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27: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实践基本情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自然条件
城区生态建设范围北至罗江,东至盘石,南到木瓜铺,西至铁山,面积约390km2。城区地貌属盆中丘陵区与盆周低山区连接地带,境内主要山脉有凤凰山、铁山、犀牛山等。最高海拔位于铁山黄瓜梁1068m,最低海拔260m。区内河流属嘉陵江流域渠江水系,以州河为主要干流,较大的支流有明月江、双龙河等,其它水域有莲花湖、河龙水库、梨树坪水库、犀牛山水库等。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热同步,雨热同期。由于年际间相同月份的降雨量差距很大,7、8月份既是容易出现伏旱又是最可能突发暴雨洪灾的时候,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190.88mm。土壤以紫色土类为主,另有少量冲积土类和黄壤土类。
2农业基本情况
城区生态建设范围涉及通川区、达县5乡7镇3个办事处1个管委会。包括通川区西外镇、北外镇、复兴镇、东城办、西城办、朝阳办、双龙镇、罗江镇、盘石乡、东岳乡、莲花湖管委会;达县南外镇、江阳乡、斌郎乡、河市镇、幺塘乡,共有154个村,其中自来水受益村114个,通汽车村152个,通电话村139个。乡村户数72088户,乡村人口数为237925人,有劳动力资源121984人,乡村从业人员112253人。区内乡(镇)2004年末有耕地127298亩,其中水田76808亩,旱地50490亩,旱地中25°以上坡耕地14460亩。主要农作物总产量300391t,包括谷物、玉米、红苕、小麦、油菜、洋芋、高梁、花生、苎麻、蔬菜、水果等。项目区花卉、食用菌、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规模,畜牧业比较发达,2004年出栏生猪31.2万头,肉牛1.97万头,肉羊2.55万只,小家禽32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1305t、5100t、800t。生产鱼苗2200万尾,鱼种950万尾,可放养水面15286亩。化肥施用量23140t,农膜使用量620.3t,农药使用量174.1t。
3农业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
虽然达州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的文化、经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村基本上仍沿袭过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农村生态环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不明显,农产品加工等体系滞后。达州市城区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热充足,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产品种类丰富,但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不明显,农产品加工、保鲜、包装、贮运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原料产品与加工产品比例不协调,农产品附加值低,有特色优势的名牌产品少。
(2)农村经济过份依赖种植业,种、养殖业内部各业之间的比例不协调。到2004年底,粮食作物在种植业中仍处在支配性地位,粮经作物播种面积之比为5.5:4.5,在粮食作物中,又以水稻为主。在养殖业中,畜牧业虽然新增了许多食草动物品种,但没有摆脱生猪一枝独秀的局面,渔业特色养殖规模较小,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综合优质率只有30%左右。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较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迅速增加,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绝大部分小城镇没有垃圾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1家,产生的污水基本上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污染环境;农村能源大部分以烧柴为主,对森林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
(4)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2004年,项目区化肥施用量达到181.8kg/亩,而氮、磷、钾的平均利用率为35%、19.5%、47.5%,利用率低,残留浪费严重,造成土壤板结,水质富营养化;农药使用量1.4kg/亩,利用率不足30%,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中,使自然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膜使用量达620.3t,大部分很难降解,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造成粮食减产;滥用饲料添加剂导致畜产品中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极大地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体健康。
(5)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达州市位于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体破碎、切割剧烈的大巴山南麓,受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危害。项目区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384t/km2。
4城区农业生态建设对策
4.1农业产业分区
建设区是水稻、油菜、苎麻、水果、中药材的适宜生产区,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根据建设区农业产业特征,以及地理、资源、环境条件,结合《达州市农业发展规划》以及通川区、达县《农业发展规划》和通川区、达县《优势农产品规划》,按“东花果”、“北菜蔬”、“南肉食”的总体思路,将建设区划分为各具特色的三大发展区域,即以江阳乡、盘石乡沿明月江两岸建立观光休闲农业区;以双龙、东岳、罗江、复兴等乡镇为主建设优质蔬菜、水果生产区;以河市、斌郎、幺塘等乡镇为主建设畜牧养殖及苎麻生产区。
4.2无公害农业建设
为了解决农产品污染和安全问题,建设区应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为核心,以“菜篮子”产品为突破口,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通过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逐步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
4.3水土保持建设
按照预防为主、生态优先、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治理思路,大力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设区25°以下的坡耕地改造成梯地,实施推广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煤矿废渣、工矿废弃物毁坏的农田进行综合治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突出坡面水系建设,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充分发挥人工治理和大自然自我修复相结合,对区域内的宜林荒山荒地进行植树造林,对25°以上的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水土保持的能力。#p#分页标题#e#
4.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通过加强宣传培训,使农民认识到滥施农药、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增强科学施肥、用药,保护环境的意识;控制化肥施用总量,积极推广平衡施肥,科学施肥,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复混肥、微量元素肥,保证有机养分所占比重不低于总养分投入的50%,分别在通川区、达县建立土壤肥力监测点、肥效观测站、土肥检验室、农化配肥站,负责农作物营养诊断和农肥供给。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手段,引进低毒高效农药,筛选出药效好、降解快、残留低的农药品种,全面禁止储存、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引进、试验、筛选出高效的微生物制剂及控害生物,更换施药器械,推广滴漏手动喷雾器,实行对靶喷药,毒饵站灭虫鼠等先进的植保技术,把施药流入土壤中的比例降低到10%以下。
4.5农田林网建设
农田地坎、地埂,应合理配置经济林木、用材树种,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农田上的光、热、水、肥等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总体经济效益;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林牧副全面发展,从单一的传统种植业为主,向发展经济林、林粮结合的多种经营转变,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4.6农村能源建设
