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7 17:40: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4690(2009)02-0001-02

一、中国经济较快发展不等于过热

中国经济总体状况良好,已有连续5年的10%以上的增长,大多数宏观经济指标(企业利润、居民收入、物价、财政税收、出口、居民生活等)亦有好的表现。中国经济并非不存在问题,但对中国目前的经济作出已经“过热”的判断不能令人信服。

1、判断中国经济是否过热极为困难

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质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其发展速度主要取决于该国(地区)的复杂的内外部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以及自然地理、资源禀赋等条件的综合作用,而不主要取决于政府或经济学家们的计划或预期。

2、国内外条件为中国经济较快发展提供了可能

正在完成的工业化、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中国经济较快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居民的高储蓄为中国的高投资提供了前提条件,从而成为中国经济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日益改进的宏观调控为中国经济稳定较快发展增加了保障条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国战略机遇期。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期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3、在现阶段中国经济较快发展具有必然性

经济发展的存量、基数、起点不同,同样增量的增速会有很大不同。中国经济增速即使达到两位数,增长总量也只有2000多亿美元,人均增量不过200多美元;美国经济增速即使仅有3%,经济增量亦达4000亿美元之巨,人均增量则达1000美元以上。

4、中国经济较快发展面临的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两大约束,是可以通过调整发展路径,加快科学技术进步适步得到解决的

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有风险,但较快发展的风险并非不可避免,又好又快的发展可以把风险减少到最低;相反,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慢下来则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支付更高的社会成本。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抗风险能力。警惕中国经济“过热”风险是必要的,但过分高估这种风险将支付极高的现代化建设成本。

二、较高投资率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学界通常把高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作为经济过热的重要依据,把扩大消费作为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其实,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在中国现阶段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1、较高的储蓄率决定了中国现阶段较高的投资率具有必然性

较高的储蓄率既源于中国国民文化传统,也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缺失使然。在今后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中国较高的储蓄率要求有较高的投资率来消纳,中国较高的储蓄率为较高的投资率提供了支撑条件。

2、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赖于一个较高的投资率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发展不足是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不仅表现为物质生产供给相对不足,而且表现为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的严重短缺。有一个较长时期的较高的投资率才能为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逐步奠定物质基础,有一个较长时期的较高的投资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物质条件不足这一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较高的投资率是否导致经济过热,主要取决于投资结构的合理性,而不取决于投资的增速或投资率的高低

固定资产投资既包括增加物质产品生产能力的投资,也包括为提高广大居民生活水平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投资;既包括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包括非生产性、消费性的固定资产投资。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中,既有扩大生产资料再生产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有扩大最终消费品再生产的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公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居民住宅、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旅游休闲、公共安全以及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增强等非生产性和最终生活消费品扩大再生产的固定资产投资为社会经济运行和城市的运行提供物质支撑,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物质保障,与产能过剩(若有过剩应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经济过热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有需求、有效益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三、中国房地产业应有较快发展

中国目前房地产投资约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近20%。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是中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但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由限制房地产投资则值得商榷。中国城镇目前的住房投资占房地产业投资的70%左右,所以房地产业投资主要应视为消费性的固定资产投资。若把住宅投资从固定资产投资中扣除,则中国目前的投资率将下降6~7个百分点。大规模进城农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所导致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危旧房屋改造更新所造成的被动性住房需求,完成工业化对工商业用房的增量需求,这几种需求的叠加造成了中国城镇房屋的巨大需求刚性,持久旺盛的住房需求决定了未来几十年内房地产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具有必然性,决定了一定历史时期内房地产业投资高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是合理的、正常的。

今后几十年是中国城市化加速阶段,每年城市人口将增加1000多万,2013年前后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202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将超过7.5亿。房地产业是为城市化提供物质基础的部门,也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的产业。快速的城市化有赖于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健康的城市化有赖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测算,2020年中国城镇实有房屋建筑面积将达400亿m2,年均需要增加房屋建筑面积16亿m2。房地产业是否被称为支柱产业无关紧要,但房地产业是上下游关联度极强的产业则是确定无疑的。房地产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40%左右。适度松动土地和资金两个闸门,特别是土地闸门,增加房地产产品供给满足住房需求,不仅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改善民生的釜底抽薪之策,而且对于扩大内需,消化“过剩”产能(如果有“过剩”),降低过高的存贷差,增加就业,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等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美国的“次贷风波”的教训固然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但过度夸大美国次贷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有害的。中美两国国情、发展阶段不同,中国的房贷对象也完全不同于美国。基于中国房贷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预防房贷风险的主阵地和主防线应是金融机构自身的内部治理结构。

四、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主导方向应是增加有效供给

年终岁尾,几个城市商品房价出现下降,或市场交易量锐减,有价无市。但作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拐点的判断为时尚早。2007年全国房地产投资2.52万亿元,同比增长30.2%;商品房竣工面积4.78亿m2,同比增长5.0%;商品房销售面积6.91亿m2,同比增长24.7%;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升7.6%,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6756万m2,同比下降16.6%。商品房销售面积大于竣工面积,空置面积大幅度下降,表明影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商品房价涨涨落落是市场发挥配置房地产资源基础作用的基本形式。

篇(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明显,不同区域的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不尽相同。就东部地区而言,其房地产投资对区域房地产供应、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市场供给以及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仍然较强;而中部与西部面临的房地产投资萎缩、房地产库存严重等问题对区域经济基本面的冲击则愈加显现。诚然,区域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不单单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是涉及到经济基本面多个方面的联合影响。那么,区域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基本面哪些指标产生显著的联合影响,其直接影响作用与间接影响作用有多大,这些问题是本文的研究所在。有关区域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层面的影响,国内外研究主要围绕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而展开。在其影响关系分析上,一类是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并由此建立VAR模型;另一类是利用投入产出法或要素投入贡献率分解法,运用生产函数或拓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关系。

主要结论包括:Green(1997)对1952—1992年美国住宅投资与GDP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住宅投资是GDP的格兰杰原因,且住宅投资引导了美国经济的周期变动;Wigren和Wilhelmsson(2007)利用14个欧洲国家的房地产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住宅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长期的影响;梁云芳、高铁梅等(2006)运用脉冲响应模型,分析房地产投资的冲击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作用,认为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基本面之间既互相拉动又互相牵制;孔煜(2009)鉴于房地产业的区域性特征,分析指出我国东部与中部地区的房地产投资额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而西部地区并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张洪、金杰等(2014)[5]利用1998—2010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方法,构建了包括房地产投资及其空间效应的空间动态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地区影响效果;等等。这些研究主要考虑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文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区域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基本面多个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区域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基本面的联合影响,由此建立联立方程组形式的递归模型,以检验影响关系的有效性,并估计其直接与间接影响作用的大小,从而为制定因地制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量化依据。

