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26: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农村村民大规模进城打工而弃耕农田的现象。因此,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清楚认识农业生产不再是过去的传统生产模式,利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已成为一种潮流。
1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1.1我国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现状
随着家庭联产经营制度的提出,调动了农民的劳动动力。因此,农业机械吸引着广大农民的眼球,因为现代化农业机械有着高效、便利等特点。例如,南方的水稻种植,其地理位置优越,地势比较平缓,因此可以采用现代化机械操作,大大节省人力、财力;而在北方,比如陕北地区,其地势多为丘陵和山坡,无法大规模实施农业机械操作,这样就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1.2我国农业机械设备质量现状
随着农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各地的农业机械经销商也如雨后春笋般日益增多。但是,许多农业机械经销商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证,安全保护措施不规范,没有规范的防护设备[1]。同时,经销商为了争夺市场,常常以次充好,制作工艺粗糙,质量无法保证,导致农业机械的质量差,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安全性可言。
1.3农业机械设备服务系统不完善
按照国家的农业机械设备三包规定,出售正规的农业机械时必须有退货、维修等售后服务,而现在市场中出售的农业机械大多没有售后服务点。同时,大多农业机械设备说明书中的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厂家地址等项目注释模糊,这样使农民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农业机械服务机构的不完善给农业机械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农业机械发展前景
2.1智能电子传感技术的应用
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遍地开花,智能电子传感技术应用就是一个典例,飞机打农药则利用了传感技术,自行感应出农作物所处的位置,对其作出感应,精确其位置,根据种植面积,喷撒适量农药,促进庄稼正常生长[2]。这一系列便利的措施在过去是无法普及到的,所以农业生产中采用现代化的传感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2.2农用机器人的普及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将会出现传感和机电一体化的农业机器人。智能化农用机器人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比如采用计算机技术中的编程,对于农作物常见的疾病及发病特征做出一套完整的程序植入机器人内部,机器人可以根据观察和感应到的农作物状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3]。虽然现阶段农用机器人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用机器人必然会成为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3先进的4C及仿真技术的应用
农业机械的使用不但体现在大型种植设备上,现在已经全面渗透在精密的仿真等领域。例如培育新植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利用高端的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出植物所需要的生长环境,大大缩短培育时间,节约人力和财力。因此,现代化的仿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3结语
该文通过对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机械仍然存在着服务系统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对此进行改正。而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已成为农业机械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只有在政府、农机生产部门、农民三方齐心协力下,农业机械才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稳态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衡模,高焕文,王晓燕.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与推进模式[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2):44-49.
目前,全市总体上农业生产发展形势有所改善,2015年农业增加值10亿元,较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八,全年粮食产量达10万吨,相比上年有所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有了一定提升。但是,农村农业在增产增收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主要问题可简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农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发展较为缓慢,生产率水平低
部分农村地区处于相对落后局面,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处于传统的生产方式,锄头、扁担、箩筐等生产工具仍旧被农民广泛使用,即使有了现代化的工具,如耕田机、收割机等,由于农村地势较为复杂,山坡、河谷颇多,很多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并不适用于当地的农业耕作。加之,一些农村地区技术信息传播不畅,农民缺乏对适宜技术的了解,不用或不敢贸然使用新技术。再有,新技术投入成本高,由于农民经济较低,即便是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也无力采用新技术,采用新技术要受到物质投入,如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技术等一系列供给瓶颈限制,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受限,未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劳动力素质不高,新的农业技术难以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当地的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留下的农村劳动力多为妇女、老人,他们的生产能力较弱,且受教育不足,文化程度不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对一些有关农业发展的信息接受能力不强,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得不到有效的推广。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效率低,部分地区经济收入水平基本维持生活或略有盈余。
(三)农业生产条件基础差,资金投入不足
都匀地处山地,人口分散,农民土地不集中,土地经营规模小,新技术得不到广泛使用。农业生产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解决灾害问题的措施的实行有待加强。另外,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农业设施数量不够。农业设施投入使用后,后续的管理维护工作做得不足,直接造成了经济损失。此外,对农业技术生产研究的投入少,新技术、新产品引入不足,农业技术人员待遇差,技术人员缺乏,农业快速发展受到了限制。
(四)农田闲置,土地利用的效率不高
近年来,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相比在家务农,外出打工成本更低,所得到的收入更多。一些农民常年在外务农,土地无人耕种,或是留下的老人,妇女在家种植,他们无力全面有效的利用个人所有的土地,导致了一部分土地闲置,农田荒芜,一些承包农田的租户,通过向外出务工的农户租用不用的土地,进行规模性农业生产,但租户只是选用了一些地势条件相对平坦,土壤肥力好的地区种植,土地空置仍然是一个问题。
(五)农产品销售途径单一,产品经济收益低
最近几年,一些农产品在不同农村地区得到了推广。例如,规模性的葡萄种植,大棚西红柿、辣椒、蔬菜等的栽培,在当地生产效果好,产量较以前有所增加,但是,销售确成了一大问题。由于种植同种农作物的农户较多,总体产量高,而当地农民主要是到农贸市场销售,市场上同类型农产品供给大,价格低,农民只能以较低价格卖出去;加之储存技术不足,许多滞销的农产品只能浪费掉,并未达到所预期的高收益。
二、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发展方式的现状,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一)加快实现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水平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选择引进和开发适宜当地使用的机械设备,优化农用设备,减少一些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确保与农业发展有关的信息传播到位,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农业技术发展情况;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减少农民购买设备的成本,激励农户使用新的机器设备;引导农民使用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指导农户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应用现代技术防治虫害,快速有效的提高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二)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促进农业发展
