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26: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贸易公司管理体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引言
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涌现了各类大大小小的贸易公司,对经济增长、全球化进程等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各公司都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相应的财务核算体系。然而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发展和行业利润下行压力增大的的新形势下,尤其是钢铁、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贸易公司,其生存和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故传统贸易企业只能转型升级来应对经济新形势,修炼内功业务创新管理创新,财务核算体系的变革创新是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很多贸易公司财务人员仍维持固有思维,财务核算体系建立还主要围绕在核算本身,存在与业务融合度低、管理粗放、风险事项不敏感高等诸多问题。本研究在深入剖析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二、新形势下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1.财务核算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贸易公司财务核算体系更多侧重于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本职责上,基本能满足企业采购、销售、收付款、开票等业务需求,按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提供财务报告,但是支撑会计核算体系的辅助体系建立不完善,主要体现在:(1)缺乏预算体系,未实现企业短期、中期和长期预算的结合,未实现由业务、经营、投融资预算共同驱动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很多贸易公司会以下游需求不明确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原因,没有对企业的人财物资源进行梳理形成企业预算,用预算指导企业合理分配资源。(2)目前很多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制度未能和其他经营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整合,从本位主义出发,缺乏整体性,或导致管理内耗,或出现管理边缘地带,管理无法创造效益。(3)未从财务角度出发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政策,未结合自身贸易特点从库存周转、应收账款周转、资金利润率等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导致企业运营质量不佳或者隐藏风险,同时公司无法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来留住核心人才,最终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
2.财务核算方法不科学
财务核算方法不科学也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很多贸易公司财务核算主要简单核算收入、成本、三项费用等,从而产生财务报告。核算人员没有深入到每个业务环节,参与整个业务流程,对业务成本进行分析,从而降本增效。如结合目前银行贷款利率、供应商的结算政策选择相应的付款方式降低财务费用,分析从合同签订、付款、供应商排产发货、运输到货等各个环节所占用的天数,从历史交易资料中分析各个供应商和客户的合同执行情况及平均利润情况,从而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数据,获得企业利润最大化。(2)目前很多公司并未建立适应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财务核算模式,一些公司核算工作甚至还停留在手工阶段。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财务无法及时准确的提供数据供内部决策使用。
3.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影响着财务核算工作的质量。很多贸易公司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观念陈旧,认为财务部门不直接产生效益从而不重视财务管理,对财务方面的建设投入不是很大,导致财务部门不具有现代财务管理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公司管理层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公司的重要性,忽视了财务人才的引进,从降低成本的角度选聘财务人员。(2)一些贸易公司用人观念落后,存在“讲资历、论辈分”的现象,很多重要工作岗位都交给年纪偏大的财务人员。而这部分财务人员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在快速变革的互联网经济时代下,已经和时代脱节,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以及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大大减弱。(3)贸易公司没有建立严格的财务人员优胜劣汰机制,同时对财务人员的考核制度也不明确。很多财务工作者认为只需要“不出错”即可,而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难以保证财务核算高效率的开展。
4.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管理粗放缺乏监管也是目前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未建立责任制度,没有明确各财务人员在财务核算工作中的具体权责,导致权责不清的现象出现,促使财务核算工作相对混乱。(2)未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没有独立于财务的部门如内审部门对财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不能及时发现财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轮岗机制,一人一岗多年,导致财务人员知识长期不更新且不利于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不容易及早发现和防范错误。
三、新时期下改善贸易公司财务核算问题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
转变思想观念是新形势下改善贸易公司财务核算问题的有效对策。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转变贸易公司管理层的思想观念,认识到财务管理可以提升效益,故加强对财务方面建设的投入,从根本上重视起财务核算。(2)贸易公司财务部门要改变固有思维,打破原有框框。首先,财务人员要深度参与到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深度嵌入业务,参与事前审批,事中执行控制,事后分析总结。尽可能的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以便实施控制业务运行。其次,要了解公司所销售产品所在的产业链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如钢铁贸易行业,了解钢材的工艺流程,主要品种的成本构成状况,其原料如外矿、焦煤等市场波动对钢材市场带来的影响,下游房地产行业等行业的火热程度,国家的钢铁去产能政策等。
2.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对策:(1)贸易公司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来构建利润中心,在制度框架内提高利润中心的自主能力。财务核算到利润中心,或者更深入到业务小组。(2)加强预算管理机制,制定适应公司的考核机制,执行实际预算分析,优化资源使用,科学的考核管理制度促进核心团队与公司的共同发展。(3)加强公司资金管理,多方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并制定科学的内部资金使用成本,谁使用资金谁承担成本,促进业务部门根据资金成本自主计算各项利润,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加强财务核算过程中的监督职能,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对风险事项要实时跟踪,如逾期应收账款,供应商逾期发货等。梳理各项业务流程的关键点,规范业务关键点执行,防范风险。3.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具体需要完成以下几点内容:(1)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引进适用企业的财务软件,或者财务业务一体化的ERP软件,解放劳动力简化基础的重复劳动,将财务工作精力主要放在分析和风险管控上。(2)完善贸易公司现代化财务核算制度,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做好业务环节中各信息共享,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同时建立数据库,定期整理并储存财务数据。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财务核算工作的主体是财务人员,所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极为关键。想要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需要从一下几点出发:(1)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贸易公司要适当提高财务岗位的薪资待遇,吸引并留住人才,不断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2)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财务人员走出去,深入到业务链,推动业财融合,有条件的公司可以组织财务人员去行业标杆企业观摩学习,吸收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3)加强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使财务人员遵纪守法。(4)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通过精神及物质两个层面来激励员工,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总结
