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算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7 17:40: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财务预算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财务预算方法

篇(1)

关键词 医院 财务预算 编制

0.引言

医院为了适应新的医疗形式要求,应当根据卫生部下发的相关文件的要求,促进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真正的把医院的预算管理落到实处。所以对医院来说,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更为重要的除了科学的编制方法的选择,还有可行性评价指标的建立。

1.医院财务预算的内容

医院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医院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医院预算是以决策确定的运营目标为指导,以运营预算为基础,根据医院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而确定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营预算 运营预算是为了保证医院正常运营而编制的预算。它是预算体系的核心,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①收入预算:医院的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等项预算内容。②支出预算:医院的支出预算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其他支出等项内容。(2)财务预算 医院财务预算是关于资金筹措和使用的预算,它以运营预算为基础,主要编制现金预算、信贷预算、预计总收入支出、预计资产负债和预计现金流量等。(3)专门决策预算 专门决策预算是指医院投资决策所编制的投资支出预算。

2.医院财务预算编制的程序

①目标的制定。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医院对下年度的目标进行决策,比如计划达到的全年出院人次、门(急)诊总人次、病床使用率等。②分级进行编制。由主管的院长挂帅,其他的相关科室负责,比如医教科、护理部以及设备科等,提出工作量计划以及固定资产预算计划,并落实到相关科室或个人。③批准审议。医院财务部门对个性预算进行汇总,对医院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编制,报给院部,院部通过会议,进行意见征集,做出必要的调整,医院财务部门根据调整意见,进行修订,最后再审议批准。

3.医院财务预算的编制依据及其形式

医院财务预算对业务收入表以及业务支出表的编制的主要根据是《医院会计制度》,专用基金预算计划表的编制用于投资活动,还要对业务量工作计划表甚至个人工作量计划表进行编制。与此同时,阐述财务预算计划的依据和要求要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

医院财务预算有一定的预算流程,首先是医院的业务预算,它是医院工作计划在一定时期可能完成的预算;其次是资本预算,它需要以医院的相关决策和投资计划作为根据进行编制;再次是筹资预算,医院的有关决策以及借款利率编制和现金流量表示他的依据。

4.医院财务编制的方法

医院财务预算是按照不同的预算项目,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的。①固定预算是指某一项目在预算内是正常的、可以实现的。预算项目如果数额比较稳定或者适用于固定费用的一般都采用固定预算,比如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等。②以预算期间的业务水平作为根据,预算编制的方法是以与之相应的费用数额作为基础来确定的就是弹性预算,常常用于与业务量有关系的预算项目,比如,增加的医疗收入,放射材料、卫生材料、化学材料的支出也会相应增加等。③滚动预算具有自行延伸和同步调整的特点,其根据是时间的推移及市场条件的变化,用在编制季度预算的情况下比较多,比如医疗设备的添加、投入使用的新建的病房或门诊[2],。

5.医院财务预算的控制与执行

①医院各预算单位对经过批复下达的财务预算,,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层层分解预算目标,落实到内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从而促进财务预算执行体系全方位的形成。②年度财务预算需要进一步的划分,落实到每一季度以及每一月份,为了保证年度财务预算的实现,财务部门要进行分期预算控制。③财务部门对预算项目的日常控制一定要加强,各种凭证记录一定要加强,并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对于月度预算计划一定要严格执行,对成本费用要适时的监控其定率、定额标准。财务部门要向有关部门及时反应预算执行中的异常情况,不仅要查明原因,更要想法解决[3]。

6.结语

除了上述提到的有关医院财务预算的方法,医院还应该建立相应的财务预算分析和考核制度。不仅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还要对财务预算执行中产生的问题及时的加以解决,从而使财务预算的执行偏差得到纠正;医院坚持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不仅可以发挥医院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还可以实现对财务预算管理严肃性的维护。对医院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财务预算的编制是一个较大的难题,建立与医院日常工作相配套的财务预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医院的经营状况,还可以更加合理的进行资源分配,从而有效地控制医院的成本,最终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现阶段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中,自营投资业务收入波动性最大,客户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比相对较小,经纪业务收入及与之相关的客户保证金利差收入占比最大且相较于自营收入而言波动性相对较小。交易量预算法根据证券公司收入结构的这一特点,以经纪业务收入及与之相关的客户保证金利差收入的预测为核心,在预计利润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利润,从而确定自营业务的亏损容忍上限,并结合设定的止损率据以计算自营业务投资规模,即锁定自营投资风险,以确保最低盈利目标的实现。根据交易量预算法建立的预算模型还可以用于盈亏平衡分析和利润敏感性分析。

二、交易量预算法的主要内容与核心思想

在我国现阶段,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同质化状态尚未根本改观,证券公司“靠天吃饭”的行业特征明显,股票指数和交易量的跌宕起伏使得证券公司的收入及与收入相关的支出具有极大的波动性,特别是以股票投资为主的自营业务收入,且其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高,如全行业06、07年平均分别为36.45%和31.82%,08年因大部分公司自营业务亏损而使这一比重骤降至很低的水平。因而财务预算很难编制,预算与实际往往相差甚远。基于我国证券公司现阶段的业务特点和收入结构,传统的预算方法对证券公司并不适用。

随着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及稳健经营的需要,借鉴海外券商的收入结构,特别是在我国证券市场目前没有风险对冲机制的情况下,部分公司已开始逐步减少对股票自营投资的过度依赖,以减少经营风险和经营业绩的波动性。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基础上调整收入结构的必然趋势。全行业06-08年度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4.57%、56.56%、65.6%(自营亏损抬高了08年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经纪业务收入目前是多数证券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相较于股票投资业务,经纪业务收入相对易于预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交易量预算法这一适合于证券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法。

从财务角度看,证券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可划分为卖方业务收入和买方业务收入。卖方业务收入包括经纪业务收入及衍生的客户保证金利差收入、资产管理业务收入、投资银行业务收入、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等,即除了自营业务收入外,证券公司的其他业务收入基本都可归类为卖方业务收入。

交易量预算法的核心是首先预测预算年度的以经纪业务收入为主的卖方业务收入和主要营业支出,并据以计算预计利润,然后将一定比例的预计利润作为预算年度的目标利润,预计利润与目标利润的差额作为公司可以承受的自营业务损失上限,以此结合止损率来确定自营业务规模,在预算年度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及假设条件的变化按月或随时调整预计利润、目标利润和自营业务规模。为了确保目标利润的完成,自营业务的规模可以因为看空而不断减少,但不能因为看多而无限度增加,自营业务的风险敞口应以预计利润与目标利润的差额为限。举例来说,不含自营业务利润的预计利润假定为10亿元,确定目标利润为8亿元,则自营业务的风险敞口上限为2亿元;再假设自营业务的整体止损率为20%,则自营业务的上限规模为10亿元(2/20%)。那么即使再看多,自营业务规模也不能超过10亿元,除非调整止损率,比如将止损率调整为15%,则规模可扩大至13.33亿元(2/15%)。