二、区域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基本面的相关性

在房地产业与经济基本面构成的经济系统中,房地产业通过房地产投资与房地产供应(如:房屋面积与套数等)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简称: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市场供给以及经济增长紧密联系。其中,房地产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供应所提供的产品及其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关联发展,反映了房地产所属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总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而房地产业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吸引的资金流向带动人力与物力的集聚,直接或间接地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因此,这里以房地产供应、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市场供给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组成经济基本面指标。考虑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基本面的区域差异,本文以我国28个省(市)为研究对象。为叙述方便,仍然将这28个省(市)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吉林、安徽、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同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完整性,选择的样本区间为2005年1季度至2015年4季度。因数据缺失,西部区域数据未包含内蒙古、和新疆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的房地产投资总额不尽相同,但区域房地产投资占其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变动态势基本一致。

2005年1季度至2015年4季度区域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占其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的变化(注:数据进行了季节调整,消除了季节影响)。由图1可见,东部、中部与西部的房地产投资占比分别在均值线25%、15%和20%上呈现基本一致的走势。统计显示,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房地产投资占比分别平均为24.79%、15.61%和19.82%,其波动幅度均在一个标准差左右。近年来,各区域房地产投资占比都呈现下降态势,同样是平均下降5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从高位27.52%降至22%左右、中部由17.64%降至13%左右、西部从22.61%降至17%左右。究其缘由,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房地产投资与其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是同步的,两者的相关系数都达到0.99以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以区域房地产竣工面积与新开工面积之和表示房地产供应,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表示资金市场供给,统计显示,东部房地产投资与其房地产供应、资金市场供给以及GD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92和0.98;中部的分别为0.84、0.88和0.97;西部的分别为0.84、0.94和0.96。因而,区域房地产投资与房地产供应、资金市场供给以及GDP之间也呈现较强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区域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基本面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三、区域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关系设定

1、提出假设

依据房地产理论和上述区域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基本面的相关性分析,假设房地产投资是影响经济基本面的直接外部因素,且通过经济基本面的内部单向作用产生间接影响。对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区域房地产投资将带动房地产供应、引致固定资产投资、吸引资金市场供给,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因而,区域房地产投资对房地产供应、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市场供给以及GDP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假设2:由于房地产供应的增加会扩大总消费,减少总投资,但最终仍然是带动经济增长,由此,房地产供应对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市场供给产生直接的负向影响,而对GDP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假设3:固定资产投资对资金市场供给、GDP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假设4:资金市场供给产生的集聚效应将带动经济增长,因此,资金市场供给对GDP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

2、递归模型的设立

(1)面板数据的指标选取。依据上述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的划分,样本数据为2005年1季度至2015年4季度各区域对应省(市)的季度数据组成的面板数据,其中,东部是11个省(市)组成的样本量为484的面板数据,中部是8个省(市)组成的样本量为352的面板数据,西部是9个省(市)组成的样本量为396的面板数据。在指标与变量选取中,以各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表示房地产投资(记作:X)(单位:亿元),以其房地产竣工面积与新开工面积之和表示房地产供应(记作:Y1)(单位:万平方米),以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表示固定资产投资(记作:Y2)(单位:亿元),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2)表示资金市场供给(记作:Y3)(单位:亿元),各省(市)GDP(记作:Y4)(单位:亿元)。同时,为避免数据可能出现的异方差性,所有变量均以对数形式引入模型之中,简记为:ln()。

(2)递归模型。在计量经济学的联立方程模型中,递归模型(RecursiveModels)[6]以其独特的内生变量单向传递关系,通过联立方程组的形式,系统地反映内生变量之间、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之间的因果依赖性以及直接与间接联合影响关系。于是,递归模型的内生变量为:房地产供应、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市场供给以及GDP;外生变量为房地产投资。为简便起见,不妨将外生变量与滞后变量组成的向量简记为Z。

1,2,3,4。在递归模型式(1)中,第一个方程为区域房地产供应方程,假设房地产供应主要由房地产投资及相关滞后变量所决定;第二个方程为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方程,假设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受房地产投资及相关滞后变量的影响,而且与第一个方程的内生变量(房地产供应)有关,因而,将房地产供应与房地产投资两者都看作是决定固定资产投资的“原因”;由此类推,第三个方程为区域资金市场供给方程,假设决定资金市场供给的“原因”包含第一、第二个方程的内生变量(房地产供应、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第四个方程为区域GDP方程,假设GDP由第一至第三个方程的内生变量以及房地产投资共同决定。于是,这些方程的内生变量之间、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之间形成了因果决定关系,其系数βij反映了经济基本面的内部弹性影响;系数γij为房地产投资等外部因素影响经济基本面的直接弹性,而∑(βij×γkl)则为间接弹性。

四、区域房地产投资影响经济基本面的实证分析

1、面板数据的协整性与变截距效应检验

(1)面板数据的单位检验与协整检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显示,东部区域的所有变量均为2阶单整的非平稳序列;中部与西部区域的变量则同为1阶单整非平稳序列。进一步,Johansen协整检验显示,各区域的这五个变量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方程。由于递归模型的单个方程均满足最小二乘估计方法的基本假定,所以,对于单整阶数相同且具有协整关系的面板数据,单个方程均可以直接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

(2)变截距效应的检验。依据面板数据的特征,递归模型的截距项或斜率系数可能随横截面单元的个体(即:省(市))的不同而变化。如果这些系数随个体是不变的,其对应的模型是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的系数被称为共同系数;如果截距项或斜率系数随个体不同而变化,其模型被称为变截距效应模型或变斜率效应模型。经计算与检验显示,东部、中部与西部区域的面板数据对应的递归模型具有变截距效应,而斜率系数则是固定效应。因此,各区域的递归模型具有变截距效应的特征。

2、递归模型的估计

现分别利用东部、中部与西部区域的面板数据,对递归模型的单个方程进行逐个估计。由最小二乘法得到2005年1季度至2015年4季度我国区域房地产投资影响经济基本面的直接弹性与间接弹性,以及经济基本面指标之间的内部弹性,其变量指向关系与对应的弹性系数如表1所示(因篇幅所限,未列出其变截距项部分的回归结果),同时,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且不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性。因此,回归方程可用于经济分析。

