指的就应是精神生活。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本人不只是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能的训练,更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2.作文教学的内容应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把作文教学的活动设计成一种“做人”的活动。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除了培养学生应考所需要的写作能力之外,更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基础,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圈内确定写作的方向、内容和形式,做到作文从生活中来,实现人、事、情、文的真正统一。

3.作文教学的过程应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传统的作文教学设计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以“灌输”的方式而不是以“体验”、“感悟”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注重给予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的时间和空间,用生活中最普遍、最本质的东西去打动学生,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在教学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去学会做人,去构建正确的精神生活。

三、学生学会做人,在做人中挖掘并储蓄作文的活水

我们都知道,为文的根本在于育人,教文的过程就是在于育人。教做人才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本人首先关注的是“做人”,即写作之前,先教学生做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

1.发现自然,陶冶高尚的情操。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自然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矿藏,也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母亲,投到她的怀抱我们就能丰富自己。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本人总是引导学生投身自然的怀抱,深入其境,到野外“采风”和现场“素描”。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另下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十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部分学生已经能写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锦绣文章。

2.完善自我,树立健康审美观。高中时期,学生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本人重视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审美”,努力使他们拥有高尚的人格,坚不可摧的免疫系统和清晰理智的是非辨别能力。通过两年的实践,部分学生己经能真实深刻的发现、感悟生活的意义、生活的美,并欣然到生活之中采撷、提炼,流于笔端,化作优美的文字。

3.关注社会,培养优秀的品质。由于升学的压力,现在的高中生一心只读“高考”书。不关注社会,变得很短视、小气、狠琐,走向自我迷恋,这种状况不是做人的理想。人不俗,文才不俗。文学的修养,首先是思想、品德、人格的修养。鲁迅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从水管里出来的都是水。”那么一个学生笔端涌出的文字自然是作者内心灵魂的体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本人教会学生关注社会,特别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从中学会人跟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等等优秀的品质。有了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灵魂,学生自然而然能写出立意深刻的主题,高尚的文字。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104-01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一场深刻的改革,改革的关键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这样一场革命中,一线语文教师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困惑。笔者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深刻感觉到,现在我们只有全力以赴,并且去努力适应,才能搞好语文教学工作。本文从笔者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语文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正。

一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很多时候,教师都会在课下抱怨:我们在课堂上非常卖力地讲解,对学生恨不得倾囊相授,但学生们似乎领会得并不多,效果甚微。抱怨之余,我们也在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很多时候我们把问题全部推到学生身上,认为是学生太懒散、太被动造成的。殊不知,造成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老师们总是强调自己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芜湖语文经验交流会上,讲课老师也说,教师教授、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学生能记下的知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而通过学生在预习中自主探究,并由学生讲给别人听,学生能够吸收的知识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我们应该多让学生自主探究。比如讲解《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只需泛读一遍课文,然后由学生自主阅读,进入文本,体味作者心情的不宁静,并在课堂上静静地欣赏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享受美的意境。然后由学生谈一下读这篇文章后的体会,并试着让学生们从自己的生活情境中去选择画面,进行写作。这样,学生不仅能对这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而且也训练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写作能力。

另外,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尊重他们的思路、答案,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大的热情去自主学习。例如,在讲解《鸿门宴》一课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去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多元的观点去探究问题。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

二 教学内容繁多,教学任务不能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效果不理想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必修五册,共二十个单元,要求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全部结束,而这些内容又涉及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文言文本、科普文、新闻类文本以及文艺随笔等,同时书中还有大量的梳理探究知识,还有写作方法的指导,这些内容也极其重要,如此繁杂的内容一一精讲不现实。为此,笔者认为,对教材应做到有所取舍,突出重点和难点。对一些需要精读的文章,如古典诗词、优美散文以及名著节选等,教师应该着重讲解,力争使学生吃透吃准。写作知识的讲解不可忽视,教师要手把手地辅导学生各类文体的写作,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而对一些科普文章以及杂文,教师只需点明文体特征,稍作点拨,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即可。这样,学生才能明白必修教材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学习。

三 评价尺度不好把握

在这次的芜湖培训讲座中,老师讲的一个观点我深有同感:学生们很多时候都很认真学习语文,也感觉自己的语文能力提升了很多。可每次一到正规考试,成绩下来学生们都会很困惑。为什么那么努力学习,可成绩总是徘徊不前,没有大的提升?甚至有些学生会因为成绩的退步而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恐惧的心理。这种情况,让一线的语文教师头痛。在一次次的探究以后,痛定思痛,我开始采用不同的考查模式,例如,用辩论、演讲、写读书笔记、语文知识竞赛等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一段时间以来,学生们在一次次的语文活动中渐渐喜欢上了语文,他们的成绩也在慢慢地提高。对于这些变化,我感到很欣慰。