提高农村农民劳动者的素质,努力培养出多技能的新型农民,充分使用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技能的培训工作,各地区分配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实时的技术指导;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农村农业技术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及应用能力;减少创业的风险,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此外,增加本市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引入农作物新品种和技术,留住农业技术人才,研究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的特色农作物并加以推广使用。
(三)闲置土地充分利用,使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对于无人使用的土地,在自愿,依法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以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将小规模土地大规模化,进行多种形式的经营生产;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有关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结合当地茶、中药材、蔬菜等特色产品,合理的规划土地使用规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土地生产效益。
(四)有效指导组织农民进行生产,减少盲目种植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一些农户对销售市场了解不足,市场信息获取渠道较少,市场销售状况分析有偏差,不能有效的选择农作物种植和控制种植量,导致了农产品产量过剩或产量不足,市场上农产品供给偏大或偏小,影响了经济收入。由一些专业的市场分析人才对农业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对不同地区农民做一些选择和规模上的分析指导,减少农民盲目大量或少量生产,或是生产不合适市场销售的农作物,尽量使农民生产的农作物有地可销,经济收益能够达到最大化。
(五)打开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保障农民收入不减
目前,农民销售农产品多半是在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上自行销售,一般是此地生产并在此地销售的形式,销售范围不广并且销售渠道单一,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极其重要,以下是几点促进销售的方式:
中国主要以无产阶级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自从建国以来中国的主力就主要放在经济建设上,经济建设的进步需要优秀的政府管理能力,而管理能力最终归结于管理指导。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时间也是经验的来源,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下,时间所产生的经济管理经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进步能源。三个代表思想引领着中国经济的管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当代科学技术管理体制中是比较先进的,只是中国经济还不像世界发达国家那样先进,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是管理学科中的一个细小分支,经济管理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容小觑,它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进行细微或者较大方面的调整和改革,它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以科技化和现代微型农业为主,国家也会更加重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会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
一、中国农业经济的现状分析
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与国家行政管理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管理意识也深深的关联着经济发展,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近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有着稳定的增长,这种稳定充分的反映出我国经济管理的适宜性,例如,老少皆知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出现的连环跳事件,就可以反映出这个集团的营业管理制度出现了问题,富士康对职工薪酬一向用发红包的制度预付工资,也就是说富士康的职工在工资上不存在工人工资对比现象,就是因为这种管理制度使得工人对个人劳动薪酬发生了质疑。富士康还有一种管理制度为传说中的军事化管理制度,虽然所谓的军事化管理在工厂工作效率上起到了历史性的左营,但是作为现在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都与社会存在着相当大的链接,所以说富士康的这种做法是不被人们提倡的冷性管理是没有人情味的管理。有传闻称富士康一个宿舍的人一个季度下来竟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对方的名字,这种冰冷的管理使得人们容易精神崩溃,出现抑郁症失落,无助,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由于这种企业管理纰漏出现了连环跳的现象。
二、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影响人均财富
中国虽然经济较改革开放一来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只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靠人口拉动的,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也靠经济投资和出口经济带动的,中国的经济消费一直处于沉睡状态,并且中国农业经济在城乡经济发张上有着较明显的差距,中国的农村劳动人口基数大,但是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仅只有百分之十,然而随着经济国际化发展,服务业经济创造的经济产值高达百分之四十多,例如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出境人口将近二百多万,国内旅游人口达到几个亿。根据报道称,未来人口的变化劲引起未来中国人民就业率的下降,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务农人口大多移居城市出现农村务农的人口大大减少,生产速率下降,粮食是保证国家稳定的根本,但是由于城市发展工厂的创修,大多数适龄务农劳动力都外出打工,造成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制造业比重过大,粮食产量下降,进口率上升国民生产总值可能在未来将会下降影响中国的国际排行。
三、近年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幅度变化以及未来改变计划
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是社会主义文明管理制度的产物,是国家劳动者劳动的成果,并且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按照国家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的,是对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种经济要求我们国家经济是计划性的,有组织的、可以完全控制的管理型经济综合,其中我国的经济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收益,尽量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近年以来中国出境人口大幅度增加,国外创造经济价值同比上升,知识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国家贫富差距增大,人均平均收入不乐观,中国人均财富远距世界人均财富排行榜,据此推算中国仍然属于贫穷国。从国家国土资源看我国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较高,但是农业工商业的破坏污染程度仍然是国家管理机构必须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国家你农业上讲,我国大部分地方仍然使用柴火供暖,仍然靠开发新的土地维持生活需要,所以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国家资源管理部门虽然一直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但是由于贫穷仍然不能乐观的改变现状。
