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40: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零售市场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销量现状:《广州日报》在5城市销量均排名第一,其中广州的市场地位非常稳固,单摊销量保持在80份,摊以上。同时《广州日报》不断进行着零售策略的调整,多数城市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羊城晚报》和《南方都市报》在广州、佛山、中山、江门销量上处于全面抗衡阶段。《南方都市报》在东莞销量优势领先于《羊城晚报》。
媒体竞争力体现:竞争力强势的媒体拥有更高的覆盖率和实销率。实销率与覆盖率是衡量一份报纸在市场上表现强弱的重要指标。从竞争指标来看,《广州日报》的平均实销率和覆盖率水平也远高于《羊城晚报》和《南方都市报》,在5城市两项指标的平均值都在95%以上,尤其在佛山、江门、东莞等城市实现区域全覆盖,覆盖率为100%。
城市角度:《广州日报》在珠三角体现全面优势。2008年下半年广州都市报两级竞争格局没有改变,《广州日报》的销量优势依然领先,与同类报纸继续保持着较高的销量距离,从2006年以来,销量走势稳定,在广州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羊城晚报》和《南方都市报》之间一直处于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销量上相互接近。
连续监测数据显示:《佛山都市报》总体上保持稳定,升降幅度很小。《广州日报》在佛山销量表现稳定且继续增长,单摊销量接近70份/摊。《南方都市报》与《羊城晚报》之间的竞争依然比较激烈。《新快报》与《信息时报》销量比较接近,《佛山日报》2007下半年以来销量略有下降。2008年下半年数据显示:《广州日报》的平均销量领先优势非常明显,平均销量为68.50份/摊,比其他都市报的销量之和还要多。《羊城晚报》和《南方都市报》的平均销量都在20份/摊以上,其他报纸平均销量相对低下。
中山市场《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和《南方都市报》在经过2007年以来的销量波动之后,呈现出新的零售态势。变化主要产生在《羊城晚报》和《南方都市报》之间。《羊城晚报》在2008年上半年被《南方都市报》超过以后,目前销量又开始接近《南方都市报》。在2006年上半年《南方都市报》也曾经一度超过羊城晚,紧追《广州日报》位居第二位,但2006年之后一直处于下滑阶段,再次让位《羊城晚报》,直到2008年,可见两者之间你追我赶的拉锯战在2009年还将续演。
主要全国性财经类报纸竞争激烈
目前,全国性财经类报纸数量很多,但真正意义上有影响力的财经报纸仅有几份,而且目前尚没有一家报纸占有绝对优势的市场地位。2006年下半年,全国17个城市中《中国经营报》平均所占的市场份额为34.16%,略高于《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三者的市场份额相差不大,《第一财经日报》的影响力明显要低于前三者,市场份额不到7%。可以看出,在《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之间的竞争会更为激烈。
从各城市数据来看,《中国经营报》在所监测17个城市的绝大多数城市的市场份额排名均在第一名;《2l世纪经济报道》在南京、西安、重庆和沈阳的市场上占有比其他几份报纸更多一些的市场份额;而在北京和上海,《经济观察报》所占市场份额明显高于其他三份报纸。
全国性财经类报纸覆盖率普遍较低
内外交困,专业体育类报纸总销量下降
体育类报纸和IT类报纸、时政类报纸、经济类报纸一样,多为全国性发行的周报。根据世纪华文全国24城市的连续监测数据,体育类报纸的整体销量在近两年内出现下降。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竞争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网络媒体的影响,综合性报纸的专栏专刊的细化深作对专业体育类媒体的读者有较大的分流影响;另一方面,体育类报纸也受行业内部因素影响,即体育爱好者们所关注的内容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根据世纪华文监测的数据,近两年内《足球》的销量持续下滑,而《篮球先锋》的销量持续走高,读者的关注度明显从“足球”文化向“篮球”文化转移,也正因为体育类报纸经历着内外竞争环境变化的影响,使得销量出现了不小的波动。两大旗舰型报纸《体坛周报》和《足球》,总销量均比前两年有所下降,相比之下,《足球》下滑幅度最大。《篮球先锋》在这几年中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在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的销量虽不及《足球》,但是在全国20多个城市的总销量已经超越《足球》,截断了体育类报纸零售市场上两强争霸的格局。
两强格局分裂,篮球类报纸地位上升
在过去的几年中,《体坛周报》和《足球》一直在零售上处于主导地位,其间《体坛周报》的总销量是《足球》的两倍左右,这两份报纸的总销量占据市场总量85%以上的比例。但从世纪华文2007年5月份监测的数据看来,这一竞争格局已发生了变化。在四份体育类报纸(《体坛周报》、《足球》、《篮球报》、《篮球先锋》)中,《体坛周报》的市场份额为61.2%,《足球》的市场份额为9.69%,不到《体坛周报》六分之一,而且低于两份篮球类的报纸。很显然,专业篮球类报纸的市场地位已明显高于专业足球类报纸的市场地位。《体坛周报》和《足球》两强并立的零售格局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体坛周报》在体育类报纸中形成垄断格局,同时,篮球类报纸取代足球类报纸,对销量第一名媒体有一定的牵制作用。
占比逐年提升
2007年网上零售市场出版物整体销售规模达14.2亿,环比增长达59.6%。出版物网上零售市场规模已占据整体出版物市场份额的5.42%,统计范围包括B2C 和C2C 市场。(见图“2003~2007年中国出版物网上零售市场规模”)
由于网上零售市场出版物均按折扣销售,平均折扣在7折左右,因此2007年出版物网上零售市场销售规模按定价统计达20.3 亿元,占据整个市场比重达2.98%,且在近5年该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2003~2007年中国出版物网上零售规模占比”)
由于大中小学课本和教辅教参等出版物市场是非竞争市场,网上零售渠道无法参与,因此在可竞争的出版物零售市场中,2007 年网上零售渠道占比达5.42%,且在近5年该比例也逐年上升。(见图“2003~2007年中国出版物网上零售规模占比(课本、教参除外)”)
树状降低成本
对于整个出版物零售渠道而言,网上零售是一个新兴的渠道。其作为一种新兴的零售渠道,兼具缩短零售渠道链和降低零售成本的多重优势。(见图“中国出版物发行渠道比较”)
中国出版物市场传统发行渠道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一般按省级(或地区)划分,在各省(各地区)内向市县等市场渗透。
由于出版物渠道内货物双向流动较频繁发生,因此树状结构使得出版物流通成本较高,效率低下,零售市场集中度非常低,各书店仅服务于本地市场。网上零售渠道能够缩短,出版物流通链条,减少流通成本,同时实现“单店”覆盖更多的用户,能够实现较高的零售集中度,使得出版社铺货成本明显降低。
出版物网上零售商可以实现由一个网站和数个物流中心直接覆盖全国市场,并由出版社直接供货,省去中间若干环节,提升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
由于增加网页几乎无成本,网上零售渠道扩展商品品类不受限制,主流出版物网上零售商在线商品品类接近百万,基本涵盖目前出版物市场所有产品。
由于运营成本较低,且拥有规模成本递减的优势,出版物网上零售市场均为折扣销售,价格优势十分明显,对读者吸引力巨大。
网络零售平台也兼具营销价值。出版物网上零售平台(购物网站)的各类排行榜、专题、用户评论等等内容均可以成为行之有效的营销资源,不仅引导读者购买,并可为出版、发行提供极具价值的反馈信息。
寡头加长尾格局
目前,中国出版物网上零售市场呈现寡头加长尾特征,除了当当、卓越两个领先者之外,其他厂商均为补缺者,该市场竞争格局较为稳定。
当当、卓越不仅在市场销售规模上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创新能力方面也在整个市场中领先。
