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药店行业发展现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7 17:40: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零售药店行业发展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零售药店行业发展现状

篇(1)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药品流通行业经历了从计划控制到市场经营的逐步发展,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家近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年递增13.8%的水平,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

医药流通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而作为医药流通企业在市场兼并整合的大潮中如何明确自身定位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问题。

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来分析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问题,而从医药行业层面的分析相对比较少,本文正是基于医药行业价值链的分析,来给出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二、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现状

1. 市场化机制还不够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药品是关乎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在我国,药品一直以来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1984年,政府开始取消统购统销、按级调拨的规定;1999年,医改方案开始实施,正式加快市场化建设步伐;2009年,新医改正式推出,旨在加快行业集中,完善市场机制。

由于市场化机制的不完善,地方政府对于本地的医药企业实行地方保护政策,医药企业往往带有很浓的地方色彩。由于区域壁垒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药流通行业的做强做大。此外,我国医药分业制度尚未确立,医院在医药流通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药品的正常定价以及医药市场化建设都有着很大的冲击。

医药流通行业对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是医药行业的主要规范性文件。GSP虽然对于医药流通行业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由于其门槛相对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行业现状。

2. 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低。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我国医药流通行业一直处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低的情况。截止2009年5月,我国通过GSP认证的医药流通企业就有1.31万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其中中小企业占了80%以上。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销售额过千亿的医药流通企业,只有3家超过200亿规模,分别是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和九州通,2010年的分销规模分别为692亿元,291亿元和212亿元。2009年,我国前三家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整个行业的20%左右。而在成熟市场,医药行业的集中度相当高,例如美国前三大医药流通企业占整个行业的市场份额为96%、日本则是75%,欧洲国家略低为64%,可见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的很大的差距。

3. 企业盈利水平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我国医药流通行业总体上呈现出流通成本高,利润率普遍偏低的特点。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毛利率,费用率和利润率指标分别约为8.2%、7.0%~7.6%、0.6%~1.2%,美国和日本医药流通企业这三项指标约为2.5%~4.0%、1.0%~1.5%、1.5%~2.5%和2.0%~3.0%、1.0%~1.5%、1.0%~1.5%。企业盈利水平偏低,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医药物流水平比较低,运输、仓储等手段依旧比较传统,运行效率较低,造成行业的运营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是我国药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复杂,分销环节过多,导致市场营销的成本比较高;此外,由于整体医药流通行业尚不规范,业内同质化竞争严重,也导致了整体的利润率不高。

医药流通企业的盈利水平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力水平的提升,从而导致行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

4. 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由于地域壁垒的存在,弱化了企业建立自身品牌,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识,最终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少,同质化现象严重,而同质化严重的结果,往往直接表现为同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随着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市场兼并重组的不断加快,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逐渐面临生存危机。除了几家大型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的核心业务为传统的药品批发,服务对象也局限与当地的医院和药店,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低下,将导致其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面临淘汰的危险。

三、 医药行业价值链模型分析

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最初的价值链模型被应用于企业内部,分析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价值的传递。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行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企业间的这种价值链关系,对应于波特的价值链定义,在产业链中、在企业竞争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仅从价值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称之为行业价值链。

医药行业价值链一般由医药原材料供应商、医药生产商、医药流通企业、医院或零售药店和顾客等共同组成。医药流通企业在医药行业价值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医药行业价值链为基础的医药行业价值链模型如图1所示。

从医药行业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整体目标是追求整个行业的边际利润,也即行业价值链整体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而不再是单独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或竞争能力。在医药行业价值链中,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和医院或零售药店相对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医药原材料供应商主要是为医药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而顾客则更多的是产品和价格的接受者。

(1)医药生产企业。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着一个较为高速的发展势头,2010年医药制造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从2001年的2 040亿元到2010年的11 741亿元,增长了近5倍,平均年增长率为20%以上。伴随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新医改,医药行业将继续不断增长。在价值链中,医药生产企业相对于其他节点企业,有着较高的议价能力。