达州天然气储量丰富,全市天然气远景资源量达3.8万亿m3,近期可开采储量为1.26万亿m3,占2004年全国可开采储量的52.5%。根据达州城市总体规划,近期部分集镇使用天然气,远期普及使用。建设区内交通方便,与集镇距离较近的农户应鼓励以天燃气(液化)作能源,距集镇较远的农户必须加强以沼气建设为主,省柴、节煤炉灶和薪炭林建设多种形式结合的农村能源建设。
4.7清洁引用水建设
一、工商行政管理
1、目前政务中心工商窗口,主要业务是开业、变更、注销营业执照;
2、档案管理工作及接受业户的查档申请;
3、督促辖区内所有经营业户进行年度报告填写工作(年审),对过期年审被列入异常名录的业户进行移出申请;
4、对异常自主申请的企业进行场地核查;
5、消费维权的投诉工作(12345热线4个账号,12315热线2个账号,食药监督系统1个账号);
6、统计管理固定资产、报账等工作;
7、指导各大商超和农贸市场开展惠民服务;
二、食品药品监督工作
1、派驻政务窗口,受理食品许可证的申请、变更与发证;
2、食品药品的场地查验工作;
3、食品生产厂的场地查验工作(审厂);
4、开展食品抽检工作,一是对辖区内流通、餐饮业户的食用农产品开展抽检工作,二是校园快检送检工作;
5、指导校园、单位食堂开展日常风险防控;
6、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工作;
7、建设“明厨亮灶”工程;
三、特种设备监管工作
榄核镇登记在册的特种设备总数台数1432台,其中在用设备1066台,停用设备366台。我所的主要职责为协助区市场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处对榄核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日常监管,通知即将到期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提早做好设备检验工作。
四、知识产权
对侵权行为的初查工作以及做好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宣传。
五、物价监管工作
检查辖区内经营业户是否明码标价,引导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制止价格垄断、价格欺诈、价格歧视、哄抬物价等不正当价格行为。
六、各项政府机关要求协办的工作,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以及疫情防控等工作
七、配合镇上其它单位开展的各种联合行动。(如计生办、环保部门、安监部门、综治维稳部门等)
八、执行市局、区局不同时期开展的各项专项检查。
九、根据区局安排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如“你送我检”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榄核市场监管所共有公务员3名人,第三方协管人员6人,这6人目前是区派驻,相关费用(工资)等暂由区负责。经统计,目前我辖区共有内外资企业1943家,个体工商户305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其中食品经营户1061家,重点监管的食品生产企业25家,学校与幼儿园饭堂25家,药品经营户26家。
我所主要的工作:
一、工商行政管理
1、目前政务中心工商窗口,主要业务是开业、变更、注销营业执照;
2、档案管理工作及接受业户的查档申请;
3、督促辖区内所有经营业户进行年度报告填写工作(年审),对过期年审被列入异常名录的业户进行移出申请;
4、对异常自主申请的企业进行场地核查;
5、消费维权的投诉工作(12345热线4个账号,12315热线2个账号,食药监督系统1个账号);
6、统计管理固定资产、报账等工作;
7、指导各大商超和农贸市场开展惠民服务;
二、食品药品监督工作
1、派驻政务窗口,受理食品许可证的申请、变更与发证;
2、食品药品的场地查验工作;
3、食品生产厂的场地查验工作(审厂);
4、开展食品抽检工作,一是对辖区内流通、餐饮业户的食用农产品开展抽检工作,二是校园快检送检工作;
5、指导校园、单位食堂开展日常风险防控;
6、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工作;
7、建设“明厨亮灶”工程;
三、特种设备监管工作
榄核镇登记在册的特种设备总数台数1432台,其中在用设备1066台,停用设备366台。我所的主要职责为协助区市场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处对榄核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日常监管,通知即将到期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提早做好设备检验工作。
四、知识产权
对侵权行为的初查工作以及做好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宣传。
五、物价监管工作
检查辖区内经营业户是否明码标价,引导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制止价格垄断、价格欺诈、价格歧视、哄抬物价等不正当价格行为。
六、各项政府机关要求协办的工作,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以及疫情防控等工作
1师资队伍情况
纺织工程专业有专业教师14人,学位和职称相对比较高。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人。职称均为讲师及讲师以上,高级职称比例约为70%左右,其中正教授有2人。
2实验室建设概况
2.1实验室设置情况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设置如下:纺织材料实验室、纺织工艺实验室、针织实验室、织物分析实验室、纺织设计实验室、纺织化学实验室、精密仪器室和暗房等。实验室实际用房面积有700m2,为纺织工程专业开设了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课程。目前这些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基本满足我院纺织工程学生的实验教学、毕业论文、科研、实验室开放等工作的需要。
2.2实验教学情况
2.2.1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
首先,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纺织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均随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增加、测试方法的科学、教学体系的合理和理论教学内容的更新而不断更新。其次,创造条件,加强管理和引导。努力筹集资金,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责任心;合理安排实验仪器布局和项目开设时间,满足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对外开放等多功能需要,有效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另外,学院各专业根据新时期培养工科学生的要求,对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验的内容进行不断改进,尤其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目前学院实验室为纺织、染整、服装专业开设有综合、设计型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比例为90%以上。由于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教学效果,从而也使学生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2.2.2实验室开放
为适应二十一世纪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发挥教学资源功能,努力提高工科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目前学院现有的实验室除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以外,还积极推进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不断完善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扩大实验室开放的范围。开放项目是在学生完成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选做部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可以是教学计划要求的课内实验,也可以是课外实验,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开放实验室每周开放5天。实验室开放形式主要有全面开放、定时开放、预约开放。并积极创造实验室开放条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广开渠道丰富开放实验的内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验,为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员服务。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3.1基本情况
