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40: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技术分享的意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要知道,无论何种艺术作品,它的创作都是创作者本身在经历某些事件之后而设计出来的,可以说他也是创作者的情感寄托。创作者将其精神上的感悟转化为实物型的设计模式,让其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也让观赏者感同身受,将这种美的艺术分享给更多的人,而这也是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所在。就比如说,一枚结婚钻戒的设计往往与设计者本身的情感经历息息相关,是其爱情的另一种体现形式,而这种形式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当然音乐也不例外,每一部声乐作品也是该创作者情感世界的化身,一旦演唱者把握好创作者所要寄托的思想感情,那他便能够触动听众的心灵,将听众们带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环境当中,给人一种无法言语的享受,这是对演唱者自身的要求,同时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针对演唱者所拥有的演唱技巧以及对乐曲作品本身的情感掌握能力二者之间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有关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了确保最后所得分析结果的真实性,该项研究将具体到某一个声乐比赛当中,以参加比赛的演唱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不同方面的长期研究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结果。首先是对两名演唱者声乐技术能力的比较,其次便是在判定这两名演唱者拥有同等演唱技巧的前提之下,在对其对声乐作品的情感掌握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分析,而且要知道后者是我们本次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最后的数据结果显示,当两名演唱者的演唱技术在同等水平的情况下,对声乐作品的情感把握以及内容想象较好的演唱者更能够吸引听众,进而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所以这也就启发了声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权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们在声乐作品内容的想象与情感设计方面的能力上来。除此之外,这也在某些方面考察了声乐演唱者对艺术的悟性,只有拥有很好的悟性才能够将艺术作品刻画得更加生动。
一、想象与情感设计在声乐艺术中的意义
(一)在演唱艺术当中的意义
在这里我们想要搞好想象、感情设计以及演唱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大家都知道,一个人拥有较高的想象能力才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完美的展现在大家眼前或者是能够很好地把握其他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情感,而在此前提之下才能够结合本身所拥有的演唱技巧将作品很好的演唱出来。同样的,只有情感设计把握得好,才能够将此艺术作品表现的更好。只有在把握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才能够讨论接下来的话题。在之前我们也提到,无论何种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是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情感经历获得灵感,这些灵感就是决定艺术作品是否能够广为大家接受的重要因素之一。要知道,只有一份拥有特殊意义的生活体验才能够焕发创作者本身的创作欲望,而这种生活体验也必须是能够激发大家情感共鸣的故事,否则其所创作的作品只会显得十分的空洞,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反过来讲也同样如此,如果演唱者不能够把握好作品的思想,就不会给观众带来感同身受的体验,也就得不到听众的支持和赞同。
(二)在声乐训练当中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往往注重的是对学生演唱技巧的训练上来,却忽视了情感掌握的重要性,以至于我国在声乐这方面的发展久久停滞不前,特别是与西方的一些先进国家来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随着大量实践的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终将要被淘汰。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再结合我国学生自身的训练和发展情况,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学生发展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理念。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还要认识到注重情感设计的训练方法对于老师和学生的重要性。一方面,老师运用该种方法来训练学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对声乐作品的感悟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演唱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当中一定要正确发挥自己的作用,真正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一切以学生为本,向着提高学生情感把握能力的目标迈进。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很大的受益者,在提高学生此方面能力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不断提高了老师自身的能力,这二者之间起着一个相互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三)在表演过程当中对心理素质的调节的重要性
对于许多的演唱者来说,最让他们恐怖的莫过于上台紧张这一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演唱者本身有多专业,在很多情况之下哪怕其自身拥有高超的技术水平也会因为一时紧张而导致最后的失败,结果得不偿失,这也就验证了心理素质带给演唱者的影响之大。而且许多演唱者为此也烦恼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里就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最直接、最有效、最快速的解决方法,那便是加强对作品本身的情感把握以及自身的想象能力。相信很多人会提出疑问,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一方面,演唱者在演唱过程当中出现紧张的状态,只能说明其并没有完全投入到演唱当中,同时对作品所包含的情感也没有完全把握好,这就会使只出现了忘词、节奏不准确等一系列尴尬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如果演唱者是因为其他一些因素致使在自己演唱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圆场,就会使得整个演唱过程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试想如果他能够在把握作品情感的基础之上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就可以及时弥补之前出现的那些错误,而顺利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二、想象与情感设计在声乐艺术中的有效应用
(一)声乐演唱中的想象与情感设计
这里所指的“想象”具体包含两个方面,接下来就为大家进行详细介绍。首先,就是之前所提到的当演唱者在演唱过程当中由于某些原因致使自身紧张或出生而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之时,演唱者可以在对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情感能够充分把握的前提之下适当的运用自身的想象能力来帮助自身化解尴尬的局面。另一方面,就是如何能够让演唱者的表现更加吸引听众,换句话讲也就是说要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够避免演唱者出现上述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演唱者足够投入,将自己置身于作品所要表达的环境当中,就能够让自己处于舒适的状态,同时也可以让听众身临其境,达到双重的效果。
