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40: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航天事业的发展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The Feasibility Analyses and Practical Researches in Respect of
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 (PEM) among Astronautic Corporations
Zhang Zhen
(Beijing Institute of Power Machines Beijing 100074)
【 Abstract 】 The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astronautic products are of high-technology, high-complexity and high-systematization essence, requiring systematic prospects to achieve quality controls as a way to ultimately improve the enterprise in its entirety. 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 (PEM) suits for astronautic enterprises’ Quality Control (QC) needs, which was originally derived and developed fro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esse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M by analyzing the needs of astronautic enterprises, then leads to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PEM. In the end, the article will provide pertinent suggestions to astronautic enterprise through analyzing PEM’s application among astronautic enterprises and its weaknesses.
【 Keywords 】 astronautic industry; 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 quality control; practice and suggestions
1 引言
卓越绩效模式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企业与相关方(顾客、员工、投资者、供方和社会)价值的协调最优为基础,追求卓越绩效管理为目标的管理模式。它源于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评奖标准,是一种评价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后逐渐发展为一种管理模式。
质量是航天企业的生命,也是航天产业永恒的主题。对航天企业来说,其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是一项涉及专业广、要求标准高、协作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从系统角度入手,实施全面的管理与调控。而卓越绩效模式发展自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强调进行系统质量管理的特点,具有非常复杂组织系统的航天企业特点。由此本文将逐步分析卓越绩效模式应用于航天企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并针对在航天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途径。
2 卓越绩效模式的本质与特点
卓越绩效模式包含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七个方面,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绩效模式。图1为卓越绩效模式标准框架图以及每个方面的分值(总分1000分)。
由图1可以看出,卓越绩效模式围绕组织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职能形成了一套全面的体系,其主体为两个职能三角形——“领导作用三角”和“经营结果三角”。其中“领导作用三角”强调高层领导在组织所处的特定环境中通过制定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的战略为组织谋划长远未来,关注组织如何做正确的事,其目的是解决企业经营的内容和方向问题;“经营结果三角”则强调如何充分调动组织中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组织中人在各个业务流程中发挥作用和过程管理的规范,高效实现组织所追求的经营结果,关注组织如何正确做事,目的是解决效率和效果的问题。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种管理模式强调了质量是组织的一种系统运营的全面质量,并通过组织效率的提升来实现各个方面的共同提升,其思想与全面质量管理相似,但又比全面质量管理更加规范,更加具体,也更加具有可实施性。因此,卓越绩效模式的本质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具体化。
相比与常见的质量管理模式,卓越绩效模式有几个特点。
(1)拓展了质量内涵,更加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
卓越绩效模式对质量和绩效、质量管理和质量经营进行了系统整合,对“质量”这个概念赋予了新的定义:质量不再只是狭义的表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且不再仅包含工作质量,还涉及到财务、市场、员工、品牌和声誉等方面的“大质量”,其最终目标是追求卓越的经营质量,因而是一种系统运营的全面质量。
(2)强调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
卓越绩效模式将“顾客和市场”为中心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第一原则,其中顾客感知价值为关注焦点,并运用科学方法和过程把握顾客的期望和市场要求。
(3)强调系统思考和系统整合
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就是创造顾客价值的过程,为达到更高的顾客价值,就需要系统、协调一致的经营,这样才能创造出质量更好的产品。
(4)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
