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训练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6 17:26: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快速阅读训练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快速阅读训练

篇(1)

1、视幅扩展:打开我们的“视幅”,从一眼看一字到看多字;

2、焦点移动:训练我们的眼停眼跳,让焦点迅速准确地移动到第二眼的位置,以更快地吸收到信息;

3、眼脑直映:培养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形成眼脑直映,从而实现阅读速度的飞跃;

4、消除回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如何培养或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方法成为中学英语教师参与中学英语教改的一个重要方向。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一般通过精读、泛读和速读等方式进行。我们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比较注重精读和泛读,但对快速阅读训练重视不够。那什么是快速阅读训练?它是在保障学生对英语文章70%正确率理解的前提下,改善和提高阅读速度的一种心智技能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改善阅读能力。因此,研究英语快速阅读训练,特别是结合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开展阅读速度训练是必要的。

一、快速阅读训练的目标和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阅读存在的普遍问题

1.发音读。在阅读时,学生会发出声音,发音读。其主要弊端是,阅读受到说话速度的影响而限制了阅读速度。

2.默读。默读指每个词的发音清晰地在头脑中出现。其主要缺点在于在大脑信息转换中增加了文字信息变为声音信号的过程,从而减缓了速度。

3.逐词逐句读。学生普遍采取这种阅读策略,尤其是阅读能力欠缺的学生。这种阅读形式,增加了眼停次数,降低了速度。

4.回返读。指学生在遇到生词或不理解的词组、句子或其他模糊信息时回到文章更前面的部分再阅读。养成这种习惯后,会影响到阅读速度。

(二)快速阅读训练目标

专家认为,具有一定语言基础但未接受快速阅读训练的学生有50%至70%的阅读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阅读技巧以及不良阅读习惯的影响。因此,通过适当训练,学生快速阅读速度至少可以提高25%,甚至达到一倍。因此,快速阅读训练的目标是通过提供难易程度合适的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一年的训练,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在原来基础上提高大约50%。

二、快速阅读实施过程

(一)确定实验对象,通过配置等组的方法实现

以2008年我校初中升高中以及高一第一次摸底考试英语成绩的趋中值(即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累加平均得出)作为基础测定,在不打乱班级配置的情况下,从两个平行班中各取30人组成两组,不断调整各组人选直至两组间的平均分之差和标准差相当结近。对于实验组所在班级其他学生照样让他们参加实验过程,但不让学生本人知道自己是实验对象,而且在同对照组比较时不计他们分数。关于基础测定的有效性,我后来分别在两组内计算了它与效果测定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94,表明基础测定有效,配置等组基本相同。然后,由我本人教实验组和对照组所在班级,尽力避免非实验因素对快速阅读训练实验的影响。在实验实施过程,对两个班的学生,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一视同仁。而且,除快速训练练习外,对两组学生均教相同内容,采取相同措施,提出相同要求。

(二)实验实施

实施前,我们利用早读的机会对实验组所在班级学生阐明英语快速阅读训练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并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安排学生每周两到三次的快速阅读训练,并进行相应的简单讲解。为了减少对学生的影响,逢年级大型考试,实验暂停,之后再继续。每次训练占用学生课堂时间10分钟,在这段时间对照组则由教师组织复习单词或课文。训练过程须计时,具体做法如下:把预定的速读材料发给学生,然后等我一声令下学生迅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题。10分钟一到,学生停止答题,并上交,然后上课开始。课后我及时对学生的阅读训练结果进行批改、分析和记录。讲评在课堂上大概占用5分钟时间,主要对上次训练的突出问题和典型错误作简要分析,另指出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不良阅读习惯,要求纠正。

三、快速阅读训练结果分析

一个学年结束(2008-200年),实验告一段落,实验进入总结分析阶段。我采取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此次阅读训练实验进行检测和分析。

(一)阅读速度对比

根据基础测定,两组学生在实验前阅读与课文难度相仿的、生词率不超过3%的文章时,速度平均每分钟不足15词,理解准确率不到60%。实验结束时用学校统测试题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在理解率保持67%左右的情况下阅读速度略有提高,每分钟达到21个;而实验组在理解率达到75%的情况下阅读速度提高到每分钟42词,速度提高了一倍多,不仅达到实验前设定的目标,而且大大超过预设目标。

(二)考试成绩对比

根据效果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前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结束时考试成绩相比较,实验组的平均分要比对照组的高11.4分,用独立小样本的单尾差异检验方法,求得t=2.948,p

(三)学习态度比较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实验前,两组学生中对英语不感兴趣的人数相差无几,区别不明显。然而,实验组在实验实施后,对英语感兴趣的人数不断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多了9人。另外,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快速阅读训练,兴趣更浓厚。可见,快速阅读训练影响到学生对英语的态度,特别是实验组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阅读训练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习惯问题

本次试验虽然帮助了学生纠正了不少不良阅读习惯,但有些习惯未得到彻底纠正,如默朗读问题。根据弗莱博士的观点,凡每分钟读速低于250词多半是在默朗读。然而,这种情况能否适合中国学生,值得反思,而且中国学生形成的这种默朗读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不是经过一年的训练就可以完全克服的。