3、比较分析区域房地产投资的弹性影响

根据上述回归系数,经整理得到2005年1季度至2015年4季度我国区域房地产投资影响经济基本面的直接弹性与间接弹性,以及经济基本面指标之间的内部弹性。

(1)直接弹性。一是房地产供应:房地产投资对房地产供应产生直接弹性作用,弹性值分别为0.527、0.685和0.545,即东部、中部与西部的房地产投资每提高1%,将使其房地产供应(面积)分别上升0.527%、0.685%和0.545%,因而,不同区域的房地产供应增速基本相同。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东部、中部与西部的直接弹性均接近于1,表明区域房地产投资引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接近一倍。三是资金市场供给:东部与中部的直接弹性为正,分别为0.227和0.137,表明东部与中部的房地产投资每上升1%,将吸引资金的供给分别提高0.227个百分点和0.137个百分点;但西部的直接弹性是负值,这与理论上假设的正向影响不一致,说明西部的房地产投资缺乏资金支持,其投资每提高1%,资金供给却下降了0.135%。四是GDP:东部、中部与西部的直接弹性分别为0.198、0.06和0.165,即房地产投资每提高1%,将直接带动经济增长分别提高0.198个百分点、0.06个百分点和0.165个百分点。因此,东部与西部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基本相同,而中部的带动效应较弱。

(2)间接弹性。区域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基本面的间接影响,来自经济基本面的内部影响关系和弹性作用。具体来说:一是房地产供应的负向传递作用,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这与理论假定是一致的,说明当房地产供应增加时,总消费的扩大使得总投资减少。经计算,东部、中部与西部的固定资产投资间接弹性分别为-0.038、-0.223和-0.046。可见,东部和西部的间接弹性较小,这种间接影响不敏感;而中部的弹性较大,间接影响较为敏感,表明中部的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后续支撑。二是西部的资金市场供给间接弹性增大。虽然西部房地产投资引致资金市场供给不足,但其间接带动的资金市场供给弹性较大,弹性为0.316。三是区域GDP的间接弹性大于直接弹性。区域房地产投资通过房地产供应与资金市场供给对GDP产生间接作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间接弹性分别为0.220、0.211和0.179。比较而言,区域GDP的间接弹性略大于直接弹性。因此,区域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带动效应不容忽视。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主要结论

我国区域房地产投资与房地产供应、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市场供给以及GDP组成的经济基本面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构建的递归模型反映了区域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基本面的联合影响,以及直接弹性与间接弹性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区域房地产投资对房地产供应产生直接弹性影响;区域房地产投资引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接近一倍;东部与中部的资金市场供给具有正向直接弹性,表明房地产投资能够吸引资金市场的相应供给,但西部的房地产投资缺乏资金支持。同时,区域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略大于直接影响,其中,东部与西部的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基本相同,但中部的直接带动效应较弱。

2、政策建议

(1)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发展,防止区域房地产投资的过度下滑对国民经济产生下行冲击。区域房地产投资不仅直接影响房地产关联产业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资金市场供给以及经济增长,而且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因此,在宏观经济处于新常态的背景下,保持房地产业的适度发展,有利于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稳定发挥投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实施区域差异化的房地产投资策略。东部房地产投资的转型升级,有利于经济基本面逐步退出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中部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带动效应较弱,因而,需要将投资更多地转移到其他产业领域,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由于西部房地产投资缺少资金供给的支持,因此,在资金供应有限的条件下,应适度开发房地产业,以保证其他行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3)区域房地产调控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以提高调控效果。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大范围的多轮房地产调控,尽管实施了差异化的区域限购、限贷等需求管理政策,但始终未能达到预想的调控效果,而是落入“限购限贷”与“放松限购限贷”的循环圈。可将这种以需求管理为主的调控转向房地产供给侧管理,即:在规范房地产有序开发的同时,提高房地产供应的有效供给,将房屋的“空置”、“库存”转化为人们当前的居住与商用需求,进而使区域房地产调控跳出“循环圈”,达到预期的调控效果。

参考文献

[1]梁云芳、高铁梅、贺书平:房地产市场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3).

[2]孔煜:我国房地产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5).

篇(3)

二、制造业投资增速趋势回归,房地产业投资增速创历史新高

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实际增速为22.5%,较2009年增速下降了7.2个百分点,比经济高速增长期(2002―2007年)年均增速低3.6个百分点,比亚洲金融危机以来(1998―2010年)年均增速高5.3个百分点,从增速变动特征看,以2005年为分界,制造业投资增长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2001―2005年增速持续上升期,另一个是2005―2010年增速震荡下行期(见图2)。2010年的制造业投资增长正在回归2005年以来形成的变动趋势。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份额仅次于制造业,位居第二的是房地产业。2010年,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实际增长28.8%和28.6%,均创历史新高,分别比2009年增速高5.8和9.6个百分点。 与制造业投资增长状况不同,1998年以来,房地产业投资增速变动特征:一是总体表现为震荡上行,房地产业投资增速的最高记录已经数次被刷新。二是紧随每一次增速下降的都是连续两年的增速上升,或者说紧随连续两年增速上升之后的都有一次增速的向下调整。三是增速变动的震荡幅度加大。1998―1999年,增速下降2.32个百分点;2001―2002年,增速下降2.62个百分点;2004―2005年,增速下降8.36个百分点;2007―2008年,增速下降12.37个百分点(见图3、4)。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变动状况与房地产业投资增速之间既有明显差异,也有相似之处。相似之处在于,经历连续两年的增速上升,或是在增速创出新高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都会出现明显的向下调整,且调整的幅度也出现了不断加大的情况;两者间的差异在于增速变动趋势上,1998―200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基本处于上升通道,2003―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则是处于震荡下行的过程中。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突破了2003―2009年形成的增速变动趋势(见图4)。

在上述制造业、房地产业投资增长状况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变动特征表现为1999―2003年的不断上升、2003―2008年的逐步下行、以及经历了2009年快速大幅提高后的下行趋势回归(见图5)。

篇(4)

关键词:房地产、汇率、投资、总需求、进出口、房价、购买力等

一、房地产业的重要地位

衣、食、住、行是人的四大需求,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衣食饱暖对大部分人来说已经不是问题,而住房问题已成为百姓关注的“头等大事”。如果说,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那么,住房就是这一主要矛盾中的重点。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当前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旺盛和各界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

我们小组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1998年我国实行住房改革以来,房地产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从投资角度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从1998年的12.7%上升至2004年的18.8%,在这7年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平均为22.5%,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显著,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表11995-2004年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及其增长率情况

年份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房地产开发投资额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19955847820019314910.517.523.315.73

1996678852291432169.614.82.114.04

1997744632494131788.88.8-1.212.74

1998783452840636147.813.913.712.72

1999820682985541037.15.113.513.74

200089468329184984810.321.515.14

2001973153721463447.51327.317.05

20021051724350077918.316.922.817.91

200311725255567101549.327.730.318.27

200413651570073131589.525.828.118.78

图11995-2004GDP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

图2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

由表1,图1和图2反映的事实可见,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二、汇率波动情况

影响房地产业的因素有很多项,我们组主要从人民币汇率降低(即人民币升值)的角度来研究。

表21995—2006年6月1日人民币汇率变化情况(美元兑人民币)