(2)医药流通企业。医药流通企业是连接医药行业价值链上下游的关键节点,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对于医药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上游的药品来源渠道管理和对于下游的营销网络控制是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业务体现。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医药流通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3)医院或零售药店。早在21世纪初,我国便开始实行医药分业试点,2009年3月出台的新医改中也明确提出“医药分开”,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分业体制改革尚未真正全面启动。医院药店仍是我国重要的药品直接销售渠道。随着国家对于药品管制的放开,医药零售行业的利润较高,医药零售行业在前期发展迅猛。然而,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医药零售也面临着洗牌,整体利润率趋于合理,服务水平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零售药店也已成为医药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医药行业价值链模型的主体即为医药行业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此外医药市场规范机制、技术研究与开发、医药物流服务和医药人力资源管理等作为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保障措施对于医药行业的边际利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医药市场规范机制。医药市场规范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对于行业的规范,主要体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国家对于行业的引导;另一方面是医药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对于行业的自治和管理。

(2)技术研究与开发。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技术研究与开发是行业竞争力的最直接来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应用,将有效的提高行业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3)医药物流服务。药品的保存和运输相比于一般商品有着更高的要求,医药物流服务,特别是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将大大加快医药流通行业的运作能力,对于医药流通行业以及医药行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人力资源管理。医药行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医药知识背景,这也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挑战。

四、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对策

1. 向前整合,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控制营销渠道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说,能够提升其与医药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从而提高其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向前整合,即向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下游延伸,加强对于零售终端的控制。我国的医药零售终端主要分为零售药店和医药两个部分。针对零售药店,可以采用战略合作、参股或者并购的方式,加强与其联系。例如九州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加快发展自己的药品零售连锁体系,2011年6月九州通完成了收购河南杏林大药房有限公司,收购后公司间接控股90%。另一方面,医药流通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医院药房托管等业务,巩固医院医药销售市场份额,覆盖更多的医院、诊所和卫生院等。总之,医药流通企业、通过控制更多的药品销售终端,既可以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又可以获得对上游供应商更大的话语权。

2. 向后整合,通过委托加工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向后整合指的是向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上游进行延伸,而委托加工是指医药流通企业委托医药生产企业为其生产,从而发展自有品牌。委托加工有利于医药流通企业的自身品牌建设,提高其知名度,同时推出自有品牌的药品还将进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上海医药和南京医药为例,上海医药和南京医药都通过与医药生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或者依靠集团内部的工业生产资源,先后推出其自有品牌的药品。此外,向后整合还包括与医药生产企业之间更为紧密的合作,以保证其药品的稳定来源。

3. 向内整合,推行现代化物流,提高运营能力。所谓向内整合,指的是医药流通企业进一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同时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物流能力,特别是仓储、运输和配送是医药流通企业的主要业务能力。然而我国医药物流相对落后,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只是根据市场需求而进行的传统服务,没有真正成为医药流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推行现代化物流,同时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优化企业内部物流作业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

4. 向外整合,实施同业联盟或者战略合作。医药流通企业除了考虑向上下游整合以及提高自身运营能力外,还可以考虑实施同业联盟或者战略合作的形式来获取更高的价值。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与行业的集中度低导致了医药流通企业同业之间的竞争很激烈。此外由于医药流通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程度较高,最后往往演变成价格竞争,从而大大缩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所以实施同业联盟或策略性合作,有利于建立较为规范的市场环境,同时也有利于行业资源的整合,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四川医药物流协作联盟通过资源整合,按照产业链建立其自上而下、纵向延伸的协作联盟,从而避免了同级别的企业因利益相同造成恶性竞争,使各个环节都可以获取合理利润。

