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下的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6 17:27: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智慧课堂下的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智慧课堂下的教学

篇(1)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23-1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概括

“智慧课堂”是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互动的产物,是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一个过程。在“智慧课堂”上,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探索获取知识;教师善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的目光、巧妙的疏导,以便与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智慧课堂”在追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包含看重学生完善的人格成长、差异的知识建构和创新的智慧发展。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要重视“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遴选上,要重视“针对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要注重“合作性”和“开放性”。

二、“智慧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智慧课堂”教学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在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学生的主动探究使得部分问题在课前自主预习中已能独立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在课堂上提交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解决,交流学习成果。如果组内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将问题示于组外进行组际合作交流,如果仍不能解决,则提交教师,由教师集中讲解答疑。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发现问题,了解学情。这样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2.从线性传递到交往互动的转变。

“智慧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和教师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它主要是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多边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该模式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在动态开放的课堂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交流、协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激发,思维得到及时疏通并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将教学活动推向深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的热情,从而使每个合作成员都能在已有基础上,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并在“同帮互助”的交往互动学习方式中实现整体提升。

3.从统一培养到独特一个的转变。

“智慧课堂”教学顺应泰州三中“适合与超越”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与特殊性、差异性、个别性相匹配的“智慧课堂”教学体系,让所有学生明了“你的才是最好的”的成长理念。“智慧课堂”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融入“因人施教”的理念,“主动建构、自适共享”的“智慧课堂”,给每一个学生一份学习计划,给每一个学生一份学情诊断,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参与机会,给每一个学生一个表达平台,给每一个学生一份成长记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为“独特的那一个”。

三、推动“智慧课堂”教学走向常态化的几点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借助行政力量对课堂教学转型起助推作用。

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大环境下,置身其中的教师,锐意改革创新未必日子好过,而因循守旧满堂灌逼着学生进入书山题海抓出分数反而名利双收。因此,要想让已经熟悉传统教学流程甚至于已经初步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去接受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确有一定难度,这就要借助行政力量的推动。泰州三中的做法是首先由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带头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上课,然后逐步推广到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接下来在全体教师中推行。同时,教务处在安排示范课、青优课等活动时明确要求所有授课者必须按“智慧课堂”教学流程上课。另外,积极组织教学开放日,让“智慧课堂”教学走向常态。

2.重视校本培训,厘清教师对“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的认识。

篇(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06-3

我校在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绿色学校辐射效应研究》研究过程中形成一种独到的绿色智慧,它有如下特质:一是适度特质;二是黄金分割律赋予的和谐、优美、科学和高效特质;三有自然、生命、生长之隐喻。用“绿色智慧”定义高效课堂,把“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课程”作为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形成“自然、和谐、中庸、审美、科学、高效”的课堂局面,形成“系统建构”教学模式,使学生跳出题海有趣味地学习,使教师从作业堆中抬起头来享受教育的乐趣,在思维的海洋中分享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和精神食粮。这是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呼应,也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方针的体现。

一、绿色智慧引领下的“系统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系统建构”课堂教学是在系统科学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将课标、教材、差异等外因和思维方式、经验、情感等内因耦合起来建构成教学资源系统、三维目标系统,将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评估、质量改进等诸元素整体演绎为信息加工、知识建构、智慧生成的智能演进系统,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协同、高效达成的旨归。

(一)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诸元素集,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和。本模式将教育诸元素整合为三个“系统”:

(1)资源系统:将课标、教材、媒体等外因,思维方式、知识经验、行为习惯、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因整合成资源系统。

(2)目标系统:三维目标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达成是一个资源配置最优化、思维过程显性化、教学策略多元化、活动过程组织化、评价机制激励化等构成的系统。

(3)过程系统:过程是将教学目标建构性输入转化为有效性输出的一切教学活动的总和。将教学目标的建构、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效果的测量、教学质量的递进等融贯成循环上升系统。

系统的“整体性和有机关联性”思想宏观地将教学因素统整到基于课标的教学系统中,充分发挥各要素功能,同时追求整体效能。系统的“结构层次性”思想充分考虑现有发展水平构成的低级系统与教学目标构成的高级系统之间的差异,分析两系统的耦合程度,整合成整体高效的教学系统。系统的“有序性、预决性”将课堂建构成由案例开道、由经验起动、由问题推动、由思维互动、由目标牵动的有序结构。

绿色智慧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系统,将所有教学要素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性组织,通过结构优化,使系统产生最优的教学效益。这符合系统论的结构决定功能、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观点。是逆“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高明之举,是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和课业负担的人本之举。

(二)建构是主体将不连续、不系统的客体信息通过组合、加工,形成完整认识,把握本质规律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维果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高级心理机能都能两次登台:第一次是作为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第二次是作为个体活动,……内部思维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这就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内化”机制。布鲁纳认为智力成长遵循由动作表征经映象表征到符号表征的发展过程。其要点:第一,强调学习各个学科的“基本结构”;第二,强调参与知识的建构和结构的学习过程,注重掌握知识的整体以及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而不是……零碎的知识经验;第三,强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第四,注重激发……内在动机。