卓越绩效模式需要卓越的企业文化,也就是正确积极的企业价值观,这在企业内部表现为员工的素质和为达成企业目标所做的互动与努力,在企业外部表现为员工的素质与对社会的负责程度。
(5)强调可持续发展
卓越绩效模式要求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相关因素加以考虑,必须在长短期目标中加以实施并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6)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起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宣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的作用,并以此来提高企业的长期利益。
3 航天产业引入卓越绩效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从卓越绩效模式的本质与特点,可以建立卓越绩效模式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远见卓识的领导;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培育学习型组织和个人;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快速反应和灵活性;关注未来;创新的管理;基于事实的管理;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重在结果及创造价值;系统的观点。将卓越绩效模式的价值观与航天企业的需求与发展特点相对比,其对比关系如图2所示,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分析航天企业引入卓越绩效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企业责任需求
航天产业是国家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其产业内容涵盖空间发展、国防武器、民生工程等多个方面,并牵引着大量其他行业的发展,是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因此航天企业必须以国家利益至上,发展以国家利益、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为内容的企业文化。
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可以有力地支撑起航天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使得员工有正确积极的企业价值观,愿意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去努力,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为保证产品质量奠定基础。
3.2 发展方向需求
航天企业的发展通常依托于国家的一些大型战略规划,尤其是航天军工企业,其发展方向势必和国防建设与军队需求相一致,这就要求航天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必须以国防建设和军队发展为导向,关注国家未来长期的发展战略。
卓越绩效模式强调企业拥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要求领导有力地强化企业的价值和目标意识,在制定发展方向时以顾客为导向,并时刻关注未来,预测未来顾客的期望和潜在顾客,为企业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和目标,并实行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的部署,可以实现航天企业长期稳定的持续发展。
3.3 发展方式需求
创新引领是企业发展的源泉,这在航天产业这种拥有高、精、尖技术的行业表现的更加突出。从近年来航天产业的发展来看,航天企业越来越强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组织要素创新和创新环境的改善来实现整个产业的创新。
卓越绩效模式要求企业在发展时要通过创新来实现竞争优势,要求企业不仅局限于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也要对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并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主学习,提高组织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支撑航天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需求,带动整个航天产业的创新。
3.4 工程性质需求
航天工程项目一般都涉及多个行业、十数个工程专业、上百家企业,不同的合作方组成了一条复杂的航天产业链,使得航天工程具有高技术性、高复杂性、高系统性的特点。这就要求航天工程在计划的制定、实施以及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需要以系统的眼光进行规划,基于事实管理,以合理协调不同部门的分工与合作。
卓越绩效模式强调以系统的观点来管理整个企业及其关键过程,其内容和价值观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和协调机制,强调了企业的整体性、一致性和协调性。运用这种系统的观点,可实现航天工程在长期的实施中始终以顾客为目标,以实现产品的高质量为目的,并通过对员工和合作方的尊重来协调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航天工程的整体性。而基于事实管理的思想也符合科学的做事态度,适用于航天这种科研性质浓厚的行业。
3.5 产品特性需求
除了具备普通工业产品的特点外,航天产品还拥有高价值、高可靠性、政治意义重大的特点,再者航天军工产品还具有一次性使用、发射后不可维修、长寿命运行等特点,这要求航天产品拥有高的成功率与高质量可靠性,以及出现问题后的快速反应能力。
卓越绩效模式体现了结果导向,关注结果和创造的价值,关心顾客、员工、供应商、合作方及公众方的共同价值。为适合航天产品追求高可靠性的特征,要求企业具有快速反应的灵活性,使得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简化工作部门和流程,减小降低产品质量的环节数量,从而支撑航天企业追求稳步发展的需求。
4 卓越绩效模式在航天企业的组织实践与改进建议
4.1 组织实践与效果
以某航天军工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引入卓越绩效模式,建立了以企业高层领导为组长的卓越绩效领导机构,成立了卓越绩效骨干队伍,重点针对企业文化体系、战略方向规划、顾客与市场细分、绩效测量系统、员工满意度调查、过程监测等方面开展改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1)全面梳理企业文化体系,完善企业经营理念。构建企业行为规范,建立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以企业精神、愿景和使命为依托,以企业经营理念为的企业文化体系,并建立了文化宣传显性载体,使得企业的文化和战略宣传落实到了各个基层部门和员工身上。