五、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转型保障措施

1. 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从政府的角度,首先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药品的定价制度体系和新药审批制度体系。实现定价规则的科学化,定价流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同时要堵塞新药审批和单独定价制度执行中的漏洞,实现政府对药品价格的有效监管,避免药品流通过程中的价格混乱现象。此外,政府应该加大行业的监管力度,逐步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逐步淘汰盈利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的弱小企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医药流通行业等组织,以非政府组织形式参与行业自治,加强行业内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进一步完善行业定价机制,避免内部恶性竞争,实现行业内的资源有效配置。

2. 加强医药流通行业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新的管理技术、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出现,将改变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从而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运营能力,增强对于上游的议价能力和对于下游的盈利能力。在医药物流技术方面,条形码,RFID等标签技术的应用将更有利于药品的管理和监控,GPS、GIS等技术的应用将加强医药运输和配送过程的管理,此外物流信息平台如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等的运用将大大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整体业务运作能力。不断加强医药流通行业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医药流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医药流通行业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的有效应对措施之一。

3. 积极培育医药第三方物流,实现医药物流现代化。医药第三方物流对于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快医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医药流通行业的流通速度,有利于优化医药流通行业的仓储、运输、配送等流程,有利于医药流通行业的整合实现规模效应。在价值链中,每个环节都伴随着药品的流动,每一个节点企业都对于医药第三方物流服务存在着一定的需求。特别是医药流通企业,相比于物流服务,上下游的医药网络建设更为关键。对于大型的医药流通企业,在医药第三方物流的帮助下,实现商流与物流分离,能够使其更好的专注于核心业务,加快市场布局。对于整个医药流通行业来说,更是有利于行业的整合速度,快速提高行业集中度。积极培育医药第三方物流,实现医药物流现代化是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4. 重视医药相关管理人才和物流人才的培养。人才战略历来是企业发展之本,重视医药相关管理人才和物流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由于我国医药行业以及医药流通行业近几年保持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态势,导致医药行业管理人才以及物流人才相对缺乏。此外,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以培养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性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医药物流专业人才更是匮乏。对此,应该重视我国医药行业相关人才不足的问题,采取正规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多层次、多方面的培养相关的人才。还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方式,加强对外合作,从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吸纳国外行业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

参考文献:

1. 郭凡礼.兼并重组催生医药流通新格局.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6):78-79.

2. 郑晓红.从行业价值链探讨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之路.海峡药学,2009,21(7):188-189.

3. 陈彪.医药行业整合与物流发展现状.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5(6):74-77.

篇(2)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医药专业物流也迅速崛起。医药物流在应用现代物流理论改进物流模式的同时,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成为推动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与国外医药物流的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1现代医药物流信息化的概念与现状

1.1我国现代医药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医药流通企业长期处于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管理乱的局面。国内专业医药物流始于2002年,目前的医药物流企业大多由医药制造企业和批发企业投资组建,亦呈现出规模小,投资分散,竞争激烈的行业特征。

从整体上看,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的实施力度小,专业化程度低,信息化对医药行业整体经营模式的转变尚未实现。但是,就局部而言,我国的医药物流信息化也有不少亮点。近年来,在国家表示利用国债贴息资金支持发展医药物流项目后,掀起一阵建设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热潮。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9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607家,下辖门店14.67万个;零售单体药店27.71万个;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42.38万个。截至2012年底,全国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的企业有117家。这些物流中心的建成又带动了一批利用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区域性医药物流中心。新建的医药物流中心资金充足,在规划时已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物流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这些医药物流中心的信息化水平,基本上代表了目前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的最高水平。如九州通医药,总部已建立高水准的现代化物流中心。目前,全国多家大型医药物流中心都在用九州通的物流技术,买家包括云南白药、天津金耀、广东众生等知名企业。