在新形势下,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财务核算的职能转变已经十分迫切。而现阶段贸易公司财务核算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降低了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想要改善这些问题,就需要转变贸易公司管理层及财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推动业财融合,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作者:祝海英 单位: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一、前言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显著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着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体制,形成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开创金融改革发展新局面;主要目标之一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支持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安全网制度基本建立。指导思想和目标均强调了要加强金融与实体的合作,控制金融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然而融资难题一直困扰着其发展。积极发展有针对性的创新金融产品, 促进其快速成长, 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物流与金融的业务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而目前国内物流金融发展的比较晚,现实中物流金融的发展与理论研究脱节,且研究主要集中在结算方式、融资模式方面,基本上是定性研究,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金融环节的不畅通、信用体制问题使物流企业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物流企业为了能够争取到货源,往往接受借贷企业提出的许多简化的操作流程给自身带来很大的风险,金融机构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国内对于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的研究还很不充足。
本文基于液体石化产品行业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研究物流金融业务中各方面的风险,弥补国内外对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理论研究的不足,提出应对风险的策略。
二、物流金融的发展模式
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和金融业因各自发展的需要而相互融合的产物,从广义上讲它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工具,对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的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是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银行合作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多种多样,包括物流企业授信金融模式和物流仓储金融模式两种情况。
(一)物流企业自营模式。物流企业授信金融是指银行根据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向其进行一定信用额度的发放,物流企业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中小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物流企业直接发行、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该模式有利于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减少原先质押贷款中繁琐的环节;也有利于保证放款企业对质押贷款的监控能力,更加灵活地开展质押贷款服务,优化其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降低贷款风险。
(二)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模式。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液体石化产品行业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现实中也常常称为存货质押融资,是指借方企业,将其拥有的动产(如液体石化产品)作为担保,向资金提供方(如银行)出质,同时,将质押物转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动产资格的物流企业(仓储公司)进行保管,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活动。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是物流企业与银行共同参与下的动产质押业务。
例如某借贷企业(如信德贸易公司)需要向金融机构(如工商银行)贷款8,000万元,信德贸易公司在某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恒源仓储公司)存有液体石化产品混合芳烃10,000吨。由信德贸易公司、工商银行和恒源仓储公司共同签订《动产质押三方监管协议》,协议规定信德贸易公司同意将上述货物质押给工商银行,由工商银行向信德贸易公司发放贷款,由恒源仓储公司向工商银行出具《动产质押专用仓单》,并在储存该批货物相应的储罐上作好标记,并在内部管理系统登记该批货权属工商银行所有,信德贸易公司将分批或一次性向工商银行偿还贷款,恒源仓储公司必须凭工商银行出具的《部分解除质押通知书》或《全部解除质押通知书》放货,直到贷款还清,利息、手续费全部结清,货物发毕时止。
三、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潜在的风险
以金融机构(银行)为风险承担主体,将风险分为三大类:
(一)借贷企业资信风险,包括质押物、借贷企业财务状况、信誉状况和借贷企业成长潜力;
(二)银行操作风险,包括信息系统及技术的保障、人员专业素质;
(三)物流企业监管风险,包括经营实力和技术实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风险防控措施与建议全面的风险分析管理包括风险识别、评价、管理计划、应对计划、风险控制及风险控制效果评价等步骤。
金融机构(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是防止出现不良贷款的重要保证,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并有效运作,是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企业赢利能力的重要管理内容。目前物流金融业务尚缺乏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上述风险缺乏细致的分类辨别,对风险的度量缺乏科学的方法,难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控制。因此,有必要对物流金融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并进行体系构建。
四、物流金融风险管理措施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物流金融中的风险管理应当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运用多方面的风险管理措施,树立全面和辩证的风险管理观念,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既要看到机会,又要看到风险。结合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与基于动产(液体石化产品)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的风险分析,主要从法律政策风险、道德风险、操作监管风险、市场风险方面来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
(一)法律政策风险防控。物流金融中的法律政策风险主要在于动产的所有权归属的规定。由于物流金融涉及到金融机构、借贷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三方主体,质押物的所有权在各方之间流动,可能会产生关于动产质押物的所有权的纠纷。此外,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物流金融业务中条款的规定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物流金融实施的风险。鉴于此,要想控制物流金融中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同时加强执法力度,查处在物流金融中的违法行为。
(二)道德风险防控。信用状况良好是成功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重要保障。由于金融机构业务实施重点、专业人才等方面的限制,金融机构对借贷企业的规模、信誉、经营状况等都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有效地执行监督者的角色。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全面评估借贷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与信用状况,调查企业近年来的生产运营、金融负债以及偿还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加强对自身人员的监管与培训,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物流金融方面知识的培训,制定员工工作纪律,实行多级审批,不定期对物流金融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了解,避免内部管理的不完善、操作人员内外勾结给企业带来风险。
