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的作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6 17:26: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化学元素的作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化学元素的作用

篇(1)

(一)不重视元素符号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在学习课本之前,首先学习元素符号,这个时候如果老师没有把元素符号的重要性给学生说清楚,有些学生不知道这个东西很重要,随便学一下;有些学生基础太差,连26个字母的大小写都还弄不清楚,现在学起来很吃力;这部分内容本身较抽象,很多概念难以理解,如果出现这些问题,那么学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后面的学习就会觉得越来越难。

(二)概念混淆

教学实践证明,要求学生阐述元素的概念并不难,困难是在应用的时候,元素和原子经常发生混淆,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元素定义中“一类”二字的意义。如:

水的化学式H2O代表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氢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B.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D.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这个题考察的是化学式的意义,稍稍不留神,学生就很容易选择C答案。

(三)记不牢,易遗忘

很多学生反映,记元素符号和化合价毫无规律,比英语单词还难记,其实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学习化学式的方法,其实化学式的记忆是有规律的,只要找到方法,那就会觉得学化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四)记忆知识点太多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太杂。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元素符号、化合价这部分内容,它属于无意义识记材料,学习中既枯燥又无实验,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记不住,易遗忘,学习效率不高,负担很重,学生学得很被动。学生还没有从形象生动的科学学习转变到抽象的理解中来,往往有学生就是在这个“分叉口”迷了路,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也退步了。相反,如果能够在这个难关处咬牙坚持,找到自己的方法,那么他将渐渐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学起来也会事半功倍。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学习策略

(一)复述策略

我们儿时为了记住古诗,会反复诵读,其实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是知道现在这些古诗我们依然可以张口就来,可见反复诵读有助于我们记住知识,而这种反复诵读就是教育心理学上推崇的复述策略。为此,我们在平时学习化学知识我们就可以反复诵读来加强记忆,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的背诵。时这样可以把知识记得很牢固。记忆时,一边口念元素名称,一边手写元素符号,这样反复练习,便可较快地记住这些元素名称和符号了。

(二)精加工策略

所谓精加工就是在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将信息加工的策略。有些知识是反复诵读可以记住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用于这种方法,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将知识精细加工的方法来记忆,这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2.可将知识通过画线、做笔记、做卡片、将知识变成顺口溜等方法加深记忆。

(1)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氢 氦 锂 铍 硼)

C N O F Ne (碳 氮 氧 氟 氖)

Na Mg Al Si P (钠 镁 铝 硅 磷)

S Cl Ar K Ca (硫 氯 氩 钾 钙)

Br Hg Mn Fe Cu (溴 汞 锰 铁 铜)

Zn Ag Ba Pb Au (锌 银 钡 铅 金)

五个五个背,比较顺口。

(2)化合价的记忆

我们知道,物质的分子式跟元素的化合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不知道或不考虑元素的化合价,分子式就无法书写或难以书写正确。化合价是书写分子式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记忆化合价的“诀窍”,是把化合价编成口诀来记忆。例如,可以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编成这样的顺口溜: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全都齐,铜以二价最常见。

常见根价口诀: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

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

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这几句韵语有两个特点:一是较全面,基本包括了初中化学课本中二十余种常见元素的常用化合价;二是便于记忆,押韵顺口,如诗如歌,重点突出,简明易记。

(3)注意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熟记知识点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记忆化合价,还有一个诀窍,是在应用中记忆。化合价应用于书写分子式的过程中,因此书写分子式的过程也是记忆化合价的过程。写多了,用多了,化合价的记忆自然就可以达到熟练程度。

(三)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符号既抽象、枯燥又容易混淆,如果一开始就没兴趣,,就必然导致学习空气沉闷,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信心,那么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教学中的一切可能,创设条件、联系实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重视新课导入。

导人技能是教学十大技能中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一堂课、一个环节导人得好、吸引学生,课堂活动就能顺利进行。

篇(2)

根据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以及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决定了高职院校宿舍文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时代性。任何一种文化模式或文化形态、文化内容,都存在于具体的时代之中。[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增进了高职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交往,使他们在宿舍就能通过互联网随时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新闻,获取来自国内外的各种信息。正是由于物质条件的不断变化,使高职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更多更新的信息,紧跟时代的潮流。因此,高职院校宿舍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时代性。

(2)感染性。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了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潜移默化的创造了人。[2]在宿舍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宿舍成员就形成了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形成的宿舍文化必然会影响到其成员。在这个环境中形成的宿舍文化氛围很容易使宿舍成员在情感及情绪的相互交流与感染中形成心理上的认同,并影响着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如果宿舍中多数成员学习积极主动,那么就会带动其他成员一同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相反,如果宿舍中大部分成员不思进取, 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逃课,那其他成员也会受到影响不求上进。

(3)多样性。由于高职院校宿舍中各成员来自祖国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念、成长背景、兴趣爱好等,但由于他们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在学习和生活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潜移默化的形成了多样性的宿舍氛围。比如有的宿舍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宿舍各成员都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规划。有的宿舍对参与学生会及社团活动积极性很高,他们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锻炼自己能力方面。有的宿舍风气比较差,宿舍成员整天呆在宿舍里,集体沉迷于网络。