为切实加强学生专业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纺织专业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高度重视实习基地建设,措施有力,近年来发动各方面力量积极联系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联发集团、江苏日升纺织集团、江苏大圣集团、江苏宏大集团、江苏亨威集团、江苏中恒集团、江苏双山集团和江苏振阳集团等企业达成实习基地协议。
3.2建立实习基地的经验
3.2.1聘请专家顾问,广交行业朋友
为了建设满足学生实习的教学基地,达到我们设想的目标,我们结交了那些有着很多专业知识、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权威人士,说服他们为教育多做贡献,聘请他们做我们的客座教授,邀请他们经常到学校讲学,并使他们成为我们的朋友,以保持长期而融洽的合作关系。
3.2.2鼓励教师积极走向社会,联系实习基地
老师利用自己与企业的广泛联系,与江苏振阳集团、射阳双山织造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悦达纺织科技工业园、江苏日升纺织集团、常州艾贝有限公司、江苏联发集团和江苏中恒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基地协议”。
一、引言
(一)调查背景
在当前大力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须坚持循环经济,在校园环境中加强学生的课本循环意识、提升学生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意识。课本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学校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对课本循环这一问题开始调查研究并制定有效措施,例如美国、奥地利、英国等学校都在教师后设置存储柜,学期结束后学生将留在柜子中以便下一年级升学学生使用。国外课本循环使用情况十分普及。据统计,我国一年要用课本20亿册以上。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连续使用5年,可节约528万吨纸。因此,课本循环的节能减排意义十分突出,但是目前高中阶段课本循环仍停留在理论阶段,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仍须通过更多有效方法进行提升,因此继续进行课本循环情况调查和制定措施十分必要。
(二)高中课本循环调查意义
尽管目前全国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还面临一些困难,但是,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有利于节约国家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对构建节约型社会也具有深远意义。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开创校园绿色化学在不久的将来变为现实。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关键措施循环。使用课本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达到降低课本生产的频率以及生产数量,直接节约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相关能源等,有效缓解目前我国面临的资源紧缺问题。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环保意识。处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处在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阶段。在高中学校内加强循环利用课本活动的宣传,能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生产发展所依赖的环境以及资源,对自身的身体健康存在重要影响,同时也对中国的持续发展存在重要影响。减轻高中求学阶段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上海市某教育学院教授提出,一个学生在求学阶段,每个家庭的每位学生至少需要花费3800元,这算是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循环使用课本能有效减轻经济困难经济在课本上的开支压力,减轻求学阶段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调查目标
论文通过对课本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群体对书本循环利用的看法及支持情况;针对课本循环使用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课本循环使用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提高课本使用效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根据调查中获得的课本循环的问题与困难,集思广益,采访有关专家、教授、讲师、同学及家长,获得了一些良好的建议、找到了相应的针对性强、可行性高、创新度强的措施,来解决高中课本循环利用的问题。该方案在随后跟进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二、上海市高中循环使用课本调查研究方法
(一)基本资料
基于高中阶段的教育课程知识内容基本固定不变,课本内容也未进行频繁改版,上、下届学生学习课程基本相同这一情况,为了深入了解高中旧课本的循环使用情况,现特别选择了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一、高二、行知中学高二、上大高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高一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由于需要添设更多的模拟卷、学科课外辅导类用书,因此高三学生难以得到一个确切信息,不在调查范围内)。此次参与调查高一、高二学生总人数为178人,共发出问卷调查250份。参与调查分析的高中阶段男女生构成情况如下表。
(二)调查步骤及内容
(1)问卷收放和访谈步骤。分别走访不同学校;在各年级学生中随机取样进行调查;网上进行电子问卷式调查,听取专业人士及社会人士对书本循环的看法和建议等。
(2)调查问卷涉及的主要内容。被调查人的学籍信息;使用书籍科目频繁程度;个人对二手旧书的处理方式;对书本循环的看法和建议等。
(3)问卷方法数量。在期中阶段一共发放250份道调查问卷,其中吴淞中学高二100份,吴淞中学高一、行知高二、上大高二分别为50份。
三、调查数据内容分析
(一)关于循环利用课本的重要性
设计这样的问题目的在于明确高中生群体之中对于二手课本或教材的接受程度如何,课本循环的接受面有广。在对高中学校进行的多分问卷调查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显示,11%学生认为不必要坚持书本循环,20%学生表现出的的无所谓的态度,69%学生认为加强书本循环十分有必要。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多数学生本身也拥有循环利用课本方面的环保意识,但是这样的环保意愿并不十分强烈。同时,也存在部分高中阶段学生缺乏环保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对环保尚未形成概念。这样的现状迫使必须加强环保宣传,重视学生个提议是以及在宏观方面操作的互相结合,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才能获得效果。
(二)高中开展课本循环使用推广活动
35%调查者表示不清楚是否开展过活动,44%调查者表示曾经开展过,而21%调查者表示不则表示学校从未开展过这样的活动。从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仍旧缺乏主动对循环利用旧书这样活动的关注意识。面对这样情况,社会、学校必须加紧进行宣传,坚持从个体学生抓起,发扬环保意识,并利用高中学生的规模优势拓宽活动影响,最终实现对整个社会进行影响的目标。
(三)使用频率较高的教科书比例分析
46%的学生经常利用到的是英语、数学、语文等课本,27%的学生使用了历史、政治、信技等多门副科课本。高中阶段的科目主要是围绕着上述提到的课程进行教学,数年来多没有改变过。另外调查发现上海市部分高中学校当前已经没有安排劳动技能课程。
(四)循环利用认可度
32%的调查者偏好在开学阶段下发期末收回一个学期以内归自己所有。这样能在完成一学期的学习之后不必再操心花费时间解决废旧课本回收问题;23%学生赞同利用储物柜,一边能够具有一定的私密空间完成学习;25%学生希望通过图书进行课本的借阅,以便能够获得更为专业放心的管理流程;20%学生对发放下课回收的课本的形式表示赞同,这样能够易于管理以便降低课本丢失率。
以上数据直观表明高中学生比较偏向进行旧课本的循环方式。当然,就行旧课本循环处理的形式不仅限于以上几种,当以上为学生较为偏好的几种处理方式,同时也可以看出来,进行有组织、有规模完成旧书的回收和处理十分必要。
(五)循环使用推动因素比例
12%学生认为家长在循环利用可不能方面的支持十分重要;26%学生认为在政府帮助下能够更高效开展活动;28%学生认为学校鼓励和支持好似实现循环利用课本的根本所在;34%学生认为学生的环保意识才最为重要。
上述数据可以得出,循环利用课本存在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在实现循环利用课本的过程中,除了学生环保的自觉性以及自身建立的环保意识,所有学校,整个社会相关规范组织,同时也需要加强宣传。此外,家庭方面的教育、政府的财政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四、问卷调查中得到的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获得的基本结论