(三)操作监管风险防控。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金融机构与借贷企业的中间人和担保人,应当具备良好的企业信用、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和激励机制,实施先进的物流金融服务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方法,指定专业监管人员从事物流金融业务,制定监管人员准入要求,监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学历、从业经验丰富、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制定规范的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流程等内控管理制度,包括入库和出库流程中的交叉检查、定期抽查、巡检,建立与完善应急预案;开展金融物流培训工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同时与金融机构(银行)加强沟通,完善信息收集渠道,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人员应及时了解客户的企业经营状况、货物销售情况等信息,及时了解质押物的市场行情;定期盘点,以减少货损货差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分散风险。
(四)市场风险防控。液体石化产品存在数量大、市场价格波动大、货值高的特性,液体石化产品作为质押物的市场风险仍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时需要重点考虑防范的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需及时了解质押物的市场行情,通过对行业内专业人员的调查,征求专家意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参考当前市场行情来准确定位市场价格。
六、结语
总之,物流金融的快速发展将会出现越来越多新颖的模式,无论是何种模式均必须加强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把风险防范与控制提到首要的位置是金融机构(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借贷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预测,2007年第1期:49-54
2009年,某食品企业与某贸易公司之间签订了一份价值300余万元的食品买卖合同。在买卖合同中,买方贸易公司提出,在合同签订后会先付预付款20%,在收到货物后会立即支付剩余所有款项。由于食品公司在之前与贸易公司签订过几次少量的买卖合同,且贸易公司在收到货物后也及时支付了货款。食品公司认为贸易公司的信誉良好,遂按照合同的约定按时支付了所有了的货物。但货物在被贸易公司签收后,即被该公司抛售,公司也被注销,经查,这是由贸易公司“煞费苦心”策划的一起诈骗案。造成食品公司损失的最主要原因在与食品公司并没有对买卖合同进行细致的审查,造成公司面临严重的经营风险损失。因此,若想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不仅要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更要在经营中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合同审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一、公司法务工作中合同审查和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法务管理意识不强
公司的法务意识是公司建立健全法务管理体系的前提,只有公司意识到法务部门的重要性,才能建立起完善的法务管理体系。首先,一些公司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法务部门,甚至没有专门的法务人员。在公司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多是由公司的销售人员或者业务员直接与客户签订合同,对于合同的细致条款并没有仔细审查,因为多数销售人员或者业务员根本不具备独立审查合同条款的水平和能力,一些细节条款可能就会成为公司遭受损失的主要原因。其次,一些公司没有健全的法务管理体系。有些公司虽然有法务部门,但是由于管理不佳,法务部门的人员并没有肩负起应有的严格审查合同文本的责任。这主要与公司并没有将合同损失的责任归责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有关;缺乏赏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是公司法务部门难以高效运行起来的前提。最后,公司法务部门的人员素质不高。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法务人员是企业审查合同的重要基础,但许多公司的法务人员的素质并不高,而且公司也缺乏对法务人员的系统培训,导致他们的水平难以与日益复杂的合同文本审查需要相一致。
(二)合同文本不规范、条款约定不明
合同文本是双方签订合同的“意向书”,规定双方的关于合同的具体内容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详细的合同条款规定能使公司避免因约定不明导致的无谓损失。但是,一些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对于合同的文本并不重视,签订的合同内容过于简单,导致双方之间约定的意思不明,出现纠纷时也无法通过合同文本的内容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例如,有些公司在签订合同时规定,卖方需按买方的需求供货,在双方出现合同纠纷时,以合同法以及相关解释的规定加以解决。这样的约定根本不符合正规合同的规定,增加了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承担的风险和损失,不利于维护公司自身的利益。
(三)忽略了合同的动态审查
合同的审查不仅体现在合同签订之前,也体现在合同签订后的履行过程中。在签订合同之前,根据对方公司的市场信誉、注册资本等因素对合同文本的内容进行审查,这是签订合同的前提。但是,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由于公司的资金、经营状况、履行能力等都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在签订合同后的交货、验收以及结算等环节,都可能出现履行不能的情况。这就需要法务部门的人员及时跟进合同履行的动态过程,防止因对方履行不能给公司可能造成的损失。要认识到签订合同之前审查的必要性,更要在履约的过程中,审查对方的履约能力等经营状况,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合同审查和风险防范的具体策略
(一)组建专业化的法务人员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法务人才队伍是公司在合同审查和风险防范方面的最重要保障。首先,有条件的公司要设立专门的法务部门,这样有助于实现公司业务的专门化分工,提高公司法务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没有条件的公司也要根据公司规模以及业务的需要,聘用专门的法务人员,使得合同审查与风险防范工作由专门的法务人员来处理。其次,招聘专门的法务人员。合同审查与风险防范是一项要求极高的工作,必须由具备该学科知识的人才来胜任。公司应当招聘那些法学科班出身、拥有法务工作经验的员工,这样有助于公司的法务工作尽快开展起来。最后,定期组织法务员工培训。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运行的风险不断增加,只有及时为员工培训必要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做好合同审查和风险防范工作。公司可以定期组织员工到高校学习专业的法务知识,请教授为员工们讲解合同审查的必要理论知识;还可以邀请优秀的法务专家到公司为法务部门员工授课,提高他们在合同审查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法务工作的实际案例为基础进行讲解,丰富员工的法务工作经验。
(二)合同文本的具体审查
1.合同主体的审查
对法人资格审查,主要是看其是否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对非法人单位的资格审查,应审查其是否按规定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有些法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或经营单位,可以在授权范围内,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名义签订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由该法人单位承受,主要审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资格及其授权。对自然人的资格审查,主要是对自然人的自然状况的了解,确定其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该自然人所签合同是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应及时取得该自然人的法定人的追认。对代订立合同的人的资格审查,一定要审查人的身份和资格,即是否有被人签发的授权委托书,其行为是否超越了授权范围,最后审查其权是否超出了权限。对于从事一些重要的生产资料或特殊商品的生产和经营的特殊行业的当事人,法律或行政法规要求取得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或相应的资质,在这种情况下,在审查合同主体资格合法性的时候,还应要求对方出示相应的证明。
2.合同内容的审查
合同内容的审查包括合同名称是否合法,避免张冠李戴,似是而非;标的物本身是否合法,审查标的物是否属禁止或限制流通等;另外还需审查履行方式是否合法,生效方式是否合法。合同内容要尽可能明确、具体,避免出现模糊词语等可能导致出现纠纷时无法分清责任的情形。例如,对于合同中约定,如果出现纠纷,双方应按合同法的规定予以解决。对于这样的合同就要根据合同的性质和特点及时作出修改。此外,还要注意格式合同的审查。例如,对于对方提供的格式文本,要仔细审查该合同是否符合合同法的规定,有无格式条款,在审查后就合同内容要求对方做出合理的解释,如果双方的理解不一致应重新修订该条款。
3.违约责任的审查
违约责任的审查也是合同审查中最重要的工作。审查时应注意,如果合同是由对方起草的,应细致审查合同中是否存在不平等的违约责任条款以及加重己方责任的违约责任条款,对于发现的要及时协商修改。
4争议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C9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8-0075-02
一、富士康等企业带来的思考
最近两个月以来,基层劳工的遭遇及其抗争,逐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恐怕最引人注目的当数深圳富士康员工接连跳楼自杀事件。在经历了连续13起跳楼事件后,富士康母公司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专程赶赴深圳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也派出高层级调查组对富士康的管理体制进行深入调查。
