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40: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学技术法的概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情境引入——原生态生成的调控
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如果引入得当,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原生态生成会更加丰富和多元。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可见,要让学生建立有效的概念,呈现并调控好学生的生成是关键的一环。
1.预设生成的调控
课堂中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性被重视,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案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出示长方形,师:这是我们以前就认识的长方形,你能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吗?它有什么特征?
生1:长长的,正正的图形。
生2:方方正正的图形。
生3:长和长的一样,短和短的一样。
生4:上下两边长度一样,左右两边长度一样。
生5:都是直角。
……
预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生成,教师课前研究“预设”时设想着“生成”。上面的案例中,教师课前有所预设的,生1和生2明显着眼于图形的整体印象以及以往对于长方形的表象认识,而后面三个学生就有了初步的概括能力。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必须对学生的前概念以及生活经验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贴近学生,使学生有更大的生成空间,从而能更好的引领学生去探究有价值的东西。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应该马上聚焦到关键点:“同学们刚才说到了长方形的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我们把上下两条边叫做对边,左右两条边也叫做对边。刚才有同学说到了对边相等还有四个角是直角(板书),这仅仅是我们观察得到的,你有办法去验证码?”以这样的聚焦方式让学生关注到长方形的本质特征,抛开那些非本质因素的干扰,从而展开验证探究活动。
2.非预设生成的调控
课堂中在预设、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的生成,那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在主动思考,这样的学习是有生命活动的学习。
案例:千以内数的认识
师出示计数器上的珠子(126),从计数器上你看到了多少?你知道了什么?
生1:126是由1个百,2个十,6个一组成的。
生2:我还能往后接着数。
生3:我也能往前数。
生4:我还能十个十个地数。
……
很显然,教师预设的本意是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但是学生活跃的思维产生了许多非预设生成,非预设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具有两面性——尴尬或精彩。许多教师担心非预设生成让自己在课堂上下不了台,于是会采取种种措施让学生有尽量多的预设生成,减少非预设生成,久而久之,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会习惯性地思考一个附带问题:我这样说,老师会满意吗?我的答案是老师希望的吗?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其实,我们教师应该勇于面对非预设生成,因为它会给师生带来意外,这种意外往往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如果探究活动带来收获,学生就会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生命的活力经常在这样的情境中让人感动。
上面案例中,学生出现的非预设生成,教师应及时判断它的价值性。如果是无关本节课的无价值的非预设生成,就应该及时打住;如果说是跟本节课有关的价值生成,教师就应该大胆抛开教案的预设,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
学生有了足够的生成后,对于一些生成不够或者说没有预设到的本节课目标的部分内容,我们应该进行引导聚焦。例如:学生说到长方形的外形特征,以及边的特征,教师此时不能一味再问:“还有什么发现吗?”而应该追问:“刚才有同学说到了长方形边的特征,那么它的角有什么特征?”这样的引导和追问才是有效的,尤其是一些学生的生成说偏了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二、探究活动——多元生成的调控
概念的形成要遵循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教学。当教师对学生的原生态生成加以有效引导后,学生开始对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探究,从而进一步有新的生成,这里的生成有很多是书面材料,当学生出现多样化的材料后,教师对材料的选择和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材料、好的反馈方式可以促成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材料选择的生成调控
材料的选择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在挑选课堂生成性学习材料时,尤为如此,绝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些材料在生成呈现之后,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材料的选择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其代表性,是否典型全面。
案例:平行与垂直
师:在白纸上画两条直线,会出现哪几种情况?请你为它们分分类。
生尝试探究,出现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一些学生将①号看成是平行,一些学生认为是相交一类。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聚焦相交:为什么这样分类?①号跟它们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你有不同想法吗?在相交的概念建构起来之后,再去研究平行。
2.材料对比的生成调控
学习材料的生成具有随机性,教师应当根据材料对达成目标的作用度进行灵活处理,有意识的用有价值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沟通,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并对知识整体进行建构。
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操作后教师选择了以下四幅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里涂色部分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四分之一?
通过这四幅生成材料的比较、联系,帮助学生概括出“将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四分之一”这一本质属性。
三、形成概念——学生生成的升华
在学生 对于材料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经过认知主体的观察、比较,将丰富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作为教师就要及时把握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时机。
1.生活语言到数学语言
案例:周长的认识
师:王叔叔绕着游泳池的边缘走了一圈。怎么样算一圈呢?
生:……
师:你能找一找,摸一摸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圈吗?
下面图形你能描出它们的一圈吗?
在学生操作、体验之后,教师应及时地总结概括:这样封闭图形的一圈在数学中我们叫一周,圈有大有小,一周也有大有小,所以一周的长度我们叫周长。
在学生已经充分感知了一圈的丰富材料后,教师及时告知周长的概念,时机恰当,学生完全能建构上来。
2.生活经验到数学概念
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
师:什么是面?
生:比如说数学书的表面。
师:物体的表面有面。还有什么物体的表面也有?找到摸一摸。
师:数学书的表面和课桌的表面比较一下,哪个更大一点?
出示图形(长方形、圆形、不规则图形和没有封闭的图形)
师:下面这几个图形有面吗?