(2)改进战略管理,细分顾客需求。成立专门的战略研究部门,分别提出企业是长期与短期战略方向,使得企业的战略与国防建设有了更高的一致性,细分出了国内军方、国外军方、平台总体和航天系统内部四类顾客,并拓展了新的顾客群体与武器发展领域。
(3)建立技术评估体系,完善绩效量化系统,为高层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运用系统的方法梳理过程,识别出了航天产品预先研究、项目立项、设计开发、外包、生产和售后服务六个价值创造过程以及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和知识管理、保密管理、风险管理、行政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和职业健康管理等若干个主要支持过程。
(4)通过调查职工满意度,梳理出了职工的成长体系。建立了数条并行的培养“领军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如图4所示,即专业技术发展路线、型号发展路线和行政发展路线,为职工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通过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升产品质量。
从总体效果来看,基于上述四方面的工作,该企业对资源进行整合,开展“航天大系统”建设,形成了以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型号研制、员工成长为主线的“大质量”管理,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具整体性、一致性和系统性。
以“大质量”管理为依托,该企业在不同层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质量管理活动。在企业级别,开展了以卓越绩效模式为主,以风险管理、归零管理为辅的质量控制;在部门级别,开展6S管理、QC小组创立、质量信得过班组评比的质量评比;在个人级别,开展了绩效考核、质量先进员工、创新先进个人的质量奖励机制。
图5所示为企业的“大质量”管理示意图,该图形象地表现了航天企业管理的各个因素与“大质量”管理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该航天企业比作一架飞行器,那么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就是飞行器的动力部分,产品研制的六个价值创造过程和若干个支持过程构成了飞行器的主体,飞行器的头部是企业的战略、愿景及最终使命,也是飞行器的核心,通过监视、测量和评审将动力分系统、主体分系统、核心分系统有效的连接起来,形成了一套运行流畅的“大质量”管理体系。
4.2 当前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分析
在企业引入新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某些“水土不服”的现象。作为对国外成功的管理模式的引入,也必然会因为文化差异、企业性质差异、员工素质差异等因素造成一些不足。
(1)“大质量”观念未深入人心
由于长久以来,我们对于“质量”的固有观念就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因此在将质量内涵拓展到包含工作质量、过程质量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大阻力。对此可在宣传“大质量”观念的同时增加对职工工作质量、过程质量的考评,加大对《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宣传与实施,将宣传工作应用到日常的科研生产中。
(2)对顾客、市场分析力度不足
由于航天产业的特点,其顾客群主要以国家、军队为主,产品市场范围较为固定,因此不能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分析。此外,航天产品的研发周期一般在5~10年甚至更长,研发之初的需求分析、产品定位不一定还适应若干年后的市场定位。因此,可以在航天产品在预研阶段,深入分析市场需求,保留一定的需求“余量”,并在研发过程中定期进行顾客、市场分析,随时调整产品定位,确保最终以顾客和市场为导向的产品质量。
(3)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不够科学
卓越绩效模式非常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进行开发。航天企业主要产品为高科技产品,其严谨的理论设计、精细的数据分析过程使得员工的工作容易变得公式化、设备化,因此航天企业比较接近泰勒提出的机器化组织。机器化组织容易使得员工之间缺乏交流,违反以人为本的理念,最终限制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
针对这一问题可在企业的组织构建中增加人力资源发展平台,关注员工发展,对不同类型员工开展针对性培训,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工作质量、过程质量,完善“大质量”管理。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树立标杆部门,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增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扩展质量主体,关注成本、效率、风险等方法方式来实现航天企业的“大质量”管理,使得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
5 结束语
随着《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04)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19579-2004)的正式,我国的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引进、学习、实践卓越绩效模式,对于我国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有着重要意义。航天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其发展形势关系着国家在战略层面的政策设定与部署,因此航天企业在管理上要紧跟国际、国内的知名企业,在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特点,走出一条有中国航天特色的卓越之路。
参考文献
[1] 温德成.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解读:2007年美国国家质量奖[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11
[2] GB/T19580-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S].