出版物市场作为网上零售产业中发展相对成熟的细分市场,在现有模式下,很难有新的厂商进入并快速发展,但市场整体规模仍将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在C2C 市场的出版物业务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网上零售渠道的市场集中度将呈缓慢分散趋势。
易观国际认为,传统出版物市场渠道效率低、成本高,且面临纸张成本增长、书价提升等多重挑战。网上零售渠道可以有效缩短出版物流通链,流通成本较低,实现市场较高的集中度,并且其折扣价的销售方式可以一定程度缓解书价提升的压力。
出版物网上零售渠道将是最具竞争力的出版物发行渠道,未来整体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快速提升。
案例:贝塔斯曼难解渠道顽疾
案例背景:
贝塔斯曼集团于2008年6月和7月宣布关闭其连锁书店、书友会和贝塔斯曼在线等全部图书业务。
案例分析:
易观国际认为,贝塔斯曼在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战略上存在败笔,主要在于过分重视书友会和连锁书店业务,忽视图书网上零售模式,未能很好的契合中国图书零售渠道的发展趋势。
易观国际研究发现,图书是网上零售市场发展最为成熟的品类,传统书店和书友会业务面临如下两个方面的严峻压力:
一方面,网上零售服务商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据易观国际统计,在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中,当当、卓越、淘宝等网上零售服务商经营的图书品类远超任何一家地面书店,折扣销售以及免运费的方式也使得传统书店难以竞争,而其配送体系覆盖全国主要的消费地区,较传统书店和书友会更具竞争力。
另一方面,网民已形成在线购买习惯,且基数不断扩大。相比3C、家居百货类产品,图书拥有单价低、标准化的特征,购买风险较小,在线购买的方式被更多网民接受。随着中国网民基数的不断快速增长,特别是在消费更为集中的大中线城市渗透更高,传统书店和书友会业务面临严峻挑战。
传统书店的房租成本以及书友会的目录成本等运营费用较高,且在采购和销售价格上都缺少竞争力,中小型书店和书友会在大中城市受到网上零售市场和新华渠道的大型书城的双向夹击,生存形势严峻。
一、零售业定义
零售业是商品流通的最后环节,直接面对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服务。在我国,零售业的主要业态包括: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百货店、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
二、零售业态特点
在我国,不同的零售业态有不同的发展特点。百货店是传统的业态,发展较早,一般处在城市繁华区,规模大;超级市场是新型的零售模式,主要处在居民区、交通要道、商业区,以居民为主要销售对象;大型综合超市由于商品种类丰富、占地面积大,一般选址在城乡结合部、住宅区、交通要道;便利店定位于满足人们购物便利的需要;专业店的出现源于人们对同种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一般选址多样化;专卖店一般选址在繁华商业区、商店街或百货店、购物中心内。这些种类繁多的零售业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满足了我国消费者对零售产品的消费需要。
三、我国零售业市场的现状
随着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我国零售业市场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市场的集中度、零售企业的利润水平、零售企业规模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1、市场集中度提高。在2006年,零售企业100 强中的前10家总销售规模达4073 亿元,占100 强总销售规模的48%,比2005 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前30家企业的总销售规模达6396 亿元,占100 强的75%。
2、外资零售商进入速度加快。外资企业进入市场的速度在近几年大大加快。外资企业在国外是发展成熟的零售企业,在我国,它们具有开店速度快、并购力度大、效益水平高等特点。如以经营大型超市为主的11家外资零售商新开店铺数量超过上年同期水平,且单店销售规模为2.15亿元,同比增长5%,大大高于国内同业态店铺的销售。
3、销售收入明显增加。2006年连锁经营的100强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积极的扩张,效益明显改善,超市盈利能力也有所增强。排名第一的国美电器集团店铺数为820,同比增幅92%,销售额增加 74%,排名第二的百联集团店铺数为6280,同比增幅5%,销售额增加8%。排名第三的苏宁电器集团店铺数为520,同比增幅43 %,销售额增加53%;排名第四的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店铺数为 2250,同比增幅11 %,销售额增加26%。其效益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一是连锁企业本身管理水平和购物环境的提高,二是连锁企业的积极扩张刺激了消费,激发了潜在的需求。
四、零售市场中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关系分析
在零售业企业收入出现积极增加的同时,零售业发展中的问题也开始暴露,而零售商利润增加的渠道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在我国,零售市场上产品供过于求的出现和消费者偏好的多样化,使零售市场上的工商关系发生了变化。加上零售市场的对外放开,使一大批国外零售业巨头进入我国,零售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零售商的利润下降,使得各零售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开始转向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向他们收取种类繁多的通道费。据报道,在家乐福与一家国内的炒货企业签署的《促销服务协议》中,如果这家企业想进家乐福,需要交纳的服务名目及费用就占了将近10页的篇幅,包括特色促销活动、店内旺销位置优先进入权、进入商店的特权、良好营销环境的优先进入权、节假日、开发市场份额等一共六大门类。经初步计算,家乐福向这家供应商收取的各项进场费,达到其在家乐福卖场所实现营业额的36%左右。高额的通道费引起了供应商的极大不满。
五、零售市场工商关系的发展趋势分析
在计划经济体制阶段,我国零售市场中的工商关系是卖方垄断。由于产品稀缺,供应商的产品在市场中供不应求,此时零售商只起到了分配产品的作用。市场中产品性能单一,人们对于产品数量的要求超过了对产品种类的要求,零售商的存活依赖供应商的产品供给。而在市场经济体制阶段,零售市场中的产品数量、种类大大增加,基本不存在稀缺的产品。产品供过于求,人们的消费偏好直接影响了产品的性能。供应商选择生产的产品类型依赖于消费者的偏好信息,而零售商是消费者偏好信息最直接的获得者,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加之零售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生产商主要采用零售商的经销渠道进行产品的销售,这进一步扩大了零售商对供应商的市场力量,使工商关系由卖方垄断变为买方垄断。
这种关系的转变符合经济学对产品交易双方的理论分析。在零售市场商品经济的市场环境下,供应商数量众多,产品差异较小,销售渠道有限,零售商是主要的销售渠道,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供应商使用这种经济资源的同时,相应地付出了一部分使用费,而资源的使用程度则与付出的费用成正比。在这个过程中,供应商的利润转移到了零售商,从而引发了工商关系的冲突。
解决这一冲突的方法,只有通过提高供应市场的集中度来提高供应商的市场力量,使供应商的产品成为零售商持续经营的必须品,双方建立合作的销售关系。工商关系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利润博弈最终才能达到平衡。
【参考文献】
[1] 汪浩:零售商市场力量与通道费.
省略.cn/lunwen/paper2/wp200505.doc>.