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6-1

汇率值8.28988.27918.27838.27848.2778.2778.27688.27658.118.021

图3: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制

人民币升值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外在的升值压力。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出口势头非常迅猛,外汇储备一再创出新高,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都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日本宣称中国向外输出通货紧缩,而美国要求中国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欧盟也一反常态的点名要求人民币升值,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悄然而生。人民币升值会使经济成本上升。美、日等国此举的真实动机都是希望中国承担世界经济调整的沉重成本。

2.内在的升值要求。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不断完善,经济波动减少,经济发展进入了可持续增长的阶段,中国经济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出口的非价格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国家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日益成熟,国内物价稳定。这些因素也决定了未来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和升值趋势。

由于内外因的尘埃落定:央行宣布从05年7月21日19点起,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将升值2%。

三、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下图是我们组根据现实数据做出的房价波动表,由此表也可以看出全国平均房价呈上升趋势。

图41991-2004全国平均房价

1.国内房价

人民币升值使物价总水平降低,房价也随之会出现短时期内的降低,使人们对房地产偏好上升,导致对房地产业的需求量增加,从而使D曲线向上移动价格P上随之上升,进而导致房价最终上涨(如图5所示)

图5国内房价供求分析图

2.外资走向

人民币升值,外国投资者投资中国资产将获得两部分收益,一是购买人民币标价的资产价格上涨的收益,二是汇率变动收益。人民币升值幅度、商品房价格涨幅是影响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的动力。言外之意是,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会吸引外资投资中国房地产,外资进入又会进一步推升房地产价格上涨。进而同时也可以得出市场预期人民币将要升值时,许多欧盟国家的投资者希望通过投资中国房地产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导致大量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将涌入中国,必然会有部分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

3.购买力变化

挤出购买力,人民币升值意味着进口商品价格与升值前相比较有所下降,进而带动国内一般消费品价格走低,挤出多余的购买力将大量进入房地产领域。

挤出内资,我国目前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局部的资本过剩,外资的超常流入会很容易形成对内资的大规模“挤出”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老百姓购买力的提高,这样进口商在进口乃至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从中直接受益,因此从广义上讲对所有的进口商都是利好。,房地产市场也不例外。

4.过度升值的影响

人民币适当的升值,汇率稳步下降,对房地产来说是有益的,且会带动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即国民收入大大增加)。中国目前正处于顺差失业状态,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币升值,汇率降低即R下降,又因为D曲线上升(如图5)即内需A增加向右移动,如图所示是经济好转的现象,会使中国经济发展趋向平衡,即将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见图6SwanModel)。

图6SwanModel

然而,人民币过渡的升值汇率快速下降,对经济是毁灭性的打击。房价的不断攀升,让消费者不知所措。而政府不断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犹如一道道冲击波,迫使房价下降,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震动,容易产生房地产经济泡沫,一旦泡沫破灭,就会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

四、总结

汇率的降低即人民币升值使房价上涨并且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使资本大量流入,挤出购买力和内资。然而在房地产业不断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过度的价格上涨而导致的“经济泡沫”现象,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才能使房地产业稳步、快速、健康地发展。

房地产业既是资本密集、关联度高的产业,又是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基础产业,判断房地产业形势和发展前景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中国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和住房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环境中去把握。

从短期来看,房地产业受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从中长期来看,房地产业属于朝阳产业,目前还处于总量增长时期,现阶段出现的结构性和区域性矛盾属于前进中的问题,是长期发展中必然出现的相对波动。未来房地产业必将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逐步解决,房地产业的中长期趋势良好。

参考文献:

[1].李凯《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篇(5)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8-0008-04

1 前 言

我国在美国次贷危机及后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口和FDI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负面变化。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广州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其房地产业的变化及其采取的政策对各地的房地产市场的管理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因此,本文选取广州市房地产市场作为分析对象,选取广州市的宏观经济数据和房地产业的相关行业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从房地产变化的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分析这次金融风暴给我国的房地产业带来的影响,得出这种影响和变化的大小及其方向,以及出现这种影响的原因和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2 文献综述

彭红艳(2009)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主要集中在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收入弹性较小,在金融风暴下美国居民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可能不降反升,同时美国经济放缓会增加业务外包的可能,有利于我国增加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但是金融风暴会使中美贸易中的非经济因素干扰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贸易环境可能会恶化。

黄润中(2007)认为从产品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看我国具有绝对比较优势的低端产品出口弹性受出口对象国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不大,中国所保持的巨额贸易顺差使人民币仍具有很强的升值潜力,我国实行相对严格的资本管制政策也使国内经济受国际金融事件的影响大为减弱,但国际短期融资市场中仍然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会对我国的FDI有负面影响。

3 数据分析

3.1 广州市社会宏观经济数据

宏观经济数据选取的是广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三大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007年第3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4996.96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4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6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6.94%;第4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7050.78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7.8%。2008年第1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1746.64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1.1%,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5%;2008年第2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累计为3733.53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9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7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8.35%;2008年第3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累计为5921.66亿元,比上一季度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9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8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8.15%,2008年第4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8215.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0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9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9.02%。2009年第1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1837.88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9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5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4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第3季度累计达11038212万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8.8%。第4季度累计达18633437万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9.8%,2008年第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3169347万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0.7%;第2季度累计达7542205万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3%;第3季度达12378996万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2.1%;第4季度达21045635万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2.9%。2009年第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769589万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8.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7年第3季度累计达16788.65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1%;第4季度达22469.22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3.2%。2008年1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361.07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5.8%;第2季度累计达13213.7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0.2%。第3季度达19229.19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2.3%。第4季度累计达25316.72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2.7%。2009年第1季度达8109.29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0.2%。

3.2 房地产基础数据分析

2007年第3季度,广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达到4328495万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8.6%。第4季度累计达到7038031万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6.4%。2008年第1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1372234万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3.9%;第2季度累计达3191215万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9.7%;第3季度达5171575万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9.5%;第4季度达7624286万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8.3%。2009年第1季度达1250749万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8.9%,近期首次出现负增长。

从2007年第3季度开始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了增长的态势,但是在2008年第4季度后两个数据都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如表1所示。

从2007年7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为考察广州经济受其影响的程度,取CPI、出口总值累计数和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以及进出口差额的数据来衡量。由于房地产投资中住宅性住房投资占绝大多数,因此本文取房屋价格指数来衡量广州市房地产业所受影响。数据如表2所示。