以经验、案例作为教学起点,进行活动建构和社会建构,强调学生的积极建构和知识结构的整体性联系,充分利用心理内化机制,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形成如下策略:①共同探究、建构教学目标;②基于课标整体预设、深度学习以建构高效教学过程;③基于经验、案例、问题、差异等建构资源系统;④基于个体建构、社会建构、活动建构等策略形成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三)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包含:整体性、直觉性、心物同形、完形压强等思想。整体性思想即: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一个事物的性质不决定于任何一个部分,而依赖于整体,这个从该事物整体中产生的性质,即所谓的格式塔质。受整体性思想启发本模式将知识点置于知识结构整体进行解读,将课标与教学资源高度整合形成高效系统;利用心物同形思想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形成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正向推动作用;充分利用生活案例与学生经验、情感与文本之间的力场转化,实现物理—心理力场的高效协同推动作用。利用完形压强思想有意识地设置不协调、不和谐和“故错”,促使学生主动发现、弥补缺陷,利用结构对称性原理“讲一半留一半”,促进合作、探究学习。

二、绿色智慧引领下的“系统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

“系统建构”教学模式是从系统视野建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评价、质量改进等诸元集合。

(一)以“教学目标的系统建构”为核心建构教学初态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成的最后状态,它指引系统发展的方向,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一个单元、一堂课、一个活动、一个情景都有教学目标的牵引,惟如此才有系统的高效性。可见教学目标是系统发展的“第一要素”。那么如何建构教学目标呢?第一,教学目标尽可能在师生共同探究中建构形成;第二,一般从节标题或者由课标开始进入目标探究。第三,通过教学过程生成教学目标。

如湘教版必修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让学生发现标题中蕴含着哪三个元素?构成哪两大命题?(即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再通过阅读完形填空:即地形对聚落的 、 、 、 的影响(类型、分布、规模、发展),地形对交通线路的 、 、 、 的影响(密度、布局、形态、走向),再思考“用什么方法说明这两个命题”便建构完成两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开放主动建构。如必修1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在预习的前提下首问:本节最主要问题是什么?(讲地球的宇宙环境、讲天体系统、讲地球是一个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在开放自由的回答中蕴含着答案,接问:地球特殊在哪?再问: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什么?分析条件一般用什么结构?(哲学元思考:内、外因结构)追问:外因从什么地方去分析说明?(同学们找到了“图1—3太阳系示意图”并引导分析)内因又从什么地方去寻找?(同学们从“行星基本数据”去分析“金锁链”条件)最后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或过程)来分析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的?(与“运用资料说明……”的课标陈述一致)。

教学目标不是抽象隐蔽的,而是具体生动的,教师要深刻探究教学目标与课标、教学内容之间的深刻关联,并转化为问题链,让学生在探究中走向教学目标,又在探究中建构内容整体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如何建构和达成呢?本模式尝试从教学目标的整体性、知识技能的载体性、过程方法的组织性中去建构生成。如在《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中,利用“当地农民工多、班上农民子女多”的特点,通过“聚落的创造者、成因、空间落点”与“农民、农业、农村”的对应结构,结合中国“农民最苦,农村最穷,农业最重要”的巨大反差,联系经验,激发“我们的根在农村,我们的命在农业,我们的血是农民”的朴素情感和自豪感,树立“农业为根、农村为基、农民为本”的价值观。

又如以“铁路选线方案”(如图)为载体通过如下问题:

(1)有A、B、C三种铁路选线方案, 方案相对合理,为什么?

(2)如果在图中出现D城,那么选线方案将如何调整?请画出来。

(3)如果选择A方案,还需要哪些支撑条件?

(4)在中国有哪些铁路与A相似?

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变式训练,将思维视角多维变化,让“多媒体”信息汇聚课堂,引起热烈争论,培养学生崇尚自然、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系统、深刻、敏感、独特的思维品质。

(二)以“教学资源的整体建构”为纽带建构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极其“窄化”,教学过程全由教师掌控,缺乏生命的互动和张力:学生无法享受智力劳动的快乐,创造性与想象力在知识的桎梏中被窒息,创新学力的培养成为一句空话。“系统建构”教学模式将一切有利于“知识深层理解”的资源和活动纳入教学资源,以教学目标为固着点进行充分调动、协同参与、整体优化、立体建构,充分激发和强化学生内在的认知图式、情感体验,提高认知系统的自组织程度,提升对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主建构能力,完成知识系统的更新和经验世界的添加,实现人文性和高效性的对立统一。

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针对复杂过程的教学应用经验导入、建构系统、类比探究等一系列策略,将“握手”中能量传递过程建构成由“太阳能—食物(生物能)—彼热量输出—此感知热量”系统,通过该经验结构模型,迁移到“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的分析,使学生发挥想象充分理解能量在太阳—地面—大气之间转换传递过程,通过在暗室中观察“常温下的煤炭和正在燃烧的煤炭”实验揭示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长波辐射的区别,使学生对大气逆辐射概念及其作用有了感性而深刻的认识。教师还在“题海“中筛选形成亲近课标、贴近生活、可以类比、梯度分明的问(习)题集,选择“本原性”问题作母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形成解题结构,如“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是蕴含“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二大知识要点的母体,运用二元结构思维法将主体二元(地球和月球)、时间二元(昼和夜)、作用二元(削弱与保温)、程度二元(强与弱)一一比较,形成条理清晰、理路分明的解题结构,将其迁移到下列问题的解答中:①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里?②秋冬季节北方农民为什么常用人造烟雾保护蔬菜作物?③晴天为什么比阴天温差大?④新疆为什么瓜果甜?⑤青藏高原为什么作物单产高、品质好?……从所教授的两个班级(110人)达成率(达成率体现在两个变量:一是过程变量,即要求审题专业、推理可靠;二是结果变量,要求原理匹配、结论准确。从而消除重结论、轻过程的积弊。)分析:能正确审题的95人(占86%以上),能正确表述的有102人(占92.7%),这样既脱离“题海“减轻负担,实现知识、方法二维目标,更重要的是从认知过程的互动、探究空间的释放、类比方法的演绎中养成敏于问、敢于探、习于思的思维品性,形成积极、深刻、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尽显生命的张力。