2 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

2.1 有助于高职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现在的高职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是第一次离开家,开始新的集体生活。其中,有些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很差,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甚至有的学生面对新环境表现出焦虑紧张,感到孤独和无助,对新的生活无法适从,这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首先可以培养和锻炼高职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安慰和鼓励,能够迅速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宿舍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高职阶段的学习生活不同于高中,高职阶段的学习生活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发展和锻炼自己的平台和机会。高职学生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充分把握住每一个机会, 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磨练自己,增强自信心,锻炼培养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样的锻练使得高职学生在今后迈入社??时,能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2.2 有助于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正是其价值观和人格形成的过程, 也是其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重要转折期。良好的宿舍氛围不仅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正确处理好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高职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为今后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学习阶段的校园生活就是社会的缩影,人际交往是高职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必修课,宿舍为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实践的场所。宿舍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性格各异,有着各自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分歧和矛盾,这就需要每个成员学会换位思考,彼此之间要沟通交流,学会容忍,学会宽容,正确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2.3 有助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宿舍作为高职学生学习、生活、情感交流以及人际沟通的一个重要场所,对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谐健康的宿舍有如家一样温暖,宿舍成员之间关系融洽,相互之间能够真诚地交流,自然心情就会愉快。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良好的宿舍文化会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鼓励,支持和帮助的作用。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帮助,彼此之间真诚的倾诉,能在心理上给宿舍成员支持,很多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由此可见,和谐健康的宿舍文化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3 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对学生成长的消极作用

3.1 对个体学习的影响

高职院校宿舍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主动性差,不适应高职阶段的自主学习;一部分同学因为学习基础差,专业课程跟不上,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厌学情绪严重;还有一些同学,进入高职阶段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不思进取,就是为了混张文凭,上课迟到早退、睡觉、玩手机甚至旷课。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宿舍的宿舍文化处于这种不健康的状态,那么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不会理想。因此,宿舍学习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个体的学习成绩。

篇(3)

一、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是以校园为活动中心,以营造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手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目的、由广大师生直接参与的一系列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对学生的内在的文化熏陶和外在的素质培养,其主要内容是以文化熏陶为主的人文艺术活动和以培养青年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的学术科技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必须要突出教育者的目的性、受教育者的能动性、教育影响的规律性,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参与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拓展素质,充分体现出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己经深入人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校园文化活动正朝着时代化、品牌化,特色化等方向大步跨进。但不可否认,校园文化活动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大部分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有力的引导和合理的规划,仅仅只是流于形式,或者是迫于压力应付式的开展,未能真正注重活动的开展质量以及活动的本身意义,从而导致校园文化活动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随着活动吸引力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降低,学生干部组织活动的难度将会逐渐增加,工作积极性自然也会不断降低,活动的开展也就将越来越趋于形式化,最终导致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违背了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真正意图,未能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在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和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应有的作用。

三、对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建议

(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和学生社团组织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强调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参与。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者要对学生的文化活动进行引导,紧紧把握住校园文化活动育人的正确方向,保证活动真正起到拓展素质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注重活动开展的效益,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系统,认真总结每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和经验教训,坚持不断地进行收集和整理工作,从而使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2)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精品,着眼学生实际需求。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精品,是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影响力、增强对学生吸引和凝聚的重要途径。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要着力扩大校园文化活动在青年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满足学生不同方面的需要,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以此形成良性循环。(3)凸显专业优势,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内容是以文化熏陶为主的人文艺术活动和以培养青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的学术科技活动,这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指明了方向,即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是以学生的娱乐为目的,还要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和科学教育,把握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紧紧依托社会舞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引导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从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调适自己的健康心态和不断调整自己的成才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佳.论工科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21(1):65~69

[2]张岂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15年的两点感受[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2):75~77

篇(4)

高职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有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如专业文化、学风校纪文化、教学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这些文化的合集,就构成了高职校园的总体文化。这些文化在高职院校日常教育以及学生培养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培养社会一线重要劳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一定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结合自身教育特色,采取科学的文化建设措施,不断提高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和影响力。

1、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

对于职业素质,没有明确的定义概念。不过结合众多关于职业素质的论述,在本文认为职业素质其实就是劳动者对社会经济环境中,职业的认识了解程度,以及自身的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性体现。职业素质高,通常就是指的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职业技能水平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等较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职业素质主要就是包含其在校期间掌握的相关专业技能知识、对未来职业的认识程度、就业能力等,这些因素关系着学生未来是否能够顺利就业。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陶冶学生的情操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其次,引导学生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最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塑造学生职业精神。具体表现为以下内容:2.1陶冶学生的情操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可以与之相对应的如社会文化、家庭文化等,校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学校的育人价值文化,也包含在培养现代高职人才方面的教学功能性文化。教师的授课、学生活动的开展,专业课程的实践等,不同的校园活动中,沉淀着不同类别的校园文化。这些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并规范学生的行为。校园的各项管理制度,也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约束管理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2.2引导学生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内容的校园精神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并且是学生和教师员工共同认同的,融合了学校自身的整体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的较高层次文化。建设符合学生自身的精神文化,能够发挥其引导学生精神,心灵塑造与性格修养重塑的作用。学校的校训文化,校风、学风等,无疑不在学生们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例如,校训文化是很多高职院校立校、发展、持续不懈追求的精神价值,是学校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核心文化基础,这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们心灵的塑造,人格的培养,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3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塑造学生职业精神。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对教育、教学方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考试制度等,鼓励学生们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为今后就业打好理论基础。在高职院校各项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文化、实践文化,对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岗位,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让学生们在校期间,建立起对未来工作的信心和兴趣。这样有助于学生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也更加愿意主动探索学习,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养成起基于专业兴趣的职业技能素质,同时提升学生们的就业能力。