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房屋价格指数的关系图,房屋价格不计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发现这两个数据基本保持了一致的发展态势,从2008年8月开始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从表2中发现衡量国外对广州经济影响的重要参数:出口总值、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率和进出口差额都出现了负面变化。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率除了2007年7月和2008年1月达到20%以上外,大都保持在十位数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09年甚至连续出现了负增长,这在以往都是极少出现的现象,而进出口差额除了在2007年7月~12月保持了较明显的增长外,到2008年也开始出现了急剧下跌的态势,甚至出现负数,2008年11月出现了井喷的增长后又出现了连续下降的趋势。

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本文对于房地产资金来源基础数据取广东省2007年第1季度与2008年第1季度的数据作对比,以此作为广州市房地产资金来源基础数据的参考。

从表3中可以发现2008年第1季度房地产资金来源较2007年第1季度有较快增长,其中,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的增长速度明显,其他资金来源也占较大份额,但是与此对比的是外资所占比重出现了下降,其下降幅度达到了47.34%。

4 原 因

从上文的数据分析中发现衡量宏观经济状况的数据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都保持了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这说明广州经济没有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后的金融风暴的太大影响。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其他数据不同的是,在2007年第3季度到2009年第1季度这段时间,保持了绝对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2009年第1季度,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较之以前更加明显,并且固定资产占GDP的比重除了2008年第1季度外都保持在20%以上。这一方面说明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国内投资对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说明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是广州市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带来的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的措施。

广州市2007年第3季度―2009年第1季度这段时间,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保持的增长势头直至2008年3季度才出现了逆转,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带来的金融风暴影响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房地产投资是长期投资行为,因此房地产投资决策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时滞。我国在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加强了房地产行业的监管,2007年9月央行和银监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对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20%;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30%。这个政策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出台的。美国次贷危机引起我国房地产市场外资抽逃的现象,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更是雪上加霜,这也直接导致了在2008年第3季度开始的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逆转。

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房屋价格指数的关系图可以看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房屋价格指数成基本同方向的变动,由于房屋价格指数不计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所以两者的同方向变动可以解读为CPI对房屋价格的影响是同方向的。

从上面的图表还可以发现,广州市的房地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有波动,但是都保持在30%以上,在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之后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广州市的房地产市场仍旧保持着较高的投资比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外资金占广州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比重有限,在大量投放的国外资金出现抽逃时,广州的房地产市场能仍旧保持一个较健康的状况。根据2008年度广东省房地产市场的分析报告中外资的比例就可以大致看出广州市房地产中外资所占的比例大小,根据这一分析报告,2007年第1季度外资占广东省房地产投资的3.5%,到2008年第1季度外资占广东省房地产投资的1.47%,下降了2.03个百分点,所占比例非常小,但是国内贷款和自筹经费却出现了都接近50%的增长速度,这不仅减轻了外资抽逃的影响,而且使本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抵抗国际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

5 对 策

第一,针对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在美国次贷危机和随之而来的金融风暴带来的影响下的表现,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应对措施。为保证经济的平稳快速健康的发展,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应加大国内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扩大就业面,缓解由于房地产市场受冲击而带来的严重的失业问题,同时保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创造良好稳定的经济环境。

第二,政府要利用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个工具,由于政策的滞后性特征,在采取政策时努力做到预见性,在控制房地产泡沫时要严格地控制泡沫破裂后可能产生的经济萎缩、就业减少、房价过度下跌、居民收入下降等负面影响。如《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是为了控制当时房地产的泡沫,但是当时美国已出现次贷危机,并且金融风暴的趋势已形成,广州市房价在之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导致建筑、钢铁、水泥等行业的负面变化,因此我国又接连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措施:央行在2008年9月~12月,连续5次降息;财政部下调契税税率,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提供的贷款利率下限调整到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到20%,还调整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同时允许地方政府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这些措施在广州市的房地产市场上得到了一定的收效。

第三,政府应加大对国际游资的监管和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国际游资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所引起,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既来自外界政治力量,也包括国际游资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人民币升值或者贬值,都可能引发过度反应,造成人民币的过度升值或者贬值,而这种过度会给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使人民币升值保持一种合理的增长方式。若不加以控制,一旦外部环境变化,这些国际游资就会立即抽逃,加大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风险。

第四,保障社会的就业水平和人民的收入水平的平稳增长,创造有效需求。根据2008年第1季度广东省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可以看出,2007年广东省第1季度的市场消化系数是1.7404,到2008年第1季度增加了0.9442,达到2.6849,可以看出包括广州市在内的房地产市场在这一时期市场销售情况良好,房地产市场活跃,消化能力增强,这一方面是政策刺激房地产消费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人民的收入水平在平稳的增长,增加了房地产的有效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定安,周建波.成本和需求的变动对商品房价格影响分析[J].价格月刊,2007(11).

[2] 广东省房协市场分析课题组.2008年1季度广东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R].广东省房协,2008.

[3] 黄浩波.房地产经济泡沫与对策简论[J].商场现代化,2008(1).

篇(6)

特别是去年地方政府普遍换届,各地的经济数据一定会与中央保持一致。而只要政绩考核的方式不改变,新一届地方政府因政绩冲动而导致的固定资产投资大上快上就不可避免。这几年,尽管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很多,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的根源。

首先,从这几年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来看,基本上是房地产快速投资及城市化快速增长的结果。尽管几年来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对该行业的快速增长有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由于房价飙升、房地产业能够在短期内拉动GDP增长、房地产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地方政府某些官员的直接利益)、政府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手段行政化等原因,使得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越调控增长越快。比如,去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要高于2005年四个多百分点。尤其是二线城市,宏观调控差异性反而成了这些地方房地产市场大上快上的理由。比如,去年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在33%以上,有些城市则会超过或接近50%。中部不少城市为了短期内快速扩张,或是把几个周边城市圈起来,或是把重新圈定地方形成新城。在这样一股投资热潮下,不少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要想回落是不可能的。

同时,对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来说,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及增长幅度仍然不减当年。去年,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就占整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从去年银行信贷资金的快速增长,就可以看出房地产投资增长的速度。比如,去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由年初的增长20%上升到1-11月份29.8%,增加近10个百分点;银行信贷资金1-11月份增长44.9%,是去年1-11月份16.5%的近3倍;利用外资由年初的-15.6%增长到1-11月份41.1%,引入总量由年初23.5亿上升到313.6亿元。

可以说,大量的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不可能下降。而房地产与50多个产业相关联,再加上房地产业生产的周期性长,只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不调整,新一轮的投资反弹随时都会发生。