(三)以“教学评价的过程建构”为力源推进教学高效转换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测量,也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系统建构”教学模式将其内置于教学过程,既具测量、评价、诊断功能,更具激励、建构、提升、发展功能。马斯洛指出,人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多维评价的及时性、建构性、过程性使学生获得不同层次需要的及时满足,从而沿着需要梯级和学力梯度攀升,促使教学双方积极互动、高效转换。

如“地球表面形态”教学中,设置30多个测点(问题),每个测点分优秀、良好、一般三级(分别赋值3、2、1),每个项目根据与课标的关联度、问题的复杂度赋予权重。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学习质量监控组终评构成评价系统。尤其是自评包括对过程的自觉反思、对学力的自我评判、对理解的自我测定,形成“学力测量和评价系统”。

针对“预习后你认为本节标题应该怎么改?”(这是一个偶然性命题打开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多样化的答案:如有哪些地表形态?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过程评价使思维方向及时得以修正,同时导入命题:地形是怎么形成的?(这是对教材内容的概括,答案容易取其一点)评价中对片面的答案给予合理的评价,并引导其全面辩证地思维。在构建知识框架时(如地质作用、板块运动、地质构造……知识结构)要求学生用二元结构进行思索建构,过程评价促使学生优化思维结构和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提升思考力。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设置了问题9进行测量,请同学们用一长条形柔软橡皮作材料演示“背斜”和“向斜”,同时观察背斜顶部和向斜槽部物质致密度,想象受力状况、外力侵蚀情况,再转换到从“地面”(平面图)观察岩层新老关系等,最后建构起“褶皱类型、岩层形态……”知识框架。“学力测量表”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记录反思,学记录本组被提问情况并于课后个别点评,形成过程性评价资料,课代表最后对全班过程测量情况汇总提交教师作为“补弱”依据。教师在最后选择“背斜谷、向斜山示意图”考查全班对整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以便改进教学,顺利进入下一个教学循环。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及时发现思维的障碍和教学的缺陷,正确地进行教学判断和决策,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从而达成高效教学。

(四)以“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为转换点建构新的教学过程

质量改进是指“……在整个组织内所采取的旨在提高质量的活动和过程的效益和效率的各种措施”。“系统建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的转换点放在质量改进上,因为测量、评价以后发现的问题和缺陷,需要从教与学、得与失、进与退等方面反思,我们在南通市十一五课题《新课程中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控制研究》框架下形成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将新课程理念细化为质量标准、实化为教育措施,形成质量方针导航、质量目标定位、质量标准测量的质量控制系统,有效地避免缺陷的再度发生和教学成本的居高不下。

如“上课”的质量要求:①神情专注;②思维活跃;③发言热烈。我们在“学习就是犯错”、“犯错即贡献”、“错误即资源”的原则下,创设起安全高效、积极互动的教学环境,因为在求知的路上,错误是常态,犯错是必然的,而犯错是提供生成的机会,使其他同学能够回避相同的错误,因此是贡献、是资源。又如“作业”的质量要求:①审题专业。②推理严密。③过程清晰。④表达严谨。⑤字迹端正。我们对“审题专业”进行了可操作化解释:框出题眼、逻辑推理、联想知网、匹配原理、术语表达等具体要求。

在“作业订正”质量标准中要求学生对达成“一般”的项目进行加工补弱,对达成率低于80%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因材施教,确保关键项目达标,夯实相应学力基础,提升学力层次。

三、“系统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系统建构”教学模式是系统科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有机整合、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双向滋养下孕育形成的。在理论建构上展现出较高的哲学智慧,在教育实践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本模式在地理教学的不同课型中均可使用,其操作理念和思维方法又可借鉴于其他学科。

课堂是“一个成人和一群孩子相遇而形成的世界”,具有可能性、生动性、差异性、复杂性和丰富性等特征,本模式将教学过程演绎成由经验起动、由问题链推动、由思维互动生成的高效系统。一方面使学生获取学科本位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建构由系统思维模式、高水平的思维情景设计、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耦合在一起的系统。当目标建构、资源整合、结果达成等统统在学生主体建构、主动掌控中实现,那么“人会感到无限的美好,具有极大的力量、自信和决断意向甚至连平凡的日常活动,也可以被提升为压倒一切的、妙不可言的活动。”如此学力的提升指日可待,创新境界完全可以期待,新课程改革的愿景将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辛自强著.知识建构研究:从主义到实证.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

[2]冯·贝塔朗菲著.林康义等译.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3]刘永康主编.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06).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053-02

网络化教学方式,主要从直观化、智慧化以及自主化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其网络化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时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针对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其在教W内容角度上具有理性化的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降低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因此,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

一、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的分析

1. 智慧课堂的含义

智慧课堂,是指在学生智慧条件的基础上,实施的新型教育方式,用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目的。智慧课堂的教学目的在于:注重智慧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全面、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同时智慧课堂教学方式的开展,具有思维性、自主性与研究性的特点,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智慧型教学氛围。

2. 网络学习空间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对网络学习空间基础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分析可知,在教学阶段还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其按部就班于网络学习教学过程中;其次,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流程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最后,师生之间的教学沟通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网络学习空间基础下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1. 教学设计