学生上台来指一指,用彩色笔涂一涂。反馈学生作品。
师总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从学生生活中对于面的经验感知,以及对于面大小的直观感觉,延伸到对于图形面的经验感知以及图形面大小的观察涂色,最后在充分感性材料的前提下,教师提炼出数学的概念,使学生感觉来得很自然。
四、课堂反思——升华之后的沉淀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后应该给他们一定时间回顾和总结,这里可以不是全课的总结,任何一个环节只要生成的东西得到展现,学生有经历过辨别、分化、类化、抽象、检验、概括的过程,都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回顾一下,让概念的过程和结论沉淀一下。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图示、回放,或留白给学生,帮助他们建构新的概念。 []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应充分展现学生的生成,让他们能对概念的严格定义与其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做出必要的整合,后者既是指我们应当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得相应的定义对其而言变得丰富和生动,也是指如何能从更高的抽象水平去重新认识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包括对此做出必要的改造或重构。
参考文献
[1]郑毓信.小学数学概念与思维教学[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07).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师生关系就是一个教与学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一味地强调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权威性,却忽视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扮演乖乖听话的学习者角色。教师教什么、怎么教都由教师自己说了算,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发言权。在这种严肃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很少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遇到问题时大多会选择沉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就会大大降低,且这种沉闷的课堂氛围也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性的提升,就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更加轻松地探讨交流,通过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下,课堂氛围相较于以前也会更加活跃,从而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二、重视课前导语的趣味性
导语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导语对于一节课来说就相当于一首乐曲的前奏,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讲授做铺垫等一系列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堂上一定要重视课前导语的趣味性,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导语,使得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注意力就被有趣的导语吸引住。这样,有了兴趣作为基础,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会更加高效地进行。概率问题是高中阶段一个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很多学生一遇到概率就会犯糊涂,从而使得他们丧失了学习概率的兴趣。为此,在上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特别选用了带有一定趣味性,且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变得较为直观化的方式来作为导入语:同学们,我们都听过“三个臭皮匠,赛个诸葛亮”,那么是不是真的如此呢?现在我们就来用概率的知识给大家分析一下。现在有一个问题,诸葛亮能够独立解决的概率是0.8,而三个臭皮匠能够独立解决的概率则分别为0.4、0.45、0.5。现在,我们就来思考一下,在这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个人能够解出这个答案的概率跟诸葛亮0.8的概率比较一下谁比较大呢?通过这个有趣的导入语,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激发了出来,他们纷纷饶有兴趣地开始探讨到底三个臭皮匠能不能赛过诸葛亮。就这样,在热烈的探讨之下开始进入了今天的学习。
三、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是形成兴趣的有效动力,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有效的问题瞬间就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通过问题的好奇与思考产生对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通过问题的引导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就让学生观察一下自己所处的教室,看一看教室这样一个长方体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时候,大部分的学生很自然地首先把一些相交和平行的直线找了出来。接着,班级中有几个学生发现,在教室中,有些直线之间既不是相交又不是平行的关系,这样的直线是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就会自然地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之中。“异面直线”的概念就这样呼之欲出了。而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之下,会对异面直线的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近年来,随着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工具越来越频繁地出现着各个学科的课堂上。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工具更具直观化、动态化的特点,因此,它能够完成很多传统教学工具所无法完成的事情,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科,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很多数学概念、规律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要求会更高,而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形象直观的优势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空间几何的结构等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清楚地从不同角度向学生展示空间几何的内部结构,在学习椭圆、双曲线等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动态地展示点的轨迹所形成的各种图形等。这种多媒体工具的引入不仅可以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同时,这种视觉刺激更加显著的教学工具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如今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影响之下,我们要时刻把兴趣的培养作为有效开展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之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一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77-0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的加速进行,人们对小学教育的关注度提高,这些因素都促使教师不静安时代潮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小学数学作为整个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决定学生能否将数学学好。学习数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和推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管是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还是教课方式上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但是在我国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坚持应试教育的理念,将自己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在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整体的教W效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怎样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1.优化数学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有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认真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内容,在教学目标和课程安排上要严格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同时教师要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课堂氛围的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更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定期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同时要不断吸取其他教师的成功教学方法,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更直观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无论是问题的设置和例子都要结合生活实际,这样才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数学,增加数学重要性的意识。例如在学习小数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一个小数点的作用,教师可以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例如,张先生的朋友欠了他50000元,借条上只用了阿拉伯数字进行书写,可是张先生的朋友只承认说欠了张先生500元,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50000变成了500,原来张先生的朋友利用了小数点来进行更改,把50000变成500.00元。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一个小数点的巨大作用,这样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