差不多与此同一时间,由于对工资的不满,广州本田公司佛山变速箱工厂的工人于5月17日停工,并提出了改组工会的要求。
在北方,同样在汽车行业,因不满工资待遇,为北京现代汽车提供车身框架及零部件的北京星宇车科技有限公司1000余名员工于5月28日当天停工,集体要求提升工资。次日下午,北京现代汽车派出负责人出面协调,承诺提高工资,员工恢复生产。
据报道,在此一时间段内,全国其他地区也发生了数起工人停工事件。
凡此种种表明:沿海新兴工业区的低成本劳动力竞争优势正在逐渐的流逝,中国或已进入一场深刻的、大规模的劳资关系调整期。但是,究竟怎样改革?怎样合理对待劳资关系?这恐怕是个长久而困难重重的问题。
二、认知社会责任标准
(一)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社会责任大约可以分成三大类别:一是大买家自己制定的标准,如沃尔玛、福特、迪斯尼等都对此有详细的规定和条例;二是某些协会制定的标准,比如服装行业的WRAP、美国的公平劳工协会(FLA)和英国的ETI;三是SA8000认证。三者内容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尊重劳工人权、遵守当地劳工条例。
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是Social-Accountability8000的英文简称,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SA8000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其依据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样,皆为一套可被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之国际标准。
(二)社会责任标准的发展渊源及历程
SAS000的产生既有人文社会发展的原因,即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界对劳工保护的关注度的提升,同时也是国际市场上竞争格局失衡的产物。虽然道德规范和国际贸易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是在冷战结束以后,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起飞导致发达国家在传统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失去优势,在诸多领域,例如竞争激烈的制造业领域,新兴工业化国家已成为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为遏制发展中国家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和途径,某些发达国家便寻求构筑起种种非关税的贸易壁垒。在政府的首肯和支持下,SA8000有由民间壁垒走向政府壁垒的趋势。
三、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SA8000所遵循的国际规则
SA8000标榜是基于国际劳工组织(ILO)、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世界人权宣言而制定的。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童工;
2 强迫性劳工;
3 健康与安全;
4 组织工会的自由与集体谈判的权利;
5 歧视;
6 惩戒性措施:
7 工作时间;
8 工资;
9 管理体系。
(二)SA8000的性质
我们不能否认,SA8000的宗旨是好的,但是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被削减的今天,它非常容易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所利用,从而演变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工具。因为SA8000实际上的强制性认证,使这个“工作场所的行为标准”逐渐转变成了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之争的延续,把本来属于解决生产链与供应链内部的劳资问题,提升到国家层面的贸易关系问题。而且,它的某些要求与规定不仅仅迎合了发达国家借口保护人权和环境,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业、抑制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目的,而且也满足了公众和消费者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好奇心。随之而来,一个原本自愿选择的企业标准,变成了一个带有强制性的国际贸易标准。
四、SA8000认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南京商旅集团的基本情况介绍
南京商旅集团的前身是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3月,2010年10月更名为南京国资商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资商贸”),经南京市政府批准2012年6月18日正式更名为南京商旅集团,是政府直接授权管理的大型国有独资集团公司,主要从事重大商贸、旅游、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以及会展中心、园林旅游不动产的经营管理,集团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7.6亿元。
南京商旅集团以商贸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为核心业务。以规划、融资、建设、运营、管理“五位一体”为开发模式,以重大商旅基础设施建设、园林旅游不动产经营、基本生活物资保供体系为主导业务,以商贸运营服务为辅助类业务,将在今后形成“三主一辅”的产业互动格局。南京商旅集团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财务和管理两大主要战略目标。
1.财务目标
(1)集团总资产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达到30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0%以内;(2)完成自主投融资10亿元,吸引社会投资10亿元;(3)“十二五”末经营收入达到200亿元,利润达到1亿元左右。
2.管理目标
(1)通过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以多个专业化平台进行运作,使运营效率位居全国同行前列;(2)城市基本生活物资保供能力和商贸旅游服务质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3)按照集团化管理要求,形成健全的内控机制;(4)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职工收入增长速度不低于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二、南京商旅集团预算管理的现状
由于南京商旅集团的前身是南京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国资集团”)的一级子公司,并没有一套属于集团自身的预算管理体系。在2011年底编制2012年度预算安排中,国资商贸作为南京国资集团预算管理体系中的责任主体,负责本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由于以前的预算都由上级公司编制和控制,国资商贸集团所有财务人员都没有做过预算工作,也没有任何基期数据可以作为参考,因此财务部人员迅速对国资商贸所属的几家控股子公司、公司本部当年底的所有收支变动情况以及有可能的资产处置情况进行逐家预测,作为确定预算年度基期相关财务数据编制年度预算。
随后,财务部在国资商贸有关领导的协调下召集下属各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财务预算工作会议,要求各部门对2012年收支情况进行预测并编制预算表。并将国资委要求的统一预算填报软件寄至各家下属公司,同时对各表格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解释。
财务部在收集各部门及各子公司财务预算情况后,通过简单分析再与各责任中心进行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完成预算编制并报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
三、商旅集团预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预算工作与企业战略脱节,管理者的注意力和行动多集中于短期经营的细节,而不是关注长期战略的执行情况,预算不能明确反应企业的战略。
2.预算的完成情况与管理者薪酬挂钩的事实,会引导管理人员做“数字”游戏:填报预算指标的时候,成本费用类项目往往高估,而收入类项目往往低估,引导制定较为宽松的预算目标;预算的执行者往往掌握着确定目标的关键信息,当实施以预算为基础的奖惩体系时,自利动机就会使他们不再提供准确的预算信息,预算松弛也因此产生。
3.预算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在操作,其他部门作为责任中心对于预算只是做个预估,没有科学性,预估也没有太多的依据,导致预算数据失真,预算的效果差。
4.在公司治理上,没有相应的预算管理机构,也缺乏相应的预算制度建设,仅仅由财务部门推动预算工作,难以引起各部门的重视。预算与考核脱节,没有过程中的监控与分析,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5.预算工作的组织形式上,除了集团本部各责任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外,其他各子公司并未引起重视和支持,预算工作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四、构建商旅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根据南京商旅集团基本情况以及制定的发展目标,如何构建商旅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应从下述方面着手考虑。
1.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为一体的可持续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从股东、经营层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角度出发,将目标层层分解到责任主体,使其各自权利、职责得以明确和细化,从而使管理更为科学,预算的决策、执行和考评也得到高度协调和统一。设计企业各管理层次的权利配置、责任安排和利益分配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不断实现公司治理的权利配置功能、制衡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和协调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司内部治理效率,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