(1)将智慧型作为培养学生重点。所谓智慧型学生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并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将知识内容转化自身智慧,进而实现智慧型人才的目标。因此,数学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可以将以下两点作为核心进行:其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加强学生自身学习需求,根据学生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其二,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想要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应在自身数学思维、创新思维的基础上,用理性思维对其进行解决,并结合实际生活,有效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教师在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时,应将学生创新思维作为教学重点,从而培养学生自身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重点强调的是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而不是对结果的讲解。因此,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解答思路,重点在于知识的积累过程,不可过多的关注事情的结果以及正确性。例如,在“旅游费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如日常旅游中常见的门票购买与租车等问题,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对此,教师可设置如下教学问题:太白山属于旅游的特色景点,在门票购买方面存在两种优惠方案:其一为“太白山一日游项目中,每位大人和小孩分别为160元、40元”;其二为“太白山一日游项目中,团体人员在5人以上或5人中,每位游客的门票价格为100元”。同时教师提出在5人以上时,大人多、小孩少的情况下,使用何种门票购买方案最为合理?对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将问题、任务作为重点,积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不能过多参与学生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自主思考,更好地掌握相关数学问题的核心知识,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2. 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应将培养学生智慧型和学习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中,并在学习中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且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内容,勇于创新。而网络学习空间作为重要学习渠道,教师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对其学习资源进行不断挖掘,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在网络学习空间下学习小学数学,不会受到学习时间和地点的影响,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间内,为学生创造网络学习平台,通过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实现共同学习的目的。例如,在讲解100以内数量单位中,通过学生自主数数的方式,使其能够全面地分析个位数、十位数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

3. 教学实施

(1)合理运用网络学习空间。目前,在课堂教学中,伴随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其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甚至过多的关注教学方式,忽略了教学本质,过多的追求网络学习空间,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出现严重偏离,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现小学数学的智慧课堂中,应尽最大可能降低该种问题的出现,为网络学习空间提供良好的应用平台,将网络学习空间和传统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使两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例如,在“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对其形状和体积进行具体展现,帮助学生正确创造空间思维,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力帮助。该种方式虽然能为学生呈现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但学生还是会觉得遥不可及,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实际模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知识内容,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有效解决课堂教学技术故障。在对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应用时,会出现各种设备问题,例如,文件丢失和打开缓慢等问题,当故障比较严重时会造成教师课件的受损,最终影响课程的正常进行。因此,应根据具体故障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如U盘备份等,以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学评价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网络学习空间的运用工作,可在空间层次的角度上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工作中,该种教学方式的存在,使得学生将注意力过于集中于网络学习空间方面,而逐渐忽视与教师沟通的意义,使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功能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为了彰显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应在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对课堂教学工作的评价与意见,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及时针对自身的教学方案进行充分优化与整改,为实现智慧课堂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于小学生而言,完善的学习笔记记录、分享以及收藏等工作,可增加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度,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条件,为学生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流程。网络学习空间基础下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改善课堂教学贴合度、教师与学生的了解度等方面也具有相应的优势。由此可以看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必然的发展方向,能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7):49-54.

[2] 魏翠华.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6):149-149.

篇(4)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应以问题为主线……。针对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等原因,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设置合理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万,起点是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政治教师要成为善问的“智者”,必须讲究提问的技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对学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好的提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为此我们必须在课堂提问中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所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即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提问,特别是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发问,而不是漫无边际、海阔天空。

二、全体性原则

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做“择优而问”而对后进生“置之不理”,设计的问题要难易有别,难度大的问题可叫学习好的学生回答,而难度不大的问题可叫差一点的学生回答。这样既可以使好的学生更爬高,又可以使差的学生增强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启发性原则

提问要在启发上下功夫,要有层次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步步推进,稳扎稳打,学生顺着教师的“题中题,问中问”使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达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境界。

四、适度性原则

我们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难易要适度,不过分扩大或缩小范围,不随意提高或降低要求。如果提出的问题范围过大,要求过高,与学生的认知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思维会受到滞塞,会有较长时间的“沉寂无声”的场面,如果要求过低,会出现“一呼百应”的情景,这样的提问并不能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应该先提出问题,然后因题而异留给学生足够思考问题的时间,使多数学生能做出适当的反应,一般不要先提名后提问题,以免学生由于紧张而打乱思绪。

五、科学性原则

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提问后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做出评价,评价时要具体、明确,不可模糊。对回答正确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可以直接对其本人说回答的很好,也可以问全体同学他回答的好不好呢)对回答不十分准确的同学评价时应先肯定优点,后指出错误,对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也要适当的给予鼓励,不能讽刺挖苦。

总之对学生的回答不能放任自流不作任何反馈和评价,问题的类型要有变化,切忌拘于一种形式,问题有变化会使学生有新鲜感,他们的注意力就容易保持,思维也会活跃。因此发问可以采取直述的、比较的、类推的、评价的、反问的、质问的等多种类型以启发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篇(5)

一、引言

翻转课堂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流程的颠覆,重新定义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和职能,教师不再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递,新知的获取由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相关视频来完成,课堂时间完全交还给了学生,学生对新知习得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进行相互讨论,教师进行适当辅导,课堂上完成学生对新知的吸收内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下教师由传统课堂的主导者变为了旁观者和设计者,学生由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课堂的主体参与者。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教育催生出来的产物,它与其他教学方法如混合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等有含义上的重叠,也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来更好的辅助教学实践,如TBL(Team-based Learning团队导向学习)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可以帮助教师高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互动。