更好的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融入到教学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引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家里数学模型,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形象化,方便学生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置后一定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去才能更好的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交流。同时在进行问题讨论时,教师不可做过多的指导,只进行简单的引导即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间的讨论提高了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了,学生可以不断进行思路的调整,进行问题的思考,这样有助于学生交流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必须有进行自主学生的意识,在没有教师督促的情况下,也能自己进行学习,树立强烈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欲望,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样大大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及学习的特点,进行自身学习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整个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根据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前进行问题的预留,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找到答案。同时例如在遇到多解题时,教师只给出一种解答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其他方法的探究,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5.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得到很多教师的重视和运用。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探究问题,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问题抛出后,有小组成员进行答案的寻找,小组成员可以根据查阅资料,网上寻找等多种方式进行问题的解答,同时将资料作为支持答案的依据。在小组成员答案确定后,教师不要公布正确答案,而是再进行各小组的答案的讨论,让学生最后形成一个初步统一的答案,再与正确答案进行对比,查出学生遗漏的点,教师加以引导和指正。这样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得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之间的配合也大大提高学生之间的感情和合作能力,教师的加入也大大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自己小组合作中的变现进行评价,加强学生的自我反省的能力。
6.总结
综上所诉,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广和加深,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有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适应新课改的新要求,必须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清楚的是教育是一项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教师具有强力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52-0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工程数学课程,也是应用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其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几乎遍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因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在初学这门课程时感到很多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学习效果欠佳。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培养学生对随机现象的理解及对概率的直觉,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及严密的思维能力,我们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一、数学方法的培养
数学方法的掌握与数学能力的形成紧密相关,所以怎样进行数学方法的培养就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如何加强数学方法的培养,我们认为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从思想上提高对数学方法培养的认识,把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方法都纳入教学目的。这不是出自形式的考虑,是为了从总的方面不会忽视培养数学方法的教学,促使在备课、讲课过程中都要注意到培养学生掌握应用数学方法的能力。
2.备课时既要注意数学知识也要注意数学方法;数学知识,如概念、定理、公式,都明显地写在教科书上,不会被人忽视,而数学方法如同有机体中的生命现象、化学元素的性质等,是无形的东西。我们要提倡老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有关的数学方法,留意从知识中发掘,提炼出数学方法并明确的告诉学生,阐述方法的作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例如契比雪夫不等式的证明,不能停留在证完题就了事的地步,也要告诉学生,把原来不明显的不等式,一步一步转化成明显的或已知的不等式,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方法。证明不等式的求差法、求比法、放缩法、利用著名不等式法等等,都是符合这种基本思想方法的。
3.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方法的优越性。例如已知随机变量X的密度函数为f(x)=■e■,-∞
4.互相关联、前后照应,注意同一方法在不同教材内容中的作用。有些教学方法,如换元法、特殊值法、待定系数法,不只是使用于某段特定的教材内容,而是适用许多不同性质的问题。在不同性质问题的解决中,遇到了相同的方法,就可以加深对这种方法作用的认识,提高运用方法的技巧。
5.对不同类型的数学方法应有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宏观性的数学方法,应着重理解期思想实质,认识到它们的重大作用。例如常见的三种对单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我们主要是让学生根据题目(看题目要求是对哪个参数进行假设检验)选择统计量从而进行假设检验,要求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来对此类题目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并且加以应用。
二、如何组织学生
我们要求数学教师成为学生群体和个体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者、有效学习的调控者和良好学习条件的提供者、从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因此,组织学生不仅要约束、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组织学生的几个关键字是:策划、调控、慎惩、公平。
1.教师策划可预见的课堂规则和惯例,安排清楚连续、节奏明快的教学程序,授课时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学习充实,信息量大,这样学生都投入的紧张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也就不去违纪了,例如玩手机,上网等。
2.创设适合学生的物质和心理的课堂学习环境。比如:合理的座位安排、学习小组的划分、课后兴趣小组的讨论等等,这样可以预防一些问题的产生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导向,用强化的策略督促学生维护课堂规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善于调控、正面引导,将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有利于激发思维,参与到有趣或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的状态上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这些精神需要。
4.教师应当公平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切忌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差生。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对课堂教学有着明显的影响,分析其相关的因素和采取相应的策略,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有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在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时,因为思维方式和概念都跟高等数学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初次接触统计学时,一般都认为这门课程是枯燥、复杂、无趣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细宝,王丽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2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2]傅丽芳,邓华玲. 高等院校概率论数理统计课程分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大学数学,2008,24(1):13-16.