3、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发挥其作用的措施建议

在上面的论述中探讨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呢?以下是本文对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的一些措施建议。3.1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校园文化。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学校文化的建设,归根结底在于服务人才的成长。因此,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观,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独立性基础上,从学生的知识发展需求出发,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和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服务和成就学生的育人体系,提高服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成就学生的目标。这既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又反映了高职教育供给端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同时,高职院校要结合教学安排和当前时事,推行一个月一个文化主题,学生发展处还围绕“十大文化”拟定学生主题教育提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把人文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寓于优良的校风、学风建设之中,大力倡导“阳光、自信、奋进”的校园文化,形成“立德强能”,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为其构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进行量化。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第一课堂和以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二课堂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才能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系统性。3.2丰富的学生社团实践,开展素质教育主题活动。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吗,要重视素质教育,通过丰富的学生社团实践,和素质教育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职业文化素质水平,全面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高职院校要讲素质教育主题活动,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的重要手段,传播与发挥校园文化功能,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讲座活动,讲座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关注心理素质,重视人文素质,突出专业素质,培养科学思维为目的,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为主要内容,达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服务于学生”,实现以人为本,文化共享。3.3重塑学生自信,矫正学生品格。提升自我认同是提供“有效性”供给的基础和条件。《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有91%的2014届高职毕业生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52%来自“农民与农民工”家庭,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经历坎坷、自我认同度低、自信缺乏等问题。提高职业教育供给的有效性,一是搭建学生与校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使学校充分了解并尊重学生的需求;二是构建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荣誉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三是抓住新学期升旗仪式和重大节日等关键节点,强化仪式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通过搭平台、建体系、抓节点,实现为学生做主向由学生做主的转变,提升学生自我认同。3.4厚植文化底蕴,为学生提文化素养教育服务。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对文化底蕴的开发,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为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础,也才能在高水平文化的引领下,实现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服务。学生们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能够不断发现个人的不足,并受到优秀校园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在学习、生活、工作实践方面,还是做人处事过程中,都会自觉展示出良好的职业文化素养,能够为学校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高职院校很多锻炼自我,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职业教育文化精神,已经成了不少学生的职业价值理念,支撑他们在今后职业生涯中勇于进取,不断开拓,用自己的专业努力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奉献社会,回报社会。3.5锻造“工匠精神”是提供“引领性”供给的目标和归宿。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与极致的价值取向,是精益求精。虽然短短3年的高职教育无法培养出大国工匠,但可以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将敬畏写入人生信条,将专注刻进理想信念,将执着融入师生血液,持续强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要求,不断提升服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将锻造学生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唐静.刍议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6(12)

[2]张志强.刍议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中的重要作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6)

篇(5)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地方和军事院校都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对比而言,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同时,也对教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员素质从多个方面都要有不断的提高,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一、信息素养

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要求教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教学工具,比较常用的主要有:

(一)信息搜索工具

通过信息搜素引擎去检索信息资源,是目前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一种常见方式。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谷歌)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Baidu(百度)是目前最为著名的搜索引擎。越来越多的教员经常使用Google或Baidu来收集教学中所需的各种资料。教员在网络上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时,掌握信息的查询方法和技巧,掌握使用搜索引擎来获得自己在教学中需要的资源,成为教员必备的一项基本功。

(二)课件制作工具

现在的教学过程当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方式,熟练使用各种软件制作精美的课件也成为教员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要想制作出一套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除了要掌握常用的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或Director此类软件以外,还要掌握Photoshop一类的图像处理软件以及其他包括图像视频处理软件,这样就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交流工具

无论在教学过程当中,还是在教学后,教员都需要与学员有一定的交流。比如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员可以通过某些软件,比如极域电子教室,实时掌握学员在下面操作的情况,可以通过屏幕监功能看实时查看,可以通过学员演示功能在大屏幕上显示学员的操作情况等等。在课后,教员可以通过QQ、E-mail、BBS、博客等方式与学员进行交流。

二、角色定位

(一)学习环境的构建者。教员的作用不仅仅是把现有的教学内容讲解给学员,而应该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员学会如何获取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二)学员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辅助学员进行学习。这样,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帮助学员、促进学员进行学习的角色。