二、TBL教学模式

2002年美国学者Michaelsen等将商界团队运行模式拓展到课堂教学中,提出了TBL即Team-based Learning团队导向学习教学模式,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被广泛接受和采纳。以团队为基础的TBL教学法教师将学生分组成若干团队,团队成员学识水平层次分布均匀,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的传递,课堂上教师分别以学生个体和团队整体为对象进行学习效果测试,并指导学生就测试项目基于团队开展讨论,以达到对知识的进一步消化吸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基于团队学习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递习得过程由教师讲授变成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小组讨论,这一流程与翻转课堂是不约而同的,两者的有机结合能促进保障对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

三、翻转课堂下TBL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英语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组织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运用语言机会,而语言的交际运用只能通过交互形式来完成,因此开展基于团队学习的TBL教学模式能够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展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团队组建阶段,课前自学准备阶段,初级知识检测阶段,高级知识检测阶段。

(一)团队组建阶段

由于生源的多样化和教育的地域差异性,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异显著,各层次水平学生均有。新学期一开始,教师就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团队,每个团队由5-6人组成,分队时要考虑性别、英语水平、个性特征等多方面的差异,各团队学生水平分布尽量均匀,每个团队由各水平学生组合搭配而成,以利于每个队员能够最大优势的发挥和分享本团队资源,以优带差共同进步,团队之间整体水平尽量相当,以利于团队之间开展公平公正的合作与竞争,队内成员投票选出一个小队长,小队长要有较强的领导协调能力,英语基础不能太差,主要工作是带领大家树立共同学好英语的意愿,并辅助教师组织协调本团队的学习与讨论。

(二)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制作视频材料,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很高,可是众所周知高职生自我管理意识和求知欲均较为薄弱,自主学习动机不强,因此,为了激发高职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动机,教师在制作视频学习资源时,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迎合受众高职生的英语水平和趣味点,制作视听效果强烈的高质量微课视频,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来感染、带动和引领学生的学习。此外,这一阶段小队长的领导示范作用也非常关键。无论是出于竞争意识希望自己的团队能获胜,还是出于团队精神的力量,小队长都会在自己完成视频学习之外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号召提醒其他队员完成自主学习过程,并且将团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做好梳理备忘,并提交教师总结提炼。

(三)初级知识检测阶段

这一阶段开始学习场所转移到了课堂,教师设计题目和任务对学生课前所学进行初级水平的测试和实践。测试之前教师会花15分钟左右时间根据各小队长提交的疑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疏通指导。在学生在已经具备了初步理论基础知识后,教师在课堂上据疑施教的授课、学生在下面带着疑问来听课,这比传统课堂上完全盲目被动的接受效果要更好。答疑解惑之后便是知识检测和任务实践,这一阶段的检测和实践是基于基本理论知识的常识性知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需要20分钟左右。高职英语涉及到听所读写四个模块,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试题检测部分侧重读写能力,任务实践部分偏向听说更多一点,初级检测因为比较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尽量以学生个位为对象来进行,设计听说实践时也尽量采取团队内双人组方式练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遇到疑难部分尽量组内讨论解决,达到以优带差共同进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高级知识检测阶段

初级检测阶段帮助学生夯实好理论基础之后,课堂开始进入高级检测阶段,这一阶段分两轮进行,两轮检测题型和任务分别对应中级难度和高级难度,依次递进展开。第一轮中级检测大概需时20分钟,以各团队为单位采取竞争模式进行,各团队发挥集体智慧得出最终一致性答案,教师批阅打分选出本次最佳拍档明星团队,训练听说能力的任务实践部分则由现场教师和学生投票选出优胜者。这一轮检测结束后学生又会发现不少问题,教师需要10分钟左右时间来梳理串联,这个时候新知识对学生来说已经开始内化吸收变成已有知识了。第二轮高级检测阶段因为难度大要求高也最费时,大约需要25分钟。这一阶段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飞跃提升阶段,而且主要是针对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设计的,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慢慢探究,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部分学生能突破赶上。因高水平的学生平均分布在各团队,因此这一轮的检测是要求团队之间讨论完成的,可以是所有团队一起讨论给出一个一致性答案,也可以是几个团队合作给出答案,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题目任务灵活安排。

从上述四个阶段的学习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课堂组织是以学生的自我检测和实践为主,教师只是在学生出现疑问才出来答疑解惑,而检测和实践又是以团队合作为主,整个课堂充分考虑了水平各异的各层次受众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而且整个课堂一直都是在竞争环境下展开,竞争模式可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激励学生长期保持这种斗志和积极性,对每次竞争的结果教师都会详细登记在册,作为期末总结和给平时分的重要参考。

四、TBL教学方法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体会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职能,看起来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好像减轻了,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如何组织好学生在课堂上有序有效的讨论,对教师来说更多的是挑战,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将基于团队学习的TBL教学模式融入翻转课堂高职英语教学,作为教师的我感觉效果显著,受益良多,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密切,班级更团结

因为课堂的主要时间都是学生基于团队的合作竞争,不论是合作还是竞争都需要生生互动,相比传统课堂来说气氛更加热烈活泼,教师的适当解惑和点评也较之传统课堂的“一言堂”模式更加拉近了于学生的距离,整个课堂在一种轻松活跃又紧张的气氛中有序展开,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也不像以前那样感觉遥遥无期,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加强,班级更加团结向上了。

(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升

语言本来就是交流沟通的工具,“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语言应用实践,让学生尤其是低水平的学生找到了英语学习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课前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大大提高了高职生原本较差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让他们受益终身的收获。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客观公正