因此,首先在公司治理层面,做好全面预算的组织架构设计,建立集团内部明确的预算责任体系:
(1)集团董事长对集团预算管理工作负总责。
(2)集团董事会下设预算委员会,负责制订集团全面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企业完成预算目标。
(3)财务部作为集团预算常设管理机构,在集团预算委员会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预算的日常工作,跟踪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4)集团各部门及所属子企业是预算的具体执行单位。要配合财务部做好各项预算编制、执行、分析、控制等工作,并对本部门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结果承担责任。
(5)建立预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财务部牵头,集团各部门及所属公司负责人参与。通过专题会议的方式解决在预算编制、综合平衡、协调、控制以及考核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全面做好预算管理体系的软环境建设。全面预算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就是企业不断使自身所处的经营环境与拥有的资源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也是企业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识别、预测、评估与控制过程。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预算控制列为重要的控制活动和风险控制措施。
(1)财务部要做好全面预算工作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并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加以实施。通过制度化建设规范预算管理体系。
(2)建立有效协调的预算激励与约束机制。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为此,企业必须建立预算约束和激励机制,明确规定责任单位和员工的权利、责任,建议严格规范的奖惩机制。
(3)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除了对合规合法审计之外,还应该做好效率审计或绩效审计。内部审计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为标准来评价个责任中心的各项活动,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方案与意见,并进行后续审计,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3.围绕南京商旅集团的战略规划,并以年度发展目标为起点编制全面预算。实施预算管理,需要对南京商旅集团的“十二五”期间的战略规划目标进行认真研究,明确近三年的发展目标,作为编制预算管理的基础,使得南京商旅集团的各期预算前后衔接,使日常预算管理成为企业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
南京商旅集团的财务发展目标是具体量化的。2012年南京商旅集团的总资产预计为80亿元,净资产约25亿元,资产负债率约为69%,年营收额约为60亿元。该项指标到“十二五”末预计为28亿元,每年需要增加净资产一亿元,通过扩大国有资本注入或资产增值方式难以实现,因为这些实现净资产增值的渠道不是企业可以主导的。因此,应该在预算中加大对增收和节流的指标设计。集团管理目标中,还提到“职工收入增长速度不低于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这就要求集团人力资源部门要做好职工薪酬的统筹规划和预算,既要保证集团本身的效益,又要增强企业员工对集团的归属感,维护职工的权益。
2离职教育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教学系统应该具有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功能,才能使整个系统有序、有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系统的目标。我们把实践教学体系按系统功能分成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子体系。目标体系是根据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的本教育方向的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起引导驱动作用。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训、实习.案例教学,毕业实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它在整个体系中起受动作用。管理体系是指组织管理,师资管理、制度管理和运行管理的总和,起调控作用。保障体系包括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建设、实f基地建设等三个方面。
3离职教育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目标体系的构建
(1)调整实践教学目标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应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并将其分解为进出口业务处理能力,报关与报检业务处理能力,国际货代业务处理能力等三大能力,并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技术基础培养、核心能力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籍管理制度。同时。实践教学计划定制应与地方职业标准相融合,基于企业的用人要求、从业者素质和企业生产现代化的需求,确定适应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归纳学生需要的技术和操作能力。按照技术基础、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等设定多层次目标,并将调整后的实践教学目标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2)凋整培养计划
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要以职业标准为根本出发点,教学内容应围绕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展开,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相结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需要,调整基本素质课程、岗位能力课程和岗位能力拓展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利于缩短学生就业试用期,使学生适应市场需求。
3.2内容体系的构建
(1)依照职业岗位群的发展需要,构建和完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为了有效地发挥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核心作用。应以外贸职业岗位群的发展需要为依据,采用“三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全面素质。
(2)根据目标体系的要求,安排各个实践教学环节
第二学期:信息应用技术基础实训。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他们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奠定良好基础。第三学期:进出13业务综合实训及国际市场营销实训。通过进出13业务综合实训,对学生进行业务单证和业务技巧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对国际贸易的基本程序.重要单证的理解,掌握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基本技能。通过国际市场营销实训,学生在网络环境里扮演模拟市场营销项目中的各种角色,进行多种管理身份的互动式的实战性操作,加深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熟悉市场营销全过程。
3.3管理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段、教学基地和人员等的管理等。
(1)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
学校应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实践教学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要加强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等实践教学文件资料和管理制度建设。
(2)健全实训中心和基地管理体制
校级实训中心负责管理校级实训中心和综合性实验室工作,本专业实训中心和实验室具体管理工作由系部负责。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践教学、科研、培训任务的下达,由学校统一管理。校外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
(3)建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广,要实现组织管理工作到位,与教学环节合理衔接,就必须建立起与之配套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教学监督和检查有制度可依。
3.4保障体系的构建
高职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由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等必要条件组成。它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学队伍是提高实训教学水平的保证。学校人事部门要按照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师资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安排和鼓励教师到外贸公司等企业参加实践,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学科学术研讨会,让教师最大程度的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建立有利于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2)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对策