2现代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薄弱

中国做医药物流的大都是国有批发企业,这些企业无论就理念还是信息化水平来说与做现代物流技术的要求都有着较大差距,很多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基础比较薄弱,急功近利,造成理想与现实的相背离,也就是说企业没有从现实出发。从整体上看,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医药物流设施落后,一些基础工作还没有做好,比如配送中心仍然靠人工手写的方式进行药品分拣,机械化操作水平低;包装、配送尚未实现网络化规范管理;且条形码不规范,没有实现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程度低;对市场缺乏及时、准确、动态的把握。此外,我国专业药品物流缺乏相关的供应链管理技术,还没有建立配套的药品物流体系。正是由于这些基础性物流设施与技术的落后,使得很多企业在发展医药物流过程中热情很高,但效果却不尽如意。

2.2缺少实用的信息系统软件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起步晚、信息技术相对落后,而具有中国医药物流特点的医药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更不完善一从国外舶来的ERP、SCM、CRM、DPP等医药物流信息系统在国外都有较好的表现,但在我国的表现却不尽人意。这是由于以上的管理软件都是建立在国外市场特点,企业现状和国外现行的理论基础之上,而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市场特点以及企业的发展现状,更没有充分理解我国医药物流的行业特点。

医药物流具有品种多、批量少、批次多、仓储和运输专业性强、时限性强等特点,加之前几年国家对新药的审批门槛低,商品名管理不规范,造成“同名不同药,同药不同名”的现象普遍存在,同一种药品数十家、上百家企业同时生产,这就使我医药物流企业对信息系统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缺少信息化技术的专业人才

现代化、信息化的医药物流需求的是复合型的管理人才,既要懂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信息管理学、物流学的基本知识,也要有医学、药学的专业背景,此类人才培养具有专业和行业跨度大、学科复杂的特点、其既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市场经验,清楚企业管理理论,熟悉企业业务,还要熟悉信息化技术的具体特点。据权威机构调查,物流人才已被列为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每年需要新增一线操作技能人员约110万人,而目前国内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人数约40万,远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随着科学技术在医药物流业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如计算机的大量使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物流信息交换中对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依赖等,医药物流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现代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着眼未来,统筹规划。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战略目标是围绕从生产要素到消费者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需求,能够处理从制造、运输、装卸、包装、仓储、加工、拆并、配送等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各种信息,使信息能够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快速准确传递到现代物流供应链上所有相关的企业、物流公司、政府部门及客户或公司。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和设计要紧密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10至20年的发展战略。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的原则是: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可操作性强。因为物流流程信息平台规模大、使用周期长,所以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必须要具有前瞻性,同时又要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还不可忽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信息平台战略规划起点要高,小宜反复修改,避免投资损失。二是信息平台规划要力争纳入本市或本区域城市总体战略规划,要适应本市或本区域战略发展要求。三是建设信息平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可盲目,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3.2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众所周知,提高存储、分拣设备的自动化,能大大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设备选择有较大的范围,如码盘机器人、高速缓冲设备、箱式自动仓库、层式拆盘机、分拣机、电子标签系统、A一型分拣机、RF手持终端等等。设备的选取应根据合适、合理、可靠、高效的原则。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要求,对药品配送的仓储、分拣、运输等每一个环节进行优化管理,达到低成本运作的目标。日本地小人多,地价非常昂贵,为了在最小的空间内储存最多商品,日本的物流中心一般修建立体库,采用立体货架,提高整体储存空间,但一般没有拣选面概念。至于拣选设备方面,物流中心通常会使用自动分拣机、RE、PRL等拣选设备(先进的物流中心通常会使用两个自动分拣机,其中一个用于散件分拣,另一个用于原散件合流、备货),同时结合商品条形码的应用,提高分拣效率,严格控制出货的差错率。