[2] 徐剑明:我国零售企业价格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商业经济文荟,2003(5).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尽管全球经济发展整体处于萧条状态,但中国网络零售业却随着网络消费的普及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淘宝的年交易额迅速从百亿级别增长到万亿级别,而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一大批B2C网站,年销售额也已达上百亿的规模。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的网购用户规模已达2.47亿人,同比增长21.7%。整个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而这个比例在2011年仅为4.4%,并还将保持扩大趋势,预计到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8155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4%。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爆发式的发展速度使网络零售业成为创富新大陆。
一、网络零售业的现状
1、网络零售市场迅速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商务应用的推广,市场环境及政策逐步完善,网购用户逐步增长,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迅速增加。据相关数据统计,2007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只有520亿元,2008年达到1300亿元,2009年是2600亿元,2010年为5141亿元,2011年和2012年分别是8019亿元和13205亿元(见图1)。据有关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已非常接近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美国。到2020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销售额将有望达到4200亿美元—65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目前规模的总和。
2、B2C市场前景更广阔。依据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我国网络零售业已经进入迅速扩散的“起飞期”,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虽然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不断膨胀,但由于C2C市场上卖家龙蛇混杂、假货泛滥、售后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理性消费者逐渐对C2C市场产生怀疑。与此同时,B2C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更有保证,不论是质量上还是售后服务上,B2C相对C2C更具优势。自2009年开始,我国B2C市场就已逐渐挤压C2C市场的份额。虽然B2C市场的快速成长让人惊叹,但B2C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大有取代C2C市场成为网购主流的态势。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2009年B2C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占整个网络零售市场总额的比例就已达到75%左右,而我国在2012年这个比例仅有37%左右,较上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淘宝集市依然雄霸于整个C2C网络零售市场,截至到2012年12月淘宝占全部C2C市场交易额的96.4%,而处于第二、三位的拍拍网和易趣网只占有3.4%和0.2%的份额,呈现出近乎垄断的格局。而对于国内2012年的B2C市场,排名第一的依旧是天猫,占据52.1%;京东商城名列第二,占22.3%;位于第三位的是苏宁易购达到3.6%,后续4—10位排名依次为:腾讯B2C(3.3%)、凡客诚品(2.7%)、亚马逊中国(2.3%)、库巴网(1.4%)、当当网(1.2%)、易迅网(0.6%)、新蛋中国(0.3%)(见图2)。由数据可看出,电商大佬们如天猫、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占据了B2C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
3、网络零售是机遇也是挑战。网络零售是一个新兴及开放的市场,为草根企业快速起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以淘宝为首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了虚拟门面和收付货款的工具,使得创业者们可以用极低的初期成本接触到大量的潜在客户,来实现他们的创业梦。然而,正因为网络零售的低成本和数亿计的潜在用户,网络电商们乐此不疲地通过价格战来抢占市场。从8月15日,由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挑起的史上最激烈的电商价格战,到11月11日淘宝天猫当天交易额191亿的漂亮“战绩”,2012年,电商们通过“造节”制造出的价格战几乎贯穿全年。
伴随着价格战的持续,中小电商企业生存空间被缩小,网络零售市场发展呈现两极分化。部分电商企业出现裁员、倒闭现象,而另一部电商企业不断扩充自己产品线,并且不断向细分领域延伸,行业的优胜劣汰愈加明显。截至2012年12月,实际运营的个人网店数量达1365万家,同比减少15.7%,自2008年来首次出现下滑。另有机构报告数据显示:淘宝网现有职业卖家600多万,每天停运或倒闭网店数量近万家,绝大多数网店卖家辛苦辛苦一年后,却面临无钱可赚、乃至亏本的尴尬局面。
二、御泥坊的发展之路
御泥坊——一个几乎在传统渠道上难见踪影的化妆品公司,得益于处在“起飞期”的网络零售市场,在传统企业巨头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停滞时,以狂飙突进的姿态,迅速打破化妆品传统版图,跻身淘宝化妆品排行首位。御泥坊最初是湖南本土一个化妆品品牌,在网上和实体店均有销售,但业绩一般。因为品种单一、品牌效应不明显,市场并不认可这款从山沟里走出来的护肤品。2006年末,戴跃锋从前老板刘海浪接手,开始御泥坊产品的线上销售,随后,作为网络出身的戴跃锋反向并购了生产厂商,而前老板则留在隆县负责生产和产品质量。御泥坊在淘宝上的年销售额已从2006年的几千元飙升至2011年的近两亿,“御泥坊”面膜一度成为“网络销量第一面膜”。
1、天时。近几年,“矿物护肤”理念逐渐在国内流行起来,将矿物美肤的概念提到了护肤最前沿。矿物质以它独特的属性在清洁、抗敏感和抗衰老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效果。在如今追求自然、绿色、健康、环保的大环境下,御泥坊产品本身独特的原料配方以及历史底蕴是它与其他产品区分开来的最好特质。
2006年,网上购物在网民中的渗透率快速增长,中国的C2C和B2C市场已经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的迹象。御泥坊的销售额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直线飙升。期间,在2008年淘宝提出了“培养超女”的理念,即以超女选秀一样的模式,重点推广那些由消费者们的订单推选出来的网络企业。幸运的御泥坊赶上了电子商务的这一历史时期,借助政策得以发展品牌。
2、地利。“御泥”为世界独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开采难度大,加工提取工艺复杂,其加工工程需采用纯手工物理方法,历时六个月沉淀后,提炼出矿物泥浆与矿物水,养肤效果具有不可复制性,很多学者研究一致认为现代化学技术无法仿制。千百年来,除了尊贵皇族和当地居民,能够体验其独特功效的人屈指可数。而地处湘西边陲小镇的“御泥坊”是目前唯一合法开采企业,这样的“地利”无疑给“御泥坊”极大的优势。其主打的矿物泥浆面膜里的泥浆富含多种矿物微量元素,具有显著的吸附污垢、收缩毛孔、美白嫩肤的效果,能增强皮肤弹性和抗氧化能力,强化皮肤的天然防御能力,延缓皮肤衰老。
3、人和。尽管戴跃锋一直强调御泥坊之所以能飞速成长,主要是网络零售市场爆发式的发展下淘宝网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机会和空间。但并不是每个网络卖家都能在这样的“天时”、“地利”下取得成功,所以说,从品牌包装到整个营销计划才是御泥坊制胜之关键。
(1)品牌传播。2006年,淘宝曾进行了一次化妆品年度评选,“最佳面膜称号”授予了世界知名品牌贝佳斯,这一来自意大利的产品就是以泥浆和矿物“活水”为原料,这点刚好和御泥坊相仿。戴跃锋就依葫芦画瓢,从贝佳斯的产品形式、品牌诉求、包装甚至“御用”的渊源上,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淘宝品牌——御泥坊。
此后,“御泥坊”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品牌宣传,最突出的就是举办“一分钱包邮献爱心”活动——免费向网友派发了9000份面膜,让网友在淘宝论坛写下自己的体验心得。由于矿物资源的独特性,产品使用效果非常好,这次活动后使御泥坊面膜获得网友的广泛好评,通过淘宝论坛口碑相传,一时间淘宝网几乎无人不晓御泥坊。而御泥坊与贝佳斯同质化程度很高,御泥坊的平价销售吸引了更多的大牌护肤品消费者的注意。御泥坊的店铺迅速升级,市场份额直线上升。