(二)速度问题和最优化问题

阅读理论和实践表明,阅读速度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阅读效率才会最佳。而需要训练到什么程度,学生的阅读效果才会好,需要我们不断探究和总结。至于用什么课型、什么教材、什么教法才能使阅读训练达到最佳效果,即最优化,不是一年半载的实验可以解决的。我们需要范围更广、周期更长、设计更科学、组织更严密的教学改革实验。

五、结束语

通过持续一年的英语快速阅读训练,参加实验的实验组在阅读速度、英语考试成绩、英语学习态度以及语言素养的形成等方面相对于控制组而言有较大的进步。虽然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操作上的不规范或实验设计的不严谨,但开展高中英语快速阅读训练对高中英语知识的获得、英语能力的培养无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篇(3)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3)01-0081-08

一、引言

教育部早在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较低的材料时速度应达到每分钟100词到120词。自2006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增加快速阅读试题后,快速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深入,传统的重内容轻速度的阅读能力培养模式应该得到改善,教育者应借助网络环境提供的有利条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者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笔者基于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视听跨通道等相关理论,探讨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实施快速阅读训练的新方法及预后结果,尝试探索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用听觉带动视觉浏览速度的“听读法”,以期在快速阅读训练方面有所突破。

二、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官在获取信息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Treicher 就已经证实在通常情况下,大脑可记忆10%读过的信息,20%听到的信息,30%看到的信息,50%看并听到的信息。科学研究表明,在所有抵达大脑的信息中,通过视觉渠道获得的信息占83.3%;其次是听觉,占11%[1]。可见,通过视听两个渠道可获得绝大部分信息(约占94.3%)。这表明,参与学习的感官越多,发挥的作用越充分,则越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认知效率。而听读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在视觉快速浏览文本的同时辅以同步的听觉刺激,利用听觉带动视觉,提高视与听联合传递信息的效率,从不同感官通道刺激学习者的大脑,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多个感官参与了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故视听结合的多通道阅读效果在理论上要优于单渠道的视读效果,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效果。

此外,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也使得快速听读的实施成为可能。教学活动的实施借助了能够承载声像图文的计算机多媒体,为学习者提供了多维动态的认知环境,拓宽了学生接受信息的通道带宽[2]。多媒体环境下多通道的语言输入十分有助于学习者语言文化和文体图式的建构[3]。学习者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帮助,通过多渠道获得必要的学习资料,并按照自己的要求来选择学习内容呈现的方式,充分发挥不同感官的功能和作用,从各个角度接受信息刺激而获得大量知识[4]。

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的全面整合使得听说读写的界限不再明显,出现了许多交叉课型[5]。因此,笔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平台,在快速阅读课堂上尝试采用多感官学习的方法,通过拓宽信息输入通道,将听读与视读有机结合起来,以听觉带动视觉,大胆尝试了新的快速阅读训练模式(简称听读)。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两个假设:1.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听读训练方法是可行的;2.听读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参加本实验的学生为哈尔滨商业大学2009级的233名学生。其中男生81名,女生152名,按照高考英语成绩分成两组:快组入学成绩较高(见表1,表2),平均分为112.374,慢组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平均分为105.6347,Sig. (2-tailed)为0. 0000.05,说明快组中实验班和控制班无显著差异。慢组实验班与控制班之间入学成绩平均分分别为106.8267和104.1383(见表5,表6),Sig. (2-tailed)为0.267>0.05,说明慢组中实验班和控制班无显著差异。

(二)研究工具

本实验采用的研究工具包括调查问卷、快速阅读水平测试卷、访谈及课堂信息综合反馈表等。调查问卷、各类测试及课堂信息综合反馈表用于定量分析,对学生的访谈用于定性分析。实验所使用的统计软件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3.0。

(三)研究过程

实验前根据高考英语成绩确定快慢组以及实验班和控制班。实际授课过程中,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教师、授课时数、授课内容和授课环境均相同,尽量排除其它人为因素的干扰,控制干扰变量。实验班采用听读模式,即在阅读时辅以与阅读文本同步的朗读声音,利用听觉带动视觉,加快阅读速度。学习者若要做到视听同步,即在阅读的同时听到所读内容,就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严格按照其规定速度进行阅读,期间不能随意调整速度。教师统一控制页面,读过的文本逐行变淡,学生没有重读的机会。读完之后立即切换界面,在规定时间内做阅读理解测试题,并记录所用练习时间。控制班的视读模式则比较自由,尽管读过的文本也会逐行变淡,无法回视,但是由于属于传统的无声阅读,不必保持视听同步,因此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可对速度略作调整。每次课上收集的信息输入表格,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四、数据分析

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快速听读实验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得到了大量数据的支持。现以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中各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具体阐述。

(一)快慢组实验前快速阅读成绩比较

实验前进行了阅读初始水平测试。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7,表8)后得出快慢两组平均分分别为13.3858和12.2617(试卷总分为25分),Sig. (2-tailed) 为.002

(二)快慢组实验后快速阅读成绩比较

实验后进行了阅读水平测试。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11,表12)后得出快慢两组平均分分别为18.6535和17.8302(试卷总分为25分),Sig. (2-tailed) 为 0.004