(三)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教员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按照一定的策略将学员分成若干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开展协作学习。比如可以按照班级、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方式进行分组,使不同类型的学员相互搭配,有利于发挥学员自身的优势。教员制定适合的小组学习目标,让学员在学习中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实现目标。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丰富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板书为主,这样就造成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而且书写板书的内容也不够形象,需要一定的时间,书写板书过多,教员也比较容易劳累。新型的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特点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先进、快速、方便、广泛的方式更加直观和更加形象地表达和描述一些不便于用语言描述的现象和规律,与“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形成了强烈反差。将原来以书本形式存在的各种文字、图像、数据、表格转化为数字化的电子形式。而且还能够锦上添花,配上多媒体的形式,也能够快速方便的在网络上传递,提高了教学效率,更新了传统教学多年来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的同时,也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种类多样的表现形式,就需要掌握多种多样的网络展示、软件使用和设备使用的方法。而且,如何合理的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插入信息化教学手段,也对教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信息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就需要在教学之前进行一定的设计,如果设计出现纰漏,就会难以实现预定教学目标,与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之间出现矛盾。这样对教员的要求也就比较高,既要有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又要有相当高超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操控能力。

四、教学理念的更新

传统的教学以教员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也就是以“教”为主。学员的学习往往局限于课堂里和教材中,学员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信息化手段的形式多样和丰富,为教员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的选择,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更是可以应用更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这样就使教学空间无形中进行了扩展延伸,通过网络,将其他的课堂以外的内容带入教学过程当中,教员只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员,让学员进行主动的学习,而不必全部教学过程由教员独立完成,也就是将教学模式变为学员的“学”为主,让学员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员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教学理念的改进,必将促进教员能够更加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设计。由于信息化手段的多样性,使得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但是,教员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除了了解教学过程所应用的信息化手段有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还要通过不断实践、创新、总结,逐步掌握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设计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篇(6)

[DOI]10.13939/ki.zgsc.2017.10.241

1 校园行为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1.1 校园行为文化的内涵

就目前来看,国内学者对于校园行为文化的含义还没有达成一致。笔者认为校园行为文化是全校师生在教学、科研、文体、社团等活动中形成的对学校发展或校园文化起积极作用的活动文化。它强调“人”的主体性,是一种“活”文化、“动态”文化。

1.2 校园行为文化的特征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动态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样性。校园行为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其内容形式上的多样性。校园行为文化不仅包括教学课堂活动,还包括课堂外的活动,比如,各类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术科研,其内容也丰富多彩。

(2)自主性。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行为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需要全校师生的主动参与。[1]比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传授课堂知识,创新授课方式,同时也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新的知识。这就说明校园行为文化具有自主性。

(3)实践性。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是以开展活动为载体。大学里开展的各种活动都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而这些活动也是校园行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校园行为文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 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2.1 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内涵

创新是个体为达到一定目的,创造某种符合社会或个人价值需要的具有独创性产品的行为。创新素质则是以创新为核心的通过学习、教育、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2]而大学生创新素质是指大学生这个群体所具有的创新素质。大学生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五个方面。

2.2 校园行为文化是影响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其中主观因素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客观因素是外在动力。良好的客观因素对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客观因素包括校园文化、家庭环境等要素。其中,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校园行为文化,它可以说是影响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最重要的外在因素。具有多样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校园行为文化是促使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 校园行为文化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作用

3.1 校园行为文化的多样性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空间

校园行为文化的多样性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比如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各种行为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3]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在科研活动中,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研发,训练了自己的研发能力,鼓励和激励着大学生攀登一座又一座科技高峰,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在社团活动中,由于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年级,他们时常交流和学习,可以整合他们的知识结构乃至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探索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确立和创新知识的整合。在文体活动中,大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得到其他人的认可,这有利于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

3.2 校园行为文化的自主性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素质作为一种核心素质,需要人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在校园行为文化的实践活动中,其主体是学生。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与参与意识,校园行为文化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在不违法犯纪的基础上,校园行为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实施都不会有严格的要求与固定的模式。如参与科研活动的负责人及其活动骨干在老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地按照自己想法组织设计与实施活动,能够让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得到充分发挥。校园行为文化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能动性。[4]而主动性与能动性的调动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比如社团活动是由爱好兴趣相同的同学自觉自愿组成起来的,他们会互相影响,互帮互学,变成了活动的主体,提高了他们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并且更能激发他们主动地思考问题,进而会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有时还能通过参加某些社团中的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

3.3 校园行为文化的实践性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造了实践平台

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是通过动态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出来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进行学习实践和能力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与平台,而这些机会与平台正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渠道。在学习实践方面,大学生在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时,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实践能力,还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创新知识,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参加科技竞赛发现问题时,一部分问题可以运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与解答,但有可能一部分问题是无法用某些理论去解释的,而这种问题就会激发学生探索答案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5]校园文化活动是一门隐性课程,对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暑假社会实践为代表的实践类活动,能够很好地帮助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为其提供实践机会,使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得到提升。参与实践活动的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创新人格的塑造。校园行为文化通过不断引入符合社发展的新活动,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培养与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4 大学生在校园行为文化中培养创新素质

校园行为文化的多样性、自主性和实践性对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4.1 丰富校园行为文化的多样性

改变校园文化活动单一形式,朝着多功能多形式的方向发展。如在第一课堂中老师讲一些有关创新创业的事例时可以结合第二课堂,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关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党团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大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开展有明确主题的创业能力类专题社会实践调查,鼓励与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宣传与传播方式除了用课堂、板报、广播等传统载体外,还可以用微博、微信等新兴载体。

4.2 发挥校园行为文化的自主性

要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指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当学生不适应“灌输式”的教学活动时,老师要及时进行教学改革,比如可以用科技手段改进教学条件,主动吸引学生探索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挖掘每个学生的创新潜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也要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大学生在参与各项学术活动的过程中要带着问题开展研究,多搜集相关资料,不断丰富创新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4.3 利用校园行为文化的实践性

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自己已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吸收新的知识和积累新的经验。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学生也可以大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激发创新热情,从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过程中要积极搭建一些践平台,如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就业实习基地等,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长学生创新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李海明.高校校园行为文化育人功能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5.