1.1简称
科技期刊记载着科学研究的成果,要求科技论文的作者用词要准确、规范;但是有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为了使思路连贯,写作快捷,常常使用规范化科技名词的简称。最常见的是把规范化的词形较长的科技名词,取其头部和尾部变为不规范的简称;还有的是取其头部或者是尾部的部分名词来取代规范的科技名词。这样的简称一是不能准确地表达科技概念,二是词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改变,三是不能很好地传承下去。从原则上说,正名和简称必须是等义的;但由于简称是在正名失去一部分语言成分之后形成的,所以同正名相比,简称往往更为模糊,容易带来歧义。例如,把“笔记本式计算机”简称为“笔记本”,在没有足够语境的情况下,很难判断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小型、可方便携带的“计算机”,还是印刷、装订后用来书写的“本子”。有时作者使用的简称还可能与其他领域的科技术语或生活中的词语相重合,给读者的理解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当然,为了促进科技概念的普及与推广,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也做了许多工作。例如,把词形较长的“受激辐射光频放大器”定名为“激光”,把“无线电定向和测距”定名为“雷达”,这样的词已经被科技工作者接受,并且是规范的科技名词[3]。
1.2西文字母缩写
在信息快速传递的互联网时代,国际间的科学技术相互交流,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以西文为骨干的词语缩略形式在我国的各种文献、传媒中大量出现。西文字母缩写词虽然在形式上简单且容易与国际接轨,但不如汉语的词义清晰准确。新闻出版总署在2010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化;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等。尽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做了详细的解释和规定,但是在科技人员中仍然广泛地使用西文缩写词。例如“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一词,全国名词委早在1990年就对自动化科学技术学科公布了规范化的名词,但是在中文科技期刊中仍然经常看到作者使用缩写字“FMS”,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技工作者似乎都偏爱于直接使用西文字母缩写词进行写作。对于外文水平不高的科技人员和读者来说,西文字母缩写词其实难于理解,需要先找出它的全称,然后再去理解及记住它的含义,不如表意的、规范的汉语科技名词好理解。西文字母缩写词还有一个弊端是同形多义,如“FMS”还可表示“流媒体服务器(flashmediaserver)”,这也不符合科技名词的专用性原则,即一个概念对应一个规范化的名词。此外,有的文章中使用了较多的表示不同意义的西文字母缩写词,让读者忙于找出它们的含义,影响了阅读与理解。所以新闻出版总署才了通知,禁止随意使用西文字母缩写词,应尽量使用规范化的中文科技名词。
1.3习惯用语
我们在工作中注意到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作者在研究问题时经常与他的同事进行讨论。受他周围人的影响,常常在他的圈子里对某个研究对象有他们习惯性的称呼。例如,有作者在投稿时将阻抗的幅值称为“阻抗的模”,规范的名词应该是“阻抗模”。我们与作者沟通时,他说因为平时讨论时就是这么说的,成了习惯性的用语,所以没有注意到这不是规范词。科技名词是科学技术研究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科学研究从立项到成果,科研人员在写作时,最好使用规范化的科技名词,不要将习惯用语或口语化的词汇写在文章中。由于科技期刊编辑的专业水平有限,如果不能发现这些不规范的词汇,可能引起科技名词的混乱使用,不利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传播。
1.4新词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发现、新知识层出不穷,使得新名词不断涌现。当科技人员有了新发现并要命名一个新概念时,通常是用复合法、缩略法和比喻法来构造一个新的词语;然而,受学术水平或文字水平的限制,科技人员在研究中对其新发现的事物或采用的新方法所起的名称,并不一定能做到科学性和准确性,也不一定会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致认同。在一段时间内,有些新词可能会自生自灭,有些可能会流传下来,但是会五花八门,不能形成统一的规范词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当新的科学技术日趋成熟时,就必须对那些流传下来的新词进行规范,不能再任其自由发展。例如,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中的“计算机”,也常常被称为“电脑”,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应该使用规范词,即“电子计算机”。
2改进对策
2.1重视存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正式出版的科技期刊经过严格的编校程序,错误较少,比较可靠,是学习或解决问题的良师益友;但是,实际情况却没有想象的那样乐观。毫不夸张地说,目前我国出版的科技期刊中不规范使用科技名词的现象还相当普遍。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充分认识到编辑工作对传播科学技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将文章中不规范的科技名词挑出来并改为规范的科技名词。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联度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名词的规范化使用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事情,不仅是研究术语的学者和机构要不断地推出规范化的科技名词,学校教师在教学中要教规范化的科技名词,科研人员在研究中要用规范化的科技名词,科技期刊的编辑更应该在编辑出版工作中把科技名词的规范化使用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科技期刊编辑要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关注新科技名词的定名及所涵盖的范围,在科技期刊论文的编校中准确地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概念,正确地传播科学知识。
科技期刊编辑是科技论文质量的最后把关者;但由于科技期刊的编辑受教育程度不同,所学的学科不同,所以对科技名词的掌握和理解就大相径庭,不规范使用科技名词的现象也就难于杜绝。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如此快速,新发现、新科技、新名词如潮水般涌来,知识更新越来越快,迫使科技期刊编辑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跟上时展的步伐。不仅各种书刊、词典是我们的好帮手,而且互联网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快速的学习通道,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编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需要的或喜爱的内容进行学习。全国名词委定期举办的科技名词规范应用培训活动,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用规范科技名词的意识和技能,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业务水平。作为科技期刊编辑,终生学习、能力学习和开放式学习成为新的理念,不断地学习不仅使编辑自身受益,而且会在工作中促进科技期刊质量的提高。
2.3及时公布新的科技名词
叙词表作为有效的信息组织工具,在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信息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网络环境下,叙词表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好的利用效果,一方面,需要我们强化《汉语主题词表》这样的基础工具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网络环境下叙词表应用环境的研究与实践。为此,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启动了《汉语主题词表》(工程技术版)的编制与修订工作。两年来,我们收集与加工了包括文献关键词、用户检索词、各类百科全书、专业术语、相关专业及综合叙词表等在内的词汇资源;建立了收词量达300万的基础词库;研究了词汇概念的分类方法;构建了用于概念与文献导航的范畴体系;开发了适于网络环境的叙词表编制与管理平台;在充分论证叙词表应用的基础上制定了编制手册;联合国内十几家工业技术领域图书情报机构,分领域开展了专业术语选词工作,对专业概念进行了归类与同义词归并工作,共同展开《汉语主题词表》(工程技术版)的编制与修订工作。
20lO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申报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叙词表的编制模式与应用方式研究”(编号:10BTQ048);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统一组织下,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面向外文科技文献信息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与应用示范”研究的相关课题(编号:2011BA H10800)。在这些国家级课题的资助下,我们对叙词表在网络环境下的总体形态、选词方法、词间关系建立、编制管理机制、维护方式、应用方式等方面展开了全面研究。而且,立足更大限度地发挥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作用,满足科技创新对知识服务的需求,面向外文科技信息的有效组织与利用,设计《英文科技超级词表》体系构架和建设流程,开发英文科技术语素材库,研究通过词形规范、词义规范等方法进行规范概念的获取,在网络叙词表、英文超级科技词表构建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相应的进展。