(二)呼吸过程中的想象与情感设计
哪怕是对声乐不了解的人也都大概知道气息的稳定对演唱者的重要性。我们会通过某些电视剧或是书籍之中了解到“丹田”的运作对于一名歌手的作用。除此之外,丹田被养生学家们视为人体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武学家也称“练成丹田混元气,走遍天下无人敌”。丹田的位置具体则位于脐下三寸,要想让自己的气息稳定,演唱者就一定要把握好这一方面。同时演唱者还要在平时多做深呼吸等有氧运动,而且一定要持续时间较长一些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做一些无用功。但是有些人即使平时很努力最后的结果也不尽人意,往往都是因为他们采取的方法不正确。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深呼吸运动也就是进行深深的呼气和吸气,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自然也会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在日常的训练过程当中,演唱者进行吸气和呼气运动时一定要保持双肩平稳,不要随着呼吸运动而上下摆动,否则就只会在做无用功,而没有任何的效果。首先在吸气时一定要将体内的气息都凝聚在丹田部位,一定要是自身的腹部感觉到胀满时才可以,然后再慢慢地将这些气息呼出来,一定要谨记这时候的速度要放慢,不能够着急,而是将呼气的过程尽量保持到最长。只有这样持之以恒的坚持训练下去,相信在一段时间之后歌手一定能够看到自身的进步。
(三)发声过程中的想象与情感设计
发声练习是所有演唱者必须经历的训练部分,也是培训其演唱技巧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第一点便是要求演唱者不能够拘束,而是要张开嘴巴来唱歌,尽量表现得夸张一点,上颚和下颚的牙齿一定要张开,在刚开始训练时演唱者门会有一种下巴好像要往下掉的感觉,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我们还要知道,学会张开嘴巴练习唱歌可以很好地把握吸气与呼气,使得自身气息相通,进而可以发出圆润的声音,让自己掌握到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好自身的发音能力。除此之外,演唱者还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在真正演唱的过程当中投入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当中,让其自身忘乎周围的一切,从而排除掉一切干扰因素,使演唱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四)吐字过程当中的想象与情感设计
演唱者在练习吐字发音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一些细则,才能够更加完善的表演。首先就是要时刻注意咬字和吐字的清晰程度,切不可以掉以轻心。其次还要科学的掌握好发音的回声,只有这样才能够熟练掌握好歌词具有的结构规律,进而才能够将作品的曲调以及一字一句有效结合起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当中演唱者首先要做的不是直接对照曲谱进行练习,而是可以先将每一个字按照它本身的出生方式进行一个专门的发声和押韵训练,在此过程当中演唱者不仅仅要做到字正腔圆,同时也要声情并茂,有感情的去进行艺术表演。
三、结语
通过之上的畅述相信大家对于声乐这方面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特别是对于本文所讲的想象力与情感设计对于演唱者整个演唱过程的重要性。所以演唱者在演唱训练之前要先将歌曲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以及其表现手法,甚至是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都要了解清楚,这样才能够将艺术作品的灵魂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曹洋.刍议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7):90-90
[2]孙一迪.声乐艺术教学中情感想象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5,(10):138-138.
中图分类号:TN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227-02
在图像标准相同的前提下,人的肉眼很难或根本无法识别图像之间的差异,本文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MATLAB编程技术及其工具箱,探讨如何应用数字图像小波技术分析放大图像之间的差异。小波(wavelete),即小区域的波,是一种特殊的长度有限、平均值为零的波形。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小”,即在时域都有紧支集或近似紧支集;二是征服交替的“波动性”,也即直流分量为零。正是由于上述特性,有人把小波变换誉为分析信号的数学显微镜。小波变换作为一种数学理论和方法在科学技术和工程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工程应用领域,特别是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语音识别、量子物理、地震勘测、CT成像、机械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分形、数值计算等领域被认为是近年来在工具和方法上的重大突破。本文主要介绍小波变换及小波重构法、Matlab小波工具箱(wavemenu 2-D)等两种数字图像小波处理方法,实现图像之间差异的分析。
1、小波变换与小波重构原理
1.1 小波变换及其逆变换定义
小波是一个满足条件的函数通过平移和伸缩而产生的一族函数,如下式:
按式(1)定义的小波称为基小波或母小波,函数族也称为分析小波。式(1)中的b为平稳的距离,a为伸缩的那么,每个函数都属于一个平面可积函数,也可以写为,R为实数空间。对于任一函数,且基本小波,那么f的连续小波变换的定义为:
其中为基本小波的共轭函数,且,并满足如下条件:
其中为的傅里叶变换,该条件称为允许条件,而则称为允许小波。对任意的及,若f(t)在t处连续,则可由小波变换得到其反变换,得到原函数为:
设,是f的小波变换,则:
由此可以看出,小波变换是一种信息保持性的可逆变换,原来的信息保存于小波变换系数中,反变换后又可重构。
1.2 离散小波变换
离散小波变换主要就是建立在二进制小波变换的基础上的。目前最通行的办法是对尺度按幂级数进行离散化。即按尺度当尺度大倍时,意味着低频降低倍,因此采用间隔可以扩大倍。一个方法是将时间位移也以倍进行离散化,即沿时间轴以为间隔做均匀采样,根据Nyquist采样定理,这样采样可以不丢失信息。以幂级数进行离散化是一个高效的离散方法,因为幂级数j的小变化,就会引起尺度非常大的变化,动态范围非常大。一般情况下,a取2,这样非常便于分析,并且适合于在计算机上进行高效的运算。
1.3 图像的低频与高频
一幅图像中分为高频,和低频。高频是指图像的亮度变化幅度大的区域,反映在图象上,即是边缘的效果和一些噪声,低频则相反,是图像的背景,也叫平滑区域,如果你虑掉高频,图像的边缘就会不清楚了。
其实高频和低频就是信号变化的频率,对于图像来说其变化是二维的,是空域信号即信号随着空间坐标的变化而变化,空域的高频可以理解为细节信号,比如当一幅大图缩小n倍后,图像的细节就看不到了,我们就可以理解为高频信号被滤掉了,而剩下的图像部分就可理解为低频了。
1.4 近似和细节
对于大多数信号来说,低频部分往往是最重要的,往往给出了信号的特征。高频部分则与噪音及扰动联系在一起。将信号的高频部分去掉,信号的基本特征任然可以保留。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信号的分析中,经常会提到对信号的近似与细节。近似主要是系统大的、低频的部分,细节往往是信号局部、高频成分。信号的滤波过程如图1所示,滤波后,每隔一个数据就扔掉一个数据,就得到了离散小波变换系数。
1.5 小波分解及重构
上述分解过程可以反复进行,信号的低频部分还可以被继续分解,这样就得到图2所示的小波分解树。 图中,S表示原始信号,A表示近似信号,B表示细节信号,下标表示分级的层数,S=A1+B1,=A2+B2+B1=A3+B3+B1.当然,信号分解的层数不是任意的,例如长度为N的信号最多能分成log2N层。实际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分解层数。
将图像信号分解成一个个互相正交小波函数的线性组合,可以展示图像的重要特性,然后分析、比较、处理小波变换系数,根据新得到系数去重构图像,这个过程称为逆离散小波变换或小波重构、合成等。在此过程中,利用小波这个“显微镜”,将图像之间的差异放大,再重构出来,清晰可见。
2、wavemenu wavelet 2D图像statistics分析