(1)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教学科目课本存在较高使用频率,而信息技术、劳动技能等副科课本则使用频率偏低,通过对这一现象分析,设想将副科、主科的课本进行分开,分门别类进行循环利用。不论哪种课本,都会存在一定使用周期,正因如此,循环使用二手教材便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旧课本的流通之中,可以通过学生或者旧教材流通机构将这样的风险进行分担,利用旧课本代售方式,加强旧课本流通程度。
(2)部分高中生担忧循环再利用课本存在学生本身不同意这一最大困扰。然而在调查过程中,结果却让人十分乐观,虽然有接近20%学生认为无所谓,然而还是有69%学生对循环再利用课本这一活动表示赞同,从支持百分比数据来看,循环利用课本是受到广大高中学生支持的活动。高中课本存在使用期限,同时也具有稳定性,例如,英语、数学、语文等公共基础学科。据分析偶尔这类课程也会有需要教科书的作业和复习内容,但这类课程可是相对较松,教师将需要教科书的任务在课内完成。若非用书不可,可利用复印所需书页,将其发放给学生的方法。
(3)目前,高中学生在旧课本的处理过程中,主要利用到的方法便是储藏课本,另外也有部分学生将旧书本按照废品的价格进行出卖,由此得出循环利用旧书本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必要性,能够大大降低资源的浪费。一些教学课程时间安排较短,或教学内容相对长期不变,如美术、音乐等印刷质量较好的教科书,采取相对长的使用年限。而数学、英语等主要教学科目的课本,可先不循环再利用或将回收使用的周期进行缩减。
(4)从循环再利用课本的利弊出发,设计出的方法同时也受到多方重视——20%学生提出上课发放旧课本、下课再回收(专指副科课本)的建议;23%学生提出配置个人储物柜的希望;25%学生提出图书馆进行借阅建议;32%学生则支持开学发放课本,学期结束后收回。高中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回收利用旧课本工作,在坚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一主要原则基础上,构建起回收利用课本的工作制度或者管理条例。统一印制后,再由上级层层下发,由书本使用者自行将新印制书页加入活页本恰当位置,最后经检查,保证每本书在学期末上交后都完整无缺。若给学生提供上锁书柜,需资金支持。对于破损书本,不可能在上交后由学校一一排查,一一修复,因此在上交之前就让学生自行修复书本。不仅降低修复书本的成本,还能使学生更加爱惜书本。
(5)循环再利用课本的可行性分析。在对上海市高中学校的课本循环情况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后,高中学校循环再利用课本的措施方法是存在一定可行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超过70%学生十分支持循环再利用课本的活动,部分学生同时认为更新课本的时间不应该低于3年;b.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学生都能够意识到教科书利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均表示能够实现课本的循环回收;c.若是能有中间结构完成旧课本的借阅和返回工作,那么学生便会少了很多课本借还方面的麻烦;d.部分高中学生缺乏快速获得旧课本的渠道,这也是加强再利用课本的有利因素。调查分析认为,可以构建起专门的旧课本的回收部分,回收和借阅旧书本,也可获得适当使用经费,一步一步实现课本的购买经费的平摊,具体细节需要进一步讨论和完善。
关键词 巴塞尔协议 资本充足率 银行业监管 信贷紧缩
资本充足率监管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已经被多个国家作为银行监管的准则。但资本充足率监管也是一把双刃剑,不仅能够保障银行业的稳健发展,有效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同时也会迫使商业银行为符合资本充足率标准而收缩信贷供给,进而导致经济衰退,从而偏离银行资本监管的初衷。上世纪90年代,美、日两国在实施了巴塞尔协议后均出现了信贷紧缩与经济衰退的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资本充足率监管在美国的实施情况
1988年资本协议之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对此做出积极响应,其中美国作为最早实施协议的国家之一,在1989年正式通过了《巴塞尔协议》,并且在1992年完全执行。除执行统一的8%的监管标准之外,美国监管当局还颁布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促进法》,要求商业银行同时满足资本充足性和杠杆比例的双重约束。在资本协议实施之后的几年里,商业银行被迫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以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其中政府国债在银行资产结构中所占的份额,从1988年的12%上升到1993年的20%。由于政府债券在资本协议中被规定为风险比重为零,因此债券持有比例的上升有效地降低了风险资本的要求。此外,住宅地产贷款占总地产贷款的份额从1988年的48%迅速提高至1993年的63%,而同期商业地产对住宅地产的贷款比由0.95下降至0.67,表明商业地产贷款的地位显著下降,尽管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很多,但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实施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资本协议的实施明显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银行为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其贷款供给和资产规模产生了显著的收缩。数据显示1990年信贷供给呈现净下降,而1991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银行的贷款投放规模出现剧烈的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美国经济的衰退程度。
如图中所示,此次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贷款增速的大幅下滑。尽管海湾战争爆发和油价造成的通胀压力等因素亦可能导致经济的动荡,但是学术界普遍认为信贷供给紧缩是这次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发现1988年资本协议正式实施后,企业贷款和政府国债在美国银行业资产结构中的比重表现出显著的反向关系,1989至1994年企业贷款的比重从22.5%减少至16%左右,而政府国债所占的比重却从15%增加到25%,也就是出现了信贷紧缩现象(Credit Crunch)。
针对上述现象,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Bernanke and Lown(1991)对历次经济衰退时期的贷款投放规模进行分析后发现,1988年资本协议实施后的贷款紧缩程度最为严重,表明贷款增速的下滑确实与资本充足率监管有关联,其引起的银行贷款规模缩减很可能加剧了实体经济的衰退程度。Haubrich and Wachtel(1993)研究指出最低资本要求在银行的资产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于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银行而言,其政府债券的份额平均增加了四个百分点,而资本充足的银行则不会出现明显的增持政府债券的现象。Brinkmann and Horvitz(1995)发现1987至1991年间美国的自有资本充足银行、自有资本较少银行和自有资本不足银行的信贷供给增速、资产增速依次递减,其中自有资本较少银行的信贷供给增速只有资本充足银行的一半;自有资本充足银行主要利用积极投放贷款的方式来增加资产规模,而剩余的银行则只能提升非信贷资产的比重来达到资本充足性要求。这有力地表明了资本充足性要求显著地影响了银行的贷款投放规模。可见,学术研究都指出资本充足率监管是造成美国90年代信贷紧缩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资本充足率监管在日本的实施情况
1988年,日本大藏省公布了相关规定,要求拥有海外业务的银行须保持资本充足比率高于8%的最低标准,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自愿选择执行国际标准或日本国内标准(自有资本比率达到4%)。日本在这一时期实际上实施了相对比较宽松的政策安排。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汇率的大幅度升值,日本国内股市迅猛上涨,由于银行持有的有价证券隐含收益的45%可以计入自有资本,这使得日本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远远超过最低标准,从而导致银行业获得快速扩张。按照总资产衡量,1988年日本商业银行几乎垄断了全球银行业的前十名。但是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之后,股价急剧下跌导致日本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急剧恶化,加之房地产崩盘造成的大量不良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使得日本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数额大大减少。事实上,1990至1996年日本大型银行的资本存量减少了30%左右。