高职英语一般都是大班教学,且教师授课班级多,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互动少,基本不可能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学生为中心”的团队学习模式下,学生的频繁登场亮相使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直观深刻,加上每次课堂上的竞争结果记录表,也有助于帮助教师记录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期末的时候对学生做出相对来说更加全面公正的评价,高职院校一般都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因此,全面客观的了解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对于给学生的学业成绩做出公正评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五、结语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日益渗入,许多新兴的教育方法与模式接踵而至让我们应接不暇,在适应新模式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完全否认传统经验,在新旧模式之间找到合适的契合点,比如翻转课堂与基于团队学习的TBL教学模式,新旧结合、各取所长才是当今高职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高书丽,王述珍,王华.基于团队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2012(03):157161

[2]刘晓岚.TBL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5764

篇(6)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全国中、高等职业院校掀起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作为学校思政教育主阵地的政治课该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学生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成为每一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职业院校出现了重技能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职校生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大量压缩、减少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不少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么选择改教市场营销等比较热门的课程,要么干脆离开教学岗位。这种错误倾向忽视了思想政治课在职校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实践证明,职校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因此,笔者认为,在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其特殊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

第一,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供根本价值遵循,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根本的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提供明确、稳定的价值依据和评判标准。这些内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职校生来说,不啻一场“及时雨”,保证了他们在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成长。

第二,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对于不断提高职校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职校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在职业院校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职校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职校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职校生必须在深刻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途径

1.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真正遵循职校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摒弃“假、大、空”的说教,降低单纯理论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明确党和国家对职校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成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及成长成才的途径方法。

2.改进教学方法

以往职业院校的政治课堂教学都是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政治课堂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要力求贴近职校生的实际,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另一方面要走出课堂,走进寝室,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篇(7)

1 语文教师课堂智慧的特征

语文教师课堂智慧形成于日常的课堂情境中,运用于真实的课堂因此,本文认为语文教师课堂智慧具有情境性、实践性、个体性、等特征。

1.1 情境性

语文教师的课堂智慧是植根于具体的课堂情境,受其激发而产生,它对具体的情境有着特殊的依赖性和敏感性,不同的课堂情境下,产生和运用的课堂智慧各有不同,课堂教学情境复杂多变,要求语文教师的课堂智慧必须适合于当时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才能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2 实践性

“实践性是教学智慧的基本属性。”泣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实践过程,语文教师的课堂智慧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生成和运用于语文教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说,课堂智慧本身就是一种关于课堂教学的实际行动。因此,语文教师课堂智慧也具有实践性这一本质特征,它产生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发展。

2 语文教师课堂智慧的类型

己有的论述中,关于教育、教学智慧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本文根据教学智慧存在的形态不同,将语文教师课堂智慧分为以下几类:判断型课堂智慧、分析型课堂智慧、教育型课堂智慧、行动型课堂智慧、情感型课堂智慧、创造型课堂智慧。

2.1 判断型课堂智慧

判断型课堂智慧是指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下,面对突然出现的问题和意外发生的情况,例如学生当场对于某一知识点的质疑,或者发生了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故等特殊状况时,语文教师应及时、迅速、准确地针对当时情况进行判断。

2.2 分析型课堂智慧

一般而言,分析型的课堂智慧往往伴随判断型课堂智慧出现,难以分清两者的先后顺序。当语文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况作出初步判断的同时,教师也对发生的事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之后再确定或者修正自己所作的判断结论。

2.3 行动型课堂智慧

语文教师的有些课堂智慧蕴含在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述和非语言动作中,即划入行动型课堂智慧之列,主要包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肢体语言的恰当辅助等。

3 语文教师课堂智慧的功能

3.1 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一般而言,教师的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而语文学科独具特性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人文素养,可以说语文教师综合素养的内涵十分广泛,涵盖了教师的人格素养、知识素养、技能素养、心理素养、创新素养等各方面,而本文所论述的课堂智慧是融语文教师的学识、能力、情感、个性等多方面为一体的教学智慧,由此可见,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语文教师课堂智慧就是语文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集中体现。

3.2 有利于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篇(8)

0前言

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飞速发展,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智慧的学习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1]。智慧教育理念在教育界不断推进的同时,新技术环境也迅速地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在新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智慧教育如何开展,新形式的智慧课堂应如何构建[2]。

1智慧课堂的概述

“智慧教育”一词起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Planet)”的概念。对于智慧课堂的界定,国内外的文献中尚没有统一的论述,智慧课堂由智慧教育衍生而来。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提出智慧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的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国内关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研究主要依托融合于课堂的自主的、泛在的和个性化的智慧学习方式进行[4]。

2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1智慧课堂的技术特征

智慧课堂可以应用资源共享、学习情境采集、实时内容推送、智能学习分析、移动通信互联、合作交流、即时反馈等技术进行教学,形成开放、高效的信息化学习模式,智慧学习满足了多层次教育的需求。

2.2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为“教”与“学”的融合和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基于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增进师生互动和协作交流,使“教”与“学”相互渗透、融合一体,因而对智慧课堂的实用教学流程结构设计,应把“教”与“学”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来考虑[5]。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阶段(课前、课堂、课后)结合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情采集、实时内容推送、探究学习、智能学习分析、课后作业、信息化辅导、反馈测评等教学步骤构成智慧课堂完整的教学过程。

2.3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

2.3.1课前

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放送预习内容、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学生也可以利用此平台进行交流,问题讨论。

2.3.2课堂

课堂上,教师根据学情采集,导入新课,讲解学生课前自学时的疑问,进行探究学习。课上主要为互动式教学,智能学情分析,布置课后作业。

2.3.3课后

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信息化辅导,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利用网络资源采用网络试卷问答、在线提问、作业视频等方式反馈测评。