小波工具箱wavemenu-wavelet 2D图像statistics分析工具,可以得出图像经某一类型的小波分解之后的详细参数,调入原图与待检测图像如图3、图4所示,主要有以下12项:L1 norm:图像的第一层分解范数;L2 norm:图像的第二层分解范数;Max norm:范数最大值;Mean:像素均值;Median:像素中值(用模板区域内象素的中值,作为结果值);Mode:模态;Maximum:最大值;Minimum:最小值;Range:范围;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偏离值;Median absolute deviation:中值绝对偏离值;Mean absolute deviation:均值绝对偏离值。在本文实例测试中,主要选用haar小波,它是一群具有在特定区间大小为,且其他区间为0的方波。如果待测图像经小波分解之后与原图的参数值不同,则代表它们之间存在差异。
3、图像差异检测结果验证图例
3.1 小波变换及小波重构法分析放大差异
对任意一对实例图像进行处理,验证以上方法的有效性。在下列实例中,待检测图(图5右)红色框内区域为造假之处,即与原图(图5左)预设有差异的区域。在小波分解之前,可借助数字图像的代数运算,如图像减法、图像求补等可得到图像之间的大致差异,但不明显,利用小波分解及重构使差异点一目了然, 实现了图像之间差异的分解、放大和定位。
3.2 wavemenu wavelet 2D图像statistics分析两图差异:
将图5所示的这一对图像调入matlab工具箱wavemenu-wavelet 2D,并对其分别进行statistics分析,如图3、图4所示。得出以下两个分析结果,如图8、图9所示。从以下结果可以看出,两图经haar小波分解之后的12项统计参数中有9项存在差异,分别是:Mean、Mode、Maximum、Range、Standard deviation、Mean absolute deviation、L1 norm、L2 norm、Max norm.因此,若原图与待检测图像经小波分解之后的statistics参数值不同,则相应的图像之间存在差异;反之,则没有差异。
3、结语
本文通过小波变换及小波重构法、Matlab小波工具箱(wavemenu 2-D)图像statistics分析等两种方法,在图像标准相同的前提下,分析图像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证明,两种方法均有效,而且可以互相验证。这两种方法可实际应用于赝品画面的识别、静态场景匹配等方面。由于受图像标准相同的的限制,在分析差异之前,要对待分析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
参考文献
[1]高成.matlab小波分析与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张德丰.MATLAB小波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冈萨雷斯.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秦前情,杨宗凯.实用小波分析.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5]胡昌华,张军波等.基于MATLAB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小波分析.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6]程正兴.小波分析算法与应用.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7]杨福生.小波分析的工程分析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彭玉华.小波变换与工程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176-01
我国烟草加工工艺一直采用全配方加工模式,这种加工模式适应我国卷烟行业发展的实际,切实促进了烟草行业的发展,但随着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烟草行业的而不断改革,各种新型科学技术的应用,烟草业的交工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分组加工工艺就是适应新的时展,提高行业竞力的一种有效的工艺技术。
一、分组加工工艺过程
1.打叶复烤阶段加工工艺。这分组阶段的加工工艺任务主要是对烟叶进行分级。主要特点就是划分烟叶的商业等级,以使用价值作为评价与分级标准[1]。首先,要根据烟叶的质量进行等级分组,去除烟叶的不良气味,降低烟叶的刺激性。其次,注意成品片烟的外观设计,增强其耐加工性,完成贮存,防止片烟在贮存过程中发生孤独醇化现象。
2.烟片处理工艺。这个过程就是对烟片进行加料的过程。加料的种类主要有个性料与共性料。根据烟片的质量差异以及功能用处进行分组,进一步除去烟片的杂气和刺激性,加强主料烟与半主料烟的个性特征,保持其主要风格特点,提高其使用价值,同时也要提高填充料烟叶的使用功能,使其具有通用性。
3.制叶成丝工艺。这个阶段是制造烟卷的关键阶段,主要是烟丝的形成与固化过程。保证烟丝的质量,加强烟丝的固化,使其符合卷烟产品的标准。主要就是根据卷烟的功能和需要进行分组,调整干燥参数,注意烟草配方,通过外加香料,使叶丝的感官质量固定,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个性加香与共性加香处理。提高制叶成丝的填充功能,保证烟卷的质量与口感,这也是提高整个烟卷品质的而重要要求。
4.比例调配工艺。这也是烟卷完成的主要阶段,各个部分比例的合理调配有利于保证烟卷的整体质量以及感官标准度。这个阶段的工艺要求就是把不同功能的叶丝进行按比例的调配,通过感官质量的评估和物理、化学性能方面的检测,保证叶丝的调配比例科学、合理。同时,利用合适的掺配方式进行掺配,保证叶丝的均匀性。
二、烟草分组加工模块的工艺技术设计
1.烟叶模块工艺设计。根据实际加工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打叶复烤,生产出适合卷烟工业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烟叶模块,根据烟叶质量分成不同的等级进行加工处理[2]。因为烟叶模块与卷烟产品没有直接意义上的联系,因此可以单纯进行品质加工。
2.烟片模块工艺设计。这是卷烟产品品牌确立的关键阶段,通过将品质特征相近的烟叶模块按一定的比例调配,通过外交香料等处理手段,按照特定的品牌需要进行加工,注意烟片的质量与功能,提高模块的通用功能。
3.叶丝模块加工工艺。叶丝模块加工主要是把功能相似的烟片模块,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掺配,通过加香、切丝等工艺方式,制造出来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卷烟产品的实际需要。叶丝模块与卷烟牌号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属于功能性加工范畴。
三、烟草分组加工过程控制工艺设计
烟草分组加工过程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过程控制标准化和质量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强调控制的稳定性,保证烟草质量,注重烟叶质量加工、主料烟片的加工,对加工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3]。质量标准主要是保证烟草质量的稳定。两方面缺一不可,共同保证加工过程的完整、顺利、标准化。
综上所述,烟草分组加工工艺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对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就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需要在实际生产中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O173 文献标识码:A
Discri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a Class of
Progression of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LI Liro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Trigonometric formulas use induction, the positive series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of discrimination and alternating series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of discrimination law: Leibniz Criterion any item gives a series of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or absolute convergence of discrimination method, and thus extended to a more general form.