这一预算方法不将自营业务收入作为预算收入的组成部分,而是在编制预算时,根据利润预测结果确定一个自营业务的亏损上限,并在预算年度内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按月或随时予以调整。这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利润控制方法,在市场繁荣、业绩好的情况下自营规模可随预计利润的增加而增加,反之亦然。这样既能在股市上涨时增加利润,又能在下跌时控制风险,是一种稳健的经营策略。回顾我国股票市场的历史,几乎是“一轮牛市消灭一批证券公司”。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公司在牛市时不能根据自己的损失承担能力控制自营规模,当熊市来临时又不能及时止损。2000年的牛市,很多证券公司通过保本保底的资产管理业务的无限度扩张变相扩大了自营规模,结果导致损失惨重,相当一部分公司因此陷入困境或破产,很多公司为了做到当年帐面盈利而不惜出售基金公司股权、上市公司法人股等优质资产。综合治理完成后,证券公司合规经营日益走上正轨,未来证券公司最大的经营风险将是来自于投资规模的失控。08年以来股市的大幅下跌又使个别未能根据自身盈利承受能力控制自营规模的公司发生年度亏损。《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中以净资本规模约束自营规模的规定是一种侧重于资产负债表风险控制的监管要求,它与公司自身更侧重于利润表风险控制的目标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以此作为证券公司从盈利角度控制自营规模的依据。交易量预算法提出的以预计利润与目标利润的差额即预计利润的一定比例作为自营业务亏损上限从而决定自营业务规模这一思路是控制自营业务风险和公司业绩风险的有效方法。

三、交易量预算法的主要步骤

第一,主要业务收入的预测。

(1)经纪业务佣金净收入预测。经纪业务佣金净收入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市场交易量、市场份额、平均净佣金费率。佣金净收入=市场交易量×市场份额×平均净佣金费率。股票交易量取决于换手率和流通市值两个因素,即:股票交易量=换手率×流通市值。对股票交易量的预测应综合主要研究机构对市场的预测,建议取主要证券公司研究机构对交易量预测的平均值。基金、权证等其他品种的交易量或佣金净收入,可根据前一年其占股票交易量或佣金净收入的比例并结合可能的变化进行估算。

在确定用于预测的市场份额和净佣金费率时需考虑以下因素:经纪业务买卖的证券品种包括A股、B股、基金、权证、国债现券、企业债及可转债、国债回购等,每一品种交易量占交易总量的比重不同,不同品种的市场份额和佣金费率也不同。各公司应根据自身市场份额和净佣金费率的品种结构,以及预算年度交易品种结构的可能变化等因素,确定是使用综合还是分品种的市场份额和净佣金费率。佣金净收入是佣金收入减去经手费、证管费、银行第三方存管费等手续费支出后的差额。经手费和证管费与佣金收入的比例关系不同,银行第三方存管费与佣金收入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客户保证金规模相关。公司应根据重要性原则确定直接使用净佣金费率单一指标,还是在分别预测佣金收入、经手费、证管费、银行第三方存管费的基础上计算佣金净收入。市场份额应结合公司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市场竞争形势、公司应对竞争的策略等因素进行预测。另外,预测时应充分考虑佣金费率逐年下降的现实,结合公司的竞争策略确定预算时采用的佣金费率。

(2)客户保证金利差收入。首先预测客户保证金规模。统计研究表明,客户保证金规模与股票指数、交易量及市场份额呈正相关,可以根据统计规律预测客户保证金的平均规模。预测时应剔除新股申购前后保证金的波动。客户保证金利差收入=客户保证金预计平均规模×利差率。

(3)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主要指集合理财产品收入,包括管理费收入、交易佣金收入和自有资金分红收入。如有其他资产管理业务,可根据实际情况预测。分产品按预计平均规模和管理费率预计管理费收入。交易佣金收入按预计平均规模、换手率和佣金费率计算。自有资金分红收入按各产品的净值、自有资金参与规模、预计分红比例计算。

(4)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可以根据证券发行和并购市场情况及公司的项目贮备情况预测。

(5)自有资金利息收入。首先根据公司目前的自有资金规模、预算年度内重大投资和筹资项目情况等预测自有资金平均流入流出情况,预计自有资金平均规模,然后乘以预计的存款利率。

(6)长期股权投资收入。为预测方便起见,纳入合并的子公司可仅预测其净利润,按控股比例计算投资收入。未纳入合并范围的长期股权投资根据历史数据预计分红收入。

第二,营业费用分类及与营业税金的预测。

在参考管理会计对费用分类的基础上,结合证券公司营业费用的特点我们将证券公司的营业费用根据性质划分为固定性费用、可预算控制性费用、变动性费用三大类。具体如下:

(1)固定性费用。是指发生额相对稳定或标准确定后发生额可较为准确预计的费用。包括:固定性工资及与之有固定比例关系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房屋租赁费及与房屋拥有或使用相关的房产税、物业管理费、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及房屋装修、交易席位等摊销费用;社会保险费用及住房公积金;审计费等。固定性费用主要根据上年度实际发生情况及基础数据或标准的预计变动情况进行预测。

(2)可预算控制性费用。是指发生额具有较大弹性但可通过预算的形式加以控制的费用。包括: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广告及宣传费、办公费、会议费等。可预算控制性费用是各相关部门费用控制的重点,以公司核定的预算作为预测值。

(3)变动性费用。是指发生额与相关业务指标或其他财务指标之间存在固定或相对固定的比例,随相关业务指标或其他财务指标的变动而变动的费用。包括:与经营业绩相关的奖金及与之相关的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与经纪业务佣金收入相关的经纪人佣金和交易单元流量费、与营业收入相关的投资者保护基金。变动性费用预测的基础是寻找各项变动性费用与相关业务指标或其他财务指标的函数关系,通过建立模型来预测。

营业税金及附加的预测较为简单,根据收入的预测结果,剔除非营业税应税收入(如金融同业利息收入、长期股权投资分红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入等)和营业费用中的投资者保护基金等营业税应税收入抵减项目,然后乘以营业税税率及附加费率。

第三,根据以上结果预测税前利润,进而确定目标税前利润,目标税前利润可按预测税前利润的一定比例来确定,比如75-90%。不考虑汇兑损益、其他业务收支、营业外收支、资产减值损失等不重要或无法预测项目对利润的影响,除非影响较大且易于预计。

第四,将自营业务收入作为确保目标税前利润完成前提下的调节性收入,即将预测利润超过目标利润的部分(预测利润-目标利润)作为公司可承受的自营业务损失上限,设定止损率,并据以计算自营业务的最大规模。