3.3配置合理的信息化平台.信息系统是物流配送中心的 “大脑”,而由其延伸出去的“网络”构成了中心的 “神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该系统是集信息、控制管理于一体的复杂系统。物流中心采用自动化高架立体库、自动恒温系统、自动分拣系统、无线射频设备、仓库管理系统(WMS)等现代化物流设备和信息系统,可实现药品在该物流中心内自动储存、自动分拣、自动补货、自动传输的功能。企业原有 ERP 或许要进行数据、通讯与接口再造,以使得能与仓库管理系统(WMS)实现可靠、实时通讯和数据传输。美国医药业实施医药物流信息化较我国早近20年。由于企业规模巨大,他们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投入也相应较大,医药企业普遍应用ERP、MES、LIMS、TMS、WMS、CRM等计算机系统进行企业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3.4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医药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建设、使用及维护管理都需要专业的IT人才和医药专业人才,而随着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组织水平和技能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出了紧迫要求。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彻底改变物流领域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关键。同时依托各高等院校和有关企业联合办学,开办医药物流人才培训基地,通过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医药物流管理人员。解决医药物流行业的人才瓶颈,推动现代医药物流产业的发展。

面对信息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国际信息化发展趋势、传统药品流通模式的呼唤、逐步完善的市场环境、行业信息化应用基础和现实基础,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已是刻不容缓。在推进现代医药信息服务发展的策略上, 我国要加快改善宏观发展环境, 进行市场化改革和倡导市场竞争, 从而促进信息化服务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加现代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后劲, 充分实现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2012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商务部. 2013年5月30日.

[2]《每年投2000万主攻核心科技研发九州通向50多家大型医药物流中心输出技术》.长江日报. 2012年8月24日.

篇(3)

1波特五力模型简介

20世纪90年代末,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M.E.Porter)教授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形成了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的理论。根据他的观点,在一个行业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潜在的进入者、现有竞争者、替代品、供应者和购买者。其中,潜在进入者、现有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威胁属于外部竞争,也称作水平竞争;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属于内部竞争,也称作垂直竞争。

这五种竞争力量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该产业的竞争强度和获利能力。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医药行业竞争环境做出分析并对其发展战略进行探究有重要意义。

2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口绝对数量增长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均收入增加、国家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出台以及大病保险等新医改政策的驱动,我国已成为全球医药市场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医药产业完成产值18,255亿元,同比增长21.7%。根据中国医药行业分析报告,2012 年全年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083.26 亿元,同比增长19.79%。医药行业产销规模的稳步上升进而带动了行业利润增速的继续回升,全年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731.68 亿元,同比增长19.84%。2013年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趋势。虽然我国医药行业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行业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

2.1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上。

2.1.1从行业总产值分析,产业结构目前仍以化学医药工业发展为主导,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中药产业和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制药业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也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政策上的扶持。

2.1.2我国医药产品以普药为主且技术含量低,具有疗效明确,价格低廉的特点,大多数已经列入国家基本医药目录。处方药市场为仿制药的天下,新药特药相对较少,重复生产导致同一通用名称的药物其生产厂家有数十个,独家产品少,药品质量得不到国际认可。

2.1.3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近7000家医药企业中80%为中小型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区域分散、集中度不高等现象。自2004年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强制对医药生产企业实施GMP认证,药企的创办和管理受到严格限制,近年来通过行业内兼并重组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医药龙头企业。

2.2创新能力匮乏。主要表现为原研能力无法赶超跨国医药企业。在跨国公司垄断全球医药市场的背景下,原研药依然居市场主导地位,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药物却屈指可数。纵观全球研发领域,投入前10 位的跨国医药企业每年投入新药的研发费用平均占销售额的17%,而我国的医药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仅占销售额的2%~3%左右。很多医药企业长期依赖仿制药盈利,由于研发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2.3核心竞争力不足。综合实力无法与跨国医药企业抗衡。多数跨国医药企业创办较早,凭借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凭借技术优势建立了强有力的行业学术地位,我国医药企业缺乏的正是雄厚的资本、前沿的品牌和过硬的研发技术。当今世界排名靠前的外资医药企业窥伺中国的巨大市场,无不想在中国分一杯羹,这使本土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和挑战。

2.4医疗体制不完善。我国医疗体制不完善的现状导致以药养医的现象长期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以药养医和百姓看病难、药品贵的问题需要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寻找出路。