(三)快慢两组实验班和控制班实验前后快速阅读水平对比

从表15、16、17可见:快组实验班前测成绩为13.3729分,后测成绩为19.2542分,提高了5.88136分;快组控制班前测成绩为13.3971分,后测成绩为18.1324分,提高了4.73529分。实验班比控制班提高的幅度略大,为1.14607分。慢组实验班前测成绩为12.6102分,后测成绩为18.4576分,后测成绩比前测高出了5.84746分;慢组控制班的前测成绩为11.8511分,后测成绩为17.0426分,后测成绩高于前测5.19149分。实验班提高的幅度略大,比控制班高出0.65597分。从以上分析可见,实验后快慢两组内实验班成绩均好于控制班的成绩。因此,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班的后测成绩较控制班有所提高。在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环境等条件均相近的情况下,可以说这种差异是由于不同的阅读方式导致的。因此,听读总体上来说是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快慢两组实验班的后测成绩较控制班都有所提高,但是慢组提高的幅度略低于快组。经访谈得知,慢组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阅读障碍(如生词、难句、背景知识等)、阅读速度、阅读方法及练习等方面的处理不如快组学生。而成绩好的学生更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对听读模式持积极态度,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相对更容易、更迅速,能力提高得更快。

(四)听读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听读问卷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听读实验的感受。问卷包括六部分,分别从阅读速度、阅读题材、阅读技巧等方面入手,收集学生对听读教学各个环节的反馈信息,探讨在听读过程中影响学生理解能力的各方面因素,并对听读模式进行评价。调查表中高于3的平均值表明学生对此陈述持肯定态度,分数越高肯定的程度越高,低于3则表明学生对此陈述持否定态度,分数越低则否定程度越高。各题项均给出了快慢两组的平均值,见表18-21。这里仅列出具有代表性的题项,并进行相关分析。

表18是实验班学生对听读的总体反应,表中可见快慢组的反应基本一致,认为听读可以弥补视觉上的不足(M=3.4935,3.3387),两者可以被有效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M=3.6538,3.7097)。听读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M=3.4744,3.0484),比单纯的视读效果更好(M=3.3766, 3.0806)。多数学生认为经过系统的听读训练之后,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了较大提高(M=3.4247,3.5500)。

表19是快慢两组对阅读速度的反应,分值接近, 基本无显著差异。快慢两组实验班对慢中快三种速度的适应程度均呈递减状态,这表明多数学生能够接受课上以慢速和中速(120-140wpm)播放的文章(M=3.4744,3.6129)。而当速度加快到 150-170wpm时,无论是快组还是慢组学生都感到“不适应”,表示“看不懂”,“读不下去”(M=2.4615,2.6452)。但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学生表示若经过系统训练,能够读懂速度更快一些的文章(M=3.1154,3.2419),这表明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表20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听读过程中,由于文章题材、体裁、难易程度等的影响,学生的实际阅读速度有时与设定速度不统一。当实际阅读速度慢于设定速度时,多数学生强迫自己加快速度,尽量跟上设定速度(M=3.6623,3.7258)。反之,当实际阅读速度稍快时,基本不自行阅读,尽量保持与设定速度同步(M=2.4615,2.9677)。

通过对比两组不同水平受试者的阅读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班与控制班的阅读成绩差异显著。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充分证明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听读训练模式是可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读过程中,学习者通过结合视觉和听觉等感官进行跨通道、多感官学习,可以弥补视读单渠道接受信息的不足,扩大信息输入的通道带宽,与单纯的视读相比,获得的信息量较大,在大脑中的记忆时间较长。在听读过程中,与单纯的视读相比,听与读的同步结合迫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阅读效果较好。因此可以尝试采用听读的模式来提高和培养学习者的阅读能力。

五、结语

由于听读模式是笔者刚刚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尚有许多需改进之处。同视读相比,听读模式的局限性表现在速度比较固定,不可随意调节,因此这种模式更适用于阅读强化训练。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把听读与传统的阅读训练方法科学地结合起来,培养学习者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提高日常阅读的速度和效率。正如前文所述,无论是从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知心理学、跨通道理论,还是网络多媒体技术发展的角度都充分证明了听读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一种新的交叉课型。

[参考文献]

[1]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p13.

[2]陈坚林.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 2005(4):p9~13.

篇(4)

中学生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阅读能力低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进行计时速读测试可以增强紧迫感,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目的。

(1)训练前,学生先不要看书。

(2)待老师发出“开始阅读”的命令之后,才开始阅读;同时,老师在黑板上随时记下阅读的时间。

(3)当某位同学读完文章后,记下自己所用的时间。

(4)读完文章后,马上把文章收起来,学生凭记忆笔答测试题。

(5)答完题后,老师逐题公布正确答案和判分标准,学生互相评判。每个人所得的分数就是自己的理解率。用“%”来表示。

(6)每个人计算出自己的速度(所读文章字数除以所用的时间)和阅读效率(阅读速度乘以理解率)。

(7)每人将本次训练的数据准确地记在阅读训练本上,老师将全班训练的数据登记在记分册上,以备将来总结分析之用。

第二曲――量化阅读

为满足快速高效阅读量化训练的要求,把中学生应有的阅读能力分解为若干能力点,使每个能力点的训练都得到量化处理。这种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训练方法,实现了快速高效的量化训练。