其次,国内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是目前国内宏观调控的重点与难点。而流动性过剩的最直接原因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后可贷资金瞬间上升。新增4万亿以上的可贷资金远远大于去年国内银行新增贷款。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银行尽管在某种程度仍然会受一些行政方式约束,但是这些国有银行商业化冲动、信贷规模的扩张仍然会成为其行为最大的动力。特别是行政管制拉大了存贷款的利差水平,更是强化了国内银行信贷规模快速扩张之动力。也就是说,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手中持有巨额的可贷资金,而为这些可贷资金寻找出路又是国内每一家银行业绩所在;另一方面,只要把可贷资金贷出去银行就可盈利。可以说,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不仅是其主要的赢利模式,也是它们规避短期风险最好的方式。从贷款的期限结构来看,国内银行贷款明显呈中长期化,商业银行只要把钱贷出去,无论是对银行还是对信贷员来说,短期的银行信贷风险自然会小。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国内银行的信贷扩张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比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2005年在香港一上市,去年一季度的信贷就立即快速增长。建行去年一季度信贷增长2487亿,占去年前11个月的67%。

还有,信贷利率在政府的管制下完全处于过低的水平上。目前国内公认的国内企业投资回报率在15%以上,但是银行个人一年期存款利率在2.52%。按理说,在市场经济中,只有平均回报率而没有超额回报率,无论是不同的行业之间还是不同的要素之间都是如此。但是,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不同的要素回报率则相差悬殊。国内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是居民存款回报的6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岂能不千方百计地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因为,只要能够从银行借到钱就是一份利。加上银行有尽量扩大信贷资金的动机,银行信贷规模扩张是不可避免的。当大量的银行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出,或是流入隐蔽的资本市场,或是流向实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反弹也就随时会发生。

篇(7)

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2013年上半年,平谷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9%。其中全区新增了平谷河(海子水库——上纸寨)治理工程、平谷区2013年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平谷公路分局的721水毁恢复工程3个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合计投资达9.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66.0%。同时,在上年结转续建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平谷区再生水厂二期及再生水利用工程2013年上半年的完成额是去年全年的2倍。可见,重点工程项目的拉动,确保了2013年上半年全区基础设施投资的稳定增长。

从建安投资分产业看,一三产业比重突出。2013年上半年平谷区完成建安投资3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9.7%,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三次产业建安投资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分别为6.5%、37.6%,占全部建安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3.9%、71.4%。

三产投资成为平谷区的投资主体。按三次产业划分来看,2013年上半年平谷区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9.4亿元、9.7亿元和56.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1%、-20.4%和14.5%。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4.9%,成为全区的投资主体。2013年上半年全区第三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五大行业,投资额合计46.7亿元,占第三产业投资的82.1%。

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截至2013年6月底,平谷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部地产开发项目(包括上年结转续建项目和本年新增项目)共224个。其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24个,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0个,投资额分别为44.9亿元和33.9亿元,分别占全区投资总量的59.1%和44.6%。上述数据说明重大项目的顺利进展,有力带动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篇(8)

中图分类号:F12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3-0052-03

一、房地产泡沫及其成因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Charles P.Kindleberger认为:房地产泡沫可以理解为房地产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保持持续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买者――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由此导致房地产泡沫。简言之,房地产泡沫就是房地产由于过度投机而产生虚伪的需求从而使房地产的价格虚高。

一般来说,房地产泡沫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土地稀缺

众所周知,土地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载体,而土地的最大经济特征就是稀缺性,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土地的供给弹性最小。土地的稀缺性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基础。房地产与人们和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由于土地的有限性,且房地产兼有资产和消费品两重性,从而使人们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存在着很乐观的预期,导致土地价格的上扬,从而使房地产价格偏离资产的实际价值,为泡沫的生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投机需求膨胀

投机需求膨胀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直接诱因。对房地产出于投机目的的需求,即人们买楼不是为了居住,而只是为了转手倒卖。而市场上总有一批从众参与者,他们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源,也观测不到准确的信息,他们对未来预期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市场上其他人的行为来选择自己的行为策略。由于从众行为的出现,导致当有少数人预期房价上升而购房投资时,有更多的人也会增加对房地产的投机需求,使房地产的价格上升。这种行为一旦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就很难抑制,房地产泡沫随之产生。

(三)过度放贷

金融机构过度放贷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直接助燃剂。由于房地产价值量大的特点,房地产泡沫能否出现,一个根本的条件是市场上有没有大量的资金存在。由于房地产是不动产,容易查封、保管和变卖,使银行部门认为这种贷款风险很小,在利润的驱动下银行也非常愿意向房地产投资者发放以房地产作抵押的贷款。此外,银行部门还会过于乐观地估计抵押物的价值,从而加强了借款人投资于房地产的融资能力,大量银行资金的介入,进一步地加剧了房地产价格的膨胀和泡沫的产生。

(四)投资渠道狭窄

随着南昌市经济发展,市民手中积累了一些财富,让这些资金保值增值是他们日思夜想的问题。老百姓的资金没有地方投资,钱放在银行储蓄,大家不甘心,因为相对于通货膨胀来说,利率很低。目前,南昌市实体经济的投资渠道明显偏窄,很多行业都是国有资本在垄断,民间资本难以进入。由于实体行业投资渠道受限,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行业利润下降,于是股市和楼市变成了他们寻求的有效投资通道。相对于股市,房地产这种固定资产更具有保值增值的效果,大量资金自然涌入房地产市场。

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一)造成经济结构失衡

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意味着投资于房地产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在泡沫经济期间,大量的资金向房地产行业集聚,意味着生产性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或者说难以用正常的成本获得生产所必需的资金。但每个行业都是社会必不可少的,而且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也不一定就只有房地产一个行业。房地产只是一个阶段经济发展的龙头,良性发展时龙头作用显著;然而房地产不可能成为永远的龙头,如果一旦失去控制,那就可能成为危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祸首。房地产泡沫把经济发展引向崩溃的边缘,重蹈日本、中国香港、美国、迪拜等房地产泡沫带来的严重经济危机。

(二)导致金融危机

房地产业与银行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主要是由房地产业投入大、价值高的特点决定的。有资料表明,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投入资金中约20%-30%是银行贷款;建筑公司往往要对项目垫付约占总投入30%-40%的资金,这部分资金也多是向银行贷款。此外,至少一半以上的购房者申请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这几项累加,房地产项目中来自于银行的资金高达61%。房地产泡沫把银行变成了房贷银行,使得银行资产骤然增高风险,而一些需要资金的生产企业贷款大量减少,长此下去,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银行也将风险大增,危害国家的金融安全,并引起连锁反应。比如2008年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三)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往往伴随着经济萧条,企业财务营运逐渐陷入困境,大量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剧增,居民实际收入下降。由于经济不景气和个人收入水平的下降,居民对未来怀有不同程度的忧心,因此会减少当期的消费,扩大收入中的储蓄部分,以防不测。个人消费的萎缩又使生产消费品的产业部门陷入困境,进入经济危机的恶性循环。在经济危机下,犯罪案件会激增。马来西亚1997年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当年的犯罪率比1996年增加了38%。由于人们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危机感到不满,社会危机将逐渐加剧。