2010年4月,戴跃锋参加的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播出。这期节目里,他现场演示了御泥坊泥浆面膜的制作过程,给自己的品牌大大地做了一次广告。2011年,御泥坊的泥浆面膜被湖南卫视的美容类栏目《我是大美人》重点推荐。此外,御泥坊还在湖南卫视的购物节目《越淘越开心》和《快乐购》中频频亮相。不难看出,除了淘宝广告外,御泥坊的媒体投放都集中在了其总部所在的湖南。得益于湖南卫视的全国性覆盖和高频次的曝光,御泥坊取得了不俗的推广效应。这种效应也直接反映在了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上。
(2)营销推广。电子商务离不开网络推广,否则即使销售平台搭建起来了,也会被数以百万计的网络卖家淹没掉。自戴跃锋接手御泥坊后,开始全力打造网络营销体系,形成了官方商城“汇美丽”,淘宝天猫、京东商城、QQ商城、亚马逊中国和1号商城等网上直营店铺,还有多条合作渠道,如乐蜂网、苏宁易购等的营销网络。其网络营销体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淘宝平台,而是打造出了一个全方位的网络销售平台。用户只要在网上购物就能看到御泥坊的产品,这就是戴跃锋想要的效果。
(3)产品研发。御泥坊在将资金投向提高营运能力、改善用户体验、加大市场投入方面的同时还对产品和品牌进行拓展。2010年,御泥坊开始有计划地扩充产品线,全线产品由2008年的20款迅速增加至60多款。目前,这一数字已更新至150款。这些产品的研发分为自主研发、公司合作和外包给研发机构三种。如今御泥坊的核心系列产品大部分都由自己研发。由于御泥坊的原材料“御泥”具有不可再生性。“御泥”需要经过开采和长达6个月的物理沉淀。为了保证原材料的供应,生产基地一般会提前一年准备下一年的原材料。目前的“御泥”储备大概能支持品牌30年的发展。为了避免“御泥”的枯竭带来的问题,御泥坊已经在开始在泥浆面膜之外拓展植物类的面膜产品。
三、启示
马云说过,做企业就像建一个生态系统,企业是一棵树,它会有树干,有很多的分支,结很多松果,然后吸引来很多松鼠。任何环节都应该让它尽善尽美,任何环节的差错都会让这棵树枯死。比如,当销量暴增后,如何保证供应以不至于导致市场流失,这需要研发、生产、营销、物流、售后等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对御泥坊来说,品牌和销量的提升只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到了更高级阶段,品牌运营将是更大的考验,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如何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和强化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获得更多的客户的同时使品牌牢牢深入人心,这些课题比线下品牌有着更高的要求。
未来的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必然是空前壮大的,甚至超越传统渠道成为主流。这对于像御泥坊的淘品牌无疑是相当有利的。当然,与机遇并存的也有风险,目前整个淘品牌都非常年轻稚嫩,缺乏标杆和旗帜,因此在各自摸索前行途中,偏离和差错总会存在。年轻的御泥坊能否快速完成这样高要求的转变,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江山”,这可能是一场生死考验。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020-03
1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的发明,网络设施的建设,通信技术的创新,互联网逐步融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来,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电子商务应时而生,电子商务的产生改变了传统零售运作模式,形成网络—实体并轨的零售模式。
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其发展初期,国内计算机网络发展滞后,消费意识尚未形成等环境因素造成网络零售市场发展缓慢,伴随着21世纪初网络泡沫的破灭,网络零售市场处于艰难的探索期。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为网络零售带来了转机,伴随着计算机的快速普及和投资泡沫的退去,市场实现理性回归,大量电子商务企业涌入,实现中国网络零售市场的迅猛发展。近年来,网络零售业的发展出现了结构性转变,以B2C为核心的业态取代以C2C为核心的势头逐步体现。网络购物这种新型的购物模式,作为电子商务的分支,正以独特的优势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购物方式。
产业组织研究的是介于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网络零售市场作为电子商务这种新型产业形态的重要分支,可通过产业组织视角深入了解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并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对网络零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意见。
2网络零售市场概况
网络零售市场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分支,其产业链构建需要一系列配套设施支持,产业链上下游的相互合作形成电子商务的良性生态体系,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如图1所示。硬件供应商、软件供应商和网络运营服务商为电子商务的构成提供前期配套支持;支付体系、物流配套设施为电子商务提供后期服务配套支持;电商服务平台作为电子商务的核心,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易平台。
图1网络零售市场生态系统
网络零售具备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属性,虚拟主要体现在平台的虚拟性,即电子商务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虚拟的交易场所,消费者与经营者间的交易主要通过网络进行;现实主要体现在交易产品的现实性,电子商务交易的产品最终凝结了有一定社会劳动力的商品与服务。网络零售业的特殊属性对其产业链上下游构成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协调好、发展好产业链各部分,才能有效促进网络零售的快速健康发展。
3网络零售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3.1市场结构
(1)市场集中度。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检测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包括平台式和自主销售式)的市场占有率(交易额占比)如图2所示。另外,C2C网络零售市场中,淘宝集市的地位依然稳固,其市场占有率(交易额占比)如图3所示。
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法,网络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划分如下:B2C市场中CR4=81.3%,属于寡占II型,C2C市场中CR4=100%,属于寡占I型,由此看出网络零售市场属于高寡占市场。
尽管网络零售市场结构属于中高寡头结构,但其市场内部的具体表现却显示出截然不同的竞争格局,这也是网络零售业的鲜明特征——电商平台的垄断及平台内部的竞争格局。形成这种格局与电商企业的市场切入点密切相关,不同的市场定位造成网络零售业内企业间的战略发展方向截然不同,对其市场行为和绩效造成不同的影响。
(2)网络零售商的差异化。网络零售商在电子商务市场上采取不同运营模式,其发展路径的差异化造就了市场竞争格局的多样化。B2C市场可以归纳为平台型、自主销售型、平台—自主销售型三种类型。平台型网络零售商并不从事产品销售,而是为厂商商提供网络销售平台,此种销售平台类似于C2C网络销售平台,但又不尽相同,该平台主要针对品牌商和大型经销商,天猫商城就是典型代表。自主销售型网络零售商通过建立独立网络零售平台,依托平台进行产品销售,此种模式出现于实体零售商建立的B2C网站和大型经销商,苏宁易购就是典型代表。平台—自主销售型网络零售商是介于平台型和自主销售型之间的模式,该种模式既为品牌商提供销售平台,又利用该平台进行自身产品的销售,京东商城就是典型代表。
C2C市场的销售主体主要是个人和小微企业,他们主要依靠电商企业提供的电商服务平台进行销售,淘宝集市和拍拍网就是典型代表。此种发展模式源自于百货商场的模式,电商服务平台通过吸引销售主体在虚拟交易平台内建立店面,并为其提供服务以实现电商企业的职责。
(3)进入与退出壁垒。网络零售业区分于传统商业的属性决定了其不同的进入与退出壁垒,作为新兴产业,网络零售业市场竞争激烈。虽然电商企业容易从形式上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但想从中取得收益,需要从广告营销、支付体系、物流配送等方面加深建设。成功的电商企业在其发展初期需要通过融资来完善基础设施,同时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也需要时间的积累才得以建立,因此网络零售商的成长离不开长期的资金保障。与其他行业的沉没成本相比,电商的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网络设备等资产专用性较低,总体来说,电子商务产业的退出壁垒较低。
3.2市场行为