3智慧课堂实践教学的讨论

3.1技术支持

智慧课堂实现的前提是学校构建的信息技术平台。目前,高校都配备微机室,大多数学生有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这就为实现智慧课堂提供前提。2017年锦州医科大学将实现全校区覆盖无线网络,在技术层面上满足智慧课堂的实施。智慧课堂模式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3.2学习个性化,跟踪智能化

智慧课堂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特点,结合自己时间,自由安排学习,让学习真正个性化。由于移动通信设备的可携带性,使随时学习成为可能,跟踪学习也更智能化,更真实的挖掘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

3.3反馈即时性

智慧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评价,课前预习与反馈、课堂探究学习与反馈、课后作业测评与反馈,反馈信息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即时性反馈形成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3.4互动交流立体化

智慧课堂模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在各种网络平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全时空的实现互通。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畏惧感,创造了平等、融洽的教学环境。

3.5学习资源推送的智能化、便捷化

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媒体资源,如微视频、教学课件、电子图片、语言教学、学习材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智能化的学习资源,便捷的推送方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个性学习、快乐学习。

4结语

随着数字终端的兴起和网络应用的日趋成熟,智慧课堂的设计与应用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6],其核心在于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变革和改进课堂教学“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7]。智慧课堂作为新型学习环境,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能够满足“数字土著”能力倾向、学习风格等方面的要求,在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发展方面具有应用价值[6]。此次,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校教学中,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能力培养,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65-71.

[2]庞敬文,王梦雪,唐烨伟,等.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9):63-70.

[3]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34.

[4]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5]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篇(9)

课堂是教师挥洒激情和智慧的舞台,因为教学的主体是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而又与众不同的学生,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生成的特点,即每一堂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师生情感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课堂的复杂多变对教师是一种挑战,它的动态生成又可以创造出许多精彩的瞬间。例如:我在教祈使句时是采取做游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快速说出一些祈使句, 做得最快最准的学生获胜。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听祈使句并快速反应的能力。这个游戏也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抽一名学生,一起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给该组(或该两组)记10分。然后各组再抽另一名学生上前继续进行。通过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汇聚了知识,碰撞了思维、交锋了思想,融合了情感,尤其是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教师之“魅”在于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

二、 让智慧点燃激情课堂

新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上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尽情释放。教师要在课前课中课后给予学生智慧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进行抉择,做学生思想的引导者,为课堂生成的学生智慧引路指航。

同时,教师要激励学生不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架设起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火花的集成舞台。 转贴于

三、 让智慧提升速度课堂

笔者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这个故事给我很多感悟: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或达到一个奋斗目标,除了不懈地追求、积极地进取,不怕苦不怕累,勇于付出辛苦的汗水以外,还要注意拼搏的方式或手段。运用智慧的方法、智慧的方式就会事半功倍,轻松地步入成功的殿堂。课堂教学也应如此,教师应发挥教学机智,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扬长避短,让智慧的花朵在每位学生中绽放。

四、 让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篇(10)

关键词:

“互联网+”益民服务;智慧个体;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网络营销课程

“互联网+”益民服务中提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其实质就是以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实现公民的终身教育。现代教育就是为实现终身教育而对个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如何充分调动教育基本要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断探索的理论和实践的课题。

1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与理实一体教学法

教学理念是教师和学生作为智慧个体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活动存在的内在规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形成的对日常的教学活动所秉承的基本思想。也因为如此,日常的教学行为受秉承的教学理念所影响,甚至是支配。作为智慧个体的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这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目的是根本一致的——智慧个体的成长。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到底哪一个才是主体,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智慧个体中的哪一个处于主导地位这个问题,教育理论大体经历了主体—主导论、双主体论和主体间性等发展阶段:

1.1主体—主导论这种理念是将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智慧个体分别极端地视作课堂教学的唯一主体,赫尔巴特和杜威可以说是这一理论的典型代表人物。随着社会和教育理念的发展,这种本质就是对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极端地只强调其中的一个作为“单极主体”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无法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相匹配。

1.2双主体论这种理念与“主体-主导论”不同,双主体理念不是将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对立成“单极主体”,而是要求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视为同等重要的两个主体。在课堂教学通过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来培养和激发学生这个智慧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理念更加注重的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的教育行为以及智慧个体自身通过学习所达成的完善发展的目的。

1.3主体间性论主体间性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一种主体间性活动过程,它是关键因素,是教与学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交互活动。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将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协同交互的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深刻剖析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交互行为,这一教学理念有效地将单纯重视教师智慧个体教育行为的传统教学理念和单纯重视学生智慧个体学习行为的现代教育理念协同在一起,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理念均无法全面系统描述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关系的困局。

1.4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方法所谓理实一体化,是指在课程课堂教学中将理论知识的讲授同通过各种方式或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过程,达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形成理实有机体的教学方法。理实一体教学法可以很好地体现了主体间性教学理念。本文探讨的是为了达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智慧个体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水平,提升《网络营销》课程课堂的教学效果,完善和提升其综合学习能力这一最终目标,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于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网络营销》,将网络营销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组合,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效果。

2《网络营销》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网络营销》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现有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较为普遍地使用单纯的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现象,在目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

2.1教学模式不合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教师这一智慧个体将大量的理论知识以课堂讲述的形式向学生这一智慧个体进行灌输,这一模式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被教师这一智慧个体所占用,学生这一智慧个体没有被充分重视,当然有机的主体间性根本无从谈起。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非但不符合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培养要求,也不符合现代人才作为智慧个体的成长需求。