第五,预算年度内,每月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及影响收支的关键因素和初次编制预算时设定的假设条件的变动情况预测剩余月份的营业收支及利润,从而滚动调整年度预测利润、目标利润及自营业务规模。由于离预算年度结束时间越远预算的准确度越差,所以为了保证预算控制的灵活性,年初时自营业务的规模应低于按上述方法计算的上限,比如控制在上限的50%以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比例逐步提高。当然,实际的投资规模还应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来决定,但不应超过按以上方法计算的规模上限。

四、预算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为了预测不同因素组合下利润预测值的变动情况,及通过收支项目的平衡与调整以实现预算目标,为预算的编制、分析与调整建立基础,在上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通过EXCEL表格建立预算模型如表1所示。

通过该模型可以看出,任何影响财务收支项目的因素及影响其他财务收支项目的收支项目的变动都可以通过模型自动计算出各财务收支项目和净利润的结果。这一模型还可以用来进行盈利敏感性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是一个重要的财务分析工具。

交易量预算法是一种用于财务控制的预算方法,所以任何预算基础的变动都要通过模型的调整来重新计算利润预测值,以便随时因应这些因素的变化来进行财务控制。一般来说,在每月初根据截止上月末财务收支的实际情况及各种预算因素的变化情况重新编制年度预算,并据以计算预测利润、目标利润、自营业务规模等,所以,建立在交易量预算法基础上的用于财务控制的预算是一种滚动预算。需要说明的是,实际的财务收支预算模型要比以上模型复杂得多,还应有与之相关的营业费用预算模型相配套。各公司应根据自身的业务及费用特点建立合适的财务收支预算和营业费用预算模型。

五、财务预算的层次及相互衔接

篇(3)

摘 要:房地产企业不仅具有投入资金多,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同时还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正是因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性质与企业独有的特性,以及其面临着的巨大风险,所以其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加强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现金预算和损益预算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预算的两个部分。文章就主要对房地产开发经营中的采取预算工作展开分析。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财务预算;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069-02

收稿日期:2015-03-20

作者简介:靳兴德(1967-),男,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本科,高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方向。

引言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企业的预算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计划,包括了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财务预算则是在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的基础上作出的现金流量安排,以及一定时期内的损益表和一定时期末资产负债表的预计。

一、财务预算管理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中的必要性

房地产开发的根本目的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房地产企业的开发经营活动中,为了取得提高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打破传统职能管理的界限,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活动视为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部门和所属单位的子目标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投资者的战略决策与经营者的管理行为相一致。而这种管理格局无疑需要房地产企业具备一条主线,从而将房地产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与其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贯穿起来,进而提高整个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财务预算管理是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围绕房地产企业初期所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的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与规划,从而实现房地产企业对财务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的目标。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合理配置房地产企业内部的资源,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需求,进而长期在市场上获得最大收益。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

资金预算和损益预算是房地产企业财务预算的两大部分。损益预算能够体现未来一定期间内,企业预计的生产经营成果和分配情况。而能够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来一定期间内现金收支情况的,则是资金预算。

1、损益预算

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税费预算等是损益预算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通行办法中规定房地产销售收入的确认要符合如下条件:取得竣工备案表,并且商品房竣工验收合格;商品房销售合同已经签定,销售收入已确定;商品房的相关成本得到科学合理的计量;客户对商品房进行验收后,办妥相关商品房移交手续。营销部、工程部、成本管理部等各部门共同合作,为财务部门提供信息支持,才能高效完成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而税费预算包含范围较广,有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这些都跟项目管理和收入成本预算有直接关系。

2、资金预算

通过财务预算,强化资金集中管理,合理规划与控制企业的现金流量,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现金预算是由现金流入预算和现金流出预算两大部分构成,其中现金流入包括银行贷款、销售回款等。销售政策、市场环境的约束是制约销售回款的重要因素。而工程进度和银行信贷政策是制约房地产开发企业现金流出的重要因素。

三、房地产开发经营中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编制财务预算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

财务预算的主要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可以预计的财务状况,二是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不能认为财务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一个部门的任务,这些应该是由财务部门牵头,由多个部门合作完成。比如在取得土地前,营销部就应开始预计销售价格,通过产品市场定位和利润预测,来确定最终的拿地价格,而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所有相关成本,可以通过取得土地成本、建造成本、开发间接费用、相关税金等方面进行归集,并在项目设计、营销策划、财务预算、工程管理、成本控制等多个环节中进行反映,在这些环节中需要公司多部门进行配合,才能完成一项较完整的财务预算。

2、财务预算准确率相对较低、成本项目分解不够科学,执行力不够

不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预算制定和执行不尽相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制定财务预算时缺少客观性,没有认真分析企业明年的计划和财务状况,使财务预算在编制目标分解与实际的经营情况相脱离,导致二者存在重大的偏差,忽略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点,相关工程管理,成本控制和营销策划等重要工作流程,这样做出来的预算在执行时与实际的情况偏差较大;二是因为各个业务部门的预算执行力不够。

3、项目开发预算、企业战略目标和年度财务预算,三者直接缺乏联系

不确定因素较多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一大特点,其中开发周期长就是其中之一。在此条件下,编制财务预算显得尤为重要。做好财务预算编制任务在能够反映企业年度财务经营状况的同时,也能够综合反映项目开况。当前,套用传统的预算方式仍然是许多房地产企业的做法。其通常采用单独预算的方式来完成年度经营计划指导下编制开发项目的年度预算。这样,就无法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开发期这一不确定因素,并且也存在与企业战略目标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出现。

四、加强房地产开发经营中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应用途径

1、编制恰当的项目预算

由于企业不恰当的项目预算,会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从而造成企业资金短缺,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等情况。企业应当在实施项目前,进行资料的收集,并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全面考虑项目的整体情况,制定出恰当的项目预算,让各部门进行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充分发挥整体大于部分的作用,让项目的收益最大化。

2、加强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合理的估计现金预算和损益预算

房地产开发项目预算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包括综合地价、项目研发费用、建安工程费用、前期手续费等,通过收入成本的预算将现金预算分期进行规划,同时做好筹资准备。为此,针对该情况,各个业务部门应密切配合财务编制预算,成为必然要求。根据各部门性质,具体分工如下:

2.1营销部门负责资金预算方面的一些具体工作,包括销售费用预算、销售回款预算。而涉及编制地价支出和工程建设资金支出则由前期开发、工程管理部门负责。财务部门则需要编制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支出预算和税费支出预算。最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是编制培训费和人工成本预算等。

2.2根据房地产企业产品核算周期长,收入确认制约因素多,成本项目具有特定性的特点,应从取得土地前开始,就请营销策划部进行初步的预估地价、净利等指标,再通过项目部、设计部、营销策划部和财务部等相关业务部门一起对开发前期、中期、后期的收入成本分期进行预算,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损益预算。

