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5 16:46: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篇(1)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8-02

作者简介:杨 方(1980―),男,河北邢台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当代的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所了解的信息不断增加,而且,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拥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入党愿望,虽然在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蚀下,部分大学生存在着功利化、务实化的价值取向,但是,仍然能够正确地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1]。同时,由于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安逸、宽裕的社会环境中,因此,许多大学生注重物质享受,贪图安逸。在人际关系方面,一些大学生把市场经济中的互惠互利作为人际交往的评判标准。

另外,就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言,虽然许多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诚信意识,能够遵守社会道德标准,在日常生活中,能很好地履行社会公德,但是,仍然存在着默许不文明行为,甚至言行不一的情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具体策略

1.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因此,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高校应该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尊重大学生的重要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高校应该树立起服务意识,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 展[2]。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推动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需求,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积极作用,努力净化网络信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文明、健康的上网环境,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

3.加强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大学生的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以确保大学生能够安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高校应该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热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建立强大的工作队伍

在积极实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高校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选拔工作、培训工作和任用工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同时,高校应该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团干部、党政干部、辅导员等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

三、总结

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实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应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篇(2)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是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教学组织形式和学分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流动教室增多,传统的班级化概念逐渐弱化,以班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工作渠道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相对于教学区学生流动性大,部署工作、开展活动不便,学生公寓凸现出住宿人员稳定的特点,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天然条件,因此,学生公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素质教育阵地的功能日益凸显。随着高校专职辅导员的设立,盐城工学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寝室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辅导员进公寓。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要在公寓内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要“动心”,二要“耐心”,三要“细心”。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要求辅导员必须从传统管理“说教者”的位置上退下来,深入到大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变化,以自己踏实的行动为学生排忧解难,把为学生搞好服务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处处细心,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国内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呈现增多趋势。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校采取了以寝室为单位的思想政治干预方法,做到对特殊关注群体的时时掌握、时时干预、第一时间预警。通过对主要学生干部的培训,形成一支基于学生寝室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基层队伍。通过普通学生――学生党员、干部――辅导员为体系的监控体系,使学校对特殊关注群体的了解不留死角。通过辅导员进入学生寝室的形式,利用谈心、指导等多种方法将突发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

2.党建进公寓。近几年来,各高等学校加大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学生党员数量有了较大增加。在大学生党员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提高学生党员自身素质,在广大群众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积极的影响。我校在寝室建立党员联系制度,力求寝室中每个积极分子都有党员联系,形成党建工作联系网络;将“推优入党”工作与学生在寝室、公寓中的表现结合起来,作为考察发展对象的重要依据;将党建工作与学生日常活动相结合,吸收党员学生担任楼层长、寝室长,将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与学生寝室的常规活动结合起来。目前我校的“党员责任寝室”在公寓中充分发挥了一面旗帜的作用。

3.学生自我管理进公寓。我校在学生公寓管理方面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自我管理方法。组建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以各楼的楼长、楼层长、寝室长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在宿舍日常管理中,学生的自我管理放在宿舍卫生、归寝等纪律管理上。事实证明,养成良好的宿舍文明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促进作用。

4.校园文化进公寓。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寓文化建设不仅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更能构建和谐文明的宿舍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开展。我校在公寓文化建设方面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各学院建立了以寝室为单位的群体性社区,构建了具有各自独特文化气息的生活环境、人文氛围。我校每学期专门举办“宿舍文化大赛”系列活动,通过寝室文化评比,在卫生、纪律、学习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目标和建设途径,使学生逐渐形成“寝室是我家”的观念,使学生感受到寝室不仅仅是大学生活中休息的场所,更应该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气息和人文风格的集体。