(1)价格竞争。网络时代的市场价格信息十分透明,如何制定合理的价格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第一,低价策略。低价是电商企业利用电商平台进行竞争的主要手段,通过价格优势争夺市场份额,排挤现有对手,又可以通过此策略阻碍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同时,网络零售商的低价策略往往具有时效性,通过部分产品的低价吸引顾客,放弃部分高额利润,实现薄利多销,此后又能带动平台内其他产品的销售。
第二,实体店铺与网络零售相结合。面对网络虚拟平台这个更为宽广的销售渠道,实体店融入B2C或C2C平台以完善其销售体系。近年来,企业在进行战略布局时都会考虑电子商务,凭借电子商务的广泛影响力,企业不仅能克服空间的距离,还能扩大其销售范围。在实体店铺与网络零售相结合的同时,也出现了产品价格与产品质量的相互博弈。
(2)差异化竞争。差异化作为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能让消费者感知企业的独特性进而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电子商务依托便利的网络搜索功能,通过差异化竞争能快速寻找稳定的目标群体,相比传统市场的差异化行径,电子商务的差异化方式也具有其特殊性。
第一,客户需求的差异化。网络零售商通过选择一个细分市场,形成产品主体差异化,通过差异化手段建立企业形象,形成核心产品或平台的品牌价值。营销学将产品定义为核心产品、有形产品、期待产品、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五个层次,企业通过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再发展不同梯度的产品满足不同类别的客户,实现多类型产品的销售,这也是许多网络零售商的发展路径之一。
第二,服务的差异化。网络零售主要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其售前咨询服务、售后品质保证服务都是考核网络零售商的重要标准,透明的评价机制也会引导市场购买力的流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核心产品的差异化优势不断缩小,服务作为产品销售的延伸成为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物流的差异化。有别于传统零售市场,网络零售在商家和消费者这两要素的基础上,需要增加“物流”这一要素,三要素共同构成网络零售市场。物流起着物品传递的重要职能,针对B2C及C2C市场,不同的经销商和个人选择不同的物流模式。部分网络零售商通过与物流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解决其物流问题,部门零售商通过自建物流基地,布局物流网络实现商品高效传递。物流作为特殊的服务延伸,也会使消费者产生品牌信赖。
第四,支付方式的差异化。网络零售的交易通过网络支付、汇款、货到付款等手段进行,不同的支付方式带来不同的消费体验。支付环节作为电子商务交易的重要环节,支付方式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对交易的成败有重要影响。
(3)广告行为。广告对消费者感知产品差异、扩大消费者心理偏好的作用明显,也是企业用来传递产品差异和品质信息最常用的手段。面对激烈的广告市场,网络零售商将重心放在网络广告而非传媒广告,这也契合了网络零售的市场出发点,网络广告依据现代营销手段,主要投放于搜索引擎、视频网站、邮件等依托网络的方式,从大范围的人群中吸引目标群体。
(4)企业兼并。企业兼并是企业控制市场的重要战略行为。企业兼并主要用两种形式:一是横向兼并,电子商务企业的规模效益明显,通过同质企业的兼并整合,不仅可以消灭竞争对手,还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及范围经济。二是纵向兼并,网络零售的产业链上下游部分联系紧密,实现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整合,能进一步优化资源结构,增强市场掌控力,寻找创利点。
3.3市场绩效
(1)市场规模。网络零售市场的市场规模可以从交易规模和企业规模两方面来看,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网络零售市场的交易规模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如图4所示。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前两季度,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为7892亿元,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也不断提高。企业规模方面,B2C、C2C和其他电商模式企业数量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如图5所示。伴随着网络零售市场价格战的进行,电商企业在不断的整合,部分B2C企业势必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2)行业利润。网络零售的目标客户群和潜在客户群的流动性大、忠诚度低,网络零售商只有通过不断扩大规模才得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建立品牌价值,对所有网络零售商而言,没有达到经济盈亏平衡的规模预示着企业最终将失败。
尽管网络零售业的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但行业利润水平却不高,以B2C为例,网络零售商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控制力,不约而同采取了价格战,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维持在低位甚至亏损。企业的营收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行为,比如当当网、银泰百货、1号店都纷纷入驻天猫商城,网络零售业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网络零售商的行为体现出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相互作用。
(3)网络投诉。网络零售体现出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性质容易造成纠纷,据报告显示,2012年网络购物占电子商务类投诉55.4%,团购占21.32%,移动电子商务领域占5.36%,B2B网络贸易领域投诉占2.53%。网络零售投诉比例相对较高,并且主要集中于退款问题、网络欺诈、物流快递、产品质量等问题。网络投诉表示用户体验的不满,直接影响网络零售商的口碑与形象,网络零售企业针对网络投诉需要积极采取措施。
4针对网络零售业提出的建议
4.1提高商品与服务品质,实现产业良性发展
网络零售业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性质对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严格的要求。网络零售业在发展阶段要保证产品的品质,商家要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把关,继而引导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向,实现网络零售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4.2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形成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法律体系不完善,造成不少不法分子针对法律漏洞实行犯罪行为,各级政府要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尽快建立完善电子商务的市场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法制环境,引导网络零售业的良性竞争。
4.3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网络销售以虚拟平台为主,产业链上游的硬件、软件、网络供应,下游的支付体系、物流对电子商务而言都是瓶颈,在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的道路上要追求发展的平衡。国家要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完善物流交通网络,培育并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行业,尤其重要的是完善支付体系和物流配套设施,多样化的支付体系和完善的物流能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实现网络零售业的发展。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能为网络购物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从根源上解决发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
[1]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陈柏良.SCP范式下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3]张赞,凌超.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网络零售产业组织现状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2).
[4]成莹.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SCP理论分析[J].当代经济,2011(2).
[5]卫德佳,唐国峰.我国网络零售业的产业组织分析[J].中国市场,2013(34).