3、加大分析、考核财务预算的力度

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开展实行,是预算管理的本质要求。想要强化企业的管理,就必须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经营策略。为此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实现企业的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是完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有效方法。企业各部门在工作中,尤其是在房地产建设和销售的工作中,必须切实落实好预算工作,按照预算范围开展经济活动。采用“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为原则。把企业的方法策略运用到执行的过程中,保证预算政策的严格执行,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实施反馈预算执行情况,最终形成全方位控制、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体系。

4、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和监督

房地产企业应当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和监督。在项目事前通过财务管理对各项工作进行控制,制定发展目标;在项目事中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始终保持所支出的资产都在预算的控制范围之内,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项目事后,对该项目做一个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吸取好的方面,分析错误的地方,找出原因,以防在下一次的项目中再度出现。

结束语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决策正确与否离不开好的财务预算。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以控制现金流为主,加强财务预算的执行与考核,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以保证财务预算目标顺利实现。因此,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财务预算,做好财务预算并严格执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才能实现长期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文斌.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改革[J].城市开发,2013(25):162-163.

篇(4)

一、财务预算管理涵义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

财务预算管理是具有企业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生产经营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机制,是对企业相关的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

二、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

(一)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生存、盈利和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职能管理的界限,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在战略目标及战略计划的指导下,注重企业内部综合协调管理,强化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职能,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职能部门和所属单位的子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趋同,从而使得投资者的战略决策与经营者的管理行为相一致。这种管理格局无疑需要企业管理有一条主线,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贯穿起来,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一些成功企业实践经验证明,这条主线就是预算管理。因此,实行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搞好企业预算管理并在管理中产生效益,是检验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选择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国有企业唯一的投资者。投资者关心的中心是经营成果首先是产品,进而是利润,管理者的管理中心当然与投资者相一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逐渐趋于多元化,出现了分散的、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企业也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分散投资者不仅关注企业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仅关注企业当前实现的利润,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不仅关注利润的总额,而且关注利润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也就从经营结果(利润预算)扩大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进而延伸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因此,推行预算管理是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在产权制度变革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三)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适应财务活动性质变化的有效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与企业体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必须逐渐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等价交换的原则运行企业的财务活动已成为连接市场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收付活动,而是包括资金筹措、投资决策与日常管理等多项内容在内的十分复杂的活动。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要对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还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筹措资金,以及对资金的日常运用进行管理。企业能否有效地预算所需资金的金额,能否有效地筹集资金,并将其配置在适当的地方等,这些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与否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建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成本必然要求。

(四)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本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需要

资本经营机制就是对资金有效管理、控制和运行的机制。预算管理是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与规划,使生产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与规划进行流转和运动,以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有效管理机制,与资本经营机制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实行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本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需要

(五)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1.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以产定销的财务预算管理是连接市场与企业的纽带和桥梁。

2.在市场销售一定、销售价格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3.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讨价还价”过程,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企业预算管理的重心从经营结果(目标利润)延伸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进而扩展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三、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

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把企业预算期的业务量固定在某一预计水平上,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其他项目预计数的预算方法。

弹性预算是固定预算的对称,它关键在于把所有的成本按其性态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大部分。

(二)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是指在基期成本费用水平的基础上,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通过调整原有关成本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

零基预算,或称零底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以零为基础,不考虑其以往情况如何,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研究分析各项预算费用开支是否必要合理,进行综合平衡,从而确定预算费用。

(三)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定期预算就是以会计年度为单位编制的各类预算。

滚动预算又称永续预算,其主要特点在于:不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挂钩,而是始终保持十二个月,每过去一个月,就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后几个月的预算,并在原预算基础上增补下一个月预算,从而逐期向后滚动,连续不断地以预算形式规划未来经营活动。

四、财务预算的控制

1.预算控制由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组成。其中,事前控制主要指事前要对某一行为或某一事项按预算编制详细的实施方案;事中控制主要指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预算执行,不得超预算范围;事后控制主要指事后审计绩效,检查是否达到预算目标。

2.预算控制可同时采用多种手段,但主要是财务手段,把财务控制同法制控制、制度控制乃至权势控制有机结合起来。

3.控制的层次应界限分明,做到逐级控制。预算控制是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关键,目标明确后,要确保目标的实现,必须严格按目标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为了防止各单位弄虚作假,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事后进行审计,确保其真实性,为奖惩作准备。

五、财务预算调整

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突发超出预算控制范围事项,如:企业体制改革;大型自然灾害;内部重大政策调整;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生不可抗拒事件;国家宏观政策大幅调整;市场经济形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经营目标必须进行调整;业务经营范围变更等。企业应及时做出财务预算调整方案,有利于保证企业政策在大方向上与社会和自身实际状况相符合,有利于保证预算调整方案在经济上实现最优化,有利于重点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

篇(5)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预算而言,其内容主要涉及资金预算和损益预算,其中前者旨在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收支情况进行反映,而后者则是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分配情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反映[1]。一方面,资金预算。现金预算可以分为金流出预算和现金流入预算,其中现金流出涵盖税费支出、工程建设支出、销售费用、综合地价支出、管理费用、偿还银行贷款支出等;而现金流入涵盖银行贷款、销售回款、其他现金流入等,其中银行贷款受工程进度与银行信贷政策的制约,销售回款受市场环境、销售政策、工程节点等因素的制约。

另一方面,损益预算。损益预算涵盖税费支出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收入预算等,其中费用预算包括财务预算、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税费预算包括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及其他。通常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通行处理方法为依据,确认房地产销售收入时要符合以下标准:①通过客户验收后,买卖双方才能办妥商品房的移交手续;②商品房的成本可以进行计量;③房款确信可取得或已经取得;④已经签订商品房的销售合同;⑤竣工验收完商品房后,可以获得竣工备案表。可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收入预算与各业务部门紧密相关,如成本管理部、工程部、营销部等。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不能正确认识财务预算。财务预算主要是对企业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成果、现金收支情况、财务状况进行预计和反映,但不能以此为依据片面认为财务预算只属于财务行为,由财务部门进行控制即可。一般而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预算与项目的投融资、工程管理、物资采购、营销、成本控制等环节具有密切的关系,是相关管理的集中表现。

第二,流程预算和年度预算不协调。当前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重点在于制定年度财务报告和年度预算,没有深入分析资金运作和项目运作的预算工作,而项目开发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直接影响企业的最终效益,所以项目开发过程的流程预算至关重要[2]。有些企业采用传统的年度报表方案及年度预算,不能彰显出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预算的全面性及阶段性,将年度预算作为财务预算管理的战略方向,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

第三,财务预算准确率不高。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不同,在财务预算执行和制定方面也有所不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究其原因,一是各业务部门缺乏较强的预算执行力;二是财务预算的制定不够科学和客观,不能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致使实际经营情况和财务预算编制目标分解相互脱离,继而所做预算在执行中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偏差。