Key words progression; alternating series; Leibniz discrimination; induction formula; convergence
引入问题:讨论下列级数是绝对收敛还是条件收敛?
下面,我们将介绍这道题的解法并推广到更为一般的形式。
很显然,这是任意项级数,对任意项级数,我们有如下定义:
定义:若任意项级数通项的绝对值构成的级数收敛,则称级数为绝对收敛;若级数收敛而发散,则称为条件收敛。
对于数项级数,我们讨论了正项级数的收敛性问题,关于任意项级数的收敛性判别问题要比正项级数复杂,于是我们主要讨论某些特殊类型级数:交错级数的收敛性问题。
定义: 若级数的各项符合正负相间,即:
+…++… =
(>0,=1,2,3,4……)
则称级数为交错级数。
不作任何变形,该题就是一任意项级数,而且各项没有任何规律,但我们如果使用下面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 , =
该题就可作如下变形:
= (1)
= (2)
于是,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是交错级数了,对于交错级数我们有:
定理 1:(交错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若交错级数(>0)
收敛,则有 = 0。
定理2:(莱布尼茨判别法)若交错级数满足下述两个条件:
(1) = 0;
(2)数列{}单调递减;
则该交错级数收敛。
本题完整解法:
因为 = () =
是交错级数,且满足 =
是关于递减的,且0
又 = = 0
所以,由莱布尼茨判别法知该级数是收敛的。
另外,对于加了绝对值后的级数
有∽∽・,因为是发散的,故正项级数是发散的。
由此,可以判断原级数是条件收敛。
下面关于该解法有几点说明:
可能有人会问,该题不是有两种变形吗?还可作如下变形:( + ) =
如果作这样变形我们可以解吗?又怎样解呢?解释如下:
①如果不是无穷小,级数本身就不收敛。利用(1)能判别的一个原因是:当(即足够大时),∽∽・,而(2)不好直接判别的一个原因是:虽然 是无穷小(直接看不出来,要对三角函数变形为(1)类型才知道),但没有上面类似的结果,因为 ,故 与 是没有联系的,更谈不上等价了。
②判别正项级数的敛散性的一般方法是:求出的一种等价无穷小,由与同敛散。这就要求的形式简单而且易于判别,比如级数或等比级数。
并不是说(2)不能判别,是(2)不好直接判别,还是要将(2)变形为(1)后再判别。
比如,举个简单例子:判别(),因为不是无穷小,自然就不能用等价无穷小方法判别了,必须先变为() = 再判别了。
总结及推广:由于上面的解法用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及共轭根式的有理化变形,因此我们可以将此题推广到更为一般的形式:
判断级数()的敛散性,若收敛,是条件收敛还是绝对收敛?
参考文献
[1]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下册)[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中图分类号:J4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36-01
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电视摄像技术的发展和提升,而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要求的提高,必须将侧重点放在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当中,将摄入的各个元素以及对象进行科学整合和组织安排,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视觉形象,进而形成画面形式。因此,画面构图艺术是电视摄影技术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到电视作品质量以及观众的满意程度。
一、画面构图艺术形式分析
电视摄像技术当中的画面构图艺术形式主要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类型,静态构图艺术形式主要通过固定摄像的方法如机位固定、镜头焦距固定等来呈现相对静止的对象,被摄对象暂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静态构图艺术形式其实是对心理的一种呈现,在具体拍摄环节要求摄像人员以及视点都必须处在固定状态,这样才能够确保被摄对象清晰可见,使得电视摄像技术中的静态画面构图艺术形式更加和谐完美;动态构图艺术形式主要是在摄像机或者被摄对象在运动状态中拍摄而呈现出的画面构图组合间断或连续变化的情形,能够突出被摄对象的过程以及动势。在具体的电视节目摄像环节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动静结合,更好地呈现被摄对象,更好地为观众呈现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画面构图艺术技巧分析
(一)协调静动关系。画面构图艺术形式包括静态艺术形式和动态艺术形式,前者主要指的是各个元素以及整体的画面造型结构均处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之下,比如建筑物、桌椅等,而且在拍摄环节要确保画面静止和不存在明显变化的状态,确保画面清晰,从而保证被摄对象以及画面构图的完整性。后者主要指的是各个元素,以及整体的画面造型均处在运动状态,其根源在于摄像机或者是被摄对象运动,从而使得整体的画面构图不断地发生变化。高质量的电视节目需要将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协调二者关系,才能更好地运用好画面构图艺术技巧,并呈现出静态和动态艺术形式的优势,为观众带来良好的艺术享受。
(二)突出主体层次。突出主体层次是电视摄像技术中画面构图艺术技巧的关键点之一,这是保证电视画面具备良好层次感的根源。在一个完整的电视画面当中包括不同的结构以及多种元素,而画面的主体主要指的是电视画面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突出主体层次则能够更好地凸显出电视节目拍摄的主题,同时也能够保证画面构图突出中心、主次明确。与此同时,也能够对主体起到补充说明作用,在大力渲染和表现主体形象过程中使得主体层次和形象更加鲜明可感。在电视画面当中包括主体和辅体,还包括部分环境例如空间、人物、景物等。拍摄人员必须要注重画面中主体层次的突出,并且恰当处理主体、辅体、环境之间的关系,合理选择拍摄角度,将多种元素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视觉效果。
(三)确保画面均衡。在一个电视节目当中,如果画面发生变化那么也会使得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发生一定变化。因此,电视画面必须确保均衡合理。画面构图艺术当中的画面均衡需要做到色彩和结构的均衡,其中色彩均衡要求整个电视画面的色彩具有平衡和谐的分布,避免构图色彩凌乱,否则会大大影响到观众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而色彩均衡需要优化主辅色彩的搭配,保证配色和谐和色彩鲜明。结构均衡要求摄像人员能够合理按照黄金分割点来对画面进行处理,准确确定主置,合理分配好电视画面的空间,逐步优化电视节目的结构,用均衡性的构图来保证电视画面赏心悦目。
(四)一次完成构图。电视摄像技术与拍摄照片是有极大区别的,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必须保证一次性完成,而且不能无中生有拍摄原本不存在的事物,与此同时,画面构图不能反复修改,需要在拍摄现场镜头之前一次性完成画面构图,而且在后期的加工处理环节也不能过度,从而保证画面的真实性。另外,电视画面的拍摄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环境、光线、季节等,因此拍摄机会也会受到限制,所以一次性构图是必不可少的。