[2]马立平.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提高[J].科技视界,2016(2):61-62.

篇(7)

一、教学文化是中学校园文化的基础,用制度建设传承教学文化

中学教育,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既是基础知识传承的基地,也是素质人才创造的高地。因此,教学文化既包括追求知识、勇于探索、提倡创新的科学精神,也包括追求个性、兼容并包、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精神,两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制度是学校发展思路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和集中体现,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和实践性,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坚持规范性与导向性的统一。

教学文化以制度为载体引导中学建设,必须体现规范性和导向性。我们既要善于把好的教学传统、工作思路等归纳总结,以制度的形式保障教学文化的良性发展。我们还要严格遵守和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把真正经过师生教学、实践检验、切实可行、长期管用的文化精神内涵转化为制度,用正确的导向、完善的体系来依法办学。

(二)坚持沿继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中学教育层次大、内容广、期望高等特点,教学文化自我更新和持续发展的创新性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中学校园文化的发展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沉淀,必须保持一定的沿继性。因此,要发挥制度建设在中学校园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用具有稳定性、沿继性的制度将师生的教学理念思路内化到学校建设的进程中。

(三)坚持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中学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因此,不论是精神引导,还是制度规范,最终要转化为广大教师、学生的科学行动和实践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校和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因此,要把学校制度建设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统一到教学建设上来,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实践中,用完善的制度保障发展,推动学校在教学文化上科学发展。

二、德育文化是中学校园文化的内涵,用环境建设融汇德育文化

中学校园环境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网络环境,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物质基础。环境建设是学校的“形”,德育文化是学校的“神”。环境建设是德育文化的载体和支撑,而德育文化又可以促进和带动环境建设,形成和谐、安全、文明、优美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一)在建设规划上,要突出人文性。

优秀的中学都有优美的环境和突出的人文。中学环境建设面临着资金少,周期长的问题,如果脱离历史和实际盲目建设,就会出现乱而无神,杂而不精的现象。因此,在环境建设上,始终贯彻建校园、为师生的导向,注重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在总体布局中体现办学理念,在细节建设中加入精神元素。

(二)在内容设施上,要体现功能性。

培育和激发学习创新精神,必须构筑起“教育引导、心理启示、环境熏陶、操作实践”四位一体的综合体系。因此,中学环境建设既要发挥教育熏陶、实践创新的功能,又要注意健康身体和心理锤炼的功能。例如,在中学校园网络建设中,不能简单照搬地方网络重娱乐休闲功能、轻教育学习功能的建设模式,突出教学文化内涵,增加富于教育性、专业性的内容,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在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上,要大力扶持,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组织参与上,要注重群众性。

广大教师和学生是校园环境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建设参与者。因此,在环境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群众性,突出师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挥校园环境建设的通用功能和普遍教育作用。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和社会的不同需求。

三、素质文化是中学校园文化的伸延,用学科建设引领素质文化

学科建设是中学发展的根本,也是素质文化的龙头。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把中学校园文化渗透到学科建设之中,把不同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载体和基础作用,突出中学素质文化。

(一)正确认识学科建设在素质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学科教学是中学教育的主阵地,是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需要。素质文化建设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这与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科建设作为有效衔接校园文化与素质文化的桥梁,每个学科的学习都是学生必经之路,在共学中找到爱好、在比较中找到强弱。

(二)积极发挥师生教学在素质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篇(8)

1 医学高职院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现状

医学高职院校园网络文化集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为一体,体现了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是医学高职生直接身处的实际环境,对他们信息素养的形成及发展起着正面的促进作用。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能正确引导校园网络文化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推动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

校园网络文化是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中的普遍活动而培育起来的一种校园文化。[1]校园网络文化基于学生的网络行为,将校园文化内涵进行大幅扩展,融网络文化的特殊性于普遍的校园文化之中。这种融入,带来了一种精神、观念乃至行为上的变革。[2]

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具体描述医学高职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大主流阵地:学院的门户网站及学工、教务、图书馆等若干子网站;各部门的微信公众号及社团公众号;不计其数的师生及时通信群;爱课程网及智慧职教云等SPOC平台;专业数据库资源平台;移动图书馆及学习通APP;信息技术及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外请专家的讲座视频、专业资料包及推荐公众号等。

医学高职生基于以上校园网络环境学习生活,形成了以网络行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对医学高职生态度、行为、能力、道德等方面进行重构。校园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具有自由性、开放性、交互性、实用性和平等性等特点。