篇(3)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

1.移动环境下的无序生活及行为。微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移动生活的普及,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不再受时空限制,其生活方式和行为呈现出场景的流动性和选择的随意性。大学生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学习、生活就可以从教室、宿舍、食堂向商场、公交车、网络平台等区域无障碍扩散,生活和行为与移动环境关联在一起,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学生的生活和娱乐就“永远在线”。微时代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行为方式,这些活动跟随一部手机向各个场所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到各种互动中,实现了全天候的阅读、交往和娱乐,在现实环境和虚拟空间中不断切换自己的行为特点。可以说,微时代让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随着移动环境变成流动的、无序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移动时代让大学生进入了移动生活、移动思维,其行为特征变得更为随意和无意识。2.碎片思维下的信息获取及传播。微时代改变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场景,同时,也在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思维特征,微时代的学习和生活大多以“微内容”呈现,“永远在线”的内容也让时间支配变得更为自由和主动,因而,大学生在时间支配和管理上就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学习和生活也以碎片化的形式获取和传播。比如,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发微信,公交站候车时可以顺便淘宝购物,坐公交时可以浏览新闻和视频;时间的碎片化,也让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传播变得即时和跳跃,一分钟前可能在看微博,一分钟后可能就是淘宝购物,再过几分钟可能又在和同学微信互动,大学生的学习时间、社交时间和娱乐时间以碎片式的特点跳跃着进行。当然,这种碎片化的生活使大学生可以通过零碎的时间轻松完成学习、社交和娱乐等活动,实现用碎片式的时间获取信息并传播信息。同时,碎片式的时间支配带来的就是大学生的一种碎片式思维。微时代的互联网特性,让大学生的多种活动得以相互重叠与交叉,不同活动之间的时间支配界线也被打破。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征,让大学生在时间使用上变得随意和消磨,导致大学生出现一种“网络依赖”的病态现象。3.虚拟生活中的社交依赖及放纵。微时代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呈现出“熟人社区”和“虚拟社区”高度融合的重要特点。班级、宿舍以及同乡会等传统熟人社区虽然依然是大学生重要的社交区域,但同时,微时代也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拓展到虚拟社区,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成为大学生主流的交流工具。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交往,其虚拟性、匿名性等特征消解了传统社交中的真实性、实名性,个体甚至可以通过不同的角色、性别、身份自由地与他人交流,不同的身份角色还可以在多个虚拟社区中流动和变化。虚拟社会的这种自由性和隐匿性可以让大学生完全解开束缚,热衷于在虚拟网络平台上实现一种“虚拟的真实”,甚至让大学生对虚拟社区的社交形成一种需要和依赖。微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交”“移动社交”正在替代高校大学生传统的社交方式,他们着迷于“虚拟”与“现实”、“熟悉”与“陌生”之间的不断转换,而且完全不受时间、空间的固定束缚,在不同的时空中转换,甚至模糊“虚拟与真实”“熟悉与陌生”之间的界限。微时代给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人际交往呈现出多元与单一、虚拟与真实、熟悉与陌生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特点。大学生对虚拟社区人际交往的依赖、沉溺以及放纵等特点也日渐突出,需要高校学工部门予以重视。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1.多元文化冲击,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待创新。其一,微时代的网络环境下,随着网络虚拟社交平台的大众化,个人获取和信息变得非常便捷,任何个人可以随时借助微博、微信、QQ等平台信息,对社会热点问题可随意选择关注、传播、点评,加之思想行为缺乏道德制约,传播的信息也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容易造成真伪难辨的信息无限制地泛滥开来。虚拟社会中多种文化混杂,对大学生而言,既可能有先进文化的影响,也可能会被腐朽、落后的文化侵蚀,这种多元文化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增加,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二,互联网现实与虚拟相叠加的特征,容易造成大学生在现实与虚拟社区中的价值错位,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对现实社会不关注,责任感缺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主流价值观发生偏差,等等,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不可控化。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靠教师、讲座、实践的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今天高校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如何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引导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革工作方式,把网络社会和现实环境统一起来,帮助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中保持清醒的政治方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2.信息载体多样,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受挑战。微博、微信、QQ群等社交平台,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的信息获取和传播,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个体不需要面对面交流,每个人都是信息的者和传播者,这种没有限制和约束的社交让大学生乐于参与,并成为其重要的社交生活方式。网络社交平台的信息优势非常明显,如信息便捷、快速,审查渠道不严格,陌生人之间可以任意传播、评论以及“互粉”,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和情感发展的需要。在虚拟的网络社区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建构者和传播者,大学生的话语意识被激发,其思维方式呈现出简单、多变和扁平,高校的育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呈现出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现象,严重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育人效果。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关注点更为多元,其思维焦点也更为多变和不可测,因此,高校的育人方式和渠道也要跟上微时代的互联思维,充分认识网络社交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有效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载体,去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联网平台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时俱进。3.虚拟世界狂欢,思想动态及行为后果难预见。便利的互联网环境让大学生热衷于虚拟世界的狂欢。碎片化的移动阅读,让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简单、零碎和非理性,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微语言表达,呈现出情绪化、个人化、主观化和“屌丝化”的特点,传达的大都是个人情感和非理性的观点。面对不加过滤的信息海洋,大学生可能只在乎信息是不是吸引眼球,不会考虑信息所带来的后果和负面影响,在围观与起哄中成为“看热闹”的参与者、传播者和推动者。大学生无意识地深度介入虚拟网络世界,一方面,造成大学生思想动态及行为后果很难预见及可控,给教师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高校的舆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如何主导舆论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微时代下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1.微内容渗透:把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学生的微生活。“只有将‘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有机整合为同一个‘自我’,人才能成为顺应时代的健全的道德之人。”[1]高校要创新工作思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融入互联网生活,借助新媒体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听学生的诉求,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学生互动,以无声感染及渗透的方式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利用网络新媒体宣传社会正面事迹,引导大学生关注并参与讨论,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正面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主动介入大学生的网络虚拟社交。针对微时代的微生活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微生活”,透彻剖析网络热点事件的现实背景和根源,把虚拟社区与现实生活统一起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换工作角色,做大学生的忠实听众和“粉丝”,让师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舆论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2.微方式推进:借助微力量开展思想政治微活动。微时代需要依靠微力量,这种微力量既包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包括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本人,通过不同力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微活动。这种微力量要形成强大的合力,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和任课教师要主动融入互联网生活,了解和掌握“微时代”的新手段、新文化和新媒体,将社会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主动融入教育内容,主动实践运用“微时代”的新技术和新应用,深刻认识新媒体的优势和局限,提高自己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水平。二是要有效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让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学子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优秀事迹,让正面的价值导向成为网络舆论的主流。三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各类专题讨论,对于学生普遍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借助微博等平台进行多角度讨论,还可以把校园文化活动搬到网络平台,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服务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管理,也可以依托网络平台开展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以及自我改进,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融入新媒体平台。3.微路径实施:建立多级联动的思想政治工作微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2]针对微时代的特征,高校应当变革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入分析“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构建一条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首先是顶层引领,高校要及时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利用官方平台权威信息,引领热点、焦点问题的主题设置,“以生为本”来构建开放、透明、及时的育人环境。其次是多级联动,学工部门要主动建立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学校、学院、班级为平台开展多级互动,把思政工作以分层、分类、分众的方式落到实处,学工部门通过组织班级、团支部、社团等组织开通微博、微信等交流互动平台,坚持“主导与互动、自由与控制”的原则,服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再次是个体融入,包括思政工作者、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以及班主任通过各种社交平台,与学生做朋友,和学生无代沟地谈心及思想交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舆论环境,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错误倾向,充分发挥解疑、释疑和指路的引导作用。高校通过建立多方联动的工作微路径,有效衔接微时代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梁海波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