由于实现的量化,每次训练都可以在计时的全过程中,通过“读”(计时阅读)、“答”(笔答测试)、“判”(根据统一标准评判分数)、“算”(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四个步骤,严密而精确地掌握每个参训者的有关数据。参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采取措施,从而达到迅速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的目的。

第三曲――系统化阅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如下几个方面:

(1)提要和概括能力。即归纳段意的能力,提炼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2)划分层次,辨析思路的能力。即分段分层,理解段落篇章结构的能力;(3)准确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能力;(4)评价和鉴赏能力。即分析鉴赏作品选材、剪裁艺术特色的能力,领会鉴赏作品结构艺术的能力;辨析、体会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体会鉴赏作品语言特色的能力;理解文章形象特征,体味优美意境,理解作品中的景、事、物的表现作用,以把握作品主题的作用;(5)快速阅读能力。初中要达到每分钟500字,高中要求达到每分钟600字。

根据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构成,快速高效阅读法为此设计了9项单项训练:

篇(5)

其次是明确客体目标。第一是明确试题目标。对于学生来讲,虽然他们学习的目标是渴求知识,但直接的现实目标还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及平时的练习题)。而近年来的各种类型的语文试题中,阅读理解题的比重都是很大的,并且,学生答题时都比较被动,盲目性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养成答题前弄清题目要求的习惯,搞清楚试题要求学生回答的是语音知识,或词语理解、或词语运用、或是句子分析等等。第二是明确自我阅读目标(这主要指学生课外阅读而言)。由于学生学习负担本来就很重,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至多有两小时,所以,采用快速阅读来充分利用这可怜的两小时,必须有明确的快速阅读目标。第三是明确阅读对象的文体规律性特色。因为对阅读对象的文体规律性特色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速度。比如议论文就要涉及到论点、论据及论证,讲求语言的逻辑性和语言的书面化等,而小说则更多的是讲求塑造成功的典型形象,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而语言方面的要求是更讲求形象性和生活化等。如果我们象阅读小说那样只注重议论文的形象性,那将导致事半功倍。

二、交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

主要是使学生明确何谓快速阅读。所谓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当前,对于速读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虽然国外对此研究的成果已喜人,但对于汉语来讲,还有它的特殊性,而且还只是刚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没有一套较系统的科学方法。这里只谈点肤浅认识,只根据前文的定义来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应交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而已。

三、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187-01

快速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日益盛行的读书方法。所谓快速阅读,就是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训练,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大量书报资料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不单是指眼睛看过文字的快速,更主要的是理解的快速、想象的快速、记忆的快速。因此,快速阅读法不同于一般的浏览,而是注重读书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理解过程。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一、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

使学生明确了快速阅读的目标,还仅仅是具备了速读的一个基本条件,其更重要的带有关键性的条件乃是懂得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较灵活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去。

首先,让学生明确何谓快速阅读。所谓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当前,对于速读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还没有一套较系统的科学方法。这里只谈点肤浅认识。

根据人在阅读时的眼跳规律和“视读野”的特点,人眼在眼停时具有摄取相当多的文字信息的能力,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把摄取到的大量信息及时传递到大脑的能力。因此,人就能够通过一定的快速理解方法,把输入大脑的信息整理加工,快速记忆所需要的信息。实践证明,传统的声读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文化现实的需要,必须变声读为视读,提高视觉扫描的速度,在不影响理解和记忆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大脑的积极性,综合左脑得来的信息,并充分利用右脑的图式认识能力,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快速阅读的速度,中学生以每分钟600―800字的速度阅读,是切实可行的。要使学生很好地进行快速阅读,实际情形是极为复杂的。要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既要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形、知识水平和教学实际,也要结合阅读材料本身的难易程度等。

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快速阅读课堂训练

按三步训练法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训练:

(1)提出要求,讲明目标。提出本次训练要达到的目标,训练的题目。开始训练时,可提示该次训练的目标。题目由单一逐渐到复杂全面、循序渐进过渡。最初训练,可只注重字词的注音、注释的运用;然后到训练语、句的诠释、运用;再到段、篇的分析;最后是对一些有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进行艺术鉴赏。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反复的整体训练。

(2)给予材料,规定时间。所给予的材料,既要讲求新颖、规范化,又要注意地道、大众化,还要针对学生实际,循序渐进,由语言通俗化、大众化、内容单一的材料,逐渐加深到形式多样化的、内容复杂的材料。总之,注意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同时,选择的材料要讲求知识性,使学生通过对该材料的阅读,既培养了快速阅读的能力,又达到了学习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对于时间的规定,一定要注意科学性。所给的时间,不能过多,否则达不到快速阅读训练的目的;也不能过少,否则学不到知识,回答不了问题;而应该针对学生实际,以全班中等偏上一些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准。一般地讲,要求初中学生每分钟阅读500―600字,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思考时间。所有这些,都应在实际运用中灵活掌握。