三、南昌市房地产市场泡沫分析

目前,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国际上通用的指标有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房地产投资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房价收入比、租售比。其他的一些指标还有空置率、施工面积与竣工面积比等等。我们将运用房价上升幅度与GDP增幅之比、房地产投资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房价收入比三项指标,采用数据对比法来分析评价南昌市房地产市场2007年至2010年期间的泡沫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希望有助于南昌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房价上升幅度与GDP增幅之比是测量房地产相对于实体经济(GDP)增长速度的动态相对指标。GDP增长率反映的是用货币表示的居民可供最终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实际增长程度。其中,该年的当年价国内生产总值与该年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即为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既反映了私人消费品,也反映了公共部门、生产资料和成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程度,比一般的物价指数吏综合。房屋及相关的建材等行业的商品和劳务作为其中一部分,其价格走势当然与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具有相当的一致性。房价增长幅度与GDP增长速度的对比度,经常被人们作为房地产泡沫的判断尺度。该指标值越大,房地产泡沫的程度就越大;一般认为,当房价上涨幅度是

GDP增幅的2倍以上时,认为房价很不正常,有较大泡沫;只要前者的增长速度不超过后者,就可以认为不存在房地产泡沫。因而,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要将房屋价格的上涨率与反映全部商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GDP平减指数比照,就可以测定房地产在全部商品体系中价格的走向,从而为房地产业的冷热判断提供依据。

2007年,南昌市GDP为139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5%,房屋均价为4256.8元/m2,房价增长率为17%:2008年,南昌市GDP为166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房屋均价为4990元/m2,房价增长率为17.2%;2009年,南昌市GDP为183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1%,房屋均价为4645元/m2,房价增长率为-6.9%;2010年,南昌市GDP为22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房屋均价为5573元/m2,房价增长率为19.98%。可以计算出,南昌市2007年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值为1.1;2008年为1.15;2009年为-0.53;2010年为1.43。从这一指标来看,都未达到“2”的警戒线,说明南昌市房地产投资在2009年至2010年之间还是处于安全线内的。但我们也看到,除了2009年因国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房价出现负增长外,其他各年房价上涨速度都超过了GDP增长速度,且呈增速加快态势,这说明南昌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的过热现象。

(二)房地产投资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

房地产投资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这一指标可以反映用于房地产业的投资占某一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用来说明某一地区当年有多少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业。国际公认是不宜超讨10%。

2007年,南昌市房地产投资额为125.6亿元,投资增长率为13.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809.92亿元,增长率为26.23%:2008年,南昌市房地产投资额为163.3亿元,投资增长率为3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086.05亿元,增长率为34.09%:2009年,南昌市房地产投资额为198.25亿元,投资增长率为21.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464.9亿元,增长率为34.88%;2010年南昌市房地产投资总额为230.15亿元,投资增长率为16.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935.6亿元,增长率为32%,可以算出2007年南昌市房地产投资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为16%;2008年为15%;2009年为14%;2010年为12.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该比例超过了国际公认是否存在泡沫的临界点10%,但在2009年至2010年期间南昌市房地产投资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是呈现下降趋势的,说明还没有出现全局性的房地产泡沫现象。

(三)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是指城市的平均住房价格与每户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房价收入比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和承担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国际比较通行的说法认为,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

从表2可以计算出南昌市2007年的房价收入比为9.77;2008年为9.9l;2009年为8.46;2010年为9.15。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南昌市商品房房价收入比较高,且呈放大现象,说明南昌市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一定的泡沫。

四、南昌市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南昌市房地产泡沫指标的数据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近年来,南昌市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轻度泡沫。结合上述对南昌市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就未来南昌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南昌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

按照“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提高住房水平”的思路,扩大有效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步伐。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上,南昌市应将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向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方向推进。一要合理规划商品房建设用地范围,不应在离市中心较远的位置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这样是变相的拉平房价,使得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和周边商品房价格持平。而应在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建设保障性住房小区,有助于城市资源合理利用。二应采取多租少售模式。南昌市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未来,部分进城务工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将日益严峻,他们没有能力去支付房价和银行贷款利率,只能靠租房来解决问题。保障性住房采取多租少售模式可以让更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安定。

(二)加强南昌市房地产市场监管,保证市场运行的稳定性

政府应抓好南昌市闲置土地的清理和利用,严格执行闲置土地的开发期限,打击开发商囤积土地的行为。加强对南昌市商品住房预售行为的监管,未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进行预售,不得以认购、预订、排号、发放VIP卡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定款等性质的费用。加大对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开发商限期生产、限价销售、限融资渠道、限信贷规模,对已取得预售许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销售的价格不得超过申报价格。以控制价格短期内的波动变化,确保房地产销售的市场秩序。

(三)保持南昌市房贷的稳定,限制投机性购房需求

近期,国家采取了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额大幅度下跌,这会导致投资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资金突然减少,部分开发商资金链断裂,使得楼盘停工、建筑工人失业、商品住房供应减少,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南昌市不应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而急剧减少房贷额,而应采取逐渐递减的方式进行,从而维护南昌市房贷的平稳。另外,银行要密切关注放贷对象的信用等级,认真核实贷款申请人信息,采用差别信贷政策,提高居民家庭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如果住房投机炒作者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其购买住房贷款风险也会立刻显现出来。信贷政策的收紧与成本的提高会限制投机购房需求。

(四)改善投资环境,拓宽南昌市民投资渠道

南昌市应该着眼于拓宽私人投资渠道,打破管制和垄断,让民营企业可以进入更多行业投资。降低行业进入门槛,降低高管制的一些行业的投资门槛,比如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旅游等,通过改善投资环境,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实体行业,让投资实业经济的民间资本获利。只有这样,才能疏导拥积在房地产市场的资金,维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木祥,中国房地产泡沫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李延喜,次贷危机与房地产泡沫[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何毅,王春玺,关于江西房地产市场的实证分析与发展建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9

[4]李涛,伍建平,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02)

[5]华伟,房地产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包宗华,房地产先导产业与泡沫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篇(9)

    受投资拉动,房地产行业近年来快速增长。虽然宏观经济措施已收到成效,但房地产销售价格仍处于快速增长过程中。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年房屋销售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涨幅仍达到9.7%。