四、中国农业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是农业大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模仿斯大林模式政治农业经济,随着近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管理体系逐渐深入人心,农林业绿化也随着国家对务农人员的补贴出现绿化回升明显想象,中国农业粮食收成也随着技术业的成熟呈现出粮食稳定收成,人民安居乐业,国际经济国际化明显,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农业产品出口率增加,经济全球化地位有所增长,推动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以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境保护型为主要持续路线,中国农业经济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力度将会持续增强,由于在农业上推广了节能管理策略,农业经济将会以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发展,城镇也会发展一体化,城镇由于经济的快速推动也将会在农业发展上再创新高。
参考文献:
前言: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不断地发展,各行各业的经济管理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在我国的经济体中,尤其是以农业为主要的经济,并且农业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的。尽管工业的发展进步很大,但是我国的农业在经济中的影响力的地位依旧是不可动摇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的支持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的生产模式也随着形势发生了变革。为了促使经济全球化下的农业经济能够更好的发展,需要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经济的发展。
1.目前中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1.1没有符合现在的农业现状的管理体制
目前,虽然我国农业经济占据我国经济体制的主导地位,但是我国的经济的构成种类还是多张多样的。由于我国的经济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农业经济的管理层面上,还是不具有一个配套的完整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而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却无法满足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所需要的要求,所以在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中,传统的方法并不适用。除此之外,现在的农业经管理体制无法与基本的经济体制相和谐。所以,在这一系列的因素的影响条件下,导致了整个农业的经济发展的步伐变得非常的缓慢,严重的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的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的方面,急需制定一套适合现展的、系统的、符合现状的现代农业市场的经济管理体系的改进方案,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农业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建设。
1.2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的知识并不了解
想要对于国家的农业经济有更加良好的建设,除了要顺应时代,制定符合现在经济变化的农业管理制度,还需要有一批对于农业专业的知识非常了解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这样才能使得国家的农业可持续化发展,并且生命力会越来越顽强。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农业的管理知识不够了解也是导致农业发展迟缓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很多的专业的农业管理人员依旧继续沿用着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而不愿意丢弃一些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讲并不适用的一些管理方法,并且还不愿意接受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一些管理人员的拒绝与时俱进的做法,非常严重的影响到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限制了更多的农业进步的机会。除此之外,一些农业部门的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于国家出台的有关农业的保护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党和政府制定的一些有关农业的措施并不会放在心上。因此,这种不在乎的心理,就会导致他们在处理一些农业方面的经济事务的时候,并不会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办事,完全是看心情或者是仅仅就敷衍了事,这种情况下的决断都会出现执行力不足,或者是一些办法并不能够很好的起到作用,这就会使得农业的经济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与此同时,一些部门的管理人员的相关的知识储备不够充分,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所以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态度不够端正,整体的员工的专业素质偏低,加上有些农业的管理部门并不能够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所以他们对于自己从事的部门的相关的知识不够了解,所以他们的工作效率并不能满足这个市场对于农业的要求,这就会使得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是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力度,改善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就必须要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加强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他们对于农业工作的重视。
1.3有关农业经管理存在技术上的不足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有很多个方面都在技术上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却并没有利用到现代的信息科技的优势,没有将先进的现代化的技术运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对于目前最受各大行业欢迎的网络技术这一先进的方法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当中去,在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方面无法发挥其原有的价值,所以,在农业经济管理上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的加强,是非常有必要的。
2.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未来的发展的展望
2.1农业经济发展会更加的产业化
农业经济的产业化不但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能够带动农业产品的基础建设的发展。所以在进行农业的生产模式的改革的时候,要以利益为主要的出发点。通过利益这一刻纽带,将农业经济产业化机制联合在一起,进而可以提高农民的总的收入,并且提高农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从而提高农业管理的经济效益。
2.2寻求先进的管理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切都变化的非常快,所以,要是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那么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理念就要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首先要在思维上进行合理的改变,对以往的落后的管理理念要适时地丢掉,并且要坚持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要根据现代化制定更加合适的管理理念,不断更新管理意识,从而解决管理体制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良好的发展。