[6]张津.基于SCP分析模型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J].中国市场,2013(36).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的改革及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央及地方政府也扩大了招商引资规模。外资的引入,加剧了零售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在加速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目前的零售业态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增加了零售业未来发展局面的不确定性。当前,在外资零售业的影响下,超市(含便利店)、专业(卖)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相互角逐,并不断蚕食着传统百货业的原有领地,其中超市(含便利店)发展最为迅猛;整体而言,我国零售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商业战略重组和整合虽如火如荼,一些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相继出现,原有市场格局亦渐趋紧凑,但从规模角度看与国外零售巨头仍不可同日而语,而且集中度仍然较低。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格局与规模格局
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现状
本文就百货商店、连锁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便利店和购物中心这六类主要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的现状作出分析。
百货商店指在一个大建筑物内,根据不同商品部门设销售区,开展各自的进货、管理、运营的零售业态。目前,中国百货商场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从市场形式看,百货商场表现为如下现状:
经济效益日益下滑。虽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确呈下降态势,企业的效益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同业过度扩张竞争。从2005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增长水平。市场缺乏特点,消费需求明显断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基本饱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加之居民购买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费需求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渐减弱。因此,消费品市场难以出现热点商品。
连锁超级市场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生鲜商品、食品等大众化实用品、向顾客提供日常必需品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在百货商场扩张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连锁超市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具备竞争力的大型连锁超市将成为下一轮发展热点:
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
竞争激烈,连锁超市进入整合时期。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建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形式,突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
外资进入速度加快。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抢滩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而且拟定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
仓储式商场指在大型综合超市经营的商品基础上,筛选大众化实用品销售,并实行储销一体,以提供有限服务和低价商品为主要特征的,采取自选方式销售的零售业态。
由于国外大型著名仓储式商场纷纷进驻我国市场,不仅对国内仓储式商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加剧了仓储商场之间的竞争,我国仓储式商场逐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运作使之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新经营理念的引入,使我国仓储式商场的优势较为明显:仓储式商场一般都实行私人商场,即PB(PRIVATEBRAND)战略。零售企业自己筹划开发并贴有本公司特定商标的商品。仓储式商场定位于中低档次。中国目前仍有60%—70%消费者消费水平较低,因而仓储式商场的定位仍适应当前消费状况,再加上商场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因而颇受欢迎。自主的购物形式。消费者购买的自主心理日益增强,对营业员的依赖性减弱,而仓储式商场已适应了这种心理。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把一些收入较高、消费量较大但同时对让利销售比较敏感的消费者吸收为自己的会员,并对其大量消费进行奖励,从而成为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实行会员制也便于商家进行市场分析,确定消费趋向,以便制定出各种营销策略。经营管理机构精简、高效。
专业店指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并且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提供适当售后服务的零售业态。专业店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发展迅速,总量大幅度增加;专业细分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专业店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一些大城市发展异常迅猛,逐渐成为与综合百货商场、超市并驾齐驱的一种商业业态。这些专业店以相对价格较低、专业服务、连锁经营等优势,迅速分割了原有大型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但其发展同样面临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经营规模限制等问题。
便利店指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便利店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要,是我国零售业态中较有发展潜力的一种,估计今后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
购物中心近几年,购物中心在全国大城市处于兴建中,建筑面积5—20万平方米不等,全国正在兴建的约有200处左右,基本上是以娱乐、餐饮、服务、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购物场所。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业态,电视购物、邮购等作为新兴的商贸形式,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零售企业规模格局
我国目前零售企业规模竞争格局表现为:首先,企业规模化趋势逐渐明显,产业集中程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零售企业间并购进程加快,集团规模增大,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并且零售业向超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开始加速。其次,外商企业占有相当优势,增长也十分迅速。2004年我国零售业外商投资法人企业数264家,分店2200多个,比上一年增长了89%;2004年零售企业前30名中国内企业销售额增幅为17.8%,而外商企业为21.6%,销售额占零售企业30强销售总额比例为20.8%,优势较为明显。通过对上述零售企业规模竞争格局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基于物流、营销以及客服等方面的规模经济对处于流通末端的零售业来说至关重要。作为零售市场自身结构优化的趋势,零售企业必然走向大规模与集团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再者连锁经营方式的大规模引入及广泛流行,也是零售企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诱因。
长期以来小、散、乱、差的竞争格局导致零售市场中的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无益于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也无益于整个零售行业的发展,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而我国零售业目前无论是规模还是集中程度与合理的市场结构都相差悬殊,因此作为一种趋势,零售企业的规模仍将继续增大,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必将进一步提高。
外资的大量涌入,高投入、掠夺性布局及其迅速壮大,显示出了对零售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威胁,也在客观上刺激和加速了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化整合及行业集中程度的提高,唯有自我发展壮大,方可应对外资在各方面的大冲击,保护本国零售企业的市场地位。
从现状来看,外资掠夺性战略布局阶段初步完成,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增店扩容时期,尤其是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限制进一步放宽后,外商投资将会更加自由,领域也将更加深入,这些因素决定着外商规模必将随之增大,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在近5—10年内,外商投资的商业企业在规模上将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上。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与规模格局的政策选择
业态政策选择
通过对我国零售业主要业态现状的研究,我国零售市场要想成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改革以百货为主的原有传统业态,对不适合当前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进行现代化改造。当前百货店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已明显落后于其它业态,因此应对百货店在数量上加以控制,在其功能上加以改革。
大力发展适合当前市场环境及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如超市、专业店和购物中心等,制定相关政策,降低区域性政策壁垒,加速连锁经营的拓展,使其合理、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状况进行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业态,例如在大中城市的居民区附近,发展小规模超市与杂货店相结合并带有一定便民服务项目的类似便利店性质的业态;在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小型折扣商店等。
规模政策选择
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政府应在适度规模的原则下,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税收、金融等支持手段,积极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促进零售企业间的资产重组,打破体制的限制,通过政府制定和实施零售企业联合政策,通过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零售企业大集团,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制定有关政策,打破地区封锁,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组织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促进企业间的跨地区重组,例如建立统一法规,解决企业跨地区跨省市开店在工商登记、税务交纳等营业正常开放环节等方面的问题。