自有资本的大幅缩减引起了日本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的下降。为了满足资本充足性要求,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加大自有资本积累或收缩市场份额的手段。但是鉴于当时日本股市的惨淡行情,发行新股或可转债等直接融资手段显然无济于事,因此日本银行业不得不通过减少风险资产的比重来提升资本充足率。而巴塞尔协议规定的风险比重较大的资产中,银行的企业贷款又是最大的一块,因此日本国内的贷款增速在90年代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这成为考察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信贷供给影响的绝佳案例,大量学者就资本充足性要求与日本的贷款紧缩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Ito和Sasaki(1998)考察了1990至1993年间的相关数据,结果发现资本协议中风险资本标准的实施对日本87家主要银行的贷款供给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股价下跌造成账面的资本收益大大缩水,使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不能达到最低资本标准,资本比率不达标的银行将不得不缩减贷款规模,从而形成了“银行股价下跌―银行资本充足率降低―贷款投放能力减弱”的反应链条。日本商业银行和大型企业之间的内部关系使银行可以发行次级债务来筹集资本金,因此资本监管对日本银行国内信贷扩张形成实际上的“软约束”。日资银行可以减少国外资产的比重来提高自身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从而解决国内出现的贷款紧缩问题。有鉴于此,Peek和Rosengren(1997)对1988至1995年间29家日资银行美国分行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母行资本比率每减少1%将使得美国分行的信贷增长率下滑六个百分点左右,因此资本充足率监管可以通过国内外的资本联系对贷款规模扩张产生约束效应。在日本执行资本协议之后,日资银行在美国的市场地位持续下滑。截止1994年,日资银行美国分行占美国全部企业贷款和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分别减少至6.7%和7.4%,分别比四年前下降了11.3和0.6个百分点。这有力地支持了资本约束贷款规模扩张的观点。
总的来说,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之前,其资本充足率监管一直处于相对宽松的状态,随着9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灭和资本监管力度的加强,日本银行业为了满足资本充足性要求,不得不减少贷款投放规模来降低风险资产,从而使得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大大减弱,从而进一步恶化了日本实体经济的萧条程度。此外,相关研究还指出,资本充足率监管可能会造成日本银行业国际业务的全面收缩,对商业银行的长期战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三、小结
美国和日本是发达国家中最早实施巴塞尔协议的国家之一。通过对这两个国家的案例研究,发现资本充足率监管是造成其银行贷款规模大幅减少的关键性因素。虽然周期性与结构性的因素也可能造成经济危机的爆发,但信贷紧缩无疑进一步加重了经济衰退的程度。
美、日两国的案例表明,资本充足率监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的信贷供给,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普遍受阻,从而不得不减少信贷投放规模,而这又将加重经济衰退的程度。因此,我国在推进执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时,应当在考虑经济运行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达标时间安排,使银行能够从容地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避免出现贷款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尚静,王哲华.银行资本监管的贷款紧缩效应分析.特区经济.2004(8).
[2]曾刚,李广子,谢玮.资本充足率变动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金融评论.2011(4).
[3]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翻译.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9).
[4]Bernake, B., and Lown, C., The Credit Crunch, Bro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1(2), 205-239.
[5]Emile J. Brinkmann and Paul M. Horvitz, Risk-based Capital Standard and the Credit Crunch,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95(27),848-863.
关键词 体育 健康 基础知识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聊城市区5所中学的初三在校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的内容和要求设计了调查问卷,对聊城市区5所初三在校生进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教师问卷50份,实际收回226份,有效率为90.4%。
2.逻辑分析法
3.文献资料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设情况
通过调查,聊城市区5所初中都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说明在国家教育部颁发并实施新课标后,聊城市区初中都开设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在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校体育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因雨天不能上课的情况下,在室内要求学生自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还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体育课改为其他科的“机动课”。由此说明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太过随意,没有理解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二)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的师资状况
1.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知情况
体育教师是体育新课标的执行者,教师对体育新课标的掌握程度和认知态度对体育新课标的实施至关重要。从初中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了解情况和实行新课标的认知态度的调查结果可见,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标的了解较深,还有20%的被调查体育教师不太了解体育新课标,体育教师对实行新课标的认知态度表示积极的占31.4%,比较积极的占46.4%,而不积极的占22.2%,这反应了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当然也有体育教师自身的原因,应从多渠道使体育教师了解、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认知水平和施教水平。
2.体育教师培训情况
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根深蒂固,加上教师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的滞后,教师现有知识、技术、技能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体育新课标的需要,对于新教学目标的完成比较吃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教师不经过培训学习,对于新课标的领会、贯彻就会有一定得难度。调查中发现,在培训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培训的盲目性与培训力度不够等。由于新课标的实施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大型培训活动组织较少,部分学校领导仍然受应试教育思维模式限制,从而导致初中体育教师对于新课标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次,不能将新的课程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所以聊城市区必须对全体老师进行素质教育培训,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思想动员与培训工作,摆脱应试教育思维模式的束缚,使传统的应试教育回归到素质教育的正规模式。
3.教师的态度