结语: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关心到农民的利益。所以,加强我国的农业经济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要使国民经济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必须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近些年,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机械化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中心。机械化农业是把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当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现代化农业的进展的新型农业。农业机械化使农业的劳动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农作物实现了增产,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升,又节省了农村劳动力,减轻了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了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大同市把工作重点放在推进机械化农业的发展上,并在《 大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百园立农工程,把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提高农民人均收入。
一、大同市机械化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大同市地处晋北,与河北、内蒙古2个省(区)交界,有9个农业县区,99个乡镇,2274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305万,农业人口166万,占总人口的54%。全市有国土面积14152平方公里,海拔最高2420米,最低558米,山区、丘陵区占到总面积的70%以上。年均降雨量约400毫米左右,蒸发量为2000毫米左右。无霜期为90~125天,属高寒冷凉地区。全市有耕地530万亩,其中水浇地170万亩;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小麦、谷、黍、豆类、油料等。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寒旱和风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三大制约因素。机械化农业的出现,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近些年,大同市在农村地区开展机械化农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1.大同市机械化农业经济取得成就
近些年,政府大力促进机械化农业的进程,并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坚持全面的科学发展观,扶持农业实现机械化。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大大提高,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较建国之初有了飞速的提升,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和各种配套机具数量大大增加,在农村逐渐实现了普及。农田作业机械化逐渐得到普及,农业机械化之前,土地的耕地、播种、收获全部都要靠人工完成,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耗费很长的时间、劳动效率很低,而且农民所做的工作较为繁重。到目前,大同市完成各类农机作业 27.8 万 hm2,很多土地实现了机耕、机种、机收,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农机服务领域大大扩大,从农田作业拓展到产前作业、产后作业,包括农业设备、林业设备、农用产品加工设备、运输设备各种农业机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跨区机收农作物,增加收割机的利用时间。农机社会化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既使农民实现了机械化种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又提高了农机的使用效率,满足了农机拥有者的利益需求。
2.大同市机械化农业经济发展中局限性
农村机械化设备相对于西方国家还很落后,农机科学研发较为薄弱,重科研,轻应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慢。而且农业机械设备更新换代较慢,很多农机老化严重,工作效率降低。目前大同市实际应用到农田生产中的农机设备大多是中小型的器械,高效能的大型器械还较少。一方面是大型设备价格较为昂贵,对于经济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难以支付如此大的费用;另一方面是大型设备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而农村对于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在使用中效率低,使农机的引进和推广存在较大的困难。此外,开展机械化农业的机械机型落后,装备少,品种单一,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能适应农业的需要,难以解决经济中的发展问题。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而且档次不高,造成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实现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二、大同市机械化农业未来展望
1.农机服务实现产业化
把农机化服务形成产业经营,把单个的农机户组织起来,统一进行技术培训和检验,协调安排外出作业,实现跨区作业,提高农机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机户的收入。在实现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过程,政府要加强管理和扶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同时加大政府对于农机服务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包括购机补贴、燃油补贴、信贷税收优惠等等。农闲时,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对于农机户进行免费的培训和指导,加强农机使用监管,保证农机作业的安全性、高效性。
2.农机科技研发进一步加强
加强农机关键技术的研发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关键。伴随着农业机构的调整,针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牧业等新技术、机械设备的研发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品种更加齐全,性能更加高效。联系实际,努力提高农机化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注重自主创新,进一步增强农机化科研开发能力。农机科研部门的干部职工要不断提升素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的方针,以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农机化科研开发能力。二是注重示范引导,大力推广实验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要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展农机新技术实验示范和推广服务工作,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农业机械化创新发展
伴随着全国农业逐步实现机械化地大潮,大同市结合本地区的特点,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农机化工作。结合大同市的地域和环境特点,促进农业机械化创新发展。由市科技局主导,联系各大农业高校、农机企业和农机用户共同努力,加强保护性耕作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创新节水灌溉技术、管理设备、收获设备等等。促进农业与畜牧业的协调发展,加强畜牧业各生产环节上的技术和设备研发。鼓励并扶持农村企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强科技投入,使农产品能够得到大量输出,增加农民的收入。
4.农业科技人才增加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民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新一代的农民不仅仅凭着以往的经验种地,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他们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技术的掌握较快。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人员的素质,推荐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下乡,定期进入农村宣传培训。要逐渐扩充技术人员的队伍,提高下乡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并逐渐覆盖到整个农村地区。并定期请专家为培训人员作指导,组织培训人员进修学习,更新知识体系,掌握新的技术。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经常举办科技下乡活动,把先进的技术送到农村,送到农民手中。对于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可以先重点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让他们在培训中尽快掌握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化的新技术、学到新理论,然后把他们也纳入到培训宣传小组逐步扩大培训人群范围。尤其要重视农村的青年劳动力,他们是农村的未来和主力,接受新鲜事物较快,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和宣传活动,让他们学习到农业机械化的新技术和新理论。通过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培训网,把农机技术推广到整个农村地区。
三、结语