财务预算主要指的是从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的角度出发进行的一种现金流量安排,同时,科学预计企业一段时间范围内的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财务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及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保障。所以,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十分有必要。
一、进出口贸易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管理水平
科学合理地财务预算管理对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公司不能一直使用过去陈旧的管理方法,应贯彻落实先进高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在全局意识与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的经营发展目标,加快推动公司在整体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财务预算管理在公司中应用,能够保证内部各部门与下属单位的目标高度符合公司的整体目标要求,投资者的目的和决策同公司管理行为协调统一,对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深化公司预算管理体制
财务预算管理的实行直接决定了对公司各运营环节的有效管控,是一种需要全员参与和涉及企业各环节阶段的管理。所以,为了保证财务预算管理的高效率,应配备一批综合性强的管理人才,认真负责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评及分析总结工作,同时,公司内部制度应给予必要的支持。由于预算具有硬性、约束性特点,根据目标利润的预算情况,是一种事前控制手段,预算执行在事中控制中体现,预算考评、分析总结属于事后控制范畴。所以,要想提高已确立预算的安全可靠性,就必须提出各环节控制的规范标准,在该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开展预算考评工作。不难看出,实行财务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深化公司控制工作,加强预算执行对公司利润目标的落实。
(三)有助于促进体制改革
强化公司财务预算管理有助于促进体制深化改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内部产权结构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涌现了大量分散的投资群体。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发展越来越多元化。投资人实际投资过程中,除了高度重视公司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外,还特别关注公司今后的市场发展前景等。为了满足投资人的多样化要求,公司应对财务预算进行有效控制与科学规划,具体涉及了利润预算、业务预算、资金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
(四)有助于增强公司整体效益
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有助于增强公司整体效益,合理地财务预算能够对公司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尽可能达到市场要求并始终处于市场最前沿,获取更高的效益。财务预算渗透于公司各个环节,是增强公司经济效益的有利途径。
(五)有助于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管理是预算工作的核心,财务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预算管理的最终效率。根据预算管理规定,财务人员必须强化财务管理的广度、深度、力度,其中,广度指的是广泛性,针对预算管理的综合性特点,财务人员应建立大财务观念,参加专业培训,丰富自身知识水平,从而成为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人,注重将财务管理与生产营销管理紧密联系;深度指的是精细化,预算执行及考核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精细化原则,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只有这样,预算管理的优势作用才会淋漓尽致发挥。
二、加强进出口贸易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财务预算管理将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作为重要依据,将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作为根本目的。由此可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了公司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焦点。
(一)构建公司全员参与的完善预算体系
首先,明确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理念。公司应准确定位财务预算的位置,构建相配套的责任制度,将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其次,设立由高层领导带头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要负责预算的授权、审议、批准等环节工作,确保预算应有的严肃性,同时,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问题,委员会成员由利润中心、成本中心、投资中心共同组成,财务部门在整个预算体系中负责沟通协调任务。最后,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涉及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考核等整体预算管理环节,为预算工作的有序运行提供制度依据。
(二)有效监督财务预算执行过程,构建清晰的奖惩制度
财务预算管理涉及了预算的决策、监督、调整,为了确保公司的生产经营各环节满足预算目标要求,公司应加强财务预算的调控,监督整个财务预算的执行过程。构建基于预算控制的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有效处理预算工作过程中的漏洞问题。此外,公司还应构建一套完善的预算报告制度,内部各部门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财务预算实际执行信息,从而保证公司充分掌握预算运行状况,对于报告中涉及的核心事项,应深入调查预算执行全过程,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命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管理。财政预算在预算调节方面具有很强的权威性,预算编制是从全体角度出发而制定的,因此,财务预算编制应突出科学性。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需要进一步调整预算,那么有关部门应提交合理的书面文件,经过经营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严格审核批准,由领导层做出最终的决定。一套奖罚分明的制度能够有效规范全员的行为,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全员的责任心,从而为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优质服务。
(三)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的财务预算管理目标
财务预算管理是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公司整体财务行为加以约束与管理,从而实现节约公司成本、提高公司效益的目的,公司应基于内部发展战略制定相配套的财务预算管理目标。实际调查显示,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偏离了其发展战略的短期行为,尽管近期时间内可以提高公司的效益,但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一情况,公司在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时应严格将公司的发展战略作为核心依据,同时,公司还要从发展战略目标与战略导向的角度出发,明确有助于公司发展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总体而言,公司推行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自身的经营状况、现代市场的需求以及发展战略,在公司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有序运行具有重要帮助。
(四)科学编制预算
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应充分了解预算的执行情况,借鉴成功的编制经验,并对现代市场的发展动态予以深入调研和准确预测,分析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产出与投入在现代市场中的行情,最终进行合理的决策,提高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从而保证预算工作科学有效运行。只有预算工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才能激发全员的工作热情并清楚获悉公司的综合目标。此外,用于财务预算的数据信息必须客观真实,财务预算一旦确认后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更改。公司内部各部门应科学预计财务预算的整体经济活动,并做好相应的测算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越来越活跃,公司间的竞争日益严峻。所以,公司要想在市场中长盛不衰,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优化配置和管理内部资源,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预算管理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有效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只要我们全面掌握了解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公司才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琳.探析企业管理中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23).