[3] GB/T19579-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S].
[4] 张陶. 关于提升航天产品设计质量的思考[J]. 航天标准化, 2009(3):44-46.
[5] 袁家军. 中国航天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的要素与关键环节研究[J]. 宇航学报, 2009(3):428-431.
[6] 强雁, 伍淑平, 樊继浩. 航天型号项目管理的质量文化建设[J]. 航天标准化, 2006(3):1-6.
1970年12月,随着国家一声号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开拓者们从我国大西北茫茫戈壁出发,风尘仆仆来到大凉山,在荆棘密布、杂草丛生的深山沟里摆开了征服太空的新战场。
“突击桥”、“贯通专用线”、“会战发射场”、“组建测控网”……老一辈创业者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艰苦奋斗,攻坚克难,连战连捷,一干就是10年。1980年,当一座技术先进,设施齐全的航天城悄然屹立时,与艰苦创业相伴相生的以“忠诚”为思想基础的西昌航天精神也焕发出夺目的光芒。
1984年4月8日,伴随着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的成功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式登上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舞台。
目睹这一辉煌瞬间的3000多名场区建设者,面对亲手建起的发射塔,回想一路走来的艰辛,这些面对死亡也不曾退缩半步的勇士们,热泪盈眶。他们有的含泪亲吻发射塔架,有的充满憧憬遥指星空,有的捧起一把泥土、郑重装进事先缝好的小布袋中……
西昌航天人的忠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将之转化为对本职岗位的热爱和坚守。
林国建,地面站吊装指挥员,通过成百上千次的练习,练就了使用13米航吊将一根筷子准确插入地面啤酒瓶口的绝活,吊装火箭、卫星十几年无差错。
二号发射工位行走机构操作手谢喜辉,能够将97米高、4600吨的活动塔一次停放到位。
“金牌司机”李兵良能驾驶18米长、4.5米宽的特种车辆,准确无误一次性通过4.8米宽的桥梁涵洞。
加注岗位操作手陈复忠蒙住双眼,能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开启100多个阀门。
如果没有对祖国和事业的忠诚,在这样艰苦、闭塞的环境中,他们能专心练就这一手手绝活吗?
虽然每天他们双脚实实在在地踏在山沟的小路上,但他们的精神支点却与中国卫星运行轨道一样高在九天之上。中国的航天器打得有多高,西昌航天精神就有多高!
奉献 西昌航天精神的“灵魂”
中心虽地处大山深处,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可它就是“人气旺”。许多人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自愿来到这里;有的因工作变动调到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可若干年过去了仍怀念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是什么力量让西昌航天人产生这样强大的凝聚力,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深山,矢志航天呢?中心孙保卫书记有一个凝练的概括:一颗颗不甘沉寂的心。
中心地面站副站长俞少行从事航天事业以来,给自己定下了“睡得比谁都要晚、起得比谁都要早、做得比谁都要多”的奋斗目标,被年轻科技干部视为“偶像”。
某次任务发射前,加注软件突发故障,加注被迫中止。紧急关头,俞少行沉着冷静地指挥岗位人员将近400吨燃料安全输送至火箭贮箱,创造了自动改手动控制加注的航天奇迹,他更用行动证明了“为信念而苦,为追求而苦”是奉献的更高境界。
车著明是中心测控数据处理专家,由他主持研制的火箭飞行中各系统工作状态和环境参数的信息快速处理系统,结束了中心没有自己遥测数据事后处理系统的历史。很多公司和单位主动找上门来“挖”他,有的年薪开到了40万,有的以解决家属户口和工作为条件,但他始终不为所动。
他说:“每当卫星发射成功后,祖国人民从四面八方打来电话祝贺时,那一刻的成就感、自豪感是用金钱难以换算的。”是啊,只有经受过汗与泪的洗礼,才能感受一份属于中国航天人的骄傲与自豪。
“点火!发射!” 望着眼前仿真的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神舟”5号载人飞船进行模拟发射的场景,我仿佛看见山谷里亮起了一道闪电,耳边滚来了一阵雷鸣。 瞧,“”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神舟”5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冲破翻腾的烟雾,直刺霞光满天的苍穹,把一团桔红色的烈焰留在了秋日的大漠长空。这是梦吗?不,这不是梦!这是2003年10月15日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现的那壮观的场面。这是中国人民渴望了很久很久,等待了千年的伟大时刻,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13亿人的希望与祝福冲向浩翰太空,圆了中华民族千年之梦,神州为之欢呼,世界为之瞩目。
2003年10月15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然而就在这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飞天梦想一夜成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一天也就注定被定格在历史辉煌的一页上了。