3我国医药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3.1潜在的进入者。医药行业是朝阳产业,具有投入大、利润高、风险大等特点。高回报率这一大利好让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集团企业看好这一市场。医药行业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关系民计民生,进入壁垒也较高。进入者必须面临规模经济的考验,若以低投入进入,则产品和市场得不到保证;若以高投入进入,市场需要培育期,短期回报率不能达到预期。同时,由于顾客对药品质量和品牌忠诚度不同,新加入者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攻克这一壁垒,树立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形象,往往会以前期亏损为代价。另外,在进入医药行业时,如果没有自己的分销渠道,也会面临进入障碍。医药生产企业-医药商业公司-医院,这种传统分销渠道的特殊性导致新加入者在选择和建立分销渠道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行业内产品的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限制了新加入者对产品的选择,没有特殊优势的产品也无法赢得竞争。国家行政干预、药品招标限价政策、对新建厂房的GMP技术要求等都限制了新加入者的进入难度。

3.2现有竞争者。截止2013年8月,国内共有医药生产企业6980家,其中80%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在规模与资源上势均力敌,行业内竞争异常激烈。药品创新缓慢导致药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各药企之间不得不展开激烈的价格战和服务战,市场增长缓慢。与此同时,跨国医药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模式与本土药企建立联系,凭借美誉度较高的产品和服务获得顾客认可,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3.3替代品。药品属于特殊商品,其替代品属于新技术或新机理的产物。一种新药从研发、临床试验、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使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过程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且可能面临研发失败的风险,因此替代品对医药行业竞争威胁不大。但国内过多的专利期外仿制药品成为国外原研药的替代品,以相同机理、价格低廉对原研药物造成威胁。

3.4供应者。医药产业所需各种资源和设备,包括原辅料和生产设备等,受到国家能源价格调控的影响。近年来能源危机使得医药用原辅料价格不断提升,源头生产企业的价格提升导致药品生产企业固定成本提高。例如中草药的能源稀缺,滥采滥伐导致稀有中草药能源匮乏,原料药价格受市场需求影响不断提高,在不调整成药价格的情况下使得药品生产企业利润不断降低。因此原辅料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议价优势,医药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后向一体化或更换供应商等战略调整来改善自己的处境。

3.5购买者。医药生产企业的购买者主要有药品批发企业、医疗机构药房和零售药店等。我国现有药品批发企业1.3万家,根据国家对药品流通两票制的规定,药品从生产企业直接流向药品批发企业。近年来,药品批发企业逐渐形成战略联盟,规模化、集团化趋势明显,如国药控股、华润医药等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在市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市场份额逐年加大,在与药企谈判时具有较强的议价优势。我国现有医疗机构100万余家,零售药店42万余家,这些药品终端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在与药企讨价还价时也占有绝对优势。

4医药行业发展和竞争战略探讨

4.1资源整合战略。针对医药行业普遍存在的产业结构趋同化、产业分散、数量众多、产品同质化等现象,应通过企业自上而下的兼并重组等方式打造产业内规模经济效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集团企业,将化学药物、中成药、生物制药等领域进行专业化分工,集中化生产经营,形成各具特色的规模优势产业群体。通过兼并重组,中小医药企业可以避免与大型企业在市场上发生正面冲突,避免在直接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同时获得大型企业资金和先进技术扶持,生存和发展得到保障。通过兼并重组,大型企业加速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竞争优势直接扩大市场占有率。针对医药行业供应商和购买商的垂直竞争,具备实力的药企可以通过前向或后向一体化战略,深入供应源头产业和购买终端产业,建立价值链战略联盟,对供应方提高货源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交货时间,对购买方提出的需求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从而实现上下游产业链核心优势,创造最佳效益。

4.2差异化战略。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如何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差异化特性,使顾客偏好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医药行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重要课题。实现差异化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4.2.1产品差异化。在生产同类产品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改变剂型剂量、改变给药途径等方法实现差异化,形成竞争优势。