第四,考核机制缺乏有效性。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考核机制,尚未构建严格且系统的责任制度,并且财务部门在预算管理前未签订责任合同,缺乏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导致财务预算人员缺乏工作热情[3]。当然在后期考核环节,财务部门往往主动回避业务能力及主观因素等问题,着重强调政治环境和市场环境对预算结果的影响、预算过程中的客观原因。

三、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路径

(一)加强现金流的管理

房地产行业属于高风险、高负债、高利润的行业,所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必须要确保现金流的稳健顺畅。现阶段,有些城市的商品住宅成交数量有所回升,但受限价、限贷、限购等政策因素的限制,加上房地产开发企业经常使用的国内资产市场募资、开发贷款等方面受限,导致企业现金流趋于紧张状态。所以企业需要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以现金流为重点,科学支出各项费用,及时回笼收入项目资金,资金优先保证项目建设和偿还银行贷款利息及本金,从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促进资金利用率的提高。

(二)注重国家政策的变化

在房地产开发环节,国家政策的颁布与宏观经济的调控极大影响了开发的成本支出及经济利润情况,所以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密切关注环境变化,对政策的变动情况加以了解,优化调整财务预算管理项目。同时企业可以预测年度财务状况或调控预算方案围基础,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科学估计损益预算和现金预算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财务预算涉及诸多方面,如建安工程费、综合地价、前期手续费、项目研?l费等,利用收入成本预算来科学规划现金预算分期,做好相应地筹资准备。同时企业可要求各业务部门密切协商,以各部门的性质为依据进行合理分工,加强财务编制预算,具体分工如下:①由于产品的核算周期较长,收入确认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要从取得土地之前进行净利、地价等指标的预估,然后通过财务部、设计部、项目部等相关部门的协商,共同预算前期、中期、后期的收入成本分期,继而完成项目的损益预算[4]。②营销部门负责销售回款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等资金预算工作,而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工程建设资金支出地价支出的编制工作,财务部门则负责税费支出预算、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支出预算的编制工作。

(四)健全财务预算考核体系

构建完善系统的奖罚和考核制度,比较分析实际执行结果和预算指标值,及时找出和解决问题,完善对预算工作的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于绩效考核指标而言,其强调过程性的业务指标,涉及结果性预算数据,要求评价影响企业目标的因素,对预算最终目标的实现加以考核[5]。同时以每一责任单位的特点为基础,构建日常的监控制度,通过相应的考评和及时的信息反馈,在具体环节落实预算过程,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

(五)准确分解财务预算目标

篇(6)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财务控制问题

做好房地产资金预算管理工作,需要认真分析预算管理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所在,才能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1.资金预算管理财务控制观念淡薄

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项目进行资金预算管理的时候,缺乏对财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没能意识到其实其他部门的工作对资金预算管理的影响作用,其他的部门只是定期提交数据给到财务做账使用,而没有直接参与进来提出有效的建议。财务部门没有意识到只有其他部门才知道资金的预算方向和使用方向,更需要他们的建议和参与。因此,也就导致了财务部门只是简单罗列其他部门所需的资金,而没有做好管控工作,没有尽力降低成本和损耗,反而加大费用增加成本。

2.缺乏对资金预算的监督和管理

项目预算和资金预算编制好后,在日后的执行过程还需要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保证实际的发生情况不偏离预算轨道,或是在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发现予以更正。但实际上,房地产企业只是简单按照公司下达的计划进行预算和执行,没有在实际发生过程中进行监督和管理,毕竟,预算不是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相关部门没有将实际情况反馈给财务管理人员,导致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发生脱节行为,失去了资金预算的管理意义。正确的做法,应该通过监督和管理预算的执行过程,从而达到保质保量完成资金预算的目的。

3.资金预算财务控制缺乏考核制度

做好资金的预算管理,离不开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不仅仅是对员工的工作效果的考核,更是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需要设立一定的奖惩机制,约束和管理财务部门和相关内部人员的活动,奖励按目标完成,处罚控制不到位的人员,这样就可以减少推脱责任的行为发生。但在房地产企业中,资金预算和项目预算编制了之后,相关的实施人员却没有按预算目标去做好财务控制,就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激励机制和考核环节约束他们。

4.缺乏财务控制机制

房地产企业在决定了一个项目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财务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全年的收益情况和预算每年将会产生的费用、收入、目标收益,但仅仅是停留于概况性的指标,二是没有将决策细致化,没有进一步编制月份、季度、年度财务预算,无法做到事前、事中的控制,相关的人员没能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预算的财务控制目标进行合理预测、分析和决策,进一步导致资金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房地产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财务控制方法

针对房地产企业资金预算管理财务控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方法,以帮助房地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有优势,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1.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

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会计体系,首先要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财经法规和企业会计制度来设置合理、科学、符合实际需求的会计科目,这是实现预算资金管理财务控制首要步骤。房地产企业在开发新楼盘项目的时候要设置细化的核算对象,按照楼房的编号进行合理归集。在产品的成本及销售收入科目中要明确土地及属下各项科目的支出,这样才能核算出产品销售量和盈利状况,对数据进行纵横向的比较;其次,企业要统一规定会计的核算流程,其统一性要基于会计科目设计的基础之上,保持统一,并按需做出适当的调整;最后,采用统一的方法对各类单据和数据进行记录、归集。

2.建立企业会计管理系统

建立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其本质就是设立责任中心。设立责任中心的目的就是为实现企业的运作目标,让每个岗位的人员都在财务系统的要求下承担相应的责任。围绕着这个责任中心,可以制定相应的职责绩效考核标准,并通过这个考核标准来反映出某段时期内业务的发展执行情况,从而对各责任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对会计建立管理制度后,用于项目开发的各项费用支出都可以及时的反馈出来,销售的进度情况和综合的收益情况都能得到体现,并对这些反馈出来的情况加强监督,以便确保这些数据的有效性,为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完善预算的会计体系

房地产是一个比较有特殊性的行业,它的预算会计体系不但包括资金预算,还包括了项目预算。资金预算主要核算企业整体的资金被占用和使用的情况,并结合其他部门反映上来的需要动用资金的情况,一层层汇总向上汇报,最后制定协调资金运作的财务规划;项目的预算是指企业从项目开发时开始预算,研究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对项目进行统一的规划、对需要支出的各项费用进行预算,包括设计、开发环节的费用,对营业收入、筹资成本、投资收益进行整体的预算。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从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所要实现的利润目标出发,来编制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以及现金流量表,最终构成一个完善的预算体系。此外,企业要注重预算管理和分析,定期编制预算表,并实施奖惩的考核制度,严格控制实际的财务状况按预算情况发展。