为了这一天,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成白发;为了这一天,多少人顽强过关,累倒在实验室中;为了这一天,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一生。从远古“嫦娥”奔月的传说,从敦煌“飞天”的美丽壁画,从战国时期屈原对长空发出的“天问”,从明代幻想家万户乘坐绑在一起的47支火箭飞向空中的尝试,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几乎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久远,这个跨越千年的美梦,竟在今天奇迹般地出现在世人面前,载着中国航天员开始遨游太空,对神秘的宇宙深空进行探测。
你知道吗?就为了这一天,为了这次看似轻松的太空旅行,中国第一代航天员整整准备了5年,从翱翔蓝天到遨游太空,汗水与牺牲铺满了这条布满荆棘的漫漫飞天路。为了这一天,一面鲜红的国旗,14只紧握的拳头,铿锵有力的誓言久久回荡:“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为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不懈奋斗!”为了这一天,14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郎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一个共同的心声:“我们只是中国载人航天伟业的很小一部分。支撑我们的,也是支撑所有航天人的,是为了那个共同的梦想能够由我们这一代人变成现实”。因此,正像杨利伟在完成任务后对南开大学的研究生所说的那样:“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千千万万人奋斗的结果,荣誉属于全体从事航天事业的航天人,荣誉属于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八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全国各地人民以多种方式收看、收听了神八的发射过程,大家感到这是继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又一个让中国人感到自豪,让世界聚焦中国的时刻。神八的成功发射,让国人骄傲,让世界瞩目,这充分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航天科技事业的高速发展,也证明了中国日益强大的国力,也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在party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正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我们要以中国航天人为榜样,不畏艰难,开拓创新,以Dengxp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形势下的学习工作,把握机遇,与时俱进,在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中做出新贡献。神八的成功发射,说明我国的航天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尖端,作为一名中国学社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刚刚结束的奥运会已经让世界震惊,让国人感叹,现在神八又成功发射,这将极大地激励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对祖国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更加坚定我们建设祖国的信心,我们相信在party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将更加强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
今天的“神舟八号”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真情的付出,汗水的回报!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智慧的伟大力量;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吃苦耐劳,力求奋进的上进心理。一代又一代像邓稼先,钱学森一样的爱国主义者,科学主义者,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为国家的光荣史册上抹上辉煌的一笔,为国家的威望,地位倾尽毕身精力的人们正前赴后继地赶往科技第一线。是他们,是他们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稿纸上;他们把更多的心血花费零件上;他们把更多的精神花费在元件上。兴许,他们忽略了自己,忽略了家人,但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惊喜,是惊讶或许一时间成了惊怔。伟大的创举,伟大的突破,伟大的跨跃,我们应为之感动,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偶像,是我们的楷模。我们应该为他们鼓掌,为他们喝彩,为他们叫好!但是,我们是否考虑过我们能为祖国作点什么?