篇(4)

1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中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个时期,学校能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学生能否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也是非常关键的。在现实中,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面对成长的压力很难正确调整,从而易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例如变得焦虑、暴躁、抑郁及自闭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对高中生的教育中,老师不能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味的追求分数、名次,更应该注意教学方式、注意他们的心理特点,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学习,使他们变得健康积极。要想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就要很好的利用语文教学,由于语文教学富有人文内涵,使得学生容易接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渗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所以这就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积极寻找高中语文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点,切实将两者有机的进行结合,相互渗透,保证学生身心健康良好的发展。

1.2高中生的学习竞争压力:在高中的学习生涯中,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水平都是非常活跃的,但是由于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没有真正完全形成,这就导致了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再加上升入高中后,学生的学业负担不断加重,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来自于家长的过分关注学习和老师对分数的过分要求,使得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学习,不但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的心理可能会发生变化,产生诸多的不良心理问题。在学生面对失败挫折后,不会自我调适,最终产生严重的厌学逆反心理。

1.3人际交往的困惑:随着学生的成长,高中生对与外界的接触交流有着非常强的欲望,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比较多,这样就导致学生表现的比较自我,不能为他人着想,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困难,还有就是高中生处在青春期,他们对异性有着憧憬和期待,这种好奇心使得他们更希望和异往,但是老师只是机械的警告他们不能交往,这样使得在处理感情方面变得困惑,不能很好的处理男女生的关系,在校园中由于早恋酿苦果的现象时有发生。

2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1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努力养成学生健康心理: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有时候很多工作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必须有团队的合作,这就要求学生有团队合作意识,能正确处理人际交往问题。所以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互相学习,学会讲述自己的观点,更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例如在讲课时遇到有需要讨论的关键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也要使得学生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在学习中,教师还应该增强学生的自信,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给予肯定,给他们关心和信任,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最后变得更加努力的进行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对学生的性格进行培养,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感动,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到作品中人物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的对于什么是爱、什么是高尚进行体会。

2.2对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将语文教材的内容充分进行挖掘:学生的意志对于他们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出现的典型的人物作为人物例子,来对相应人物进行品质的分析,让学生对于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且通过充分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向这些人物进行学习,使得学生能拥有这些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珍贵品质,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迷失自我,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把握,是自己拥有坚强的意志。

2.3注重学生学习状态的培养:良好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学习的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格外的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状态,只有学习状态正常,他们的心理才会是健康的,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不会产生厌学、消极等一系列的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该门课程的优点,利用高中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不仅要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应该在课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去,让学生理解和学习课文中出现的优良品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更应该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积极的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符合社会的需求。

作者:殷永强 单位:会宁县第五中学

篇(5)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课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要引发一轮最新的、最可行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提出,要通过高中语文教学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且能够通过高中语文的学习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等。要想达到以上目标就需要我们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强化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不断进取,共同促进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己几年的高中语文执教经验,与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分享几点心得,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一、浅析新课改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和进步,但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将在本段着重论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了解的不深刻

由于新课程改革刚刚推行不久,一些教师尚未对其内容有一个正确、深刻的认识,这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强调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然而一些语文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及一些能力的培养,不能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于知识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应付考试。

2.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慢慢走进了高中语文课堂,并且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帮手,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活跃了课堂气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些学校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智能停留在语言上,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有的学校则是过分的依赖于多媒体工具,几乎每节课都用到了多媒体,并且大量的教学内容都是依靠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的,这两种情况都是极端的、不利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师要准确、清醒的认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工具,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如果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技术就会使学生失去课堂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构建师生平等交流、气氛融洽的高中语文课堂,过多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只会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不仅如此,一些多媒体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有些脱节,不仅不会促进教学工作的进行,还会适得其反,产生相反的效果。

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综上所述可知,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想从根本上使高中语文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就要从源头抓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探究,不断总结,争取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将在本段中着重论述解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几种有效手段。

1.强化高中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素质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使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强化高中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迫在眉睫。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僵化、教学程序化,不能很好的理解新课改内涵,只有通过对教师进行日常的培训才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使之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深刻理解新课改的内涵与意义,最终更好的实现新课改。