篇(4)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文明不断进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政治也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社会思想政治形势正在逐渐变得复杂起来,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受到社会就业压力以及不良思潮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开始认可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与个人主义等。面对逐渐发达的信息系统,一些不良思潮在网络上的传递更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威胁。大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与思想。但是,大学生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规范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研究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但是,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

1.大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

大学生进行大学之后,其认知水平提高,思想也逐渐成熟起来,大学生可以正确地分析与认识一些学习与生活问题。但是,受到其生活阅历的影响,大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在进行问题的分析与处理之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目前,大学生还是容易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有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大学生,其本身具有得到国家助学金的资格,但是受到学习成绩的影响,不能得到这些国家补助,使得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也有一些大学生面对社会中日益出现的就业问题,认为自己的学校水平不高,专业没有优势,使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些学生面对就业机会,不知道如何把握,使自己的就业成为困难。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仍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困难。

2.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中的思潮逐渐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冲击。在我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都在不断膨胀。使得社会当中出现许多的现象,这对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产生的了直接的影响。面对社会思想的增多与变化,一些大学生开始接触到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正在逐渐地认可这种思想。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得大学生对社会进行得新的审视与思考。在这种社会不良影响之下,大学生的个人主义思想泛滥,过于强调自我,导致大学生校园不良风气形成,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

3.高校德育教育较为落后

在我国的大部分高校中,德育教育工作没有得到重视,许多学校将学生的专业课程作为重点,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在进行课程安排之时,高校将思想政治辅导课程当作选修课程,在大学生专业课堂不被影响的情况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在教学方法之上,教师没有进行创新,而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肯定。因此,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成效不高。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策分析

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必须要采取正确措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1.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在社会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许多大学生成为了家里的“小公主”与“小皇帝”,父母过分宠爱孩子,使得当代大学生从小养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在进入大学生之后,大学生没有集体意识,自觉性不高。因此,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就要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全。学校要利用课程设置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利用课堂教学与讲座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另外,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加强与同学间的互动。除此之外,家长要鼓励学生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多多接触集体,正确面对集体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2.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

大学生的日常行为都受到其政治思想的控制,一个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是学生成长与成熟的重要标志。大学生要加强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懂得自尊与自爱,学会帮助自己建立正确的自信心,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要注重自身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正确认识到社会适应能力与受挫能力对于自身能力的重要影响。另外,大学生要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来,在集体活动当中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调动大学校园广播的宣传作用,利用校园广播传播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帮助大学生意识到正确的思想。另外,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校报以及校园内的宣传栏,加强正确政治思想的宣传,使大学生摆脱社会环境负面影响,正确分析社会现象。只有校园文化环境得以良好的建立,才能使正确的政治思想融入到大学生的头脑当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希望各高校重视起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当前,我们从立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缺憾,树立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新思路,借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推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

理念既不是柏拉图的“木偶、火光”等个别事物之范型[1],也不是日常纷繁之想法,而是思想观点的提炼与升华。往往很多的思想观点才能浓缩成某种理念,如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教育理念、教学理念、服务理念、设计理念等。实践中,理念对人、事物或组织确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许多行为,尤其是社会与行业行为是无法摆脱理念之具体指导的。因此,我们想要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从立足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明确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全新理念。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发展求和谐。和谐社会,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新理念、新认识,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和智慧的信任,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展是和谐的根基,只有实现发展才能实现真正和谐。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意识,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工作都以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根据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

第二、树立“和而不同”的理念,以多元促和谐。“和而不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其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这种追求新的和谐发展的精神,为多元文化共处提供了不尽的思想源泉。人本主义有一个基本假设:每一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思想政治工作所要做的是强调每一个学生的独一无二性,鼓励学生运用其内在潜能,并创造一个最适合学生发挥潜能,拓展“个性核心资源”的环境[2]。就好比给一粒种子提供水分、肥料和阳光一样。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要努力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个性素质的高低不同的每个大学生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使他们充分体验到自我的价值感和自豪感,从而觉得生活富有意义。

第三、树立“扶弱济贫”的理念,以爱心换和谐。和谐社会是一个综合指标,其核心直指每个社会成员的满意程度,尤其是困难群体的满意度[3]。“扶弱济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重点。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的事业。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过去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误区是往往只关注少数精英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忽视了那些默默无闻的处于“弱势群体”的一般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动员全社会力量尽可能多地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德育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有感情的,只有“扶弱济贫”,雪中送炭,才能以情感人进而以理服人。

第四、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以公正固和谐。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特征,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不患不均患不公,保护并彰扬公平,促进全社会共同努力,使每个大学生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消除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的各种就业歧视现象,融入社会,促进公平,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破除封闭,走向开放,取信于大学生的关键。

二、努力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新思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战略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从立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诸多缺憾,树立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和而不同”、“扶弱济贫”、“公平正义”之价值理念,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双向互动”、“情理交融”、“多元化”、“开放性”之崭新思路,借以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不仅是现实的,也是可行的。

首先,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的育人环境,变“我讲你听”为“双向互动”。

努力营造和谐的环境,树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工作观念,注重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在引导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大学生对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在参与中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传统的德育目标是纠正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起到教育、规范的作用,而“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是强调学生具有自身的尊严和人格,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要贯彻这一理念,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而且要把这种“人本”思想体现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关心、帮助、尊重和激励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积极引导学生道德的发展方向。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师生之间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人格意义上都是平等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的是一种“我”与“你”的对话关系,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独立思考,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在坦诚的对话与感情交流之中,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使学生在宽松的教与学环境中,实现人格的完善。