为了及时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和分享知识组织体系相关研究成果,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组织了与知识组织体系有关的5篇研究论文,力图通过这些文章的发表,抛砖引玉,促进我国科技知识组织体系的建设与应用。本专题中,《网络环境下叙词表协同编制系统的构建》一文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叙词表编制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探索了在网络信息时代叙词表在线编制的方法;《网络环境下叙词表编制系统中的并发机制探讨》一文主要从微观角度探讨了网络在线协同编制过程中的锁定机制,解决知识体系构建的冲突问题;《基于DDc的英文超级科技词表范畴体系构建研究――以工程技术为例》一文研究探索了英文知识组织体系的分类结构体系,为概念与文献的导航奠定基础;《数字环境下通用概念获取方法》一文对通用概念分类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语义网络的中文词汇链构造方法》一文对知识组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本期知识组织体系专题论文的组织和发表,我们期望在全国范围内联合业界相关单位和专业研究人员,共同推进《汉语主题词表》修订和《英文超级科技词表》的建设工作。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馆员 曾建勋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5-0136-02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空气控制学专家,其学术思想颇丰,跨越了许多学科专业领域,并且成就卓著。在情报学领域,他也做了许多专业的研究,对情报的概念、情报科技的体系结构和研究方法以及情报事业的重要地位都提出了许多专业而又独到的见解,对情报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钱学森情报学术思想研究
1.1 情报的概念
1983年7月,钱老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给出了“情报”的定义:“情报是激活了、活化了的知识,是激活了、活化了的精神财富。”并进一步指出:“情报就是为了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这里包含了两个概念:一个就是知识,不是假的、乱猜的,应该是知识。再有一个,它是为特定的要求,也就是为特定的问题提出来的。所以,及时性和针对性是非常重要的。”在谈到“情报资料”时,钱老指出:“我们常常说情报资料,我看现在要把情报和资料分开,情报之所以能产生,离不开资料,但是资料不等于情报。僵死的资料不是情报,情报是激活了,活化了的知识或者精神财富,或者利用资料提取出来活的东西。”这是钱老结合自己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对情报工作实践的深刻体会,为“情报”赋予的非常清晰的学术概念。这一点对情报科学的研究和情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学术根基。
1.2 情报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钱学森在构建情报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上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79年1月,钱老在《科技情报工作》上发表文章指出:“现代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对于情报工作今后发展的影响,现在来看,我在那篇文章里所写的已是很不够了,特别是没有把科技情报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技术来考虑。”续而他又在《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一文指出:“开宗明义,必须强调我们研究情报这一门科学技术,一定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做。”这是钱学森首次明确提出情报研究是一门科学技术。
钱老所构建的情报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见图1),包括两个领域以及三个方面。
1983年7月,钱老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一文中指出:情报是为了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情报工作应分为两个领域或三个方面,一个是收集资料、建立资料库、建立检索系统;再一个就是把资料活化,激活后变成情报。并具体阐述了情报科学技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料搜集方面的科学技术;二是资料的存储检索技术,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情报工作的第一个领域。而更重要的是第三方面的内容,即情报分析研究,也就是情报的提取、知识或精神财富的活化。钱老之所以把情报研究作为一种科学技术,把这门学问称作情报学,就是看到了情报在科技工作中的重要性,所以要把这方面的工作提升到一个理论的、系统的高度,用于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1.3 情报学的研究方法
在钱老看来,情报研究是一门科学技术。他结合自己在系统工程领域的认识和实践,认为“高级一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技术,这种综合技术就要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因而他指出:“情报分析研究技术,也可以说成是生产情报的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方法。”钱学森后来把这种综合技术方法发展成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即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他说,当今人类的精神财富的量是极大的,以后情报研究的工作量比过去大得多,如果完全依靠人工是不可想象的,而必须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并与其结合,这就是智能机,由它来代替人的部分智能工作。如果不搞智能机,那么我们将会被人类自己创造的大量精神财富压垮。
2 钱学森对我国情报事业发展的贡献
2.1 钱学森关于情报事业的重要地位的论述
钱学森在航天事业上的卓著贡献使我国成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之后,他一直希望把这种系统工程中的理论演绎出来,构建现代化的组织管理。于是,他站在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理论基石上,研究在解决建国初期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重大复杂问题中的成功经验,期望提炼成具有普遍的科学技术方法,发展成为系统科学,并力图推广应用到组织管理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此,钱老努力使社会科学走向社会技术,创建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系统工程。那么,要搞上述的社会系统工程,钱学森强调,首先要获取确切的情报资料。他认为准确及时的情报资料是搞好社会工程的重要依据。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生产技术、科学发展等各方面情报资料,都必须力求准确。他提出要建立一个情报资料库,把复杂繁多的资料组织存贮好,以便随时检索获取利用,用来成功地建设社会主义。同时他还指出:“情报事业也是社会主义精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而这一事业的理论基础也是情报科学。”
钱学森十分重视我国信息情报事业的建设,把它列为当时之后的6O年我国应抓的三个方面工作的第一项。他认为这是一个新的产业,把它作为第四产业,“就是知识的积累、提取和使用,可称为精神财富的创造和使用产业”。1984年9月,钱学森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把情报提到战略的高度。他说:“我们讲工业建设、农业建设、能源建设、交通运输建设,但很少讲信息建设。现在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了。我们要形成一个概念,信息建设就是所有这一类东西,包括我们的科技情报,都是信息建设事业。现在要提这么一个概念,信息建设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l989年,在国防科工委情报研究所建所30周年纪念日上,他则进一步明确地指出:“我们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是新一次产业革命的特征之一,而情报研究又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知识和信息激活过程,所以情报研究是当今产业革命的一项核心工作。”钱老在指导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时,也曾多次提出“一定要把我们的工作放到全局的大系统中去考虑,放到人类创造精神财富的整个活动中去考虑”。
2.2 钱学森的情报学术研究在我国情报事业中的地位
符福2005年在《我国情报学理论体系建设的伟大成就――庆祝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创建50周年》一文中指出:我国的情报事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6年国家科技情报机构成立至1966年,这个阶段是我国情报事业创建的初期,主要是研究和探索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情报机构的职能与发展方向等,从总体上看,情报学理论认识落后于情报社会实践。第二阶段是从1966年至1980年,这个阶段的前10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情报事业的发展遭受重大挫折,未能按照预定的目标向前发展,后4年是我国科技情报工作恢复、调整与改革的时期。第三阶段是从1980年至1992年,这个阶段是我国情报事业深化改革与全面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阶段,钱学森发表题为《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的重要讲话,提出“科技情报工作是一门科学技术”的新论断,为情报学理论与方法建设指明了方向,开拓了新局面。第四阶段是从1992年至今。1992年召开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颁布了我国科学技术第6号蓝皮书《国家科学技术情报发展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方向。
不难看出,第三阶段是我国情报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钱老的情报理论研究工作为情报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3 结语
虽然钱老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对情报科学的研究和对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将发扬钱老科技情报学术思想的精华,继续做好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工作和服务工作,为推动我国国防科技情报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陆近春,邵利勤.情报科学技术的广阔天地:钱学森论情报科学技术概述[J].浙江高校图书馆工作,1994(4):13-16.
[2] 许志强.钱学森教授情报思维理论研究[J].中国图书情报科学,2004(7):3-5.
[3] 苏盈,阴双喜.钱学森的信息情报思想及其价值[J].图书馆杂志,1995(3):21-22.
[4] 吕斌,李国秋.钱学森情报思想及其对情报学持续发展的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7):1-6.
[5] 卢明森.钱学森的思维科学[J].中国工程科学,2002(2).8-15.