(3)到时检查,纠正评析。规定的时间一到,应立即交卷,严格检查、总结,纠正错误答案。重要的是对典型的错误进行精到的分析,找出其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提出补救的措施。检查评析,还要注意兼顾评析上、中、下各等级学生的答案。实践证明,最好是采用现身说教法,即由答案正确的学生介绍自己是怎么进行快速阅读的,把他(她)成功的思路介绍给其他同学;同时,由答案错误的学生谈自己的错误思路,老师予以纠正;对于根本就没能安时完成的学生,更应让他们谈自己的阅读情况,然后给予正确引导。

篇(7)

快速高效阅读法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首先是因为快速高效阅读法是时代的需要。如前所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正是时代的需要。当前一场新技术革命正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思想,技术革命引起的“知识剧增”,使我们这些习惯用传统方式读书的人措手不及。面临如此形势,而我们的读书方式一般还停留在50年乃至100年前的水平上,所以传统的阅读显然面临着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人生有限的时间的挑战。据有关部门研究,当前书籍以每分钟一至三本的速度出版,而人生有效阅读时间也不过四五十年,面对这浩如烟海的新书籍、新知识,如何能应付得了?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人们接受能力的挑战。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假如把公元1750年时人类的知识量计算作“2倍”的话,1900年时增长到4倍,1950年时则增长到8倍,1960年时又增长16倍。这就是说,人类的知识量由2倍上升到4倍,用了150年;由4倍上升到8倍时,用了50年;由8倍上升到16倍时则只用了10年。信息以如此速度增长着,而人们接受能力绝对不能以几何级数迅速提高,这就形成了矛盾。三是大量新知识对人们理解能力的挑战。据《光明日报》1983年2月记载:英国伦敦出版的一部《世界文学著作目录》,共有754卷、57、72万页、重达两吨半。若以一位文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者而论,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恐怕至少也得几天、十几天的时间,面对如此大量的研究对象,要用多少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在他的报告《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就是说,在信息时代,面对剧增的知识、信息,如果不能高速度、高效率地读书、学习,不用说建设四化,就连“生存”也难以保障。将来不管传递信息的手段多么先进,阅读始终是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主渠道。如果我们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就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难以符合时代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快速高效阅读的出现,有其客观的社会必然性。

快速高效阅读法之所以成功,在于它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正确的理论基础。快速高效阅读法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并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设计而成的、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效率为目的的一套阅读训练方法。这是一套既注意对国内外先进理论的借鉴,又强调汉语言文字以及中学生自身的特点;既有继承性,又有独创性的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

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阅读能力低所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充分利用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他们的紧迫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快速高效阅读训练过程中,由于有老师为训练准确计时,然后按统一答案和评分标准给每人判分,这样即可根据阅读的量(字数或段数)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这三个数据。根据这三个数据,把阅读训练搞成了竞赛的形式,从而大大激发了阅读的积极性。

由于这种训练的时间以分秒计算,一开始,学生的心情就是兴奋的、紧张的,精神是高度集中的,不容许有拖拉疲沓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紧张的作风,增强时间观念。同时由于在阅读中要加强记忆,思维活动空前活跃,久而久之,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加强。

(二)探索阅读规律,实现阅读训练规律化。

要达到快速高效阅读的目的,必须把握阅读的规律,或者说,实现阅读训练的规律化。汉杰先生和他的同道们经过反复探索,提练出几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包括一般性规律和特殊规律),形成了一定规律,阅读时也就可能同用五笔字型将汉字输入电脑那样,既能迅速,又保准确,让阅读也实现规律化。

所谓规律化,实际就是条理化、系统化。我们的知识结构越是归纳为定理法则、定义公式,有条理,有系统,有规则,就越好学,越容易理解,其适用性就越普通,越有用,越能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越能无师自通。有了规律化,再加以系统训练或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为技巧,就可以在精读理解中既快又准了。从理论上讲,这似乎是再明白不过的问题,但是,快速高效阅读法,作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课题,能否像自然科学那样实现规律化,都曾经是长期困扰该课题研究者们的一个难题。但是,他们认为,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化存在于已知与未知事物之中,一切未知都为已知提供了探求其规律的广阔领域。在上古时代,一切客观规律都属于未知;在现今时代,过去不少未知的事物都逐渐成了可知的客观规律。他们从“五笔字型”的发展中得到启发:二三十年前,汉语言的方块字还被认为是输入电脑的障碍,汉语言要想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非走拼音化的道路不可。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我们对汉字的规律还属于未知。现在,尤其近几年来,当汉字输入电脑问题已经解决了的时候,人们又认识到汉字不仅可以输入电脑,而且在这方面是具优越性的一种文字。这就是因为我们掌握了它的规律,所以实现了规律化。同样快速高效阅读法的研究者们坚信,在阅读领域也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经过数年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许多“已知”的阅读规律,初步实现了阅读的规律化。