其次,努力营造排忧解难的温馨环境,变“以理服人”为“以情感人”。

以学生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在认识,贵在务实。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把为大学生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作为首要的职责。

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育魂。社会发展,竞争加剧,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学生能否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迎接各种挑战,考验着他们的心理素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从构建和谐社会、调动大学生成才报国的高度,根据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重点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的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心理健康专门机构,利用心理测试与咨询等现代心理科学技术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便捷和优势,运用科技手段和心理咨询为大学生提供思想服务,想方设法地减轻他们就业、学习、经济的心理压力,锤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再次,努力营造尊重差异的发展环境,变“一刀切”为“多元化”。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关心所有大学生的生存,关心每一个大学生的最充分的发展,积极地帮助每一位大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

注重整体协调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既包括体力、智力、情感和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协调和谐的发展,又要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学生的发展既包括少数精英的成功,也包括全体学生的成才。由于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变成精英是不现实的,我们所能够做的是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在其潜在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也就是得到和谐的发展。在追求个性化的当代青年学生中,个人的尊严越来越得到强化,叛逆思想越来越突出,以“家长”的姿态来教训学生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甚至相反的作用, 只有尊重青年学生的人格价值, 正确引导其个性发展向社会共性需求的过渡,才能使其具备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先生倡导的北大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影响着所有进入北大的人,历经百年不衰,与时俱进,至今已成为北京大学发展的灵魂,北大逐渐成为中国一个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中心[4]。

尊重个体自身的发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曾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要使大学生的身心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要相互衔接和谐,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首先,要推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或学生群体个性的自我和谐。二是鼓励教师、干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三是为学生独立表达自己的意愿、要求与呼声提供多种渠道,如“校长信箱和电子邮箱”,值周领导接待来访,各种座谈会。四是为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才华提供各种途径、空间和自由。

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德育社会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学校的“小课堂”要紧密结合社会“大课堂”,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主动协调。公平是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的关键,要做到起点公平、机遇公平、结果公平。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走向开放,关键是要消除以往脱离现实的矛盾,尊重现实、基于现实、高于现实,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理顺大学生的思想情绪,形成大学融入社会,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专心学业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近年来,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弱化,学费逐年高涨,学校官僚化发展倾向,使很多大学生经受不住来自心理、精神及物质方面的各种显性与隐性的压力而选择自杀。要在全社会倡导公平、正义、宽容的社会理念,关注和帮助学生就业。鼓励、引导大学生发挥长处,合理竞争,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要注意保障广大学生的权益,及时处理侵犯学生权益的事件。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推行民主开放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度。

主动引导。要认真研究现实,分析现实,拿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引导他们用冷静、现实的态度去看待社会上和学校里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不公平现象,教育他们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 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中,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这不仅仅是某个高校教育部门的责任, 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希望工程、社会工程,全社会都要动员起来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次重要而迫切的战略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促进社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为推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培养出符合和谐社会标准的高质量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方婷.构建和谐社会与高校德育工作的时代使命[J].法政学院政教,2003,(2).

篇(6)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目标、途径等重大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点,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忽视“以人为本”的现象。

首先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上流于形式,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重视,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个体差异,以及学生的家庭背景等具体情况,因此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很少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少把教育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整体,而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人格影响,都要经过大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本领与品德。片面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育教学过程变得死板、僵硬和被动,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当前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再次,当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缺乏因材施教。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们注重的是步调一致性,用统一的标准开展工作,无视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解决人的各种思想问题。而人的思想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个人的思想品质、个性、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的不同,导致工作中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一刀切”的做法往往导致一些过高的目标,超出大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使他们陷入迷惘的地步,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部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存在问题

从管理队伍的数量来看,学生专职辅导员的人数还不足。按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每120~150名学生需要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而实际上,很多高校都达不到这一要求,甚至很多高校存在学生辅导员兼职的现象。

从学生辅导员的素质结构来看,目前从事学生专职辅导员工作的大多是新毕业的本科生,他们缺乏实际的思想工作经验,更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训练。从队伍稳定性来看,这是一支极不稳定的工作队伍,主观上的原因是社会和学校、领导和学生等各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够,客观上的原因是对广大专职辅导员缺乏有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二、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1、确立学生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面对上述问题,首先要确立学生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育观念重师道尊严,这种观念反映在大学生思想工作中,则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管教,弱化了对学生的引导和为学生服务。评价学生也往往强调单一标准和统一的模式,只重整齐划一,无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完全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使学生在自身成才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有效发挥。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和老师同是高校的主体,在双主体的相互关系中,学生应该居于中心地位,教师是服务者,教师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学生是能动性的主体,所有的外部因素都要通过学生的选择和内化才会起作用,大学生根据自身成长和成才的需要对学生思想工作的理念和模式进行选择和认可,因此“以人为本”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学生在思想工作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这两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注重调研,倾听学生的心声,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学生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持有足够的宽容,承认真理面前师生平等,允许学生对任何具体的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提出质疑,允许进行争论或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正确对待来自学生中的不同的声音,不能简单地一概将之视为不和谐音而加以压制,而应寻根究底找出症结的所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充分发扬民主,给每个学生公平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得到创造性的全面的发展。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许多有效的做法,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持续变革,许多传统做法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而思想政治工作从内容到方法没有及时调整到位,集中表现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关系的错位,过多地强调或突出了教育者的外在作用,忽视了教育对象内心自我教育意识的觉醒。