二、“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具有理性思维、批判思维与辩证思维等多种思维底蕴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既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较强的课程,具备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理性思维、批判思维与辩证思维等创新能力所需要的思维底蕴。第一,“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有助于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理论思维是人类在知识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形成的认识事务本质、规律和普遍联系的一种理性思维。从课程内容方面讲,“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涉及很多自然科学方面的概念、观点与理论,这些理论能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课程性质方面讲,“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属于哲学门类,哲学是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哲学类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对抽象思维能力锻炼和提升的过程。如,对生态自然观部分的学习,既要理解和掌握相关系统科学的概念、观点和理论,也要理解和掌握生态科学的概念、观点和理论;既要从科学视角审视生态自然观产生的现实根源与逻辑必然性,也要从哲学视角审视其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必须运用理论思维,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哲学家,如爱因斯坦、玻尔、波恩、贝塔朗菲、普里高津等。著名物理学家波恩指出:“关于哲学,每一个现代科学家都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同哲学思维错综地交织在一起的。”研究生教育要超越感性思维与经验思维,培养和锻炼研究生形成普遍性、规律性认识的抽象思维。“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是多学科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其抽象程度与理性思维水平要高于一般的专业科学理论,能够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第二,“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有助于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所谓批判性,就是人们对已有的理论知识、思想观念等提出怀疑,并通过科学研究寻找真理,实现对现存事物的改造和思想理论的革新。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在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同时带来了资源匮乏、生态危机等问题。“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不仅是对现实的了解和理论的学习,而且是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作批判性考察,考察其理论根源、现实根源与价值观根源。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部分的学习,不能简单认为科学技术是好的、万能的,也不能简单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科技运用都是善的、正当的,而要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状态及其在社会中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根源、现实社会根源与科学技术观根源。对既定事实与理论的怀疑与批判是创新素质与能力的重要内容。如果一味地循规蹈矩、因循守旧、崇拜偶像、迷信权威,就只能复古守成,难以创新。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对不断变化的事物去伪求真,追根溯源。是对前人既定的理论框架完全接受,还是大胆反思和批判、推陈出新,成为评判人们是否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重要参量。“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倡导批判性的科学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的科学追求,有助于培养和增加研究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第三,“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有助于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自然辩证法概论”以辩证的视角理解人、自然、科学技术、社会及其之间的关系。如,对科学的理解,既要理解其可确证性的一面,也要理解其可证伪性的一面;既要理解其个体性的一面,也要理解其社会性的一面;既要理解其“小科学”时代的意义,也要理解其“大科学”时代的意义;既要理解其简单性的本质,也要理解其复杂性的本质;既要理解其对人类社会积极性的一面,也要理解其消极性甚至破坏性的一面;既要理解与认识科学,也要理解与认识非科学、伪科学与反科学;既要避免科学主义,也要避免反科学主义。
关键词:术语;概念;形式结构;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H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11)06-0135-4
Thought on ANumber of Issues of Terminology Study
Lin Chunze
(College of Russian Language Studies of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Terminology is a highly dynamic discipline. Concep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erminology, and the concept system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erminology. With the expansion and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terminology,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terminology research methods have progressed beyond the scope of linguistics, and have absorbed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semiotics, logic, system theory andother disciplines which have helped to form the unique integrated research methods. The studies onits social function, itsevolution, terminology and the national language, its translation, its formal schemata and informational schemata, its features and functions in different subjects will remain important tasks.
Key words:terminology; concept; formal schemata; research method
1 语言与术语的社会功能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借助语言来组织、协调,每一个人都借助语言来交流思想、思考问题、观察世界。有了语言才能组织社会化生产,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各种事物、事件、现象都须要借助语言来表达。语言不仅是认识世界、相互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的内容也都须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形象思维要经过语言的加工、组织,才能提升到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抽象思维是在概念、判断、推理的层次上进行的。概念要通过一定的词语作为载体,判断要以句子为形式,推理的基础是相互有一定关联句群之间的关系。所以,抽象思维是一种语言活动,同时,它又促进语言的发展。
语言中包含大量信息,一个民族各个历史时期在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等领域的认识成果都要通过一定的概念、语言词汇来体现。
思维的成果就是信息,信息必须依附于语言的载体进行交流、增值。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并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没有文字的语言要多于有文字的语言,文字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文字的发明是一个民族的伟大进步和文明的象征。有声语言借用文字记录的书面形式打破了信息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性,使民族的文明得以传承。不同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技术的交流在语言中都留有不同的印迹,语言也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不断发展,不断吸收文化、技术方面新的词汇。新的技术、不同文化的引入必然会带来新的概念。每一项科研成果、技术发明都会产生新的概念,需要新的语言符号单位称谓。“科学的发展就是靠术语来固定每一步的成果,往前推进的。例如,人们对基本粒子的认识,从分子到原子,到质子、电子、中子……在层层推进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术语跟上作为中继站,科学家在考虑问题、互相讨论的时候,每次都得从头想起、说起,那就不堪负担了。”(伍铁平 2006:23)