身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不但肩负学习重任,同时也背负着建设祖国的光辉任务;我们不但要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而且要继承“三个代表”的伟大理论思想;我们不但要学会读书,品书,分析书,更要学会读自然,品自然 ,分析自然。因为我们要发展,就先要发现;要自强,就要自信自己;要富裕,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当电的火花点亮的那刻起,我们就落后给西方国家数百年,从而就受到他们的侵略,甚至连小日本也曾在神圣的中华大地上放肆!
我认为,我们现在该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丰富,学习得到充分过滤,智慧得到淋漓发挥。相信,“神舟八号,神舟十号”在不久的将来一样可以一飞冲天,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3-0049-3
随着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校本课程成为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之一。所谓校本课程,指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设计制定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大力实施校本课程,能够使学生在基本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拓展学科视野,对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物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自然科学课程之一,现有的课标教材在内容体系上已经相当完善,但还是以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讲授为主。因此,将物理校本课程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既能扩大学生的物理视野,又能提升学生的物理基本素养。在此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物理学史角度为例,设计了本章的校本课程。为一线物理教师设计校本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1课程题目
“航天物理学发展史”
2课程分析
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和牛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难得的好材料。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第谷布拉赫的观测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生动地体现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1]。牛顿根据前人的发现进一步总结,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进一步放眼宇宙说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意义,这部分知识是圆周运动在航天中的应用,包含着丰富的物理学史。教师在本章教学过程中将物理学史渗透其中,不仅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对航空航天事业的热爱,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意义所在。
3学生分析
本校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群体是普通高中的文科实验班学生。这类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良好的感性思维,认识事物与理科生相比较感性。2)基础知识扎实,对知识有良好的接受能力,所学内容的知识面可以更宽泛一些。3)多数文科生对物理学科不感兴趣,这就需要加强兴趣的培养。
4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为我们校本课程的制定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本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物理学史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富有兴趣地学习物理概念与规律。另一方面,物理学史是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重要手段。通过了解科学家探索物理学科未知领域的过程,突出科学知识、科学探究以及科学事业的多种本质属性,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学科魅力和人类艰苦卓绝的不断努力[2]。同时,本课程的物理学史介绍有多处留白,这能够让学生自己搜集更多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整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5课程内容设置
本校本课程共设计了4节的内容,均是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教材内容为依托,挖掘教材中包含的物理学史。具体目录的设置如表1所示。校本课程目录与教材课程目录相对应,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时,需充分挖掘与航空航天有关的物理学史,并将这部分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到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与航天》对应章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同时,能体会到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每节目录下对应的课程内容设置如表2所示。
6时间及教职资源分配
校本课程实施时间安排在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在学习完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后开设,时间为一个月,授课时数为5课时。教职资源分配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案进行:1)各个班级的物理专业老师进行授课。2)学生课下自主阅读,上课时师生互相交流。
7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该校本课程教学时,教师要注重物理学史与社会发展的融合,将物理学家曾经的航天探索与如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简单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通过物理学史激发学生未来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科学精神。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有的内容抽象性太强,学生不容易理解;还有的内容不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等。在这里,需要教师在进行该课程教学时要把握好文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储备,遇到抽象性太强的内容可以通过列举示例将其形象化,将多媒体教学与课程内容充分地结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洪云.物理科学方法在卡文迪许扭秤设计及实验中的妙用[J].物理教师,2015,36(2):15—17.