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大同市把工作重点放在推进机械化农业的发展上。近些年,大同市在农村地区开展机械化农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农田作业机械化有了较大提升,农机服务领域大大扩大。但是技术和设备品种不全、档次不高。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和研发人员的努力,在未来机械化农业势必会实现农机服务实现产业化、农机科技研发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创新发展、农业科技人才大大增加,农业机械化得到全面推进。
中图分类号: F3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024-1
1 东港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东港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速度加快,现代农业生产逐步向“三品”农业方向发展,迫切需要在全市内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生产基地,带动全市农业设施生产条件更新改造,辐射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向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农业产业特点和性质,规划了五大科技示范基地。
1.1 东港市农业中心水稻科技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新兴区土房北村,共有水田面积300hm2,过去产量在6000kg/hm2左右徘徊。自从水稻科技示范基地建立以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引进、示范、应用了水稻常规新品种、杂交稻、超级稻及土肥、植保、栽培、无公害生产等各项新技术,使水稻产量超过9000kg/hm2(全市平均产量6750kg/hm2),为全市中低产田改造树立了样板,并辐射到周边地区,拉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为全市水稻产业起到了很好的科技示范作用。该科技示范基地每年承担国家、省、市及自拟的试验示范推广项目20余项,2010年科技示范基地试验项目12项、示范项目6项。
1.2 东港市草莓研究所草莓科技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新城区单家井村,一直致力于保持和强化全国最大的草莓科研单位和最大的草莓脱毒组织培养生产势力之地位,占地面积6.7hm2,种苗繁育基地5.3hm2。作为丹东地区草莓产业化发展科技“龙头”,集科学研究、新技术推广和草莓脱毒苗生产于一体,拥有脱毒组培工厂、种苗气调库、原种示范场等近千万元资产,带动全市7万户农民种植草莓,为全市0.6万hm2草莓种植提供技术指导,为草莓产业做大做强并在全国树立“东港草莓”品牌做出了突出贡献。
1.3 东港市蔬菜科技示范基地
该基地设在椅圈镇荷兰黄瓜科技示范园,占地面积27.2hm2,建有55栋大棚,主导品种以“荷兰康德黄瓜”品牌为主,完全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国家及地区。在近十年的科技示范生产过程中,带动全市发展荷兰黄瓜生产面积达到200hm2以上,成为全市农业支柱产业,为农民致富开辟了新路。
1.4 东港市果树科技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十字街镇,占地面积6.7hm2,是集果树新品种示范推广、新技术研发推广和蓝莓树莓试验研究为一体的果树科技示范园。通过系统开展果树科研与技术推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使栽培品种结构得以优化,使全市0.3万hm2寒富苹果生产基地成为丹东地区优质果品生产出口基地,果品远销国内外,带动了全市果树产业和相关产业高效发展。
1.5 东港市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
该基地设在前阳镇,占地面积6.7hm2。近年来引进或自提的滑子蘑、香菇和平菇等优良品种推广面积达1300万盘,出产鲜菇2000t,指导培训万名农民从事食用菌产业发展,创造经济效益达1亿多元。
2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东港市生产的稻米和草莓等农产品品质非常好,其县域经济特色突出,经济地位十分重要,但相比其他产业和外地区情况,品牌宣传工作滞后,影响了名优特农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农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
东港市每年十几万t草莓上市,基本上都以2-5kg/箱的简包装上市,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超市草莓价格低5-10倍,主要原因是缺乏精深加工、精包装和保鲜处理,草莓附加值低。
2.3 科技力量和科技投入有待加强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肩负繁重的社会公益服务和科研工作任务,但当前高科技人才非常匮乏,需要吸纳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高端人才,为产业注入新生力量。同时,科技投入还不能满足示范园区发展需要。
3 东港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展建议
3.1 强化品牌宣传工作
可在东港市政府网站增设“农产品产业网”,运用网络推介更多东港农业产业科技信息,把示范基地名特优农产品介绍给国内外朋友。
3.2 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选择与生产
科技示范生产基地应避开厂矿、医院,建在无工业“三废”污染的远郊区及非地方病高发区;上游无对基地环境与水源构成污染的污染源;基地距主干公路200m以外;生产基地的土壤、水、大气经专门机构监测合格,通过产地环境认定。在生产基地农产品安全控害方面,应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协调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病虫害。
3.3 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推广应用先进的保鲜、精深加工、精包装和贮运等农产品处理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采取先进的营销手段,培育一批港城农业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使之能够进入标准高、要求严的国际市场。例如,充分利用东港草莓品牌的潜在价值,筹建现代化草莓保鲜精包装工厂,实现鲜果草莓精选分级分等、选果机械流程、运贮低温等商品优化目标,还可利用草莓资源优势进行精深加工,提高草莓附加值,增加农民生产效益,推动全市草莓产业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G353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以京津冀都市圈为核心的京津冀区域都市农业布局已基本形成,天津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转变传统的城郊型农业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农业科技的突飞猛进,农业用地面积的减少,天津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上仍存在产业机构不合理、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天津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对策,对天津市都市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天津发展都市农业的基础
天津具有丰富的农业基础。天津土地总面积为1. 19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 56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0. 7%。近年来,天津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市民提供了大量丰富名特优、无公害绿色、营养价值高的新鲜蔬菜、水果与鲜活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逐步调整,现代农业科技优势将逐渐显现,农业农产品的持续生产与稳定供应为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自从2008年以来,天津市的设施农业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新建设施种植业基地102万亩,是前十年的总和。通过实施“4412”工程,天津设施农业面积达到6. 67万hm2,建成18个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区、10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全年农业总产值412.36亿元,增长3.8%。
2.农业标准化生产成效显著。首先,建成了小麦节水生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平均亩节水50m3,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12个区县建立了无公害生产示范小区,小区辐射面积6万亩,每个中心小区规模400亩。再次,大葱、大蒜、天鹰椒标准化示范区。完成“三辣”标准化基地建设16万亩,总增效益4800万亩。第四,2014年,天津围绕居民“菜篮子”做文章,重点实施五大农业工程,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建设100个万亩粮棉高产示范基地、55个肉蛋奶养殖基地、22个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40万亩放心菜基地和40万亩优质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强化本市粮食、肉、菜、蛋、奶、果、水产品生产保障能力。