4.优化资本结构加强资金管理

由于房地产企业的运作需要有充分的资金,容易受到国家宏观政策、银行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的影响,所以,作为房地产企业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产生的作用,为了节省筹资成本,需要挖掘更有利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强化融资管理。为了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企业要在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运用会计手段进行税收的筹划,尽量做到节约纳税。另外,做好项目现金流匹配银行贷款时间和额度的工作,如果预期利率会降低的话,就要同银行签订短期合同,今早还清贷款,反之的话就要签订长期合同,防止增加财务费用。总而言之,房地产企业对资本的管理原则要做到:资金实力雄厚、筹资要有计划。最后,加强项目管理能力,防止项目工期的无线拖延,导致费用的增加超出预算;加强现金管理,保持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期限的一致性;严格控制管理费用,防止铺张浪费。

5.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健全财务制度

房地产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要满足管理需求,能为实现管理目标服务,比如设立专业的财务机构,主要负责管理涉及资金的全部事项;为了规范化财务管理,需要制度严格的报销制度和采购出售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设立内部审计制度,负责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管理、工程项目的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以及经济效益审计等等相关方面,通过这些审计工作中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方法解决,从而促使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结束语

房地产是属于易受国家政策、金融政策影响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收益高、风险大的特点。资金预算管理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将成本、资金、协同等这些关键问题融合到一个体系。所以,房地产企业要做好资金预算财务管理控制工作,重点在于做好资金筹划工作、测算资金成本、量化的预算资金、费用、利润,以保障资金预算管理的有效应用实施,并在市场和正常发生变化时能够发出预警信号,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7)

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是高等学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目前高校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过程中,尚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方面思想认识不到位,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中,“重拨款,轻收入”、“重分配,轻管理”、“重花钱、轻效益”;另一方面,编制预算时收入支出的框架没有按照学校事业发展的规划和任务的有关规定和定额来运筹,仅凭上年实际数加上预计的增加数估计加统计来确定,且在执行中存在随意增减收支口子,或“先斩后奏”等现象。因此,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对编制预算的思路、方法作相应的调整,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预算。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所谓全面预算管理是指把整个高校的财务收支列为预算管理的对象,不仅不分资金的来源和性质,打破预算内外资金界限,而且将学校可自主安排和不可自主安排的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形成高校全方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全面预算管理是综合财务预算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我国财务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自1993年7月1日企业开始实行新的“两则”、“两制”起,到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历史阶段。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将实行统一的“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新预算管理模式和“全收全支”的新收支管理模式。这就要求作为事业单位有机组成部分的高等学校财务工作也必须确立“大收入大支出”观念,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加强政府宏观管理的要求。政府部门在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的改革中,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与高校财务预算工作最直接相关的主要有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管理的要求。这两项新的规定,必然要求高校全额地反映财务的收入、支出与结余的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最终核定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数额,因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成为政府部门与高校财务的直接切合点,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3.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财产物资流失严重、重复购置和重复建设等不良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统一管理,财力过于分散,造成了人为的资金损失。要想改善和杜绝上述情祝,高校就必须把所有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统一计划,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真正实行全面预算。另外实行全面预算,将有利于正确核算生均培养成本,为高校办学效益的评价与考核提供依据。

4.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本身也有重要意义。在现代会计实践中,全面预算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即:它以目标决策的结果为依据,是决策的继续;同时又是控制的先导与考核业绩的前提条件。它的最大意义在于:一是可以使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定量化,从而便于全面地综合、协调、规划各部门各层次的经济关系;二是由于财务全面预算是计划目标的数量说明,便于从业人员更直观地明确各自的职责及相应的奋斗目标,使人人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财务全面预算的量化指标可作为日常控制的依据,而经过分解落实的预算规划目标与个人业绩考评结合起来,则可以作为奖勤罚懒、评估优劣的准绳。

二、高校全面预算的内容构成

高校全面预算的范围涉及到教学、科研、后勤、产业等各个方面,财务预算形成了以校财务处教学财务预算、科研财务预算两块为核心的,包括基建处的基建财务预算、产业中心独立核算校办企业的附属单位上交预算,以及后勤处半独立核算承包项目的经营收支预算等内容的全面预算体系。高校的财务处是学校的一级财务机构,而学校内部的后勤、科技开发、投产及基建部门的财务机构只是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其财会业务接受财务处统一领导。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要求。财务处除了汇总各二级财务机构核计划上报的各类财务预算外,还应具体负责编制以下有关财务预算:

1.教学财务预算。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两大部分,其中收入预算又有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和其它收入等项内容。

2.科研财务预算。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两大部分。其中收入预算也有科研支出的各项具体内容。

3.其它财务预算。包括经营收支预算和其它收支预算(如公费医疗预算等)。基建处主要负责“基建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其中,收入预算包括基建拨款预算与自筹基建经费预算两部分。产业中心主要负责“附属单位缴款”的预算编制工作。后勤处主要负责后勤各承包项目的“经营收支”预算。

三、全面预算的编制原则及程序

1.“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高等学校则务制度》第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编制预算的总原则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也就是说,高校在编制财务预算时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不搞赤字。

2.稳健性原则。也称“审慎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某些不确定事项时所持的谨慎从事、不高估资产或收入的价值,不低估负债或支出的价值的态度,尽量核实收入的可能性,避免赤字隐患。

3.“统筹兼顾、保证重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原则。高等学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必须突出这一中心地位,同时要处理好“吃饭”与“建设”的关系问题,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事业的发展、计划和预算的安排,必须与国家计划和财力可能相适应,切忌片面强调发展而不顾财力铺摊子、上项目。高校全面财务预算的编制应改变以前单纯由财务部门自上而下的编制办法。从全面预算的组织上看,应先由基层单位按照事先规定的原则和目标,自行编制本单位的财务预算。财务处根据财力可能审核修订调整、综合平衡和汇总后,呈校行政领导批准后执行。这种自下而上的编制程序,能够体现下级参与管理的精神,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比自上而下编制的财务预算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切合实际:从编制时间上看,全面预算在下年度到来之前的两三个月就要着手编制,按规定的进程由各级人员组织编、报、审等工作,至年底要形成完整的财务预算颁布,彻底改革以前到预算年度中期才能形成完整的财务预算的办法,使财务预算更具有约束性和纲领性。

四、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

1.收入预算的编制。高等学校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交收入和其它收入等。其中财政补助收入应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定额和补助标准编列;上级补助收入按历年补助数和补助标准编列;事业收入要根据具体的收入项目确定,凡明确有收费标准的项目,要按上年执行情况,结合本年度有关业务量和收费标准计算,没有收费标准的项目,则要根据上年执行情况,结合本年度有关因素编列;经营收入应按本年度业务量和收费标准,同时参照上年收入填列;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按规定应上缴额填列;其它收入如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参照上年收入情况测算编列。需要说明的是事业收入中按规定应上缴财政专户的收入只能按财政部门核准的资金填列。