篇(10)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9-0006-04

房地产业是进行房地产类投资、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房屋的建设、转让、租赁、维修、管理以及由此形成的市场。房地产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是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产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02)分类方法,房地产业可分为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其他房地产活动。

近年来形成的房地产热吸引着众多投资,房地产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冒出来,急速增长。企业数量的增多引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寻找发展的机会,就必须对企业、行业进行分析。目前,学术界及企业界研究企业、行业的文章非常多,但大多数的文章只是概括性的提到房地产业现状,采用数据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分析相对较少,本文收集官方数据对目前房地产行业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分析有助于对我国房地产业现状进行了解,也有助于对房地产企业进行科学分析。

1 房地产业的重要作用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是增强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产业。由于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房地产业直接推动经济的增长

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项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房地产业是构成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增长发动机的主要拉动力量。我国自1998年实行住房市场化改革,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来,房地产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时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从1998年到2007年,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3614.23亿元上升为25288.8亿元,年均增长24.14%;房地产业增加值从1998年的3434.5亿元上升为2007年的11854.3亿元,年均增长14.76%;高于年均国内生产总值12.8%的增长速度。房地产投资通过关联产业和带动消费对GDP 的拉动,1998―2007年,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为4.07%~4.75%,近十年平均比重为4.49%,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下图为房地产业投资、增加值与GDP增长对比图。近十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见表1。

1.2 房地产业带动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房地产业除了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外,由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链中处于中间环节,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能通过前向效应带动建材、冶金、机械制造、金融等产业,通过后向效应带动装修、家电、金融保险、仪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兴旺繁荣能够有力的带动很多产业的兴旺繁荣。房地产业对其他产业关联度达1.416,其中对金融保险业和商业的带动效应最大,为0.145,两者并列第一,而对建筑业的关联效应为0.094,居第二,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均值相近。所以,当经济发展面临需求不足或者其他困难时,通常都会采取相应的房地产市场宏观经济政策,以发挥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这一特点来拉动经济增长。

1.3 改善人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民生问题,而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加快城市住宅建设,解决人民住房紧张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件大事。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是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改善居住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物资文化生活需要的基本需求。在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近十年,全国新建住宅和人均住宅面积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近十年新建住宅面积和人均住宅面积详见表2。

1.4 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断加大

财政收入是衡量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它既是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税金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房地产企业上缴税金近十年持续增加,从1998年的139亿元快速增长到2007年的1660亿元,房地产企业上缴税金占财政收入比重由1.41%上升到3.24%,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断加大,在财政收入中占有较重要地位。房地产企业税金占财政收入比重见表3。

2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起,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房需求不断增长,房地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1 投资方面

房地产投资的总体规模逐年增大。由1997年的3178亿元,逐年增加至2006年的25289亿元,增长率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由1997年12.74%增长为2007年的18.42%,增长5.7个百分点,详见表4。从商品房投资类型结构看,普通住宅比重稍有上升,从1997年87.3%上升为2007年的90.7%;经济适用房所占比重直降,从1997年的13.4%下降为4.5%,尤其是2000―2007年的七年间,更是下降达15.7%;办公楼所占比重稍有下降,而商业用房所占比重趋于稳定,基本维持不变。表4为1997―2007(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对比。1997―2007(2008)年按用途分商品房屋销售面积见表5。

信贷比重有所降低,但对银行的依赖度依然过高。从1997年起国内贷款占房地产开发资金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态势。从1997年的23.9%下降为2007年的18.7%;自筹及其他来源资金的比重从1997年的63.61%增长为2007年的79.56%,资金结构有所调整。但国内贷款额自1997年以来持续增大,2007年超过7000亿元,为1997年的近8倍,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值。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见表6。

2.2 销售方面

销售量持续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持续上升,200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是1996年销售面积的近10倍,达到7735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量从1996年的6898万平方米增长到2007年的70136万平方米,增长了10倍。2007年商品房销售额接近3万亿元,为1996年商品房销售额的21倍。近年商品房屋销售情况见表7。

房价大幅攀升。1997―2007年全国商品房价格,年均增长187元。2004年、2005年全国商品房平均房价大幅攀升,1年增长400元/平方米左右。商品房价格从1997年到2005年增长了1171元,其中2004年和2005年增长了809元/平方米,占69%。2007年较2006年增长了497元/平方米,占1997年以来商品房价格增长的27%。商品房价上涨是综合因素导致的,这些因素包括土地价格上涨、建筑材料价格上涨、人工价格上涨、新建住宅品质提升、中低位商品住房供应比重下降、投资和投机性购房的拉动、消费者对房价的预期等。房地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三十年,属于新兴起的产业,存在较高的利润,同时宏观调控措施总体上抑制了商品房供应量的增加,推动了价格增长。由于我国政府的土地出让制度造成房地产进入壁垒和房地产产品完全差别的内在特性导致房地产市场不完全竞争性,形成垄断竞争市场;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房地产产品的差别性,加强了房地产商的市场力量,提高了他们进行垄断定价的能力,进行产品定价时更多的是基于消费者的保留价格而攫取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剩余,这是当前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全国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见表8。

2.3 开发方面

开发规模快速增长。2007年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从1997年的44985万平方米上升到2007年的236318万平方米,增加了191333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规模逐步扩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房屋建筑面积见表9。

2.4 区域发展

东部、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城市相比中西部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经济发达、资金相对宽裕,城市规模和城市密度较大,城镇化水平较高,这些优势使得东部的房地产业在起步阶段就走在中西部房地产业的前面。2007年施工房屋面积东部省份占全国的55.6%,竣工房屋面积东部省份占全国的54.3%,均占有一半以上比例。随着东部地区土地资源的减少,土地价格上升引起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和竞争加剧,一些房地产商投资重心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房地产投资的最优区域发生变化。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存在着巨大的增长空间。近年来受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扶持,西部地区宏观经济的发展正在享受着高速增长的回报。2007年全国分地区房地产业情况对比见表10。

3 结 论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热度不断提高,房地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本文总结出房地产业有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带动性影响经济增长、改善人民居住和生活条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断加大等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出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房地产投资的总体规模逐年增大;信贷比重有所降低,但对银行的依赖度依然过高;销售量持续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持续上升;房价大幅攀升;开发规模快速增长;东部、西部发展不平衡等。通过本文可有助于对我国房地产业现状进行了解,也有助于对房地产企业进行科学分析,本文总结出的数据可以供以上分析研究做参考。

参考文献:

[1]向为民.中国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的量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19):114-1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王重润,崔玉平.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107-108.

[5]魏润卿.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支柱产业地位的考究[J].学术探索,2008(2):56-61.

[6]周辉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7):124-129.

上一篇: 动画电影市场定位 下一篇: 市政园林景观工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