2 信息素養构成要素及医学高职生需达成的具体指标

医学高职生的信息素养主要包含四个层面: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其中知识和意识是基础,能力是保证、道德是准则。医学高职生需达成以下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3 校园网络文化对医学高职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实际效用

①信息素养涉及的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包括信息技术基本常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信息技术发展新问题等内容。医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的网络与服务、电子资源等栏目获取,最主要的信息知识来源是信息技术课堂。近几年,该校购置了智慧职教云、爱课程等MOOC平台,结合卫生高职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大批学院教师自行建课,录制教学视频,辅以名校名师的教学视频上传至平台,并设置在线讨论、测验和考试等环节,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为医学生信息知识获取提供了充足的保证。《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得到教务部门的重视,现针对不同专业,逐步开设,越来越多的医学高职生享受到了医学专业教师文献检索课程的授课,这有助于他们在专业领域里一展宏图。

笔者通过问卷星网站设置了一份医学高职生信息素养情况调查问卷,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广泛推送,最后成功收回466份答卷,结果显示,35.54%的高职生能主动完成校内SPOC课程的线上学习。

②信息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面对困惑时,需要个体有意识地运用身边的信息技术手段与资源去寻求答案。基于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培养医学生的信息意识已然实现,医学生身处开放的校园网络环境中,学工、教务、团委、图书馆、社团等微信公众号不断推送各种生活、学习及就业资讯,加之超星移动图书馆、学习通公司专业人员的公开讲座,外请知名专家学者对学生开设的专题讲座、推送的资料包等等,本校教师不定期开设信息素养类讲座,医学高职生既已自觉适应了这种网络环境,同时,他们的网络行为又成了校园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医学生的信息意识在这样的双向作用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③信息能力是大学生信息素养中的核心能力,主要指高职医学生需具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及信息综合表达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系统维护等课程的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的推广、各种专业讲座的举办、IT精英联盟社团的宣传与培训,该院医学高职生的信息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问卷调查显示,参与的医学高职生具备的信息能力情况比例如表2所示。

④医学高职生信息道德的健康发展,需要依赖一个健康、成熟、有序的校园网络环境。该校主要采用上网行为管理系统进行实名认证,通过对医学高职生日常网络行为的规范,逐步提升大学生的信息道德。通过校园网络环境弘扬正面主流的价值观,帮助医学高职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使其能够自主约束自己的网络言论,控制自己的网络行为。

篇(9)

一、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与呈现方式

校园文化是在特定的校园区域内所形成的一种社会亚文化形态,各个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迥异的概念内涵。山东师范大学史洁教授认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以及其它教工群体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样式。”[1]而吴修艺先生则从微观的角度提出:“校园文化是指开展学校教学活动所短缺的艺术教育以及各种文化活动,由此提升学生文艺修养,包括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等等。”[2]

因此,校园文化的呈现方式主要表现为:

首先,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直观的呈现方式,包括学校内的建筑布局、自然环境以及学习与生活设施等等。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实体,折射和蕴含着学校的精神追求、审美思想以及独特的品味等等。物质文化是学校主体改造的成果,是学生进一步活动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制度文化是由学校主体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及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方式等等。它不仅体现了学校主体的意志,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实施特征;而且也是高校内顺利实施各项活动的重要保障。各个学校所处环境以及人才培养理念的不同,由此形成了迥异的制度文化,从而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最后,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各个层次校园文化主体在长期的继承与创造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等等,体现在学生人际关系、舆论氛围、生活态度、学习目标以及各种校园活动之中。它从根本上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层次和水平。

二、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方向

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带了来一系列的弊端,比如重私利轻公德、重功利轻气节、重索取轻奉献等等,从而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方向,使之朝着主流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成为诸多高校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从整体的校园环境、集体生活到具体的文化活动、人际交往模式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标准,比如名人肖像、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诸多社团活动等等;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通过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和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方向,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此端正生活理念和学习态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情感素质快速成熟的阶段。良好的校园文化既可以通过校风、学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等,创造一个陶冶学生心灵的精神环境,使其在潜移默化之中塑造自身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逐渐提高自己的修养;同时还可以建构起一种与学生观念体系相适应的优美和谐的物质环境,在静谧、舒适并且具有强烈的文化感染力的校园环境之中,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学习的热情,尤其是增强个人的自尊心和思想情操,规范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逐渐养成高尚的品格,提高个人的修养。

3.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各种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在高校内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运动会、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书画展、大学生辩论会以及各种讲座等等,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的热情,极大地增强其各项才艺能力。其次,这些社团组织和各项活动大都是由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并进行管理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仅很好地培养学生组织与管理能力;而且也增强了其创新意识和自信心,从而为高质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4.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特征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方面激励学生或者是采用严格的制度措施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才艺表演等等,使学生积极参与群体生活,由此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

5.提升学生专业学习能力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主要是围绕人才培养进行的,因此,很多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渗透着浓厚的专业教育内容,积极开展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比赛活动,或者是进行相关的讲座和学术报告会等等,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术动态及学科前沿知识,最终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效率。

三、优秀校园文化的建构措施

从核心内涵与表现形式的角度来说,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因此,构建优秀校园文化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物质文化建设要坚持科学合理的规划、历史与现代的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统一、美观与实用的统一等各方面原则,从而建构起既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蕴和历史厚重感;同时又具有美观效果的校园文化环境,大到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宿舍、运动场,小到一石一木、一花一草,都要呈现出文化性、艺术性的特征以及协调一致的秩序感。