2.支出预算的编制。高等学校支出预算由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组成,其中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具体项目可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两大部分。编制预算时,人员支出应按有关标准编制人数填列;公用支出有支出定额的,应按定额计算编列,没有支出定额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编列。同时,经营支出要与经营收入相配比,两者要对应编制,以便正确反映经营支出结果。

五、执行高校财务全面预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思想观念上,要打破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分别使用的人为割裂的局面,树立起“大收入、大支出、大结余”的新观念;要反对“内紧外松”、“局部反映”的传统的资金安排作法,实行“大收大支、全收全支”的管理模式;加强高校统筹规划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增强自主办学的法人意识。

2.在机构设置上,在重视校级财务机构的地位、职责以及对二级财务机构加强管理和监督的基础上,必须要对目前校级财务机构的设置进行调整,增设专门的计划部门,增强计划管理的职能,因为以往仅仅由某一领导编制简单的财务收支计划的作法,已远远不能适应财务全面预算“面广、量大、业精”的要求。

3.工作方法的科学性与工作手段的现代化。仅凭经验作法和手工操作是很难满足高校财务全面预算的编制及调整要求的。全面预算的科学性不仅表现在编制方法上,而且也体现在定额标准、编制程序和过程中;动态的预算调整、监控也必须采取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才能做到调整及时,适时控制,从而使财务的全面预算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实行财务全面预算,是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王杰.关于高校财务制度改革后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 李林.高校财务管理及其对策选择[J].事业财会,2004,(11).

篇(8)

一、网络财务

所谓“网络财务”是基于Inter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事中动态会计核算和在线财务管理,并能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网络含义既不是企业传统的自成体系的局域网或广域网,也不是单纯的因特网,而是Internet相互协同形成的开放网络。总之,网络财务是以互联网为主的IT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果。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或光电介质载体,发展到网页形式,所有的物理距离变为鼠标距离,财务管理能力可以延伸到不同地域的任何一个结点,会计信息的传输不再受距离的限制。这种空间的扩展,使得财务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网络财务的应用不仅突破了空间观念,也将不受时间的限制。会计核算将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集中的动态核算,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因而能便捷地产生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报告,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在本质上极大地延伸了财务管理的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指与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则是功能完善的会计软件资源。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会计电算化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手工操作正逐步被会计电算化所取代,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既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又懂会计业务处理的复合应用性会计人才。

三、网络财务与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研究

第一,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网络财务进一步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为了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大潮中生存和发展,许多企业纷纷走向联合,企业兼并、收购、重组日益频繁,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巨型公司中,“自治”的子公司成为一种威胁,特别是面对全球化经济中风云变幻的汇率波动,跨国公司愈来愈需要对其财务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避免分立的财务决策对企业整体业绩的影响。而这一切,在传统的单机和局域网环境下很难办到,常常会因为距离的限制而导致决策延迟和因资金调整不及时带来损失。在财务管理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跨地区的公司可以通过网络财务对异地的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的财务管理,将所有的财务活动从所有的营业单位(包括母公司)中抽走,由总部将其作为系统性的活动加以管理,而各分部可以远程查询其账务。同时,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可以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人员共同决策,从而集中各方信息和才智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决策。

第二,会计电算化对于财务审计上的影响表现。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的一次飞跃。审计和会计面临巨变环境的一致性,特别是两者的联系,使会计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直接导致审计的重大变革。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根据这些影响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至于达到审计目的,并且能够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当一个系统已经完成并投人使用后,再对它进行改进,要比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费用也相对昂贵。因此,除了要对投人使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事后审计外,还应该在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由专门的审计人员参与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因此,现在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好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开发应该具有国际水准。这就要加强自身软件的更新和完善,使得我国会计软件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研究如何从我国会计文化的传统出发,兼顾西方会计文化,开发出适应全球范围的会计软件。

第四,要求财务及管理软件具有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及标准的对内与对外接口。管理思想的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与多样性,使得任何的应用系统都无法覆盖所有用户的所有实际需求,因此管理软件还应当有一个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Internet时代尤其强调这一点。这种框架结构使得开发商今后对软件的维护和扩展变得更为容易,也使应用系统的客户化和二次开发变得简单。还可以为将来实现多种管理软件系统(来自于不同供应商,应用于不同行业)的彼此衔接,即所谓EAI(企业应用集成)打下基础。现行销售的管理软件基本上是已经完成的标准化商品软件,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下需要进行大规模改造和二次开发,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第五,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比会计核算软件的简单运用要复杂得多,并且在目前的管理软件时代,各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以及多年形成的习惯不一样,对管理软件的多样化、客户化要求非常高,商品化的定式软件根本不可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所以管理软件特别强调服务,这里的服务更多的是咨询、二次开发和客户化工作,因此要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的一线应用、系统维护以及懂得二次开发的技术人才。软件企业的理念要向“管理型”、“智能型”、“网络化”转变。

第六,电算化软件的集成化和智能化也将会有所突破。随着会计电算化融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电算化将成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再是单纯的财务数据收集与整理分析工作部分,而是与企业整体连接的专业部门了。到成熟阶段的时候,只要输入相应的会计数据,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可以相应地产生管理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电算化的智能程度将会得到极大提高。

第七,要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不到总数的4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采用,小型企业很少采用;主要是国有企业采用,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较少使用;较发达地区的企业较多使用,广大内地企业较少采用;有先进管理水平的企业较多采用,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较少采用。有些企业会计人员在运行会计软件过程中面对出现的意外问题不知所措,干脆弃而不用,仍然采用手工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只作辅助作用或者搁置不用。

四、结束语

会计核算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环节。我们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应用、推广、服务等环节的治理,推动会计开发研制的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促进会计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推动会计软件的社会化,进一步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财务部门要加强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建设,对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的基本程序、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应逐步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治理工作,指导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实现会计治理的法制化。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成本核算;财务管理;方法创新

成本核算是确认计量企业在某一生产周期中的生产成本,财务管理是按照成本核算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企业财务情况,从而为制定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保障。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现代企业会计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财务管理已经向网络化管理模式发展,从而引发了企业财务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创新。但是由于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仍然没有完全适应社会环境与市场的变化,所以分析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理论的方法创新,对减少企业成本支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企业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缺乏前瞻性

很多企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财务管理中没有依据市场动态进行长期规划,发展的前瞻性不足,使得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较为盲目,在调动资金时容易发生混乱。

(二)没有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在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很多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使得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中的违规操作情况非常普遍,使得资金浪费或者闲置情况严重,从而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

(三)核算和管理程序不科学

很多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程序不科学,没有对成本进行严格的审查统计,使得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导致部分财务人员为了利益而挪用企业资金,既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又对企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企业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理论的方法创新