2 术语的进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语言的符号性就在于语言中体现的事物、现象等都是以符号作标记,对有声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的“固定”。在语言系统中,以符号形式“固定”有声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则为“意义”,符号则为形式。语言符号的形式包含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生活体验,形式和意义的合一就称为“词”。语言中的词一般都表示类指意义,语言中基本词的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是任意的、没有一定的理据。语言随社会、民族的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语言中的新词不断出现,绝大部分新词的构成都有一定的理据,都是对现有的语素资源和规则资源的再创造,语言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一个新的概念(事物或现象)的产生可能有不同的符号指称形式,这些不同的指称形式之间在音、形、义的组合规则上都有一个竞争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术语的进化过程。从布拉吉(платье)到连衣裙,从莱塞(laser)到激光,从维他命(vitamin)到维生素,从盘尼西林(penicillin)到青霉素,从康拜因(combine)到联合收割机,都需要一个竞争过程和再认识过程。从理论上讲,这个过程就是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一般来说,就能开展语言的保养和爱护活动以及语言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保持和维护语言,并在传统的意义上进一步培育它。”(冯志伟 2001)新出现的普通词汇需要不断维护,科学技术术语更需要维护。“术语”是对科学技术概念专有名词的称谓,科技文献的特点是准确、严谨、简洁,“这就要求所用术语含义单一、准确,句子结构明晰而不会造成歧义,逻辑严谨,一般不用带修辞色彩的词句”。(伍铁平 2006:169)“术语”作为术语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多年来,术语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定义,这些定义阐述了术语学很多重要的理论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术语学研究的进展与深入。“术语”虽“小”,但它关涉着术语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结构体系等重大原则问题。“实际上,对许多与术语研究有关的理论问题的回答,都与如何给术语下定义有关。”(郑述谱2005:157)其实,“术语是专业领域中用来表示特定理论体系中普遍概念的专用词汇单位”。(吴丽坤2009:60),“术语”是科学技术领域表示特定概念词汇单位的“标签”,至于这个“标签”如何与概念建立联系、怎样建立联系、“标签”与普通词汇单位的关系等问题,应当与“术语”本身的定义剥离开,它们属于不同层次的问题。
3 术语的标准化历程
在一种语言中,基本词汇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而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词都有一定的理据。但是,新词的产生与语言学家没有直接的关系,语言学家只是收集、整理,对新词的各种特征关系进行分析、描写,并概括出相应的规则,这些规则对语言进一步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样,术语的产生也都有一定的理据,但术语的“创造者”一般都是第一线的科技人员,作为研究术语理论与实践的术语学家并不能直接控制术语的创造活动。术语学家只能对术语进行收集、整理,并依据语言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和描写。凭这种分析和描写得出的相关认识构成术语学的理论与方法,并指导术语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从术语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术语材料的积累经历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郑述谱先生认为,术语学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自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称材料的积累阶段;自70年代初术语学的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称思考阶段。(郑述谱 2005:120-121)当今,术语学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它滋生于语言学这块土壤,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符号学、信息论等多种学科有密切亲缘关系。但是,“田野”工作仍然是学科研究的基石,这是由学科特点所决定的。术语学是一个动态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深度、广度、速度都是空前的。科学技术术语如雨后春笋,并随着语言学的发展,科技术语的构成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术语素材的研究仍然是术语学的重要任务。只有在大量事实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的一般性原则才具有科学性、指导性,促进术语的标准化进程。但术语的统一化、标准化在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很多国际性的术语组织和学术团体主张制订具有国际性的统一原则和方法来规范术语的研究和应用,排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语言的个性特征影响,如德国-奥地利学派的观点。(冯志伟 2001)
术语就其本质而言应具有统一的、国际化的标准,因为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作为学习、传播科学知识重要手段的术语也应该具有统一的、国际化的标准和原则。然而,在强调统一原则的前提下,民族语言的特征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不同民族的语言尽管有很多共同特征,但每一种自然语言仍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任何一个科学术语都来自于一种特定的自然语言,形式结构、语义结构和组合规则必然会受到这一自然语言的影响。术语只是滋生于这一自然语言中专门的词汇系统,是表示专门的概念系统。与人工语言不同的是术语只有自己的概念系统,没有独立的语法系统,人工语言具有独立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它不依赖自然语言而独立存在。但人工语言词汇与术语词汇的相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是通过人工赋值才获得意义,指称某个概念。选择什么样的自然语言符号串表示科学技术概念也是一个创作过程,必须遵守自然语言的法则,也必然带有自然语言的某种特征。术语最大的特点是准确、简洁,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经历创作、提炼、标准化的多次创作过程。同时,术语还兼有普及科学知识、使人类共同享用科学技术财富的功能。术语的二次创作是在不同自然语言之间进行,即术语的语际之间翻译(转换)。二次创作不仅要遵循目标语言的各种法则,更重要的是要将源术语表示的概念完整地用目标语中的符号串表达出来,建立目标语中的符号串与源术语所表示的概念之间新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术语翻译如同文学翻译,往往不能局限于词对词、字对字的转换,而要保障概念的转换。但是,文学翻译与术语翻译又有本质的不同,文学翻译可以不受“简洁”的限制,可以有很多情感修饰,以保持源概念的风格。而术语翻译既要保持源概念的完全转换,又要保持简洁、明了。在遵循目标语各项法则的前提下完成这一切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学术活动,翻译实践、翻译理论须要研究这些问题。同时,术译翻译也是术语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术语与民族语言
术语学是一门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滋生于语言学这块大的土壤,很多研究方法都是源于语言学,如词汇学、词典学、构词学等研究方法对术语学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术语学的发展与深入,术语学的很多研究方法已超出了语言学范畴,吸收了符号学、逻辑学、系统论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了术语学独特的综合研究方法。这也是该学科的多重研究任务、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例如,语言学中的构词学大部分都是利用语言中已有的前缀、后缀、词根等语素的不同组合构成新词,绝大部分新词的词义与这些语素都有直接的联系。而术语的构成则更为复杂,构成的语素更为广泛,常常根据科学概念、现象、事物的功能作用、学科领域、材料类别、外部形状、语音特点、发明人的姓氏等信息,选择相应的符号单位命名。这些名称在源产语言中可能有某种理据,但转换成不同语言时,有的理据性很难保留,有的可能有不同的解释,采用不同的语素表示;有时,为了保持术语的简洁性,而舍去“明了”,直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语音,即所谓的音译法,如:gene(基因),hertz(赫兹),quark(夸克);有的采用音义结合的方法:Morse code(摩尔斯电码),Doppler effect(多普勒效应),Xray(X射线),Airon(A铁);有的将“形”转为“义”再加上某种语素表示类别意义:Ibar(工字型钢),Tsquare(丁字尺),Uiron(槽铁)等。有趣的是,有些科技名称一般只能按音译的方式翻译,但在汉语中可以找到音义结合的符号单位。例如,lumen俄语音译为“люмен”,通过诠释,说明概念意义,而汉语巧妙地将“光的流量单位”压缩为“流明”,达到简洁、明了的目的。更有趣的是,有时可以利用汉语特有的构字部件,进行巧妙的组合,构成特有的汉字(词),将源专有名称语音形式转换(翻译)成形+音+义的汉语专有名称。如radon俄语音译为радон,汉语利用形-义结合部件“气”表概念的类别意义“一种气体”,再将源文的部分语音形式转换为汉语的“冬”作为一个部件与“气”融为一体,并作为汉语的语音形式“氡”(dong);化学元素protiu, deuterium, tritium俄语分别音译为протий, дейтерий, тритий,而汉语则借助现有的部件“气”表示“一种气体”的类别意义,再借助“丿”、“リ”、“川”分别表示这一元素质子的数量(1、2、3),并形象地将“丿”、“リ”、“川”作为汉语的语音形式“pie,dao,chuan”,从而构成汉语形、音、义一体的“氕、氘、氚”表达形式。