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是直接影响电视节目效果以及摄像技术运用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了提高电视节目质量和为观众更好地呈现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必须重视画面构图艺术,并积极探究画面构图艺术的技巧。在拍摄过程中必须要减少失误,牢牢把握电视摄像技术要点,掌握画面构图艺术的使用技巧,从而拍摄出能够满足观众需求的画面构图艺术,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是在分子两端和侧链上均含有乙烯基功能基团的高聚合度线性硅氧烷,是RTV热硫化硅橡胶的主要原料。硅橡胶具有优异的热氧化稳定性、耐候性、高透气性、电绝缘性、生理惰性等,在航天航空、电子电气、化工材料、机械装备等工业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硅橡胶在婴童及家用消费品、医疗卫生、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发展迅猛,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作为原料,市场需求十分旺盛。2020年3月6日颁布施行的110胶新国标(GB/T28610−2020)规定,110胶的挥发分指标≤1%方为合格,这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品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生产企业需要开发出更节能低耗、尾气处理更环保、产品质量更高的生产技术。
1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合成原理
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以二甲基环硅氧烷(DMC)为主要原料,根据目标产物的乙烯基含量和分子量,加入少量的甲基乙烯基环硅氧烷(VMC)和四甲基二乙烯基硅氧烷,聚合成高聚合物。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1]:工业上生产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是先将原料DMC加热真空脱水,然后加入计量好的甲基乙烯基环硅氧烷(VMC)和端乙烯基封头剂,在碱性条件下聚合后,脱除碱性催化剂,再经过脱低即得到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成品,脱低分子产生的尾气经过处理达到环保标准后排空。
2原料的质量控制
原料DMC的纯度对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原料中含水,会引入Si−OH,在聚合阶段会生成羟基封端聚硅氧烷。原料中含有MeSiO1.5(T)或MeSiO0.5(M)官能基,会造成聚合物交联。原料中含有氯离子,会造成产品发黄,聚合物通过Si−H键交联。孔建安等人[1]探讨了DMC质量对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MC中未知物数量的增加,一次聚合得率逐步下降,实际分子量偏离目标分子量越远。DMC中未知物的总量控制在200×10-6以内,最有利于生产控制,聚合率可稳定在88%以上,分子量偏离可控制在6%以下。蔡冬利[2]分析了原料DMC的杂质含量的最佳数据,认为较好的原料应控制MeSiO1.5(T)的链节质量分数在4×10-5以下,MeSiO0.5(M)的链节质量分数在1×10-5以下,氯离子含量应控制在5×10-6以下。目前大部分厂家在原料质量控制阶段,主要是保证原料DMC纯度在99.93%以上,然后在脱水釜中加热至70~85℃,鼓入氮气抽真空脱水2~4h。部分企业在脱水前还会进行预处理,将反应原料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和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及封端剂等,分别经过分子筛和活性炭,进行脱水和脱色过滤等预处理[3]。
3聚合反应
原料混合处理完毕后,泵入聚合反应釜,加入用四甲基氢氧化铵制作的碱胶催化剂,通氮气,升温至110~115℃,搅拌聚合4~8h后,再升温至140~150℃破媒,将四甲基氢氧化铵碱胶分解为三甲胺和甲醇。聚合反应阶段最重要的是将碱金属离子含量控制在5×10-6以下,否则会造成产品外观发黄。另外,若破媒不彻底残留了三甲胺,会加速胶料的黄变,影响耐热性及透明度[2],产品会存在电性能较差、物理性能差以及储存期短等缺陷,不能满足医疗卫生领域的使用要求。尾气中的三甲胺有异味,排放后会污染空气,因此需要延长破媒阶段的时间,加速胶料流动,以减少三甲胺的残余量。目前部分厂家以氢氧化钾碱胶作为催化剂,在聚合反应结束后,加入磷酸酯作为中和剂搅拌2~4h,无需升温破媒,从而延长了储存期,避免了传统催化剂分解产生的尾气中三甲胺无法脱除干净的问题,解决了尾气中三甲胺排放污染空气的环保问题[2]。
4低分子脱除系统
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从聚合反应釜出来后,进入脱低分子器,在150~200℃下脱除残余的三甲胺、甲醇和低分子等。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分子量高达40~60万,流动性差,脱除低分子的能耗高,耗时长,乙烯基在高温下易脱落,三甲胺残留偏高则会导致混炼胶制品偏黄。挥发分一直是重点控制的产品技术指标,脱低分子器是关键设备。2020年颁布实施的新国标要求110胶挥发分指标≤1%方合格,因此对脱低工艺和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徐海露等人[4]发明了一种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脱低分子器。在脱低分子器上部设2条并联的换热列管,高压蒸汽在2条换热器内串联流通,分别在145℃和165℃两个阶段对110胶进行加热,以避免持续高温导致的乙烯基的脱落和黄变,再进入脱低分子器罐体外的盘管进行循环。充分利用蒸汽热量,使脱低后的胶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节能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脱低分子器罐体内部设置了氮气管道,可使脱低更彻底。低分子出口设计为向下弯曲,与罐体呈锐角,避免了低分子回流,脱低后挥发分可稳定达到0.51%。郑智等人[5]发明了一种落条式脱除挥发分系统,该系统中的聚合釜、脱低分子器、螺杆挤出机等呈竖式立体布局。聚合釜中合成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垂直进入脱低分子器,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第一次脱低。脱低后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进入脱挥型螺杆挤出机,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强化脱挥后,挥发分可降至0.75%以下。该脱除系统采用立体布局,降低了能耗,脱挥型螺杆挤出机肩负出料、冷却和二次强化脱挥的功能,同时依靠其物料剪切生热,维持并补偿脱挥造成的潜热耗散,降低了能耗,实现了低分子的快速脱除。
5尾气处理系统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含有低分子(主要成分为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三甲胺、甲醇等有害物质,为避免污染环境,尾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现有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冷凝收集、喷水洗涤后排放,但三甲胺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对环境的危害较大。孙刚等人[6]发明了一种尾气吸收系统,集成设置一级水洗、二级酸洗、三级活性炭吸附,可将尾气中含有的三甲胺、甲醇、低分子等有害物质一并除去。采用管式离心机能快速有效地进行油水分离,从而回收利用低分子,节省资源。唐山三友硅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一体化尾气处理装置,用臭氧氧化法+隔离过滤法+UV光催化氧化法+吸附法的工艺处理尾气。此法可以将三甲胺分解,但是对性质稳定的硅氧烷低分子的处理效率较低。河北爱节科技能源公司与唐山三友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硅氧烷回收装置,形成了一套结合了降温、冷凝、旋流分离、折流分离、离心分离及冻干法的硅氧烷回收技术,用于回收真空泵尾气中的硅氧烷,处理后尾气排放的VOC<80mg·m-3,处理效率高达98%,每天可回收低分子55kg。
6结语