3.休闲农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市都市型休闲旅游农业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和农耕体验地域、活动形式逐渐丰富。天津蓟县山区、静海的团泊洼水库、杨柳青的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开发与当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观光、休闲等功能开发有机结合,通过自然景观旅游带动农业功能的拓展,促进了都市型农业发展。
4.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迅速。近年来,天津市投资77亿元在滨海新区建设滨海耐盐碱植物科技园,滨海海水养殖科技园区、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等六大现代农业科技园。2014年,加快推进种业发展,加大种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力度,扎实推进育种研究专项,完善种业基地建设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蔬菜、杂交粳稻、肉羊、种猪等优势种业竞争力。推广农业新品种30个、新技术30项,建成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立8000个科技示范户。
5.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通过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批发市场+经纪人+农户”等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了科技型企业、专业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促进了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式由过去的松散型逐步向紧密型发展。2014年共新认定农业科技型企业462家,总数达到2100多家,其中小巨人企业110家,领军企业10家,突破了细胞悬浮培养、禽流感DNA疫苗产业化等一批重大技术。
6.初步完成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近年来,天津市农业国家级产业联盟达到3家,使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8家,组织召开了国家杂交粳稻联盟、国家兽用化药联盟研讨会,推动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组建海水种业、生物兽药等8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使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达到28家。组建葡萄育种、淡水鱼育种等13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农业企业重点实验室达到16家。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二、天津市发展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
1.可用耕地面积锐减。近年来由于,城镇的外延扩张、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等社会发展需要和生活废弃物任意排放、农业自身生产的非点源污染等人为污染,造成天津市常用耕地资源逐年减少。天津的农业用地,除了担负着提供城市居民需要的农副产品生产、绿化、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外,还担负着城市建筑扩张用地和工业用地功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对天津都市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与产业化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障碍。
2.科技参与不够,缺乏区域整体规划。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相比,目前天津都市农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较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缺少区域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许多项目比较粗糙,科技含量不高,农业产品结构趋同,农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不够,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低、组织化程度低的状况十分突出。
3.农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在传统都市化农业进程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畜禽粪便的无处理排放对土地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农业地膜使用的增加导致土壤中积累了过多的不易分解的残膜,严重影响植物根部的生长发育。此外,城市中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工业企业和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同时农膜使用也使“白色污染”日趋严重。
4.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有待加强。一是农业科技供给的总量和结构与产业升级的需求不相适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40%,已有农业科技核心竞争优势发挥不充分,沿海都市型农业发展急需的设施农业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技术等新兴领域创新性成果不多。二是农业科技投入主要依赖于财政,企业和社会投入尚显不足。三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尚未健全,缺乏有利于科技成果及时传播和转化的平台。
5.现行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现行农业产业结构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进入小康社会后对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消费需求,表现为“四多四少”,即大路产品多,低档产品多,普通产品多,原料型产品多;优质产品少,高档产品少,专用品种少,深加工品种少。
三、天津都市型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天津都市型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
根据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模式从总体上看,应以经济功能的改造提高为主,逐步拓展发展其他功能,形成经济功能、观光体闲功能、文化功能、环境功能等多种功能并举的发展模式,可供选择的具体模式主要有:
海洋农业+港口贸易模式。依据天津港口城市的优势及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的战略定位,在滨海经济带,大力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围绕丰富的海洋资源,通过综合规划,全面开发海产品生产、海洋旅游休闲、海洋文化及港口贸易等产业,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滨海型都市农业。
高新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模式。建立以高新科技为基础,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以实现较高的效益的生态科技农业园区。在环城经济区域 ,开发休闲体验农业,如发展市民菜园、采摘园,旅游景点附近的农家小院等。
循环农业+农业废弃资源利用模式。随着都市农业的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废弃物使得农业生态环境越来越差,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可持续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经济,就要求我们将农业废弃物转换为生产资源重新加以利用。
2.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都市农业规模经济效益
在发展都市型农业经济的道路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天津市农业产业化的整体发展规划,引导农户向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农业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根据现实基础、技术水平、区位优势等条件确定支柱产业,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将发展领域向第二、第三产业拓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的科技内涵,将现代农业中每一种涉农的具有可观赏性、可参与性、可休闲性的自然资源和涉及农、林、牧、渔业的每一项生产过程,都合理纳入观光体闲农业的开发范畴,构建农业观光体闲旅游业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蒋黎,江晶.京津冀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战略选择[J].农业经济经济与管理,2014(5):32-39.