两个人并排走路,没有先后之分,一段距离拉开,后者就产生追赶的欲望。爱因斯坦知道与牛顿的距离,奋起直追,相对论问世;就是因为中国知道与美国航天事业的距离,才让中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神七飞天,嫦娥顺利返回。距离产生动力,推动社会进步。
国防科技知识普及丛书:全套定价264元,其中航天卷58元。《叩开太空之门》32元,《世界航天器及运载火箭集锦》78元(以上均含邮挂费)。
二、VCD光碟
《太空探索》VCD续集,共6片,售价95元,另加邮购费10元。
《太空探索》系列VCD光碟,共6片,全套售价150元,邮购另加15元邮挂费。
《神舟光碟》:由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制作,记录了我国第一艘载入航天试验飞船起飞、升空、回收等大量的珍贵镜头,具有收藏价值。同时介绍了苏联、美国以及俄罗斯发展载入航天的历程。光碟1张,售价60元。另加邮挂费10元。
《天文百科系列VCD》:本套光碟分为5集。详尽地介绍了太阳系的形成,告诉你太阳在整个太阳系中所起的作用,空间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探测功能、观察效果,探讨了太空各星之间发生的现象,探索宇宙的生命及未来等内容。全套售价80元,邮购另加15元。
以上均含邮寄费。款寄:北京月坛北小街2号1号楼,太空探索杂志社,陈彩连收,邮编:100830。并请在汇款附言中写明所购物件名称及数量并写明邮编。
该邮品全国发行5000套,现仅余数百套面向航天爱好者销售,邮购价每套100元。
《地球奇观》VCD
三十年前,农民种地靠人力和畜力,辛苦不说,效率还十分低下。因为,那时各方面都很落后,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完全由“老天爷”说了算,给全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仍记忆犹新。不过,改革开放让我们不会再有这样的痛苦了,农业实现了机械化,既省事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民再也不用担心气候作怪,因为我们还有准确的天气预报和人工降雨等高科技手段帮忙,这真是让农民们开心喜悦!随着农业技术的更新,农民王乐义又发明了大棚蔬菜,人们就可以在各种季节都吃到自己喜欢的菜了!可见,这改革与不改革有多大差别,改革对人们来说又有多么的重要!
改革开放不仅在农业方面,还在科技、国防、体育、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面前,中华儿女同心协力,共赴国难,并最终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世纪赞歌。
Shenya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henyang, 110136, China
Abstract: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knowledge structure which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ing problems at the present stage, combining with the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general education. By their own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author summed up the content, meaning and purpose of the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gene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Introduction to aerospace technology” as a liberal textbook, this article given the teaching improvement and reform proposals about the textbook of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Key words: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航空航天技术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观念。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更加引起人们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关注。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很多知名高校先后成立航空航天专业,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与此同时,一些普通高校,如南京财经大学,也将航空与航天(也有的学校称为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或航空航天技术博览)作为通识课。笔者结合自己的授课经历和体会,并参考欧美高校开设通识课的教学模式,探究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目的和方法等。
1 我国专业化教育模式的问题与通识教育
1.1 现阶段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专业化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在特定时期(20世纪80年代)和特定社会背景(生产力亟待恢复)中的选择,这个选择尽管在当时有合理性,并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却不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划分,把学生的学习限制在一个狭窄的知识领域内,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过去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专业对口”已经不再是一个最优目标了,高等教育的专业化做得越好,学生就越难适应变换了的工作,面临的情况可能就越糟糕。
社会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旧的工作岗位不断消失,新的工作岗位不断出现,高校里专业调整的步伐,无法跟上社会职业更新的速度。应对工作岗位的变化,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
1.2 通识教育起源和目的
通识教育,国外称“General Education”,也称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1-4]。
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6-8],当时大学的学术分科过于精细、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提出通识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20世纪,通识教育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今天,欧美大学仍在不断完善其通识教育。如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已经经历五次较大的通识教育改革[7-10]。
在我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古代。《易经》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论衡》认为“博览古今为通人”。所以,通识教育旨在培养“通才”,它的培养目的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强调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重视培养人的思维方法及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也重视培养人的情志等。
2 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的意义
航空与航天课程在我国一直是航空航天专业院校的公共必修课[1,2],其目的首先是为学生未来从事航空航天及其相关领域工作培养兴趣,更主要的是为学生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专业导论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一些普通高校将航空与航天课程纳入通识教育,其教学目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开展通识教育不仅能增加大学生专业课以外的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航空与航天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航空航天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向往飞翔的梦想由来已久,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万户飞天的勇敢实践,表明了古老的中国人渴望飞向蓝天的美好愿望。通过航空与航天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绩,学习伟大的航天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3 鼓励大学生在困难面前勇于攀登
学生通过航空与航天课程的学习,了解航天先驱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航天开拓者的眼里,“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通过这样的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奋进,敢于开拓创新。
2.4 启发学生规划未来人生
航空与航天知识可以启发和拓展人们的思维,尤其是航天器的出现,极大地推进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人们对宇宙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重新思索自身存在的价值的意义。飞过天的宇航员大多存在一个共识:“地球在宇宙中是非常渺小的,生命仅仅是宇宙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产物。”记得有位美国宇航员说过,“昨天的梦想是今天的现实,今天的梦想是明天的现实。”随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很多人开始重新思索这些问题,人类存在的意义何在?人类怎样存在?