近10年来,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生产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技术。对原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并对端乙烯封头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后,产品的聚合率得以提高,分子量分布较为集中。对生产工艺的连续化改进,降低了生产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开发了新型脱低分子系统,以降低挥发分,减少黄变、乙烯基脱落等问题。尾气处理系统升级后,基本上解决了三甲胺带来的鱼腥臭味,尾气可以达标排放,同时低分子硅氧烷的回收利用也取得了较大进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材料的需求会越来越多,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将会替代越来越多的碳基材料,市场潜力巨大。结合目前生产技术的瓶颈和未来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未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生产技术仍需从源头提高DMC品质,在精馏、水解、裂解阶段加强产品质量的控制,缩短DMC除杂脱水的工艺时间,提高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产品的质量。开发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的生产系统,以突破传统技术中的间歇生产、人工加料的局限。另外需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和低分子等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将节能降耗理念贯穿于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设计过程中,助推有机硅行业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
参考文献:
[1]孔建安,朱利明,徐剑.DMC质量对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产的影响[J].浙江化工,2014,45(5):20-21.
[2]蔡冬利.端乙烯基聚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质量问题探讨[J].有机硅材料,2017,31(s1):187-188.
[3]洪,田月仙,黄俊,等.一种连续法生产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方法:CN,201910624863.9[P].2019-07-11.
[4]徐海露,陈泽雨,张光荣,等.一种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脱低分子器:CN,209468358U[P].2019-10-08.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造就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始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及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并引起广泛注意。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机电一体化技术新篇章;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勃勃生机;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提供坚实基础;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机电一体化技术跃上新台阶。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分类
1.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各种信息资料之间交换、运算、存储、判断和决定以及专家系统和智能网络都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2.机械技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技术就是机械技术。它和机电一体化相互促进,完成了结构和功能上的改革,同时它的重量减轻,体积相对以前更小,精度也得到了提高,它的性能指标也更加的适应人类的需要,努力地利用高科技来更新着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3.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是在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先进性系统的设计然后再经过仿真调试,它可以进行高精度和速度的控制,还能进行自我的调制、诊断和修补。
4.系统技术。系统技术是以整体趋势和目标为基础,利用整体概念组织和各种相关的技术,利用总分的观念来将整体分成为好多有一定关联的小单元,其中的接口技术是纽扣是实现各小部分进行连接的保证。
5.感应技术。现在的感应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机电一体化也应用了感应检测技术。要想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传感检测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它向人类的皮肤那样,是整个系统的感受器官,而且他的功能越是强大那么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
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1.智能化。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在理论得以控制上,让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智能,在这其中还有人工智能、计算机学、生命科学等一些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它虽然不能达到人类那样的水平,但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判断和逻辑决策。当然,要想真正的像人一样是不可能的,它只能进行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
2.模块化。模块化的工程任重而道远。实现机电一体不仅可以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还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从这一点来说不管是对于任何机电一体化化的企业,模块化将带来一个美好的前景,并且它的潜力是无穷的。
3.网络化。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全球化的趋势也无可阻挡,机电一体化新产品无疑会畅销全球,而且网络化可以在一定基础上促进智能化的应用,他可以以计算机为中心把一系列的家用电器连成一个系统,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现代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因此机电一体化的网络化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4、微型化。现在社会上大多数的产品都在走向微型化,机电一体化也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机电一体化正在向微型精确的方面发展它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5.绿色化。绿色环保是世界的主题,现在的环境状态是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的呼声更加高涨,时展的要求是可以设计一不污染环境的绿色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让绿色路线在产品中一路畅通,这也就成为了机电一体化最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发展方向。
6.人性化。人性化是各类产品的必然发展方向。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在具有一定完整性能的基础上,对于外观设计以及它的外观视觉也有着相应的要求,这可以让产品与外在环境更加的适应,让人们使用产品更加的贴心,更加的自然,更接近生活习惯。