有了规律,根据教育学上的定势原理,让学生把这些规律在脑海里强化记忆,形成固定的阅读程序,当然就会使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加快。快速高效阅读法的独创性在这一点上也充分显示了出来。比如,以迅速捕捉信息为目的的速度固定程序而言,据定势理论可知,当某一事物在脑子中形成定势之后,如果经过多次反复出现,就会使不断变动的状态变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形象,人们所形成的这种习惯性的固定概念,在以后就可以轻易地、自动地、不加思索地加以利用。根据定势理论,快速高效阅读法把阅读的过程基本固定为七项内容或称七个步骤(1.标题;2.作者;3.出处及发表时间;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每次阅读时,基本上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久而久之,这七项内容在脑子里就形成了“定势”。只要看出,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由于这七项内容包括了一般读书,甚至搞科研读书时所寻找的内容,又由于这七项内容中不单要有一般记忆,还需要有思考,要边读边思索,取其有用的信息、资料,略过其对已用处不大的内容,所以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率、阅读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

(三)用量化训练实现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科学化。

科学认识的一般规律,往往是在开始阶段,只是对事物的经验型的估计,进一步是定性的形容和描述,最后研究它们量的规律性,转入科学的定量分析。只有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才能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快速高效阅读训练实现量化后,一则可以通过反馈更好地控制训练过程;并且可以进行比较和选择,根据需要和可能定量地确定出最优目标,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把整个系统逐级分级,分成不同等级、层次结构,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总体优化。

为了实现快速高效阅读的量化,汉杰先生和他的同道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们对阅读能力作了分解,将快速精读能力分解为若干种具体能力点,这样就能对每项能力训练进行量化处理,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训练方法,实现快速精读的量化训练。实践证明,诸如速读训练、快速归纳段意训练、快速提炼中心思想训练、快速辨析架构与思路训练、快速鉴赏艺术特色等能力训练,都是可以实现量化的。实验的数据表明,快速精读单项量化训练的效果是显著的。

(四)借鉴相关学科原理,克服影响速度与效率的弊病。

1.关于朗读与默读。人们的阅读过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朗读,即看到文字,读出声音,再由声音在大脑中唤起意思,达到理解;另一种是默读,就是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中唤起意思,直接由文字来认识意义,所以默读速度要比朗读速度快得多。这里借鉴了语言学的有关原理。

2.阅读时是否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我们在阅读时,眼睛要顺着字行做一系列的短暂而急促的运动。每看一定间距的材料,眼睛就会短暂地停顿一下(据心理学研究者的研究发现,人们眼睛停顿的间隙是相当固定的,大约是五分之一秒)。在阅读中只有眼停时才能感知字句。阅读的大部分时间属于眼停,眼动只占全部阅读时间的百分之五六。这样一来,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增加眼停时所读的材料的数量了。也就是说,在同一眼停时间内,你所读的材料多,你的阅读速度就快;反之速度就慢。实验证明,每次眼停,视觉广度大的可见六七个字,视觉广度小的则只能看见一两个字。如果老是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次眼停最多也不过能看一两个字,当然会大大影响阅读速度。在这里,心理学原理帮了他们的大忙。

3.阅读时是否摆头。有的人由于情清绪紧张,或者出于苦思苦索而不得其解,往往出现不自觉的头部摆动现象。这种多余活动只能影响阅读的速度。这里借鉴了生理学有关原理。

4.阅读时是否要复视。所谓复视,是指在顺着一行字阅读时,眼睛常常往回看。这一动作表明在理解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而不是理解全句。复视的出现,往往是由于遇到一个生词或不太懂的短语,需要回过头来再看一眼,这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控制它的次数不要太多就行了。但有的人遇到较难的文章就徘徊不前,这就大大影响阅读速度。这里显然吸收了阅读学的研究成果。

快速高效阅读法的创立与研究过程,给了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首先,快速高效阅读训练,为迅速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与效率,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而快速高效阅读训练又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以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的原理、方法,推广到听、说、写的训练,是完全可以迅速而全面地提高语文能力的。而且,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自学能力,因此,随着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自然会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影响或者带动一个人整个自学能力的提高。

篇(8)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首先明确目标,做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否则,是很难把事情办成或办好的。同样,我们要能较快、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首先就得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首先是明确主体目标。这是就阅读者主体而言的,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在阅读方面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即应了解自己懂得快速阅读的哪些知识,不懂得哪些知识,应该在理论上重视弄懂自己不懂的快速阅读的知识。有了正确的理论方法指导,实践就成功了一半。同时,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明确自己对阅读材料方面的知识知道多少。对于自己不懂的,应找机会弄懂,力求使自己的知识、技能更丰富、更全面。不能扬长避短,而只能是查漏补缺。其次是明确客体目标,这是针对阅读材料本身而言的。

二、交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

快速阅读,就是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由于汉字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一字一字的阅读方式,不管什么文章,都喜欢逐字逐句地理解,阅读速度较慢。因而,我们应转换思路,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精读,精读固然重要,但我们也应该重视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这种速读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避免边看边读。我们的许多学生都有边看边读的不良习惯,无论在看什么,脑子始终在“念”母语。这种方式直接影响到阅读速度,并且还极易疲劳。要想加快阅读速度,首先要改掉边看边读的阅读方式。阅读时只靠眼睛,即只是视觉阅读,在头脑中不要有发音的过程,克服一字一句默读的坏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视觉阅读能力,从而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其次,还要尽量避免重复阅读。不少学生经常重复阅读刚刚看过的字词和句子,总怕没看懂,复视的次数还相当频繁,即使一个熟悉的词也要复视,这也严重影响着阅读的速度。因此在阅读时要尽量避免复视,减少复视的次数。一直往下看方能加快阅读速度。