[2]程小玲.论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J].当代经济,2016.
[3]王兰.浅谈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商论,2015(33).
[4]陈秀霞.浅谈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时代金融,2013(36).
而在此背景之下,位于青岛的海尔冰箱生产车间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世界著名的消费市场研究机构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欧睿国际)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以单一品牌计,2008年海尔品牌在全球冰箱市场份额已达6.3%,超过惠而浦、LG和伊莱克斯等,跃居全球第一。
在弥漫着悲观情绪的市场上,2008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20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海外营业额同比增长9.8%,利润同比增长20.6%,目前海尔集团已经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这样一组数据,无疑勾勒出了在全球危机尤其是在国内制造业危机的寒冬之下的一抹盎然春意。
海尔今天的这一切得益于其十分注重吸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重视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我们认为,所有风险的源头可以说是战略,确定战略的时候,就锁定了全部风险。企业里的风险可以通过这么一些手法进行有效的规避: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人事管理、有效授权、投资管理和风险监控,制定风险管理体系以量化各项企业风险,制定风险防范的办法,降低经营的风险。
以海尔的具体风险管理措施来看:
战略层风险管理
集团化、国际化:目前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贸易公司与设计中心,全球有10多个工业园,这么大的规模如果不建内控体系,企业的风险将非常大。
风险随着企业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等新经营空间的拓展,而有了很多新的课题、新的表现,在拓展的同时,需要不断提升对风险的认识、理解和控制。风险在遇到集团管控问题后会立即变得更加复杂:首先,集团企业在取得协同、整合、规模优势等利益的同时,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涉足产业的增加、所属子公司地域分布趋于分散,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投资、运营、管理风险必将显著放大,对集团管控能力特别是风险内控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因集团化、多元化和国际化之后产生的多层次、多法人问题,风险也成为一个跨层次、多对象的体系。因此,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触角的全球延伸,风险管理便自然成为企业经营的充分必要命题。
在国际化运作中,海尔的理念是“出口创牌”,战略分为三步:“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走出去”仅仅是把产品出口到海外;“走进去”则是应成为在当地被认可的产品,进入到当地连锁,在当地设计,为当地用户服务;“走上去”则是成为当地的名牌。在国际扩张的路径上,海尔的手段主要是:整体兼并、投资控股、品牌运作和虚拟经营。海尔兼并扩张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总体一定要大于局部之和”,必须兼并一个成功一个,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企业重组后的潜能,以此作为并购风险规避的基石和保障。
建立财务公司:海尔集团作为全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于2000年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成立集团财务公司,并于2002年6月获准成立,是全国首批获准经营全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本外币业务经营范围的财务公司之一。
海尔总裁杨绵绵称,财务公司是海尔集团业务流程再造的助推器,是资金流整合的金融载体,也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的金融工具,它的出现实现了资金与资产的双向增值。截至2008年,历经6年的发展,海尔财务公司已初步完成了由一个单纯的资金集中管理服务商到一个集约化金融服务、集团化金融管理、集成化金融支持三位一体的海尔特色金融服务综合供应商的蜕变,构筑了海尔品牌冲击世界500强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实现了集团CEO张瑞敏对于其“产业助推器”的定位。
通过财务公司的建立,实现了以产业集团为前提的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在提高集团外汇资金运作效率、节约结算成本、简化结算流程、规避外汇资产汇率风险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同时,将金融风险控制模型注入集团产业,全面构建了集团产业资金风险控制体系,提高了集团整体的风险防范能力。
基于集团战略的风险管理:战略经营方向决定了公司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集团公司战略管理的特点与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对公司战略不断加以审核和评估,以便及时做出局部和根本性的调整。因此,高度复杂的环境增加了公司经营的风险。一般来说,正确的公司战略加上有效的风险控制,可以使公司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健地发展,并取得预期的业绩目标。
例如,海尔采取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是:“东方亮了再亮西方”。张瑞敏认为,“问题不在于企业需不需要搞多元化,而在于企业自身有没有能力搞多元化。”显然,对于企业的多元化扩张,海尔人持的态度是:有前提、有条件、讲方针的谨慎的肯定。这是一种有风险意识、有风险防范措施的立场。
以创新变革应对风险:在风险面前,海尔走创新之路应对风险。张瑞敏认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企业不仅要“过冬”,还要学会“冬泳”,而不是“冬眠”。风险和机遇对每个企业都是平等的,这都是外因;能否规避风险、抓住机遇,取决于内因,这要看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海尔应对金融危机的具体思路主要是三个方面:
首先是商业模式创新,实施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中国的企业过去一直被应收账款和库存困扰,自1998年以来,海尔一直在中国市场实行“现款现货”,2008年海尔进一步开始探索“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尔的库存资金占用天数一直保持在20天左右,大大低于行业平均天数。2008年7月以来,海尔提出防止“两多两少”,即防止库存多、应收多、利润少、现金少。目前,海尔的库存下降到了5天,是中国工业企业平均库存天数的1/10。
其次是机制创新,建立人单合一的自主经营体。“以人为本”,对企业而言,就是要“人单合一”,因为企业就是要以“创造价值”来衡量员工的优劣,大力鼓励先进,形成核心竞争力,否则便谈不到企业对国家、对社会的存在价值。引用经济学家于光远在改革开放之初所言:“国家的富强在企业;企业的富强在企业家;企业家的成功,在于自主经营;而自主经营的实现,在于企业文化”。企业经营在机制上、文化上的创新,最终还是归结到“以人为本”、“自主经营”的创新。
最后是产品创新,为用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海尔来说,主要需要搞好两个大的市场:一个是国内市场,一个是海外市场。“老外要升级,老乡要深化”,海外市场需要通过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占领主流市场和主流渠道,国内市场则随着家电下乡工程,需要依靠营销网、服务网和物流配送网深挖中国的农村市场。
全面的内控和风险管理
海尔从2006年开始建内控体系,提炼出八个字,一个是“说你做的”,一个是“做你说的”。企业集团化使得公司层次和法人越来越多,各个分支机构的经营里,虚假信息,反应不及时,舞弊,有制度和流程却不遵循,规范得不到遵守的现象越来越多,进一步加重了母公司的控制力虚化,出资人不到位,内部人控制和信息不对称。
为了保证出资人的安全,使集团安全运行,平稳达成战略,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对以上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消解和控制的体系,其核心是针对子公司的治理、战略、组织,以及业务运作的各种制度与流程中可能存在 (规定空白,漏洞,不闭合,存在人为干扰,缺乏可执行性,制度与执行制度的部门与岗位之间冲突,缺乏科学规范路径,制度过粗,或制度之间存在原则冲突等方面) 的问题,为消解、管理乃至消除此类问题建立一个系统性的、不依赖人的、制度性工作体系。
全员内控:海尔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全员内控的理念。风险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财务部、法律部、审计部等部门,而是将其渗透到公司的各个层面,无论是从领导层到董事会层,到经理层,再到员工层,还是从集团战略层面到执行层面,再到各个职能业务层,全面的风险管理意识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的每个角落。
零风险:海尔最早提出来要保证企业零风险,并清楚认识到零风险是理想状态,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因为有很多风险可以规避,很多风险可以转嫁,还有很多风险要去承受。后来实现风险的全面管控,就是因为海尔需要将“零风险”设定为最高目标,虽然一定会有风险存在,但是不能将风险变为无底洞。