2.2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对于高等院校学生这一智慧个体来说,教育的目的重点在于其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理论水平的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智慧个体由于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被动接收上,没有学以致用,以至于其对于单纯的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2.3考核方式过于简单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课程考核方式,应该针对该网络营销课程的特点,重点考核评价学生智慧个体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实践能力,而不应该单纯考核评价是学生智慧个体单纯的对掌握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3]。为此,要全面评价学生智慧个体对网络营销课程的理解掌握水平,就要将采用的单纯的期末笔试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变革为对学生智慧个体掌握网络营销知识的程度进行理论与实践综合评价。

3对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理实一体教学法的实施与思考

3.1介绍教学目标由于学生智慧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对每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期望,所以教师智慧个体在《网络营销》上课之初非常有必要澄清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以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教师智慧个体在讲授课程的首节课时要厘清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目标,以体现主体间性的教学理念。通过这一过程来帮助学生智慧个体清楚了解《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3.2控制教学过程在特别讲求契约精神的现代社会,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的理实一体教学法要求在《网络营销》授课之初要制定一套大家共同遵守、共同监督的教学规则,这不仅可以维护教学秩序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契约精神的要求和体现。教师和同学这两个智慧个体达成共识已实现规则的制定,学生智慧个体在教学活动中就会较好的遵守,以保证各教学小组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首先是对学生按学号分组,任命小组长一名,负责协调本组人员完成任务;然后提供有典型代表的内容,设置与小组数相当的题目,让学生智慧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在任务布置时间的安排上要考虑学生有相同的准备时间,以保证公平性;每次学生讲授前须向教师提交该小组讲授人的个数,在课堂讲授时,具体讲授人由教师现场随机选出,这样可有效降低有的同学在完成任务时“搭便车”的概率;每次学生讲授完成后要进行教师和学生智慧个体提问并讨论,这时可以考虑禁止该小组的讲授人回答问题,这也是促进小组成员全员参与,为鼓励学生智慧个体的参与可根据提问的质量给予个人回答问题奖励,最后教师智慧个体在对学生智慧个体所讲授的内容进行点评和归纳,再将本章其余内容进行讲解,以保证授课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考核时,依据课程教学要求按照构成比例编制小组对外评分以及教师评分构成,其他非讲授组的同学为讲授组同学给出百分制的总体分值;授课教师根据每组同学讲授、提问和讨论等环节的具体表现,给各组打出百分制的总体分值。讲授小组成员根据本组整体及小组各成员课堂出勤率及对小组贡献自行打分。大这个环节上就促使学生智慧个体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学生的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的理实一体教学法的最终成绩由(组间评价×50%+教师评价×50%)×组内评价%+个人奖励分值组成。

3.3改进教学管理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应该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参与度。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管理方法:首先,在《网络营销》课程的开课之初,为了让学生智慧个体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改革,教师智慧个体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相应的期末考核将涵盖课堂学生讲解的形式完成;其次,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的教学成绩应该取决于每名学生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参与、个人作业及小组作业完成情况,而不应该是凭期末一张试卷单一的考试成绩来决定。总之,课程的期末考核重点是考核学生智慧个体对整个知识体系和理论理解和应用的综合情况。

3.4简化教学工具基于课堂教学的场地及教学规模的现实有限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的现实,课堂教学改革可以使用辅材料和音像资料。学生智慧个体可以采用Flash、Dreamweaver、Power-Point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本组教学内容,这样能够使得展示效果更加生动,同时可移植性强,便于学生间更好地借鉴学习。

3.5理实一体课程课堂教学法的思考第一,如何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下进一步激发和提升学生智慧个体对《网络营销》课程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其有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在教师智慧个体前期授课的演示下,通过学生智慧个体对讲授部分的准备和讲授,不仅给学生智慧个体提供了一次登台讲课的机会,体验讲授知识的经历;也是人生机会的历练,甚至可以帮格腼腆的学生突破自我性格,在课堂上获得自我的完善和提升;同时,学生智慧个体主动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可以通过把课堂讲授成绩与期末的课程成绩挂钩、激励学生智慧个体参与其中的方式得到实现。第二,如何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下突出《网络营销》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智慧个体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络营销》课程按照教学计划一般只有有限的学时,利用这有限的学时不可能把所有网络营销所涉及的知识全部详细讲授,而学生智慧个体也不必要学习每一章的详细内容。所以,应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选择有代表性的理论和相应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智慧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其通过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主动学习,更加灵活高效地掌握并应用网络营销知识。第三,如何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下加深学生智慧个体对所学网络营销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智慧个体的知识和案例讲授,让其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可以分小组或以个体为单位分别发表见解,从而打破僵硬的课堂氛围,变教师课堂上的简单灌输为在教师智慧个体引导下的学生智慧个体课堂内外的主动思考。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智慧个体始终处于对所学知识的海洋中,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学生智慧个体对知识的理解都会在这一段时间里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吸收,起到海纳百川的作用,有效地增强学生智慧个体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结语

为达成“互联网+”益民服务理念下的智慧个体终身教育目标,我国当代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做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历史进程的改革。将主体间性教学理念和理实一体教学法运用到现代的教育教学方法当中,这不仅仅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从更高的层次改变我们课程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受当前的课堂教学总体环境的限制,主体间性教学理念和理实一体教学法还无法发挥到我们预期的理想作用。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间性问题、学生智慧个体的学习能力培养问题以及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等问题,努力完善理实一体教学法的各个实施细节,有效提升大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智钢,欧阳倍祥.高职公共英语全过程互动教学实验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

[2]王瑞红.高职汽车类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4,(5).

上一篇: 所得税申报流程 下一篇: 机电一体化的专业知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