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深刻反思,在现实工作中平等对待大学生,彻底摒弃居高临下的指责和我讲你听,我打你逼等简单做法,以激发和调动其内在的精神力量为着力点,通过启发、引导、讨论、协商等方式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为他们的道德发展提供条件、搭建舞台,引导学生做自己思想的主人,使他们在思考与发现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建设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建设方面,应成立相应的组织,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各学院书记、院长亲自挂帅,加强高校党委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在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稳定的党团辅导员队伍。在教学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革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党团和社团组织的积极性,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经费投入方面,要加大对党团、辅导员队伍培养的力度,增加对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学生社会实践经费的投入。

【参考文献】

篇(7)

作者简介 韦春北,玉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广西玉林537000

中图分类号 G6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728(2008)08―0173―04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规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使之形成一定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有组织、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工作效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高校管理工作必须涉及的重要方面。研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特征和内容可以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管理学的新视角。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相对于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而言的,指高等学校把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在政治、思想、法纪、道德和心理方面的规范或要求,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引导,使之内化为青年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对象是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担负着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方向。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动力,规范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塑造青年大学生健全人格等具体的任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则是为了实现预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目的,依据科学管理和动态管理原则。有计划地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实施、评价等活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形成一定的工作制度和机制,组织和协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率地进行,达到科学化、制度化、网络化、系统化、规范化,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特征

与高校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如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师资队伍管理、后勤管理等相比较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目标的特定性

教育过程并不是抽象的思维活动,也不同于以物为工作对象的其他工作,而是通过教育活动的进行,达到在客观现实的生活世界中提升人的主观世界的品质的特殊目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目的是将党和国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要求充分贯彻和落实到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并提高其实效性,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目标必须服从和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定位的特殊性要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管理系统、评价方式等都要围绕这个教育培养目标开展相应的工作。只有通过教育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增强和巩固思想教育的效果,并带动监督机制、评估机制等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与创新。

(二)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特殊性

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价值选择方式体现出开放性,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方法更符合单一结构、封闭型社会的要求。而今的大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复杂,信息的开放、人员流动方式的开放、价值选择标准的开放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表现出更强的亲和力和包容性,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体现出更强的柔性管理倾向,在此基础上体现现代管理科学要求的人性化、科学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是多种管理要素相互制约的多结构、多层次的复杂动态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针对变化的环境,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适时的管理。在整个管理过程之中,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实施、评价等各个方面多层次胶合在一起。因此,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者要善于树立体现时代特征的新观念。

(三)管理对象角色的特殊性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大学生不仅是教育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而且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工作的对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必须面对、适应这一成长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群体互动特点,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当代大学生特殊的成长背景、身心特点使得他们具有与其他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所不具备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才是我们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依据。当代大学生在判断是非、处理问题时,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意识、独立倾向、平等观念和一定程度的非组织化倾向,正式群体(宿舍、班级、系部、学校等)对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交往方式等)的影响力和约束力正在减弱,从而在大学生的行为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疏离。当代大学生的交往界面十分广泛,除传统的交往群体类型外(同班、同乡、同系、同年级、同宿舍、党团员组织内部、学习小组、学生干部群体、共同爱好特长等),还出现了网友、合租圈、经济集合体等具有时代特征,反映出大学生交往方式的丰富性和特殊性。

(四)管理环境的多变性。人的社会本质和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对管理环境的认识和利用对于提高管理功效至关重要,因为教育环境的任何一个侧面和层次都会对教育效果产生影响。从管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教育环境的多样和多变性,就会发现管理环境超越了其他管理工作所主要面对的空间环境,而体现出多种环境因素的复合性,主要包括:大众传媒、同伴群体、教师、家庭生活、游戏群体、公众场所等。除传统的教育环境以外。互联网则从更本质的意义上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存在方式。在网络中,教师形象失去了教育中制度权威的保障。其以“支配文化”、“成年文化”为表现的强势文化地位正在逐渐弱化。同伴群体、公众场所、课外书籍都构成了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管理环境。“综合许多调查研究的结论能够表明,同伴之间所传播的更多的知识是关于人的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不仅同伴群体内部的交流构成了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来源,而且,教师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也会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甚至在课堂上传达给学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环境的多样和多变性表明了管理工作的特

殊性和复杂性。

三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项主要内容。

(一)目标管理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就是要思考针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状况、政治素养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实现管理科学化必须要确立目标管理的理念,制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将重点目标和一般目标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统一,灵活性与计划性相统一,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现代化。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发挥强化功能,保证目标管理的效果。通过管理目标,“强化导向功能,保证目标管理的正确方向;强化激励功能,保证目标管理的有效运行;强化评价功能,保证目标管理的效果”。

(二)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是一个社会组织按照管理目标,通过设计、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果的过程。特定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这一特殊领域,就是如何优化学校的制度环境,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问题。制度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因为制度管理过程就是通过制度协调学校内部的不同要素系统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对教师而言,每一位学校教师都具有权威性,这就造成了权威来源的多样化,这就要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通过制度建设和各种机制的完善(竞争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以适应现代德育系统开放性与权威多样性的要求。对学生而言,高校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不仅要在技术层次上追求科学管理模式要求的高效率,还要避免由此带来的体制僵化和创新能力减退;不仅要考虑到管理目标的实施效果,而且要在尊重主体需要的前提下使管理体制具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适用性;不仅要使管理者具备有效的组织影响力,还要通过参与挖掘组织成员的潜力,使群体气氛和效率得到改善与提高。