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教育教学得以很好实施的保障与核心。也就是说,新课程能否很好的得以实施,教师对于新课标的认识与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的态度对于新课标的实施也是至关重要的。从调查可见,当问及教师对实施体育新课标的态度时,只有13.1%的体育教师表示能够主动尝试。由此可见,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于新课标的实施持观望态度,创新能力较差。当问及是否经常研读体育新课标时,有17.9%的则表示偶尔,有57.1%的体育教师根本就没有研读体育新课标的内容。经过调查了解部分教师虽然研读了新课标,但对其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次,不能将新的课程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
(三)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答题情况
根据统计显示,在学生分别回答的8道卫生知识题,8道运动常识题,8道运动损伤预防知识题,8道营养知识题中,8道自我保健知识题,8道心理健康知识题中,答对率分别为55.7%,57.1%,55%,45%,42%,40%。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聊城市各高中虽然都实施体育新课标,但是成效不大。此外,教师培训情况较差。在本研究所设计的学生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六个方面来看,学生掌握较好的是卫生知识,其次是运动知识。而营养知识、运动损伤预防知识比较欠缺,尤为欠缺的是自我保健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
(二)建议
从根本上转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在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的同时,改革教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摒弃陈旧观念,大胆创新。体育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正确地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此外,还要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养。最后,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薛仕敏.试论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的评价[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23-52.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当前,在继续加大对城市低收入者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抓紧研究建立和完善城市低收入标准体系,对于全面掌握城市低收入和贫困人群状况,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增强分配政策措施的实际效果,提高分配政策评估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城市若干低收入标准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城市的低收入标准,主要包括: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等三项收入标准线。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目前,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在每月460元(青海)至960元(上海)之间,平均为732元。失业保险金标准是指在参加失业保险并缴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并办理失业登记和有求职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领取的收入。目前,各地失业保险标准在246元 (吉林)至690元(广东)之间,平均为408元。最低生活保障是指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须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的收入。目前,各地低保标准在156元(新疆)至350元(上海)之间,平均为250元。
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低收入标准与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和生活状态密切相关,其共性主要为:一是生活保障原则。虽然在获取条件、影响因素、待遇水平、发放情况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实施这三条标准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考虑保障基本生活需要。二是属地原则。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地财力负担能力差异较大,以及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不同,三条收人标准由各地方政府根据具体情况自定。三是非固定原则。虽然三条收入标准针对不同人群发放,但在内容上都强调鼓励和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水平,从而有望放弃享受“标准”。
三条低收入标准在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体系中施行仅1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增加普通职工和低收入者收入、保障生活困难群众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之后,建立和完善我国城市低收入标准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确定三条低收入标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础标准缺失
三条低收入标准之间呈现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但目前不同收入标准在具体确定时,没有相对统一规范的测算基础标准,而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工资水平、平均生活费用支出、物价影响、就业状况、缴费标准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更多的是出于财政负担能力和当地劳动力市场价格等非保障因素确定不同收入标准的水平和增长情况。由于目前没有三条低收入标准的具体制定规定或者参照基础,在确定三条低收入标准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主观性、随意性,而科学性、规范性则不足。
(二)结构比例不合理
由于缺乏基础标准,尽管考虑到属地化原则的背景,但不同地区三条低收入标准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明显不合理。如,各地的低保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之比的区间范围在0.2(新疆)至0.47(海南)之间,大致呈现东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较低的分布状况。低保标准与失业保险之比更是相差悬殊,从0.46(湖南)至0.97(黑龙江)。在地区分布上比较散乱。不同地区低收入标准之间的结构比例相差较大,反映出各地区的低收人群体分配政策明显缺乏统筹衔接,难以体现其公平性。此外,考虑家庭赡养系数(最低10%收人家庭组为2.55),一些地区按照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的家庭收入(劳动收入),明显低于按照低保标准可以得到的家庭收入(转移性收人),特别是这种状况发生在区域经济中,说明不同收入标准的平衡衔接存在问题。如,广东低保标准为每人330元,家庭收入可以达到 842元,而珠三角附近省份如湖南、福建、广西的最低工资标准(省内最高值)分别为每人635元、750元、580元。广东低保标准的家庭保障能力分别是以上3省最低工资标准的1.33倍、1.45倍和1.12倍。
(三)水平偏低且增长缓慢
从总体水平看,三条低收入标准的水平明显偏低。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8万元,考虑家庭赡养因素,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低收入标准仅分别相当于人均收入的 25%、14%和22%。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在低保家庭中认为完全能够满足生活的被访对象仅占总数的 3.7%,认为仅能勉强度日的占总数的25.8%,而近50%的低保对象认为低保金不能满足生活需要或与需要相去甚远。
从增长情况看,2003年至 2007年,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06元增加到1148元,年均增长12.9%;同期低保标准仅增长5.1%。根据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在2007年以前是执行两年至少调整一次的要求,实际各地大部分按照两年才提高一次执行。因此,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更为缓慢。
转贴于
(四)低收入标准的覆盖对象不充分