其次,制度文化建设方面要体现出个性化与人性化色彩相结合的特征。

最后,精神文化建设要以营造和谐校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才艺能力为核心目的,在秉承丰富学生多样化生活、提高专业知识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组建各种社团以及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等等,由此将社会主流思想、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实现其思想上的升华。

总体来说,良好的校园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呈现出重要的功能价值。它的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全面的积累和长期的坚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上协调一致地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的。在当前我国高校文化教育事业大发展的环境下,只要学校重视,措施得当,就必然能够早就高格调、高品味、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尤其是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注释:

[1]史洁.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85.

[2]吴修艺.中国文化热[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89.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J].中国高教研究,2007(3):21-22.

篇(10)

[中图分类号] R5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6-003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tory effects of hydrogen sulfide on abnormal accumulation of typeⅠand Ⅲ collagen in pulmonary vascular wall of rats with hypoxic 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 Methods A total of 38 cases of healthy male Wistar rats purchas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animal center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these rats were divided into hypoxia group (n=14), hypoxia+sodium hydrosulfide (NaHS) group (n=12) and control group (n=12)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rat model of HPH was established, hemodynamics was monitored, contents of H2S in plasma were determined, typeⅠand Ⅲ collagen in the lung tissues were detected, finally the results were determined and semi quantitative analyz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mPAP level, RV/(LV+SP) of the hypoxi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P

[Key words] Hypoxic 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 of rats; Hydrogen sulfide; Collagen typeⅠand Ⅲ; Abnormal accumulation of pulmonary vascular wall; Regulation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病理基础主要为肺血管重塑,而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塑中,胶原重塑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该领域的重要课题就是研究其调节机制[1]。以往临床普遍认为[2]硫化氢(H2S)属于毒性废气,最近临床发现[3],心血管系统会内源性生成H2S,同时其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效应,在调节心肺血管功能的过程中,H2S属于新型气体信号分子,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低氧诱导的肺血管重塑及肺动脉高压。本研究探讨了大鼠低氧性肺血管重塑时硫化氢对Ⅰ、Ⅲ型胶原蛋白在肺血管壁异常堆积的调节作用,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2016年1~6月购买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3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批准号:091017),体重200~1800 g,平均(190±10)g,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低氧组(n=14)、低氧+硫氢化钠(NaHS)组(n=12)、对照组(n=12)。

1.2 方法

1.2.1 大鼠HPH模型 低氧舱有缝隙相通于外界大气,能够为舱内气体以较慢的速度进出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从而始终保持舱内气压和大气压的平衡。在进行低氧处理的过程中在低氧舱内放置大鼠,将氮气通入舱内,将舱内的部分氧气替换掉,从而有效降低舱内氧气浓度。用小风扇不断混匀舱内混合气体,采用上海雷磁公司生产的RSS-5100型氧浓度监测仪对舱内氧浓度进行随时监测,对向舱内注入的氮气流量进行控制,途径为对减压阀及气体流量表进行调节,保持舱内氧浓度为(10.0±0.5)%。在常压低氧舱内放置低氧组、低氧+NaHS组大鼠,舱内O2、N2分别占10%、90%,每天10:00~16:00连续低氧6 h,每天1次,共持续3周。低氧前给予低氧+NaHS组大鼠腹腔注射新鲜配置的14 μmol/kg H2S供体NaHS溶液,每天1次,给予低氧组、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三组大鼠具有相同的饮食饮水条件。达到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诊断标准,提示造模成功。

1.2.2 血流动力学监测 完成低氧后给予大鼠腹腔注射1.2 g/kg体重乌拉坦麻醉,肺动脉、颈动脉插管分别对肺动脉平均压(mPAP)、体循环平均压(mAP)进行测定。将胸腔打开,取出心脏,分别对右心室(RV)、右心室(LV)+右间隔(SP)进行称量,然后计算RV/(LV+SP)。

1.2.3 血浆H2S含量测定 将0.5 mL 1%醋酸锌加入试管中,然后将0.1 mL血浆标本加入其中,混匀后将0.5 mL 30 mmol/L三氯化铁+0.5 mL 20 mmol/L对苯二胺盐酸盐加入其中,在室温下进行20 min的孵育,之后将1 mL 10%三氯醋酸沉淀蛋白加入其中,将2.5 mL蒸馏水加入其中将体积补足至5 mL,离心 5 min,将上清液吸出来,在670 nm处对上清液的吸光度(A)值进行检测,然后计算上清液中H2S含量,在此过程中运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严格依据标准曲线。

1.2.4 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检测 采用天津TBD公司生产的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试剂盒对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进行检测,采用武汉博士德公司生产的Ⅰ、Ⅲ型胶原mRNA原位杂交试剂盒对Ⅰ、Ⅲ型前胶原mRNA原位杂交进行检测。