5 术语的形式结构与信息结构
一个新的科学概念、新的技术的出现必须有相应的词汇单位来称谓,以确保新概念、新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利用。术语的来源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来自本族语言的词汇,利用本族语言中现有的词汇单位,或利用本族语中词汇、语法规则构成新的组合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称谓新的概念;二是引自其他语言的词汇单位,这种现象常常是在引进其他国家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一同引进一些科技术语。这些引进的科技术语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逐步进化、融入到新的语言并再次派生新的本土术语。从盘尼西林(penicillin)到青霉素,再由“霉素”派生出红霉素、氯霉素,正说明了这一点。
术语所表示的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都是相同的,但是其构成方式可能不同,构成要素也可能有很大的区别。从理论上讲,最理想 的术语应该是单成分结构,但事实上单成分术语一般只占术语总数的三分之一,大部分术语要通过词汇构词方式或词汇句法组合方式构成。据俄罗斯С. В. Гринёв 的统计,欧洲语言中借助词汇句法方式构成的组合性术语占术语总数的60%一95%。(В.М. Лейчик 2000:57)我们对М.Ю.Тихомиров编的俄语《法律百科全书》2005年版7000词条目作了个案统计。
从以上统计表中可以发现,双成分术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单成分术语,三成分以上的术语所占比例最低。这也说明了术语形式结构的简约原则、经济原则。但术语结构的经济性原则要服从术语所表示的概念的准确性、单一性原则。双成分术语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语言中的现有素材,通过不同的构词方式派生新的术语;二是通过句法组合构成新的术语。例如,最初来自希腊语(bursa)的биржа(交易所)本土化后又构成新的组合:товарная биржа(商品交易所),фондовая биржа(证券交易所), хлебная биржа(粮食交易所), биржа труда(职业介绍所);派生出形容词构成新的组合:биржневая пошлина(交易税),биржневая котировка(交易所牌价)等。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术语的传播领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大众化。术语的本土化、派生新的术语是未来产生术语的主要途径和发展趋势,也是术语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术语最大的特点是其凝合性和整体性,无论是单成分术语或多成分术语,表达的都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术语的信息结构不仅具有整体性,还具有特指性,一旦有确定的形式结构其概念意义就具有特指性。例如,соучастник是一条法学术语,《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33条的解释为“共同犯罪的人”。(Уголовый кодекс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2003:13)从соучастник的形式结构来看,是由前缀со与名词участник组合而成,按一般的常规构词规律,应该表示“共同参与某种活动的人”,相同于“совместный участник”;соучастие相同于“совместное участие”. 但是,作为特定的法律专业术语,它已被赋予特定的法律含义,表示“共同犯罪的人”和“共同犯罪”,与一般的常规词语组合含义不同。再如,смерть гражданина作为一条法律术语与一般的名词和名词二格组合的意义完全不同,作为法律条文表示医学单位开据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死亡证明”。术语смерть гражданина与“документ установленной формыо смерти,выданный медицинской организацией”的概念意义相同,但作为法律术语只能用前者,不能用后者。这就是术语信息结构的凝合性与整体性特征。
6 结束语
术语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其研究方法和途径还需在研究实践中进一步检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新的科技名词的层出不穷要求术语理论研究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中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日益频繁,了解和研究俄罗斯不同领域的术语现状,探索俄语术语的特征、构成、分类、来源、术语的各种语义现象以及术语翻译与俄汉术语对比研究等问题,对术语学乃至语言学的发展,包括对促进中俄两国不同领域的交流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伍铁平. 普通语言学概要[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冯志伟. 术语学与语言学的关系[J]. 中国科技术语, 2001(3).
郑述谱. 试论术语在不同词典中释义的差异与共性[J]. 外语学刊, 2006(6).
郑述谱. 俄罗斯当代术语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吴丽坤. 俄罗斯术语学探索[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Лейчик В.М.,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е[M]. М., Изд. ЛКИ, 2000.
Гринёв С.В., Введение в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е[M]. М., Московский Лицей, 1993.
Тихомиров М.Ю., Юридиче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Z]. М., Юринформцентр, 2005.
Уголовый кодекс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т 24,07, 2007г)[M]. Москва, Изд. ГроссМедиа,2007.
2011年第6期
科学技术是指科学的发展及其成果在生产实践领域中的应用。
(二)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二.科技对企业的影响
(一)科技对企业的积极影响
1.科技进步对企业的影响
(1)科技进步可以改善恶劣环境下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2)科学技术进步也扩大和提高了劳动对象的利用广度和深度,不断创造新的原材料和能源。
(3)科学技术进步,可以造就一些新的行业、新的市场,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4)科学技术进步,将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影响企业。
2、科技创新促进企业的发展
(1)科技创新的概念。所谓科技创新就是指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及技术创新即提出包括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新假设及新方法等新观点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同时它也是应用新技术,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提高,提供新的服务的一个过程。大体的可以将科技创新分为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这三种类型。
(2)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技术是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高科技企业的成长与技术的创新是紧密相连的,没有了技术的提高、技术上的出新,就无法体现高科技企业的优势,也就必将失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的法宝,所以技术创新具有必要性。
3.科技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现代科技的特点之一就是与生产形成一体化,新的理论不断应用于生产活动,企业管理对企业生产活动起到监控、协调和指挥作用。
(2)现代科技缩短了科学与技术的时滞,加速了企业生产与科学一体化的进程,即使是高度抽象的科学理论,只要它正确地概括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某些中间环节或中介,很快就能运用于生产实践,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3)现代科技使企业的资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和知识逐步取代了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而日益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资源。
(二)科技发展给企业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1、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传递过于快速,使得一些企业秘密被泄露出去,出现一些仿冒品,会给企业的利益带来严重的影响。
2、科技的不断进步于发展,会使很多企业的员工产生不好的影响,从而给企业带来消极的影响。
(1)由于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过快,人们不得不拼命学习新的知识。有些人会因担心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出现心理问题。
(2)一些水平较低的人们由于能力差,不会使用包括网络技术在的新的模式,造成无法与其他人共享信息和先进知识,出现了信息和知识流向的两个极端。
三.利用科技对企业的积极影响,抑制消极影响的措施
(一) 要出台一些相应的法律来约束企业的盗版行为。
(二)我国的监管部门要充分行使他们的权利,对于仿冒其他企业的产品,以及侵犯其产权者给予处罚。
(三)充分利用我们的大众传媒,对一些企业的不好行为进行曝光,起到相应的有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