[2]陈红霞,李国平,张丹.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及其优化整合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 2011(11):74-79.
[3]郭岩峰,王晓利.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思考[J].特区经济, 2011(11): 66-67.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06-01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1.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截止2008年底,在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中已经有7860个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达到293万户,共有约753.7万户从中受益,从业人员总计26.8万人,在从业人员中,相关技术人员达到4.2万人;采用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农田作业面积达到12000kh时,其中包括机播作业面积2571.3kh,机耕作业面积467.7kh,机收作业面积3364.7kh,机械植保面积836.7kh;其中服务所得总收入达到56.5亿元,仅天剑作业收入就高达49.6万元;同时,各类农机农具数量达到38.4万台,包括大中小型拖拉机共计13.2万台,水稻插秧机1.6万台,联合收割机4.5万台,配套农具设备21.8万台,总资产超过2.6亿元。此外,相较上年同期,农机专用合作社数量增长77.2%,服务总收入上涨60.6%,服务总面积增加67.3。
2.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特点
2.1组织形式的构成
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牵头主体进行划分,其组织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四种:首先是能人带头型,主要是由某一地区的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农业带头人为主,由这些人牵头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其他农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愿参与。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主要就是以这种模式进行的;其次是农机服务机构兴办型,由相关管理部门牵头,进行资源优化和重组,在农村地区不断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再则是村委会主办、督办型,村委会干部和村民有脱贫致富的决心,在村委会的带动下利用村委会的资金来进行扶持,鼓励村民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最后是协会与龙头企业带动型,主要通过协会会员的模式来传递农机发展的优势,进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协会会员中的影响,并以龙头企业作为标杆,不断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其中构成的会员主要由两类,一类是农机手相互之间的合作,扩大农机合作社的影响力,使起规模不断扩大,进而提升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另一类是农机手与农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努力实现农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实现农业耕作的机械化,为农业自动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2服务模式
在服务模式方面,可以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模式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土地托管”模式,农户以出租土地的方式将土地托管出去,合作社在一定时限内会对出租土地的农户给予土地租赁金或现粮,农户可以不用自己劳作即可获得现金或口粮;其次是“一条龙服务”模式,主要是利用合作社的高度机械化,农户支付给合作社一定数量的资金,这笔资金作为服务费来雇佣农机合作社来代替农户完成农业作业,每季粮食收成全部归农户所有;再则是“菜单式农机服务”模式,农户可以自行选择所需要的机械化服务,缴纳相应的费用后,农机承包者将会为农户完成农户指定的农机作业服务,这样针对简单的农活农户可以自行解决,复杂劳动量大的农业作业则雇佣农机作业来完成;最后是“跨区作业”模式,跨区作业模式是现代农业开展的有效途径,能够提高农民农业作业的效率,同时跨区作业正在由单一的小麦机收向多种机收模式转变,极大的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水平。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与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利用机械来完成农民的田间作业,将农户与农机联系起来,完善了农村地区的土地承包机制,使农村地区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具有鲜明的时代标签。
1.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产能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资金方面相对充足,因而能够购入普通农户无法购买的大型机械设备,采用现代化、机械化的耕作以提高农田作业的效率,并且利用农机专业合作社来讲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农业机械化的覆盖率。黑龙江省采用大型拖拉机进行松土、翻土作业,极大的提高了土地翻松的效率,改善了农作物的种植质量,粮食单产提高20%左右。
2.加快农村劳动力资源重组,使农村经济发展提速
农机专业合作社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作业方式,采用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农村劳力能够向其他行业分流,促进农村产业的多样化,进而实现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农机专用合作社推出的“一条龙”式服务模式使更多的农村劳力可以外出务工,而不必过分担心田间地头的农事,实现“坐收渔利”。资料显示,浙江省有85%的撂荒农田转包给农机专业合作社。此外,合作社利用机械化实现大幅增产,一方面减少了土地生产性支出,另一方面也使农民在种植业方面的经济效益成倍增长。
3.推动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为农民创收
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农村农田作业效率与生产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依托于技术优势使农民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顺利实现“科技下乡”工程,在原有农机工具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拥有标准的农机设备,同时还有高性能收获机、深耕机、精密播种机、秸秆还田机、激光平地机等多种高技术农机。据了解,仅在山东、山西两省的调查中,加入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与单独使用农机的农户在产量上增加20%-30%,纯利润提高3成以上。
4.保证安全生产,构建专业化管理平台
在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人们对农机的使用量较大,因而需要注意农机的安全与维护等问题,在农村地区积极宣传国家的农村政策,让农民朋友掌握农机使用技巧,并定期进行专业化培训;在农机的保养方面指派专人进行走访,确保农机使用的安全性,并延长农机的使用寿命。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的发展趋势
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新农村的政策下,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应农业现代化趋势而生的,极大的解决了我国农村地区农业耕作的问题,因而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促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入产业化、正规化。
1.实体化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势必要导致市场恶意竞争情况的发生,因而必须改变目前这种单一性的发展模式,利用实体经济来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2.专业化服务