4.2.2品牌和服务差异化。在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通过高度个性化服务和专业化营销模式实现差异化。医药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与人类心身健康息息相关,组建一支专家顾问式服务团队尤为重要。

4.3创新战略。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医药创新。医药创新具有投入大、风险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目前,真正有效而且安全的药物大部分都是进口的技术,我国在知识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虽然原研药物少,但模仿创新能力较强。

4.3.1发展高仿制药。发展非专利药是我国医药行业的强项,在未来若干年也是医药企业的首选。高仿的好处是风险相对较小,同时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我国是制药大国,但不是制药强国,从低端仿制、高端仿制到完全创新,这是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日本从低仿、高仿到最后独立创新,经历了40年。我国进入高仿阶段后,未来几年产品会越来越多,技术也不断积累,可以为独立创新研发打下良好基础。

4.3.2发展中药。我国传统中医药历史悠久,临床辨证施治已有几千年历史,《本草纲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中医药典籍流传至今,具备成熟的经典方剂。医药行业应重视我国独特的中医药优势,将其开发成符合临床需求和具有现代科技含量的药物,提高在国际新药研发中的竞争能力。

4.3.3集中于特殊领域。目前新药研发热点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领域,随着社会压力和人口老龄化加重,对精神心理疾病、老年病、流行病、计划生育等需求量巨大的药物应当引起重视,因此在这方面的新药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5结语我国加入WTO后,世界医药巨头纷纷加快抢占中国市场的步伐,医药行业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威胁,本土医药企业应当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合理树立战略目标,发挥竞争优势应对挑战,推动我国医药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原因: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三方医药物流行业标准以及运行管理机制仍处于不成熟状态,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医药企业在物流这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而这些政策的出现必将使第三方物流从医药企业中分离出来,而一旦分离开来就要面临对这些新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质考核和评估问题。但是国家在这些方面没有全新的、高效的行业标准和政策要求,原来的GSP认证仅适用于传统的医药经销领域,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GSP认证内容,很多都已经过时。所以一个新的评估、考核体系的制定迫在眉睫。

1.2 投资不均匀,存在过热过散问题,缺乏有效整合

原因:自2002年7月我国某医药企业与国际着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力建立了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目前即便是国内销售龙头企业,中国医药、九州通以及上海医药股份公司,其医药物流份额也仅占整个医药市场总额5%而已。而且这些医药企业的物流建设多是以企业为主体,因此表现出规模大、站点和投资多等特点。预期规模要求,通常会超过正常企业业务的3至5倍,个别甚至还要求必须支持上百亿销售额。就当前的形势下来看,因国内医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供应链整合环境发生了变化,存在着不利影响因素,加之第三方医药物流不成熟,以致于各分一块或者重复投资现象非常的普遍。本人在东莞实习期间发现不少医药企业处于这种尴尬状态。

1.3 第三方物流不成熟

原因:由于分离出来的医药物流企业并没有经历一个应有的发展历程,导致很多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达标。几点可见。第一,配送站点分布单一化,因为配送网络主要根据以前的药品进、销线路和节点演化而来,故分布根本不合理。第二,信息流通能力低下,由于医药物流的信息基础建设落后,所以没法形成一个适合国内市场的具体方案。第三,多数医药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储运管理为主,缺乏专业物流人才,当面临更大的商品吞吐量时,处理速度、作业效率,准确率与成本等因素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1.4 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

原因:从行业内专家的角度来看,能在真正意义上称之为高级医药物流人才的人属于凤毛麟角。而且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发展,差距也会随之更加明显。以东莞一君药业来讲,一个仓管人员除了本职工作还要承担发货,电脑录入工作。医药物流人才缺乏的原因我以为有两方面。第一,很多医药企业对物流概念认识不清,片面地以为医药物流只是对现有医药货物仓储与运输的简单相加。以致使医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错误地认为: 高薪聘请专业物流人才的价值根本没有大量聘用装卸搬运与仓储人员高。第二,在物流人才管理过程中的种种疏漏,也使得物流人才大量流失。