2.科学、合理的进行高中语文课堂的配置

课堂是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场所和平台,只有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好课堂时间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新课程改革要求改进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配置,在完成教学大纲任务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在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之外还要培养其它能力,如口语交际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

【 结 语】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法进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不断探索,一定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篇(6)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文创新能力、整合能力、审美能力、阅读能力、实践能力等。小学初中语文的教育是对语文知识的积累,而高中的语文教育则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我国传统的高中语文的教学一直不太注意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培养,教学的方法一直是按照中小学教育的方式进行,也因此,许多高中生都感觉到了高中阶段,语文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这不仅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与我国新课改的要求相违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语文的教育成为了摆在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预习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预习是课前把要学的知识过一遍,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教师在课堂或者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跟不上节奏,反应迟缓,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有了大概了解,自己可以试着去思考不会的地方。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着手预习。那么,课后学生就会专注自己预习中的弱项,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首先要对学习的内容或材料进行必要的了解和内化,然后才能有所得,或者产生困惑。正是这些所得或困惑,使学生产生了合作交流的渴望,也只有这些所得或困惑,才能保证在学生合作学习中互通有无,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高。

(2)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讲话不能大声讲,心里有了想法也不敢提,这样势必就给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打了折扣。新课程强调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促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探究活动,脱离了思维的语文教学必然是失败的。如果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没有让学生很好地学习教材,学生还没有从教材中获得交流的材料,就让学生合作交流,那么学生用什么来交流呢?既没有成功的体验,也没有失败的困惑,这就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更谈不上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发展智力与能力。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之上的小组合作,学生才有互通有无的材料,才有互相交流的欲望,也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的小组合作交流就能充分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互通有无,互相促进,思维交替引申,最后达成认同。

二、处理好“讲”与“读”之间的关系

高中语文教学同样离不开“讲”与“读”的方法。但这两者的关系很复杂而微妙,课堂讲授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但从现代语文教学指导思想看,传授知识已经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了。概括地说,讲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为:一对学生的学习起铺垫和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越过学习上的障碍;二对学生的学习起示范和教授法的作用,让学生直接学习教师的经验、技巧并形成相应的能力;三对学生的学习起激发和鼓励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尽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四对学生的学习起总结、梳理、评价作用。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的讲授是必要的,但要抓住要害。该讲的不讲是教师的失职,但盲目的、过度的讲则是对学生时间的浪费。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不要认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的所得就越多。

三、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中要树立新型教育观,转变师生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被动的听者。课堂就犹如教师的舞台,唱着独角戏,学生则是观众,单向的传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低下,这与新课改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贯彻新课改的思想,作为现代教师应转变传统的错误观念,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本属于他们的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通过开展课堂活动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由探讨,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对问题的不同见解,最后总结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思维活跃,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发散了思维,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也在学生的探讨中提高,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7)

现象一:语文教师刚到课堂接手学生就惊叹:这么常见的语文知识初中教师没有教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没有。

现象二:一个初中时的语文尖子刚入高中就无奈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窘境。感叹说“我过去语文学习成绩不错,到高中成绩怎么就一落千丈呢?高中语文难道没法学吗?”

近几年来,高中虽然经过了新课程改革,但上述这些现象仍然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地出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初高中语文教学不衔接、初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等问题应引起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的特别注意。笔者对初一到高三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研,又刚刚经历三年高中新课改的实验探究。对新课程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这个话题,很有感触。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是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对整个高中阶段学生语文的学习起到一个关键作用。二是帮助学生去认识掌握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使他们从情感和思想上接受高中学习。有了这些做铺垫,学生更很容易尽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改变被动局面,对于学生尽快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无缝对接”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应该认真把握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具体内容。

一是思维层次方面的衔接。初中语文教学也强调能力培养但主要是强调基础知识的落实;高中语文则要求很高,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有大的飞跃。特别是在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提高。所以整个高中教学要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和培育学生思维做文章。

二是知识层次方面的衔接。初中语文从内容到要求到课后练习题,都相对简单明确。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有压力和困难。高中则不同,知识相对深奥,学习内容繁杂,要求标准高,练习题目难样式多,学生学习困难肯定多。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我们要在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积极引导学生去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是方法层次的衔接。进入高中阶段,高中学生要不断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适应高中学习。初高中语文衔接中的学习方式与方法作为提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衔接好,要从初中阶段以记忆为主转变到高中阶段的以理解、拓展、运用为主。