3 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的教材问题与改革
3.1 教材方面的问题
航空航天技术在非专业大学生眼里,是十分神圣的,因为宇宙的奥秘神秘莫测,很多大学生对航空与航天课程比较感兴趣。作为通识课,目前我国没有一本适合通识教育的教材,大多采用“代用”教材,如《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航空航天技术》等,由此带来很多问题。
(1)专业性很强
翻开《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教科书,插图不少,可是大部分是平面图、结构图、流程图和设计图。对于非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内容过深,尤其是文科学生,没有工程概念,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2)内容单调乏味
细看“代用”教材的文字内容,大多是定义和概念,枯燥乏味,对非专业学生而言,即便把这些内容熟记于心,又有何意义?另外,由于书本的空间有限,介绍性的内容往往类似于纲要。
(3)课后练习或思考题没有价值
思考题是运用大脑思考后得出答案的题目,而目前的“代用”教材章节后的思考题,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以第一章课后思考题为例,“试述直升机的发展史,试述火箭、导弹发展史”,很多学生认为是“百度题”,学生只要灵活运用手中的工具,就可以“百度”到答案,这类题能算是思考题吗?
(4)条理性很强带来的问题
航空与航天是两个明显不同的概念和领域,尽管有联系,但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不能混为一谈。目前的大部分“代用”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每章都是以飞行器设计为主线,航空器、航天器和导弹与火箭等内容相互交叉[1,2]。如不管是火箭发动机还是航空发动机,统统纳入同一章节,对于非专业学生,理解起来稍显费力。再如,《飞行器构造》这章内容中,既有航空器的构造,也有航天器的构造,根据整体教学效果分析,这种航空航天结构的相互交叉会导致概念的混淆。
另外,由于中国基础教育多年形成的以学科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加之应试教育的长期导向作用,使基础教育在单一学科教育上越来越深入,学科分化加剧,基础教育功利性越来越明显,而在人文、心灵和智慧等通识教育方面却越来越弱化。基础教育已经走向思想单一、思维狭窄、僵化,缺乏思辨性、创造性思维的模式,对中华民族的智慧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综上所述,航空与航天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不是必修课的陪衬,更不是专业课的附庸,其重要性并不比专业课低。“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好航空与航天课程,掌握其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好地开阔思维。
3.2 教材改革的建议
对于航空与航天课程,只有拓宽知识面,全面介绍不同学科研究对象的特点,才能更准确地反映这门课的内涵。为使学生具备开拓新领域的基础,课程内容应具有前瞻性,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在反映学科前沿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航空航天技术涉及领域之广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保持课程的完整性也值得探讨。作为面向非航空航天专业学生的通识课,该课程内容应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需要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由风筝飞行延伸到飞机,由早期火箭延伸到各种导弹,由嫦娥奔月延伸到阿波罗飞船,由恐龙灭绝延伸到宇宙探索,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实例中汲取航空、航天和航宇知识。国外有一本航天知识方面的书,名字起得非常好,叫“没有公式的航空航天技术”,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