先本土化再国际化本土化和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本土化,国际化就无从谈起,成功的本土化是国际化的前提,本土化竞争程度和竞争优势决定着国际化进程和竞争实力;反之,如果没有国际化理念和标准管理下的产品或服务作支撑,本土化也就失去了根本。对于我国零售业跨地区的重组和整合应首先侧重于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自身竞争力,培养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为进军国际市场积蓄力量。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合理的市场竞争格局必然是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商业企业为主体的相互竞争、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塔形结构。中小企业通过细分市场及合理定位,在维持自身生存的基础上有利于填补相对于大企业存在的需求空白,对于满足多样化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存在,中小商业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福利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对中小企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扶持发展零售市场中由于规模原因和地位原因而处于劣势的、对维持行业竞争又十分必要的中小企业。在大力推进中小连锁企业整合、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的正常秩序,使中小企业免受大企业集团的恶意侵害,为其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流通创新理论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业态变迁学说及其促进我国流通创新的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3(1)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的改革及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央及地方政府也扩大了招商引资规模。外资的引入,加剧了零售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在加速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目前的零售业态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增加了零售业未来发展局面的不确定性。当前,在外资零售业的影响下,超市(含便利店)、专业(卖)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相互角逐,并不断蚕食着传统百货业的原有领地,其中超市(含便利店)发展最为迅猛;整体而言,我国零售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商业战略重组和整合虽如火如荼,一些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相继出现,原有市场格局亦渐趋紧凑,但从规模角度看与国外零售巨头仍不可同日而语,而且集中度仍然较低。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格局与规模格局
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现状
本文就百货商店、连锁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便利店和购物中心这六类主要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的现状作出分析。
百货商店指在一个大建筑物内,根据不同商品部门设销售区,开展各自的进货、管理、运营的零售业态。目前,中国百货商场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从市场形式看,百货商场表现为如下现状:
经济效益日益下滑。虽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确呈下降态势,企业的效益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同业过度扩张竞争。从2005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增长水平。市场缺乏特点,消费需求明显断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基本饱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加之居民购买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费需求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渐减弱。因此,消费品市场难以出现热点商品。
连锁超级市场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生鲜商品、食品等大众化实用品、向顾客提供日常必需品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在百货商场扩张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连锁超市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具备竞争力的大型连锁超市将成为下一轮发展热点:
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
竞争激烈,连锁超市进入整合时期。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建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形式,突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
外资进入速度加快。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抢滩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而且拟定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
仓储式商场指在大型综合超市经营的商品基础上,筛选大众化实用品销售,并实行储销一体,以提供有限服务和低价商品为主要特征的,采取自选方式销售的零售业态。
由于国外大型著名仓储式商场纷纷进驻我国市场,不仅对国内仓储式商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加剧了仓储商场之间的竞争,我国仓储式商场逐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运作使之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新经营理念的引入,使我国仓储式商场的优势较为明显:仓储式商场一般都实行私人商场,即PB(PRIVATEBRAND)战略。零售企业自己筹划开发并贴有本公司特定商标的商品。仓储式商场定位于中低档次。中国目前仍有60%—70%消费者消费水平较低,因而仓储式商场的定位仍适应当前消费状况,再加上商场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因而颇受欢迎。自主的购物形式。消费者购买的自主心理日益增强,对营业员的依赖性减弱,而仓储式商场已适应了这种心理。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把一些收入较高、消费量较大但同时对让利销售比较敏感的消费者吸收为自己的会员,并对其大量消费进行奖励,从而成为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实行会员制也便于商家进行市场分析,确定消费趋向,以便制定出各种营销策略。经营管理机构精简、高效。
专业店指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并且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提供适当售后服务的零售业态。专业店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发展迅速,总量大幅度增加;专业细分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专业店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一些大城市发展异常迅猛,逐渐成为与综合百货商场、超市并驾齐驱的一种商业业态。这些专业店以相对价格较低、专业服务、连锁经营等优势,迅速分割了原有大型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但其发展同样面临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经营规模限制等问题。
便利店指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便利店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要,是我国零售业态中较有发展潜力的一种,估计今后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
购物中心近几年,购物中心在全国大城市处于兴建中,建筑面积5—20万平方米不等,全国正在兴建的约有200处左右,基本上是以娱乐、餐饮、服务、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购物场所。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业态,电视购物、邮购等作为新兴的商贸形式,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零售企业规模格局
我国目前零售企业规模竞争格局表现为:首先,企业规模化趋势逐渐明显,产业集中程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零售企业间并购进程加快,集团规模增大,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并且零售业向超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开始加速。其次,外商企业占有相当优势,增长也十分迅速。2004年我国零售业外商投资法人企业数264家,分店2200多个,比上一年增长了89%;2004年零售企业前30名中国内企业销售额增幅为17.8%,而外商企业为21.6%,销售额占零售企业30强销售总额比例为20.8%,优势较为明显。通过对上述零售企业规模竞争格局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基于物流、营销以及客服等方面的规模经济对处于流通末端的零售业来说至关重要。作为零售市场自身结构优化的趋势,零售企业必然走向大规模与集团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再者连锁经营方式的大规模引入及广泛流行,也是零售企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诱因。
长期以来小、散、乱、差的竞争格局导致零售市场中的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无益于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也无益于整个零售行业的发展,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而我国零售业目前无论是规模还是集中程度与合理的市场结构都相差悬殊,因此作为一种趋势,零售企业的规模仍将继续增大,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必将进一步提高。
外资的大量涌入,高投入、掠夺性布局及其迅速壮大,显示出了对零售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威胁,也在客观上刺激和加速了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化整合及行业集中程度的提高,唯有自我发展壮大,方可应对外资在各方面的大冲击,保护本国零售企业的市场地位。
从现状来看,外资掠夺性战略布局阶段初步完成,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增店扩容时期,尤其是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限制进一步放宽后,外商投资将会更加自由,领域也将更加深入,这些因素决定着外商规模必将随之增大,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在近5—10年内,外商投资的商业企业在规模上将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上。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与规模格局的政策选择
业态政策选择
通过对我国零售业主要业态现状的研究,我国零售市场要想成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改革以百货为主的原有传统业态,对不适合当前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进行现代化改造。当前百货店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已明显落后于其它业态,因此应对百货店在数量上加以控制,在其功能上加以改革。
大力发展适合当前市场环境及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如超市、专业店和购物中心等,制定相关政策,降低区域性政策壁垒,加速连锁经营的拓展,使其合理、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状况进行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业态,例如在大中城市的居民区附近,发展小规模超市与杂货店相结合并带有一定便民服务项目的类似便利店性质的业态;在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小型折扣商店等。
规模政策选择
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政府应在适度规模的原则下,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税收、金融等支持手段,积极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促进零售企业间的资产重组,打破体制的限制,通过政府制定和实施零售企业联合政策,通过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零售企业大集团,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制定有关政策,打破地区封锁,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组织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促进企业间的跨地区重组,例如建立统一法规,解决企业跨地区跨省市开店在工商登记、税务交纳等营业正常开放环节等方面的问题。