根据国外有关资料,在2004年5月1日以前,美国等一些国家就要开始强制推广SA8000标准认证了。那么,SA8000标准认证究竟是什么呢?这个标准认证对我国企业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1、SA8000标准的来历、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早在1996年,一家瑞士非政府组织曾经建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一套ISO2100社会责任管理国际标准用于第三方认证,但ISO拒绝了这一建议。SA8000标准的提出源于瑞士通用公证行国际认证部(SGS Yarsley ICS)执行董事Reg Easy和美体国际公司(Body Shop)社会审核部高级经理David Wheeler的一次谈话,他们当时制定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标准,SGS积极支持并赞助制定这一标准。1996年6月,SGS的董事Jim Kee-gan主持了制定社会责任标准意义的首次会议,来自美国和欧洲一些公司和非政府组织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制订一个可用于审核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
经济优先权委员会(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CEP)作为一家长期研究社会责任及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一直积极支持并参与制定社会责任标准的活动。1997年初经济优先权委员会成立了经济优先权委员会认可委员会(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 Agen-cy,CEPAA),由CEPAA负责制定该标准,并根据ISO指南62(质量体系评估和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来评估认可认证机构。2001年,经济优先权委员会认可委员会(CEPAA)更名为社会责任国际(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简称SAI)。SAI咨询委员会负责起草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它由来自11个国家的20个大型商业机构、非政府组织、工会、人权及儿童组织、学术团体、会计师事务所及认证机构组成的。SAI在纽约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了标准草案,最初名为SA2000,最终定名为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并在1997年10月公开。2001年12月12日,经过18个月的公开咨询和深入研究,SAI发表了SA8000标准第一个修订版,即SA8000:2001。
SA8000的含义是"社会责任标准",是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的英文简称。SA8000标准是于1997年8月由美国CEPAA所制定的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SA8000标准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世界人权宣言制定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童工、强迫劳工、安全健康、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等9个要素。SA8000标准是一个通用的标准,不仅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不仅适用于各类工商企业,也适合于公共机构;另外,SA8000标准还可以代替公司或行业制定的社会责任守则。
SA8000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具体内容包括:
童工:企业必须按照法律控制最低年龄、少年工、学校学习、工作时间和安全工作范围。
强制雇佣:企业不得进行或支持使用强制劳工或在雇佣中使用诱饵或要求抵押金,企业必须允许雇员轮班后离开并允许雇员辞职。不雇用强迫性劳工或支持此类行为。
健康安全:企业须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对可能的事故伤害进行防护,进行健康、安全教育,提供卫生清洁设备和常备饮用水。
联合的自由和集体谈判权:企业尊重全体人员组成和参加所选工会并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
差别待遇:企业不得因种族、社会地位、国籍、伤残、性别、生育倾向、会员资格或政治派系等原因存在歧视。
惩罚措施:不从事或支持体罚、精神胁迫以及言语侮辱。
工作时间:企业必须遵守相应法规,加班必须是自愿的,雇员每周至少有一天的假期。
报酬:工资必须达到法定和行业规定的最低限额,并足以满足员工的基本要求。雇主不得以虚假的培训计划规避劳工法规。
管理体系:企业须制定一个对外公开的政策,承诺遵守相关法律和其他规定;保证各层次了解并实施本标准的规定,明确责任、职权;实施培训与再教育;监督保证实施本标准的规定。定期进行管理评审,选定企业代表监督实行计划和实施控制,选择同样满足SA8000的供应商,确定表达意见的途径并采取纠正措施,公开与审查员的联系,提供应用的检验方法,并出示支持的证明文件和记录。
2、国际、国内开展SA8000认证工作的现状
截至2002年8月26日,全世界共有27个国家的组织获得了SA8000认证证书。我国共有34家企业通过了SA8000认证。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贸易较发达的省份,其中广东最多,有21家,占我国通过认证的企业总量的61.8%;香港、澳门和山东各有3家,分别占8.8%;此外上海和福州各有一家,还有两家企业地址不详。
从获证企业的行业分布看,玩具行业最多,有11家企业,占总量的32.4%;其次是服装行业,9家企业,占总量的26.5%;珠宝、钟表行业有3家,占总量的8.8%;各种箱包、家用器皿、纺织品和房地产行业各有2家;电子、鞋类和包装行业分别有1家企业。获证企业多以生产型企业为主,除两家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房地产公司和一家专业贸易公司外,其它33家企业都是以生产和销售为主业务。
截至到2003年9月30日,全世界共有36个国家的285家组织、机构获得SA8000认证证书,其中中国有45家获得认证,仅次于意大利的52家。
3、企业开展SA8000认证工作的意义
企业实行SA8000标准,有5个方面益处:(1)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2)获得在产品促销中的优势,因为消费者和经销商越来越多地从对社会负责的供应商和生产者处购买产品;(3)可以改善企业与公众、政府及民间组织的关系,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4)提高生产率,因为一个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工作环境的企业可以有效地吸引人才并使员工发挥出较高的绩效;(5)优化与企业客户的关系,创造稳定持久的交易关系。实行SA8000标准的企业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主要包括:评估现有状况、制定系统原则和程序控制纪录所需的成本;采取补救措施发生的成本;不断进行的控制和监督审查成本等。SA8000标准反映了当今社会对工商企业发展的期望和趋势,从较深层次提供了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所应当具有的运作模式。
SA8000认证对企业的作用包括:(1)减少国外客户对供应商的第二方审核,节省费用;(2)更大程度地符合当地法规要求;(3)建立国际公信力;(4)使消费者对产品建立正面情感;(5)使合作伙伴对本企业建立长期信心。
4、今后的工作重点
(1)产品出口企业要重视SA8000标准。即使不申请认证,也要按照标准要求,不断改进企业工作环境与职工生活环境,改变我国企业"劳工标准低、劳工权益保护不充分"的不良国际形象。
(2)政府要组织专门机构研究社会责任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改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主要由跨国公司推动的尴尬局面。
(3)调整关于劳动时间的部分条例适合劳动法,使之可以被大部分企业所执行。在出口加工型的企业中采取5天工作制,加班时间可适当放宽至每月36小时,并对超时工作付额外津贴。这样大部分生产型的企业都能够满足法律的要求,也能够扫除和SA8000之间的一个障碍。
(4)积极参与社会责任认证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出发,积极参加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贸易与劳工标准、经济全球化的讨论,主动改善劳工保护、工作环境和执行中国法律,建立法治社会。积极利用我国在国外机构或公司工作的人员,收集相关资料,并主动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发表我们自己的研究报告和一些改进措施。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国际舆论对我国劳工人权状况的攻击,同时可以使"中国制造"的产品更加为国际消费者接受,从而富有竞争力。
(5)建立新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各国政府及其标准化机构经常对其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我国应建立国外新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负责收集、跟踪国外的新贸易壁垒措施,建立国外新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研究新贸易壁垒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
“当时宁夏在对外贸易平台方面几乎没有突破口,这给我们的创业第一步就提出了一个大难题:选址。”当时有国际小商贸城之称的义乌成了他们的落脚地。当年,雍跃文注册成立了“义乌杞源进出口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寻梦路。
“第一笔生意是个英国客商,虽然只有200公斤的订单,但对于我们来讲真的是久旱逢甘露,兴奋极了。”利用B to B平台信息,寻找客户并寄出样品,起初的“赔本赚吆喝”,终于换来了第一桶金。一次次坚持不懈的努力,雍跃文终于受到了国外经销商的认可。渐渐的,订单多了起来,枸杞出口业务逐年增长。
“风口浪尖”的“水手”并非稳操“船舵”。在变幻莫测的市场大潮中,一个沉重地打击让雍跃文的创业生涯一度跌至谷底。
2006年,雍跃文与一美国客户达成了120吨的供货合约。正当他把一切准备停当发货时,美国客户却提出要亲赴中宁枸杞加工厂看货的要求。传统的加工工艺,乱哄哄的枸杞批发市场,田间地头、路边随处晾晒的枸杞干果,相差甚远的卫生指标,令客户大为摇头……120吨来之不易的签约合同因此而“流产”。枸杞是以中药材出口,但他们却是以食品接收的,二次污染和农残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国际市场的开拓。
正当雍跃文在黑暗中摸索时,宁夏对外贸易市场的门户渐渐打开了,“十一五”计划的改革春风让宁夏的发展有了质的提高。“改善创业环境,孵化创业人才”是当时宁夏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