确定低收入标准的重要目的是掌握低收人人群在全部居民中的分布情况,为加大分配政策调节力度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因此,收入标准能够覆盖的人群范围越大,其意义和作用就越大。从实际情况看,三条低收入标准的覆盖范围都相对有限。如,最低工资标准影响的是进入劳动力市场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群,无法覆盖失去劳动能力和工作机会的低收人人群;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仅仅限于履行缴费义务的部分人群,目前大致覆盖1.16亿人,领取失业金的受益人数目前仅为320万人左右,仅占到城市人口的5%0,说明失业保险金的即期影响范围十分有限。
目前,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领取人数为2200万人,但是,由于低保标准事实上不是一个基于分析人群收入状况的诊断线,而是通过“人次”的特征去反映政府开展救助工作的评估线。除了覆盖人群是能进能出的动态变化外,低保在实际运用中的瞄准机制也不充分,直接影响到该标准的政策价值。某抽样调查研究表明,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已经发放的低保金中,有76%给了收入小于保障线的人员,其余24%则给了收入高于保障线的人员。
(五)城乡之间的低收入标准缺乏衔接口
城乡二元分隔的结构体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任务也十分艰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体制壁垒还难以彻底打破。在政策上还需要对城市和农村的情况在整体和结构上并重。目前,城市和农村在低收入标准的衔接上难度较大。农村贫困线、低保水平、五保救助等标准与城市低保、失业保险、最低工资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城市和农村没有可以进行低收入标准和相关政策衔接的接口和转换形式。这也是今后统筹城乡发展实质是统筹城乡分配体制和福利体制中必须逐步解决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之一。
统一规范基础标准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分布大致呈现中低收入者占多数的金字塔形。要调整收入分配总体格局、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以及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必须在加快推进制度建设和政策覆盖的同时,抓紧建立和完善居民收入的相关基础标准体系,根据待遇顺序叠加原则,使针对不同人群的政策制定具有科学规范的参照和依据,特别是随着救助内容的扩展,对于一些地方开始实施的低收入居民的很多社会救助政策(如教育、医疗、住房、司法、就业),在政策操作中依据收入条件进行选择约束的现实意义很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推进城市化战略的背景下,建立和完善城市低收入标准体系显得非常紧迫必要。
建议尽快研究提出和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用标准作为低收入标准体系的基础和底线。从城乡整体可比的角度考虑,可以按照农村贫困线的口径和内容,由综合部门牵头组织,研究提出城市最低生活费用的具体口径和测算方法,并在地区间进行衔接。
2、更加突出公平协调。
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虽然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是低收入标准主要涉及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从这个角度看,地区间的生存差距要远小于发展差距。因此,不同地区的低收入标准在调整中要更加突出公平性,既要收入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居民分享发展成果,又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体现低收入保障政策的公平性,将地区间的收入标准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
建议加强城市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和生活状况监测。建立健全城市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分配监测体系,对于重点地区、人群、行业等方面低收人人群的收入变化情况加强跟踪分析,建立监测对象、分配政策和实施项目的联动评估机制,及时掌握相关分配政策的实施效果和调整方向,为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保育员见习。目的是熟悉实习园所、班级的基本情况,接受指导老师的点拔,在做好保育员工作的同时,了解班级基本情况,跟幼儿接触、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对各个幼儿特点有了初步了解。另外,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熟悉班级授课方式、教学计划后,写出自己详细而完整的教案,跟指导老师沟通并确认后,正式授课。在此期间,我不仅了解并做好保育员的工作,还自己独立完成了对班级环境的创设,并得到了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这段期间的实习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有机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受益匪浅。今后定必认真总结,及时反思,多向别人学习,使自己不断进步,日渐完善,同时紧记“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这个道理,逐渐走向成熟。
时间飞快,我在周岗幼儿园实习已过了半年。在这短占的实习期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些是以前在,学校的所学不到.
在我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班级的大概情况,接受指导老师的点拔,在做好实习前期工作的同时,了解班级基本情况,跟幼儿接触、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对各个幼儿习性特点有了初步了解。
在这短暂的实习中,我得到了一个全方面的学习。对自己在这实习期间的表现还算满意。但满意不表示最好,还有些方面需要加强的,比如说:上课的声音太小,,上课方向不是很确定,小孩不怎么叫得听等。这些地方都是美中不足的。在日后必定多做反思,对向别人学习,把自己所学的和实践能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力求最到更好。
品管圈(QCC)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5-12人)为了解决现场工作的问题,提升工作绩效,自动自发的组成一个团队(圈),然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应用品质管理的手法工具,进行各种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1]。我科运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科于2013年7月以自愿参加的方式成立了QCC小组,共11人,其中护师2人,护士9人,平均年龄26岁,实施对象为科内的危重症病人。命名圈名为 “N圈”喻意着在神经内科的大家庭里,所有的医护人员以无限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守护者每位患者的健康。
1.2 方法
1.2.1 选定主题
召开品管圈小组成员会议,以头脑风暴的方法,提出8个备选主题,通过主题评价表进行打分选定得分最高的为本次QCC活动的主题。
1.2.2 选题理由
(1)对病人而言:提高危重患者的床头交接班的准确性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2)对护士而言:提高自身工作准确性的一个有利途径 。(3)对科室而言:有利于床位的周转率和医疗形象的提升。
1.2.3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通过头脑风暴法,我们自行设计辅助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病房环境,交接班护士所处位置、氧气、胃管、尿管等交接班的项目,共计18项,对危重患者交接班次数300次问卷,我科护士对于口腔基本情况、四肢活动情况、氧气基本情况、交接班人员位置、床单位整洁度、其他6个方面交接班不到位的比率比较高,占到71.4%。
1.3 问题解析及设定目标
1.3.1 问题解析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从护士、患者以及病房环境3方面着手,针对交接班不到位的项目作为重点,通过召开圈会,详细制定分工原则,找出并分析问题的原因,制作鱼骨图,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改善措施。
1.3.2 设定目标
根据现状值、改善重点以及圈能力,综合各种因素,圈能力定为92%。设定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值×圈能力)=16。
1.3.3 拟定对策及实施
全体圈员利用头脑风暴,讨论选出针对性最明显的对策。⑴加强专科培训 鼓励大家积极参加院内外学习开展读书角业务,与有经验的护士进行交流 。⑵加强健康教育,每周二召开健康教育讲座,设定三个责护班每天到病房进行健康宣教。⑶环境方面进行制作评比展板 。
1.3.4 效果评价
圈员通过实施对策后,收集2013年8月-9月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交接班中不足之处在改善前和改善后进行对比。