农机专业合作社必须要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切实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为农民创造福利才能够得到农民的认可,同时壮大自身实力,引进科技含量更高的机械化设备,继续提高农业作业的效率,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努力构建新型的农业产业结构。
3.完善农机技术培训机制
若要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推广和普及,确保农户掌握和了解农机的使用和维护技巧,就必须要开展相关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有助于农户更好的操作农机,进而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率。
4.精品工程的建设
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比较混乱,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明显,没有比较权威的品牌,要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持来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形成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将其融入到市场经济中进行市场化运作,多方融资来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品牌。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思路
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提供农地作业效率,似乎连接农业快速步入机械化与现代化的重要纽带,在前言科学技术的带动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业任务量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在机械化的带动下有条不紊的发展,使农地的出产率、农户的作业效率和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是改变农村经济生活水平落后局面的重要力量。
针对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而言,其发展思路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首先是注重规划制定的科学性,结合当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确定农机的发展方向;其次在政策上要加大补贴力度,政府要在财政上进行统筹并划拨资金用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不仅包括机械设备的引进,同时还包括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再则要强化针对农机知识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各种方式来组织学习,从整体上提高合作社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具活力;最后要注重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标准化,不断开拓和延伸服务领域,在内部形成明确的管理制度,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更趋规范。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新生事物近年来的发展速度的非常快,尽管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就其在农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必将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进而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使管理日趋标准化,对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农村整体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2] 潘百涛,刘晓红,印东生,等.中国北方地区节能日光温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5(2):15-17.
[3] 红狐.大庆将建设全国最大农产品集散中心[EB/OL]. [2012-04-17]. .
[4] 大庆市专家委员会课题组.关于大庆市棚室经济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研究[J]. 大庆社会科学,2012(5):52-58.
[5] 张宏雨.大庆市2012年棚室经济发展情况[EB/OL]. [2013-03-10].http:///zwzx/View.aspx?id=106460.
[6] 程国谟.以棚室经济为牵动 打造龙江果蔬第一区――关于大同区加快棚室经济发展的调研[J].大庆社会科学,2011(4):60-62.
[7] 于立河.大庆市发展棚室经济市场预测[EB/OL]. [2011-08-04] .http:///news/News_View.asp?News
ID=101.
[8] 刘力,鲍安红,曹树星,等. 温室大棚内环境自动化控制方案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3 (1):90-93.
[9] 丁润锁,宁书臣,张景岐,等. 温室大棚清洁装置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4):66-67.
[10] 刘德福,李泽宇,王迪,等.大庆市棚室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151-153.
[11] 詹嘉放,宋治文,李凤菊,等.日本、荷兰和以色列发展设施农业对中国的启示[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97-101.
政务微博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批评报道的冷思考
风电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种北斗定位定向仪的硬件设计
纺织企业余热回收系统设计
数字电视的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研究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及应用探讨
未来大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研究
电厂脱硫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
生物柴油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智能交通发展中的大数据分析
河南有线双向多业务系统建设浅析
CDMA中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与发展
3D打印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智能家居的设计与应用性推广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行业的应用
新媒体技术发展状况分析
光电子技术发展态势及实践探究
废旧产品再制造工程设计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计算机网络发展方向探析
配电自动化关键技术及发展研究
对一款小型无人旋翼飞行器的研究
我国纯电动汽车的现状与发展初探
汽车车身的快速开发和制造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研究
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装置系统研究
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
油田通信NGN改造后的业务融合
关于搅拌机液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德州市:科技平台“流出”亿万财富
一体化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基于STEP的自动化制造前景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及对策探点
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若干的研究热点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航空电信网络技术及应用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农业发展探析
可生物降解聚膦腈的合成研究进展
嗜盐菌的嗜盐机制与应用前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
静电纺纳米纤维支架结构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