再者,应该积极灵活地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操作方法。

(1)分析对比初高中语文的差异,逐步填补其中的空缺。应该准确把握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差异。这是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首先,要弄清楚初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找出他们的不同点。如基础知识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阅读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写作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针对这些差距,我们要不断分解各要点,逐步、自然地落实在平时的教与学中。其次,要关注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高一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顺序、心理发展顺序、知识逻辑顺序的有机结合,更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去获取知识和体验。所以教师要完成好教材衔接,就要:①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注重教材的整体设计;②准确把握教材特别是必修教材的难度和广度;③在每单元学习前,首先研究其内容标准,讨论其目标要求;④恰当处理教材中的不同栏目;⑤认真研究其他版本的教材。

(2)温故知新,加强初高中语文内容的无缝对接。高中教师应熟悉初高中教材,熟悉初中教材编排体系,特别对于教材中的名篇,教师真正做到“吃透、消化、融合贯通”。“温故”是为“知新”服务。“温故知新”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温初中知识知高中内容,做到点拨启迪,沟通联系,构建网络。

(3)深入掌握学情,据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广大教师应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听课等多种方式调查研究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怎样。如他们课外读了哪些书?喜不喜欢学习语文,学习语文有哪些困惑等。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后,根据学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方法实施教学。

篇(8)

近几年随着人们社会观念的改变和眼界的拓宽,教育界随之兴起创新教育方式的浪潮,并且这股浪潮被大多数人们所推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育改革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对待学生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一些必要的调整,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实践都在不断改进中发展。正是因为受到教师改变自身教学方法的影响,某些学生对教师的做法意见多,在实际教学效果中不论是教学方案的实际施行还是学生的课堂表现似乎都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这和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初衷有很大的出入。那么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教师经过不断思考,终于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实际授课中,无论使用哪种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最终都只是教师自己明白了自己所使用的创新式教学方法的精髓,而学生却不了解,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对高中语文如何创新的深层思维并没有传达给学生。但是事实上教师要实现创新教学方式的目标,就必须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相应的引导。因为学生的思维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最终的教学效率是有最直接影响的,学生思维的培养这个环节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忽视。在学生所有的思维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其中最重要的,学生的几乎所有思维的进步都与创新性思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日后工作中,教师要更注意这一点,在实际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而且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就会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尽量使学生的学习和培养创新型思维挂钩,这样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是有非常大帮助的。

一、高中语文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现状分析

1.在高中语文这样一门包含内容非常杂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困惑,教师在面对学生时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程度的不解。因为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这样一门开放性较强的学科的时候,经常会误解教学内容的内涵,不能及时正确地了解课文内容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导致学生在长期学习中思维方式不能得到科学的引导,在对待学习的时候一直都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僵化思考,没有独特的见解,更不能产生新奇的想法,这一切都是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足引起的,学生被长期养成的思维习惯束缚,学习思维和教师倡导的创新性教学的课堂不能形成很好的搭配及融合,这是学生的一大问题。

2.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与其说是学生的思维习惯导致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困难,不如说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学生没有创新思维的习惯并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原因,与教师也有很密切的关联。

在教学过程当中,部分教师只是意识到自己应该运用创新性教学方式授课,但没有意识到学生能不能够理解自己的创新性教学方式或者学生能不能适应及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导致师生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道路上前进得很困难,教学现状及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能否成功很令人担忧。

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益处探讨

1.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以说是近几年以来在教育界很流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不断流行和改革与其对教学过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高中语文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方式是现时代对高中语文教学帮助最大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的时候可以产生独特的想法和很有创新性的见解,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习到课本内容的真谛,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对课本内容其他方面的见识,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在学比以往更多知识的时候,就会对高中语文表现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增强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这样可以提高综合教学质量,让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学习内容之外还有更大的交流空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密切,总的来说对高中语文教学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三、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方式研究与分析

1.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及学生对创新性思维习惯的养成这两个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在培养创新性思维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而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并帮助其解决。

2.从学生的角度说,学生不能对教师的帮助产生依赖感,而是应该学会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并且依靠经验培养创新性思维习惯。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身努力非常重要,学生要在学习中随时运用创新性思维进行思考,在不断实践中逐渐养成稳定的创新性思维,帮助教师完美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教学方式的任务,一起推动高中语文课堂的构建。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也希望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推动高中语文课堂的快速发展。

篇(9)