三、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浏览是进行大量、广泛阅读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社会的各类信息是在飞速增长,为适应这种新形式,只靠精读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学会浏览。浏览的目的是要求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文章的大意,它不要求记住文章的每个细节,不要求对文章有全面的理解。熟练而有效地掌握和运用浏览技巧并不难。不少人在阅读时已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它,只是熟练的程度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训练,如多浏览报刊、杂志,这样时间一长,浏览速度自然就会提高。

四、扩大学生快速阅读的视野。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60-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中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在广阔的学习空间、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迅速获得知识、提升素养。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保证思维活跃,利于从大量的语言文字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关于快速阅读的理解,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从而能够引起更多的关注。

1.了解快速阅读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属于信息爆炸式增长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急剧的扩张,学科知识也不断的细分,为了能顺应时代的要求,从大量的文字信息中迅速的提取出我们需要的信息,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也在研究如何能快速的提高阅读水平。而人类的百分之八十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而得到的,以前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展的需要,快速阅读作为知识的根本来源,是提高国民素质极为重要的一个脚步。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缺少知识的人,而是不懂如何学习的人。所以,提高快速阅读就成为当代塑造良好知识根基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是学习知识的起点。尤其是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的试题覆盖面广了,阅读量也增大了,考生普遍反映时间紧张,有部分同学甚至来不及完成试题,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阅读的速度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迫切的。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其意义远不限于此。我们且不说当今世界知识迅速递增所提出快速阅读的要求,单就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培养能力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通常我们所说的能力,其中之一就是阅读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从动员学生思想出发,使其充分认识到快速阅读对以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督促其经常快速阅读,从而提高其快速阅读的自觉主动性。

2.初步了解快速阅读的知识

快速阅读作为我们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是这样定义的:在最短的阅读时间里,把握对文章主旨的基本理解,充分的掌握文章的言辞大意,从初见文章,到塑造文章内容构架,再到充分理解统摄全文,最后到驾驭整体这之间用到的最少的时间才叫快速阅读。它不仅仅是用眼睛快速的划过文字,还要对文章快速的理解,快速的思考,快速的想象,快速的记忆!快速阅读既是提高读书质量的短捷径,也是对创造性理解的一种跨时代更新,它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应用素质。阅读必须以精细正确为前提,能精细正确了,是否敏捷迅速却是制定成绩应该注意的。

3.快速阅读的指导方法

通过以上对快速阅读及其重要性的充分了解,我们明白要对其实施完美有序的训练过程是具有相当高难度的.如果快速阅读是冰冻三尺,那么要养成速读的习惯就不可能是一日之寒所得.习惯要靠始终如一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觉察其要领,掌握其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注重学习形式的把握,有效的控制知识程序及训练环节,把零散内容统筹整合成为一组排列有序的条链,使之能够形成比较完善的学习环扣.具体通过以下来探讨:

3.1 培养学生的阅读好习惯。快速阅读首先要做到默读.养成默读习惯、提高默读速度、训练默读节奏是快速阅读训练中必须做到的必然三式。而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有些学生喜欢拣豆式阅读,有些学生喜欢用笔、尺指着逐字读,还有的学生默读时会不自觉读出声,更有的学生来回读,读了后面忘了前面。这些不好的阅读习惯都会影响我们快速阅读的正确养成。因此,我们就对学生读书时的习惯进行规合整理,明确读书步骤,争取养成默读、顺读的好习惯。

3.2 培养学生的阅读好姿势。阅读时,读书的姿势也是影响速读的根本因素。读书的姿势不一,对书本产生是视线距离就不一样,有的人一目一行,有的人却一目十行。人的视线距离是可以通过不断调整、循环训练而多次扩展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醒、强调学生的阅读姿势,并且利用日常机会领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比如,一开始可以只目5字,然后10字,再多字。在看多字时,一眼看不到,可以按词义把句子分开进行阅读,从而达到扩大视线幅度,由点到线向面过渡的目的。

3.3 利用学生之间的阅读速度来互相竞争。另外,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阅读速度的竞争来进行阅读速度的二次提高。这也类似于计时限时速读,是以学生相互之间的读时来进行时间限制,用以缩小相互之间读时差距,增强时间观念,提升效率概念,从而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比如,在阅读说明文或者现代文时,教师可以先设计好训练框架,向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强调必须在所规定的时间阅读,读时只可顺读并合理掌握速度,争取在最短时间要求内记忆理解最多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学生读的时间内,出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题目,在学生读完后,把课本放起来进行答题。只要这样并且经过多次训练,才能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得到最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松;张舒;杨艳;;谈影响快速阅读的因素及对策[J];鸡西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篇(10)