1.3 结果判定与半定量分析方法

阳性信号的标准为光学显微镜下棕黄色颗粒[4]。运用半定量积分方法分析肺血管壁Ⅰ、Ⅲ型胶原表达强度,随机检测每张切片中的10条肺小型、中型肌性动脉,外径分别在50 μm以下、50~150 μm之间[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用Bonferroni进一步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标准α=0.05。P

2 结果

2.1 三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低氧组大鼠的mPAP、RV/(LV+SP)均显著高于低氧+NaHS组、对照组(P0.05),三组大鼠的mAP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1。

2.2 三组大鼠的血浆H2S含量比较

低氧组大鼠的血浆H2S含量[(192±22)μmol/L]显著低于低氧+NaHS组、对照组[(317±36)μmol/L、(302±32)μmol/L](P0.05)。

2.3 三组大鼠肺动脉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比较

低氧组大鼠肺小型肌性动脉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低氧+NaHS组、对照组(P0.05);低氧组、低氧+NaHS组、对照组大鼠肺中型肌性动脉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逐渐降低(P

2.4 三组大鼠肺动脉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比较

低氧组大鼠肺小型肌性动脉、肺中型肌性动脉Ⅰ型胶原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低氧+NaHS组、对照组(P0.05);低氧组、对照组、低氧+NaHS组大鼠肺小型肌性动脉、肺中型肌性勇觫笮徒涸mRNA表达均逐渐降低(P

3讨论

低氧性肺血管重塑一方面包括细胞外基质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包括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细胞外基质主要包括两种成分,一种为弹性蛋白,一种为胶原蛋白[6-8]。Ⅰ、Ⅲ、Ⅳ型等不同类型的胶原存在于血管壁中,其中血管壁的抗张力及韧性受Ⅰ型胶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而其弹性受Ⅲ型胶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血管壁中,Ⅰ、Ⅲ型胶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对血管的完整性维持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9-13]。相关医学研究表明[14],大鼠肺动脉羟脯氨酸(代表胶原)含量特异性在HPH形成的情况下提升,进而一方面在极大程度上提升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另一方面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其前胶原mRNA。因此,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塑中,血管壁内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异常沉积是重要的病理过程。

迄今为止,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塑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气体信号分子如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具有快速产生、迅速弥散、作用广泛等生物学特性, 它们的发现将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带入了新的阶段。以往的研究提示[15-18],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塑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低氧性肺血管重塑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不明了。在诸多内源性生成的气体分子中,探寻对心肺血管调节具有重要作用的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并揭示其对肺血管重塑的可能作用机制是该领域的重大前沿课题。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氧组大鼠的mPAP、RV/(LV+SP)均显著高于低氧+NaHS组、对照组(P

总之,大鼠低氧性肺血管重塑时硫化氢能够有效抑制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在肺血管壁的表达,进而可能对低氧性肺血管重塑进行有效缓解,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毅. SDF-1/CXCR4生物轴调控骨髓来源的血管平滑肌祖细胞参与低氧性肺血管重塑[D]. 第四军医大学,2010.

[2] 石海霞. 脱离低压低氧环境对大鼠低氧性肺血管重建的影响及氟西汀的干预作用[D]. 青海大学,2011.

[3] 揭伟. 循环平滑肌祖细胞在低氧性肺无肌细动脉肌化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

[4] 吴西玲.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D]. 浙江大学,2009.

[5] 张新.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HRCT评分与肺功能、TGF-β1、FGF-1的相关性研究[D]. 河北医科大学,2009.

[6] 陈建波. 埃他卡林β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D]. 南京医科大学,2009.

[7] 何创. Caveolin-1对内毒素性肺损伤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调控[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8] 郝淑玲. 肾上腺髓质素及其受体在肺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抗纤维化作用的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2012.

[9] 时全星. U50488H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第四军医大学,2012.

[10] 李柏完 ,蒋永亮,戴爱国. TGF-β1诱导成肌纤维细胞形成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塑中的作用[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11(3):232-237.

[11] 殷广,罗颖. 成纤维细胞活化在低氧性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J].心脏杂志,2013,20(6):716-718,725.

[12] 颜金花,樊海宁,格日力. 硫化氢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J].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4):359-361.

[13] 刘毅,牛雯,张博,等. SDF-1/CXCR4生物轴调控骨髓来源的血管平滑肌祖细胞参与低氧性肺血管重塑[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2(10):2003.

[14] Xu Dunquan. The Preventive Roles and Mechanisms of Estrogen on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Rats[D].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2014.

[15] Lv Ying. The Role of Kv1. 5Channel in Hypox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Following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and Its Epigenetic Mechanism[D]. Zhejiang University,2014.

[16] Church Alistair C,Martin Damien H,Wadsworth Roger,et al. The reversal of 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 through inhibition of p38 MAPK-alpha:A potential novel anti-inflammatory strategy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J].AJP:Lung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hysiology,2015, 309(4):L333-L347.

[17] Christophe Guignabert,Carole Phan,Andrei Seferian,et al. Dasatinib induces lung vascular toxicity and predisposes to pulmonary hypertension[J].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16,126(9):3207-3218.

[18] Robert von Arx,Yves Allemann,Claudio Sartori,et al.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onceived by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15, 118 (10):1200-1206.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上一篇: 私募基金的监管 下一篇: 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期刊推荐 润色服务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