(三)环境管理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管理是指高等学校有意识地创设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情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有校园的建筑、校舍的布局、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的布置与管理、运动场的设置、校园绿化、宿舍管理等;精神环境(校园文化)则包括学校的舆论倾向、校风和传统、学术气氛、人际关系、教学秩序、规章制度等。学校的物质环境影响着教育的质量、规模和水平。如物质设施是否在遵循实用价值的同时,充分地考虑使用者需求方式的多样性和层次的丰富性,是否体现出正确对待任何主体需求的平等精神和人文关怀;建筑风格是否反映出人对特定时代精神的理性思考与感性把握,景观文化是否能够利用特定的场景布局展现大学的文化特色、能否使人涉足期间就受到视觉上、情感上、思想上的冲击与震撼并引人思考,带给人一定的启迪,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管理应该考虑的内容。以校园文化为主的学校精神环境的管理就是要发挥隐性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每一所高校都应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通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科技竞赛、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构建优秀校园文化,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其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四)队伍管理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就是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教育、培养和锻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学校稳定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可以提高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良性互动,使之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教育成本分摊机制的推行和就业方式的社会化,以及网络传媒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巨大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坚持原有一些好做法和好经验的基础上,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而这些都有赖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五)宣传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管理实质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形象塑造的问题。宣传形象是指高校通过一定的信息渠道有效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和政策措施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形象,具体而言包括宣传主体、宣传目的、宣传内容、宣传方法、宣传效果等基本要素。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宣传的基本范畴比较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二是宣传内容存在简单化、庸俗化、教条化的问题。三是宣传语言生硬呆板,缺少亲和力,甚至有程式化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因此,需要通过宣传管理来实现共赢。第一,围绕高校党委制定的整体工作规划,把握大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针对大学生各层次的问题,分阶段制定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路,实施宣传教育工程。第二,要对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形成宣传好人好事、弘扬正气、奋发向上的宣传教育格局。第三,要构筑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网络。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包括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树立先进典型、模范人物,鼓励积极向上的校园风尚和大学文化,使大学生有目标、有方向。第四,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宏观控制,加强对宣传、出版的管理。第五,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宣传设施和宣传阵地建设力度。第六,加强与社会新闻媒体的联系,强化正面的宣传,树立高等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课程管理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课程管理就是在高校课程设置和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管理,使其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具体而言,一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程管理。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育目标。二是加强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专业方面的课程管理,提升专业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三是开展素质教育的课程管理,通过素质教育中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引导学生突破个人利益的狭隘界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七)信息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管理是指在信息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通过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性、互动性、时代感,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的信息生活。由于网络使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复合化为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虚拟生活,因此保

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1-02.057

21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希望,面临机会,富有挑战性的世纪。新世纪的大学生背负着重要的责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年轻人中知识层次较高,想法较为积极,较能接受并适应新的事物,最有理想和信仰的群体。当然,大学生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主要的后备军。可是,大学生的年龄还比较轻,思想也不够成熟稳定,如何去引领他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教育工作所担负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高职院作为高校的特殊组成部分,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近几年的扩招,学生就业压力急剧增加和整体素质相对下降,使大学生的心理、行为、思想、学习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我们学校作为一所高职理工类院校,所接受的学生大多文化课基础都比较薄弱,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愿望都不强烈,学习风气较差,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对社会等问题认识不足。因此,在新形势下,怎样做好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和政治教育工作,怎样让大学生学会做人和做事,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显得非常重要。下面我根据个人几年的班主任经验谈一点想法。

一、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

由于我是一名青年教师,更有优势和学生打成一片,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我经常听学生说“理解万岁”,但真正理解学生却很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多和学生接触,以一种朋友的身份,而不是在学生面前摆架子。

1.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多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这样会让学生更加亲近老师。

2.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他们共同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3.具备爱心、热心和耐心是一名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近些年国家对大学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学生和城市贫困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国家助学金。我班有一位城市户口的同学家庭由于种种原因较贫困,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都爱面子。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的情况,知道这些后,我经过多次和他谈话后终于帮他争取到了助学金。如果我不去做他的思想工作,结果可能是另一种情况。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把每一项工作做到位了,做踏实了,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温暖,觉得老师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

二、作为一名老师兼班主任,在我们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探究

平时多看一些相关的图书杂志,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老师就好比是水桶,只有自己桶里的水是满的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水,更多的知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知识的更新过快,只有老师及时地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信息和知识。

例如,我所带过的班级有两名同学不合,经常会发生一些口角,有一次甚至大打出手。如果我认识不到这件事的严重性,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情,那我可能就错了。我就简单地批评他们几句:“你们是大学生了,怎么还像小学生一样打架,以后不要再这样了。”我要这样做了就只能解决问题的表面。两个同学可能表面上接受了我的批评,但心里的疙瘩还是没有解开。于是我私下找其他同学了解情况,然后又照着两个同学分别谈心,最后把他们叫到一起,让他们面对面谈谈,各自解开心结,最后两个同学握手言和了。我也松了一口气,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我也很高兴。所以在解决学生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以人为本,要注视大学生人格养成

从几年的带班情况来看,班里学生大部分本质还是好的,学习态度端正,心态积极健康,关心时事政治,对学院的发展也是关心的。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是能够胜任工作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上进心,没有目标,个人道德修养不高,有些同学沉迷于上网,还不时逃课,对于这些学生如果不及时教育,会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养成。所以应该从几方面下工夫。

1.认真学习有关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领会其实质,把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去做。

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尽最大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需求。