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所有的领导者都是阅读者。快速阅读是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快读、乐读、善读,在速度中积累,在数量中升华语文学习。快速阅读是解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瓶颈的关键。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中的快速阅读是很好的平台。

1 快速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

1.1 现代教育的需要。 在当今知识剧增的信息时代,学生阅读面临严峻的挑战:无限的书籍,有限的时间,急剧膨胀的信息,大量的新知,读图削弱读文,应试阅读、浅阅读……面临挑战,肩负培养跨世纪人才阅读能力重任的语文教育阵地,面临着“教师无奈,学生浮躁,负担重,效率低”等问题, “需要”与“现实”撞击出矛盾,快速高效阅读成为学生、家长、老师、社会的需要,更成为语文教学的需要。

1.2 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快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同等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而文字材料是信息的载体,要吸收有效的信息,要提早获得信息,就必须具备快速阅读能力。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正是培养开拓型人材的需要。快速阅读是获取信息知识的加速器。能快速阅读得人适应能力也会相应提高,正是培养开拓型人材的需要。

1.3 语文考试的能力的需要。 同时语文测评、高考、中考语文试卷的数字、信息量有上升的趋势,需要学生阅读加快。例如: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大纲卷是6887字,新课标卷:8918字;因为新课标全国卷考两个现代文阅读,任选其一考,这就要学生在快速阅读后判断并选择自己容易掌握的文段考试。在短短的两个半小时里,阅读速度在每分钟200字以内的学生35分钟,经验告诉我们,阅读速度慢意味着理解能力也跟不上来,那么学生如何在这两个半小时里把一份试卷做完,拿上高分?所以学生没有一定量、一定阅读速度的能力,如何与别的学生竞争。

2 纵横快速阅读,激发兴趣,提升阅读的欲望,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

2.1 激发兴趣,由要我读变成我要读。 纵横学习带给学生快乐,学生愿意学。老师的教学切入点一定要扣住能激发学生兴趣来设计。如有榜样的名人榜样、故事激励、现实意义事例等。例如: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的莫言热现象入手:莫言的书“卖疯了”,某知名图书销售网站推出的莫言折扣书,几乎全部标注着“暂时缺货”的字样;一个以1000元注册的“莫言醉”白酒商标,在几天之内飙升到1000万元;莫言家乡要种万亩红高粱、打造莫言体验区建旅游大县;“消费莫言”的形式花样百出等等现象,引出学生对莫言,对莫言文学的关注,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对阅读的关注。告诉学生莫言获奖是中国文学创作的及时雨,是当代中国文学界的一大盛事。期盼中国文学迎来另一个春天!希望学生由阅读莫言的作品后多多阅读文学。有现实出发,学生急迫需要阅读这位中国式的文学英雄莫言的作品。

2.2 分词系统教学容易使学生快读,保证阅读的数量: 收集莫言著名散文20篇,导入纵横码的分词系统,开始快速阅读。利用分词系统可以帮学生很快地扩大视觉广度,增大识别间距,手眼脑协同阅读。达到训练快速阅读入门快,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分词系统有效防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能够集中注意力,就能够快速记忆。要求学生做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视,调整呼吸,扩大识别间距,口诀记忆,联想记忆等。

要进行计时阅读训练,最关键的一条,是实现训练的量化。没有量化,就难以竞赛。每天坚持阅读30分钟,在这时间里开始3天里要阅读1万字以上,后面就要求1.5万字以上,文章就是每位学生推荐5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导入到分词系统里训练。同时实验学生进行定期的阅读比赛,激发阅读竞争欲望。

2.3 快速理解,快速记忆: 阅读的过程同时也是记忆的过程,快速阅读与快速记忆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对中等难度的书籍,如果以每分钟500字以上的速度阅读,可以使视力和思维同时积极活动,在大脑中留存的信息可达90%,若以每分钟200字的速度阅读,却仅能在大脑中留有信息的10%,这是因为慢速阅读向大脑传递信息是慢镜头式的,但镜头会使大脑潜在意识密度小,间隙大,因而会渗透进别的因素的影响,降低大脑的记忆效果。而快速阅读实质上是一种强化学习法、强化活动能够巩固和促进快速记忆的效果。

快速阅读还能促进快速理解。由于高效阅读时必须注意力集中,能按阅读的要求抓住中心,猎取精华,写出心得体会,所以能加深理解,变成高效阅读。

3 让阅读提升思维辨析能力、鉴赏能力,为终身发展准备

如何让快速阅读直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辨析能力、鉴赏能力,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1)运用高考阅读题进行训练,教师培训鉴赏技巧,答题技巧,批改作业。对中学生应有的阅读能力分解为若干种能力点,使每一个能力点的训练都进行量化处理。这样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训练方法,就实现了高效阅读的量化训练。如快速归纳段意训练、快速提炼中心思想训练、快速辨析思路训练等,都是可以实现准确量化的。在计时的全过程中,通过“读”(计时阅读)、“答”(笔答测试题)、“判”(根据统一标准判分数)、“算”(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四个步骤,严密而精确地掌握每个参训者的有关数据,效率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进步的幅度,在全体成员中的位次等都一目了然。

上一篇: 海洋信息化前景 下一篇: 基金投资理财的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