0 引言
三相异步电动机是广泛使用的一种动力机械,每年的耗电量占我国总耗电量的50%以上。在满负荷工况条件下,电机的效率一般较高,通常在80%左右;然而,一旦负荷下降,电机的效率便随之显著下降。因为电机选型时是按最大可能负荷和最坏工况所需的功率而定的,多数电机在大部分运行时间的负荷率都在50%~60%,所以实际运行时的效率都是比较低的。因此,提高这部分电机的运行效率,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节能原理
电机的效率是电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的百分数。因此供电机的电能即输入功率并不仅用来驱动电机即输出功率,还有一部分将成为电机固有的损耗。电机的主要损耗为铜耗和铁损,其中铜耗是由于电流流过电机绕组而产生,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铁损是由于定子和转子铁芯中的磁化电流而产生,与供电电压成正比。其它损耗很小,可忽略。调压节电原理是当负荷下降时,可以适当降低电源电压以减少铁损,同时电流随之下降也减少了铜损及无谓的浪费,此时电机的效率将得到改善。电机负荷的检测通常采用功率因数法进行:电机负荷大,则它的功率因数大;电机负荷小,则它的功率因数小。
2 技术难点及解决
2.1 功率因数角的检测。通常情况下电流波形是完整的,通过检测电压和电流的过零点获得的相位差即是功率因数角。但本控制器由于采用了可控硅交流调压,当导通角较小时,电流波形出现断续。电流继续使电流过零检测失效。为此,我们采取电流与微电平比较来获取其正半周连续波形的部分,进而取得近似的相位差。
2.2 电压和电流有效值的检测。一般按有效值的定义进行检测的电路需要用到模拟乘法器,因而电路比较复杂,成本也高。由于有效值和绝对平均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并且此处对检测精度要求不高,故我们先检测绝对平均值,再转化为有效值。
2.3 强干扰下的系统加固。如果本电器工作在工厂的恶劣环境下,强电磁干扰会严重影响微机系统的正常工作,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将数字电路部分单独安装在金属机壳中,以屏蔽空间电磁干扰;选用优质开关电源和传感器,以减少从线路串入的干扰;在微机外围电路中广泛采用串行接口芯片,以简化电路板布线;采用广泛使用的WDT电路,提高软件抗干扰能力。
2.4 可控硅的移相触发电路。在三相交流调压电路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三相平衡问题。以前的三相交流调压常采用3个单相移相触发芯片设计(如TA785),要细心调试才能达到三相平衡。我们采用最新推出的三相移相触发芯片AT787,简化了电路设计,使该电路免于繁杂的调试;同时还采用了可控硅的强触发技术,使其触发得更准确。
3 硬件设计
本控制器主要由3部分组成:可控硅及移相触发电路部分,接收控制板的控制信号,实施交流电压的调节;信号检测板部分,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进行处理,得到标准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及功率因数有送控制板;单片机控制板部分,接收信号检测板的信号,通过控制运算发出控制信号到移相触发电路,实施最佳功率因数控制,同时控制板还通过键盘显示面板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修改,并显示控制器运行状态。
例如:从同步变压器来的三相过零信号经C1、C2、C3电容耦合到6V的直流信号上送入18、2、1脚。TC787对其进行过零检测,经积分电容C4、C5、C6形成以过零点为起点的三角波,与由VR引入的触发控制信号比较,再经C7调制成触发脉冲,由12、9、10、7、8、11脚输出,由脉冲变压器驱动可控硅。
此电路基于基本的绝对值电路,增加了滤波电容C1,将交流信号的绝对值变为平均值;合理设计R5的阻值,将平均值变为有效值。
电压信号VA和电流信号IA经与微电平信号REF比较,取得电压和电流信号的正半周;经RC滤波后由信号“或”电路,形成含有功率因数角的信号;由单片机去除其中的电压半周期,即得功率因数角。
TLC0834是4路8位A/D转换器,采集1路电压和3路电流信号;TLC5615是10位串行D/A,将控制量变为模拟电压信号,去控制可控硅交流调压;X25045是含WDT和EEPROM的多功能电路,负责单片机系统的安全监视和重要参数的保护;SN75176是RS485接口,实现连网监控。
4 软件设计
单片机软件采用C51语言编程,C51与汇编语言相比,有编程效率高、代码易维护等优点。程序主要由键盘与显示监控部分、串行接口芯片驱动部分和信号采集与实时控制部分组成。
串行接口芯片驱动部分,主要是根据芯片厂商时序图,以单片机的I/O口模拟串行口,以实现对串行芯片的读写操作。本课题由于单片机I/O较多,各个芯片采用单独的I/O信号。
信号采集与实时控制部分,以实时时钟为基准,采集电压电流信号对系统的安全进行监视。采集功率因数信号与最优值比较,以PI控制算法进行运算,适时发出控制指令,对电动机进行调压,使其运行于高效率状态。
5 系统调试
在系统调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并处理了如下几个问题。
5.1 电动机可控硅交流调压的稳定性问题。由于电动机是大电感性负载,在按外三角接法时最好采用半控形式。其中的数据管发挥了吸收谐波的作用。要使用全控形式,最好采用内三角形式。该接法中各个绕组单独供电,绕组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扰。
应用计算机实现的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侦查,在实际生产与生活中出现的时间都相对比较早,其中计算机视觉侦查应用实现的时间更是早于计算机图像图像设计,与一般的平面设计技术相比,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图形图像设计在实际设计应用中不仅内容更加丰富,并且图形图像中所包含的元素也相对较多,因此所能够传达和表示内容含义也就更为全面。此外,应用计算机实现的图形图像设计不仅能够更进一步的传递出现代图形设计的目的,在设计过程中还能够借助计算机相关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从而使图形图像设计者的想法愿望能够更好的呈现出来,具有突出的作用优势和意义。
1 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侦查的相关概念概述
在图形与图形设计领域中,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的出现应用相对比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是在引进外国设计经验与理论基础上实现应用的。对于图形图像设计含义的理解,首先应从图形图像的含义理解开始,它是指通过图形图像或者是视觉形象实现设计者思想观点的表现和阐述,其本身具有较为突出的创造性特征,因此,图形图像设计是指设计者通过使用相关媒体实现特定信息的视觉形象的传递,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设计领域比较受欢迎。视觉侦查则是在图形图像设计过程中借助视觉传达的相关技术手段实现图像图像视觉效果的分析判断,视觉侦查的概念比图形图像设计概念出现的时间要早,它是指人们通过信息符号的运用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一种实现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侦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于视觉信息中的图形图像相关信息进行再次创作实现的一个过程,借助视觉侦查能够实现计算机图形图像的更好设计。
2 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侦查的特征关系分析