3.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深入学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青春活泼,思想活跃,对学习、工作、生活、社会和人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些观点和看法是可取的,但有些观点和看法还比较单纯不成熟,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起引导和帮助作用。而这项工作是长期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在思想上投入,行动上投入,时间上投入。介入是进行思想政治活动的重要环节。介入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参与到学生教育工作中去,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保证有效。只有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真正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深入呢?这就需要班主任平时能积极参与到学生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中去,了解每位学生的成长和变化,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变化。所以深入到学生中去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也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仔细、更加真实。不论是大事小事都要落到实处。班主任用真情去教育他们,感动他们。

五、充分发挥学院文化和班级文化的作用

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能只限于课堂的教学,还应该充分利用学院文化的隐形的作用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文化,是一个学院在长时间的教学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校园独特的精神和文化的氛围,具有潜在的影响力。而我院正是利用这种学院文化来开展一系列的学术探讨和文化交流以及具有我院特色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应用这种独有的文化来陶冶和熏陶我院学生,让学生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作为一所高职院校的老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断改善学院的文化活动设施,充分发掘学院的特色文化资源,举办结合有专业特色的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用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的新方法,充分发挥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文化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六、发挥大学生学生社团的作用来教育学生

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思想并且充满活力的一个群体,我们要把加强团的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建设以共青团为核心,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组织和管理,让社团活动带领学院所有的同学,让社团成为培养人才的一个平台,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提升的主体。

我院有青年志愿者社团、旋风篮球队、墨轩文学社,等等学生组建的社团二十多个。这些社团很好地带动了其他同学参与社团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

篇(9)

0.前言

在高校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一体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新的发展环境和新的发展任务使许多高校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新的发展形式、新的发展问题和新的发展挑战。不断的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是现在高校发展的重要工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组者也要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知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开始研究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与时俱进,积极的应对新形势的变化发展,不断的进行创新教育的方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1.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是以人为本

首先在现代社会不断的发展,高校中的教育工作都是以学生为主,现在各个高校都是开展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主,为学生服务。

作为高校的思想教育的工作者也就要以学生为主,强调自己的服务意识,不能再用以前的那些呆板的单一的管理方式和观念对学生进行管理,这样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形式了。所以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努力的满足学生们的各种发展要求,并为学生们创造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大学生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对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要总是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在学生身边要以普通朋友的身份真心实意的对待学生们,真正和学生们做到真心的交流。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不要总是表现出严肃的教师的色彩,不要以严肃的态度和学生们进行交谈,不管什么事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要全心全意的对待学生。对于那些有问题的学生也要有耐心,当学生们的倾听者,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和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其次就是要立足学生,对学生们的管理工作要细化,要培养学生们不断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良好的心理。

1.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主要任务是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式

(1)对于道德教育的创新就是要结合中西教育方式,不但要进行传统的教育还要不断的创新。现在高校的大学生都是生长在社会主义现代社会的,但是他们身上也缺少传统的历史和思想的教育。在实际中不但要对大学生们加强中国传统的道德、民族精神的教育。根据我们国家现在的国情,加强对我们国家的现代历史和国情的教育,加强对中国传统的道德的教育,使现在的学生们懂礼貌、有涵养、自立、自强。还要结合中西教育的方式,加强学生们爱国、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传统道德的教育,还要重视他们对责任感的认识,进行环境、法律、科学等的教育。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学生还只是受到单一的教育,知识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而在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法律和网络的意识还是很缺乏的,有的甚至对这些都是很盲目的。所以在平时对学生们的道德教育要添加现代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而道德教育也应该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教育方式和内容也应该不断的更新,使学生们的思想道德能够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接轨。

(2)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们能够大胆的创新,培养他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随时可能会在工作中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要不断的进行创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来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从自己的观念上进行创新不能知识依赖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一味的听取老人的意见,而是要不断的寻找适合现在这个社会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依赖于观念的创新,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向数字和网络化进行发展,要适应现在时代和科学的发展。不但要继承前辈的优秀成果还要不断的进行创新。

2.不断的对工作内容进行创新、改进工作方法

2.1对工作内容进行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对工作内容进行创新,在现代和谐发展的社会当中,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国内外的发展情况进行,根据工作的目标的变化,不断的对工作内容进行创新。现在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 所以要特别注意理论的教育为主要的内容,结合现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的宣传和学习。根据学生们平时遇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他们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们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不断的提高,是学生们兵器各种封建迷信的思想,防止学生们走入歧途。

2.2改进工作方法

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独立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们能够自我管理和学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只是领导学生们进行学习,根据学生们成长的各个阶段,是学生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然而教育者不仅仅只是引导学生还要使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减少学生们的依赖性。根据不同的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在大学期间有的学生会出现心里偏差很可能是因为学习、感情和心理等方面,会出现不同于平常人的行为,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偏差进行纠正,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3.小结

只有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的创新才能促进社会不断的改革、发展,不断的创新工作的内容,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把科学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所以不断的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已经是现在高校发展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理论,2011(35).