带着家人的嘱托,带着青春的希冀,又一批初中毕业生走进了高中校园,开始生命中又一段重要的学习旅程。但很多同学在进入高中不久,新鲜劲还没有完全消退,便陷入了学习的迷茫、困惑中。课听不大懂了,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作业做起来吃力了……凡此种种,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如果忽视学生的这种心理落差,势必对学生的学业成长不利。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觉得语文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应着力抓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而这衔接的关键点之一,便是汉语语法教学的衔接。

一、高一新生语文学习现状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学得很吃力,学习语文的兴趣日渐减弱。即便是一些在初中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个别同学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了畏惧感,动摇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们说:“高中语文没边没沿,浩如烟海,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我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初中的课文我读得很透彻,但到高中有很多文章读不懂,只能一知半解”“文言文在初中比重少,而高中内容太多太难了”“初中语文老师的课挺简单,有意思,但高中语文课容量大,我已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还是学不好”。与此同时,老师们也觉得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难教:“一些问题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学生还是不懂”“初中就应掌握的知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普遍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不会”的现象,结果一到考试,许多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大红灯笼高高挂”。

二、原因分析

其实,高一新生语文学习出现困难,既不是初中老师没有完成任务,也不是高中老师没有全力工作,在我看来,有如下一些原因:

初高中语文教学系统不完全一致。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区别比较大的学段,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现在高中语文教育和初中语文教育之间未能很好地衔接起来。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在初中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学生进入到高中学习就会举步维艰,给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学习目标的确定有脱节之处。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人民意志,规定了国民素养或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国家将高中和初中分为两个阶段,这就决定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会有所不同,会有各自阶段性的特点。这也是造成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学上互不衔接的一个主要原因。整个中学阶段无论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该体现着系统化和一致性。因此由于教学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等方面的区别。而初高中教学要求的脱节在语法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初高中的课程标准: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处的位置:散见于《汉语词类表》、《句子成分简表》等附录部分。

4.教学与评价现状:因地方考试大纲皆有“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的要求,故中考语法知识的考查只能隐性地进行,例如通过仿句、改病句来间接地考查语法。多数老师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虽然都会讲授一定的语法知识,但也程度不同地存在以下现象: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语法专项训练较少或根本没有训练;语法教学的要求尺度不统一。

(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文言词法与文言句法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学与评价现状:因地方考试大纲皆有“古诗文不考查词法、句法”的要求,中考对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考查亦属隐性考查,例如借助句子翻译试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词性活用及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因此,虽然老师们平时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都不可避免的要涉及一些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在总复习时也都会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归纳整理工作,但随意性仍较大,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老师之间在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教学上尺度亦不统一。

(三)高中对现代汉语语法、文言词法、文言句法要求较高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现代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篇(10)

浓厚的学习兴趣时提升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构建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时,应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便会时候去学习动力,认为学习是一项承重的负担,会逐渐逃避自主学习。因此,在构建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时,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当对语文自主课堂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及在自主学习中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在体验到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信心。此外,在构建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时,应当对学生意志控制方面进行强化,注重对学生意志和毅力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在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断提升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效率。

二、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互动合作中开展自主学习

教师要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大胆质疑,学生在质疑问题中学会了自主地思考问题,自主创新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实施,并不意味着学生在整个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是个体化学习。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从广义上来理解应该是建立在广泛合作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要开展好高中语文教学中彼此间的合作,教师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间的有效合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开展好小组内的彼此合作,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合作,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自主学习的合作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具体教学实施中的主导地位,以问题引领学生提出各种充满创新性的问题,再以问题的进一步提出,引导学让更进一步地在自主合作中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要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生间、小组间、师生间自由交流的天堂,以师生间的思想碰撞,促进语文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传统形式的满堂灌教学,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此同时,教师也不要过于放任自流,这样会使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性。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实用化的教学方案,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培养自主意识,加强学法指导

就自主学习而言,自主是一种意识,学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行为;在自主意识的驱动下,学习才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学习才会有所提高、拓展和延伸,才能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教师要通过设情境、重激励、给机会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把握需要一个过程,好像久囚笼中的鸟儿,一旦放飞,却往往不敢飞或不会飞,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养成教育和方法指导。在自主学习教学实施的初期,要宏观调控好学习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才会变得积极主动、科学得法。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自主学习方法是需要学生与教师相互配合完成的。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为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打基础,学生也要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疑问与想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上一篇: 农药经营知识培训 下一篇: 科研项目成果转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