先本土化再国际化本土化和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本土化,国际化就无从谈起,成功的本土化是国际化的前提,本土化竞争程度和竞争优势决定着国际化进程和竞争实力;反之,如果没有国际化理念和标准管理下的产品或服务作支撑,本土化也就失去了根本。对于我国零售业跨地区的重组和整合应首先侧重于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自身竞争力,培养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为进军国际市场积蓄力量。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合理的市场竞争格局必然是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商业企业为主体的相互竞争、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塔形结构。中小企业通过细分市场及合理定位,在维持自身生存的基础上有利于填补相对于大企业存在的需求空白,对于满足多样化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存在,中小商业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福利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对中小企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扶持发展零售市场中由于规模原因和地位原因而处于劣势的、对维持行业竞争又十分必要的中小企业。在大力推进中小连锁企业整合、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的正常秩序,使中小企业免受大企业集团的恶意侵害,为其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流通创新理论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业态变迁学说及其促进我国流通创新的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3(1)
(一)投资规模普遍较大
由于进入中国零售业的外资企业大都资金充足、实力雄厚,所以投资规模普遍较大。
1.从数量上看:迄今为止,国际上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2/3进入中国。中国商业联合会的《中国零售业白皮书》披露,到2001年底,限额以上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已发展到362家,其中110家法人单位,252家活动单位。港澳台投资零售企业有100家法人企业,134家活动单位。
2.从销售额上看:2001年限额以上外商投资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额占中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零售业总额的5.29%,占中国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的1.46%。在外商投资零售业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外资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该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和8.9%。
3.从采购额上看:外商投资零售企业纷纷将全球采购中心移至中国内地,中国已成为国际零售业的重要采购基地。如沃尔玛每年有100多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往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沃尔玛出售。2001年沃尔玛的直接采购额超过100亿美元,家乐福为35亿美元,麦德龙则达到50亿元人民币。采购额呈逐年稳定增长的趋势。
(二)投资区位选择
1.宏观的地域选择: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开放区域已扩大到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外商投资零售企业有巩固现有零售市场并逐步向中西部发展扩张的势头。
2.微观的店址选择:在国外零售业被称作是“选址的产业”,店址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销售额和利润。外资零售企业普遍重视选址,遵循着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多是经过严格的论证,利用GIS系统,对商圈周围的人口信息、消费水平进行集成。
(三)投资业态选择
目前外商在中国零售市场避开了已出现过度竞争的百货店和中国式的食品超市,所经营的零售业态形式主要为大型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会员店。大型综合超市同时具备了食品超市和百货店的双重功能,能够为大众提供更多选择、更低价位、更优质量的商品。到2001年底,家乐福已在中国开设了27家店,沃尔玛已开设了19家店,麦德龙已开设了15家店,继OK店之后,7-11便利店也拿到中国第一张外资连锁便利店经营牌照。
(四)外资进入我国的策略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我国主要采取合资、自行开设新店、给予特许权和并购四种策略。这些零售巨头在决定采用何种战略之前,通常会对这个市场存在的文化差异以及进入障碍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做出选择,而且这四种策略常常混合使用。
此外,外资为了避免中央政府繁琐的审批程序,部分选择了各种渠道。如地方政府自行批准一些外商独资的零售企业、中外合资合作零售企业、国内一些零售企业委托、聘请或承包给外商进行管理的企业。中外合资,实际上由外方公司进行管理,中外双方成立合资的商业咨询公司,直接管理国内商业企业以及外资提供专用品牌等等。
二、问题及其成因
外国零售企业在管理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诸多方面优势明显。它们通过全球计算机网络的统一管理,使管理成本大大降低;通过全球采购,得到供应商的折扣和返佣;通过高薪或其他手段挖走中国零售企业的优秀人才,抢占中国市场。
(一)外商投资我国零售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业态和地域过于集中,导致商业网点的地域性分布严重不合理。根据国家经贸委内贸局最近对全国27个城市零售业所做的调查显示,目前,营业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和超市中,外资企业零售额的比重已达到23%,在百货店中外资所占的比重为6%。外资零售企业绝大多数都避开了已过度竞争的百货商店,而选择位于高端的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大型综合超市,并且近80%的外商投资企业集中在东部城市。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对其周围的大,中、小零售企业的销售额有不同程度的冲击。
2.地方越权审批严重,部分外商违规开店,经营。虽然中国自1992年零售业才有步骤地对外开放,但各外商投资企业已采用各种途径进入了中国市场。全国各地政府为吸引外资,致使全国有2/3的城市出现了违规审批行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99年底,中央正式批准的中外合资零售商业企业只有21家,实际上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近300家。例如:2001年家乐福未获中国政府批准,独自在全国各地开设超市27家,这违反了我国有关外资企业的规定,家乐福被要求停业整顿。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股权不得超过65%。而家乐福1家沈阳分店、2家大连分店却拥有100%的股权。2002年6月份,家乐福被勒令将其全资拥有的三家东北超市至少35%的股权出售给两家中国公司。
3.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对我国流通主渠道的控制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外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流通利润,更是为了能够任意销售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商品,进而能够销售其国外母公司生产的商品,能够销售国外其他公司生产的商品。大型综合超市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它往往占据有利地形,拥有巨大的人流,具备一个相对完善的物流系统和销售网络,对商品的成功展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对想依靠大型综合超市占领市场或走出国门的我国生产企业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外资零售企业牢牢掌握淘汰供应商的大权,通过大量的采购,迫使我国的供应商提供“物美价廉”的超低价商品,使我国的生产企业靠极低的利润惨淡经营。而且一旦外商控制我国的分销领域,我国相当一部分生产企业会沦为外商的加工车间,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利润,很难再大造民族自身品牌。
(二)问题的成因
1.投资国本国零售市场的过度饱和或过度竞争。零售业同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并且近年来随着国内并购活动的频繁,零售业的集中度也相对提高了,人工成本和经营成本居高不下,零售企业的增长停滞或较为缓慢。而所有这些都促使外国零售商主动开拓全球市场。我国零售市场的逐步开放,为外商零售企业纷纷进入我国零售市场提供了条件。
2.中国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足够的人口规模和良好的经济前景,促使外商零售企业纷纷进入我国零售市场。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居民收入的增加和购买力的提高,使我国零售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又因为零售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成本低下,外商更愿意分享我国的制造业优势。
3.竞争优势明显。在经营规模方面,外资在中国的单店投资额达到3亿多美元,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在中国的单店平均建筑面积达9.455万平方米,大大地高于我国零售企业的水平;在商品零售价格上,外资零售企业多采用低价策略,这对收入不高的中国消费者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在品牌经营方面,许多外资零售企业经过长期发展,正经营管理,服务、企业定位和购物环境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特点,他们早已被世界各国的消费者认可,具有很强的品牌优势。家乐福集团是欧洲最大、全球第二的零售商,它们在世界31个国家拥有9200多家连锁店,去年的销售额达到780亿欧元。从1995年开始,家乐福相继在我国的16个城市开设了28家大型综合超市,并在上海、北京、武汉、广州,大连等11个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全球采购基地。
三、规范和发展外商投资企业的对策
(一)按照国际惯例,渐进开放零售市场
对中国零售市场规范和完善并不意味着国家力图保护民族零售业,限制对外开放。在日益开放的市场中,培育能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大型零售企业集团,发展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我国零售业的长期目标。
1.集中审批权。随着零售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在有效监控的条件下逐步下放审批权。消除中央和地方政府多渠道审批引进外资的混乱现象,保证中央政府对零售业的开放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促进全国零售市场的均衡发展。
2.加强对外资零售企业的管理。一方面提高引资标准,让那些具有资本、技术,管理优势的大型零售企业进入我国零售市场。注重外资企业业态结构和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做好外资零售企业可能并购我国上市商业零售企业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关市场准入规则,并对违规进入的外资企业按国际惯例进行查处。对提前违规进入的外资零售企业要停止其再开新店,直到其现有违规店数量达到原定批准数量后才能再开新店。
3.逐步给予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中国有关主管部门要在短短的保护期内,努力加快创造均衡的竞争环境,这是中国流通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国家应该在宏观政策层面,对开放服务贸易持理性态度,缩小内外资企业在优惠政策上的差异,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建立和完善新建、扩建、改建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的市场准入制度,以避免浪费资源,重复建设
1.根据国际惯例,地方政府可根据其具体情况颁布一些地方法规。各地政府应把商业网点的建立纳入到城市规划中进行综合管理,行业协会组织听证会,根据周围已存在零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零售业态的结构,当地居民的人口和收入状况实际等情况,对零售企业(含外资零售企业)是否设立,新建建筑物的外观、面积、高度是否合理提出明确的要求。
2.对于外资进入的新的流通领域,应扩大法律、法规的覆盖面,促进零售业的规范发展。如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经营管理办法必须加快研究制定。
3.利用外资,优化我国零售市场的总体布局。鼓励外资零售企业到我国中西部投资,尽量改善我国零售市场东西部差距巨大的布局结构。
「参考文献
[1]刘小燕。《服务贸易总协定》与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J].国际贸易问题,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