篇(10)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交给高校的神圣使命。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具体实施者,该如何开展工作呢?本文拟以系统论的思想来全面解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各环节和方面,试图探索适合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径和措施。

一、系统论概述

关于系统论,一般要追溯到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Bertalanfy)。他的论文《关于一般系统论》,标志着系统论的诞生。他定义“系统”是“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整体” [1],与“系统”直接相关的则是“要素”和“环境”等范畴,这一概念强调系统之中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对要素的整合。基于此简单的说,系统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2] “系统论的观点总是把系统作为由从属组成部分结合成的集体成整体来对待,从来不把系统当作处在孤立因果关系中的各部分机械聚集体来对待”。 [3] 由此可见,系统论强调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它给我们的理论启发是: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

二、用系统论认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涉及面广,关系复杂,是一个庞杂的工程。从系统论视角来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局和整体,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施是以高校为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力,协调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因素来形成合力,以期实现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目的。而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最主要参与主体的大学生,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在内容上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方面;在空间上有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诸方面;在时间上各种影响因素有先有后,纵横交错,互相渗透。可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认识了这一点,为自觉运用系统论原理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就必然具有特定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既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具有自己的若干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不仅横向间有着多维联系, 而且纵向间又有着自己的子系统或子子系统的相互作用。这就构成了一个多维的、网格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在这一复杂系统中, 各子系统都具有独特的联系机制, 具有不同的不可取代的功能。

我们不妨从主体、客体和环境三大方面来解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由高校党政行政系统、校园环境系统和各院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子系统构成,同时受社会环境大系统的影响。院系思想政治工作子系统由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院系党政行政体系、教学老师和辅导员,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或者对象——学生群体,以及校园、社会等要素构成的外部环境这三大部分构成。如果进一步细分的话,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院系和客体——学生群体本身也是一个高度自治的自组织系统。这些子系统或者构成系统的各大部分之间以高校(院系)自身的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章制度、上级党政部门的指示、工作部署等为基础而形成的工作机制相关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基本功能是对大学生施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期达到立德树人之效果。

(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个性特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除了具有一般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结构性三个基本特性外,还有其自身的个性特质。具体来说有如下个性特质:

第一,人本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以人为本,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健康发展为本、以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为本,工作方式以引导、教育、激励为主,始终尊重人性、人格,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工作宗旨。这就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具有鲜明的人本性,任何工作和工作的任何方面、环节都要遵从之,否则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第二,政党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以党的事业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党的事业发展服务,着眼于为党的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党的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方向、立场、路线、观点。具体说,其目的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用来教育大学生,尤其是用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之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采取正确的政治行为,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自觉的为实现党当前和长远的奋斗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坚持政党性,这是这个系统的精髓与灵魂,是其最根本的社会属性,违背这一属性,将失去其存在的合法性。

第三,实践性。人以实践的方式而存在,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教育者是人,客体——教育对象也是人,其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从实践对人的意义这个角度来看,实践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存在方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工作的一种实践方式,最忌抽象空洞,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才能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践——反思——实践”,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可见,实践性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基本属性,失去这一特性就将失去这一系统存在的意义。

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

从系统论的认识高度,我们把握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性,这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始终彻底的贯彻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笔者抛砖引玉谈一些自己的粗浅见解。

(一)优化整个系统,提升运行效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高效运行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的基础和保障。要提升其运行效率就需要优化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联机制。首先,要优化教职员工的素质,提升其工作能力。广大教职员工是这个系统运作机制的创立者和践行者,他们的素质能力直接决定着这个系统以什么样的机制运作和这个机制运行的效率怎么样。其次,要优化工作制度、规范和联系机制。这是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工作和全体青年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游戏规则”,要围绕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和环境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征,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目标,逐步构建起科学、规范、系统、实践性强的制度机制。再次,要优化信息的传输、处理系统。[4]这里既包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外的信息沟通,也包括内部的信息沟通,要构建起与上级有关部门和当地有关部门,校内党政行政体系内及其与师生间、相关老师间、学生之间的信息高效传输的渠道和处理机制,畅通民主渠道, 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优化系统的目的是降低系统内耗,提高对外沟通效率,全面提升系统整体功效的发挥,此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二)加强各要素间的协调,发挥系统整体效应。基于系统的整体性原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者组成部分和要素间须按系统的运作机制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其合力,系统的整体功效才能有效发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只涉及学校学工部(处)、团委一两个部门,而是由许多人共同实施,或由不同部门共同来完成的,而且各级领导、部门、全校教职员工在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上都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而又彼此相互影响。我们要从总体上把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各个要素协调一致,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调控系统,进而形成具有同向性的合力,有效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整体效应,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三)强化主客体主体地位,提高工作实效。师生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关系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包括课程教师和政治辅导员)都有育人职责,这是整个系统各种关系的主体。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关系的主体地位才能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中抓住“牛鼻子”。 [5]因此,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率先垂范,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程中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一个要素,又具有其独立性、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的个性、要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 要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状况, 结合教育内容、目标、任务等因素设计教师与学生间互动的最优方案,促其自觉能动地实现思想政治的自我转化,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重视与社会的协作,实现系统与环境的良性互动。环境是组织系统发展的必要条件,任何组织系统都与其周围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因此,高校要根据外部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教育措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校及高校的教育者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协作,整合相关要素的力量, 发挥协作效应, 形成内外一致的强大合力。实际工作中,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途径,发挥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同时,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学校与虚拟社会(网络)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协同一致,有机统一。这样,将有助于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而都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五)构建评估机制,有效发挥系统反馈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测评估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是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重要反馈机制。有效发挥系统的反馈功能将有助于有效的调整和评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高校党政领导及时有效地掌控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局。[6]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和效果具有复杂性、动态性、渗透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须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评估机制,把教育目标和考核评估统一起来,遵循“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考核评估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坚持方向正确、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知行统一等原则的前提下,结合高校的实际,逐步确立和完善针对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尽可能科学的指标体系、检测程序和评估方案,充分发挥反馈功能,着力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贝塔朗菲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林康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2]E.拉兹洛著.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M].闵家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0,13.

[3]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上一篇: 借款相关的法律法规 下一篇: 对金融监管的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