2 应对方式

医药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慢慢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医药物流需要一个发达的信息流通和交换平台。然而,在传统的形势下,因对信息化管理有交高的要求,所以除对外信息进行处理,还需创新企业内流程、组织结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信息化追求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同时,因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因素影响,医药物流更多依赖内部人才以及资金和管理技术手段。在该种情况下,医药行业一定要端正态度,重新审视医药物流,及早从传统的运输+仓储模式中走出来,重新认识医药物流的真正内涵、潜在的问题,并且着手构建战略物流体系。

2.1 积极响应医药物流政策

在当前的形势下,若想有效发展国内医药物流,则需从宏观层面上积极培养现代医药物流市场,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之逐步走向法制化、合理化以及规范化。在此过程中,应当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地方保护主义格局,确保医药物流市场能够在良性竞争环境下成长。

2.2 强化医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实践中,将国外、国内先进的技术与医药物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医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小物流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物流相结合,全面推进国内医药物流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医药物流发展的重点在于将供应商、网络销售终端以及物流中心分工整合。其中,供应商的主要任务是产品深入研发以及生产、消费终端的服务;物流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上游的供应商管理以及下游的客户群服务。通过规模化配送,可以有效提高医药物流效率,大大降低流通环境的成本开支;对于网络销售终端而言,其重点要抓好相关药品的销售,并且提供专门的药品咨询服务。

2.3 构建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的医药企业而言,应当积极构建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应当严格按照现代物流标准整合资源,逐步使其功能发挥出来、分步到位,有效占领当前物流市场。高规格的物流配送中心应当以自身配送为基础,逐渐面向医院、商家以及零售药店;同时,还要找到稳定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良好的网络合作关系,从而不断拓展物流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将原本比较单一、简单的药品配送,逐渐扩大到医院、运输存储以及药店产品等。在此过程中,配送中心不仅要实现加强信息化建设,而且还要帮助其上游以及下游的客户群体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建立网络体系,实现区域信息化物流发展目标。对于物流中心的从业人员而言,可由上述三方成员组成。物流中心包括对医药商品库存、运转、管理以及分拣和配送等方面的业务,通过共同组建物流中心实现对药品的批量物流管理,不仅可以加快药品市场流通速度,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优化整合物流管理,节约医药物流成本费用。

2.4 物流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在对药企进行重组和联合以后,可以实现一体化发展目标,对内部的各个物流作业流程和环节进行优化整合,以此来提高医药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物流效率。第一,将销售渠道中的厂商、零售商以及批发商和消费者,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采取一体化管理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医药物流发展的合理性。第二,通过市场有效打破割据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跨行业、跨地区或者是跨所有制的医药物流集团。基于一体化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厂商、零售商以及批发商的联合,这对降低物流成本意义重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我国很多医药流企业能力有限,所以应当不断优化医药物流企业内部业务流程

,这是加快现代医药物流企业发展步伐的重要一环。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立足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现状,对传统的配送体系流程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造,通过运输合理化以及出入库自动化、库存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实施,来有效提高医药物流配送运作效率和质量。 2.5 加强医药流通环节的信息化建设

医药企业作为联系其上下游企业的纽带,对现代化物流系统需求更为突出。因为依靠现代化物流系统中的信息系统,可以与医院、供货商以及零售网点建立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此来帮助医院、供应商以及零售商及时的供货或者存货。物流信息数据的处理,成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信息化发展也成为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快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沉重的任务。故国家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据调查显示,国内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利用率非常的低,尤其是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程度更低,信息化建设缓慢,为此需要政府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投入力度,加快网络信息系统建设。

2.6 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

上一篇: 企业税务风险分析 下一篇: 中小企业问题研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