(1)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的特征分析。在设计领域中,图形图像设计和艺术设计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根据上述对于图形图像设计概念含义的概述,结合实际设计应用情况可以将图形图像设计的特征概括总结如下。首先,在实际设计应用图形图像设计所实现的任何设计都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以商业性广告的设计为例,其设计就是把实现最大利益作为目标而进行的,而那些不具有商业性质的公益设计类型,也具有相关的社会关怀、文化氛围营造等不同目的,因此,实际设计应用中为了更好的实现设计的目的,就需要在经济基础的支撑下结合设计受众的心理喜好,以达到更好的设计目的。其次,在实现图形图像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者对于设计内容的基本思路以及设计核心内容、目标等进行明确,以实现图形图像设计主题思想的确定,达到设计目的与要求。再次,进行图形图像设计中还需要认识到图形图像设计与一般的美术画画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其中美术画画对于所画事物之间的一致性要求比较高,而图形图像设计则是选取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喜爱的事物作为载体的,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此外,在设计领域中,计算机所实现的图形图像设计自身属于一种定量式的设计,每个设计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其设计目的也更为明确,设计速度比较快,设计过程中的定位与配色等都比较精准,所实现的设计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性也比较强,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图形图像设计中的设计绘制软件工具的革新,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拓宽了图形图像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能够促使设计者的设计创意与设计表现实现更高层次的突破提升。如图所示,即为应用计算机图像设计软件实现的设计效果示意图。
(2)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侦查之间的关系区别分析。结合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的实际情况及其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在实际设计中图形图像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设计相同点比较突出,其中,以设计内容和设计目的为例,其中就存在着很大的共通性,在实际设计中对于设计者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软件应用要求。此外,在对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上,图形图像设计和视觉侦查之间所需要的软件都是一样的,像比较常见的Photoshop等,并且完成设计都需要设计者具备相关的审美与对设计元素的灵活应用,在完成设计作品的再创造基础上,实现设计质量效果与水平的提升。其次,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侦查之间也存在有较大的区别,其中图形图像设计更加重视对于图形和图像的设计处理,而且视觉侦查则是通过视觉的设计构造,体现出更特别、更新颖的观念思想,因此视觉侦查更加重视设计者的创意和创新,由于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侦查之间的这种根本性的区别,就导致了视觉侦查与图形图像设计在设计手法与设计原则上也存在有一定的区别,这也是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侦查之间的最大不同处。
3 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侦查的应用分析
根据上述对于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侦查特征与关系区别的分析,就可以看出在实际设计应用中,视觉侦查与图形图像设计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它们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影响,共同实现设计者思想与观念的展示表现。通常情况下,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侦查在文字设计以及广告设计、绘画设计、包装设计和功能界面设计中的应用体现比较多,以文字设计为例,其中有关的文字大小以及字体颜色、位置、效果等,都是借助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完成实现,并且借助这种设计手段,最终都是为了对受众产生相对突出的视觉冲击。
结语
总之,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侦查作为计算机设计领域重要内容,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提升以及艺术设计的发展进步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计算机图形图像与视觉侦查的分析,有利于促进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的发展提升。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3年开展成分输血以来,累计成分输血215人次,主要使用悬红细胞和血浆,其中红细胞198人次、血浆156人次、最大红细胞输入量(个人抢救)8-10单位15人次、最小红细胞输入量1单位。共出现发热反应8例、过敏反应2例、术中广泛渗血2例、消化道出血不止1例。发热反应、过敏反应经解热、抗过敏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其中2例术中渗血病人及1例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均有大量输注悬红细胞史,经输注同型血浆后出血逐渐停止,1例消化道出血转上级医院明确为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行胃大部切除后治愈。
2 讨论
2.1 输全血是外科抢救失血性休克(外科手术、消化道大出血、外伤急性失血)、感染性休克等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其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前二者经抗过敏等对症治疗均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最严重、最危及生命又不易救治为溶血反应,随着目前基层医疗水平提高和先进检验设备投入,极少有溶血反应的发生[1]。
2.2 成分输血优点多,不良反应少,一定程度上减少输血传播疾病,在临床中广泛开展。我们必须严格掌握其各成分血的适应症,从而合理掌握成分输血原则。如: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是一种从全血中尽量移出血浆后的高浓度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的高达0.90。是临床使用最多的成分血,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心,肾,肝功能不全需要输血者。但悬浮红细胞内也不含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再由于原抗凝保存液被大部分移出,所含葡萄糖量很少,不能保存,故必须加入适量添加剂才能克服这些缺点,二者均致其失去凝血功能;新鲜冰冻血浆(FFP)适应于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浆、白细胞等成分这里不一一详述。
2.3 通过上面阐述我科出现的2例术中渗血病人及1例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均有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史,未及时输注血浆,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为此在基层医院,在没有监测凝血系统条件时,抢救大出血患者时,在输注悬浮红细胞时,及时输注血浆,避免继发性出血的发生。
3 注意事项
3.1 严格掌握成分输血适应症,有效利用血资源,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严密监测患者凝血系统。
3.2 严格执行输血前查对制度,加强责任心及血源的保存和管理,严格执行采血、储血、输血的规章制度,避免细菌污染反应及溶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