(一)创新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和债权人,以及利益相关主体均关注知识资本的价值指标。如果忽视这些指标,很容易忽视企业表面繁荣下深藏的危及,进而做出错误财务管理和发展决策。但只是资本作用在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后,将会使企业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例如知识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逐渐取代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股东的财富最大化等方面的管理目标,而这些需要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创新,尤其是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需要及时调整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组织结构和方法,从而有效弥补现行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体制中的不足。

(二)创新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理念

首先,企业需要注重“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为知识型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充分挖掘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创造性与自主性,在体现其知识和智慧价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激励与约束,将“以人为本”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其次,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需要建立在“双赢”基础上。会计准则中将企业的合并报表、非货币易和业务重组等作为准则,充分说明企业分立或者合并将会成为常见形态与发展趋势。为了保持生存和持续发展,企业双方即使曾经为竞争对手,也需要在人力资源、技术、企业产品和市场开发等多个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控股、合并或者联营等不同方式进行强强联合,从而实现双方共赢的目的。在这些经济活动过程中,企业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需要从双方共赢出发,创新会计准则,使企业经营成果与管理效益得到充分展现。最后,企业需要加强风控管理。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企业需要将知识资本管理纳入到风控工作中,及时识别市场中各种风险的表现形式,并建立风险计量、报告与控制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风控管理措施,将因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

(三)创新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分析内容主要为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而随着知识资本的不断增加,企业的财务状况、业务拓展、经营业绩与发展趋势等受到知识资本的限制愈发突出。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分析内容需要进一步拓展到知识资本的现值评估、投资收益、定期报告,以及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知识资本的投入情况等,确保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变化。

(四)创新企业的筹资及投资活动

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得信息技术成为时展的重要推动力,很多衍生性的金融工具进入市场,10构成了网上融资的模型,使得人才、知识和技术等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比重增加。因此,企业筹资不再局限于资金,而是包括了知识资源,融资重点也逐渐从资金向知识资本方向转移。另一方面,无形资产已经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占据核心地位,这要求企业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并从中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尤其是注重估算人力资本创造的收益和价值,确保企业的资本结构可以实现最佳效益。

(五)创新企业的资本结构及收益分配

企业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财务能力,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就需要企业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和创新。例如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确保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重合适;实现知识资本、固定资本、无形资本和流动资本等之间的动态组合,确保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的轨道中。同时,在企业的资本收益分配方面,不在以物质资料作为主要的收益分配,而是将知识要素的分配作为收益分配的基础,确定知识要素在企业资本收益分配中的重要地位,使企业员工可以利用知识和智慧等分享企业更多的资本收益,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六)创新企业的生产成本及预算管理

在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中,以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计等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在成本构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企业的成产成本核算与管理也需要进行创新。企业需要在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基础上,将生产制造的成本管理逐渐向产品研发的成本管理方向转移,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同时,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财务预测、销售预测和利润预测,所以为了保证通过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而全面把握生产经营情况,企业需要创新预算管理,积极开发可以进行智能分析的财务软件,例如在财务管理和业务环节等方面设置预警系统,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和业务管理的效果,避免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出现决策错误,使企业的经营计划和发展计划得到顺利实施。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需要在目标、理念、内容、资本结构和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创新,真正使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决策提供可靠的保障,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作者:朱思颖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唐现杰,于广南.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之间的矛盾及协调[J].商业会计,2012(02):64-65.

篇(10)

首先,预算管理是实现成本控制的关键措施,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据是预算管理,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关系,成本控制主要是医院的所有开支进行控制,减缓看病贵以及看病难的问题。其次,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可以合理配置医院的医疗资源。同时,预算管理在运营管理以及此物管理中都占据关键位置。

二、当前医院在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重视程度和思想观念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医院的领导层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对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思想观念陈旧而保守,没有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导致在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甚至出现资金挪用等腐败现象。这不仅增加了医院的成本,同时还会诱发一些不法行为的出现,对医院的健康发展带来阻碍。因此,想要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给予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以充分的重视,为医院的良性和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二)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机构不完善

医院在预算管理机构以及机制方面不完善,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各个部门对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认识角度不同,甚至存在机构混乱的情况,导致医院医疗成本增加,预算缺乏有效管理。一些医院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预算目标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没有针对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设置相应岗位,在出现问题后,不能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

(三)成本核算不科学、预算编制不合理

首先,医院在预算编制方面缺乏全局观,更加重视对资金的控制和筹划,各个科室以及各个部门协调不理,导致预算编制信息不完整、数据资料不全,预算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不能起到监督和引导医院年财务的作用。其次,医院领导缺乏风险意识,导致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考虑不完整、不全面,预算不能充分适应市场的变化。最后,医院对医疗资源缺乏规划,导致成本核算和预算编制不合理,医院更加重视成本支出和经营收入,忽视了整体预算编制,导致流动资金和支出资金管理不科学,进而影响医院的財务健康和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相关对策

(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医院想要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更新财务管理意识、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将医院各项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充分结合,树立全新的管理意识和运营理念,加强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提高自身的财务工作水平。同时,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规模持续扩大,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一定要根据医院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注重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调动医院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确保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可以有序开展,实现医院健康的运行。医院还要根据当前成本控制以及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奖罚制度、控制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要起到表率和带头作用,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为医院的财务健康提供保障。

(二)提高成本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战略性

医院要进一步提高成本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战略性,进而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医院在制定成本预算的过程中,要结合医院的发展需要,将成本预算和经营管理充分结合,保证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同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注重编制的灵活性和科学性,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科学而全面的分析,提高医院在行业中竞争力,确保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充分落实,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相关机制和机构

为了确保医院的健康以及长远发展,医院要不断完善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相关机制和机构,对行政部门、业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的工作进行详尽分工,各个部门互相配合,实现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高效运转。同时,医院还要通过培训以及再教育的方式,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快速以及熟练的掌握财务软件操作和现代信息技术,强化财务人员的战略意识和管理意识。进而有效制定预算目标,实现成本控制,防止医院资金被挪用以及流失的情况出现。医院还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在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促进医院整体效益的稳步增长。

(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医院要成立预算信息收集部门以及监督团队,确保预算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同时,要重视内部控制,组织相关的考核团队,确保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充分落实。医院还要细化各个部门的职责,简化控制程序,减少控制中的无用环节,对账目进行定期检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五)将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同绩效考核充分结合

医院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要与职工的培训考核、福利待遇以及绩效考核充分结合。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关乎到医院的长远年发展,医院只有健康的运行,职工才获取更高的报酬,因此,考核和奖惩要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进行开展。医院可以通过年度清算、季度兑现以及月度考试的方式,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将预算实行情况和预算目标进行比较,如果差距较大,要找出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如果预算完成较好,医院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奖励,对预算完成不好的个人或者单位进行相应惩罚。将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同绩效考核充分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经营水平。

(六)强调成本预算控制力

上一篇: 企业管理管理方法 下一篇: 财务管理与会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