1.3.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
2 结果
2.1 有形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对策实施,最后进行效果评价,改善前病房环境254次,占84.5%,交接班人员位置215次,占71.5%,询问患者基本情况249次,占83%,意识、瞳孔、生命体征284次,占94.5%,脑室引流情况15次,占0.5%,氧气基本情况189次,占63%,胃管情况297次,占99%,口腔基本情况98次,占32.5%,气切及锁穿的基本情况207次,占69%,心电监测的基本情况249次,占83%,套管针及液体情况269次,占89.5%,特殊药物293次,占97.5%,尿管基本情况299次,占99.5%,皮肤基本情况285次,占95%,床单位整洁度219次,占73%,四肢活动情况89次,占29.5%,卫生处置及腕带245次,占81.5%,接触患者后洗手257次,占85.5%。改善后病房环境284次,占94.5%,交接班人员位置251次,占83.5%,询问患者基本情况294次,占98%,意识、瞳孔、生命体征300次,占100%,脑室引流情况3次,占1%,氧气基本情况270次,占 90%,胃管情况300次,占100%,口腔基本情况98次,占32.5%,气切及锁穿的基本情况261次,占86.9%,心电监测的基本情况288次,占95%,套管针及液体情况297次,占99%,特殊药物297次,占99%,尿管基本情况300次,占100%,皮肤基本情况297次,占99%,床单位整洁度294次,占98%,四肢活动情况210次,占70%,卫生处置及腕带294次,占98%,接触患者后洗手297次,占99%。由以上数据看出在口腔基本情况、四肢活动情况、氧气基本情况、交接班人员位置、床单位整洁5个方面交接班不到位的比率比较高,由于科室特点在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胃管、尿管、皮肤等方面做的比较到位,其他方面次之。对于不足方面进行拟定对策并实施,最后效果确认后得出在口腔基本情况、四肢活动情况、氧气基本情况、交接班人员位置、床单位整洁5个方面交都有所提高,在其他几个方面也都有不同幅度的改进。
2.2 无形结果
开展QCC活动以来,全科护士的品管圈手法,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增加了科室的形象同时提高了工作质量。
3 讨论
3.1 在科室中掀起了“头脑风暴”,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通过对包豪斯相关理论调查,包豪斯的“作坊式”教学被归纳为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设计教育模式。我们建设郑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工作室教学制度,参照包豪斯“作坊式”教学,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制度,提高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共有四个专业方向,其中有两个专业方向是归属建筑工程系,以室内设计和城镇规划设计专业为主;另外两个专业是属于电子信息系,有广告设计、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根据我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情况,以及各专业的课程安排情况,需建立如下的工作室。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工作室建设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需要专业基础课程工作室4间,每个专业基础实验室建设方案如下:
1.所需实验室情况及设备
基本情况:使用面积需180平方米左右,由写生静物储存间、学生作品展厅及画室组成。各类绘画教具和示范作品几乎上万件,大概需要资金25万元左右,基本可以容纳30―40名学生进入。
所需设备:画具40套(每套含对开画板、四开画板、画架)、画凳40把、石膏几何形体6套、石膏像15件、静物20件、单色与花色衬布各10块、静物台5个(放置石膏或静物)、聚光灯5个、陈列柜4个。
2.开设主要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开设《透视》、《色彩写生》、《水彩》、《基础素描》、《设计素描》等课程。
3.人才培养:
该工作室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用来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工作室,为城市学院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专业的艺术设计基础知识的培养,同时也为本行业艺术交流做准备。
摄影摄像工作室建设建设
1.工作室基本情况及设备:
基本情况:场所需400平方米,基本可以容纳供40名学生进行摄影训练和后期处理制作。预计需要资金约240万元。
所需设备:主要仪器设备需要有摄影专业拍摄与制作的相关设备。其中所需影棚的设备有:吊挂式背景、大型的闪光灯、高端单反相机4台、低端单反相机20台、后期处理用的高端计算机2台、反光板、反光罩、柔光箱、灯架、电源组、储物柜等等。
2.开设的主要课程:
开设有《黑白摄影》、《静物摄影》、《广告摄影》、《人像摄影》、《数码图像处理技术》、《影视摄影创作》等课程。
3.人才培养:
本工作室主要为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告设计专业及多媒体专业服务,并同时也为其他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城镇规划设计及以后学院将增设的其他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摄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使用。同时也可为学生,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摄影摄像、广告拍摄及设计制作的平台。
平面印刷工艺工作室建设
平面印刷工艺工作室是主要为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告设计专业方向准备的学习场所。也为其他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学提供印刷的实践空间。
1.工作室基本情况及设备:
工作室基本情况:实验室面积需200平方米,基本能容纳40名学生进行印刷工艺的学习与实践。需要资金大概20多万元。
所需设备:需要准备写真机、彩色激光喷绘机、色彩管理软件、印刷打样看台、模切机、半自动烫金机、胶装机、切纸机、装订机、压痕机、书壳机等仪器设备。
2.开设主要课程:
开设有《平面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
3.人才培养:
本实验室是学校广告设计专业专科生的实践和创作场所,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的学习,实现对印前处理工艺、丝网印刷工艺、装订工艺的实践学习,了解整个印刷过程的制作。可以实现学生的设计作品的成品化。
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建设
1.工作室基本情况及设备
工作室基本情况:实验室面积需400平方米,能容纳40名学生进行室内设计整体设计流程模拟实践学习。需要资金大概100多万元。
设备:需要配备计算机设计工作室(电脑40台及彩色打印机一台)、电脑数控切割机以及各类电动和手动工具、各种装修装饰材料选样等等。
2.开设主要课程
开设有《室内设计制图》、《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室内设计原理》、《工程施工预算》、《家具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等课程。
3.人才培养
室内设计工作室为学生制作设计模型提供条件,装饰材料样板的展示、结构以及施工工艺流程等。还可以为设计基础课程三大构成提供实训基地。本实验室为室内设计专业提供交流平台,并增加学生和社会接轨的能力。
城镇规划专业工作室建设
1.工作室基本情况及设备
工作室基本情况:建筑面积需要约300平方米,可供40名学生进行校内工程实践及仿真实训。需要资金约300万元
设备:需计算机CAD工作室、电脑40台、服务器1台、大型绘图仪、喷绘机器、扫描仪、绘图方面的软件;大型设备需要购买虚拟现实立体显示系统、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还需购买城市发展模型等。
2.开设主要课程
开设主要课程有《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居住区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原理》、《毕业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课程。
3.人才培养
建设此工作室可以突出城镇规划专业实践课程的特色与专业化,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并为中原经济区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模拟提供平台。
艺术设计作品展厅
展厅基本情况:需要面积400平方米左右,展示陈列教师和历届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国内外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奖的作品及项目。
展厅所需设备:投影仪、大屏幕液晶电视、15台电脑组成的声、光、电多媒体展示系统;几百幅900×1500mm各类供艺术设计专业作品展示的版面。通过展示学生可以随时学习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